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构校训文化创设和谐校园
建构校训文化创设和谐校园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师生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校训则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它是校园文化形成的基础,它是一个学校办学思想的精华,是创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校训文化;建构;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5-2校训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的概括和抽象,它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的一面旗帜,是国家教育方针在学校办学上的个性化表现。它是标语,也是一个标尺,更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是创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因此,校训文化的建构与实施是建设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校园文化的关键,是校园文化的精华所在。
一、“求我养正”校训文化的建构
我校“求我养正”的校训不是生搬硬套移植借鉴来的,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我校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发掘、酝酿、完善、发展起来的,是刻有我校历史印记和反映我校特有的DNA遗传基因的文化要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真正能够发挥其教育功能,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
1.价值取向
“求我养正”,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研究儿童文化为崭新视角。校训“求我”,就是探求美好的自我、身心健康的自我、追求理想的自我;“养正”就是“养天地正气”,成为一个品行正派、德才兼备、充满浩然正气的现代中国人。“我”不只是生物意义上的“我”,更是社会意义上的“我”,“求我”不但要“求”身心健康、更要“求”思想品行健康,成为有头脑充满智慧的大写的“人”、大写的“我”。仔细分析理解“求我养正”的内涵,我们会发现它与素质教育要培养的人才规格要求是完全一致、一脉相承的。
素质教育要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育唯有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方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而校训中的“求”与“养”字,不只是办学主体学校与老师的主动行为,更是学习主体学生的主动行为。“求”既有追求的意思,更有探求的意蕴;“养”既有培养的意思,更有养成的内涵。“求”与“养”,无论从教育者还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讲,都体现其主动性而非被动性。
校训“求我养正”,是学校的文化追求。《中小学校训赏析》的编著者王天纲认为:学校不仅是一个物质的存在,更是一个文化的存在、精神的存在。„„没有校训文化的学校,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学校。校训是一个学校教育理想、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学校优良校风及教风、学风的高度概括,是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精神宣言。”我校的校训不但体现学校的教育先辈的办学理念,而且也切合现代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它融传统与现代教育于一体,既植根与学校传统文化,又融合现代先进文化。因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2.文化建构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首先对校训“求我养正”进行文化建构,通过分析理解、拓展延伸,形成了指导学校办学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鲜明的校训文化:
(1)办学理念的确立。从有利于办学实践、增强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我们对“求我养正”校训进行一定的阐释,把“求我”理解为“求健康真我”之意,这里的“健康”即身体、心理双重健康,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养正”解释为“养天地正气”之意,把学生培养成为品行正派、为人正直、充满正义的现代中国人。“养天地正气”借用原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中的前半句,表示我校作为百年老校与苏州大学同属吴地,文化渊源流长的意思。
(2)“三风”的形成。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对我校校训文化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们从“求我”中提炼了校风和教风,从“养正”中提炼了学风,建构起了具有学校个性又有时代特点的新“三风”:
校风:知我、悦我、律我、亮我。围绕心理学上自我意识――“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控制自己、发展自己”的发展顺序,设计由低到高的自我发展序列,作为学校集体、教师和学生个人之“我”的发展理念。
教风:求实、求活、求趣、求新。围绕教师教育教学中怎么“求我”而提出,我们认为:教育应该从实际出发、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和创造性智慧。
学风:养礼、养诚、养怡、养智。将“养正”具体化,筛选出学生学习生活必需的四个要素:文明礼仪、诚实守信、心理健康、学会学习。
(3)学生发展目标的制定。我们将“知我、悦我、律我、亮我”确定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将“养礼、养诚、养怡、养智”确立为学生品德培养目标,两个层面的培养目标是办学理念“求健康真我”的具体落实。
(4)特色教育内容的确立。我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办学特色,如何深化特色教育工作,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在校训引领下,我们确立“自我意识”的培养作为切入口,较好地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庞杂的实际问题。
二、“求我养正”校训文化的实施
正如前述,我校“求我养正”校训植根于学校百年传统文化,然而只有在不断建设中的校训才会有生命力,才会真正对办学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坚持重在建设的原则,让“求我养正”的理念真正根植于全校师生的心灵深处,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推动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
1.把校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
我们以校训“求我养正”作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来引领、建构和形成学校基本的发展思路、主要发展目标和各方面工作。
我们提出:学校“求我”,走向百年名校;教师“求我”,塑造现代名师;学生“求我”,成就未来名人的办学愿景。并提出了“两高两化”发展战略目标,即教学高质量、文化高品位、师生品牌化、办学特色化。具体措施上,提出了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将“一训三风”、健康课堂文化、心育文化和科研文化等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成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措施。
2.在校训文化氛围的营造中受到熏陶
为使广大师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体验校训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我们在原中心校内建成校史陈列室,反映百年历史长河中先辈的办学实践和动人故事,诠释校训的来历和内涵。布置校园小景点,刻有“求我”“养正”字样的两块碑石矗立在校园门口和通道处。学生胸卡上印有“百年黎小,求我养正”的宣传标语,向学生告知学校历史的悠久和校训的内容。一次性杯子上印有“百年黎小,求我养正”字样,作为向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和远方客人来校的介绍和宣传。另外各种活动时使用的拎袋、宣传单、彩旗、纪念品等,都不忘进行这方面的宣传。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每年举办的心理健康节已经成为学校营造校训文化、推动特色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3.以学校特色发展推进校训文化建设
校训的产生源于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反过来校训文化建设又进一步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的特色建设在“求我养正”的指导下,确立了“自我意识”的培养作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并编写了《求我》探究型心育校本教材。
《求我》心育活动教材,分两册中高年级各一册,内容包括“我的成长”、“我的学习”、“我的交往”、“我的生活”、“我的心灵”、“我的生命”、“我的问号”、“我的群体”、“我的探究”和“我的明天”共十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四个主题,每周开设一节课,列入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计划,由专职和兼职的老师执教。学生在探究自我成长过程中问题、困惑,了解心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求我》校本课程的实施是学校运用特色发展战略推进校训文化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事实上,自2003年学校正式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办学特色,我们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个别心理咨询、同伴心理互助、感觉统合训练、心理日记、校园心理剧表演等就是学校开展特色教育的重要活动,旨在多角度多途径多方位把学生塑造成为一个个健康活泼、聪明伶俐的“真我”。
4.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推动校训文化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就没有一流的教育质量。当前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面对课程与教学实施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校和教师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过去的经验不管用,现成的经验有没出现。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校立足校本、立足校训文化,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子。我们出台了《教师专业发展“亮我”评价办法》,调动教师专业“求我”的积极性。该办法把涉及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关键要素“课堂教学水平、教学基本功、教育研究反思能力”等三大方面进行具体的量化评价,使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有了具体可行的建设制度和操作办法。
我们重视“四求”教风建设,打造严谨治学的教师队伍,提出的“求实、求活、求趣、求新”的“四求”教风,旨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素养的提升。
“四求”的具体含义是:求实,即从学生及教材实际出发,讲求实用,扎实训练,务求实效;求活,即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生动活泼,教学方法灵活,课堂充满活力;求趣,即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心理氛围,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求智,即在加强双基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思维潜能,培育创造性智慧。在教师“实、活、趣、新”的教风影响下,不但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根本的保证,而且学生文明守纪、好学向上、健康活泼的学风得以发扬,使“求我养正”的校训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深化,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我校的校训文化建设,从无到有,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随意性到系统性,意味着我们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和高度。“求我养正”校训文化将以无形的控制力、感染力、凝聚力,把握着我校的办学方向,弘扬校园精神,陶铸师生灵魂,在学校进一步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篇:构建礼仪文化 创设和谐校园
构建礼仪文化 创设和谐校园 ——襄阳市第三十三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巡礼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一所学校文化积淀、办学品位、办学特色的体现。校园文化对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健康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新崛起的一所名校,襄阳市第三十三中学以校训‚欲成才 先成人‛为校园文化的灵魂,以‚人本、和谐、优化、发展‛的办学理念为校园文化的骨架,以‚礼文化‛为校园文化的德育核心,坚持‚育人为主导、创新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质量为中心‛的先进育人思想,让平凡成为经典,让常规精彩落地,把学校打造成了‚教与学的乐园,师生成长的乐土‛。
一、不断提炼总结,形成校园文化核心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教育要‚育人为本,立德为先‛,三十三中也一直将‚欲成才,先成人‛奉为教育教学的准则。学校一直很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在‚让平凡成为经典,让常规精彩落地‛的办学思路下,精彩的德育常规活动已成为学校的一大办学特色。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以王义清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认识到:如能将德育常规活动融入到一种校园文化中去带动,影响,温暖我们的教育对象,将惠泽师生,惠泽学校,惠泽教育。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分析,三十三中人认识到,很多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滑坡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是从不知礼、不学礼、不行礼开始的。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修身》中也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于是,三十三中在以襄阳文化名人陈新剑教授为代表的专家的指导下,从2012年开始大胆尝试并践行以‚尚礼修身,明理树人‛为主题的‚礼文化‛建设活动,以‚礼‛为核心,以‚修身‛为目标,以‚讲‘礼’文化故事‛、‚诵‘礼’文化名言‛等为抓手,从个人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等方面引导学生知礼、学礼、行礼,培养举止文雅、气质优雅、情操高雅的‚三雅‛教师和学子,努力打造一所尚礼、健康、文明、和谐的‚礼‛文化学校。
二、不断健全机构和制度,推进校园文化有序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校内各学科和各管理部门的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以来三十三中充分认识到其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建立和健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了以校长王义清同志为第一负责人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行政班子成员具体负责督促和指导,由综合室和总务室统筹校内各项文化环境建设,通过校团委、教研组、班主任互相配合,全面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确保教育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学校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本着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教师服务的宗旨,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多方讨论,共同商议,制定了一系列的校园规范制度及条例,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
为规范学生在校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制定了《三十三中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三十三中学生违纪处罚条例》;为确保校内师生安全,杜绝意外事故发生,我们制定了《三十三中安全管理条例》、《三十三中安全紧急疏散预案》;为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学习空间,学校制定了《三十三中卫生管理办法》等等。
总之,学校从制度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制定各项详细、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条例和规程,并结合规范的操作实践,极大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和各项文化活动的进行,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三、编写校本教材,成为校园礼文化建设的“助推剂”
在‚礼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三十三中人想了很多点子,做了很多实事。首先就是从校本教材做起,实实在在提升师生品德境界。他们认为,把师生应注意和遵守的个人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用教材的形式规范下来,不仅便于学习和推广,更有助于‚礼文化‛的发展建设。
于是,学校组织了一班人,经过长达一年的时间的资料搜集、加工和润色,坚持把‚礼仪常规‛作为德育常规中重要的一项进行开发,编修了两本校本教材《经典常规之学生礼仪》和《经典常规之教师礼仪》。2013年学校暑期教师培训已经将《经典常规之教师礼仪》作为主要培训内容之一;9月1日,七年级新生入学拿到的第一本书就是《经典常规之学生礼仪》,听到的第一节课就是郭蕾副校长以‚做懂礼学生‛为主题的报告。
四、营造校园大课堂,建设“礼文化”风景线 三十三中校园面积只比一个足球场稍大,校内仅有一幢教学楼、一幢综合楼。进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局限性很大,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已有资源,因地制宜,从环境氛围入手,时时处处熏陶师生,建设 ‚礼文化‛的风景线。
首先,在校大门木艺励志墙《少年中国说》的斜对面放臵一司南。司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前身,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司南具有指示方向的作用,寓意为教育为学生指明人生目标和方向。司南基座前立面阴刻描金字‚尚礼修身,明理树人‛,体现对师生教与学的基本要求。在操场围墙上隐刻‚孔子圣迹图‛36块,以时间为经、事例为纬,将孔子从出生到周游列国,广授弟子的主要经历采用连环图画的形式形象地展示出来,也将孔子的‚仁‛、‚礼‛的思想充分地展示出来。
其次,在长达千余米的两幢教学楼走廊上打造礼学文化走廊。礼学文化长廊共设36块牌子,精选36条‚礼‛文化修身名言,如‚不学礼,无以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经典名句,采用立体雕刻竹简形式,以此为校园‚礼文化‛之统领。既让学生积累知识,更让学生感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真谛,成为尚礼、明理之人。
此外,校园的各个角落、每棵树上的标语、校歌、班牌、班徽、班训等每一个细节都紧紧围绕着‚礼‛的核心理念进行设计,既要彰显局部特色,还要和全校步调一致,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内的LED显示屏,每日一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五、通过活动与实践,全方位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1、从诵读经典开始,字字句句浸润师生。提出‚诵千古美文,做谦谦君子,学时尚礼仪,做文明使者‛的口号,做到‚四必会‛:会讲‚礼‛文化故事,会用‘礼’文化名言,会背修身美文,会诵修身古诗。由‚礼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规划协调,由年级组长负责牵头,由语文老师负责具体操作,分年级分班级分专题搜集并整理一百个小故事、一千条名言警句、一百篇美文、一百首古诗,然后装订成册,结集刊印,供师生学习。把每周二早读课定为传统经典的诵读时间,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诵读并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要求学生‚每天一背一互查‛,让师生充分感受阅读经典的乐趣,让书香校园陪伴师生健康成长。定期举办讲故事、诵名言、国学诵读、课本剧展演等比赛,让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自我表演、自我感悟、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来。
2、从年级主题入手,层层级级陶冶师生。七年级以‚文明每一天,礼遇每个人‛为主题,倡导学生做讲文明、懂礼貌的文雅人。每天做到四文明:‚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心中‛。办‚文明礼仪我知道‛手抄报,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比赛,举行‚北街因我而美丽‛户外打扫活动,让每个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善待他人,保护环境;而八年级则以‚行孝雅之风,养勤俭之德‛为主题,倡导学生做谦逊有礼、雅言雅行的高雅人。要求学生‚知四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和父母生日。‚三要做‛:父母生病的时候要问候,父母的生日或节日要祝福,父母对自己照顾不周要理解。母亲节时开展‚孝雅‛亲子活动,教师节时举办黑板报、手抄报评比活动;九年级学生较为成熟,就以‚明辨是非,诚实守信‛为主题,倡导学生做明理懂事、奋发有为的优雅人。
3、从特色活动做起,点点滴滴感染师生。首先规范两项‚星级‛活动,即讨论制定‚礼仪标兵‛、‚美德少年‛的评选标准,紧紧围绕这个标准评选‚校园之星‛,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举办‚修身与成才百家讲坛‛活动,由‚十佳教师‛或者‚校园之星‛参加演讲。其次开展两项特色活动。将开学第一周设为‚文明礼貌周‛,并开展系列活动:第一天,隆重召开开学典礼,并在开学典礼上增加进学礼:拜孔子、谢恩师、敬家长、亲同学,表彰‚十佳教师‛、‚美德少年‛和‚模范父母‛;第二天,‚文明礼仪伴我行‛班会比赛。通过班会课展示,充分学习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第三天,‚尚礼修身,明理树人‛大型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诗文朗诵、教师和学生服装展示等;第四天,户外活动或请专家来校讲座;第五天,文明礼仪黑板报、手抄报和‚文明礼仪我最行‛心得体会等优秀作品展。最后创建特色学校:‚创建无痰渍校园‛:设计、制作 ‚吐痰专用纸袋‛,发送给过往行人和师生,并向市民和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告别吐痰陋习,崇尚文明新风。‚创建诚信考试校园‛: 举办以‚创建诚信校园,树立诚信学风,做到诚信考试‛为主题的签字承诺仪式。举办以‚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主题班会,加强诚信教育。回顾做过的工作,三十三中深深地感到广泛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全面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学校也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先后获得‚全国教科社区德育实验学校‛、‚ 湖北省思想品德校本教研先进集体‛、‚湖北省活动课实验与教研先进单位‛、‚湖北省现代化教学实验学校‛、‚襄阳市示范学校‛、‚襄阳市最佳文明单位‛、‚襄阳市市群众满意的中小学‛、‚襄阳市课外活动课程先进学校‛等多项殊荣。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按高层次、高质量的标准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内容之中,把三十三中学打造成一所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
第三篇:建构和谐师生关系
建构和谐师生关系,提升班级工作效能
学科:语文 作者:倪志英 上传时间:2009-4-29 浏览次数:1
建构和谐师生关系,提升班级工作效能
——谈小班化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技巧 倪志英
有一句广告词说:愿每个孩子都长得像树一样高„„自从开展小班化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这种“小班额,大教育”的实践模式就使得这句广告词变得更付诸现实。教师们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放飞人生”等小班化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后续进行小班化教学实践的老师提供了可贵的财富。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作为小班化教育的“前沿战士”,我积极参与一系列有关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工作。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有关小班化教育实践的众多课题中,“优化小班化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策略”课题的实践和研究无疑是当前实施小班化教育实践的重中之重,是一个迫不及待需要实践和研究的课题之一。其成功与否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到学习环境的创设,更会影响到师生共同的人生发展。
一、问题的缘起
教学班级小班化是一个班的学额概念,是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其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学生数量,只要每个班级学生控制在30个学生以下就可以叫做一个小班。小班化教育的本质是关注每个学生、促进个性发展、提升生命质量;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注重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由此可见,把班额减下来,看上去是一个“数”的变化,实际上是“质”的更动,它不但没有降低对原有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使其工作负担减轻,反而给小班化背景下的班主任提出了更高、更艰巨的挑战。
从上述两表中不难看出,两位班主任只有在“身教”项目上满意度大体相当,而大多数项目的差距甚大,B班的班主任甚至有几个项目的满意度比大班额教育的班主任还低。从测试的项目细表分析,有近50%的学生认为他们与老师的关系处于淡漠状态,缺少爱和关心。这无不说明了即便在小班化教育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的今天,在小班化教育活动展开得得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热潮中,我们仍有少数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上没有跟进,未能充分满足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需要,未能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未能提供一个足够烘托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从而出现了“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的种种与小班化教育不和谐的状况。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得不给我们敲起了警钟,引起我们广大的实践老师的高度重视。
为此,我们在课题的实践和探究中,充分认识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理念及策略在小班化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建构和谐师生关系,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思路,其目的就是通过构建比较的完善师生关系,来提高学校德育效果,让素质教育在小班化背景下彰显出独特的风格,让学生的个性在小班化背景下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学生的人生在小班化背景下润泽得丰富多彩。
二、问题解决的思路
(一)建构和谐师生关系,建立深厚师生情谊 在师生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中起主导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扰的排除者。
1、真爱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动力,师生爱得越真挚,师生关系就越和谐、德育效能就越大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和核动力,没有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谐,没有爱的德育不可能有大的效能。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东西方中心的理查德?维亚教授在他的论著中写道:“我顺便要说一个词儿,虽说我不知道你是否在你的师范培训中心听我说过这个词儿,我想这可能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词儿,这个词儿就是‘爱’”。列?尼?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
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要让学生真正感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发展潜能;始终以亲切、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们。教师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期待的目光,都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教师要用博大的爱去关怀学生,感化学生,把爱的甘泉洒向学生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帮助每个同学树立起成功的信心,让学生从老师那儿感受到爱的力量,继而转换成健康成长的内部诱因。事实上,这种群体信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的相互作用和良性循环,会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背景,这种和谐人际环境的情绪效应反映在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往和更多的相助机会,师生间的隔膜会在一次次活动中消失。学生也因此会真正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也愿意主动向老师倾诉内心苦恼和种种愿望,从老师那儿及时得到爱抚和鼓励。
2、平等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试金石,师生民主平等程度越高,师生关系就越和谐、德育效能就越大
师生关系是否平等是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的重要判定标准。德育只有在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前提下才能有大的效能。陈桂生教授认为:“教师是否平等地对待学生,不只是教师与某个、某些学生之间的个人关系问题,它牵涉到把学生训练成顺民还是国家与社会未来的主人问题。不管学校中的民主教育、法制教育如何进行,师生之间长年累月相处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隐性课程。它或者是一种看不见的民主生活训练,或者是一种捉摸不定的顺民训练。”
平等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的学生观,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基本看法。教师持有的学生观不同,是他们具有不同的教育观的表现,这会使他们在教育中持有不同的教育态度、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正确的学生观就是把学生视为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独特个体。要认识到学生具有两重性,即既有“向师性”又具有“独立性”。学生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和关爱,这些决定了学生具有“向师性”。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都有某种程度的独立倾向和要求,这些决定了学生具有独立性。教师持有正确的学生观,就能产生应有的情感,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运用适当的方法。所以,正确的学生观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
3、沟通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立交桥,师生沟通渠道越畅通,师生关系就越和谐、德育效能就越大
沟通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上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沟通也是德育的重要工作方式,因为沟通的重要目标是师生的相互理解。保持沟通渠道的畅行,促进师生的相互理解,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力保证。师生之间的沟通理解,它不仅是改善师生关系的一种立交桥,同时沟通理解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德育效益。首先,在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中沟通。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真正理解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师生才可以和谐沟通。教师不能总是以成人的眼光、成人的价值观、成人的行为准则和标准去看待学生所做的一切。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客观上的差别是存在的。且因教师的世界观、人生阅历、年龄状况的不同,在看待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教师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师总是用成年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来对学生强求一律,把这些东西强加在他们身上,师生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就会不断加大,沟通就必定会出现障碍。当然,这样讲并不是一切去迁就学生,完全按照他们的标准来对待他们,而是要求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适当调整思考的方式。
其次,在学会与学生共同分享中沟通。分享,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分享,往往代表着一个群体共同的喜悦,在分享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友好、融洽的氛围,因此一个聪明的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分享。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许多东西,包括大自然、礼物、作品、书籍、喜讯等。在分享的过程中所有的心灵都能体验到快乐、平等、愉悦,师生之间的心就贴得更紧了。对于教师来说,能和学生分享他的内心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分享更深层次的思想与情感,教师才能用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喜爱之情和学生真实地沟通交流,才能以此感染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喜爱。这样一来,就会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与友情。在分享过程中,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评论,每一次快乐和惊叹都是师生沟通的良机。要对学生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做出回应,顺着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兴趣。你会发觉,一旦你尊重学生的想法,师生之间的相处就会变得轻松而愉快。教师要敏锐的捕捉住分享的最佳良机,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
第三,在创设丰富多元的平台中沟通。中国传统的师生沟通方式本身就十分丰富,现代科技又为师生沟通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促进师生的充分理解。诸如面谈、笔谈、家访、电话交谈、网络对话、短信交流等,还可以通过班会活动、团队活动、春游活动、联欢活动、问卷调查、师生辩论等进行沟通。这就要求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创设师生交流的环境,相互敞开胸怀,在和谐中沟通,在沟通中和谐。
4、榜样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航标灯,教师的表率性越强,师生关系也和谐、德育效能越大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崇高的教师形象像航标灯一样指引着学生发展的方向;榜样是重要的德育资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德育。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榜样,提高德育效能需要榜样。
用大方得体的装束亲近学生。当今的学生,跟进时代的能力十分强劲,他们追求个性化的色彩,喜好多元化的装束。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改变过去一味追求庄重严肃的传统观念,在运用主观创设的榜样形象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外在形象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吸取学生适合时代发展规则、适合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重新建构自己的外在的职业形象。教师的衣着打扮要带给学生新鲜、潇洒、现代、自信的感觉和美的享受。学生有自己的审美观,当你穿上一条大方得体的裙子或衣裳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会毫不吝啬的赞美:“老师,你今天真漂亮!”大方得体的装束,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有利于德育效能的提高
用熊熊燃烧的激情感染学生。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的激情,师生的激情会产生德育效能。教师的激情会感染学生,教师的激情会拉进师生的情感。传统的教师太理性,庄重严肃似乎成了教师的独特标志。现代的学生不愿在冷峻中生活学习,他们需要一个情感的世界,教师在情感上也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首先,要充满生活的激情。教师是生活的热爱者,始终要保持阳光的心态。每天走进学校、走进班级、走进学生,都应保持快乐的情绪,不要宣泄消极的情感,不要把家庭和个人的苦闷情绪带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充满学习的激情。孔子云:此生亦有涯,而学海亦无涯。校园是由知识构成的校园,校园具有文化的属性;教师是知识的代名词,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行为,不爱学习的教师不是真正的教师。教师要满怀激情去学习,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精于研究,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智慧,高强的能力,让学生钦佩效仿。再次,教师要充满工作的激情。可以说,谁选择了教师,谁就选择了奉献。教师既是崇高的职业,也是十分辛苦的职业。作为教师,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生命的需要,对每一项工作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给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德育。
(二)提升班级工作效能,提升学习快乐总量 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从各个学校毕业的三十名同学跨进了同一个教室,拉开了为期三年初中小班化学习的序幕。人数的减少让班主任在充足的时空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释放。为使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充实紧张而有丰富多彩,每个同学都充分发展个性,建立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就显得很是重要。
1、掌握学生的特点,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学生,教师就像黑夜里走路。初中生和小学生有很大的不同,根据初中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初中学生属于青少年期。身体发育趋于成熟,情感强烈,富于热情和激情,意识在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能够独立、自觉地按照一定的目标和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平时具体表现为:他们更多地要求行为、道德评价和情感上的自主,希望父母、老师对其行为不做过于严格的限制,能够支配自己,对保姆式教育产生抵触甚至厌恶情绪;在人格上需要他人尊重,常用自己的眼光来认识主评价外界事物。要建立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而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则能帮助班主任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指班级成员共同具有的理想、追求和希望达到的成果,也是班级发展的导向、全班同学人生的导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自身融入到集体中去。当然,制定奋斗目标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心理学研究表明,价值较高的长远目标,其激励程度高于价值较低的中、短期目标。但如果长远目标目标脱离实际,其价值就会激不起相应的热情。所以制定目标时应把长远的总体目标和中近期的行动目标相结合,以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一直处于新的追求之中。在共同奋斗目标的激励下,同学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逐步就会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2、发扬民主作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民主是一个世界潮流,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推行,人们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地增强,初中学生也不例外。班主任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对班级目标、计划、制度的制定及重大活动,必须经全体同学讨论,采取民主集中制的管理方法。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不再是主宰,而是参谋,起指导作用。
如果说一个班级是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起指导作用的班主任是这条船上的舵手,学生则是奋力划行的船员,只有靠他们,班级之船才能驶向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说,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所以,班主任要采取民主竞选的方式建立班委会,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威信、有能力的班干部对班集体的建设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同学们熟悉之后,愿意当班干部的同学通过竞争演讲,其他同学们民主选举选出班干部。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也使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引导学生多为他人着想,使学生学会共同生活
“为他人着想”和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并不矛盾,教育家雅克德洛尔认为一个能够得到较好发展的人,不只是要“学会生存”,还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和“学会共同生活”。良好的班集体,不仅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机构,还要同学们自觉遵守校纪班规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和同学们的“共同生活”分不开的。多学生,在小学是老师的宠儿、同学的宝贝、家中的小太阳。进入新的环境之后,一些同学可能会产生失落心理,从而导致情绪低落、表现孤单。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学生面对现实、正视自我,在共同生活中挖掘自身的价值。
首先,抓住良好时机进行教育。初中阶段一系列的集体活动正是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的大好时机。如在运动会上,班主任强调对运动员的服务其实也就是引导学生多为他人着想。只要班主任加强教育,相信通过一次次的集体活动,同学们一定会逐步养成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的习惯。
其次,开展有意义的主题班会。有意义的主体班会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初一的主体班会应以教育学生怎样相处为重点。例如可以开展以“同学们是否能够真的以诚相待”为题目的辩论会,以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学会共同生活。
初中阶段是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时期,建立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提供赏心悦目、积极有为的学习环境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它也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
三、思考的问题及后续打算
小班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促进作用,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研究的进程我们思考:
1、如何彰显小班化教育的特色,更好地发挥学校特点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焦点之一。
2、小班化教学因组织形式等的区别,与大班学生在人格因素,如交往水平、责任意识等,这些方面发展的差异性研究。
3、小班化特色教育及相关研究。
“小班化”教育增加了教师和每个学生互动的机会,提高了师生间的和谐关系,让教师能灵活运用教育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它就像一朵绚丽的花,一首动人的诗,一幅优美的画,孩子们在这样的诗情画意中张扬着个性,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拥抱着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强化管理意识,创设和谐校园
强化管理意识,创设和谐校园
“许身孺子终不悔,校园耕耥尽春秋”是我的座右铭。四年来,我遵循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和学校工作目标,按照“正确领会,整体把握,分步实施、提高实效”的工作思路,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为基本点)为主要工作目标,切实增强改革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生管理,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校工作有序、高效地向前发展,作出了努力。
一、增强改革意识
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和校长密切合作,准确领会学校工作的指示意图,整体把握工作的侧重点和切入口,统筹兼顾,使各项工作的组织和开展,既体现时代特征和教改潮流,又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还考虑到师生素质的共同发展。因此除了抓好师生常规教育工作外,着手抓了以下几项工作的改革。
1、改革业务学习
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所有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我们改革了业务学习的方式,除学习上级布置的各种学习读本外,还千方百计寻找适合当前形势的资料供教师们学习、参考,并且要求每位教师都写学后反思,让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重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终身学习”,“大众教育”是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教学思想。通过学习,交流、总结、反思等系列活动,让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长进,理论得到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长。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这几年中,我指导的xx、xx、xx等老师的教学论文,分别荣获县、市、国家级一、二等奖。
2、加强教研组管理
(1)首先设立了教研组长,修订教研组长职责,放大教研组长管理权限,凡是教研组内重大决策由教研组长牵头,教师讨论决定。
(2)其次,以往原本由教导处组织进行的某些活动现下放教研组内自行开展。
(3)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必须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晓”,起桥梁沟通作用。我正确认识自我,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顾全大局,融合群体、择善而从,在管理中形成合
力。因此,我虚心听取基层教师的反映,收集来自一线教师的建议和批评,不断完善工作的重点和查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
通过几年来的具体实施,我感到,这样不仅有利于下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更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稳步推进。
二、增强质量意识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更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为了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认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对教师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
2、加强听课调研力度。我带领年级组长、教学能手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一学期听课40节以上,并要求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每人一学期听课15节以上。一方面是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质量检测,实施了“即时性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制度”,同时加强了对薄弱班级听推门课的力度。通过深入听课,大家一致认为赵xx、安xx、这几位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由原来的单一转变为师生积极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真正做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应有的发展。
3、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1)、强化管理,落实措施,提高实效。我们按照上级要求,主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真正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列化。如上学期初,我们要求各教研组针对本学期热点问题确立研究专题,每月围绕专题开展学术沙龙活动,鼓励教师谈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反思,使各科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锤炼。
(2)对教师每月进行了教学常规“六认真”的抽查和考评,我们做到有要求、有检查、有反馈、有具体整改措施,要求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对照执行、纠正,真正起到了“以查促教”的作用。
(3)各年级均要打好基础,把好质量关。各年级加强了平时的单元调研和分析,教导处组织全校期中考试,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考后全面分析,查漏补缺,提高学生成绩。
(5)加强学生课外辅导。为全面提高学科质量,我们着手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一方面提高后进学生的成绩,首先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其次有针对性地补上知识缺陷,真正提高补
差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培优工作,拓展优等生的知识面,使他们的特长更特。连续几年,我校学生在乡,县举办的美术等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三、增强服务意识
作为校教导主任,我始终确立一种服务意识——为学校教育服务,为教师、学生服务,真正起到服务、指导、研究、管理的功能。
(一)为教师的发展服务
新 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发展、要生存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样末来的教师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具有过硬的本领,因此,我们除
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外,我们还采取走出去学习的形式,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让老师们切实走近名师、靠近专家,开阔眼界,领略新课程带给课堂教学的新气象和新特色,使我们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这几年中,先后有刘xx、刘x、安xx、赵xx等几位青年新秀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并分别获得县级一、二等奖。
(二)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实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的真正落脚点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为此,我倾心做好学生服务工作。
1.加强学生管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重点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言行。为此,我结合校长,主持起草制定了《班级量化管理细则》,一方面规范各项常规,另一方面在行为上加以引导和培养。并要求班主任要充分用好班会课、班队活动课,上出效果来,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的教育,抓好班风学风建设,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2、开展各类活动,培养学生敢于竞争,勇于进取的精神。全校掀起了读书、练字活动,开展识字、朗读、跳绳、呼啦圈、汉字录入等比赛,使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学习兴趣浓厚。
3、为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我们还进行了问卷调查。例如:你班对学习差的学生,老师采取什么方法;你班的学生作业没做,老师采取什么方法;你对老师有什么建议等。听取学生的意见并归纳总结,对教师进行真诚的指导,提高教师管理学生的业务能力。
四年来,作为领导班子成员的我紧密团结在校长周围,和其他成员团结一致,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为我校的和谐发展献出了绵薄之力。现在,我校的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历次检查、考试、比赛成绩均居全乡前茅,学校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五篇:构建和谐校园 创设安全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
创设安全环境
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能促进学校教学工作有序顺利进行,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重塑学生健康高尚人格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一个和谐、团结、文明、安全的校园环境能促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其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构建和谐校园,创设安全环境已经刻不容缓,要求我们必须做到:
一、以人为本,加强教育
学校的工作重心是教学,但同时也是管理与教育。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现代教育就是让全体学生和谐、全面、健康发展。我们既要重视群体的普遍性,也要看到个别差异性,让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首先是环境育人,环境的和谐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发扎,为学习提供前提条件。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和安全知识教育尤为重要,学校要把法制教育与安全预防教育衔接统一,纳入正常教学活动,让其进课堂,上专栏。注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及时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指导学生全面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引起全体学生思想重视,高度警觉,行动体现。
二、预防为主,加强管理
防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安全事故隐患要及时排除,安全防范意识要时时警钟长鸣。学校一切教学活动场所要全面排察,防患于未然,全力做到预防为主,管理到位,把防火、防盗、防烟、防电、防车等各种安全预防工作加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定期组织安全小组检查巡视,全体教职人员尽职尽责做好教育,细心管理,全体学生自觉遵守认真履行,安全预防工作常抓不懈,要人人有责,人人管理,互相学习,共同促进,让安全预防意识浑入人心,安全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创设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落实责任,加强监督
责任重于泰山,监督至关重要。学校师生要平安,校园要和谐,就要夯实责任,明确目的,端正工作态度,责任制度健全,责任追求层层落实,全体安全工作人员要负责到底,各施其职,让安全工作重点展开,有据可依,有事可干。安全教育与管理要相互监督,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发现缺点,诚恳接受批评,及时整改,让学校的安全工作教育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监督到位。让全校师生树立安全意识,产生责任感与紧迫感,杜绝麻痹大意,酿成悲剧。
总之,安全工作是创设和谐校园的前提,我们要常抓不懈,认真负责,争取创设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