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史论文

时间:2019-05-14 16:3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代文学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代文学史论文》。

第一篇:中国近代文学史论文

假期的时候看了《骆驼祥子》,它讲述了一个祥子在旧中国想要通过自身奋斗而创造新生活却最终堕落的悲剧故事。祥子从农村来到城里,作为一个城市贫民的代表,他在奋斗的过程中遭遇了许多的挫折。从洋车被乱兵抢走到被迫与虎妞结婚,是他一步步度走向堕落,到最后他甚至会出卖人命来换取钱财。祥子的梦想其实并不难实现,他只是想要一辆车,一辆自己的车。可是社会的黑暗是他一次次的绝望,他用不知多少汗水换来的一辆洋车,最终却也还是落得被乱军抢走。

祥子的婚姻也是他的一次悲剧。祥子想要娶一个可以和他一起奋斗的女子,温柔而且可以和他一起吃苦。可是他最终却被虎妞算计了,而不得不与她成婚。虎妞——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场管理的井井有条。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骗局,却没料到早早的被父亲——刘四爷——拆穿,但他还是骗取祥子和她结了婚,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卖了厂子到外地去了。虎妞就是不想劳动而靠资本获得钱财的人,这与祥子的理想生活相差太大,而且虎妞是何等厉害的角色,她想了许多办法来改变祥子,这也使祥子对他婚姻的厌恶感大大加强了。最终由于虎妞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为祥子婚姻的结局,这一切结局都是又虎妞自己一手造成的,用伎俩换取了婚姻,却算来算去结果把自己的命也算了进去。

祥子对这个强加的婚姻感到委屈耻辱,如果他对虎妞,对这个家也不是只有恨而没有留恋,那样的话虎妞的死应带给他解脱的兴奋,但实际上他是痛苦的。因为虎妞也带给了他温暖,一回家就可以吃到温热可口的饭菜,虎妞拿私房钱维持生活,给他买车,圆了他买车的梦,在他生病时照顾他。祥子也觉得“不管怎样,他觉得自己已足有了家,一个家总有他的可爱处”,“生命的延续不过是生儿养女——只要有个小孩,生命便不会是空的”。虎妞其实也是喜欢祥子的,只是她对祥子的喜欢演变成了一种占有,她想不断的改变祥子,让祥子时时刻刻都陪着自己,远离车夫这种低贱的行业。但可惜的是虎妞不理解祥子,她不知道祥子真正向往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这也是祥子这场婚姻的失败之处,在那样的时代,没人能理解他。

尽管婚姻带给祥子痛苦,他也不想毁掉它,可现实连这么低微的要求都不能满足他,是多么的悲哀!祥子与虎妞的婚姻悲剧又是性格悲剧祥子是来自农村的城市个体劳动者,农村的生活在他的性格以至于他的形象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无论是他的健壮、木讷或者勤快、朴实,还有他的狭隘、保守或者谨小慎微,即从外表,生活习惯,到心理状态,精神气质,无不带有浓厚的泥土气息,显示出来自乡间的特点。祥子性格上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祥子的婚姻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的强烈愿望。他所承受的是来自整个社会的沉重压迫,孤立的零散的个人奋斗自然难以取得成功;即使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有,又何尝能够摆脱这些压制而成为真正可以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他自身的身份地位是他的这种想法不切实际。这种不切实际的打算,使他一开始就陷入了盲目性,一切真诚的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等待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剧,攒钱买车是祥子理想的全部,他拼命拉车,生活节俭,无不良嗜好。靠自己的双手买了车,日子好一些,他才会考虑娶亲,而这强加的婚姻使他要靠双手立业成家的愿望成了泡影,他感到委屈和耻辱。祥子本打算,假如有了车,生活好一些,“而且愿意娶亲的话,他必定要到乡下娶个年轻力壮,吃得苦,能洗能做的姑娘。”虎妞不是合适的人选,她想要靠资本过活,而且又会耍手段,祥子正是因为自制力不强,才中了虎妞设下了圈套。虎妞想要占有祥子,她对祥子和对别人比起来真是好上百倍。祥子被军阀逃兵抢去心爱的车,逃出回到人和厂时“虎妞仿佛是招待个好朋友”,当他病未好利索就拼命拉车,心疼他的也是虎妞,“她真是一百一的客气,爱护”,这对于无亲无故的祥子,是温暖的,所以祥子认为虎妞是做朋友的不错人选。可她不符合祥子的婚姻理想:好看些、年轻、和顺。从祥子不接受虎妞也是因为封建传统观念对祥子的影响。虎妞不但又丑又老,婚前还用欺骗手段得到丈夫,婚后还傲慢地支配丈夫,祥子在新房里转悠,他感觉整个生命就是一部委屈。所以祥子看虎妞是母老虎,怕她,又恨她,怎么能接受他呢?祥子不接受虎妞理应拒绝,但他又不能摆脱掉虎妞;虎妞的私房钱可以弄上的二三辆车,“不为要她还不为要那几辆车吗”?同时祥子又狭隘、爱面子,怕别人说他贪图刘四家财,怕别人笑他依赖虎妞生活,怕别人骂他不正大光明。祥子的矛盾不仅造成了自己的痛苦,也给虎妞带来了不幸。祥子与虎妞生活习惯与情趣及挣钱的方式方法上也有矛盾与分歧,这些矛盾与分歧是由各自的性格决定的,它使这场婚姻的悲剧色彩更加的浓重。

祥子与虎妞最大的差别在于思想,他们的悲剧也源于此。无论祥子怎么忍让或者是试着和虎妞相处,他们之间总有隔阂甚至是矛盾。在现代的婚姻中已经没有了社会的逼迫,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人因为钱财与权力的逼迫和诱惑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婚姻。其实这样的婚姻又何尝不像祥子一般,想逃又逃不掉,相适应却又适应不了,最终只会是自己人生的一大悲剧。面对如此的婚姻,应该很清楚的认识到其中的利与弊,然后才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人生陷入困境。

第二篇: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编复习资料

中编(1895-1905)

第一章 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 第一节 文学改良运动的历史进程

一、文学改良运动兴起的原因:

1.近代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政治、经济的变法维新运动和思潮对文学领域的影响。

二、文学改良运动的三阶段: 酝酿发动期(1894-1898)发展高潮期(1898-1907)衰落尾声期(1907-1911)第二节 文学改良运动的目标与内容

一、运动的目标:1905年由蒋智由在《新民丛报》中提出,以建立资产阶级自由文学为目标。“自由”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一面旗帜、一种思想武器。文学改良运动在反对封建旧文学以革新中国文学的过程中,必然要求以建设资产阶级自由文学为文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二、运动的纲领:主要是由梁启超制定提出,包括:文界革命、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曲改良,这一纲领是紧紧围绕着其目标服务的。

三、文学改良运动的内容

1.“新派诗”:主要追求在思想内容上反映出“新派诗”与旧体诗的不同。主张“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能熔铸新理想入旧风格”,这样,“虽间杂一二新名词亦不为病”。

2.“新文体”:继承经世派的新体散文,尔后又有所发展的一种新式散文文体。它从旧体文言散文的束缚中“至是自解放”,文笔“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捡来”,因而“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具一种魔力”。但这种“新文体”仍是从古文、骈文和时文中兼取句式格调,又杂以俚语和外国语法,是一种半文半白的浅近文言,较适于表达新生活和新思想。它的开创者是康有为,继而成为“新文体”代表作家的是梁启超。

3.“新小说”:取自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盛行的“政治小说”模式,认为“于日本维新之运有大功者,小说亦其一端”,要求借鉴日本“政治小说”的体制,“寄托书中之人物,以写自己之政见”。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及清末许多长篇社会小说,既是效法这种小说体制与格调的产物。

4.“新戏剧”: 提出以西方戏剧大师为法,莎士比亚、伏尔泰之风为中国剧坛之革命军。蒋智由更提出戏剧改良要多演“悲剧”,少演或不演“喜剧”:“剧界多悲剧,故能为社会造福”,“多喜剧,故能为社会种孽”;“而沙翁著名之曲,皆悲剧也”;“欲有益于人心,必以有悲剧为主”。

其时,有志于戏曲改良的作家与艺人,不仅要求效法欧美悲剧大师,改良中国戏剧,并且输入话剧形式,演“文明戏”(一种穿时装、表演现实题材的戏剧形式),改良京剧等,蔚成风气。

第三节 文学改良运动的历史意义

一、宣传并树立了文学进化观。

二、宣传并树立了新的文学价值观。

三、为中国近代文艺理论开山引路。

四、推动文学批评与论争的进程。

五、古典文学和文学史的整理研究蔚成风气。

六、在创作上,文学各领域都产生了一批有进步意义的作家和作品。

第八章近代文学革新运动主将梁启超 第一节 梁启超的文学改良论

一、揭起“诗界革命”的大旗,奠定其理论基础。《夏威夷游记》中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主张变革旧诗,形成具有“三长”即新意境、新语句和“古人之风格”的新诗。

二、“文界革命”与新文体。新文体是为适应维新变法的宣传和思想文化启蒙而产生的一种明白晓畅、富有感情色彩和鼓动性的通俗文体。

◆新文体:是指出现在报刊上,不同于古文的一种通俗文体。这种文体为适应维新变法的宣传和思想文化启蒙而产生,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富有鼓动性,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新的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得更加成熟,又被称为“新民文体”。这种文体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三、“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

1.求新:新小说的政治功能。《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2.小说的四种力量:“熏”:熏陶、感染。“浸”: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也。“刺”:刺激,“顿”,突发而“骤觉”。“提”:指主体与客体感情的融合。

四、戏剧改良

宗旨:以西方历史故事为创作题材,以西方戏剧为榜样。

模式:以中国传奇演绎外国故事。如“比武招亲”、“包公断案故事”等传统模式的运用。

五、“新文体”的特色

1.鲜明的政治倾向。例如《变法通议》。2.真挚而强烈的感情。例如《少年中国说》。3.中西交融的语言特色。例如《过渡时代论》。4.比喻、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例如《少年中国说》。第四节 梁启超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一、发动并领导了近代资产阶级的文学革新运动;

二、以他的理论和创作成就为文学革新运动增添了光辉;

三、介绍引进西方文化和新的文学观念,为文学革新运动指明了方向;

四、对“五四”文学革命,以及许多现代作家均有影响。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诗人:黄遵宪

一、诗歌理论

1.诗论纲领:“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诗外有事”是指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 “诗中有人”是指诗作中要有诗人自己的艺术个性。

诗人既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真实地描写时代风云和现实生活,又能以真实的感情和独特的审美感受来艺术地把握这一切。

2.诗论主体:追求“新派诗”的理想境界。

《人境庐诗草?自序》中阐述了对新派诗的诗境的追求:

第一,复古人比兴之体。

第二,以散文的手法写诗。

第三,选择新题材、创造新意境。

3.主张“我手写我口”的言文合一

1868年黄遵宪在《杂感》诗中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口号,这是我国语言文学史上关于“言文合一”第一次明确的表述。

4.提出名曰“杂歌谣”的新体诗

杂歌谣是一种篇幅长短不一,句式、字数多少不等,艺术风格多样的新体诗。

二、诗歌创作和艺术成就

一)诗歌创作:《人境庐诗草》、《人境庐集外诗辑》

1.反映反帝爱国精神的“中日战纪”。《哀旅顺》、《冯将军歌》

2.记录五彩缤纷的域外生活。描写西方自然科学新成就。《今别离》四首。描写异国风光、民俗人情。《樱花歌》

3.反映民生疾苦。《邻妇叹》 二)艺术成就

1.黄诗长于叙事描写,出色地刻画艺术形象; 2.以文以诗,又力求诗与音乐的结合;

3.汲取民间文学的养分,造成清新活泼的诗歌气息。

第四章 康有为及其他维新派作家的创作

一、谭嗣同

1.谭嗣同诗歌创作——《莽苍苍斋诗》 1.描写自然风光的山水诗。如《潼关》: 2.抒发凌云壮志的爱国心。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艺术个性:

诗风恢宏豪迈,壮丽遒劲,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第五章 “同光体”及其他诗歌流派 第一节 “同光体”诗歌及其诗歌理论

一、何谓“同光体”

1.“同光体”是近代宋诗运动发展到同光时代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最早是由陈衍在《沈乙庵诗序》中提出,以宗宋为主,不墨守盛唐。

◆同光体:指清光绪、宣统至民国后的宋诗派,是晚清宋诗运动的第三期。同光体之名源于陈衍的诗论,不明言宗宋而称“不墨守盛唐”,即以学宋为主,而不以此自限。称“同光”乃出于标榜,以上承道、咸以来的宋诗传统自居,其实“同”字所指的同治并无着落,故改称“光宣”更符实际。这一派诗人创作多始于光绪中叶以后,以陈三立成就最高。其它主要成员有沈曾植、郑孝胥、陈衍等。

2.“同光体”前后历经四十年,流派纷呈,主要有:江西派、浙派、闽派

代表诗人有:陈三立、沈曾植、郑孝胥。其理论家是陈衍,诗论代表作是陈衍的 《石遗室诗话》。

二、“同光体”的诗风

1.学古风气比较浓重。“同光体”诗人多推崇黄庭坚的“点石成金”、“脱胎换骨”说,从古书中寻找创作灵感和源泉,这种陈陈相因,最终导致“同光体”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弊病。

2.语言佶屈聱牙,艰涩难懂。3.追求字句上的新巧。

三、“同光体”的诗评家陈衍 一)标举“三元”说。“三元”说是“同光体”的理论核心,也是陈衍的论诗重心。他在《石遗室诗话》中说:盖余谓诗莫盛于三元: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佑。余言今人强分唐诗宋诗,宋人皆推本唐人诗法,力破余地耳。”所谓“三元”,即唐宋三位诗人(杜甫、韩愈和黄庭坚)所代表的三个时期。“三元”说为“同光体”宗宋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主张“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这是对何绍基所提出的“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的结合”的发展。陈衍为标举这一主张,批判了严羽的“诗有别才,非关学也”的说法。

三)风格的多样性与时代因素。第三节 王闿运与汉魏六朝诗派

一、诗歌理论

1.主张诗贵性情,写诗要形象含蓄,重视诗的艺术性。2.强调“摹拟”,这是王闿运诗文理论的核心。

3.汉魏六朝五言顶峰论。王闿运认为五言诗是诗歌的顶峰,其他诗歌形式都以五言诗马首是瞻,同时他认为汉魏六朝的五言诗成就最高,而唐代没有五言诗。这些论断是错误和偏颇的。

◆汉魏六朝诗派: 中国近代以汉魏六朝诗为标榜的拟古诗歌流派。代表人物为王闿运、邓辅纶。王闿运提倡“摹拟”,平生创作都是致力于追摹汉魏六朝的诗篇。他墨守古法,不能把诗歌创作同时代进步联系起来,表现出因循守旧的倾向。汉魏六朝派诗人,一般都功力较深,不仅能摹六朝诗形貌,而且得其神理,故在诗界颇有影响。

第六章 清末常州词派

一、何谓“常州词派”?

1.“常州词派”:是清中叶产生的一个以常州籍词人为基干的影响词坛百年之久的词学流派。其创始人是张惠言。

2.常州词派的发展轨迹:

1)最初是在反对江西词派萎靡的词风下产生的,张惠言是始作俑者,为常州词派奠定理论础。继张惠言之后,周济又发展了常州词派理论,巩固其推崇周邦彦的主张倾向。

2)谭献在理论和创作上对常州词派门庭又有所扩展,他以精绝凄婉的小词著名。和谭献一样,近代四大词人上承常州词派而下开清末词家之风气,特别是近代四大词人之冠的王鹏运,扩大了常州词派的格局和境界。

3)由于常州词派偏于形式和旧的风格,几乎不出拟古一途,在20世纪20年代走向终结,中国古典词体的发展道路,至此终于走到了尽头。

二、常州词派的特点

1.推崇周邦彦,重视比兴手法的运用,词的立意和格调较高,尤擅长写托物寄意的咏物词。2.创作上不脱拟古之病,又把比兴手法绝对化,片面追求词境的浑化,致使词旨隐晦,令人如索枯谜。第一节 谭献、庄棫

一、谭献:以词近变雅说与柔厚说为基石。著有《复堂类稿》,其弟子徐珂将他词论辑为《复堂词话》。

1.变雅说。谭献提出词近变雅的用意:一是要使词托体更尊,以更为高雅的词面表达深广的忧愤。二是强调词近“变”雅,它应托微物以极时变,讽政教以谏得失,但又须不失雅诗怨悱不乱的风度。

2.柔厚说。谭献用“柔厚”二字作为他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概括。所谓“柔”,就是要运用深微婉约,委曲以致其情的手法,去表现优美、软美的形象和意境。

所谓“厚”,一方面指蕴藉深厚,重立意,求寄托。另一方面,指语言庄雅、敦厚,而不流于雕琢曼词、破碎尖新。

二、庄棫:强调词寓意的模糊性,使词所表现的意绪、心态具有更普遍的意义。

与谭献的“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异曲同工。

第二节 王鹏运 况周颐

一、近代四大词人(清末四大词人)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郑文焯

三、况周颐:况周颐有词九种,合集为《第一生梅花馆词》,后又删定为《惠风词》,近人将其词论辑为《惠风词话》。

《惠风词话》是清末常州词派较为重要的词学理论著作。况周颐在这部词话中,较详尽地阐释了得到清末常州词派作家广泛认同的审美原则——“重、拙、大”说的内在意蕴。

第七章 谴责小说 第一节 谴责小说的兴起

一、何谓“谴责小说”:是由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28篇?清末之谴责小说》中提出的:“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

二、谴责小说兴起的原因

①社会原因: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明了谴责小说兴起的社会原因: “光绪庚子(1900)后,谴责小说之出特盛。盖嘉庆以来,虽屡平内乱(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回),亦屡挫于外敌(英、法、日本),细民暗昧,尚啜茗听平逆武功,有识者则已翻然思改革,凭敌忾之心,呼维新与爱国,而于“富强”尤致意焉。戊戌变政既不成,越二年即庚子岁而有义和团之变,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

②文化原因: “小说界革命”的推动使小说和政治紧密相连,促使许多作家投入谴责小说的创作中来。③文学生产方式的转变:阿英较早指出近代媒体和小说发展的关系,他在《晚清小说史》中把“印刷事业”和“新闻事业”列在小说繁荣原因的首位。

三、谴责小说的兴起概况:1900年起,除四大谴责小说外,还有《宦海》、《市声》、《官场维新记》、《苦社会》、《邻女 语》等代表作。

四、近代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鄂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第二节 李宝嘉与《官场现形记》

一、《官场现形记》的思想内容:

①卖官鬻爵、升官发财是它揭露和抨击的重点。

②寡廉鲜耻、道德败坏是它抨击的另一主题。

③惧洋媚外、奴性十足是它批判的内容之一。

二、《官场现形记》的艺术特色:

①结构上深受《儒林外史》的影响。

②讽刺手法的运用。

③类型化人物形象。

第三节 吴沃尧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一、吴趼人的文学思想:

1.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小说是为了改良社会政治、社会道德、开发民智,强调以 “愤世嫉俗之念”、“嬉笑怒骂之文,窃自跻于谕谏之列”,对“社会种种怪现状”进行揭露抨击。

2.“寓教育于闲谈之中”,注重小说的趣味性。“盖小说家言,兴味浓厚,易于引人入胜也”。3.主张真实与虚构的统一。写历史小说要注意历史真实,不可乱加附会,但又不同于教科书,要有真实地虚构,要有趣味。如《痛史》。

二、小说思想意蕴

1.人物:反面人物:各色官员、洋场“才子”、军官兵勇、家庭妇女、娼妓、商人等。正面人物:“九死一生”、吴继之、蔡侣笙等

2.荒唐的世界—— 官场、商场、洋场、士林、市井 ①价值观的颠覆: 传统价值→ 交换价值 ②道德观的堕落: 儒家道德→ 官场“道德” 3.悲观色调:救世 → 厌世。

三、艺术价值

1.中国牌的丑怪写实主义。晚清谴责小说有系统地贬黜社会审美规则,混淆价值系统,并张扬小人当道的必然;它创造出一个丑怪奇异的世界,这是中国古典小说所没有的。

2.小说的结构艺术。

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来结构全篇 ②内在隐含的结构层次 ③首尾联络、前后呼应 ④倒叙手法的运用

3.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苟才等 4.语言的诙谐幽默。如:吃烧饼 第四节近代谴责小说之《老残游记》

一、创作意向:1.哭泣2.醒世

二、作品分析 1.人物:

①老残 :作者的艺术化身——一个充满矛盾的悲剧性人物

身 份:江湖医生

性格基调:忧国忧民 侠义精神 自我牺牲 实干作风 ②“清官”形象 —— 酷吏本质

玉贤:杀人成性,草菅人命,诬民为盗 刚弼:自认清廉,主观武断,刚愎自用 ③其他官员形象 —— 庸官

庄宫保:皮里阳秋,官官相护,昏庸自私 2.侦探的奇迹:老残断案: 福尔摩斯 —— 活神仙 公共正义 —— 个人正义 美德 ——

邪恶

三、艺术价值

1.结构艺术:游记体小说:以老残的游历过程来结构全篇,即作者从济南开始,经过黄河流域诸城镇,再回济南府,将沿途所见、所闻、所做有机地安排在一起。

2.描写技巧:写人 写景

写音乐 写心理 3.语言特色:清新 流畅 优美自然 方言的运用 第五节 曾朴与《孽海花》

《孽海花》——19世纪后三十年社会生活的缩影

一、作者进步的政治立场

①革命民主主义的倾向。“以霹雳手段,警醒二百年迷梦,扫除数千万腥膻”。

②赞颂革命党。孙中山: “天生异禀”,“而且不尚空言,最爱实行的”,“一位眉宇轩爽、神情活泼的伟大人物”。

二、传奇人物——赛金花

三、近代文化思想的体现

①高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心态。②知识分子开始认识西方、学习西方。③文化的推移 —— 时间的层次。④揭露的大胆 → 慈禧。

四、思想缺陷

①非历史主义观点 → 帝后不和。②歪曲历史的逸闻趣事:如龚、顾。③抽象的革命党人,缺乏血肉。

五、艺术成就

1.结构艺术:珠花式结构。“伞形花序从中心干部一层一层的推展出各种形象来,互相连接,开成一朵球一般的大花。”

2.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以历史为原型,几无不有所影射。”

①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心理刻画、对话和动作等。

②注意人物性格的流动变化。如傅彩云性格以出国前后为界的变化:温柔聪慧、体贴可人—— 干练爽利、泼辣狡黠。

3.语言是比较成熟的白话文体 4.艺术缺陷:

①人物有类型化的毛病。从塑造艺术形象的角度来衡量,成功或较成功的人物不是太多,不少人物一闪而过。描写“尚增饰”,也有类型化之嫌。

②全书意蕴欠完整和充分。小说本拟定写六十回,包括五个时代:“旧学时代”、“甲午时代”、“政变时代”、“庚子时代”、“革新时代”和“海外运动”,未完。

第三篇:南师大 中国近代文学史课程小结

中国近代文学史课程小结

教师教育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22140120 杜彩凤

一晃眼,已经到了学期末了,我也学了一个学期中国近代文学史了。即使中国近代离我们现代社会很近,相比于中国古代,我对于中国近代的了解一直都是知之甚少,只知道那是一个纷繁的乱世,民不聊生,却也诡异的出英雄,出美人,出文豪,但是浩如烟海的文豪我又能知道几个呢?鲁迅,是一个,毕竟学过那么多篇课文,看过《朝花夕拾》,领略过《呐喊》;冰心算一个,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之后,就会似模似样背“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品《繁星》等”;沈从文算一个,高考要考《边城》;还有张爱玲、老舍等等······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东西了。其实也是学过中国近代文学作品选读的,但是这门课关注的是文本,文学史方面最多是提及背景的时候讲到了一些,但那相对于文学史来说无疑是沧海一粟,因此一开始学这门课的时候我是拒绝的,但是最后还是乖乖去上了课。

这门课是朱自清首创,建国后确立大纲。学习这门课的目的与任务是:

1、掌握基本知识:社团流派、思潮论争、报刊杂志、作家生平、文学事件、名词概念;

2、了解作家作品:全面、重点、择要;

3、领会文学史意义。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性质是:建国前:胡适:文体革命说;周作人:晚明文学发展说;李何林:资产阶级文学运动说;建国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新时期以来:多元格局形成,改造民族灵魂,现代性。

本门课自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讲起,讲到了20年代小说的创作,20年代诗歌的创作,20年代的戏剧与散文,至此引出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不得不提到的人物鲁迅,谭老师称鲁迅先生为中国现代化的旗手,第六章讲了3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这一系列串讲下来,已经将中国近代文学史的轮廓描摹了大半。而出于书本,超脱于书本的教学方式又让我们具有了新鲜感,保持了对这门课的兴趣。

很大程度上,文学是受经济与政治深深影响的,或者可以说,文学是经济与政治的产物,因为文学很大程度上是作家抒发情绪,寄托理想的存在,而作家身处于社会之中,深受当时社会经济与文化情况的影响,他的情绪与理想同当时社会的经济与政治状况息息相关。因此,学习中国近代文学史不仅仅是中国近代文学史,还有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史。我认为老师在讲解这门课时可以适当加入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人文背景。

中国近代文学史既粘着一个史字,那么自然是要着眼于史实,留给后人的发展余地其实很少,因此我觉得将这门课讲好很需要老师的功底,因此我很佩服谭老师整合知识的能力。老师讲课,多结合文本,结合这个作家的作品来谈,言而有据,绝不是空穴来风。例如他讲鲁迅,便结合了《呐喊》与《彷徨》来讲,先是解释鲁迅为什么做起小说来,接下来阐发《呐喊》和《彷徨》的主题,其中以《狂人日记》为例说明鲁迅意在暴露宗法家族制度的弊端,以《孔乙己》为例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旧式读书人的精神残害,以《祝福》为例表明自己对封建宗法制度的控诉,每个文本都举得恰如其分,最后谭老师介绍了这两本书的艺术成就。以经典的具体的文本为例,既可以使课堂活跃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对该知识点记忆深刻,可谓是一箭双雕。

学了这一个学期,我觉得我受益良多。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近代文学的一些知识,听说了许多经典作品并且可以在将来的日子里去看这些经典作品,由于个人的偏好,我对近代诗歌知之甚少,这门课的学习有效地填补了我的这个空白。另外,我从老师身上学到了许多教授学生的小技巧,这些技巧在我未来的执教生涯中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个学期时,我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课认真听讲。我相信,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可以有所收获。

最后,我希望老师的普通话越来越好。

第四篇:中国近代民族宗教信仰论文

中国近代民族宗教信仰论文

———玉皇大帝信仰

提到玉皇大帝,首先想到的是玉皇大帝的身世和由来。在原始社会,当时的人类的生活还没有完全的定格,只是在初步的探索阶段,所以当时的人类的生命很脆弱,为了使人类不害怕自己生活的环境或者是勇敢的面对困难的生活,他们开始寻找一种可以支撑他们的意志的一种物质或者是其他,开始人类只是信仰一些花草树木等,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渐渐的意识到万物要有一个中心,一个可以统治它们的主宰,但是人类作为万物的分子,又不可能成为主宰,就在这时天帝或者说是天皇就产生了。

其实,在最早的三皇五帝中,还没有“玉皇大帝”这个名字,但是由于人类把黄帝作为五帝之首,而黄帝又最早的发现玉,并且很好的利用玉,所以后来人把天帝改为玉帝或者是玉皇,但是后来人类为了更好的统一,就把玉皇与玉帝改为一个名字:玉皇帝,又叫玉皇大帝。其中,玉皇大帝的身世也是很离谱的,早在唐朝,道教的教徒们为了更好的迎合人皇的愿望,需要有玉皇大帝的身世,所以就根据佛教的创始人:释迦摩尼的身世强加在了玉皇大帝的身上,人类有了这种信仰以后,人皇为了能更好的统治他们自己的国家,就把自己的玉名改为天子,天子的意思也就是天帝或者说是玉皇大帝的儿子。在神话传说中,玉皇大帝虽然是万物的本原,但是他只不过是元始天尊的一个弟子罢了。在商周朝时期,人们把北极星或者说北辰看做是天帝,因为北极星是地球的动轴的中心,所以无论地球怎么动,它都会一直静止,所以人们把它作为万物的起源。一开始的时候,北极星不叫天帝,而是叫做太一,太一也是出自庄子之口,太是‘大’的演变,其实这两个字也是一个字罢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说太一是万物的本原。到秦汉时期,人们开始不仅把北极星叫太一,而且叫做帝座,天帝,皇天大帝。从而,也有了三皇五帝传说。

中华民族是一个信仰多神论的民族,所以玉皇大帝信仰也是人们生活信仰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玉皇大帝信仰的形成,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大力宣扬有很大的关系。道教教徒成为创造玉皇大帝及其神灵系统的主要推动者。中国的庙宇中,道教的玉皇庙,玉皇观,玉皇殿,玉皇阁是全国各地最常见的一种庙宇。道教经典中不仅撰写着玉皇大帝的来历及事迹,而且围绕玉皇大帝,形成了一系列的列文与咒符。道教的神仙系统,既不同于国家祭奠中的神系,也不同于民间信仰的神系,与佛教的神灵系统更不一样。不过它们在长期历史中,却常常互相借鉴与交流。

农历正月九日,道观中仙音缭绕,醮仪热闹非凡,来玉皇殿烧香献供的人群比平时不知多了多少倍。一片香火缭绕,烛光煌煌,随着道士拜章的步趋摇曳,玉皇大帝的灵霄宝殿似乎真的升上了九霄云中。原来,这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道观中依例要举行庆典。士庶之家去玉皇殿献供的当然也就特别地殷勤。这天的活动,俗称斋天,在民间和道观中都是十分重视的。说到玉皇大帝,民间莫不将他看成天上的“皇帝”,万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神仙佛祖一律都需要听命于他。实际上,就道教的神仙谱系来说,玉皇的地位低于三清(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为道教所崇拜的最高神)。其实,玉皇大帝这一至上神的形象,是宋真宗的崇道活动的副产品。中国传统的观念中,至上神称为

帝、上帝,亦称为天,在儒家祀奠中又作是昊天上帝。对他的座次排位,宋以前的道教中是很忽略的。宋真宗为了宣布自己的祖先赵元郎是道教尊神之一便借着玉皇的名义演了一场“天书”下降的闹剧。为了尊祖(实在是生造出来的)也连带着尊玉帝,上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合真体道玉皇大天帝。” 这是玉皇大帝崇拜普及的开始,不过玉帝在道教内部仍是只听命于三清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叙述玉皇的来历说,太上道君(三清的第二位)将一位“身诸毛孔放百仪光”的婴儿送往光严妙国的宝月光皇后怀胎,产下皇太子,修道三千二百劫,才证位金仙,称“清净自然觉王如来”,又经亿劫,才证位玉帝。这种编造的仙话固然不足信,但玉皇在道教中为在三清之下却是很清楚的。然而,民间对玉皇大帝和三清关系并不怎么了然,凭着生活经验,地上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佛教、道教的领袖哪怕封了国师、天师,也还得听命于皇帝,所以在民众心目中,在神仙包括佛菩萨的世界中“最大”的是玉皇大帝。所以对他的祭祀要用最高规格了。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不仅道教宫观例要举行重大法会,有些佛寺也举行“斋天”仪式,也很吸引了一些看热闹的民众,自然也少不了供奉的香客,抛钱的施主。道教的尊神怎么会由僧人给他过生日呢?原来,佛教本身是有“斋天”法事的,但那儿说的天与玉皇是两码事,而是从婆罗门教接收过来的诸天帝如帝释、梵天等等。在佛教中,他们为佛的护法或侍卫,也享受着相当的礼遇。民间称他们为“诸天菩萨”,清代又讹为“朱天菩萨”,并且附会说是为了从此寄托对朱明王朝的怀念。不管如何,佛教的斋天与玉皇原来是无关的。后来不知怎么搞的,某些寺院,将斋天定于正月初九,将斋诸天与斋玉皇混淆起来了,似乎也跟着道教承认玉皇是正宗的天帝了。

民间传说,玉皇大帝每逢十二月的二十五日要巡行三界。到了这一日民间又多设香案,摆供品接玉帝。这一活动,也有称为“斋天”的。《西游记》第八十七回写到一段故事:天竺国凤仙郡大旱了三年,孙悟空上天乞雨,却惹得玉皇龙颜大怒说:“那斯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到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联即立以三事在坡香殿内,汝等引孙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若不倒断,且休管闲事。”那三件事是米山、画山、金锁。米山由一只小鸡啄食,面山让叭儿狗舔吃,金锁用灯焰燎,须米、面山尽,金锁断才得下雨。可见玉帝是得罪不起的,当他巡行三界的日子尤其要敬之如仪,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说正月初九的斋天是给玉皇祝寿,目的是讨他的欢心,那么十二月二十五日的斋天却是面对玉皇的降临,平常说“天高皇帝远”,现却成了咫尺天顔,更是要格外陪着小心。玉皇的祭祀在道观中举行,家中的摆香案,并不一定要面对神像的,那是取了我们孔圣人说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精神办的。不过为适应民间崇拜的需要,也有一种玉皇大帝神马流行。那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木版书,在“灵霄宝殿”的匾额下,端坐着帝皇装扮的玉帝,除了两边对称的仙伯、侍卫外,书面下方特别有一道装打扮者跪着上章奏。为什么要添上这么个人物呢?书上题辞点名了这一点。原来在灵霄宝殿的两旁大柱子上,各题着四个字“天地无私”、“神明暗察”。中间又写着十二个醒目大字:“世间善恶表彰,注定富贵贫贱”。这原是民间镇宅神图的一种,看来他的崇拜意义、镇邪去恶意义,和教诫意义是混为一体的。

第五篇:美国文学史论文

以《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为例浅谈海明威作品的悲观主义

2009级英语专业 黄娜

从《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到《丧钟为谁而鸣》,我都能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海明威在作品中透露出的悲观。

在帮助海明威获得罗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极力地把圣地亚哥塑造成一个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形象,但是圣地亚哥最终还是没有获得大马哈鱼,仍然是悲剧的。又例如海明威在1940年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美国青年乔顿,他志愿参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奉命在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在指定时间炸毁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这本来是英雄史诗般的行为,读者大多盼望这样一个伟大的英雄能够高唱凯歌回到祖国,受到英雄般的待遇,人民需要英雄。但是小说的结果又是悲观的。乔顿虽然成功完成了任务,炸毁了桥梁,但他自己也身负重伤,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阻击敌人,毋庸置疑等待他只有死亡,结局侨顿确实死了。

这样的情节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很多。但是笔者今天重点谈谈在《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海明威这种悲观主义。

1.故事中透露着对死亡的悲观。首先声明我是个乐观主义者。虽然小

时候这种价值观的作文,老师一般会发回重写。因为这和歌颂美好的生活的主题严重不搭调。为什么说故事透露出对死亡的悲观呢?这部《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晚年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大致上是对于一个临死前的人的精彩描述。主要讲述一个作家哈里去非洲狩猎,途中汽车抛锚,皮肤被刺划破,染上坏疽病。他和他的妻子在等待一架飞机来把他送到医院治疗。故事围绕“死亡”和“即将死亡”来写,但根本的主题是哈里回到过去,从过去走到现在的历程回顾。哈里热爱这个世界,他有很多经历,跟不同女人的经历,以及自己所从事的不同职业的经历,他都想写下来但却没来得及写,他最终没有能达到心中的目标,死前,他悔恨至极。虽然故事说的是哈里,但是可以看出也体现了作者真实情况的反应。他和故事主人公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都是作家,都经历了不同的女人,也都是喜爱狩猎,敢于冒险。但是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充满了恐惧。道出了所有人与生俱来的害怕死亡的事实。

2.文章开始就体现了对生活的悲观。生活本来可以很美好的。可是《乞力马扎罗的雪》一开篇就把猎队的所有人送入到绝境,小说的主人公哈里的坏疽危及生命,烦躁不安的他认为自己就要死了,而且是由于一点点的小小的疏忽酿成此悲剧。他觉得这样悄无声息的,毫无价值的死太冤了。这种故事情节的设计固然增加了故事的可看性,但是把生活描述太过于坎坷和悲剧。

3.对人的描写过于悲观和狭隘。人本来是伟大的,我喜欢正面描写的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死而后已的形象。但是在故事中哈里由于害怕死亡,所以他恨不得毁掉一切以换取自己的生存,无法容忍别人还在健康的活着,他不停的找机会和海伦吵架,用各种各样的难听的、攻击性的话去刺激她,把自己遭受的一切不行强加在她的身上,而其实这种内心的愤怒与发泄又都源于内心的对于死的恐惧,死亡的忧惧扰得他五内俱焚。他想以写作掩饰心灵惊颤,想借酒浇灭精神痛苦,想以往日的荣耀抵平今日的失误,其实这些都没有用,只是更加使得自己遭受着百般的折磨,坠入毁灭自己的深渊。不可否认,任何一个垂死的人,都同哈里一样,知道死亡近在咫尺的时候,有着无法抗拒的恐惧和对人世间的留恋。

4.把死亡描写的过于恐惧。恐惧来源于人的内心。虽然我们都知道:无论我们如何抗争,作为生命、希望,只有死亡具有终结一切的意义。但是只要我们活着,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死亡就不可怕。故事中哈里等待死亡一步步逼近的时候,他惧怕的过分敏感,毛骨悚然,不禁让人觉得心疼他,可是死神不管你是否愿意或者是如何挣扎,怎奈恐惧,终将如期降临在哈里的身上。哈里这样去对待死亡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5.反映了海明威的世界观的局限。从全文的思想意义上看,里面的人物都带有一定的悲观主义色彩。主人公哈里,是写作生涯取得一定成就之后在奢靡中迷失自己的人。但作为一个作家的警觉,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迷失。他企图回到非洲,那个曾经给过他历练的地方,找回自己。但其实他明白,过去的自己,再也找不回了。伤口生坏疽而死不是真正的原因,“哀大莫过于心死”,但好在,死的时候他已清醒认识了自己,认识了人生。

悲观主义也许就是海明威想要表现的思想之一,也是海明威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若干年以后,以硬汉形象著称的海明威把双筒猎枪塞进自己的嘴里但求一死,也许海明威早在许多年前就借哈里的相同身份体验了美丽而残酷的死亡。并以这样的方式诠释了其悲观主义。

下载中国近代文学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代文学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代史实践论文(模版)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书 所属课程:院系年级:专业班级:学 号:姓 名:联系电话:指导教师:20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年 06 月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 摘要:马克思......

    中国近代战争概况总结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题目:中国近代战争概况总结论文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年级:12级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2班廣東醫學院 内容摘要:中国近代的战争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红......

    外国文学史选修课论文

    姓名:李白学号:5201314 班级:辅助三班 评《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是古希腊文学中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是《荷马史诗》的构成部分。 《伊利亚特》是荷马史诗中直接描写特洛伊战争......

    中国近代音乐史

    1、我国清代戏曲的四大声腔有哪些? 答:昆腔、高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 2、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代表性曲艺音乐品种有哪些?各举一例 答:北方的鼓词(山东大鼓,京韵大鼓),南方的弹词(苏......

    中国近代社会改革

    中国近代社会改革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2019级工程管理白鹏辉201910702014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也在进步。经过了常年的奋斗我国正在高速发展,社会也在进行着高速的变革。政策改革......

    中国近代建筑师

    1吕彦直,(1894—1929),我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个人概况 中文名: 吕彦直 别名: 吕仲宜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安徽滁县 出生日期: 1894 逝世日期: 1929 个人背景 职业: 建筑师 毕......

    中国近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 这个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 ①传统音乐随社会变化而有相应调整,以求自身保存,主导地位下降。 ②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新文化的出现,产生了新音......

    中国近代史研究入门

    中国近代史研究入门”讨论书目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唐启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