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科学者

时间:2019-05-14 16:4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闽科学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闽科学者》。

第一篇:闽科学者

方幼兰,女,教授,硕士生导师。1969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植保专业(原北京农业大学五年制重点大学)。自1978年10月调入福建师范大学以来,主要从事生物化学专业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85年到上海参加全国高级生化班学习,进修了中科院上海生化所高级生物化学7门研究生课程。曾任福建师范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会主席以及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副教授、教授、生物大分子研究室主任、福建省高校工程系列中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等职务。现任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教授、理工学系主任、应用化学专业负责人,兼任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主讲仪器分析、有机化学、化妆品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仪器分析实验、大学化学实验等课程。

科研成果:

近十几年来,主持省教育厅项目《油茶籽皂甙的提取与纯化工艺的研究》、《皂素天然香波的研制》;主持省科委项目《芦笋多糖的研究》、《废次烟叶中茄尼醇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玫瑰茄皂甙的研究》;主持省产学研重点项目《从废次烟叶中提取医药中间体——茄尼醇》;主持横向项目《茄尼的市场调研》等,均为课题负责人,共争取到科研经费近40万元。另与他人合作的项目3项,科研经费近10万元。已取得技术鉴定成果3项;转让科技成果4项,转让费共65万元,均为课题负责人、第一作者。并发表了酶、酶抑制剂、植物多糖、植物皂甙、植物激素、烟碱以及医药中间体—茄尼醇等一系列论文,曾多次参加国际与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指导的研究生与本科毕业生共42名。近4年主持福建省教育厅精品课程《有机化学》建设项目1项,参加福建省教育厅特色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建设项目1项,参加福建省教育厅B类科研项目2项,指导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项,科研经费共5.35万元。

成绩荣誉:

1989年12月曾获得福建省首届“火矩杯”高新技术、产品展览会“优秀奖”奖杯;1990年5月获得全国首届四新成果扶贫兴农奖;1993年度获得福建省教育工会系统女职工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度被福州市总工会直属工委授予 “双文明”竞赛活动中的事业奉献之花;1999年被评为福建师大优秀工会工作者; 2001年获得福建师大“九五”优秀科研成果奖;2006-2007学年被评为福建师大闽南科技学院师德之星;2011年被评为我院教学名师。

第二篇:闽建科函[2012]135号

关于开展2012年全省民用建筑节能监督检

查的通知

闽建科函[2012]135号

各设区市建设局(建委),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经研究,开展2012全省建筑节能监督检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督查内容

(一)各地2012年建筑节能工作进展情况。

(二)2011年以来各地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情况。

(三)各地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执行情况。

(四)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示范项目以及省级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实施情况。

(五)《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各项制度落实情况。

(六)对2011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厅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专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二、督查方式和时间。从现在起至9月底,各地组织自查。在各地自查基础上,省厅组织抽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督查要求

1、此次督查主要是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情况,其中设区市和县城为重点区域,公共建筑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为重点建筑,施工、验收为重点环节,围护结构和空调、照明等用能系统为重点部位。

2、各地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自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建筑节能相关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工程项目,要依法严肃查处、限期整改,并于2012年9月30日前将自查报告、2012年建筑节能基本情况统计表和2011年以来新建工程项目汇总表报省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联系人:卢文英,电话:0591-87546851。

本次建筑节能设计文件检查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表和 受检工程情况表同去年检查文件,详闽建科函[2011]155号,请从福建建设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下载。

附件:1.2012年福建省建筑节能基本情况统计表

2.2011年以来新建工程项目汇总表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一二年八月一日

第三篇:粤闽学者聚羊城 研讨宪法与科技发展

粤闽学者聚羊城 研讨宪法与科技发展

2011年12月26日

日前,由广州市科协支持,广东、福建两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共同承办的“‘宪法与科技发展’学术研讨会暨闽粤宪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在广东商学院举行。会议围绕“科协、科技社团的法律地位研究”、“发展科学技术的基本国策”、“科技立宪与创新型国家”、“科技治理”、“科技与人权”等主题开展研讨,经会前广泛征集论文,共评出会议交流论文50余篇。据了解,国内以“宪法与科技发展”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尚不多见,会议现场评议人的精彩评议、提问者的犀利问题和报告人的睿智回应让与会者享受到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与会学者针对促进宪法与科技的发展提出了不少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理论观点。

粤闽两省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宪法和宪法学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现代科技发展在对宪法学和宪政建设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对宪法和宪法学的创新形成了严峻的冲击与挑战,特别是器官移植技术的广泛运用、克隆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检测治疗手段的普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都对宪法价值观、宪政体制和公民生命权、隐私权等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家感到,新形势下如何面对机遇,迎接挑战,既要保证宪法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又要最大限度地抑制科学技术发展的负面效应,使科技发展理性地回归到宪法价值体制内,积极维护宪法价值,保护公民正当公权益,进而实现科学技术的发展造福于人类社会,是宪法学界和从事宪法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必须承担的责任。

会议由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李焕新主持,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朱占同,广州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冯元,福建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杜力夫,广东商学院副校长杜承铭等在会上致辞。来自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校50余位学者参加了研讨。

李焕新在会上致辞时强调,宪法与科技发展是日益热门的话题,从宏观层面指导创新型国家建设,通过立法手段激励科技创新和发展是当今法制研究热点,亟需加强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他指出在不久前,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刚刚审议通过的《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就是明显的例证。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院长邓世豹教授在《论发展科学技术基本国策的实现》的报告中提出,“根本性”、“国家性”和“宪法性”是基本国策的特征和判断标准。发展科学技术是宪法中明确的基本国策,由此产生相应的国家职责,指导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和评价。他认为,要落实发展科学技术这一基本国策的宪法规定,实现科学技术发展,必须发挥好政府、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的共同作用。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杜力夫教授在《论科技创新的宪政基础》报告中以“李约瑟问题”和“钱学森问题”为切入点,研究论证建立科技创新体制与健全宪政制度的关系,并提出完善的宪政体系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厦门大学法学院周刚志教授在《论科技立宪与“创新型国家”之构建》的报告中论述,发展科技是政府重要的宪法职责,科技竞争力是法治国家的合法性源泉,也科技立宪的逻辑基础,科学与宪法的共生共进,构成了“创新型国家”的理论基点。

以科协组织的各类高层次、高水平学术会议为基础,加强成果提炼,形成建言献策报告,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人智慧凝聚上升为集体智慧,是广州市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会上,冯元介绍了广州市科协建设“国家级科技思想库试点”的一些具体做法,也邀请专家们参与和支持这项工作。冯元表示,要充分借助本次会议专家云集、人才荟萃的优势,就“科协、科技社团的法律地位研究”设立长期研究专项,集思广益,深化对科协组织、科技社团的法制化研究,并形成相应的决策咨询报告,推动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宪法与科技发展”学术研讨会暨闽粤宪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会议综述

收藏日期:2011-12-23 13:35 所属学科:人文社科类>法学 点击数:76 稿件来源: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网

由广东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和福建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共同举办、广东商学院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承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协办的“‘宪法与科技发展’学术研讨会暨闽粤宪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于2011年12月3日至4日在广东商学院举行。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广东省法学会、福建省法学会、广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相关领导参加会议并在开幕式致辞。会议共收到50余篇论文,来自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30所高校近50余位学者参加了研讨。

本次研讨会就“发展科学技术的基本国策”、“科技立宪与创新型国家”、“科技治理”、“科技与人权”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主题发言和研讨部分共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两位主持人、两位评议人,评议人的精彩评议、提问者的犀利问题和报告人的睿智回应,研讨会气氛热烈。国内以“宪法与科技发展”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尚不多见。本次会议准备充分、议题新颖,气氛热烈、效果 突出,与会学者提出的理论观点对促进宪法与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院长邓世豹教授在《论发展科学技术基本国策的实现》的报告中提出“根本性”、“国家性”和“宪法性”是基本国策的特征,也是基本国策的判断标准。发展科学技术是宪法确认的一项基本国策,它明确了国家职责,指导法律、政策制定和评价。落实发展科学技术基本国策宪法规定,实现科学技术发展,必须发挥好政府、科协组织和科研工作者的共同作用。

广东商学院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朱孔武教授在《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条款与环境权的宪法逻辑》的报告中以保护环境的宪法条款及其宪法议题为引言,论述了环境保护国策条款的拘束力,通过宪法环境规范结构的比较研究,指出环境权内涵面临着权利主体的不确定性、客体的超国家性以及内容的复合型等困难。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条款发展到公民的环境权,在宪法逻辑上有其合理性。保障环境决策的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等程序性权利是平衡国家环境治理能力和公民环境权利主张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公民环境权的内涵得以形成。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杜力夫教授在《论科技创新的宪政基础》报告中以《盗梦空间》、《源代码》等英美大片的的科技手段运用为开场白,以“李约瑟问题”和“钱学森问题”为切入点,论证一个国家只有建立起真正有效运转的宪政制度,才能使全体公民的创新能力得到释放,走上创新型国家的坦途。他提出宪政制度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为科技创新提供自由的生长环境和坚实基础。

厦门大学法学院周刚志教授则以《论科技立宪与“创新型国家”之构建》为报告题目,认为在现代社会,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具有促进法治国家的“自我合法化”的重要功能,各国政府应以发展科技作为重要的宪法职责,此即科技立宪之逻辑基础。进而对“追赶型国家”科技立宪模式和“创新型国家”科技立宪模式进行了比较,提出科技宪法学的研究路径,为科技学与宪法学的交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之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进路。

广州大学法学院李秋高副教授在《依法的风险管理:概率论在法律调控中的实践——以预防原则为考察中心》的报告中,基于风险社会这一时代背景,提出预防原则的含义、规范化,争论、困境和超越,以及与法学理论及其制度革新的观点,主张建构与风险社会相适应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体系。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张小罗博士在《基因权利性质论》的报告中提出基因权利具有基本权利的特征,作为基本权利的基因权利和作为民法权利的基因权利是有

区别的,基因权利是公民基于基因之上产生的综合性的基本权利,包括基因隐私权、平等权、财产权、人格权、知情权等,是一束权利。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戴激涛副教授在《信息时代:公民隐私权何处安放?》中提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存在侵犯人的价值和尊严负面效应,针对国家权力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则可以通过宪法来抵消国家权力,维护公民的隐私权,构建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法规体系。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涂四益副教授在《作为广场和击鼓混合体的微博?》的报告中指出,虽然微博在面对一系列社会重大问题时发挥了极大影响,但微博很多时候产生的效果不是促成公众对于公共事务的理性讨论和交流,而是相反;刺激的是公众的激情而非冷静的理性;只能单纯地提出某个特定的问题的某个方面,不能全方位地揭示问题本身;它将人们的关注点拉到琐屑、无关紧要的问题,而不是严肃的公共事务;微博、以及微博所依托的网络,往往将人们隔离成一个个孤立的单元,而不是将人们团结为统一的整体;微博往往固化人们已经持有的观念,而不是加强观念的交流。微博不能代替实际的公民参与。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叶芬同学在《核电开发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从全球反核浪潮谈起》报告中指出,作为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极大威胁的核电事业,客观上存在对公民生命健康权等基本权利的潜在威胁,应将核电开发政策上升到宪法规范的高度,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核电开发的政策

第四篇: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

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

尢智表居士著

一九四六年七月,汉口正信月刊发表了尢智表居士所著的《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一文,我读了之后,不胜欢喜赞叹。尢居士以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身份,怀着求知和好奇的心愿,以科学方法研究佛经。他的态度是公正的、虚心的,因此他所作成的研究结果的报告,没有一字不根据事实真理,没有一句不符合科学原则。真是字字珠玉,语语金石。

以科学理论为方便,向广大的知识分子弘扬佛法,是我数年来的夙愿,现在尢居士却圆满和实践了我这个愿望,怎不使我欢欣鼓舞呢?我正要设法与他通讯建立友谊,不想尢居士却先我著鞭,已来信商讨有关佛法与科学的问题。从信中我知道他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后来又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无线电工程,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教授等职务。

智表居士的信奉佛法,得力于他的叔父尢景溪居士的培育。尢老居士是前清秀才,对佛学造诣很深,特别精通楞严、天台、及贤首的教旨。他对智表居士耐心地进行了佛法的启发教育,终于使智表居士的善根成熟,进一步更能现身说法,向爱好科学的人们报告他研究佛经的心得和经验。我想智表居士对佛法看法的转变经过,是值得引起一般被所知障蒙蔽,对佛法不肯虚心研学的人们的警策。

《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现在要出版单行本了。这本书之受读者的欢迎和拥护是不难想像的。智表居士的努力和发心,确如《金刚经》所说:“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为了随喜智表居士的难得行愿,我想在这里叙述一下发起因缘。希望得阅本书的读者们都能信奉佛法,力行佛道!

量讯月刊编者按:王季同居士字小徐,苏州人,前清时留学英国、研究电工,并在德国西门子电机厂实习,曾发明转动式变压器。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著有电网路计算法(是用英文写的),在电工上有很大的价值。他对佛学研究的功夫正和他的电学一样精湛,著有《佛法省要》和《佛法与科学的比较研究》等书。一九四八年在苏州逝世。这篇序文是编者根据原序节录的。

王季同

一、研究佛经的目的

甲、为了要明了佛经的理论是不是健全,是不是和现代的科学冲突。

乙、为了要明了佛教的修行方法,是不是合乎现代的生活。

丙、为了要明了佛教对于人生有什么价值,有什么利益。

二、研究的经典

楞严经、心经、金刚经、法华经、中论、百法明门论、因明入正理论、成唯识论。

三、研究佛经前的印象

在我们受过科学教育的人,对于世间一切事物的看法,多少要和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宗教家等的态度不同,那不同之点是在:甲、不以感情用事,乙、纯从客观,丙、重分析,有条理,丁、重实验。因为要具备以上的几种特点,所以对于缺乏这些精神的学问,总有不屑一读不值研究的偏见。不要说对于专重信仰的宗教毫无信仰,就是对于哲学,也很少兴趣。因为自然科学对于任何问题的解答都有确切的答案,凡是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而且是全体科学界所公认的。例如化学中的化学公式,原子量,各种定律,以及物理、算学中的种种公式定律,都是确确切切的,所以自然科学也叫做确切科学。但是哲学、文学、艺术等就完全不同,既不能用数字来称量,来比较,也没有公认的标准。科学家对于它们虽未尝没有欣赏的兴趣,然而总觉得这些都不是找求真理的场所。而且近年以来,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大有借重及乞灵于科学的情况,例如罗索用算理来充实空虚的哲学;音乐、绘画则乞灵于声学、光学、化学以改良乐器和颜料;宗教亦乞灵于建筑师去建筑宏伟的教堂,用电光乐器去庄严它的内部;文学家和新闻记者则乞灵于自动排字机、打字机、照相机、电报、电话、电影、无线电广播、无线电传真等工具。所谓“科学万能”已成为人类公认的事实,而不是科学家的自傲语。

科学家既掌握了这许多法宝,许多神通,当然不会对宗教的木偶屈膝。佛教是宗教之一,当然也不是例外。那么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我,又怎么会研究起佛经来呢?原因是这样的:我有一位研究佛学数十年的叔父,在我大学毕业之后,问起我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理有没有兴趣。我想,我学的就是宇宙间的真理,难道他老夫子也懂得科学吗?我就回答:“很有兴趣。”接着还反问他:“应当向什么地方去求?”他回答道:“应该向佛经中求。”我说:“宗教不过是止小儿啼的,画饼怎能充饥?我是绝对不看佛经的。”他就为我指出:“你的执见太深。你常说科学家注重客观而不注重主观,那正和佛教的破我执相同。现在你有了这一执著,学问怎能长进?由此看来,你的科学学识,也不见得透彻。”我被他这一顿训斥,自觉惭愧,只得答应有空时就去研究。后来他就拿一本《佛学大纲》(谢蒙著,中华书局出版)给我读。他说:“你对于佛学太不明白,且先看一看佛教的轮廓,然后再看内容吧。”他又指出:“在看书之前,第一个条件,先要胸无成见,不作宗教观,不作哲学观,不作科学观,应彻底的客观。”我以为这几句话是任何科学工作者所不能否认的,所以就诚恳地接受下来,阅读了一遍。读完这本书以后的印象是:甲、佛教不是专重信仰不讲理论的宗教,乙、佛教的内容之丰富,不减于我所学的各种科学,丙、佛教中种种神话在没有证明其可能或不可能之前,暂时应不置可否,且待看了经论再说。

四、佛经的文字和外表

我读了《佛学大纲》之后,虽没有引起我的信仰,却引起了我看经的兴趣。我问叔父:“佛经那一本最好?”他说:“你所知障重,应先看《楞严经》。”我接着问:“什么叫做‘所知障 ’?知识越丰富越好,为什么说它是障碍?”他说:“你先入的科学知识,塞在门口,便吸收不进科学以外的知识,所以叫做障。如果不执著各种的先入之见,再看佛经,就没有所知障了。”我想这也是对的,因为爱因斯坦假使不把牛顿的旧知见扫除,怎能发明相对论,去修改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叔父给我看的《楞严经》是一部明朝真鉴法师著的正脉疏。关于佛经的内容且不论,我先从皮相上考察佛经的文字组织,就发现了左列的几个特点,这使我很为惊异。

甲、六种证信序

所谓六种证信序,就是:信、闻、时、主、处、众,六个要素,例如“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这里“如是”是表示“信”,“我闻”是表示“闻”,“一时”是表示“时”,“佛”是“主”,“在舍卫国”是“处”,“与大比丘众”是“众”。不单是《楞严经》的开头是具备这六个要素,其他佛经,除了节录和初译的几部外,都是一律如此。在别人看来,也许没有什么感想,但在我写惯科学报告文章的人看来,却不啻是一个奇迹。为什么呢?凡是写科学实验报告,必须将实验的主持人、同伴人、时间、地点、实验的目标,和所用的仪器材料一一开明,然后再写实验的本文。这至少表示说话不是随便,而是有可查考的。除了科学文字以外,如法庭的起诉书、判决书,我认为也是科学化的,譬如一个杀人案子,起诉书上一定把主犯、被害者、时间、地点、见证人、告发人,开列明白,不能丝毫含糊。结集佛经的人为了要郑重其事,取信于人,所以每部经的开端,都有这六种证信序。我们学科学的人,对于四书、五经、老庄、诸子等书,总觉得它编制体裁的杂乱,缺乏科学精神,也从没有看到一本结构严整得像几何学这样的书。我因此常武断的说中国书都是不科学的,但现在我看到这六种证信序的起笔,就不敢这样武断,对于佛经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乙、注疏分析的精密

科学家是最注重分析的,有分析而后有归纳,有归纳而后有条例,有条例而后能推演,而后能以简御繁,而后能设计制造,演成现代的各种工程。我在读经之前,本来就想用分析的方法,把它分为若干章节段落,那知真鉴法师已替我做了这项分析的工作,而且他分析的细密,远在我预期之上。照普通书籍的分析,整整把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又分为四五章,每章又分若干节,每节再分若干目,能这样从篇至目分为四级已经算是最细密的了,就是一般的科学书也不过如此。那知真鉴法师竟把全经分成二十二级,你想奇也不奇?他的方法很为巧妙,用天干地支二十二个字作标记,第一级用“甲一”、“甲二”表明,第二级用“乙一”、“乙二”表明,第二十二级就用“亥一”、“亥二”表明。这种标记是科学文字所没有用过的方法。我曾经把这个方法介绍给一位电话工程师。他有一次做了一本很厚的自动电话机说明书,章节分得很细,也有十几级之多,可是还感觉到标记不够用,不容易标明阶级的高低。他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我就将真鉴法师的方法教他。因为这本说明书是英文的,所以我教他用(A1)(A2)(A3)(B1)(B2)(B3)(C1)(C2)(C3)作为各级分段的标记。他听了,欢喜赞叹,马上就采用了。

真鉴法师把全经分为(甲一)序文,(甲二)正宗文,和(甲三)流通文三大段,每大段又分几个小段,这样继续分析到最后第二十二级,可以说已是细密之至,可是他连经题和译人也列为注解的对象,并没有把它们遗漏,这也是令人惊异的。从前朱熹注四书,只分得“右经某章”,而没有把章再来细分;他只注了经文,却没有注经题。在没有科学头脑的人,以为题目就是题目,还有什么可以解释的,那里知道题目是极关重要的,它的涵义,一定要详细说明。一本物理学或化学的书,对于“物理学”或“化学”的定义阐释,是不肯轻易放过的。而最不肯轻易放过的,莫如佛教中的讲经法师。据说天台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这五个字的经题,竟讲了三个月之久。由此可知,真鉴法师的注解经题,在佛教中,早已视为份内事,不足惊奇的了。

丙、句法与文体的特创

佛经的造句,显然是受到梵文的影响,既不是六朝的骈四俪六,又不是唐宋的古文,略近于两汉的质朴,没有佶屈聱牙之弊,而有通俗流利之胜。人们都说佛经难读,其实并不是为了文字的古奥,实在是因为佛经的说理本来深奥,就是用现在的白话来写,还是同样的难懂。譬如我们所读的科学书,以文学的眼光来看,是再简单通俗不过的,而一般学生为什么都觉头痛。算学中用了种种符号,如: ∵(因)、∴(故)、=(等于)、∫(积分)等,以代替文字,就是要避免文字的麻烦。物理化学中的种种公式,都是简化的文字,只因为理论深奥,所以文字不得不力求简化,使得学习的人容易了解。佛经的文字也有同样的用意,例如密宗用梵文“阿”字代表不生不灭的玄义,正和数学中用i参代表虚数的用意相同。此外还有一个相同之点,就是科学的文字都有它笨拙的地方,不能如一般文学的纤巧灵活。我因为有六年翻译科学书籍的经验,深知这许多地方,为理论的严谨所限,不得不犯重复、颠倒、呆笨,和在文学的观点上所认为拙劣的毛病。然而从说理方面看,那还是没有失却文学的美感。就以开经第一句“如是我闻”的结构来说,这完全不是汉文的习惯句法。照中国文法,应作“我闻如是”。在初期所译的佛经,确也有译作“闻如是”的,但从鸠摩罗什法师译经以来所有经典,一律用“如是我闻”开端。这种特创的句法,他的动机决不像现代翻译者的采用直译法,故意将中文欧化以衔新奇,而实在有他重要的理由。就像上文所述,“如是”二字是表示“信”的成就,因为比较重要,所以置于“我闻”之前。由此可见,佛经往往为求译文忠实,就毅然摆脱文学上种种规律的束缚。又如佛经中的偈,在中国文学上是一种特创的文体,或四言,或五言,或七言,既不论平仄,又不论音韵,乃是一种无韵诗。它的用意似在便利学者的记诵,犹如珠算的口诀。举例来说,如《金刚经》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偈,就不受平仄压韵的束缚,但终以含义的美妙,反显得文字的天真自然,于无音韵中,偏能字字掷地作金石声,就是文学大师读了,也会五体投地的。至于禅宗语录那又是另一番气象,这和佛经相较,佛经是一种简炼的白话,而语录则是活活泼泼的、当时民间生活中应用的白话。宋儒的语录就是仿照禅宗语录而发展的。在我没有读佛经之前,早已见过“不二法门”、“当头棒喝”、“深得此中三昧”等成语,但不知出于佛经,这时才恍然明白佛经文字影响我国文学之深。

丁、译名和定名的严格

我曾经在二十几年前替“中国工程师学会”编订过电工的名词,当时的感想是:

1、各书的译名太不统一;

2、音译意译毫无标准;

3、各种科学的专门辞典还没有编成。后来看到日本的《佛教大字典》和丁福保编的《佛学大辞典》,就感觉到佛学名词之多,实超过任何专科辞典,而学术界的努力,竟反不如宗教界,那真使人惭愧无地了。之后,又看到佛经中有所谓“五不翻”和“六离合释”的两种规定,更使我感觉到佛教有很多地方,是科学所不及的。“五不翻”是意译和音译的标准。试问我国科学界有没有定出这种标准?“电动机”是意译,“马达”是音译,而二者并存。有的作“公分”,有的作“格兰姆”,有的作“克”,弄得学者茫然。以译名和定名的严格来说,我国科学家还远不如佛学家。至于“六离合释”则是定名的六种法则:

1、持业释,2、依主释,3、有财释,4、相违释,5、邻近释,6、带数释。例如“发电机”,“发电”是“机”的作用,“机”能“发电”,所以是“持业释”。又如“磁铁”是有“磁”性的“铁”,所以是“有财释”。这种严格分析名词的方法,其目的在使每一个专门名词,不至于被人误解、曲解,而影响到理论的正确性。关于这一点,不仅使我国科学家感到惭愧,就是外国科学家听到了,也会拜倒莲座下的。所以我个人认为,佛教“六离合释”的定名方法,的确是现代科学家所应该学习采用的。

关于我国译经的情况,我在研究佛经的时候,也附带的注意到,我以为很可以供有关方面和各大学教授的参考。译经的工作,从鸠摩罗什法师起到玄奘、义净等法师止,中间有过大规模分工合作的译场的组织,译场中有主译、译语、润文...等等的职别。一部经的译成,是经过好多次考定,不但在义理上要求和梵本如形影样相像,就是一些发音的细小处也辨别得非常清楚。我怎么会知道的呢?是从英译的名词和汉译对照,两者完全符合而知道的。例如“摩诃衍”、“般若波罗蜜多”、“阿弥陀佛”、“僧伽”等名,和现在英文的译名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唐音和现在国音有些差别罢了。例如“南无”在唐时就读作“曩谟”。请想一想,一方面从梵译华,一方面从梵文译成巴利语,再从巴利语译成英文,中间经过几度的转变,而华英对照,仍如形影不异,那不是奇事吗!几年前,我国有一位作家,曾用英文写了一本有关中国的小说,经国人译成中文,结果面目全非,成为文坛话柄。其实不但这本书是这样,现在有些译作,也是很难还原的。由此可以推知当初译经工作实在是最严格的。这种严格的精神,非但在译文方面是这样,就是抄写、印刷、圈点也没有一点放松的。佛经校对的精细,圈点的正确,都是在任何学术书籍之上。怎么知道的呢?就以每种经论末页必附有全书字数和圈数来说,这是其他古典著述所没有的。在我国采用新式标点之前,佛经中早已改良,把刻在字与字中间的圈为读(即逗点),以边旁的圈为句。字数圈数尚且这样重视,错字之少是可以理解的了。

第五篇:学术报告学者网

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2014年秋季学术报告会

时间:2014年10月24日 2:30 PM-6:00 PM

地点:图书馆学术报告二厅

学术报告1:Energy-Efficient WiFi Fingerprint-Based Indoor Localization

摘要:Indoor localiza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context-aware applications gain popularity in mobile users.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indoor localization is to leverage the pervasive Wi-Fi infrastructure via fingerprinting-based inference.However, a Wi-Fi device must frequently scan for Wi-Fi signals during localization, leading to high power consumption.Moreover, switching to the scanning mode disrupts data communication of Wi-Fi interface.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indoor localization system called ZiFind that exploits the cross technology interference in the unlicensed 2.4 GHz frequency spectrum.ZiFind utilizes low-power ZigBee interface to collect Wi-Fi interference signals and adopts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extract unique signatures as fingerprints for localization.To deal with the noise in the fingerprints, we design a new learning algorithm called R-KNN that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localization by assigning different weights to fingerprint features according to their importance.We implement ZiFind on TelosB motes and evaluate its performance through extensive experiments in a 16,000 ft2 office building floor consisting of 28 rooms.Our results show that ZiFind leads to significant power saving compared with existing approaches based on Wi-Fi interface, and yields satisfactory localization accuracy in a range of realistic settings.报告人简介:

牛建伟,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博士学位,2002年-2004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信息学院做博士后,2009年入选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1-2011.2年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做访问学者。获得2012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目前担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嵌入式系统分会理事、计算机学会开放式并行与分布计算专委会、无线传感器网络专委会委员、YOCSEF委员。是Infocom 2014 DySon workshop TPC Co-chairs,IEEE CPSCOM 2013、SEC 2008、IWCMC等国际会议的联合(副)主席,是InfoCom,ICC, WCNC, Globecom和LCN等国际会议的TPC成员。是Journal of Network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 Hoc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和Journal of Internet Technology等国际期刊编辑。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3项,参与国家重大基金1项、国家核高基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1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5项、航空基金1项,诺基亚、航天17所等科研院所联合研究课题20余项。在移动计算研究领域,多项科研成果已转化为诺基亚公司产品。在IEEE INFOCOM, ACM Multimedia、ACM CHI、Sensys、ACM Transactions in Embedded Comput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ELSEVIER)、Neurocomputing等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获得IEEE ICC 2013, IEEE WCNC2013、IEEE ICACT 2013、IEEE GreenCom 2010、CWSN 2012最佳论文,联合出版学术著作1部,申请发明专利30多项(已授权22项),获批软件著作权15项,已培养研究生20余名。近年来的研究方向是:(1)嵌入式与移动计算;(2)数字图像分析与处理.学术报告2:基于图搜索的Web服务组合子片段推荐

摘要:随着Web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开放地理空间联盟依据Web服务规范,构建并发布了很多Web服务,这些Web服务可组合为服务片段,以增值服务的方式实现用户特定的业务需求.在此情景下,如何有效地发现合适的服务组合子片段并推荐给用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搜索的方法.首先,基于语义相似度的方法计算两个服务操作的参数名字和文本描述之间的相似度,从而衍生出服务操作之间可调用的可能性,据此构造服务网络模型.依据用户的特定业务需求,可确定满足该需求的初始服务操作和终结服务操作,采用图搜索算法发现可选的服务组合子片段集合,参照标准对服务组合子片段进行评价并排序,从而给用户推荐最满足其需求的服务组合子片段.基于GMU的地理空间Web服务集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揭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报告人简介:

ZhangBing Zhou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China, and is an Adjunct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TELECOM SudParis, France.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service-oriented comput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database, and sensor network middleware.He has published over 70 research papers at dec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s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He serves as a track chair, a program committee member, and a reviewer at man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and journals.学术报告3: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最近研究进展

摘要:该报告主要分为5个部分:物联网框架、无线传感网、云计算、大数据及相关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

韩光洁,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日本大阪大学访问学者,韩国全南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现任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院长助理,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常州市传感网与环境感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传感器网络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委员、江苏省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感器网络、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绿色计算及普适计算等。近年来在IEEE TIE, IEEE WCM和IEEE TPDS等国际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130余篇, SCI期刊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信作者SCI期刊论文35篇),SCI论文影响因子累计为55,已出版专著3部。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4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项目共20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5项(已授权10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目前任14种国际期刊(其中包括IEEE Network Magazine等SCI期刊6种)编委。

学术报告4:GSD算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和数据压缩中的应用

摘要: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网络安全和数据压缩是目前的研究重点。提高网络安全可以使得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不被窃取和复制,从而确保用户和企业的隐私不被泄露。而数据压缩可以使得在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前提下,使用尽量少的数据来代替原有的数据,达到减少传输能耗的目的。这对本来能量就有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将设计一种基于GSD(微粒大小分布)的算法,来解决以上的两类问题。GSD算法是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算法。仿真结果证明,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研究中,利用GSD算法能够判断网络中有无恶意节点的加入,而在数据压缩的研究中,特别是视频和图片数据中,GSD算法能够在保持原有数据信息的前提下,极大的降低数据传输量,并达到数据压缩的目的。

吴晓鸰,于2001和2003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士和硕士学位,于2008年获得韩国庆熙大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作为高级工程师就职于韩国ATLab公司。2012作为海外人才引进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智能控制研究中心担任副研究员。共受理国内发明专利近20项、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EI期刊论文和EI国际会议论文共40余篇。吴晓鸰博士现担任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局专家库入库专家,广州骏望科技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创新班合作导师。她也是IEEE Member以及多个SCI期刊的guest editor和审稿人、多个国际会议的session chair。

吴晓鸰博士一直从事无线传感网、普式计算、触摸传感和嵌入式平台等方向的开发与研究。在攻读博士期间,提出了一种能量优化的智能路由协议和一种新的覆盖和能量平衡的传感器节点部署方法,此研究内容发表论文于顶级国际会议Percom 2008。在韩国ATLab公司工作期间,研发了三种触控装置的触摸定位算法,成功应用于ATA系列触摸芯片,申报了7项国际专利,均已授权。

吴晓鸰博士现负责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建设、和部分实验室建设,于2013获得了竞争性很强的“2014年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人才项目。作为负责人(或核心成员)共承担项目10项。

下载闽科学者word格式文档
下载闽科学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最终版)

    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转)尢智表居士著 序 一、研究佛经的目的 二、研究的经典 三、研究佛经前的印象 四、佛经的文字和外表 五、佛经的理论和内容 六、佛教的实验方法......

    学者散文印象

    夫子自道 秀才文章 ———学者散文印象 “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自司文者将文学分为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体,就如同元世祖忽必烈率蒙古骑兵马踏长城入主中原......

    闽文化

    作业1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1、简述闽文化的成因?答:闽文化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其过程是极为复杂的。从总体上看,它的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古越文化的遗风;②中原文化的传入;......

    优秀学者颁奖词[5篇]

    年度经济人物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一个曾经的留级生,让无数学子的人生升级;他从未留过洋,却组建了一支跨国的船队。他用26个字母拉近了此岸和彼岸的距离。胸怀世界,志在东......

    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

    学者之路的规矩

    学者之路的规矩—学术道德和学术修养 王宝俊教授通过五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学者之路的规矩,分别是德行、信念、任务、规范和理想。 首先来谈谈德行,德行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做好的......

    学者做事情教学设计

    《学着做事情》课题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1.课题分析 本课题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教育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分题中的教学内容,位于教材12—......

    日本刑法学者介绍

    日本刑法三剑客是哪几个? 山口厚、西田典之、前田雅音 日本当代刑法学家之一:牧野英一(2011-10-24 00:27:22)转载▼标签: 杂谈 牧野英一 (1878~1970)牧野英一,明治11年生于岐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