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北大批判

时间:2019-05-12 21:4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反思北大批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反思北大批判》。

第一篇:反思北大批判

反思北大批判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老先生时,钱老曾发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来杰出的人才?”据说温总理曾为此认真求解,聘请了国内著名的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讨论,但,得到的结果并不能让总理和钱老满意……如今钱老走了,“钱学森之问”依然是中国大学教育不得不面对的痛。

犹太人说:“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犹太人又说:“假如父亲与教师两人同时坐牢而又只能保释一个人出来的话,做孩子的应先保释教师。”正因为有对教育如此的观念,才造就了犹太人的聪明和富有,傲然世界民族之林。而我们,也曾有过尊师重道的传统,却没有得到良好的传承,“上大学是一个赔本的买卖”、读书无用论、“后悔上大学”在这个时代此起彼伏、“毕业就失业”是尴尬的现实与大学收费过高的鲜明对比,让我们不得不审视我们的教育制度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一个不重视教育的民族绝对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教育的落后会导致民族的堕落。象牙塔越来越富丽堂皇的同时,内部的积弊也越来越多,到了该批判的时候了,到了该大修的时候了。

首先是批判国人对大学理解上的错误。”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大学,“教授没精打采地讲着满堂灌的大课,下课后就无影无踪。学校高楼林立,却缺乏辩论切磋的风气,大部分课程都有给定的答案。就业的压力使学生和家长们最热衷什么是„热门‟,盘算着什么„有用‟,大学的传统,在我们这里似乎早已经失传了。”如此“现实”的、功利的甚至有些市侩的为学之道,怎么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其次是批判大学教育在方向上的偏差。”在美国的一流大学中,“历史、文学、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是最主流的专业。应该说,美国大学的主流还是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分析生活的文本。与此相对,北大最热的专业则在光华管理学院这种地方。”由此,薛涌先生不仅感叹道:“这个学院号称是„拥有中国最具发展潜质的本科学生‟。难道这些把大好青春花在什么市场营销上的真是„最有潜质的本科生‟吗?如果精英都成了推销员,未来谁来领导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

一直在反思中国的教育,他认为“而我们的教育,则是从小就把这种人的自我塑造过程给打断,想方设法地摧毁人类的能动精神。中国的孩子能得到的最大赞誉就是“听话”。没有上学就开始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虽然他们大多数从来没有到过黄河,更没有登上鹳雀楼亲临其境地感受过。家长和老师已经替孩子们感受好了,哪里用孩子自己去感受?”

学习的最理想状态:论辩、实践和思考。

“人关怀什么,就决定了他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比那句“性格决定命运”要高明多了,的“感情标准化”和“思想标准化”就说明了一切。从小学到高中,(大学我没有上过语文,所以不知道),“赏析本文,说出你的感受”等等意思只有一个,就是“赏析本文,说出我的感受”。当然,我们在课堂上总有一个很分裂的说法,就是“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感受完之后,我们都知道自己原来感受错了。于是他们又会告诉你:“应该这样感受,不应该那样感受”,“这种感受太肤浅了,这种感受太钻牛角尖了”。那到底是谁在感受?我的真实感受,为什么要把你的感受掺杂在内,或者直接嫁接过来?还是觉得我们这些小屁孩,懂什么感受,真正高雅的感受只是你们这种?——的确是这样,我想许多老师、学生,也都是这么想的。感情的标准化,言外之意就是标准的才是高雅的,因此达不到高雅的都很低俗。所以学生们在苦苦挣扎,无法达到高雅标准之时,终于放弃,自认低俗,同时也将正义、良知、爱心、诚实、关怀、真理这些跟高雅似乎是一个词系的东西一并放弃,认为实在太遥远,做一个啥也不懂的小屁民挺快乐的。反过来,能够达到这种高雅标准,说着一口流利套话的人,便会自动认为自己具备所有包括高雅在内的同词系的种种品质,上哪都将别人的低级趣味鄙视一番,并借着这种标准化形成一种高雅洁癖,对别人的非标准化情怀大挑毛病。

大学里学的什么东西是有用的,什么是没用的?我看最好的判断是看你想不想学。当你想学时,就说明所学的东西满足了你心灵的渴望,是“有用的”;如果所学的是个“热门专业”,那最多只能证明它对别人“有用”而已,未必对你自己有用,如果缺乏兴趣就大可不必勉强。更何况,别人的需要千变万化,远远超出你的控制。今天的热门专业,明天也许随着别人的需要的转变而变得“无用”了。你怎么能把自己的青春赌在别人的需要上呢?

第二篇:北大批判读后感

《北大批判》读后感

经老师推荐,我读了《北大批判》这本书,起初不太想读,后来阅读越来劲了,这本书结合了作者的亲身体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观点,作者借质疑北大的制度,来批判中国的教育问题,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高等学府或是我们自己这些大学生,都有必要好好反思下我们求学的目的和要求。

现在留学之风盛行,无论是那个专业的学生都喜欢选择出国留学。大家有时候出国不是觉得那个地方的水平就比中国高,而是去感受那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所造成的高强度的学习氛围,和高参与度的活跃的学习模式。相互借鉴一些东西,而且大家都觉得回国后可能待遇会提高,所以大家都争着要出国留学,当然不排除一部分学生是出于从重心理。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国内的教育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现在很多技术的发源地和盛行就是在国外,国内的学术水平还原煤达到学生们想要的水平。

刚进大学的时候,感觉太宽松了,做什么事儿都没人管,于是我去尝试许多我没有体验过的事,大学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大开眼界。现在到了大二,我开始认真地思考人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思考自己的定位,思考社会,思考未来......我要当一名优秀的医学生,我需要了解有关医学的一切,于是我尝试去看一些医学书,尝试去学习更高级的英语,尝试去学习计算机技术,开始去看一些计算机的书,我想一名优秀的医学生不仅应该知道医术,还要知道和医术有关的一切,比如计算机技术、英语、医德等等,所以我尝试去学习很多非医

学的知识,我想这也许就是作者所说的关于自己的思考和通才教育的必然性。

知道自己的定位后,常常会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但是当实行起来的时候,却会面对很多的矛盾和迷茫,大圩里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必修课程的学习外,学习氛围还是不够的,有的时候我们坐在自习室里会越来越疲劳,然后就告诉自己小睡一下,结果一睡就睡过头了,有的时候学业任务压的太重,难以坚持的去学习一门技能,当然,后来想想,其实上面这段话更多的是一种借口,是自己主观上不主动争取与坚持的结果。

作者还提到了“读和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这一观点,读和写的能力是相互影响的。任何专业都需要这两项基本技巧。阅读可以增加一个人的知识面,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到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事,体味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其次,阅读影响写作,而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不停地运用写作。读和写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作者在书中说道,“什么是精英?精英就是社会各个领域的领袖人物。怎样才能成为这种领袖人物?那就要看你能不能用自己的理念号召其他人跟随你。而怎样具有这种号召力?那就要看你能不能了解老百t姓的心声,能否打动人家的心弦,能否提出一套方案,付出独特的努力,解决他们生活中面临的问题。简单的说,精英必须有超强的能力和草根社会建立感情和思想的纽带,让大家觉得你是属于他们的一部分,你在为他们说话。” 这段论断,令我深思 :我们大学生真的就是精英么,我们曾经被称为是天之骄子,课是当我们走向社

会的时候,我们真的能完成精英该完成的任务么?不一定。

最后我想说,现在大学的学习氛围不够彻底,在路上、自习室里常常能看见一对对的情侣或者一群群抱头大睡,而学校又对学生寄予过高的期望,这形成了一个矛盾,我想薛涌在《北大批判》里提到的“学术界的现实” 应该就是指这个,难以改掉的现实,毕竟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

对于我们医学生来说,既然现实难以改变,那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多涉猎一些领域,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活跃。

第三篇:读书笔记-《北大批判》

1.自我管理,劝大家别抱怨

2.大学与生俱来有3个特点:大学是一个求知者的精神共同体;师生关系很好;真理是辩

论出来的。

3.我从大二开始就发誓:我不属于任何专业

4.看看你干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能干得多么出色,这才是检验你才能的一把尺子

5.大学要培养的,就是一个能够主宰你生命的心灵

6.批判性的阅读是历史的基本训练

7.常春藤的主流还是认可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分析生活的文本。

8.孟子云: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

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9.本科生一周的阅读将近200页或者更多,本科生还要额外参加讨论班,围绕着阅读发表

自己的意见。

10.长期坚持大量的阅读,读完后就和同学讨论,然后不断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不断找写

作的高手修改,自然会提高你的语文写作能力

11.阅读差,自然影响到了写作。不管学生日后从事什么工作,写作多是其一生成功的基础。

12.你必须想怎么把自己推销给这个世界,作为一个人,是否对这个世界有价值,你凭什么

说服别人相信你的价值,给你机会

13.阅读的实质:吸收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在吸收的基础上如何有效的表述自己

14.学徒制所确立的干中学,学中干的原则,也被大学所吸收。

15.大部分人都丧失了希望,过一天算一天。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要死要活地干完农活,饿着肚子继续看书!正是这些人最后抓住机会回来上大学了。

16.大粪对于当时的农业,如同石油对于今日之工业,乃能源之命脉,学问大得很。

17.美国的大学特别强调“讨论班”(seminar)

18.你和其他人读了一样的东西,你能拿出什么新的东西来?你有没有批判性的思考能力,指出作者的缺陷?能否在作者基础上指出深化研究的路径。

19.个人进取精神非常强才行,而这样的大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捡起什么都能闹出一

番动静!(敢为天下先)

20.一辈子搞技术,就觉得灵魂里空荡荡的,寒冷得浑身发抖。

21.一个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内心里最关注的是生命的意义的问题。但是我们的教育,是让

我们成为干某件事情的工具。

22.终极情怀取代青春期的性压抑,成为精神发育的主动力。(那就应该多看些励志的,社

会的东西)

23.雅典是我的精神的故乡,古希腊是我的传统文化

24.清华产品质量比较整齐,即使是最差的学生,只要能毕业就是靠得住。北大则没谱,有

非常的天才的学生,但是也有写学生,上了4年白混过去,照样毕业,什么也干不了

25.一流大学的实际内涵:讨论版,通才教育,社会责任和服务精神(这些都是较为历史,文科的)

26.在美国的媒体上,很难看到教授哭穷的事情,毕竟大家都是自愿来干自己喜欢的行业。

27.王小平事件

28.不读无用之书

29.人口老龄化来势汹汹,如果我们不着手改革,几年后将悔之晚矣。

——————————

首先作者薛涌,旅美学者。先后就职于北京晚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1997年耶鲁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同年进入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课程、现为波士顿Suffolk University历史系助理教授。

79级北大毕业,跟过其老婆到美国学习,后来进入耶鲁跟着景先生研究历史,最后成为教书匠。父母是高干,北京人,从小就是比较非主流的,喜欢挑战权威。文学爱好者极端,但是后来却抛弃文学,改从历史,想深度了解中国。其主张反智,认为草根才是主流。

总觉得这些观点言论,首先需知道了解这作者谁,什么杨的背景和学识,在什么时候说的化,代表什么人在说,说给谁听的。总之就是李老师说的contextualize。

不管如何,其写作的时候,感觉一般般。旁征博引做的还不够,主要指的是该书。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值得快速的看看的。

写作好就好像动听的声音,能让人多听多几句。正所谓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画画等类型表述方式,有助于我们形象表达思维的培训。

第四篇:《北大批判》读后感

《北大批判》读后感

读完北大批判,让我认识到事物处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特定的环境时,总会存在不和谐、不协调的问题。其中,上大学和大学教育便是个大问题。

北大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大学,人才济济的北大,能否发挥贡献国家、发展社会的最大能动性、高效性,便成了教育的一个大问题。北大存在的一系列值得批判的地方,其他高校也可引以为鉴。

清华特点是严格纪律,北大则是自由散漫。学校放任自己的学生自由散漫,俨然是把双刃剑。利得是天才级的并能朝着自己灵魂指引的方向发展的学生,害得是面对没有约束的环境无所事事自我放纵甘愿堕落的学生。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认真地自我反省了,我是属于这两者的哪一者,我不想不甘也不愿承认,结果往往是残忍的。我竟给自己交了这么一份不堪的答卷,我的脊背直发凉。同时,我也清醒地意识到如何走好以后的路,我要从小步迈起,尽自己最大努力走好每一步,对得起自己的灵魂。

很多人不是不清楚自己的弱点,而是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比方说,把学习成绩的失败归结于自己不努力,功课上不花时间,这固然是其中一方面原因,但明显也可感觉一种在学习上的不自信,不甘承认别人是能力上高过你。因此,只有正视这一点,做事的心态、学习的精神才会改变。其实,正视也是不很困难的,接下来就是要讲方法了。汲取知识,不是靠不断听不断看,还要不断想不断写才行,教授讲课,我们学生光听不练是不管用的。练指的不是要向老教授那样讲课,而是在脑中复述并思考以发现其中的逻辑层次关系,再就是提出自己的问题想方设法解决才行。不妨把自己的想法、点子写下来,再找人指正,这样才能有质的进步。

阅读是写作之前关键的一步,是贯穿求学治学的主要方法。大量的有效的阅读能让你快速地汲取新知识、新理念,这将对你的整个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也是我的软肋,读书我是喜欢的,读经典我也乐意,可一遍读下来存进脑子里的却微乎其微,更别提复述书的内容的。这让我意识到读书过程中的思考是不可缺少的,而且读书时的每一刻都要保持大脑快速的运转,不能懒于动脑。

读写之后便是想办法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反馈给别人,想象一下多种思维、多种角度、多种逻辑交织的一个简单的问题会多么地震撼你的思想、你的心灵、你的灵魂。充分地积极地参与到与同学老师以及其他人的论辩中去,思维的碰撞会开出更美丽的智慧火花。

在论辩中你会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话语,如何从多角度来看待分析问题,是你不会狭隘地只从自己下意识的出发点看待问题。这也关系到另一个我们必须学会的品质——感情移入。“感情移入”这个词马上让我联想到医患沟通基础课上老师讲的“共情”,这两者其实讲的同一个意思。这说的是,我们看待问题必须从多个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揣想当时人的想法,以便更有效的去开展未有发现的重大问题,而这种发现会大大地影响对一件事情的判断结果。最典型的是司法案件,如果一个法官善于从原告和被告的角度去剖析案件,结果无疑是更公正的;历史事件就更是如此,面对错综复杂的史料,不同史学家的叙述,阅读这些史料的人能用“感情移入”的方法处在历史叙述者的心境去鉴定史料的真实性、说服力,对历史事件的判断也会更接近真相;对于医学生的我们,“感情移入”就尤为重要了,面对恶劣的医疗关系,医生能“共情”地倾听患者心声,“共情”地解答患者的疑问,“共情”地将信任与支持传递给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裨益无疑是莫大的。

这些是我读《北大批判》的感悟,我也会在将来一步步践行自己的感悟。

第五篇:北大批判之读后感

《北大批判》批判

今天终于以惊人的毅力,怀着极大地耐心,浪费了无数的时间,看完了这本基本没什么营养主要是卖白纸赚钱的垃圾(恕我直言,这水平的破书我都能整出一大本来,就是没他有名气,所以没出版社肯出)。

书注水太多,松散冗赘。书有300多页,厚厚一大本,里边大半就是空白纸,这不是卖白纸赚钱是什么?现在书价多高啊有木有!!就算这些白纸部分的责任要算到出版社头上吧,那么书中大量重复、啰里啰嗦的责任薛涌先生该是推不掉了吧。如果能压缩到50页之内的话,还是值得翻翻的(虽然多数观点观点并未切中要害,但总也还过得去了)。本书是薛涌专栏文章的集合,重复之处实在令人无语,无关主旨的题外话也占了很大篇幅。比如第五章《中国高等教育批判—以高尔夫和博士为例》,写高尔夫的有九篇,内容大同小异,留一篇就够了。再比如论证掏粪乃国学的那一篇,应该完全删去。而且他这也算是一篇稿子,改头换面一下接着发骗稿费吧。不过想想也可以理解,毕竟人家住在美利坚,花的是美元,却要赚的却主要是人民币,再看看节节攀升的人民币汇率。人家还有老婆孩子要养,不宰我们宰谁去?大老美精明着呢,骗不着钱,就跑这来写注水文章,欺负咱中国人傻钱多是怎么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技术性的问题。

书里边自相矛盾的地方看得我很无语,上一篇大书特书了一番大学要培养的是未来的领袖,下一篇马上就开始扯大学要培养的是普通劳动者,算不上是精英。刚讲完上大学是一种经济行为,接下来就说大学里不应该分专业,要致力于提高人文素养。其他类似之处数不胜数。

书中给出的的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令人不敢恭维。比如第296页,说“清华大学仅本科生就三万”,这也太扯淡了,比咱以规模取胜并杀进前三的浙大还多出近一万来。故此特地去看了一下清华官网,今年清华一共招本科生3763人,四个年级总共也就14943人,不知道薛涌所说的本科生有三万的数据有何依据?若是搞错了是说全体学生数量也不对,本科加硕士加博士一共35000左右。以这种质量的的材料作为议论的依据,实在是让人不敢相信他的分析和结论。

其次,我认为薛涌的态度极不端正。

书里大力抬高自己所专攻的文学、历史的价值,而贬斥法律、经管以及自然科学之类,摆出一副什么都明白的姿态来,教训这教训那。问题是他自己就树立了一个很不好的榜样,40多岁的人了,好不容易博士毕业,在美国一家不靠谱的三流大学混饭吃,不管在收入上,还是在学术上,都没什么大成就,挂个海龟的牌子到人傻钱多的大陆来骗名骗财。这让人如何信服他所写的东西。且不说他文章里三句话不离“我在耶鲁的时候”,这总是让我想起《围城》里那位不学无术的督学来,同样也是三句话不离“兄弟在牛津的时候”。靠大帽子压人,让人觉得很可悲。

我对薛涌这个人还是知道一些的,我也关注他的微博。近日,在他的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其人的崇洋媚外之心由此一句便一览无遗了,不过说来也是,他本来也就是靠在美国的那段海龟经历以及他在美国哪个三流大学的教授资格来骗吃骗喝的,能不挟洋自重,抬高外国么?这种特性也在北大批判中一览无遗。他处处引用欧美大学怎么样怎么样,来批判中国的大学如何如何,可谓是言必称希腊了。大家都知道,外国人的东西不一定会适合我们,若是一味照抄必定水土不服,他的观点能有多少营养也就不言自明了。

第三,我认为他对中国大学教育之批判只及皮毛,未及要害。

我以为,中国大学之病,病在教育独立权的丧失,大学中学乃至小学教育都病在于此。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大楼,也不是大师,乃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只要这种精神在,就又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出优秀人才了,这种精神若是没了,这所大学就失却了灵魂。然而世俗政权(或者其他外部权力如宗教)对大学教育的过度介入和大学的行政化,导致了大学的这种独立自由精神的丧失。

纵观中国历史,世俗政权对教育影响力最小,最无力的时候,也往往正是人才辈出,群星灿烂之时。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明清相交之世,五四时代,西南联大时代,莫不如是。待到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政权出现,并介入教育的时候,就是死气沉沉的时代,例如明清文字狱大兴的时候以及~~我不说了。在西方也是这样,在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可谓是贤人接踵。到了中世纪,教权垄断一切(包括教育),于是整个中世纪都一派黑暗。直到宗教改革,才又一次开始焕发出生机。看今天的西方国家,也明显是新教国家比天主教国家有活力。

因此,中国的教育要想再一次焕发出生机,就必须去行政化,政府不应当介入大学乃至中小学教育,而要立即停止对学生们的洗脑,大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治。只有这样,大学才能重新找回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舍此不谈,在其他方面费再多的力气,怕也是白搭!!

下载反思北大批判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反思北大批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生观价值观之反思与批判

    人生观与价值观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吧。为什么大家要来到武汉大学? 这个问题可能问得有些奇怪。再扯远一点,大家能来到武汉大学,想必至少在中学阶段是付出过很大的努力的。那......

    关于教育现状的批判与反思

    关于教育现状的反思 (广西忻城县城关镇龙舞小学 罗少日邮编:546200 E-mail:longfeiwu100@yahoo.com.cn)近几年来,各级各类媒体曝光了不少发生在学校里的违法违纪案件和重大......

    做一个批判反思型语文教师

    做一个批判反思型语文教师 ——新蔡镇宁山小学宋书云 相较于其他学科,语文最容易受到社会的关注,社会各个层面对语文教学的优劣评定都能有自己的一把尺子,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且......

    批判写作

    为了帮助大家迅速地了解应该如何进行论证有效性分析,我们现在来看这样一道样题。 下文摘录于某投资公司的一份商业计划: “研究显示,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运动的时间将逐......

    批判诗歌

    我为什么要批判?我已经满头黑发我为什么要向一片沙漠挺进?在森林里吹箫,在西瓜旁散步有一点白云,有一支炊烟有两处爱情在山脚下弹琴在一块白石上我放走候鸟让它们带走我所有的......

    读《批判反思型教师ABC》有感

    读《批判反思型教师ABC》有感 福州市群众路小学 林心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后,新课程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学生活。在新课程中,教育新理念的变化有:不再过分注重......

    纯粹散文批判

    纯粹散文批判 散文,最美的地方在于,通过语言的架构,一步一步渲染出极美极美的气质。通过阅读散文能让人感受到那股气质。那么,一篇散文便是同是同类中的精品乃至极品。 民国的散......

    华为自我批判

    任正非自我批判 这是一篇任正非钦定的文章,这里主要讲述了华为在成功路上曾经遇到的组织管理难题,和一系列华为特有的成功法则。建立在灰度理论基础上的华为的自我批判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