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纯粹散文批判
纯粹散文批判
散文,最美的地方在于,通过语言的架构,一步一步渲染出极美极美的气质。通过阅读散文能让人感受到那股气质。那么,一篇散文便是同是同类中的精品乃至极品。
民国的散文锋芒毕露,意欲像暗夜闪电一般刺破由屈辱和愚昧构成的混沌。即使应该是凉意如水的秋夜,鲁迅亦写成了万鬼夜哭的森罗地狱,令人不寒而栗。
可是,窃以为,那些飘舞在空中的文字精灵,应该渐次铺陈成“白云回望合,青露入看无”的画卷,亦可以绘成浓墨重彩的西画,而不应该变成战场上的枪棘林立。尽管不喜欢枪棘林立,但是还是敬重那些战斗在至深黑夜中的英雄。
巧合的事,我最喜欢的散文和最讨厌的散文,都出自余氏人之手。
窃最喜余光中,最讨厌余秋雨。
因为热爱古典诗词和现代诗的缘故,我读有着诗人身份的余光中写的散文便有种莫名的亲近感。他笔下的一字一句都是他毕生积淀的散发,如同一缸酿了百年的佳酿。所以细读他的散文,总会慢慢感受到文章骨子里渐渐散发出来的气息。
至于讨厌余秋雨,倒不是因为其人品,而是因为初中时被老师逼迫阅读余秋雨先生的大作,还得写优美的美文赏析,心有不平,顺带痛恨起了余秋雨。后来再耐着性子就着昏黄的灯光把余秋雨先生的大作看完了,然后为自己当年为余秋雨大作的写的歌功颂德般的读后感恶心了很久,发觉余秋雨先生似乎很喜欢把一个时间拆解成无数碎片,然后再用一种似乎宏大的感叹语气描述、抒情,想为文章增添所谓的历史厚重感。但是历史感不是依靠似是而非的感叹就能塑造起来,如果《通史》的作者克里斯托尔•凯勒尔和《世界征服者史》的作者志费尼如此写作的话,不知道那两本书会变得怎么样。
《苏东坡突围》和《柳侯祠》其实写得还好,在引经据典和凭吊怀古这两方面的确印证了其散文集名《文化苦旅》,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填充。但是《夜雨诗意》和《听听那冷雨》一相比,不啻是云泥之别。
两文其实都是作者因雨而生的感慨。但是余光中是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出场,和读者一起穿过迷茫的冷雨,努力寻找自己温暖的归宿。而余秋雨却在文中成为一个无病呻吟的貌似旅人,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堆他的感受,令人头晕脑胀。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如此短而美的开场,似乎把我带入一个冷雨迷离的世界,之后便带我们走过海岸边城曲折的长街,那一瞬有种行走在小巷中的感觉。之后他在文中表达了自身对故土的思念以及迷茫。“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三首经典的写雨诗作,勾勒出一幅烟雨朦胧的图景。
而后余光中笔锋一转,写起了他在美国西部山地的所见所感,对于写景极尽写实之能事,从中我看到了约翰•缪尔和亨利•梭罗的影子,但又不失中国文人的雅韵。文中也并不是一味写古韵,现代的气息随着安东尼奥尼的镜头和黑白片子扑面而来,让我想起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些大城市的浮华气息。
总的来说,本文古今交错,把无数诗句典故融入了文章的骨血,读则有逸气,还有一点悠悠的苍凉。
其实余秋雨先生还是适合写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散文,这样他可以围绕一个中心去进行他的抒情式剖析。但是《夜雨诗意》只是他漫无边际的感受,全文可以说是他对排比句的滥用,实在不想评论下去了。
匆匆收笔,不知所云。
第二篇:做一个纯粹的人
做一个纯粹的人
孙波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燃尽了自己的生命,每一天都在奔跑;他是一个忘我工作的实干家,把生命中的分分秒秒都献给了石油事业;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他的人生平凡而伟大。他给我们留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成为了道德的楷模。他的一生,让我们知道了我们可以做一个纯粹的中石油人。
不管处在什么岗位,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一个普通的石油工人,我们都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可能我们无法像孙波做得那么好、那么多,可能限于我们的能力,我们只能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只要我们做了,我们就又向一个“纯粹的人”迈进了一步。也许我们不必燃尽自己的生命,也许我们不必连一丝休息的时间都不给自己,但我们应该做到始终把自己的工作放在前面,把中石油的荣誉放在前面,把中国石油事业的发展放在前面。我们只是无数中石油人的一份子,我们只是千千万万石油人的一份子,在石油事业建设发展的洪流中,我们很渺小。但是,哪怕是洪流,也是由一个个渺小的水滴组成。“位卑未敢忘国忧”,只要我们做了,不管我们做的怎么样,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我们努力过了。
孙波的先进事迹经媒体传播之后,在苏里格第三天然气处理厂引起强烈反响,他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其爱岗敬业、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奋斗的力量和前进的坐标。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以孙波为榜样,努力去做一个纯粹的人。我们会发现,倒下了一个孙波,中石油又站起了千千万万个孙波。这种精神将不断激励我们,为集团公司的科学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苏里格第三天然气处理厂
白建雄
第三篇:纯粹解释造句
纯粹拼音
【注音】: chun cui
纯粹解释
【意思】:(1)不搀杂别的成分的:陶器是用比较~的粘土制成的。(2)单纯地;单单:这种想法~是为目前打算。
纯粹造句
1、纯粹是假造事实。
2、我们把那种传闻视为纯粹的谣言。
3、由于我纯粹因惊慌而做的事,他们认为我很有勇气。
4、我加入这研讨会纯粹出于好奇心的作祟。
5、也可能超越那些,用纯粹的“单一性”或缺乏特殊个性的自觉意识来识别你自己。
6、不,这种感觉更像是对那些以如此巨大勇气走向死亡的男人和男孩纯粹的尊敬。
7、你的激情是纯粹和真实的;它来自于你的核心本质,来自于你的灵魂。
8、在这一阶段,我们谈论的是纯粹的内容和结构。
9、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性,因为他们在生理上被特定的人所吸引,因为纯粹的快乐,因为他们处于恋爱中,或简单的因为欲望和冲动。
10、因此,关于在跑步中如何着地的问题,应以最纯粹的形式再次被提出。
11、只是纯粹的语言,和开发者的创新。
12、他们的动机是纯粹的:他们掌握了技术在家里,看看如何使用他们的工作。
13、今天我仍不敢说自己明白了艺术是怎么一回事,但我的确知道自己早年那些想法与艺术的本质毫无关系,而仅仅和纯粹的视觉刺激有关。
14、或者你可以考虑这样的例子,有些人已经可以选择退休了,但是由于从工作中获取的纯粹的快乐使他们宁愿继续工作。
15、它们有更纯粹的口感和极好的粘性。
16、“这是纯粹的又简单的犯罪行为;我们必须正视它,并打败它”,卡梅伦在唐宁街10号他的官邸外告诉记者。
17、他脸上绽放出最愉快的笑容——纯粹无比的快乐——你只有在小孩的脸上才能看到这种笑容。
18、但他承认,这并非基于纯粹的利他主义。
19、无论你要租下整个小岛还是仅仅待在塞舌尔以此著称的奢华别墅中的一所,这次旅行的都能带给你纯粹的放松。
20、这些被暂停发货的有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类和纯粹的稀土金属——所有这一切都是海关人员为符合政府出口配额而精心策划的。
21、那不是用光构成的正处于极其痛苦之中,将会浮出表面被清理掉,并重新获权返回到“纯粹之光与神圣之爱”中。
22、但是这一次,因为纯粹的复杂性,已使此图变得如此之受欢迎而在互联网上传播。
23、所以,对于我以及与我类似的人来说,它并不是“区区一只狗”,而是未来所有希望和梦想的化身,过去的美好记忆的化身,以及此刻最纯粹快乐的化身。
24、作为纯粹的技术人员,我觉得这些是我曾经使用过的最有效和最令人惊异的产品。
25、如果成本是因人而异、转瞬即逝、纯粹主观的;那么结论是,不能据其作出任何政治决策,包括法律裁决;甚至连使用这样的概念都不可以。
第四篇:纯粹扯淡抒情散文[推荐]
喝茶闲聊,偶尔一二事触动了一下,心里空落落的,也不知道为了啥。不喜欢谈论政治,认为这就像是太监兴高采烈地谈性生活,既无聊又无用,起不了实质性的作用,顶多只能添几根白发愁愁,而已。
但,有些边缘的东西,不得不想一下。
最近闲暇时和朋友吃吃酒喝喝茶,倒是聊了不少有趣的轶事,谈资颇丰。酒和茶都变得别有滋味,好像味蕾开了后门,跨上风儿便驰骋。都说交个好友胜读十年书,这话一点不假,真让人受益匪浅。好友是个很细心的人,捕捉事物的敏感度很强,酒茶间侃了几件好笑的事。
好友去哥们家蹭饭,这哥们从农村来打拼居了高官,大房靓车,条件非一般人可比。吃饭时注意到一个小细节:他儿子特别爱吃虾,可吃到最后一节就不吃了,嫌麻烦嫌肉少,便整整齐齐码放在桌上,吃完擦擦嘴走了。他妈妈很自然的把儿子剩下的最后一节,一个个啃干净,笑着说:“我们就是这个穷命。”
奶奶的,这也算穷命?还让人活不?
哎,不妄加评价。
又一个朋友,一天吃饭和他儿子闲聊,儿子看看没什么对胃口的菜,老子便说过去在农村如何如何吃不饱,成天饿着肚子,眼睛都饿得发绿。儿子大学已经毕业,成绩样样冒尖。不料他却冒出这样一句话:噶傻的,不好多吃菜的啊。
父母喷饭,哭笑不得。
这话怎么这么熟悉。联想晋惠帝司马衷当政时,碰到天下灾荒的年岁,百姓饿死,司马衷奇怪地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我想,原因是皇帝不会挨饿,绝对不会!这个可以肯定。
嘿嘿,其实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小皇帝。再说孩子都聪明,只不过是没有历事,与过去没有接口而已。
好友自己说那时儿子两三岁时很是可爱,教他背唐诗宋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天饭吃了一半,好友叫儿子背唐诗,儿子见到桌上一粒饭,便用胖乎乎的小手抓起饭粒塞到嘴里,口齿不清地背:“粒粒皆辛苦……”好友哭笑不得,本来是让孩子联想的,结果成了教育课,哈哈。
木鱼敲到磬上了,实属寓教于乐。
我说靠口头教育是无用功的,不会有一丝效果,意识形态有自己的轨迹。就像隔壁的一个三岁小孩总是不吃饭,成天鬼子一样追来追去喂饭,成天唧唧歪歪无用功地教育。我看了烦,说:“饿他两餐就好了。”
他妈妈说:“心肝肉舍不得。”
那天中午他不肯吃不肯睡觉,逃来逃去,结果躲到我办公室,不一会站在沙发前撅着屁股趴着就睡着了(有图有真相)。醒来说肚子饿了,我说只有盒饭吃不?他说吃。于是一个人吭哧吭哧都快吃完了。吃完后奖赏了一块好朋友送的瑞士糖(自己都舍不得吃),他高兴地腆着肚子走了。口齿不清地说:糖好吃,明天还要。
写着写着,忽然想起一件事情。
妈妈说生我时,恰逢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候,物资极度匮乏。一天妈妈喂我吃荷花糕,那时什么东西都是凭票购买的,大我几岁的姐姐饿得不行,肚子鸽子般咕咕叫,就在桌子边上探着小脑袋,一直轻轻说:弟弟打饱嗝了,弟弟打饱嗝了……
听懂了不?姐姐说那个碗底舔起来特别香。姐姐说当年在偏远山区插队,一年得吃半年红薯干,干体力活,还吃不饱,饿得都快成鲞了。
这种饿,想必定是抓心挠肝的。
从吃不饱到吃饱是个飞跃,从吃饱到吃好又是个飞跃,这是国家的飞跃百姓的福祉,当官的派头求人者的催命符。这年头饿死的少撑死的多,赶了几个饭局,豪华程度令人瞠目结舌。一块钱吃饱和一万块吃饱,实质上是一个概念,唯有差别的就是心理差别。
饱否?饱也!二者其实一样。
听起来有点穷酸有点倒牙,倒就倒吧,大不了装口假牙,用别人的牙齿吃自己的饭。其实,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在小时候大多饿过肚子,所以会有一种不自觉的举动,轻易不会浪费。就像那吃虾尾的妈妈,绝对不是吃不起,而是不愿意浪费,实在人。
而现在的孩子却怎么啦?归根结底就是太溺爱了,有点溺爱过火。原因是出在大人身上,自己小时候吃了苦,铭刻在心,就不想让孩子再吃苦,或许是这种心态在作祟。
你我身边有不少父母送孩子去国外读书,其实大多哪里在正儿八经的读书,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父母却勒紧裤带霉豆腐笃笃,省吃俭用省下钱供。孩子却认为这个是理所应当的,你生我出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于是,自私会膨胀,认为全世界的人都应该像他父母。
扯淡,纯粹扯淡!
第五篇:批判写作
为了帮助大家迅速地了解应该如何进行论证有效性分析,我们现在来看这样一道样题。
下文摘录于某投资公司的一份商业计划:
“研究显示,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运动的时间将逐渐减少,而用于看电视的时间将逐渐增多。在今后20年,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将有明显增长。因此本公司应当及时售出‘达达运动鞋’公司的股份,并增加‘全球电视’公司中的投资。”
请对上述论证进行评述,分析上述论证的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
这道样题曾经进行过广泛的测试。下面是一些考生的“作文”。希望大家在仔细阅读完题干(样题)之后,再仔细地研读我们所列举出来的几篇“例文”以及我们所给出的相应的“点评”。
【例文二】
该公司通过两个论据——第一,人们随着年轻增长运动时间减少;第二,20年中城市老年人口的比例上升——由此得到两个结论:运动鞋将失去市场,没有发展投资前景。而电视将受到人们的喜爱,有投资的必要。初看此论证似乎很严密:城市人口比例增加,而老年人又都不喜欢运动,而只喜欢看电视,因此投资电视将比投资运动鞋更有价值。但是,经过一翻分析之后,其中的错误,逻辑的不够严密就暴露出来了。(编者按:首先简单复述并总结一下材料作者的逻辑思路,为下一步进行评论打下基础。这样的写法是可取的。特别是文中诸如“初看此论证似乎很严密”、“但是,经过一翻分析之后,其中的错误,逻辑的不够严密就暴露出来了”这样的话在考试的时候是完全照抄不误的。)
首先是第一条论据中存在问题。“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运动的时间将逐渐减少”,这只适用于“现在”的一般人,并不能反映以后20年人们的运动时间的客观状况(编者按:对别人的论证进行评价,要注意,应该尽量接受别人文本中的基本前提。文中的这句话似乎就是站在原材料的前提之外在说话。应该说这样的评论或反驳不是最有力,因为它不是非常内在)。而且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健康长寿方面的要求必将越来越高,完全有可能产生新的消费趋势,在运动器材,例如运动鞋上的消费量将大大增加。并且现在人们的生活更加休闲化,运动鞋并不只适合于运动时穿,在平时工作生活中作为休闲的装扮,更受消费者青睐(编者按:对别人的论证进行评价,要注意应该尽量避免自己的主观性,否则就很可能是以自己的“错”来反对别人的“错”了;即使是你认为的客观的信息,无庸置疑的结论,在引用时也要特别小心,因为它们也很可能只是你个人的主观偏见,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避免在别人的文本之外再引入别的信息。如果要引入,我认为还是采用“可能”,“如果„„”这样比较软的语气。如果咬加强语气,那么可以用“很可能”来表达。比如如果上文改成“人们在健康长寿方面的要求很可能越来越高”,就更严谨些。)。因此,由这条论据得到的运动鞋将失去市场的结论是完全不成立的。
其次,第二条论据“城市老年人口的增长”中也存在明显的漏洞。“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将有明显增长”,并不意味着老年人口明显增长。老年人口的明显增长才有可能加大电视的销量。而现在仅仅在比例上的增长,有可能是整个城市人口中新人口的增长减缓或其他原因造成的。
第三,该公司忽略了运动鞋作为一种快速消耗品,在人们生活中淘汰率很高,而电视作为一件大商品,人们并不可能经常调换,买新的(编者按:正如我们上面已经指出的,这种表达方式太自信,太绝对。最好的表达方式是“可能”,否则别人就很容易对你的观点进行反驳,而全盘推翻你的结论。比如,现在有人,将来也很可能有许多人把购买新的电视机看作是一种时尚,这种人根本不必等到电视机的硬件用坏了再去买新的,而是市场上只要出现新的时尚的电视机,他们就有可能去购买。所以,我们应该在对别人的论证进行评论时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所引用的观点或材料,是不是只是自己的主观的偏见?这位考生在这里就没有对自己这一观点的“预设”进行过反思。其实,所有观点或判断都是有预设的,也即都是有前提的。意识到这一点并加以反思,这是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思维严谨的人所必须要做到的。)。城市老年人口比例增长从而电视机好销,也不一定。如果一个普通家庭本来就有电视机,并且这台电视机还没有被淘汰的话,他们是不会去购置一台新的电视机的。所以,在20年内电视机的市场前景很好,完全是不可信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该公司作为投资者完全忽视了投资中最基本的一点,这就是向一个公司投资,而不是对一个公司的产品投资。一个公司就算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产品销量很好,但是如果该公司不懂得管理,它的生意也是做不长的。所以,这家投资公司仅凭对两家公司产品市场前景的评价就作出投资决定,是很不理智的,是失策的。
因此,这份商业计划漏洞百出,完全是一份无用的计划。(编者按:最后再次表明立场,这不是罗嗦,而是必要)
(编者按:分析有理有力,全面而不失深入。但是由于这位考生并没有完全掌握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种文体的某些细节性要求,犯了几处主观性的错误。所以,这是一篇二类卷的作文。如果满分是30份,可以考虑给24分)
2003年全国MBA联考“综合能力考试”所考的两篇作文,一是文章摘要,一是评论型作文——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论证有效性分析”。这道题目的题干是这样一段材料:
把几只蜜蜂和苍蝇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有目标地朝着光亮拼命扑腾的蜜蜂最终衰竭而死,而无目的地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是什么葬送了蜜蜂?是它对既定方向的执着,是它对趋光习性这一规则的遵循。
当今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营环境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在高科技企业,哪怕只预测几个月后的技术趋势都是件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就像蜜蜂或苍蝇一样,企业经常面临一个像玻璃瓶那样的不可思议的环境。蜜蜂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企业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着努力,而是在随机试错的过程中寻求生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对上述论证进行评论,分析上述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600字左右。
(提示:评论型作文思考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作文要注意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下面我们同样选录几位同学的文章,并进行适当的分析和点拨。希望读者仔细研读,从中悟出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类文章的写法——这其中主要包括应该怎样开头和结尾,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寻找原材料的逻辑漏洞,在对原材料的逻辑漏洞进行分析和批驳时,我们应该提醒自己不要犯哪些逻辑错误等等。
【例文一】
这个实验本身无可厚非,而作者由它引申和推出的结论却漏洞百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首先,文中说“当今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营环境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显然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企业的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在上面那个实验中,环境并不是不确定的,相反它是非常确定的,甚至可以说是机械死板的,一成不变的:瓶口永远对着暗处,而瓶底则是对着明处。在这样的确定性的环境下,苍蝇行为的不确定性使它得以逃生,蜜蜂行为的确定性令它最后衰亡。后面的文章多次提到“在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等等,而这些从逻辑上根本不能建立在那个实验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两者前提不同,那个实验不可能作为后面推理的论据,两者无必然的逻辑联系。(编者按:这一段的分析贴切中肯,让阅卷人觉得该文作者具有某种令人信服的分析能力。这是评论性写作所要求的最主要的思维素养。)
其次,论据不充分。作者只举了一个实验的例子就得出“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的结论,显然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要达到真正令人信服的效果,上文作者就至少必须再列举出更多有力的证据来。(编者按:这一段的分析比较平淡,甚至略显牵强,观点也缺乏新意。但不至于让阅卷人觉得该文作者完全是在胡搅蛮缠、胡说八道。所以,这也不妨作为凑字数的一招。)
再次,如果说这个实验启发我们有时不要过于墨守成规还是合适的(编者按:这是题干的论据作出新的解释,企图以新的更合适的结论来衔接题干原有的论据,这也是评价题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就此得出“不应朝既定方向的努力,而应随机试错”的结论是荒谬的。实验中,苍蝇和蜜蜂的行为不过是两个极端,而生活中的人绝不是非“苍蝇”即“蜜蜂”,人应该既有确定的目标,又要善于试错,发现错了之后再修正自己的目标。所以,上文作者的结论是武断的。
最后,以偏概全。在实验中,所有条件都是确定的,唯有苍蝇和蜜蜂习性不同;而类比到企业经营以及世界上人的生活之中,决定因素便更多了,远远不止有无确定目标和是遵循规则还是突破规则这个方面。故把实验结果就这样简单地类推到社会,显然不合理。(编者按:这一段可以说是这分作文考卷最大的一出败笔,因为首先“以偏概全”这层意思在“论据不充分”那一节里已经阐述过了,在这里再次阐述,就会显得文章重复罗嗦,让阅卷人觉得你的思路有些混乱不清;其次,这一节本来是试图要论述上文作者的“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但是后来的论述根本和这个主题没有什么逻辑关系——这就严重暴露出了该文作者的思维不严谨、易文不对题的缺陷。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一节读起来让人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综上所述,论据不恰当且不充分,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使用类比不恰当。(编者按:最后做一个简短的总结,这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可以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地知道你上面说过的东西。但是,很遗憾,不知是时间的缘故还是作者写作水平的缘故,最后这么关键的一段竟然只是有“意”而无“文”!)
(编者按:这是一篇文章结构完整,行文流畅,分析全面深刻的“论证有效性分析”的文章。但是由于文章有些内容重复,致使文章的条理性不是很强,所以它应该是介于一类卷和二类卷之间的文章。可以考虑给25分)
为了帮助大家迅速地了解应该如何进行论证有效性分析,我们现在来看这样一道样题。
下文摘录于某投资公司的一份商业计划:
“研究显示,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运动的时间将逐渐减少,而用于看电视的时间将逐渐增多。在今后20年,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将有明显增长。因此本公司应当及时售出‘达达运动鞋’公司的股份,并增加‘全球电视’公司中的投资。”
请对上述论证进行评述,分析上述论证的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
这道样题曾经进行过广泛的测试。下面是一些考生的“作文”。希望大家在仔细阅读完题干(样题)之后,再仔细地研读我们所列举出来的几篇“例文”以及我们所给出的相应的“点评”。
【例文二】
该公司通过两个论据——第一,人们随着年轻增长运动时间减少;第二,20年中城市老年人口的比例上升——由此得到两个结论:运动鞋将失去市场,没有发展投资前景。而电视将受到人们的喜爱,有投资的必要。初看此论证似乎很严密:城市人口比例增加,而老年人又都不喜欢运动,而只喜欢看电视,因此投资电视将比投资运动鞋更有价值。但是,经过一翻分析之后,其中的错误,逻辑的不够严密就暴露出来了。(编者按:首先简单复述并总结一下材料作者的逻辑思路,为下一步进行评论打下基础。这样的写法是可取的。特别是文中诸如“初看此论证似乎很严密”、“但是,经过一翻分析之后,其中的错误,逻辑的不够严密就暴露出来了”这样的话在考试的时候是完全照抄不误的。)
首先是第一条论据中存在问题。“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运动的时间将逐渐减少”,这只适用于“现在”的一般人,并不能反映以后20年人们的运动时间的客观状况(编者按:对别人的论证进行评价,要注意,应该尽量接受别人文本中的基本前提。文中的这句话似乎就是站在原材料的前提之外在说话。应该说这样的评论或反驳不是最有力,因为它不是非常内在)。而且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健康长寿方面的要求必将越来越高,完全有可能产生新的消费趋势,在运动器材,例如运动鞋上的消费量将大大增加。并且现在人们的生活更加休闲化,运动鞋并不只适合于运动时穿,在平时工作生活中作为休闲的装扮,更受消费者青睐(编者按:对别人的论证进行评价,要注意应该尽量避免自己的主观性,否则就很可能是以自己的“错”来反对别人的“错”了;即使是你认为的客观的信息,无庸置疑的结论,在引用时也要特别小心,因为它们也很可能只是你个人的主观偏见,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避免在别人的文本之外再引入别的信息。如果要引入,我认为还是采用“可能”,“如果„„”这样比较软的语气。如果咬加强语气,那么可以用“很可能”来表达。比如如果上文改成“人们在健康长寿方面的要求很可能越来越高”,就更严谨些。)。因此,由这条论据得到的运动鞋将失去市场的结论是完全不成立的。
其次,第二条论据“城市老年人口的增长”中也存在明显的漏洞。“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将有明显增长”,并不意味着老年人口明显增长。老年人口的明显增长才有可能加大电视的销量。而现在仅仅在比例上的增长,有可能是整个城市人口中新人口的增长减缓或其他原因造成的。
第三,该公司忽略了运动鞋作为一种快速消耗品,在人们生活中淘汰率很高,而电视作为一件大商品,人们并不可能经常调换,买新的(编者按:正如我们上面已经指出的,这种表达方式太自信,太绝对。最好的表达方式是“可能”,否则别人就很容易对你的观点进行反驳,而全盘推翻你的结论。比如,现在有人,将来也很可能有许多人把购买新的电视机看作是一种时尚,这种人根本不必等到电视机的硬件用坏了再去买新的,而是市场上只要出现新的时尚的电视机,他们就有可能去购买。所以,我们应该在对别人的论证进行评论时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所引用的观点或材料,是不是只是自己的主观的偏见?这位考生在这里就没有对自己这一观点的“预设”进行过反思。其实,所有观点或判断都是有预设的,也即都是有前提的。意识到这一点并加以反思,这是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思维严谨的人所必须要做到的。)。城市老年人口比例增长从而电视机好销,也不一定。如果一个普通家庭本来就有电视机,并且这台电视机还没有被淘汰的话,他们是不会去购置一台新的电视机的。所以,在20年内电视机的市场前景很好,完全是不可信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该公司作为投资者完全忽视了投资中最基本的一点,这就是向一个公司投资,而不是对一个公司的产品投资。一个公司就算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产品销量很好,但是如果该公司不懂得管理,它的生意也是做不长的。所以,这家投资公司仅凭对两家公司产品市场前景的评价就作出投资决定,是很不理智的,是失策的。
因此,这份商业计划漏洞百出,完全是一份无用的计划。(编者按:最后再次表明立场,这不是罗嗦,而是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