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城市福利机构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基本情况

时间:2019-05-14 16:3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办城市福利机构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基本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办城市福利机构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基本情况》。

第一篇:公办城市福利机构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公办城市福利机构23所,其中,国办12所,街道社区办11所;共设置床位1770张,其中,国办1310张,街道社区办460张;共收养对象1419人,其中,城市“三无”对象1248人,占88%,代养社会对象163人,占12%。

全市现有城市“三无”对象4228人,其中,居住在城市3023人,占71.5%,居住在农村1205人,占28.5%;城市“三无”对象实现集中供养1948人,集中供养率46%,分散供养2280人,分散供养率54%;在集中供养1948人中,由国办福利机构供养1037人,占53.2%,由街道社区福利机构供养211人,占11%,由农村乡镇福利机构供养692人,占35.5%,由民办福利机构代养8人,占0.4%。在4228名“三无”对象中,享受城镇救济1059人,占25%,月救济标准88.6元;享受低保3436人,占81.3%,月保障标准151元。

全市国办福利机构现有职工339人,其中,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55人,占45.7%,获得各类专业职称117人,占34.5%。年事业包干经费335.67万元,院民月生活标准350元。

一、国办福利机构建设现状

(一)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快国办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全市国办福利机构共有占地面积401.6亩,建筑面积68921平方米,绿化面积4321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7652万元。“十五”期间,全市民政部门和国办福利机构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快国办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使国办福利机构环境条件和面貌大为改善。截至2006年底,全市国办福利机构新增占地面积29亩,对比“九五”期末增长7.2%,新增建筑面积26792平方米,增长38.9%,改、扩建面积691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7220平方米,增长63%,共投入建设资金3762.3万元,增长49.2%,其中,地方财政投入717万元,占19%;民政投入1819.5万元,占48.4%;社会捐赠(含送养捐赠)1038.8万元,占27.6%;福利机构自筹187万元,占5%。新增固定资产3889.7万元,增长51%。

(二)强化管理,改善服务,不断提升国办福利机构服务管理水平

在强化国办福利机构服务管理方面,以贯彻实施《建筑设计规范》和《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以及全省规范达标创建活动为契机,力促全市国办福机构全面建设。全市各国办福利机构在2001年全面贯彻实施两个《规范》和《规范达标评定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整改和创建,把贯彻实施两个《规范》和规范达标创建活动推向了高潮,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国办福利机构的全面建设。一是对照《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对福利机构原有建筑设施进行局部改造,使之基本达到《建筑设计规范》基本要求。二是对照《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要求,对福利机构内部各项服务和管理进行认真整改,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与职责,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要求落到实处。通过贯彻实施两个《规范》和深入开展规范达标创建活动,全市国办福利机构建设普遍上升了一至二个档次,服务和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在全省规范达标考核评定中,全市12所国办福利机构共有8所进入等级,占全省1/8。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公办城市福利机构数量偏少,规模偏小,档次偏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所谓机构数量偏少,就是当前公办城市福利机构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城市“三无”对象的集中供养问题,而全市现有公办城市福利机构不能基本满足城市“三无”对象集中供养需要。全市现有公办城市福利机构23所,其中,国办12所,除武穴拥有2所外,其他各县市区仅为一所,而黄州区至今尚无一所;城市街道社区办11所,其中,黄州4所,麻城3所,武穴4所,其余各县城区尚无一所。

所谓机构建设规模偏小,就是公办城市福利机构床位设置和收养对象偏少,不能基本满足现有城市“三无”对象入住福利机构的要求。例如黄州东门社区现有分散供养“三无”人员8人,其中老人5名,孤儿3名(因上学均寄养在亲戚家中)。经走访调查,在5名“三无”老人中,有3人(均为女性,年龄均在80岁以上,由于身体长期患病,又无人照料,吃、住、行都不方便)愿意入住福利机构,占60%,全市现有分散供养“三无”人员2280人,按60%比例计算,需要入住福利机构1368人,而全市公办城市福利机构现有床位1770张,其中,闲置床位412张,如将愿意入住福利机构“三无”人员全部纳入集中供养,尚缺床位956张。

所谓机构档次偏低,就是公办城市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不能满足供养对象不同层次

福利服务需求。一是医疗康复设施不配套,不能保障供养对象的基本医疗和康复,如普遍缺少医疗康复设施和技术。二是生活娱乐设施不配套,缺少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娱乐生活环境。

政府对福利机构建设投入不足,人员工资不能全额确保,对象供养标准过于偏低,与福利机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

所谓政府投入是

指同级政府对公办城市福利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含改、扩建和维修)给予必要投入,也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地方财政大多都是困难财政,甚至是保吃饭财政,对公办城市福利机构建设往往是象征性的表示意思,有的却干脆一点意思都不表示。2001年至2006年间,全市12所国办福利机构累计投入各项建设资金3762.3万元,而政府仅投入717万元,占19%,其余81%全部由各级民政部门和福利机构自筹解决。如浠水县福利院自2001至2006年先后进行改建和扩建,共投入建设资金达921万元,但同级政府未投入一分钱,全部由县民政局自身解决。

所谓人员工资不能全额确保,是指财政部门未按在编人员档案工资全额拨付,而是采用定额包干的办法拨付一部分,不足部分由福利机构自己解决。如武穴市福利院共有职工22人,其中,正式工17人,临时工(土地工)5人,而财政只按17名正式工全额工资的57%包干到民政局,每年度拨款仅为17.6万元;民政局再按70%包干到福利院,每年拨款21.6万元;其余30%由福利院通过各种渠道创收解决。

所谓对象供养标准过于偏低,是指财政未按供给标准予以保障,而是采取差额标准包干到福利机构,不足部分由福利机构自己解决,而福利机构又往往无力解决,导致对象供养标准过于偏低。又如武穴市福利院共收养对象30人,其中,城市“三无”对象27人,代养社会对象3人,供养标准400元,其中,财政保障仅按月人均供给200元,不足部分是由民政将院民纳入低保解决。

(二)福利机构深化改革不到位,内部竞争激励机制尚未形成,服务管理滞后,与市场要求不相适应。

由于全国事业单位改革尚未进行,福利机构深化改革不到位,内部竞争激励机制仍未形成,因人设事、人浮于事、纪律不严、业务不精、机制不活、赏罚不明的现象仍然存在,致使服务管理滞后,社会效益低下,严重制约了福利事业单位的建设和发展。

三、对策

同级政府以及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公办城市福利机构建设的投入,使公办城市福利机构的建设速度、建设规模、建设质量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同级财政部门应将福利机构在编人员工资和集中供养“三无”对象纳入全额预算供给。并将福利机构正常维修经费按固定资产总额的5%纳入财政预算或给予相应补助。

继续深化福利机构内部改革,加强管理,改善服务,不断提高福利机构服务管理水平。一是要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加快推进福利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实行干部聘任制,职工合同制,工资浮动制。二是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制度管理建设,积极推行定员、定岗、定责、定奖惩责任制,制定岗位标准和操作规范,做到持证上岗、规范、优质服务。三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注重理论学习,组织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对城市“三无”对象应实行自愿条件下的集中供养。随着城市物价水平的上涨,城市“三无”对象的基本生活日益艰难。如黄州区东门社区“三无”老人吴爱容,女,现年93岁,膝下无儿无女,现居住在居委会无偿提供不到20平方米的破平房内,由于年迈,身体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长年患哮喘和腰痛病,由于无钱医治,只有慢慢拖延时间。2005年因不慎脚被开水烫伤住院,2006年因肺气肿哮喘发作不得不住院治疗,两次住院共花去医疗费5000多元,两次住院费和日常水电费均由居委会负担,穿衣及被盖基本靠民政部门救济解决。日常生活来源完全靠每月97元定救和180元低保金维持,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由于长年患病,又无人照料,本人也愿意入住福利机构供养,但赤壁办事处和东门居委会均无一所福利机构,只能分散在居委会供养。根据城市“三无”对象的生活现状,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应加大公办城市福利机构建设的投入力度,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对“三无”对象全部实行自愿条件下的集中供养;对不愿集中供养的“三无”人员,普遍提高低保标准,每月低保标准不低于400元,普遍纳入城市医疗保险,保险金从城乡特困大病医疗救助资金中解决。(**市民政局福事科)

第二篇:儿童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儿童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儿童福利机构的基本要求、人员要求、机构管理要求、儿童管理要求、环境与设施设备要求、安全要求和服务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儿童福利机构的服务与管理。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9 标志用公共信息符号 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

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建标145-2010 儿童福利院建设标准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儿童福利机构 child welfare institution

政府批准,为孤、弃等特殊儿童提供养育、医疗保健、康复、教育、安置等服务,并服务于社会儿童的社会福利服务组织。

3.2

被接收儿童 accepted children

收养人 adopter

依法领养儿童福利机构儿童的中国公民、外国人。

3.9

被收养人 adoptee

由收养人依法收养、不满14周岁的儿童福利机构的儿童。

3.10

孤残

理员 orphans and disabled children care workers

从事孤残儿童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并协助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康复、教育、保健服务的人员。基本要求

4.1 应具有独立法人的资质。

4.2 应具有相对独立、固定、专用的场所。

4.3 建筑及设施的设计与设置应符合建标145-2010相关要求。

4.4 人力资源配置应满足儿童福利机构服务的需要,工作人员与儿童的比例应为1:1。

4.5 有条件的机构宜设置相应的医疗机构,并取得相应资质。人员要求

5.1 机构的管理层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并经行业培训合格,获得相关资质证书。

5.2 专业技术人员应持有与其岗位相适应的专业资格证书。

5.3 孤残儿童护理员应持有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7.3.2 机构应定期对寄养家庭培训、考核、评估,探访寄养儿童。

7.3.3 机构应建立被寄养儿童和寄养家庭的档案,内容包括文字、照片、影像资料等。

7.4 助养管理

机构应审核助养个人、社会组织的有效证件,审核合格后,确定助养形式、对象,签订助养协议。

7.5 死亡管理

7.5.1 儿童死亡应由机构内医生或社会医疗机构确认,并出具死亡证明。

7.5.2 遗体应按相关规定处理,注销户口。

7.6 儿童成长档案管理

儿童成长档案应1人1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捡拾证明、弃婴(儿)证明和随身携带的物品;

a)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和相关资料;

b)登记表、体检表、观察期记录、照片和寻亲公告复印件;

c)养育、医疗保健、康复和教育等文字、照片和影像记录资料;

d)转出资料或死亡证明。环境与设施设备要求

8.1 环境

8.1.1 房屋建筑面积应符合建标145-2010第4章的要求。

8.1.2 室外环境应符合建标145的要求。儿童室外活动场所应按4 ㎡~5 ㎡/床核定;地面应设置塑胶地坪和防护设施,配置各种游戏、娱乐设施。有条件的可建造多功能运动场以及儿童戏水池。

灭火器材标志清楚、完好、有效。

9.2 活动室(场所)地面应采用防滑、防水材料,墙壁边角处应做钝化处理。

9.3 玩具、器具及家具应符合环保要求,定期清洁、消毒,安全防护措施齐备。

9.4 特种设备应定期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9.5 应按操作规范安全使用轮椅、约束带、假肢、矫形支具等辅助器具,应定期消毒、维护和更换。

9.6 食品的采购、加工、储存、运送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规定。

9.7 医疗护理过程中,应执行巡视、查对制度,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置。

9.8 院内感染控制按10.2.5执行。

9.9 异物吸入、烫伤、摔伤、交通等意外伤害发生时,应启动应急预案。

9.10 水、电、气、暖设备应标识清楚,规范操作。

9.11 易燃易爆、化学品的使用和存放应符合安全规定,警示标识清楚。服务内容与要求

10.1 生活照料

10.1.1 卫生照料

10.1.1.1 沐浴:

a)新生儿应每日1次;

b)冬季应每周1次~2次,春秋季应每周2次~3次,夏季应每日1次;

c)污染后应及时沐浴。

洁,铺被、脱衣和整理衣物;

d)应为不能自理儿童做睡前清洁,换尿布,铺被、脱衣、整理衣物和盖被;

e)应为特殊身体功能障碍儿童整理收拾辅具。

10.1.3 睡眠照料

10.1.3.1 就寝前应有人陪护,宜讲故事或放轻缓音乐。

10.1.3.2 应拉好床栏,为有癫痫史的儿童加装床档,对兴奋躁动儿童采取保护性措施。

10.1.3.3 应定时巡视,观察儿童身体、睡眠状况和环境变化,及时调整不良睡姿,如有身体不适儿童,应报告医生,遵医嘱处理。

10.1.3.4 应定时叫醒儿童入厕,及时更换尿布。

10.1.4 进食照料

10.1.4.1 配餐应营养均衡,按儿童生长阶段添加辅食,进食定时、保量。

10.1.4.2 餐具应1人1碗(瓶)1勺(筷)1巾。

10.1.4.3 进食前后应提醒或协助儿童洗手,餐后应清洁口腔。

10.1.4.4 喂奶时应抬高婴儿头部,喂奶后将婴儿竖直抱起轻拍背部,宜采用侧卧位。

10.1.4.5 喂食速度宜慢,提醒儿童细嚼慢咽。

10.1.5 饮水照料

10.1.5.1 应按年龄及个体需求提供水量和次数。

10.1.5.2 饮水具应1人1杯(瓶)1巾。

10.1.6 排泄照料

10.1.6.1 应培养幼儿定时坐盆排便习惯,指导女童生理期

10.2.4 护理

10.2.4.1 儿科疾病护理应按儿科专科护理常规执行。

10.2.4.2 手术患儿应补充营养,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应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10.2.5 院内感染控制

10.2.5.1 应对院内感染进行监测,定期对空气、物品、人员进行采样和检测。

10.2.5.2 应根据传染病类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10.2.5.3 应根据需求选择使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定期消毒。

10.3 康复

10.3.1 脑瘫儿童宜采用引导式教育、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认知治疗和感觉统合等康复训练。

10.3.2 智障儿童宜采用早期启蒙教育、作业治疗、认知治疗、语言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教育,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主。

10.3.3 自闭症儿童宜采用感觉统合训练、音乐疗法、行为治疗和特殊教学等方法。

10.3.4 听力残疾儿童宜早期佩戴辅助器具开发听力、触摸感觉等。应通过佩戴人工耳蜗、助听器,语言训练,掌握发音技巧。

10.3.5 应对唇颚裂术后儿童进行疤痕按摩和早期语言康复训练。

10.3.6 盲童宜采用认知和智力训练为主。

10.3.7 其他残疾或复合残疾儿童,应有与之相对应的康复

第三篇:城市生态建筑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

城市生态建筑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

姓名:王全亮班级:工业091学号:2009021173

一、我国生态建筑的现状

尽管我国的不少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对生态建筑理论的研究,但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比,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生态建筑仍缺乏全面的认识

有些人认为只要在建筑物周围多种些树就可以称为生态建筑;有些人认为只要在建筑物内部点缀布置一些绿色植物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只要使将来建筑平面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 ⋯这些观点虽然也涉及到生态建筑的某些内容,但如果把对生态建筑的理解仅停留在这些层面上,那将是不全面的、片面的,而且极容易产生误导,从而违背了生态建筑的本掼与宗旨。

2)缺乏结合国情的系统研究

生态建筑是一个需要与各国的国情紧密结合的研究领域,如果离开与国情的结合,很多国外的研究成果将变得毫无意义。如:北美的大量建筑都采用大进深的建筑平面形式,完全依赖人工照明和中央空调来解决照明与通风问题,目前他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缺点,希望回到以自然通风采光为主的平面形式而在我国,一贯强调建筑中的自然通风采光,因此不应盲目吸收,而是应该对自己已有经验的总结提高,相反,我们也有很多值得向欧美建筑师传授的经验。

3)在生态建筑的实践尝试方面做得不够

我国提出生态建筑概念的历史并不太长,但在建筑物的设计及建造过程中反映出某些生态意识却已具有很长的历史,如何在当代的技术条件下,设计和建造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建筑,却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一般而言,生态建筑的一次性建设费用较高,设计也比较复杂,对使用管理的要求亦较高,因此投资商往往不感兴趣,不少设计师也不愿自找麻烦,因此就直接造成了目前我国在生态建筑实践方面尚不理想的现状。

4)对生态技术了解不够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当然首先应该尽量使用普通技术,这是一种符合国情的选择。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不少问题是无法用普通技术解决的,至少在目前还不得不通过高新技术才能达到减少对自然破坏的要求,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必须使用一些高新的生态技术。然而,由于目前国内对有关生态建筑技术尚无全面系统的研究,广大建筑师对生态技术亦缺少较深的了解。

二、发展我国生态建筑的对策

建筑生态化是二十一世纪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势,就目前而言,我们至少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努力来推动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

1.加强全民的生态教育与生态宣传

生态建筑的发展首先涉及教育问题,离开了生态教育与生态宣传,生态建筑只能是一种理想。有关生态建筑的教育所涉及的对象远非仅

是建筑师,它涉及到业主、投资者、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员等一系列成员,这些人的生态意识水平往往对生态建筑的实现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生态建筑的实现,从根本上来说离不开全民的生态教育。

2.重视生态建筑的科研工作

尽管我国传统建筑在运用生态哲理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总的来说是自发的、朴素的。当代生态建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已经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国外目前在生态建筑的评估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不少进展,我国目前对这类技术虽有部分介绍,但尚无全面系统的介绍,建议有关部门应该重视这方面的情况,重视生态建筑的研究,通过多学科全方位的共同努力,尽快完成我国生态建筑的评估标准。

3.建立相关的鼓励机制

除了重视生态建筑的科研与宣传教育之外,还应该建立一套相应的鼓励机制,特别是在目前尚无完整系统的有关生态建筑的法规的前提下,这也不失为一种推动生态建筑发展的办法。

三、我国生态建筑发展的展望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传统文化中渗透着深刻的生态哲理。我国传统建筑在节地、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利用本地材料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反映出融合自然的特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生态哲理为我国古代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以使我们在吸收传统精华的基础上,推动当代生态建筑的发展。然而,尽管如此,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建筑节能、注重材料的无害性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因此可以相信,随着全

社会对生态问题认识的日益加深,随着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日趋了解。我国的建筑师一定能在吸收传统精华的基础上,通过不懈的努力,施展自身的才华,剖作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建筑,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第四篇:残疾人福利现状、问题、对策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衣恋集善专项基金在京启动——

5年捐赠6000万元助力残疾人事业

银行转账至(请注明捐助项目): 户 名: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开户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朝内支行 账 号:***558140 只接受人民币捐赠 ***80

只接受美元捐赠

***54 只接受欧元捐赠

3502***21 只接受港币捐赠

世界残疾人现状的几个数据

全球共有6.5亿残疾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其中80%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少数群体。

世界银行估计,世界上最穷的人中20%是残疾人,他们在各自在、所在的社区中是最为弱势的群体。

残疾女性比男性多,妇女残疾人的生活更为不利,遭受到性别个残疾的双重歧视,在印度奥利沙邦2004年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妇女、女童残疾人在家里均受到殴打,25%智力残疾的妇女遭到强奸,6%妇女被迫绝育。

根据儿童基金会数据显示,30%无家可归的青年是残疾人。在一些国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20%,但残疾儿童的死亡率达到80%,在很多情况下残疾儿童根本无法存活。

根据残疾人立法研究比较显示,全世界232个国家和地区只有45个国家有反对歧视和群体关于残疾人的法律。

世界卫生组织称,某些国家四分之一的残疾是因为暴利和受伤所致,发生在残疾儿童的暴力事件比非残疾人儿童高1.7倍。

中国残疾人现状

根据全国第二次(2006)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残疾人总数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6.34%。与1987年的5164万人相比,增加了2132万人。各类残疾人人数为:视力残疾1233万文,听力残疾2004万人,言语残疾127万人,肢体残疾2412万人,智力残疾554万人,精神残疾614万人,多重残疾1352万人。1990年2月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并于1991年5月15日开始施行。为了保障残疾人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其他法律,2007年2月国务院又颁布《残疾人就业条例》,于2007年5月1日实行。这两部法律为残疾人在劳动就业、教育、康复医疗、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法律的保障。

残疾人的节日

中国全国助残日是中国残疾人节日。1990年12月28日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48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从1991年5月15日开始实施,“全国助残日”活动即从1991年开始进行。全国每年都进行“助残日”活动。

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Disabled Persons)。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成立于1984年3月15日。

宗旨:弘扬人道,奉献爱心,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业务范围:宣传残疾人事业,筹集资金,接受捐赠,管理和使用基金,资助残疾人事业。

会徽中心图形由“残疾人”三字的汉语拼音字头缩写CJR组成,表示“残疾人”,与国际上通用的残疾人标志相近。

基金会会徽。会徽为金黄色,外形是梅花,既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又象征残疾人顽强拼搏的品格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进取精神;梅花盛开,寓意残疾人事业的春天,代表着全国残疾人及其亲属的希望。

梅花以五个相互连接的人字组成,象征残疾人团结携手,生活在友爱、互助的社会中,得到理解和尊重;象征全国人民共举人道主义旗帜,和残疾人一起组成亲密无间的集体。会徽的中心图形和边线金黄色,象征残疾人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沐浴党的阳光,也象征了我国残疾人事业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基金会重点公益项目 【1】

目前我国脑瘫患者达600万人,其中0-6岁脑瘫儿童约有200万,每年还新增4-6万名。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可伴有智力、语言、视觉、摄食等多种障碍,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然而脑瘫儿童行动障碍,又由于缺少助行工具,为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偏远贫困地区的脑瘫儿童甚至很难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享受阳光。

【2】

中国有1691万盲人,这是一个数量庞大、特别需要扶助的弱势群体。盲人失去视力、看不见物体,但由于功能代偿作用,往往在其他方面具有超乎常人的能力和秉赋。目前,中国有6~14岁学龄盲童约13万,他们有的对音律、乐理极具悟性,有的浑身充满文学细胞,有的富于按摩、把脉潜质„„ 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起的“我送盲童一本书”公益项目,旨在向公众筹集善款,帮助贫困盲童在阅读中成长,用知识改变命运;依托中国盲文出版社覆盖全国各地盲校、特教学校的发行网络,将知识的载体、社会的关爱传递到盲童手中。

【3】

“受饥儿滋养计划”是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推出的一个全球性项目,旨在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营养丰富的蜜儿餐。蜜儿餐是“受饥儿滋养计划”主要产品,这是一种经过科学配方,专门针对营养不良儿童营养需要而制成富含营养成份的食品。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于2005年底在中国黑龙江省鸡西市投资兴建了“鸡西蜜儿餐食品有限公司”,以生产更多的蜜儿餐,用于捐赠中国及海外贫困儿童。至今,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与世界儿童基金会合作,在全球一共捐出了近2亿份蜜儿餐,其中有约2000万份用于帮助中国贫困儿童的健康成长。

【4】

方树福堂基金、方润华基金在其主席方润华先生的带领下,始终关注内地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其主席方润华先生怀仁爱之心多次向内地慷慨捐赠善款及物资,使内地残疾人频频感受着来自香港的深切关怀和拳拳爱心!自2010年至今,共捐赠善款191.31万元,购买轮椅2733辆,分赠内地七省一市急需帮助的贫困残疾人。

【5】

澳门基金会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款用于在内地开展“集善澳门基金会助力残疾人”系列公益项目。该系列公益项目资助范围将涉及残疾人文化体育发展、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以及残疾人工作者培训等方面内容。双方一致希望通过在内地开展项目达到扶残助残、残健共融的目的。

基金会主要合作伙伴

香港马会

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四川新增数以千计的残疾人。为给四川省地震伤残人员及其他身体有残疾的病人提供专业化的康复服务,在胡锦涛总书记的支持下,中央军委投资3亿元以解放军四总部的名义援建了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香港马会作为香港著名慈善捐助机构,在大地震之后就宣布拨出十亿元港币,帮助灾后重建。经过多方协商,香港马会将其中5296万元人民币用于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康复系列项目,以支持四川省残疾人事业。中国三星

2011捐赠总额2882万元,其中捐赠现金及有价证券2501万元,捐赠物资折价381万元,历年累计捐赠总额 39577万元,其中捐赠现金及有价证券29082万元,捐赠物资折价10495万元,2011年企业(组织)志愿服务人数43272 人,2011年企业(组织)志愿服务时间 4140.5 小时。

中国三星以开展中国政府关心的有价值的、中国人民共同关注的、也是中国三星力所能及的活动为原则,选定了代表希望的教育支援、代表爱心的社会福利、代表分享的农村支援和代表绿色的环境保护四个重点领域,现已开展品牌公益活动如:希望工程、三星奖学金、西部阳光行动、三星爱之光行动、集善·三星爱之光行动、“一心一村”行动等,全面推进在中国的公益活动事业。此外,我们还积极投身到体育、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活动中,以满足中国人民的精神需求,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状

一、当前我国残疾人的福利政策

(一)一般福利政策

1、扶助与救助

国家和社会采取扶助、救济和其他福利措施,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扶助,包括政策扶助、物质扶助、精神扶助。救济,指对无力维持基本生活的残疾人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实行定期、不定期或临时救济、补助,或对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实行多种方式的救济。救助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资金补贴,其二是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

2、收养与安置

国家鼓励社会举办福利院和其他安置收养机构,安置收养残疾人,并逐步改善其生活。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推进,国家将进一步鼓励社会各界,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和发展多种多样的福利机构。

3、城镇的优惠与照顾政策

各地公共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优先服务和辅助性服务,例如优先购买车船票、飞机票、公园和剧院门票等;开辟轮椅通道和使用厕所的辅助性设备、引导盲人进出公共场所等。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是给予照顾并准予免费携带辅助器具,如轮椅、拐杖、盲杖。

4、农村的减免社会负担

各地的人民政府为减免农村残疾人的社会负担而制定了“几优几免”政策规定,例如:优先安排工作,优先安排救济,优先安排残疾老人进敬老院,优先安排扶贫致富项目;免去义务工,免去公益事业费,免收残疾学生学杂费,减免农业税等。

5、伤残军人的抚恤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出对于在革命战争中负伤致残的军人实行抚恤的政策,使他们无论在福利机构里疗养,还是返乡安置,都得到了生活保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抚恤金也逐步增加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福利企业的优惠政策

1、对福利企业的照顾政策

集中体现在政府颁布了许多对福利企业的保护和扶持的政策,例如国家用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和减免税收等政策来扶持福利企业的发展和保障了残疾人的劳动权利。

2、对残疾人个体开业的照顾

《残疾人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对于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的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并在场地、信贷等方面给予照顾。对于从事各类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在生病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

对残疾人员个体从事各种工作收入免征营业税,从事商业经营的如果营业额较小并且纳税后生活有困难的,可由当地税务部门给予减免税照顾。

二、残疾人福利服务类型

残疾人社会福利工作,就是为残疾人开展的福利服务。福利服务的形式主要包括社会福利机构服务、社区福利服务、居家供养福利服务三种类型,共同构成覆盖全国城乡的残疾人社会福利服务网络。

(一)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

我国有国家兴办的收养性福利机构、集体和民办的福利机构、国有福利企业、集体和其他福利企业等多种社会福利机构。在这些收养性福利机构和各种福利企业里,残疾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残疾人的福利政策,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机构来贯彻落实的

(二)社区福利服务

社区福利服务,主要指在社区服务中开展对残疾人及其他有困难居民的福利服务,是民政部门创造并积极倡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我国城市的社区服务已经积累了十几年的经验,许多大中城市都有一批成功的典型,在设施建设以及服务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

(三)居家供养福利服务

居家供养福利服务是社区福利服务的基础和支撑体系,也是一种可以独立运作的福利服务类型。由于传统文化的背景的影响和残疾人自身功能缺陷,我国目前大多数老年人、残疾人都乐于接受居家养老和居家生活方式。这种类型的服务主要包括专业或志愿工作者上门服务、家庭成员的互助以及邻里互助。

三、残疾人社会福利实施状况

(一)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

对于残疾人来说,就业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条件;是提高自身素质、参与社会活动、分享社会进步成果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发挥了政府和社会的主导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要求各级政府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一方面举办福利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如在国家减免税政策的扶持下,1991年全国社会福利企业有43071个,就业的残疾职工70.1万人,产值412.1亿元;到1992年,分散就业的残疾人已经达到14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1%;另一方面,规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按职工人数的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残疾人就业率已从1988年的不足50%提高到2003年的83.9%。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残疾人就业率已从1988年的不足50%提高到2003年的83.9%。

我国残疾人就业整体情况

2011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我国还用法律法规对残疾人劳动就业实行特殊保护并要求各级政府对残疾人劳动就业进行统筹规划,为残疾人的劳动就业创造条件。

不仅在《残疾人保障法》和《劳动法》中规定对残疾人的劳动就业实行特殊保护,而且在《社会福利企业招用残疾人职工暂行规定》、《残疾人就业条例》中都对残疾人的劳动就业进行了特殊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对残疾人劳动就业进行统筹规划,为残疾人的劳动就业创造条件。国家对残疾人就业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使残疾人就业有了政策上的保证。

(二)我国残疾人康复医疗状况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残疾人康复工作,国家每年都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残疾人的康复工作。而且我国还根据《残疾人保障法》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规定和法律保障。全国还设立了康复医院、矫形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医疗康复机构,在街道、乡镇等基层社区设立康复站,为残疾人的康复提供物质保障。

目前我国主要康复手段及康复项目有:白内障复明手术、聋哑儿童语言听力训练、肢残矫治手术。“九五”期间,我国有433万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施行白内障复明手术1866680例;为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101363例,并对他们进行视功能训练;对77920个聋儿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实施肢体残疾矫治手术231956例;装配假肢151755例。【如果可以把它做成统计图】国家对这三项康复工作的实施,给残疾人带来了福音。

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执行情况统计”

中国残联(2010)发布的残疾人接受康复治疗检测报告数据

(三)我国残疾人教育状况

残疾人教育,主要是指针对盲人、聋哑人、弱智儿童等残疾人的特点,采取特殊的方法和手段对这类人群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

解放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特殊教育的基础极为薄弱。解放以后,我国特殊教育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前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据统计,1987年,全国盲、聋、哑和弱智学校已从建国前的42所发展到504所,在校学生从建国前的2000余人发展到52000余人,仅教职员工就有14000多人。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各省市试办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开展了各种训练并设立特殊教育学校。部分高校还设立了特殊教育高等教育专业,填补了我国培养高层次特教专业人才的空白。

四)我国残疾人文化生活现状

丰富多彩的残疾人文化生活有助于残疾人参与社会和广交朋友。到2000年底,全国有残疾人文化活动场所1632个、残疾人艺术团体207个、残疾人体育活动场所719个;有关残疾人宣传的报刊专栏有36个、广播专题38个、电视手语专栏35个;以上这些对于提高残疾人的情趣和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我国残疾人社会环境状况 在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方面,中国政府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采取各种方法,来营造尊重和帮助残疾人的社会环境。1989年4月,国家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并颁布了《方便残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后,方便残疾人出行的无障碍设施在全国各地逐步建立和增多。2001年6月,国家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又下发了《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通知》,对城市道路、建筑物、居住区无障碍实施范围和设计以及建筑物无障碍标志和盲道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这将进一步为残疾人走入社会、参与社会提供方便和条件。“十五”计划纲要指出,“营造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在全社会大力开展扶残助残活动”,“要积极推行无障碍设施”。纲要的这些精神将有助于促进扶残助残社会风气的形成。

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残疾人福利事业在解放后有着迅速的发展,但是与我国整体发展水平相比,发展速度仍然是很慢的,残疾人整体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并且在以下几个方面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分内容

(一)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仍然困难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8296多万残疾人中,已经实现就业2266万人,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残疾人就业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就业率低。与全国就业率相比,残疾人就业率仍然很低。我国目前尚有858万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没有就业,而且每年还将新增30万人左右,此外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国企改革深化,大量工业企业创造新岗位有限,这样残疾人就业问题就更加严重了。

2.我国残疾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在中国在加入WTO后,经济与全球化接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残疾人福利企业的人才、技术和管理都比较落后,加之残疾人自身综合素质状况良莠不齐,使残疾人群体在追求效率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弱者,残疾人社会福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也处于劣势。

3.就业岗位层次低、结构不合理 残疾人主要从事简单、收入低微的行业。例如,盲人从事的职业主要局限于保健按摩。用人单位在招残疾人时,80%的工资是当前最低工资标准,福利企业残疾人职工的工资不到社会平均工资的40%,有的地方甚至达不到最大工资标准。

4.残疾人就业风险大

已经就业的残疾人随时都有可能是失业,劳动就业关系不稳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而且当企业裁员时,残疾人职工可能首先失去工作。

(二)我国残疾人教育基础较为薄弱

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可以说在近20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还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受教育机会少。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教班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很多小城市的残疾人没有机会接受到正规的教育。1991年全国文盲率15.6%,残疾人68%;1991年底全国适龄儿童入学率97.8%,盲聋哑与弱智儿童入学率不足10%,入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率达19.4%。

2.残疾儿童家庭一般比较困难,而特教学校一般实行寄宿制,许多学生因交纳不起学杂费、寄宿费而辍学。

3.一部分生活能自理、符合国家报考专业体检标准、达到录取分数线的残疾学生,不能被录取。

(三)我国残疾人康复医疗发展较为缓慢

虽然我们目前残疾人康复医疗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受经济实力、医疗设施条件、康复人才和医学科学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还不可能使所有的残疾人都能达到完全康复的效果,因而只能使部分残疾人达到减轻残疾程度或基本康复;再加之有些主管部门不够重视,我国残疾人中的绝大部分还是得不到康复。

(四)我国残疾人文化生活单调

尽管我国目前残疾人有一定的文化活动,但是由于社会的偏见和歧视、残疾人自身的自卑感、文化体育设施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等原因,残疾人不愿意、也不能走入社会,因此,总体来讲,一是残疾人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人数、种类和机会还是很少的;二是残疾人运动设施和场地很少,不能满足广大残疾人朋友的要求;三是供残疾人阅读的书刊种类少。所以导致残疾人寂寞闭塞的生活状态与当前整个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五)我国残疾人社会环境存在漏洞

1989年4月,国家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并颁布了《方便残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虽然现在方便残疾人出行的无障碍设施在全国各地逐步建立和增多。但是,无障碍设施也都只是集中在大中城市,因此,受益者仍然是少数残疾人。由于社会的不理解和不尊重,使得有些残疾人呆在家里不愿出门,因此有些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利用率很低,成了一种摆设。实践说明,在建立无障碍设施时,首先要消除社会对于残疾人的歧视和残疾人自己的自卑情绪,即构筑社会和残疾人观念上的无障碍通道。总体

一、社会的偏见与陈腐的观念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

长期以来,残疾人在人们的心中的形象就是必须依靠别人,毫无生活能力的残废人。没有同情心的人,对他们嘲笑、讥讽、厌恶,有同情心的人,对他们也只有可怜、tqing.wulun是前者还是后者,实际上都将残疾人的人格和社会价值降低了一等。

二、残疾人社会福利尚未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虽然我国为残疾人制订了一些法律条例,但从总体上来讲没有形成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完整法律体系。立法缺陷主要表现在,法律内容过于笼统、过于原则,碰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给予人道主义的同情和社会舆论的支持,却没有实际性的帮助。

三、残疾人福利服务水平低,供需矛盾突出

福利服务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水平,能享受到残疾人福利仍是少数人

四、残疾人事业筹资渠道单一

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筹资渠道单一,造就了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资源不足。

五、残疾人福利城乡差距大

受城乡分割,二元社会格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残疾人福利严重落后于城市。

改善残疾人社会福利的策略

一、提高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

劳动就业关系到残疾人生活状况的改善,因此要落实国家颁布的有关保障残疾人的法律法规,规范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使失业登记的残疾人都能得到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要多兴办残疾人福利企业和其他福利性企事业组织,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要推动各单位吸收残疾人就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做好组织指导工作,政府应当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工种岗位;有关部门要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就业;国家对残疾人福利性企事业组织和城乡残疾人个体劳动者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与扶持。这样通过多渠道、使残疾人劳动就业逐步稳定合理。此外残疾人自己也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

二、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使我国残疾人早日融入社会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增加在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室)的数量,各种社会组织要加大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关注并展开更多的活动,使更多的残疾人能够得到康复。康复工作应从实际出发,以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易操作、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来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并不断的研究、开发、应用新技术,为残疾人提供有效康复服务。

三、加强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1.要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在残疾青壮年中扫除文盲。

2.要加大残疾人特殊教育事业经费投入,政府要提倡和鼓励社会办学,捐资助学,并对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在收取学杂费以及成年残疾人职业培训费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减免和支持,使残疾人能够得到受教育的权利。

3.普通教育机构对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人实施教育,不得因其残疾而拒收。

4.国家要增加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师范校、专业在普通师范院校校附设特殊教育班(部)的数量,加强对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和训练。

四、大力发展我国残疾人文化事业

1,要通过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图书等形式反映残疾人生活,增强全民助残意识;积极和残疾人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从思想上解除他们自卑感。

2,组织残疾人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公共文化机构要为残疾人提供服务;要广泛开展并吸收残疾人参加文化体育活动,多培养具有艺术和运动天赋的残疾人,鼓励他们参加重大国际比赛,为国争光,提高他们的荣誉感。

3,文化体育娱乐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应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和照顾,同时有计划的多兴办残疾人活动场所和残疾人运动设施。

五、营造良好的残疾人社会环境

1.政府要对城市道路、建筑物、居住区无障碍实施范围和设计以及建筑物无障碍标志和盲道作详细、明确的规定,这将进一步为残疾人走入社会、参与社会提供方便和条件。

2.要增加残疾人无障碍通道的建设,从细节关心残疾人的出行,在残疾人经常去的场所建设无障碍通道。定时清理盲道,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市民不侵占盲道,为残疾人提供方便。

3.为残疾人提供优先服务和辅助性服务,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给残疾人方便和照顾。

参考文献:

1.《社会福利》主编陈银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2-196摘 出版日期:2004-9-1 2.《社会保障知识读本》作者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中国致公出版社132-135摘 出版日期:2008-01-01 3.中国残联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残疾人康复工作报告》 4.《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1996-2000)

第五篇:浅谈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现状与对策

浅谈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现状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筑垃圾产生也随之不断增加。建筑垃圾乱拉乱倒,运输撒漏污染路面等问题也成为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以鲁中地区某市为例,2009年产生建筑垃圾约200余万方,2010年约为320余万方,2011年约为350余万方。这些建筑垃圾一部分被运到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一部分用于复坑回填利用,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堆积在城区周边、城乡结合部,既影响了市容又污染环境。据调研,其它一些地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现象。因此,加强建筑垃圾科学管理,促进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有效解决建筑垃圾运输、处理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

据调研,一些地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其表现形式看,主要为建筑垃圾的偷倒、乱倒、沿途撒漏等违章行为,但从深层次看,则是建筑垃圾管理的权威性和力度不够,管理模式、管理技术、管理思路和源头管理手段等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

(一)管理体制不顺。一些地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市级监督管理在市住建部门,检查考核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有的建筑垃圾处臵核准直接下放到区县,部分区县明确了环卫部门为主管部门,少数区县建筑垃圾管理放在行政执法部门。由于市、区(县)管理主体不一致,管理不顺畅,导致我市建筑垃圾管理的力度不够,治理效果不明显。

(二)管理手段滞后。建筑垃圾管理缺乏新的行之有效方法和措施,不能对建设工地实施切实有效管理,难以及时掌握收集清运动态,建筑垃圾清运信息得不到准确反映,甚至造成管理的真空区域,出现“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现象,导致滞后管理、被动管理的局面,致使建筑垃圾乱倒、沿途撒漏、扬尘污染问题突出,难以得到有效根治。

(三)处臵场地缺乏。建筑垃圾的消纳大多是由建筑垃圾产生单位自找出路或委托清运公司和个体户代找受纳场所,这也是导致管理部门难以计划、规划和协调建筑垃圾排放、受纳处理,影响管理效果。建筑垃圾消纳场所的缺乏,促使个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郊区、农村私设消纳场地,扰乱了建筑垃圾清运市场和管理秩序。由于缺乏建筑垃圾调剂信息平台,供需双方很难得到及时有效地调配,大量的建筑垃圾只得被倾倒在城乡结合部、村镇周边,成了二次污染源。

(四)处理模式单一。大部分建筑垃圾复坑填埋,极少部分用于建筑工地回填,我市还没有一家资源化利用企业把建筑垃圾作为再生资源利用。

(五)运输市场混乱。目前,城区涉及和从事建筑垃圾运输处臵的有:各区县环卫部门、建筑业主、施工单位、运输单位、运输个体户等,由于管理对象呈现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等多样化的特点,给建筑垃圾监管带来很大难度。另外,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管理松散,有部分是无牌无证、车容车况差的“黑市车”。一些建设和施工单位为降低建筑垃圾运输成本,有意招揽这样的低价车辆运输建筑垃圾。这些车辆一旦进入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后,大多是多装快跑,一路抛撒,野蛮运输,逢路就跑、逢空地就倒,严重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

(六)部门协调不够。建筑垃圾的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如:规划国土部门负责建筑垃圾固定消纳处臵场的统一规划;建设部门负责建筑工地源头的管理;城管执法部门负责查处建筑垃圾抛洒、偷倒、乱倒等行为;交警、交通部门负责运输车辆超载、超速等违章行为的查处;环卫部门负责对已抛洒渣土的清扫,确保路面整洁;公安部门负责执法保障。要加强建筑垃圾的管理,各部门必须加强协调配合,抓好建筑垃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形成管理合力,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二、加强建筑垃圾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出台市级建筑垃圾管理法规政策。通过制定管理制度,明确执法、管理主体,划分各部门职责,规范建筑垃圾的倾倒、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处臵活动。

(二)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理,制定科学规范的建筑垃圾运输和处臵核准程序。加强对建筑工地、居民小区、社区等产生建筑垃圾源头的监督检查力度。借鉴外地市的先进管理经验,建议把建筑垃圾管理纳入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程序,建立健全处臵核准制度。

一是建议实行处臵证制度。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拆迁等土石方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要向辖区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提报科学合理的建筑垃圾处臵方案,申请办理《建筑垃圾处臵证》,并按照有关规定交纳建筑垃圾处臵费用。凡未办理建筑垃圾处臵证的,建设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手续或拆除工程施工备案手续。

二是建议实行工程竣工勘验制度。工程竣工后,建设施工单位要及时清运处臵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禁止在施工场地长期放臵建筑垃圾。工程竣工验收前,由辖区环卫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查看建筑垃圾是否按规定处臵,凡不按照事前环卫部门审查的建筑垃圾处臵方案处臵的工程,一律不予竣工验收。三是建议在施工工地和建筑垃圾处臵场分别安装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电子识别系统和电视监控系统,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实行双向签单(类似高速公路收费站刷卡计费系统),建设单位做好建筑渣土运输车辆管理日志的登记。车辆运输记录和双向签单将做为运输车辆结算运输费用的依据。同时借助数字化城管监控系统,对出入工地和建筑垃圾处臵场的渣土运输车辆实行全程监控。

加强源头管理,借鉴济南市的做法,坚持做到四不开工:未落实建筑垃圾倾倒场点不得开工;未使用核准的运输单位及车辆不得开工;未办理建筑垃圾处臵手续和未交纳处臵费不得开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到位不得开工。

(三)加强建筑垃圾处臵场地建设。建议由政府牵头,协调规划、土地等职能部门,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规划、建设建筑垃圾综合消纳处臵场所。建筑垃圾倾倒场点以区县为主建设,市里给予一定补贴,全市共同享用。

建筑垃圾倾倒场点应符合以下标准:进出口道路要进行必要的硬化处理,满足车辆进出要求;配备推土机等机械设备,安装足够的照明设施;出入口安装运输监控系统;有应急物资和措施;指定专人管理,要保持24小时开放。

(四)规范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建议凡在城区范围内从事建筑垃圾处臵运输的单位及车辆,每年必须进行统一审核,办理建筑垃圾运输审核准入手续。建筑垃圾运输全面实行市场化运作,由有运输审核手续的运输公司承运,并严格按照指定时间、路线、地点进行清运作业,并确保运输过程安全,不污染环境。运输车辆随车携带准运证,随时接受监管部门的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承运未经建筑垃圾管理部门核准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运输应做到四不出门:未落实现场保洁人员的不能出门;车辆密闭不严的不能出门;手续不齐全的不能出门;车辆轮胎冲洗不干净不出门。

(五)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推进、协调发展。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施工单位加强对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理,采用先进技术对有用的材料进行加工后重新利用,提高建筑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水平。另一方面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创办建筑垃圾的加工企业,大力开发和推广再生材料产品,最大限度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六)加强部门协作。建议成立市级建筑垃圾管理办公室为牵头单位,各相关管理部门联合办公,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对建筑垃圾实行全过程管理。建筑管理部门要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理,督促施工单位做好路口硬化工作,配备冲水设施和专人保洁,定期到施工现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建筑垃圾管理部门要严把建筑垃圾排放审批关,监督施工单位聘请具有运输资质的专业运输公司进行建筑垃圾清运,按照工程土方量和申报车辆给其设计合理的运输路线和时间;城管执法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无建筑垃圾运输准运证的车辆、未蓬盖或超载造成沿途撒漏污染路面、未按规定的时间和线路行使和偷倒、乱倒现象的巡查和处罚力度,特别是加强对夜间和节假日的巡查,定期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建筑垃圾运输和处臵违章行为。

(七)加强宣传教育,发挥社会监督。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作用,宣传建筑垃圾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广大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监督意识,加大对建筑垃圾运输和处臵违章行为的曝光率。要设立并对外公布建筑垃圾违章处臵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下载公办城市福利机构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基本情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办城市福利机构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基本情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城市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摘要】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中仍然处于“边缘”状态......

    2012北京养老机构现状调查

    北京养老机构现状调查:1家公办院入住需等10年3月22日,北京郊区一家民办养老院内,一名老人坐在走廊的长椅上。3月25日,大兴一家老年公寓内,一位腿脚不好的老人在走廊里行走。北京......

    班组管理基本现状及其对策

    班组管理基本现状及其对策 一、存在问题 1、班组管理缺乏激励机制 搞好班组管理靠全体班组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多重刺激,正确运用内激励和外激励的有效结合。......

    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对策

    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对策 内容摘要:现代社会中,资源的概念迅速扩展,人们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和思维方式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源环境、生态全球化......

    医德医风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医德医风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宜宾县课题组近年来,医德医风建设状况广为社会关注,一度成为社会的热点,其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直接关......

    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文章标题: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大批高素质、有专长的农村基层人才。近年来,我市农村基层人才数量不断增长,技......

    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文章标题: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大批高素质、有专长的农村基层人才。近年来,我市农村基层人才数量不断增长,技......

    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文章标题:农村基层人才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大批高素质、有专长的农村基层人才。近年来,我市农村基层人才数量不断增长,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