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少年事务社工个案处理实例范例
青少年事务社工个案处理实例范例
一、基本情况
张某,男,1980年10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小张的父亲目前下岗在家,母亲也没有工作。一家三口依靠每月房屋租金1000多元维持生活。父母对小张非常疼爱,但小张因为自己相貌原因怨恨父母,对父母态度冷淡。另一方面,父母知道在物质上满足儿子,却不懂如何与孩子沟通,关心孩子的心理。生活经历。小张初中毕业后没有考取学校,所以就呆在家里。其间父母也曾让他去读过夜高中,但因学习基础太差,读了一段时间,实在跟不上学习进度,就退学了。当他年满十八岁以后,他就出去寻找工作,但找了十几家工作单位,没有一个单位愿意接受他。小张认为是外貌影响了就业。一来他身高只有1.6米多,二来他的脸长得有点古怪,眼距很宽,脸型跟弱智者很相似。几次三番遭受挫折,他也灰心了,他开始怨恨父母为何生下这么难看的他。目前,他没有什么朋友可以沟通,整天在家上网打游戏。
二、服务过程
主要问题。思想观念上,小张在就业过程中的屡屡受挫使他非常灰心。他将失败原因归咎为外貌,产生了严重自卑感,通过打游戏逃避现实,而这又使他越来越胖,外形更加差,使他更 1
感自卑。社会交往上,小张基本没有朋友可以交往,与父母的语言交流也很少,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较差。就业技能,小张的学历低,又无一技之长,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的确很难找到工作。家庭关系上,小张因为外貌问题对父母有怨恨情绪,家庭关系较紧张。父母因为内疚对孩子百依百顺,但又不知道怎样才能使孩子能振作精神。问题分析。小张目前最突出问题是就业,外貌的影响加上学识、技能有限使小张在求职过程中不断受挫,加重了他的自卑情绪。小张采用了“外归因”方式将失败原因归咎于外貌,而忽视了个人能力的不足,使他缺乏应对问题的正确方式,而只能采取逃避现实和怨恨父母的形式掩盖自己的自卑情绪。社工认为,小张的诸多问题(如,自卑情绪、家庭关系紧张、社会交往缺乏等)都是由于就业问题引发的,只有协助舒缓这个问题,其他问题才能得到解决。确定服务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即问题的存在包括个人生活中内在的心理因素及外在的环境因素。该模式关心的是案主明确承认、可以清楚地加以界定并且解决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案主可以获得人生某一方面的改变。通过专业服务的过程,可以挖掘或增强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也能够面对今后发生的问题。该模式强调兼容并蓄,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可以灵活采用其他模式的方法和技术。服务计划。主要目标:协助案主学习一技之长,增强他的求职竞争力。
次要目标:鼓励案主进行社会交往,改善案主的家庭关系,提高案主的自信度。工作计划:
(一)与案主初步接触,建立良好工作关系。
(二)讨论并分析案主的就业问题,找出问题原因。
(三)与案主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订出总目标和小目标,确定一个具体的、短期的工作任务。
(四)在这个过程中对案主进行鼓励和奖励,当案主遇到困难时与案主一起分析解决。
(五)若任务顺利完成,案主的自信度得到提高,对父母的怨恨减轻,可尝试引导案主重新思考对父母的态度,推动家庭关系的改善。
(六)回顾整个案过程,对案主进行鼓励,制定未来的计划。服务过程。
(一)由于小张整日不与外界社会接触,对外人有抵触情绪。所以,一开始社工与小张建立良好的关系很困难。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会谈中,小张表现得相当紧张和拘谨,回答问题时很“木”,亦很少与社工目光直接接触。在第一次会谈时,小张的父母一直在旁插话,小张表现出厌烦情绪。第二次会谈时,社工特意支开了他的父母,与小张进行单独会谈,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会谈气氛活跃了一些,社工引导小张谈以前的成功经历,尽量避免直接谈缺点和问题。经过三次的会谈,社工与小张初步建立了信任关系,小张表示,乐意就自己在就业和家庭、社会交往以及生活上的问题与社工进行交流。
(二)社工与小张对其就业困难问题进行了讨论。社工运用当面质问技巧协助小张对自己的就业问题进
行了全面思考,使小张认识到:自己只有初中学历,如今单位招聘保安都要求有学历;自己又没有一技之长,如今社会上技术工作供不应求,就是因为他们有一技之长,使小张产生改变的动力。
(三)社工鼓励他参加免费职能培训,以掌握一技之长。小张表示愿意进行考虑。过了几天,小张主动来找社工,表示他愿意报名参加职能培训,小张对电脑比较感兴趣,为了系统掌握电脑知识,他选择了首先参加电脑初级班培训。
(四)社工了解到小张在班上电脑学得很好,成为老师的好帮手,有的同学戏称他为“小张老师”。社工对此及时给予了他表扬,并鼓励他多与同学交往。一段时间下来,小张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其自我形象也得到提高,他开始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父母反映他也不再睡懒觉了,每天早上到小区里进行身体锻炼,人也变得开朗和精神了。
(五)当小张整个人的形象和精神面貌都有改观后,社工开始要求他正视与父母的关系,并就此与小张进行了深谈。在会谈中,社工聆听了小张对他与父母关系的描述,了解他的看法和感受。小张表示,从内心来说,觉得父母对他是关心的,付出了无私的爱。社工劝说他多体谅父母,主动关心父母,改善与父母的关系。社工协助小张制定了一个改善与家人关系的计划。计划包括:每次出门时主动向父母告别;主动关心父母,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对父母的关心表示感谢;主动与父母开展交流,把自
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并能听取父母的意见。
(六)在小张实施这个计划的同时,社工与小张的父母进行了接触,了解其想法,同时向他们介绍了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方法。小张的父母认识到过去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表示要与小张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的想法。父母对小张最近发生的转变非常欣喜,非常愿意配合社工与小张一起共同努力改善家庭关系。
(七)一段时间后,社工对小张及小张的父母做了回访。小张已能与同学进行正常的交往,有时还与同学相约,一起出去游玩。小张的家庭关系已有明显改善,小张有什么想法都会征求父母的意见,而父母也会注意关系小张的心理和人际交往,而不像过去那样仅仅从物质上满足孩子。
三、服务成效
服务基本达到预期目标。通过这个个案,社工发现,案主的很多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能找出核心问题并加以解决,那么其他问题就好办了。要找出核心问题不难,但要解决却不易。在本案例中,社工通过鼓励案主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了案主的自信心。小张通过职能培训,既掌握了一技之长,又提高了自信。而自信心的提高使小张的社会交往大大增加,与父母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第二篇:青少年事务社工甘当引路人(本站推荐)
青少年事务社工甘当引路人
在一般人眼中,他们是惟恐避之不及的“坏孩子”,因为他们有过强奸、抢劫等不光彩的过去。
但在青少年事务社工看来,他们只是曾经迷途的孩子,只要给予足够的宽容和鼓励,就能成为“阳光少年”。
记者从团市委了解到,一年来共有6例有犯罪经历或犯罪倾向的“问题少年”,经青少年事务社工帮扶已走上正轨。记者选取剖析了两个典型个案,希望通过“问题少年”的转变,唤起更多人对这类特殊人群的关注和帮扶。
迷失方向,让少年彷徨迷茫
17岁少年刑事犯陈杰(化名)是鼓楼社工站的服务对象。讲起不幸失足的经过,陈杰懊悔不已。2007年8月的一天,陈杰与林、吴等人到五四路一家自助KTV唱歌。酒过三巡,3人都已有几分醉意。林趁吴醉酒去洗手间之际,将吴强奸了。恰巧这时陈杰也进了洗手间,在酒精的刺激下,他也学着林对吴实施了性行为。由于吴呕吐不止,陈杰最终停止了冲动行为,但仍因涉嫌强奸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在跟社工的谈话过程中,陈杰除了自责与懊恼,更多的是迷茫与不知所措。他说:“现在只要提到这方面的事,我就会不自觉地紧张。要是我那天不喝酒,那天不那么冲动„„”一年来,在这种情绪包围下,陈杰变得寡言少语,他不爱出门,在别人面前总觉得抬不起头来。
同样17岁的小青(化名)因为结交了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才走上犯罪道路,虽然他没有直接参与抢劫,但分到了赃物,所以涉嫌抢劫罪。小青准予取保候审后还想着回学校去好好读书。可是,老师和同学都视自己为另类,在一片鄙视的目光中,小青被迫放弃了学业。“你不读书,家里人都不管你吗?”台江社工站的社工们问。小青说:“现在所有人都觉得我一无是处,爸爸总骂我不争气,让他在亲友面前抬不起头。我只能通过上网打发时间,但每天上网也很空虚。”
真心沟通,帮少年回归正道
在社工的眼中,陈杰的犯罪不是简单的冲动和无知。很重要的原因是,陈杰的家庭教育忽视了他的青春期问题。他是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生活环境的改变对于还处在青少年时期的他,一切都是新奇的。但他的家长对其心理成长关注不够,导致陈杰在冲动下铸成了大错。
结合陈杰的情况,社工们对他确立了帮扶方向。在社工的引导下,陈杰和他的父母进行了一次久违的长时间对话。他逐渐明白,父母是爱他的,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要有勇气去面对。为了帮助陈杰形成健康的心理,社工们还为他安排了一个适应学习的环境。几个月下来,社工们发现,陈杰变了。他正慢慢走出那段人生阴影,他在努力地读书,课余时间也经常参加健康的活动,他的父母每天也抽出一定时间跟他沟通谈心。陈杰感慨地说:“原来快乐地生活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常感觉无聊的小青现在也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他减少了晚上的上网时间,白天经常去乡下帮亲戚搞饲养。社工们一边积极地接纳和包容小青,一边和小青的家人沟通,他的父亲终于明白“好孩子是夸出来而不是骂出来”的道理。父子关系改善了,小青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现在小青决定去学开车,同时也为自己今后从商作了具体规划。他正在努力地朝着既定的方向迈进。
第三篇:青少年事务社工工作范畴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一、调查与青少年服务有关的需求和问题,或开展社会工作研究,提出可行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计划。
第二、提供发展性的青少年服务,包括提供青少年闲暇场所,举办并
设计各种活动,使青少年学习并建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做事负责任的态度、培养领导及及创造的能力,增进人际关系,学习法律常识、性教育知识、生理保健知识等。
第三、提供国内外时事信息的服务,使青少年了解世界发展的趋势,并明确自己所应扮演的角色。
第四、提供青少年发展中的生理、心理、情绪、行为、人际交往、社
会适应等各方面的辅导服务。
第五、提供就业信息及就业辅导服务
第六、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以帮助困难家庭的青少年健康成长。第七、提供被忽略或受虐待的青少年之保护
第八、提供安全保护、收养服务及不适合家庭居住之青少年安置服务 第九、提供预防青少年犯罪及过时青少年的矫正服务,尤其注重社区
层面的服务提供
第十、改善青少年的家庭生活环境,为青少年家庭提供服务,包括对
青少年家庭成员身体、情绪、精神、经济困难、社会人际适应不良等方面的服务;提供青少年父母亲亲子教育的机会,以增进父母教导青少年的技巧
第十一、改善青少年学校生活环境,加强学校对不适应学业之学生的学业辅导、技巧训练、发展补充性课程及相应活动。
第十二、改善青少年社区生活环境,加强社区各组织在青少年社会
工作中的合作,整合各类社区资源,为青少年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
第十三、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
务模式。
第十四、倡导有效地青少年服务和发展政策。
发展初期适合开展的工作
1、面向青少年就学、就业、社会救助等方面的需求而开展的社工
服务
2、面向青少年心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而开展的专业服务
3、面向青少年家庭关系的改善而开展的专业服务
4、面向社会资源配置的配置而开展的社会或社区关系整合工作
5、面向青少年社会交往关系的改善而开展的专业服务
6、面向青少年服务制度或政策的社会或社区关系整合工作
第四篇:社工个案总结
向日葵训练营个案
一、案例概况
XXX的个案工作,是社区工作者在走访调查时发现的。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卑、人际交流和学习成绩方面的问题。社工通过协调XXX周边的相关资源,争取到了她的家人、同学、朋辈的支持,经过对XXX多次的心理辅导,邀请他参与小组活动,在增强他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拓宽人际交流面,融入朋辈群体,帮助他从自卑、不愿主动与人交流的内向男孩,变成了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愿意主动与同学交往的活泼少年。
二、案例背景
XXX,男,2005年4月出生,小学文化,目前就读于紫微小学四年级,家住XXX小区XX幢XX单元XX室。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XXX和母亲汪某一起生活。汪某是安徽人,七年前就来XX定居,她的姐姐也来到XX工作,目前汪某没有稳定工作,主要是帮助姐姐做生意。汪某非常关心XXX,对他的生活照顾地事无巨细。父母的离异使XXX产生了自卑心理,加上性格内向,胆子小,又缺少父爱关怀,非常依赖母亲,除了上学基本和母亲不离身,导致XXX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学习成绩也较差。
三、问题预估
(一)过低评价自己,自卑、缺乏自信心。原因分析:
1、自我心理暗示。幼时父母离异,家庭突遭变故,给案主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潜意识中觉得自己与普通孩子的不同,总觉得别人在他背后议论他。
2、有一定社交障碍。案主有轻微口吃,平时不与人主动交流,性格内向,在人多的场合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与人交流时表现出胆怯和畏缩。
3、学习成绩较差。较差的学习成绩使案主自觉比不上其他同学,变的更加自卑。
4、缺少父爱,和父亲的引导,使案主缺少“男子汉”的气概,长期依赖母亲,缺少面对突发情况的自信心。
(二)学习成绩较差。原因分析:
1、母亲过于溺爱孩子,导致XXX依赖性较强,自我学习的能力较差。
2、不喜欢和人交流,和老师、同学关系较冷淡,不会主动向老师、同学询问,导致恶性循环。
四、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案主的自信心,提高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提高自我认识,正视自我的优缺点,树立其对自我的认同感,从而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
(二)具体目标:
1、通过心理辅导、小组活动等方式,增强案主与他人接触的勇气和能力,鼓励案主尝试着结交一些新的朋友,学会融入集体和社会当中。
2、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使案主学会全面地和客观的认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学会正确的、积极地去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
3、促进与案主母亲进行沟通交流,改善与母亲的相处模式,减少案主对母亲的依赖性。增强案主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能力。
五、理论支持
1、人本主义疗法(Humanistic Therepy)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之上,通过为求助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使患者能够深化自我认识、发现自我潜能并且回归本我,患者通过
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地、无限地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适应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治疗不应仅仅着眼于眼前的问题,而是在于支持求助者的成长过程,以便使他们更好地解决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人本主义疗法有三个原则:理解、沟通、关注。
2、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与能力,而且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动机、需求)和潜能。所以,要对人的本性、潜能抱有乐观的态度、十足的信心。深信每个人都可以自己挖掘、发展自己的潜质,要以当事人为中心,使案主独立自决,达到自我实现。
3、案主的自我观念评价偏低。不能自信自主,自我形象感低,自我评价较低;“理想我”与“真实我”、自我感觉到的我与别人眼中的我之间不一致而内心冲突矛盾、焦虑困苦,而自我否认、逃避,形成恶性循环,陷入困境。
六、介入过程
(一)第一阶段(接案阶段):
在第一次走访中,社工用一种轻松、愉悦的谈话方式,大致了解案主个人的基本信息、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其所面临的困难。在交谈中发现案主表现自我,在社工和他母亲交谈时,自己在一旁独自玩耍,没有加入到交谈中,对我们的主动交流反应冷漠,且有一定的戒备,在说长句时能感受到案主有轻微口吃和表达障碍。在交谈中还发现案主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没有母亲陪同不愿意参加外出的活动,并且参与度不高。在随后的两次走访交谈中,社工用诚恳、友好的态度,积极鼓励案主表达情感,在加深的交流中引导案主认识自我的缺点,表达自我的需求,引导案主认识自我。案主慢慢地由冷漠相对,转变为接受,能在交流中较清晰地表达自我的需求。初步建立了信任关系。
(二)第二阶段(介入阶段):
1、为了让案主更好的接受社工,我们采取较多的方式是面谈交流,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了解案主的性格、习惯。设身处地的案主角度去思考问题,真实地理解案主的想法。用真实的理解让案主感到温暖和尊重,减少介入过程中的对抗、消极状态。
2、帮助案主提高自我认同感,提升自信心,在沟通过程中发现案主的优点及时指出,同时鼓励案主积极表现自我的能力,在过程中以倾听、关切、鼓励为主。同时邀请案主参加活动小组,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增加案主和其他人员的沟通交流频率,提升案主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小组中,社工要积极关注案主,鼓励案主积极发现,展现自己,不论表达的成效如何,都要予以鼓励,增强案主的自信心。针对案主的轻微口吃,社工鼓励他多说多交流。
在学习方面,社工要和案主的老师和同学了解案主平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指导案主改变不良的习惯,改进学习方法。鼓励案主多向老师提问,多和同学交流,在和同学的交流互动中提高学习成绩。
和案主的母亲进行个案访谈,社工要将案主取得成绩、一些心理感受和想法反馈给案主的母亲,使得案主母亲认识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工作员要倾听和记录母亲对案主的看法和评价,运用同理心一方面体谅她作为单亲母亲照顾孩子的难处,另一方面还要针对她教育孩子不恰当的方法如过度关注等,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良建议,如多给与案主一些自我的空间,让案主自行处理一些事情,提高案主的适应能力和处理事务的能力,减少对母亲的依赖性。
(三)第三阶段(结案阶段):通过案主母亲、朋友、同学处了解到的情况,社工发现案主与他人的交流情况了很大改善,能主动和人进行交流,在班级活动主也表现出积极性和主动性。和人的交流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需求表达清晰。在学习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外出参加活动时不在畏缩,过度依赖母亲,能放开胆子参与到活动中。能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视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情况,积极面对挫折,对社工认为,此阶段适合结案。
七、服务成效
经过对案主12次的面谈服务,社工运用了心理辅导、参与活动等形式,让案主逐步加
强自我认识、发现自我潜能,让案主通过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地、无限地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适应不良行为。
通过与小组成员的沟通交流,建立起良好的朋辈关系,让案主在与人交流中成长进步,并乐在其中,逐步习惯和人交流;通过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教导,培养案主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本次服务除了社工与案主的直接面对面的访谈外,还将案主的母亲、朋辈、老师等资源等整合在一起,这有助于案主缓解和摆脱内心的胆怯和自卑,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在服务过程中,案主展现出渐进的进步。一开始他见到陌生人冷漠、胆怯,不喜欢主动交流;基本不参与没有母亲陪同的活动,在服务后期的他能与社工交流顺畅,和小组其他成员沟通良好,勇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表现自己的优点;在小组中,案主和其他小组成员成了好朋友,和同校的朋友一起上下学,相处非常愉快。
八、专业反思
(一)母亲的引导教育,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催化剂,对孩子性格形成具有强烈的影响。母亲不光要照顾好孩子,还要引导孩子独立、自强,培养孩子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良好的朋辈关系,有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积极的朋辈关系有助于案主获得他人的认同,提升自我认识,实现自我价值,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形成健康的社会性格。
(三)社工的态度和方法决定着个案的成功与否。社工应该设身处地的从案主角度去思考问题,本着真诚、平等的态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和案主访谈,坦诚的交流是深入探究问题使案主自由表达感受的前提。社工和按住处于平等的地位,以朋友的方式进行无设防的交谈,让案主在温暖和尊重中,提升对问题的自决能力。社工应该学会让案主剖析自己,让他亲自去面对一定的现实,培养其面对现实的能力,学会在遇到挫折时从多角度出发去思考,学会向外界求助,学会正确、客观而理性的分析问题的实质,从而提高他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四)单亲家庭的孩子敏感脆弱,面对父母的离异,本身有较强的自卑感,但这种自卑他们不希望别人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他们,社工在和单亲家庭孩子交流访谈中应表达无限的关爱与准确的共情,而不是“同情”,用真诚、平等的态度获取他们的认同,介入他们的生活。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处理农村事务实例
村官处理
遇事要临危不乱,保持清醒的头脑,敢于面对,分析全局,抓主要关键问题;工作要细致周到,要有很好组织和调协,一方面及时解决突发的事件,一方面要警惕潜在的危险,防患于未然;处理问题要接近民情,考虑到现实情况,要争取得到广大村民的支持,要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教训是:土地问题是政策性很强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行政手段解决,引资和群众利益应该是一致的。
二、在村镇规划中,某村道路需扩宽,有几户群众担心许诺赔偿不能兑现,有抵触情绪,阻挡施工建设,其中有一户还是你亲戚。作为村干部,你将如何处理这一问题? 参考要点:
1、实施村镇规划,是改变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一件大事,全体村民都应该配合、支持;
2、了解掌握这几户群众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和要求,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讲明政策和利害关系;
3、抓紧突破口,首先做好亲戚的拆迁工作;
4、及时解决拆户的赔偿和宅基地问题。
急应变危机处理能力
应遵循“先冷静,迅速补救处理,再追究责任”的原则,保持冷静,先安抚情绪,然后及时补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记录、汇报问题,或协调解决、督办,再向上级汇报,追究责任等。比如,考官问:发现旅游者食物中毒,导游人员应该怎么做?考生应当这样作答:首先应该避免其他旅客出现慌乱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在等候期间,设法使中毒者催吐,让中毒者大量喝水,以加速排泄,缓解毒性,请医院开具诊断证明;迅速报告旅行社并追究供餐单位的责任。
:“村里有群众突发疾病,传言与本村的企业污染有关,对此,村里群众要上访,你获知这个消息后,该怎么办?”这道题目就是考查考生统筹协调能力的一道非常到位的题目。要答好这道题目,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调查好村里群众突发疾病的原因;(2)安抚群众的紧张情绪,做好思想政治工作;(3)调查患病群众所患疾病与污染企业之间的关系;(4)如果污染属实,及时处理好污染治理工作,不能极端的关闭企业,以免激化矛盾。因为企业也给村里解决了就业问题,并且缴纳税收;(5)争取统筹各方利益,完满解决争端。
如2009年湖南省湘潭大学生“村官”/村干部考试面试真题:“村里种的西瓜很多是空心瓜,经调查是种子的问题,如果你是村主任助理,村长和村支书指定你来处理,你会怎么做?”再如2009年3月山东大学生“村官”面试真题:“村里要修建公路,有一老人因留恋故土拒绝搬迁,假如你是镇主任,如何去做老人的工作?”这种题目都是从假设的身份出发,需根据假设身份所处的位置和情节的设定情况来找出相应的处理对策。要回答好第一道题目,我们需要:(1)对种子来源作出调查;(2)与种子公司进行沟通,找出“空心瓜”产生的原因;(3)调查好农民的损失,督促种子公司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4)总结反思,避免类似情况以后再发生。对于第二道题目,需要:(1)仔细审核公路规划图,看公路是否必须经过老人住宅;(2)如果必须,找到老人,讲明公路对本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想富,先修路”;(3)找一块附近宅基地,安顿好老人,让老人安享晚年;(4)注意不能激化矛盾,要协调好各方关系,确保和谐。
例如,2008年江西大学生“村官”面试真题:“你村与邻村发生山林纠纷,你做为村里的分管领导,你应该如何做?”这道题目涉及到山林权益的民生问题,作为村里的分管领导,首先要稳定本村村民的情绪,迅速赶往纠纷现场,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同时展开调查,找到问题所在。同时与邻村的村干部互相通气协调,努力找到一个双方都接受的折中方案,必要时可以请县(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主管领导协调此事。
二、假如你是一名村副职干部,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1、学习政策、吃透村情(满分10分)
2、搞好班子团结,形成合力(满分10分)
3、从本村实际出发,理思路,定规划,定措施,抓落实(满分10分)
4、协助村主要干部搞好协调,做好本职工作(满分10分)
5、注重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满分10分)
二、大学生从基层岗位做起,你对此有何想法?一考生回答:我认为从基层做起比较公平,能体现个人价值。我会尽快融入农村,适应农民生活。
新华社刚刚全文刊发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全文。从文件名称《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已可看出,一号文件主题再度锁定“三农”,这也是2004年以来,连续7年将一号文件定格在同一主题。上世纪80年代,中央一号文件一度连续5年(1982—1986)围绕农村工作展开。
2010年一号文件中“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这20个字概括了201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世易时移,“后危机时代”的“三农”问题业已拥有新的内涵。陈锡文透露,2009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0616亿斤,首次实现改革以来连续6年增产。但在硬币的另一面,2009年粮食增产只有42亿斤,增长仅为0.4%,凸显出粮食连年增收之后,政策效用边际递减的难局。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发挥作用
一、党建工作的谋划员。针对基层干部存在的自身职责不够明确、搜集信息不够广、掌握情况不够细的问题,大学生“村官”立足岗位实际,走门串户,了解民情民意,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集中起来,认真梳理,列入村支“两委”的工作重点。同时,结合基层组织实际,认真制定组织活动工作计划,并督促严格实施,有效解决了村党组织活动单一甚至匮乏的难题。
二、理论学习的带头人。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大学生“村官”勤学善思,深入系统地掌握有关文件精神,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尤其是在村基层党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未启动的情况下,做到先学一步、学懂一些、学深一些。同时,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与学习困难党员结成对子,针对不同的人群和村民的不同需求,采取送学上门、个别辅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向党员、群众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其跟着党走,确保了基层基础工作更牢固。
三、村支“两委”的好参谋。大学生“村官”在了解上情、吃透下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知识专长和理论优势,积极为村上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想办法、出点子、找思路。大学生村官还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土地承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重要工作,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评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为村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参考。
通过一年多来对基层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大学生“村官”已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大学生村官必须具备六方面素质
大学生经过组织人事部门的层层选拔,光荣地走上了村官的工作岗位,成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基层的具体实践者。作为大学生村官应如何发挥作用、做好工作呢?结合在基层工作的实践体会,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素质:
一要有发展经济之“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大学生村官的第一职责。发展经济,首先要选准路子。大学生村官要善于加强学习,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懂弄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场经济、高效农业等知识,这样才不会偏向。大学生村官还要立足本村优势,瞄准市场需求,找准发展经济的突破口和启动点,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工则工,大力发展“拳头”产品,努力形成规模效益。
二要有驾驭市场之“能”。大学生村官要多学习市场、信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抓高效农业,要知道什么是高效农业、怎么抓;搞市场经济,要懂得招商引资,成本核算;发展第三产业,要知道怎样扩大商品知名度,怎样提高商品吸引力等。这些本领只能从学习和实践中来,只要有干劲、有钻劲、有拼劲,虚心学习,就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就能熟悉市场、驾驭市场。
三要有创新创业之“胆”。创新,就是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办前人没有办过的事。创业,就是在为群众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过去有些村干部遇事就消极地等上级、靠领导、要钱物,现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果还是等、靠、要的话,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必须敢于走新路、出新招、办新事。大学生村官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接受新生事物快、创新意识强等优势,在结合实际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主意、想办法,周密分析论证。既要敢干,还要会干、巧干,最重要的是要干成。
四要有体贴群众之“心”。大学生村官直接和群众打交道,群众也往往通过他们的行为和形象来理解党和政府形象。大学生村官能把群众冷暖系心头,关心农民,体贴农民,群众就认为是党和政府在关心他们、体贴他们,从而增加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大学生村官要哪里艰苦到哪里去,哪里群众有困难就奔向哪里,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要“吃苦在前,实干在前,吃亏在前”。
五要有廉洁奉公之“德”。大学生村官要做到勤俭廉洁,不谋私利。勤俭持家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在还没完全摆脱贫困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更为重要。要坚持村务公开,尤其是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反对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大学生村官还要坚持做到克己奉公,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的实事、好事越多,群众就越认可、越拥护。大学生村官办事一定要公道正派,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宁愿自己吃亏,多为群众造福。
六要有扶正祛邪之“威”。这种权威不是个人的威风,不是在群众面前发号施令,而是在群众中形成的一种威信,一种凝聚力,一种感召力。有些村子事情很多,需要化解的矛盾和问题也比较多,倘若没有一定的威信,问题就难以顺利地调解处理。大学生村官要挺直腰杆,理直气壮地弘扬好人好事好风气,旗帜鲜明地与各种邪恶势力作斗争,不要怕得罪人、怕丢选票,要相信正气一定能够压倒邪气。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人才合理流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一,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干部队伍优化。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促进了农村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第二,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农村,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文明风尚形成。大学生“村官”观念新,文化高,才艺多。他们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大力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
第四,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让大学生做“村官”,能让青年学子扎根基层,增加实践经验,形成吃苦耐劳的创业性格,为今后的茁壮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孕育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二、大学生当村官的原因分析
(一)现实的就业压力
(二)优惠政策的作用
(三)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
三、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繁荣农村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只有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做文章,才算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发展经济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学生村懂技术、有门路,能过引导、扶持、服务、带动上下功夫,多渠道推动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可以利用资源优势,或招商引资,或深挖民间资本,或争取项目,发展工业经济;可以引导农民进行土地集约化经营,促使更多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并组织富余劳力外出务工,增加非农收入;可以通过引导扶持能人上项目,或与别人合伙上项目,或自己带头单独上项目等,为群众探索出一条致富路。
(二)促进农村民主建设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四方面的基本内容。由于农村在国家组织体系中处于末端位置,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出现了“监督空白”,使村官在有时候就像村里的“土皇帝”,自行其是,盲目蛮干,由于监督的缺失,使村里的村务公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大学生村干部理念新、知识新,是农村新生产力的代表,是新型农民的代表,可利用自己有知识、有文化、能说、会写的优势,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新农村建设内容。他们视野开阔、知识丰富,他们的加入使该地区的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改变了原组织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主建设进程。在这过程中,一些民主的思想和处事方式被带到工作中去,民主的思想和宣传力度将在以后的服务过程中大大加强,更能调动农民参加基层组织民主建设的积极性,也能使基层组织更加具有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使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基础更加牢固。
(三)培养新农村建设后备人才
大学生“村官”是加强中共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
如何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促使所在乡村和谐发展便成为最为重要的课题。
一 形成“三情”的工作态度
首先,我们对于自己所在工作点要有感情。我们不应该仅仅把农村当成是我们的工作单位,而应该将之作为我们自己的故乡。这种亲切感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村民之间的沟通,增强工作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其次,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充满热情。村官的权力取之于民,理应用之于民,为村民做好各项服务,这是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但作为社会的最基层和最底层,农村的具体工作细微、琐碎、复杂。恶劣的态度会直接引起干群关系的紧张,甚至会诱发村子整体的不稳定,给村子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热情的工作态度是拉近村民距离、了解村民需求的重要因素。再次,我们要一直保持激情。党和政府选择我们担任村官助理,看中的是我们所具有的文化素质以及勇于创新的激情。我们一方面要驱除“学生气”来熟悉农村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保留“学生气”,坚持提出新问题,提出新思路,提出新办法。要让这些创意,这些新鲜观点成为乡村发展的良好建议,是自己能够成为乡村‘锦囊团’的强有力的组成部分。
二、坚持“三勤、三到”的工作作风
我们刚刚走出大学校园,农村是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环境,农村工作也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坚持三勤三到,不断地摸索干好工作的道路,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得失,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农村工作者。
首先,眼睛勤快,任何事情要多方考虑。自己是一名乡、村委会工作人员。对于日常问题的处理,更多的需要自己用心观察。如:对于村中经常出现的私搭乱建问题,如何对村民进行劝阻,引用什么样的政策来说明其行为是不合法的。“事情看到”还要求我们对农村的各项政策方针,规定条例要熟悉,如:《新农村改造规划建设手册》、《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细则》、《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等,这使得我们在向村民解释有关问题是做到有规可依,有法可循,体现了工作的权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嘴要勤快,事情要问到。农村不同于城市社区,“全村是一家人”是其典型特点。这使得我们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要多问村长,多问村委会其他工作人员相关背景,避免因为过于简单的工作作风而造成问题难以解决。再次,手要勤快,事情要干到。“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是行不通的,农村是最基层的组织,基层干部所作的也是最具体、最细致的工作。多做事,多帮忙,是打开工作局面的唯一钥匙。无论是协助村委调节村民矛盾,处理村务,还是协助村长编写资料,整理档案,甚至于打扫卫生,下驻村企业检查安全隐患等,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漂亮的完成。只有把工作做细致,干漂亮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大学生的素质。
三、避免脱离农村实际谈创新,将创新做到细处
拥有激情,拥有较多的知识,拥有相对广泛的见识,这正是我们的优势。但是,我们不能够在工作的初期便以“高素质者”自居,在还没有了解到本乡及本村生产、生活以及人文状况时,在仍然不熟悉国家以及政府部门针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时候,贸然提出各种不切实际的口号和做法,这会树立起“大学生不切实际”的不良形象。
但是,我们应该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把创新精神贯彻到每一个工作细节,只要我们坚持对自己处理的每一个细小问题都注意创新,都注意提高,整个的工作便会呈现出全新的局面。例如:对村委会的各种档案进行整理;在团务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带动周围青年等等。自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部分应该服从集体。同时,我们要做好做强“部分”工作,是整体因为我们而更加优化。
作为一名“村官”,我们担负着村民的信任和期冀。只有不断加强自己个方面的素质,加深对农村政策的理解和运用,利用自己的各方面积极因素为老百姓谋实事,我们才能够成为村民眼中一名合格的“村官”,我们才能够不辜负各级的嘱托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