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时间:2019-05-14 15:2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篇: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还是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一些有悖于社会公德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环境、破坏公共秩序等损害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关键词:社会公德;缺失;原因;对策

一、当前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社会公德上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公众的生活质量,恶化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因此,社会公德的现状不容乐观。当代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不讲文明礼貌,不尊重他人,不诚实守信,不互帮互助。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度被称为礼仪之邦。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周公提出了以礼治国,从而实现大治。后又有孔子将礼仪之道发扬光大,创立了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其核心便是仁义、礼让。可见,中华民族具有文明礼貌的优良传统。但是,现代的公民在文明礼貌方面却屡屡出丑,损害了我国国民的形象。2007年8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人民时评——“这样的提醒让人汗颜”,文章中谈到:“8月21日,外交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明确了驻外领事官员的职责,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指南》提醒我国公民出国时的注意事项,如在公共场合要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合参与他人的争吵等。文明礼仪本来是个人修养问题,现在却要由外交部门发文提醒,实在令人汗颜。近年来,诸如大声喧哗、不讲卫生、不守秩序、贪小便宜等陋习,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形象的问题。有些国家还将“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等中文警示牌摆放在公共场所,深深的刺痛了国人的自尊心。外交部的提醒,毫不留情的展示着我们国民素质的残缺,惭愧之余更让人反思,来自礼仪之邦的“国人”为何给人以“不文明”、“粗鲁”的印象? ① 曾革楠:这样的提醒让人汗颜(人民时评).人民日报,2007-8-2

3①

(二)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公民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普遍,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淡薄。在中国从古至今人们的公共意识非常淡薄,公德观念非常缺乏。一方面表现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爱护公共财物,另一方面表现为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意识淡薄。据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2002年对北京市民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当问及对毁坏公物行为的反应时,只有23℅的被调查者表示会上前制止。另外,在公共场所不讲秩序、大声喧哗、高声谩骂、随地吐痰、乱闯红灯等现象不断在全社会蔓延开来,成为人们生活中时时难以避免、处处防不胜防的生活内容。如对北京市民公交秩序的调查中显示:“有43.3℅的市民总是或者经常看到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有47.7℅的市民总是或者经常看到机动车抢道乱行;有42℅的市民总是或者经常看到行人、骑车人不遵守交通信号灯。”②

(三)在人与自然地关系上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肆意破坏自然环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有些地区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无限制的开采自然资源,致使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严重泛滥。有的地区滥砍滥伐,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流沙横飞,洪水泛滥;有的地区小工厂林立,废水、废气到处乱排,导致当地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致使人们没有干净的水饮用,严重疾病大量产生;有的地区小煤窖、小矿场随处可见,乱挖滥采,导致当地的地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人们已看不到当日的青山绿水,看到的是满面疮痍的荒山秃岭。这些都是污染、恶化自然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沉重代价。

二、社会公德为什么大面积缺失?

回顾我国社会公德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造成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很多,既包括传统的,也包括现代的,同时还有社会公德建设自身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封建传统对社会公德的影响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史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宝藏,令后人回味无穷。但是,当我们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社会时,就会发现,我国传统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对于公共领域的分化和发展起着巨大的阻碍作用,严重的影响了当代社会公德的发展。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使我国的广大民众只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活动,公共领域道德的发展缺乏发展的土壤。我国传统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基层是一种差序结构,人与人之间靠世俗人情建立关系,传统的仁爱道德本质上是亲疏的狭隘的差等之爱,道德选择仅限于血缘的区域内。传统道德② 吴来苏:“调查——北京人的公德现状”。光明日报(京),1998-11-28

发达的实质是“私德”发达而“公德”薄弱,导致人们只讲自己小圈子里得到的——遵守家庭、朋友、熟人的道德规范,而一旦脱离这种血缘或血缘的环境,到了陌生的公共环境中,就往往会对公共秩序中应该共同遵守的东西熟视无睹。

(二)现代社会对社会公德的冲击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社会公德的建设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文化大革命”当中,许多人“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搞得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乌烟瘴气。正派的人不得安宁,人际关系十分紧张。人们慎言慎行,假话、大话、空话、套话不离嘴。”③可见,“十年**”给当代中国的社会公德建设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三)社会公德建设自身存在的弊端

从教育宣传角度分析,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学校在公德建设过程中担负着重要任务,但我国道德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上存在着失衡问题。从教育目的看,道德教育偏重于灌输抽象的道德原则,过于强调“高尚”道德培养,忽视“低层次”的社会公德教育、人格教育。从教育内容上看,道德教育的内容设置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脱离,出现了“小学讲共产主义理想,中学讲道德教育,大学讲社会公德”的倒置失衡状况。从教育形势来看,公德教育仍以课堂灌输为主,缺乏道德实践、道德行为训练。学生学习道德知识死记硬背,目的是顺利地通过考试,道德内容抽象、空洞,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践履。因此,学生把道德当作知识的倾向非常严重,出现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相脱节的现象。

三、解决社会公德缺失的对策

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解决社会公德缺失的问题是势在必行的。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

(一)培育公民意识,提高人们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性。社会公德与公民素质有关,目前我国公民的公民素质还不成熟,这种不成熟首先体现在公民意识上面。而公民意识的缺乏又与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太长和现代社会的历史太短有关。当前,在进行社会公德建设的实践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培养公民意识:平等意识。平等的身份是每个公民的共性,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一般很难看到或意识到这种共性。人们往往看到的是角色差别和经济③ 李宗桂: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中国文化出路探讨。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158-159

实力的差别,从而导致民众根据不同的角色和地位来划分权利、义务,然后按照自己的地位来认领自己的一份。因此,培养平等意识是社会公德建设的基础。主人意识。人们对公共事务的参加与否,则取决于对此事务与本身利益的关切程度。缺乏主人意识,会导致民众消极地应付社会公共生活的要求,把自身置于社会之外,不受社会公共生活规范的约束。因此,培养主人意识是社会公德建设的根本。权利和义务意识。现阶段,在各种形式的教育中,存在只强调义务而忽视权利的倾向,受教育者往往被告知要怎么做,却没有被告知能怎么做,或者被告知了能怎么做,并且维护自己的权利,才能督促每个人都履行自己的义务,防止和减少不公正的事情发生。因此,培养权利和义务意识是社会公德建设的保障。

(二)加强法制化建设,促进社会公德建设良性运行机制的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迫切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定与执行来保障。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看,以法促德是一个基本的经验,社会公德的遵守需要严格的法律。例如在中国的香港地区,乱扔垃圾要被罚款1500港币,在电梯中吸烟要被罚款5000港币。这样严厉的处罚使乱扔垃圾和在电梯中吸烟的现象就几乎绝迹了。在新加坡也是采取严厉的法律来保障社会公德的遵守。因此,我们借鉴这些好的经验,充分利用法律的严谨性和严格性来确立社会公德的地位。

(三)进行耻感教育,促使公民努力践行道德准侧。耻感作为行为主体的自我心理体验,其独特性在于,它是行为主体对自我本性的一种自我感觉能力。只有耻感存在,人才会对自我行为进行谴责和拷问,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自讼”和“观过”。任何道德规范底线原则的最终实现,都离不开行为主体耻感意识的确立。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通过涵育耻感,让“耻”上升成为一种约束人们行为的坚定理念,成为公民力戒违反公德行为的坚强心理防线,以增强公民的公德意识,催生自觉的公德行为,实现社会公德的完善与发展,是新时期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⑤ 周中之.伦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4.许启贤.伦理道德与社会文明.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85.刘智峰.道德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390.苗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265.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50.

第二篇:反思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和问题(思修文章)

反思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和问题

上了大学以后,终于从原来“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中解脱,开始更多的了解这个社会。而映入眼帘和传入耳中的最多的,就是当今社会公德的淡漠或缺失的种种现象,不禁痛心疾首。也开始反思,这样的社会,到底是怎么了?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社会公德, 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简单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我认为可以先以当今社会的公德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各种案例反映出社会公德的流失,再分析其原因,从原因中得到启发,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尽力解决现实问题。

一、当今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

经常同朋友和同学聊天,在他们的谈论中经常会涉及到社会公德方面,他们会感慨当今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很严重,一些连小孩子都懂得的社会公德正在人群的主流中淡漠、流失,这多么让人惋惜,悲哀啊。下面将一些事例来了解一下当今社会公德的现状,虽不很全面,但至少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案例1

2006年,在南京的大街上,一老者被撞倒受重伤,后来就出了让人无语的“彭宇案”;重庆59岁的豆饼大妈把拾得的1700元交还失主,失主坚称其“贪”了6500元„„

这一切‘吃力不讨好’的事件似乎让很多人都得了彭宇“后遗症”,不敢在关键时刻有所为,取而为之的是使‘面面相觑’‘相顾无言’更或是‘高高挂起’。大家好像是变得“聪明”了——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这样的故事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案例2

今年十月,一个小女孩被撞倒之后,车停了下,然后又启动,后轮从她身上压过;之后又一辆车从小女孩腿上辗过,其间十八位路人从旁边走过,可怜的小女孩在挣扎,最后一位捡垃圾的老婆婆把小女孩拉到路边被救了。在上海,刘先生捡到空钱包,请来4位市民作证,证明他捡到钱包时里面就没钱,然后才打了110报警;还有在武汉,75岁老汉从公交后门跌倒在地,众人却不敢施救,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可依然是‘无人问津',后来不知哪位好心人打了120,这位老大爷才被送进医院„„

对于上面‘过客’的做法,我实在不敢苟同,但假若换作是我,可能不会如彼,我不敢保证面对同样的情形,我会马上冲上去‘嘘寒问暖’,至少先要确定在别人眼中此事是与我无关的。但是这不能成为见死不救的理由。生命是最珍贵的,也是值得所有人尊重的。案例3

4月10日晚,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遭遇强风暴袭击,乌拉特前旗污水暂存池内严重超标的1050万吨造纸及城市生活污水直接冲击黄河防洪大堤。当地政府下令掘堤泄污保护黄河大堤,泄污造成附近1000亩耕地淹没,57户村民受灾;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看完上面的案例和数字,不禁深感痛心,发展经济是必须的,但你似乎站错了位置。经济高速发展的乐,环境污染的悲,乐,是你们的现在的乐;悲,是我们的子孙的现在的以后的悲,小乐换大乐,于你们何其快哉;于我们和气哀哉。大乐之余小乐,相差并不悬殊,只你们泯灭了良知二字。

二、当今中国社会公德的问题

当今时代,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缺陷,都还需要完善。通过上面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转型期,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到国家的立法管理,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此转型期间,必然会出现‘脱节’现象,如:社会公德的缺失,道德与法律的深层冲突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审视各类‘脱节’。(一)你走你的公德路,我过我的法律桥

当今时代,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与法律之间的深层冲突,好心、善良、无偿的施救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人们忽略把道德与法律相融合,让彼此相辅相成。使法律与公德之间出现了‘金三角’,即公德与法律的‘空子’。(二)农夫与蛇

农夫救了蛇,被反咬一口,死掉了。下一个农夫再看见冻僵的蛇,他还敢去救吗?同样性质的事件还表现在我们不敢去搀扶那些摔倒后的老年人和被撞到的小女孩。之前发生的大学生扶起摔到老年人却被反咬一口的事件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我们今后若是碰到类似的事还会首当其冲的冲将上去‘嘘寒问暖’吗?在这种时候,社会公德往往是出于自我意识的下风的。并不是说人们没有这个意识,而是如此淡薄的社会公德意识在人们社会化过程中的地位每况愈下,最终会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以及社会秩序的失调。

(三)快乐并痛苦的活着

环境是大家的,是我们共同生存的依赖,不是独属于哪个人的,因此你没有权利去破坏它,让我们痛苦你快乐的活着。我们懂得,我们知道公德是众德,所以我们爱,那些破坏环境的刽子手,是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缺失了公德,泯灭了良知。

三、总结原因

得出结论

(一)法律: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法律和公德配合的不默契,有鸿沟存在,这样会使少数渣滓钻空子,从而出现彭宇“后遗症”,因此我们应该依托现有法律把类似的好心施救、拾金不昧等行为纳入法律调整和保护的范围。(二)教育:大多数人缺乏公德观念或公德意识淡薄﹑模糊,是做事不讲公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着手于提高人们的公德观念和公德意识。其一,在社会上,“要发挥隐性教育的间接性、人性化的优点”其二,在校园里“要发挥现显性教育直接性、明确性的优点”。(三)提高意识:公德心的强弱还体现在那些旁观的人们身上,看到了却不敢说出口,目睹这一切的发生,却没有勇气提醒那无辜的失主丢了东西,这也反映出人们心中的正义感还不强。无论他们是出于对恶势力的屈服,还是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自我保护,都无形中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的形成与蔓延。因此,我们要进行一些必要的“隐性教育”,增强大家的正义感。不给不良风气形成与蔓延的机会。

分析总结了很多,社会公德心对我们这个社会的重要性显然再无疑多说,它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必要性也尤为重要。现在的社会有消极的一面,自然也是有积极的一面,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尽量将不必要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中国是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化积蕴告诫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社会的发展要靠大家的努力。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可以犯错误,可以有曲折,但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在这条康庄大道上走下去。

我认为,社会公德的维护,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尤其是我们大学生,是将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的努力和行动将会发挥更大的能量。让我们更加关注社会公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给自己一个安心,还社会一颗良心!

第三篇:社会公德现状调查

关于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的报告

学 院:电气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卓1301 姓 名:董城城 学 号:311308070722 指导老师:孙自俭

时 间:2015年8月3日

关于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的报告

调查时间:2015年7月20日——2015年8月3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个人谈心

指导老师:孙自俭

关于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的报告

摘要:

提升居民社会公德的文明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本次问卷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公民社会公德面貌存在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公民对于社会公德的认知与行为存在脱节的现象,公民的社会公德水平存在问题的原因。为了提高公民整体公德水平,改善社会公德面貌,需要强化对公民社会公德的教育,完善和确实执行相关管理制度,以及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根据调查的数据和个人谈心,我对社会公德的现状进行了总体描述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社会公德、存在问题、措施与方案

正文:

一、背景:

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当前社会公民的社会道德情况,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提供一个可行的参考意见,解决社会公德中的问题,提高全民社会公德意识,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牢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贡献。

调查时间:2015年7月20日——2015年8月3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个人谈心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我国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当提起社会公德,大家都会想到要加强素质修养,提高自身道德素质,都认为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但当我们注意观察周边时,总能发现一些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例如:乘公交车时不给老弱病残让座、“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人们保护环境意识淡薄等等。

二、调查内容及其分析:

自7月20日开始,通过网上搜索及参考书籍调查有关社会公德的问题,决定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谈心的方式进行调查,并设计了调查问卷。一共发送了15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112份,有效回收率达74.7%。

调查问卷的内容及调查结果如下: Q1:您的性别

A 男(59%)B 女(41%)

Q2:您认为社会公德有哪些方面(可多项选择)

A文明礼貌(100%)B助人为乐(100%)C爱护公物(100%)D保护环境(89.28%)E遵纪守法(93.75%)

Q3:对待社会上举行的爱心募捐活动,你会怎么做?

A有钱就捐(28.57%)B漠不关心(1.79%)C视情况而定(69.64%)D坚决不捐(0%)

Q4:你会为了赶时间而闯红灯吗?

A偶尔会(69.64%)B经常会(3.57%)C从来不(26.79%)

Q5:扶不扶倒地老人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如果是你遇到老人倒地的情况,你会怎么选择?

A毫不犹豫的去扶(21.43%)B在保证不被讹的情况下去扶(58.93%)C不去扶但会打120(16.07%)D不理不睬(3.57%)

Q6:你在公共场所排队时有人插队,你会怎么做?

A马上制止(25.00%)B心里抱怨(66.07%)C视而不见(8.93%)D嘴里谩骂(0%)

Q7:对失信的人,你会怎么做?

A鄙视(19.64%)B不再信任(44.64%)C以牙还牙(1.79%)D其他(33.93%)

Q8:如果让您给自己的公德打个分,你会打?

A 满分(5.36%)B优秀(58.93%)C及格(33.93%)D不及格(1.79%)通过问题2发现,绝大部分的人知道社会公德的内容,但是也存在将近10%的人对社会公德的内容不清楚,说明了当前社会国家有关机关及相关媒体对社会公德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这表明了学校及政府应该继续加强社会公德的宣传与教育。

通过问题3和问题5,在助人为乐方面实际行动方面存在问题。关于爱心募捐有近70%的人要视情况而定,而老人倒地有近60%的人在保证不被讹的情况下扶。这些数据显示由于部分人的社会道德低下而使得人们对社会产生了怀疑。倒地老人被爱心人士扶起是一件温暖人心的事情,可是目前屡次发生人扶起来但是被讹诈的事件寒了多少人的心,以至于多少好心人慢慢的也收起了好心,慢慢的也小心起来被讹诈了。及时还存在21.43%的爱心人士存在,但是相对于全体公民来说只是小小的一部分。这个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稳定人心。我们生活在一个国家,人与人之间和谐 5 相互基本的诚信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失信于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的信誉问题!如果人品不端正,失信于人,那么给人别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为人不可靠,做事品德不端正,这样或许能影响人生以后的道路!因此在任何交往中,许诺不可轻率,否则,你就一定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闯红灯多用于形容机动车违反信号灯的行为或其他一些违反法律或道德规范的行为,比喻超越现有规则办事的行为。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6.79%的人从不闯红灯,其他人时而会违反法律法规。闯红灯不仅是对他人的安全不负责,也是对他人安全的轻视。国家应加强对闯红灯的处罚。对于行人,国家也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约束行人,进而使闯红灯现象不再发生。

通过问题8数据显示,98.21%的人对自己的社会公德比较满意,但只有5.36%的人给自己打了个满分,所以大部分的人对自己的社会公德认为还是有提升空间的。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与调查对象的交谈,总结了社会公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不讲文明礼貌,不尊重他人,不诚实守信。

2、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损害公共利益,维护公共秩序意识淡薄。

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肆意破坏自然环境。产生问题的原因:

1、封建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心态制约着人们公德意识的发展。被动“等待”公正、崇信“善恶相报”、安分守己、避祸自保、消极求生存的隐忍心态,导致了责任意识的缺乏。

2、市场经济的冲击。当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专项市场经济以后,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市场经济极大的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生产率快速提高,同时,从制度前提上松懈了传统的伦理实体,为社会公德公共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实践也证明了,市场经济对社会公德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3、社会公德建设自身存在的弊端。例如社会公德具有超功利性、弱监督性、从众性;公共领域的发育与社会公德发展的不同步性;社会公德形成机制的不健全,公民意识匮乏、社会公德教育缺失、社会公德监督缺失。

三、提高公民社会公德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通过个人交谈的方式,分析总结得到一些关于提高公民社会公德的措施:

1、培养公民意识,提高人们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当前,在进行社会公德建设的实践中要从平等意识、主人意识、权力与义务意识这三个方面着重培养公民的意识。

2、完善社会公德的教育机制,具体可有以下途径:一是通过各种媒体、座谈会等凡事集中宣传文明礼仪知识,普及公共文明礼仪知识;二是通过在公共秩序方面培养公民自觉遵守法规意识、在公共交往方面培养尊重、关爱、宽容他人的意识等突出重点领域的公共文明礼仪教育;三是通过开展公德进村镇,进学校、进家庭等活动构建文明礼仪教育体系。

3、培养公德精神,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这注重内在的自觉性培养,树立道德信念,培养公民坚定地道德操守和较强的自律能力,确立现代慎独观。

4、加强法制化建设,促进社会公道建设良性运行机制的形成。运用立法的形式讲公德要求固定下来,使某些社会公德成为可操作的规范,并明确奖励与惩罚措施。

5、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正确的社会公德示例,为大家指明一个正确的道路。

6、加强中小学教育,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了解并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知识、基本规范和必要礼仪,引导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掌握科学文化只是的同时,遵守法律法规。为此,可通过学校积极举办公德素质宣传,进行道德素质演讲,父母以身作则为小孩做好榜样,个人不断加强学习,丰富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感悟与收获:

这次“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圆满完成。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现状,是对我的一次磨练。活动过程中,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理解与支持,积极的配合我进行活动的开展,给予了一些意见与建议。但也有一些人对这活动不予理睬。这次活动前后独自由我一人完成,虽然辛苦,但是收到的是满满的满足感和充实感,让我面对面的了解社会现状,感受社会,为更好的融入社会,为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小结:

社会公德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特别是一个现实问题,它的好快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持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社会公德的现状存在问题,本次调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2]《社会公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

[3]高春花。社会公德意识的匮乏与现代培育[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3 <9> [4]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Q4XVhJBxFG4UcRroU1xthrkMWNmeC17ywI7M7UGfRxJ5rAfoblhObvhK-8rhrhHYAkZrhbtshbRFT7S3faPaa 8

第四篇:社会公德现状论文

社会公德调查

一、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的背景与意义

一个时代的社会公德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格取向,决定着一个新生代的道德水平。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一体化、文化交融化的全球开放环境下,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当代的社会公德必将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全方位的挑战。因此,加强公德教育,坚持以中华美德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和铸造的良好社会公德,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的方法与程序

主要程序是:

第一阶段:资料准备。通过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百度等方式检索有关社会公德的信息资料。参考调查问卷的方法和形式。

第二阶段:分析调查内容。对调查内容分成“文明、礼貌、礼仪、诚信方面”,“公益、拾金不昧、帮助他人、义务服务方面”,“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等方面”,“遵纪守法、对法律认知方面”四个方面,挑选适当的问题,进行调查。

第三阶段:实施调查。对班级同学,朋友及周边学生等实施调查。

第四阶段:分析与报告撰写。运用word、excel等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三、当前公德现状分析

(一)、文明、礼貌、礼仪、诚信方面

礼、诚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到长辈、老师、领导打招呼应该是一种礼貌的体现,65%的同学会主动上前打招呼,3%的同学不愿意上前问好,仍然有32%的同学出于内向没有上前问好,也就是97%的人是很懂得礼貌的,所以我们不能把那32%的同学归到不懂礼貌的人群中。在文明礼貌方面同学们做得还是可以的。

当借他人物品时,87%的人会每次都下意识的爱护那件物品,12%的人偶尔会,只有1%的人从来没有下意识得爱护借来物品。在借用他人的物品时,我们应该竭力维护的,这个方面大家也不错。

百行孝为先,87%的人每年都回家陪父母过年,4%的人打算今年不回家过年,9%的人有过不回家过年的经历。就我们的调查,大多数都知道家里有人在惦记着自己,自己也记挂着家人。

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孝顺父母,这些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同学心理面是知道怎么做得,只是在行动上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二)、公益、拾金不昧、帮助他人、义务服务方面

对于随手丢垃圾的人,44%的人会忽视不管,39%的人会捡起垃圾然后离开,17%的人会提醒对方捡起垃圾。只有56%的人对垃圾有所表示,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如果我们能打源头制止丢垃圾的人,而不是去教育每个人去捡起垃圾,那么效果应该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爱心募捐,47%的人会积极参与,47%的人会在集体捐助的情况下参与,6%的人不愿意参与。也就是说53%的人在参加募捐活动时时被动参与的,我们在公益方面的教育也是不够的。

数据充分显示了社会上所流传的说法,现在人们越来越功利化,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了,人们很少去指正他人的错误,很少去积极参加公益活动,那么在帮助他人方面也应该是很少一部分人在积极参与。

(三)、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等方面

在打扫社会卫生时,3%的人经常弄脏公共卫生,65%的人没有过,32%的人没有在意过。在保护公共卫生方面大家做的还可以。

从数据和生活的观察上来看,大多数人在爱护公共环境、爱护大自然方面做的还是可以的,希望可以坚持到老。

(四)、遵纪守法、对法律认知方面

对于考试作弊,14%的人认为为了高分和及格可以理解,41%的人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其中10%的人自己也做过,31%的人没有做过,另外45%的人对作弊十分反感,自己从未做过。从数据上看,至少10%的人做过弊,试想10个人里就有一个人做过弊。

当看到有人在公共场合插队,8%的人会马上制止,71%的人会心里抱怨,21%的人会不予理睬,也就是说92%的是人对这种行为放纵的。这个数据充分体现了人们可以认识到不正确的现象,但是缺乏指正,缺乏在行动上实施。

四、活动总结

虽然这次调查活动,涉及范围比较小,调查对象比较局限,数据量有限,但是通过此次活动,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为我们今后的公德教育指明方向。

第五篇: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和问题探究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和问题探究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总体上来说是相比较与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不同角度可以看出,大学生自身也对自己的要求提高。但是,因为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部分大学生公德意识淡薄,思想品德修养有待提高。大学生的公德心的缺失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关键字:大学生公德心现状缺失社会公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共同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无形的道德约束,规定了人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它是人类社会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公民的社会公德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更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当今社会,社会公德心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谈论的热点,而且,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大学生们的社会公德现状更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 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对国家大事较为热心,能够在关键时刻将民

族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复旦大学曾经公布过一份调查显示:90%以上当代大学生认为自己较爱国,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比起上几代人,大学生群体并没有显示出爱国程度的降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感情更加理性和深沉,他们能够正视国家的方方面面,能够勇敢的面对国家的不足,且敢于指出国家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积极地为了改正这些问题而出谋划策。当代大学生积极思考着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力求能够最大程度的为国家奉献。如今,掀起了大学生参军的热潮,许多大学生怀着一腔炽热的爱国热血,不惜中断学业去参军。许多应征的学子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携笔从戎,报效祖国,义不容辞。一个参军的大二学生说:“国家有召唤,我们就会义无反顾。”这让我们深深地为大学生的爱国之情而感动。如今,很多大学生在留学后,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决然地活到祖国,为祖国奉献自己的美好的青春。

二. 当代大学生热心于公益。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大学生们将

参加公益活动当作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在大学中,活跃着各种各样的公益社团,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为周围的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当代大学生是志愿者的主力军。在奥运会场上,志愿者的身影出现在面一个角落,他们默默无闻的为奥运服务者,无论多么辛苦,脸上都带着美丽的微笑。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大学生志愿者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为了救助伤员。在灾难发生后,无数个大学生在流动献血车旁排起了长长地队伍,踊跃的参加献血活动。

三. 当代大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将环境保护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很多大学生已经在生活细节的方方面面开始改变,改变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为环保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大学生身上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一. 当代大学生缺乏“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主义

荣辱观。在很多大学中,考试作弊现象早已屡见不鲜,对于论文抄袭现象也早已习以为常。许多大学生不能遵守学校纪律,“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现象令人担忧。很多大学生对于学校的规定熟视无睹,依然我行我素,完全不顾社会公德。乱扔垃圾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许多大学生将名利作为一生追求的目标。

有些大学生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没有远大的抱负。部分大学生崇尚“拜金主义”。甚至有些大学生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灵魂。在河北大学发生的惨案中,一些学生在学校和其他方面的威逼利诱下,不敢说出事情真相,不敢伸张正义,有的甚至扭曲事实真相。有些大学中攀比现象成风,学生只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忽视了精神世界的丰富。很多大学生经常说生活空虚,无聊,这就是因为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匮乏。还有很多大学生怀着功利的心理入党,考公务员。

三. 当代大学生集体观念不强。作为大部分都是90后的当代大学生,基

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温室中长大,过着娇生惯养的生活,所以集体观念淡薄,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一味的强调自我,而忽视其他人的感受,不懂得尊重他人。这就导致了一些宿舍之间的矛盾。

造成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 教育的缺失。在学生的教育方面,学校和家长一味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校教育的模式化,以及片面的追求高分,导致了一些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应试成绩,把考大学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其他问题则无足轻重,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

二.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在消极浮躁的思想充斥的社会,大学生的思

想还不稳定,极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一些消极的思想。

三. 大学生自身忽视自我思想品德修养的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差,对社

会公德的认识肤浅,不严格要求自己。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是一个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任重而道远。只有社会,家庭以及学生本身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起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形式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参考文献:《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网络资源

下载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伴随着毒奶粉、地沟油,南京彭宇案等一系列社问题的出现,关于社会公德缺失的争论就从未停止。从天津许云鹤案,江苏司机案,到10月13日两岁女......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与问题分析摘 要:目前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该文从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做出了具体的分析,......

    中国农民工问题现状与出路

    1.介绍 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是中国城镇产业工人队伍中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为中国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农民工却缺乏平......

    社会公德问题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问题调查报告 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爆炸,利益至上,需要大量德才兼备人才的社会,我们不免会见到这些熟悉的生活情形: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走路闯红灯,吃饭购物时插......

    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守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5篇材料)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1、环境与卫生问题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

    赤峰市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精选)

    赤峰市社会公德现状调查报告 [摘 要]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导致目前我国道德建设中公的普遍缺失的现象。本文在分析赤峰市居民的社会公德现状及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