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州科教城转型发展再求突破
常州科教城转型发展再求突破 阎立实地察看时要求瞄准国际化智能化现代化目标
2月20日下午,市委书记阎立察看科教城新年发展时强调,科教城要瞄准“国际化、智能化、现代化的一流科教新城”目标,努力实现六大新突破,在全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肩负使命,勇当先锋。
今年是科教城转型发展的攻坚年,科教城将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职教育园区和国际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目标,力争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10家,园区总营业收入超过40亿元,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创新能力。
阎立察看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产教园、西南交大常州轨道交通研究院、科教会堂行政服务中心、佰腾科技、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远宇中科来方、510生活广场工地等。
阎立指出,科教城正迈入创新发展的加速期、厚积薄发的突破期,同时也进入了战胜风险挑战的关键期。在新形势下,必须着力打造研发创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成果转化高地、新兴产业高地,加快建成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耦合、教育与科技深入融合、人才与资本深度结合的科技经济总部综合体,充分发挥创新之核的作用。下一步,要高起点优化规划建设,在创新品牌上有新突破;高层次推动平台建设,在辐射支撑上有新突破;高密度强化主体培育,在创新能力上有新突破;高强度加快关键研发,在成果转化上有新突破;高标准抓好人才育聚,在智力资源上有新突破;高水平推进基础建设,在环境营造上有新突破。
市领导徐光辉、蔡骏陪同察看。
第二篇:常州: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进转型
常州: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进转型
http://china.toocle.com 2010年07月20日09:23 生意社
生意社07月20日讯
发展新兴产业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常州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昨天下午,常州市政府召开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座谈会,提出要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积极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促进常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引领常州经济发展。市长王伟成讲话。
省政府今年提出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及服务外包和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常州市在2008年年初提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及制药业和新能源及环保产业等五大产业。经过几年努力,常州市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新能源产业是近年来常州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设备、核电装备以及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生物燃料等领域。今年1-6月,70家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32.4亿元,同比增长58.1%。同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也取得长足发展。
科技部门提出,发展新兴产业,主体是企业,特色是园区,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支持企业做强创新平台、引进高端人才、实施重大项目,开发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强的重大战略目标产品,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到2015年,形成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12家,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5家。要推进我市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一核八园”等创新载体建设,到2015年,“一核八园”营业收入达到2800亿元。
发改委、经信委等职能部门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等辖区负责人也都对发展新兴产业提出了具体构想和政策建议。
王伟成指出,常州经济要再上台阶,必须依靠新兴产业大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传统产业大提升。而要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必须有针对性地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要搞好规划布局,其中包括规划目标、发展重点、区域特色要一一明确;二要突出企业主体,通过“扩大规模、引导传统产业跨行业发展、孵化器培育、资源整合和引进创新资源”等具体举措,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三要建设产业载体,必须加快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园的建设,实现“产业集聚、平台集合、人才集中、发展集约”的目标;四要完善创新体系;五要优化外部环境,在整合五大产业政策、金融服务政策等方面取得突破。
第三篇:持续求突破 发展惠民生
持续求突破 发展惠民生
“新九论”进一步阐明了坚定不移走好“两不三新”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突出了为民情怀,指明了发展方向,强调了方法要领,对我们中心城区如何更好更快地转型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
一是坚持主攻三产不动摇。“新九论”再次强调要一以贯之、重在持续。近年来**区的发展实践证明,“主攻三产、狠抓两区,建设六个**”的定位符合省委、市委的要求,符合**区的实际,必须坚持下去。我们将加大力度推进特色商业区建设,尽快完成修建性详规制定;更加重视产业培育,突出发展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仓储物流、文化旅游、商务信息等服务业;更加重视三产园区建设,统筹抓好重大三产项目,壮大三产规模,提升三产层次。
二是坚持强力发展不放松。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盯紧目标,把握重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抓项目。坚持县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联系镇(街道)工作制度,力促谋划项目早落地,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见效。抓改造。把旧城和城中村改造作为当前的大事、急事来抓,坚持连片开发,同时积极推进村改社区。抓招商。坚持产业发展与开发改造结合,落实三产发展优惠政策,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大招商、招大商,力争引进一批知名服务业品牌企业入驻。
三是坚持为民服务创品牌。围绕为民服务这一主题,按照管理有特色、服务有品牌的要求,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的软环境和硬环境,持续提升为民服务的层次和水平。规范运作。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健全运行机制、整合社区资源,努力使全部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达到规定标准。提升质量。从满足居民最基本、最现实的需要做起,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现管理,把更多的精力、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推动行政服务、物业管理、文明教育、党建工作进社区。打造特色。在全区重点打造网格化管理服务特色和社区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以社区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四是坚持维护稳定保平安。坚持重心下移、干部下沉、警力下沉,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推进严打整治斗争,扎实开展城中村、集贸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加大食品药品、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隐患大排查,提高群众安全感,真正让群众“出门放心、睡觉踏实”,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四篇: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学习心得:改革创新求突破,奋发有为促转型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学习心得:改革创新求突破奋发有为促转型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新春伊始,全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动员部署会,吹响了我省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的进军号。市委以大讨论牵引全年工作的开局,彰显了我市在新时代勇立潮头、锐意开拓的奋斗姿态和在新的一年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的坚定决心。xx县将紧扣发展实际,聚焦十个关键环节,扎扎实实开展好大讨论,确保在‘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上取得实效,实现‘六个新突破’,汇聚起追梦奋斗、振兴崛起的强大正能量。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都是努力奔跑的追梦人。在追梦的路上,要摒弃僵化保守、因循守旧、资源依赖、随遇而安、慵懒散漫等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明确建设和美厚实小康xx的发展思路,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目标更加坚定、步履更加铿锵。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xx县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继续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推进大生态大发展大民生战略,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巩固拓展转型发展新局面,决胜全面建成和美厚实小康xx。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作为全省首批脱贫摘帽县,xx将乘势而上,按照二十字总要求,沿着“五个振兴”总路径,突出“321产业+绿化”布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往深里做、往细里做、往精里做,突出特色、注重功能、打造品牌。致力做大30万头生猪、20万亩核桃、10万只肉羊“321”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食用菌、肉鸡、设施蔬菜、林下产业,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健全扶贫项目群众参与机制、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持续纵深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经济转型,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作为资源型经济县份,xx始终把转型作为大发展的主旋律,突出“煤向电化转、电向钢铝转、钢铝向装备制造转”和“文旅物流+服装制造”布局。在“扬长”上下功,顺应能源革命要求,进一步放大竞争优势、厚植发展优势,推动煤炭行业“减、优、绿”发展,促进钢铁行业创新化发展。在“补短”上发力,紧紧围绕收入和就业这两个目标,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电商和物流业,加快发展旅游、文化、教育、医疗、康养等需求潜力大、带动性强的幸福产业。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牵引力。奋力投身“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全面准确把握省委、市委开展大讨论的部署要求,聚焦“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不折不扣落实好十个关键环节工作,抓好自选动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践导向,把自己、职责和工作摆进去,从改革、创新、开放、市场理念、工作标准、工作作风方面,找准差距和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自我革命,真正来一场学习的革命、思想的革命、工作的革命,来一次理念的大提升、本领的大提升、作风的大提升,以大讨论牵引和推动xx各项工作,努力形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百花开”的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新局面。深入支持民企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全县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减税降费各项举措,落实省委“30条”、市委“20条”和我县5方面26条意见,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真正做到亲而又清的清爽、清上加亲的亲近。深入推进民生改善,不断增进群众福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通道绿化、两山绿化和景观提升,巩固好林业生态县绿色发展成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后续整改。以“绣花”功夫精细化管理城市,大力巩固清扫干净、摆放整齐的成果,提升城市管理能力水平。落实省委“十个强化”要求,扎实推进“三打三治”,不断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新的更大成效。抓好信访稳定和安全生产,补齐民生短板,使xx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乔晓峰说,拓展转型发展新局面,必须持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政治站位、提升能力水平、加强人才集聚、激励担当作为、强化作风建设,在全县形成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强大合力。
目标已经明确,惟有奋力前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两转”基础上拓展新局面的攻坚之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勇往直前,为全面建成和美厚实小康xx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第五篇:转型求突破调研需给力(党双忍)
转型求突破调研需给力
党双忍
调查研究对于科学决策、科学实践至关重要。特别是当前面临发展转型之际,更加彰显了给力调研工作的重要性。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务必夯实“谋事之基”,修炼“成事之道”,提升调研能力,给力转型突破。
一、紧扣时代主旋律
目前,经济社会加速变革与发展,调查研究的对象、内容、条件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调查研究的时代特征和内在要求。
站在“五化”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开展调查研究。大家知道,我国已总体进入了加速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阶段。这“五化”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应当看到,未来相当长时期,我国将处于“五化”深入推进过程中,现阶段经济社会诸多问题,都是在深入推进“五化”进程中产生的,都要放到这一历史进程中去审视,去解决。这就是当前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大背景,总条件。调查研究,不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用传统思维看待现实问题;也不能超越当前时代条件,用不对称、不符合实际的思路和方法分析研判问题。要立足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客观实际,增强历史方位感,不断提升调查研究的思想性、科学性和预见性。
站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开展调查研究。开局“十二五”,宝鸡进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期、转型突破的攻坚期、大有可为的机遇期。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宝鸡的大局就是坚持“四个第一”,推进“五大突破”,抓好“十件大事”,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这个大局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分析把握“五化”进程作出的科学判断。实施“十二五”规划、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规划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将宝鸡建成经济区副中心,是对未来一段时期宝鸡发展的科学定位。“大关中”、“大西安”是形,顺这个“形”,我们要造“大宝鸡”之势。全市调查研究工作就是要在这个大形大势之中扬帆前行。
站在转型突破的实践中开展调查研究。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站位不高就会“鼠目寸光”,就像“井底之蛙”,就难以真正起到“辅政”作用,甚至适得其反、事与愿违。适应新形势,调研工作也要自主创新转型突破,要抓住“形之所趋,势之所指,利之所向”,增强能力,提高水平。调查研究工作要有自主创新意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独立原创的分析研究,形成科学的对策建议,不能迷信本本,不能盲从权威,更不能堆砌材料,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客观地讲,当前调研工作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流于形式,为调研而调研,把调研当门面,做幌子,赚名头;有的主观臆断,先入为主,自以为是,凭经验办事;有的“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有的事先画好框框,列好提纲,然后按图索骥,取其所需;有的调研报告急功近利,成绩一大堆,问题一两句,建议一两条。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并努力在推进转型突破中加以解决。
二、着力“四点”用真功
现阶段,是加速发展期,也是矛盾突显期。调研工作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突出重点,聚焦难点,关注热点,找准给力点。
一要立足实情抓大事。抓大事就是抓重点。要紧贴关系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各县区、各部门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善于抓住大事。什么是大事?各县区、各部门各有差异。但是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在持续改善民生上实现新突破?
如何完善城镇载体功能,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如何加快由粗放型向集约节约、文明发展转变,打造具有环境吸引力的生态宝鸡等等,则带有普遍性,都要加强调查,缜密研究,献计献策。
二要用好机遇抓实事。“十二五”期间,宝鸡发展进入中省支持政策叠加期,我们争取项目、资金有了有利条件。支持政策、有利条件要转化成发展优势,还需要我们抢抓机遇,掌握和用好政策,也需要就此开展扎实的调查研究。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要增强政策敏锐性和加快发展的嗅觉,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动向,及时研究新政策,吃透上情,在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浪潮中争取更多项目、更多资金。
三要攻坚突破抓难事。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 ,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就是说,要解决问题,突破难题,首先要在“十月怀胎”的调查研究上下功夫。把重点放在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和难点问题的解决上。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制约我们加快转型、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不少,加快发展、转型突破、惠民富民的改革发展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这些问题往往是矛盾的焦点,迫切需要我们去调查、去研究、去解决。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打“攻坚战”,积极主动地研究和解决。
四要以小见大抓急事。调查研究既要注重大事、难事,又要研究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急事。百姓是天,民意即天意。民生问题是事关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的大问题。我们的各项工作,归根结底,就是要建设“幸福宝鸡”。建设“幸福宝鸡”,当前就要着力研究教育、医疗、住房、物价等关系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抓住关键、突破要害,为群众办实事,为基层解难题。要从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入手,由小见大,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问题促和谐。
三、提升“四力”上水平
调查研究是工作,也是一门学问。同样是调查研究,有的人能抓住重点,突出要害,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办法,有的人则不得要领,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调查研究能力,是知与行的统一,是态度与方法的统一。增强调查研究能力,必须在提升学习力、调查力、思想力和概括力上下功夫。
(一)提升学习力。学习就是掌握分析和研究问题的工具。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是提高调查研究质量的活力源泉。时代在发展,知识常更新。要通过学习开发新视角,激发新活力。要与时俱进,不能以旧观念对待新事物,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要敢于打破陈规,突破传统,超越前人,发现新方法,提出新见解,揭示新规律。要有的放矢,学有所重,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要专心致志,勤于钻研,融会贯通,精益求精。要善于坚持,始终如一,学而不懈,学习终生。要向书本学习,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指导调查研究,把握好调查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向实践学习,坚持知行合一,在实际工作中开阔眼界,寻找规律。要学以致用,用学习改造主观世界,用学习促进调查研究,用学习提升执行能力。
(二)提升调查力。调查力就是收集准确信息、掌握真实素材、挖掘加工的能力,是获得正确结论、提高调研质量的基础和关键。要做收集处理信息的“勤快人”,分析利用信息的“聪明人”。问题是积累的,矛盾是转化的,小问题有可能积累成大问题,小矛盾有可能上升成为大矛盾,积累和上升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善于发现这个过程,见微知著,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就是水平。真正的调查,就是要到鲜活的实践中去,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继续坚持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法,综合运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以及规划与优选、预测与评价等方法,多层面、多角度研究,进行理性的科学的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点到面,抓住事物本质,揭示主要矛盾,找出科学办法,直至解决问题。
(三)提升思想力。智慧是思想的“花朵”,是改变世界的“终极力量”。思想力就是思
考力,是领导能力的重要方面。从字形看,“思”字就是在“心”上种田。同样耕耘心田,有人收获的是大树、森林,有人收获的是鲜花,有人却换来垃圾甚至是毒草。研究过程就是思想劳作过程,必须“入心”和“入神”。思考不给力,认识不深刻,调研难如意。调查研究中“人云亦云”、不辨真伪、抓不住规律都是缺乏思想力的表现。“思想力=大小+方向+着力点”。提升思想力,要不断扩容思考内容的信息量,把握方向看问题,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善于思考、集思广益,让思想之树常青,思想之花常开,思想之果常鲜。
(四)提升概括力。概括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是思想力再提升的过程。概括的最终目的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对某类事物的普遍概念,是形成调研思想、理清工作思路的关键。概括力体现在清晰的思维判断和凝练的文字描述两个方面。要用简练的文字,把调研材料的要点加以浓缩,加以聚焦,加以提炼,加以概括。反映问题切忌眉目不清,中心不突出,一定要注意找出事物的共同点,归纳分类,逐一梳理。要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散乱的东西条理化,把死板的东西生动化。唯有如此,调研工作才能出“精品”。
四、第一准则求实效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科学决策、科学实践的必由之路,也是各级领导和机关工作者的基本功。加强调查研究就是让领导者做正确的事、公共事务管理者把事做正确。
(一)加强领导。陈云同志曾指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 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做决定用不到 10%的时间就够了。”“冗事缠身”是卓越领导者的“大敌”。领导干部要把工作当学问,用“做学问”的精神做工作,修炼思辨精神,使调查研究成为科学决策、科学实践的关键环节。要敢于不做事务主义者,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调研上,腾出时间从容研究问题。要经常多议思路、多出题目、多交任务、多提要求,多听取实际情况汇报。要创造条件,让理论战线和调研部门的同志,多到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去,促进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要心胸豁达,淡泊宁静,善于听“逆耳之言”,吸纳各种意见建议。要加强调研部门建设,培养一批文字功底深、研究水平高的行家里手。关心调研干部成长,增加调研工作投入,改善调研工作条件。
(二)注重实效。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机械运用理论,不僵化套用模式,不简单做演绎推理。例如,同全国和西安相比,宝鸡三产比例偏小,能否说明我们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要从空间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产业特点、所处发展阶段等方面综合分析,科学定位。调研工作不能按图索骥,图解政策、图解理论更是“大忌”。当调查研究的成果与领导愿望不一致,结论与文件要求有出入时,要敢于并善于反映真实情况,提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建议。对了解到的真实情况,要敢于“较真”,不粉饰太平,不掩盖矛盾,不怕得罪人,有一说一,表达真实观点,客观实际的反映问题,提出建议。
(三)改进作风。当先生须先当学生。要真正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要善解“麻雀”,善吃“螃蟹”。文风体现作风。文风不正危害大,不仅有损为文者形象,也影响科学决策、科学实践。有的调研材料,通篇学术语言,不结合实际,不解决问题;有的材料大而化之,圆滑有余,效能不足;有的搞调研,不会讲“百姓话”,照本宣科。这些文风问题务必引起重视并认真克服。要把学术精神、公共视野、百姓语言三者有机结合,以知识修养为支撑,用博学多思锤炼语言,努力形成精练、准确、鲜明、生动、创新的文风。
(四)强化机制。搞好调研,不仅要在思想上发动、工作上布置,更要从制度上推进。建立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和重要决策论证制度,以制度建设来保证调查研究深入持久地开展。要进一步完善“大调研”格局,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研
究部门组织协调作用。通过专题调研、定期分析、决策咨询等形式,加强省市县之间、职能部门之间,调研部门和大专院校、社会研究部门等之间的协作,借脑引智、形成合力,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