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19-05-14 16:5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第一篇: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大型种子企业也应迅速与国际接轨,种子产业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应根据我国种业的实际情况,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种子质量,加强品牌意识,是我国的民族种业在现实无序的竞争中得以稳步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种业发展现状、总结我国种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现阶段我国种子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关键词:种业现状品牌质量思考建议

前言: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强种子科学技术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列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首选措施。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源头,种子产业是农业中最具科技含量的领域,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种子工程的实施,种子产业化体系的建立,种子经营和管理在农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种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种业应积极进行自我调整,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于国内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把我国种业做强做大,以适应新的形势。

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现状

2000年《种子法》实施以来,国内种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种子企业产权开始呈现多元化格局,出现了一批育繁销一体化企业,外资企业达到近70家。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日渐突出,涌现出一批种子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子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催生了一批种业股票上市公司,中国种业开始呈现产业化雏型。

种子市场容量巨大,发展潜力较大

由于种子本身是种植业生产中的核心和源头地位,种子的市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明显的依赖性。凭借自身的垄断优势和核心技术,种业公司依托特定的种子产品,可以在市场中拥有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优质种子产品的一次使用性、不可替代性以及使用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市场对特定种子形成市场依赖的倾向。我国商品种子的市场规模在200-300亿人民币左右,但每年农民生产需要1200多万吨种子,真正由种子公司提供的种子在30%左右,种子的商品率低。

种子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品种选育成效显著

《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施,有力的推动了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促进了种业科技创新以及企业自主开发新品种的积极性,申请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的材料明显增多,每年通过审定的新品种数量也随之增多,新品种推广速度加快,良种覆盖率显著提升;

据统计,我国育种机构的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全国现有农业科研机构1100多个,专门从事育种科研的专业研究所达450多个;相关单位先后对38万份种质资源进行了开发利用,选育出各类农作物品种6000余个,科研育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等新品种的选育方面,一些品种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育种方法上,植物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育种方面也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种子产业在农业产业链中获利能力突出

现代农业中,人们对于作物产量、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已经使种子成为种植业中技术附加值最高的部分。兼具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双重特性,使得种子生产成为种植业生产和经营中获利能力最为突出的环节。目前,大田作物种子的毛利率偏低,水稻种子、棉花种子和瓜菜种子的利率较高。但多数种子企业经营不容乐观,这与现有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水平及行业竞争秩序有很大关系。随着《种子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实施、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市场竞争秩序的优化,种子行业的利润水平将显著提高。

种子经营初具规模,种子市场空前繁荣

随着市场秩序逐步建立,国内种子经营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1996 年以前,全国很少有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但到2000 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已有18个公司,在 1亿元以上的有7个公司;2002年年销额在5000 万元以上的公司发展到37个,1亿元以上的公司发展到14个,2亿元以上的公司有4个。到2005年,全国种子企业规模变大,50强企业资产共有 43 亿元,占全国种子企业总资产的26%,总经营额53亿元,占全国种子企业总经营额的20%。其中资产超亿元的企业有9家,经营额超过亿元的有14家,种子经营逐渐趋向于规模化。

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虽然我国种业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起步晚,投入不足,并且种业本身也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使得我国种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宏观管理环境不畅

我国虽初步建立了种业法律法规框架,但在种业宏观管理方面仍存在政企不分、品种保护不力、执法环境较差以及与WTO规则相冲突等比较突出的问题。政企不分主要表现在国有种子公司仍由各级政府或他们的上级主管部门直接控制,尽管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各级种子管理机构和种子经营机构已经或者正在分开,但由于种子管理机构和种子经营机构大多数属于同一主管部门,且分设目的不明确、做法不妥当,分设效果大打折扣。另外,我国植物新品种选育者主要集中在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育种经费基本上由国家提供,育

种者缺乏保护意识或无保护实力,而种业企业育种能力弱,造成育、繁、销严重脱节。

产业分散,聚集程度不高

作为世界最大的种子需求国之一,中国种子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但产业相对分散,聚集进程停滞,绝大多数国内种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科研投入不足,以产销为主,经营产品同质性强,相互模仿程度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以玉米、水稻为例,全国29%的销销售集中在7-8家企业,而超过70%的销售则归属于营销链上的“游击队”。

全国没有一家企业净资产超过10个亿,销售额超过5个亿,我国现有8700多家拥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足100家,真正实现产业化运作的不足80家,多数种子企业没有品种权。和国际比较,2006年国内前10强的销售总额48亿元,相当于全球10强销售额的6%,只相当于孟山都销售额的22.0%,份额还是太小。

创新主体不到位,品种选育科技含量低

我国有近400多家公共科研院所从事农作物种子研发工作,人员达5万多人,可谓机构庞大,人员众多。但受体制、机制和观念的制约,科研单位还存在着研究与市场需求脱节、信息不畅等问题,种子企业之间、种子行业的科研力量之间缺乏分工协作,多呈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状态。

从基础研究看,我们的育种单位对于面向社会的公益性基础研究,如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严重滞后,科研追求“短、平、快”。从应用研究看,投入少和育种资源分散导致技术创新很难形成,科研上缺乏统一布局和资源的有效整合,育种项目多在低水平重复;项目缺乏明确目标,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导向,脱离生产实际需要;育、繁、推相互脱节,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且目前我国的品种选育还是以常规的品种间杂交为主,育种周期长、效率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育种新材料、育种新方法和植物基因工程育种方面应用与推广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

现阶段来看,我国种业行业进入的主要壁垒有植物新品种保护、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资本需求、产业风险、规模经济性、技术要求、产品异质程度等。尽管我国对植物新品种实施保护,对种子生产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和实收资本制度,但由于市场监管难度大、整体执法环境差,资本要求低,种子科技含量低,产品雷同,规模经济未充分显示出来等原因,进入种业门槛较低。同时,由于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政企不分使得种业行业退出壁垒较高。“低进高出”壁垒的存在是造成我国种业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不大且呈无序竞争的主要原因。

对我国种业再发展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完善,种子行业走向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是大势所趋。

2010年,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中专门提出了“推动国内种业加快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引导种子企业加快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这既是反映了国际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表明了今后我国种业发展要做强做大民族企业,提高与外资企业竞争能力的客观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面对实力雄厚的跨国种业集团的竞争,我国种业该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所有种业经营者面前的问题。综合种业发展的现状,建议做好几个方面工作:

完善种业管理体系,规范种子产业发展

完善的管理体系,法制化、规范化的种业市场环境,公平、公正、宽松、有序的竞争机制,是我国种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首先,完善《种子法》及农业部门相关配套规章或地方性种子法规,从法律政策层面上,给予种子企业以宽松和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速扶持育繁推一体化大型种子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形成国内种业集团化优势,逐步提高与国外种子企业的抗衡能力,大力推进我国民族种业的快速成长与发展。

同时,深化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坚决地将种子管理与生产、经营脱钩,种子管理、种子协会和种子检测机构相互独立,将运动员和裁判员分开,并使裁判员公正执法,没有后顾之忧;不断提高种子管理部门在品种审定、品种保护、质量检验、转基因检测、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形成科学、完善、高效的执法管理体系,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种子产业竞争力,主体是企业,核心是品种,关键是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和潜力所在,种子企业应当逐步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走育种、繁育、推销一体化的道路。国外种子公司非常重视科技创新,不惜投入巨资,比如美国诺华公司平均年投入的科研经费达3.7亿美元,占其种子销售额的6%;而先锋公司平均年投入科研经费则高达1.8亿美元,占其销售总额的10%。因此,我国种子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根,必须重视科技创新。一方面,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成果,在种质资源利用、育种技术方法、新品种培育、转基因种子研发、产业配套技术等方面实现创新,提高品种选育的速度和效率,使企业向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与从事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科研院所的合作,逐步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参与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实施种业企业家战略,培养高素质的种业企业家

企业家是一种稀缺资源和重要竞争要素,是企业的决策者、拥有者和“委托者”,对企业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我国种业企业体制和观念等落后于工业企业,加上种业从业

人员又大多数来源于落后的农业,种业企业家更加缺乏。造就和培养一大批种业企业家是当务之急,应尽快启动“种业企业家人才工程”,创造有利于种业企业家成长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加大我国种业企业家的培养和培育力度。

树立品牌意识,完善营销策略

品牌是一种市场价值,是市场创造力,是扩大市场业务、获取利润的有力工具。一个种子企业,要想有竞争实力,必须制定完善的营销策略,树立自己的品牌,让广大客户接受,得到社会的认可。比较看来,我国种业品牌与国外的杜邦、孟山都、先正达、先锋等跨国种子企业相比差距很大,起步晚、品牌意识不强、打造品牌力度不够,造成品牌效益低下,因此,打造种业自主品牌,提高种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种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树立品牌、完善营销策略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加强对自己产品的宣传;二是严格把关,保证企业经营种子的质量,以质取胜,树立品牌;三是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包括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等,以此来占领市场,赢得客户。

建立种业风险保障制度,提高竞争力

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既有自然因素,也有市场因素。只有加强风险意识,才能避免企业大起大落。建立灾害种子储备制度,对杂交种和进口种子或外地繁育种子的依存度和用途进行监控,对达到一定经营规模的企业提取一定的资金作为种子储备金,应急供应,平抑种子价格。建立专业化、规模化基地,避免因制种非技术环节过多或技术操作监督不到位所造成的质量风险。逐步实施种业保险制度,减少市场变化、政策调整、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损失。

虽然我国种业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起步晚,投入不足,并且种业本身也带有较深的的计划经济历史色彩,使得我国种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传统意识的改变以及种子加工水平的提高,种子的商品率将逐步提高,我国种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因此,深化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增强种子产业竞争力,打造种业自主品牌,提高种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灾害种子储备制度,立足于国内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才能把我国种业做强做大,以适应新的形势。

第二篇:我国服务业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服务业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班级:经1109 学号:20111246 姓名:邢艳春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汹涌的背景下,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以金融及信息革命全球化发展为特征的科学技术革新浪潮正在推动世界服务的加速发展。如今服务业占各国经济比重越来越大。当然中国也在此行列之中,接下来我们将分析中国的服务业,以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决策。

服务业是指利用设备、工具、场所、信息或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业务。作为市场经济的产业基础,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味浓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旅游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服务业、文化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公共服务业、教育服务业、餐饮服务业等等。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反应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优势。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而发展起来的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具有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依赖度低、污染排放低等特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我国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的转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技术含量有待提高。我国服务业总体技术含量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科技对服务业的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制约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我国所提供的产品和信息服务基本处于产业链低端,经济效益很低,而且我国在服务业领域研发投入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人才短缺问题凸显。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服务人才的短缺、尤其是结构性短缺一直制约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四是融资困难亟待改善。大多数服务企业由于规模小、信用低以及缺乏足够的抵押品等原因,很难从银行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贷款。在需要大量资金的现代服务行业如节能服务业,融资困难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难题。五是规模品牌有待提升。规模偏小、品牌效应差也是制约着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服务外包领域,企业规模越大、品牌效应越高,越容易获得订单。我国大多数服务外包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规模偏小、品牌效应不大,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获得较大的订单。

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的解决对策:

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主体,生产性服务业由于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在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的创新也引领世界潮流。金融危机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速了我国东部到中西部的产业转移,既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要求。要充分利用金融危机提供的有利时机,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在东部沿海地区围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研发、文化创意、供应链管理等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业;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对服务于产业转移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支持,以提高现代服务业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以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业为契机,加快建立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现代服务业人才的缺乏,既有总量上的,也有结构上的;总体看来,我国外包服务业人才的缺乏更多是总量上的不足。据介绍,金融危机中大量软件服务企业所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中级软件人员,对高、中、低人才的需求结构呈现出“橄榄型”的特征,而目前我国院校培养模式却无法适用这种需求。因此,应以此次金融危机所形成的强大的市场需求为契机,首先在软件和服务外包相关专业,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逐步扩展到其它现代服务业领域,最终形成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契机,加快形成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融资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反经济周期和逆势而上的特点,并能够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加快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通过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基金解决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如北京市通过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对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担保的公司进行政策扶持,很好地解决了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抓紧时间研究解决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所存在的问题,尽快形成较为成熟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三是积极发展针对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化担保公司,以减少银行的风险和放贷的积极性,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融资模式。

以优化服务和政策环境为推手,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品牌。当前,为充分利用金融危机提供的有利时机,扩大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品牌。一要鼓励并支持现代服务企业,尤其是服务外包企业、文化创意企业、软件服务业等之间开展以市场为中心、以产权为基础的多种多样的并购,特别是鼓励开展国际并购,较快地形成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超过万人以上的现代服务企业。二要积极鼓励现代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客户资源。三要进一步完善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包括国内服务业务外国企业禁入、外汇管制过于严格等问题。四要尽快出台鼓励国内政府、机构、公司外包非核心业务的税收、收费、信息保密和资格认定等政策,为现代服务企业提供更多的业务资源。

综上所诉:虽然我国的服务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我国的服务业市场已经被视为经济发展中的最后一块蛋糕。我国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是我国服务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相信在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过程中,我国的服务业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好,逐步迈入到发达国家的行列。

第三篇:浅谈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文摘要:资本市场是指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交易关系的总和。主要目的是于通过有效地资金配置来实现资本在不断的运动中保值增值,从而促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中国资本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增量部分,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容。所以,保持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长期投资,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扩大生产规模,而且也有利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扩大利用外资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论文关键词:资本市场,市场结构,市场体制,对策

一、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意义

发展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从国内外资金流通形式来看,它是国内外各类投资者投资中国经济便利的工具和有利的场所,为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筹资、融资功能和作用。此外,就国内现阶段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发展资本市场还有其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1.目前,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自我积累能力普遍不高,银行借款仍是企业长期投资的主要筹资方式,而银行在巨额不良债权的困扰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既不愿也不能继续向企业“输血供氧”。因此,在现阶段增辟新的资金筹集渠道势在必行。

2.从80年代到现在,我国从国有企业占市场主导地位转变为外资、私人、乡镇企业产品逐渐登上舞台,国内竞争加剧。并且,企业还直接面对跨国集团在国内外的挑战。这一趋势将会长期存在,并将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外向型的发展进程加快而趋于激化。此时,发展资本市场不但为企业资产运作铺平了道路,而且也不失为吸引外资的新辟渠道。

3.我国经济运行,过去主要沿用直接的行政调控。在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进程中,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但是由于资本市场发育不足,资本市场机制和体系的不健全,一些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无法实施,发展资本市场,丰富金融商品工具,对于改善和强化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功能是重要而有益的。

4.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到80年代末到本世纪,我国的工业化已经由轻纺工业推动转向重化工业推动时期,工业化进入中期工业化阶段,资金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将成为牵动我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快速增长的引擎和龙头。经济结构的这种转型客观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发展资本市场无疑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资本市场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制约了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资本市场结构方面的问题

1、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

我国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投资者现在还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来说较少,两者比重相差较大。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主要是以投机为主,而机构投

资者则更注重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似的资本市场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阻碍了这种稳定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

2、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

上市公司的机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

(1)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虽经改制而成为股份公司,但实质上仍然是原来的国有企业,很难期望它能真正转换经营机制。在国家股和法人股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流通股规模较小,很容易形成机构大户操纵市场的局面,并且由于国有股不能自由地交易和转让,由市场所决定的资产兼并重组就不可能发生。在股市上所进行的企业并购只是在政府部门授意下才可能发生,这就决定了我国的股市难免投机盛行。

(2)上市公司组成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①国有企业比重大,非国有企业比重小;②大中型企业比重大,小企业比重小;③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多,企业整体上市公司少;④传统产业上市公司多,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少。

3、金融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 传统金融业务产品结构单一。主要金融业务集中于银行,而在银行业务中,主要是传统的零售业务领域,即使在传统的零售业务中,也缺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系列产品,金融中介等批发业务严重不足;此外,金融衍生工具发展滞后,使得企业不易规避、分散经营与投资风险,容易形成市场的单边运行,在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调控方向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风险积聚。最后是金融创新手段明显不足。在金融业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潮流中,各国金融业已实现电子化、网络化,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而中国银行业和证券业虽已基本实现电子化,银行、证券业务网络化也已起步,但与国外发达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而抑制了自身的发展。

4、资本市场层次结构不合理

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单一,缺乏层次性。沪、深两个交易所为中心的单一资本市场,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层次市场体系。我国目前只有主板市场,虽然推出了中小企业板块,但离真正的二板市场还有相当的距离,三板市场还远未形成气候,资本市场缺乏层次性,不能满足投资者和筹资者多样性投融资要求,产权交易体系尚未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发展不完善。

(二)资本市场制度方面的问题

1、体制方面的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体制问题。我国资本市场由于政府和行政机构的介入,行政化色彩较浓,是“计划”的资本市场。一级市场与政府财政收入挂钩,受到行政垄断的影响。而二级市场也普遍存在政府对企业保护的色彩,导致股票市场无法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政策市”的存在,使得股市行情随着政府态度的变化而变化。

2、机制方面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体制方面的问题是造成我国资本市场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体制滞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竞争机制失效、约束机制弱化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包括:(1)竞争机制失效(2)约束机制弱化(3)激励机制不健全。

3、规则方面的问题

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基础。目前,我国尚未真正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法律体系,缺乏完整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和制度化的沟通协调机制。

二、解决我国资本市场存在问题的对策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严重制约了它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并趋于成熟和完善。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资本市场成功的经验,针对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结构和制度方面的问题,健全和规范我国资本市场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

(一)解决资本市场结构问题的对策

1、发展机构投资者,不断完善投资主体结构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相比具有专家理财、可以把大量闲散的资金聚集到投资活动中去、市场影响力较大、行为比较规范和注重诚信等特点。大力发展投资基金, 增加机构投资者,是改善投资结构,提高市场活动水平,使资本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的重要措施。

2、不断调整和完善上市公司结构

(1)要合理调整上市公司所有制结构,放宽企业上市的政策限制和条件,加大民营和三资企业在上市公司中所占的比重,让更多经济支柱行业的公司、更多具有良好业绩回报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从总体上改变上市公司目前的形象。

(2)要解决“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问题,使多元持股制的优越性得以发挥。

(3)要逐步实现上市公司股权全流通,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为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3、建立金融产品创新机制,不断完善金融产品结构

我国资本市场的产品结构还比较单一,要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产品创新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开展自主创新。要积极拓展债券市场,完善和规范发行程序,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积极发展期货、期权、远期等金融衍生工具,理顺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

场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之间的关系,构筑起金融市场多个子市场之间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积极满足稳健型投资者的需求,发行长期国债、蓝筹股,发行高风险的创业型公司股票、股票指数期货等满足风险喜好型投资者的需求。

4、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健全资本市场体系,丰富证券投资品种”,逐步建立满足不同类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包括完善和发展主板市场、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等。

(二)解决资本市场制度问题的对策

1、实现“计划”资本市场转变成真正的“市场”资本市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凡是能通过市场解决的问题就应交由市场解决,政府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应该是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不是阻碍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减少政府对资本市场的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政府要从全社会角度来履行其职能,凡是市场功能可以解决的问题,政府部门都应交给市场去解决。

2、不断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1)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运用行政机制配置资源的格局,建立按市场竞争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积极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真正建立起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与约束机制提高现有上市公司的质量。

(3)要建立和健全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向发达国家学习一些有效的激励机制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机制。

3、完善证券市场的规则和资本市场法制建设

完善证券市场的规则和资本市场法制建设具体可归纳为:

(1)改革现行的有关企业上市的规定,要最大限度地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防止证券欺诈行为的发生。

(2)健全资本市场法规体系,加强诚信建设。

(3)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资本市场监管。

第四篇: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粮食产业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中之重,而粮食产业的源头——种业,其发展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种业发展自《种子法》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目前我国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对我国种业增强竞争力,促进稳定发展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我国 种业 问题 对策

种子是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种业是农业基础性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战略性的产业。种子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对世界农业,特别是对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重大贡献。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这样一个过渡,并且还丰年有余的发展目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三年达到了1万亿斤(据统计,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10570亿斤,棉花产量达到750吨,糖料1.34亿,蔬菜6.7亿吨,水果1.1亿吨),除了油料以外,棉花、蔬菜、水果等其他的大宗农产品有效的保障了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目前我国粮食的自给率已经达到95%以上。我国的棉花已经能够完全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虽然我国整个需求大约还有30%需要进口,但我国在纺织品方面却是出口大国,我国的糖料也基本自给,蔬菜人均占有量世界第一位。中国农产品有效保证了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为稳定世界农产品市场的供应,以及价格的稳定做出了贡献。我国种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种子产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种子法》实施以来,通过种子工程建设和深化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种业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法制化进程稳步推进,产业化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效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我国的供种能力显著增强。种子工程实施以来,国家先后建设了一大批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一些大中型企业在我国西北、海南岛等地建立了杂交玉米、杂交水稻以及瓜菜类生产基地。目前全国种子繁育生产能够达到80亿公斤左右,加工能力达到90亿公斤左右。种子包衣应用面积达到5亿亩,基本满足了农业生产用种需求。

(2)良种水平显著提高。国家加大了对种业的科研和推广的投入力度,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加快。我国先后培育了超级水稻,紧凑型玉米、双基因油菜等一大批优良品种。例如:现在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它是一个耐密型高产、多抗、广适的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亿多亩,为我国玉米增产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小麦品种的推广加速了我国优质小麦带的形成。同时我国作物种子的质量合格率也提高的非常快,已经达到了95%以上。目前我国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这些新品种的推广,为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万亿斤,棉花产量达到750万吨做出了突出贡献。

(3)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已经形成。《种子法》实施以来,特别是我国经过了深化种子体制改革,近年来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种业,企业的产权已经呈现多元化,目前,我国家市政种子企业已经达到了87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种子企业70多家。各种类型的股份制民营企业占据了多大数,已经成为种子市场的主力军。种子市场主体多元化,促进了种子市场平等竞争和快速发展。许多大型种子企业步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已经有60多家种子企业通过了ISO9001认证,目前排名前10位的种子企业市场占有率接近种子市场份额的15%。

(4)种子的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我国是种子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我们常年用种量是120亿公斤左右(在此指的是籽粒种子),商品种子达到了60多亿公斤,就是说我国的种子市场,商品率已经达到了50%。近年来杂交玉米、杂交水稻和蔬菜数字商品化供种接近百分之百。小麦、大豆等常规作物的种子商品化率也明显提高。特别是这两年我国通过良种补贴,常规作物的供种率、商品率也很快提高。种子的市场商业价值持续增加,已经由2001年的200亿元增加到目前的500亿元左右。据悉,我国种子市值大约在65亿美元左右,位居世界第二,全球第一位的是美国。与此同时,我国种子国际贸易快速发展,2001年到2008年,我国进口种子是6万多吨,价值超过了7亿多美元。进口量并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特别是蔬菜、花卉、草类,以及向日葵、甜菜的种子用种量非常大,食用向日葵用种量也很大。

(5)法律法规基本健全。2001年《种子法》颁布实施为主要标志,以《种子法》为核心,已经确定了种子资源保护、新品种保护、生产经营许可、生产经营档案、标签真实性、种子检疫、种子储备、转基因安全评价等基本法律制度,农业部先后出台了13项配套规章,特别是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自1997年实施以来,品种权的申请量增加迅猛,年申请量位居成员国的第四位。截止到2009年9月,品种权申请量达到6221件,已经授权2328件,全社会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与此同时,全国有25个省市制定了种子地方性法律制度,为依法治种和种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6)种子管理体制基本理顺。2006年国务院办公下发了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就是国办发的40号文件,有力的推动了种子企业的政企分开和种子管理体系的建设。国有种子企业全面实现了政企脱钩,基本理顺了种子管理体制,依法强化市场监管,构建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我国种子产业快速发展,为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稳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虽然我国的种业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促进了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和进步。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种业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特别是与现代农业要求相比,还相差较远,与发达国家种业相比,差距还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种业的行业集中度不高,缺乏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我国的种子企业有8700多家企业,美国有1100多家,印度有600多家。虽然我国种子企业众多,但是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不到 100个,在5000万元以上的20个左右,在1亿元以上10多个。还没有一家国内种业的销售种子占全国市场份额达到3%,缺乏具有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2)研发力度较小,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我国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品种,88%来源于我国的科研单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力量非常薄弱。一是受我国科研体制等方面的限制,种子行业的科技资源和生产经营相互脱节问题仍突出,制约了我国新品种选育、推广速度。第二是投入少,国家把新品种研发列为应用开发,支持力度很小。

(3)虽然种子品种也很多,但是突破性的品种还很缺乏。种子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影响了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较少。种子产业发展滞后适应不了目前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对种子的要求。

(4)种子生产、加工、储藏技术和设备落后,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国外的种子生产已实现专业化、区域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支撑条件完善。大多依托现代化农场实现大规模繁种。隔离区划合理,播种、收获、烘干、加工全程机械化。我国则主要是以村屯为基层单位,千家万户分散制种的模式,为降低成本多以山地、村庄等自然隔离为主,生产过程基本上靠人工作业,质量经常不能保证。种子收获技术落后,自然日晒降水,使用粮食设备加工种子,种子收获、加工和分级设备与工艺急需改造和升级。对策

我国种业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我国的要求。为此,我国将要继续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特别是要引导和促进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提高种业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扶持大型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种子企业逐步成为研发创新主体,在资源引进、研发创新、税收进出口等方面实施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通过联合和整合重点扶持一批大型种子企业。(2)分类引导企业发展:促进企业资本聚集和资源整合,提高行业聚集度,促进企业专业化发展。改变小而全的格局和多小散的状况。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同时继续完善种子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品种的选育者、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1)完善种子专业执法体系:依法履行种子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管理等职责。(2)完善种业技术支持体系:提高品种审定、品种保护、质量检验、转基因检测、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3)完善种子监管设施手段:建立健全县级种子监管设施手段,并保证必需的经费。此外,也要继续鼓励企业开展种子国际贸易,完善种子市场运行机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促进种子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岩.增强我国种子产业竞争力的思考[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0,(5):15-19.[2] 郑渝.中国种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A].国际种子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10:10-16.[3] 张小惠,李春生,毛一剑,等.新时期我国种业市场现状及发展思考[J].中国稻米,2008,(6):15-19.[4] 张志杰.我国种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 [D].河南农业大学,2009.[5] 吴国平,潘永飞,王建华.我国种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种子科技, 2008,26(3):9-11.

第五篇:浅谈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张晓,崔建藏,李高成(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省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石家庄 050031;2.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0;3.河北冀丰棉花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31)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种业发展现状、总结我国种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现阶段我国种子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种业;现状;问题;发展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种子需求国之一,年种子总用量约为125亿公斤左右,经营量45亿公斤,总销售额在200-300亿元,约占世界销售额的10%-20%,市场经营额位居世界第二(美国46亿美元居第一),而种子市场的潜在价值在500亿元以上,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种子法》的实施和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科研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种子产业得到较大的发展,中国种业发展成为农业领域市场化程度最好的产业之一,种业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种子市场蓬勃发展,种子企业遍地开花;但种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存在着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种子生产、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面对拥有雄厚资金和技术的外资种业的大举进入,如何克服不足,寻求种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现状

2000年《种子法》实施以来,国内种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种子企业产权开始呈现多元化格局,出现了一批育繁销一体化企业,外资企业达到近70家。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日渐突出,涌现出一批种子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子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催生了一批种业股票上市公司,中国种业开始呈现产业化雏型。

1.1 种业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2000年以前,我国种子经营机构63000多家,其中县级以上的国有种子公司2700多家,其它各种类型种子公司,包括各级科研院所和育种站60000多家。《种子法》的实施,打破了政策的壁垒,丰厚的利润引得各路资本纷纷进入,种子企业数量迅速增长。据农业部统计,到2006年8月,种子经营企业大致在70000家左右,委托销售公司(门市)20万家以上,其中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80多家,外资企业70多家;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种子公司8500多家。种业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明显特征,有改制的股份制种子公司,也有新兴的民营种子公司,还有科研院所开办的种子公司等。种子市场主体多元化,促进了种子市场平等竞争和快速发展。

1.2 种子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品种选育成效显著

《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施,有力的推动了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促进了种业科技创新以及企业自主开发新品种的积极性,申请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的材料明显增多,每年通过审定的新品种数量也随之增多,新品种推广速度加快,良种覆盖率显著提升;据统计,我国育种机构的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全国现有农业科研机构1100多个,专门从事育种科研的专业研究所达450多个;相关单位先后对38万份种质资源进行了开发利用,选育出各类农作物品种6000余个,科研育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在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等新品种的选育方面,一些品种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育种方法上,植物基因工程和生物工程育种方面也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1.3 种子生产加工能力不断提高,种子质量控制得到加强 [3][2][1]123

自“种子工程”实施以来,我国共建成玉米、小麦、水稻等大宗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及南繁基地175个,果菜花卉良种繁育基地及马铃薯,甘薯脱毒良种繁育基地127个,大大提高了我国农作物良种繁育能力,农业生产用种需求基本得到满足。2009年,全国商品种子生产能力达到80亿公斤,种子加工能力达到90亿公斤,种子包衣应用面积达到5亿亩,种子储藏能力可达43亿公斤,种子质量检验能力年44.7 万份,种子生产、加工、检测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杂交玉米种子抽样合格率由1996年的47.9%提高到2006年的89.8%,杂交水稻种子抽样合格率由1995年的68.1%提高到2006年的97.3%。

1.4 种子经营初具规模,种子市场空前繁荣

几年来,农业部和各级农业部门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加大了对种子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批有实力的种子企业正在形成,农业部评选的50强种子企业的经营份额正在逐渐提高。以往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级农业部门宣传、指导、命令的推广模式正逐步转变为政府推动、企业推广、市场拉动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运作模式。企业营销和推广在市场竞争中愈来愈显示重要的地位,依靠高产品种、优秀品牌和优质售后服务赢占终端市场。

随着市场秩序逐步建立,国内种子经营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1996 年以前,全国很少有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但到2000 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已有18个公司,在 1亿元以上的有7个公司;2002年年销额在5000 万元以上的公司发展到37个,1亿元以上的公司发展到14个,2亿元以上的公司有4个。到2005年,全国种子企业规模变大,50强企业资产共有 43 亿元,占全国种子企业总资产的26%,总经营额53亿元,占全国种子企业总经营额的20%。其中资产超亿元的企业有9家,经营额超过亿元的有14家,种子经营逐渐趋向于规模化。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分散,聚集程度不高

作为世界最大的种子需求国之一,中国种子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但产业相对分散,聚集进程停滞,绝大多数国内种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科研投入不足,以产销为主,经营产品同质性强,相互模仿程度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以玉米、水稻为例,全国29%的销销售集中在7-8家企业,而超过70%的销售则归属于营销链上的“游击队”。

全国没有一家企业净资产超过10个亿,销售额超过5个亿,我国现有8700多家拥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足100家,真正实现产业化运作的不足80家,多数种子企业没有品种权。和国际比较,2006年国内前10强的销售总额48亿元,相当于全球10强销售额的6%,只相当于孟山都销售额的22.0%,份额还是太小。

2.2 企业研发能力弱,核心竞争力缺失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出资、科研单位育种、种子公司经营的影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力量还比较薄弱,种子企业更多是充当销售的“中间商”角色;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自主研发的积极性,加之品种选育需要的时间长、投资多、风险大,企业承受能力有限,导致我国种子企业普遍长期缺乏稳定的科研投入,种子产业的科技含量不高。据统计,我国生产上应用的品种,88%来源于我们的专业科研育种单位,企业研发能力、研发成果明显处于弱势,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

2.3 创新主体不到位,品种选育科技含量低

我国有近400多家公共科研院所从事农作物种子研发工作,人员达5万多人,可谓机构庞大,人

员众多。但受体制、机制和观念的制约,科研单位还存在着研究与市场需求脱节、信息不畅等问题,种子企业之间、种子行业的科研力量之间缺乏分工协作,多呈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状态。

从基础研究看,我们的育种单位对于面向社会的公益性基础研究,如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严重滞后,科研追求“短、平、快”。从应用研究看,投入少和育种资源分散导致技术创新很难形成,科研上缺乏统一布局和资源的有效整合,育种项目多在低水平重复;项目缺乏明确目标,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导向,脱离生产实际需要;育、繁、推相互脱节,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且目前我国的品种选育还是以常规的品种间杂交为主,育种周期长、效率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育种新材料、育种新方法和植物基因工程育种方面应用与推广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4 作为“产品”,种子的商品化程度有待提高

我国种子产业长期处于“一流的种子、二流的加工、三流的包装、四流的价格”的状态。国产种子的加工和包装深度普遍不够,多数国有种子公司及多数个体和私营种子公司经销的种子大都只经过低水平的粗加工,通过精选、分级、包衣、包装的种子占的比重很低;个别农村零售市场,没有商标、没有包装、没有标注质量状况、没有使用说明或者标注不规范的种子还有存在,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提高种子质量和净化种子市场,又不利于农户合理地选择购买和使用种子。制约了种子产后附加值的提高,阻碍了种子市场化、产业化的形成,致使种子公司即使有好的品种,也因为环节滞后,导致市场不好打开,价格提不高,效益上不去。对我国种业再发展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完善,种子行业走向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是大势所趋。2010年,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中专门提出了“推动国内种业加快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引导种子企业加快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这既是反映了国际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表明了今后我国种业发展要做强做大民族企业,提高与外资企业竞争能力的客观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面对实力雄厚的跨国种业集团的竞争,我国种业该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所有种业经营者面前的问题。综合种业发展的现状,建议做好几个方面工作:

3.1 完善种业管理体系,规范种子产业发展

完善的管理体系,法制化、规范化的种业市场环境,公平、公正、宽松、有序的竞争机制,是我国种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首先,完善《种子法》及农业部门相关配套规章或地方性种子法规,从法律政策层面上,给予种子企业以宽松和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速扶持育繁推一体化大型种子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形成国内种业集团化优势,逐步提高与国外种子企业的抗衡能力,大力推进我国民族种业的快速成长与发展。

同时,深化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坚决地将种子管理与生产、经营脱钩,种子管理、种子协会和种子检测机构相互独立,将运动员和裁判员分开,并使裁判员公正执法,没有后顾之忧;不断提高种子管理部门在品种审定、品种保护、质量检验、转基因检测、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形成科学、完善、高效的执法管理体系,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

3.2 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种子产业竞争力,主体是企业,核心是品种,关键是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和潜力所在,种子企业应当逐步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走育种、繁育、推销一体化的道路。国外种子公司[4]

非常重视科技创新,不惜投入巨资,比如美国诺华公司平均年投入的科研经费达3.7亿美元,占其种子销售额的6%;而先锋公司平均年投入科研经费则高达1.8亿美元,占其销售总额的10%。因此,我国种子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根,必须重视科技创新。一方面,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成果,在种质资源利用、育种技术方法、新品种培育、转基因种子研发、产业配套技术等方面实现创新,提高品种选育的速度和效率,使企业向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与从事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科研院所的合作,逐步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参与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3.3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某些方面企业间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加强对种子企业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切实提高我国种业发展的经营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是推进我国种子产业化的当务之急。

一方面,应根据农业管理、科研和人才建设的实际需要,建立人才分类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企业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想方设法留住人才,调动和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应加大对行业中潜力企业的扶持力度,培养领唱型企业;我国种子产业起步较晚,还处在发展初期,企业小、散、弱,专业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做强做大企业、提高竞争力。一要加强分类指导。支持种子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专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引导种子企业向育种公司、制种公司和生产公司等专业化方向发展。二要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合作。借助科研单位研发优势实现双赢,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机制,有利于做强做大种子企业,同时提高种子企业的技术水平。

3.4 加大对种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我国种子产业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多数企业正处于成长阶段,综合实力还不强,目前面临国际化竞争形势,决定了必须要加大对种业的扶持力度,实行积极的产业发展政策。对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种业龙头企业,要在政策、信贷、科研立项、基础建设、资源配置和技术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培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种子企业,使我国种业的竞争力有一个实质性提高,在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安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现已出台的国家扶持种业发展的法律、政策,虽对我国种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国的种业基础薄弱,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强,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建设,重点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品种改良与繁育基础设施、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品种区域试验展示中心等公益性、基础性项目的建设,提高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监管能力,使我国的种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3.5 树立品牌意识,完善营销策略

品牌是一种市场价值,是市场创造力,是扩大市场业务、获取利润的有力工具。一个种子企业,要想有竞争实力,必须制定完善的营销策略,树立自己的品牌,让广大客户接受,得到社会的认可。比较看来,我国种业品牌与国外的杜邦、孟山都、先正达、先锋等跨国种子企业相比差距很大,起步晚、品牌意识不强、打造品牌力度不够,造成品牌效益低下,因此,打造种业自主品牌,提高种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种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树立品牌、完善营销策略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加强对自己产品的宣传;二是严格把关,保[5]

证企业经营种子的质量,以质取胜,树立品牌;三是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包括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等,以此来占领市场,赢得客户。

参考文献:

[1]李存才.良种富民,潜力无穷[N].中国财经报,2006-11-22.[2]范石发.中国种业发展与展望[J].种子科技,2010(01):1-4.[3]佟屏亚.中国种业发展形势评述[J].种子科技,2005(01):1-3

[4]柴玮.我国种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种业,2010年6期,9-11

[5]黄桂河.农作物种子产业发展研究[J].农村与区域发展,2009(9)

下载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现状经过建国以来六十多年的建设,物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快速成长,我国流通业呈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主体和业态多样......

    我国快递业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

    我国快递业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 摘要:本文对我国当前快递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旨在为促进快递业的健康发展和维护消费者权益提供一些帮......

    我国快递业的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我国快递业的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随着中国快递市场的全面开放,以DHL、FedEx、UPS、TNT为首的国际快递巨头带着雄厚的资本、丰富的经验、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进军我国......

    我国物业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物业管理是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照合同和契约,对己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及场地以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对房屋区域周围的环境、清洁卫生、安全保......

    我国第三方物流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最终版)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第三方物......

    浅谈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大批企业倒闭、员工失业,加之高校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失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

    我国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公务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政法1205班 胡素云 121070241 【摘要】: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是在传统的干部制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起步较晚,因而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不合理的......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收费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和收费 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近年来,随着银行金融业务不断创新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服务项目愈来愈多,收费价格也在日益增长。银行作为一种特殊行业,不断扩大服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