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县科协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
关于县科协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
关于县科协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
竹山县科协是县委、县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县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把科协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为科协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科协各项工作开展地扎实有效。由于受历史、体制、人员等诸多要素的影响,我县科协的现状和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都应值得大家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一、关于我县科协发展不足的现状、特点、问题及原因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组织结构松散,联系不够紧密
一是科协事业发展目标不够明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县科协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制度、措施,工作基本处于一个“上级安排什么,就干什么”“想起什么,就干什么”的状况,难以形成特色、形成合力,难以扩大影响。科协的社会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主要是参政议政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县级有关经济、开发、建设决策前后,县科协均未能参予意见。二是科协开展活动难度较大。由于受体制、经费、手段等原因,科技人员不能够被很好地组织起来,开展活动难度较大。三是科协上下级联系不紧密。上下级科协之间都以虚线相连,关系不够紧密,既无财(经费)上的联系,也无人(人事)上的联系,造成了科协工作上下级之间压力不够,权威不足。四是科协与学会之间联系较虚。科协与学会名誉上是上下级,而实际上学会行政登记主管为民政局、业务主管在各局,人、财、物和科协全无关系,科协对于学会就象是一个挤进去的“第三者”,关系非常别扭。五是科协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关系很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最早应是科协组织和发起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协在这方面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却越来越小,事实上,有好多叫得出的品牌如农村专业协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声名鹊起,首功应是科协,但后来却很少有人知道。科协在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政策支持、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几大主要的支持保护措施中毫无作为。六是科协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很虚。“维权”不得力,“呼声”呼不灵。科技工作者一些基本需求——如评个职称、搞个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科协都不能给予必要的帮助,其它困难科协更是爱莫能助。很少有科技工作者与科协主动联系,更谈不上有“家”的感觉。“家”没有真正建起来。当科技人员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科协,因为他们知道科协解决问题很难。
(二)人员构成疲弱,工作动力不足
一是人员编制数量偏少。从我县科协情况来看,县科协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只有6人,行政编制仅有3个,这也仅仅限于领导职数,事业编制仅有2个,编制严重缺少,形成没有事实上的科协专职工作人员,这和科协作为科普主力军的地位不相适应。二是领导班子成员结构不尽合理。县科协领导班子成员中,2名为40多岁,虽然县委在年初通过公开招考为县科协选配了一名30岁以下的副主席,但30—40岁之间的却没有,老中青搭配不尽合理,事业守成有余,开拓不足。三是人员思想比较“疲”。一直以来县科协形象都不被人们看好,近几年来,调入科协的同志大部分是从乡镇领导岗位上转过来的,大部分调入科协的同志都不是主动要求而来,在思想上存在消极情绪,心里有失落感,认为没有什么希望,也不求有什么作为,有穷过日子,安守摊子的思想。四是人员素质较“弱”。由于科协的人事安排从某个层面上说成了党委、政府平衡人事关系的一个棋子。排到科协工作的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不是不得力的,就是把科协作为跳板来过渡的。也就是说年纪较大的来养老,年纪轻的来过渡,年富力强的不是身体有问题,就是其他方面有问题。五是科协机关工作环境较差。目前,科协仍然与科技馆合署办公,周边环境和办公条件都不尽如人意,几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条件比较简陋、艰苦、落后,各种硬件、软件都不达标,各项福利待遇也得不到应有的落实,造成在县科协工作名不正、言不顺,理不直、气不壮,使之缺乏活力和后劲。
(三)、科普经费不足,工作手段单一
近年来,科协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科普经费有了较快增长,科普设备投入上也有所增加,但相对于经济发展速度和其它部门经费的增长速度却严重滞后,甚至是倒退。80年代中期我县科协科普经费就有近万元。科协有电视机、电影放映机、发电机、科普宣传车,那时的科协和县属其它单位比办公条件并不差,科普宣传车比其它单位的吉普车还略显高档。但时至今日,县科协是除了一幢楼、几个人、几间办公室和几张陈旧的办公桌外,已是一无所有,科普经费离上级要求相距甚远,历年陈欠的科普经费也无法返还。就连现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科普资源——科技馆设备老化、陈旧。作为科普工作主力军的科协,开展科普工作只能停留在“走过场”式的科普展览,“跟班”式的
第二篇:关于县科协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
XX县科协是县委、县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县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把科协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为科协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科协各项工作开展地扎实有效。由于受历史、体制、人员等诸多要素的影响,我县科协的现状和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都应值得大家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一、关于我县科协发展不足的现状、特点、问题及原因
(一)组织结构松散,联系不够紧密
一是科协事业发展目标不够明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县科协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制度、措施,工作基本处于一个“上级安排什么,就干什么”“想起什么,就干什么”的状况,难以形成特色、形成合力,难以扩大影响。科协的社会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主要是参政议政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县级有关经济、开发、建设决策前后,县科协均未能参予意见。二是科协开展活动难度较大。由于受体制、经费、手段等原因,科技人员不能够被很好地组织起来,开展活动难度较大。三是科协上下级联系不紧密。上下级科协之间都以虚线相连,关系不够紧密,既无财(经费)上的联系,也无人(人事)上的联系,造成了科协工作上下级之间压力不够,权威不足。四是科协与学会之间联系较虚。科协与学会名誉上是上下级,而实际上学会行政登记主管为民政局、业务主管在各局,人、财、物和科协全无关系,科协对于学会就象是一个挤进去的“第三者”,关系非常别扭。五是科协与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关系很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最早应是科协组织和发起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协在这方面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却越来越小,事实上,有好多叫得出的品牌如农村专业协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声名鹊起,首功应是科协,但后来却很少有人知道。科协在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政策支持、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几大主要的支持保护措施中毫无作为。六是科协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很虚。“维权”不得力,“呼声”呼不灵。科技工作者一些基本需求——如评个职称、搞个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科协都不能给予必要的帮助,其它困难科协更是爱莫能助。很少有科技工作者与科协主动联系,更谈不上有“家”的感觉。“家”没有真正建起来。当科技人员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科协,因为他们知道科协解决问题很难。
(二)人员构成疲弱,工作动力不足
一是人员编制数量偏少。从我县科协情况来看,县科协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只有6人,行政编制仅有3个,这也仅仅限于领导职数,事业编制仅有2个,编制严重缺少,形成没有事实上的科协专职工作人员,这和科协作为科普主力军的地位不相适应。二是领导班子成员结构不尽合理。县科协领导班子成员中,2名为40多岁,虽然县委在年初通过公开招考为县科协选配了一名30岁以下的副主席,但30—40岁之间的却没有,老中青搭配不尽合理,事业守成有余,开拓不足。三是人员思想比较“疲”。一直以来县科协形象都不被人们看好,近几年来,调入科协的同志大部分是从乡镇领导岗位上转过来的,大部分调入科协的同志都不是主动要求而来,在思想上存在消极情绪,心里有失落感,认为没有什么希望,也不求有什么作为,有穷过日子,安守摊子的思想。四是人员素质较“弱”。由于科协的人事安排从某个层面上说成了党委、政府平衡人事关系的一个棋子。排到科协工作的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不是不得力的,就是把科协作为跳板来过渡的。也就是说年纪较大的来养老,年纪轻的来过渡,年富力强的不是身体有问题,就是其他方面有问题。五是科协机关工作环境较差。目前,科协仍然与科技馆合署办公,周边环境和办公条件都不尽如人意,几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条件比较简陋、艰苦、落后,各种硬件、软件都不达标,各项福利待遇也得不到应有的落实,造成在县科协工作名不正、言不顺,理不直、气不壮,使之缺乏活力和后劲。
(三)、科普经费不足,工作手段单一
近年来,科协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科普经费有了较快增长,科普设备投入上也有所增加,但相对于经济发展速度和其它部门经费的增长速度却严重滞后,甚至是倒退。80年代中期我县科协科普经费就有近万元。科协有电视机、电影放映机、发电机、科普宣传车,那时的科协和县属其它单位比办公条件并不差,科普宣传车比其它单位的吉普车还略显高档。但时至今日,县科协是除了一幢楼、几个人、几间办公室和几张陈旧的办公桌外,已是一无所有,科普经费离上级要求相距甚远,历年陈欠的科普经费也无法返还。就连现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科普资源——科技馆设备老化、陈旧。作为科普工作主力军的科协,开展科普工作只能停留在“走过场”式的科普展览,“跟班”式的“科技活动周”和“蜻蜓点水”般送科技下乡等单一的形式上。这些形式已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科普工作的需要。我县17个乡镇,大部分乡镇尚未具备VCD和播音设备等基本的科普设施,95%的村没有科普报纸,50%的乡镇没有宣传窗和图书室。县里也没有固定的科技场所。由于基础设施的缺乏,导致基层科普工作手段单
一、覆盖面窄,每年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等下乡活动流于形式,仍然延用几十年来的摆摊设点等服务方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作用不大。再则,基层科协组织由于自身的属性限制,未能充分发挥“四主一家”作用,发展严重不平衡。目前仅仅只发挥了“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而开展学术交流、进行民间技术交流、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等职能未能充分发挥。此外,由于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造成我县城镇化建设规模小,速度慢,造成了我县科普工作侧重于农村科普,城镇科普工作起步迟,发展极不平衡。一谈到科普工作,就是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培训工作,对科普进社区方面的工作缺乏经验,更缺乏相应的重视。
(四)、科协地位偏低,自身发展有限
一是政治地位偏低。目前县科协行政编只有3个,也仅仅限于领导职数,其它均为事业编制,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科协专职负责人也没有被列为县人大或政协委员、常委,下辖的17个乡镇科协中没有配备专职科协工作人员,大多数由乡镇干部兼任,工作热情不高,致使驻乡驻村科协队伍极不稳定。工作人员少成了制约我县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是经济地位偏低。科协组织的经费来源有限,基层科协的经济能力更是脆弱。除了财政拨款,能争取到的社会捐助、自我创收的很少。全县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县财政每年拨给的科普专项经费,此外没有其它任何来源。过年县财政每年仅仅拔付5万元科普经费,而今年科普经费达到最高也仅有15.6万元(含科技馆建设改造经费),远远落后于其它地区。由于我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极需资金扶持的项目很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和冲淡了对县科普事业的经济扶持力度。乡镇科协和县级学(协)会基本上没有经费。由于科普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科普工作的开展。三是科协自身发展有限。由于科协是科技群团非政府组织,相对于党政部门而言,是弱势群体。由于科协组织自身性质的局限,更囿于人员和经费的限制,导致科协组织自身能力有限。基层科协既无钱又无权,主要依靠科协工作者自身的人际关系和影响力,发挥科协的组织、协调作用来开展科普工作。在基层科协组织中,真正懂业务人并不多,更由于经费困难等原因,没有学习进修的机会,知识更新慢,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另外县级学会很少开展活动,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
二、对策及其建议
(一)、强化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科协工作的重视。要充分认识科协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科协肩负着向广大科技工作者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的责任,对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稳定科技工作者队伍,调动科技工作者,为推进“科教兴县”进程服务的积极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认识科协工作对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协工作是整个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开展旨在促进科技进步、学科发展、科学决策、科技人员成才的学术交流、科技培训和科技咨询服务等活动,将有效地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要充分认识科协作为科普工作主力军的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规定:“科协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要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协助政府制定科普工作计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出建议。”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要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要定期听取科协工作汇报,研究科协工作,及时解决科协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县财政要拔付专项经费,用于每年至少要召开的1至2次科技工作者座谈会。要支持科协开展各项活动。支持科协组织的科普活动,学术交流和国际民间科技交流活动,以及科技咨询等中介服务活动。要加强科协的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干部”四化”要求和人民团体的特点,选配好科协领导班子,人大、政协常委候选人提名,应考虑符合条件的科协负责人,以便发挥科协的桥梁、纽带作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三是要进一步为科协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大力加强科协的基层组织建设。乡镇、社区已成立科协组织的应配备精干的专(兼)职工作人员,并为其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尚未成立科协组织的企事业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科技人员较多的企事业单位要积极组建科协组织。确保科协工作落到实处。切实解决科协组织活动经费。《湖北省科学技术协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科普经费投入应在各级区域人口平均0.10元的基础上,年实际递增幅度不低于10%”。
(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新世纪对科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科普运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要加大科协体制和用人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一套权威高效的科普运转体系,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并且能干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真正担负起科普工作主力军的职责,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树立科协良好的社会形象。一是搞活科协上下级之间关系,树立上级科协权威性。上级科协组织作为领导者要树立起权威性,要能为下级科协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使科协工作能真正列入到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要有硬性考核指标和量化标准,对县科协在人事任免上有建议权。二要能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下级科协以支持。如建科技馆、科普画廊等。二是改善科协与学(协)会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种有约束力和推动力,充满活力的新型关系,使科协成为学(协)会真正强有力的组织者和支持者。三是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在新的形势下赋予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以新的内容和形式。如在论文发表、职称评定、政治待遇等方面能为广大科技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加强科协自身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普工作队伍。这是县级科协当前面临的最紧迫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只有当科协拥有了一批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科协工作才能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特别是科协主要领导的配备,一定要坚持群团用人特点,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推举有专业特长、具备较高政治水平和管理能力、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并且热爱科普工作的人为候选人,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选举产生,彻底打破原有的平衡关系式的组织任命,只有这样科协工作才能形成新的思路,展现新的活力,树立新的形象。
(三)、积极主动,求真务实
一要认清形势,找准位置,《科普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科技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科普法》赋予科协是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充分体现了科协在科普工作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县级科协要充分利用《科普法》的学习宣传,巩固自身科普工作主力军的地位。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弘扬科学精神,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普活动的开展来影响带动社会各界对科普工作支持和参与,形成全社会共与科普工作的新局面。二要立足现实,积极创新。县级科协要紧紧抓住县域经济和文化发展这一中心,立足于县域实情,充分发挥科协现有财力、物力功效,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为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三要突出工作重点。围绕当地工作重点,大力开展科技宣传,实用科技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公众科技文化素质,要以科技引导农民实现增产增收,通过普及科学技术、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才能发挥科技工作的实效。要向上级部门推荐一批在科普工作中的先进基层组织和个人,发挥他们在科普中的主力军作用,实行典型引路,做到以身边的事例教育和激励人,调动各级科普工作组织和人员的积极性。要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先模作用,宣传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先进经验,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四要建立科普工作长效机制。科普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以防止一阵风、运动式的作风,避免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送科技下乡时搞一阵,平时放在一边的作法,要把科普宣传与计划生育、教育教学、农业农村等平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平常工作中发挥科协组织的影响力。要注重传统科普手段与现代科普手段的有机结合,形成全社会开展科普工作的氛围。五要大力支持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开展学术活动。各级学会的挂靠单位要为学会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予以必要的经费支持。活动经费按所在单位科技人员数每人每年不低于100元的标准,列入企业管理费用和财务计划。财政、税务、物价、工商、审计、民政、城建等部门,对科协所属学会从事的社会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活动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六要进一步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广泛宣传优秀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开设各种专栏、专版、网站、网页,大力宣传科技工作者的业绩和良好精神风貌,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氛围。大力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县科协要尽快建立科技人才数据库,积极举荐科技人才。认真组织好全县科技人员表彰大会和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工作。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要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有关科技人员和积极分子政策,有关部门和领导要重视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呼声和建议,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作者系县科协副主席)
第三篇: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旅游业,是融食、住、行、购、游、娱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业,是关联带动能力强,市场需求潜力大,投资回报稳定的朝阳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品位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实施和区域大交通格局新变化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进一步挖掘我市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增强其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升我市城市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当前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发展现状
我市的旅游业正在逐步启动,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领导重视程度在增强。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研究旅游发展思路,将发展旅游业作为启东发展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来抓,从理顺体制入手,组建启东市旅游局,负责市委市政府各项旅游决策的落实,履行旅游产业规划布局、业务指导、资源整合和行业管理的职能。同时,专门研究、制定扶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2.规划编制工作在推进。市政府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实施总体规划和分项目规划同步进行,逐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目前,全市已编制了《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圆陀角区域概念性规划》、《圆陀角区域详细性规划》和《启隆北湖地块发展战略研究》等“三个规划和一个方面研究”,并部分通过了专家评审。《吕四海洋风情区概念性规划》、《新湖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圆陀角重点区域深化设计》、《圆陀角旅游总体规划》等已进入设计和启动阶段,为全市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起到了引领作用。
3.项目投资力度在加大。近几年,由于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方资源积极参与旅游投资的双重因素的影响,全市旅游项目建设正在快速加以推进。一是政府性投资正在加大。投资200多万的吕四洞宾广场完成招投标,已进入施工阶段;投资800多万的圆陀角老景区改造工程正在进行;投资1000多万的黄金海滩风景区项目已进入地质勘探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即将进入施工阶段;投资2000多万的鹤城公园改扩建项目正在编制方案,下半年将正式开工;同时大桥主题公园项目已摆上议事日程。二是社会投资的重大项目进展加速。恒大一期项目超五星级酒店、国际体育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全面开工;浙江新湖工作团队进驻现场,正在进行清滩理赔、规划设计和围堤前期准备工作;投资6个亿的博圣大酒店(环球大厦)全面进入内外部装修阶段,将形成集超五星级酒店、餐饮、娱乐、商贸、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务中心。滨海工业园龙豪海景湾大酒店、海韵广场等项目也都已经开工建设。以藏缘葡萄庄园、田仓农业园、盈康农庄等为代表的生态观光农庄、乡村旅游点纷纷加快了建设步伐,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4.游客接待能力在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1.56万人次,同比增长17%,实现旅游行业总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20.3%。全市共有旅行社5家、旅行社服务网点6家,景区2家,星级宾馆8家,其中四星2家,准星级宾馆3家,接待内外宾客的能力得到了新的提升。市政府还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省市各类旅游交易会,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站、楼宇广告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取得了良好的宣传营销效果。
5.提高素质问题在注重。我市的旅游主管部门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管理,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努力打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市旅游局制订下发了《启东市旅行社管理百分量化考核标准》等文件,明确了全市旅行社的考核标准,确保旅游企业规范运作;组织开展全市导游人员知识与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导游人员素质;在全市旅游行业中组织开展“牵手世博,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和“平安企业”创建活动,制订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指导督促旅游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二、面临问题
全市的旅游业经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广大旅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由于历史的、基础的、客观的原因,我市的旅游业发展还在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三个“不相适应”:
1.旅游事业的总体发展与启东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偏低。我市旅游业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在全市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都偏低,与我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在江苏沿海开发中的地位都不相符。今年1-6月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亿元,实现旅游行业总收入8.3亿元,而旅游增加值只有2亿多元,旅游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左右。二是旅游体制机制不健全。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健全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我市的旅游业发展刚刚起步,相比兄弟县市,我市的旅游业政策还不完善,特别是扶持政策缺乏力度。投融资平台尚未搭建,旅游业发展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三是旅游投资项目偏少。启东靠江靠海靠上海,拥有丰富的江海资源,但旅游项目的招引力度还不够,旅游项目也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后备项目数量不多。
2. 新增旅游景点的建设速度与崇启大桥竣工通车的时间节点要求还不相适应。一是旅游景点少而小。目前,我市成型的景点仅有2个。启东虽有许多特色旅游资源,但现有景点小而散,缺乏真正留得住人、留得下消费的景点;旅游线路缺少亮点和厚度,旅游收入缺乏支撑点。二是旅游项目建设不快。由于旅游项目的相关报批手续特别是土地等制约,已在手的旅游项目建设起步较晚。新增的旅游景点如恒大一期和浙江新湖等还在前期准备和开工阶段,建设的工期较长,与崇启大桥通车的时间节点有所脱节。三是旅游特色商品匮乏。缺乏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开发宣传的力度也较小。
3. 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与品牌旅游和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是旅游人才匮乏。旅游业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行业文化积淀比较浅薄,行业培训能力也很有限。由于我市旅游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懂旅游、懂管理、懂外语的专业人才更显匮乏,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二是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大多数旅游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行业培训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三是旅游市场管理不够规范。旅游的软环境建设、企业的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旅游市场秩序还需进一步治理和规范。
三、对策建议
未来五年是启东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打造“江风海韵北上海,蓝天碧水新启东”旅游品牌的重要时期,未来五年对启东旅游业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努力实现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1.加深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意义的认识。旅游业以其游客的广泛性,消费的多层次性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中具有相当活力和生机的产业。我们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城市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旅游是人类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是人文交流的重要途径。自古以来,人们都渴望探求未知的世界,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旅游,可以推动广泛多样的跨文化交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互信,使人们以更加包容的心态面对多元化和多样生态,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旅游,又是一种产业,是低碳产业、无烟工业,是传统服务业中的主打产业。它是一种战略性、综合性的支柱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加快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城市软实力建设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旅游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也不是一般的第三产业,而是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综合性产业,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景区景点带来资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发展,还能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居民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和投资环境,城市人文气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城市软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要树立大旅游大发展理念,真正认识到旅游业是县域经济的一个支柱,第三产业的龙头,抓旅游业也是抓经济发展,抓旅游业也是抓城市软实力建设。
2.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完善。规划作为开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决定旅游业布局、发展速度和效益。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要把其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进行统筹规划,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时都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当前,要以《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为基础,重点完善《圆陀角生态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圆陀角区域详细性规划》、《吕四海洋风情区概念性规划》等各项规划,逐步形成以总体规划为统领,分区和专项规划为支撑,项目规划为着力点,各级规划相互衔接、统筹协调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圆陀角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定位,要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标准,全力打造生态观光、运动休闲、科普教育、会议会展、度假于一体的江风海韵体验基地、长江口生态度假基地。
3.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当前我市旅游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内外部环境和条件都有利于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要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扶持。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把旅游业发展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对待和扶持,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市政府要加强政策扶持、财政支持、金融支持、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以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扶持,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旅游业由部门单一管理向社会综合管理的方向转变,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形成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整体联动的格局,共同推动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4.加大旅游业对外开放的力度。旅游业是一个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极强的经济产业。要坚持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投入路子,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与工业大招商一致的理念,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促进大招商,争取大支持,带来大投入,换来大发展,努力提升我市旅游开发的档次和品位。要按照争取上级支持、吸引外来投资、激活民间投资的思路,放宽市场准入,积极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我市的旅游产业。要不断推动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探索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之间的联合,培育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带动全市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如最近我市与上海崇明签订《崇启旅游友好合作框架协议》就是一个成功的探索。崇启两家将立足自身资源与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实施两地旅游友好发展战略;不断突破区划界限,加强双方在交通对接、项目建设、市场促销、市场开发等方面全方位、深层次地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两地旅游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5.加紧已动工兴建景区建设。充分利用崇启大桥即将竣工通车的机遇,相关景区建设应与大桥建设保持同步。加强旅游项目各项行政审批的服务,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相关报批手续。加紧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具体要做到景区道路基本畅通;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指示牌和公交车站点旅游景点名称的设置,旅游标识系统基本完善;旅游厕所基本达标;景区停车场增加停车位,满足游客的需要;旅游安全和资源保护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营造良好的氛围;创建旅游产品品牌,旅游商品、纪念品要保证质量,具有文化创意;旅游餐饮要体现江海特色,利用美食吸引人气;全面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展示滨江临海城市的良好形象,使游客在启东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都有收获、基本满意。
对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近年来,我县旅游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配合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建设旅游强县为契机,整合旅游资源,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产业素质,提升
行业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全县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我就如何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向大家谈一点个人想法。
一是明确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在“十二五”期间,我认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一是坪坝营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唐崖河旅游区;二是注重策划创意,在重点景区或是县城中心策划一台武陵山多民族文化娱乐节目,常年演出,对游客开放。三是采取“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运作机制在县城至平坝营生态旅游区选址建设旅游购物超市,有效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二是合理规划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是:全县形成以坪坝营生态旅游区为龙头、以“„一心‟、„两带‟、„五区‟”为构架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一心”:即以县城为中心的游客集散聚集中心。“二带”:就是官坝水脉苗寨至朝阳库区旅游走廊和麻柳溪至二仙岩旅游观光带。“五区”:坪坝营生态旅游区;唐崖土司城至金峒土司遗址民俗文化旅游区;黄金洞地质奇观至星斗山森林观光区;二仙岩神奇湿地休闲科考揽胜旅游区;以忠堡大捷红色旅游主题体验区)。
三是完善旅游项目建设规划。充分利用坪坝营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二仙岩生态湿地观光开发区、黄金洞旅游区开发项目、官坝土苗风情园项目和土司皇城开发项目已进入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项目规划项目库的契机,加强我县旅游项目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县的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有:坪坝营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唐崖河旅游区建设和官坝水脉苗寨建设;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规划主要有:在《咸丰县旅游总体规划》的整体框架下,编制全国生态旅游大县发展规划,编制区域性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二仙岩湿地旅游发展规划。
四是加大财政对旅游发展引导性投入。县财政适当安排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点)配套设施建设的引导性投入、重大旅游活动的组织、旅游项目的宣传推介和旅游包机、专列及组团(社)的奖励。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县旅游发展的专项投入。国有旅游资源和企业整体或部分转让、拍卖的收益,专项用于旅游业的发展。全县退耕还林、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扶贫开发、民族发展和以工代赈等专项资金使用,应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
五是加强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快推进现有旅游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实现旅游经营公司化、市场化;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建立多元的旅游投融资主体,吸引鼓励县内外多种经济成份、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尤其是优势企业投资兴办旅游经济实体,开发旅游项目,发展壮大旅游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引导旅游企业切实履行法定的质量责任和义务,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和环境体系认证。
第四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本站推荐)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枢纽环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衡东县发展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传统农业久负盛名,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对推动衡东县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机化发展的现状与优势
目前,衡东县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以农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户数量多且生产规模小,正处于传统农业的转型、调整时期。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衡东的农机化工作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到2011年底,农机总动力达到98160台/47.9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3%。全年完成机耕面积87万亩,机耕率96%;机插面积5.5万亩,新增4.6万亩;机排灌20万亩,机灌率21%;机收50万亩,机收率56%。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6.5%。收割机发展到940台,插秧机发展到96台,耕整机达到20605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达到22214台,农用水泵达到28206台,农用运输车达到3125台,各类拖拉机达到248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7台。农机化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机服务效益稳步增长。
(一)显著提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农业综合生产力的不断增强提供了动力。目前,衡东县水稻机械化作业水平达56.5%,其中,脱粒、排涝、农产品初加工、运输等方面都实现了机械化。收割、耕整方面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平均达到76%。随着农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和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衡东县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在衡阳乃至湖南省进入了前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力地巩固了衡东农机示范县的地位,也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惠及三农的农机补贴政策,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湖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的正式颁布实施,近几年来,中央财政对农机补贴力度不断加大,衡东县抓住这一机遇,严格管理,阳光操作,充分发挥了补贴资金的政策引导和拉动作用。从2005年开始,衡东县农民购置农机时,在《湖南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规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所需的农机机型,可以享受政策的补贴。据统计,近几年国家对衡东县投入了3000余万元购机补贴资金却直接拉动引导农民投资农机12000万元以上。农机化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农机补贴政策的落实加快了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购机负担,从而调动了农民购置农机、用农机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三)农业机械化极大地节省了劳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机化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产量增加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人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而替代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农村二、三产业或进城务工或从事多种经营,促进了农业的节本增效。2011年衡东县在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27.5万人,第二、三产业劳动力15.6万人,比上年增长10.67%,在非农就业劳动力中,外出务工农民总数达到10万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
(四)逐步形成的农机服务体系,为农机的推广、培训和保养等服务提供了保障。衡东县目前包括乡镇农机站、推广站、农机监理和农机学校在内的农机服务体系,迄今为止已连续5年开展了针对插、耕、收分环节免费农机技术培训,在农机推广方面发挥了切实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衡东县农机化事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机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农机技术覆盖率不高,粗放型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机结构装备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一般产品多,精品名牌少;粮食生产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粮食作物水稻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油菜收割机械化虽然有所突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在农业生产的具体环节上,由于国内农机新产品研发缓慢和农机技术覆盖率不高等原因,衡东县目前只是在机耕、脱粒、排涝、初加工、运输等环节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在其他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水稻机插秧的推广举步维艰,这一“短板”的局面难以在短时间得到根本改变,农机技术还无法覆盖农业的整个体系,导致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还停留在粗放型生产阶段。(二)农机投入的相对不足,制约了农业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近年来,虽然国家实行购机补贴政策,赢得了农民的欢迎,调动了农民购农机用农机的积极性,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农机补贴力度与农民购买需求间存在的一些差异,以及地方财政对农机化发展资金的投入不足。也就是说,尽管农机补贴每年大幅度增加,可是仍然赶不上农民需求范围的扩大,农民对农机的需求量。经调查统计,衡东县农机化资金投入主要以国家政策性资金和农机化项目资金为主,地方财政缺少对农田机耕道路建设、大中型农业机械更新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等农民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的启动和引导资金投入。此外,信用合作社的信贷手续麻烦,费工费时,农民基本不采用,所以购机者一般都是通过自筹、向亲戚朋友集资等方式来购买农机的。
(三)农机推广服务机制不够健全,农机服务工作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和落实。目前乡镇农机站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乡镇农机站人、财、物、事下放到乡镇政府管理,造成乡镇没管好,农机局管不了的局面,此外,农机技术专业人员培养远远跟不上农机发展的要求,后备力量不足形势严峻迫在眉睫。农机推广服务机制的不健全致使农机管理、保养维修、安全监理、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抗灾救灾、社会化服务等许多工作不能切实到位,制约了全县农机化发展。
(四)农机方面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农机执法力度不强,限制了农机化发展。农机执法缺少法律依据,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一方面,道路交通执法人员要依法办事,查处“黑车非驾”,农用机动车的高覆盖面无形中加大了基层执法的难度;另一方面,农民又普遍反映农用车上路难,一辆驾驶证、行驶证、年审齐全的农用车,要上路还要缴纳强制保险、管理费等额外费用,这就需要政府出面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协调。另外,国家的农机化立法之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对农机化事业的促进、农机产品质量保证和使用安全等方面示范引导力度不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
(五)农业机械化与劳动力转移的矛盾带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农业机械化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劳动强度,在产量增加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把人力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所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力度,直接影响到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目前衡东县农民人均占有耕地不足2亩,而不够发达的二三产业能够吸纳的农村劳动力有限,大规模地推广农业机械化势必造成一些闲散农民,从而引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将对农机化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衡东县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衡东县的农机化发展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目标,努力实现农机的科学发展,促进衡东农业的进一步腾飞。(一)调整和优化农业机械化结构,推动农业做精做细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十二五”期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题。要加大农机化发展结构的调整力度,把握结构调整的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按照“两个转变、四个发展延伸”的发展思路,实现由传统的农机装备向现代农机装备的转变,由农机化发展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现由水田装备向旱田装备发展延伸,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延伸,由农业生产的产中向产前、产后机械化发展延伸,由种植业向畜牧养殖业机械化发展延伸,促进农机结构优化升级。农机化结构调整优化坚持四个结合:一是要与农机补贴相结合。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的导向作用,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种植业和大农业所需机械的比例,引导农民购买科技含量高、复合作业性能强的农机具。二是要与农民的需求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迫切需要又适应农民购买能力的机械。三是要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做到农民种植什么作物,开发什么项目,我们就发展什么类型的机械。四是要与突出地方特色结合起来,要继续以水稻机械栽植、油菜机械收割两个薄弱环节为突破口,狠抓水稻及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二)加快体制创新步伐,促进农业做大做强
1、实现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鼓励农民自愿流转土地,实施土地平整项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3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有的耕作模式极大地束缚了大中型农机的推广和农业机械的高效率,不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必须要立足土地规模化经营来抓农业机械化,解决小田块与大生产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改革现有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在确保土地承包长久不变前提下,鼓励农民自愿流转土地,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让真正从事农业的人在农村发展,让已经非农转移的人在城镇发展,使不想种的田有人种,使想种田的人有田种,使农机大户、种田能手有可能集中大片土地实行规模经营,这样就为大型农机提供了用武之地,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实现农村劳动力布局的创新,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农业机械化推广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程度。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之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农民从土地上被转移出来,减少了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相应增加了农业劳动力的自然资源占有量,为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推广农业机械、提高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也为土地流转和集并创造了可能。
3、实现农机服务机制的创新,继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发挥好市场在农机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多渠道争取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资金,大力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并引导服务组织合理布局,广泛开展代耕、代种、代收、代储以及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项目服务,实现规模经营,形成新型农机服务产业链;以“平安农机”创建为契机,积极探索农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完善农机法规条例,加强农机执法力度,做到创建工作常规化、安全管理源头化、专项治理经常化、示范创建标准化、平安农机普及化,保证全县农机的安全生产;以“人才兴机”为目标,努力抓好农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和加强农机操作手和农机户的培训和教育,多层面、多渠道培养农机鉴定、推广、维修等方面专业人才,建立一支精干的专业技术队伍;以农民培训项目为依托,让“阳光工程”和“职业技能培训”落到实处,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等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解决农机人才力量不足的问题;以农机信息上网为平台,推动专业农机网络的建设,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农机服务成本,拓宽农机作业范围,促进农机服务向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培育和规范农机化技术信息等重要市场,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和及时可靠的信息。(三)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
建议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工作,应该列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明确相关部门责任。要通过政府行为,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做到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合力。如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农业部门应负责农艺技术,农机部门负责农机技术,达到良性融合。(四)加大对实施农业机械化的投入,认真落实各项政策
1、优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对机耕路建设的投入,建议政府应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内支出,争取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村通延伸工程、农田基本建设、农业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安排机耕路建设内容。通过一事一议奖补政策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建设机耕路建设。二是结合村村通道路,建立机耕道常效管护机制,建章立制,明确责任。三是结合新农村规划,对机耕路、机库棚设施全面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制定激励措施,吸引农机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加盟,建设高性能的农机具维修站点和区域性骨干维修点。争取中央对机库棚、维修站的补助性投资。
2、加大对农机化扶持资金的投入,设立农机化技术推广专项经费,对重大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给予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系统事业经费保障,改善推广条件,提高工资待遇,设立培训经费,同时应对农机作业及农机燃油、新技术推广、农机化示范区、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给予资金扶持。
3、建立农机信贷贴息机制,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或银行金融部门设立农业机械购置信贷资金,尽可能简化申办程序,帮助有购机需求而暂时缺乏购机能力的农户解决燃眉之急。
第五篇:中国足球现状、原因及对策
中国足球现状、原因及对策
一、中国足球的现状:
足球运动是第一大体育运动项目,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足球运动这一项目已经影响到所有国家、民族和地区。现在世界上大约有2亿多人把足球这个项目作为自己的主要运动。但同样是亚洲人,中国足球队与日本韩国足球队水平差距是巨大的,中国足协的副主席张吉龙说:“这么多年以来,中国足球一直处于摸索、探求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也搞过职业化,10多年职业足球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但中国足球还是在原地打转。这让我们必须要反思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把中国足球的水平搞上去。”
中国足球在近二三十年间取得的成绩可谓是屈指可数,不仅如此中国足球的水平越来越呈下降的趋势,越来越跟不上国际的大潮流。本来还能够在亚洲排的上号的中国足球到现在已经彻底沦为亚洲三流。,从1978年开始中国恢复了全国甲级和乙级联赛双循环升降级的制度,并建立了全国成年队联赛和青年队联赛的各级比较稳定并且系统的竞赛规章制度。1982年至今,中国足球队参加了所有世界杯足球赛的预选赛和奥运会的足球预选赛,并且在2002年中国足球队在米卢蒂诺维奇主教练的带领下艰难地冲进了世界杯的决赛圈,中国以亚洲第五的身份第一次登上了世界杯的大舞台,然而三战皆负的比赛成绩,最终使得中国足球队的排名没有出现在世界排名榜上。2006年9月6日亚洲杯预选赛中国队以0:0战平新加坡队,让中国的球迷绝望了。在当时比赛的前几天,国际足联公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排名,中国足球队的世界排名最终创历史新低仅仅排在了103名,在亚洲也仅仅排在了第15名,中国足球队沦落到了亚洲的三流球队。20年来我国足球的水平总是不尽如人意
二、中国足球水平越来越呈下降的趋势的原因:
1、中国足球管理制度的缺陷:
(一)体制落后,伪职业化,商业运营极差:
职业化整整二十年,中国足球行政指令依旧横行,“伪职业化”倾向明显。特别是目前运营中超联赛的中超公司,表面上是独立的公司法人,实质上隶属于中国足协,表面上运营整个联赛,实质上局限于项目招商,功能相当于欧洲国家足球职业联盟下的一个商业部。
(二)球场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
硬件设施不足,利用率低是直接影响中国足球运动普及的一大主因。目前,伦敦各类足球场约3000多块,北京的体育场不到100块,符合标准的足球场更少,并且国内各球场多为不对外开放的校园球场,足球运动的全民普及无法开展。
(三)足球人口极度匮乏:
目前,中国足协注册青少年球员不足7000人,为日本60万,西班牙65万的1.4%,1%。注册职业球员8000人,足球人口极度匮乏严重影响中国足球的发展。
2、储备人才的培养方案不完善
(一)储备人才数量不多
根据有关权威统计,1990年至1995年,中国足球储备人才数量最高,已经达到65万人;2000年至2005年,则降到18万人,然而,目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只有5万多人。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人口数量仅是中国的十分之一,但是有60多万注册在案的青少年业余足球运动员;只有6000万人口的英格兰,却有6万个业余足球俱乐部和1.3万个学校足球协会以及150万足球人口;德国只有人口8000多万,但是却有足球人口620多万。2000年左右,大量足球学校兴建起来。目前,学生短缺已经成为我国足球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有关足球方面的学术研究少
目前,有关储备人才培养方面的文章与课题很多。从研究对象角度,地域上国内和国外并存。国外学者部分从世界杯和亚洲大的赛事为主要研究对象,世界杯方面的文章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我国学术研究方面,大多以职业联赛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得出,在九十年代中期到二零零三年间,有关培养足球方面的学术论文、其他科研总共近六千篇。在其研究范围,关于足球储备人才培养及足球少年教育的文章近四十篇,大概占总体的百分之一。从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在学术方面,我国的足球研究相对不合理、不平衡,没有全面研究甚至出现缺憾。学术工作者没有从足球鼎盛国家研究出其管理的精髓,而且足球储备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模式等很多方面,我们的学术学习还有很大差距。这将会使我过的足球储备人才培养理论缺乏科研的支持,导致我国足球在实践工作中遇到困难难以解决。使得足球运动员选材等方面出现滞后现象,阻碍我国足球运动有力发展。
(三)相关法规很不健全,管理滞后混乱
不论是专业足球运动员还是一般球迷,都深深的知道足球储备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愿意真去认认真真去从事足球的青训与培训计划。同时,足协政策缺乏与管理滞后也同样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利益关系不能理顺,资金没有方法保障,而且家长投资足球的负担太重与欲望下降,伴随着中国足球大环境的不断恶化,造成了足球系统中最底层一再被动摇,当然这最底层也同样是最重要的一层。
在职业联赛最火的那几年,让我国从专业的足球时代走向职业的足球时代,足球市场开始启动,足球得到大家的关注,然而,足协在怎样去进行有组织与有计划的开展普及与提高的这个重要环节上,却是一直不能得到真真正正的重视。因此,整个足球行业一直处于无秩序、无政策以及无监督的混乱状态。例如,对于当时那些曾经一度兴起的足球培训学校,足协从始至终都没有能颁布出一套行业标准与审核办法。几乎同一时间,全国足球培训学校蜂拥上马,全部都是以赚钱为目的,从而导致他们不但没有长期的发展计划与远景设计,更是缺乏政府部门的监管。一直到今天的足球学校严重缩减,足球储备人才不足,并且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塔基不牢固和塔尖不稳定现象非常严重,足协从一开始就没有发挥出他应该有的职能,没有引导好中国足球朝着良性的道路前进,最终导致出现了许多赌球事件和腐败事件,但这些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组织机构管理混乱与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矛盾繁多。
(四)业余俱乐部与足球培训学校的管理混乱
随着“足球热”的持续升温,一些足球俱乐部与足球培训学校在全国各地兴起,但是,其中还存在很多隐患与问题。第一,专业化过于早期,较早的对小足球队员进行学习,食宿和训练“三集中”,并且由于训练缺少针对性,经常忽略个性培养,同时训练周期过长等等,严重影响少年的身心健康。第二,管理混乱无序,制度十分不健全,训练也很不科学。据有关资料显示,那些属于较低专业培养级别的业余体育学校与体育中学人才输送率为高达6.1%,明显高于省、市重点体校二线队l.96%的输送率。
(五)培训学校收费较高,严重影响储备人才的选拔
足球学习呈现出贵族化的现象。存在着学习费用严重超出普通家庭能承受限度的问题,比如1998年,八一足球学校学费为2.2万一年,建校费为2万一年;北京龙力足球学校学费为3万一年;中国足球学校学费为1.8万一年;西安唐信足球学校学费为0.8万一年,赞助费要3万一年;国力足球学费为0.7万一年。因此,这样高的学费就会把一大批具有潜力的喜爱足球的年轻人拒之门外,使之不能得到正规的培养。
(六)青少年储备人才素质低
大家都知道,目前,困扰中国足球的一大困难就是足球运动员的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如此导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因为思维与领悟能力不能很好的适应高水平比赛与训练所需要达到的要求,因此球员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原地踏步,不再前进。除此之外,小球员过早地和家人分离,往往在心理上给青少年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相反,世界杯上进入前四名的韩国足球队,他们的大部分足球运动员都是来自韩国大学生队,他们真正的把高等教育与高水平的足球训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也是他们能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七)足校学生毕业后不能去踢球,培养学校遭受信任危机
很多培养学校在招生时对家长和学生做出关于学生毕业后出路的保证。但是,由于我国现在职业联赛所需求的运动员人数非常有限,所以,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不能去踢职业足球,那么他们就必须面临着自主择业的局面。因为这些学生在学校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足球训练上,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很少或者干脆不学文化课,导致毕业后就业面非常狭窄,并且事业发展没有后劲。
3、球员为中国足球差找借口,推卸责任
如果英超或意甲中流球队的主力队员的各个平均指标为10分,中国国家队队员的对应的指标大概是:身体素质9.5分,场上努力和作风9分,技术(无干扰情况)9分,技术(有干扰情况)7分,个人意识5分,配合意识和能力5分,阅读比赛和预见能力3分,心理素质7分,不可测素质5分。中国大多数队员生活不富裕,家庭状况拮据。球队主力位置的竞争十分激烈,他们大多数是十分努力的,很多队员在场上无球的情况下跑动配合不积极,,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跑或者跑不动,而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跑,这需要有良好的阅读比赛的能力和足球意识。这些能力从9岁左右就要开始逐步培养,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没有速成班.,他们小的时候就没有打好这方面的基础。
中国足球长期徘徊不前, 甚至在走下坡路.有着那么多的人口, 有着那么多的球迷, 中国足球却那么差, 实在让很多球迷搞不懂。经常能听到以下一些借口:
(一)东方人不适应足球
在90年代以前, 这个理由长期占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日本足球的崛起, 这个理由已站不住脚了.美国职业联赛中还有二名全明星华裔队员, 并多次入选国家队。
与英国, 巴西这样的历史足球强国相比, 中国足球的基础是比较差.但是与日本美国着这样的足球新兴国家相比, 中国足球的基础要比他们好的多.(二)经济没有日本美国发达
日本和美国的经济实力为他们的足球腾飞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后中国足球从81年的亚洲一流下降到06年亚洲二流.而这25年中国的经济实力上升了几百倍.(三)场地不够, 场地差
有美国日本那么多平整漂亮的自然草坪当然好.但是球王贝利和马拉多纳都是在破烂的场地上开始的.贝利还踢了好几年在袜子里面塞垃圾的“足球”.中国的所有学校都有操场, 都有体育课.儿童足球并不需要很大场地.可以注重一些比如象盘带,控球,玩球,颠球等需要大量训练时间但仅需要很小场地的活动.(四)独生子女政策导致没有孩子踢球 不少人认为独生子女政策导致没有孩子踢球.但是在学校中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在玩球.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家长更不愿意将孩子送到高风险的足球学校.姚明和刘翔不都是独生子吗? 家长们愿意的是在不放弃学习的前提下, 让孩子提高足球水平, 看看他们到底能否成明星.(五)高校录取政策
高校以考分为标准的录取政策导致家长不让孩子踢球.由于升初中大多数地区不需要考试, 小学阶段的很多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不太重.这个阶段参加体育活动很有必要.而事实上玩球的孩子并不少.少的是基本放弃学习而去足球学校的孩子.教育部有一系列的对优秀足球队员的优惠政策.获得二级足球证书高考就可以加几十分.而只要是省级和足球重点城市的前四名就可以获得二级足球证书, 并不很难.目前的高校联赛也促使很多高校(包括北大清华)愿意特招有足球特长的学生.三、相应对策
1、有关中国足球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自身问题的改革:
(1)净化环境,没有一个好的行业环境,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足球的现状。不过这个在中国做起来比较难,这需要各方面的体制改革进行配合,必须要下很大的决心。而恰恰就是这个决心,在中国包含的太多的暧昧;
(2)正视自己,戒骄戒躁
每当有一点成绩,不但行业自身膨胀,媒体也煽风点火,牛皮吹的满天飞,似乎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是一战成名、功成名就。一直抱着这种自欺欺人的心态,中国足球谈何发展?
(3)合理分配,论功行赏
例如不进球就从上到下不发奖金,只有底薪。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象现在这样勇夫懦夫、有功无功一律乱赏,人人皇帝,日日笙箫。长此以往,国足一定会把原始的那一点点上进心也消耗殆尽,剩下的只有球迷的眼泪;
(4)善待球迷,知恩图报.没有球迷,足球连个屁都算不上!球迷才是足球的衣食父母、才是足球存在的唯一理由。好好善待他们,让球迷高高在上吧,把自己的不可一世赶紧收起来。另外,足球这个行业如此富裕,在物质上也好好回报球迷们吧,该免票就免票,哪怕发给现场球迷每人一瓶水,他们的心也是甜的。因为,最可爱的球迷是最容易知足的,而不知所谓的“球星”才是最贪婪的。
(二)、足球体制的改革:
(1)加快体制改革,建立职业联赛独立运营机制,成立独立自主的联赛公司,负责国内各级职业联赛运营。
(2)建立并完善联赛公司独立运营机制,联赛公司独立运营管理职业联赛,独立进行商业开发,独立拟订和实施职业联赛发展规划,独立处理职业联赛日常事务,独立对办赛中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独立完善和规范的申报制度,审议制度,评估制度,问责制度,各级职业俱乐部会议及联席会议等制度。(3)加快硬件设施建设,鼓励兴建大型专业足球场:出台优惠措施,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兴建大型专业足球场,在改建现有的公共运动设施的同时,增加足球场数量。
(4)加快扩大足球人口,提升足球从业人员素质:开办专门的足球学校,培养高素质的足球人才。
总而言之,中国足球的出路就是打破行政垄断,尤其是把足协和它名下的企业进行市场化改制,引入充分的竞争,变成民间组织。因为这些通过权力依附在经济体内的特殊利益集团本身已经成为毒瘤,吸收无数资源,毁坏市场价值。打破这种垄断,将让中国足球的增长更具备活力和公正性。使足球领域不是政府说了算,政府官员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俱乐部、球员、球迷这一足球的主体说了算。
2、促进我国足球储备人才发展的对策
(一)严厉打击“假赌黑”行为,净化足球环境
只有在良好的足球环境中,家长才能放心将孩子送去踢球。所以,我们必须时刻严厉打击中国足球的“假赌黑”行为,司法机关要强势介入,并且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并且完善相关制度,彻底除掉这个“假赌黑”毒瘤,净化中国足球环境。此外,中国足协还要积极制定出规范的行为规章与制度,并且要严格按制度行事,同时要对球员的违纪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努力提高球员的自身文化素质。
(二)足球学校与高校联合办学,努力探索足球与教育的结合
这个做法不仅仅是解决过早专业化训练和文化课学习之间矛盾的十分有效的途径,更是提升我国职业足球储备人才自身文化素质的一条有效措施,同时还可以解决学员毕业后另谋出路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球员的自身文化素质可以通过高校的培养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使得球员自己文化素质能够适应足球训练的需要。这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职业球员再就业困难的问题,因此,即使将来学员不去踢职业联赛,也可以有能力从事其他行业。
(三)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开展校园足球联赛活动,推进足球在校园的普及程度
全运会足球赛制的改革与全国各地消失多年的青少年足球队重组,皆传递了放眼未来的中国足球崛起大思路。在去年10月中旬,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小学初中联赛的开幕式在青岛天泰体育场隆重举行,这是从我国建国至今,第一次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教育部联合组织的重大项目。在我国喊了无数次口号之后,在足球与教育相结的模式上终于勇敢地踏出了一步。从今以后,我们应该进一步推进足球运动在学校里的普及程度,利用学生寒假、暑假和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开展大量的校园足球联赛活动,真真正正做到让足球活动在学校里普及,这一做法将很好的推进我国足球发展事业。
(四)把五人制足球引入中小学体育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 五人制足球由于运动场地占地面积非常小,并且容易在各种条件下开展与普及。在很小的空间里使得双方队员之间的距离很近,从而使攻守转换次数多与频率快,并且游戏方法简易。这不仅利于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而且还能有效的推动足球运动的普及。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很好的提升青少年的足球技术水平,可以成为选拔足球储备人才的一种有效方法。
(五)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练队伍的专业文化水平与科学文化知识
足球训练它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实验与研究的过程,积极提升教练员依靠科技提高训练质量的能力与自身的科研能力非常重要,足球训练的科研成果,只有通过教练员才的具体实践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所以,足协应当通过与体育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进行合作,并且制定相应的措施,同时积极组织教练员参加教练员培训班进行学习,努力安排教练员去进修,多多鼓励教练员去参加研究生学习,从而不断提高教练员队伍的专业技能。教练员只有掌握了进步的足球技术和先进的理念,才能使自己更加清醒认识足球的发展现状,进而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训练。
(六)借鉴外国先进的管理与经营理念,制定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长效管理制度
中国足协作为足球协会的组织者与管理者,理所应当积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与服务体系,并且建立健全协会的各个部门与机构,与此同时,还要严格的制定出一套本行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严格的法律法规作保障,足球事业才能快速有序的向前发展。
总结:
好在当局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足球的问题,在中央领导的关怀下,足协已经开始重点转向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在未来的数年效果应该可以逐渐显现。事实证明,在中国任何事情只要中央领导重视都可以做的很漂亮。所以对中国足球抱有信心是理所当然的。在中国足协与欧洲足球强国的合作中,中国足协将送出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球员赴欧洲俱乐部训练,完全融入当地足球氛围,接受先进足球理念的熏陶。在国内,我们的职业俱乐部更加重视青少年球员的培养。定于明年9月份开始招生的恒大皇马足校,将由皇马俱乐部派遣教练进行训练,首期招生3000人,目标是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足球培训学校。只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在这之前国内俱乐部跟外国俱乐部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如果恒大皇马足校办好,将会成为中国足球人才的摇篮。另外,此前一直受到冷落的校园足球也将兴起。中国孩子不是不爱踢球,是教育制度不允许,踢球会影响学业的思想一直中国人不可逾越的心理障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广州亚运会上,以业余球员和学生组成的日本男足夺得冠军,他们的学生军战斗力都如此强,真不知我们以职业球员组成的国奥队0:3败给他们的时候是何感想。
中国人是爱足球的,我们缺乏的不是激情,我们缺乏的是脚踏实地为中国足球办事的人。中国足球的未来掌握在足球的管理者手中,寄托在青少年球员身上。希望足球管理者能够吸取前十年的血泪教训,改变急功近利的官僚思想,将青训坚持下去,为小球员们创造健康的环境,教会踢球的同时也需要教会他们做人,培养出中国的足球巨星,为其他球员做好榜样,吸引更多人投入足球事业。
星星之火可以成燎原之势,我们已经看到中国足球目前的转变,那么我也相信,只要星星之火能持续闪耀,10年后,我们会再笑傲亚洲足坛,世界杯也不再是梦想。
参考文献:
[1]贸新奇.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8
[2]雷五平.中国青少年足球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与产出问题研究——以足球学校为例[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3]黄文宾.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4]王剑.中英职业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5]朱植林.五人制足球纳入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可行性研究——以福州地区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7):245—248.[6]于文谦,刘玉.论文化自觉对竞技体育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7(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