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改造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社会主义改造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方面要求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关联而不可分离的。在提出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1953年,新中国即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从当时中国的实际出发,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着重建设了一大批基础性的重点工程,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一批大中型工业骨干企业的建设,极大地加强和壮大了国营经济的领导力量,为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任务进行的。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的实际步骤总是力求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以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不允许对生产力造成破坏。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改造这样一场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引起激烈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而且使生产逐年增加。它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
土地改革后,一方面,农村的生产迅速发展了,农民的生活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许多农民尤其是贫农、下中农由于缺少农具、耕畜和资金,生产经营上的困难仍然比较大,而且由于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农村中的贫富分化也开始了。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研究了世界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历史经验和中国农村的实际需要,指出中国的合作社,依靠统一经营形成新生产力,去动摇私有基础,也是可行的。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期间,从1953年到1956年,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农民安居乐业,其生活也有所改善。中国农村在发展稳定的气氛中完成了从几千年的分散个体劳动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进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采取这样的政策,既可以在一定时期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积极作用,又有利于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并减少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这场涉及几亿人口的大规模社会变革中,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现代化发展速度铺平了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资本家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社会成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由此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第二篇:社会主义改造
(1)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2)国民经济恢复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许多方面主要是采取了苏联模式。其主要原因有二:第一,“二战”后,世界上出现了以美、苏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尖锐对立,苏联给新中国以援助和支持。第二,新中国没有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需要向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学习,苏联在工业化建设中所取得的高速度显示了苏联模式的威力,并且这种模式又适应了新中国在工业化初期着重发展重工业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工业化之初选择苏联模式是必然的。(3)但是,苏联模式本身存在着一些弊端,并且这一模式也未必适合中国。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前后,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揭示了苏联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与此同时,一贯主张从中国实际出发并对照搬苏联模式不满的毛泽东,也在实践中逐渐觉察到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陆续发现苏联的一些经验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1955年底,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率先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问题。随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对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初步探索,在经济建设方针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民主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理论观点
第三篇: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专题三第3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解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作用,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的指导思想
2、了解这个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过程,认识其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3、认识中共十五大关于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重要意义,认识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国有企业改革、中共十五大等历史重大事件,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艰巨性;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认识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巨大贡献。
2、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3、中共十五大关于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和关于建立比
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有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为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业全面推向前进奠定了理论基础。
重点: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方面的基本内容。
难点:
1、正确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种的意义。
2、从整体角度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的主要特征;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实行改革开放,探索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改革发展的道路;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完成有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教学方法:观察法;活动法;讲练结合;讲授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国怎样才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怎样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认真解决好的课题。新授:
一.历史性的跨越
1.背景
国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国内: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邓小平南方讲话(1992年春)(1)主要内容:
①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②改革胆略: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判断标准三有利: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④调节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它们只是经济调控手段。⑤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⑥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2)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中共十四(1992年10月)
(1)主要内容:
①明确提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2)标志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补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过度:十四大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时候建立的呢?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建立
(1)内容: ①通过市场决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②突出市场作用: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③公有多种共发: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④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意义: ①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②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③一大批国有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2.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新思想、新论断、新认识)——完善(1)确立指导思想: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3)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4)公有制地位: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5)非公有制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思想认识深化:这些论断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3.中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2)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4.21世纪初中国经济建设成就(1)2007年底,我国GDP仅次于美、日,居世界第三位。
(2)2010年底,我国GDP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小结:中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1)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的关系。(3)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4)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市场体制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5)1997年,中共十五大,阐述了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
改革开放20年,广州人生活十大变化盘点
变化———过年买新衫/想买就去买;变化二——分分必计较/靓菜不讲价; 变化三——有证才能买/有钱就能买;变化四——三代五平方/一家两套房; 变化五——踩单车上班/开轿车度假;变化六——打的也心痛/机票也不贵; 变化七——联络靠传呼/人人拿手机;变化八——万元成首富/百万也寻常; 变化九——七十古来稀/百岁老人多;变化十——有钱就去存/有钱去充电。
一、选择题
1.(2011•杭州模拟)1992年邓小平讲“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其背景是(C)
A.“文革”刚刚结束,“左”倾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C.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D)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B)
①提出了真理标准问题 ②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观察下图,在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以后,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A)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 ②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③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A.①②③④B.③④
C.②③D.①②④
5.(2011•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C)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6.(2011•杭州期中)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其中“又是一个春天”到来的标志是(B)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第四篇: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学习感想
学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有感
物理工程学院,物理三班,张海鑫,20142200333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基础上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这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毛泽东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正式命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认为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是新的民主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再在这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把中国进一步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三年内,虽然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但是大量的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未完成,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残余的矛盾。1952年以后,这种状况才发生变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才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因为:第一,经济上,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除国营经济外,还有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第二,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新中国建国之处的人民民主专政属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性质。第三,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知道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特别是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等于消灭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资产阶级的主体部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归纳起来说就是国内国际条件已具备。资本主义因素是在经济领域中,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政治领域中,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国家政权;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存在资产阶级思想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为主导,政治上有工人阶级的领导;文化上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改造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毛泽东主席“关于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传达到农村农民积极报名入社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我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基本上是成功的,五亿多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改造的途径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用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指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已经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资产阶级,这就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个胜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理论和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提出但都没有做到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新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中国形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成为新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资产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被消灭,实现了解放生产力的变革,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不但根本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性巨变;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五篇: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内在驱动力是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与政治条件的积累和增长
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三种
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代表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合作社经济
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阶级构成中,农民阶级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6.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7.建国初期,党内关于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预期时间约为十五到二十年
8.毛泽东在1953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9.1953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可以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1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工业化
1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最早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
13.列宁最早提出落后国家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可以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
14.毛泽东在下列哪部文献中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1953年开始的1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基本完成17.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发展阶段为初级社
18.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入社参加集体劳动的人员采取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
1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党采取的主要方法为和平赎买
20.所谓国家资本主义指的是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
2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的利润分配方式为四马分肥
22.1956年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同时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3.在一五期间的大规模建设中,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点是重工业
24.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一文中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式是和平的方法
25.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6.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27.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8.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
29.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30.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
3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国营经济
32.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
3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34.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
35.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3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37.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38.1956
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9.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40.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4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公有制经济
4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43.1953
年到
1956
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4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5.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公私合营
46.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7.1956
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8.在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49.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互助组
5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和平赎买
5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52.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53.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5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5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57.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中不包括的是有理、有利、有节
5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国营经济
59.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占绝对优势的是个体经济
60.在新民主主义时期,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6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6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63.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步骤是循序渐进
6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65.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
66.手工业供销小组的性质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67.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
68.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的性质是半社会主义性质
69.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70.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互助组的性质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71.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高级社的性质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72.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7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74.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定股定息
75.党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其中第二步是组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76.我国在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77.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78.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7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80.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二、多项选择题
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的经济成分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各种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基本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体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两组矛盾。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三改”指的是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包括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从互助到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6.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制定并实行了下列哪些方针?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7.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过了三个步骤,分别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8.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其中包括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我们采取了“四马分肥”的方式来分配企业利润,下列属于“四马”的是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10.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其中包括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1.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具有的两面性是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2.下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表述正确的是第一步主要是实行委托加工|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的基本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14.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是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1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16.1949
年
10月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
17.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通过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和平改造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实现了和平赎买|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18.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19.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
20.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条件
2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主要有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实行和平赎买,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22.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2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4.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主客观条件和必然性在于政治上实现了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建立了各级地方人民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经济上没收了官僚买办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经济,奠定了相当的物质基础|积累了利用、限制、改造私营工商业和引导农民进行互助合作的实践经验|二战后欧亚一批国家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25.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26.从1949年至1952年,党领导人民开始为将来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这些准备主要有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及时地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27.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28.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这条道路的特点主要有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29.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这条道路的特点主要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30.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有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31.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成分中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
3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清除出中国大陆|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内地被消灭|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
34.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5.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是剥削阶级|被消灭对象|团结对象|改造对象
36.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7.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的赎买政策有“四马分肥”|定息
38.下列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阶段|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39.土地改革完成后,党提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阶级路线是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对富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
4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4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过渡性质的社会|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并存
42.我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起原因在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我国已经有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
4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正确的是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