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清重金推进文化强市 产业发展锁定三大目标
福清重金推进文化强市 产业发展锁定三大目标
近年来,福清利用海西建设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的大好时机,重点发展现代传媒、服务创意、文化旅游、演艺培训、数字印刷等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已初具规模。福清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福清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目前,福清共有文化产业单位649家,从业人员13585人。2013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9.91亿元,占GDP 3.55%。
根据规划,2014年福清市政府将推动文化产业升级转化,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步伐,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构建和拓展文化产业招商引资载体和平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
近日,中共福清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工委书记叶友琛接受了中国网福建频道记者专访。
千年古邑重新发力
百亿资金投向重点文化产业领域
中国网福建频道:与其他城市相比,您认为福清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具有有哪些优势?叶友琛:福清是千年古邑和著名侨乡,在政治、人文、经济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区位优势明显。福清是著名侨乡,现有海外华侨近90万人,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区位近台,最近处距台湾仅84海里。多年来,福清充分发挥侨多台近的优势,走出了一条“以侨引台、以侨促台、侨台民外共同发展”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路子。依据《福州市城市总
体规划(2009-2020)》,福清市定位于福州南翼发展区,将承接福州市的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而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发,使得福清成为福州连接平潭的交通要道和桥头堡,也是平潭得以倚靠的天然腹地,为福清对外商贸交往提供便利。
民间资金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众多福清乡亲走遍大江南北,成为国内最活跃的创业群体之一,现有近30万福清乡亲在全国各地经商办厂,积累了雄厚的民间财力。截至今年1月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约759亿元,使福清成为投资兴业的重要合作平台。近年来,民营资本不断进入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基本上以民营文化企业为主,规模以上企业达13家,民营文化企业成为福清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
文化资源丰富。福清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闽剧)之乡”、“福建省文化先进县(市)”。文化资源涵盖了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历史遗产、风土人情以及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尤其是特色文化资源深厚,有以“梦文化”闻名的国家4A级景区石竹山,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瑞岩弥勒造像及龙江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代水利工程天宝陂、明代瑞云塔和黄阁重纶、清代东关寨、瑞岩摩崖石刻,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佛教临济宗的发源地之一黄檗山万福寺,南少林寺遗址,以及闽剧、石竹山梦文化、宗鹤拳、板凳龙、伡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展机遇良好。目前,中央已将文化创意产业明确为未来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福建省委、省政府下发了《福建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福州也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强市的关键所在。从这个趋势来看,随着国家、省、市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日益注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福清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福清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那么目前福清文化产业的建设情况如何?有哪些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
福清市政府近年来稳步推进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永鸿文化旅游城项目总投资20亿元,分两期完成,目前一期项目用地已摘牌,并于二月初动工建设。利桥文化古街保护规划设计工作委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设计,已于2013年10月份通过专家评审。福泽山水,是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规划用地16000亩,主要从事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以及配套地产等,总投资50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规划审定,进入项目前期征地程序和基本设施建设,今年拟完成投资2500万元。东壁岛开发建设,总投资10亿元,目前已投入2亿元,完成酒店一期土地平整、九使山公园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黄官岛游艇俱乐部环岛景观栈道和海上乐园建设,建设用地规划等项目建设有关证件也已获批。海西文化交流中心,总投资12.6亿元,占地90余亩,主要从事文化传媒、文化交流等,目前正在编制控制性规划初步方案等。
文化、特色、产业联动
政府搭台冲破五大发展瓶颈
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福清市政府做出了哪些努力?
一是抓规划引导,立足福清的产业基础和文化资源优势,立足于海峡两岸文化创意的合作交流,把文化和商业融合发展作为推进“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着力点,抓龙头、铸链条,抓转型、促升级,建立定位科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发展有序的文化产业区块分工和布局体系。二是抓平台建设,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开放服务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文化和商业服务中介机构,鼓励金融、保险、咨询、律师、评估等机构参与文化贸易业务;推动文化企业与文化营销机构、中介组织对接,逐步形成产销联盟;依托“5?18”海交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投洽会等招商平台,鼓励台商来福清投资文化产业。三是抓政策推动,优化财税政策,完善投融资政策,健全创业投资机制,特别是大力探索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拓宽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制定扶持文化企业品牌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奖励办法,引导和扶持企业培育、争创、打响品牌,营造良好的创牌环境;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育机制,营造良好的聚才环境。
当地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是否有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确实存在者一些不足之处。一是产业规模偏小,发展不均衡;二是知名品牌偏少,创意能力偏弱;三是产业吸引力不强,高端人才不足;四是软环境建设亟需增强;五是区域产业关联协同效应不足。
针对现阶段的情况,我们将围绕文化强市战略,坚持政策推动、项目引领、龙头带动,坚持文化、特色、产业联动,努力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
文化产业发展锁定三大目标
从福清文化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您是如何看待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您个人对于福清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哪些期望?
当人们初级的、物质层面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因此,从国家层面来看,文化产业是未来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目前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社会对文化产业的需求来看,这个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我对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在今后几年时间,我们将充分利用福清发展的战略机遇,夯实产业基础,强化产业关联协同机制,深化产业分工,培育新兴文化产业业态,将文化产业作为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构建设施布局相对合理、效益初步显现、管理运行机制初步成熟的文化产业格局,使福清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节点,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达到文化产业发展软硬指标的双重跨越,即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升级转换与较大增幅,逐步完成从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资本优势的转换、从产品盈利向商业模式盈利的转换、从小规模零散经营向较大规模产业群的转换、从制造业模式向创意经济模式的转换;从而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翻番、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达到两位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8%的三大目标。
2014年,福清市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新的具体措施?
新的一年,我们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要抓升级转化,重点推动已启动前期工作的项目加快建设步伐,在谈项目尽快升级转化,特别要推动永鸿文化城一期尽快开工建设、二期尽快落地,福泽山水和一信文博园规划前期工作。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分阶段推进历史文化名街名镇建设,特别要推动利桥古街尽快完成整治更新规划和实施,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二要抓招商引资,不断构建和拓展文化产业招商引资载体和平台,力争文化产业招商引资从规模到形式上有所突破。三要抓政策落实,要落实我市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抓好文化产业示范企业(基地)认证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形成骨干带动、项目带动的效应。
第二篇:“产业强市”助跑高质量发展
“产业强市”助跑高质量发展
2018年,镇江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度对标苏南,深化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势头。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50亿元、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1.5亿元、增长6%;工业应税销售4400亿元、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5%。
比“成绩单”更重要的是,镇江确立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明确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重点,细化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考核办法,建立招商引资“负面清单”,编制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推动政策、要素等向高质量发展聚焦。
今年是镇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要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奋勇前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左右,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高质量发展绝不是不发展,发展慢不等于质量高。对镇江来说,产业发展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发展还很不充分,新动能成长不够快,转型升级任重道远,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发展。因此,实现以上目标,镇江坚持“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实施一批增后劲、促转型、补短板的高质量项目,确保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400亿元。
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企业绿色发展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机制,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围绕重点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将“卡脖子”问题列入科技重大专项,开展重点攻关,努力做到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不折不扣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把减税降费降成本等措施迅速落实到位,坚决破除民营企业发展障碍,有效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第三篇: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根据**安排,最近,我们先后深入**、**县,通过视察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听取情况汇报,与有关专业人士座谈等形式,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了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问题,并就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提出了一些对策。
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文化旅游名市”为目标,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我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品牌目的地”等荣誉称号。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64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8.3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0%和27%,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主导,规划引领。市、县(区)政府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科学谋划,加力推进。市上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指导和服务;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
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出台了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市上编制完成了《**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为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勾画了蓝图。扶风县把文化旅游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连续三年召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县在出台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将**风景名胜民俗区打造成为**经济区旅游名片、全国知名的周易体验与寻根问祖圣地。**县先后聘请10多家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规划权威机构,编制全县文化旅游总体规划,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向高层次、高品位发展。
(二)项目带动,突破发展。市、县政府将项目建设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重要引擎,按照规划出项目、项目引资金、资金促发展的思路,精心策划包装旅游项目40多个,采取主动出击、外引内联等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引资活动。截止10月底,全市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合同引资90多亿元;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全市在建、续建和完成旅游项目61个,总投资114亿元。**文化景区一期工程、中华**城、中华**园等一批旅游标志性工程相继竣工并对外开放。结合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山—**河区域旅游核心区开发进展顺利。**县今年确定并实施了投资6亿元的十大旅游项目,**古镇、中
华民俗风情一条街、**旅游小镇、**民俗园4个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营。**县全面启动了**山游客服务中心、林泉雨居游客中心、明天展示馆等五大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前期工作,并投资2000多万元对部分景点和宾馆饭店进行包装改造,使景区的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注重促销,扩大宣传。各级政府旅游部门比较重视旅游促销,在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上做了大量工作。精心制作了《游**》旅游指南和《炎帝故里》旅游画册,在《中国旅游报》、《陕西日报》、**电视台等媒体上开辟专栏,专题宣传我市文化旅游产品;抓住举办世园会的机遇,在100辆客流量大、受众面广的世园会专线旅游接待车上设置车体广告,全面推介我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暨**山旅游登山节”,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我市旅游资源禀赋,提高宝鸡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县采取重大节庆宣传、与媒体联手宣传和走出去宣传促销的办法,大力推介**山旅游品牌,使国内外游客对**山的知晓度明显提升。**县深度挖掘历史人文资源,打响周文化、民俗文化和三国文化三大品牌,利用多种媒体向省内外宣传推介,增强了景区的文化感染力和游客吸引力。**县着力打造推介“水韵江南、七彩凤县”品牌,使其成为享誉省内外的“中国最美小城”。
困难和问题
我市的文化旅游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就宝鸡拥有的旅游资源和开发情况,与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城市相比,差距依然较大,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从我市纵向看,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开发建设,一些新的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对调整全市旅游产品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横向比,我市的旅游产品结构仍然比较单一,主导性产品以传统观光为主,娱乐、休闲、度假、购物功能不足;旅游资源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品牌的吸引力不强;旅游景区规模普遍不大,游客滞留时间短,旅游综合收入仍然较低;旅游产业链条不长,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占GDP的比重明显偏低。
2.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重点旅游景点至交通干线旅游公路等级不高,可进入性较差,不能很好满足游客的需求;高速公路“十字”骨架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比较陈旧,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3.融资渠道不够畅通。从全市情况看,在开发建设旅游景区上,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由于市县财政不够充裕,政府对旅游的引导性资金投入不足;我市旅游项目投入开发机制不够成熟,投资风险相对较大,金融单位对旅游项目贷款顾虑较多;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效果不佳,民间
资本对旅游开发的参与率仍然较低。
对策和建议
文化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对提升地方文明程度、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用巨大。针对目前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委员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着眼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省政府前不久出台的《关于支持**加快建设**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意见》,提出要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建成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这为我市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抢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按照“科学规划、重点开发、项目带动、建设精品”的原则,高起点、高品位制定适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近、中、远期总体规划,尽快制定、完善各景区景点的整体开发详细规划,用规划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要在旅游总体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依托炎帝陵、北首岭遗址博物馆和延安黄帝陵、天水伏羲庙、大底湾遗址等资源,建设中华民族远古文化长廊;依托周原遗址、雍城遗址、中华石鼓园、青铜器博物院和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天水及其附近礼县大堡子山遗址等资源,建设周秦文化长廊;依托法门寺、龙门洞、金台观和西安楼观台、天水玉泉观、麦积山等资源,建设宗教文化长廊;依托秦岭北麓的茵香河、天台山、太白山等自然资源,建设生态文化长廊。规划形成后,要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科学论证,力求使规划凸显宝鸡特色,体现人文内涵,努力实现我市文化旅游产业新突破。
二、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精心打造精品工程 我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地貌特殊,既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又有独特的自然资源,还有纯朴的民风民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条件优越。要在加大财政对旅游重点项目投入力度的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和“让小利,得大利”的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大招商、招大商,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提供保障。要把推进旅游产品升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在精、细、美上再下功夫。一是要着力建设名景。**的旅游景点不少,但精品不多,应该确立几个最具宝鸡特色的景点进行重点开发,形成全国有影响的“名景”。要突出抓好***等景区建设,突显资源特色,挖掘文化内涵,精心包装景点,提升景区品味,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观光旅游;二是要倾力打造名品。结合旅游特点、地方风情、材料资源,研究开发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纪念品。如可用钛材、泥塑制造炎帝、周公图像和周秦珍宝等,也可将手工布、剪纸、皮影、刺绣、社火脸谱等制作和销售引入旅游景区,为旅游产品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巧的民间工艺,增强互动性,让游客在参与中消费,买到称心如意、便于携带的旅游纪念品;三是要注重开发名吃。**的地方小吃独具特色,如臊子面、农家醋、文王锅盔,豆花泡馍,鹿糕馍、“一口香”等在省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小吃风味的基础上,像关中风情园、民俗村那样,进一步挖掘当地的饮食文化,开发出既有地方特色,又受游客喜爱,还便于携带的系列小吃产品,不断提高我市旅游产品的影响力。
三、着力牵龙头、带“三产”,不断强化服务功能 文化旅游是第三产业的龙头,第三产业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要以“做大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线,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创新旅游营销思路和方式,带动第三产业繁荣发展,努力打造区域经济新兴增长极。要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加快交通、娱乐、购物、接待等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着眼打造宝鸡都市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抓住旅游环线等干线公路建设的机遇,形成贯通主要景点的旅游大环线。规划建设沿秦岭北麓至市区景点的旅游专线,开通高速公路沿线景点快速旅游客车,使景区之间的衔接更加便捷;大力
发展文化娱乐、美食购物、中介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提升旅游硬件设施的品味和档次,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进一步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完善现有旅游网站,设立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投诉、旅游救援等增值服务;围绕发展文化旅游,拓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工业,建设生态乡村,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积聚人气,留住游客,真正把我市建成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第四篇:全面谋划学校发展全力推进强校目标
全面谋划学校发展全力推进强校目标——武穴师范、实验高中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武穴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突出内涵发展,致力于提升办学质效和办学水平,重点做好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
学校秉承“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办学理念,努力使老师生活幸福,让学生成人成才,让学校跨越发展。学校注重内涵提升,不断激活内部潜力,努力实现新的跨越。2013年8月29日,学校召开全体教职工暑期集训大会,提出了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创建湖北省名校的目标。重新谋划了办学思路:以教师为本,以厚德立校,以质量强校,以文化兴校,以制度治校。这次大会拉开了我们学校二次创业的大幕。学校以电子屏、广播台、宣传栏为阵地,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进一步把办学目标、理念内化为全体教职工的共识,更好地引领全校教师朝着建设质量强校的目标奋进。
二、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一贯重视干部、教职工队伍建设。为实现湖北名校目标,学校定期开展思想道德与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培训,每月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强化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坚持向内使劲,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师德修养,不断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校领导班子始终认为办好学校,关键靠教师。教师强则学校强,一流名校要靠一流名师支撑。学校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比拼,名师团队既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学校秉从尊重教师,依靠教师,为教师服好务的理念,不断搭建教师成长平台,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模式,10月份组织教师到黄梅五中参观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待遇,首先就解决教师笔记本电脑,重奖2013年高考团队;不断优化教师办公条件,整修教师办公室,将着手解决教师的办公桌椅;不断改善和丰富教师生活,整
修教职工食堂,提高教师饮食生活,举办国庆颁奖晚会,开展教师篮球赛。为了让全校干部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努力成为一名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管理能力强、群众基础好、面向未来堪当重任的好领导好干部,为创建湖北名校提供坚强保障,2013年10月9日,学校召开了全体领导干部会议,会上,徐校长作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为创建湖北名校提供坚强保障》的主题报告,整顿干部作风,提高能力水平。
三、拓展德育空间,不断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在“爱学生如亲人”办学宗旨的引领下,学校适时更新德育工作观念,树立“生本”意识,关注学生生命个体。学校紧紧围绕“蕴育学生健康心理,促使学生人格健全”的德育目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得到熏陶和提高。学校进一步推行班级流动红旗及红旗班量化考核与评比表彰活动,切实强化班级管理。通过文明监督岗、奖学金评选及评比,红旗班、先进团支部、优秀学生干部等系列创优争先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比、学、赶、超的竞赛热潮,有力地促进了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建设。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学生誓词、禁令的教育和熏陶,使学生不断校正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今年新生入学后,学校认真组织军训并以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心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专题讲座认真开展入学教育。2013年10月,学校请来武穴市老领导来校作了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2013年的五四青年节,学校在学生中大力开展“感动校园十大杰出学生”和“感动校园百佳学生”的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表彰激发了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引导师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打造了充满活力与魅力的激情校园。学校还特别重视安全教育,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通过强化大门管理,巡逻队24小时昼夜巡查和校务值日强化了校园平面管理。综治办注重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并对安全管理定期进行检查通报,努力打造了平安校园。
四、强化质量意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质量观,牢牢把握“以质量强校,勤修苦练争进位”的办学
思想,提出了“解放思想,精心谋划顶层设计”,“狠抓落实,坚持向管理要质量”,“以师为本,努力打造名师团队”,“强化意识,全面优化教学服务”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路,力攻教学难关,确保取得优异的教学质量。
学校进一步推行了《教学绩效考核》制度,加强教师教学行为的检查与评估。推行以赏识为主的评价激励机制,实施富有人性化的情感管理,激励教师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学校继续强化制度建设,严格教师管理。进一步推行和落实了教师签到坐班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班科联系会制度和教研组学科建设制度,切实加强制度实施的督办和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9月20日,学校召开了秋季教学工作会,教务处和教科室安排了教学教研工作,柯宇保、干丽萍、洪亚军、刘亚成、宋启、杨乐、赵一营等老师进行了经验交流,郭万升主任对教科研工作作了布置和安排,阮校长进行了教学主题讲话。徐校长对2013年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10月23日,学校再次举行了教学工作会,会上传达了黄冈市教学工作会精神,对2013年高考取得黄冈市普高第二名好成绩,并荣获黄冈市高中教学特别优秀奖的原高三集体进行了奖励。会上徐校长作了《发扬成绩戒骄戒躁再上台阶再创佳绩》的主题报告。11月8日,武穴市高中教学现场会在我校隆重召开,学校丰硕的教育教学教研成果,特别是学校环境卫生和师生精神面貌赢得了与会领导和老师的一致赞誉。11月16日,学校召开教学分析和汇报会,实行了一人主讲、多人点评的教学研讨方式,效果明显。
2013年高考,在黄冈市普高教学质量评价中,我们实验高中荣获第二名,创武穴市实验高中、武穴市普高新辉煌。其中一本39人,一本率全市排名第三,仅低于黄梅五中及西湖中学;二本以上205人,二本率全市第二,仅低于黄梅五中;本科以上550人,本科率全市第三,低于黄梅五中及浠水实高;人均总分415.45,全市第一。在黄冈市高考学科评价中,我们文理两大系十学科的人均分、重点率、二本率、本科率等四大评比数据中,我们学校有13项排名第一,11项排名第二,7项排名第三,3项排名第四,4项排名第五,全部进入了全市前五名。学校朝着“创湖北省一流名校”的宏伟目标迈出了坚
实的一步。
五、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做好其他工作
学校十分重视民主管理,坚持依法治校,推行校务公开。学校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师德师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责任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学生生活服务中心对食堂监督管理委员会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并进一步加大了对食堂、商店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管力度,确保饮食卫生安全,努力让学生吃饱吃好,让学生满意。
学校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了中专学生推荐就业工作,积极与用人单位广泛联系,2013年5—9月,学校专门送11级400余名中专生赴浙江、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实习、就业,待遇丰厚,就业率达100%,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总务后勤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保障工作。学校切实改进后勤管理与服务,不断加强绿化、环卫、水电等工作。2013年,学校完成了对4栋学生宿舍的改造,将进一步着手改造其它学生宿舍。对校门口大路两旁的绿化带进行了美化、绿化,点缀花柱,为校园增色。对教师和学生宿舍区的空地进行了规划改造,很好地改善了办学环境。
学校党委行政对校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和宣传、休干、计生、等方面的工作,一贯给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在师生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活跃了校园气氛。举办教职工国庆晚会,举办青年教师篮球赛,积极进行教职工工间操的学习。学校一贯重视宣传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的意见》,积极组织对外宣传,2013年在各级报刊、媒体上发表新闻报道200余篇,很好地宣传了学校的形象。
总之,2013年,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党委、行政积极工作,率领全校干部、教职工心系学校、团结拼搏、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结果。新的一年,我们学校师生将更加众志成城,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为更好地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筑牢发展根基 推进文化强企(推荐)
筑牢发展根基
推进文化强企 全面加快千亿元产业基地建设进程
——在吉林石化公司三届二次员工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王光军
(2012年1月1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筑牢发展根基,推进文化强企,全面加快千亿元产业基地建设进程。下面,分三个部分向大会报告工作。
(第一、二部分略)
第三部分
2012年重点工作任务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点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以文化促进管理的氛围逐步形成。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我们要大力实施“文化强企”战略,不断开创管理新境界,实现发展新跨越。为此,公司把2012年定位为“文化年”。
“文化年”的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集团公司2012年工作会议精神,以“夯实基础、文化强企”为主题,围绕“六促进六增强”开展工作(以文化促“三基”,增强执行力;以文化促安全,增强防范力;以文化促发展,增强竞争力;以文化促管理,增强控制力;以文化促和谐,增强凝聚力;以文化促党建,增强保障力),搞好“一项活动”(企业文化大讨论活动),突出“两项任务”(大检修和管理创新),推进“四个文化”(安全文化、传统文化、基层文化、创新文化),持续对管理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提升、扬弃固化,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水平。
要从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以文化促“三基”,增强执行力
“三基”工作是石油工业的优良传统,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坚强保障。加强基础建设不折腾,丰富“双五工程”等“三基”建设载体,推进基层文化建设,以文化提升执行力,促进“三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扬“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对一级负责”等优良传统,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上水平。加强基层班子建设,配齐配好各级班子,确保公司90%班子达到“四好”班子标准。继续深化“双五工程”创建,分别于4月和9月召开“五型班组”“五好家庭”经验交流会,发挥“根基”“榜样”“铁军”展室的基层建设示范作用,选树第四届“十大金牌工人”;完善一线班组长培养机制,将优秀大学生充实到班组长队伍中,建设一支由400名骨干操作人员组成的班组长后备队伍,打造坚强的“兵头将尾”。
二是持续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坚持“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工作有标准,办事有程序,事后有考核”的基础管理工作传统,不断强化干部员工基础管理意识。充分发挥技术、质量、计量、标准化专项业务整合优势,持续深化基础管理建设工程,保证产品出厂合格率100%,制度年修订率30%以上,启动计量监控系统三年建设规划,确保内控流程设计适应公司管理要求,提升基层管理的控制力和执行力。
三是持续加强基本素质建设。以提高员工基本素质为核心,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和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引导员工自主学习、自我提升。增强员工执行意识,加强以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工艺流程为主要内容的制度规范教育,提升职业素养,增强基层执行力。深入落实“十二五”培训规划,进一步完善分级培训体系和培训考核机制;借助高校和网络教育资源,继续实施“十百千”培训工程、退伍军人技能培训等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比武活动,提高培训效果和水平。继续抓好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深化在职学历教育,建立高层次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出国培训机制,实施技能操作骨干人员学历和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持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二、以文化促安全,增强防范力
充分认识安全环保是否决性、归零性、颠覆性指标,改进控制风险的手段和工具,促进员工安全行为养成,实现削减风险目的。
一是全面推进HSE体系建设。增强做好安全环保工作的政治责任感,继续总结提炼安全管理经验,固化“第一个会议”、“第一个文件”、“一把手授课”、“安全型”模范班组及个人评比等特色安全管理工作,改造和完善安全展厅,不断丰富吉化特色安全文化内涵。落实好目视化管理、上锁挂签、持卡操作等要求,规范事故调查处理、事故事件分析、隐患项目管理等流程,不断增强安全管理实效。
二是持续完善“三级防控”体系。坚持把“防患于未然”的理念贯穿安全环保管理全过程,强化防范意识,提升应急水平。持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二季度开展公司级综合性大型演练,基层定期组织演练,切实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做好“三级防控”设施改造,重新核定现有防控能力,将新建、改建项目纳入体系建设,确保得到有效防护。强化绿色低碳理念,实施8个污染物持续减排项目,加强外部污水入网控制,确保外排污水COD总量同比降低2.5%,COD浓度稳定控制在72mg/L以内。抓好清洁生产,确保9套新装置通过吉林省清洁生产验收,2个单位创成中国石油清洁生产企业。
三是不断深化“三违”记分管理。突出习惯培养,强化制度约束,提升员工自我管理意识,增进本质安全水平。继续完善“三违”记分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落实奖罚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利用通勤车视频、班组活动,强化“三违”制度学习和工作8小时以外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明晰管理责任,理清公司、工厂、车间、班组四级管理界面,在试点基础上继续探索设立“督查科”的做法,持续提高“三违”检查质量,确保对“三违”人员的提示、警示、教育达到100%。深挖“三违”行为成因,落实风险削减措施,减少违章行为发生,使良好的安全习惯成为员工共同的行动准则,促进安全环保工作由严格监管阶段向自主管理阶段转变。
四是继续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按照集团公司第二轮三年重大隐患项目治理计划,建立隐患管理考核机制,加大对电气系统、机电仪设备隐患的排查和整治,突出抓好集团公司挂牌督办的46项隐患治理项目,落实专项资金,强化分级管理,确保隐患监控、整改、防范到位。强化风险防范,高度重视项目设计缺陷、操作规程不合理带来的安全风险,重新修订和完善操作规程,开展10套在役装置HAZOP分析,全面整治罐区、高危泵、隔油池、电气隐患、设备防腐“五个短板”,不断提高人机系统的可靠性。
三、以文化促发展,增强竞争力
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坚持总量与质量同步提升,优化布局与结构调整同步推进,兼顾当前效益与长远发展,加速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是在发展规划上,坚持走高端化、差别化之路。进一步树立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继续围绕解决总量与结构矛盾做文章,按照“四加一”发展定位,坚持炼化一体化,确保8个项目按期开工,提升油头总量,调整炼油结构,解决二次加工能力偏紧和丙烯原料不足等问题。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完成6个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展7个项目机会研究。统筹吉林和外埠燃料乙醇项目发展,确保浙江燃料乙醇项目上半年开工。继续支持产业联盟工作和化工园区发展,发挥在地方经济中的骨干和龙头作用。
二是在项目建设上,坚持质量、速度与效率相统一。进一步强化质量成本意识,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安全、质量、进度、费用”全方位管理,确保7个项目年内建成投产。重点加强施工承包商监管,严格审查承包商和分包商资质、业绩,认真履行审批程序,杜绝违规分包;建立承包商诚信档案,完善评价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选择重合同、守信誉的合作伙伴,从源头上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三是在科技创新上,坚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方向。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立足产业化方向,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重点抓好国家发改委低碳技术创新等项目,继续开展炼油、丙烯腈生产“瓶颈”攻关,乙丙橡胶B线生产技术攻关,不断提升科技贡献率。持续推进重点工业化试验项目,开展4个中试研究,4个系列新产品开发,力争取得新突破。完善ERP、MES系统及深层次应用,推行无纸化办公,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以文化促管理,增强控制力
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深入总结和挖掘管理创新优化成果,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与创效水平。
一是以计划管理为龙头,优化全区生产运行。树立“平稳运行就是效益”的理念,立足全局视角,强化调度指令,突出炼油优化,做好渣蜡油、乙烯料及大检修、新装置开车等生产和物料平衡,优化加工流程,改进技经指标,增产高效品种,力争实现原料及产品优化创效2.5亿元。科学组织新装置开车,确保平稳开车成功。开发装置异常自动报警功能,推行移动视频实时监控,提高生产受控水平。深化装置达标和专业达标活动,力争实现节能2万吨标煤,节水20万立方米。树立“降低损失就是增加效益”的理念,强化生产环节损失率和废次品率控制,确保原油综合损失率降到0.85%以下,降低各类损失增效4000万元。
二是以责任落实为重点,严密组织“四年一大修”。发扬“严细实快”作风,精细做好检修各个环节责任落实。超前做好计划,严格过程控制,做到工作前安全分析100%,进场安全教育100%。重点强化现场风险识别,严格做好“两个界面”交接,高度重视“第一把火”和“最后一块盲板”管理,严格检修项目安全、质量责任追溯制度,执行确认制和监护管理规定,建立安全监护奖惩机制,确保检修作业全面受控。完成12个项目甩碰头,保障发展项目建设。强化检修队伍HSE管理责任,加大对外来检修单位及人员“三违”行为管控和处理力度,落实包保措施,严把设备材料质量关,不断提升安全检修水平和检修质量。
三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细化商务营销管理。强化市场观念,加大统销产品价格干预力度,区协产品实现价格公式化。研判市场走势,深入做好前瞻性分析,利用时间差、库存差对大宗原料和主要产品实施库存优化,力争创效3900万元以上。进一步深化商务管理“三分开”,紧盯内部资源市场,确保石脑油全部在集团公司内部采购,丁二烯、丙烯、苯乙烯等低价互供量达到58%以上;做好新装置开车增量原料采购,保障项目建设和大检修物资供应,全年物资招标率达到88%以上,直采率达到75%以上;优化营销结构,增强主动营销和策略营销的实效性,加强新产品及增量产品市场开发,确保产品直销率达到85%以上,高效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强化储运潜能挖掘,确保产品及原料运输顺畅。对全区通用材料实施信息化集中仓储管理,借助ERP系统优化库存和物资利旧,加快库房数字化改造,完成三年以上无动态物资报废处理,全年降低库存5000万元以上。
四是以资金和成本管理为核心,保障经营平稳顺畅。增强质量效益观念,深化经济活动分析,完善资金全额集中管理机制,积极争取资金政策,保障企业现金流和经营管理秩序。学习“台塑”经验,强化精细管理,深化全业务对标管理,由财务向生产和市场等环节延伸,确保完成成本费用控制指标。及时处理低效资产,创新资产利旧机制,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推进财务一体化管理进程,强化北方公司财务集中,促进业务整体协调发展。加大依法清欠工作力度,有效控制在途应收账款。强化依法治企,培植诚信合规的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做好重要风险领域和业务薄弱环节的内控审计、效能监察,提升合同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三季度,召开管理创新大会,激发创新潜能,推动管理升级。五是以完善机制为重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强化“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按照“先机关,后基层;先边缘辅助,后核心骨干”的程序,年内完成公司管理人员和操作服务人员“五定”工作,在册合同化用工降至3万人以内。进一步理顺干部管理、选拔任用程序,完善定期交流制度,加大竞争上岗力度,重点提拔年轻干部,实施青年科级干部培养计划,建立一支300人、平均年龄35岁左右的后备干部队伍。加强二线干部管理,充分发挥巡视工作组作用,调动二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探索用工总量控制与分配奖励挂钩的新模式,控总量、增收入,奖金分配向重点车间、关键艰苦岗位和核心骨干人员倾斜,实现员工收入合理增长。引入第三方咨询机构,提升全员业绩考核水平,增强员工公平感,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
五、以文化促和谐,增强凝聚力
今年召开党的十八大,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牢牢把握住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政治上清醒坚定。始终牢记化工长子的责任与义务,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员工权益,维护企业和谐。
一是全力做好维护稳定工作。带着责任和感情开展稳定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心工作”,严格执行重要信访事项领导干部接访制度,信访问题解决处置追查制度,完善风险评估和地企联动机制,提升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建立疑难信访案件终结机制,确保“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继续做好扶贫救助工作,完善三项长效帮扶机制,确保企业大局稳定。
二是持续深化和谐矿区建设。创新服务观念,提升服务功能,研究探索矿区投入机制,完善医院和疗养院用工、工程项目管理等内部运行机制,实现矿区规范运营。持续推进医疗资源整合,管理和运营好专业化重组业务,持续提高矿区保障能力。继续开展民宅屋面防水、墙体保温等民生项目,深入开展“心系万家”主题工程,积极拓展“一站式”服务功能,确保综合服务满意度达到92%以上。完善离退休业务管理机制,关爱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建树特色矿区服务文化理念,丰富内涵,完善体系,组织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加大文体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增强矿区服务文化感染力。
三是稳妥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落实集体企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改革与发展并行,进一步加强对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落实“三条路线”“三个阶段”部署,配强班子,健全机构,输送人才,派遣干部,强化关键环节管控,年内完成资本运作,全力维护大局稳定,确保厂办大集体改革稳步推进。支持北方公司实体化经营发展,给予相关优惠和支持政策,统筹发展、管理各项工作,确保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以上,不断提升北方公司规模实力。
六、以文化促党建,增强保障力
继承和创新优秀企业文化,充分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和企业文化优势,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形成合力,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
一是切实发挥党建思想政治优势。把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充分运用到工作中,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更富成效。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打造示范队12个,选树和培养优秀党员典型、高技能党员、“本岗精”青工各100名,开展责任目标管理、党员责任区、“一岗双责”3个创品牌活动,持续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深化“文化年”形势任务教育,继续开展“岗前情绪监测,岗上心理疏导,岗下家访谈心”工作,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强化突发事件应对,加强媒体沟通协调,维护公司良好形象。扎实开展效能监察、专项检查、案件查处等工作,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持续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促进廉洁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二是切实发挥企业传统文化优势。3月份开始,结合各单位实际,用半年时间,开展针对性的“企业文化”大讨论活动,强化企业精神、优良传统的教育和传承,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吉化“四种精神”和“严细实快”作风成为干部员工的核心价值理念,增强干部员工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继续开展“讲述我们的故事”、“提升软实力、塑造新形象”等活动,引导干部员工积极践行企业精神和优良作风。以承办中化政研会全国企业文化促进大会为契机,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不断推动管理实践和理论创新。
三是切实发挥群团组织作用。落实依靠方针,走群众路线,开展好群众文化工作。深化“我爱发明,我爱创新”活动,组织特色劳动竞赛,总结推广创新成果,激发全员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助推青年建功立业、岗位成才。继续做好综合治理、治安保卫、人防武装、统战、科协等工作,形成群众工作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公司正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壮美的历史画卷已经展开,宏伟蓝图等待我们去描绘。新征程,任务艰巨而繁重;新发展,前景美好而光明。让我们切实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凝心聚力,脚踏实地,全面完成2012年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