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彭城小学学校文化建构说明
彭城小学学校文化建构说明
彭城小学建于1945年,是峰峰矿区建校最早的一所学校,也是目前彭城区域唯一一所局直属小学。
彭城小学现有三座教学楼。南楼是一座综合楼,主要以实验教学、手工制作、地方文化等专用教室为主。今年改建的中楼和北楼连接成了一个U字形的教学楼,主要是以教学班和音、体、美专用教室为主。除此之外,学校还拥有一个约九千平方的现代化操场。
在六十多年的发展中,我校秉承“以人为本、突出养成、特色引领、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心打造和谐教育”办学特色,学校教育主线可以提炼为“爱”“书”“艺”三个字,解释为爱心教育、书香校园、七彩社团,形成了一个以校本课程、选修课程、校园文化等为主阵地的立体教育建构。
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确定“礼仪”“书法”“诵读”为校本课程,重点突出学生养成教育,丰富学生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选修课程以社团形式呈现,名为“鹏程社团”,宗旨为“丰富生活、展示个性、培养兴趣,拓宽知识、开发潜能”。社团按规模大小和活动内容分为阳光社团、月光社团和星光社团三个级别,其中阳光社团14个,月光社团16个,星光社团27个。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专用教室建设、墙上文化、班级文化等方面。学校现有陶艺室、围棋室、器乐室、科学探究室等二十多个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专用教室;在教学区的每个角落,都蕴含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涵盖了科技、书画、养成教育、地方文化、学生作品等诸多方面;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分为统一建设和自选建设,学校统一建设分为高、中、低年级三个层次,分别从养成、学习习惯等方面提出了不同要求,而自选建设则以学生作品、班规班纪为主。
峰峰矿区彭城小学
2011年11月17日
第二篇:彭城小学读书活动总结
彭城小学“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总结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终身学习思想,培养全校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打造书香校园,按照《峰峰矿区教育局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实施方案》要求,在我校开展了主题词为“推动师生学习,走进书香世界”的读书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责任。
为更好的开展工作,切实推动我校学习型学校建设,首先成立了以校长李晓红、书记马新红为组长,其他副职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教科处),办公室主任由杜伟担任,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我校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的开展。
二、大力宣传,营造读书氛围。
1、校内宣传。
(1)10月22日,在学校阶梯教室,隆重举行了由全体教师参加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暨“书香校园”阅读活动”启动仪式。会议由李晓红校长亲自主持,马新红书记首先宣读了教育局关于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然后由陈雪薇主席宣布《彭城小学“2010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暨“书香校园”阅读活动方案》,活动截止到12月份,方案中对每个月甚至到每星期的活动都做了细致的部署和安排。
(2)10月25日至29日各班、各处室(包括教学楼走廊里的黑板)均举办了一期以读书活动为主题的板报,校园中宣传栏内的内容也进行了更换,为此次活动营造了浓浓的读书氛围。
(3)开学初,我校由教务处牵头举办了为期一个学期的“读书活动”,活
动中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规定了具体的书目,并对不同年级的读书活动成果做了具体的安排。所以此次活动开展后,为了更好的起到宣传作用,中高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把读书活动中学生们办的一些优秀的手抄报在本班做了展示,同时学校把老师们的读书笔记也在阶梯教室进行了展示,在宣传的同时还起到了交流、反思的作用。
(4)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对外进行宣传。
2、校外宣传。
为了让学生在家也能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学校充分调动了家长这支“同盟军”的积极性,专门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 信中不仅说明了就此次读书活动的性质和意义,还对家长如何指导孩子阅读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制定了推荐书目,起到良好作用。
三、开展活动,讲求实效。
1、全体教师根据活动方案要求,结合自己实际,写出具体可行的读书计划交于活动办公室,由办公室人员审查后入档。
2、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读好书,记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活动。
早在今年年初,学校领导就已经做出了“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读好书,记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活动”的决定,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读两本有关教育的论著,在“采蜜本”上记好读书笔记,鼓励图文并茂,实用的同时力求美观,撰写读书心得。自开展此项活动以来,我校已有5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奖,居全区前列;有3本读书摘抄本代表区里参加市里评选(全区共上报12本),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在区内都是首屈一指。
3、在学生中开展“好书交换”活动。
早在去年,我校个别班级就尝试开展了“好书大家读”活动,早已取得了一定经验,现乘此项活动的“东风”,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具体做法是:以班级为单位,把学生也按人数平均分成四个组,每组设图书管理员一名(设四名管理员主要是减轻此项工作带来的负担),负责本组同学的图书管理和借阅登记工作。每生至少要捐一本好书,班主任收齐后平均分成四份,分发给四名管理员,由管理员逐册登记后供本组同学借阅。每过一个月,四个大组再进行图书对换。这样就保证了每位学生都有可能借阅到所有的书。对于开展较早的班级,学校提出可以和其他班级进行交换读的办法,这样学生每人捐出的是一本书,而看到的是几十本甚至是上百本的好书。实践证明,此项活动简单易行,扎实而有效,在学生和家长中受到一致赞誉。
4、师生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全体教师以学科为单位,学生以班为单位(邀请家长参加)开展读书沙龙活动。活动中大家积极交流读书笔记和心得,更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及家长读书的积极性。
5、利用校本教研时间开展集体学习和读书交流。
学校利用校本教研时间,对《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进行了集体学习和讨论。会上,先由闫太山主任对纲要,尤其是有关中小学方面内容进行了解读,然后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讨论了自己在新形式下该如何做好本职工作。会上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很热烈。
四、保障工作。
1、修订《彭城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把教师读书和学习纳入到常规工作中来,每学期在开学初,学期中和学期末都会由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检查,结果记录在案。
2、建立《彭城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制度》。坚持每月一次的学科讲座活动。规定每月的最后一周集体备课时间是讲座学习时间,由各年级备课组或校级领导准备讲座内容,每学期初就安排好讲座的时间和人员,保证此项工作的有效顺利进行。
3、建立《家长学校例会制度》。通过给家长培训,让学生引导,采取“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带动家长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学习读书氛围。
4、继续执行《彭城小学图书、阅览室开放制度》。
5、每位教师在活动中的成绩和年终考核、评优晋先直接挂钩。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读书和学习的热情却不会因活动的结束而减弱,我们会长期地坚持下去,直至转化成每位教师的内在需求。
峰峰矿区彭城小学
2010年10月
第三篇:学校楼廊文化解读说明
楼 廊 说 明
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主题是“书香校园绿色校园”下面我们对“书香校园”及楼廊文化做一阐释:
走进博大精深的书香世界,我们虚心聆听古圣贤的谆谆教诲,尽情领略文人骚客的奕奕风采;走进百花齐放的名著领域,我们恣意享受着知识的阳光雨露,悠然徜徉在智 慧的海洋。
我校为了突出书香校园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整体风貌,也是校园文化的一种集中显现,更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延伸的基础。我们精心设计了7幅“书香校园”的宣传栏,主要从“为什么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怎样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开展书香校园有哪些作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鸟欲高飞先振翅,人若上进先读书”二个方面说明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在生活中深切的感受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真是多读一本好书,多活一个人生。
2.“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让文化幸福生活”让我们体会到读书真的是我们像每天的吃、穿、用一样很平常且永远不可少的一样东西,就像法国罗曼罗兰说:“和书籍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其实他就是我们不可分割生活的一部分。
3.“不惜寸阴于今日,必留遗憾在明朝”不读书只能落了个“老大徒伤悲”的下场,“神驹肆蹄,竞走蜿蜒五百里天野;雏鹰振翅,启遁高远九千重云霄”,读书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了一个腾飞的平台,一个坚实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阐释我们校园文化的内涵,我们设计的文化展板就更能体现我们的理念:
1.《爱莲说》一个人如果自持力强,能不受环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反之,一个人如果自持力弱,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会“近墨者黑”。周希望自己和他人像莲一般在乱世中仍保持一份清高,为百姓做出一点贡献.告诉我们不能消极避世,不要随波逐流。我们的学生也要向周敦颐一样。
2.《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追求声色娱乐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告诫我们的学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环境,书还是要贯穿人的生命的一生的。
3.《劝学》此篇文章,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告诫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课文节选了四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4.“读书三功用”从过去的“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今天的为生存、为发展,再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可谓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答案。就校开来读书三个功用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5.《弟子规》的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礼、义、忠、信.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弟子规》朗朗上口,寓教其中,在简洁精练的语句中囊括了为人做事的许多道理,在声声朗读、自然记忆的过程中让孩子受到渗透性的教育,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
6.读书名言:毛主席曾经说过“读历史是智慧的事” 现实的经验可以说服人,历史的经验同样可以说服人,让我们徜徉在历史的经验中,汲取文化的内涵,取得自己的进步。
第四篇:建构小学语文教研文化 提升小学语文教研品位
建构小学语文教研文化 提升小学语文教研品位
2008年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富裕县教师进修学校 曲鑫
富裕县于2004年8月开始使用“教科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自2002年以来,我县广大教师不断解放思想,开阔思路,逐步清除束缚教学发展的陈腐观念。为更好地推进我县小学语文新教材的顺利过渡,进一步发挥校长、教师、教研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新教材的使用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各级教研员都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做学校和教师的服务者,帮助学校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新教材使用以来,我们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为创新机制为保障、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教研力量为依托,扎扎实实地在小学语文方面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明确教研目标,实抓教材培训 1.教研目标。
自2004年使用新教材以来,我县针对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教研目标:2004年提出“走进新课程,上好语文课”;2005年提出“深入课程改革,抓好每种类型课”;2006年提出“为基层、服好务、抓管理、促教本”;2007年提出“用教材、不脱节、读好书”;2008年提出了“建构小学语文教研文化,提升小学语文教研品位”的教研目标。
在这一目标下提出“二项任务”(1)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2)提高小学语文课改的实效性。主要落实“三个做好”(1)做好“二精工程”,让小学语文出“精品教师”、“精品课堂” ;(2)做好“书香校园”建设,活跃学校文化氛围;(3)做好网络教研,促进语文教师对网络教研的参与程度。
2.实抓培训。
在新教材使用之初,许多教师对使用新教材的意义和背景认识不清,这种情况很容易使教师穿新鞋走老路。为确保新教材的工作能顺利进行,我们着力于抓教师的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省、市级的纵向联系及兄弟县区的横向联系。在新教材启动过程中,教育局委托教研部门组织了两项培训:一项是通识培训,一项是教材培训。
通识培训 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各种省、市级专家的讲座,县内实行教研员到各校进行讲解,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明确方向。通过培训,许多教师逐渐从迷茫中走出来,对“教科版”教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另外,我们认为新教材的指导性纲领就是各科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地指出了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同时组织各校领导学习,组织各校骨干教师学习,不但使用新教材的教师要学,而且要求用老教材的教师也要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去执行,尽量做到不偏离课程标准的主导方向。
教材培训
一是全员教师培训。加强使用新教材教师上岗前的全员培训,根据县教育局文件“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我县每都利用寒假和暑假举办了新教材实验教师上岗培训班,进行全员培训,使用新教材后,我们共举办培训班18次,培训教师3250人次,高段教师已培训9次。为了达到培训的目的,我县专门聘请省教研室和教材室的专家到我县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讲座,让一线教师与专家零距离接触,这样使教师在教材的领会和处理上使大家有了统一的认识。并择优选择教师现场作课,全体教师现场研讨,研讨会是以互动的形式开展的,大家各抒己见,就教材的编排、授课的形式有了新的理念。二是学段教师培训。为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每学期都对学段教师进行个体听课、备课指导和集中培训,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并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指导集体备课。我们的培训内容包括:如何使用教材教,如何进行资源开发,如何提高教学技能,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等。为使学段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与教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对其进行听课跟踪和定期反思研讨交流。通过培训使学段教师迅速地成长、成熟起来,成为学校及全县的领军人物,真正成了教材使用中的先锋。
由于教育局和进修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加之教研部培训到位,教师的业务能力相对来说提高得很快。2005年10月我县向省语委申请资金5000元在我县举办了为期两天的“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阶段成果总结展示会,此次会议得到了省语委办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完善管理制度,力求求真务实 1.对教案的改革。
教案没有统一的格式要求,教案要求做到因人制宜,因师而异。新教师(35周岁以下)写详案。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师(35至45周岁),可以写出个性化的教案,详略得当,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对于老教师(45周岁以上)可以写简案,要求就更灵活了。教学过程中流程设计方面可以更简略些,但对有些学习内容,如引用资料、新知识信息,则要详细记录和备案。实施这样开放式备课,目的是使我校教师从繁重无效的重复备课、应付检查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教师自修、研讨、反思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这样也就能鼓励教师能多动脑,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对教案的要求更加务实。
2.对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不再是以教师讲为主,而是一切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上我们反对模式教学,语文课类型多,在阅读教学中就因文章不同而讲法不一样,所以我们提出了无模式教学,不管你怎么教学,其目的是要让所有的学生能够听懂,有所收获,这样一来,时间长了教师讲课都有了自己的思路,能够根据文本自身特点设计教学思路,上出了自己的特色。
3.对作业的改革。
作业的形式和批改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允许学校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的设计;在作业批改方面,鼓励教师在宏观调控和管理下,让学生自改作业或互改作业。特别是作文教学,很多教师对作文批改一提就头痛,教师批得详详细细,可是学生就是不看,也看不懂,于是语文学科提出了淡化作文批改,上好作文指导与讲评课的教学策略。每次教师批改作文由原来的百分之百变为百分之二十五。其余学生互相评改。
我们的努力工作得到了教育局的肯定和支持,为了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在教研部门的建议下,我县于2003年3月份开始了语文、数学分科教学,即语文教师为班主任,同时任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这样就使语文教师有了钻研业务的时间,为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奠定的基础。各基层学校均设有专门的教研时间,如第五小学每周二下午第2节课后为语文教师的“下午茶”;第七小学每周五第二节课后为语文教师“教学沙龙”活动,教师可以对语文教学进行研讨与交流,提出对文本的质疑等等,这些时间的充分利用,不但提高的教师的业务水平,而且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进修学校也经常参与基础学校的此类活动,从而受益非浅。
三、做好调研工作,发现树立典型
在调研方面,我们坚持教研下移、重心转移,把握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处理和重组,要求教师走进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把握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发现学生能力形成的过程和方法。强化教研,科学管理,形成了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
1.问卷调研。
每开学初布置问卷内容,具体操作如下:以学校为单位把一、二年级的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三、四、五、六年级的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系统地提出来。我们对各单位提交的问题进行归类,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据。使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有的放矢。
2.听课调研。
依据各校的问卷中提出的问题,确定调研听课的重点,使听课调研更有针对性。而且听课层次明确:分拔尖骨干教师,一般骨干教师、一般教师和青年教师,首先做到一听(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做到二看(看学生、看教师),不仅要抓住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同时还要与基层的教师及业务领导进行座谈,进一步了解教师在近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教师如何解决问题。每次活动后做到三评(自评、听课者评、教研员评),对不同的教师给予不同的评课方式,通过不同层次评课,使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并且每次都有记录,这样既端正了教师的工作态度,也提高了业务水平。
(1)实抓集中办学学校。
从2007年8月起,我县有3个乡镇进行了集中办学的试点工作,即把村级学校全部并入到乡镇中心小学,这样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益处之余也存在弊端,学校集中了,教师也集中了,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在村级学校的教师有一部分常年在最基层,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在基础很差,很多教师是在教教材,甚至有的教师不会上语文课,课不实,浮在表面上。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这三个乡镇学校进行了三次集中蹲点,所有语文教师的语文课,课后进行研讨、交流、评课与讲座。一年的时间过去了,现在的教师上课比较成型、扎实。基本上能把握住课文的重点字、词、句、段进行理解课文,而这其中乡镇教研员和业务领导的贡献是最大的。
(2)重心下移到村级学校。
常规教研只能深入到乡镇学校,这样就听不到村级小学教师的课,为了扩大受益面,不把村小教师落下,我们把村级小学的教师集中到乡镇学校,听他们的课,研讨。扩大教研活动的受益面。由此发现、指导了一批村级小学语文教师,其中很多人已经成为我县小学语文教研的支柱。龙安桥富欣村教师张可晶、繁荣乡祥发村教师王春晗、绍文乡团结村教师孙翠花、富路镇富峄村教师赵淑红等就是这种教研方式的受益者,其中张可晶老师于2008年3月代表齐齐哈尔市参加了省语委办在北安市赵光农场举办的“全省农村教师课堂教学研讨赵光现场会”,所做的《烤鸭》一课得到了省、市教研员及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省教育学会“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专业委员会和语言文字报刊社发为其颁发了证书,会后又被北安市教育局长请到北安市区为北安市教师重新上了这节课。
(3)突出教研中心的辅射、引领作用。
实验小学是我县唯一一所省级教研中心,我们一直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充分发挥其辅射、引领作用。实验小学坐落在县城,距进修学校最近,在听课、指导方面便利,每年期都专门对教研中心进行检测,平均每学期对教研中心进行一次调研,一次抽测,听课40余节,个别教师的课达到6次左右。定期在实验小学举办培训班、教研会和展示会,教研中心出人出力,出作课教师,平均每学期承办县级以上语文学科教研活动2到3次,出作课教师4名,起到了教研中心的龙头和辅射、引领作用。
如组织三年级骨干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确立“五步教研法”。并为全县进行打样观摩,集体备课观摩活动使大家明确了什么是集体备课,怎样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主要解决的问题等。这次集体备课受到了观摩者的好评。备课现场实录已发在黑龙江省小学教育教研网上,供全省教育同仁随时参与、指正。
实验小学教师王艳丽于2008年下半年经过校、县、市的层层选拔,代表齐齐哈尔市参加了在嫩江举办的全省精英杯教学竞赛特等奖展示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了参会领导、教师的肯定,也是继张可晶之后走向省级教研舞台的第二人。我们已接到通知,王艳丽老师将于下学期开学参加全省精英杯教学省级展示活动。
3.网络调研。
网络教研的出现,使教研工作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既丰富了教研工作的形式,又节省了费用,小学语文学科充分利用教研网络既快捷,又没有面对面的拘谨的优势,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并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教师的疑惑。在网络教研初期,由进修学校牵头发通知带动全县各基层学校进行网络教研,一个是我们语委办的语言文字网中的教研论坛;一个是省教育学院的教育论坛,然后我们鼓励教师在论坛中发贴回贴,引领他们参加新浪UC。在实践中给他们讲网络教育的好处,不用出门就能看到名家的课堂教学,可以和专家零距离接触等等。经过近三年的参与,目前我县小学语文老师中有100名多教师参与了网络教研活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教研活动像打电话一样方便。扩大了调研面。实验小学、第七小学、第五小学等学校都建立了校园教研网络,都能随时随地的进行网络教研。提高了教研效率。在“黑龙江省小学教育论坛”中我县的“富裕县小学语文教研专贴”现在浏览次数已近6000多次,上面记载了我县的教研情况,全省同行都能参与其中,为我县的教研提出宝贵建议,使我县的教研水来不断提高,方式不断更新。
四、增加主题活动,拉近城乡距离
我县经济相对落后,基础教育相对薄弱,教师素质差异较大,年龄结构偏大。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个明显的问题更加突出,那就是城乡学校差距,各校发展态势更显得参差不齐。尤其是那些离县城较远的乡镇学校更显得薄弱。这样一来,光靠专职的教研员是指导不过来的,好在我们已有一批过硬的语文骨干教师,把他们聘为讲课教师,经常组织“送教下乡”及“城乡手拉手” 活动,就是要县城学校与相对薄弱的乡、镇基层学校结成互助合作关系。
1.组织送教下乡。
送教一村小,受益千百家,几年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凝聚智慧,送教下乡”活动。今年上学期共组织送课下乡3次,邵玉荣老师到塔哈乡中心学校送教,刘晶老师到二道湾镇中心学校送教,王艳丽、杜巍到友谊乡中心学校送教,得到了当地教师和业务领导的一致好评。
下学期共到龙安桥、友谊、忠厚3个乡镇进行调研和送教下乡活动,听当地语文教师课30节,送教下乡课7节。并与作课教师及相关学科人员进行了听、评、导课和座谈会10次,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讲座和互动式答疑释惑。与学校领导及乡镇教研员共同商讨教研工作,调研完毕及时针对调研情况写出了案例分析和调研材料。
2.手拉手式的教研活动。
面对新教材在我县实验的进展情况和需要,全体教研人员最大限度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我县、乡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需要,集中所有教研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地解决基层小学在新教材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以保证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学习成绩与学生能力”的双赢、双丰收。我们促使了县城小学和乡、镇学校的手拉手教研活动的开展。如实验小学与富路镇逸挥小学的手拉手教研活动,第五小学与二道湾镇长远学校的手拉手教研活动等,他们互相听课、评课,让每位参与的教师都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进而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我们的提议下,在省教研室的沟通协调下,我县第五小学与哈市新洋路小学、师范附小建立了手拉手式教研单位,第五小学于今年4月派全体教师到哈市两所学校进行了教学联谊活动,目前我们正在沟通第七小学与哈市的另两所学校的教研联谊活动。在活动中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提高,都有了长足进步。现在城乡的差距逐渐缩短。乡村教师进步十分喜人。他们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均收到良好的教研效果,教师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得到强化,一支能胜任课程改革的骨干教师队伍正逐渐成长起来,为我县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目前正在进行与黑河市爱辉区、北安市进行县区联谊教研的准备阶段。
五、08年小学语文学科所取得的成绩 1.“精英杯”优质课评选活动。
为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我县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质量和强烈要求,省教育厅实验领导小组举办了第二届“精英杯”评比活动,我县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地评比活动。
(1)深入领会文件精神,做好通知准备工作。
经与主管校长研讨,决定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初赛,每单位在进行初赛的基础上各选2名选手到县里进行决赛。
(2)“精英杯”材料征集工作。
乡镇初赛先出的选手每人上交一份教学设计,县小学教研部对上交材料进行了细致的评审工作,并在37名参赛选手中评选出12名特等奖选手到县里集中展示。
(3)赛课评比。
8月份下旬进行了“精英杯”赛课活动,我县共有37名教师参赛。其中8人获省级特等奖,10获省级一等奖,17人获省级二等奖奖励。实验小学王艳丽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特等奖得主。经过县、市的层层选拔,11月27日在嫩江县举办的“全省精英杯教学竞赛特等奖展示活动”。
2.市级小学语文学科“百花杯”评比。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为全面促进教学水来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和交流,市教育学院小教部于5月份举办了小学语文学科“百花杯”名优教师评比活动。
我县在认真领会市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在县城内进行了初评工作,共七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比赛。抽取6名基层学校业务领导担任评委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七节课进行了评选,最后第七小学邵玉荣老师脱颖而出,到市里参加比赛。
邵玉荣教师的参赛课题为四年级口语交际课《感谢》,经过四次试讲、评课、改课到市里比赛时发挥稳定,得到了与会教师的肯定。此次活动我县共有21位教师到市里进行听课,加到县城后分别上交了学习心得,并在所在学校上了汇报课。
3.全县小学生读书、读报系列活动。
为了落实省教育厅文件要求,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让每一位学生都与好书、好报交朋友,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书香校园”,我县于去年年底由教育局发文正式启动了小学生读书、读报系列活动,经过半年的实施,在7月份进行了第一阶段的收尾总结工作。第二阶段于8月份开始明年7月结束,目前正在实施中。在读书读报实施中各基层单位举办了:
(1)班级活动。
①利用好手中现有的《阅读》、《提前读写报》、班级图书角等进行全员读书读报活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积极踊跃向班级图书角献书献报,丰富图书角的书报种类。
②以年级为单位,举办一次由教师主讲的读书专题讲座,指导学生选好书、读好书,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
③定期展评读书笔记。每个学生自备一笔记本,用于摘抄佳句佳段,编写阅读提纲、写体会等。以班级为单位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评、交流;各年级组挑选部分优秀的读书笔记,定期举办展览、交流。
④以班级为单位,办一份读书报。题材可以是活动剪影,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读后感,也可以是书中的精彩片断摘录等等,记录学生的读书收获,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
(2)学校活动。各校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能力水平,开展系列读书成果展示活动。如“读书卡”评比活动,诗文诵读大赛,读书沙龙活动,查字典比赛,优秀读书笔记评选,读书知识竞赛等。
如:好书推荐,互动交流。保证学生阅读健康有益书籍,定期向学生推荐书籍。做到三结合,一是与读书主题教育相结合,二是与学科学习相结合,三是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结合。要求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好书、新书。
保证时间,方法指导。各基层学校都有专门读书读报的时间,老师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对学生的读书读报进行指导。A:选书指导。让学生能挑选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书籍。B:读书方法指导。介绍并训练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如跳读、略读、速读、精读等。C:阅读笔记指导。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是阅读指导课的重要任务,有助于学生的积累。
寒假前学校在布置寒假作业时,对读书读报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并做到读写结合。让学生假期在书香中过得充实,习得能力。
(3)县级活动。
①小学生课外阅读比赛和课本剧评比活动。
共有38位学生和17个单位分别参加了课外朗读比赛和课本剧评比,经过4月19日至4月20日两天的激励竞争,最终何慧莹等5名同学获得朗读组特等奖,刘韩等8位同学获得一等奖;《西门豹》等2部课本剧获得课本剧组特等奖,《甘罗十二为使臣》等5部课本剧获得一等奖;刘岩雪、李若兰两位同学荣获最佳表演奖。
②小学生“传承文化、漫步书海” 征文活动。
共有565名学生由各基层学校推荐到进修学校,经过评审有100名学生获奖; ③小学生“读书之星”和“书香班级”评比。
在全县范围内共评选出“书香班级” 41个,“读书之星”127名。促进了学生对读书的爱好。
④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课优秀教案和读书活动案例评选。
此次活动共有285名教师参加,经过严格评审,最终评出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课优秀教案13篇、读书活动案例10篇
⑤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活动中,很多学校和个人在进行读书、读报活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古典文学的熏陶和感染,《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文学随处可见,各校都能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共评选出先进单位5个,先进个人24名。
10月末,我县有二个单位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五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先进工作者,七名学生被评为阅读能手,并有两位学生将在明年四月代表我市到省里参加读书读报展示活动。
此项活动教育局和新华书店联得联系,并争取到他们的资助,新华书店拿出2000元图书作为此次活动的获奖奖励,通过读书读报活动的开展,我县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错别字现象得到控制,基层单位和学生家长非常认可,并提出倡议,要把这项活动我们会坚持下去,常抓不懈。
4.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研讨会。
为了确保教学研讨会的实效性,每次研讨会前都召开业务领导会,听取基层学校建议,把一线教师需要的内容以菜单的形式列出来,小学语文学科首先提出开展“定单式”教学研讨会,解决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上学期:
6月4日至5日,召开了全县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研讨会,会议共分四项内容:①课堂教学展示。②作课教师与听课教师互动交流。③教研员进行专业引领。④校本教研讲座。
此次会议特点:
(1)呈现课型多样,内容精彩。
本次会议共有7位教师进行了语文学科五个领域的8节课,其中阅读教学中有精读课、略读课、古诗教学、现代诗歌教学,使教师能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不同教学领域带来的新思想、新设计。
(2)为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互动交流的平台。
科学、规范的教学研讨对每一位教师的专来成长有一定的促进用,对本地区教研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本次会议不仅仅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展示,更是教师锐意创新的展示,在教研中得到思想的磁撞,得到思想的洗礼,教师在教学研讨中逐步成长起来。
(3)这次教学研讨会对促进校本教研在各校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可操作性的第一手资料,由我作的《如何进行校本教研》讲座真正引发了在座听课教师和业务领导的思考。下学期:
10月23日上午在富裕镇第五小学作为现场进行了校本教研会的研讨活动,由高平等4位教师分别做了一年级识字写字,四年级阅读,五年级综合性学习,三年级习作四节课。课后,参会教师分四组分别对所听的课进行了研讨,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此次活动坚定了第五小学的校本教研的信心,更为其他学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0月23日下午在实验小学进行了一年级语文教学研讨会。由谢媛媛等6位一年级教师作了一年级全类型的引路课,课后听课教师分别对六节课进行了研讨,此次活动使来听课的一年级教师收获颇丰,明确了每种类型应该怎么样上,应该达到什么程度。解决了教师心中的疑惑。
10月24日至25日在进修学校进行了教学新秀展示课。由繁荣王春晗、实小黄丽、七小范丹、龙安桥张可颖、绍文孙翠花、塔哈于小华、实小郝金霞七位教师进行了展示,并由实验小学做了如果发挥教研中心作用,作好传帮带工作的经验介绍,友谊小学做了提高教研水平关键靠什么的经验材料,第五小学做了我们在校本教研路上的校本教研专项经验介绍,第七小学做了语文学科版块之一的口语交际课应该怎么样的经验材料。
每次会议我们都要求教师上交一份心得,鼓励、督促教师写课改案例、体会,写身边所闻、所见,写教学、科研改革的成绩,在不经意中教师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份份案例,一篇篇设计像雪片一样飞到我的办公桌上,一时间,教师写、领导写、教研员也写,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大练内功,练口头作文,练书面作文。成为富裕县小学语文学科的一大盛事,截止今年期末为止,我县今年有近150余篇刊登在《黑龙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和《齐齐哈尔教育》上,在今年富裕县“教学能手”大赛中,语文教师就占了百分之五十。同时我们把每次活动情况都认真做了详实的记录与总结,把最原始的资料保留下来,个别材料已发到了省、市教研室。
由于教育局业务局长闫永锋和进修校长高瑞儒特别重视小学语文学科的发展,我县小学语文学科今年共组织各基层的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教学研讨会、教学成果展示会、培训会8次,参会人数200多人次。在校长的协调下,使用“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单位均订阅了《语文研究与教学》和《提前读写报》。
在我们的工作中也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每当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本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原则积极与省教研室、教材室、市语文教研员沟通,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相信在省、市业务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我们富裕县小学语文“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工作将会更加坚实。
第五篇:读《学校文化呼唤“深度建构”》有感
读《学校文化呼唤“深度建构”》有感
昨天读了《人民教育》之学校文化呼唤“深度构建” 对我影响颇深,从而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校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是构成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元件。对于农村学校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通过深入思索,我觉得要深度建构学校文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活动为载体,加强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师生文明素质和学校文化建设的行为文化的主体是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载体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农村学校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着力于提高未来新农村建设者的素质,尤其是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习得,也是个人品德社会化的过程,可以转化成自身内在的性格情操,影响其一生;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正是学生走向社会历练性格的开始,也是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路径。在学校行为文化中,教师教育行为体现师德水平和教学能力,校领导、教师的管理行为和教育行为对学生世界观形成、心理成长、行为养成都有极大的影响,师德建设尤其重要,必须严格规范校领导、教师的管理和教育行为。
农村学校文化生活相对城市学校较窄小和单一,因此要求农村学校要精心筹划融科学与人文为一体、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各种文化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原则,做到活动有计划、有教案、有收获、有评比,在组织、经费、人员、器材等方面全面落实。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如学科兴趣小组、体育运动队、鼓乐队、书法美术组、舞蹈合唱队等,由专业老师和聘请专家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兴趣和技能水平。活动内容和形式力求丰富多样,做到思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实践性和娱乐性有机结合。把学校传统特色活动如学雷锋活动、运动会、唐诗节、艺术节、文娱晚会等与本地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有机整合,倡导鼓励全体师生一起参与。从而使广大学生在校期间都能拥有一项文艺特长,掌握一种素质技能,获得一次展示的机会,留下一件值得回味的作品,参加一次难忘的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学校文化深深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从而激发了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和创造力。
总之,学校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要立足于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休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着力使学生发挥天资、张扬个性,在活动中汲取知识信息,提升价值品位和文化修养,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二、以规章为约束,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作为学校文化建设保障系统的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严明的规章、科学的管理,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强力规范和约束作用。农村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目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自觉地用制度规范约束自身,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趋向。科学合理的制度文化可以使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变成可见、可行的行为,并能在制度层面约束下发挥规范引导作用,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强化进取精神,保障学校奋斗目标的实现。
三、持之以恒,分层推进,扎实开展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它渗透在学校人、财、物管理的各个方面,建设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积淀,是一项开发,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从量到质的积累发展的过程,是在历史传承中与时俱进的积淀,是对学校优质资产的提炼、整合与开发。所以,学校文化建设,重在过程,重在积淀,重在开发。要用心积累,集腋成裘,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坚决避免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想法和做法。
当前,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要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要加强理论研究建设。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要将学校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作为新的课题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召开学校文化建设研讨会、座谈会、现场会,交流学校文化研究成果,总结学校文化建设经验,探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途径。二要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融科学与人文为一体、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三要加强校领导和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群体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为人师表的教师群体必须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校文化建设向高层次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加强教师队伍的学识能力建设、亲和力建设、行为品德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受到教育。四要加强环境文化建设。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学校环境建设要坚持技术和艺术、实用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在满足校园环境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重点挖掘校园环境的文化教育价值,发挥其育人功能,逐步打造高品位的“人文校园”、高质量的“绿色校园”、高效能的“数字校园”和安全有序的“平安校园”。要注重塑造具有核心意义的学校精神和办学理念,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培育和谐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充分发挥软环境因素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导向、陶冶、约束、凝聚作用及对社会的辐射功能,形成学校“处处是文化,事事皆教育”的良好氛围。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校文化对形成学校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共识。同样,学校文化则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文化成为激发学校发展活力的源泉,深深地熔铸于学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用先进的学校文化催生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稳固而持久的动力,是一种明智远见之举。
胡敏波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