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司法行政部门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职责
司法行政部门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职责
一、司法行政机关应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非监禁刑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严格履行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管理、考擦、解矫等方面的法律程序。
二、按照有关规定,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管理,会同公安机关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督、考察。
三、负责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奖惩。司法行政机关应建立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制度,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四、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如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矫正过程中遇到的就业及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五、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
六、街道、乡镇司法所要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篇:司法行政系统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职责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的职责
(一)市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应当及时接收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监狱发出的有关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文书及相关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确认签收后送交回执。送达时间迟延、送达的法律文书及相关材料不齐备的,应先行接收,并积极与有关法院、检察院、监狱、看守所协调联系,及时索取、补齐所缺法律文书和相关材料。
(二)市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在收到社区矫正对象法律文书及相关材料之日起3日内,将法律文书及相关材料送至矫正对象户籍所在地司法所,并指导和帮助司法所制定矫正方案。
(三)司法所在矫正对象前去办理登记报到手续时,应指定专人指导其如实填写《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向其发放《社区矫正对象须知》,告知社区矫正对象的权利、义务和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
(四)司法所在矫正对象的接收过程中,对于法律文书及相关材料已送达,而矫正对象未在规定时限内到司法所办理报到登记手续的,应采取多种形式与其取得联系。经多方联系,仍然无法确定其音讯和下落的,应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对于矫正对象已到司法所报到登记,而有关部门的法律文书及相关材料尚未送达的,司法所不能推延矫正对象的报到时
间,应先行接收,及时开展矫正工作。
(五)司法所应全面客观地考察社区矫正对象遵纪守法、认罪态度、学习劳动等方面的情况。矫正对象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的,分别给予表扬、物质奖励和建议减刑的奖励。对不服管理,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违反社会公德造成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警告、治安处罚、撤销假释、撤销缓刑、收监执行的处罚。表扬、物质奖励及警告由司法所提议,乡镇(街道)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议批准,并报市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同意;减刑、治安处罚、撤销假释、缓刑收监执行的,由司法所提议,乡镇(街道)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议通过,并报市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同意后,提请公安机关依法办理。
(六)司法所对被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没有重新犯罪的,应在其矫正期满前10日,出具书面鉴定材料,报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批准,在矫正期满日通知本人,并通报原判决(裁定)人民法院、原押监狱、看守所。
(七)司法所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矫正对象,应在其暂予监外执行期满前1个月,出具书面鉴定材料,经市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审核后报送原审批、决定机关。
(八)市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对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死亡的,要及时通报检察机关、原判人民法院或原关押监狱、看
守所,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九)市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按月将新增矫正对象名单、基本情况,按季将矫正对象考核情况送检察机关。
第三篇:县区司法行政部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思考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思考
社区矫正工作将是司法行政部门一项重要的新职能,它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臵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心,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的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整合政法部门、社区等各方力量,着力对社区范围内的假释、监(所)外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等罪犯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改造的手段和方法。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臵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根据“两院两部”通知要求在作为试点城市北京、上海的部区县(区)已进入实施阶段,并即将在全国辅开,《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中规定: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设立社区矫正工作小组办公室,作为同级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负责指导、监督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实施,协调相关部门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检查、考核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情况。据此,司法行政机关将承担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作为县区一级的司法行政机关,我们对即将全面辅开的社区矫正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社区矫正工作要引进现代教育刑的先进理念
社区矫正是新的刑罚理念的具体体现,体现了文明刑罚,代表了科学 的刑罚的发展方向,新的刑罚形式需要新的执行理念,我们必须引进现代教育刑的先进理念,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教育矫正,通过多种教育和引导他们认罪悔过,重新做人,指导和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在服务过程中遇到的种思想问题,使社区服刑人员从思想上彻底得到改造,顺利完成人格的重新社区化,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现代法制社会要求以人为本,文明执法。尊重罪犯的基本权利,实际上体现了对人的尊严的敬重。社区矫正正是司法人性化的体现,具有明显的亲和性,体现了我们所提倡的人文关怀。北京、上海、长沙等地的实践证明,对于一些未成年罪犯、初犯以及非攻击性罪犯等,实行社区矫正,不仅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有利于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而且能够在成功改造犯罪人的同时保证在刑罚执行完毕后犯罪人能快速健康地溶入正常社会生活之中。社区矫正制度符合刑罚个别化、人性化的刑事理论,有助于刑罚功能的实现,对于轻重罪犯的分流,降低改造成本,减少监狱负担,防止严重犯罪分子与其他罪犯之间的交叉感染,提高改造质量,促使犯罪人格向社会人格回归等,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定期接受谈话、专家心理咨询、社会帮教、参与社区公益劳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报应还是预防的刑罚目的有了有效的载体。社区矫正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法制的统一,教育刑的先进理念,要做到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促进本社区(乡镇、街)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并坚持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原则;坚持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改革创新原则;坚持社区矫正与狱内矫治相结合原则,努力探索具有独自特点的社 区矫正工作模式,运用社会力量,加大对缓刑、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假释及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督管理和教育改造力度。推行社区矫正工作,是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充分运用社会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缓刑、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假释及监外执行等各类对象管理和改造的一条重要途径,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不仅有利于落实党的改造罪犯政策,提高教育改造工作质量,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更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只有运用先进的刑罚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才能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彻底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
二、社区矫正工作应建立自上而下,统一协调的社区矫正组织、管理体系
社区矫正工作的性质是非监禁型罪犯的刑罚执行活动。所谓刑罚执行,是指导刑罚执行机关依法将人民法院针对犯罪者作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或裁定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刑罚执行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执行对象具有特定性,即执行对象必须是经人民法院判决认定有罪并且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人。二是执行依据具有法定性,即执行依据必须是人民法院对犯罪人作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三是执行手段具有强制性,即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所确定的刑罚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从刑罚的概念和特征上看,社区矫正为法定的强制性刑罚措施,它的执行必须在法规的规定下,依法进行。程序 的合法性司法公正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依法建立社区矫正的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是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首要工作。司法行政机关必须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会同公安机关搞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组织街道、乡镇司法所要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只有依法建立了社区矫正的组织、管理体系,才能达到各部门统一思想认识,依法履行职能,分工负责、相互支持,确保社区矫正的各个环节依法进行。在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应规范工作流程,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建立接收、矫正个案、公益劳动、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规范制度,使社区矫正流程中各环节工作有章可循,各项执法环节具体化、程序化,保证社区矫正工作在规范化轨道上开展。从试点的社区矫正工作中看,还存在着许多规章制度方面的空白,一些现有的规章制度不太符合社区矫正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行社区矫正规章制度的建设,创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及本地区情况的社区矫正制度和工作体系。
三、社区矫正工作应当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社区矫正的鲜明特性和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地吸收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我们司法行政部门除在资金、装备、科技、人才等方面要努力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保障外,还应有效地承担起协调有关部门,指导和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就业、生活保障等社会问题的责任,这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并 可以事半功倍,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行政经费负担,取得良好的社会稳定效果。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在就业和生产保障方面的帮扶,既稳定了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也充分体现了政府和社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包容,接近了他们与社会的距离,对于减少他们对社会的报复心,增强悔罪心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社区矫正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很强的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加强协调和合作。县、市(区)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要成立由司法局牵头的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安、检察、法院、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人员作为小组成员参加,采取联合办公的形式。并指导基层司法所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会同相关部门搞好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主管部门应在取得经验后用法律加以明确,尽快制订考量矫正效果等一系列标准,避免出现“走过场”和“走后门”情况的出现,使“社区矫正”在中国不至于沦为政治作秀或成为滋生腐败的一张温床。
四、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应加强基层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要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理顺组织系统,建立和健全社区矫正队伍,特别要加强司法所建设,为社区矫正工作的进行提供组织和队伍保障。基层司法所是我们司法行政部门的派出机构,是实施社区矫正工作的主导力量,要按照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关于加强“两所一庭”建设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司法所的整体建设,硬件设备要实现办公自动化,有必要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司法行政部门要协调乡镇政府为司法所提供人才、物力、奖金方面的支持。在司法助理员的构成上,要 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优化队伍结构,在机构设臵和人员素质上保证了社区矫正工作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开展。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提高上,作为县区的司法行政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培训工作,使他们尽快适应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需要。因为,作为一名社区矫正工作所需要法学、教育改造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不仅要善于管理,还要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要自己吃苦耐劳、埋头苦干,还要成为一个组织者、协调者。因为,社会志愿者的参与靠我们去组织,各相关部门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协调。一个合格的社区矫正工作者,不仅是一个实干家,更应是一个出色的组织者、协调者。与此同时,要加大基层司法行政部门的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一些法律、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弥补现有力量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使我们的社区矫正人员达到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的社区矫正专业队伍。
社区矫正工作是我们司法行政部门必须面临的一项新职能、新任务,我们必须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扎实工作,探索研究社区矫正工作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努力做好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先期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工作,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第四篇:关于社区矫正工作中若干问题
融矫办【2011】014号
关于社区矫正工作中若干问题
补充规定的通知
各司法所:
2011年4月28日,在我局七楼会议室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610办主任吴星明主持召开社区矫正工作联席会议。会议通报了我市社区矫正开展以来总体情况,并就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在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并重的基础上,如何正确使用法律、加强工作衔接等方面的手段。现将联席会的会议纪要内容下发给各基层司法所,各单位在下一步社区矫正工作中要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贯彻实施。具体的内容如下:
一、社区服刑漏管人员接收问题
针对我市142名漏管服刑人员中人档齐全的,与派出所(含边防所)做好移交手续,一律予以接收,纳入社区矫正,进行日常监管。5月31日前仍不到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的服刑人员,司法所、派出所共同做好走访调查材料,按脱管上报,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向法院提请撤销缓刑或假释,对
于违反治安管理法的,进行治安处罚;法律文书不齐全的社区服刑人员,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造册登记,并查明原因。上报市局社区矫正科。
二、外出就业、就学的社区服刑人员监管的问题
关于审批到外地就业、就学未完成日常监管材料的社区服刑人员,限5月31日前来补齐相关材料。期限内不回的,由司法所会同公安派出所(边防所)以书面形式正式通知服刑人员,一周内仍不回来的,将其视为不服从管理。以“脱管”形式,由司法所、派出所做好材料收集上报,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向法院提请撤销缓刑、假释或治安处罚。
三、社区服刑人员法定不批准出境的报备问题
各司法所对所接收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限内,要求严格按照榕公综【2004】23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法定不批准出境人员通报备案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规定,从5月份起,每月25日前将本所在册社区服刑人员的名单,报备给公安派出所(含边防所),并造册存档。
接收持有有效的港、澳、台身份证件或护照并获取外籍身份的原福清籍服刑人员。在接受矫正之前必需提供由其原户籍地派出所办理暂扣证件手续的证明和境外人员暂住证,方可将这类服刑人员纳入社区矫正工作。
四、落实定期例会制度
各所要建立镇(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机
制,与公安派出所(含边防所)每月一次定期走访例会制度、工作通报制度、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考核考评制度;与社区服刑人员的家属(亲属、关系密切人)建立情况报告制度。通过例会,信息沟通,及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动态及动向,严防重新违法犯罪、脱管、漏管现象发生。
福清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二〇一一年五月十日
第五篇:社区矫正:司法所职责
社区矫正:司法所职责
一,司法所主要职责:(共14项)
1.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NO3-1)
2.接收后的宣告(NO7)
3.确定矫正小组并签订责任书(NO8)
4.制定和调整矫正方案(NO9)
5.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NO10-2)
6.离开居住的县(市、旗)七日内的审批(NO13-2)
7.变更居住的县(市、旗)的签署意见(NO14-2)
8.采取实地检查、通讯联络、信息化核查、到场说明等措施及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活动情况及脱管报告(NO19)
9.定期走访(NO20)
10.记录矫正情况、进行考核、分类管理(NO21)
11.矫正期满前的鉴定、安置帮教建议(NO29)
12.组织解除矫正宣告(NO30-1、2、3)
13.与安置帮教部门衔接(NO34)
二,司法所的监管措施(NO19-21)
1.监 管:实地检查、通讯联络、信息化核查、到场说明等措施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
2.走 访:定期到家庭、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医院和居住的社区了解、核实其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及身体状况及疾病治疗、复查结果等情况。必要时向有关机关反馈。
3.考 核:记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等情况,定期对其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 实施分类管理。
三,决定适用社区矫正后送达法律文书材料:
1.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送达法律文书材料包括:刑事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和送达回证以及社会调查材料、审判过程中的表现等。
2.裁定假释的,送达法律文书材料包括:假释裁定书、刑事判决书、执行通知书、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和送达回证、监所鉴定等。
3.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送达法律文书材料包括: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疾病证明书或病残鉴定书、刑事判决书、执行通知书、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和送达回证等。
四,宣 告:由司法所主持(NO7)
1.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有关法律文书主要内容。
2.明确社区矫正期限;社区服刑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被禁止的事项以及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社区服刑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被限制行使的权利;矫正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等有关事项。
3.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矫正小组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到场,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五,矫正小组(NO8)
1.组 长:司法所工作人员
2.成 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刑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
3.社区服刑人员为女性的,矫正小组应当有女性成员。
4.签订矫正责任书,明确责任和义务。
六,矫正方案(NO9)
1.综合评估(刑罚种类、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情况)
2.针对性的矫正方案(监管、教育和帮助措施)
3.适时调整(实施效果)
七,矫正档案(NO10)
1.执行档案: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包括适用社区矫正的法律文书,以及接收、监管审批、处罚、收监执行、解除矫正等有关社区矫正执行活动的法律文书
2.工作档案:司法所负责-包括司法所和矫正小组进行社区矫正的工作记录,社区矫正人员相关材料等。同时留存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