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中加强沟通与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浅谈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中加强沟通与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2007年10月17日 15:47:46 来源:中国金融界网
随着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新的经营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建立,资金实力不断增强,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速度逐渐加快,但风险防控能力仍比较薄弱,这就给农村信用社的稽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那种以事后监督为主的稽核模式已不能适应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必须更新稽核理念,调整稽核职能定位,提高稽核监督效能,逐步向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督导改进为主的新的稽核模式转变。这种转变不仅需要稽核人员具备丰富的稽核技巧和方法,而且需要被稽核单位、主管部门及管理层的理解和支持,因而,加强与其它部门和人员的沟通和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发展的方向
改革给农村信用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稽核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稽核部门需要积极适应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不断创新稽核手段、更新稽核理念,开拓稽核思路,开创稽核新局面,加强沟通与协调,促进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1、以查帮结合树立稽核工作新形象。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进行稽核检查,是稽核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稽核的目的是通过监督、检查、评价等手段保障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改进和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农村信用社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往,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稽核人员在稽核过程中往往为稽核而稽核,只注重对发现问题的处罚,忽视了稽核检查是促进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而导致基层信用社对稽核工作存在很大偏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当前,在稽核体系逐步健全的情况下,稽核部门应加强稽核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养,要真正理解稽核工作是为信用社业务发展服务的,真正做到查帮结合,以查促改,取得被稽核单位的信任,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消除基层对稽核工作的偏见,从而逐步树立 “稽核人员是基层的保健医生、稽核检查是对疾病诊治”的稽核工作新形象。
2、以查处结合维护稽核工作的权威性。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是为了有效地防范风险,最终达到稳健经营的目的。因此,做好稽核工作不仅需要查帮结合,还要坚持查处结合,通过检查来纠正违章、违纪、违法行为。如果只检查不处理,不仅使违章、违纪、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和解决,而且还会使当事人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后果不堪设想。为此,要真正发挥稽核工作的揭露、防护、建设作用,就必须坚持查处结合。稽核人员在稽核检查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为准绳,既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又要有必要的灵活性,只有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对稽核中发现的问题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既能维护稽核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使稽核工作真正服务于农村信用社的健康、稳定发展,3、以制度建设来提高稽核工作的可操作性。由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新的业务领域、业务品种不断被拓展和开发,使得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变得极为重要。一要建立科学性和实用性兼容的稽核操作规程,避免因程序遗漏而引发稽核风险;二要建立涵盖各 1
业务操作环节的内部控制体系,使稽核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为提高稽核质量提供客观依据;三要建立稽核工作岗位责任制,增强稽核人员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确保稽核信息的真实可靠;四要建立后续稽核制度,强化稽核人员的责任心,促进稽核成果的有效转化;五要建立稽核联动机制,理顺稽核关系,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及被稽核单位的沟通和协调,以增强对风险的共同防控能力。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完善,使稽核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增强了稽核工作的可操作性,为稽核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奠定基础。
4、以创新稽核手段提升稽核工作的效率性。随着业务品种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原来仅靠手工来完成的原始的稽核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新的稽核要求。为此,要求稽核人员和科技人员一起共同研发计算机稽核软件,以便提高稽核效率。另外,还要借鉴商业银行先进的风险计量模型,使稽核人员能尽快地、准确地识别、计量风险,最终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5、以奖惩分明调动稽核人员的积极性。稽核工作的终极目标就是为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为了实现这个终极目标,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充分调动每一位稽核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相应提高稽核人员的政治、经济及福利待遇,对为农村信用社挽回重大经济损失的稽核人员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基于稽核工作的特殊性,有条件的联社可以把稽核人员上挂一级管理,彻底解决稽核人员的后顾之忧;二是制定科学有效的稽核考评指标体系,明确稽核人员在发现、预警、评价、防范及控制风险中的职责,防止稽核风险扩大化;三是建立稽核部门内部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稽核人员履职和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稽核过程中应发现而未发现的失职、渎职的稽核人员,要从严追究责任;四是管理者在决策时要重视稽核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使稽核的权威性得以充分体现,以增强稽核人员的自信心,为稽核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稽核工作中加强沟通和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新形势下稽核工作发展的方向来看,要想使稽核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仅仅依靠一个稽核部门或稽核部门中的几位稽核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加强稽核部门与上下级单位、同级职能部门和外部执法部门沟通与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得以充分的显现。
1、加强沟通和协调是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要求。稽核部门作为农村信用社专职的内部审计部门,在稽核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要求开展工作。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11、20号分别对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结果沟通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应与会计事务所、国家审计机构在审计工作中加强沟通与合作;内部审计机构应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就审计概况、依据、结论、决定或建议进行讨论和交流;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与组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必要沟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上述三个具体准则不难看出,加强沟通与协调在农村信用社的稽核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加强沟通与协调是转变稽核模式的需要。当前,农村信用社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督导改进为主的稽核工作新模式正在逐步建立,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稽核部门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而要有全局意识,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互相沟通、互通有无。同时,在稽核过程中,还要认真做好与被稽核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只有这样,稽核人员才能及时全面地发现被稽核单位存在的问题,才能把握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和措施,也只有这样,存在的问题才真正得以揭示,风险隐患才能真正得到防范和控制,有
效地为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提供支持、保证和增值服务,从而促进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规范和完善。
3、加强沟通与协调是提高稽核效率和质量的重要环节。随着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的不断壮大,新的业务品种层出不穷,需要防范的金融风险也越来越多,这就决定了稽核部门的稽核范围越来越广,稽核事项也在不断增加,而如何提高稽核效率和提升稽核质量便成为新形势下稽核工作的重中之重。既要提高稽核效率,更要注重稽核质量的提升,这就要求稽核人员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仅做“消防员”,而是要提高事前分析能力,加大事中控制力度。事前分析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加强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从他们的反馈意见中分析并发现被稽核单位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而通过事中控制的方式与被稽核单位进行沟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并消除存在的风险。
4、沟通与协调是稽核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随着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快速发展,稽核部门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需要克服诸如人员缺乏、时间紧迫等不利因素,这些都要求必须对过去那种通过翻阅大量业务传票、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来发现问题的原始稽核方式进行改革,除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经营活动进行实时非现场监控外,还可以采取与职工座谈、现场询问、征询客户意见等方式加强与被稽核单位的信息沟通,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在问题被发现以后,稽核部门必须加强与被稽核单位、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得到他们对稽核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使得他们能够互相配合、积极主动地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从而促进整个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强沟通和协调的途径和方法
(一)稽核前的沟通和协调
1、要加强与同级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当前,新形势下的稽核工作要求在开展一个稽核项目前要充分做好分析工作,而一个完整的审前分析除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对被稽核单位的相关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外,还必须加强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就被稽核单位的安全保卫、财务会计、信贷管理等方面情况分别向其主管职能部门发送征询意见书,请他们对该单位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近年来各部门对该单位的检查情况、该单位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等情况提出具体意见,这样可以有助于稽核部门对被稽核单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下一步有的放矢地开展稽核工作提供依据。
2、要加强与被稽核单位客户的信息沟通。在稽核前,加强与被稽核单位广大客户的信息沟通也有助于稽核项目更好地开展。加强与客户的信息沟通可以采取张贴审前公示、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在审前公示上要写明开展稽核项目的具体内容、稽核期限、联系人名称、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方面的情况,要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群众来电来访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合理分析。在调查问卷上要列明所稽核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所列问题要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同时要保证一定比例的发放面和回收率。
(二)稽核中的沟通和协调
在稽核过程中要加强与被稽核单位的沟通和协调。稽核部门在进驻被稽核单位的同时要与被稽核单位的全体职工进行座谈,将本次稽核项目的主要内容、稽核时间、稽核人员分工
情况、联系电话等方面进行通报,要就有关稽核事项请该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配合,并对该单位经营管理的具体情况与职工进行单个座谈。同时,要就稽核项目中的相关风险点以问卷的方式发放给每位员工,请他们认真填列。以座谈和问卷的方式既可以对被稽核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又可以使被稽核单位的员工了解稽核的目的、方法、步骤和稽核的内容,获得他们对稽核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配合稽核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地完成稽核项目。
(三)稽核后的沟通和协调
1、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稽核结束以后,稽核部门要对被稽核单位存在的问题或风险点进行甄别和归纳,对被稽核单位能够立即改正的要及时督促予以整改,但对发现的重大问题或风险点要及时向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通报,对稽核中发现的新的风险性问题要向相关职能部门发送稽核建议书,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制订解决问题或风险点的方案和办法,除了要求被稽核单位限期进行整改外,还要向全辖进行通报,以便引起其它各经营单位的关注,及时堵塞漏洞,避免出现更大的风险。
2、加强与被稽核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在现场稽核结束以后,稽核部门要及时将稽核中发现的问题向被稽核单位进行书面确认,在得到确认后要对该单位做出公正合理的稽核事实与评价,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其进行改正。如按照相关制度要求需要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时,要将处理责任人的违规事实、适应条款、拟处理建议等事项及时向被稽核单位进行通报,要对拟处理的同志作好思想沟通、解释、说明工作,真正使他们明白违规的危害性及自己今后应吸取的教训,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真正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同时,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稽核工作环境,还必须加强与高级管理层的沟通和协调,经常向他们汇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而且还要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接受其业务指导,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为了使内部稽核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和会计事务所、国家审计机关在稽核工作中加强沟通和合作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当然,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稽核工作提倡必须加强沟通与协调,并不是一味地进行妥协,进而掩盖存在的问题,而是要求稽核部门在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坚持原则与灵活适度相结合,促进农村信用社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第二篇:对政府审计工作中沟通与协调重要性的探讨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沟通与协调是指相关各方进行的信息传递和接受的过程,以及从合作的角度对完成有关事项进行的有机配合及努力程度。要解决审计工作中的沟通与协调问题,审计人员必须明确沟通与协调的作用,掌握沟通与协调的方式与技巧。
审计中沟通与协调的方式主要包括书面的方式、语言的方式、会议的方式等:书面的方式是
指利用会议纪要、相关文件、领导批示、会计账簿和报表凭证等进行沟通与协调;语言的方式是指对审计事项进行口头(包括电话)传达;会议的方式有多种,如研讨会、专题会和联席会等,与会者通过对各种问题进行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一、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协调沟通的重要性
我国的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在促进经济改革有序进行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两者之间的协调沟通一直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只有进一步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沟通,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1.对国有企业审计的协调沟通符合审计的成本效益原则
中国的政府审计对象中很大一块为国有企业。要对国有企业逐个进行详细审计,政府审计已显得力不从心。按照国家改革的思路,实行抓大放小,将某些审计对象移交给社会审计执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社会审计在国有企业的审计中可以发挥积极的、甚至于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中小型国有企业有几十万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所有制结构,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必然要求放开搞活中小企业。根据审计的成本效益性原则,授权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小型国有企业是比较合理的。
2.与社会审计的协调沟通能实现审计资源共享
在目前的中国审计组织体系中,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是截然分离的。政府审计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编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公务员不得在企事业单位中兼任任何职务。另外,《注册会计师法》也对社会审计人员的身份进行了严格界定,一般也不允许在政府机关兼职。但人员管理上的截然分离并不意味着审计资源不能共享。首先是审计资料的共享,主要是审计工作底稿的相互交流。在国有企业的审计上,政府审计在确认社会审计组织资质的前提下,可以直接利用社会审计结果,而对相同内容不需要再作重复审计。其次是人才共享,主要是有些审计项目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委托社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由于政府审计人员数量的限制,在抓大放小的指导原则下,政府审计机关可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代为审计中小国有企业,并将其审计结果直接作为政府审计意见。另外,由于社会审计对象的广泛性,其在审计技术和方法上具有多样性,特别是在很多新问题上,社会审计具有自己的优势。政府审计在这方面可以加强与社会审计的联系,共享有关技术与方法。
3.与社会审计的协调沟通能促进独立与权威的结合传统的社会审计管理之所以强调行业自律,关键是保证社会审计的独立性。而政府审计是以权威性作为其主要特点。我国在《审计法》中以法律责任的形式对政府审计的权威性作了最明确的规定。政府审计通过对社会审计的监督与协调,可纠正社会审计工作中的失误,提高工作质量,更能增强社会公众对社会审计的信心,使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得到最佳结合。
二、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协调沟通的重要性
《审计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这条规定从法律上明确了我国的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从 2003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也确定了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二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2003 年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十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 则更为详尽地阐述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意义、协调的相关内容、协调的目的、协调的组织、协调的时间、协调的方法、协调的中心议题等。有这些法律规章制度作为依据,充分说明了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二者协调沟通的可能性。
1.与内部审计的协调沟通可以产生相互影响的作用力
内部审计是基于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产生的,是企业内部多层次经营管理分权制度的产物。其内向性的特点,决定了它无法代替政府审计,也说明了内部审计是政府审计的基础,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其开展工作经常性、及时性的优势,将日常审计工作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提供给政府审计人员,配合政府审计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强有力的政府审计也可以促使企业健全内部审计机构,使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2.与内部审计的协调沟通可以完善审计监督体系
政府审计监督的对象包罗万象,包括国家财政部门、金融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等。政府审计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制约,常常无力顾及,特别是一些中央垂直管理的部门、单位和企业,地方审计部门由于无权审计,因而形成了审计监督中的“真空地带”,从而使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力加强内部审计的业务基础地位,为外部审计(包括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提供可靠的审计信息,既树立了内部审计的权威,也节约了外部审计的时间和费用;大力加强政府审计的主导地位,认真从业务上指导、监督内部审计,既维护了政府审计的权威,也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3.与内部审计的协调沟通可以促进审计不断创新
通过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协调,可以加快“金审工程”的建设步伐,准确地为决策部门提供信息,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金审工程”是审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简称。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政府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开展联网审计。联网审计就是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利用扫描、拍摄等方法,对账目数据进行采集,政府审计人员如要进行事前审计或事中审计,可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协作、配合,用网络视频等方式,远程查阅被审计单位电子账册,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的远程审计。
三、政府审计与外部单位协调沟通的重要性
审计部门有效地与外部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可化解误会、消除矛盾和解决问题。反之,则影响审计工作开展。注重与外部单位的沟通交流,既是审计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要求,也是做好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
1.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协调沟通能保持现场审计环节的清洁
审计人员的身份和职责决定了与被审计对象存在某种对立状态,但这种对立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可改变的。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只扮演“黑脸”角色,简单的套用政策法规,并不能让被审对象真正心服口服,而且会无形中拉大审计与被单位之间的距离。而审计人员若能采取有效沟通的行为方式,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有效沟通的行为方式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金钥匙,将直接决定和影响被审计单位对审计行为的认可程度,影响审计作用的发挥。首先,审计人员有效沟通的行为方式, 有助于消除被审计对象对审计工作存在的疑虑和误解。审计工作最忌被审对象不配合,一旦出现被审对象不配合现象,审计环境就将受到污染,审计人员的压力和审计难度会陡然上升,既耽误时间,又耗费精力。而出现不配合的原因往往与审计对象存在不必要的疑虑和误解有关,如果审计人员能及时的运用有效沟通方式,与被审对象交流思想,清除双方之间不必要的疑虑和误解,建立双方的和谐关系,保持审计现场环境的清洁,审计人员就能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集中思想工作。二是有效沟通的行为方式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了解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审计查帐不是仅仅查帐面,更多的时候需要审计人员去了解事物存在的背景和演变过程,审计人员通过有效沟通的行为方式,能了解被审对象账面之外的许多相关信息,会对审计工作的突破起到关键性作用。
2.与纪检监察工作的协调配合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纪检监察工作具有较强的政治优势,在当前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条件下,纪检监察在协调能力和协调力度上是包括审计部门在内的其他政府部门所不可比拟的。但纪检监察机关也有其自身的业务劣势,对承载了大量行政行为的经济活动不熟悉,尤其是对会计、金融、证券、资本运作、资产管理等业务较为生疏,对与这些经济行为相联系的行政行为就不可能有更深入细致的了解,仅靠纪检监察机关来对这类行政行为实施监察,就显得软弱无力。在工作中,纪检监察部门经常接到有关投资项目、资产评估、产权交易等方面的投诉,也采取了一些手段对这些问题实施检查监督,但大都是无功而返。这里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纪检监察人员对经济业务不熟悉已成为主要的因素。而对审计机关来讲,尽管具备精通经济知识、熟悉经济行为、富有查账经验、能够洞悉行政行为中的经济关系的优势,但往往又因为部门特点,协调力度不大,部门配合较差,检查手段单一而使得审计监督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一些存在较为严重问题的单位,尽管年年审计,年年都能蒙混过关,这往往不是审计部门审不出问题,而是由于各种人为障碍使得审计部门无法审出问题,或者审出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的联合可以发挥优势互补的效果,不但可以解决纪检监察的不会为、为不好和审计的不敢为、为不了的问题,还可在共同协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从而收到同出成效、共同提高的作用。
3.与地方政府的协调沟通有利于保证审计结论的具体落实
根据《审计法》规定,政府审计是在行政首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因此,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地方政府和行政首长的支持,为此,必须与地方政府和行政首长加强沟通。审计人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向地方政府行政首长递交各种建议书、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等,并就工作进展和有关问题及时进行请示、汇报、交流,通过这种审计沟通,获得上级领导的理解、肯定或是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提出更高的要求等,协调审计工作,保证审计结论的落实和审计意见的具体实施。
四、政府审计系统内部自身协调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就是信息的交流。没有良好的信息交流,就会对审计工作的开展形成制约作用。审计系统内部的一些障碍往往也存在于沟通之中,沟通不力同样是影响审计工作的大局观念和发挥重要建设性的一个原因。
1.审计机关之间的沟通能增强审计工作的宏观意识和大局观念
审计机关之间也需要协调沟通,因为审计事业的全面均衡发展,无论是纵向的上下级审计机关、还是横向的各地市县级 审 计 机 关之间,都有一个协调发展的要求。审计要有所作为,审计的职能作用要得到充分发挥,需要全国八万审计生力军和审计直属机关一样具有战斗力,这就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能够信息共享,认真总 结交流经验。当前,由于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并没有建立起确确实实畅通无阻的沟通的有效机制,在基层审计人员当中,确实存在一些对上级审计机关特别是审计署的不理解甚至较为激烈的言论和看法。从双重领导体制带来审计环境的无奈、社会审计机构的脱钩改制政策的失衡到从上到下审计项目委托授权的由有到无、金审工程分级各行其事地实施;从“审计八不准”的推行公开、地方人员素质、经费保障到绩效审计公告的推行,地方审计机关都有一些困难和要求。只有营造一种全系统沟通交流的氛围,才会改变基层审计机关的一些不成熟、不全面的观点和看法,更清楚地明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真谛,培育出因地制宜的有效机制。
2.审计组成员之间协调沟通有助于提升审计团队的战斗力
审计组成员之间加强协调沟通,能营造审计组的团队协作精神。团队协作精神是指团队中具有一个可以提高团队人员积极性的良好氛围,团队人员间能相互信任、彼此和谐地工作,最终促使任务高效率地完成。有效沟通的行为方式有助于提升审计团队的战斗力。审计工作是审计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的过程,审计人员之间相互沟通的行为方式能直接反映审计团队战斗力的强弱。如果小组成员之间缺少沟通,各做各的,等于捏不紧的拳头,是无力量可言的,审计效果和质量也难以保证。反之若能通过相互的有效沟通,协同作战,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审计资源才能得以充分利用。营造审计组的团队协作精神,能清除挫伤审计人员积极性的阻力因素,为审计人员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能有效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审计人员之间形成以相互尊重为基础的相互依赖,形成有效的分工合作,实现审计组内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而言之,在审计工作中,协调沟通工作是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涉及审计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从对社会审计的监督、内部审计的指导到与被审计单位的交流、相关部门的合作,以及地方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指导支持,都离不开协调沟通。审计人员只有切实提高自身的协调沟通能力,加强审计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的有效交流,树立良好的沟通理念,努力与各方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多方理解和支持,保证审计工作有序进行、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审计决定的切实执行,从而顺利完成审计工作的各项任务。
第三篇:浅谈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张刚
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是农村信用社对其业务经营管理活动的各项自律、自控机制进行的再监督,是农村信用社自我监督、主动防范、查错除弊、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是独立于业务部门之外的检查监督机构。在农村信用社新的发展形势下,稽核工作的职责更加重要,任务更加艰巨。如何改进稽核工作适应新时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要认真研究和分析稽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对于提高稽核工作水平,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虽然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但针对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不佳,经营风险较大,管理水平不高,执行制度不严、案件防控形势严峻等一系列问题,反映出稽核工作力度不够,检查不严,惩治不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内部稽核目标与当前金融业发展趋势存在差距。当前,各金融机构稽核目标主要是事前稽核、效益稽核和风险稽核。而农村信用社内部稽核的主要目标还停留在确保各项业务合规性的层面,对于业务经营的风险性、业务经营成本和业务经营的效益性等很少涉及,大多停留在“事后稽核”。这与各金融机构的 先进稽核目标相比,已经处在相当被动和落后的状态。
(二)稽核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稽核的执行力需要加强,存在对检查出的问题整改不力,本身力度的缺乏,导致稽核结论、稽核处罚和稽核整改意见等的不落实,屡查屡犯,屡教不改。二是稽核工作重点不突出,有的稽核部门没有牢牢围绕农村信用社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而抓些非主流的业务,与各时期农村信用社的主要工作不同步。表现在抓小放大,避重就轻,没有把影响信用社发展的信贷风险、合规经营和易发案件环节作为重点抓好。三是稽核工作效率需要提升,在工作中时常存在久托未定,久查不清和难以定论的项目。主要原因是稽核工作效率不高,在稽核方法上存在事后稽核多,事先和事中稽核少,往往是亡羊补牢,造成损失。四是稽核制度建设应该加强。固然建立了稽核治理及责任追究等制度,但仍存在制度不切实际和流于形式的方面,要按照科学、适用和有效的原则修改和完善稽核治理制度,从维护稽核权威和调动稽核职员积极性等方面做出新的规定。五是稽核工作缺乏创新,从理论到实践仍然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缺少新的稽核理论和方法指导工作。其原因是稽核工作人员缺乏创新和学习的意识。
(三)稽核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社对内部稽核员的选拔主要以“熟悉业务”为标准,因此,绝大多数稽核员成长于基层信用社,选拔于信用社,均不是审计专业“科班出身”,而且大多数未经过计算机知识、信贷及风险系统操作规程、金融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金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等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系统知识的缺乏,使稽核人员的监督检查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学习意识,工作能力较弱,难以承担复杂艰巨的工作任务,个别稽核人员只会简单的查账,缺乏分析能力和破解困难的方式方法。二是缺乏责任意识,表现在个别稽核人员工作不积极主动,被动地接受组织或领导安排的检查工作,其它的问题不愿涉足不敢过问,缺乏发现问题一查到底的精神。三是缺乏服务意识,稽核工作是为农村信用社发展服务的,即有监督检查的职能,也有服务和辅导的职能,在工作中存在认真检查的多,耐心辅导的少,个别稽核人员缺乏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单纯讲处罚,没有把教育和辅导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致矛盾的加深,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四是缺乏法制观念。个别稽核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是非判定能力不强,坚持原则不够,由此产生的是重大违法违规事件在其检查过程中有意或无意放过,导致失职或渎职。
二、改进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的对策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任务非常艰巨,作为农村信用社的稽核部门责任重大。如何发挥稽核作用,事关改革成败和事业发展,必须加快解决稽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符合农村信用社发展需要的稽核体系、制度和队伍,开创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的新局面。
(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稽核意识
稽核工作作为农村信用社自我监视、主动防范、查错除弊、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稽核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把稽核工作当成影响事业兴衰的重点工作来抓好抓实。一是加强稽核工作是强化和完善内控机制的需要。稽核作为重要的经济监督手段,对各项经营治理、经营决策、经营结果和内控情况进行再监督,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强稽核监督机制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改革构建完整内控体系的需要。二是加强稽核工作是有效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的重要保证。农村信用社现已形成的风险和面临的风险不可忽视,稽核部门通过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评价,找出经营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发现形成风险的原因和控制风险的办法,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导其认真整改消除隐患,促进信用社内部治理、内控制度建设和各项业务操作的完善与规范,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和防范案件的能力。
(二)创新稽核机制,实现稽核四变
目前,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做好稽核工作,对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与发展非常重要。针对稽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以创新机制和强化治理来研究对策,充分发挥稽核部门的职能作用,有力的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是稽核方式从现场检查逐渐向非现场动态监测转变。借助
监控管理平台,无须实地到场检查,稽核人员可以远程抽查相关基层柜员业务操作流程,通过监控视频查询,将柜员业务操作“历史还原”,锁定异常交易,截取违规违纪操作片断,即节约了人力消耗,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它避免了传统的稽核结果认定,往往是从违规结果的发生,追溯、推理、定性违规行为、违规性质等的弊端。以日常工作实时、实录视频监控图形资料为依据的图片作为违规违纪行为事实的定性证据,克服了定性违规违纪性质的主观臆断性缺陷,直接将责任定位到人,业务定位到秒,精确锁定违规主体。截取的监控影像资料则全程客观记录了整个违规操作过程,修补了传统审计检查疏于捕捉员工服务行为、操作流程违规的“短板”,弥合了传统稽核检查无法覆盖无后果违规行为检查的盲区。从而,以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的相互配合提高审计监督的全面性,促进问题的整改,提高全员执纪的自觉性。传统的审计稽核结果公布,无论在影响力上,还是视觉冲击力上均没有真实的影像来得直观、生动、醒目。通过视频影像,将违规行为更形象更直观地暴露出来,形成视觉冲击,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放大了审计稽核的效用。
二是稽核内容实现从账面稽核为主向内外核查为主转变。要逐户下村入户核对,严防信贷管理出现人为风险。着重稽核外部贷款的真实性,考察外部客户的实际偿债能力,检查贷款发放是否合规;核对借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抵押物是否完好,检查贷后管理是否认真;认真入户调查贷款呆帐核销,核对贷款损失的 真实性,检查呆帐核销是否随意,是否存在违纪现象。同时,通过深入有业务往来的村组、企业,全面了解基层员工的服务质量,廉洁意识等方面的情况,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合规稳健发展。
三是稽核理念从检查监督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要树立发现问题和揭露问题仅仅是手段,抓好整改、促进工作规范才是目的的思想。稽核工作是否取得实际效果,关键要看查出的问题是否彻底整改。因此,在稽核工作中发现问题、报告问题不是稽核工作的结束,而是稽核工作的开始。要根据稽核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和措施,并下大力气抓好督导改进工作,帮助被稽核单位改进风险管理,消除风险隐患,为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提供支持、保证和增值服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信用社经营管理的规范和完善。
四是稽核手段以合规性检查为主向以风险性稽核为主转变。由于同业竞争的市场化和服务对象的特殊化,增大了信用社业务经营活动可能出现的风险,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还需要突出防范经营风险的监督和评价,突出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注重资产风险的监督管理,对业务中有苗头倾向性的问题及时作出分析判断,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建议,增强信用社风险防范能力。
(三)树立稽核权威,严格稽核惩戒
强化内部稽核,完善内部稽核监督机制,不要对违法违纪行
为见怪不怪,麻木不仁,有问题暴露之后,要及时采取措施,查明原因,进行纠正,真正做到查之必清,整之必改,树立起稽核部门的权威性。稽核部门做出的稽核结论、整改意见和处罚措施必须落实到位,不要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加大对稽核结果的执行力度,加大内部员工的违规成本。稽核部门本身也要勇于负责,敢于处理,严厉处理屡教不改的员工,要保持稽核监督的连续性,对检查出的问题要跟踪监督,直至达到整改目的,防止为查而查,为罚而查,不重视整改结果和效用。
(四)锻造稽核队伍,提升稽核效用
稽核工作的好坏,人的因素
第四篇:浅谈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0 年 05 月 10 日 05:19 来源:山西新闻网 编辑:聚焦山西(忻州)[字体.大.中.小] [打印]
【中国网聚焦山西】综合编辑: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是农村信用社对其业务经营管理活 动的各项自律、自控机制进行的再监督,是农村信用社自我监督、主动防范、查错除弊、规 避风险的重要手段,是独立于业务部门之外的检查监督机构。在农村信用社新的发展形势下,稽核工作的职责更加重要,任务更加艰巨。如何改进稽核工作适应新时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要认真研究和分析稽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对于提高稽核工作水平,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虽然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但针对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不佳,经营风 险较大,管理水平不高,执行制度不严、案件防控形势严峻等一系列问题,反映出稽核工作 力度不够,检查不严,惩治不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内部稽核目标与当前金融业发展趋势存在差距。当前,各金融机构稽核目标主要 是事前稽核、效益稽核和风险稽核。而农村信用社内部稽核的主要目标还停留在确保各项业 务合规性的层面,对于业务经营的风险性、业务经营成本和业务经营的效益性等很少涉及,大多停留在“事后稽核”。这与各金融机构的先进稽核目标相比,已经处在相当被动和落后 的状态。
(二)稽核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稽核的执行力需要加强,存在对检查出的问题整改不 力,本身力度的缺乏,导致稽核结论、稽核处罚和稽核整改意见等的不落实,屡查屡犯,屡 教不改。二是稽核工作重点不突出,有的稽核部门没有牢牢围绕农村信用社的中心任务开展 工作,而抓些非主流的业务,与各时期农村信用社的主要工作不同步。表现在抓小放大,避 重就轻,没有把影响信用社发展的信贷风险、合规经营和易发案件环节作为重点抓好。三是
稽核工作效率需要提升,在工作中时常存在久托未定,久查不清和难以定论的项目。主要原 因是稽核工作效率不高,在稽核方法上存在事后稽核多,事先和事中稽核少,往往是亡羊补 牢,造成损失。四是稽核制度建设应该加强。固然建立了稽核治理及责任追究等制度,但仍 存在制度不切实际和流于形式的方面,要按照科学、适用和有效的原则修改和完善稽核治理 制度,从维护稽核权威和调动稽核职员积极性等方面做出新的规定。五是稽核工作缺乏创新,从理论到实践
稽核工作效率需要提升,在工作中时常存在久托未定,久查不清和难以定论的项目。主要原因是稽核工作效率不高,在稽核方法上存在事后稽核多,事先和事中稽核少,往往是亡羊补牢,造成损失。四是稽核制度建设应该加强。固然建立了稽核治理及责任追究等制度,但仍存在制度不切实际和流于形式的方面,要按照科学、适用和有效的原则修改和完善稽核治理制度,从维护稽核权威和调动稽核职员积极性等方面做出新的规定。五是稽核工作缺乏创新,从理论到实践仍然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缺少新的稽核理论和方法指导工作。其原因是稽核工作人员缺乏创新和学习的意识。
(三)稽核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社对内部稽核员的选拔主要以“熟悉业务”为标准,因此,绝大多数稽核员成长于基层信用社,选拔于信用社,均不是审计专业“科班出身”,而且大多数未经过计算机知识、信贷及风险系统操作规程、金融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金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等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系统知识的缺乏,使稽核人员的监督检查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学习意识,工作能力较弱,难以承担复杂艰巨的工作任务,个别稽核人员只会简单的查账,缺乏分析能力和破解困难的方式方法。二是缺乏责任意识,表现在个别稽核人员工作不积极主动,被动地接受组织或领导安排的检查工作,其它的问题不愿涉足不敢过问,缺乏发现问题一查到底的精神。三是缺乏服务意识,稽核工作是为农村信用社发展服务的,即有监督检查的职能,也有服务和辅导的职能,在工作中存在认真检查的多,耐心辅导的少,个别稽核人员缺乏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单纯讲处罚,没有把教育和辅导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致矛盾的加深,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四是缺乏法制观念。个别稽核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是非判定能力不强,坚持原则不够,由此产生的是重大违法违规事件在其检查过程中有意或无意放过,导致失职或渎职。
二、改进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的对策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任务非常艰巨,作为农村信用社的稽核部门责任重大。如何发挥稽核作用,事关改革成败和事业发展,必须加快解决稽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符合农村信用社发展需要的稽核体系、制度和队伍,开创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的新局面。
(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稽核意识
稽核工作作为农村信用社自我监视、主动防范、查错除弊、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稽核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把稽核工作当成影响事业兴衰的重点工作来抓好抓实。一是加强稽核工作是强化和完善内控机制的需要。稽核作为重要的经济监督手段,对各项经营治理、经营决策、经营结果和内控情况进行再监督,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强稽核监督机制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改革构建完整内控体系的需要。二是加强稽核工作是有效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的重要保证。农村信用社现已形成的风险和面临的风险不可忽视,稽核部门通过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评价,找出经营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发现形成风险的原因和控制风险的办法,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导其认真整改消除隐患,促进信用社内部治理、内控制度建设和各项业务操作的完善与规范,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和防范案件的能力。
(二)创新稽核机制,实现稽核四变
目前,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做好稽核工作,对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与发展非常重要。针对稽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以创新机制和强化治理来研究对策,充分发挥稽核部门的职能作用,有力的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是稽核方式从现场检查逐渐向非现场动态监测转变。借助监控管理平台,无须实地到场检查,稽核人员可以远程抽查相关基层柜员业务操作流程,通过监控视频查询,将柜员业
务操作“历史还原”,锁定异常交易,截取违规违纪操作片断,即节约了人力消耗,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它避免了传统的稽核结果认定,往往是从违规结果的发生,追溯、推理、定性违规行为、违规性质等的弊端。以日常工作实时、实录视频监控图形资料为依据的图片作为违规违纪行为事实的定性证据,克服了定性违规违纪性质的主观臆断性缺陷,直接将责任定位到人,业务定位到秒,精确锁定违规主体。截取的监控影像资料则全程客观记录了整个违规操作过程,修补了传统审计检查疏于捕捉员工服务行为、操作流程违规的“短板”,弥合了传统稽核检查无法覆盖无后果违规行为检查的盲区。从而,以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的相互配合提高审计监督的全面性,促进问题的整改,提高全员执纪的自觉性。传统的审计稽核结果公布,无论在影响力上,还是视觉冲击力上均没有真实的影像来得直观、生动、醒目。通过视频影像,将违规行为更形象更直观地暴露出来,形成视觉冲击,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放大了审计稽核的效用。
二是稽核内容实现从账面稽核为主向内外核查为主转变。要逐户下村入户核对,严防信贷管理出现人为风险。着重稽核外部贷款的真实性,考察外部客户的实际偿债能力,检查贷款发放是否合规;核对借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抵押物是否完好,检查贷后管理是否认真;认真入户调查贷款呆帐核销,核对贷款损失的真实性,检查呆帐核销是否随意,是否存在违纪现象。同时,通过深入有业务往来的村组、企业,全面了解基层员工的服务质量,廉洁意识等方面的情况,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合规稳健发展。
三是稽核理念从检查监督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要树立发现问题和揭露问题仅仅是手段,抓好整改、促进工作规范才是目的的思想。稽核工作是否取得实际效果,关键要看查出的问题是否彻底整改。因此,在稽核工作中发现问题、报告问题不是稽核工作的结束,而是稽核工作的开始。要根据稽核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和措施,并下大力气抓好督导改进工作,帮助被稽核单位改进风险管理,消除风险隐患,为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提供支持、保证和增值服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信用社经营管理的规范和完善。
四是稽核手段以合规性检查为主向以风险性稽核为主转变。由于同业竞争的市场化和服务对象的特殊化,增大了信用社业务经营活动可能出现的风险,农村信用社稽核工作还需要突出防范经营风险的监督和评价,突出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注重资产风险的监督管理,对业务中有苗头倾向性的问题及时作出分析判断,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建议,增强信用社风险防范能力。
(三)树立稽核权威,严格稽核惩戒
强化内部稽核,完善内部稽核监督机制,不要对违法违纪行为见怪不怪,麻木不仁,有问题暴露之后,要及时采取措施,查明原因,进行纠正,真正做到查之必清,整之必改,树立起稽核部门的权威性。稽核部门做出的稽核结论、整改意见和处罚措施必须落实到位,不要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加大对稽核结果的执行力度,加大内部员工的违规成本。稽核部门本身也要勇于负责,敢于处理,严厉处理屡教不改的员工,要保持稽核监督的连续性,对检查出的问题要跟踪监督,直至达到整改目的,防止为查而查,为罚而查,不重视整改结果和效用。
(四)锻造稽核队伍,提升稽核效用
稽核工作的好坏,人的因素第一,建立高素质的稽核队伍是实现稽核工作效用发挥的保障。一是充实稽核队伍。要配备精良的稽核人员,根据管辖机构的数目和业务量等情况配备足够的专职稽核人员,稽核人员要做到思想素质好,业务技术精,工作能力强,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要加强对稽核人员的培训,把组织培训和个人自学结合起来,列出学习规划,明确学习的内容、时间和目标,及时跟进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和治理进步的步伐,抓好稽核职员的学习,使稽核工作与业务发展协调一致。三是要进一步调动稽核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
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锻炼队伍,提高素质,激发热情,干好工作,使稽核工作在促进农村信用社合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效用。(张书成 郎培俊)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重要性和必要性
浅谈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摘要: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有必要学习并掌握好《形势与政策》,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祖国所需的人才,为祖国的发展、繁荣、昌盛做贡献。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大学生 重要性 必要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一、《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要求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与国即存在合作发展关系,又处在竞争与斗争的局态,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尖锐复杂;国内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和发展的黄金时期的矛盾凸显时期,我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在复杂的形势面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惑,亟需教育和引导,特别要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引导我们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高度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开阔胸襟,立志奋斗。从这个意义上看,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是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
2.《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提高我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敏感、勤于思考,但科学思辨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侵蚀。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使之更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既对形势与政策以及重大事件进行理论阐述,又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指导,帮助其正确分析认识党和国家面临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对提高我们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3.《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要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认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使其实现帮助我们形成科学的形势与政策观,掌握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方式、方法,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最终目标。努力成为思想觉悟高、精神面貌好、人生价值科学、社会追求高尚、社会需要、祖国需要的人。
4.《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们自身成长的需要
我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可塑期。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我们的自身发展也呈现出一些不协调,如对事物反应敏锐但分辨是非能力较弱;重知识技能而思想修养略显欠缺等,我们也因自身发展的不协调易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形势与政策》课,认识掌握《形势与政策》,帮助我们全面、正确、准确地把握形势,认识事物,培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自身全面协调发展。
二、大学生与《形势与政策》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国家未来的希望,我们有必要了解当今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提高自己。
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复兴的责任,究竟要怎么做才可以了解国家形势,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呢?
1、时刻关注时势、社会、国家、世界。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这个空间间隔日益缩小,已演变成为一个地球村的世界就更加应该关注时势政治,关注实时动态,做一个关注时势的有心人,睁眼看世界,而不要做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当代大学生要依靠广阔的眼界和丰富的见识来充实自己,提升能力。同时,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生,一定是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世界的,由于关注时势,关注祖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动态,就是爱国的一个表现。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从自己做起,时时关注时势政治,这样既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又能了解社会,更好的生活,也可以为以后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2、要修身。注重道德修养,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提供更好的服务。
3、要勤学。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要珍惜大学时光,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学习好科学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打好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认识掌握形势政策,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报效祖国。
4、具有沉着冷静面对困难的能力。在困难面前,自强自立,乐观面对,经得起磨练。在面对危机、突发事件沉着冷静,积极应对事件,寻找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处理问题的对策。随着当今的国际形势变化多端,更需要这种处理问题的能力。
5、要有为。要面对社会,面对挑战,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敢试敢闯、有所作为、实现自身的价值。当今的国际和国内形势都很严峻,作为大学生要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考虑,认清自身的责任、义务。
结束语: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是具体的,也是深远的。因此,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我们必须学习政策,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的变动方向,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人生目标,努力奋斗,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才!为祖国的发展、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形势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