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7-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简报
第二十七期
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8月15日至16日,我镇和平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民政局组织的社区干部培训班,这次培训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全面的社区知识及业务知识培训。本次培训活动提高了我们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作为我镇社区工作者受益非浅。通过理论学习,大家既看到了社区工作面临的机遇,也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重大。经过二天的培训学习活动,我们有以下几点心得及感想:
一、社区工作,举足轻重,责任重大。通过这次学习,首先给我的印象就是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社区工作涉及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责任重大。感受就是党和国家对社区工作相当重视,同时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觉得社区群众对社区各项服务职能的要求也随着群众意识的发展不断提高,对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我们工作的好与坏,上牵涉到党和国家政策的落实和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下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群众利益和生活,我感到身上的担子是十分沉重的,加强了历史责任感、使命感。
二、社区工作以“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为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
区工作包罗万象,大到婚丧嫁娶,小到衣食住行,关系到群众生
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深刻认识到新时期社
区“两委”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构建和谐社区,是当前及今后一
段时期,社区“两委”的核心工作。二是进一步明确社区党组织
要做好“领导核心”。三是进一步明确了社区“两委”要服务好
居民群众。社区“两委”自觉在构建和谐社区中做服务群众的表
率、凝聚民心,赢得居民的认同;要以组建各种社区志愿者服务
队为切入点,把温暖送到居民心坎,要在创新工作思路、改进组
织方式、落实具体运作等方面下功夫,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
服务新模式;要大力倡导并组织落实对帮扶弱势群体的救助和帮
扶,着力解决下岗职工、低保家庭、单亲家庭、病残人的实际生
活困难;要加强治安巡逻志愿服务,为社区安全、稳定提供有效
保障。
抄送:县委办、政府办。
抄送:镇各领导,档。
第二篇:如何提高基层干部管理能力水平
摘要:提高基层干部管理能力意义重大,本文对基层干部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基层干部能力与新形势下消防部队职责使命的要求存在差距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基层干部管理能力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基层干部、管理能力、提高
基层干部是部队管理教育的主体,其素质的高底和管理能力的强弱,决定着部队管理教育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提高部队管理教育的水平,必须把提高基层部队带兵人的自身素质和实际管理能力,作为提高部队整体管理水平的关鍵环节抓紧抓好。本文就如何提高当前基层干部管理能力水平浅谈几点意见。
一、基层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要当好一名消防基层警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首先应具备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较高的政治觉悟。其次,应当具有过硬的军事素质、精湛的消防技能、较高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军事知识修养。第三,应当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第四,应具有开阔的眼界,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敏锐地探索和改革基层工作的方法。第五,应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第六,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优良作风。
二、基层干部队伍能力现状分析
近年,基层年轻干部数量多,绝大部分属于“80后”一代,他们年纪轻、干劲足、起点高,学习能力普遍较强,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吸收掌握快,开拓创新意识强,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问题不加以解决,必将影响到影响并制约基层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和部队建设跨越式发展。
(一)自身能力水平有限,影响管理效果。少数基层干部想有所作为,但又不知如何处下手;想学点东西,但又放不下架子;想得心应手,但又不注意积累经验;想树立威信,但又不注意从点滴做起;想做好工作,但又不能静下心下工夫;想发展进步,但又不能真抓实干。
(二)工作标准不高,质量效率底。有的不能适应岗位调整交流,换个岗位转换不了角色,进入不了情况,工作长时间无起色;有的不努力不主动,遇到困难就退缩,讲客观找理由,变上级和他人的帮扶为代劳,支持为依赖等现象。
(三)表率作用不明显,执行力不强。俗话说打铁要靠本身硬,能不能作表率,能力素质是关键。当前基层中队中地方大学生干部和部队成长干部普遍存在军事业务素质不强和组织指挥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思想观念陈旧,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中队干部做基层工作的能力不强,不注重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对部队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是缺乏了解,或是用老方法成套照搬。
(五)是缺乏经验的问题。目前,文化素质较高的地方大学生干部占基层干部总数的比重越来越大,但他们普遍缺乏部队生活和工作的亲身经历,在本职岗位上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存在不敢管、不会管和威信不高的现象。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在思想作风、身体素质、业务技能、管理水平、统筹协调等工作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亟待进一步提高。
三、干部适应本职岗位能力素质不强的原因
干部适应本职岗位能力素质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主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干部本人主观努力不够,没有把加强学习,提高能力素质作为一种责任。有的对加强学习,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高;有的没有危机感、紧迫
感,吃老本、凭经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虽然脱产学习和参加培训是提高干部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有的干部错误地认为提高能力素质必须进院校培训,把提高素质同上学进修等同起来,忽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借口工作忙、任务重而放松学习。
(二)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在时间、人员、经费上难以得到保证。基层中队干部培训大多时间较短、作用有限,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一定脱节。消防部队承担着防火、灭火、抢险救援等多项工作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消防服务职能的不断拓展,繁重的消防监督管理,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任务成倍增加,干部只能忙于应对工作,没有时间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学习。
(三)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不强、培训目标设置过于笼统。由于工作任务、时间、场地、师资等多方面的因素,干部教育管理仍然存在办法不多、措施不力、力度不够的问题,教育培训还是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系统学习培训不够,岗位能力培训针对性不强,课堂教学多实践锻炼少,理论教学多,具体工作方法少,抽象的条条多,形象的东西少的情况,对干部的动脑、动口、动手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效果不明显。
(四)只重使用,不重培养,制约了地方大学生干部发展潜力。一些地方大学生到部队后,凭借其文化层次高、知识面广、思维敏捷等优势,短时间内会在工作岗位上会显示出一定的工作能力,但毕竟地方大学生干部对部队工作和生活的适应还有一个过程。由于部分地方大学生一旦分配到某一岗位,就很难再调整工作岗位,岗位交流少,参加学习培训机会也不多。可以说现任基层中队主官是新干部最好的老师,但个别中队主官手把手教育传授经验知识少,“传、帮、带”作用发挥不好,有的揽功诿过,出了问题责怪年轻干部经验不足,损害了年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极大的制约了地方大学生干部能力上的进一步提高。
(五)领导机关指导作用发挥不好。当前机关下基层,与基层一道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的有效指导不多。同时,由于督察、督导过多,造成中队自主性不强。
四、关于提高基础干部管理能力水平的建议措施
提高干部的能力素质,一靠干部个人的勤奋努力,二靠强化组织的培养。加强干部业务培训,采取先训后用、再训再用、训用一致的方法,不断探索、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前瞻性,克服干部训用脱节、用非所训的现象,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一)加强理论、业务的学习培训
首先是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应组织基层干部学好领导科学、行政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政治业务理论方面的课程及法律法规知识。加强对基层干部理论知识的培训,是提高基层干部管理能力的一条重要捷径。抓好干部学历教育,鼓励干部自学成才,通过联合办学、送学深造、组织参加在职学习教育等措施,为基层干部的学识素养的提升创造必要条件。
业务培训应立足“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组织多种形式、各个层次的干部培训班,把重点放在如何有效帮助基层干部提高综合能力,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上,注重从业务技能、基层基础实践工作方面入手,分层次、分阶段、分内容,由简至繁,循序渐进的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岗前培训和岗上培训。多组织年轻干部军事素质培训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摆脱年轻干部不会组训,依靠老士官的现象。
(二)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
传帮带既是我军管理教育的优良传统,请优秀老干部介绍他们独特的经验,为年轻干部能力的再发展提供成功的范例,也是提高基层干部“四会”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新干部面对新工作,新形势,新问题不知从何处入手,不知从何处做起,不知怎么样才能做好工作,可以采取把新干部和老干部配合一帮一的方式,积极做好传、帮、带,加强对他们的跟踪指导,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以缩短基层干部成熟的周期,满足部队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实践磨练
古人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前基层干部中的大多数人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练和基层工作的锻炼,缺乏的是意志品格、党性观念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而这些只有在实践中、在艰苦环境的锻炼中才能真正获得。要让基层干部接受更大的挑战,挑战性的工作能够使人增强责任心、自豪感,能更好地激励人奋发进取。要敢于把一些重要性的工作、关键性的工作担子压给基层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艰苦地区、关键岗位摔打磨练。要有意识地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安排基层干部到情况比较复杂、矛盾比较突出和困难比较多的地方去工作。
(四)完善竞争机制
营造竞争激励的氛围,加大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外力。建立竞争机制,使广大基层干部对其能力建设有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要以真才实学和实际工作实绩决定升降去留,在外部环境上形成了崇尚学习、讲求贡献、注重提高品德修养的好风气,激励广大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典型,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特别是要对那些经过艰苦环境锻炼、工作绩效突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领导和管理方法独到、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应给予通报表扬,提拔重用,在基层干部中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
(五)拓宽交流,更新实践知识
对于现任消防部队基层干部来说,虽然他们已有相当的实践经验,但往往局限于已有的管理思想和经验,需要进行兄弟部队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大胆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教、岗位上训等方法,努力造就一批知识型、专家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尤其对于干部培训来说,不同地区的基层干部聚集在一起,就同一问题进行交流辩论,可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坚持立足自身培训与借助外力相结合在教育培训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利用社会培训资源,拓宽官兵培训的选择面,探索和构筑内部培训和社会化培训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选择教学设施、培训管理、师资力量等方面符合要求的高校和培训机构作为官兵培训的基地。积极探索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在容量上、规模上解决官兵培训的需求,提高培训的质量。
参考文章:
【1】对提高干部适应本职岗位能力素质的思考.MBA中国网
【2】浅析当前基层干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刘志勇
【3】提高基层中队干部素质的几点看法.高明
【4】对南平消防部队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与思考.陈培志
第三篇: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_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我国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历程与取得的主要成绩
社区信息化是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过程。
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信息化构成了国家信息化的微观基础,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 年初印发的《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社区信息化是“推进社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改善社区服务”。
我国社区信息化是在社区建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信息化工程的快速推进为社区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良好条件;适应政府职能下移、构建和谐社区,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创新社区管理方式,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成为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在各级领导重视下,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
1、规划先行, 带动社区信息化建设。为加强对本地区社区信息化的指导, 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有的地区出台了社区信息化建设规划或指导意见, 有的地区出台了社区信息化建设标准, 以标准化推动信息化。如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信息化示范社区评选标准》, 从重视程度、经费保障、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社区信息网络平台及应用、社区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来评比信息化示范社区;杭州市出台了 《杭州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明确了杭州市社区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实施进度和保障措施;部分地区虽然没有出台专门的社区信息化文件, 但在本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规划、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 都列出专门的章节,2、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模式。我国一些重要城市,如北京、杭州、上海、重庆、武汉、深圳、南京、大连、青岛等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模式。北京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和96156热线呼叫系统实现了全覆盖。上海实现了市、区、街三级联通和社区服务信息网、热线电话网、实体服务网“三网联动”。重庆构建起区、街、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嘉兴通过1221工程,形成了嘉兴模式。青岛市四方区综合管理各级社区基础数据,构建起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并逐步扩展为四方区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等等。
3、通过社区信息化,有效地提升了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社区信息化成为新形势下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和强有力抓手。从全国社区信息化试点单位的成功经验看,通过社区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方式,而且满足了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需求,对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建设和谐社区产生了积极作用。青岛四方区通过便民综合服务系统,既解决了居民缴费难、老年居民出行难等问题,又通过收费企业提供的岗位解决了部分社区实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我国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分析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区信息化建设虽然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观念、体制、财力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尚处在探索阶段,问题在所难免,其中有些问题在全国带有普遍性。
(一)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需要统一规划,并建立行业标准。标准问题既涉及到数据标准, 又涉及到管理与服务标准。数据标准包括数据采集的基本要素、数据的来源、数据采集的方法及要求等, 标准统一有利于各地系统间的融合贯通;管理与服务的标准包括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范围、内容、深入的程度以及如何将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等问题。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导致各地政府各自为战,不仅模式多样,而且进展明显不平衡。不仅城市与城市之间存在鸿沟,即使同一个城市的社区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如,青岛虽然是全国社区信息化建设先进城市,但只有四方区82个社区居委会引入了城市社区便民服务系统,其他区还没有引入这个系统。同样的情况在全国其他城市也普遍存在。
(二)多头管理、重复建设,导致成本过高。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由于体制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部门间条块分割严重, 一些门专业性强, 权力相对集中, 条线管理也非常明显, 对于社区信息化建设而言, 要进行条块整合时就显得困难重重。目前的情况是,很多职能部门均在社区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同一批居民的基本情况, 在不同部门建立的系统中多次出现, 而且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标准差异很大, 这样既造成了重复建设, 也严重增加了社区的工作负担。广州市曾经有的街道共接到了6个部门下发的9套软件,重复建设现象非常严重,成本过高现象十分突出。这样做的另一个不良后果是资源整合力度不高,“信息孤岛”现象大量存在。有的部门观念滞后,实行信息封锁,将自己掌握的信息视为机密,不愿意共享;有的部门忽视信息资源整合的意义,担心对自己的工作造成额外负担,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动力明显不足。
(三)系统的扩展性不强,整体架构和技术有待提升。现代社区的发展要求社区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的拓扑结构具有延展性,既要满足社区群众当前的需求,又要满足社区群众长远发展需求。在模块设置上要突出适用性的同时,体现前瞻性。过去,社区居民对养老、医疗、收取水、电、煤气等事项比较关心,但目前出现的一个趋势是,社区居民对政治参与愿望强烈,对教育、健康的关注度明显提高。这个变化要求信息服务系统能够及时调整,进行技术升级,不断满足社区群众新的需求。
(四)社区信息建设人才匮乏。信息化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最终还是要通过人来完成,而人才队伍的质量对于社区信息化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 虽然大部分街道干部都已接受过计算机知识培训,但由于从事社区信息管理的人员大都年龄老化,知识程度不高,计算机基础知识严重匮乏,网络维护能力低下,遇到一点小的故障就无能为力。有的社区经常出现连线障碍,使前来接受服务的群众深感不满。
三、积极推进我国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满足社区群众服务需求,根据群众服务需求变化,科学设置社区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内容,增强服务的便利性和实效性。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正确引导的作用,以社区为基础,组织、培训、鼓励、扶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这项事业。
3.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建设,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4.因地制宜,梯度推进。鼓励各地从实际情况出发,创新发展,突出重点,试点引导,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地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二)总体目标
到“十一五”末,社区信息化工作覆盖到80%的地级以上城市和60%的县级城市。通过社区信息化建设,推动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新的体制、机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社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显著提升,努力将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模式选择
社区信息化系统由一般由外网应用和内网应用两个部分组成,外网部分依托国际互联网,内网部分依托已经建成的政务网络平台(金宏网),两个部分物理隔离,可以通过网闸进行数据交换[见图1]。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统一平台,资源整合、集中共享、安全便利。
1、外网应用系统
外网主要为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服务。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接入社区信息化平台,进行基础数据维护、信息发布、网站管理等日常工作;社区居民则通过浏览社区网站得到各类资讯、党员远程教育、居民文化资源共享等多类信息服务。社区信息化平台包含基础业务处理、网站信息发布、便民服务、政民互动等应用系统复合应用,并通过信息门户进行整合后以社区网站的形式展现给终端用户。
外网网站分为区、街道、社区三级模式,区级网站为全区社区服务平台,下设街道子网站,每个街道子网站又分各个社区子网站,每个街道社区都有自己的用户名,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自己的信息,在社区服务平台上会把所有的信息体现出来。社区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社区门户网站。主要栏目应该有以下几个:
政务公开:政府、街道、社区三级单位的政务信息、政策法规;
便民服务:包括民政服务窗口、社区义工、婚姻时空、家政服务、社区医疗等项目,该栏目应由社区服务中心维护;
行政事项审批:社区居民需要到政府部门进行审批的事项,可以通过该系统平台进行网上事项填报、预审、审批、反馈;
爱心超市:红十字会提供的捐赠物品拍卖等事项,该栏目由区红十字会维护; 交换空间:社区居民提供不用的物品交换需要的物品,该栏目由区社区服务中心维护;市民直通车:社区居民可以通过该栏目直接与政府各部门进行直接对话,提出问题,由负责的部门进行回答,该栏目由各部门共同维护; 网上购物:各商家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的产品,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网络订购自己想要的产品,该栏目区社区服务中心维护;
网上办事:配合市里正在实施的网上行政审批项目,社区居民在网上即可完成行政审批流程;
社区论坛:社区居民进行交流的空间,以及政府领导与社区居民进行互动交流的空间。二是网站内容管理平台。开发专门的内容管理平台对网站的信息栏目和信息内容进行管理,并以内容管理平台为依托构建和管理社区网站上的信息栏目。内容管理系统主要负责信息的采集、分类、整理、审核、发布以及信息栏目的管理,还会通过数据接口从现有的各种应用中转入数据,在内容管理系统中统一管理。
三是社区便民服务热线。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基于社区信息化平台,建立社区便民热线,该系统以网络、电话的形式,整合社区信息化社区网站、社区信息化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将社区便民服务、服务预约、健康养老等服务凝成一体,并形成了一个相互联动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二)内网应用系统
内网主要为政府部门各级工作人员和领导服务,以金宏基础办公平台为依托,利用信息交换中心和认证授权中心提供的服务开发应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社区基础业务平台。社区信息化中核心的内容是面向街道、社区基层工作事项的业务处理和数据采集,社区基础工作事项涵盖党建、统战、治安、民政、文化、城管、计生、财政、劳动保障、工青妇、社区服务等几十个门类的一百多项业务。
二是社区基础数据利用。利用外网应用中社区基础数据管理系统所采集到的基础数据,开发出专门的应用系统,为政府部门和领导决策服务。基础数据决策系统通过社区录入的居民基础数据生成各类查询报表、图表,并通过相应表现形式展示出来,为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三是与现有应用系统的整合。内网中有很多宝贵的信息资源,如公文、信息、法律法规等。信息采集发布系统采集这些信息,经过审核后,通过网闸发布到外网的社区网站上。
(三)基于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其他应用系统一是信息化便民综合服务系统。信息化便民服务平台系统作为区域性的跨平台、跨行业、多功能、多媒介的城市社会化服务的BTOC类大型综合服务平台,面对各类群体,通过广告宣传和商品直销等方式,使本平台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链中的销售这一环节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布置在居民小区等人流相对集中区域的信息终端,可以方便居民、游客进行商品购物、车船票订购,提供社保、医保、气象、物价等信息查询。缴费业务方面可进行水、电、煤气、手机、电话、小灵通等项目,并可当场获得交易发票或凭证。项目突出“便民、利民、为民”的原则,有利于电子商务应用的普及和提高,使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真正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
二是地理信息城市管理系统(电子地图)。以多媒体电子地图为载体,将区域主要地理信息数据内容进行展示,以进一步提高办公的数字化、网络化为目的,搭建起来的综合性办公服务平台。该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是采用“一体化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地网GeoBeansv4.5”,应用MS SOL Server 2000 数据库,asp脚本语言编写的基于网络的电子地图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可以达到信息共享。各职能部门作为一个子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达到保密性的工作。该系统既可以领导决策,招商引资,发展区域经济等服务,同时为各职能部门提供了一个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经费的应用性工作平台。
三是电子商务平台。由政府出面,与大型商业集团、网络运营商、电子产品供应商及软件公司开展合作,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区域商贸服务业的深入发发展。具体操作方式:由大型商业集团提供区域内的商品货源、配送及服务,由网络运营商和电子产品供应商联合推出“宽带+电脑”的低价优惠套餐,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网络信息平台,由软件公司设计完成网站及后期的运行维护,政府对整个项目进行引导规范和监督。
四是党员远程教育网。各社区居委会通过社区信息化平台网络,连接党员远程教育网,社区的党员即可在社区内接受党的教育,学习党的重要会议精神,远程参与党的会议。
五是社区居民文化资源共享。基于社区信息化网络平台,建成全区居民文化资源共享系统,如影视文化网上观看、网上数字图书馆,网上数字档案资源等。
(四)推进措施
1.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抓建制订和完善城市社区信息化标准,为各地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指导,促进我国城市社区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
提升中国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统一规划和通用标准。2007年4月2日,原国家信息产业部与民政部在北京召开了社区信息化标准研究起草小组成立会。会议就成立社区信息化标准研究起草小组、社区信息化标准研究起草小组工作规则、社区信息化标准制定工作的实施计划达成了一致,并对有关企业进行了标准化知识培训。可以说,此项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当前的任务是尽快总结成功经验,制订城市社区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时间进度等要求,使国家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做到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
2.制订分步推进策略,逐步构建市、区、街、社区四级信息网络系统。上海等城市的经验表明,社区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大,资源整合工作复杂,工程量十分浩大,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与城市管理体制相一致,城市社区信息化的基本目标应该是构建四级网络体系。首先做好社区与街道两个信息节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展到区和市。为此,必须制订相应的推进计划,明确目标和责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目标计划的顺利推进。
3.明确社区功能,构建科学的社区管理系统。要通过调查,仔细梳理居民社区管理,特别是服务需求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社区管理系统。[见图2] 图2 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块
该系统由三大板块构成:系统管理、便笺服务和业务模块。三个板块对应不同的功能,共同运行于一个基础平台上。这个管理系统总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实用,易于操作。
4.以信息决策预警和公共服务为突破点,加强基础数据的建设和更新,加强系统的扩展性,将公安、民政、劳动、统计、司法、档案等体系的相关数据导入社区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各个行业信息交换和利用。克服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需要有效整合各个部门手中掌握的大量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必须打破条块分割,建立由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行业领导参加的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推进委员会,其职责是制订计划,定期研究信息资源交换、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加速信息整合进程,更好地发挥社区信息化平台作用。
5.构建分布式查询系统,建设城市社区数字地图,并将之上升为区域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社区信息系统功能的优化与升级。这是未来城市社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青岛市四方区已经建立了这样的范例。该区信息中心依托社区信息化平台,独立开发了四方区社区数字查询系统。只要打开数字地图,每一个街道、社区内的单位、居民住户的基本情况都可以在这个系统内找到。以家庭为例,可以查找到每个家庭的人口、年龄、职业、计生、健康等各种信息,为社区科学管理和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加大社区信息建设人才的培训工作。对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有计划实施定期培训,提高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的基本技能。要将社区信息工作人员培训列入计划,分批分期进行技能操作培训,使之能够较为熟练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同时,加紧补充年轻的大学生到社区工作,每年补充一定数量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社区任助理,不仅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能从整体上提高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技能。同时,要建立系统维护中心,设置专线、故障排除电话等方式,强化指导力度,随时解决大的局部性故障,维护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图1:社区信息化系统网络架构
第四篇:提高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和服务水平
提高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和服务水平
我社区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出租屋整治,努力探索出租屋管理长效机制。主要做法是:
(一)广泛宣传发动。为切实转变转制村民的思想观念,争取群众对出租屋管理工作的支持,尽可能地将过去无序、松散管理的出租屋纳入有序、规范管理范畴,社区居委会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群众变过去消极、抵触和被动接受管理为理解、支持和主动配合管理,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一是召开了出租屋主整治动员大会,传达出租屋管理相关政策;二是设立咨询点,耐心解答群众的疑问;三是上门派发公开信5000余份,使屋主明确整治的内容和应履行的义务。
(二)领导带好头。为落实领导责任制,社区居委会与各经济社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出租屋管理目标责任书。在出租屋整治过程中,社区居委会干部不但耐心细致地为群众解决出租屋管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还率先垂范,做到“三个带头”:带头整改本人和亲属的出租屋、带头购买灭火器和带头做好出租屋及租住人员登记、办证工作。在社区居委会干部带动下,出租屋主纷纷与出租屋管理服务站签订了《出租屋管理责任书》,自觉配合整治行动,确保了出租屋整治工作的成效。
(三)以点带面。为顺利完成不符合出租条件出租屋的整治任务,拔专款进行整治试点工作。对村周边的违法建筑进行拆除和清理,打通、拓宽环村消防通道,重新绿化出租屋周边环境。同时,通过加强治保队伍建设,大力维护社区治安稳定,改善了出租屋整体环境,提高了房屋出租率和租金,既保证了租住人员的安全,又增加了出租屋主的收入,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和欢迎。
(四)完善奖惩机制。试行将整治与群众股份分红挂钩的办法。主要措施是:屋主拒不进行整治的,扣发其股份分红;对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消防事故、违法生育、制假贩假、非法传销、黄赌毒案件的出租屋,取消房屋租赁资格。这一做法极大地提高了群众整治出租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绝大多数出租屋主做到了“四个及时”:一是及时做好租住人员的暂住登记;二是及时对出租屋治安情况进行自查;三是及时排除出租屋消防隐患;四是配合相关部门及时做好检查、监督工作。
(五)落实整治。在整治出租屋过程中,个别出租屋主拒绝进行整治。对于这些“钉子户”,我们坚持以政策宣传和正面教育为主。由社区负责人带队,逐家逐户上门做思想工作。有的屋主白天不在家,就改为晚上上门做工作。经过深入细致地教育和宣传,使这些“钉子户”对政策有了清楚的认识和了解。目前,全部“钉子户”自觉进行了整治。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管理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管理能力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每一个管理者都可以说是企业的支柱,管理者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管理的有效性、影响企业经营效益获取更大利益和发展。作为一名现代的企业管理人员,不能把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仅仅定位在满足于一般的宏观性的企业经营管理上。提高管理者能力的根本环节在于自身,自身不提高将会影响团队的力量。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我认为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一、管理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加强学习。
作为管理者必须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把学习摆在重要地位,学习是提高管理者知识水平、理论素养的途径。我们在工作中获得的是经验,而理论学习赋予我们的是进一步实践的有力武器。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从实践中学习,从书本上学习,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觉悟、一种修养,当作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现实需要和时代要求。同时,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要做到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积累,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二、管理能力的提高,要树立创新观念。
创新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不同,它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组织行为,即是一种有组织的创新活动。因此,促进创新的最好方法是大张旗鼓的宣传创新,激发创新,树立创新观念,使每一位组织成员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跃跃欲试,大胆尝试。要造成一种人人谈创新,时时想创新,无处不创新的组织氛围。企业管理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动态环境中,许多情况是无先例可循的,特别是要使每一位管理者认识到管理不仅仅是用既定的方式重复那些已经重复了许多次的操作,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去探索新方法,找出新程序,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因此,公司提出2007年的经营管理思路“观念创新出思路,管理创新出成效,科学创新出效益,机制创新出人才”,这就需要各级管理者进一步打破因循守旧的观念,树立大胆创新的观念,自觉运用创新思维,完成公司的经营目标。
三、管理能力的提高,要有良好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管理者具备的最基本条件,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个好舵手,遭遇风浪时,临危不惧,身先士卒。执行力体现在完成公司目标的程度上,管理者必须执行公司确立的目标,使目标清晰具体落实。作为管理者落实执行力上,最基本的就是严格执行公司的既定目标与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各项工作,认真履行组织赋予的职责。管理者的个人素质以及思维方式,对执行力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对于管理者,除了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之外,还应不断锻炼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规划发展、远景展望的能力,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工作点上,工作中必须有计划,有总结,这样才能保证执行的效果,执行过程中绝不能随遇而安,想如何就如何,这样只会影响管理质量。
四、管理能力的提高,要培养勤思考的习惯。
提高思考能力,要善于从全局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以宽广的眼界去思考去观察,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看问题的敏锐性,提高协调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真正做到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善于把握好“度”。很多管理者在工作中遇到同一样问题时,处理的方法会不一样,有的管理者处理得恰当,而有的管理者处理得草率。那就是在遇到问题时,不要简单地急于处理,要勤于思考,对问题进行分析,把握好“度”,以最佳的方法去进行处理。作为管理者,只埋头于事务性的工作,对企业发展全局性、重要性的工作不进行思考,是很难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培养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抓住管理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从中掌握问题的主要矛盾,及时给予处理。
五、管理能力的提高,要有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基层单位处于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状态,这就需要管理者在工作中注意协调好部门之间、基层之间、部门与基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要注意与上级、同行之间的协调和沟通。管理工作的每个步骤,都依赖于组织成员良好的沟通,成员良好沟通,又依赖于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因此,良好的沟通成了实现组织行为过程中重要的成功要素。沟通的方式是多种的,一是下行沟通,它是政令统一、指挥统一、调动下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二是上行沟通,它既是下级对上级指示作出反馈、使上级了解决策执行的程度,又是下级向上级提供做出新决策的信息资料,增加下级参与感。三是平行沟通,它可增进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了解和合作,促进互相了解,消除扯皮现象,为团队建设打下良好的人际基础。四是业务沟通,有关业务信息的内部交流,是各项工作程序化运作的基本保障,它可以极大地促使业务信息无阻隔流通,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五是人际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联系企业共同目的和企业中有协作的个人之间的桥梁。如果没有信息的沟通,企业的共同目的就难以为所有成员了解,也不能使协作的愿望变成协作的行动。管理者最重要的功能是把企业的经营思路、经营目标等信息准确地传递到职工,并指引和带领他们完成目标。除此之外,还要经常与职工进行沟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提出一些对企业改革发展的看法及存在问题,以便及时改善,有职工的参与才会有行动的支持。沟通是现代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有效的沟通可以大大提高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用好了会使管理工作水到渠成,挥洒自如。沟通更是一种技能,是“情商”高低的具体体现,这种“情商”是比某些知识能力更为重要的能力。不断提高我们的“沟通”水平,就能帮助一个企业,以及企业中层次不同的管理者切实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