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对国税稽查工作的挑战及对策5篇

时间:2019-05-14 17:4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会计电算化对国税稽查工作的挑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会计电算化对国税稽查工作的挑战及对策》。

第一篇:会计电算化对国税稽查工作的挑战及对策

会计电算化对国税稽查工作的挑战及对策

摘 要:会计电算化因其较强的实用性以及较高的处理效率,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并应用。随着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多,“人脑对电脑”的税务稽查方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本文从分析会计电算化对国税稽查的挑战入手,分析了为适应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如何创新稽查手段,提高认识,对企业会计行为、会计软件、税务稽查行为予以规范,从而达到优化电算化稽查软件,提高稽查人员的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等目的。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税务稽查 对策

The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on the tax inspection

Abstract: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is being accepted and applied by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 for its strong practicability and high processing efficiency.Along with the unit of the implement of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enterprise or business is more and more, “the human brain to a computer” tax audit mode has been unable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This paper starts from analyzing the challenge of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to the national tax audit, analyzing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how to make it innovative auditing means,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to standard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behavior, accounting software, tax audit behavior, so as to achieve optimization computerization audit softwar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spectors, cultivat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and purpose.Keyword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tax audit;countermeasures;

针对目前会计电算化普及越来越高,对税务部门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曾月霞(2006)企业财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使会计理论和实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黄海娟(2010)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纳税单位会计电算化迅速普及和深化,税务舞弊相比于手工数据处理情况下更为严重.刘红英(2009)税务舞弊手段更加隐蔽,发现并查处的难度越来越高,这带来了税务稽查内容的扩展、手段的革新、方法的改进。本文结合我地开展电算化税务稽查的实践,谈谈电算化稽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对策和建议。

一、电算化税务稽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由于会计电算化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实现了数据分类集中存放,完全取消了各种会计明细分类账和对账操作,各种报表数据均能通过数据共

享及时而准确地取得,既给税务稽查带来了方便,也给稽查传统工作模式造成了冲击和挑战,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核算软件的不规范使税务稽查难以获取真实完整的数据。被查企业的电子信息数据无法完整取得,主要障碍来自于企业所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没有统一规范和接口标准。有的企业使用两个账套,一个账套真实,以应对股东;一个账套虚假,以应对税务稽查。这给企业大大提供的不同目的的方便,给税务稽查却增加了难度。不少企业把原始数据和财务数据库存放在电脑里,而电子数据存在易被修改、删除、隐匿、转移的特点,且存储的涉税数据修改后又无法显示痕迹,甚至出现个别企业采用两套账、临时拼凑数据、毁掉数据等手段来对付税务机关的稽查。

2.与电算化税务稽查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税务稽查所依据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法律就是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然而新旧《征管法》都只要求纳税人的会计核算软件必须报税务机关备案,而对信息系统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及税务机关对电算化会计系统检查的权力、责任和被检企业的义务等规定则完全空缺。2005年实施的《电子签名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子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问题,但《电子签名法》在税务稽查方面的应用更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

3.信息数据的不安全性造成电算化税务稽查环境不理想。电算化税务稽查所面临的安全主要存在于两个环节,一是从纳税人信息系统提取数据的操作环节,二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电子数据的保管环节。稽查人员取得数据之后,又面临数据的保密问题。纳税人对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电子数据,往往找各种借口拖延、搪塞甚至拒绝。纳税人这种基于安全问题的担忧而产生的不信任和不配合心理使电算化税务稽查处于一个十分不利的环境中,给电算化税务稽查的开展增加了新的难题。

4.现有查账软件无法适应电算化税务稽查的需要。目前总局开发的专用税务稽查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财务查账软件的不足,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主要表现在:第一,数据转换基本都是采取与现有通用财务软件建立一一对应的模板来实现的。第二,高度依赖数据的完整采集和成功转换。第三,缺乏将税务部门现有的征管数据信息与纳税人数据和第三方数据自动钩稽处理和比对分析的能力。第四,缺乏统一的软件规范,与现有征管软件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5.稽查人员的整体素质制约着工作的全面开展。电算化税务稽查是会计、稽查、税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综合科学。开展电算化税务稽查要求稽查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目前我们大部分稽查人员尽管经过了各种培训,但能独立胜任工作的却仍是凤毛麟角。

二、推动电算化税务稽查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稽查执法权力

1.强制规范会计软件,推行通用数据接口。对软件的基本功能、数据输入输出和处理、数据库结构、运行环境等进行规范,必须有一个统一数据结构、统一输入输出要求,相互之间可以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财政部和相关行业协会已有一些规定,但缺乏具体实施的措施,建议有关部门尽快颁布更高位阶的法律法规,增加有关软件规范和数据接口的具体要求,并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保证其得到贯彻执行。

2.进一步完善与计算机税务稽查直接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以补充《征管法》的不足。要明确纳税人应对税务人员的计算机稽查给予积极协助和配合等义务。对拒不履行义务的纳税人应有可操作的处罚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对税务机关及税务稽查人员在下载、使用、储存和保管纳税人电子数据方面也应该出台具体制度,明确权力,区分责任,对所有环节进行规范、约束、监督和管理,杜绝相关安全事故发生,打消纳税人相关顾虑,为计算机税务稽查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二)正确使用稽查软件,积极探索系统审计

针对目前稽查软件存在的种种局限,应该对稽查软件进行改进,使之更加科学,适用性更强。稽查人员必须认识到,稽查软件不是万能的,无法解决所有问题;要想用好用活,也要求使用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基本功是开展电算化稽查的根本前提。在会计核算软件越来越网络化、越来越复杂化条件下,稽查人员不能再绕过计算机稽查,必须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进行检查。在目前条件下,应着重考虑审查验证系统对各项业务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可追索性和系统程序控制功能的恰当性及有效性。当然,目前因为税务稽查队伍还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稽查环境也并非十分良好,开展系统稽查面临诸多困难,但系统审计毕竟是电算化税务稽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可视而不见或知难而退。

(三)完善电算化稽查程序和方法,提高稽查质效

一是建立纳税人电算化管理信息库;二是对其电算化的软件的应用程序进行检查;三是检查企业权限设置和操作日志;四是充分利用财务软件提高税务稽查效率;通过账、表、凭证联查,迅速查到会计业务的实质;通过明细科目查询,直接查到记账凭证,对重点怀疑的地方,再翻阅手工记账凭证,大大提高查账速度。五是利用数据恢复、数据库和解密软件,保证取得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六是要求被稽查单位打印标准式的财务报表,同时结合原始凭证,运用传统的手工稽查技术,分析和核对报表之间的数据逻辑关系,参照同类型企业的销售利润率、销售成本率、销售费用率等综合指标进行分析,寻找出稽查方向和突破口。

(四)加强电算化知识培训,培养高素质的稽查队伍

要解决上面诸多问题,迎接电算化税务稽查的挑战,首当其冲就是队伍建设。

稽查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是有利于提高稽查软件的使用效率和促进稽查软件的进一步完善;二是有利于减少或避免因技术因素而带来的安全问题的发生,从而有利于赢得纳税人信任和建立良好的稽查环境;三是有利于在普及辅助查账技术的基础上向系统审计的方向发展。在队伍建设上,首先应该加强培训,从计算机辅助查账技术的应用,逐步过渡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与网络安全知识,数据库操作和管理知识等较为高级的培训。通过培训造就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国税稽查工作的需要。

三、电算化税务稽查的远景与展望

会计电算化的广泛运用将引起税务稽查的一场深刻革命。会计电算化降低了财务管理成本,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然而,会计电算化无形性、多态性、易修改性的特点和缺少有效监控的问题,也使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制造假账、逃避纳税义务的可乘之机。这为税务稽查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从发展眼光来看,税务机关在法律法规相对完善、数据接口规范统一、电算化稽查程序科学合理,税务干部素质适应工作要求的基础上,通过金税工程三期平台,加大对电算化税务稽查方面建设。“数字化稽查”必需走在时代前列,适应会计电算化的新特点,同时积极开展应对电算化稽查的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研究,创新“依法稽查、文明执法、信息稽查”的稽查理念,从根本上提高稽查执法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海娟,.浅谈在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税务稽查[J].中国税务,2010,(2).[2]吕文涛,张洪波,.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4).[3]胡晓翔,李宗快,.会计电算化审计现状及其完善[J].商业时代,2009,(15)

[4]刘红英,李茹,.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缺陷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1).[5]宿立敏,王姝丽.浅议会计电算化初始及风险的防范[J].农场经济管理,2007(1)[6]王社敏.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 [7]张玉蓉.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税务稽查[J].信息系统工程,2008(6)

[8]曾月霞.会计电算化对税务稽查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郭敏,刘冰.浅说ERP环境下的税务稽查策略[J].财政研究,2006(2)[9]孙玉洁.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应用[J].税务研究,2008(10)

[10] 廖俊斌;;试谈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数据资料的管理问题[J];职业;2010年05期[11] 尹彦蓉;;论会计电算化安全与防范[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3期

第二篇:知识经济对会计的挑战及其对策

知识经济对会计的挑战及其对策

知识经济对会计的挑战及其对策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知识经济”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门话题。知识经济不同于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工业经济,是一种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型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会计理念、理论、实务的影响是全方位而又深刻的。

一、现代会计的主要缺陷

(一)资产内容偏窄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资本来发展的经济,以知识、信息等形态独立存在的知识资源,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首位经济资源。而以知识、信息等形态独立存在的知识资源,没有能够在财务会计中的无形资产中完全显示出来。现代会计侧重于反映物质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不适应的。

(二)会计计量不实

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功能。知识经济中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首位资源,若按历史成本计量,许多知识资源的真实价值就不能充分表现,甚至根本就得不到确认。对知识型企业来说,现代会计计量、资产负债和资产负债表已难以反映实际情况,企业的真正价值恰恰是隐藏在现代资产负债表背后的知识资源。

(三)产权观念陈旧

资本雇佣劳动,企业归业主(或股东)所有,这个理论正日益受知识经济的冲击。资本雇佣劳动是现代企业的产权特征,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其产权应由人力资本所有者与财务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型企业中,最重要的不是财务资本而是知识、信息与创新能力,因此,知识拥有者便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人,劳动(主要是脑力劳动)占有资本体制比资本雇佣劳动体制更具有生命力。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中的产权主体地位,现代产权观念已不适应。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的挑战

在任何经济环境下,会计既取决于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时又必须服务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知识经济的出现和运用,势必带来会计环境的明显变化,并对环境所决定的会计理论与实践等各方面也奖产生极大的挑战。

(一)知识经济快会计假设的挑战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四大会计假定,即会计个体的假定、持续经营的假定、会计期间的假定、货币计量单位的假定。在知识经济时代,已陆续出现了以联营、合资、合伙、股份制等形式组成的公司,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分企业随时可能在短期内解体,这给会计主体的界定带来了困难。而会计主体的多变性,使得人们对一个主体是否在持续经营的辨别上难以分清,再加上企业跨生产、销售、科技的广泛联合(有的是短暂的联合),并随市场要求不断变换联合的对象和范围“借壳经营”的现象大量出现,因而对企业持续经营的假定产生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充分及时提供成为决策者致胜的关键,会计分期的假定满足不了信息使用者随时想利用会计信息做出及时决策的需要,这将会使会计分期的假定发生变更。同时,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加速发展,国际贸易壁垒被打破,国际金融一体化的时代的来临,讲对货币计量的假定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只是经济对资产计量理论的挑战。现行的资产计量理论与实务,侧重于对有形资产的计量,而对无形资产的计量虽有所考虑但其范围却很狭窄。据有关资料显示,经济学中确认的无形资产有29项之多,而会计学确认的却只有12项,实际工作中真正列入会计报表的也只有6项。在只是经济时代,经济资源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知识资源。知识资源是由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两部分构成,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成为了生产的重要要素,它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所创造的价值大大超过了有形资产。因此,无形资产、特别是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像微软、英特尔这样的大公司,其价值几乎全部体现为它的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上,而房屋、设备、仪器等有形资产相比之下显得微不足道,所以,若将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排除在企业资产形态之外,讲导致会计对企业资源及其竞争能力反映的严重失实。

(二)对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提出了挑战

这是由知识经济的知识化特征导致的。知识化特征主要反映在构成知知识经济对会计的挑战及其对策,知识经济支柱的产业是高智力产业, 即产业发展的知识技术化。高技术产业的特征有五个, 即产业的高度知识性、高度增值性、高度渗透扩散性、高度风险性和极强的时效性。由此形成了三方面挑战:

1、对传统会计成本分类和分配方法提出了挑战。知识经济时代, 产品的生产由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导向型转变为市场和消费者导向型, 产品更加强调个性化。产品中所包含的知识和信息超出产品价值本身, 产品可以卖高价和获取高额利润。因此, 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在企业产品增值中占有较大的部分, 而生产部分的增值占有较小。在传统成本管理中, 成本管理的中心是制造成本的管理;而在企业向知识经济企业转变的过程中, 成本管理的重心将转移到对产品研究开发成本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的管理上来。也就是说传统会计中成本分配的分批法、分步法等已不适应新

经济形态中产品生产成本分配的要求。知识经济中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将成为如何运用各种资源, 使知识转化为独特的策略、构思, 进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对收益处理方法的调整。知识经济产品具有较高的增值性, 资产的高速增值必然会产生收益的非稳定性。在传统物质经济形态中, 受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占有性以及获取交易成本的制约, 企业收益呈有限性和稳定性。在知识经济形态中, 知识产品资源限制约束消失以及可重复使用的特征, 使成本约束的限制不再起作用。在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规律的支配下, 企业收益必然会出现较大的变动, 即企

业收益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呈正相关。产品市场份额越高,企业收益越大, 反之收益越小。加之企业收益产生基础的模糊性, 给会计处理收益的方法增加了难度。因为收益分配是在所有者、投资者、生产者之间进行的, 由于收益产生基础的模糊性和非稳定性, 使收益分配的合理程度难以界定, 而收益分配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各分配主体的利益。

3、使企业风险处理陷入困境。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收益与风险都体现出极大化特征。据统计, 20 世纪40 年代以前, 一般产品的寿命平均为30 年以上, 50 年代以后,平均在10 年左右;70 至80 年代缩短到5 年。而像电子、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 其产品寿命更短。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行业, 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产品寿命周期短, 换代频繁,加大了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一个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制的产品不久后即被竞争对手的更先进的产品所替代, 甚至对手研究得更快, 在研究半路夭折。知识经济形态中收益与风险都呈极大化特征。开发研究成功就能获得巨大的收益, 而失败则意味着巨大的投资损失。如何完善“持续经营假设”, 充分研究其存在的前提和必要的外部环境,对加强会计风险管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 加速折旧法应成为主要、普遍的折旧方法。

(三)知识经济对历史成本原则挑战

历史成本计价方法是会计计量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以知识资产为物质源泉,以知识创新为发展动力,它属于无形资产。在对于无形资产进行计量时,目前还没有一种对知识资本进行计价,使企业财务状况无法准确的对知识资本进行计价,使企业财务状况无法真实反映其资产,这无疑会歪曲和降低知识资本的价值。

(四)对会计模式形成挑战

这是由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特征所导致的。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具有自然属性的经济, 是一种不受时空和地域限制的开放型的全球经济。消费者能够在地球的任何地方, 利用因特网都能够获得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商品和服务。生产厂商也可以从全球获取生产要素, 进行全球化生产。由于会计模式是会计主体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会计运行的结构、功能、行为等会计实践活动的形式。作为记

录经济运行状态的会计, 经济的全球化特征不仅使经济形态发生了变化, 在会计目标的制定、会计程序与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规范体系的颁布、会计报告的形式等方面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会计变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充实企业资产内容

资本代表一个企业拥有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知识经济从更宽广的范围上拓展了企业的经济资源,包括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将各经济资源资本化,构成知识经济时代的资产内容,扩充了现代企业资产的内容。

(二)更新会计思想和理念,拓展会计要素的范围和空间

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上。传统的经济思想重视实物和设备,而不重视知识以及知识的拥有者。会计的一切计量和管理都是围绕着设备、存货和资金等物流展开的。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及其拥有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核心的资源和资本(P·F·德鲁克,1982),知识已代替实物资本和能源成为经济的主导因素。因此,会计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思想上牢固树立 “知识第一”的经济理念,设法将知识资产和知识资本纳入到会计计量与报告系统里面,同时对传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公式进行修正和拓展,以便其能包含知识资本的内容。修正后的公式应为:实物资产+知识资产=负债+实物资本权益+知识资本权益。

(三)重点研究知识资源的计量理论与方法

对知识资产和知识资本进行计量与反映,可以说是会计目前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具体计量时会遇到以下难题:(1)知识资本能否进行计量?(2)知识资本是知识产品的价值,还是知识本身的价值?(3)知识资本是个人的资本还是企业整体的资本?(4)是按投人基础计量,还是按产出基础计量?对于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一个判断标准问题。如果仍坚持会计原来的计量原则,则知识资本就无法计量,因为它本身含有较多的不确定性。但如果采用“合理计量(reasonable measurement)”的思想则知识资本是可以计量的,我们可以用相对合理和精确的方法估计出知识资本的取值区间,应是目前会计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对于第二个问题,从理论上讲知识资本应该包括知识产品的价值和知识本身的价值。但目前会计实务只承认知识产品的价值,如专利技术等,而没有确认知识本身的价值。因此,改革重点应放在对知识本身的价值的计量上。这种价值其实就是知识拥有者的价值即人力资源的价值。至于人力资本是个人的资本还是企业整体的资本,我们的理解是,就会计意义上说,应是企业整体的资本,这才符合会计主体假设的。如果一个人很有知识、才干但末加盟企业,虽然他有人力资本,但这种资本

不属于企业,不在企业会计的计量范围之内。会计计量和报告的只能是属于企业的和同时企业又能够控制的资源。同时应该看到,人力资本的发挥需要企业提供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如果一个人不加入企业,即使他有较多的知识和技能,也很难发挥出来,也只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因此,人力资本只有嫁接到企业主体上,才是一种现实的资源,才能进行计量和反映。对于第四个问题,我们主张按投入基础计量。即人力资本就是在人力资源形成过程中投入的价值。按我们设想,企业的人力资本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为培养人才而发生的培训费和教育费,这是为获取新知识和技能而花费的支出;二是新招聘职工的教育成本,这部分支出也是为获取知识和技能而发生的,只是由国家和个人支付。但是,个人一旦加入企业,企业事实上就间接地拥有了这种知识和技能的使用权,也相应地成为这种教育支出的收益者。因此,企业应按照教育年限和每年的教育成本水平估计这部分人力资源。而引起企业人力资本减少事项也有两项:一是职工调出而发生的摊销;二是由于知识贬值而进行的摊销。

(四)研究知识产品的成本特点,建立新的控制理论与方法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产品主要是信息产品和知识产品如软件等。它们的成本与物质产品的成本具有明显的不同特征。信息产品的物耗成本低而人工成本高;加工成本或复制性低而研制成本高;成本与收益的关联性差,即信息产品的成本与信息的使用规模无关。这些都决定现行的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已不适用,需要建立新的理论与方法。我们认为在建立新的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时,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1)研制成本如何控制,会计上怎样处理,是作为资本支出,还是作为收益支出;(2)知识产品的加工成本如何控制,其控制点放在何处;(3)知识产品的成本与效益的关联性如何,连接点在何处,如何建立成本一效益的预测模型。

(五)人力资源会计的变革

现代经济理论研究表明,经济系统的知识水平和人力素质已经成为生产函数的内在部分,成为生产力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之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就越大。

综上所述,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资本和知识的更新、扩散与应用加速出发,结合无形资产会计与风险会计管理,粗略分析了知识经济对会计创新的影响。由于“科教兴国”是我国的战略方针,我国的经济建设正逐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因此,我国也必将融入到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去。

参考文献:

1、(美)安尼布鲁金著、赵洁平译:《第三资源:智力资本及其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陈禹等著:〈知识经济的测度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谢康等著:《知识经济思想的由来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李泽临:《关于成本会计的基点问题》,《财会通讯》2000年第10期。

5、蔡富有,赵启厚.国外知识经济动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6、张卫国,姜涛.知识经济与未来发展[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7、张昭立.山东财税新思路[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8、葛家澍,刘峰.会计学导论[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9、冯桂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第三篇: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对策[推荐]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在这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会计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轨道。但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等等,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的事物的不断出现,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财务系统变得刻不容缓。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本文就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

一、要解决人们思想认识问题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这种认识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十分不利。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而实际上,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而且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节省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转变会计工作职能,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比如具有数据集中存放和管理特征的“电算化会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实现了数据分类集中存放,完全取消了各种会计明细分类帐和对帐操作,各种报表数据均能通过数据共享及时而准确地取得。

二、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电算化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因此,电算化会计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

从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电算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帐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虽然从短期看,这些影响只是渐进性的,但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如: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企业将如何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做到既及时合法提供会计信息,又能有效保护商业秘密;两个会计子系统实现结合后,如何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经济将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什么影响等。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理论主要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手工系统的工作,而没有对系统提出更高的具有其自身特点的要求,这是远远不够的。电算化会计理论即研究实现电算化后的会计信息系统组织、会计核算的程序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的方法,以及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核算工具后对会计理论、会计制度的影响和会计工作的新特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确定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系、运作规范及特点、审计接口、会计档案等基本要求,它一方面符合手工会计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有的特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透彻了,会计软件的研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符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会计电算化软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才能使会计工作在实现电算化后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才能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效益原则。

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以及会计核算业务量的增大、业务种类的繁多、对会计信息资料的分析与研究的深入,计算机单机处理的方式难以完成现有会计核算工作。同时,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也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许多新的特征。这些既推动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同时也对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产生障碍。为此就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课题,即会计电算化系统必然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建立较完备的电算化会计理论体系,以适应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三、要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

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要求原始会计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所有录入到电脑里面的会计信息必须代码化,以便于电脑集中处理。同时,所使用的代码必须与财政部规定相符,与网络环境对会计数据的传输要求相一致,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

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还要修改扩建机房,选购、安装、调试设备,自行开发或购买会计软件,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等等工作。以上所列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好,否则电算化会计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有损于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益并使其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会计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将无法实现。

四、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这种低素质的会计人员是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使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

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另外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

同时,要加强并制定实事求是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会计电算化考试、培训应遵循自愿原则,只有准备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才要求其会计人员培训,其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电算化合格证,财政部门在进行帐务审批的同时审查其会计人员的资格,这样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目的性强,效果好;对暂时或一段时间内不准备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其会计人员的培训则可以暂缓,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培训的内容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学了就能用得上。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聘用社会上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

(一)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三)必要的内部控制。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第一,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第二,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第三,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第四,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第五,强化审计线索制。第六,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

(四)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网络会计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这些风险主要来自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攻击等。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

(五)加强数据的保密与保护。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作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

(六)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六、要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应做好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此外,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因为在不同版本软件下形成的会计档案其会计数据的结构有可能不同,这就有可能产生会计档案不能被调阅或产生某些预料外的错误。因此,笔者建议会计电算化档案除保存各版本的备份财务数据外还应保存对应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版本,二者的一致性是非常必要的。显然,其收集与管理工作也是比较艰巨的。

(三)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即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在长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我们所调阅的会计档案会有下述两种情况:(l)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你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2)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不一致,此时您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以上这些问题是会计电算化进程中经常遇到而又必须重视和及时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若不重视或不及时解决,它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如若重视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它必然会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为提高各级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第四篇:会计电算化企业舞弊稽查案例

会计电算化企业稽查案例

10-1 某银行会计电算化检查涉税案

本案特点:本案税务稽查部门查前认真研究了解大型金融企业管理和核算的特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检查方案,同时借助电子查账软件,对该企业运用会计电算化核算实施检查,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案件在短期内查结提供了保障。本案的查处对大型金融企业检查具有借鉴意义。

一、案件背景情况

(一)案件来源

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家税务总局2007年5月确定的专项检查单位。该检查由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统一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对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经营机构进行税务检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以及某市地方税务局的工作安排,市地方税务局第二稽查局(以下简称稽查局)负责对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即某银行总行(以下简称“总行”)实施税务检查。

(二)纳税人基本情况

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3年10月,注册资本25.38亿元。2006年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并于当年在香港和内地上市,成为上市公司。截至2006年底,总行下设37个部门,总行员工2600余人,其中包括境内中方人员2400多人,外派人员200多人以及外籍员工7人。向地税部门申报缴纳的税种包括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二、检查过程与检查方法

(一)检查预案

根据企业注册信息,以及网络搜寻资料,专案组对“总行”总结了以下特点:第一,“总行”为上市公司;第二,“总行”人员较多、账务资料数据量大;第三,“总行”在地税机关缴纳的税种不多,其中以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为主。

依据以上三个特点,专案组制定以下工作方案:第一,“总行”具有比较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和财务管理机制,各项数据资料保存较完整和准确,确定从了解和掌握银行各项规章制度入手的检查思路;第二,“总行”人员多、账务资料数据量大,个人所得税在检查中应作为重点检查对象。考虑到个人所得税检查涉及数据相对较多,专案组制定了视必要情况向稽查局申请使用自主开发的稽查软件协助检查的方案;第三,个人所得税检查作为第一重点,房产税检查作为第二重点。

(二)检查具体方法

在此次检查中,专案组重点通过电子查账的方法进行工作。在整个检查工作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会计电算化、电子查帐软件以及Excel软件等工具,大大提高了检查效率,降低了数据统计的错误率,为能够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检查工作创造了条件。

1.基本情况的收集和整理

初入被查单位,根据查前预案,专案组要求“总行”开放登陆其内部办公平台的权限,检查人员通过登陆总行内部办公管理网页,浏览各项管理办法和各类通知,对银行业的个人所得项目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之后,专案组分别对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询问,了解了该单位以人力资源部为核心的薪酬管理模式。根据这一线索,专案组将检查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对人力资源部的检查上。通过检查确认了该单位在检查期内(2004-2006年)由于进行股份制改革,共采取了三种不同形式的薪酬管理办法,2006年正式执行目标年薪的薪酬管理办法。

对薪酬管理办法有了初步了解后,专案组要求该单位提供所有与薪酬福利有关的内部文件及签报等文件资料,供专案组审核。该单位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目标年薪管理办法》等资料提交给了专案组审核。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审核,专案组基本掌握了该单位的各种工资薪金和非现金福利的项目和发放标准。

2.审核账簿

前期工作结束后,专案组开始对该单位薪酬发放的帐务流程进行审核。在对人力资源和财务部有关人员进行了多次的谈话和询问后,专案组发现薪酬和各种福利的发放涉及了多个部门,包括人力资源部、总务部、工会、本级财务、行政财务等。专案组将各部门负责人的询问笔录进行整理后,很快梳理出了该单位的账务流程。其中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计划、标准,具体的发放由行政财务负责实施,并且行政财务使用用友财务软件作为子系统,对行政财务涉及的业务进行账簿管理。查清行政财务的子系统账簿,被专案组确认为账簿审核的关键。

(1)利用电子查帐软件审核账簿。专案组在调阅行政财务账簿时发现,账簿数量较多,记录内容更是数量巨大,通过翻阅纸质账簿效率低,严重影响检查进度,另外该单位行政财务使用单机版软件,不能同时满足专案组同时审核。专案组将这一情况及时向局领导进行了汇报,局领导决定立刻为专案组配臵稽查局已开发完成但尚未正式上线的电子查账软件协助专案组工作。由于该软件尚处于研发阶段,因此专案组人员尚不能独立操作,稽查局特别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到专案组,对软件进行系统的调试和培训。考虑到该单位的电子账数据量大,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要求很高,稽查局还为专案组专门配备了最高配臵的笔记本电脑,方便专案组使用。以下是具体的使用情况:

①数据采集。某局开发的电子查帐软件是依托于用友软件平台建立的,专案组在软件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利用移动存储设备——移动硬盘,将被查单位行政财务使用的记帐电脑中存储的2004年、2005年以及2006年的账簿备份数据,全部拷贝到专案组的笔记本电脑中,通过数据采集软件转换成可以直接读取的数据,在电子查账软件中建立与总行行政财务相同的账套供专案组核查。

②数据审核。专案组根据账簿年份进行分工,利用已经建立好的账套资料对该单位行政财务的账簿数据进行核实。在核实过程中,检查人员充分利用电子查账软件的查询和统计功能。在软件中,设计了各种查询条件,包括按照金额查询、按照科目查询、按照借贷方查询、按照摘要内容查询等等;同时还提供了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在对账簿的审核中,检查人员还可以对某一笔业务进行深入的审核,通过点击该笔记录,系统就能够反映出相应的记账凭证,帮助检查人员了解每笔业务的内容和来龙去脉。系统随时随地提供“稽查笔记”记录功能,方便检查人员随时记录检查的疑点和问题。此外,系统还提供了数据导出功能,对于通过查询取得查询结果或者稽查笔记,检查人员可以将认为有必要的内容从软件中导出,在Excel或者word软件中进行打印或者另外保存。

③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通过一段时间的查询和整理,专案组利用电子查帐软件查询、导出;利用Excel进行汇总和排序,对被查单位个人薪酬的发放时间,发放的种类和发放的金额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对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款的计算过程中,专案组以Excel为主要工具,自己建立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模型,由软件自动确定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并计算税款。由于该单位个人薪酬项目较多且分项目发放,因此,需要将大量地分设的表格汇总到同一张表格中计算。在这个过程中,专案组使用了vlookup函数和countif函数,利用Excel将不同表格中的数据汇总。

(2)采取手工查询录入方式归纳。在对有电子明细的数据进行了归纳整理后,专案组面临更多的是对无电子明细但是有纸质明细的数据进行归纳。由于这部分数据非常的多,当时专案组只有4个人,工作进度受到了影响,专案组立刻向稽查局汇报,局领导又临时抽调了4名干部到专案组协助工作。专案组在8月份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包括所有的周六、日在内,把所有纸质明晰的数据归集汇总到了工资表中。

(三)检查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

在对“总行”的检查中,专案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最为突出:

1.个人所得税涉及人员多

“总行”在职职工共计2300余人,其中包括了外籍个人和被“总行”派遣到世界各地分行工作的中国籍员工。另外,为了工作方便,从全国各地分行抽调了数百人。在此之外,“总行”与两家劳务服务公司签订劳务服务协议,由其向“总行”提供员工1000余人。汇总上述的情况,“总行”的工作人员在5000人左右。要在短时间内全面的掌握所有员工的劳动关系,清楚地划分每名员工的收入性质和纳税义务,以及“总行”是否对其负有扣缴义务是非常困难的。

2.资料保存不完整

“总行”在支付个人薪酬福利的过程中,首先要有人力资源部制作发放计划和发放明细,出于员工之间工资待遇保密的需要,财务部门只掌握发放的总数,所以,专案组要求人力资源部将其保存的发放明细全部移交专案组,作为计算调整纳税的重要证据。但是,由于“总行”在日常管理中没有对这部分资料进行整理和保存,特别是在2004年由于人员的变更,造成2004年4月以前的发放明细基本全部丢失,给专案组核算造成了困难。

3.只保存纸质档案,缺少电子版文件

专案组为了能够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检查任务,在检查中大量的使用了信息化的手段对数据进行核算。考虑到“总行”的个人薪酬福利项目比较多,专案组进行了试算。试算结果显示,每个月的个人所得税计算表会出现3000行50列的情况,也就是说每个月的个人所得税计算表共涉及15万个信息点。在这种情况下,专案组找到并使用Excel软件中的vlookup函数和countif函数,根据某一指定的列于被调取数据的表格中的第一列在内容一致的情况下,将指定位臵的数值代入计算表中。但是Excel的使用必须要求全部的资料都要提供电子Excel文档,“总行”人力资源部由于没有在日常工作中要求员工保存电子文档,因此提供给专案组的资料中仍有部分是只有纸质档案。专案组为了保证计算数据的准确和方法的一致,用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将其中的纸质档案重新建立电子文档,为最后由电脑完成计算做事前准备。

三、违法事实及定性处理 略。

四、案件分析

(一)充分利用电算化手段,提高检查效率

1.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电算化软件管理日常账簿,由于电脑软件的易修改性造成电算化数据存在随时被破坏和修改的可能。此次检查,专案组在第一时间将被检查单位电脑中的备份数据全部调取,避免了被检查单位修改数据可能。

2.专案组利用电子查帐软件避免了在原始记账系统下操作,可能对原始数据造成破坏的危险。同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专案组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账簿信息进行审核,也可以允许多人在不同的地点同时审核同一本账簿。

3.在调取账簿和凭证的过程中,专案组只是使用了移动硬盘,而没有像以往那样,将全部的纸质档案调阅到专案组,避免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了账簿凭证的安全性。

4.电算化手段为专案组提供了强大的查询和统计功能,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了出来,特别是对某一类问题的汇总,只需要设臵条件就能够完成,与手工汇总相比较,效率提高了数十倍。

(二)日常征收管理不到位,积累问题多 对于类似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由于其经营规模大、社会地位高,自成立之日起,几乎没有接受过税务检查。企业经营中对税法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执行,没有主动的和税务机关沟通。税务机关由于对这类大企业缺乏管理力度,很难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年复一年,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对企业和国家都是损失。在本案中,突出表现在个人福利待遇方面,因企业效益好,为员工设立了多种福利,但是由于对税法理解的偏差,造成这部分没有能够按照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因此,加强日常的征收管理,才是保证税款不流失的重要工作。

(三)除会计凭证账簿外,其他涉税资料也应要求保管

在检查中,由于企业人力资源部资料没有保管好,造成部分涉及个人所得税的资料丢失,给计算税款和案件处理造成了困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中,对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管理时限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对其他的与税收有关的资料没有明确要求保管。综合这个案件,企业的一切与税收有关的资料都应该与账簿资料一同保存,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企业纳税资料的完整,才能满足税务机关税务检查的需要。

思考题

1.运用电算化手段查账过程中,在证据保全和固定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2.在目前常用的办公软件中,哪些软件的哪些功能可以辅助税务检查人员进行电算化查账?

考试练习题

1.税务机关有哪些税收检查权?

2.对于使用计算机记账的纳税人,税务管理上有哪些要求?

10-2 某医药公司会计电算化少列收入偷税案

本案特点:检查人员根据医药行业特点,做好检查预案。并在调查了解微机收银企业的管理方式以后,在工作中有的放矢,以迅速掌控企业的收银终端和中心机房,成功恢复部分已遭破坏的电子数据为案件突破口,最终查实企业销售收入不入账的偷税事实,对电算化企业税务稽查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案件背景情况

(一)案件来源

2007年3月7日,某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接到了对该市Y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Y公司)的举报。举报反映Y公司销售药品、开展积分送礼活动不开发票的问题。这是2003年以来Y公司第三次被举报。前两次举报都查无问题。

(二)纳税人基本情况

Y公司成立于1997年。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主营中成药、化学药制剂、生化制品等的销售。2003年2月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二、检查过程与检查方法

(一)检查预案

了解医药行业特征,做好检查预案。医药行业有鲜明的经营特征。一是医药行业市场准入“门槛高”,从事医药经营必须有药品监管部门核发的医药许可证。二是经营行为涉及到进、销、存三大环节,抓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根据进销存的关系,就可以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对其纳税情况进行监管。三是药品销售渠道比较固定,有相对固定的客户群,一般为医院及诊所,销售覆盖面较低。

经过初步调查发现,Y公司2006年申报应税销售收入6908万元,缴纳增值税41万元,税负仅为0.6%。Y公司以药品批发为主兼营零售,其经营场所位于城东南路一个偏僻的仓库内,面积大约有4万平方米,前半部分属于医药超市,后半部分为药品仓储。Y公司主要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商品。其经营的对象为省内各医院、市郊诊所,以药价便宜著称,在郑州市的医药经营行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Y公司企业所得税在地税部门缴纳。

鉴于Y公司4年内3次被举报,检查组认为对于这样一个屡被举报、已有不少应对稽查经验的企业来说,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让Y公司毁灭证据逃避检查。经过仔细研究,稽查人员确定了以账外检查为主、账内检查为辅的工作思路。首先从账外入手,针对Y公司采取收银机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药品的情况,重点掌握Y公司医药超市收银机内记录的销售数据,然后与账簿资料检查的结果比对,查实问题、固定证据。在检查中,要重点核实举报信中反映的新情况。这次举报,除了反映有销售商品不开发票偷逃税款的问题以外,还反映了2006年该公司以顾客不索要发票为前提开展积分送礼活动,顾客购买药品达到一定积分赠送电饭煲等商品,没有开具发票,没有缴纳税款。这些情况就是重要线索。

(二)检查具体方法

1.突击检查,获取重要财务数据

按照检查方案,稽查人员分成三组,第一组2人负责检查医药超市收银台,第二组2人负责检查医药超市财务室,第三组2人负责检查医药超市中心机房。

检查组在接到“人员全部到达指定位臵”的信号后,第一组稽查人员迅速向医药超市财务负责人亮出税务检查证件,表明身份,并当即对其下达了《税务稽查通知书》。该医药超市的财务经理显得有些吃惊,对于税务稽查人员的到来显然毫无防备。在医药超市的财务室,第二组稽查人员进入时,刚上班的财务人员正好打开保险柜准备开始工作,全部账目当场被稽查人员查用。经核对,其账载记录与检查组掌握的税务申报信息一致,且收入账上没有反映出有关促销活动的记载,只有销售药品收入一项,而且增值税销项、进项一一对应,从账面上看不出任何问题。但在财务室的工作台上,细心的稽查人员发现了一摞Y公司的《销货结算单》。经询问得知,这是每日营业结束后,由各收银台向财务室上交营业额所填制的单据。不过仅有2007年4月超市销货结算的部分单据,其他单据已经被销毁了。

得知这一情况后,负责监控超市收银台的第一组稽查人员暂时离开收银台,来到超市库房,稽查人员在一个角落里突然发现几张散落在地的红色纸张,原来是该医药超市的宣传资料,上面写着“震撼超低价,积分送礼品”等醒目的促销广告语,小字还详细注明“满10元积1分;积10000分,送格兰仕微波炉一台;积8000分,送海尔电饭煲一台”等等。赠品从微波炉到食用油不等,价值在几百元到几十元之间。仓库发货员告知,宣传资料上的积分送礼活动好像是2006年8、9月的事。看来,该医药超市确实存在举报信所反映的“购药积分送礼”活动。检查组带着这个问题再次查阅了Y公司的费用账。结果发现,医药超市2006年9月的销售费用中,的确记有“微波炉”等赠品支出,并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进行了税前列支,这进一步证明医药超市实施过积分送礼活动。

根据这一线索检查组立即对财务人员进行询问,财务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积分送礼活动增加了成本,而而因为没有个具体的商品挂钩所以办得不成功,顾客来得不多,所以销售收入没有增加,不过顾客来买药,发票肯定是都开了。找不到证据,Y公司肯定不会说实话,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接下来,检查组开始将重点放在获取该医药超市的电子数据上。

2、收集、固定收银机、服务器中的电子证据

负责寻找医药超市中心机房的第三组稽查人员发现该超市的收银系统是个典型的无盘工作站,上面没有插盘口,不能插入移动硬盘及U盘,前台收银机产生的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中。从前台收银机上只能看到最近一两天的销售情况。这种设臵一方面是为防止收银员等其他人员在收款系统上做手脚,另一方面也给检查设臵了障碍。检查组对此早有准备,开始顺着收银机的网线开始查找,很快找到超市的中心机房。

在机房门口,超市负责人告知稽查人员,机房主任不在超市,其他操作人员都没有登陆服务器的权限,检查被迫中断。为了防止数据被人为破坏,检查人员在机房内一边坚守一边向企业宣传税收政策,促使关键人物出现。机房主任在无奈的情况下只得现身。检查组登陆服务器以后发现,无论怎么查找,微机只能显示一个月的销售额。超市的微机操作员向稽查人员解释,微机系统在一个月以前崩溃过一次,所有数据已全部丢失。是人为破坏还是其它原因,检查组无从考证。

经过信息技术人员对计算机进行检测,该超市服务器数据已经遭到破坏,前期的销售数据确实无法找到。为抓住服务器这个关键线索,稽查局决定以最快的速度抽调技术人员对其系统进行恢复,通过信息技术人员运用 S(structure)Q(query)L(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句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该企业已破坏的现有的数据库进行了技术上的恢复。虽然只恢复了部分销售数据,但这对检查而言,无疑也是一个重大突破。

3.恢复电子数据,核实超市的销售情况

检查组重点对这些不完整的电子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经过恢复的数据只有2006年2月和10月的完整销售记录,其他数据因为只有某个月份中的某些天的销售记录,无法用于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少计收入的行为。经过稽查人员在近万份资料中对取得的《出库复核清单》与电子数据相对比,结果印证这部分电子数据与《出库复核清单》完全一致,反映了该医药超市的真实销售情况。

(三)检查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及相关证据的认定

1.举报资料不详实,提供的线索非常有限。检查组多次与举报人联系,该举报人态度并不积极,可能出于举报人自我保护的心理或其他原因,举报人的配合并不到位,为检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不便。2.检查初期,Y公司基础数据库被人为毁损,又不能提供备份资料,稽查人员就要克服技术上的难关,因稽查人员对计算机技术掌握有限,无法自行恢复被损毁的电子数据,需要专业信息技术人员的帮助,同时数据恢复技术还相对滞后,影响了案件突破。

三、违法事实及定性处理

(一)违法事实和作案手段

1.Y公司在2006年2月、10月以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药品,发出货物开具《出库复核清单》作为收取货款凭据,金额达25万元(含税)不列收入,少缴纳增值税4万元。

2.Y公司在2006年9月经营期间开展积分送礼活动,将外购的货物作为奖品无偿赠送他人未做销售并在营业费用中列支,送出的赠品金额共计19万元(含税),少缴增值税3万元。

(二)处理结果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第二条第(一)项、第五条、第六条第一款、《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第(八)项、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等规定,补缴增值税7万元。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对该公司在账上少列收入,少缴税款的行为定性为偷税,追缴其少缴增值税4万元,并处以少缴税款1倍的罚款4万元。

3.根据《征管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加收滞纳金1万元。

4.对该公司少缴企业所得税的问题,稽查局已向当地地税机关通报。

四、案件分析

(一)查处本案的认识及体会

1.消费者对督促企业依法纳税缺乏足够认识。消费者普遍存在着“医药经营不受税务管理”、“买卖药品不纳税”等认识误区,因此在买药时收到超市开出的机制购物小票后往往因为嫌麻烦而不再索要发票。从客观上为医药销售行业钻税收管理空子,采取非法手段偷逃税款提供了便利。

2.个别医药企业不按规定使用发票。不仅该案Y公司存在着以《出库复核清单》代替发票的情况,在其他个别医药企业也同样存在严重违规使用发票的问题,如有的医药公司多年来使用发票以自印票据为主,公司及所属机构使用票据均由总公司统一印制,以“提货单”或“调拨单”等自制内部结算单代替发票使用。

3.个别医药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一些医药企业存在隐瞒销售收入现象,如现金收取货款不申报纳税,购进货物用于对消费者的赠送和奖励应视同销售也不申报纳税,以及账外经营等现象仍普遍存在。医药企业经常还出现利用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迟记收入、隐瞒收入的问题。另外,一些医药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规范,不能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

4.医药行业税收管理不够严格。医药行业经营形式多样化,经营渠道复杂化,一些基层税务人员对医药行业的税收管理认识偏差,认为医药经营是公益事业,从而对其放松了管理。

(二)工作建议

1.对多次被举报的案件,检查中要注重使用多种稽查方法。在作好案头准备、了解行业特征、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注重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执法程序的准确到位,避免陷入“就账论账”的误区。应根据已掌握的线索,账里账外相印证,细心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另外,要充分考虑稽查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周密部署。在这次检查中,检查组确立了一个思想主线,即周密部署,以“快”制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2.要注重信息技术在税务稽查工作中的应用。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中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效益,但也给税务稽查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目前熟悉纳税人会计电算化软件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稽查人员较少,以至于对实行电算化管理的纳税人的检查,还要依靠纳税人打印出的财务资料,对企业电子数据库进行分析还要依靠专业计算机人员。稽查人员应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3.应尽快加强对大型超市、市场及其它使用微机收银的企业的管理。加快推行防伪税控装臵,加强对计算机收银系统的监管,出台更为明细的计算机核算管理办法,要求企业定期备份销售数据。严禁医药销售行业以自印发票或内部“提货单”或“调拨单”代替普通发票的使用。

思考题

1.本案企业的日常销售数据遭到破坏,给稽查工作带来阻力。我们该如何加强对企业计算机收银系统、会计电算化软件,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监管?

2.如果出现数据遭到破坏的情况,你认为还有什么手段与方法来恢复? 考试练习题

1.在税务稽查中,确定增值税纳税人纳税义务发生的依据是什么? 2.某稽查局对某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涉税案件进行调查时,发现纳税人以现金方式已收取购货方货款定金30000元,经与购货方核实,双方已经达到购销协议,货款已付,按协议尚未收到货物。检查人员确定该税人纳税义务成立,该纳税人以收取定金,货物并未销售,定金可随时退还,且以定金不是取得的销售收入,不能作为计税的法定依据为由,与稽查局发生争议。请问,检查人员的认定正确吗?理由是什么? 10-3 某购物中心会计电算化偷税案

本案特点:本案揭示了跨地区经营的大型连锁超市利用商业软件分流销售收入的手段,通过账外账偷税的事实。检查人员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稽查办案手段,查清企业的计算机财务核算网络,并通过破译密码调取了电子账簿资料,其办案方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案件背景情况

(一)案件来源

根据群众举报,2006年1月18日,某市国税局稽查局(以下简称稽查局)对J购物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J公司)的经营及纳税情况进行了检查。

(二)纳税人基本情况

J公司系私营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1月登记注册,注册资金为500万元人民币,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从事五金、交电、棉纺、日用百货等商品的零售,是某市A百货公司的连销店。

二、检查过程与检查方法

(一)检查预案

1.确定检查重点。针对超市有固定经营地点、经营商品种类繁多、电算化程度较高、货物进销存采用商业软件进行管理的特点,通过查前案头分析、实地调查确定检查重点。2.明确人员分工,避免重复工作。主查员对参加检查的7名人员进行了分工,根据实地摸底的结果,主查人员将检查组分成信息技术组、资料调账组、财务核查组。信息技术组负责查清收银系统及财务系统的服务器IP,调取电脑资料;资料调账组负责2004至2005年底的账簿资料调取;财务核查组负责对财务部、业务部特别是出纳现金与银行账的盘点核查。

3.分析静态资料,确定检查重点。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检查人员通过综合征管软件和金税工程稽核系统的查询功能,查询了该公司2004年至2005的经营情况和税收缴纳情况及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与申报抵扣数据。该公司2004年至2005累计申报销售收入6173.03万元,仅缴纳增值税70.48万元,税负仅为1.14%,低于2%的L市超市平均税负水平。2004年与2005年账面亏损分别为27.14万元、16.07万元。通过分析判断,该公司具有偷税疑点。而超市行业偷税的一般规律是利用商业软件分流销售收入,因此检查重点放在如何获取该公司销售收入的真实电子数据上。

(二)检查具体方法

1.实地调查,摸清财务软件流程

进驻检查前,检查人员对该公司经营场地及办公场所进行了秘密摸底调查,通过在超市购买商品所取得的购物小票,了解到该公司所使用的前台收银软件为“富基旋风商业供应链系统”,后台为远征管理系统。检查人员从互联网上下载了上述商业管理软件的使用说明,了解了该商业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系统安装与管理、ORACLE数据库、winpos的辅助配臵程序以及数据库的IP地址和数据传输FTP的IP地址的查询方法,摸清了该公司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流程。

2.突击检查,查获账外账套

1月18日,检查组按事先的工作安排和分配的任务同时展开突击检查。(1)财务核查组通过实地盘存现金出纳账,发现了十多本现金日记账与银行日记账(手工账),以及部分月份的货币资金状况变动表,经查询(005)账套(纳税人主动提供给信息技术组进行检查的用友财务软件账套)的相关银行现金科目,核对相应的凭证号,发现手工记载的现金、银行账与电子账套所载金额、内容均不一致,说明企业存在有两套账的可能,财务核查组及时将这些资料交由资料调账组在调账清单中进行登记,办理调取手续。

(2)资料调账组在调取该公司2004至2005的账簿资料时,发现了该公司2005的一些未装订的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所载核算账套为[500],进入该公司提供的财务软件账套(005账套),未能查询到相应的记账凭证号,由此判定该公司除005账套外,肯定还有一个500电子账套,资料调账组随即调取并复印了上述全部凭证资料。

(3)信息技术组按工作安排突击检查,查获账外账套。

①进入该公司前台收银POS系统,运行桌面“WINPOS配臵程序”图标,点击“辅助设臵”菜单,显示出FTP地址为192.168.0.4、Oracle数据库的IP为192.168.0.4,服务器在其公司总部,主查员通过电话及时向H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进行了通报,请求协助查询上述IP的服务器,但反馈的结果并不理想,协查单位未能找到收银系统所使用的数据服务器,查获收银系统电子数据的目标落空。

②信息技术组寄希望于收银系统取得第一手电子数据资料的打算落空,只能另辟蹊径,通过财务部门使用的电脑来找突破口。

打开财务部门的电脑,运行用友财务软件的“管理服务工具”,逐台使用财务办公室的电脑,发现客户端所连接的用友财务软件服务器的服务器名并不一致,该公司主动提供给信息技术组使用的电脑(计算机名CW10)所连接的数据库服务器名称为CW3,IP地址为192.168.29.4,所进入的用友财务软件账套名为005,查询出来的销售数据与申报数一致,而出纳人员正在使用的电脑(计算机名CW4)所连接的数据库服务器名为CW1。

③检查人员随即通过点击 “我的电脑-属性-计算机名”,逐台查找计算机名为CW1的电脑,终于在财务经理的办公室里找到了计算机名为CW1,IP地址为192.168.29.3的计算机,发现该台计算机上装有SQL2000及用友财务软件的服务器端,点击“程序-SQLSERVER-企业管理器”,发现SQL2000控制台根目录下有数据库名为ufdata_005_2004、ufdata_005_2005、ufdata_500_2004、ufdata_500_2005的四个用友软件账套,说明该公司至少设臵有两个账套(005,500)进行核算(注:用友软件数据库命名规则为“ufdata_账套名_”)。

④检查人员随即要求企业财务人员提供进入500账套的用户名和口令,但企业会计人员以公司经理不在、操作人员外出为由拒绝提供用户名和口令,随后借机离开了财务经理办公室,只留下财务经理陪同;财务经理亦以不知用户名和口令为由不予配合。在此情形下,主查员自己上机操作,点击“所有程序-U8管理软件-财务系统-总账”,输入服务器名“CW1”,操作员“demo”,默认密码“demo”,选择“[500]账套娄底佳惠有限责任公司”,顺利进入了500账套。

⑤使用财务软件的凭证查询功能,查询相关银行收款凭证,发现该公司收银员每天收取的营业款基本上都由营业员当天汇入中国银行的个人账户。

3.多方取证查实税收违法事实

(1)查询005账套与500账套的银行存款明细数据,500账套的银行存款借方发生额比005账套多2466万元(含代收联营单位“店中店”货款), 而005账套的销售收入与增值税申报表的数据完全一致,检查人员随即点击“U8管理软件-系统服务-系统管理工具”,输入系统用户名“admin”,口令为空,利用软件的账套备份功能,对500账套和005账套进行了数据备份,生成两份电子文档,其中一份当面进行封存,由财务经理签字押印。

(2)将005与500账套所记载的2004-2005的销售收入账打印出来,交由财务经理签字盖章,将证据固定下来。

(3)检查人员通过查询500账套的银行明细账,获取了其与总部(H总公司)的资金往来账号(个人开户账号),经L市国税局局长批准后到银行查询该账号资金往来数据,发现银行对账单数据与500账套的银行明细账数据完全一致,汇总收入金额与财务核查组查获的相同月份的货币资金状况变动表的收入完全一致。

(4)经询问出纳及部分收银员,查明收银员所收现金款项均通过H总公司指定的账户逐日存入,不得坐支,并凭缴款单在500账套中记账,500账套是公司真实的核算账套,提供给信息技术组查询的005账套是办税员专门用于应付税务机关检查的。上述内部证据(005与500账套电子数据)、外部证据(银行对账单)及询问调查笔录相互印证,充分证明了该公司通过设臵两套电子账,少申报应税收入的偷税事实。

(三)检查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及相关证据的认定

1.企业不配合检查的情况下,难以获得第一手证据资料

由于超市使用的商业软件能够人为调整经营数据,致使财务核算不真实,销售收入记账不准确,特别是跨地区经营的大型连锁超市,电算化程度更高,采用服务器/客户端模式,以远程互联互通的方式传输数据,租用电信提供的数据服务器,通过任意分支机构的任一客户端,均可实现对服务器数据的修改。其租用的服务器的地址一般不存放于办公场所,所使用的商业收银软件及财务软件也不报送给税务机关备案,因此税务机关难以掌握其财务软件使用情况。突击检查一旦不能在第一时间全面控制数据服务器,被查对象就会很轻易的删除原始电子数据,税务稽查部门很难从账薄上查证实际经营情况,查实其收入总额更是难上加难。

2.核实电子数据资料的真实性是难点

电子数据以技术为依托,很少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但由于计算机信息是用二进制数据表示的,以数字信号的方式存在,而数字信号是非连续性的,如果有人故意或因为差错对电子证据进行截收、监听、窃听、删节、剪接,从技术上讲难以查清。而且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差错或供电系统、通信网络的故障等环境和技术方面的原因都会使电子数据无法反映真实的情况。此外,电子数据均以电磁浓缩的形式储存,使得变更、毁灭电子数据极为方便,且不易察觉。在日益普及的网络环境下,数据的通信传输又为远程操纵计算机,破坏、修改电子数据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电子数据与特定主体之间的关联关系按照常规手段难以确定。

三、违法事实及定性处理

(一)违法事实和作案手段

1.该公司通过设臵真假两套电子会计账,采取少列收入的手段,少申报增值税销项税额79.3万元。其中,2004少申报增值税销项税额14.73万 元; 2005少申报增值税销项税额64.61万元。

2.该公司通过设臵两套电子会计账,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造成少缴企业所得税54.62万元。其中,2004申报应纳税所得额为-25.67万元,经检查调整2004应纳税所得额为77.01万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25.42万元。2005申报应纳税所得额为-16.13万元, 经检查调整 2005应纳税所得额为88.5万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29.2万元。

(二)处理结果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第二条第(一)项、第五条、第六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第三条、第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对该公司在账本上少列收入和进行虚假纳税申报造成少缴税款的行为,认定为偷税,追缴其少缴的增值税79.34万元、企业所得税54.62万元外,并处以少缴税款百分之五十的罚款66.98万元。

2.根据《征管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依法加收滞纳金。

3.该公司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根据《征管法》第七十七条、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三条及相关规定,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四、案件分析

(一)查处本案的认识和体会

本案的成功查处,得益于查前的周密布臵,大量前期的基础工作极大地提升了稽查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专业的电算化知识在案件查处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检查人员在纳税人不配合的情况下,能够运用电算会计和计算机知识,顺利进入财务软件系统,在短时间内查出问题。

(二)工作建议

1.关注超市中的“店中店”。超市因其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内设“店中店”,也就是在超市内设联营柜台或租赁部分场地给其他经营者经营,虽不由超市统一核算但由超市统一收款,超市从中抽取佣金或按一定比例收取租金,双方均不申报缴纳税款。此次检查中就发现了100多户经营者共2000多万元的收入未申报缴纳增值税(已移交国税局征管部门处理)。因此,建议征收管理部门关注超市内联营、出租柜台的情况,及时发现超市经营中存在的税收问题。

2.对于电算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税源管理部门应督促其将电算化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案。

思考题

1.对于会计电算化企业,对电子数据如何取证是最合法和最有效的? 2.对于跨地区或全国范围内经营的超级连锁企业,如何第一时间查获其真实的数据服务器?

考试练习题

1.纳税人在税务检查中拒绝提供用于财务核算的电脑密码,属于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中所指的何种行为?对这种违法行为的处理依据是什么? 2.税务稽查局有证据证明,当检查人员在向纳税人送达《税务检查通知书》并出示《税务检查证》的同时,纳税人指使其员工删除电脑中的信息,被检查人员当场制止。请问,纳税人的行为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10-4

某科技公司利用网络异地存储财务数据偷税案

本案特点:本案通过网络追踪技术定位企业电子数据的存储位臵,利用特定软件获取原始会计核算资料,采用抽样信息进行各种数量关系的比对分析,成功查处了企业隐匿收入的偷税行为,对会计电算化企业的税务稽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案件背景情况

(一)案件来源

2005年10月,某市国税局南区稽查局(以下简称稽查局)接到市国税局违法案件举报中心转来的对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涉嫌偷税的举报信,反映该公司利用网络异地存储财务数据,隐瞒真实销售收入,偷逃国家税款。

稽查局获悉公安局经侦大队(以下简称“经侦大队”)也接到举报人对该企业的举报,并已按司法程序进行立案和展开前期的侦查工作,于是在2006年2月与经侦大队接洽,将有关举报资料和前期调查掌握的情况作了介绍,并决定与经侦大队联合对该企业进行立案检查。

(二)纳税人基本情况

某科技有限公司于2001年1月成立,公司法定代表人侯某,企业类型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经营范围:监控器材通信产品。公司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二、检查过程与检查方法

(一)检查预案

稽查局对该企业的举报材料和纳税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发现该公司工作人员将每天经营的财务资料送往私人住宅(出租屋)录入电脑并定期销毁原始会计资料,利用某软件开发公司设计的网络版财务软件将该公司本部和全国各地分支机构的真实(业务)财务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并将电子数据资料直接上传、存储于异地托管的服务器。根据此情况,稽查局确定检查主要方向是设法查找、固定企业存储真实财务资料的电子数据,并搜集其他书证、物证以及资金流证据。为了突破税务行政机关不能侦查取证的局限,稽查局决定与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分局(以下简称“市网监局”)、经侦大队等部门联合查办该案。

(二)检查具体方法

1.多部门合作,固定电子证据

思路明确后,稽查局进入前期的准备工作。经侦大队动用大量的警力对该公司的主要人员、经营、资金和财产等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侦查。通过市网监局网络追踪定位该公司服务器的托管地在东莞市,侦查证实该公司在向某软件开发公司购买网络版财务管理软件的同时,签订主机托管协议,约定由某软件开发公司委托东莞市某电脑公司在电信局对服务器进行托管。经侦大队在掌握上述情况后,决定由当地公安局、市网监局和经侦大队三方协同依法对服务器内的涉税电子数据进行复制固定,并做好整个服务器托管现场的勘验和拍照取证工作。在5月中旬,经侦大队向稽查局提供复制的电子数据资料,并来函要求稽查局对有关电子数据情况进行审核鉴定,确认该公司是否存在偷税行为。经省、市局信息技术人员对电子数据资料中几百万条信息资料进行破解、分析、筛选和归纳,初步发现该公司在全国各地的销售客户有二千多家,涉及往来金额 2亿多元。通过对获取的信息资料中抽取三个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取证,发现该公司与这三间企业有真实的交易往来,银行往来的金额与获取的信息资料的数据基本相符。

前期的调查工作,已一定程度印证了获取电子数据资料中经营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充分理由怀疑该公司存在偷税行为。

2.税警联合行动,查处偷税行为,形成证据链

2006年6月2日,稽查局联同经侦大队展开联合行动,组成四个行动小组,共计50多人,分别对该公司的本部、东莞市服务器藏匿地、个人私宅和三间仓库进行了检查,但现场已难以提取到偷税的书证和物证。稽查局只调回账簿、相关资料和已删除重要资料的电脑。经侦大队当日带回十多个相关的人员回公安局进行讯问,并刑事拘留了该公司主要人员左某和董某二人。东圃私宅内三名财务人员和财务负责人及该公司的重要人物外逃。

由于未能按原计划在东莞市服务器藏匿地和东圃私宅获取及固定偷税企业的涉嫌犯罪证据,稽查局立即联同经侦大队人员要求某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人员予以配合和协助,将电子数据资料进行有效的恢复,用该软件公司开发的财务软件,将调取的数据库文件变成直观的、可视的财务会计资料。

为达到完善证据链条的目的,稽查局决定对第三方(购货方)进行调查取证。根据已掌握的会计信息资料,在购货客户中抽取某区内的几十户企业(交易金额在10万以上的)进行协查。稽查局动用了四个检查科的检查人员,经过实地协查和取证,取得了该公司的涉嫌偷税犯罪的直接证据。

三、违法事实及定性处理

(一)违法事实和作案手段 经稽查局对协查取证的几十户企业资料进行筛选,发现该公司在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销售监控、广播设备和电子产品,收取货款合计341.47万元,未按税法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二)处理结果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第二条、第五条和第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和《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对该企业少列收入的行为定性为偷税,追缴其少缴的增值税49.61万元、企业所得税54.88万元,并处少缴税款百分之五十的罚款52.25万元。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从滞纳税款之日起,对少缴税款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3.该公司2005年偷税额占当年应纳税额的43.29%,已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征管法》七十七条以及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三条的规定,依法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三)刑事诉讼

2007年4月3日某市人民法院一审查明,该公司实际经营者即被告人左某2004年5月通过财务管理软件和签订主机托管协议,将真实财务数据存储于异地托管的服务器。2004年至2005年间,向部分客户销售货物没有开具销售发票,隐匿销售收入,向税务机关进行虚假纳税申报,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犯偷税罪。

审判机关认为,公诉机关对被告人左某的指控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罪名成立。鉴于被告人左某认罪态度较好,而且该公司已经全部缴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挽回国家损失,对被告人左某酌情从轻处罚。根据被告人左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可以宣告缓刑。审判机关做出刑事判决:判处被告人左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5万元。被告人左某对公诉机关指控其利用网络偷税的犯罪事实无异议,没有提出上诉,一审终结。

四、案件分析

(一)查处本案的认识及体会

1.创新稽查方法,应对网络涉税违法行为带来的新挑战

本案检查人员改变以往只通过纸质会计账簿和报表就账查账的思维模式,面对高科技的网络涉税犯罪活动,积极与公安等部门合作,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新方法跟踪稽查线索,从而使税务稽查技术方法取得新的突破。本案的稽查实践,窥视到网络世界里面的阴暗面和违法行为,为稽查局积累电算化稽查经验,为今后进一步创新查获电子证据的技术手段及机制准备了条件,为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技术上解决对电子数据资料证据进行固定和恢复,探索如何克服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冲突提供了思路,也为以后稽查工作中遇到相同或类似的案件,提供有益的借鉴。

2.提高稽查人员素质,适应稽查工作的新形势

通过本案的查处,检查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税务检查人员必须成为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现代商贸知识,并能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操作技术,具备不断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新需要。

(二)加强征管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该案的查处,也暴露出日常征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引起征收管理部门的注意,建议在以下方面强化税收管理,堵塞征管漏洞:

1.加强对纳税人财务会计软件的监管 在税收实践中,基层征管部门对该项报备管理工作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存在随意性。会计核算软件的报备资料,是一条重要的稽查线索,对检查纳税人是否存在偷税行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基础的征管工作都做好了,会为日后稽查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

2.加强对纳税人现金、银行账号和私人银行账号的监管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存款人只能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但在实际中,由于金融业竞争激烈,特别是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出于各种目的,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多头开户的情况十分严重,有的开户达几十个,为资金的转移带来了方便,成为逃避税收的一个重要手段,税务机关即使掌握了部分账户账号,也难以控制其全部资金往来情况。不仅交易相对人、税务机关不了解这种账户情况,即使开户银行也难以全部掌握纳税人开立账户的情况。在对该案的查处过程中,检查人员也体会到目前的金融管理现状给税务机关工作带来的被动局面。思考题

1.简述该案中工作思路的选择与把握。

2.如何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创新获取电子数据资料证据的技术手段? 考试练习题

1.税务检查人员调取电子证据有哪些注意事项?

10-5 某医院会计电算化设置两套账偷税案

本案特点:本案揭示了纳税人通过设臵真假两套财务软件进行偷税的新的违法动向,税务检查人员运用娴熟的办案技巧和有效的心理攻势,并充分运用《征管法》赋予的权力,查获纳税人真实的财务资料,并实施以视听资料方式固定证据,对税务检查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一、案件背景情况

(一)案件来源

2007年4月,某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以下简称稽查局)经过科学选案、周密部署和精心准备,展开了一场针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税收专项检查,选案人员通过对辖区内的营利性民营医院的纳税情况进行横向分析对比,发现某医院在同行业中,自行申报的营业额与其经营规模不相匹配,存在重大偷税嫌疑,确定将这家医院列为重点稽查对象。

(二)纳税人的基本情况

某医院由王某个人筹资兴办,在市卫生主管部门及税务机关的初始登记时间为1998年8月9日,原注册登记名称为某门诊部,注册类型为个体工商户。2000年12月,区卫生局审核认定为营利性医疗机构。

某医院自成立以来,主管税务机关对其采用“定期定额”征收方式,先后核定其每月营业额10万元、30万元和40万元,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率为3.7%。2005年9月起实行查账征收。2004年至2006年,某医院自行申报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职工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共计约235万元。

二、检查过程与检查方法

(一)检查预案 根据选案分析情况,办案人员决定实行调账检查与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税务稽查。调账时注意控制主要部门及主要人员,力争查获账外资料;实施检查时,选择重点人员进行询问,打开突破口,获取有用资料。

(二)检查具体方法

1.调账检查

2007年4月23日,稽查局对某医院下达了《税务检查通知书》,办案人员第一次调取的账册、凭证和银行对账单,除了银行对账单能反映该院确实有较大的现金流量外,报表、账簿和凭证反映的营业收入和医院的自报数完全相符。医院的相关人员都矢口否认医院做假账。

然而,办案人员通过细心的检查,在调取的资料中,发现了《某医院集团财务工作规范意见》及《某医院外账建设工作安排》两份重要文件,也正是这两份文件,暴露了该医院利用专业策划,软件运用、网络技术,有组织、有预谋制作“两套账”的偷税事实,成为了案件最初的突破口。

5月16日,在及时总结了第一次行动的经验和教训后,稽查局对该医院实施第二次检查。行动时,专案组兵分几路,严格按照事前分工,分别进驻不同的部门,调查不同的人员。案件主办人员分别与案件当事人展开多次单独谈话,并一一指出各人谈话内容的矛盾之处,指出哪些人在哪些方面说了谎,经过长时间的心理攻坚,运用各种办案技巧进行政策攻心,对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使得医院当事人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主动配合执法行动。在当事人的配合下,经办人员顺藤摸瓜,最终在该医院租用的另外一栋物业的某房间里,找到了该院真实的账册资料和财务数据,成功完成了对该医院的调账。

2.调查取证

为把案件办成“铁案”,最大限度地降低日后的诉讼风险,稽查局决定对该医院2004至2006的所有原始凭证进行全面取证。原计划采用传统的复印方式,但该医院的原始凭证数量极其庞大,若进行全部复印,估计将耗时约一个月,这必将大大拖延结案时间;若采用部分复印的方式,则会影响取证的质量,削弱证据的完整性。经请示市地方税务局及讨论研究后,稽查局决定采用视听资料方式,对某医院的原始凭证进行摄像取证。经统计,稽查局利用一周时间,先后调用摄像机6台,对该医院3个240本,共计约10万页的原始凭证进行了取证,共拍摄录像带153盒,刻录DVD光盘22盘。

三、违法事实及定性处理

(一)违法事实及作案手段

某医院是采用高科技偷逃税的典型,该医院的偷税行为属于有组织有预谋的专业策划,且采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两套账的新型偷税行为。

经过检查,有证据材料显示,该医院聘请社会中介机构的会计专业人员,为其制定《某医院集团财务工作规范意见》及《某医院外账建设工作安排》,进行所谓的财务策划。同时使用“金蝶”和“用友”两套电子计算机财务核算软件,分别承担真、假两套账的制作与管理,并辅以“瑞雪”收费管理软件(现已升级称为捷信达医院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经营收费的管理。该收费软件由软件供应商设臵了大额收费隐藏功能,使用者可依需要设定隐藏数值,不但能够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际经营收入,而且可以隐藏、加工数据,以规避税务机关的监督管理。医院还依托网络技术,对原始收费数据进行了远程备份,所有财务核算数据都定期转移到职工宿舍内的备份电脑上。在整栋医院大楼内,任何一台计算机里都没有存放真实的财务核算账簿和原始凭证。另外,该医院建立了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账目管理制度,使“外人”难以获得真实的账册资料。

(二)听证

根据当事人的书面申请,稽查局于2007年10月22日召开了某医院税务行政处罚听证会。听证会上,经办人员陈述了案情,该医院试图就税务机关引用的法律条文和检查结论进行了全面质疑和反驳,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是对该院是否缴纳营业税的问题提出质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六条的规定,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应免征营业税。因此,该院提出应免征营业税。

二是该院不是个体工商户,不应缴纳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个人所得税。根据《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相关条款规定,个体工商户应在工商登记部门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个体工商户的设立人员一般是城镇待业人员、农村村民等,经营方式多为个体经营或家庭经营,并可根据经营情况请一到二个帮手或三至五个学徒。而该医院并未进行个体工商户登记,其规模与管理模式也与个体工商户不同。从其承担责任的形式来看,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应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但依据《民法通则》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个体工商户以个人财产或者家庭财产承担责任。因此,该医院不是个体工商户,不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是该院不构成偷税。医院不是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主体,依法不应缴纳营业税,因此不构成偷税,主观上也无偷税的故意。

针对该医院的质证,税务人员以调查事实与适用的法律法规驳回了该医院的观点。

1.2000年国务院有关部门下发42号文《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征税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2.该医院是经市卫生局认定其所有制形式为个人,属于营利性医院。同时该医院是王某个人筹资兴办的。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医疗机构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09号文件第四条的规定,明确了对该院征税的依据。

3.经查实,该医院存违法事实如下:

(1)设臵内外两套账,2004至2006年在账簿上少列医疗服务收入244662178.21元,造成少缴营业税12233108.91元,城建税122331.09元,教育费附加366993.27元;(2)在账簿上少列收入,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2004至2006年少申报缴纳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23892645.35元;

(3)2004至2006年未按规定代扣代缴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2577671.01元。

(4)2006年未按规定取得发票,以不合法凭证入账404269元

(三)处理结果

经听证后,稽查局依法对该医院违法行为作出处理结果如下: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一条、第二条、第九条、第十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二条、第三条以及《国务院关于教育费附加征收问题的紧急通知》第一条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第二条、第八条和第九条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第三十二条、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第六十九条的规定,追缴该医院少缴的营业税12233108.91元,城建税122331.09元,教育费附加366993.27元;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23892645.35元;对该医院处以罚款22000549.21元,并从税款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金。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第二条、第八条和第九条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7号)第二条规定,责成该医院补扣2004至2006年未按规定代扣代缴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2577671.01元。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二款的规定,对该医院2006年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的行为处以10000元的罚款。

4.该医院偷税行为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根据《征管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和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三条及有关规定,将该医院偷税案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查处本案的认识与体会

某医院偷税案是由专业人员制定周密计划、有严密的组织分工,并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隐藏、转移数据、订立攻守同盟,以此实现大规模偷税的典型案例,该案例的查处,对税务稽查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1.增强全社会依法纳税意识势在必行

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一些民营企业主为了追逐利益,通过偷税手段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实现资本的快速增值,并以此作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途径。本案中的该医院法人代表王某不能正确摆正依法纳税与自身经济利益的关系,随着医院规模的迅速扩张,采取了偷逃国家税收的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以至于到了后来一发而不可收拾,越偷越多,积重难返。这从侧面反映出整个社会对偷税是违法犯罪的认知度还不够高,公民的依法纳税意识仍然非常薄弱。可见,税务机关仅仅靠税法宣传来加强征管的力度还是不够,必须加大对偷税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惩治一批,警醒全部,以产生强大的社会震慑力。税务机关增强公民依法纳税意识依然任重道远。

2.更新知识结构、革新稽查手段迫在眉睫

本案中,该医院为达偷税目的,真假两套账制定得异常缜密。做假的计算机设备、财务软件、电子数据、加密狗、机房钥匙、账簿凭证等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负责管理,形成了一套互相关联而又互相制约的环环相扣的管理机制,确保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独自取得备份电脑上的真实财务数据。可见,随着现代企业的电子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高科技的财务软件已广泛应用于企业。面对越来越智能化、科技化的反稽查和涉税违法犯罪手段,如果税务稽查人员仍局限于“就账查账”的陈旧稽查思路和简单的稽查技巧,将大大落后于信息化时代的步伐,严重制约稽查案件查处的广度和深度。因此,税务人员除了强化税务人员财会、法律和税收知识外,还应加强各种新型财务软件的操作应用和犯罪心理学的学习研究,不断总结分析偷税的新形式、新问题,拓展工作思路,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稽查要求。

3.找准突破口是取得稽查成果的关键

找准案件突破口,是揭开案件内情,提高案件查办的工作效率,取得稽查成果的关键所在。本案选择了攻破当事人心理防线为突破口,由于当事人在面对税务机关的检查中,心理上始终处于劣势,侥幸心理是其对抗执法检查的支撑点,只要适时打击这一支撑点,就能攻破当事人的心理防线。因此,在专案稽查人员悉心的政策引导下,最终使得医院从负责人到相关管理人员均能够积极配合,主动提供了全部的、真实的财务资料,主动将已经隐匿或删改了的计算机电子数据予以恢复,使得案件查处工作及取证工作都得以顺利完成。

4.灵活变通,用好《征管法》所赋予的权力

税务稽查中,稽查人员不但要心思缜密,而且要解放思想,灵活变通,通过用好《征管法》所赋予的权力来推进案件的查处。

在本案的查处过程中,稽查局为把案件办成“铁案”,决定采用视听资料方式,对该医院的原始凭证进行摄像取证。以视听方式对原始凭证进行取证,这在地税系统尚属首次。根据《征管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税务机关调查税务违法案件时,对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也指出:“证据有以下几种:(1)书证;(2)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经办人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灵活运用,大胆的采用以往较为少用的取证方法,不但收集了充足的证据,而且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还最大限度地降低日后的诉讼风险。

思考题:

1.目前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税务违法手段越来越隐蔽及高科技化,应当如何进一步加强稽查手段来适应当前形势,并对电子化的资料进行合法、有效的取证? 2.由于利益的驱使,目前一些中介、代理机构为纳税人如何偷税出谋划策,应如何加大对这部分中介机构的打击力度,同时如何规范、明确中介、代理机构的违法的法律责任。

考试练习题

1.什么是双定征收?所得税核定征收方式有哪几种?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证据分为哪几类?

第五篇:浅论税务稽查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浅论税务稽查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稽查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整个税收工作。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组织税收收入成为全局工作重心的时候,稽查工作再度走向征管工作的前线,承担了新的时代重任,面临了诸多的挑战和机遇。

一、当前税务稽查工作面临以下的挑战:

(一)查补税款、直接参与组织收入工作成为税务稽查在新时期下的新任务。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给稽查系统下达了1000亿的查补税款任务,这是1998年以来首次给稽查系统下达收入任务。最终全国税务稽查收入1192亿元,入库收入超过2006年-2008年3年稽查查补收入的总和。2010年稽查收入再次要求占工商税收总收入的1.5%,同时不低于2009年的查补入库数。要完成查补收入任务,成为稽查系统的第一个“紧箍咒”,执法型稽查模式也许面临向收入型稽查模式的回归。当然,在某种意义上说,组织收入工作可以和规范执法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难就难在有机结合的关键点上。多年来,税务稽查为了追求规范执法的终极目标,在稽查程序设置上不求效率优先,只求监督制约。在总局办法《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中,明确要求稽查局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时,实行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工作的分工制 约。重大税务案件的审理实行稽查局和所属税务局案件审理委员会二级审理制度。分工制约程序的强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稽查工作的效率,有利于执法型稽查模式,却并不有利于收入型稽查模式。收入型稽查模式追求的是高效率地组织查补收入,从快处理稽查案件。而现行的四分离稽查模式,显然很难跟上组织稽查收入的步伐。以办理一个普通的需要进行税务行政处罚的稽查案件为例,选案时间为3日,查处时间为2个月,案件审理时间为15日(尚不包括需要二级审理案件和需要补证案件),税务行政处罚告知时间为15日,案件执行时间为7日(不包括需要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案件)。以上时间合计100日。时间取数来自于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和CTAIS系统岗责体系规定。

(二)税收自查工作急待规范。2009年全国税务稽查系统为了完成收入指标,把组织企业自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大量纳税人进行了税收自查并补报了税款。据统计,浙江国税各县市2009年自查收入占稽查查补收入的60—80%。但是目前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只是针对税务案件设置办理程序和监督制约的措施,同时税收征收管理系统CTAIS也只是针对税务案件设置岗责体系和审批程序。一方面,在既无工作规程,也无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依的情况下,税务自查工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成为脱离监管的死角,带来很大的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对于税收自查工作也是一 头雾水,只知道税务稽查局通知补报税款,但该不该报,怎么报,报多少税款都没有一定的标准。为了完成收入任务,有些地方的自查工作甚至成为某种程度上变相的摊派税款。因此,税收自查工作的规范性制度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三)稽查队伍素质急待提高。多年来,稽查队伍逐渐老化,尤其是市县局的稽查队伍。以某市局为例,据统计,2009年稽查人员平均年龄为45岁,高于全局平均年龄3岁,其中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人数为零,最低年龄38岁。同时,在高强度的稽查任务压力下,稽查干部人数也显得不足。据统计,全省各县市局稽查人员人数大多低于原来省局提出的稽查人员占总人数20%的目标。某市局只有11.7%,列全省末位;占比最高的是市本级稽查局,占18%。在稽查人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要确保稽查任务的完成有一定难度。

其次,是现有稽查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工作技能不足,信息化查账技能缺乏。以某市局为例,稽查局31人,一线检查员10人,能独立查账办案的只有6人,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稽查工作需要。掌握计算机查账的复合型人才几乎没有。到了使用计算机记账的企业,一是找不到服务器的主机位置,二是无法破译记账软件密码。

(四)廉政建设成为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希腊典故,比喻 安逸祥和背后所存在的杀机和危险),反腐倡廉工作急待加强。税务稽查是税务机构中直接面对纳税人的 执法部门,可以说是位高权重。纳税人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必然存在腐蚀稽查人员的天然动机。因此,稽查人员可以说是高风险执法岗位,时刻面临各种诱惑,一有不慎,就会被“拉下水”。近年来,稽查干部因廉政问题“落马”的情况也屡屡发生。

(五)传统的稽查三难现象(选案难、取证难、执行难)依然存在,在某些方面甚至更加突出。

一是选案难首先是要选案提高准确率。选案不准,将直接消耗本来就稀缺的稽查资源,名义选案准确率高达90%以上,实际选案准确率低,只有50%—60%。从理论上讲,选案人员应把案头分析和前期调查排摸结合起来。但实际情况是,前期排摸往往造成稽查选案信息的泄露,反而不利于稽查实施。所以,现在稽查在某种程度上是“靠天吃饭”,依靠下户突击检查来调取证据。其次,选案数量要适量。选案过少,将难以完成稽查收入任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选案过多,又将造成稽查案件的办理时间延长,案件积压。

二是取证难依然困扰稽查人员。随着纳税人法律意识的增强,稽查案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的风险不断加大。税务稽查证据可表述为:税务稽查人员依法取得的,并经查证属实,能证明涉税案件客观情况的事实。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完整的证据法,有关证据的种类和外在形式要求散见于民事、行政、刑事三大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针对诉讼证 据的相关司法解释之中。在实际税务稽查实施过程中,取证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没有一套适用于各类案件的统一的证据获取方式和标准及技能要求,全凭税务稽查人员对法律的理解、对案件再现其客观实情的把握、个人办案技巧及悟性来获取。由于社会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稽查查获资料的种类千差万别,如何固定证据并以此确定案件的性质的难度越来越大。而税法中并没有对稽查案件的证据取证要求作出详细的规定,只是省以下税务局以规范性文件的方式作了一些试行规定,其效力是不足的。规范性文件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对人民法院不具有法律规范意义上的约束力。只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并合理、适当的,在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时应承认其效力。一旦到了行政诉讼阶段,由于法官对行政案件证据认识的不同,往往会作出不利于税务机关的判决。

三是执行难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历史遗留案件的执行难度更大。由于事过境迁,原纳税人的资产大多已经转移,难以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使用也有一系列前置条件: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前纳税期的纳税情况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 的收入的迹象的,可以按照本法规定的批准权限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或者强制执行措施。等到我们确认“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的时候,往往纳税人的资产已经转移,再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执行难还表现在一些法律瓶颈上。如对已经注销工商登记或税务登记的纳税人,追缴其税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纳税人注销工商或税务登记后,其作为法人主体纳税义务已经消亡;另一种观点认为其纳税义务依然存在。根据征管法修订的征求意见稿,引进第二纳税人的概念,对注销企业的原股东追究其连带。若能实行,对解决稽查执行难是非常有利的。

还有对于案件移送司法机关的标准存在争议。根据刑法修正案

(七),逃避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在补缴税款、滞纳金,接受行政处罚后,可以不予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目前,司法机关、税务机关之间对于“两次”行政处罚是否含本数,存在争议。

二、应对挑战的政策建议

1、优化税务稽查人力资源配置。人才工程是最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没有高素质的稽查干部,一切工作无从谈起。在岗位轮换中要选拔优秀人才特别年轻干部充实稽查队伍,增加队伍活力,同时在稽查人员人数上要加以保证,保证稽查人员人数占所在国税局总人数20%以上。

要加强稽查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提高业务素质。特别是针对计算机查账、电子证据的采集和固定等业务要进行专门的培训。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脱产培训和在职自学相结合,着力提高稽查人员的办案能力。

要建立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稽查人员轮换机制。通过个人绩效考核和业务考试等方式,实行制度化的优胜劣汰,不断提高稽查队伍整体素质。某市局09年试行了《稽查人员绩效综合评价制度》,选取了查处案件数量,查补税款入库数,处罚率,结案率,大要案查处数等核心业绩指标进行考核到人,定期进行排名和通报,并和岗位轮换、工作奖金、评先评优挂钩,取得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2、加强稽查制度建设,避免执法风险。要对税收自查工作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使这项工作有法可依。目前只能作一些程序上的规定,例如规定下户督促自查要送达自查通知书,要有两名稽查人员,对自查结果要经过稽查人员核实和领导审批。但是对实质性的自查证据方面,目前还难以作出有效的规定。

要对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作进一步的细化,有利于基层工作人员执行。要制订科学合理的《稽查取证制度》,对稽查证据的采集和固定作出系统的规定。按照稽查案件类型,对其适用的证据类别,以及不同证据的效力进行规定,使稽查证据的确定有制度可依,避免执法风险和行政败诉风险。目前税务机关往往忽略行政诉讼对证据的要求。在证据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对民事诉讼采用优势证明标准,即在审查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力上,只要认定一方的证明力占优势即可;对刑事诉讼采用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即在审查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力上,要求承担责任的一方能够运用证据对案件事实排除所有合理的怀疑,能得出唯一的结论。关于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法院一般采用清楚而有说服力的标准,即被告(行政机关)提供的证据相对于原告(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证据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低于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允许个别合理怀疑存在,要求行政机关的的证据之间具有清楚的逻辑关系、证据充分并有一定的说服力。而与税务稽查取证最为相关的当属行政诉讼对证据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于二〇〇二年七月二十四日颁布并于同年十月一日起施行的《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明确了行政诉讼的的证据规则,对行政诉讼中证据的种类、取得方式、外在表现形式及提交期限、证据保全的司法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但现实是,绝大多数税务稽查人员仍在沿用先前的取证方式及习惯。可以说这是当前税务稽查工作的软肋之一,应 当引起各级税务机关及稽查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开展稽查管理制度的创新,采取“三位一体”的稽查制度,即案件交换检查,大要案督办和询问电子监控制度。推广稽查建议制度,以查促管。

3、稽查工作的总体方向在一定时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在税收收入任务能够完成的情况下,要及时把收入型稽查向执法型稽查转变。个人观点,执法型稽查才是“王道”。稽查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多补一点税款,而是为了督促纳税人按实申报纳税,只有执法型稽查才能达到这一目标。税收自查的方式应当适时退出,慎用少用。其实组织企业自查从税务机关的职能来讲,更多地应该交给税收管理和评估部门。稽查局应该专司偷、逃、骗、抗税案件的查处。每年查处一定数量的大要案,形成一定的震慑力,更有利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

4、对稽查相关的法律制度争议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争取早日修改税收征管法,对以逃避追缴税款为目的而注销工商登记或税务登记的纳税人,由原纳税人的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缴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

对于案件移送司法机关的标准存在的争议,本人的观点是,由于“刑法第九十九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刑法修正案是刑法的组成部分,这一条款同样适用,所以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到两次以上行政 处罚的稽查案件,就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5、加快稽查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探索建立大型的稽查选案信息库,以计算机选案为基础,配合人工分析选案,解决选案难的老问题,把实际的选案准确率提高到85%以上。加快电子查账软件的应用,探索电子查账的技能,通过实战演练,增强对应用计算机软件记账企业的检查效果。

6、加强稽查部门的廉政建设。要抓好教育工作,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导,以树立国税稽查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大力建设国税文化,以好的文化氛围熏陶人,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人。同时要建立预防体系和预警机制,对稽查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监控,防患于未然,确保稽查队伍的平安。

下载会计电算化对国税稽查工作的挑战及对策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会计电算化对国税稽查工作的挑战及对策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及对策探讨[5篇范文]

    72福 建 电 脑 2011 年第 8 期 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及对策探讨 雷惠强 (福建省科技厅会计核算中心福建福州 350003 )【摘 要 】:会计电算化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如基础工作薄弱 ,......

    浅谈对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出纳工作

    浅谈对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出纳工作[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进入会计核算和管理领域,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出纳工作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会计出纳工作是否发生了变化,本文就这一问......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工作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工作的影响摘要: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会计文件,这便为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档案建设......

    会计电算化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 韩荣丽(新疆赛里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 博乐 )833400[摘 要]该文主要结合在本单位实施电算化的具体情况,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史 现、 状......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1996年6月10日 财会字[1996]17号)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配备电子计算机和会计软件 第三章 替代手工记帐 第四章 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第五章......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指导和规范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推动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的规定......

    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由dandandehaia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会计电算化工作......

    浅析会计电算化实践对会计工作影响与对策(精选五篇)

    目 录 引言.......................................................................3 一、会计电算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