政治公共课重点(浓缩版)

时间:2019-05-14 15:0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公共课重点(浓缩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公共课重点(浓缩版)》。

第一篇:政治公共课重点(浓缩版)

重点一、十八大部分内容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大题、材料题)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上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填空)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填空)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填空)

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填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填空)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填空)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材料题)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问题、材料题、四小点必须记住)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填空)

重点

二、《决定》部分内容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填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填空)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论述题、材料题)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题)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结合十八大报告社会治理体制。大题、材料题)

(47)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

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大题)

(48)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大题)

十四、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内容,大题)

第二篇:二级人力资源重点浓缩版

二级人力资源重点浓缩版 第一章 1、新型组织结构模式 超事业部制、矩阵制、多维立体组织、模拟分权组织、流程型组织、网络型组织。

2、组织职能设计的步骤 组织职能设计过程包括职能分析、职能调整、和职能分解三个具体的步骤 3、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A、增大数量战略,在行业处于发展阶段,只需采用简单的结构或形式。B、扩大地区战略,随着行业进一步发展,要求企业将产品或者服务扩展到地区。C、纵向整合战略,在行业增长阶段后期,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减少竞争的压力,企业会采取纵向整合战略。D、多种经营战略,在行业进入成熟期,企业往往选择多种经营战略,这时企业应根据规模和市场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矩阵结构或经营经营单位结构。

4、组织结构变革措施 A、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B、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C、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的阻力。D、组织结构改革方案要经过仔细研究和充分酝酿,避免出现“心血来潮”“朝令夕改”的现象。E、尽可能地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避免“限期完成”的运动方式。F、为了切实保证企业组织结构整合的顺利进行,除了要在事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之外,在初步完成整合之后,还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配套工作。

5、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 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岗位工作的满负荷、岗位工时工作制、劳动环境的优化。

6、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A、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B、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C、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D、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E、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

7、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a、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b、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c、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d、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

8、企业各类人员计划的编制:a、人员配置计划b、人员需求计划c、人员供给计划d、人员培训计划e、人力资源费用计划f、人力资源政策调整计划g、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 9、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容:a、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b、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预测c、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d、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预测 10、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一)对组织方面的贡献 1.满足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2.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3.人力资源预测是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直线部门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

(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 1.人力资源预测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2.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1、人力资源预测的局限性a、环境的不确定性b、企业内部的抵制c、预测的代价高昂d、知识水平的限制 12、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中,S代表优势(strength),W代表劣势(weakness),O代表机会(opportunity),T代表威胁(threat)13、竞争五要素分析法:a、对新加入竞争者的分析b、对竞争策略的分析、对自己产品替代性的分析、对顾客群的分析、对供应商的分析 14、人力资源预测阶段的程序:a、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确定岗位职务序列和人员配置的标准b、进行人力资源盘点,对现有人员缺编、超编以及是否符合任职资格条件进行统计分析c、将上述统计结果与部门主管进行讨论,修正并提出的统计结果,即得出现实的人力资源需求量d、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对预测期内退休的人员、未来可能发生人员离职、流失状况进行统计分析e、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工作任务量总体的增长情况,确定各部门需要增加的工作岗位和人员数量,得出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量f、对现实人力资源存量、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总量进行综合平衡和测算,得出未来预测期内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净需求总量。

15、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方法:a、经验预测法b、描述法c、德尔菲法。

16、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a、转换比率法b、人员比率法c、趋势外推法d、回归分析法e、经济计量模型法f、灰色预测模型法g、生产模型法h、马尔可夫分析法i、定员定额分析法j、计算机模拟法 17、企业人员供给预测的步骤:a、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盘点,了解企业员工队伍的现状b、分析企业的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年员工调整数据,统计出员工调整的比例c、向各部门的主管人员了解将来可能出现的人事调整状况d、将上述的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得出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的预测e、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各种因素(主要是地域性因素和全国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得出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f、将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进行汇总,得出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18、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原则:a、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b、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出发,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c、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应当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时,有所创新、有所前进d、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与创新,必须在国家劳动人事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进行e、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必须与企业集体合同操持协调一致f、必须重视管理制度信息的采集、沟通与处理,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动态性。

19、制定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程序:a、概括说明建立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因,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在企业单位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对负责本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

c、明确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程序和步骤,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要求;

d、说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理,对采用数据采集、汇总整理、信息传递的形式和方法,以及具体的指标和标准等作出简要确切的解释和说明e、详细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类别、层次和期限(如何时提出计划,何时确定计划,何时开始实施,何时具体检查,何时反馈汇总,何时总结上报等)f、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所使用的报表格式、量表、统计口径、填写方法、文字撰写和上报期限等提出具体的要求g、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结果应用原则和要求,以及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如薪酬奖励、人事调整、晋升培训等)的贯彻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兑现办法作出明确规定h、对各个职能和业务部门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作出原则规定i、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j、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解释、实施和修改等其他有关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

第二章 1、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 a个体差异原则b工作差异原理c人岗匹配原理 2、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 a选拔性测评:选拔性测评是指以选拔优秀员工为目的的测评。b开发性测评:开发性测评是指以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的测评。c诊断性测评:诊断性测评是以了解现状或查找根源为目的的测评。

d考核性测评: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指以鉴定或检验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 具备的程度为目的的测评。

3、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 a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 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应具体体现在测评目标体系制定、手段方法的选择以及评判与解释结果的全过程。

b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定性测评,就是采取经验判断与观察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性质方面对素质进行测评;

定量测评,就是采取量化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数量特点方面对素质进行测评。

c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 静态测评是指对被测评者已形成的素质水平的分析评判,是以相对统一的测评方式在特定的时空下进行测评,不考虑素质前后的变化。

动态测评则是根据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进行的素质测评,是从前后的变化情况而不是当前所达到的标准进行的素质测评。

d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 e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4、测评标志体系的构成 横向结构:a结构性要素b行为环境要素c工作绩效要素 纵向结构:a测评内容b测评目标c测评指标 5、测评标准体系的类型 a效标参照性标志体系 b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 6、品德测评法 A、FRC品德测评法b问卷法c投射技术 投射技术具有以下特点:a测评目的的隐蔽性。b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c反应的自由性。

7、笔试的优缺点、分类 笔试的优点:a可以同时对大批应聘者进行测试,这样成本相对较低、费时少、效率高;

b笔试试题设计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多方咨询,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科学性强;

c试卷评判比较客观,体现出公平、准确的特点,成为测评应聘者素质的一个重要依据之一;

d应聘者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小,较易发挥正常水平;

e涵盖范围广泛,测试内容呈多样性,可以对应聘者的知识以及通用性能力进行多方面的测试;

f可以构建试题库长期使用,其测试的结果也可以作为档案材料长期保存,以备以后参考查询。

缺点:a无法考查应聘者的思想品德修养、工作态度、口头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

b可能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可能使组织真正需要的人才被剔除,而一些不完全符合条件的应聘者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测试;

c一些应聘者可能由于猜题、押题或依靠欺骗、舞弊等不法手段而获得高分;

d不能对应聘者表达含糊的问题直接进行追问,进而掌握其真实的水平。

分类:技术性笔试、非技术笔试 7、面试的类型 1.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可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

2.根据面试实施的方式,分为单独面试与小组面试。

3.根据面试的进程,分为一次性面试与分阶段面试。

4.根据面试题目的内容,分为情景性面试和经验性面试。

8、面试的实施阶段:5个阶段(注意问题与不同阶段的结合)a关系建立阶段b导入阶段c核心阶段d确认阶段e结束阶段 9、面试的总结阶段 1.综合面试结果:a综合评价b面试结论 2.面试结果的反馈:a了解双方更具体的要求b关于合同的签订c对未被录用者的信息反馈d面试结果的存档 10、员工招聘时应注意的问题:a简历并不能代表本人b工作经历比学习更重要c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d让应聘者更多的了解组织e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f注意不忠诚和欠缺诚意的应聘者g关注特殊员工h慎重做决定i面试考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 11、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a组建测评小组,测评小组应包含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招聘岗位所在部门的主管、招聘岗位的资深任职者,并对测评小组进行培训;

b从招聘岗位的优秀任职人员中选出一定的人员组成测验样本;

c对测验样本进行人格测验,总结各个被测人员的素质特征;

d将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列出招聘岗位选拔性素质表;

e将岗位选拔性素质表中的各个素质进行分级,绘制选拔性素质线,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

12、基于选拔性素质模型的结构化面试步骤:a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b设计结构化面试提纲c制定评分标准及等级评分表d培训结构化面试考官,提高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e结构化面试及评分f决策 13、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缺点 优点:a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效应b能在被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c讨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价d被评价者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f测评效率高 缺点:a题目的质量影响测评的质量b对评价者和测评标准的要求较高c应聘者表现易受同组其他成员影响d被评价者的行为仍然有伪装的可能性 14、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前期准备:a编制讨论题目b设计评分表c编制记时表d对考官的培训e选定场地f确定讨论小组 15、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类型:a开放式问题b两难式问题c排序选择型问题d资源争夺型题目e实际操作型题目 16、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的原则:a联系工作内容b难度适中c具有一定的冲突性 17、企业人力资源从配置方式、配置的性质和成分上的分类: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可按不同标志对其做出区分,从配置的方式上看,可以将其区分为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优化配置;

从配置的性质上看成,可分为数量配置与质量配置;

从配置的成分上看成,可以分业企业人力资源的总量与结构配置;

从配置的范围上看,可以分业企业人力资源的个体配置与整体配置。

从企业生产经营运营活动的整体要求来看,不但要构建一个以科学合理的劳动分工与协作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即实现人力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配置。,同时,还要依据“能们匹配”的基本原理,研究并解决好员工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从质量和数量上,确保企业人力资源与其他物质资源实现最优化的动态配置。

18、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要注意处理好几个比例:a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b生产人员内部的各种比例关系c企业男女两性员工的比例关系d技术与管理人员及其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e其他的比例关系 第三章 1、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对员工培训需求的影响 战略类型 对组织和技能的要求 对培训的要求 成本领先战略 结构分明的组织和责任,严格的成本控制、良好的加工技能、低成本制造系统 培训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核心,主要开展降低成本、提高业务技能方面的培训 差异化战略 先进的研发系统、强大的创新能力、技术和质量处于领先地位 进行有个性、有针对性的培训,主要围绕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开展培训 集中一点战略 针对具体战略目标,在相关领域培训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 培训集中在特定的某个领域或者几个方面进行 2、员工培训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a明确培训规划的目的b获取培训规划的信息c培训规划的研讨与修正d把握培训规划设计的关键点e撰写培训规划方案 3、培训计划设计的主要步骤:a培训需求的诊断分析b确定培训对象c确定培训目标d根据岗位特征培训项目和内容e确定培训方式和方法f做好培训经费预算与控制g预设培训评估项目和工具h培训计划的确定方式 4、确定培训对象(分析员工状况):第一区,工作态度好,岗位知识和技能符合要求,企业应该基于成长的考虑,安排一些相应的培训,协助员工成长,并达到激励的目的。第二区,工作态度不好,岗位知识和技能符合要求,企业可以通过座谈式或单独沟通的形式,及时地了解第二区员工的想法,从而给她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第三区,工作态度好,岗位知识和技能不符合要求,主要侧重于保健性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使他们尽快地适应岗位的要求,使他们更好地为企业工作。第四区,工作态度不好,岗位知识和技能不符合要求,先分别与员工和直接上级进行一次谈话,要求员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岗位要求,否则要进行转岗或辞退处理。

5、制定培训预算的程序:a确定培训计划方案以及经费预算情况b确定培训计划c分配培训预算、初步确定培训项目d估算部门培训费用e调整部门培训预算方案f确定培训项目、审批培训预算方案 6、不同企业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a创业初期:企业应集中力量提高创业者的营销公关能力、客户沟通能力.b发展期: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管理知识。

3.成熟期:建设企业文化,将企业长期发展所必需的观念、规则和态度传播到每一个员工中去,并提升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对企业的归属感。

7、培训课程按照性质分成几种:

a知识培训(知识更新)、b技能培训(能力补充)、c思维培训(思维变革)、d观念培训(观念转变)、e心理培训(潜能开发)8、培训教师的来源(一)聘请企业外部培训师 1.外部聘请师资的优点:a选择范围大,可获得到高质量的培训教师资源。b可带来许多全新的概念。c对学员具有较大的吸引力。d可提高培训档次,引起企业各方面的重视。e容易营造气氛,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2.外部聘请师资的缺点:a企业与其之间缺乏了解,加大了培训风险。b外部教师对企业以及学员缺乏了解,可能使培训使用性降低。c学校教师可能会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培训只是“纸上谈兵”。d外部聘请教师成本较高。

3.外部培训资源的开发途径:a从大中专院校聘请教师。b聘请专职的培训师。c从顾问公司聘请培训顾问。d聘请本专业的专业、学者。e在网络上寻找并联系培训教师。

(二)开发企业内部的培训师 1.内部开发途径的优点:a对个方面比较了解,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效果。b与学员相互熟识,能保证培训中交流的顺畅。c培训相对易于控制。d内部开发教师资源成本低。

2.内部开发途径的缺点:a内部人员不易于在学员中树立威望,可能影响学员在培训中的参与态度。b内部选择范围较小,不易开发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c内部教师看待问题受环境决定,不易上升到新的高度。

9、管理人员培训开发计划的编制:a以“服务培训对象”为中心b以需求驱动培训c根据培训需求,确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和任务d在制订培训计划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与评估e完善培训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培训成果转化 10、管理技能培训开发的一般方法:a替补训练;

b敏感性训练;

c案例评点法;

d事件过程法;

e理论培训;

f专家演讲学习班;

g大学管理学习班;

h阅读训练。

11、事件过程法五步骤:a培训者给出一个事件简短的描述b受训者询问主持人以得到更多的事实c再由受训者作出决定d每个受训者都被要求写一个简短的决定,由小组进行讨论e把这一案例与类似的情形联系起来,讨论这一案例更广泛的意义,或提出制止这类问题在将来发征的手段。

12、评估体系总体设计:a对培训需求评估b确定培训评估目标c设计培训评估方案(主体、对象、层次、工具)d实施评估方案e及时对评估项目进行调整(建立数据库、进行信息分析、撰写评估报告)f培训评估结果的反馈 13、五种培训成果的评估:a认知成果b技能成果c情感成果d绩效成果e投资回报率 投资回报率=培训项目收益/培训项目成本×100% 或 投资净回报率=(培训项目收益—培训项目成本)/培训项目成本×100% 14、培训效果的四级评估:a反应评估(衡量学院对具体培训课程、培训师与培训组织的满意度;

有问卷调查、电话调查、访谈法、观察法、综合座谈;

课程结束时;

培训单位)。b学习评估(衡量学员对于培训内容、技巧、概念的吸收与掌握程度;

提问法、角色扮演、笔试发、口实发、演讲、模拟练习与演示、心得报告与文章发表;

课程进行时、课程结束时;

培训单位)c行为评估(衡量学员在培训后的行为改变是否因培训所导致;

问卷调查、行为观察、访谈法、绩效评估、管理能力评鉴、任务项目法、360度评估;

3个月或半年以后;

学员的直接主管上级)。d结果评估(衡量培训给公司的业绩带来的影响;

个人与组织绩效指标、生产率、缺勤率、离职率、成本效益分析、组织气候等资料分析、客户与市场调查、360度满意度调查;

半年后或一两年后员工及公司的绩效评估;

学员的单位主管)。

15、评估报告的撰写要求:a调查培训结果是必须注意接受调查的受训者的代表性,避免因调查样本缺少代表性而做出不充分的归纳。b组织对培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必然力图通过评估来证明培训的价值。切忌过分美化和粉饰评估结果。c评估者必须综观培训的整体效果,以免以偏概全。d评估者必须以一种圆熟的方式论述培训结果中的消极方面,避免打击有关培训人员的积极性。e当评估方案持续一年以上时间时,评估者需要作中期评估报告。f要注意报告的文字表述与修饰。

第四章 1、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A适用不同对象范围的考评体系:a组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按考评对象和范围,绩效考评可以分为组织绩效考评和个体绩效考评.b个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B不同性质指标构成的考评体系:a品质特征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品质特征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是以反映和体现被考评者的品质特征的指标为主体构成的考评体系。b行为过程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行为过程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是以反映员工在劳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的各种指标为主体构成的指标体系。c工作结果型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2、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a针对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明确性原则 3、绩效考评体系的设计方法(一)要素图示法:绩效要素图示法就是将某类人员的绩效特征,用表描绘出来,然后加以分析研究,确定需考评的绩效要素。

(二)问卷调查法。具体步骤是:第一步,详细地采集与工作绩效各种要素和指标相关的数据和资料。第二步,列出所有相关的影响和制约工作绩效的要素及具体的指标,并进行初步筛选。

第三步,用见解精练的语言或计算公式,对每个相关要素,作出准确的界定。

第四步,根据调查的目的和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调查问卷的具体形式、所调查对象和范围,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方法。第五步,设计调查问卷。第六步,发放调查问卷。第七步,收回调查问卷。

(三)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通过选取若干具体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事件或岗位的绩效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来确定绩效考评指标和考评要素体系。

(四)面谈法:面谈法是通过与各类人员的访问和谈话收集有关资料,以此作为确定考评要素的依据:a个别面谈法b座谈讨论法 (五)经验总结法(六)头脑风暴法:在使用“头脑风暴法”进行集体讨论时,应遵守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任何时候都不批评别人的想法;

思想愈激进愈开放愈好;

强调产生想法的数量;

鼓励别人改进想法。

4、绩效考评标准的设计原则:绩效考评标准是指对员工绩效考评进行评定分级分等的尺度。a定量准确的原则b先进合理的原则c突出特点的原则d简洁扼要的原则 5、关键绩效指标的内涵:关键绩效指标简称为KPI,关键绩效指标法的核心是从众多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提取重要性和关键性指标。因此,建立战略导向的KPI体系具有以下意义:

1. 使KPI体系不仅成为激励约束企业员工行为的一种新型的机制,同时还要发挥KPI体系战略导向的牵引作用 2. 通过企业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将员工的个人行为与部门的目标相结合,使KPI体系有效地诠释与传播企业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成为实施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工具 3. 彻底转变传统的以控制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6、判断是否是关键指标的标准:a能够集中体现团队与员工个人的工作产出,即所创造的价值.b何用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突出员工的贡献率.c明确界定关键性工作产出即增值指标的权重.d能够跟踪检查团队与员工个人的实际表现表现,以便在实际表现与关键结交指标标准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7、SMART方法:S代表的是Specific,其含义是指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的;

M代表的是Measurable,其含义是指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

A代表的是Attainable,其含义是指绩效指标必须是是可以达到的、可实现的;

R代表的是Relevant,其含义是指绩效指标是要与目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T代表的是Time-bound,其含义是指绩效指标必须是有实现的,即应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8、KPI的标准水平可作出以下区分:a先进的标准水平,包括本行业先进水平,国内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国际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B平均的标准水平,包括本行业平均水平,国内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以及国际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C基本的标准水平,它是指期望被考评者达到的水平。

9、审核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a工作产出是否为最终产品。b多个考评者对同一个绩效指标和标准进行评价,其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c关键绩效考评指标的总和是否可以解释被考评者80%以上的工作目标。d关键绩效指标和考评标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e关键绩效指标的考评标准是否预留出可以超越的空间。

10、绩效沟通的技巧:a沟通时态度应该坦诚,给员工以信任感和安全感,不可使用带威胁性的词语,以询问的方式进行,通过询问获取员工更多的信息,以便帮助员工解决问题。b沟通时应该具体,尽量获得与员工绩效有关的具体信息。c要让员工知道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以便 员工更好地配合工作,不能简单地认为员工应该知道自己的想法,想当然在这里只有百害而无一利。d不能仅仅看到问题,更要看到成绩,鼓励多于批评的沟通才更加有效,更具前瞻性,更符合绩效管理的原则。e注意倾听,少说多听是沟通的又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多听才能获得更多需要的信息。f沟通应及时,出现问题及时组织沟通,消极等待只能使事情更加恶化,后果更加不可想象。g沟通应具有建设性,作为沟通的结果,管理者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帮助员工更好地调整自己,更好地完成绩效目标。

11、避免考评误差的方法:a以工作岗位分析和岗位实际调查为基础,制定出科学合理、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评价要求指标和标准体系。b从企业单位的客观环境和生产经营条件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失败教训,从而有效地避免种考评误差和偏颇的出现。c绩效考评的侧重的侧重点应当放在绩效行为和产出结果上,尽可能建立以行为和成果为导向的考评体系。d为避免个人偏见等错误,可以采用360度的考评方式。e在可能出现的种各样的问题中,绝大多数是因考评者引起的。f为了提高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还应当重视绩效考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

12、360度考评方法的优缺点、实施注意点:优点:a360度考评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特点.b360度考评方法考虑的不仅仅是工作产出,还考虑深层次的胜任特征.c360考评有助于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更为和谐的工作关系.d360度考评采用匿名评价方式,保证了评价结果的有效性.e360度考评充分尊重组织成员的意见,这有助于组织创造更好的工作气氛,从而激发组织成员的创新性.f360度考评加强了管理者与组织员工的双向交流,提高了组织成员的参与性.g促进员工个人发展。缺点:a360度考评侧重于综合评价,定性评价比重较大,定量的业绩评价较少.b度考评的信息来源渠道广,但是从不同渠道得来的的并非总是一致的。c360度考评收集到的信息比单渠道评价方法要多得多,增加了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成本.d在实施360度考评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在组织内造成紧张气氛,影响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带来企业文化震荡、组织成员忠诚度下降等现象。

13、绩效反馈面谈的程序:a为双方营造一个和谐的面谈气氛.b说明面谈的目的、步骤和时间.c讨论每项工作目标考评结果.d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e与被考评者讨论考评的结果对改进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并达成共识.f与被考评者围绕培训开发的专题进行讨论,提出培训开发的需求,共同为下一阶段的员工培训开发工作设定目标.g对被考评者提出的需要上级给予支持和倒淌河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具体的建议。

13、基于信息化绩效考评的优势与不足:优势:a克服地域性差异给绩效考评带来的问题;

b信息化系统可简化靠考评管理工作,降低考评过程的复杂性;

c保持了整个考评过程的实时性和动态性。D大大降低了考评成本。E增加了绩效考评的保密性。不足:a受公司信息化程度影响大。B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第五章 1、薪酬对企业、个人、社会的功能:企业:a增值功能b控制企业成本c改善经营绩效d塑造企业文化e支持企业变革f配置功能g导向功能。员工:a保障功能b激励功能c社会信号功能。社会:体现在对劳动力资源再配置,劳动力供不应求时薪酬上涨,反之下降。

2、薪酬调查的作用:a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水平提供依据b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制度奠定基础c有助于掌握薪酬管理的新变化与新的趋势4有利于控制劳动力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3、以下两个问答题最好对应书本佳丽宝公司案例分析薪酬不满意存在的问题:a与市场劳动力价位对比,三类人员的薪资水平低于市场水平。b一般员工,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加资金制度,只能反映员工技能和绩效的差别,不能反映出各种岗位的劳动差别。c中级管理人员,公司实行的职务等级工资制以及力度不大的季度资金制度,使所付出的劳动以及实际贡献,在薪资制度上得不到体现。d高级管理人员,除对“我的薪资反映了岗位特点”之外,对其他方面都不大满意,这说明公司现行的工资制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对于公司存在的问题可以提出对策建议:a通过市场调查,掌握同行业同类岗位三类人员薪资水平的相关信息。b加强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对公司的各类工作岗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为薪资制度体现岗位的工作价值提供依据。c确立严格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完善各类人员的绩效考评体系,为确立内部公平公正的薪资制度奠定基础。d制造加工性公司,一般员工宜以工作(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为基础,采用组合型薪资制度。e在进行岗位评价和完善绩效考评制度的基础上,对中级管理人员实行宽泛(宽带式)薪资结构,以体现中级管理人员工作的特点。f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管理人员薪资制度的基础上,实行年薪制或股票期权、股票增值、虚拟股票等长期激励的薪酬制度。

4、工作岗位分类的主要步骤:a岗位上的横向分级,即根据岗位的工作性质及特征,将它们划分为若干类别.b岗位的纵向分级,即根据每一个岗位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学知识、技能、经验水平等因素.c根据岗位分类的结果,制定各类岗位的岗位规范即岗位说明书。并以此做为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依据.d建立企业岗位分类图表,说明企业各类岗位分布及其配置情况,为企业员工的分类管理提供依据。

5、制定薪酬制度的基本程序:a确定薪酬策略b岗位评价与分类c薪酬市场调查d薪酬水平的确定e薪酬结构的确定f薪酬等级的确定g企业薪酬制度的实施与修正。企业薪酬管理中常见的问题:a薪酬战略缺失b薪酬理念缺乏c没有一套合理的薪酬体系d薪酬结构失衡e职业发展通道缺乏,导致加薪通道单一f岗位价值没有量化,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不足g薪酬调整依据缺乏h薪酬和绩效关联性不强h忽视非经济薪酬的激励作用j薪酬激励不及时。

6、实施宽带薪酬的几个要点:a密切关注公司的文化、价值观和战略b注重加强非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c鼓励员工的参与,加强沟通d要有配套的员工培训和开发计划。

7、制定薪酬计划的程序:a通过薪酬市场调查,比较企业各岗位与市场上相对应岗位的薪酬水平。b了解企业财力状况,根据企人力资源策略,确定企业薪酬水平采用何种市场薪酬水平。c了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d将前三个步骤结合画出一张薪酬计划计算表。e根据经营计划预计的业务收入和前几步骤预计的薪酬总额,计算薪酬总额/销售收入的比值,将计算出的比值与同行业的该比值或企业往年的该比值进行比较。f各部门根据企业整体的薪酬计划和企业薪酬分配制度规定,考虑本部门人员变化、各员工的基本情况如年龄、业绩、考核结果、能力提高情况等做出部门的薪酬计划,并上报到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进行所有部门薪酬计划的汇总。g如果汇总的各部门薪酬计划与整体薪酬计划不一致,需要再进行调整。h将确定的薪酬计划上报企业领导、董事会报批 8、绩效薪酬制的不足:a绩效工资制的基础缺乏公平性b绩效工资过于强调个人绩效c如果员工认为绩效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公平的、精确的,整个绩效工资制度就有崩溃的危险。

9、薪酬制度的常见问题:a薪酬战略的缺失。b薪酬理念缺乏。c没有一个合理的薪酬体系。d薪酬结构失衡。【薪酬结构是由各种薪酬单元组成,一般可分静态薪酬(基本薪酬等),动态薪酬(绩效薪酬、资金等)和人态工资(福利、津贴等)三类,两种体现:一是薪酬结构的失衡,一种是薪酬单元组合比例的失调】。e职业发展通道缺乏,导致加薪通道单一。f岗位价值没有量化,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不足。g薪酬调整缺乏依据。h薪酬与绩效关联性不强。i忽视非经济薪酬的激励作用(非经济薪酬指员工从工作本身中得到的满足。)。j薪酬激励不及时。

第六章 1、劳动关系的特征:a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b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相结合的特点c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的特点。

2、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a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b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c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雇主、雇员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d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3、《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三项措施:a放宽了订立劳动合同的时间要求,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如果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其行为即不违法;

b规定用人单位未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第二个月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

c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除在不足一年的违法期间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外,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4、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a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劳动关系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生产要素的结合而产生的关系,它是社会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劳动的社会形式。劳务关系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分工。b适用的法律不同。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规范,而劳务关系则主要由民法、合同法等调整规范。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除非全日制外,以书面形式订立。而劳务合同的内容与形式主要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除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外,由双方当事人平等协商确定。c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具有特定性,一方是法人或非法人的经济组织,另一方必须是劳动者个人。而劳务关系的主体双方具有不特定性,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非法人组织、自然人,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非法人组织。d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之间不仅存在着财产关系即劳动付给与工资的交换关系,还存在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而劳务关系的双方主体之间只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彼此之间无从属性,不存在行政隶属性,没有管理与被 管理、支配与被支配的权利与义务。e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方面有着系统性的区别。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享有劳动法律规定的全部权利,而劳务关系则不享有。f劳动条件的提供方式不同。在劳动关系中,实现劳动过程的物质条件由用人单位提供,同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的劳动条件,必要的安全卫生保障和防护设备。在劳务关系中,工具、设备等物质条件的提供,合同中未作约定的,一般情况由劳动服务者提供。g违反合同产生的法律责任不同。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不履行、不适当履行劳动合同所产生的责任不仅有民事责任,而且还有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而劳务关系通常只有民事责任,不存在行政责任。h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劳动关系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但劳务合同履行中当事人出现纠纷,处理方式由当事人自行选择。h履行合同中的伤亡事故处理不同。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发生工伤适用无过错原则,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劳务关系不适用工伤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适用过错原则。

5、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聘用中国雇员的程序:a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聘用中国雇员,应委托经政府批准的有资质的外企服务单位办理。b涉外就业服务单位必须遵守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和有关的政策,接受劳动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保护中国雇员的合法权益。c中国雇员必须通过涉外就业服务单位向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求职应聘。d涉外就业服务单位派中国雇员到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工作应按规定办理有关审查手续。e涉外就业服务单位与中国雇员建立关系应当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为中国雇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用。f涉外就业服务单位向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提供中国雇员服务应依法与其签订劳动派遣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g中国雇员与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或涉外就业服务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按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h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违反国家的有关规定直接聘用中国雇员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i港澳台地区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虽非外国企业,但在大陆设立的常驻代表机构聘用内地雇员,应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6、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各类和内容:a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b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制度;

c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d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e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f安全卫生认证制度;

g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h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i劳动者健康检查制度。

7、调解委员会履行的职责:a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

b对本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进行调解;

c监督和解协议、调解协议的履行;

d聘任、解聘和管理调解员;

e参与协调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执行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f参与研究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大方案;

g协助企业建立劳动争议预防预警机制。

8、劳动者派遣的特点:a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b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c劳动争议处理。

9、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a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b工业集体协商的实施步骤;c工资协议的审查;d明确工资协议期限。

10、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制定程序: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制定分为信息采集、价位制定和公开发布三个步骤。

11、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a根据我国劳动立法的有关规定,当发生劳动争议时,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

b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申请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

c调解不成或不愿调解,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仲裁;

d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不服仲裁裁定,则申诉到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并做出最终判决。

12、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程序:a申请和受理;b调查和调解;c制作调解协议书或调解意见书。

13、团体劳动争议的处理方法 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的处理方法:a当事人协商;b由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协调处理;c当事人的和平义务 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的处理方法:a当事人协商;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c法院

第三篇:2010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浓缩汇总

2010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第一部分

经济学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16、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

18、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19、当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时,表明两种商品的关系为两者为替代品

20、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总是同方向的,所以,Es的符号始终为正值。

5、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无差异曲线上的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商品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

6、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预算约束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取决于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

7、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消费者的收入、商品的价格。

8、预算线的斜率等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切线斜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9、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企业的隐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

第三章

生产成本和市场结构

1、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势,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法企业和公司企业。

2、个人企业优点是利润动机明确,决策灵活自由,管理简便直接。弱点是资金有限,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3、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4、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5、公司制企业特点是: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拥有,即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的控制权在董事会监督下的经理层;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6、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7、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8、生产成本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9、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的固定成本

10、短期总成本等于总固定成本加总可变成本(TC=TFC+TVC)

11、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称为边际成本

12、固定成本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的

13、成本曲线是用图形反映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14、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平均可变成本处于最低点

15、平均总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边际成本曲线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16、可变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心里的一种主观评价

2、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理论分析。序数效用理论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进行分析。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

3、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就越高。第二,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第1页

共11页

1、所谓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也可以说,市场结构就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

2、市场类型的划分标准是市场上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有三个: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进入障碍的大小

3、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4、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产品是否具有差别性

5、完全竞争市场特征:(1)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或买者和卖者,且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2)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既不存在产品差别。(3)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4)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6、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1)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它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2)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3)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在实际生活中,公用事业、电力、固定电话近似于完全垄断市场。

7、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1)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2)产品具有差别性;(3)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什么进入障碍;垄断竞争是比较符合现实生活的市场结构,如香烟、啤酒、糖果等产品市场。

8、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1)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2)它们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3)他们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4)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9、由少数几家企业控制的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市场

10、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

1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决定其均衡价格。

12、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这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13、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也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是相同的。完全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了均衡产量,根据这个产量就可以确定均衡价格。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较,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向市场供应的产品数量较少,而产品价格较高,完全垄断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但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完全垄断企业并不是为所欲为的。

14、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是: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第二,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的隔离开的,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

性;一个人不进行购买就不能消费该物品。

14、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15、政府应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其方式和措施包括:

第一,为了限制和消除垄断,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还可以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第二,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的手段以及明晰产权。第三,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第四,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六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1、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3、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GDP=C+I+G+(X-M))

4、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生产要素收入(包括工资、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公司税前利润)、非生产要素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5、非生产要素包括: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

6、我国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7、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

8、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C+I=C+S

9、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C+I+G=C+S+T

10、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I= S+(T-G)+(M-X)、C+I+G+(X-M)= C+S+T

11、三部门条件下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涉及的部门是:企业、消费者(居民)、政府部门

12、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1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

14、凯恩斯消费理论主要由三个假设构成:第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第二是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第三是,凯恩斯认为消费对收入的比率,即“平均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

15、储蓄是收入中减去消费的余额。从公式Y=C+S可得: S=Y-C

16、乘数又称作倍数,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同其他变量所发生的连锁反应的大小或倍数之间的关系。投资乘数,即指在一定的消费倾向下,投资的增加可导致收入和就业量按投资量成倍地增加。

第五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1、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2、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3、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4、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经济主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5、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6、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7、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8、正的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意味着资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不清晰引起的9、私人物品的特征:竞争性、排他性

10、公共物品的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11、纯公共物品的特征:完全的非竞争性、完全的非排他性,如国防、治安等

12、准公共物品的特征:有限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13、关于私人物品的表述:.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该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具有独占

第七章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1、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

2、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

3、索罗余值:GA=GY-αGL-βGK

4、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核心是通过技术进步、制度创新、改善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

5、经济波动的一般大原因:投资率的变动、消费需求的波动、技术进步状况、预期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动

6、价格指数就是用来反映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价格水平变

第2页

共11页

化的趋势和变化程度的相对数

7、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成正比;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

8、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高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国货币就会贬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一定会上升。反之,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低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币|环球网校提供|就会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会下降。当外国价格总水平稳定或上升,而本国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本币也会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会下降。

9、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期间内的失业人口情况: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正在寻找工作

10、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交换而引起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

11、需求不足型失业,也叫非自愿失业,或者叫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

12、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提出“绿色GDP”概念是为了强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13、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该采用现行价格

14、全要素生产率是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

9、在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国家计划和规划。在需要扩大需求时,采用减税、扩大财政支出的政策;在需要抑制需求时,采用增税、压缩财政支出的政策。

10、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利率、汇率、窗口指导

1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方式有四种:双松、双紧、一松一紧和均为中性。

第九章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1、根据货物移动方向,国际贸易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2、按照商品形式,国际贸易可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3、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汇率水平的高低、一国出口贸易水平的高低

4、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汇率水平、一国进口贸易水平的高低同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也有直接的联系

5、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两种方式,即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6、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制、进口押金制、最低限价制等等

7、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

8、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力则是:资本流动给流出国和流入国都能带来收益

9、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有:在东道国开办独资企业、收购或合并国外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开办企业、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权投资、利润再投资

10、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当前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11、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是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观点

12、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目的:保护国内产业、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3、外贸依存度的概念: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额占其GDP的比重。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要优化进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缓解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

14、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1)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收益率的差异促使跨国流动,从收益率较低的地方向收益率较高的地方流动。(2)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国际收支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3)由于各种风险因素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4)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比如,投机、规避贸易保护、国际分工等。

15、对资本流入国来说,资本流入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短期资本流入易造成国内金融秩序混乱;加重外债负担;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对长期投资利用不当,还可能沦为资本输出国的附庸

16、由于资本流动的作用是双重的,故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对资本流动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干预的手段主要有:①实行外汇管制;②颁布专门的政策法规与条例;③对偿债能力进行控制;④制定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利用政策手段对资本的国际流动加以控制。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15、两因素分解法: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GQ=GH+GP

16、三因素分解法: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17、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主要因素有:.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需求和总供给、各类商品交易数量。

18、二元结构理论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包括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

第八章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2、经济调节职能包括: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对经济结构的调节、对进出口贸易、国际收支等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和控制等方面

3、经济调节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4、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5、宏观调控的目标冲突:①经济增长目标与增加就业目标——互补关系;②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与价格稳定目标——存在冲突和矛盾。

6、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或通货膨胀;如果政府把稳定价格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7、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把稳定物价目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当经济运行处于在衰退阶段,出现经济停滞第二部分

财政 或滑坡、失业率高时,则应把增长目标或增长就业目标作为主要调第十章

公共财政职能 控目标,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明显地具有“生产建设性”特点

8、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2、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1)弥补市场失灵;2)满足社会公综合考虑原综合考虑原则:综合考虑原则、适度原则、政策的相互共需要;3)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4)非市场盈利性的性质;配合原则

第3页

共11页

5)法治化的财政;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4、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5、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能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加强税收调节;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6、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

7、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通过财政收支,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增长理论”

19、我国财政支出“缺位”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偏低;二是基础性科研和义务教育保障力度不够;三是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严重短缺;四是财政对城市公共设施和各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偏少。

20、当前财政支出“缺位”带来的消极影响:一是政府没有承担起弥补市场失灵的责任,降低了某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二是影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三是扰乱了国民收入分配秩序,产生了许多乱收费、乱摊派问题。

21、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优化支出结构的主要方向是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

第十一章

财政支出概述

1、财政支出的原则:公平分配原则、效益原则、稳定和发展原则

2、财政支出坚持公平分配原则,就是通过再分配纠正市场机制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公平状况,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3、在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两方面中,总需求是决定就业和价格水平的关键因素。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是影响社会总需求规模和结构的重要因素。

4、在财政支出分类中,按政府职能分类是各国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

5、财政社会管理支出包括国防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支出和其他支出等,财政经济管理支出主要是经济建设支出。

6、根据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我国财政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赠予、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等共12类,相应设置了12个“类”级科目。

7、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8、财政支出“缺位”主要表现在:1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偏低,影响了人们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2)是基础性科研和义务教育保障力度不够,影响了国家创新能力提高和国家长远发展;3)是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严重短缺,制约了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大了城乡发展差距;4)是财政对城市公共设施和各种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偏少,影响了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

9、满足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特征。

10、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部门绩效目标的综合考评,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预算资金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11、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原则:统一领导原则、分类管理原则、客观公共原则、科学规范原则。

12、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明确、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部门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管理措施;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实施考核与评价;运用考评结果提高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水平。

13、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评价法

14、根据西方一些国家绩效考评实践经验,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要遵循的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15、绩效考评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撰写与提交绩效考评报告三个阶段。

16、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的成本。

17、我国政府支出经济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18、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四种理论观点的基本内容: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鲍莫尔的“非均衡

第十二章

财政收入概述

1、财政收入的原则:1)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则;2)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3)规范政府间收入与分配关系的原则。

2、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3、按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通常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

4、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划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可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5、直接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6、中央税:消费税、关税

7、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有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8、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9、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政策和价格等因素

10、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基本特征。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强有力的保证,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因定性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必然要求。

11、威廉•配弟提出税收四原则:公平、确定、简便、节省

12、亚当•斯密提出税收原则: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

13、瓦格纳粹课税原则: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正原则、税务行政原则

14、效率和公平是现代财政理论中强调的两大重要的税收原则

15、如何衡量征税和纳税是否公平,一般有两种主张,一种主张应遵循受益原则,谁受益谁纳税;别一种主张应遵循能力原则,即按能力纳税。

16、税收负担转嫁的最后结果形成税负归宿

17、税收资本化也称“资本还原”,是现在承担未来的税收,最典型的就是对土地交易的课税。

18、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课税商品的性质、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课税范围的大小

19、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是决定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素。如果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则税负将主要由纳税人自己承担;如果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环球网校提供|大,税负将主要由其他人负担。

20、国债的特征: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

21、国债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调控宏观经济

22、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随买”方式

23、自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发行方式经历了:行政摊派、承购包销、投标发行三种发行方式,从具体的发行模式看,先后采取了单一行政摊派模式、单一承购包销模式和承销、招

第4页

共11页

标双主导复合模式。

24、我国国债选用的偿还方式主要有:抽签分次偿还、到期一次偿还、转期偿还、提前偿还和市场购销|环球网校提供|法等方式

25、根据国债交易的层次,国债市场分为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两大部分

26、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的国债交易按国债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分,可分为现货交易方式、回购交易方式、期货交易方式、期权交易方式

27、现货交易方式是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交易方式,也是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紧缩时,政府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4、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增长

5、财政政策的工具有:预算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公共支出政策、政府投资政策、补贴政策

6、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这种机制也被称为财政自动稳定器。

9、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10、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1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主要表现: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企业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用;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

12、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从2003年下半年后,经济发展内外部条件向比较好的方向发展,但供求结构问题和体制问题日益突出。

13、稳健(中性)财政政策主要内容: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14、启动实施新的积极财政政策实施背景:2008年金融危机

(1)政策实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2)政策实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3)政策内容有新变化。(4)政策调控的手段多。主要内容(1)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2)实行结构性减税,推进税费改革。(3)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4)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5)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1、政府预算的职能:反映政府部门活动或工作状况、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控制政府部门支出

2、政府预算的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性原则、公开性原则

3、按预算编制形式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为:增量(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按预算运作时间长短分为:预算和多年预算;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为: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按预算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为:投入预算、绩效预算和规划项目预算;按预算管理层级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

5、构建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关键性和基础性环节是进行:以建立部门预算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6、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7、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公开透明、科学规范、廉洁高效、完整统一

8、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制度、推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先进完备的预算技术保障体系。

9、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10、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11、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12、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有: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13、中央固定收入主要包括:关税、海关代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部门集中缴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环球网校提供|上缴利润等收入

14、地方固定收入主要包括:营业税(不含各银行总行、铁道、各保险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第十五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货币需求是有效需求、经济需求、客观货币需求、派生需求。货币需求量: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2、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剑桥方程式:

3、剑桥学派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基本观点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4、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即货币需求由三个动机决定: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L= L1(Y)+ L2(i)

5、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来自四个方面:财富总额(恒久性收入)、财富构成(人力财富)、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M/P=f(Yp;W;im,ib,ie;1/p·dp/dt;μ)

6、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是:M0=流通中现金;M1=M0+银行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7、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

8、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况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而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9、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的限制

10、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具有如下特征:(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政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稳定功能

3、当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要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控制总需求,抑制通仙膨胀;当经济萧条、存在通货

第5页

共11页

11、货币失衡主要有两大类型:总量性货币失衡和结构性货币失衡。总量性货币失衡有两种情况: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或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造成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原因:财政赤字、扩张性货币政策等。

12、通货膨胀的状态: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物价持续上涨。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

13、通货膨胀的类型: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其特点: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因成本自发性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输入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14、过度的信贷供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而导致货币供给过度的具体原因又有很多方面,包括过热的社会经济增长要求导致信用膨胀;银行自身的决策失误导致信用膨胀;财政赤字;投资规模过大。

15、通货膨胀的治理主要手段:紧缩的需求政策和积极的供给政策。

6、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包括: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业务、咨询业务。

7、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盈利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8、金融市场效率,是指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程序,包括两方面内容:金融市场以最低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资本的本质特征:追逐利润。

9、金融市场运行的机理:货币资金在使用方面总是存在着“时间差”和“空间差”。资金只有在运动过程中才能够创造价值,并使价值增值,从而产生资金融通的客观要求。

10、如果有关证券的历史资料(如价格、交易量等)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市场达到弱型效率。如果有关证券公开发表的资料(如公司对外公布的盈利报告等)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市场达到半强型效率。如果有关证券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公开发表的资料以及内幕信息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证券市场达到强型效率。

11、金融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权市场)、外汇市场等组成 第十六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中央银行也称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处于金融中介体系的中心环节。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主要任务: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宏观金融、实施金融监管,维护银行业的稳健运行

2、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管理金融业的需要、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干预的需要

3、专门设置中央银行较典型的是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4、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征:不发盈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部门或机构的行政干预和牵制

5、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货币发行、对银行业务(集中准备金、最后贷款人、全国清算)、对政府业务(代理国库、代理国家债券发行、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6、中国的支付结算体系由四部分组成:银行账户体系、支付结算工具体系、支付清算系统、支付结算管理体系

7、货币政策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8、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由四项构成: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

9、货币政策的一般性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

10、货币政策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作: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11、货币政策的直接信用控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直接干预

12、货币政策的间接信用指导包括: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13、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原则: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

第十八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1、金融风险,是指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在货币资金的借贷和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发生偏差,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不确定性、、相关性、高杠杆性、传染性

2、金融风险有四种类型:由于市场因素(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市场风险;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损失的信用风险;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由于金融机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操作风险。

3、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金融资产、房地产、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具有频繁性、广泛性、传染性和严重性等特点。

4、金融危机的类型:债务危机、货币危机、流动性危机、综合性金融危机

5、次贷危机分三个阶段:债务危机阶段、流动性危机、信用危机

6、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公共利益论、保护债权论、金融风险控制论、金融全球化对传统金融监管理论的挑战

7、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美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法国、印度、巴西等国家。

8、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德国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9、综合监管体制:英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还有英国、日本、韩国。

6、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逐渐由单一全能制转向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

7、巴塞尔协议是迄今为止对国际银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国际第十七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公约之一

1、金融机构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银行)

8、巴塞尔报告的内容包括:资本组成、风险资产权重、资本

2、商业银行是最典型的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主要以吸

标准、过渡期安排 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形式为工商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办理结算业务

9、巴塞尔报告的资本组成,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的金融企业

资本,核心资本又称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股本(普通股)和公开储

3、商业银行银行的主要职能:信用中介(最基本职能)、支付

备,这部分资本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中介、信用创造

包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呆帐准备金、混合4、商业银行银行的主要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券。

5、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中的借款业务主要有:再贴现或向中央

10、巴塞尔报告的风险资产权重,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表外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

业务的相对风险大小,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即0%、10%、20%、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等。

50%、100%

第6页

共11页

11、巴塞尔报告的资本标准,资本充足率,即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4% 12、2003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最引人注目的是该该协议所推出的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市场约束的内容,被称之为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

13、巴塞尔委员会继承了过去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想,将资本金要求视为最重要的支柱

14、巴塞尔委员会希望监管当局担当起三大职责: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系统、加快制度化进程

15、国际性银行倒闭事件和国际贷款违约事件使得监管当局全面审视拥有广泛国际业务的银行监管问题,这是巴塞尔协议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随着金融国际化,必须要在金融监管上进行国际协调。

或数量数据)

4、统计中把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为变量值,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现。可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5、数值型变量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6、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7、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8、统计数据的来源:直接来源,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间接来源,称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

9、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专门组织的调查、科学试验

10、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

11、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普查的特点: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一般需要规定|环球网校提供|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使用范围比较狭窄

12、抽样调查的特点:经济性、实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它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和方法

13、统计报表可分为: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

14、第二手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有:公开的出版物、未公开的内部调查等

15、统计数据的误差有: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16、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标准:精度、准确性、关联性、及时性、一致性、最低成本

第十九章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1、汇率制度:是指各国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如规定本国货币对外价值、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关系,规定影响和干预汇率变动的方式。两种类型: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2、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经济开放程度、经济规模、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对的通货膨胀率

3、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年: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005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4、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国汇率和应付紧急支付等目的所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资产。

5、国际储备一般分为四种类型: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

6、国际储备的作用:融通国际收支逆差,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干预外汇市场,从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是一国对外举债和偿债的根本保证。

7、国际储备的管理实质上是外汇储备的管理,因为外汇储备占非黄金储备的95%以上。包括:外汇储备总量管理、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

8、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通过国际惯例、协定和规章制度等,对国际货币关系所做的一系列安排。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确定汇率制度;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9、国际金本位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英国1821年采用;1880-1914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期,铸币平价是各国汇率的决定基础,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1)铸币平价(2)波动幅度:黄金输送点。1929-1933年,危机下,金本位制崩溃。

10、雷顿森林体系:1945-1973年(1)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2)可调整的固定汇率(3)国际收支的调节。布雷顿内在矛盾:特里芬难题。1973年崩溃。

11、牙买加体系运行特征:(1)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2)多种汇率并存的浮动汇率体系(3)国际收支的调节。

12、国际三大金融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国际清算银行

13、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有银行股份、借款、业务净收益、转让债权

第二十一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1、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指标:频数与频数分布、比例、百分比、比率

2、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包括:条形图和圆形图;条形图有单式和复式等形式

3、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累积频数和累计频率

4、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组距分组的步骤:

(1)确定分组组数,经验公式:K= 1+ log10N / log102

(2)对原始资料进行排序

(3)求极差:最大观察值减去最小观察值(4)确定各组组距:组距=极差/组数=某组的上限值-该组的下限值

(5)确定组限:组中值=(上限+下限)/ 2

(6)确定各组观察值出现的频数:组距分组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分组时“上组限不在内”以防止重复

(7)制作频数分布表

5、显示分组数据频数分布特征的图形有:直方图、折线图

6、统计表一般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

7、统计表的设计要求:科学、实用、简练、美观

8、设计统计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合理安排统计表的结构;表头一般应包括表号、总标题和表中数据的单位等内|环球网校提供|容;表中的上下两条横线一般用粗线,中间的其他线要用细线,这样使人看起来清楚、醒目;在使用统计表时,必要时可在表的下方加上注释,特别要注意注明资料的来源,以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并备读者查阅使用。第四部分

统计

第二十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1、统计一词包含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学

2、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定类尺度(将人口分为男女两类)、定序尺度(将学生成绩分成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类)、定距尺度(某物长10米,重100千克等、定比尺度(相对数或平均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

3、统计数据的类型: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是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数值型数据是定|量数据

第二十二章

数据特征的测度

1、集中趋势的测度,主要包括位置平均数和数值平均数

2、位置平均数主要有:众数、中位数

3、数值平均数主要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4、离散程度的测度主要包括:极差、标准差和方差、离散系数

第7页

共11页

第二十三章时间序列

1、时间序列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分为: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

2、依据指标值的时间特点,绝对数时间序列又可分为: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

3、增长量:时间序列中的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用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增长的绝对数量。按照采用基期的不同,增长量有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之分

4、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差,表示本期比前一时期增长的绝对数量;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与某一固定时期相比增长的绝对数量。整个观察期内各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最末期的累积增长量

5发展速度: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的发展变化程度。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6、增长速度:也称增长率,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用于描述现象的相对增长程度。按照采用基期的不同,增长速度可分为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换算关系,在由环比增长速度推算定基增长速度时,可先将各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连乘,再将结果减1,即得定基增长速度

7、平均发展速度: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用于描述现象在整个观察期内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8、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增长率):用于描述现象在整个观察期内平均增长变化的程度,它通常用平均发展速度减1来求得

9、增长1%绝对值:表示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数量。等于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

第二十四章

统计指数

1、广义地讲,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都可以称为指数;狭义地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2、指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1)按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①数量指数是反映物量变动水平的,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指数等;②质量指数是反映事物内含数量的变动水平的,如价格指数、产品成本指数等。(2)按计入指数的项目多少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①个体指数是反映某一个项目或变量变动的相对数,如一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的相对变动水平;②综合指数是反映多个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如多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的综合变动水平。(3)按计算形式不同,可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①简单指数又称不加权指数,它把计入指数的各个项目的重要性视为相同;②加权指数则对计入指数的项目依据重要程度赋予不同的权数,而后再进行计算。目前普遍应用的是加权指数。

3、基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拉氏指数,它是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基期的一种计算方法。拉氏数量指数在实际中用得较多,而质量指数用得较少。数量指数:反映物量变动。如:产品产量指数和销售量指数。质量指数:反映质量变动。如:价格指数和产品成本指数。

4、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帕氏指数,它是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报告期的一种计算方法。帕氏质量指数在实际中用得较多,而数量指数用得较少

5、指数与各因素指数之间构成的数量关系式称为指数体系。实际中比较常用的是基期权数加权的数量指数和报告期权数加权的质量指数体系。

6、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零售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

2、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3、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生产过程中价值形成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以生产法为主。

4、中间投入都是一次性的使用和消耗,不包含固定资产折旧。

5、增加值是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后的余额,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追加的价值,又叫附加值

6、农业增加值是指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单位和农户在一定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这里的农业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总称。

7、目前中国农业增加值采用生产法进行核算,即用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得到增加值。

7、工业增加值是考核工业生产成果的代表性总量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主要采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8、第三产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

9、第三产业的核算分行业分别进行,一般采用收入法,即首先计算增加值的四个构成项目: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然后将四项构成相加得到增加值。

10、反映社会消费总需求的指标主要有两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最终消费。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使用比最终消费更为普遍。

11、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范围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国有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城镇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农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

第五部分

会计 第二十六章

会计概论

1、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2、会计职能: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职能

3、现代会计的职能还包括:预测、决策、评价等

4、会计对象: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周转、退出三个基本环节,或者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过程

5、会计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谁需要会计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

6、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部门、社会公众、其他使用者(如监管部门、企业职工)

7、财务会计信息内容: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反映;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通过利润表来反映;有关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反映。

8、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前三者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要素,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后三者是组成利润表的要素,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

9、资产的特征:资产必须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能以货币计量

10、负债的特征:只能由过去的交易活动或本期经济业务所形成,未来需要清偿;能够以货币计量;预期会造成经济利益流出

11、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企业投资人投入的资本、直接计

第二十五章 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也就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

第8页

共11页

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

12、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13、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1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计量,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1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16、会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进行决策的信息,会计信息是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三个环节生成的

17、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确认,该经济业务应在何时确认,该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要素

18、会计记录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

19、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0、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21、按帐簿的用途分类,账簿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三类;对账工作要求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对账工作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22、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计量基础)两方面的内容

23、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现值

24、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25、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核心,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

26、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两大部分

6、流动比率应维持在2:1左右;速动比率维持在1:1左右较为理想。

第六部分

法律

第二十九章

合同法律制度

1、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物权的支配性和排他性均来自于物的归属,即法律将某物归属于某人支配,从而使其对物的利益享有独占的支配并排他的权利。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法是指调整物的归属关系及主体因对物的占有、利用而发生的财产关系和归属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是指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2、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平等保护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物权法定原则;取得和行使物权应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原则

3、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4、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5、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权人有权在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上设立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6、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7、善意取得既可适用于动产,又可适用于不动产。

8、用益物权是权利人对他人所有的动产或不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用益物权是由所有权派生的物权,是受限制的物权,但也是一项独立的物权,一般以不动产为客体。

9、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权利可以出质: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应收账款 10、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1、由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所建立起来的制度就是合同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订立合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合同订立的程序、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和违约责任等。

12、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从法律上可以分为:要约、承诺两阶段,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13、合同生效要件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发生法律效力所应具备的法律条件,如下: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实;③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④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14、合同的生效时间: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15、无效合同特征:具有违法性;具有不履行性;无效合同自始无效

16、按照无效的原因划分:①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③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⑤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17、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

18、效力未定的合同:缺乏相应的生效要件,但欠缺的并非实质性要件。分类:主体不合格的效力未定合同、无权代理人订立的效力未定合同和无权处分订立的效力未定合同。

第二十七章

财务会计报告

1、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有:账户式和报告式,我国采用账户式

2、利润表的主要作用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利润表的基本格式有:单步式和多步式

3、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4、现金流入: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出售固定资产、从银行取得借款等取得现金

5、利润表的主要作用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它是一张动态会计报表。

6、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包括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日常经营业务。

7、企业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现金流量分为以下三类: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8、现金流量表附注披露的内容: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增加额

第二十八章

财务报表分析

1、财务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

2、在比率分析中常用的财务比率有:相关比率、结构比率、效率比率

3、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

4、营运能力分析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围率、存货周围率、流动资产周围率、总资产周围率

5、盈利能力包括:主营业务净利润率、资产净利润率、资本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普通股每股收益、市盈率、资本保值增值

第9页

共11页

19、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或显失公平的合同

10、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或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以后不能再提出变更或者撤销合同。

11、缔约过失责任的特点:①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在合同订立过程中;②一方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③帝约当事人必须有过失;④造成相对人信赖利益的损失。

12、合同履行应遵循:全面履行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协作履行原则、经济合理原则

13、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14、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况: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资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15、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的,该撤销权消灭。

16、合同变更的特征:①合同变更是在原合同基础上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的新协议;②合同变更仅指合同内容的局部变更,而不是合同内容的全部改变;③合同变更后,原合同尚未履行的部分不再履行。④合同的变更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⑤合同变更应当符合合同订立的程序,一般应采取书面形式。

17、合同的转让要件:①必须有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存在;②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③必须由让与人与受让人达成协议;④必须合法且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18、不能转让的合同:①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②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③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19、按照转让内容的不同,合同的转让可以分为:合同权利的转让、合同义务的转让、合同权利、义务一并转让

20、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①债务已经按|环 球网校提供|照约定履行;②合同解除;③债务相互抵消;④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⑤债权人免除债务;⑥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⑦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21、合同解除的特点:①适用于有效成立的合同,不适用于无效和可撤销合同;②必须具备一定条件;③必须有解除行为,我国的合同立法没有采取当然解除主义;④有解除权的一方必须在法定或合同约定的期限内行使合同的解除权;⑤合同解除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向将来消灭。

22、合同解除的种类: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

23、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①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②债权人下落不明;③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④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24、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包括:①继续履行;②采取补救措施;③赔偿损失;④支付违约金;⑤支付定金。现行《合同法》采取以严格责任为原则、以过错责任为补充的违约责任归责原则

25、免责事由包括法定免责事由和约定免责事由。前者主要是指不可抗力;后者是指当事人通过合同约定的免除承担违约责任的事由。

26、合同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

27、保证方式: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两种。

28、保证担保的范围: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29、保证期间:可以由双方当事人自由约定。未约定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30、不得抵押的财产:土地所有权;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辽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31、债权与债务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债权人留置财产后,债务人应当在不少于两个月的期限内履行债务。

32、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33、部分具体合同: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委托合同

第三十一章

公司法律制度

1、公司法的特征:公司法是一种组织法、行为法、强制性规范较多的法律。

2、公司的特征:是依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立的社会经济组织;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必须是企业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从股东责任角度可分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无限责任公司和两合公司。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形式仅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另外,国有独资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殊形式。

4、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召集股东会会议,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订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职权。

5、一人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十万元

6、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股东会职权。

7、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五百万元。股份有限公司设董事会,其成员为五人至十九人。

8、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

9、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第三十二章

其他法律制度

1、知识产权属于私权。知识产权具有如下特征: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智力成果(本质属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

2、著作权主体包括:作者、继受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3、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客体)。主体包括:发明人或设计人、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单位、受让人、外国人

4、授予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条件: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5、授予外观设计专利的条件:新颖性;实用性;富有美感;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6、专利权人的权利:独占实施权;实施许可权;转让权;标

第10页

共11页

示权;专利人在自己的专利受到侵犯时,有请求专利行政部门进行处理,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权利;专利权人有权以书面形式放弃其专利。

7、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之日起计算

8、专利权的终止有两种情况:期限届满以前终止为提前终止。提前终止是由于专利权人没有按期缴纳年费,或者专利权人以书面形式声明放弃专利权。专利权在期限届满前终止的,应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公告。

9、专利实施是指专利权人或者他人为了生产经营目的的制造、使用和销售专利产品或使用专利方法。专利的实施有以下几种情况:专利权人的实施;许可他人实施;强制许可实施。

10、商标的种类。①根据商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文字商标、图形商标、立体商标和组合商标。②根据商标的使用途径和商标权人的不同分为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

11、商标注册的原则:申请在先原则;自愿注册原则

12、商标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识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区别相同商品或服务的不同经营者

13、注册商标的禁止条件:不得侵犯他人的在先权利或合法权益;商标法关于禁止注册或使用的某些标志的规定。

14、申请商标注册的方法:商标注册申请采用“一类商品、一个商标、一份申请”的原则

15、《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自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期满后,经商标注册人申请可以续展

16、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如下几种: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17、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如下特征: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即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经营者在主观上有违背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的过错,客观上有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的客观事实;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所侵犯的客体是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而被不正当竞争行为所侵害和扰乱的市场竞争秩序和社会关系。

18、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假冒行为限购排挤行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商业贿赂行为;虚假宣传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低价倾销行为;搭售行为;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诋毁商誉行为;通谋投标行为。

19、监督检查部门的职权:①询问权②查询、复制权③检查权 ④行政处罚权。

20、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1)产品质量抽查制度。(2)质量状况信息发布制度。(3)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及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21、产品质量的社会监督:(1)公民个人的监督权。(2)社会组织的监督权。(3)公众的检举权。

22、消费者的权利,是指在消费活动中,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的总和。包括: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得赔偿权、结社权、获得相关知识权、受尊重权、监督批评权

第11页

共11页

第四篇:政治考研重点

毛中特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选择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二、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义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1、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同属于一个科学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形式的阶段性概括。

2、它们在理论基础、原则立场、思想方法、历史使命、基本主题等方面是高度统一的。它们都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它们都集中代表了个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们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共同目标;它们都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本质: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2、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3、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五、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六、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辛亥、社改、改革开放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最多一多选)

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两个宣言:

1、1978年12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1992年《南方谈话》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论(重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的国情及其基本特征(多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封建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是仍广泛存在并占显著优势。(2)、民主资本主义有发展,但未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3)、帝国主义成为中国的太上皇,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落后的总根源。(4)、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这要社会工具和社会基础。(5)、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6)、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举世罕见。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3、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必须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必须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和坚定性;必须具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4、旧民主主义想新民主主义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五篇:2012学考政治重点

2012高中学考政治重点

哲学材料分析题要答的考点有:

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抓重点,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联系的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发展的普遍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5)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6)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坚持正确的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主要问答题有:

1.供求如何影响价格的?

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1)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2)物价总体水平。

3、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有哪些?

①调节生产规模。② 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5、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1)生产决定消费:(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6.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7.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度保障)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8、财政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3)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9、如何解决当前我国的就业问题?(党和政府及个人?)

1)党和政府:必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2)个人: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 ②树立职业平等观;③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④竞争就业观

9、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①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②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③是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10.国家和劳动者应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国家要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协调劳动关系。

2)劳动者:①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护权益的重要依据);③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犯时,可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维权的途径)

12.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13.消费反作用生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②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③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1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5.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什么?

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16.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弥补市场调节中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的不足。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有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的要求

17.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18.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什么?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实现的。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越性是什么呢?

A.市场配置资源能及时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B.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是什么?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19.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权、③监督权。

20.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哪些?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0.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B.专家咨询制度、C.社会公示制度、D.社会听证制度。

2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何意义?

①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②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③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

22..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有哪些?

A.信访举报制度;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C.舆论监督制度;D.监督听证会、E.网上评议政府等

23.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有何意义?

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的工作;

②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4.公民应如何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①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②要负责任的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25.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①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26.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对人民负责就是要A.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B.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C.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7.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①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③有利于增强政府的权威;④有利于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8.政府应如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A.要加强立法工作和行政执法队伍建设,B.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9.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持国家长治久安、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0.、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有哪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2、为什么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①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33.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4.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是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35.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36.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37..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什么决定的?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

38.①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④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9.、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的关系是什么?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B.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乃至冲突。★40.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是什么?

A.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41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是什么?

A.文化是政治的反映,政治决定文化。

B.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42.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A.社会制度的更替B.科学技术的进步C.思想运动。

★44.文化创新的作用是什么?A.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45.文化发展 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46.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47.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纽带,B.是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C.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48.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49.如何在生活中进行选择?

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50.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是什么?

A.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B.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下载政治公共课重点(浓缩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公共课重点(浓缩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

    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 第七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引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建设是国策的第一要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关键......

    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

    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13)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引言:“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

    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11课程代码:0000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

    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8)第八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引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邓小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

    考研公共课复习感想(政治 英语一)

    考研公共课复习感想(政治 英语一) 写在开头的话 考研就是一个应试考试,分数高才是王道。努力备考是其一,这个自不必说,还要有一些策略,在顶层设计勤劳一些,要思考一下怎样在各科成......

    2010公共课教学部

    公共课教学部2010年工作总结 紧张忙碌的2010年即将结束,在学院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全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部不但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而且初步完成了部门的管理体制和......

    公共课作业

    作业1:截止提交时间:2014-6-30 23:59:59 课程中关于师德和师爱的典型案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您认为师德的魅力从哪里来?举例说明对待学生“问题”的教师行为艺术。 作业要求: (1)为......

    政治 重点 (大一)(合集5篇)

    1、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目标: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