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特公司成功的经验与启示
福特公司成功的经验与启示
今天的福特公司荏苒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现在的福特公司拥有多种汽车品牌,世界上最大的信贷企业—福特信贷,以及汽车服务品牌。福特公司从1903年创办以来事业蒸蒸日上,从生产第一辆T型车到建立第一条流水线福特便开始成就了他的传奇成功之路。
人们研究福特的成功原因归结为以下三点:
1、大幅降低汽车价格;
2、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技术革新和激励工人实行高工资;
3、战胜风险
但却是福特成功之后人们研究它创立公司以后的启示,是在当时汽车产业的大背景下。虽然这些经验也同样适合我们现在经营管理企业,但在今天告诉发展的信息时代似乎还远远不够。现在看似行业几乎饱和的条件下,我们找不到当时福特所在的大背景。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其实呢?现在金融危机刚过,经济正在企稳回升的情况下,就业压力严重的条件下,“创业”又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我认为福特可以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生产管理上的知识,还给我们带来的是精神上的财富。
洞察局势,分析能力,寻找自己的特色,认定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福特公司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因为它有良好的开端。福特当时认准时间还没有私人汽车的汽车大背景,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辆私人汽车。福特的经历告诉我们我们在做一件是之前应先考虑好自己的能力切勿盲目做事,但一旦决定做什么后就必须制定切实详尽的实施方案并预估最坏的打算,并且全力以赴去做好它。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福特公司摈弃了当时生产的就理念不是从工人的工资上做文章,而是把公认的工资加倍。它的结果不是得不偿失,而是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工人的工资加倍不仅增加了工人们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筛选出更优秀的工人团队;而且福特公司建立了时间上第一条流水线,十年产量大大增加;所以福特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源于他的创新精神。
遇到困难,冷静对待,向着目标,坚持到底。福特在找投资人的时候,一度没人愿意做这个从来没经历过的项目,但由于福特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投资人,并且到最后福特证明了他是对的。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做其他的事,都应该发扬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福特现在是辉煌的,但他当初的路走的也很艰辛。曾经甚至因为专利侵权问题,甚至被人高上过法庭。而且他当时做的是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面对其投资人以及其他的因素 福特需要承受多大的心里压力及舆论压力,但他坚持下来了,并且成功了。
福特公司现在的规模是有目共睹的,他给我们带来的经验也是受益无穷的,相信更多的人能够在福特的成功经验上找到更多的经验与启示,帮到越来越多的人们。
第二篇:9-德国展览业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德国展览业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3月16日 闭幕的2005年德国汉诺威国际信息与通信技术博览会□在一周内吸引了48万名参观者,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技术和通讯业的盛会。德国素有世界展览王国的美誉,在过去5年中平均每年在本国举办144个国际博览会,吸引世界各地16.6万家参展商及900万--1000万参观者。2004年,德国展览公司的营业总额近25亿欧元,参展商和参观者每年为德国博览会支出近100亿欧元。博览会还为交通、旅游、酒店、餐饮等行业带来约250亿欧元的经济效益,并保障了25万个就业岗位。博览会是德国服务行业的重要支柱和促进德国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增长的有效手段。德国展览业的成功经验和许多做法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德国展览业非常发达,市场化运作十分成熟,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㈠ 展览中心规模大。目前,德国共有25个大型展览中心,展厅总面积264万平方米,加上室外展览场地100多万平方米,展览总面积达365万平方米。全球5大展览中心有4家在德国。世界前10家营业额最大的展览公司中有5家设在德国。现代化的会展中心及与其相配套的技术设施,加上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德国所处欧洲中心的地理位置,为展览会的成功举办创造了良好的前提。㈡ 知名度高,吸引力强。全球150个世界顶级的行业博览会中有三分之二在德国举办。最负盛名的有汉诺威计算机博览会(CeBIT)、法兰克福消费品博览会、科隆五金展、柏林国际旅游博览会、慕尼黑国际建筑机械博览会、纽伦堡国际玩具博览会等。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世界顶级的行业博览会依然是企业树立形象、发布产品未来发展趋势及与客户和观众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
㈢ 国际性和专业性强。德国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外国参展商比例平均超过50%,2003年达52.2%;20%以上的参观者来自国外。德国举办的展览会内容丰富,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门类,能满足国际厂商和专业人士的需要。一些展览会在对公众开放之前专门向采购商、生产厂家、行业工程人员、新闻记者等专业观众开放,从而使参展商和专业观众能够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德国展览业之所以能在全球展览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傲视群雄,不仅是因为德国拥有悠久的博览会传统和一流的展馆基础设施,而且更在于德国展览会举办单位具有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及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㈠ 独特的经营模式。与世界最大的展览公司(按营业额排名)——英国Reed展览公司及美、法等国的展览公司不同,德国的展馆全部由各州和地方政府投资兴建,展览公司由政府控股,实行企业化管理。如位于汉诺威的德国最大的展览公司——德国展览公司由下萨州政府和汉诺威市政府分别控股49.8%。德国展览公司既是展览中心的管理者,又是许多大型博览会的举办者和实施者。如德国展览公司既是汉诺威展览中心的拥有者,又是CeBIT和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等大型展览会的举办者。由于德国各级政府将展览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对展馆及其配套设施和交通建设均予大力支持,德国绝大部分展览中心都拥有先进的设施,为举办高水准的专业博览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㈡ 与行业协会密切合作,培育展览品牌。德国行业协会在展览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对展览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办展时间和地点等方面,德国行业协会拥有相当大的发言权。没有行业协会的支持,展览公司无法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及开展对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营销工作。因此,德国展览公司在制定办展方案和招展过程中均与相关的行业协会密切合作,打造行业博览会品牌。行业协会向展览公司提供业内的专业诀窍及其与国内外的联系渠道。另外,德国一些行业协会本身又是知名博览会的主办者。如位于法兰克福的德国通讯和娱乐电子工业协会(gfu)是每两年一届的柏林国际电讯展的主办者,柏林展览公司只是该展的承办单位。法兰克福图书展由德国图书交易协会举办,该协会从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租赁展厅。德国制冷和空调技术协会每年轮流在纽伦堡和汉诺威举办国际制冷和空调技术展(IKK)。德国化工和生物技术协会(DECHEMA)每年轮流在法兰克福、北京、墨西哥城举办国际化工、环保和生物技术展(ACHEMA)。
㈢ 积极拓展国外市场。与别国的展览公司相比,德国的展览公司的最大优势在于具有很强的国际战略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早在20世纪60年代,德国举办的博览会就向国外参展商开放,并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外国参展商和观众,从而使德国举办的博览会的国际性日益提高,参展商不仅能结识新的客户,而且能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客户;二是德国展览公司能洞察国际展览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到国外投资办展。目前,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市场及中东欧国家正成为德国展览业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德国在国外举办的专业博览会已从1990年的20个增至2004年的164个,其中一半(84个)在亚洲地区。德国展览公司开拓中国市场的战略有二:一是继续吸引中国企业赴德参展或独立办展;二是投资中国展览企业,将其知名的博览会品牌移植到中国。
㈣ 举办国际会议,促进会展经济。博览会是行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不仅是促进对外贸易的有效渠道之一,更是企业展示形象、推出新产品和技术的重要场所。博览会期间云集了世界各地的业界精英和客商,是举办国际性会议的最佳时机。因此,承办国际会议已成为德国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览会举办者往往在展会期间举办一些国际性的会议,结合展览会发布业界动态信息,使之与博览会相辅相成,从而达到既提升博览会的知名度,又促进会展经济发展的目的。㈤ 提供一流的配套服务。从展览设计、展台搭建与布置到信息资料、交通、运输、住宿和旅游等服务项目,德国展览会承办方提供的服务均非常到位,特别是在解决博览会期间的停车和交通拥堵问题及吸引企业和专业观众参展等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德国展览公司一般在城外的交通枢纽地带建几个大型停车场,展览公司提供车辆免费接送观众,从而避免大量车辆拥入市区;如展览中心位于城外,就在展馆旁边建大型停车场,展览公司还在机场、火车站或市中心设临时车站免费接送参观者;在许多展览城市,观众凭展览会门票可免费乘坐市内公交。为吸引企业和专业观众参展,德国展览会举办单位给参展企业邀请的客户给予门票优惠,参展企业可预先从展览公司订购门票后寄给客户。
德国展览业的成功经验,对发展中的中国展览业带来许多启示,值得我国有关方面学习与借鉴。
㈠ 展览业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效应,可带动交通、旅游、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是促进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的有效手段。各地政府应提高对会展经济的认识,把发展会展经济作为推进我国经济国际化及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
㈡ 参照德国展博委员会(AUMA)的模式,尽快成立全国展览行业协会,制定我国展览业发展战略与规划,切实履行行业管理职责,协调全国各地展览计划的制定,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会展内容重复的现象。
㈢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树立展览品牌。展览公司应从我国优势行业着手,加强与行业协会合作,利用行业协会的资源和专业特长,精心培育行业展览品牌。
㈣ 加强与外国展览公司合作,加快对展览人才的培养。当前国际展览市场呈现出采购商赴工厂所在国集中采购的发展趋势,德国展览公司最早洞察出这种趋势,因而加大在中国投资办展的力度,这为我国发展成为亚洲领先的展览市场提供了机遇。我国应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对展览专业人才的培养,扩大对外合作,全面提高展览业的质量和水平。
第三篇: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为了拓宽眼界,加快培养人才,我委部分年轻干部赴新加坡进行了短期学习培训。新加坡面积为我市的1/6,人口规模相当,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我市。新加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曾经面临的资源短缺、产业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周边地区竞争压力加大、交通拥堵、社会和谐等问题,我市也同样面临或即将遇到。因此,新加坡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对我市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的主要发展经验
1、富有远见的经济政策,不断升级的经济战略
吸引外资。新加坡于1961年投资创建60平方公里的裕廊工业区,加快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授权裕廊工业管理局招商引资、审批项目、园区规划、征税、土地供应、公共服务等多项自主权。目前,裕廊工业园已经成为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基地,年产值2000亿新元以上,并以此为基地和突破,吸引外资加速发展。2007年新加坡吸引外资230亿美元,占东南亚吸引外资的50%以上,吸引跨国公司区域总部400多家,国际银行100多家。
产业升级。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60年代劳动密集型、70年代资本密集型、80年代技术密集型,到90年代末制造业多元化和服务业飞速发展的过程。进入21世纪,新加坡大力发展信息科技、生命科学和其他知识密集型经济。目前岸外钻井平台占世界20%,船只维修占世界20%,电脑硬盘驱动器占世界30%,同时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亚洲生物医药研发中心。
服务业发展。新加坡服务业以港口商业服务为基础,依靠其航海和航空枢纽地位以及热带海岛风光,相继发展了商业服务业、仓储物流业、金融服务业、旅游业。2007年新加坡的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64.9%,其中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商业服务业、仓储物流业和旅游业,合计占服务业的85.5%。新加坡总部经济发达,目前有跨国公司区域总部400多家。最近,新加坡提出发展可出口的服务业战略,重点是国际医疗和国际教育产业。
2、富有成效的住房保障制度,公开透明的个人税收政策
公积金制度。从1955年开始,新加坡政府开始实施公积金制度,要求雇主和雇员依法缴纳定额保险费。公积金局根据经济发展的形势,对雇主和员工双方缴纳比例进行灵活调整,目前情况是个人缴纳工资的20%,雇主缴纳职工工资的14.5%。新加坡的养老保障制度也是与公积金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新加坡公积金制度已经成为集养老,保健、住房、家庭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解决了住房、医疗、养老三大难题。
住房保障。1960年,新加坡政府设立了建屋发展局,负责实施“居者有其屋”计划,近四十年来,建屋发展局组织实施了八个五年建屋计划,已建设了87.8万套公共组屋,全国86%的人口居住在组屋里。目前,新加坡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3平方米,95%的家庭拥有私人成套住宅,两项指标均居发达国家前列。组屋为开放式,一楼空置用作社区活动之用;每个组屋区都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如超级市场、熟食店、诊疗所、图书馆、购物中心、游乐场一应俱全,组屋区的楼道公共照明、电梯维护、绿化、学校、道路等均由政府投入。此外,政府每隔5年还对组屋进行一次外墙粉刷,因此新加坡的组屋外观都非常整洁亮丽。
弹性税制。新加坡主体税种是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税制,但税负较低,而且有很多税前扣除。扣除结果,50%的新加坡家庭不需要缴税,另外45%的家庭税负在5%以下,只有5%富裕家庭税负高于5%,全社会平均税负在2%左右。尽管税负不重,但新加坡财产申报制度非常透明,一旦呈报不实就要面临法律的严惩。
3、执行严格的城市总体规划,宜人宜居的国际花园城市。
土地国有。新加坡是一个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独立以后,国家通过强行征用个人土地的办法扩大国有地产,全国私人占有的土地面积已由独立前的70%下降至20%左右。为了防止滥用《土地征用法》赋予的权力,政府规定了非常详细的征地程序:有关部门提出土地征用建议前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呈报给规划审查委员会审核,经国家发展部部长呈交给内阁和总理最后批准,并在政府的征用土地公报上予以公布,征地才正式启动。如果被征土地所有者对地税官确定的赔偿方式、金额,以及赔偿费的分配等不服,都可以向上诉委员会提出上诉。
规划严格。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城市规划,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新加坡已经形成了由规划法令、概念蓝图、发展指导蓝图、详细规划组成的完整的规划编制体系。规划编制由民间事务所完成,政府只负责审查其资质,对于政府认为重要的工程,可通过设计委员会对建筑布局和外观设计进行指导。新加坡对国土面积功能的区分非常严格,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居民居住用地抑制控制在国土面积的15%以内。城市重建局将新加坡所有土地划分为900多个区块,并在每一区块内对土地的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制作沙盘模型供舆论监督,由于每一栋房屋、每一扇窗户都能在城市规划沙盘模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违反规划的行为很容易被发现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集约用地。新加坡一方面填海造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地铁、停车场大部分在地下,甚至污水处理厂、地铁维修厂、水库、商场、康乐设施也逐步转入地下。全岛6个污水处理厂均建在地下50米深的地方,共节约土地300公顷。
4、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局势,廉洁高效的行政机关架构。
社会稳定。新加坡是一个人口超过400万的经济中心,不同信仰不同宗教的族群共同生活在一个面积600多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依然秩序井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新加坡在社会和谐方面要比香港和台北更加出色。新加坡很注意保护弱势群体,致力于推行增加人民资产的富民政策,如旧屋翻新计划、店屋出售计划、全民拥股计划、公积金填补计划、教育储蓄基金计划、小家庭辅助计划等。这些政策和计划的实施使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了保障,稳定了社会环境。新加坡大多数人口所居住的组屋没有围墙,但盗窃事件很少发生,社会环境非常安全,犯罪率只有0.48%,是全世界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劳资和谐。新加坡劳资关系比较和谐。全国工资理事会每年6月份公布工资指导原则,在保持国民经济竞争力的同时确保职工获得合理的酬劳。如2001年经济萧条时,工资理事会建议公司采取严格节制工资的措施来渡过经济难关,保住员工的工作,吁请公司将裁员当作最后的途径,在裁员之前公司应先采取其它措施,包括公司管理层带头减薪、减少每周工作日、无薪休假、冻结工资或减薪、控制除工资成本外的其它商业成本、将公司的业务表现及前景向员工介绍等。
廉政建设。新加坡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反腐倡廉、遏止腐败的体制机制,即教育倡廉、高薪养廉、规则和监督保廉。为消除腐败,先后出台了《防止贪污法》、《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等法律,任何人所拥有的财产如果与该人已知的收入来源不符合,又不能向法院作出合理的解释时,即被视为贪污所得,从而使得各种隐形的腐败行为都会受到惩罚。贪污调查局是新加坡反贪污腐败的最高专门机构,直接对总理负责,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广泛的权力。
二、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对我市的借鉴意义
1、政府应创优环境服务企业,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新加坡共有公务员6万名,若把教师扣除,只有3万名左右。由于行政层级单一,公务员队伍也比较精炼,行政成本得到节约,因此税负水平可以维持较低水平。同时,政府层次的单一和廉洁的公务员队伍也减少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企业不需要和多个政府部门打交道,在时间、精力、财力上都得到节省。与此同时,新加坡通过实施差别化的产业优惠政策,促进了高端产业的发展和结构升级。据外商反映,由于物流效率高,从印度出口中东的货物,出口商宁愿绕道先把货物出口到新加坡。进行编组换载后再前往中东,这样反而比从印度直接出口中东节约时间和成本。相比之下,周边国家如印尼、泰国虽然工资成本低,机场和港口也很现代,但效率低下,加上政治不稳,外商往往望而却步。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空前严峻,企业面临着市场萎缩、经营困难的巨大压力,我们必须强化服务,有所作为,把扶持企业的措施落实到位,为企业营造逆势突围的优质环境。江苏省123项、常州市101项行政事业收费的取消停止要全面落实到位。对中介机构不合理收费问题,要清理、整顿、管理、处罚多管齐下。同时,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加工业向高端制造业、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物质资源支撑向人力资源支撑转变,摆脱企业对资源消耗和国外技术、市场的过度依赖,企业才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全市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
2、政府应吸引民资参与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新加坡对公用企业的管理卓有成效。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新加坡政府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以民营化为中心的改革,陆续把新加坡地铁公司、新加坡港务局、新加坡电信公司通过上市实行了民营化。新加坡对民营化的国有企业一律实行政府控股,民营化的政联企业中至少要有30%的股本是由政府控制的,任何个人不得拥有超过5%的公司股权,外国投资者入股则不允许超过公司资产总值的15%。通过实施上述国有企业民营化措施,不仅有利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实现经济目标,而且使新加坡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如地铁系统和公交系统票价都很便宜,但由于管理高效,公共交通公司都保持盈利。
近年来,我市成功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快速公交、南北高架路、奥体中心等重大设施相继投用,城市综合功能大大增强。我市公用事业在公交优先、菜市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引进民间资本方面已经有所突破,比如港华燃气、污水处理等方面,但也存在条块分割、资金短缺等矛盾。今后应借鉴新加坡方面的经验,按照“政府监管、特许经营、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放开市场,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实现投资多元化、经营市场化和发展产业化,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
3、政府应重视因材施教,培育和吸引一流顶尖人才。
精英教育是新加坡精英治国的基础。新加坡实行强制教育,中小学全部公立并对成绩优秀者提供丰厚的奖学金,他们在小学四年级就实行分流,凡是成绩优异的孩子就由国家送入最好的学校培养,在新加坡,只有30%中学生升入大学,并把经过层层选拔的1‰左右的精英分子由国家出资送到哈佛、牛津等国外著名大学深造,学成回国后为国效力,其余学生则进入职业学院学习实用技术。新加坡职业教育发达,对专业师资要求很高,鼓励有成就的工程师、技师进入职业教育行业或做兼职教师,与学生分享经验,由于推崇因才施教的教育方针,新加坡职业学院毕业生不仅节约了抽象理论教学上的成本,而且能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
我市教育事业一直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基础教育指标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蓝天计划”和“春晖工程”让10多万流动儿童全部接受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4%,连续7年列江苏省首位;常州科教城建设创造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企所共赢”的高职教育常州模式,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成绩面前我们更要看到差距,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抓好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好“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推动科教城三期建设,让常州真正成为人才创新创业和科研成果集聚的首选之地。
4、政府应吸引全民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增加社会爱心和活力。
在新加坡,从政府工作人员到普通市民,都要坚持参加一年一度的植树运动,各居住小区、学校、企业都有自己养护的绿地,所有的绿化工程都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推行全民管理方式,形成了男女老少共同养护,政府、单位、群众同心协力绿化美化城市的机制和风气。新加坡的社区硬件建设资金投入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政府投入80%,其余20%来自社会各界捐助,新加坡政府并不缺少社区建设资金,之所以要留出缺口,就是为了培养全体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新加坡每个社区都有义工队伍,在社区生活的成功人士是义工队伍的中坚力量,这些处于社会较高地位的有知识有专业技术的人士都愿意为相对贫穷弱势的群体服务,他们是社区工作和服务的主要力量。
我市近年来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创造了慈善事业常州模式,全市募集慈善基金数量超过13亿元,一度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今年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价值超过4亿元;积极开展创建“爱心之城、慈善之都”活动,社会爱心充分涌流。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继续体现出强烈的民本意识和浓厚的民生情怀,切实帮助社会弱势群体,集中精力、财力、物力解决好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营造和谐、和睦、和顺的社会环境;同时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5、政府在城建时应注重文物保护,尊重城市历史文化。
新加坡寸土寸金,但新加坡的文物保护、历史街区保护非常出色。新加坡有原始的热带雨林,新加坡在城市建设中,修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另一方面也将这些珍贵植物很好地保存下来。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移民国家,华人、马来人、印度人都有相当比例,各民族既交流融合又保持传统文化,印度寺庙、教堂、清真寺、佛堂和平相处,成为族群和谐的一个象征。在新加坡高楼林立的金融街隔壁,就是一排一排的传统华人建筑——牛车水,虽然那些传统建筑地块非常值钱,如果搞商业开发政府可以赚很多钱,但新加坡政府没有这样做。在新加坡,50年以上房龄的房子都作为文物得到保护,业主可以对内部进行现代化装修,但不可以改变建筑物外观。
历史文化是软实力,也是展示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光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文化的崛起,一个国家或地区是不能真正崛起的。我市是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现有国家级文物单位4处,历史文化街区4处,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但由于文物保护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常州历史风貌曾遭受不同程度损害。值得庆幸的是,文保工作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文物三年修缮计划和系列修复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还应深入学习新加坡在文物保护与开发方面的经验,加强统筹规划,不应只强调文物保护而将古建筑区域孤立起来,要使周边新建筑与古建筑相协调,让常州古城区既体现出历史发展的轨迹,又能不断满足城市更新扩建的步伐。
第四篇:国外反腐倡廉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反腐倡廉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反腐倡廉的成功做法
1、专门立法依法治腐
上述国家均为崇尚法制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它们在打击腐败时,首选的武器自然是法律。
早在20世纪初,北欧国家就开始制定反腐败法律,强调预防与惩治相结合。瑞典于1919年、1962年、1978年制定和完善了《反行贿受贿法》。芬兰在20世纪20年代制定了《公务刑法》。丹麦则在其刑法的有关章节中明确规定了有关贪污受贿罪的罪刑规范,对贪污罪的刑罚大大高于其它经济犯罪的处罚标准。新加坡在1960年颁布了该国第一部《防止贪污法》,此后又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对其进行了多次修改,从而使其更加完善,且更具可操作性。同时,新加坡政府还推出了《公务员惩戒规则》,这是对《防止贪污法》的补充。1988年又出台一部专门惩治腐败犯罪程序法——《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
2、独立机构专司反腐
为了治理腐败现象,这些国家都设立了高效、独立、专司反腐的机构,负责彻底查处各类腐败案件。
新加坡于1952年设立贪污调查局。2000年,该机构与专事查处非法交易的商业事务局合署办公。它不但拥有很大的权力而且直接隶属政府首长,还有独立而不受政府官员干扰的法庭作支援,其职能主要有三方面:接受举报和调查相关情况;调查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防止腐败法》第15条还授予调查专员可以在没有逮捕证的情况下逮捕违法人员;通过审查公共部门的工作方法和程序发现存在的问题来预防腐败。
瑞典于1998年成立国家经济犯罪署,专门治理经济罪,主要管辖斯德哥尔摩、哥德堡等大城市。在中小城市和边远地区,则通过与地方检察机关的警局合作实现目标。203年,瑞典又成立国家反腐败办,专门负责调查政府腐败和各种贿赂案件。
加拿大于1878年成立了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审计署。它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内设一专门委员会负责向谇报告工作,委员长会主席一般由反对党代表担任,其职能主要是监督政府财政支出。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于1989年成立的独立反腐委员会是一个公共权威机构,独立于政府部门,具有重要权力;通过公正的调查,揭露腐败事件;向公共部门提供警示建设和预防措施,防止腐败事件发生;在公共部门和社会团体中,开展有关反腐败的教育,宣传新南威尔独立反腐委员会任务的活动。其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防止社会诚信破坏,指导公务员的行为,揭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潜藏于公共部门中、并可能造成恶劣影响的腐败现象。
3、透明政府阳光拒腐
在这引起国家,官员的财产都是公开的,人们对官员的财产有疑问可以投诉,有关部门应调查并向人们作出解释。
在瑞典,从1766年开始,公民就有权查阅官员直到首相的财产与纳税状况的国家
在芬兰,政府档安馆及共共部门的所有档案不仅专家学者开放,也对新闻媒体和公众开放,以接受公民和媒体的监督。此外,芬兰法律还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开设匿名账户,每个公民和团体的收入与财产每年都要在纳税表上予以公布,税收当局有权了解公布,税收当局有权了解全国所有账户的情况。
后来,北欧国家都实行了金融实名的存款制度和官员财产信息公开制度,成为名副其实的阳光和透明官员。
4、严格执法利剑惩腐
这些国家,在惩治腐败行为时,可以说是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真正做到了“执法必严”。
在新加坡,事无巨细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严”字当头。公职人员哪怕接受一听中咖啡、一盒香烟、吃一顿饭都被视为违法,都要受到惩罚。《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对贪污受贿更是作出了严厉的惩罚规定。公职人员贪污受贿一经查实,不仅要处以5—7年的监禁,还要没收无法说明来源的一切财产,同时没收本人的公积和退休金。该国环境发展部前政务部长曾接受了印尼商人赠送的7张机票,携带家人旅游,被发现后不仅被撤职,还被判刑4年。原国家发展与建设部部长郑章远算得上是新加坡的开国元勋,曾为“政府组屋”建设立下汗马功劳,新加坡贪污调查局发现他两次受贿50万元,便他拒不承认,最终在铁证面前畏罪自杀。
在芬兰,公务员接受金钱、珠宝、家电、低息贷款、公费旅行均被视为受贿,甚至接受荣誉头衔和有关部门的推荐也不例外。公务员如果被指控受贿,罪名成立,将被立即免职。
5、倡行廉德文化御腐
长期以来,北欧国家塑造了较高的公民道德水准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人们对通过旁门左道满足个人欲望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到的财富才是合理的。
芬兰在初中教育阶段就开设了社会学课程,学生在高中阶段便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因此,青年人在步入社会之前就具备了基本的法律知识和遵纪守法的观念。芬兰年轻人从大学毕业进入公务员体系后,最重要的就是弄清“腐败”界限,即接受礼品或受请吃饭的上限是什么。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公务员可以接受一杯热啤酒和一个冷三明治,但如果喝上葡萄酒那就危险了。”
新加坡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动了自上而下的“文化再生运动”,推动以儒家文化为核
心的东方价值观。1991年正式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确立了新加坡国民“国家至上,社会为行;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五大价值观,并提出“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德作为新加坡人的具体行为准则。其中,廉耻就是廉洁奉公,反对各种形式的腐败。
6、落实制度细节防腐
这些国家在预防和惩治腐败时主要采取了以下制度:
(1)现代文官制度。西方国家克服了早年的恩赐官职制、政党分服制的种种弊端,逐步发展为如今的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开的现代文官制度。其中占职位少数的事务官由考试录用。政务官官职不得作为竞选的许诺;事务官不受政务官更迭的影响,其升迁实行考绩制,不犯过失即不得被解职。
(2)公务员日记制度。新加坡政府每年发给公务员一本日记本,公务员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将自己的活动记载下来。日记本定期接受检查,由主管官查毕签名后发还。如果发现有疑点,要交贪污调查局一旦从另外的渠道查明公务员有贪污腐败的行为,该主管官也将作为知情不报者予以相应的刑事处理。这种具有“连环保“特征的考核方式,不仅迫使公务员本人而且也包括其主管官员都必须对公务员品德负连带责任。
(3)财产早报公开制度。在新加坡,每个公务员在任职之初,必须详细申报个人财产,包括其担保人或家庭成员所拥有的投资和利息情况;若财产在任职有所变动,应自动填写变动财产申报清单,并注明变动原因;每年7月1日,各政府部门的职员必须填报个人财产申报表,申报财产如果说不清来源,特别是有关部门调查时,不能能以满意的答复,这部分财产就会被推定为贪污所得。
(4)高薪养廉制度。新加坡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中央公积金制度》(CPF),为公务员提供甚为丰厚的退休金。这一制度规定,所有参加社会工作的人员,包括政府公务员、企业职员、一般工人等,每月个人出资、政府出资,存入个人公积金账户,工龄越长,公积金越多。若任内没有出现贪污受贿或其它渎职违法行为,退休后就可提取这份公积金。据统计,高级公务员司局级到岁退休时,公积金总额大约有80—90万新元,相当于人民币400—500万元。因此,新加坡公务员是个非常令人羡慕职业,始终居于社会高收入阶层。高福利伴随着的是高要求,一生衣食无优的前提是一生勤政廉洁。
(5)集中采购制度。北欧国家解除了政府对企业的行政管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让资源充分地市场化、私有化,这样,从源头上断绝了钱权交易的机会;同时,政府对于办公用品、市场建设、公共服务等,都实行集中采购、招标投标的制度。
(6)举报人制度。新加坡政府实施举报人制度,并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积极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反腐倡廉,使贪赃枉法者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7)监督制度。在芬兰,监督包括议会监督、法院监督和政府内部监督。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政府机关中的最高检察官,其主要工作是依据宪法监督总统、内阁成员以及政府其他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监察官员一般均由著名法学家担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
巡视,倾听民众意见,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官员与公务员的举报。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通过自主的新闻报道、转播、调查、评论等,发达国家的各级官员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言一行都得十分谨慎小心。在公众监督等方面,任何公民都可依法自由检举和揭发政府官员的违法行为。
(8)控权制度。以丹麦为例,以前,该国警察局内部没有纠察处,1995年,丹麦议员认为,警察不能自己监督自己,必须实行他律,所以在当年取消了纠察处,在全国各地警区设立了由议员、群众代表和律师组成的警察诉讼委员会,负责处理诉讼警察案,有权决定对警察渎职及其他违法行为进行调查。
第五篇:国外反腐倡廉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国外反腐倡廉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作者:范洪保
更新日期:2009-5-7
腐败,就像一个纠缠不休的幽灵,困扰着每一个国家,严重威胁着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侵蚀着执政党的执政基础。为此,各国都在进行不懈地探索,试图遏制腐败的发生,可在多数国家反腐效果每每差强人意。令人振奋的是,有几个国家的做法却取得了巨大成功。
根据最近几年透明国际组织发布的全球清廉指数(CPI),排在全球前10位的最清廉国家分别是:2005年,冰岛、芬兰、新西兰、丹麦、新加坡、瑞典、瑞士、挪威、澳大利亚、奥地利;2006年,芬兰、冰岛、新西兰、丹麦、新加坡、瑞典、瑞士、挪威、澳大利亚、荷兰;2007年,丹麦,芬兰、新西兰、新加坡、瑞典、冰岛、荷兰、瑞士、加拿大、挪威、澳大利亚;2008年,丹麦、瑞典、新西兰、新加坡、芬兰、瑞士、冰岛、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
这些国家的政府何以如此廉洁?它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功经验呢?对我们有何启示呢?
一、国外反腐倡廉的成功做法
1、专门立法依法治腐
上述国家均为崇尚法制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它们在打击腐败时,首选的武器自然是法律。
早在20世纪初叶,北欧国家就开始制定反腐败法律,强调预防与惩治相结合。瑞典于1919年、1962年、1978年制定和完善了《反行贿受贿法》。芬兰在20世纪20年代制定了《公务刑法》。丹麦则在其刑法典的有关章节中明确规定了有关贪污受贿罪的罪刑规范,对贪污罪的刑罚大大高于其他经济犯罪的处罚标准。新加坡在1960年颁布了该国第一部《防止贪污法》,此后又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对其进行了多次修改,从而使其更加完善,且更具可操作性。同时,新加坡政府还推出了《公务员惩戒规则》,这是对《防止贪污法》的补充。1988年又出台一部专门惩治腐败犯罪的程序法——《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
2、独立机构专司反腐
为了治理腐败现象,这些国家都设立了高效、独立、专司反腐的机构,负责彻底查处各类腐败案件。
新加坡于1952年设立贪污调查局。2000年,该机构与专事查处非法交易的商业事务局合署办公。它不但拥有很大的权力而且直接隶属政府首长,还有独立而不受政府官员干扰的法庭作支援,其职能主要有三方面:接受举报和调查相关情况;调查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防止腐败法》第15条还授予调查专员可以在没有逮捕证的情况下逮捕违法人员;通过审查公共部门的工作方法和程序发现存在的问题来预防腐败。
瑞典于1998年成立国家经济犯罪署,专门治理经济犯罪,主要管辖斯德哥尔摩—哥德堡等大城市。在中小城市和边远地区,则通过与地方检察机关和警局合作实现目标。2003年,瑞典又成立国家反腐败办,专门负责调查政府腐败和各种贿赂案件。
加拿大于1878年成立了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审计署。它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内设一专门委员会负责向议会报告工作,委员会主席一般由反对党代表担任,其职能主要是监督政府财政支出。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于1989年成立的独立反腐委员会是一个公共权威机构,独立于政府部门,具有重要权力:通过公正的调查,揭露腐败事物;向公共部门提供警示建议和预防措施,防止腐败事件发生;在公共部门和社会团体中,开展有关反腐败的教育,宣传新南威尔士独立反腐委员会任务的活动。其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防止社会诚信破坏,指导公务员的行为,揭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潜藏于公共部门中、并可能造成恶劣影响的腐败现象。
3、透明政治阳光拒腐
在这些国家,官员的财产都是公开的,人们对官员的财产有疑问可以投诉,有关部门应调查并向人们作出解释。
在瑞典,从1766年开始,公民就有权查阅官员直到首相的财产与纳税状况的国家。在芬兰,政府档案馆及公共部门的所有档案不仅对专家学者开放,也对新闻媒体和公众开放,以接受公民和媒体的监督。此外,芬兰法律还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开设匿名账户,每个公民和团体的收入与财产每年都要在纳税表上予以公布,税收当局有权了解全国所有账户的情况。
后来,北欧国家都实行了金融实名的存款制度和官员财产信息公开制度,成为名副其实的阳光政府和透明官员。
4、严格执法利剑惩腐
这些国家,在惩治腐败行为时,可以说是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真正做到了“执法必严”。在新加坡,事无巨细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严”字当头。公职人员哪怕接受一听咖啡、一盒香烟、吃一顿饭都被视为违法,都要受到惩罚。《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对贪污受贿更是作出了严厉的惩罚规定。公职人员贪污受贿一经查实,不仅要处以5—7年的监禁,而且还要处以最高10万美元的罚金,还要没收无法说明来源的一切财产,同时没收本人的公积金和退休金。该国环境发展部前政务部长曾接受了印尼商人赠送的7张机票,携带家人旅游,被发现后不仅被撤职,还被判刑4年。原国家发展与建设部部长郑章远算得上是新加坡的开国元勋,曾为“政府组屋”建设立下汗马功劳,新加坡贪污调查局发现他两次受贿50万元,但他拒不承认,最终在铁证面前畏罪自杀。
在芬兰,公务员接受金钱、珠宝、家电、低息贷款、公费旅行均被视为受贿,甚至接受荣誉头衔和有关部门的推荐也不例外。公务员如果被指控受贿,罪名成立,将被立即免职。
5、倡行廉德文化御腐
长期以来,北欧国家塑造了较高的公民道德水准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人们对通过旁门左道满足个人欲望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到的财富才是合理的。
芬兰在初中教育阶段就开设了社会学课程,学生在高中阶段便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因此,青年人在步入社会之前就具备了基本的法律知识和遵纪守法的观念。芬兰年轻人从大学毕业进入公务员体系后,最重要的就是弄清“腐败”的界限,即接受礼品或受请吃饭的上限是什么。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公务员可以接受一杯热啤酒和一个冷三明治,但如果喝上葡萄酒那就危险了。”
新加坡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动了自上而下的“文化再生运动”,推动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1991年正式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确立了新加坡国民“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五大价值观,并提出“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德作为新加坡人的具体行为准则。其中,廉耻就是廉洁奉公,反对各种形式的腐败。
6、落实制度细节防腐
这些国家在预防和惩治腐败时主要采取了以下制度:
(1)现代文官制度。西方国家克服了早年的恩赐官职制、政党分肥制的种种弊端,逐步发展为如今的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开的现代文官制度。其中占职位少数的政务官由党派轮流充任,占职位多数的事务官由考试录用。政务官官职不得作为竞选的许诺;事务官不受政务官更迭的影响,其升迁实行考绩制,不犯过失即不得被解职。
(2)公务员日记制度。新加坡政府每年发给公务员一本日记本,公务员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将自己的活动记载下来。日记本定期接受检查,由主管官查毕签名后发还。如果发现有疑点,要交贪污调查局进行审查核实,否则,如果贪污调查局一旦从另外的渠道查明公务员有
贪污腐败的行为,该主管官也将作为知情不报者予以相应的刑事处分。这种具有“连环保”特征的考核方式,不仅迫使公务员本人而且也包括其主管官员都必须对公务员品德负连带责任。
(3)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在新加坡,每个公务员在任职之初,必须详细申报个人财产,包括其担保人或家庭成员所拥有的投资和利息情况;若财产在任职后有所变动,应自动填写变动财产申报清单,并注明变动原因;每年7月1日,各政府部门的职员必须填报个人财产申报表,申报财产如果说不清来源,特别是有关部门调查时,不能给以满意的答复,这部分财产就会被推定为贪污所得。
(4)高薪养廉制度。新加坡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中央公积金制度》(CPF),为公务员提供甚为丰厚的退休金。这一制度规定,所有参加社会工作的人员,包括政府公务员、企业职员、一般工人等,每月个人出资,政府出资,存人个人公积金账户,工龄愈长,公积金愈多。若任内没有出现贪污受贿或其它读职违法行为,退休后就可提取这份公积金。据统计,高级公务员司局级到岁退休时,公积金总额大约有80—90万新元,相当于人民币400—500万元。因此,新加坡公务员是个非常令人羡慕的职业,始终居于社会高收人阶层。高福利伴随着的是高要求,一生衣食无优的前提是一生勤政廉洁。
(5)集中采购制度。北欧国家解除了政府对企业的行政管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让资源充分地市场化、私有化,这样,从源头上断绝了钱权交易的机会;同时,政府对于办公用品、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等,都实行集中采购、招标投标的制度。
(6)举报人制度。新加坡政府实施举报人制度,并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积极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反腐倡廉,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强大的声势,使贪赃枉法者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7)监督制度。在芬兰,监督包括议会监督、法院监督和政府内部监督。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政府机关中的最高检察官,其主要工作是依据宪法监督总统、内阁成员以及政府其他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监察官一般均由著名法学家担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倾听民众意见,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官员与公务员的举报。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通过自主的新闻报道、转播、调查、评论等,发达国家的各级官员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言一行都得十分谨慎小心。在公众监督等方面,任何公民都可依法自由检举和揭发政府官员的违法行为。
(8)控权制度。以丹麦为例,以前,该国警察局内部设有纠察处。1995年,丹麦议员认为,警察不能自己监督自己,必须实行他律,所以在当年取消了纠察处,在全国各地警区设立了由议员、群众代表和律师组成的警察诉讼委员会,负责处理诉讼警察案,有权决定对警察渎职及其他违法行为进行调查。
二、几点启示
前面提到的全球最廉洁国家的成功经验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把“法治”的理念树立好。
各国的成功实践证明,法治能够从根本上抑制腐败,而人治则容易催生腐败。因而,必须要树立依法治腐的理念。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这方面我国已经取得较大进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据统计,我国现行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法规制度已多达1200余件。然而,现存反腐败立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我国的反腐败法律法规多以党内文件(条例)、规定、规划、办法等形式存在,迄今为止,我国仍然没有明晰的、便于操作的反腐败专门立法。其二,不少法规具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性、阶段性的弊端。其三,一些法规原则性太强,具体规范较少,缺乏操作性。其四,许多法规都缺少严谨的程序规定。
因而,树立依法治腐的理念,首先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廉政立法。不仅要有廉政建设的基本法,对反腐败的机构、权限、人员及职责、腐败的种类、惩罚措施等予以规范,而且要有相配套的各项具体法规,如贪污腐败举报法、财产申报法等等。
2、把法制的尊严维护好。
古人云:“徒法不足以自行”。光有好的法律还是不够的,关键是能否很好地贯彻执行。将清廉指数居于前的国家和清廉指数落后的国家相比,其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有没有反腐败的法律,而在于法律是否得到严格执行。最清廉国家把法律当作至上权威,维护法制尊严是全民的共同责任,在那里法律就是“高压线”,凡腐败者必受罚,法制的刚性得到充分实现;而在腐败盛行的国家,法律被肆意践踏,形同虚设,“人治”高于“法治”,各种“潜规则”、“关系网”大行其道,腐败者逍遥法外,法律成了可以随意扭曲的“橡皮筋”,弱不禁风。严格执法,使得向腐败者望而生畏;懈怠执法使得腐败愈演愈烈。
由此,我们必须彻底坚定执法理念,坚决抵制执法犯法、徇私枉法、以言代法、以言废法等非法行为。在执法时要顶住压力、排除干扰、铁面无私、一视同仁。
3、把独立的机构设置好。
国外成功的反腐经验表明,设置专门机构防治腐败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的廉政建设部门包括党的内部监督机构——纪律检查委员会、政府系统的监察机构——监察部门、隶属于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机构——反贪污贿赂局。但是,我国目前缺乏一个像新加坡贪污调查局那样的独立而又有高度职权的廉政权威机构。
况且,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廉政建设部门的财权、人权、物权都受同级政府的管辖和约束,其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地官员的影响,因而很难保证自己的独立性、权威性和超然性。
由此,新加坡、加拿大、瑞典等国设立独立机构开展反腐败工作的做法事非常值得借鉴的。
4、把透明的信息公开好。
反腐实践还证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必须在阳光下操作。
腐败的形式虽多种多样,但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缺乏公开透明,使得掌握权力者能够利用权力搞暗箱操作或私下交易。没有公开透明,没有人民充分的真正的知情权,惩治腐败的一切举措都将成为一纸空文。
在我国,公开透明的信息资源还是比较短缺的,信息渠道也不够通畅,群众难以有效地参与监督。为了实现透明化,一方面,必须实现公共信息的公开透明,保证人民的知情权。信息公开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为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之外的一切公共信息,都必须通过科学具体的机制和程序及时地向人民群众公开,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及公职人员的权力、义务及责任,制度规范等具体事宜也要向社会公开。另一方面,必须彻底改变权力的授予、运作及结果公开的模式,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变“少数人任命”为“差额选举”。再一方面,必须完善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让群众监督领导干部财产的来源及变化情况,随时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
5、把廉政的文化建设好。
清廉国家的实践表明,廉政文化对公共权力的异化具有重大的防范作用,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廉洁自律是政府官员必须具备的品格。政府官员优秀的表率和垂范,可以起到良好的学习榜样和标杆作用。弘扬廉政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清正廉洁的风气和氛围可以起到有效地预防腐败作用。在社会转型时期,执掌公共权力的公务人员面临着各种利益的诱惑,其对公共权力异化的承受能力变得十分脆弱。廉政文化可以通过建立公务人员自身的价值理念来弥补法律的空缺,自觉拒腐防变。
故而,必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固本函源。第一,应从培养正确的荣辱观念抓起,要通过教育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腐败带来的严重后果,积极树立清廉信念;第二,从小就向孩子灌输“俭以养德,廉以立身”的廉洁思想,培养他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是非观念;第三,还应宣传廉洁典型,倡导淡泊名利,使廉洁自律成为公务人员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培养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从思想源头上预防腐败,增加民众对反腐败知识的了解,加强民众对腐败问题的认识,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和意愿,减少社会文化习俗产生的腐败。
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虽然漫长,成效也不能迅速体现,但是一旦廉洁光荣、贪污可耻的思想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灵中,弥漫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那么贪污腐败滋生的土壤将会渐渐贫瘠,干部、官员的自我道德约束机制会逐步塑造得坚不可摧。
6、把人民的目光凝聚好。
在清廉国家,不仅政府在为人民“守夜”,人民群众自己也在“守夜”,对各种腐败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它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反腐败不仅仅是政府和执政党的责任,更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让充分保障群众对腐败现象的监督权,才能使腐败现象无处藏身。
俗话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对打击腐败现象有着极高的热情。目前,在我国已被查处的腐败案中,有60%至70%的案件是通过群众举报而发现的。
可是,现实中的“官本位”思想和其他不良的体制机制阻碍了群众的眼睛。许多案例显示,一些群众正当的检举、揭发、意见、建议没有被认真对待,一些群众的正当诉求被当成无理取闹,甚至出现受理单位与被举报人串通从而使举报人遭受不利的情况,群众与反腐机构间的信息传递未能顺畅进行,多样化的监督尚未实现。由此,在二者之间建立起正常可靠且安全通畅的联系通道不仅是当权者决心反腐的表现,更能获得最有效的社会支持。
三、结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于国情的差异,国外的反腐倡廉举措及其成功经验并不完全适合我国,但是也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必须从本国与他国的实践中揭示反腐倡廉的规律性,借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高效率;必须既重视依法治腐,强化法制的刚性特征,又要抓好廉政文化建设,做到“刚柔并济”;必须把独立机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更要把执法必严作为核心理念;既要做好公共信息的透明化,又要坚定人民群众是做好反腐败工作的真正的力量来源和强大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