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事业与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

时间:2019-05-14 15:1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社会事业与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社会事业与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

第一篇:发展社会事业与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

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十一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主要任务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在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的更大进展。这里,重点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科学与教育

(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议》围绕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对科技、教育和人才改革发展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一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为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保护知识产权,对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

三是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这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评价、考试招生制度。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健全国家资助制度,加快缩小教育差距。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免费师范生教育制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四是建设人才强国。人才是第一资源。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民生

(二)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议》提出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十二五”期间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总体要求。符合国情,就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适应,把握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比较完整,就是这一体系应该包括涉及基本民生保障的各个主要领域;覆盖城乡,就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既覆盖城镇居民,也覆盖农村居民,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要实现城乡全覆盖,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和个人账户跨省可接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持续,就是制度的设计和财力的保障,要形成一种常规的、长效的机制,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随着国力的提高而不断增强。《建议》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

一是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们都必须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着力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要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二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这是群众呼声最强烈、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这对我们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根本目的是要让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必须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的分配制度和政策既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又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方向,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让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但总体上看还不完善,主要是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还比较窄,基本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不高,与全体人民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统筹层次和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更大的实质性步伐。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总量相对不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距较大,“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央已经作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也是一个逐步的、长期的甚至是艰苦的过程。为此,中央提出在2011年底前,要重点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改革。“十二五”时期,我们既要完成近期任务,也要向长远目标迈出坚实的重大步伐。《建议》对未来五年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工作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享受医改工作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增强他们对医改的信心和对政府的满意度,确保医改工作顺利推进。

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建议》提出了三方面的任务。

一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要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二是推进文化创新。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的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但随着现代经济与文化因素的融合,文化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明显。政府要履行好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权益。同时,要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第二篇:民生与社会事业发展

民生与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就业稳定。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开发就业岗位,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健全城乡统一、开放、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积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进一步完善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保障机制。加强就业培训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强就业服务,引导新成长劳动力充分就业。建立和完善就业失业监控体系,加强失业调控能力建设。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规范用工秩序,推进集体协商,保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一个城乡统筹的基本制度平台。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使城保、镇保、综保不断覆盖应保对象。认真实施各项医保制度,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逐步将来松务工人员、职工子女及其他未参保人群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支持和促进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积极落实各项针对特殊人群的社会救助制度以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继续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加大地方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障建设的投入比例。建立健全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完善困难 1

群体保障服务体系。整合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管理能力。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快推进红十字事业和社会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适时调整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加大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房源的筹措力度,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工作,逐步形成分层次、多渠道,成系统的住房保障体系。到2015年,实现符合条件的廉租住房申请家庭“应保尽保”,公共租赁住房新增面积320万平方米以上。合理组织动迁安置房源,健全拆迁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阳光动迁、“两次征询”等政策和推进机制。加快推进城镇危旧房改造和房屋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农村低收入危旧房改造工作。“十二五”时期,城镇旧房综合整治面积累计达到60万平方米。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积极发展存量住房市场,强化交易市场监管,保持房地产业有序、健康发展。深化物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住房租赁管理制度,提高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水平。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促进各行业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合理调整,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人均生产总值增长。依法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推进企业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积极落实各项收入分配调节政策。

二、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加强教育均衡化建设,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新建和改建一批中小学校、幼儿园,完成校安工程。深入推进“强师

兴教”行动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着力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积极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国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的一体化发展。鼓励和引导非政府的各种社会力量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推进教育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松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到2015年,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5%,新增各类学校60所,构建形成与松江城市化发展相匹配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施第三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推进健康城区建设,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全力推进区中心医院上等达标建设。启动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三期建设,完成泗泾医院迁建,实施老年护理医院新建和九亭医院改扩建。在东北部规划建设三级医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卫生服务站建设,提升社区卫生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医学学科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新一轮卫生人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卫生信息共享系统建设,提高医疗机构资源使用效率。促进中医药发展。加强医患沟通,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十二五”时期,新增医院床位数1200张。

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完善体育设施布局,启动松江新城南部区域体育中心建设,完成松江体育中心三期改造,继续实施“百姓健身设施工程”。“十二五”时期,公共体育场所新增面积累计20万平方米。积极举办和承接国内外各项体育赛事,广泛

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打造松江特色品牌,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深化体教结合,提升业余训练水平和竞技体育实力。坚持建管并重,合理开发开放体育场馆,提高体育场馆运营效率和社会效益。

推进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发展。优化妇女参与决策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环境,提升妇女教育文化素养,切实维护妇女各项合法权益,推动松江妇女与松江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不断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保护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关注青少年发展,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努力创建全国残疾人“阳光家园”示范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切实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环境。

积极应对老龄化。继续完善“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逐步形成具有松江特色的现代养老服务模式。稳步推进老年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松江第二社会福利院。配合做好大型居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领域。不断完善为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老年生活品质。努力发展民族宗教、台湾事务、侨务、外事等各项事业。

三、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完善社会服务与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新格局。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切实加强基层社区管理和基层民主建设,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大力推进社区民主自治。深化村(居)务公开工作,畅通民意表达、监督渠道。完善社区服务,加强社区事务、卫生、文化

和生活服务“四个中心”建设。合理布局公共绿地、公共菜场、公共厕所等民生设施,提升城市便民水平。继续推进体育、教育、文化设施资源面向社区共享开放。加强社区综合保险工作。积极发展社会组织,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和服务力度。健全企业服务中心和市民服务中心,不断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档案事业发展,建立开放、便捷的民生档案服务体系。积极培育社会工作者队伍,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落实社区注册志愿者制度,推进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平安松江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深化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和依法治区工作。注重信访工作,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相衔接配合的大调解体系,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挥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工作在构建法治社会、促进和谐稳定中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强化学校安全保障,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机制,建立完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和专项处置工作机制。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加强对安全生产、产品质量、食品药品、消防安全的检测和监管。

加强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加强人口问题研究,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与城市协调发展。强化来松务工人员现居住地的服务和

管理,健全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全覆盖管理服务机制。完善来松务工人员的就业服务工作,维护其正当权益。积极保障符合条件的来松务工人员同住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鼓励来松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松江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推进优生优育,提升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深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互动、有序管理工作新机制,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篇: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就业扶持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年完成就业培训8000人、安置就业7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组织做好社保扩面工作,扩大城乡养老、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配套政策,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二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积极推进燃煤锅炉并网改造,扩大城区热电联产供热面积,启动化工工业园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城区燃煤锅炉的监测检查力度,实行市民举报奖励机制,严管重罚,严厉查处超标排污行为。三着力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编制米东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公共文化建设投入,加快米东区文化活动中心后续工程建设进度。抓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疆花儿”的挖掘、保护、创新和传承工作,筹备举办首届“新疆花儿”艺术节。继续开展“百日文化广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水平。四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认真做好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考核验收和自治区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协调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学前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好重大疾病、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工作。加快城乡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中医院、人民医院综合楼续建项目;组织实施米东区急救中心、中医院辅楼、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项目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基本药物制度。

第四篇:民生改善与社会公正

民生改善与社会公正

一、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民生问题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社会建设还是比较落后的。温家宝总理曾经曾说:“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那么一个问题。”

中国去年经济GDP总量已经成果了德国、位居世界第三;预计今年中国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另外,财政收支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去年的财政收入总量为6.8万亿,今年预计突破8万亿。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GDP为平均增长率为9.6%,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中国经济获得了空前繁荣的同时、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社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有的认为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

(二)为什么重视民生问题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民生问题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的主题。特别是从2008年中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当中,民生问题的改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其中把保就业、保民生、保增长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目标。重视民生的原因:

1、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的要求

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都要求重视民生问题,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改善民生问题。从2003年开始我们党十六大以后,战略高度提出以人为本发展理念这个应当受到各个阶层的广泛的认同,形成广泛的共识。在这个以人为本基础上讲科学发展、讲和谐社会构建,从以人为本为出发点,要求改善全体公民的整个生活状况,这就是民生问题,所以,应当说,所以重视民生问题,和整个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密切相关。

2、社会成员平等独立意识在普遍增强的要求。

在这种普遍增长的要求之下,民生问题作为其中一个主要的内容提到日程,平等不是绝对的平等,而是相对的平等。贫富差距差距消除直接相关,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等这儿方面,它的一些涉及平等问题都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

3、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要求

利益意识觉醒——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如何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寻求稳定的社会状况,这个方面民生问题很重要。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成分的多元化,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层面我们每个个人的利益意识,人的利益的意识在不断觉醒。在利益驱动下,有了利益的行为,追求自身的利益。整个利益格局多元化。我们不仅讲国家利益,也不避讳个体利益。比较单一的利益格局向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个人利益不重视,大家都重视集体主义。在改革开放后新阶层出现,社会利益主体结构的变化。

社会科学院分为十大社会阶层分别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这十各阶层,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是没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经济成分多元化,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逐步发生变化。产生很多以前没有的阶层,这样的每个阶层有利益。

当前,我国社会利益主体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随着原有社会利益格局的打破,新时期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失衡的情况已经开展显现,并且日趋严重,影响着基本的社会公正。当然现在有的利益不平衡已经非常严重。我们强调改善民生,特别是改善我们弱势群体民生问题以维护社会公证,有原因所在。

4、缓解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激烈化的要求

应当说,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但随着利益主体分化、利益差距扩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民群众内部的利益矛盾日渐凸现,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矛盾突出,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对抗程度增强,处置难度加大等。群体性事件增加。

如:“2006年1月8日发生的群体行时间中,因工资福利待遇问题引发的事件占总数18.88%,因征地、拆迁问题引发的事件占总数的15%。”最新数据应当在不断上升。除了这些以外,因为企业改制、破产、城市房屋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很多发生。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利益主体多元化情况下,我们由于利益的分配存在不公平、不和谐的问题,我们社会的矛盾、社会的冲突在不断增长。

1993-2006年,全国群体性事件由七八千起,一直上升到2006年的六万多起。

2008年,群体性事件已经突破了八万起。总体上看,充分反映当前由于分配不公、社会不公而产生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都在逐步地上升,甚至激化。

表现在

(1)社会治安案件增多。

改革开放30多年中,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指数出现负增长。社会秩序指数25年间年均递减2%,社会稳定指数年均递减1.1%,其中每万人刑事案件的立案率由1978年的5.5件上升至2003年的34.1件。这些数据比较清楚表明社会治安案件在不断增多。当然社会治安案件的根源不一定与民生有关,不一定与公正有关,但很大一部分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

(2)群众信访、上访大幅上升。

目前我国正处在信访和上访事件的高发期,全国的信访、上访总量逐年递增,其中群体性上访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上访过程中群体性上访近几年数量也不断增加,从群众信访上访增长说明社会利益的冲突乃至社会利益矛盾有计划的趋势。

(3)群体性事件呈高发态势。如,由于城市房屋拆迁引起的自焚事件。自2008年后,我国群体性事件已经上升到每年8万起。特别是当前农村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出现比较大的事件。这些都作说明社会利益矛盾它的激化的程度。

(4)社会诚信缺失。

社会诚信是广义的概念,包括个人诚信、市场诚信以政府诚信(又称政府信用),等等。如市场诚信问题与政府诚信问题。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十二五”规划”的一些建议,病人提出: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首要任务。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更高。

(1)改变依靠出口、依靠外包的局面。

(2)扩大国内需求,合理引导居民的消费转型升级。

二、民生问题的主要内容按

(一)民生问题的内涵

1、民生问题的基本内涵。

广义上的民生,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直观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包括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政治领域等。狭义角度的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等等。

2、民生问题的基本内容

为了满足认得的基本尊严会有一个底线的问题,这个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是侧重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问题,包括民众的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生活保障。(2)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问题

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是侧重民众基本的生计来源问题。(3)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态

这是属于高级成面的内容,可以把它作为中长期的一个发展目标,预留到我们发展规划当中,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具有逐层推进的关系,也就是前一层面内容的基本实现是后一层面内容实施的前提条件。

(二)民生问题的特点

1、直接生活消费性

2、基础保障性

3、增益不可逆性

民生政策的制定不能做加法,尽可能不要作减法,或者多用加法慎用减法。

三、现阶段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一)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

1、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问题比较突出

现在处于我国城市低保线以下的城市居民为2300多万人,农村按照新的扶贫标准为1196元,2008年年末农村的贫困人口还有4007万人,现在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问题应该还是比较明显的。

2、就业压力比较突出。

2008年中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们就把保就业、保民生、保增长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的目标。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大的国家,人口压力一直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

3、社会保障问题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社会保障这个问题都是一直比较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构建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进行的大量的投入,社会保障问题得到的明显的改观。社会保障面临的两大问题:

第一、国家在养老保障方面欠帐较大,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一共欠帐2.5万亿。

第二、城市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有很大差距。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作的相对较好,2009年6月在农村地区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去年在五个省份二十个县开始试点。今天有扩大。各地在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农民工进城没有养老保险,还有接续问题。现在的社会保险一般以省为单位,各个省份标准不一样,各省地方财政

不一样,跨省转移接续遇到许多问题。国家农村的社会保障长期被忽视,而中国的农民数量巨大,所以要想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其难度可想而知。尽管社会保障取得大成果,特别是农民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这些方面,以后怎样去作,仍然是一些我们面临的社会保障方面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直接和我们的民生息息相关。比方,我们养老保险这个问题,养老保险给每个公民稳定的预期性收入,即使退休后。

4、教育问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

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开始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我们在教育方面作的得到大家广泛认可。实现义务教育城乡统筹发展。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书本费,补特别困难学生的特别补贴。另外我们在保证农村的中小学的校舍的维修方面也在为经费纳入各级财政保证体系,我们整个教育问题已经取得的很大的成绩。但是成绩以下,我们面临不少问题。(2)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从投入、资源分配等问题来看,农村和城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比如:上学难、上学贵、乱收费等问题。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投入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们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入相对是少的,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投入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是不一致的。另外从我们教育资源分布来看,农村和城市的资源分配是不一样的,农村和城市差距计较大,另外就是说,其他方面来说校舍和义务教育其他公共服务这种资源也是在城市和农村有差别。城市里面尽管我们现在义务教育发展不错,但是仍然面临一些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在教育问题上,都是民生方面要重点加以改善的问题。

5、公共卫生发展滞后

公共卫生发展还不能一概而论,农村和城市公共卫生发展不一样。2008年中旬,我国开始推行新的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在短短三年历,全国农村普遍建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已经突破95%,共计8.3亿人,然而,这些数据相较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显滞后。通过新农合解决农村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新农合推进速度和取得的成效是比较好的。我们的公共卫生与民生相关的问题,仍然比较滞后。(1)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平。

我国的医药卫生整体水平被世界卫生组织排在第144位,而卫生的公平性被排列在第188位,即全世界倒数第4位。我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解决分配问题,直接和每个人有关。尽管参合率大幅度提高(2)报销标准问题

各地都有不同的政府设计,且门槛还不一样。比方说我们的政府对这个新农合的财政补助的问题,尽管我们有相对较大提高,但是和医生医药水平要求相比,政府投入仍然偏低,我们的农民个人缴纳部分还相对是比较高的负担。

6、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准令人担忧

(1)称职的、符合岗位需要的劳动者的比例下降。专业和从事的行业没有需要关系,有的再就业之后需要重新就业技能的培训,和高校的教育培训的体制有关系。但是,从这个方面看,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是存在问题。教育培训的这种毕业生和社会需求之间有大的差距。

(2)国家劳动保护条件比较差,近年来生产事故数量及人员伤亡率比较高。

我们国家劳动保护的条件比较滞后,这个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这几年矿难频发,时有发生。一旦发生这种伤亡率比较高的。我这里有的数据。我国煤炭产量占世界35%左右,而矿难死亡工人占世界80%。这里面有国际统一标准,每万吨煤炭死亡率的问题。我们的劳动保护条件是很差。在比方说,我们比较发达长三角地区断肢案每年有3万起。这确实是一个事实。从这个方面看,我国劳动保护的条件水平比较差。也是我们重要的民生问题。劳动者的基本保护的条件,和个人身心安全,和整个预期收入直接相关。

7、收入差距过大现象比较明显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已由原来改革开放的55%以上降低到目前40%左右,(国际标准是60%到65%),普遍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GDP与财政的增长速度;官方标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超过3倍,垄断行业收入和普通行业差距超过10倍,地区之间的差距在2倍以上。具体来说四个指标:

(1)基尼系数。

我国的基尼系数偏高。改革开放初期0.3多,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现在大约是0.46,突破0.4是比较不公平状态。07、08是0.46,目前大家公认数字接近甚至超过0.5。从这个方面看,我们的收入差距,我们社会不公平比较严重的地步。而按照大批学者杜立德研究成果,认为中国现在的实际的基尼系数在0.50左右,已经进入到世界上比较明显的不平等的国家的行列。基尼系数在2002年首次突破0.4的国际警戒线后继续向0.50的红线靠拢。

(2)城乡差距。

改革开放初,城乡居民收入2.3:1。

年份

差距

2004

1:3.21

2005

1:3.22

2006

1:3.28

2007

1:3.33

2008

1:3.31

2009

1:3.33 我们整个城乡差距不低于3.33。这仅仅是收入数据的差距。而从实际上来看,从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灯,把这些问题考虑进去,大家比较公认的城乡分配差距已经突破6:1。官方也是认可的。我们整个城乡差距从具体收入的差距,享受到的公共服务的因素考虑在内,我们认为差距是不小的。

(3)地区之间差距越来越大。

《中国的发展模式等于欧洲加非洲》一书中提到:“看中国的发达地区像欧洲”。

如:人均GDP,1991年东部与西部的比例为1.86倍,2003年扩大为2.52倍,省与省之间的差距更大,目前中国最富的省与最穷省的人均GDP差距达10多倍。如上海、广东的发展水平相当于欧洲的葡萄牙,而其他偏远的西部地区的发展总体水平相当以非洲的加纳。

(4)贫富差距。

调查显示,城市当中的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其余90%的一般家庭中等收入与低收入者的全部加起占所有财富55%。如果把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统筹起来,其中10%高收入者占全部包括城乡财富50%,而另外90%的城乡居民占社会全部财富的50%。这个评价保守。国外对中国的评价,中国富有阶层与城乡居民占有财富差距大。

王小鲁认为,10%的最高收入家庭拿走了其中63%的财富。城镇最高收入家庭与家庭收入家庭的实际人均收入,相差26倍(官方9倍),而按统计数据计算只有9倍。如何城乡合计,2008年全国最高10%家庭人均收入是9.1万元,全国最低10%的家庭人均收入是1500元,两者相差65倍,而按统计数据计算只有23倍。

(二)民生问题的根源

1、没有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采取了“效率优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GDP优先”的发展政策,以至于造成现在“经济发展一条腿长,社会发展一条腿短”的局面。

2、真正的市场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

第一、政府职能的转变还不够到位,对微观紧急干预太多,直接影响市场在基础性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

第二、垄断的现象没有消除,导致社会利益失衡,直接影响正常的市场秩序。

3、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抵抗风险能力强化。

4、税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贫富差距。

5、就城乡差距扩大这个最突出的贫富差距来说,其深层原因在于城乡二元体制。

6、公共财政投入不足。通过横向比较:

国家财政:各项指支农投入均有较大幅度增加,但用于农业指出占国家财政指出的比例有所下下降。中央财政:三农支出在中央财政总收入所占的比重凸现下降。

四、着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的对策建议。

第一、要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第三,要更大社会保障推进力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第五篇: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温家宝提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一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鼓励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二是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要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与员工协商薪酬,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技能培训等办法,尽量不裁员。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组织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三是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四是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经营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鼓励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对自主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要进一步降低门槛,给予更大支持。五是进一步改善对就业的公共服务。加强就业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工作。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扶持。

温家宝说,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推进制度建设。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开展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全面推进省级统筹。制定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要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二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重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参保工作。农村低保要做到应保尽保。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三是提高社会保障待遇。今明两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年增长10%左右。继续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439亿元,增长17.6%。地方财政也要加大投入。

温家宝强调,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年内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一是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把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300元和500元。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争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

助。使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二是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今年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继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12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增加投入。全面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四是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五是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温家宝说,要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今年开始,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国城乡居民分别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三年内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适当补助。继续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适当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水平。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今年要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出台基本药物生产、流通、定价、使用和医保报销政策,减轻群众看病就医基本用药费用负担。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年要全面完成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今后三年内中央财政再支持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000所县级医院和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扩大免费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城乡居民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15元,以后逐步提高。增加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治的专项投入。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各地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定价机制,建立由有关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以保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温家宝说,从今年开始,在全国农村实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定期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由人均600元提高到720元。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妇科疾病定期检查。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继续加强老龄工作。

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特别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完善扶持政策,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发展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公益

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体育产业。

温家宝指出,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提高政府立法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温家宝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安定。要特别重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下载发展社会事业与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社会事业与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镇2012年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工作汇报5篇

    XX镇2012年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 工作汇报 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2012年 10 月 10 日) 今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业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坚持以......

    着力改善民生问题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发言提纲 民生,就是国民的生计与生活。民生是和谐之本,民生关乎民心,而民心决定民意,为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

    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共五则范文)

    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若干问题 【摘要】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带来了社会......

    发展法律援助事业与推进民生改善和保障的思考

    发展法律援助事业与推进民生改善和保障的思考 摘 要: 当前,我国社会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案件高发,由发展方式转变引起的利益多元碰撞,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和......

    民生事业发展纪实

    聚民力 顺民意 暖民心 ----XXX持续关注民生发展纪实 天下之大,民生为重;百姓疾苦,枝叶关情。一个地区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单纯为了发展经济、积累财富,而是为了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

    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一试题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下面说法正确吗?现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公共产品的正确 √ 需要与公共产品供给之间的矛盾。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社会事业民生工作会讲话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抓好社会事业和民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过去的一年,是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中心大局、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年;也是我县社会事......

    发展抓产业,改善抓民生

    发展抓产业,改善抓民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