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2001—2010这十年,对于共和国来说,是新世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更是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的关键时期。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到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首要推动力量,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民族复兴的脚步一往无前,自主创新的实践波澜壮阔。
这十年,在我国工业、农业、气象、航空、生物、计算机、印刷等不同产业和领域,也都见证了依靠科技力量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足迹。从黑白电视到梦幻影像,从高秆水稻到“绿色”超级稻,从靠天吃饭到人工影响天气,从靠“战利品”到自主“歼十”腾飞,从克隆动物到修复生命,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从3.5寸软盘到网络存储,从“铅与火”到“光与电”,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二号”……这一串串厚重的足迹,记录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巨大成就。而支撑这一巨大成就的是科技创新。嫦娥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路甬祥院士曾在题为《百年技术创新的回顾和展望》的演讲中指出:“21世纪,高技术仍将突飞猛进并和谐地发展,新世纪的技术创新将为人类文明进步展现新的前景,为我国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全球化下的知识经济和技术合作与竞争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认真分析和把握新世纪科技发展的态势,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科技进步推动着人类社会加速发展。对中国而言,要想突破西方技术的壁垒,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差距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发展的差距。未来社会从发展变化看实质是创新型社会。创新无时无处不在发生,推动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世界变成动态的世界,今天的先进和优势不一定说明未来仍然拥有。日益激烈的经济、军事、政治竞争,战略制高点无疑就是科技创新能力。各国之间的差距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差距。创新能力薄弱在国际竞争和重要事物中被创新强国所控制局面难以改变,甚至国家主权和安全面临威胁。中国只有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真正掌握核心高端技术,抢占战略制高点,才能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才能切实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才能有力地捍卫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建立完备的自主创新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不健全不完善,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创新型城市就无从谈起。为提升科技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应集中科技资源优势,重点实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战略支撑的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实现重点突破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
知者在心,知者在悟,知者在行。来自基层科技创新的论著《创新感言集》,近日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可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探索新时期基层科技创新工作的典范论著。
《创新感言集》分上下两卷,145万字。作者王济昌是一位在省会科技部门工作了十年的科技局局长。他立足于我国中原经济隆起带核心城市——郑州市的科技发展,将自主创新作为一个伟大的时代命题进行实践探索,以新时期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创新为主线,系统地展示了一位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在基层科技工作岗位上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执行人,对科技创新的“感”与“悟”、“思”与“省”、“知”与“行”;以具有广泛影响力与强烈感召力的多种基层科技工作的成果建设为核心,详细阐释了基层科技工作如何针对科技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有效地解决有关科技投入、技术开发体系的建立以及体制机制改革等难点问题;以基层科技工作如何从零起步,因势利导、让增长点长效,奋起直追、将萎缩点激活,注入科技、使饱和点扩容的跨越式发展历程为重心,深刻剖析了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战略重点和时代要求,进而对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颇具操作性的理性思考。从《创新感言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历经了拥有显著成果的科技创新实践,对自主创新的本质、内涵有着独到的见解。作者通过实践积累和凝练提升而得出的人生感悟,无不充满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崭新的思维视觉,对各级管理者特别是科技管理工作者极具借鉴和启发意义。
十年前的郑州,科技基础和科技实力相对薄弱,有利于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具有引导作用的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力度远远不够,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研发体系尚未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机制不够健全,个别县(市)、区甚至没有设立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在2001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考核中,作为河南省省会城市的郑州市仍然未能达标。摆在作者面前的,是发展科技事业、提升创新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重压力和严峻挑战。怎么办?作者上任伊始,便对全市科技工作情况作了全面调研和深入思考,明确了工作方针,提出了工作思路,制定了奋斗目标,全身心投入了推动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奋斗历程。一年后,郑州市科技事业迅猛发展,奇迹般地捧回了2001—2002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牌匾。接着,郑州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区域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市、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市、全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工程试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等荣誉,连续4次8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今年5月31日,该市成功进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特别是郑州市于2009年10月跻身“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行列的事实,标志着全市科技事业已经步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郑州市全社会科技研发经
费支出已由2000年的8.44亿元,提高到了2009年的39亿元;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由2001年的1100件、850件,增长到了2009年的6636件和4000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由2001年的138.8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665.5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01年的44%提高到2009年的54%。今年1至9月份,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55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1.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89.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0.7%,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3.5%和25.7%;列入工程的大部分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6家企业同比增长在50%以上;全市专利申请量5020件,是年度目标任务的81%,授权量3810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7%和46%。作者在《创新感言集》中,记录了“郑州经验”的积累与形成过程,以生动的科技创新实践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这一我国科技工作的16字方针做了鲜活的注脚。《创新感言集》,可以让读者获得地方科技部门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地加强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的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做法;可以让读者获得地方科技部门如何依托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基础研究,拓展市场空间,完善政策保障,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结合,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有效途径;可以让读者获得地方科技部门如何加快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研发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结构升级的难点解译;可以让读者获得地方科技部门如何围绕节能减排等加强科技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建立低碳能源技术体系,支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发展,让科技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成果;可以让读者获得地方科技部门如何推动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并推进“科技入户、知识下乡、人才进村”,推动创新要素向农村转移,让亿万农民分享科技创新成果,帮助农民致富的可鉴经验。
而就如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根本上破除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体制性障碍这一命题,《创新感言集》也同样做了深入探讨,并以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完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制度,加强统筹整合,使科技基础能力产生倍增效应;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建设创新型团队和创新型领军人才,以及转变科技部门职能,切实落实科技优先发展战略,为科研骨干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为创新人才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提供先行范本。
当前,我国正在部署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大举措,其目的在于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企业创新环境,组织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国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四个方面下工夫、见成效,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形成技术创新体系的整体设计和基本框架,带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使企业受益、院所受益、群众受益、国家受益。《创新感言集》的作者、郑州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济昌认为,科技创新离不开继承、离不开坚持、离不开积累、离不开责任,在科技力量面前,没有寒冬不可逾越,没有风暴不可抵御。相信多角度、广视野、内容丰富、材料翔实的《创新感言集》,在企业主体、产学研用、创新支撑、共享资源、人才建设和国际资源利用等诸多方面的创新思维,可为科技管理工作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二篇:唐山市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唐山市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分析 作者:陶四海等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9年第01期
摘要:该文通过建构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唐山市2000-2004年科技创新综合指数。随后分析了唐山市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结果显示唐山市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随着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唐山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上升、单位GDP能耗明显下降对永续发展的贡献加大,同时显著降低了各种主要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并提高其排放达标率,空气质量上升人们生存环境质量有较大改观。关键词:科技创新 经济社会 影响 永续发展 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4.3 &F061.5
第三篇:科技是海关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
文章标题:科技是海关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技先导理念,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改革和建设的推动方式,由传统的人力、物力投入,向依靠科技的指引和科技的投入来推动一切工作。海关是我国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必须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着眼于海关改革和建设全局,不断依靠
科技创新和完善海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手段,进一步整合海关信息资源、科技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建设公平、公正的进出口秩序,推动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海关必须牢固树立科技先导理念
树立科技先导理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海关而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联系海关工作的实际,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用科学的技术去设计工作目标的实现途径、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海关管理思想和制度的建设与改革必须适应科技的发展,冲破妨碍科技发展的思想,革除影响科技发展的体制弊端,为实现科技发展铺平道路。
树立科技先导理念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各要素正发生全面渗透,科技发展在各领域不断突破人类的传统认识极限,成果转化速度加快。由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物质生产各个领域甚至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促使上层建筑的调整。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其管理方式必须随着科技进步而变革。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以科技支撑建设电子海关、服务型机关。
树立科技先导理念是全面实施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海关总署提出要到2010年,把我国海关建设成为科学、文明、高效、廉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建设这样的海关,就是要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来规划和引导我们的海关管理制度建设。科技既为海关管理提供了一个强大平台,同时也已成为海关制度性结构的核心部分。
科技已经成为海关工作的基础和先导
“十五”期间,我关努力发挥科技先导作用,不断依靠科技创新管理方式,从根本上推动了海关管理手段的变革,很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自身的发展步伐。5年中监管货值和税收连年大幅增长,2005年与2000年相比,监管货值和税收分别增长了2.42倍、1.35倍,是我关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第一,科技支撑了海关内部监督与管理方式的变革。新一届党组总结我关发展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对制度建设加以物化,用科学化的手段提升制度建设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海关管理和执法内部监督制约缺乏有效手段的问题,实现内部管理根本性变革的思路。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关已经建立了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以职能管理为主要内容,对海关执法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实时控制和量化评估的关区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实现了管理方式的转变。
第二,科技提高了海关管理效能。牟新生署长在全国第五次全国海关科技大会上全面总结了科技在改变海关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时指出,“电子海关”建设实现了升级换代,从H883到H2000的切换,开发应用了一大批通关应用项目,增强了海关执法的统一性、规范性,从整体上提高了海关监管效能;“电子口岸”的建设增强了口岸执法能力和提高了通关效率,例如,浙江省的“电子口岸”用户只要登录“浙江电子口岸”门户网站,输入一个提运单号后即可查询到通关和物流状态的信息,方便了企业经营决策。萧山机场空港大通关建设将进出口报关推向了高速通关时代。目前,出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由原先的22小时缩短至10小时以内,进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由原先的84小时缩短至7小时以内,最快通关时间为2.5小时。
第三,科技促进了海关队伍的全面建设。科技的广泛应用,使海关队伍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程式化、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已全面融入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近年来,我关缉私部门依托海关行政执法办案内控系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关区业务内部监控体系,加强了队伍廉政建设。通过规范通关作业流程,实现风险布控、审单作业、物流监控、职能管理、执法监督五权分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海关执法的负面影响。通过开展对业务执法数据的监督监控,加强了队伍廉政建设。
建设“耳聪目明”的智能型海关
“十一五”是全面实施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海关工作仍将面临“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重”的形势。海关工作必须以科技为先导,从科技的系统建设向科技的能力建设战略转移,从依靠人力物力投入为主向以科技引领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创新为主转变。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科技先导”的方向
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是“科技先导”
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应立足海关改革和发展大局,主动以科技为先导,不断增强科技在征税监管、打击走私、通关监管、保税监管、统计监测等能力建设中的先导性作用。领导首先要带头学科技、讲科技、用科技,通过专家辅助决策和科技手段,丰富决策思维内容,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驾驭领导科技工作的能力。探索建立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评价
考核机制,不断改进领导科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关注科技在引导关区改革和发展中的需求,保障科技经费,强化科技资源统筹,重点提高科技资源投入的效率和效益。
———创新科技应用的思路,发挥科技在海关改革和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科技对各种管理要素的深入渗透和决定作用,改变了传统管理的观念和做法,直接影响了管理目标的实现和目标实现的效率。传统管理理论认为,在确定了组织目标后,首先应考虑组织制度的安排和作业流程的设计,而科技仅仅作为制度和流程实现的工具。科技先导理念则要求在组织目标确定之后,必须首先考虑用什么样的科学技术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然后按照这些科学技术的要求来规划和设计组织制度和流程,并通过科技来丰富目标体系,实现目标的最大化和科学化。科技先导要求我们必须把科技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确立科技优于其他管理要素,用增加科技投入或者利用科技创新来改革传统的制度和机制,降低管理成本,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提高工作效率。这对缓解当前海关工作任务繁重与人力资源紧张的状况,实现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的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优化整合,统筹规划,充分发挥科技应用系统综合效能
统筹规划科技应用项目,加强科技与海关业务的深度融合,提升海关把关服务能力。一是要优化整合现有信息资源。重点抓好科技基础设施和各类应用系统的优化整合,合并功能重复、运行环境相近的应用项目,清理和停用长期不用的应用项目以节省运行资源。
二是统筹规划新建应用项目。海关业务是一个整体,各类业务之间联系紧密,必须高度重视业务需求和科技应用的统筹规划。运用科技信息手段,按照准军事化海关纪律部队建设的要求,实现内部控制一体化,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发应用风险监控平台,进一步推动风险管理的实体运作;充分发挥海关减免税后续管理系统和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系统的功能,促进保税物流监管改革,巩固综合治税大格局;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通关改革和虚拟审单中心的建立,提高执法统一性,降低通关成本;不断推广中国电子口岸应用项目,把浙江电子口岸建设成为集口岸通关执法管理及相关物流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大通关信息平台,实现与上海、宁波等电子口岸互联互通,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努力实现电子口岸建设目标。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为实现科技先导提供人才保障
建设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是确保关区科技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以准军事化队伍建设为契机,把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强、业务精湛、务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关区科技人才队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充分考虑科技工作的特点,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组织全体关警员学习科技知识,提高科技应用能力,营造追求卓越、团结协作、宽容失败、合作共赢的创新工作氛围。坚决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学习条件,切实解决科技人员的困难。完善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正确利用奖励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引导科技人员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在关区培养一批科技专家和尖子能手,发挥他们在重大项目带头攻关与培养青年人才的作用。
科技先导理念来源于海关实践,是对海关科技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与把握,是一种具体的、经过实践历练与证实的价值取向。随着海关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和现代海关第二步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杭州海关的科技工作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海关总署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科技先导理念来思考与完善现有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加强科技能力建设,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海关管理体系。
《科技是海关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科技是海关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
第四篇:经济社会发展
伯乡4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开展的三年规划及2014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重点: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社会稳定,长治久安,以经济提高促进宗教和谐,以转变作风拉近干群关系,促进民族团结,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力推伯乡社会经济发展上台阶。
二、指导思想
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在莎车县卡群乡调研“三民”活动时的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地委、市委“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各项决策,严格落实“九大任务”,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基础。
三、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我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明显增强,村阵地的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民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宗教充分和谐,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力促村生活习惯卫生,环境整洁,管理民主,力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所提高,达到村党支部“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四、2014工作目标计划
修缮村阵地的基础设施,加强村阵地堡垒实力。开展宣讲培训,提高村领导班子的政治素养、经营管理能力。发掘优秀青
年,充实党员队伍。开展法制教育、政策宣传、技能培训,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创富能力。开展“四下乡”活动,做好帮扶工作,做好帮耕工作,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民族团结。召集宗教人士及信教群众,举办宣讲会,治理非法宗教活动。协调解决村集体土地问题,引导村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完成村前一组至六组4KM的道路硬化工作,改善村容村貌。开展驻村干部双语学习。
五、2014年工作措施
围绕基层组织建设、改变工作作风方面
1、积极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有意识地将那些思想素质好、发展能力强、群众信得过、踏实干事且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中青年村民选进村“两委”班子,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组织好村小组干部和村民代表的选举,配齐配强村小组干部,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后备人才的培养。
2、壮大党员队伍,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吸纳优秀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做好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开展远程教育,争取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重点抓好 “三培两带”致富工程,目前我村共有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75人,力争今年发展党员1-2名。
3、进一步配套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种植果蔬。开展远程教育和宣讲活动,扩充农家书屋建设,增加政治、农业经济类书籍,每月举办学习讨论会。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邀请市文工团下乡宣传编排文艺节目。
4、在村务公开栏,同时以公开栏、入户宣传等形式及时公
开村情村务,严格落实村务公开、一事一议制度,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力争将村务决策、村干部补贴、集体财务收支、计生指标、发包、工程投标、宅基地分配、五保救济发放等内容每季度向村民定期公开
围绕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社会稳定工作方面
5、按照市委组织部三民办“三民”工作方案在5月前完成入户走访和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每户家庭及其成员基本情况台账,“一户一册”梳理分类,将发现的问题在村里协调解决。
6、开展技能培训,积极组织村里中青年参加市、乡组织的各种技能培训、创富培训。倡导科技兴农,推广农业机械化。
7、开展法制宣传和民族团结教育。5月份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协调乡司法所调派优秀干部下村,集中村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五观”教育,强化村民法制意识和维稳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充分发挥乡司法所、村调委会、治保会矛盾排查组织作用,把矛盾解决在初始和萌芽状态。在6个小组核心处设立法制宣传栏。
8、开展对辍学儿童家庭的劝导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由乡教育办上报的4村辍学小学生13名,中学生10名的家访工作,扎实开展工作组成员一帮一,“结亲戚、交朋友”活动,保证每月走访一次,尽力解决帮扶对象生活上的困难。
9、发放宣传单、利用学习宣讲日、建立宣传栏等方式宣传强农惠农政策、民族团结先进事迹。
围绕推动民生工程建设、整治村容村貌方面
10、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积极整治村容村貌,做到村委会
有专人负责,每季度开展对各村民小组督导检查评比工作,对整治工作落实好的小组及时进行表彰,对差的进行处罚。大力引导村民建沼气池,全村有条件的农户提倡建有沼气池。搞好庭院经济,提升经济和环境。做好路旁水渠清理工作。
11、加强村集体资产管理。经工作组与村党支部协商,征得乡党委支持,力争在2014年完成对前任书记以不合理低价承包出去的62亩土地的变更工作,重新定价再予以发包,进一步挖掘增加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潜力。优化林果种植结构,提升品质,促进农民增收。
12、开展双语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双语”学习小组,每周一天“双语”日,“每天一句话,3个单词”,做好学习笔记,学习时间以不超过2小时为宜,可适当以趣味性活动来确保参学对象兴趣和学习效率。学习内容以日常工作,贴近生活的词汇、语句为主,争取年末住村干部能达到用双语进行基本日常交流。
伯什克然木乡叶汗里4村
“三民”活动工作组
2014年4月2日
第五篇:注重教育公平推动科技创新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注重教育公平推动科技创新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会上,教育部、科技部主要负责人分别作了汇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围绕下一阶段教育、科技发展和改革进行了深入讨论。李克强对近年来教育、科技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强调要始终把教育和科技放在全局性、战略性的位置,予以高度重视。
李克强说,教育是民生改善的来源,传承文明的载体。让孩子受教育并且受到良好教育,是几乎每个家庭的共同愿望。掌握知识让人们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有利社会文明得以延续、道德规范得以遵循。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是本届政府的三大任务,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可以使人们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参与平等竞争的能力,这有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要缩小中国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和区域这两个最大的差距,就要培养更多服务中西部和农村的人才。教育资源要向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倾斜,提升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要加强东中西部教育协作,尤其是国家重点高校,要强化服务国家战略的意识,鼓励优秀教师以多种方式到中西部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公平上要多想办法、多做实事。东部地区要创新理念和模式,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李克强指出,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关键是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并以创新和创业为导向。要增强科技创新实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围绕大局,瞄准世界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大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扣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要求,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使广大科研人员的创造活力、创新能力迸发出来,使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效益,让科技造福人民。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都要沿着这个方向加大力度。
李克强强调,无论是推进教育公平,还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关键还得靠改革。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年从恢复高考入手抓教育,就是一项改变千百万人命运、深刻影响国家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当前深化教育和科技领域改革,仍然要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抓紧推出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重要改革举措,务求取得更大成效。
李克强最后指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用好“人口红利”,更加注重依靠“人才红利”。这就必须一靠教育、二靠科技,两者有机结合,使中国创造财富的能力得到巨大提升,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他要求加快推进教育科技领域的重大任务,围绕完善投入体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推动资源开放共享、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广科技人员创新激励政策等,提出措施、抓好落实,使全社会创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