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区社区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区社区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孝南区民政局 董义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细胞,其功能和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立足点与各项工作的切入点,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日前,为进一步促进我区社区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笔者深入到城乡部分社区进行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建设的现状
我区的社区建设工作自2001年启动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始终坚持“着眼基层,注重基础,服务为主,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以创建省级示范社区为抓手,全面推进社区各项工作,形成了“高起点,高标准,力度大,进展快”的社区建设良好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目前,全区共有社区居委会58个,其中:城镇社区居委会32个,农村社区居委会26个;居改社
18个,村改社40个。共有工作人员290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28个,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6处,社区卫生服务站32个,警务室26个。
二、社区建设的不足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目前社区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既有思想认识上的,也有物质基础上的。主要表现在:
(一)统筹发展不够。城镇社区之间、城镇社区与农村社区之间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普遍存在村改社区比原居改社区的各项条件优越,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各项条件优越等现象。如城镇社区工作经费已列入财政预算,但农村社区没有,工作经费主要靠自筹解决;城镇各社区中,有的办公用房面积达2000多M,而小的办公用房面积却不足80M,更有部分社区至今靠租房办公。
(二)行政化倾向较浓。调研中,许多社区干部反映,现在“社区就像一个框,什么都往里头装”,基本上是一个“全能组织”,既要替代政府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又要替代各种非营利组织从事公益服务,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难以体现,陷入了“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的角色冲突之中。尽管我区在2004年就职能部门工作进社区专门下发了文件,但落实和执行不好,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的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把社区作为行政工作的延伸机构,把本应2
2由自己承担的工作转移(下移)给社区。具体表现在:有的街道办事处将社区当作自己的下级单位,年初下达目标任务,年终实行目标考核,考核结果和工资、奖金挂钩。现在社区居委会在完成法定的八项工作任务外(即:宣传教育、居民公共事务、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社会治安四项,协助政府完成的有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四项),还承担着来自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交给的任务。社区干部感到最繁杂、最耗时、最耗精力的是各种统计报表和临时性、突击性入户调查,常规月报表的计生、综治、社区就业等就有8种,季报表大项也都在三种以上。有的社区计生报表达7种之多。填报表格最多的一个月平均有40余件。如果辖区有拆迁任务的,工作人员更是没日没夜到拆迁户家中做思想工作。久而久之,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干部,对区直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表扬、奖励看重了,而居民自治的观念淡漠了;完成行政任务投入的精力多了,服务群众的精力少了;与街道办事处和部门关系近了,与社区群众关系疏远了。上述情况不仅影响社区建设的质量提高,而且直接影响社区为群众服务的基本宗旨。
(三)工作人员构成复杂,待遇不统一。目前社区工作人员构成和待遇来源比较复杂,既有街道下派的行政编和事业编人员,也有社区聘用人员。据笔者统计,58个社区共有工作人员290人,其中:行政编人员16人;事业编人员41人;
其它聘用人员233人。身份不一样相应的各项待遇也不一样,街道下派的行政和事业编人员,由街道发工资,在1000元/月左右;原村干部过渡到社区的,由原村集体经济发工资,在1500元/月左右;聘用制人员,由社区自筹工资,在500元/月左右。由于身份的不同,严重影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我区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宣传,提高社区建设意识
我区社区建设工作发展之所以不平衡,除了有经济基础的差异外,更主要的是认识上的差距,社区建设成效突出的地方是和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分不开,和广大基层干部努力工作分不开,和群众积极性分不开。因此,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主要领导和干部的学习教育,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社区建设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社区建设氛围。只有提高干部和广大群众对社区建设的认识,才会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有助于推动我区社区建设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明确定位,切实理顺各方关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依法选举的居民委员会是“四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应“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完成社区职责范围内各项任务。为此,首先要理顺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各职能部门行政管理与社区的居民自治的关系,要明确责任主体和职责范围。防止把社区组织作为变相的一级政府组织或其它机构的延伸。要改以往行政化领导关系为指导关系。要真正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对社区工作的服务、指导上来。
其次,要以制度规范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进入社区工作。如区级党政部门及其组织机构的工作任务、评比考核、社区挂牌、举办培训、新设台帐及有关事项实行工作准入审批。有的地区将审批权交由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再次,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政府职能部门工作需要延伸到社区的,应做到“五个到社区”,即“工作人员到社区、工作任务到社区、服务承诺到社区、考评监督到社区、工作经费到社区”。绝不能再象过去那样,只给一张表格样本,要社区干部复印成百上千份,填好再上交。
只有进一步规范社区居委会协助政府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协助方式,才能真正让社区和街道办事处各自处理好自治与指导的关系、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这既能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工
作落实到千家万户,又不会给社区加重工作负担。
(三)统一标准,明确社区人员待遇
建议政府出台促进社区建设方面的文件,对社区办公用房、办公经费、工作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统一标准,逐步缩小城乡社区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差距。要提高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确保他们的年收入不低于当地职工上一年的平均水平,并为他们办理或接续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逐步推行社区工作人员等级工资制,把工资水平同群众满意程度,工作资历、工作年限、工作业绩挂钩,以确保社区工作者队伍稳定。努力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的素质。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岗位实践和轮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业务水平,社区主职列入区委党校培训计划,建立社区干部培训基地。同时,逐步实行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打通社区和机关工作人员的使用瓶颈。社区优秀工作者可以选配到街道、区级部门工作,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在保证各项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到社区进行挂职锻炼,充实社区的力量
第二篇:关于加强我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的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我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工
作
思
考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踩着稳中求进的步伐,以不变的决心、不变的力度,以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标准,铺展开新时代党的建设新布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老干部的桥梁和纽带,是组织、凝聚、服务离退休老干部的战斗堡垒。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是新时期推进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发挥离退休干部独特优势?如何增强离退休干部传递正能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推动离退休干部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去?那必须依靠党组织建设。怎么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工作?这也将是老干部服务中心工作今后努力的一个课题。现将本人对全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基本情况
截止2019年5月不完全统计,全区离退休干部1307人,其中女性492人,男性815人。其中离退休党员干部841人,非党干部463人,党员人数占离退休干部总量64%。离退休干部中处级领导56人,其中党员49人,非党7人,党员人数占离退休处级干部总量87.5%。离退休干部党员主要分布在全区各乡街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目前我区农林水局、发改局、住建局、民政局、检察院、法院、公安局、一中、二中、洪纺、新街街道等21家单位已设立专门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设立了老年大学1个临时党支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日常管理由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离退休党员干部一般参加原单位建立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未建立离退休支部的党员与原单位的在职机关党员一起开展组织生活。
二、当前工作存在问题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当前我区一些单位领导对于离退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总认为只要保障好他们的待遇,不找单位麻烦就好。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时期下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缺乏积极引导广大老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思想。调查中发现,我区多数单位未独立设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编在同一个党支部,考虑到离退休党员年龄偏大、身体状况不佳、或随子女外地居住等情况,一些单位党支部在开展组织生活时,往往不通知离退休党员参加。长此以往,就容易让离退休党员游离在组织生活之外,成为组织生活的“局外人”。
2.工作经费保障不到位。根据怀化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关于贯彻落实湘办[2017]32号、怀办发[2017]7号文件有关事项的通知》(怀老干[2017]10号)文件精神,“机关、事业单位根据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际需要,按离退休干部党员实有人数每人每年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核定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工作经费。按每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每月700元的标准包干给予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负责人工作补贴。”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单位未能落实到位。工作经费保障不到位,无法充分满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各项活动需求,党支部建设工作自然也是大打折扣。
3.党支部名称使用不规范。在调查中发现,我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名称使用五花八门,有称呼老龄支部、退休支部、第一支部、第二支部等等,党支部名称不统一也很不规范,根据上级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名称的要求,应统一更名为:XX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4.党支部工作开展不平衡。受领导重视、经费保障、工作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全区离退休党支部工作开展极不平衡,甚至出现两极分化。开展较好的党支部能正常开展组织生活,形式多样地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教育、党性教育、文化娱乐等活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极大地激发了离退休党员的热情。如国税局退休支部、地税局退休支部、检察院退休支部、洪纺退休支部等。开展较差的党支部除了能偶尔收纳党费,其它的工作都已停滞,党支部功能已基本丧失,支部已形同虚设,甚至个别党支部连党费也停收了。如退管中心党委下的9个党支部。
5.支部班子老化,内生动力不足。我区离退休党员年龄多在60岁以上,70—80岁层次的居多,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有些党支部书记年龄偏大,加之现在党建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抓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党支部书记由于身体、随子女易地居住等原因,不适合再担任支部书记;而一些年轻的退休人员多忙于在家当“保姆”,培养教育孙辈,不愿也没精力担任支部书记;出现了有的支部按时换届难度大,支部书记、支委选配困难的问题,内生动力明显不足。
6.党员意识退化,管理服务较难。调查发现,少数离退休党员思想上出现松懈,自我要求降低。总认为退休后支部的事情都与我无关,不再追求思想进步,不再自觉主动学习,甚至不再参加支部正常组织生活,纪律约束松弛,党员意识退化,导致“三会一课”落实难度大,造成部分党员学习和组织生活不能得到较好地落实。
三、对策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一是要加强领导。各单位要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列入党建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总体规划,要主动适应离退休干部队伍变化形势,创新组织设置,健全组织网络,对符合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立条件的应当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议街道或社区应设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有利于推动党员的现居住管理模式。二是要落实待遇。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首先要落实好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稳定离退休干部队伍,使离退休干部更好地支持在职干部的工作。三是要加强关心关怀。各单位要建立在职党员一对一联系离退休党员制度,定期上门开展走访和谈心谈话,对行动不便的离退休干部实行上门送学、送政策、送温暖,对生病住院的进行探望,加大平时的联系力度,互相交流沟通思想,通过平常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本单位离退休干部思想变化,及时帮助离退休干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离退休干部感受到党的关怀,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中去。四是加大经费保障。各单位要根据离退休干部支部建设需要,按上级文件精神要求足额保障工作经费。五是规范使用离退休党支部名称。对未按照上级要求命名的党支部应及时进行更名,规范使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名称。六要转变工作思维。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单位对离退休干部的待遇、服务与党建工作是分开负责的,人事工作人员负责离退休人员的待遇落实及服务管理,党建工作人员负责离退休党员管理及党支部建设,我认为这样不利于老干部工作发展。新时期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应与老干部工作结合起来,建议实行专岗或专人负责制,将老干部待遇落实、老干部相关政策执行与离退休党支部建设紧密融合在一起,这样更便于紧密联系离退休干部,更便于切实指导党建工作,更便于掌握老同志的意识形态,才能更好地引领离退休干部发挥自身政治优势,传递正能量。
2.针对人群特性,制定适宜的考核体系。总书记指出,“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积极引导广大老干部发扬政治强、觉悟高、党性好的优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当前,我区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考核标准一直是沿用机关单位党支部的考核标准,个人认为这很不利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发展。新时期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在开展正常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外,考核落脚点应在助推“老有所为”的行动和实效上,而不要千篇一律地以查看资料来检验成效,应建立适应新时期离退休干部人群特性的考核体系,真正激发出老干部投身事业的热情。
3.配强支部班子,强化政治引领。一是建立一支“领头雁”队伍。发挥离退休党支部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注重推选党性强、威信高、作风正、身体好、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老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推选思想政治素质高、热心为老同志服务、身体健康、甘于奉献的老党员担任支部委员,切实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的把离退休支部的老党员拧成一股绳,形成大家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的集体意识。二是发挥平台优势。借助老年大学、老科协、老书协、老体协等涉老组织、社会组织平台优势,引导离退休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培养自己兴趣爱好,组建老年志愿服务团,力所能及地开展各类社会公益志愿活动,发挥自己的余热。三是树立身边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要选树一批离退休干部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和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敬、学习优秀老干部的良好氛围,营造人人争当先进、典型层出不穷的生动局面。如我区今年开展了“最美老干部”评选活动,评选出朱世杰、任希平等六位“最美老干部”,并制作了“最美老干部”纪录片,在洪江电视台巡回播放,在老同志群体中引起好评。建议我区增设一些对离退休老同志的评比活动,营造“老有所为”的社会氛围。四是强化政治引领。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要在支委“领头雁”的带领下,使离退休干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地关心和支持我区经济建设和旅游发展,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同时也要考虑到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年龄、身体状况,从实际出发开展各项活动,不断提升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4.形成部门合力,着力解决难点问题。退管中心党委空架子、下属支部无人管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我区党支部建设工作发展,尽管退管中心党委曾向上级党委递交了解散党委的报告,由于对支部党员没有很好的安置办法,暂时只能随之任之,这也成为离退休支部组织建设的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我认为必须党委统筹、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退管中心党委下属党支部党员组织关系向现居住地社区党支部移交。退管中心党员多为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考虑到这部分党员参与支部活动率低影响社区党建考核的原因,社区党支部极其不愿接收。建议社区设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场地可设在各社区老年活动室,实行离退休党员现居住地管理,将党建工作与老年工作结合起来,将支部活动与老年活动结合起来,给予工作经费保障,逐步实现机关单位退休干部党员组织关系向现居住党组织移交。充分发挥退休处级领导、“五老”、“道德模范”等人员优势,充实到社区离退休党支部班子中去,引领全区离退休党员干部发挥余热,为建设“创新创业、宜居宜游、精致精美、古色古香”的洪福洪江做出贡献。
第三篇:社区共青团工作调查与思考
按照科学发展要求 创新组织设置模式
不断增强社区共青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社区是社会的最基层细胞,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民素质的展示平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随着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社区越来越成为广大青少年居留和活动的主要场所,越
来越成为社会稳定的一个基础环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区已成为城市共青团工作新的增长点,组织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的基础,是新时期共青团的根本职能;也是共青团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的战略举措。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要求,围绕如何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专题,我以楚雄市东兴社区为例,采取听、看、查、访等方式,对东兴社区发展和社区共青团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对新形势进一步加强社区团建工作作了一些思考。
一、社区基本情况
东兴社区地处楚雄市鹿城镇东郊城郊结合部,辖区行政面积2.08平方公里(含花果山片区),现有居民小组6个,省、州、市属单位112个,其中,改制企业6家;总户数6486户,其中,直管居民661户;总人口14356人,其中,直管居民2286人(农业人口1437人,非农业人口849人);辖区单位人口12098人,其中,在职人员8434人,离退休人员2622人,下岗人员662人,无业人员380人。辖区内有单位党委15个,党总支8个,党支部84个,党小组16个,党员2208名。社区居委会有干部、职工、社区干警18人,团(总支)支部47个,兼职团干部40人,35岁以下青年1234人,团员639人,团青比例51.7%。多年来,东兴社区党团组织始终高度重视社区共青团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社区党的建设,发挥社区团组织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网络,探索和创新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式,不断加强社区团组织能力建设,增强社区团组织内在活力,构筑共青团团结、教育、服务社区青少年的工作体系,全面推动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社区共青团工作状况
近年来,东兴社区团总支坚持立足社区,以切实服务于青年成长成才为目标,以活动为依托,动员和带领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着眼社区服务功能的改善,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东兴社区团组织始终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增强主动参与意识,自觉地将青年志愿者活动纳入到本地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之中,纳入到本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社区与“青年文明号”集体通过牵线搭桥,积极开展结对志愿服务活动,“青年文明号”集体中的青年按照“一对一”方式参与共建和谐社区(单位),或资助贫困学生,或帮教未成年犯,或温暖孤寡老人,或帮助残疾人,或结对零就业家庭,或关爱孤儿,或倡议青年企业家投身爱心传递接对活动中,共建和谐社区(单位)。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主动地向所隶属的团组织汇报创建工作,各青年志愿者对关爱对象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特别是对社区中弱势青少年的帮扶工作给予高度的关注,一方面要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询问他们最需要关心帮助解决的困难,另一方面从结对社区的实际出发,力所能及地开展切实有效的结对关爱活动。组织百名“爱心教员”为百户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施教。2007年以来,在团州委,楚雄师院团委的大力支持下,组织百名大学生“爱心教员”为社区百户贫困家庭子女开展义务施教活动。100名来自楚雄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在两年的服务期限内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形式为东兴社区的100名家庭困难学生提供不定期、经常性的义务家教服务,并在日常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为这些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开展“真情助困进万家,爱心奉献促和谐”慰问活动。每年春节期间,重点面向社区启动“真情助困进万家,爱心奉献促和谐”活动,在州、市、镇、社区四级团组织的广泛动员下,一批批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看望慰问戒毒人员、贫困孤残青年及流浪未成年人,为他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在全社会营造“真心关爱,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为社区广大困难青少年群体做事实、办好事、解难事,把团组织的关心与帮助送到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心坎上。
(二)着眼社区文明程度的提升,着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新世纪青少年读书计划”,通过开展“爱心传递·万本图书漂流活动”,动员和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读书活动,营造学科学、学知识、学文化的积极氛围。积极在社区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领青年养成现代文明意识,做移风易俗的先锋,做开社区文明新风的主力军。积极引导广
大青少年投身社区文化建设,以社区各种文化资源为基础,以青少年文化节为契机,形成系列,面向社区内全体居民,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例如:东兴社区团总支采取资源联通共享、项目联合开发、活动联合开展、阵地联合使用、队伍联合培育的社区团组织联动机制组织辖区内成员单位开展“双喜之约”社区青年户外活动,社区青少年积极参与篮球、足球(五人制)、拔河、跳大绳、60米迎面接力、飞镖、一分钟跳绳等体育项目。通过活动的组织,一方面,充分整合利用区域内社区、团组织现有的资源,实现教育、活动场地共用,积极探索区域内社会化运作机制;另一方面,动员区域内团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与区域内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通过联合主办和冠名赞助的方式开展活动,达到“成本降低、效益增大、覆盖扩展、共建共赢”的城青工作发展效果。
(三)着眼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深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围绕青年的学习、成才、就业等多方面需求,利用社区范围内的各类教育培训设施,为下岗青工、待业青年开展技能培训,帮助青年掌握就业技能,拓展就业渠道和领域。大力开展创业精神教育和创业典型的宣传,引导青年转变择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把再就业变成再创业。围绕青少年在学习、生活、成长中团结互助、爱心帮困等优良品质的培养,面向社区进城务工子女开展“手拉手”互助教育活动。例如:东兴社区团队组织积极参与由团州委组织的“共享阳光—千名少先队员牵手千名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活动。这项活动以“共享阳光、共享成长”为主题,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城市儿童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赠送1本自己喜欢的书、赠送1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互赠1份相互激励的纪念卡、共同写1篇牵手的体会作文、共同开展1次联欢活动、城市儿童带着家长到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进行1次家访。楚雄城区100名城市少年儿童和50名农村留守儿童、50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行结对,成为新伙伴,他们一起参观博物馆,游览公园。在社区辖区内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少先队员和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手牵手、心连心,打开一扇扇心灵的窗户,架起一座座友谊的桥梁。
(四)着眼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优化,深入开展维权服务工作。依托社区,突出抓好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努力优化社区青少年成长环境,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揭露、批评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现象,在全区内形成关心、支持、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积极引导青少年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特别关注未成年人、外来务工青年、下岗青工等青少年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广泛开展面向青少年的法律服务、劳动就业等各项服务。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组织动员与青少年事务有关的单位,自觉履行法律和政策赋予的职能,承担起维护和服务青少年权益的责任。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发挥职能作用为青少年服务,努力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格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青年是社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群体,社区的建设离不开青年的参与,同时社区的发展与青年的成长密不可分,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青年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对社区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社区的建设成就对青年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青年参与社区建设是主体改造客体活动中的双向互动。但是,在社区的团建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团干部力量不足,社区团建工作的核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区团建抓活跃,关键要靠团干部。目前的社区团建工作主要还是依托社区居委会,但社区居委会自身也存在人员编制少,工作任务繁重的现象,要派出专人负责团工作很难。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东兴社区居委会成员中35岁以下的只占35%,28岁以下青年只占18%,年龄层次整体偏大,社区居委会成员中没有专人负责青少年工作。东兴社区团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团组织负责人较少,且有九成以上的团组织负责人既是团干部又身兼数职,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团的工作中。很多部门往往把团组织当成是“替补队”、“抽调团”,常年协助其它部门工作,最终的情形是“干了别人的活,荒了自己的地”,团干部的工作现状变成“无为难求位,有位难作为”。其次,面对共青团的开放性、社会化发展对团的传统工作模式和资源获取方式带来的新冲击,社区团组织仍以不变应万变,习惯于条块分立,垂直领导,就地管辖,工作仍然停留于开会发文件,工作靠应付,走过场、重形式,团织组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在弱化,作用发挥不明显。加之,社区对辖区内各单位的管理权是有限的,致使社区团组织的工作力度不是很强,在争取辖区各单位团组织主管领导的支持与配合上存在一定困难,社区团组织与辖区内其它团组织之间只是一种协调、联络关系,导致了社区团组织难以在辖区共青团工作中形成主导地位。
(二)社区团组织覆盖面窄,团员意识淡化。东兴社区有接近三分之二的辖区单位虽都建有团组织,但由于团组织对社区内的团员青年不能有效的进行组织和管理,致使团员流失较严重。特别是随着进城务工青年、待业青年、下岗青年等青年群体的出现,给团员的教育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出现一些“空白点”,甚至是“断档”。大部分待业、下岗、进城务工青年中的团员,团组织关系没有转入所在的社区,长期留存在学校、原单位或户籍所在地,成为“档案团员”,不能过上正常的团组织生活,不按时缴纳团费、很少参加团的活动,团员意识逐渐淡化。再者,在社区注册的团员青年人数不多,能够联系上的团员大部分都是组织人事关系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常住的团员,由于团员数量有限,限制了团组织开展活动的规模和水平。目前,社区组织的覆盖率还比较低,很多进城务工青年、下岗青年、待业青年以及闲散青年仍游离在团的组织架构之外,大量“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同时,组织关系没有配套转入社区,这些人与社区不存在任何行政隶属关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比较差,怎样把他们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参与社区活动,参与社区建设,是目前社区团工作要亟待破解的一个难题。
(三)辖区单位对社区团组织的认同感弱,缺乏有力支持。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些社区成员不知道自己居住在什么社区,更谈不上参与社区活动,往往使社区处于尴尬境地,对社区的认同感较差。一些单位的社区共建意识不强,对社区工作支持不够,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不强,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共青团工作的开展。由于长期固守于“州管市,市管镇,社区管居民”这样一种传统隶属关系,使得辖区内各团组织之间缺乏工作合作理念,资源整合意识,导致辖区单位团组织对社区团总支的认同感不强,工作上配合不够积极,联合开展活动难组织,团组织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联系,各自为正的工作状态制约了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例如:社区黄泥坝团支部成立不久,团支部一行几人曾走访辖区内一些单位,联系到其团组织负责人,欲与其建立共建机制,但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四)团员职业分布和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难以统一管理。社区大多数青年团员都是在校学生或有固定工作不由社区直接管理的。经调查统计,登记在册的团员一些是社区常住人口,一些是辖区单位公务员和企事业人员,还有一些是待业青年和务工流动青年等,团员职业分布范围很广,涉及社会体系的诸多层次,他们的个人素质、社会层次、思想觉悟各有不同,良莠不齐。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受到挑战,青年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审视和筛选,因而在青年中没有形成“一统天下”的主流思想,各种思想都有自己的追随群体,青年的思想呈现分化、多元化格局,从而使社区团的活动难以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阵地建设不完善,利用率有待提高。虽然社区团工作一直把加强青少年的活动阵地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但社区依然有相当一部分辖区单位活动阵地不够完善,有的甚至没有建立青少年活动阵地。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到社区内有没有青少年活动设施和场所时,70%的辖区单位填写没有。活动阵地的利用率也还比较低,这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州图书馆离社区虽然很近,但来看书的人很少;社区培训室建立起来了,但举办培训班的次数不多,青少年自愿前来听课的人数少。社区共青团在想方设法整合资源、筹集资金建立各种青少年活动设施的同时,还要切实用好这些服务设施,要从有效服务的角度,大力开展深受青少年欢迎的活动,提高活动阵地的利用率。
(六)团建工作的薄弱环节较多。在社区青少年的多元化需求中,青少年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十分突出,但社区团建工作组织形式单调、手段缺乏、力度不足,没有依据青年需求的前瞻性和实用性特点来开展工作。在工作手段上,存在着学习与实践不结合,活动与工作不结合等一些矛盾。社区团建工作仅仅停留在收缴团费、义务劳动等一些基础性工作,没有把团组织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缺乏社区团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在工作力度上,团员的权利与义务不一致,团员先进与不先进一个样,团组织没有权威性。
四、建议与对策
针对东兴社区团组织的现状,我认为,必须以区域化的理念来推动社区团的工作,打破条块分割和系统隔离,尝试灵活建团、流动建团、社区建团,推动系统(行业)共建、上下(左右)联建,促进一定区域内团队组织之间的合作与联合。具体的是:“明晰三条主轴,突出三个重点,发挥“四个作用””。明晰三条主轴。第一,坚持“党建带团建”,将社区和“两新”组织团建纳入党建,做到有党组织、又有团员青年的地方,就有团组织。第二,创新团建模式,以区域为对象,以社区为中心,采取联合式、散发式、开放式的团建思路,以“地毯式”登记造册为基础,做到对外来务工青年和新兴领域青年的全覆盖。第三,加强建设兴趣式社团,实现对周边青年全吸引。突出三个重点。第一,锁定重点区域。以社区为基础平台,将社区打造成为项目积聚的平台、队伍发展的平台、资源整合的平台,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区域性高地。第二,指向重点人群。通过开展“一体化”的活动,覆盖区域内所有青年和单位,尤其是外来青年和“两新”组织青年,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第三,采用重点途径。用社会化手段积聚社会资源,确立争取党政资源、整合团内资源、吸纳社会资源、挖掘区域资源等资源整合方式,形成区域化推进的资源合力。构筑三条保障线,强调区域化评价,推动整体性发展。发挥“四个作用”。第一,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考核,以青少年满意度和社会公认度为导向,评价体系的制定要基于区域化整体推进的大背景;激励,向区域评价、单位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模式转变,做到统筹兼顾。第二,建立资源整合机制。整,强调吸纳,以社会需求兴奋点为导向,促进社会资源转化为公共产品,流向公共服务;合,强调共享,对吸纳到的社会资源做到既不是简单索取又不是独占式收编,以共享为导向,实现资源利用的社会边际效用最大化。第三,建立长效发展机制。长效,就是对实践过的项目进行甄别,对零散的项目进行整合,对有实效但不太受关注的项目进行包装,促进项目效应的长期性;发展,就是注重在摸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适宜推广的发展格局,努力打造有鲜明特色的“楚雄模式”。
(一)以团建工作为落脚点,大胆创新,构建以基层团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共青团工作组织体系。社区是城市青年的生活领域,社区团工作作为城市共青团的基础作用日益显著,我们要始终坚持把社区青年组织的建设作为基础来抓。一是抓好社区团建工作。紧紧依托社区党支部,加强与民政部门沟通,进一步加大社区团支部建设和发展兴趣社团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居民区团的组织多样化实现方式,倡导培育各类服务型、志愿型、公益型、兴趣型、学习型的青年组织,最大限度地覆盖社区青年;探索在社区建立流动团员工作委员会,凝聚无团组织单位的青年以及城市流动青年、下岗青年、失业青年、待业青年以及外来务工青年,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有效的服务。二是大胆创新团建模式。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适应青年群体多元性、自主性、流动性不断增强的实际,扩大基层团的有效覆盖,激发基层团的整体活力,更好地服务党的建设,按照团中央《关于加强城市共青团工作意见》及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试点工作的要求,可采取试点先行的模式,以楚雄城区共青团工作资源较为丰富的社区作为城市共青团工作区域化管理的试点,推进城青工作,按照“区域一体、有效覆盖、合作共赢、促进活跃”的总体要求,突出两大群体,依托三大平台,实现四项目标,(即:突出片区内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两大群体,依托建立东片区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年社团组织、青年信息网络三大平台,实现工作组织区域化、工作载体整体化、工作机制长效化、工作项目品牌化四项目标),加大团建创新力度,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扩大基层团的有效覆盖,激发基层团的整体活力,进一步提高各级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推进城市共青团工作的整体活跃。可按照结合实际、先易后难、试点先行、加快完善、分步推进的原则,以有一个组织网络、有一批骨干力量、有一支团员队伍、有一批物质依托、有一批工作项目、有一套工作制度为工作目标,促进区域化社区工作的整体活跃。三是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不断优化团的工作环境。不断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按照“关键在带,根本在建”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切实把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格局。注重组织配套建设。按照社区党建重点,同步推进基层团的建设,尤其要积极探索区域范围内“两新”组织“党建带团建”和“团建服务党建”的基本途径。加大队伍选配力度。深化“推优入党”工作,创新推优入党机制,使“推优”成为社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健全“推干荐才”机制,积极推动大学生“村官”担任社区团干部。充分整合阵地资源。充分利用社区办公场所和党员活动阵地,加强社区团组织的教育活动阵地建设,尤其是充分利用基层党员远程教育阵地和设施,开展团的教育宣传和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努力实现同步考核。以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为导向,进一步把基层团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努力实现党团组织建设同步、双轨考核。
(二)以整合资源为突破口,聚众合力,构建以“区域化”整体推进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新格局。社区资源丰富,如何网络好区域内有效资源为我所有,关系到社区共青团工作的长远发展。第一,整合社区资源,创新思路。建立健全社区团的组织是做好社区共青团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社区团组织坚持以党带团建,以联合促团建,以共建强团建的大团建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团建基础工程,为社区青少年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以党建带团建。按照党建带团建的原则,把社区团建和社区党建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在辖区单位内建立联合团支部,成立青年议事委员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各类兴趣小组等组织。二是结对共建。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并让青工委各成员单位与社区非公经济团组织结成互帮共建对子。在社区推行团员双重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团员社区注册和团员社区评议机制。通过努力,使社区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社区组织网络,为社区各项资源的整合及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整体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第二,整合人力资源,人人参与。人力资源是社区最活跃的因素。社区团组织因势利导,积极在社区开展社区理念和传统美德教育,使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社区培育青少年,青少年服务社区”等现代社区理念深深植根于社区青少年心中。其主要作法: 一是抓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充分挖掘驻区单位、辖区单位居民中有专业特长的各类人才资源。除大力吸纳辖区团员青人才外,还可积极与民政局、老干局、关工委等部门联系,深入社区,挖掘一批具有专业特长又热衷于青少年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聘任他们担任社区青少年工作顾问。邀请驻区单位的法官、检察官及特派员担任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法律顾问,全方位,多渠道为青少年提供服务。二是通过团的品牌活动吸纳人才资源。如:社区可通过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岗位能手活动,吸纳各类人才,并将这些整合来的人才分类编队,组建文体服务、医疗服务、法律咨询等各类专业服务队伍。如:在社区文体活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经过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协作、努力,整合聘请在校艺术老师、驻区单位文化骨干担任社区的青少年文体活动辅导员。三是抓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整合和招募等多种形式建立红领巾社区小队、巾帼志愿者队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民兵预备役志愿服务队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加大志愿者注册力度。这些服务队伍每到节假日,可深入社区、楼院,开展为民、富民、利民、安民、便民、乐民服务,让志愿服务活动足迹遍及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第三,整合公共资源,共享共用。为解决活动阵地问题,可重点对以下两类资源进行整合:一是整合教育阵地资源。通过整合,建立青少年法律学校,家长学校,集家教、绘画、书法、音乐等综合培训基地的“社区学堂”。如:东兴社区的教育小区是一家单位型小区,各类资源丰富,但只对成年人开放,不对青少年开放,社区团支部可与小区物业联系,在原来培训室的基础上,建立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并利用这一阵地在社区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德”教育,引导青年团员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社区团组织可以“四进社区”为契机,积极与公安和司法部门结合,充分利用社区警务室、民调室这一重要资源,成立社区青少年维权服务中心,创建青少年维权服务岗,维护社区青少年合法权益。二是整合文体阵地资源。东兴社区共有驻企业和事业单位近百家,这些单位大都拥有比较好的内部服务设施,针对这些资源,社区团支部对其可进行有效整合,促使其免费向全体青少年开放。第四,整合活动项目,促进活跃。按照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原则,社区团总支或青年工作委员会可整合梳理诸如:青年志愿者行动、健康快车、法律在线、青少年社区健康行、“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等服务项目走进社区,并按照“在精不在多、服务出特色”的工作原则,有针对性的选择特色服务活动,为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提供广阔的舞台。一是通过各类兴趣小组和活动协会促活动。在社区团组织的指导下,成立青少年乒乓球、书画小组、足球队、舞蹈队等兴趣小组。这些青少年组织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在社区开展“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活动、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英语口语大赛等活动,不断丰富社区青少年文化生活,陶冶社区青少年的情操。二是积极举办社区文化节。在州、市团委的牵头下,与辖区内省州属单位联合,以社区为阵地、以青少年为主体,积极举办社区文化节。三是充分利用楼院、庭院空间,开展楼院文化、庭院文化。引导楼院青少年自发组织起来,开展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活动。在楼院,大力开展青少年大家跳、大家唱、大家画、大家读、大家写等自娱自乐活动,活跃楼院气氛,增进邻里之间关系。
社区共青团工作是一项全新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以上分析只是对社区共青团工作的一点初探,要想真正做好社区共青团工作,还需立足社区,大胆探索,真正作好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篇文章,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怀和支持,以及广大团员青年和社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不断推动社区工作的蓬勃发展。
第四篇:社区共青团工作调查与思考[定稿]
社区共青团工作调查与思考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社区共青团工作调查与思考2010-06-29 18:38:1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社区共青团工作调查与思考社区共青团工作调查与思考(2)
按照科学发展要求 创新组织设置模式
不断增强社区共青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社区是社会的最基层细胞,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民素质的展示平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随着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社区越来越成为广大青少年居留和活动的主要场所,越来越成为社会稳定的一个基础环节。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社区已成为城市共青团工作新的增长点,组织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的基础,是新时期共青团的根本职能;也是共青团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的战略举措。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要求,围绕如何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专题,我以楚雄市东兴社区为例,采取听、看、查、访等方式,对东兴社区发展和社区共青团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对新形势进一步加强社区团建工作作了一些思考。
一、社区基本情况
东兴社区地处楚雄市鹿城镇东郊城郊结合部,辖区行政面积平方公里(含花果山片区),现有居民小组6个,省、州、市属单位112个,其中,改制企业6家;总户数6486户,其中,直管居民661户;总人口14356人,其中,直管居民
2286人(农业人口1437人,非农业人口849人);辖区单位人口12098人,其中,在职人员8434人,离退休人员2622人,下岗人员662人,无业人员380人。辖区内有单位党委15个,党总支8个,党支部84个,党小组16个,党员2208名。社区居委会有干部、职工、社区干警18人,团(总支)支部47个,兼职团干部40人,35岁以下青年1234人,团员6人,团青比例%。多年来,东兴社区党团组织始终高度重视社区共青团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社区党的建设,发挥社区团组织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网络,探索和创新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式,不断加强社区团组织能力建设,增强社区团组织内在活力,构筑共青团团结、教育、服务社区青少年的工作体系,全面推动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社区共青团工作状况
近年来,东兴社区团总支坚持立足
社区,以切实服务于青年成长成才为目标,以活动为依托,动员和带领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着眼社区服务功能的改善,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东兴社区团组织始终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增强主动参与意识,自觉地将青年志愿者活动纳入到本地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之中,纳入到本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社区与“青年文明号”集体通过牵线搭桥,积极开展结对志愿服务活动,“青年文明号”集体中的青年按照“一对一”方式参与共建和谐社区(单位),或资助贫困学生,或帮教未成年犯,或温暖孤寡老人,或帮助残疾人,或结对零就业家庭,或关爱孤儿,或倡议青年企业家投身爱心传递接对活动中,共建和谐社区(单位)。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主动地向所隶属的团组织汇报创建工作,各青年志愿者对关爱对象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特别
是对社区中弱势青少年的帮扶工作给予高度的关注,一方面要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询问他们最需要关心帮助解决的困难,另一方面从结对社区的实际出发,力所能及地开展切实有效的结对关爱活动。组织百名“爱心教员”为百户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施教。2007年以来,在团州委,楚雄师院团委的大力支持下,组织百名大学生“爱心教员”为社区百户贫困家庭子女开展义务施教活动。100名来自楚雄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在两年的服务期限内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形式为东兴社区的100名家庭困难学生提供不定期、经常性的义务家教服务,并在日常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为这些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开展“真情助困进万家,爱心奉献促和谐”慰问活动。每年春节期间,重点面向社区启动“真情助困进万家,爱心奉献促和谐”活动,在州、市、镇、社区四级团组织的广泛动员下,一批批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看望慰问戒毒人员、贫困孤残青年及
流浪未成年人,为他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在全社会营造“真心关爱,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为社区广大困难青少年群体做事实、办好事、解难事,把团组织的关心与帮助送到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心坎上。
(二)着眼社区文明程度的提升,着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新世纪青少年读书计划”,通过开展“爱心传递·万本图书漂流活动”,动员和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读书活动,营造学科学、学知识、学文化的积极氛围。积极在社区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领青年养成现代文明意识,做移风易俗的先锋,做开社区文明新风的主力军。积极引导广
第五篇:对我区护路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区护路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桥东区护路办
桥东区面积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5万人,流动人口7.5万人。境内辖全国运输主干线京广铁路375-377+500,全长2.5公里,途径我区一乡、一镇、两办,十四个社区居委会,六所中小学。沿线共有8座桥梁涵洞,设岗亭两处,现有专兼职护路人员136名。近年来,按照省、市护路办的安排部署,在区委、政府的支持下,立足实际,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了辖区境内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现就我区铁路护路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健全工作机制
1、立健全组织。始终坚持铁路护路工作与综合治理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同奖惩。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考核中,铁路护路工作占有很大比重。同时,我区还专门成立了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区委常委、副区长任常务副组长,区人大副主任、区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区综治办主任,公、检、法、司主管领导,教文体局,安监,工商,沿线乡、镇、办,车站派出所,邢台养路车间主管领导为成员的铁路护路工作联防小组和重要时期铁路护路指挥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铁路护路工作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我区铁路护路工作。辖区铁路沿线乡镇办分别成立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乡镇、办主管综治书记任护路办主任,并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
2、规范责任书签订。年初,区护路办与辖区沿线各乡镇、办,公、检、法、司,教育,工商,建设等相关综治成员单位签订《邢台市桥东区铁路护路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沿线乡、镇、办事处与沿线村(居)分别签订《铁路护路联防责任承包书》;各村(居)与沿线3华里内中小学校、企业、站点、门店、五残及重点人员等签订《爱路铁路责任保证书》,做到了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确保护路联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有人落实。
3、路地协作配合。定期与铁路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重要活动时段密切配合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始终以服务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去和铁路部门沟通、联系。需要地方配合的决不懈怠,需要地方解决的决不推诿,需要地方支持的决不吝啬。在机制上协调对接,通过召开联席会、情况通报会、工作会议等方式融洽路地关系,强化配合与协作,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能,保证工作质量。铁路部门也自觉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指导,有力地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
二、夯实基层基础
1、基层护路组织及工作制度。铁路沿线4个乡镇办全部组建了护路联防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乡、办综治书记任护路办主任,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沿线村(居)均设有专兼职护路大队;沿线中小学也都成立了爱路护路组织;护路办建立了执勤、会议、学习、考勤、考核、培训、检查等各项工作制度。
2、完善基础台账资料。近年来,我区规范了各项爱护路基础台账,统一制定了《桥东区铁路护路责任路段及日常维护路段基础台账》、《桥东区铁路沿线村(居)基本情况统计表》《桥东区铁路沿线五残人员及重点人员统计表》、《桥东区废旧金属收购站点统计》等台账,准确掌握责任区里程、重点区段、重点目标、桥梁涵洞数、废旧金属收购站点数、村居、学校、“五残人员”护路队伍等基本情况。
3、基础保障工作。在每年全国“两会”、党和国家重大政治活动,节假日期间,区委、区政府拨出专款,用于保障铁路护路工作。各乡镇(办事处)也都在责任路段、桥梁、涵洞和环境复杂部位拉架了照明灯,并为每个固定岗点配齐了帐蓬、手电筒等必要生活用品;区护路办每天指定专人为每个岗亭供应饮用水和一些生活用品,并为每个护路队员统一配发了臂章;区委政法委协调区公、检、法、司抽调7部警车停置于环境恶劣、人员复杂场所,全力保障铁路护路工作的万无一失。
4、定期培训。区护路办定期组织铁路、派出所干警对全区各村居护路大队长、护路队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在党和国家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对上岗的每名护路队员都进行了专门培训。由于区护路办对护路队员培训、教育、宣传、重视到位,我区铁路护路工作连续三年没有发生护路队员人身伤亡事故;未发生护路队员违反规定执勤和影响行车安全事件。还涌现出了:如三义庙村三代护路模范家庭杨建立,黄家园村自带狗巡逻张建增、李树民,从自家拉煤为队员取暖的林场社区居民郑红英,带病一线坚持护路的王四九等多个爱路护路先进典型。区护路办都及时给予了物质奖励。
三、创新工作理念
1、建立三级护路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负责制”的原则,我们建立区、乡(办)、村(居)三级护路责任主体,综治、护路成员单位共管的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各项管理制度健全,重大政治敏感时期及日常护路工作都能够正常和有效进行。区一级,成立以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区政府副区长常务副组长的区综治委铁路护路联防工作领导小组,由区综治办主任兼任护路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乡镇(办)一级,护路办挂靠乡镇、办综治办,设专职(或兼职)人员1名,专门负责铁路护路日常督促、检查、指导等工作。村(居)一级,明确村支书(居委会主任)为护路大队大队长,组建4-8名成员的铁路护路义务联防大队,与村(居)治保会、巡逻队有效整合,统一巡护。目前,我区共有专兼职护路队员136人,在重点时期及日常护路中都发挥着基础保障作用。
2、将企业纳入到护路工作中。近年来,我区护路工作将一批有爱心、有实力的企业纳入到铁路护路工作中来。支持鼓励他们为铁路护路工作出谋划策,向护路队员献爱心,红都快捷酒店就是其中之一。红都快捷酒店距京广铁路线500余米,酒店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我区铁路护路工作。一是建立了组织。作为企业试点率先成立了护路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主管副总和保卫科长任副组长,酒店主要管理人员任成员的组织机构。二是年初与属地领导单位西大街办事处护路办签订了《爱护铁路责任保证书》,并要求每个员工认真模范遵守;三是广泛动员企业员工参与到爱路护路队伍当中,并实现员工带家庭、家庭带社会的示范作用;四是在全国“两会”等护路重点时期,酒店总经理经常深入一线慰问护路队员、政法干警,带去了面包、火腿、开水等慰问品;五是与区护路办联合开展爱路护路宣传活动,如:2010红都快捷酒店拨款5000余元与区综治办、区教育局联合举办了“红都快捷酒店杯”爱路护路征文比赛。
四、强化爱路护路宣传
一是建立爱路护路宣传长效机制。充分利用报刊、宣传彩页及在铁路附近的村(居)设立护路宣传板、在村(居)委会利用大喇叭广播、设立法制宣传栏、铁路沿线悬挂条幅、张贴标语、在村规民约中加入爱路护路内容等方式,对广大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群众参与支持护路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积极发动铁路两侧沿线村居(社区)委会干部、下基层干部、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老干部、治安志愿者走街入户宣传《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教育广大群众自觉知法、守法、爱路、护路,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到护路联防工作中来。
二是爱路护路宣传。开展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红都快捷酒店杯爱路护路征文》比赛。发动辖区6个学区、25所中小学、18000多名学生,按1%的比例共征集作品1758篇,筛选爱路护路优秀作品153篇,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20篇,优秀作品奖40篇,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5名,优秀组织奖5个,并分8期在《牛城晚报》连续刊登,活动结束后对获奖的学生、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单位给予了表扬和奖励。此次活动,动员面之广,参与学生数量涉及家庭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旨在通过此次比赛有效提高广大师生防范铁路安全事故的意识,确保铁路沿线师生安全,教育广大群众自觉知法、守法、爱路、护路意识。
在去年60周年国庆安保期间省委督导组杨英民组长在暗访中写到:组织严密、部署周详、工作扎实,继续努力。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市综治办副主任李保江写下:“布署周密、安排得力、再接再励“。并被评为“2009铁路护路工作优秀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我区的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距离省市护路办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引起重视,以确保铁路护路工作再上新台阶。
1、铁路沿线岗亭工作环境差,基础设施比较简陋,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工作开展。
2、护路人员工资及保险待遇差,人心不稳。我区护路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护路人员工作艰苦,铁路护路人员均为招聘人员,工资待遇和所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繁重工作不相称,月工资仅为700多元。由于工资待遇差,铁路护路队伍不稳定,不利于护路联防工作的开展。
(三)意见和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大铁路护路资金投入力度,改善护路人员工作生活环境。
2、提高护路工作人员及护路联防队员工资及相关保险待遇,稳定队伍。
桥东区护路办 2011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