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现代社会人才离职率对企业的影响1[定稿]
浅析现代社会人才离职率过高对企业的影响
单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作者:汪波
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国企业在运行管理中出现了新的问题——人才离职率过高。如何、改革进程中所遇到的越来越多得企业经营者开始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挽留,尽管如此,一些企业的高端人才热别是技术人才,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跳槽。接随着产品销售不畅的第二大问题——人才流失,也成为了企业领导者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多方面着手对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查, 试图从理论让分析这一困扰大部分企业管理层的问题,给企业提供一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方法和理论。
关键词:现代社会 人才离职率 企业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公司员工(尤其是高级人才,包括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对组织所作出的沉默行为越多,特别是在公司颁布重大决议时漠视沉默行为越多,其离职的意愿越强烈。由于专业人才对现有工作或组织因个人意愿和观点的不同而消极保留意见,所以具体表现就体现在个体会漠视组织的利益,其根本原因就是专业人才对组织的目标认同度和感情依恋度不高,导致他们不会考虑组织对自己的投资,也不会处身积虑的站在组织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极力追求个人的主观利益精,往往将个人利益摆在组织利益之前。在这种一心为己,毫不为公的心理驱使下,当公司不再盈利或者自己没有更大利益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跳槽。
法国经济界的杰出代表约瑟夫在其著作《企业核心》一书中指出:公司员工的工作成效和员工的人品、情感和对公司的归属感呈正相关,员工的品德、情感和归属感决定了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当一名员工对自己的公司环境表示满意并持支持公司成长的看法时,他们的工作效率、贡献率和工作热情就会成几何倍数的增长,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也会更加和睦;同样,公司老板看到员工全心为公司工作,也会增加对员工的关怀、给员工更多的津贴和薪水、给员工更好的福利待遇等。长此以往,员工与领导之间就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领导更加关爱员工,员工更努力的工作。
1.2国内研究现状
著名经济学家张玮倩教授在其新作《企业经营》中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般情况下{人才离职率不高于20%}的人才流入流出是正常的,是被企业界、学术界所允许的。只有人才的互相流动,才能使公司员工增加新鲜血液、加快血液循环,这样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而的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不正常的人才流动现象,企业中的人才离职率过高,常常表现在企业拟向高科技领域进军、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市场时,却发现可用的技术人才越来越少,人到用时方恨少。企业人才离职率居高不下,使企业的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科技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率逐渐下降,使不少企业处于简单再生产状态,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国际著名金融专家郎咸平教授在其著作《运作》中指出:我国企业与外国资本主义环境下成长的外资企业相比,无论是在经济外部环境方面还是企业规章制度发面,都大大不如外资企业。在国外,企业经营有上百年的经验和历史,经验,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是比资金还重要的因素。我国企业如果想发展壮大,如果想尽快改变离职率过高的非正常现象,必须同步更新公司的软硬件设施、大力改革、突破发展瓶颈。离职率的概述
2.1离职率的定义
离职率(Dimission Rate)是企业用来测试企业人力资源流入、流出数量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如果想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吸引程度,大致看一下企业离职率就可以知道个大概。过高的员工离职率,表明员工情绪较为波动、员工对企业的福利待遇不够满意、劳资双方的地位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导致企业的核心凝聚力逐步下降、人力资源的成本(对员工的培训费、出差费、医疗费等)增加。相反,企业的人才离职率过低,也不是好现象。在市场竞争中,适量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可以为企业增加新鲜血液、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也更好的体现了企业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制度。
2.2离职率的分析方法
离职率的分析方法一般包含两项,第一项也是较为少见的,是月离职率=月离职人数/月平均人数×100%。这一指标使用性不强,因为所选择的周期过短,公司每个月的人才离职率都有高低起伏。比如在春节之前,好多员工拿到了年终奖金和工龄工资等,就选择回家过年,过年之后很可能因为对公司的用人制度、福利待遇、发展空间等不满意,就会促成员工的离职。而离职现象在年终奖金发放之前却很少见。第二项指标是年化离职率=(年度离职人数/年度平均人数)×(12/累计月数),该指标的计算结果较为精确,其计算方法也更为科学。离职率过高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企业之所以格外关注人才离职率是因为人才离职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损失。有关专家估算,过高的人才离职率会给企业造成的最高损失将达到年薪的25%,对管理层造成的损失甚至高达400%。同时,北京的一些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统计发现,金融行业的公司外部招聘的成本金额频频上升。经总结,过高的人才离职率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3.1造成企业内部士气的低落
企业人才的离职,容易形成恶性连锁反应。国内外好多家企业的经历,都是其最好的证明。在企业中,如果一个员工离职去另一家企业,随后很有可能就带动一大批员工的跳槽。这一批离职者中,有的人会去同行业的公司、有的会自力门户,这两种情况都会对公司的发展、壮大造成威胁。在同一个行业中,互相之间也就是竞争对手的关系。最为大家所熟知的蒙牛集团和伊利集团就是很好的例子。蒙牛集团的前董事长牛根生之前是伊利的副总,由于在伊利没有得到自己应得的待遇,他从伊利集团辞职,并从伊利带走了一大批优秀的员工,他们一起创造了蒙牛集团。
有些员工,尤其看到和自己能力相当的同事跳槽后,拿到的工资却比自己多,心里就会产生不公平感,然后就会考虑自己是否也应该跳槽的问题。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员工会对企业越来越不满,会更看重眼前的利益。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及时解决,最后许多员工都可能会跳槽,即使不跳槽,工作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3.2耗费了公司的资源
一名员工,从进入公司到离开公司,公司一直在对其进行培养、投资,其培养成本也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增长。公司耗费在员工身上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
人力资源:员工培训、部门鼓励大会、新员工动员大会等。
物力资源:年度奖金、节假日发放礼品、工龄奖励、日常福利、特殊奖金等。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是产品、服务的竞争,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对于企业来说,留住核心人才意味着节省成本、创造价值,因此,必须解决我国企业过高的人才离职率问题。
参考文献
1.何成瑛罗斌 刘前锋 《国企人才离职原因分析及对策》冶金经济与管理2001年1期
2.贾胜龙 《论人才大量流失对企业的危害》民营科技 2012年1期
3.张洪强 《国有企业核心人才流失问题》 企业导报 2009年12期
第二篇:企业离职率
制造业平均离职率最高,达到23.4%
企业规模越大,离职率越低
离职员工中,一半员工工作时间不足一年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近日发布了《正略钧策2010员工离职与招聘调研报告》。调研显示,受政府4万亿投资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影响,经济复苏势头强劲,企业业务发展迅猛,达到并超过危机前水平,企业招聘力度不断加大,人才市场趋于活跃,员工流动性提高。
中国企业员工平均离职率8.55%
中国企业员工平均离职率=调研企业离职总人数/(调研企业期初人数+招聘人数)
中国企业平均离职率能够反映中国员工整体稳定性状态,报告显示,2009年3月——2010年2月期间中国企业员工平均离职率为8.55%。
离职率是考察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反应了人力资源流动情况,通过考察离职率可以了解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企业采取的人力资源策略。离职率过高,说明企业内部凝聚力下降、员工发展通道受限或薪酬给付水平过低,员工离职过高会导致人力资源成本(招聘成本、培训成本、机会成本)大幅增加,组织效率降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形成不利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离职率也并非越低越好,一定程度的离职率可以使企业保持适合的员工流动,利用合理的人才竞争制度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意识。
制造业平均离职率最高,达到23.4%
制造业经历了出口订单减少,企业开工不足到出口强劲反弹的剧烈转变,企业HR开足马力招兵买马,招聘会、老员工推荐和劳务派遣一个都不能少,而与此同时,员工也在这个时机重新进行职业选择,让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备受煎熬,新招的人还没有到岗,又有老员工离职了,制造业离职率达到23.4%,其中华南地区的离职率要大于市场平均水平,有的企业离职率高达40-50%。
企业规模越大,离职率越低
调研显示:随着企业规模增大,员工离职率在降低,特别是规模超过10000人的企业,其总离职率只有1.3%,远远低于其他规模企业13.8—19.8%的离职率,显示出过万员工企业在保留人才方面有极强的优势,人工离职成本将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企业可以拿成更多的精力打造自己的核心实力,而非重复招聘—培训—上岗—离职的死循环。
离职员工中,一半员工工作时间不足一年
离职员工中,有50.57%的员工工作时间不足一年。制造业有65.05%离职员工的工作时间不足一年,在各行业中排名最高,房地产业有38.52%离职员工工作时间不足一年,在各行业中排globrand.com名最低。工作不足一年就离职,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员工都没有太多的好处,对员工来说,一年时间不足以完全了解企业,也不能完全掌握一门技术或技能,对企业来说,招聘的压力非常大,新来的员工还没有完全适应环境就开始离职了,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陷入事务性的招聘工作而不能自拔。
解决之道:满足员工精神层面的需求
要想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找到离职原因的关键所在,以及员工最直接的需求。
薪资待遇普遍偏低成为影响招聘与保留他们的首要问题。我们要做的是调整薪资结构,让员工真正明白企业支付给他们的总薪酬,其中包括了各种津贴、奖金、以及各种保险、培训等福利,不应该只聚焦于基本工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提高员工薪水的同时,更多地提高员工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这样的做法只能激化劳资双方的矛盾。我们一直再说,薪资的制定既要具有外部-全球品牌网-竞争力,又能保证内部公平性。尽管现在仍然不能做到“同工同酬”,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大程度上减低此方面对员工心理上造成的不平感。
在满足基层员工生存与安全的前提之下,如何满足员工精神层面的需求,是人事经理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如何在基层员工进入公司就为其设计好晋升通道,让其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可以有效降低员工的离职率。
适当培养与提拔基层员工,可以让员工明确自己奋斗的方向。员工有了主人翁精神后,会产生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工作效率和离职率会明显地降低。这样,我们便能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团队。(正略钧策商业数据中心供稿)
本文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该文章已发表在《职业》2010年8月刊上
订阅哈佛商业评论
订阅人力资本管理
订阅商业评论
市场营销解决方案
在线支付
首 页知识库工具箱劳动法视频论坛原创推荐新闻商业读书企业专栏职场HR Insight管理百科高端访谈卓越会中国人力资本论坛SHRE
劳动力管理
人才测评
eHR
外包
eLearning
HR人才招聘
企业年金
HR服务机构品牌榜单与白皮书
开放课程
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观察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指南
首页 » 新闻
2012中国企业员工薪酬平均增长9.1% 离职率达18.9%
2012-12-20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字体
近日,全球著名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怡安翰威特在北京举办2012全国人力资本情报研究结果分享会,权威发布中国行业薪酬风向性指标及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此次调研共涉及房地产、金融、医药及医疗器械、高科技、汽车、消费品、零售,化工,物流、制造等十余个重点行业,覆盖北上广深及主要二三线城市共计4000余家外资企业及充分市场竞争的本地企业。
全国平均薪资水平与离职率呈双高增长趋势
怡安翰威特数据显示,2012全国平均薪酬和离职率均保持高增长趋势,分别为9.1%和18.9%。四个一类城市的制造业平均薪酬增长从高到低依次为广州(10.1%),上海(9.8%),北京(9.8%),深圳(8.9%),非制造业平均薪酬增长从高到低依次为北京(9.5%),上海(9.3%),广州(9.1%),深圳(8.9%)。
二、三线城市的薪资增长幅度和离职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内陆的人才红利正渐渐缩短与沿海投资热区的差距。以人才抢夺最为激烈的一线工人为例,其薪资水平在内陆二、三线城市与沿海二线城市的差距已经缩小到5%之内。
此次调研同样涉及比较敏感的房地产行业。该行业整体薪酬水平依然保持较高增长,为7.9%,与调控前的2009和2010年略有下降,预计2013年该增长将会继续有所放缓。2012年,仅以上海地区为例,新增岗位最多的职位是“招商运营”,增幅高达42%。这源于住宅地产调控未见松动,因此房地产行业公司纷纷往商业房产发展转型。可以预期,2013年这类职能需求依然旺盛。
二三线城市人才红利收紧,人力资源风险指数大幅上扬
二三线城市传统的人才红利已经被高水平的薪资增长和离职率迅速稀释,人力资源风险不断上涨。以重庆和南京为例,2012年员工主动离职率高达22.3%和19.4%,而统一统计口径的数据在2006年仅为9.6%和7.3%。另一工业重镇武汉,由于教育资源丰富,也成为诸多企业内迁所推崇的投资热点地区。但是随着人才争夺愈演愈烈,离职率已经从2004年的9.4%攀升至了现在的14.2%。如此高的离职率,导致企业招聘和培训成本居高不下,人才供给链停滞,给当地企业带来诸多新的课题。
全球高级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张宏表示:“沿海城市的生活成本推高薪资水平,使得大量制造研发基地内迁至内陆,造成人才供给缺口。人才池大小不变的基础上,企业人才抢夺激烈,直接导致薪酬溢价和高人员流动情况。但是从企业节省人员成本,以及从战略上更靠近各类合作伙伴并整合供应链的角度上来看,内迁是大势所在。在企业内迁时,可以更多考虑组织结构优化以平衡薪酬给付。”
高离职率困扰内需拉动型行业
此次调研显示,内需拉动型行业,如零售和快速消费品,普遍都遭受着高离职率的困扰:零售(31%),高科技制造(26.6%),快速消费品(19.5%)和医疗保健行业(19.2%)。与高离职率成正比的是高薪资涨幅,依次为9.1%,9.6%,9.65%和9.5%。
怡安翰威特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张宏表示:“薪酬一直是行业的晴雨表。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也明显看到,这四个行业处于产业升级带来的人力资源市场结构调整的风口浪尖:零售行业正面临着销售渠道变革的岔口,网络时代的消费习惯,迫使各大传统零售企业思考拓宽网上销售渠道,人才转型迫在眉睫;高科技制造也在经历产业升级之痛,从低附加值的代工发展,到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制造,带来了高质量人才的争夺战,战线自产品研发、包装延伸到了有技术能力的一线工人;快消品历来是对价格成本尤为敏感的行业,其原材料价格飞涨而产品售价调整幅度不明显,更让该行业注重其人员生产力的提升,并且对了解市场需求的人才有更高的渴望;医疗保健行业一直被誉为中国最热的行业之一,从今年的调研结果来看,这一趋势在近几年内仍然不会改变。该行业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正在重组行业结构和销售策略,越来越多的内外资合力,销售渠道下沉到二、三线城市,销售手段的升级,以及产品研发本土化都势必带来新一轮的人才竞争。”
80后已构成人才市场主力军,员工需求继续呈现多元化 2012年全国人力资本情报研究也发现,多年来一直被誉为职场新军的80后已经成为当前人才市场的绝对主力人群。与2007年相比,80后员工在企业所占比例几乎以4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目前行业平均人数占比已超过65%。在某些行业与职能部门,如高科技制造行业生产部门,其人数占比已高达80%。而另一新生代90后也正在成长为另一大职场群体。对于企业来说,员工年龄结构的多元化,也带来了更多的员工需求。选取正确的沟通方式和激励方式,提升这一人群的敬业度来达成绩效优化是管理者无可避免的课题。对中国人力资本市场发展趋势,张宏总结道:“由于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对于行业的影响也体现在销售幅度增长的放缓。例如一直保持销售高增长的医疗保健行业,2012年的销售增幅已较2009年下调了5个百分点。但是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脚步不会停止,在人才成本持续增高这一现象短时不可逆的情况下,生产效率的提升成为企业唯一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创立的毛泽东思想,是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的最好实例。它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具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初期的指导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和13亿中国人民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而因为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具有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从而决定了它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在它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的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取得了社会革命的伟大胜利的同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取得了非同一般的巨大成就。在它的指导下,如今的中国正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走在毛泽东思想领导下的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如今的中国早已不复当年的落后。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国际地位不容小嘘,并且具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军事实力的泱泱大国。身为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今天,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大小事务的决断中都有它不容忽视的一票。而刚刚在广州召开的亚运会,以及不久前上海召开的世博会都体现出中国的实力蒸蒸日上的局面。这正符合了毛泽东思想----.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没有独立和统一。
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和谐: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发展的距离逐渐缩短……预示着贫富差距将会逐渐地减小,两极分化将变得不那么严重,由此而引发出的阶级矛盾也将有一定的缓和。以上种种都意味着毛泽东思想的另一个观点: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会产生贫富差距过大的两极分化。
当今的中国社会形势总体是稳定的,而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的科学技术服务着人们的生活,日益优秀的文化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国民的素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谐而又幸福的生活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缓缓展开来。这一切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毛泽东思想,如果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那么本世纪末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实现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根据在毛泽东理论的指导下,用长期社会实践以及经过艰辛的探索和不屑的专研而逐步开辟出来的,是一条实现中国人民幸福安康和中国繁荣富强的正确道路。只有用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逐渐的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发展中国、振兴中国。只有用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实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篇:酒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酒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想要了解酒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酒文化。百度百科里面对酒文化是这样定义的: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而用我们通俗一点的话就是说一切与酒有关的社会文化现象。当然这个通俗的话语可能也有很多人不大认可。
众所周知,我国是酒的故乡,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据《神农本草》所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也就是说酒出现的时间是与我们中华文明有史可考的时间是相差不大的,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文化底蕴之深不言而喻。而正是因为酒出现的历史太过久远,与酒相关的历史人物、神话传奇、寓言故事也是不知道有多少。我们在这就举几个例子:温酒斩华雄的曹操、对酒当歌的曹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还有关于造酒的酒之始祖:杜康。与酒有关的真的是不胜枚举。因此酒文化也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到了今天酒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否如同在古代社会影响一样大了?我们现在来说说酒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现代人提起“酒”首先想到就是两件事:吃饭喝酒与买酒送礼。当然这也不是现代社会所独有的,而是传承与老一辈甚至是先人的传统。但到了如今,“酒”好像已经在人们口中变了味,人情味更加重了,而文学味却少了很多。我们了解古代关于酒的都是关于某某人喝了酒之后,才兴大发,一挥笔就留下了一千古名篇,百世流芳,如李白、苏轼之流。或者谁谁谁在有美酒佳肴的情况下,干出一惊天动地、世人共颂的大事,如关羽温酒斩了华雄、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武松喝了酒之后打死了害人的大虫。其实这些事情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还有不知道多少。
到了现代关于“酒”的故事也有很多,但不再是是美谈,不再是传奇故事。与酒有关的都成了丑闻。酒在以前是个美好的词,如今却是有许多人谈酒色变,酒的内在含义已经开始转变甚至“酒”已经“变味”。当然不可否认酒文化对现在的我们的人际关系起着很大的作用。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很多人喜欢和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借酒助兴,活跃气氛,边喝边天南地北聊天,有时直到一醉方休。作家照日格图说这种以联络感情为目的的喝酒起着壮胆的作用,又是情感的催化剂,让人表达出平时不能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吃饭喝酒恐怕已是所有多年未见的朋友相遇又或是人逢喜事之时必备的事情之一吧。在另外一个交际层面上,酒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工作。古人有云:民以食为天。所以现代人发扬了古人所传承下来的这一“美德”,与其他人谈生意、签合同等事都是在饭桌上谈拢的。而在饭桌上,酒是从不会少的。有多少人为了这个喝酒而纠结?有多少人为了喝酒而伤神?其实我也是其中之一,由于酒量不佳,每次同学聚会吃饭喝酒都得痛苦些许时间。酒桌文化也成了现代交际文化的一种,也是现代酒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之一吧。
每年重大节假日之时,便是许多人头疼之时,因为节假之日也是送礼之时。每年那个时候我们能够看到很多新闻说:茅台涨了、五粮液涨了,所有的中高档白酒、红酒都涨啦,没涨的恐怕就是啤酒了!正是因为这个高昂的价格,让很多白酒成了送礼的必备品之一。随随便便一瓶茅台可以让一个农民工一个月的工资见底,贵的离谱的你让一个农民工卖身都是买不起的。当然这只是开个玩笑,毕竟人是无价的。一瓶酒数千、数万甚至上十万都是可能的,这些高档酒成了送礼好对象。很多人买酒但他不喝酒,送领导。送亲人、送朋友、送同事。有很多人把名酒、高档酒送给政府官员,于是问题出现:官员收下高档名牌酒算不算受贿?这算不算腐败?
因此,在网上许多网友认为,官员收下别人送的酒应该也算是受贿,毕竟有时候一瓶酒的价格太过昂贵。哪个贪官的别墅里面不是名酒成堆?难道这是他们自己买的吗?他们买的起吗?但毋庸置疑的是,买酒送礼已成风气,已经成为社会现象的一种。它也应该算是现代酒文化的一种了吧,有人说这种文化败坏了社会风气,有人说礼尚往来很正常。但是它对社会的所造成的影响已经形成甚至在扩大。
除了我上面所说的两种还有一种,是被所有有良知的人所痛恨的。喝酒误事,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古人诚不欺吾没有一点错误。现代人喝酒所造成的悲剧不知道有多少。古人喝酒留美名,现代人喝酒留臭名!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 车祸致死的首要原因。在这些酒后驾车酿成的惨剧中,有多少是源自于驾驶员的侥幸心理有多少是源自于驾驶员对酒精的错误认识。因为这些车祸有多少家庭家破人亡?有多少人身陷囹圄?对于喝酒醉驾的威力有多大,我只说一个事情:我爸是李刚。试问只有多少网友不知道这个事?或许人们厌恶我爸是李刚,但更加厌恶醉驾吧。醉酒驾驶已成为社会的一颗毒瘤,让所有头疼甚至心疼!我估计这是酒文化对现代社会最大的影响之一!
酒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酒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同时还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华文明受酒文化的影响之深不是一本书两本书就能解释清楚的。中国酒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而享誉世界。但如今中国人的现代酒文化却没有如古人那样留下多少传奇多少美誉。留下的大都是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的各种丑闻!我期待有一天中国酒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积极影响不断扩大,不断加深。不希望“酒文化”变成一贬义词,望我们所有人共勉之。
第五篇:网络营销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网络营销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营销方式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将会逐步替代传统营销方式,而将成为当代的主流营销途径。如今的企业想在市场竞争中存活并得到长足发展,就务必要熟悉并掌握网络营销手段。将来网络营销不但决定企业的发展规模,更将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性问题。所以本文将针对网络营销对企业策略影响为例,分析网络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网络营销作为现代企业在营销活动中的重要手段,是传统营销发展与优化的产物,并随着网络使用率的快速提升,而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作为网络营销策略,主要是通过市场的时间形态、电子虚拟形态、时间形态完美结合,再将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等有效地协调。在网络营销环境中,企业将以网络营销为主导、以市场为纽带,使企业在市场上发挥更好的作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大体可分三种:
一、企业网络营销的定价策略
1.网络营销低价策略
网络营销低价策略是指在网络营销过程中企业所采取的对经营产品以低于传统营销价格进行销售的一种价格策略。根据有关专家统计调查分析,一般消费者会将网络销售价格与实体店价格做比较。如果网络价格低于实体店价格的多数消费者会选择购买。而如果网络销售价格不低于或高于实体店价格的,将不会刺激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所以,网络营销的低价策略是企业应为消费者最有力的销售方式。
2.网络营销动态定价
网络营销动态定价是指在网络营销过程中,企业考虑产品销售季节、时间,市场竞争状况、市场供求状况和购买数量等因素。通过收益换算比例,在网络上设定调价系统,按照市场进行动态的价格调整。动态定价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变化,增强企业应变能力,同时也使竞争对手很难判断企业的价格变动规律,很难采取价格跟随策略。网络营销动态定价不但要考虑自身的情况,同时要将其他商家的定价策略与销售情况考虑进去,计算出最合理的价格进行销售。因为这种定价最为灵活,同时也最费人力。
3.网络营销免费价格
网络营销的免费价格策略是指在网络营销过程中企业将产品以免费的形式提供给顾客使用,以达到以下两种经营目的。第一种是对新产品上市的推广策略,通过网络免费推广即节省推广宣传费用,同时又可增加消费者对商家的关注度和访问量,同时又可带动其他产品销售。第二种不以销售产品为主要获利手段,而是以销售产品的消耗部件来获利的,所以采取免费提供产品策略。还有是以为产品提供有偿服务的,以服务费或维护费用来获利的,也可采取免费价格策略。因此免费价格策略是最有效的抢占市场手段。
4.网络营销个性化定价
网络营销个性化定价是利用在网络营销中所特有的互动性,结合网络消费者的需求,来定制商品的功能及价格的策略。通过网络互动性可使企业实时掌握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信息以及对现有商品的满意程度,及时了解顾客个性化的需求,以便展开个性化营销。
5.网络营销顾客主导定价
网络营销顾客主导定价是指在网络上顾客通过了解市场信息来评估自己对购买此产品的心理价位,通过让顾客自主上报价格来增强顾客的参与性,但顾客感觉到自主控制力空前加强。使产品的交易可能性及提升产品价格都有良好作用。目前,网络营销顾客主导定价策略主要适用于拍卖类产品。
二、企业网络营销的分销策略
1.选择性分销策略
选择性分销策略主要针对顾客所选择的较固定、专业性较强的设备和零配件,实施选择性分销策略。
2.广泛性分销策略
广泛性分销策略较适合价格低廉、购买频次高或一次性购买数量较少的产品,适合采用此种策略。
3.针对性分销策略
针对性分销策略主要通过现场演示、客户体验或加强售后服务等方式,针对消费品中的名牌产品等,多采用针对性分销策略。
三、企业网络营销的促销策略
1.网络抽奖的促销策略
网络抽奖的促销策略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促销形式,是顾客参与性较强的一种促销方式。主要是在市场调查、周年店庆、新品促售、推广活动时进行此种促销策略,来增强顾客的参与性与关注度。
2.网络折价的促销策略
网络折价的促销策略也是目前网上较常用的促销方式。主要通过产品的打折信息来吸引顾客关注和购买。通过价格的优惠来规避网购不可试用、触摸等弊端,增强客户网络购物的动力。
3.网购积分的促销策略
网购积分的促销策略只需通过简单编程和提供数据库就可以实现,一般都会设置价值较高的奖品,来吸引消费者多次参加活动,并通过多次购买来增加积分以便获得奖品。网购积分促销可信度高、可增加消费者对网站的忠诚度、提高商家知名度等作用。
4.网购赠品的促销策略
网购赠品的促销策略一般适用于新产品推出、产品更新、开辟新市场、应对竞争品牌等情况时,采用此种促销方式来增强客户关怀。既可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又可鼓励消费者光顾网站以获得更多的优惠信息,还可根据消费者索取增品的热情来分析营销效果及对产品本身的反应情况。
总之,通过开展网络营销的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开展网络营销、抢占网络市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要抓住目前有利时机,强化对网络营销的宣传、提高企业在网络上的知名度与关注度、要在网络上建立良好的客户沟通关系、通过多种形式和策略吸引广大消费者在网络上消费习惯。
网络营销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影响,如果当前不在网络上培育企业的市场,当将来转为以网络销售为主的市场形势时,将对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所以建议企业一定要将网络营销提高到应有的高度,集中人力去培育这块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力、开拓市场,及为将来的过渡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