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xx区农业委员会专业技术人员对xx区农作物秸秆资源情况进行了全面详细调查,摸清了全区农作物秸秆资源状况及主要资源利用情况,总结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制订了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措施。现将调查与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一、秸秆资源产量状况
xx区总人口为19.691万人,总耕地面积为16.116万亩,全区农作物总播面积33.85万亩,各种农作物秸秆产量为12.56万吨。其中水稻面积13.53万亩,秸秆产量6.0737万吨;小麦面积12.975万亩,秸秆产量4.9429万吨;油菜籽面积2.31万亩,秸秆产量0.7956万吨;玉米面积1.065万亩,秸秆产量0.6884万吨;花生面积0.375万亩,秸秆产量0.0516万吨。
二、秸秆资源利用状况
通过调查,全区12.56万吨的各类作物秸秆现被利用的为4.6056万吨,利用率为36.7%。其中秸秆肥料利用的占13.8%,主要为机械粉碎还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水稻;秸秆能源化利用占22.8%,主要为农用薪柴。现可利用的63.3%的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潜能开发仍有较大空间。
三、秸秆资源利用潜力评价
针对全区各类作物秸秆重点可推广以下几项综合利用技术:
1、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技术
小麦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主要方式是在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同时,使用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专门装置粉碎秸秆,抛洒于地表。玉米还田机械化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应用玉米联合收获技术,在收获玉米棒穗的同时实现秸秆还田;二是应用玉米青贮收获技术,在玉米摘除棒穗或连带棒穗时直接进行田间收获玉米秸秆,粉碎后用作青贮饲料,进行过腹还田。三是在人工摘除玉米棒穗后,应用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粉碎还田。
2、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播种方法,利用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保护土壤,以有效培肥地力,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包括秸秆覆盖技术、免耕、少耕施肥播种技术、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3、农作物秸秆气化技术
将稻秸、麦秸等干秸秆粉碎后作为原料,经过气化设备(气化炉)热解、氧化和还原反应转换成可燃气体,经净化、除尘、冷却、储存加压,再通过输配系统送往用户,用作燃料或生产动力,这是实现秸秆高效、高档次利用的重要途径。
秸秆气化设备有大、中、小型,大型设备适合于对一个地方的许多农户集中供气,小型设备适合一家一户使用。
4、农作物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成套技术
以稻草、麦秸之类的农作物秸秆等低值粗饲料,加转化剂后压缩,利用压缩时产生的温度和压力,使秸秆氨化、碱化、熟化,使秸秆木质素彻底变性,提高其营养成份,制成品质一致的颗粒状饲料。产品没有任何危害性物质,具有无毒、无病原菌、水分低、不发生霉变、营养成份高的特点。该技术适用于公司加农户模式,能工厂化生产,商品化流通,生产成本低。
5、农作物秸秆有机肥生产技术
秸秆有机肥生产中,利用大型铡草机将秸秆粉碎,用水把秸秆浸透,分层在秸秆上撒上畜禽粪便和腐解剂,铺放成长方体,堆制过程中用机械均匀翻动,再堆成半圆体进一步腐熟,数日后晒干粉碎,由秸秆有机肥造粒机加工制成颗粒状肥料,再装袋运输和销售。商品有机肥的工厂化生产,可以把大量的秸秆集中起来进行处理,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加工生产出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腐质有机肥。秸秆的工厂化处理,为秸秆的大量合理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对广大农民来说,大量的秸秆成了可以出售的商品,对企业来说则是很有潜力新兴产业。
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建议
为推进秸秆的综合利用步伐,提高秸秆利用的规模和水平,彻底解决秸秆浪费和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需要从政策措施上寻找根本出路,为此建议如下:
1、深化农作物秸秆是宝贵资源的认识。
当前要把保护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确立为秸秆综合利用的主导思想,不断提高对秸秆肥料、饲料、燃料和原料价值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强化农民对焚烧秸秆的危害性和秸秆综合利用的科学性的认识。
2、政府要重视采取行政推动措施。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社会生态效益高、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技、政策、法律等多部门联手协作的立体推进措施,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注重调查研究和宣传引导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加大对各项技术的推广支持力度,尽快建立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农作物秸秆加工企业,发挥好示范作用。
3、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根据国家有关的总体规划和政策导向,紧紧围绕农业、经济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中长期规划。由于各地区不同的综合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规划应充分考虑把外部推动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注重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的结合,统筹考虑,统一安排,以便逐步形成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格局,并体现分步实施,由低级
向高级渐进发展的思路。当前,要把重点区域内实现禁烧作为前期目标之一。
4、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
要高度重视宣传培训工作,用实际效果引导、教育农民群众,转变观念,采用综合利用措施处理剩余秸秆。大力宣传政府或部门的有关通告、规定,提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具体要求,做到家喻户晓,也要发挥新闻媒体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舆论引导和对焚烧秸秆的监督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知识的科普宣传,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5、技术创新,发挥好新技术带动作用。
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秸秆的根本出路。技术应用要因地制宜,积极推动各项实用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目前的秸秆还田以直接还田为主,要对植物纤维的综合性的分析分类、对秸秆残体腐解与土壤肥力、植物营养、生理代谢等方面许多内在联系加强基础研究。
6、市场化运作,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大产业。秸秆的综合利用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秸秆的工厂化处理为秸秆的大量合理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对广大农民来说,大量的秸秆成了可以出售的商品,对企业来说则是很有潜力新兴产业。要跳出现有秸秆处理方式框架,找到一
种新的、技术可行的、适合国情的各种利用方式,并把它产品化、工业化,最终推向市场。
第二篇: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为了真实掌握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现状,为今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确切的数据资料,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的要求,乌拉特后旗农牧业局组织人员对全旗农作物秸杆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现将乌拉特后旗农作物秸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汇总如下:
一、前沿
我旗土地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草场面积3650万亩,耕地面积11.2万亩,农业是乌拉特后旗的支柱产业,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向日葵、蔬菜等。年农作物秸秆总量达6.34万吨,其中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掉的接近一半之多,并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通过本次对我旗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产量、分布、收割方式和利用途径的调查,进一步摸清了我旗农作物秸秆资源状况,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对我旗今后秸秆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并为我旗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和秸秆利用项目立项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此次调查工作要求及结合我旗实际情况,主要对我旗玉米、小麦、向日葵等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及去向做调查,并根据此次调查工作问卷调查比例,确定了1个镇2个行政村为入户调查区域。即巴音宝力格镇东升村和五支渠村。调查时间为2009年4月10日至30日。
二、乌拉特后旗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 乌拉特后旗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阴山横贯旗境内把我旗自然分为两个部分,山前狭长地带属于河套平原的一部分,山后地区是广阔的大草原,山前属于河套平原地带。旗内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光照充足,降雨量小,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6.5℃-6.8℃,日平均气温≥10℃的年积温2521℃,无霜期140天左右,全年日照时数达到3220—3360小时以上,光能资源丰富。项目实施地点位于山前河套平原地,无霜期可达145天以上。干旱少雨,光照强烈。
全旗总人口6.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万人、农牧业人口3.1万人,占总人口的47.5%,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的少数民族边境旗。现辖2个苏木、3个镇、73个嘎查村,交通、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同时,开通了中国移动、联通通讯网络。建旗以来,我旗的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等事业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2008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5 亿元,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3.0:81.6:15.4;财政总收入完成150006万元,增长21%,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6亿元,增长4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968元,增长2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15元,增长50%,两个收入的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2008年我旗再度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旗县行列,排名第80位,较上年提升19位。同时被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年会和第三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组委会评 为“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旗县”和“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旗县”。
三、调查过程和数据处理
我旗本次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严格按照《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执行,主要以实地调查为主,文案调查、组织农牧业技术人员讨论座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并充分利用已经有的农牧业相关调查数据结果。对调查所掌握的资料和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并按照农业部制定的《农作物秸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的规定,对调查回来的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基本掌握了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的总量和利用现状以及农作物秸杆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文案调查
查阅我旗2006年-2008年的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农牧业 部门统计台帐、气象部门数据记录以及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等相关数据资料,填写了此次调查基本情况表内容。
(二)组织技术人员座谈讨论
根据此次调查工作要求,2009年4月21日,我旗组织农牧业局、农业技术推广、植保、苏木镇分管农业镇长、村长等12个相关人员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利用、焚烧等情况进行研讨评价。通过座谈讨论,初步了解掌握了我旗秸秆资源现状,根据我旗实际情况确定了典型调查乡镇和自然村。并为我旗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三)实地调查
根据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理位置、种植结构以及秸秆利用方式等的不同、技术人员座谈讨论及按总乡镇数量20%-25%的比例选取了1个苏木镇2个自然村为问卷入户调查对象,并每个自然村选取15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共计30户。调查人员携带调查表逐户入户调查,确保获得准确、完整的数据。
四、我旗秸秆资源量评价
秸杆资源总体情况:我旗种植面积不小于总播面积5%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葵花等三种作物,2008年全旗小麦种植面积 2006公顷、玉米1928.7公顷、向日葵1554.3公顷。经过我们调查测算,我旗2008年小麦秸秆生产量为1.42万吨,玉米秸秆生产量为2.3万吨,向日葵秸秆生产量为0.82万吨,这三项主要农作物的秸秆生产总量约为4.54万吨。
秸杆利用现状:目前我旗农作物秸秆利用的主要方法:一是用作牛、羊等家畜饲料,这部分占秸秆总量的50 %,约2.27万吨;主要以玉米秸杆为主。二是用作肥料,主要用于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等,这部分约占秸秆总量的13%,约0.95万吨;三是用作燃料。农户投入柴灶生火做饭,这部分占农作物秸秆总量的25%左右,约1.14万吨;主要以向日葵秸杆为主;四是焚烧。这部分占秸秆总量的10%左右,约0.45万吨;丢弃浪费的占秸杆总量的2%左右。
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一是秸秆综合利用附加值低。在已被 利用的秸秆中,有25%左右直接用作燃料,有13%左右的秸秆直接还田用作肥料,这部分秸秆利用附加值低。二是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单一。目前,我旗70%左右的秸秆利用主要是用作饲料、燃料,使用方法比较原始、单一。就拿饲料而言,并没有将秸秆压块或粉碎,只是简单的零星投放。而燃料更是农民将作物秸秆乱堆乱放在院内,随意去烧。三是秸秆利用未形成规模优势。秸秆用于畜禽饲料的还是以农户养殖的羊为主,非常分散,未能集中连片;沼气建设在我区已全面展开,目前我区农民户用沼气原料主要是畜禽粪便,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沼气所占比例很小。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生产沼气等技术在我旗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
五、我旗秸秆资源经济性评价
乌拉特后旗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边境,欠发达旗县,目前还没有秸秆资源深加工企业和厂家,目前我旗农作物秸秆利用途径主要是畜禽饲料和炊事燃料,给农户没有带来很大的经济收入,体现不出来秸秆资源的经济价值。
六、我旗秸杆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我旗农业生产现状以及国家对农业发展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分析认识,我们认为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总量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一)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分析,我国粮食需求从目前到2020年这一阶段,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预计到2020年,人均粮食 消费量为395公斤,总需求量达5725亿公斤。出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国家必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鼓励农民多种粮食。同时我旗目前粮食种植面临的形势和机遇,也有利于扩大粮食种植面积。2008年全旗小麦种植面积2006公顷,总产量为1.18万吨。除用种和口粮以外,小麦的商品量为10.99万吨(按总产量的65%折算),而我旗现有伊力特面粉厂,年生产能力就达2万吨,因此生产总量远不能满足我旗生产加工厂需求,供需缺口较大。2008年底我旗小麦市场价格1.24元/斤,比上年增加0.28元/斤,增长25%。小麦也是各类套种和复种的母田,是轮作倒茬、恢复地力、防治病虫害的最佳夏收作物。玉米也是近年来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粮食品种之一。一是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玉米需求量逐年增加。2008年全旗牲畜饲养量65万头(只),消耗玉米约5000万公斤。二是以玉米为原料的加工业异军突起,剌激了玉米种植。今后随着养殖业和玉米精深加工业的不断发展,玉米的需求量及外调量仍将增加。预计今后玉米种植面积将会稳定增加。
(二)向日葵种植面积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近年来我旗向日葵种植一直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种植向日葵经济效益较高,农民种植向日葵的积极性比较高。向日葵种植面积波动不大,秸杆资源总量也会稳中有增。
综合以上分析,未来5—15年内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可利用总量在目前的基础上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各级各部门应抓紧做 好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利用的综合规划,推动秸杆资源利用工作的尽快开展,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
七、不确定性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旗小麦、玉米、向日葵秸杆总量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这为我旗开展农作物秸杆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番茄、脱水菜等其它种植业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主要原因是我旗番茄、脱水菜以出口为主,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如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番茄、脱水菜出口受阻,价格下跌,但由于番茄、脱水菜等其农作物秸杆占我旗秸杆资源总量比重很小,不会对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综合利用产生大的影响。
八、结论与建议
通过我们对我旗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分析,我们认为,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较丰富,秸杆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较大,发展前景广阔,蕴藏着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我旗应尽快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我们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大力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户用沼气。目前,我旗已建成沼气池1600座,经过调查,每建一座沼气池年可消耗2亩小麦秸秆或1.5亩玉米秸秆,基本满足农民一年生活所需的燃料,可为农民节本增收千余元,同时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户用沼气有利于发展清洁能源,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减少秸秆污染。因此,要把 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户用沼气与动物粪便为原料的户用沼气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秸秆沼气快速发展。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和物流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必要的秸秆储存基地,实现农作物联合收获,检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建立和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人造板材、包装材料和秸秆编织业。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8]105号文件明确提出将对秸秆发电、秸秆气化、秸秆燃料乙酵制备以及秸秆收集贮运等技术给予补助和资金支持,我们要用足、用好国家扶持政策,抢抓政策扶持机遇,进一步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不断完善投资政策和投入方式,吸引外来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提升我旗秸秆综合利用的层次和水平。
第三篇: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日期:2011-5-23] [ 作者:-][ 来源: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
农作物秸秆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收获了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以后,残留的不能食用的茎、叶等副产品。我国农作物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但近年来,随着秸秆产量增加、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和各类替代原料应用,加上秸秆资源不清、利用现状不明,分布零散、体积大、收集运输成本高,以及综合利用经济性差、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秸秆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大量秸秆资源未被利用,浪费较为严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
[2008]105号)“开展秸秆资源调查,进一步摸清秸秆资源情况和利用现状”的精神,2009年1月起我部正式启动了全国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组织制定了农业行业标准《NY T 1701-2009 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编制并印发了《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要求以县为单位,调查与评价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油料和棉花等大宗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分布和秸秆利用现状,以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与评价过程
本次调查与评价工作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2009年1月至2月开展秸秆资源调查的有关准备工作,完成调查方案编制、技术规范制定,以及试点经验总结、业务培训等。2009年3月全面启动调查工作,全国累计1.2万人次参与本次调查工作,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10万余份。至2009年12月,31个省区市(除上海市和西藏自治区外)全部完成了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在各地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2010年1~3月,我司组织了有关专家对所有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校正、分析、总结,完成了全国秸秆资源数据的汇总工作。
二、主要调查与评价结果
(一)是我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20亿吨。
理论资源量是指某一区域秸秆的年总产量,表明理论上该地区每年可能生产的秸秆资源量。因为农作物分布的比较分散,通常均匀地分布在某一地区,并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情况有关,统计起来比较困难。一般根据农作物产量和各种农作物的草谷比,大致估算出各种秸秆的产量,即秸秆理论资源量=农作物产量×草谷比。
由于各地区的土壤、气候以及耕作制度的不同,不同地区同一作物草谷比可能不相同。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种植类型,其草谷比也不相同。同一地区同种作物,其丰、平、歉年的草谷比也是有差异的。本次调查采取实测草谷比的方式进行测算。
据调查,2009年,全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20亿吨(风干,含水量为15%)。
从品种上看,稻草约为2.05亿吨,占理论资源量的25%;麦秸为1.50亿吨,占18.3%;玉米秸为2.65亿吨,占32.3%;棉秆为2584万吨,占3.2%;油料作物秸秆(主要为油菜和花生)为3737万吨,占4.6%;豆类秸秆为2726万吨,占3.3%;薯类秸秆为2243万吨,占2.7%,具体见图1。
图1 各种农作物秸秆占总资源量比例
从区域分布上看,华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的秸秆资源最为丰富,理论资源量分别约为2.33亿吨和1.93亿吨,占总量的28.45%和23.58%;其次为东北区、西南区和蒙新区,分别约为
1.41亿吨、8994万吨和5873万吨,占总量的17.2%、10.97%和7.16%;华南区和黄土高原区的秸秆理论资源量较低,分别约为5490万吨和4404万吨,占总量的6.7%和5.37%;青藏区最低,仅468万吨,占总量的0.57%。
(二)是我国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吨。
在农作物收获过程中,许多农作物需要留茬收割;在秸秆收集以及运输过程中,会发生部分枝叶脱落而造成损失。考虑到收集过程中的损耗,可收集资源量与理论资源量并不相同,受作物品种、收集方式、气候等原因的影响,与收集技术和收集半径等因素有关。
2009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可达48.8%,比上年提高约3个百分点。水稻收获、玉米收获等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达到56%、17%,保护性耕作面积持续扩大。
本项目通过对我国各地农作物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的留茬高度进行了调查,估算2009年全国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约为6.87亿吨,占理论资源量的83.8%。
(三)是我国秸秆未利用资源量为2.15亿吨。
长期以来,秸秆一直是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是保证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生生不息的宝贵资源,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食用菌基料以及造纸等工业原料等,用途十分广泛。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秸秆的传统利用方式正在发生转变。调查结果表明,秸秆作为肥料使用量约为1.02亿吨(不含根茬还田,根茬还田量约1.33亿吨),占可收集资源量的14.78%;作为饲料使用量约为2.11亿吨,占30.69%;作为燃料使用量(含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约为1.29亿吨,占18.72%;作为种植食用菌基料量约为1500万吨,占2.14%;作为造纸等工业原料量约为1600万吨,占2.37%;废弃及焚烧约为2.15亿吨,占31.31%。具体见图2。
图2 各种用途占可收集资源量的比例
1、秸秆直接还田
秸秆还田分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两种形式。过腹还田实际是秸秆经饲喂后变为厩肥还田,统计时通常归入饲料用途,不计为秸秆还田范畴。本部分仅讨论秸秆直接还田。
2002~2009年,中央财政累计投资2亿元,地方财政投入资金8亿元,带动农民投入26亿元,累计建设256个部级、315个省市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实施有效带动了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的大幅度增加,2009年全国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为3.58亿亩,约占当年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5.3%,秸秆利用量约1.02亿吨。其中,河南、河北、山东秸秆直接还田量居全国前三位。
2、秸秆养畜
秸秆是草食性家畜重要的粗饲料来源。据专家测算,1吨普通秸秆的营养价值平均与0.25吨粮食的营养价值相当。但未经处理的秸秆不仅消化率低、粗蛋白质含量低,而且适口性差,单纯饲喂这种饲料,牲畜采食量不高,难以满足维持需要。而经过青贮、氨化等科学处理,秸秆的营养价值可以大幅度提高,是秸秆饲料化的主要技术途径。
自1992年以来,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我部共同组织实施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选择牛羊等反刍动物养殖基础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县级),建设秸秆青贮氨化设施、配备秸秆处理机械、畜舍等,重点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等处理技术。2001至2009年项目实施第二阶段统计数据显示,项目直接投资共建成青贮氨化池667.5万立方米,建设氨化站165个,购置秸秆处理机械和小型饲料加工机械4.96万台套。目前我国秸秆饲用量已从1992年项目建设之初的1.1亿吨上升至2009年的2.11亿吨,经过青贮、氨化等手段处理的秸秆处理利用率由21%上升到44%。秸秆养畜的主要省份是河南、黑龙江、河北等省。
3、秸秆能源化利用
秸秆能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直接燃烧(包括通过省柴灶、节能炕、节能炉燃烧及直燃发电)、固体成型燃料技术、气化和液化等。长期以来,秸秆和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是我国农村地区居民传统炊事和采暖用燃料。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结构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煤、油、气和电等商品能源越来越得到普遍的应用,秸秆仅在传统利用地区(如三北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如西部)、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贫困人群中使用,目前利用量约为1.23亿吨,主要为黑龙江、吉林、四川、辽宁等省。
近年来,我部积极支持开展了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秸秆固体成型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标准制定等工作,建立了一批试点。到2008年底,全国农村地区已累计建设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150处,秸秆热解气化站856处,固体成型加工点102处、年产成型燃料30万吨。秸秆直燃发电也迈出可喜步伐,已建成投产的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40多个,分布在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江苏、河南和新疆等省区,总装机容量约82万千瓦。据测算,秸秆新型能源化开发利用量约640万吨。
4、秸秆种植食用菌
由于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碳、氮、矿物质及激素等营养成分,且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因此很适合做多种食用菌的培养料。我国食用菌总产量约1800万吨,秸秆利用量约1500万吨。
5、秸秆作为工业原料
秸秆纤维作为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生物降解性好,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如纸浆原料、保温材料、包装材料、各类轻质板材的原料,可降解包装缓冲材料、编织用品等,或从中提取淀粉、木糖醇、糖醛等。我国秸秆工业利用量约1600万吨。
6、秸秆废弃及焚烧
随着农村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煤、液化气等商品能源在农村地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直接用作燃料的秸秆越来越少。此外,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使秸秆作为肥源的用量减少。不少秸秆被弃于田头和路边、村前和屋后,最终被付之一炬,严重污染环境,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我国每年废弃焚烧的秸秆总量约2.15亿吨。
秸秆焚烧的污染和安全问题相当突出。目前焚烧的秸秆主要是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三大类。秸秆焚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粮食主产省、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焚烧秸秆发生在收获期与下一个播种期之间,时间短,处理量大。麦秸焚烧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北京、天津、陕西、山西等省市,焚烧时段多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稻草焚烧主要集中在四川、江西、湖南、福建、广东、浙江、湖北、上海、江苏等省市,焚烧时段多在10~11月;玉米秸焚烧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等省市,多发生于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四)是13个粮食主产省秸秆理论资源量为6亿吨。
我国的粮食生产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四川等13个粮食主产省,提供了全国80%的商品粮。据调查,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的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约为6亿吨,占全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的73.2%。其中,河南的秸秆资源最为丰富,为8438万吨,其次为山东、黑龙江和河北,分别为8182万吨、6920万吨和6176万吨。
从品种上看,稻草约为1.3亿吨,占全国稻草理论资源量的63.4%;麦秸为1.3亿吨,占全国麦秸理论资源量的88.0%;玉米秸总量为2.2亿吨,占全国玉米秸理论资源量的81.5%;棉秆总量为1417万吨,占全国棉秆理论资源量的55.8%;油料作物秸秆总量为2815万吨,占全国油料作物秸秆总量的75.3%。
从分布来看,稻草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苏、湖北、四川、安徽和黑龙江等省份,以湖南资源最为丰富,为2755万吨;麦秸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和安徽等省份,以河南资源最为丰富,为3798万吨;玉米秸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河南、内蒙古和辽宁等省份,以黑龙江资源最为丰富,为4169万吨;油料作物秸秆主要分布在湖北、四川、山东、安徽、湖南和江苏等省份,以湖北资源最为丰富,为511万吨。
13个粮食主产省秸秆资源情况具体见图3。
图313个粮食主产省农作物秸秆资源情况
下一步,我部将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根据各地种养业特点和秸秆资源禀赋,坚持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在满足农业和畜牧业利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秸秆能源化、工业化等利用,不断拓展利用范围,提高利用效应,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第四篇: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推荐)
资 源 调 查 与 评 价
实习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实习目的
1,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野外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湖北省咸宁市贺胜桥为样区进行“土壤、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评价”教学实习。2,通过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技能。3,以正射影像为工作底图,根据路线调查和典型区的调查,每组完成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并在室内完成质量评价。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实习时间共安排两周(11月27号至12月11号),分外业调查和内业评价两个阶段。外业调查实习地点为咸宁市贺胜桥镇。
三、实习过程 概述:
通过野外调查,完成各区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草图,在室内将各小组对应的图拼接在一起形成整个区域的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将得到的图扫描数字化和矢量化,通过对剖面记载数据的分析,得到区域土壤质量的评价结果。
土壤图:根据土壤相应指标确定土壤类型,并按土壤类型表标号。
土地利用现状图:根据现场调查的土壤利用状况确定土壤利用类型,在底图上找到相应地块勾绘出边界,按土壤利用分类表标号。
1、外业调查
1.1.老师讲解
老师对野外调查的内容、方法、技巧进行讲解,各组领取各种工具,包括两把铁锹、地质工具包、GPS手持机、底图板等。1.2.路线调查
老师带领大家途径第二组所在区域,现场演示野外调查的技术与方法并挖了一个水稻土剖面,使我们对挖剖面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对水稻土的分层与分类有更深的理解,为以后的实习工作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3.详细调查
各小组进行本区的区域分析,预测主要剖面点的位置,做好调查计划。我们组调查的是第六区。
各组根据自己的规划,对全区的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具体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挖剖面点时,要选在土壤发育条件相对稳定的地方,并且路旁、沟边、住宅四周等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不能最为剖面点的位置。剖面的大小要足够,一般要求主要剖面规格为1m×1.5m×1m。对于深度,不同点可能不一样,老师的标准是最少1m深或者挖到母质层或地下水。观察面要垂直向阳便于观察和拍照,并且观察面上不能堆土和人为踩踏,以免影响剖面的物理性质。
(2)完成剖面后观测剖面,客观描述土体构型并特别注意土壤发生层次。(3)完成剖面记载表。原则上是每个土种(或变种)设置一个主要剖面,采取内插或渐进法挖定界剖面,实地填写土壤代号,实地勾绘土壤界线。土壤颜色的比对要用比色卡,不同土层的pH值要认真用pH试液滴定后再对照pH比色卡测定,对pH呈碱性的土壤用稀盐酸进行石灰反应测定。
(4)对于土地利用现状,则根据现场调查的情况,掌握所在地段的土地利用方式,并在图上的对应地方用铅笔勾绘出地块,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对该地块进行标注。最后完成小组区域内的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草图。1.4、比土拼图
各小组将绘制好的草图与相邻组的草图进行拼接。在做土壤图时,要保证边界上相邻的地块土壤类型一致。否则,应拿出记录的表格进行分析,确定该争议区的正确土壤类型。若仍无法确定,应回到野外进行实地验证。对于土壤图,当相邻的地块土壤类型一样时,应将他们并做一块,检查每个闭合图形内的土壤剖面点的类型是否一样及是否有多余的线等。对于土地利用现状图,相邻的地块虽一样,但中间有大的道路不能省略的应保留其边界。最后将合并好的图汇成两幅整图,并各自加上对应的图名、图例、制作时间、指北针等。
2、内业评价
2.1、数据初始化处理
在处理数据之前需要采用ArcCatalog建立对应的GeoDatabase,设置对应的空间参考。建立逻辑的GeoDatabase数据模型,即建立评价中需要的数据库、数据集、图层(要素类)和拓扑关系。对于调查表格以及实验数据,需要将其整理为Excel表格并使用Access将Excel数据导入到mdb文件中。将手绘的土壤图和土地利用图扫描出来后,利用ArcGIS进行几何校正数字化等工作,得到两幅图的矢量数据,并对矢量图形进行赋值。在数字化完成之后,要对两幅图进行拓扑规则验证和属性检查,对有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
土地利用图RMS总误差
土壤图RMS总误差
土地利用图数字化结果
土壤图数字化结果
2.2、中间处理过程
2.2.1、选择参评因子
资源调查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土壤,土壤的主要养分指标以及土地利用的方式需要参与评价。土壤类型及其典型样品的养分数据是在表格中查询得,土地利用是根据野外调查的土地利用方式来得到评价数据。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提取非评价单元,然后从土壤图中擦除对应区域,从而得到最终的土壤图。
2.2.2、归一化和栅格化
无论是为了建模还是为了计算,首先基本度量单位要同一。归一化是一种简化计算的方式,即将有量纲的表达式,经过变换,化为无量纲的表达式,成为纯量。其具体作用是归纳统一样本的统计分布性。归一化有同
一、统一和合一的意思。
栅格数据本质是矩阵的表达,因此栅格数据在计算上具有比矢量数据更好的支持矩阵计算的基本算法。土壤资源评价的主要算法是根据权重计算土壤资源的得分,划分资源等级,实现对土壤资源的统一评价。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和栅格化处理。实习中用ArcGIS进行数据的栅格化实现以及栅格分析和计算。在土壤图中,我们选出了9种评价因素,分别是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A层厚度。使用分段函数型属性归一化方法,根据已有的数据和公式,我们将其倒入excel中,利用excel开发工具来处理数据,得到归一化后数据。而对于土地利用图,我们则利用枚举属性归一化实现方法通过ArcMAP的Reclassfiy工具进行归一化处理。
土壤归一化处理结果 2.2.3、确定因子权重
本次实习中我们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因子权重。
构造比较矩阵
利用Matlab得到权重矩阵、CI、CR值
2.3、评价实现过程
2.3.1、等级分数计算和土壤分级
将归一化之后所有评价指标的归一化栅格图像和对应权重放入放入栅格计算器中,可以计算加权和。计算公式为:[表层有机质]*0.2950+[全氮]*0.1607+[全磷]*0.2179+[全钾]*0.0944+[碱解氮]*0.0672+[速效磷]*0.0653+[速效钾]*0.439+[PH值]*0.0315+[A层厚度]*0.0240=加权和,计算之后的结果为土壤资源分,再根据得分划分土壤等级。2.3.2、评价成图
四、实习心得
1、在这次实习中涉及到了自然地理学、土壤学、资源调查与评价等多个学科所学的知识,同时使用了遥感,GPS,GIS的一系列技术。在实习的过程中使得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不仅是对以前的知识的一个很好的回顾与应用,也是一个很好的实践的过程。实习的方式填补了课堂教学中实践环节的不足,使理论与应用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野外实习增强了我们个人的独立生存能力和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在实习中,每人都会有一次帮厨的机会,虽然只是平常的家务活,但做好一个班的量还是需要经验与耐心的,基地厨房的叔叔阿姨们人都很好,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同时,这次实习,我们小组的合作也是比较成功的。分工明确,相互帮助,这就使得我们圆满顺利的完成了这次实习,男生们挖坑的技巧掌握的越来越好,还记得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会用镐头,最后都用的很熟练,女生也很认真地记载每一个剖面的性状。当然,在野外也遇到过很多平时没遇到过的困难,但大家都很乐观。总而言之,实习的过程虽然比较辛苦,但是每天都很充实,现在回想起来,这也可以说是一段快乐的时光,这必将是大学中一段难忘的经历。
第五篇: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实习报告
——湖北咸宁市贺胜桥镇土壤调查 《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门理论结合实际很强的课程,其实用性及其与农业生产的结合紧密性是我们专业所学所有课程中最大的,而且这一门课程是以其它课程为基础的,在理论和实践上充分利用了《土壤学》、《土壤农化分析》、《土壤侵蚀原理》、《地质与地貌学》等课程所学,安排在大四有其极大的合理性,是我们充分将各专业知识充分结合,实现学习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的机会,也是检验我们大学中学习效果的一次良好时机,也给了我们深入田间地头体会农业生产,学习实际生产操作的的绝佳契机。
课程的户外实习从2010年11月13日开始,我们一起赴咸宁市贺胜桥镇进行了为期9天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壤侵蚀状况等实际情况调查,虽然课程安排在考研这一时间段,给了我们中的部分同学以不小的时间压力,但总体来说,从实习开始到最终结束我们在老师们的辛勤努力指导和带领下,还是认真踏实的完成了课程要求的主体内容,最终得到了三张成果图,个人也体验了生活,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和同学,老师的关系也提高了不少。
对我而言,实习的确受益匪浅,看到最终获得的成果图也是颇有成就感,这些成果也许可以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具体实习相关内容大致如下:
一.课程实习内容概述:
1、通过野外调查,完成各区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侵蚀图的草图。土壤图:根据土壤相应指标确定土壤类型,并按土壤类型表标号。
土地利用现状图:根据现场调查的土壤利用状况确定土壤利用类型,在底图上找到相应地块勾绘出边界,按土壤利用分类表标号。
土壤侵蚀图;根据现场调查的土壤侵蚀状况,参照相应标准,确定土壤侵蚀等级,在底图上勾绘出边界,标注侵蚀等级。
2、内业:将各小组对应的图拼接在一起,转绘到另一张聚酯薄膜上。
二.课程实习总体过程
1、老师对野外调查的内容、方法、技巧进行讲解,由小组长抽签决定本组的区域并领取各种工具,包括两把铁锹、地质工具包、GPS手持机、底图板等。
2、全区的路线调查。由老师带队,对部分区域进行实地调查,使大家对整个区域的状况有了大致了解;该区域以丘陵为主,土地利用主要有水稻田、菜地、林地、竹林等。
3、各小组进行本区的区域分析,预测主要剖面点的位置,做好调查计划。我们组抽到了第六区。我们第一天进行路线调查,为接下来的几天做好准备。之后的几天按照已定计划一步一步完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详细调查。各组根据自己的规划,对全区的土壤类型、土壤侵蚀情况和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具体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挖剖面点时,要选在土壤发育条件相对稳定的地方,并且路旁、住宅四周等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不能最为剖面点的位置。剖面的大小要足够。一般要求主要剖面规格为1m×1.5m×1m。对于深度,不同点可能不一样,应尽量挖到基岩或地下水。观察面要垂直向阳便于观察和拍照,并且观察面上不能堆土和践踏,因为这样会影响剖面的物理性质。挖出来的表土和底图要分别堆放,以防止将土填回去之后影响其原来的理化性质。
(2)、完成剖面后观测剖面,客观描述土体构型并特别注意土壤发生层次。描述土壤构型可用下列发生层次、亚层符号表示。A00(残落物层)、A0(粗有机物层)、A1(有机质层)、A2(为特定的灰化层,一般不用)、A3(过渡层)、H(泥炭层)、B(淀积层)、C(母质层)、D(母岩层)、Fe(铁盘层)、L(网纹层)、R(卵石层砾石层)、A/B、B/C(A向B过渡层,B向C过渡层)、A(耕作层)、P(犁底层)、G(潜育层)、Ag(表层潜育)、W(潴育层)、E(灰漂层)、b(埋藏层或重迭层)、h(有机质聚积)、t(粘粒聚积)。
(3)、对于剖面的观察记载。原则上是每个土种(或变种)设置一个主要剖面,采取内插或渐进法挖定界剖面,实地填写土壤代号,实地勾绘土壤界线。剖面的具体设置、挖掘、观察、记载,按常规的土壤调查及规定的表格进行。土壤颜色的比对要用比色卡,不同土层的pH值要认真用pH试液滴定后再对照pH比色卡测定。调查路线距离50米左右,观察要仔细,记载要认真,查后要有综合评定。我们评定的重点是土壤层次发育的特点。
(4)、对于土壤侵蚀状况,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土壤侵蚀分级标准,实地进行分类,并根据地图轮廓和实际分级情况用铅笔勾绘出地块。
(5)、对于土地利用现状,则根据现场调查的情况,掌握所在地段的土地利用方式,并在图上的对应地方用铅笔勾绘出地块,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对该地块进行标注。最后完成土壤类型、土壤侵蚀情况和土地利用现状草图。
(6)、在进行调查时,若在田间遇到当地居民,可向其询问附近的农业生产状况以更真实地掌握当地的土地状况。
5、比土评图。各小组将绘制好的草图与相邻组的草图进行拼接。在做土壤图时,要保证边界上相邻的地块土壤类型一致。否则,应拿出记录的表格进行分析,确定该争议区的正确土壤类型。若仍无法确定,应回到野外进行实地验证。拼图的具体做法是做好了相邻边界的分析后,将各小组草图裁剪下来,用胶带粘在一起。然后用一张大的聚酯薄膜蒙在上面,进行转绘。对于土壤图,当相邻的地块土壤类型一样时,应将他们并做一块,检查每个闭合图形内的土壤剖面点的类型是否一样及是否有多余的线等。对于土地利用现状图,相邻的地块虽一样,但中间有大的道路不能省略的应保留其边界。最后,在图上加上图名、比例尺、制作人信息等。
三.个人在实习中的任务完成过程
11月13日
上午我们做车出发,大约2 个小时左右的样子,我们便到达了目的地,一下车就看到上一批的同学在等待着车的到来。我一下车也没急着搬行李,而是和他们上一批的同学聊了一会儿天,这才得知,他们一开始的几天好像是比较辛苦,加上他们在这几天的天气比较热,所以每个人都黑了许多。
之后对住宿的地方大致看了下,总体感觉还是可以接受的,同学们都睡在一起想必会十分的热闹。刚来第一顿饭好像不那么快准备好,不过吃着还不错,乡下的水还是比较养人的。下午没多会,我们来到楼的第三层,老师们给我们开了个会,动员加详细介绍还有就是注意安全。也难怪,这人生地不熟的,出了事儿也不好办,老师还是要费心了的。
11月14日
上午,老师带我们进行了路线模拟调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一个不断上坡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石英砂岩,泥质页岩,第四纪红土,石灰岩四种岩石发育的土壤和母质岩体,这的确令我有了不少思考。湖北咸宁所在的古老岩层的河流
沉积真是历经变化,几经周折。我们第6小组的成员在下午出发去找我们组所在的边界。我们就沿着107国道一直往南走。不过经历了很多年的变化,图上和实地景观有非常大的区别。不过我们不断的摸索,还是发现了其中的遥感影像中的水域和居民区还是比较容易辩认的。我们还咨询了一名当地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大叔人也很热情。我们也得到了重要的信息,如果不是这么一问,我们还不知要走错多少冤枉路呢!
11月15日
今天天气很不好,下着雨。各个小组带着馒头榨菜和鸡蛋去定边界,我们一路上走的多是山路,没什么什么人。一路上遇到很多岔路口,最后还是迷失了方向。只好拿地图上的较大的水域青山水库作为定位点,在重新定位之后继续上路。午饭是在路上边走边吃中度过的,下着雨冷的要命。终于在晚饭之前把我们的区域基本上定好了,并知道我们的边界大致上有哪些村落,为接下来几天的调查打下了好的基础。不过我们第一天的既定目标还是没有完全实现,不少路已经很难辩认,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路。
11月16日
今天是我帮厨。本来小时候就有过做菜的经验,现在是分不清楚怎么做了,也不知道油盐应该放多少,但大致的摘菜还是比较拿手的,没什么难度。就是早上要去买菜,起那么早,天很冷,这还是比较考验人的。但咱还是挺过来了的。
11月17日
一大早我们叫了辆“麻木”,直奔目的地——黎首村,具体方位在大屋朱,我们也是到了才知道这么个地方的。这就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开车的师傅地方比我们知道的多了。青山上的很多林子被砍掉了,很多地方种的芝麻。还有的地方新种上的沙树的覆盖度还比较小,土壤侵蚀比较严重。武广高铁旁边的山丘上的侵蚀沟足足有40厘米!这个区域的水稻土多是瀦育型,有很多鳝血斑。在青山水库旁边,我们还发现了烂泥田,使我们领域中较少的水稻土类型,组内人员还是小振奋了一下。中饭我们吃的有声有色,在青山水库旁边,一组人在那里
野炊,挖了个坑烤了红薯!
这天我们在青山上居然还发现了一条蛇,大冬天的在路上晒太阳。我第一个看见的,本人一生最害怕的就是这东西!想来,湖北咸宁这地方还真是有点奇怪,这么冷的天也有蛇出没。
11月18日
今天我们依然在青山周围实地考察,发现这里的土壤除了第四纪发育的红壤外,还有石英砂岩和泥质页岩发育的土壤。村里的青壮年人很少,很多外出打工,贺胜桥这块不大的地方,居然有至少四条铁路通过,想必以后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所在。有老乡还上来跟我们聊沙树的价钱和怎么种田的问题,没想到咱这还是有用武之地的。中午在基地吃的饭,蔡院长一行领导来探望我们,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鼓励,不过没什么物质上的帮助,听说上次的都有,还是有点小不满的。哈哈!
11月19日
最后一天真正的室外实习了,所以感觉还真有点不舍,这几天这么在外面跑还真是有了点生活经验,这才则开始进入真正的状态就结束了。
这一天主要是对部分末完成的田块进行增补,挖了不少的剖面,不过很多都都没有记录,因为记录表用完了。不过现在可以颇感自恋的是我这一铲子下去就可以知道这里是什么土壤,感觉很不错。
近中午的时候,我们吃了个饭,把从当地村民那里用鸡蛋换来的红薯烤了吃了,这几天来的第二次了,还算幸福的事情,工作累了之后这么一玩心情真是不一样。
11月20日
在室内整图,各个组把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侵蚀图都拼在了一起。晚上,帮厨的人弄了很多菜,听说这花了有800多元钱,这儿的物价还真是如老师所说的一样,陈伯还买了土鸡汤。不过这里的鸡汤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喝,勉强过的去吧,咱寝室的班长今个儿还小生了点气。呵呵,他几乎喝醉了,咱没陪他,这还真有点过意不去,不过咱这也不能喝呀。
最后,再总结性的几句:
1.还是首先要感谢几个学长,学姐陪我们过的这几天,还是很辛苦的,他们可是以前来过的,也没什么新鲜感,就是陪我们,很难得的。张老师以前给我们上过课,这次才真正体会到张老师对人原来这么好,态度总是很和蔼的。李老师还是要全面考虑我们的实习也很辛苦,不过老师的学识和乐观的心情态度倒是更让我们印象深刻。
2.我自己这几天来,感觉实际应用的知识还是学习的不够的,理论感觉起来与实际的差距太大,不切合的地方太多。就比如说一个犁底层的厚与薄,它到底处在潜育层的上面还是下面就让我怀疑了很久,以前的知识不牢固的原因呀!这种实践类型的课程真应该多开才好!
3.同学们间的感情现在觉得真的很重要,相处下来,很多同学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感觉我们这个年纪在大学里还真是很实在的,但愿以后也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