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连湾社区幸福村居建设规划的建议
关于连湾社区幸福村居建设规划的建议
1.科学编制社区规划,指导社区建设有序进行
2.严格规划审批,控制居民新建住房
3.加强宣传引导,扎实推进新型社区建设
4.强化规划建设管理,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社区建设“三分建,七分管”
第二篇:连儿湾学区15-16学年办学规划
连儿湾学区2015—2016学办学规划
在新的学年里,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严三实”、“三风”建设、,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县局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中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指导,以“三风整顿年活动”为契机,以打造团结、高效的团队为核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育人水准;以“高效课堂”、“两指导”(《进一步深化全县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提高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教育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一方案”---《强化教研工作的实施方案(小学)》为抓手,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加强课堂教学指导,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以有效教研为突破口,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目的,全力构建实效课堂;以创建平安校园为重点,着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创建书香校园;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坚持安全和质量并重的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力完成县局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中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全力打造高效的教师队伍。
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坚持不懈的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抓学习。一个称职的管理者,一定是善于学习的,只有善于学习,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理论,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使自己的管理方式与时俱进,进而提高管理效率。因此,学区要求管理人员每学期要读好两本书,一本是教学理论书,另一本是教育管理书,要摘抄学习笔记两本,各50页,撰写心得体会4篇以上;二是抓执行。学校的管理水平,取决于管理者的执行力,管理者要立足学校发展,处处为老师着想,时时为学生考虑,不打折扣的完成学区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树立“一盘棋”思想,进一步彰显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坚决杜绝自以为是,不思进取、守旧不前行为。各校要严格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区将对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落实不力学校进行通报批评。
2、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以县局“教风”整顿年活动为契机,各校要做好安排布署,定期召开作风整顿专题会议,着力解决教师中存在的责任心不强,工作投机取巧,拈轻怕重,不思进取,只出勤不出力,工作无成效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 二是通过校本培训、教研培训、师资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等多种培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知识储备,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学区将举行各年级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评选出学科标兵,给予适当的奖励。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老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全力打造一支高水准的教师队伍。
3、班主任队伍建设: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级。各校首先要做好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要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评选细则,严格评选程序,真正把优秀的班主任评选出来。其次是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将优秀班主任的管理经验介绍给其他班主任,进而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二、抓好德育工作,实现育人的目的。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品德课内容为基本要求,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积极细化不同年龄段德育内容,努力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
2、以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阶段相当一段时间的德育教育主题,各年级、各学科都要重视习惯的养成训练,从小事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养成的习惯,真正外化在学生的行动上,内化到学生的素质中。特别是学生的“学风”建设要作为学生养成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
3、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校风”。德育教育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更不是突击两节课就能见效的,而是要把德育内容活化到学生日常的学习活动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各校要坚持每周进行一次升国旗仪式并利用好国旗下讲话这一舆论阵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每周要进行一次主题鲜明的班队会,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产生共鸣,达成共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德育内容细化到读书活动、体艺活动,少先队活动之中,做到每次活动都有目的性;充分利用县局配发的移动硬盘上的爱国影片,组织学生每周观看一部并交流自己的心得。
三、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措施,只有抓好、抓实教学常规管理,才能确保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1、强化领导,提升效率。为了强化领导,增强管理的执行力,学区决定连儿湾中心小学每周日晚自习为学校例会时间,其他六年制完全小学和教学点每周一早自习为例会时间。主要总结上周工作的得失,安排本周工作。每周五下午课外活动为集体学习时间,要求单周学习上级路线、方针、政策,双周进行业务学习。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学区安排,不得自行更改,做好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记录,更不得搞形式,走过场。
2、细化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学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只有过程的严谨,才有结果的完美。要做好教学过程管理:一要做好教学常规管理的落实和督查,认真落实学区关于教学工作的“十字”要求,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对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进行不少于四次定期检查。二要立足课堂,认真开展好随机听课工作。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要做到不打招呼,不做安排,随机进课堂指导教学,对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及时指导。学区建立“随机听课”长效机制,学区成员只要有时间就下到学校,随机进校、随机进班、随机听课,指导教学。三要作业重质量,书写讲规范。各校每学期要定期不定期检查作业四次以上,做好检查记录,提出整改意见,登记好整改情况。各级各科要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要能体现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作业精心设计,认真批改,严格执行《连儿湾学区作业设置与批改要求》。四要坚持月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活化督查方式,以督促教。
3、提高教研活动水平,构建实效课堂。要充分发挥学区教研组的龙头带动作用,按学区教研活动计划在周日举行教研活动。教研要以如何备高效课,上实效课为出发点,中心校引领小规模学校及教学点,并将教研活动有意识的向薄弱学科倾斜(如:科学、品德等)。开学初学区教研室要制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研工作计划,计划要做到目标明确,安排详实,措施得力,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教研活动要坚持低起点,快步子,高效率,切实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教研室要结合本学区实际,开展有声有色的课堂教学大比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优质课件评选等活动;要以教研室为单位,在全学区范围内大力开展“我为提升教学质量献计策”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将有关备课、上课的好经验征集起来,由学区统一整理,并在全体教师中推广。各校要抓实、抓细、抓好校本教研,开学初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教研计划和教研活动安排,真正搞好教研活动,向教研要质量。组织教师开展好听课、评课、议课活动,以活动为平台,提升教研水平,构建实效课堂。
4、强化督导工作,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督导工作是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有力保证,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起监督、帮助、指导和促进作用。通过督导工作能督促各校教师正常上课,指导教师上好课;能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养成经常反思教学实践的习惯,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还能将各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介绍给大家,让它开花结果。与此同时对各校不足之处或阻碍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加以改进,最终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了使我学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更新、有所新的成就,六年级会考成绩进入全县前十名的行列,我们必须狠抓督导工作,向督导要效益。第一,加大督导力度,深化督导内涵。督导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本学区成员要经常深入各校,对学校的工作进行深入的督查和指导,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真正将督导工作落到实处。中心校要认真拟定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督导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以学区计划为准)。认真贯彻落实计划内容,督促教师制定好个人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要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方法,实事求是,真实得力,坚决反对抄袭下载,反对年年照搬。中心校的工作计划,要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能体现学校的校情和教情。学区将根据学校制的计划来检查学校的工作,对计划执行不力要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第二,活化督导方式,加大督导的随机性。为了避免各校应付检查,体现督导的督促和指导作用,也为了能如实掌握学校的工作情况,本学区将进一步活化督导方式,采取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相结合、定期督导和随机督导相结合的督导方式,以随机督导为主,做到督导不打招呼,随机进校。第三,明确督导目标,体现督导层次,增强督导针对性。本,学区要对中心校及上目标责任书验收倒数五名的学校进行全面的综合督导,找准问题存在的症结,下一剂猛药,促使学校管理上水平;对上学年统考成绩名列倒数五名的学校、学科进行随机的专项督导,督导内容包括教学计划与实际是否相符,教案的备写是否有指导性,课堂教学是否有实效,作业的布置是否有针对性、是否做到了精批细改等等;加大对薄弱学科的督导力度,对薄弱学科教研活动进行定期检查,对薄弱学科的教学进行随机检查,做到不做安排,不打招呼,随机进校,随机进班,随机听课,当堂指导,不留情面。
5、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提升教学质量。要坚决杜绝把远教设备和教学资源全覆盖教学设备当摆设,学校要大胆的让教师使用,宁可用坏,不要放坏。各校要做好统一安排,让远教设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连儿湾中心小学要充分利用电子白板教室及“班班通”网络,其它各校要充分利用实验仪器室,增强课堂实效。学区将对所有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没有打箱使用或闲置高搁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或将设备回收。各校要开展课件制作展演活动,继续做好常识课电子教案的整合应用工作,学区将在本期开展优秀电子课件评比活动。
6、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学区将积极争取各种外出培训机会,派年轻教师外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在全学区开展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期阅读一本教学理论书籍,摘抄50页以上的读书笔记,撰写3篇以上的读书心得。让在第一、二届骨干教师选拔活动中评选出的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帮扶对子,每人帮扶一位年轻教师,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在学期末,学区将对帮扶对象进行考核,如能成为骨干教师,在考核中对二人各给予5分的加分奖励。
7、加强班级管理。各校要明确班主任职责,制定班级管理细则,与班主任签定安全管理责任书。各班级要通过布置有教育性、艺术性和个性的教室来营造积极向上、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通过班级文化的形成,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强化安全管理,创建平安校园
安全工作始终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创建“平安校园”,加大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确保校园安全。
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各校要制定校园安全应急预案,食品卫生应急预案,设立好学校安全台账,签订安全合同。中心校要管理好大灶和校内外寄宿生安全工作(签订责任书和合同)。
2、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扎实有效做好安全演练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过程和内容、有记录。
3、加大值周教师巡查力度,坚持安全工作日日查,实行周小结,月汇报制度,避免因管理不力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中心校要做好值周教师、生活教师、班主任三者之间的寄宿生“无缝隙”管理模式。中心校要充分调动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及生活教师的积极性和职能狠抓“落实”工作,即A.领导推进抓落实(工作分工)B.层层抓落实(一级一级分工管理)C.强化责任抓落实(具体工作责任到人)D.求真务实抓落实(抓具体事、关键事、紧要事、当务实)E.严格考核抓落实(建立责任制考核制度、签订责任合同)。其他六年制完全小学及教学点要做到值周教师及班主任的精心、精细化安全管理。
4、严格学生的考勤制度,建立班级通讯录,发现学生旷课、有事有病及时与家长联系,履行好告知义务。
5、严格学生路队纪律,禁止学生骑车上学。因特殊原因需骑车的,学校要与学生家长签定好安全责任书,交清安全责任。
6、严格门卫制度,建立来客登记制度,严防社会闲杂人员,不法分子进入校园,滋扰学校。
8、要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学校同任课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安全工作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学校要定期检查校舍安全,做到防火、防盗、防水、防电,充分利用班队会、校园集会、黑板报、校园广播、法制教育报告会、文艺演出等形式,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抓好体艺卫工作,促进学生成长
抓好体艺卫工作,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本各校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二是要大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竞赛。三是要做好防近工作,要落实好防近措施,控制近视率。四是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督查,建立落实卫生安全责任制度,保障学生营养餐食品卫生安全。
六、加大校园建设力度,着力改善育人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本学年在改善育人环境方面,各校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以优化、美化、硬化为重点,增强学校硬实力;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墙、教室文化建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努力打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学校均要设立校园文化墙。三是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使校园充满书香之气。各校要制定完善的师生读书计划,时间安排和评价体系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将读书活动经常化、制度化,确保读书活动的实效。
七、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合理使用公用经费,严把收费关,坚决杜绝乱收费。
各校要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合理使用公用经费,切实规范财务工作程序,真正把经费用到该用的地方。各校教学设施购置的投入不得少于经费的20%,尽可能的改善办学条件。各校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向学生收费。
八、以中心幼儿园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
1、全力落实幼儿园布局调整。学区要扎实做好满郭滩幼儿园建设工作,做到如期投入使用。关注所属村小学要辐射学前班。
2、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幼儿园规范办学。学区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服务。本期将对幼儿园进行专项督查,主要针对有关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办学思想、管理水平、保教质量等方面,以督促改,确保幼儿园规范办学。
九、党建工作、营养餐改善计划、学籍管理工作、项目建设、工会工作、计划生育、信访工作等。
总之,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三风”建设为重点,彻底转变“教风”、促进“学风”、形成良好的“校风”,加压奋进,为开创我学区教育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关于“村居合一”型社区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关于“村居合一”型社区建设的调查与建议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村居合一”模式是伴随着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形成了一个新的特殊社会群体——被征地农民成为新的城市居民而产生的。这一特殊群体在失去了土地这个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以后,感受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现代文明,也面临着就业困难、无稳定收入来源的严峻挑战。他们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虽然仍带有浓厚的农民色彩,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逐步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不但需要一定的物质生活,而且要求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不但需要较为舒适的居住条件,而且要求有较好的生态环境;不但要求拥有劳动、生产经营权利,而且要求拥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上述这些新的变化,对“村居合一”型社区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7月上旬,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实地走访了经济开发区扬子津街道所辖8个社区,该街道除裴庄社区为纯城市型社区管理模式外,新华、新河湾、二桥、绿园、长鑫、汊河、吕桥等7个社区均为“村居合一”的管理模式。在维扬区、邗江区也存在一定数量的“村居合一”型社区,通过座谈、走访,调研组对“村居合一”型的社区建设情况有了一定了解。近年来,扬子津等街道围绕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结合域内社区建设的特点,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深入开展社区服务、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表现在领导重视,社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自2002年行政区划调整以来,扬子津街道领导班子十分重视社区工作,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形成了职能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工作格局。管理有序,社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根据《关于加强开发区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扬子津街道制订了《扬子津街道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近几年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工作步骤。各社区根据辖区实际,也普遍制订了社区议事规则、社区财务管理制度、居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成立了居务公开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居民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和领导班子述廉报告,汇总代表评议情况,并将结果及时公开。以人为本,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目前,扬子津街道辖区内有综合性、多功能性的街道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工作站8个,职工公寓1所,20多处便民服务设施。每个社区都建设了医疗卫生服务站,开展预防、保健、康复等医疗服务,尤其是街道与扬州市中医院联合成立了面积达1100平方、涵盖绝大多数常见病治疗科室的街道医疗服务中心,极大的方便了居民;建立了一个街道文化站,8个社区文化室,10处社区文化广场,6支社区文体活动志愿者队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社区环境不断改善,建成8个绿化文明小区,20多处示范路、小园林、街头景点、社区中心广场;开展群防群治活动,建立专职保安联防队、社区义务巡逻队,加强了流动人口、“三无”人员、刑解释教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促进社区稳定;强化社会保障服务,为社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岗位,仅2006年就成功就业314人,111户困难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宣传有力,社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各社区以开展“平安社区”、“文明社区”、“星级社区”、“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通过举办文艺汇演、纳凉晚会、体育比赛、企业用工招聘会等多姿多彩的活动、加大宣传栏、横幅、戗牌、标语的宣传力度,不断丰富广大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文明程度,居民生活满意度和社区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村居合一”的社区形式,在向城市社区的过渡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存在问题
1、职能定位不明确。“村居合一”型社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但管理上仍然沿用了农村村委会的传统管理模式,其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经营管理方式、产权关系、分配方式依旧如故,社区(村委)干部的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和人员分工上没有明显的调整,原有的村委会管理集体经济的基础仍然存在,社区居委会的基本职能和自治功能尚未完全形成,对和谐社区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2、政策滞后。“村改居”是实现城市化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率先基 1
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村改居”作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关键的一步,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在户籍管理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组织形式和土地性质等方面,从农村管理体制向城市管理体制的改变。从走访中了解到,实现“村改居”以后,政府在村集体资产处置和因征地拆迁等原因失去土地的人员安排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农民的户籍没有得到改变,对“外嫁女”、在外上学的学生、新添人口等参与集体资产分配权限的界定不明确,如“外嫁女”在出嫁时,原来分给她们的土地也随之收回,当她们到婆家后,由于是外来的不是本村居民,又分不到地,结果是失去土地,两头都没有着落。还有一些离婚后、户口仍在本村户口或迁回本村的妇女及其子女、随父母入户、户口在本村的子女,她们的权益需要得到合理的保护。这些现象反映了土地权益管理上存在的漏洞。这既涉及土地分配的问题,也是管理上的问题;对“村居合一”的社区怎样适应新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也缺乏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对本社区搬出去和外社区搬进来的人员存在着跨社区管理的矛盾,也未加以研究和解决,如受户籍制度的影响,城乡二元体制下,不少政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些方面有: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义务教育和公共服务等,目前已成为影响我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障碍。
3、经费保障不平衡。缺少资金投入是目前影响社区建设发展的难题之一,当前社区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以及政府职能部门下移的部分职能,然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经费保障不足造成社区部分工作难以开展。扬子津街道除裴庄社区今年由开发区管委会下拨5万元社区建设经费外,其他村居合一的社区目前主要依靠原村集体资产收入支撑社区的日常费用。邗上街道的村居合一社区虽然有区财政下拨的8万元经费,但钱少事多的矛盾仍然突出,同样依靠原村集体资产收入填补经费缺口。随着村掌握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失地居民越来越多,以及新建小区中大量居民入住,用少数人的资产服务于大多数人,就必然产生利益上的矛盾,从而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稳定。另外,社区组织资源整合的能力有限,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医疗等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还有待加强。
4、参与意识不强。原农村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不强。虽然他们主观上都渴望过上城市生活,但真正能主动参与新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却普遍不高。这些人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大部分人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即认为建设新社区是政府的事,跟自己关系不大,他们盼望的是政府帮他们把房子造好、把路修通,把环境整治好。当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他们切身利益时,又会过分地苛求政府。
二、几点建议
1、以居民自治为方向,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妥善处理撤村建居的遗留问题,将“村居合一”的模式逐步过渡到纯城市型社区的管理模式,是社区实现居民自治的重要条件。实行居民自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建设和谐社区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切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一是通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对社区从过去的领导转到指导、从指令转到协调、从管理转到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在政策制订、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环境营造上。清理各类牌子,精简各类考核,切实减轻社区的负担,进一步明确社区职权,纠正和防止社区行政化倾向。二是积极构建完整的社区民主建设体系,包括建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即“决策层”,社区居民委员会即“执行层”,社区协商议事会即“议事层”,社区党组织即“领导层”,形成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区自治体系。同时不断丰富社区自治的内容,规范社区民主的形式和程序,通过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等形式,不断加快社区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进程。三是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增强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办事职能。让上级政府职能部门指派的各项政务和行政执法工作,包括创卫、计生、社保、普查、治安等等在街道办事处得到解决和落实,从而使居委会由为上级政府职能部门奔走办事的“腿”,变成为社区居民办事的“手”,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使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职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2、以“村改居”为途径,逐步消除由城乡体制差别带来的难题
进一步加快“村改居”的进程,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指导性意见。撤消法律意义和行政意
义上的行政村(组),逐步探索建立起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生活来源)为户口准迁条件,以法制化、证件化、信息化管理为主要手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移。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税收、义务教育、劳动就业等体制,使农村居民在教育、就业以及税收等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地位和权利,妥善处理原村集体资产,积极推进“村改居”社区股份制改造,要按照原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分离的原则,将原村集体资产确权到人,变村民为股民,老人老办法的处理原则,维护原村民的合法利益,然后按照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成立社区居委会,变股民为居民实现农村管理体制向城市管理体制的改变,从而进一步推动农村新社区建设。
3、基本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建立社区经费多元化投入机制
社区经费短缺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建议:一是政府应尽快建立制度化的社区建设财政资金投入机制。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各类民间组织和中介组织,实现社区服务无偿、低偿、有偿的有机结合,解决一部分资金困难。三是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制度,将政府职能部门转移给社区的社会事务的经费划拨给社区。四是广泛动员社区单位赞助、社会支持,多渠道筹措社区建设经费,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互助基金会等。五是积极依靠社区力量,整合社区资源,与驻区单位签定共建协议,开展多种内容和形式的共建活动,如文化共建、教育共建、法制共建等形成社区的资源共享、共建、共驻,既利用广大驻区单位的富裕资源,又节约十分有限的社区建设资金,对社区建设十分有利。通过以上一些渠道,实现政府、社会、市场、自愿者和社区居民等多方面力量的联合,解决社区服务和设施运营困难,实现社区建设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以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为根本,促进村民到居民的身份置换
城市化归根到底是社会结构变迁的组成部分,它意味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的公共生活、新的人际关系及新的精神状态,不只是让居民换“牌子”转“户口”,而需要换“观念”富“脑袋”。“村居合一”型社区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原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化,农业村落向城市社区转化。全面提高新社区居民素质,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居民内在精神层面文明程度的提升。凭借和谐社区建设这一平台,以综合有效的措施进行整体联动,消除法律与政策壁垒,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促使他们以自身居住的社区为平台脱胎换骨,实现从身份、价值观念到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真正走向现代文明。
第四篇:社区建设规划
延安市宝塔区社区建设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是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富裕、生态、文明、幸福宝塔的关键时期。继续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不断深化和谐社区创建水平,充分发挥好社区的基础平台作用,是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宝塔,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社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驻社区单位为对象,以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服务网络。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场所的建设,是社区发挥管理职能的阵地,是搞好社区服务的平台。2002年至2010年,我们借助陕西省民政厅实施的“星光计划”和“民生八大工程”,先后共投资1072万元,其中争取省、市投资310万元,区财政投资762万元。建成21个社区居委会的基础服务设施。2011年,按照市委《关于创建党建示范社区加快构建城市党建区域化格局的意见》(延市发[2011]3号)文件精神,对未
达标的19个社区采取新建、扩建、购买等办法予以逐步解决,计划总投资3913.84万元。目前,剩余的中心街等4个城市社区项目正在建设中,计划年底完成建设任务。
一是明确社区发展方向,落实目标责任。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搞好组织协调,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制订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明确各部门任务分工,统筹协调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落实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
二是夯实基础,搭建社区建设平台。拓宽社区工作者的选拔渠道,推进社区工作人员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素质,鼓励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社会工作者等社会优秀人才从事社区服务工作,大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完善了社区管理体制,落实好社区工作人员的报酬待遇,做好社区干部培训工作。加强对进驻社区的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的引导和管理,通过共驻共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社区规范化管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势推进,完善社区办公设施的配备,大幅度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补贴和社区办公经费。
三是突出工作重点,拓展社区服务功能。依托区级社区
服务中心、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服务站,开展“一站式”服务。坚持把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相结合,大力推进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普遍建立了集党群和自治组织活动阵地、科技服务室、文体活动室、卫生计生室、警务调解室、图书阅览室、便民超市等为一体、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公共服务基本配套、活动形式灵活多样的村级社区服务中心。
四是推动共驻共建,实现社区资源共享。开展丰富多彩的共驻共建活动,引导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关心社区工作。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氛围初步形成,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使其成为推动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社区建设面临新的形势要求
总体来看,我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城乡社区服务发展失衡的问题尤为突出,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但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专项服务设施建设刚刚起步,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亟待加强。“十二五”时期,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一是社区服务内容亟待丰富。随着我省城镇化和老龄化快速发展,社区服务群体日益增多。二是社区服务设施严重短缺。三是社区服务人才短缺。四是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社区服务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政、分散
投入的问题较为突出,资源整合不够,难以形成整体合力。社区服务工作经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资金缺口较大。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扶持政策力度不够,社会参与机制和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区和谐为目标,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建设、服务功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建设和谐宝塔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居民依法自治相统一,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2、坚持城乡统筹,整体推进建设。统筹城乡社区建设,合理配置资源,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
社区服务制度,促进我区城乡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整体提高的局面。
3、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群众。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为目的,以社区居民满意为标准,真正把加强社区建设工作变为服务百姓、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
4、坚持属地管理,共驻共建共享。社区内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必须服从、服务于社区管理,并以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为主体,驻社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充分挖掘、合理配置社区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自然、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5、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工作部署、设施建设、财力投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尊重社区居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工作,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
6、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提高。立足社区实际,区分不同情况,创新工作载体,切实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和阻碍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建设工作。
(三)发展目标
通过努力,力争到2015年,全区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100%;新型农村社区覆盖率达到80%;50%的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标准,基本建立社区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基本建立起覆盖全体社区居民群众,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功能比较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真正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的文明和谐社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探索和建立城乡社区居民自治长效机制,建设自治型社区
1、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按照“居民自治、治安良好、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要求,以“规范党建工作、强化核心作用、提升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党建“五好”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以规范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活动场所建设、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服务效能为主要内容切实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组织保证。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2、探索和建立城乡社区居民自治长效机制。着力研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的途径和方式,着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不断扩大居委会直接选举的覆盖面,到“十二五”初期,直选率达到80%以上,到“十二五”末期,直选率达到90%以上。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建立政府行政功能
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好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
3、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工作者选拔渠道广泛,社区工作人员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优秀人才积极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社区工作人员的报酬待遇以及业务培训工作得到保障。进驻社区的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和单位的管理进一步规范。
4、不断完善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在“十二五”初期完善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到2015年,力争使各社区内的志愿者登记人数达到本地区居民总数的15%。广泛招募志愿者,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指导社区开展好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组织志愿者开展各类活动,达到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
(二)结合和谐乡村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建设发展型农村社区。
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十二五”期间,农村社区建设要重点抓好“三基础三支撑三体系”建设,即:搞好阵地、住房和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集体经济、科技和信息为支撑点;建立城乡互助扶持体系、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和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在农村逐步建设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的场所,即农村社区服务
中心(村级事务代理中心或者农村土地流转中心)。结合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综合文化站和文化室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等项目,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文化设施;结合农村义务教育、村级卫生室、农村警务、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等项目,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乡村公路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农村清洁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解决农民群众饮水、行路、能源、垃圾处理、房屋安全等方面的困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社区
1、合理布局整合社区,达到管理有序、服务便捷。随着城市的不断拓展,稳步推进“村改居”和新社区的布点工作。对现有社区管辖区域进行调整。按照1000—3000户的标准,将现有22个社区划小为40个(与撤销5个城郊乡镇设立办事处、新增2个办事处及调整城区行政区划一并实施)。新设立9个住宅小区型社区居委会。
2、加强城乡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通过调整存量资源、购买、置换、调剂、改扩建、无偿提供、资源共享等多种途径,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步伐,争取在2012年前使全区未达标的社区办公用房全部达到规定的不低于300平方米标准,宝塔区社区服务中心(不低于500平方米)。新建小区及旧城连片改造
区,严格按照《 》的要求,待建社区办公用房,并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2012年,争取资金建设6个示范性户外活动广场,十二五末,每个社区力争建成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户外活动广场。统筹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服务资源配置、服务队伍建设、服务产品供给,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区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局面。
3、完善社区就业服务。围绕加快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新三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再就业。利用社区平台的作用,建立就业指导员制度,通过发挥非公经济、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在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的优势,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对弱势群体、尤其是“4050”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建立起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
4、健全社区社会保障服务。依托社区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功能,加大劳动保障监督和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依法加大对非法中介的治理整顿力度,积极探索和推进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工作。积极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到2015年争取建成23个片区社会保障服务站。制定灵
活有效的办法,扶持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兴办社区服务业,健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实现劳动与社会保障服务全覆盖。
5、推进社区救助服务。进一步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协调救助行动,在社区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社区互助为补充的与我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立体化救助体系。着力发挥好城乡医疗救助体系作用,逐渐提高救助封顶线和救助比例,不断扩大救助面。力争到2015年,城乡医疗救助覆盖率达100%。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在区、街、社区建立和完善慈善救助体系,加快老年人、残疾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网络建设,依托社会力量,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积极开展经常性的扶残助残活动。充分挖掘社区法律专业人才资源,建设一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根据社区单位和群众需要,在法制宣传与依法治理、依法行政、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领域提供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健全社区防灾减灾预案,普及防灾救灾知识,提高社区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6、加强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制,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将村卫生室逐步转型为社区卫
生服务站。形成配套政策落实、服务网络健全、人员素质较高、群众就医方便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运转双向转诊机制,社区卫生服务覆盖95%以上的居民、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员,居民在社区可以获得高效便捷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组织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和完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机制,不断增强社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能力和自治能力。
(四)强化社区公共管理职能,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建设管理型社区
1、加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加强对居住在社区范围内的离退休职工、外来暂住人口等“社会人”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危人群的管理。协助有关部门搞好对社区内的公共建筑物、公共道路、供电、供气、供排水设施、照明等市政设施,以及公共文体设施的管理。加强对老居民区、城中村、小巷和公共过道的环境卫生的维护,加强对公共绿地的管理和维护。进一步完善职责明确、责权统一、依法管理、民主参与的社区管理体制。
2、发挥好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服务管理作用。按照
“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实行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区户籍人口同教育、同服务、同管理,“十二五”期间争取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就业引导性培训,让一批外来务工人员通过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就业,为外来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好外来务工人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形成共处一地、共创繁荣、共保安宁、共树新风的良性教育服务管理机制。
3、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围绕居民的需求,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优先发展服务类、重点扶持慈善类,规范引导活动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促进社区体制创新、提高社区自治水平、服务居民群众、承接政府职能的作用。到“十二五”末期,每社区力争建立至少3-5个具有服务本社区居民的、有特色的社区民间组织。
(五)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区科普、文体活动普遍开展,建设文化型社区
1、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不断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内中小学校、大专院校、文艺团体和市民文明学校的阵地作用,健全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人的现代
化为核心的教育网络。加大市民素质提升教育与实践力度,使市民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全社会形成,使广大市民转化成为与现代社会相对应、与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相适应的文明人。充分发挥好社区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中的作用,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楼院”、“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文明社区达标率达80%以上。
2、不断完善城乡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形成以区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以街道综合文化站为支撑,以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积极争取城乡文化事业投入一体化,分期分批逐步完善文化馆、站、室的设施设备配置及业务活动经费的保障,农家书屋在2012年完成全区建点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大农村和社区电影放映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强文化骨干人才培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文体活动,充分利用社区文体活动设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普等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调动民间业余文艺队伍的热情,充分利用节庆,广泛组织民间业务文艺队伍下基层,进行文艺演出和交流。在社区居委会建立全民健身工作机构或体育指导站,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各社区都要建立晨(晚)锻炼点。
(六)以“环境优美”为目标,建设生态型社区
围绕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要求,不断加强社区环境的综合治理,切实搞好社区的绿化、净化、美化,建设生态社区。新建小区型社区,要理顺社区居委会与小区业主委员会、物管公司之间的关系;“村改居”社区,要重点在环境整治上下功夫,要借“城中村”改造重建的契机,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解决好社区居民最关心的社区道路、路灯、绿化,以及脏、乱、差等问题,大力在社区居民中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居民群众环保意识。积极配合开展“禁煤”、“禁白”、“降噪”等专项整治和河道整治工作。推进绿色社区、宁静社区、节约型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七)加强社区综合治理,建设平安型社区
深入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确保人防、技防、物防措施落实率达到95%以上;全区城市报警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率、维修管护率达到100%。重点加强出租房、暂住人口的管理力度,社区流动人口的出租房屋纳入信息化管理,流动人口登记率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率分别达到90%以上。进一步理顺社区治保会与属地派出所的工作关系,在治保会牵头组织发动,派出所配合指导下,不断发展壮大社区群防群治队伍,积极开展社区巡逻,看楼护院及邻里守望等工作,同时,建立完善群防群治队伍的经费保障及奖励机制,实现每个社区治保会每年都有专项治保经费。加快消防进社区的工作步伐,在
加大社区消防安全常识宣传力度的基础上,以消防大队及属地派出所为指导在社区广泛组织消防演练,增加消防设施,实现人人懂消防、人人会消防。
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确保居民利益诉求渠道畅通,人民调解调处率达100%、成功率达96%以上,法制宣传覆盖面达85%,深入推进“法律进社区活动”,积极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平安社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覆盖面达100%,达标率达95%以上,无毒社区的创建达标率达到90%以上。加强对非监禁刑罚执行对象的社区矫正、刑释解教和边缘青少年、在册戒吸人员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
(八)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型社区 建立社区服务管理综合平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手段,以民政部“社区信息化平台”软件为载体,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建立社区网页,实现区、街、居三级联网,并保证网络顺畅,实现全区社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开通社区论坛,方便社区居民交流与沟通,促进居务公开、信息公开及邻里间的信息共享,为社区居民服务提供便利,及时更新社区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服务设施。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依托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各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资金保障力度。各街道办事处要将社区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精心组织。
(二)统一部署,分步实施
1、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每年制定全区社区建设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安排部署工作,确保本《规划》的有序实施。
2、区级相关部门、各街道要按照本《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新建社区、人口密集社区、困难群体聚集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社区和“村改居”社区,促进社区建设平衡发展。
(三)鼓励创新,实施奖惩
1、探索建立“社区联席会议”制度,社区根据自身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联席会议,形成社区与驻区单位经常联系的机制,唤起驻区单位“共驻共建”的责任意识。
2、要完善奖惩激励和评选表彰机制,定期组织评比活动,表彰社区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继续开展评选社区“十佳贴心人”、“十佳关心支持社区建设的驻区单位”活动。
(四)广开渠道,增加投入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政府支持为主,费随事转,有偿服务,社会投资”等多元化的社区建设资金筹措机制,鼓励、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
2、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大公共财政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推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建立“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运转机制,对属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又需要社区配合完成的,要给社区组织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
(五)严格考核,强化监督
1、一方面要将社区建设的考核纳入区委、区政府的综合考核工作之中。另一方面要建立社区评议街道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考核监督机制。
2、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建立健全社区建设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反映社区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维护管理、居民需求及满意程度等有关信息的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建设反馈机制。
(六)营造环境,搞好宣传
1、充分利用黑板报、媒体、宣传栏、网络等手段,广泛深入地宣传社区建设,大力宣传建设和谐社区中的好人好事,用先进典型引导实践活动。提高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让社区工作深入人心。
2、加强培育居民的参与意识,增强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关心和支持社区建设。
第五篇:连湾小学乡村少年宫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连湾小学
乡村少年宫建设情况
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连儿湾中心小学是临洮县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连湾小学始建于1940年,原校址位于连湾村连湾社,2002年在乡党委、乡政府,县教育局,学区的高度重视下,在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的捐资助教下,学校搬迁在连湾村华尖坪。学校更名为逸夫小学,同时确定为连湾学区中心小学、示范小学。学校总面积128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1688平方米,室外场地33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1 个,在校学生479名。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均为 100%。专任教师25人,学历、岗位合格率均达到 100%。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整体素质高。学校服务半径10公里,覆盖周边11个行政村总人口10000多人。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倍受群众青睐,近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安全第一,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科研兴教,争创一流乡村学校”为宗旨,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办学方向、学校管理、师资水平、素质教育、德育安全、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将
努力为建设教育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二、项目实施情况
1、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于2013年启动了乡村少年宫建设工程。我校少年宫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贴近和服务广大未成年人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乡村少年宫为主阵地,逐步构建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配合、学校与学校联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资源共享互补,具有乡村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的课外活动需求,达到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使“少年宫”成为孩子喜欢的活动乐园、家长放心的教育阵地。
2、活动开展情况
我校少年宫积极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精心搭建素质教育平台,目前已组建室外活动场所6个,室内活动10个,广泛开展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腰鼓、游艺、舞蹈、书法、绘画、经典诵读、合唱、器乐、棋艺、电子琴、手工制作、科技制作等 16个项目的活动,使学生在这里享受着学习的快乐。我校把乡村少年宫建设作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突破口,通过不断健全组织领导与激励考核机
制,形成乡村少年宫建设合力,并采取一室多用、一师多能、贵在坚持、特色发展等建设和运营模式,使乡村少年宫成为农村未成年人愉悦身心、增长能力的主阵地。
3、活动时间安排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活动时间定为:周一至周五:4:20——5:20,星期日2:00——4:00.4、师资情况
在队伍建设上,学校选用一批多才多艺教师骨干,组成辅导员队伍,形成了一支稳定的乡村少年宫辅导员队伍,提高了乡村少年宫的素质教学水平。使乡村少年宫成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技术普及、文艺体育培训、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平台。
三、资金报账情况
少年宫首批拨款为20万元,主要用于场所改建和器材购买。前期资金6万元与2014年 1月 27日经临洮县财政局拨入学校账户,用于学校改建功能室、硬化活动场地、制作功能室牌和各种宣传牌(具体支出见附表),前期工程与2014年1月16日经临洮县宣传部、财政局和教体局相关人员验收,工程质量等各个方面符合预定方案,达到预算要求。另145498.5万元用于购买政府采购的器材设备(器材采购清单见附表),资金使用规范合理。
四、项目效益情况
1、少年宫项目资金的争取,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和校园文化建设。
2、通过少年宫活动,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让学生们逐步懂得和学会感谢家长、老师和社会,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快乐,体会温情,增进师生情感。
3、通过文学欣赏、写作指导、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制作等活动,丰富了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孩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4、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培养孩子勇敢坚强的意志、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
5、通过诵读经典,学生的知识面明显拓宽,阅读理解能力明显增强,文学素养明显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活动中,学生懂得了什么是“爱”和“孝”,学会了做人,懂得了感恩,人文素养明显提升。
连儿湾小学
乡村少年宫建设情况
汇报材料
二〇一四年三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