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小康立标准 加速发展求突破

时间:2019-05-13 09:4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小康立标准 加速发展求突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小康立标准 加速发展求突破》。

第一篇:文化小康立标准 加速发展求突破

文化小康立标准 加速发展求突破

我局紧扣建设文化小康的主题,强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思想认识,对建设文化小康的目标进行了设定,并就如何实现文化小康制定了循序渐进的发展措施,务求取得重大突破。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部门要敢于挑大梁、唱主角

一是“全面达小康”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二是文化小康举

足轻重。全面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文化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没有文化小康,全面小康无从谈起,也实现不了。三是全面达小康,文化部门责无旁贷,责任重大。当前,文化部门要凝心聚神、凝神聚力,积极按照十六大报告有关“经济更大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要求,着重加大文化事业各项投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为我市实施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二、今年文化大推进,明年务求新突破

1、今年重点完成的文化工作:

一是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按照省下达我市建成7个乡镇文化站的指标要求,7个乡镇分别和市政府签订了文化站建设目标责任书,目前已建成3个,还有3个正在建设中。

二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主要举办了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首届xx节大型文艺晚会,举办了新春交响音乐会、农村文艺调演、社区艺术节、赛歌会、文艺新作调演。周末大舞台共举办近20场,送文化下乡10场,多项文艺作品在省市获奖。

三是大力开展“三送”工程,切实解决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看戏难”问题。今年全市已有10个村建成农家书屋,已将价值20多万元书籍送下乡,近期还将有20多万元书籍陆续发送下乡。9月份,组织淮剧团送戏下乡28场次,目前,扬剧团正在农村巡回演出。从7月份起,开展“百部优秀电影送下乡”活动,做到村村送一场电影,使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服务。

2、明年工作重点:完成乡镇文化站建设任务。继续做好“三送”工作,计划建成20个农家书屋,组织送戏下乡80场,送电影下乡3500场。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保护工作,继续打造民歌,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铆定文化小康奋斗目标,全力打造“三三三”工程

今后三年,我局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建设好三级文化阵地,落实好三项工程,抓好三支文化活动队伍建设,为打造文化强市,建设全面小康发挥好文化部门的职能作用。

1、建设好三级文化阵地。建立和完善县(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在3年内标准化率达到100,具备综合性功能,数字化建设也将得到加强;建立和完善乡镇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集图书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保证文化站有编制、有经费、有阵地、有活动;建立和完善村级文化活动阵地,恢复和完善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保证有设施设备、有专人管理,坚持常年开展图书阅览、文化娱乐、科普宣传、普法教育等活动;以文化户为依托创建文化大院和文化活动群体,使之成为直接连接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体系,形成最基层的群众文化活动网络;培养一批文化活动大户,保证每个村至少建3个文化活动户。

2、落实好三项工程。即落实好电影放映和送戏下乡工程。重点做好配送电影拷贝丰富农村电影片源的工作;加强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农村科教影片的放映工作;采取定点、流动、录像放映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农村电影放映的新方法新模式。积极组织内容健康的优秀剧目到农村巡回演出,基本实现一乡一季一场戏。落实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利用文化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设施资源,力争使2/3乡镇设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站和万册图书馆。落实好“农家书香”工程,充实村级图书室,使其发挥好阵地作用。

3、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即农民文化活动队伍、演出团体队伍、电影放映队伍。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引导调动社会力量办文化,积极为文化事业发展吸纳资金;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办文化,创新机制让民间资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注重培养农村文化积极分子和文化能人,充分挖掘地方人文资源,通过整理包装,让民间艺人和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第二篇:持续求突破 发展惠民生

持续求突破 发展惠民生

“新九论”进一步阐明了坚定不移走好“两不三新”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突出了为民情怀,指明了发展方向,强调了方法要领,对我们中心城区如何更好更快地转型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

一是坚持主攻三产不动摇。“新九论”再次强调要一以贯之、重在持续。近年来**区的发展实践证明,“主攻三产、狠抓两区,建设六个**”的定位符合省委、市委的要求,符合**区的实际,必须坚持下去。我们将加大力度推进特色商业区建设,尽快完成修建性详规制定;更加重视产业培育,突出发展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仓储物流、文化旅游、商务信息等服务业;更加重视三产园区建设,统筹抓好重大三产项目,壮大三产规模,提升三产层次。

二是坚持强力发展不放松。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盯紧目标,把握重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抓项目。坚持县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联系镇(街道)工作制度,力促谋划项目早落地,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见效。抓改造。把旧城和城中村改造作为当前的大事、急事来抓,坚持连片开发,同时积极推进村改社区。抓招商。坚持产业发展与开发改造结合,落实三产发展优惠政策,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大招商、招大商,力争引进一批知名服务业品牌企业入驻。

三是坚持为民服务创品牌。围绕为民服务这一主题,按照管理有特色、服务有品牌的要求,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的软环境和硬环境,持续提升为民服务的层次和水平。规范运作。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健全运行机制、整合社区资源,努力使全部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达到规定标准。提升质量。从满足居民最基本、最现实的需要做起,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现管理,把更多的精力、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推动行政服务、物业管理、文明教育、党建工作进社区。打造特色。在全区重点打造网格化管理服务特色和社区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以社区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四是坚持维护稳定保平安。坚持重心下移、干部下沉、警力下沉,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推进严打整治斗争,扎实开展城中村、集贸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加大食品药品、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隐患大排查,提高群众安全感,真正让群众“出门放心、睡觉踏实”,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三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速文化产业发展

全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加速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月 日上午,全市文产办主任座谈会召开。会议学习传达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省文产办主任会议和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部署2012年全市文产工作任务。

会议要求,2012年,全市文产部门要加大力度,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整合传媒资源,优化功能组合,全面完成传媒集团组建工作;制定和完善改革方案,抓好市、县(区)文艺院团改革工作;积极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抓好项目带动,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培育壮大一批文化企业。要结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组建,积极发展与新闻传媒相关的包括文娱、演艺、旅游、宾馆、酒店、房地产以及创意、策划、咨询、设计、经纪等中介业,不断增强国有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级重点推进体育运动中心、文化广场、新闻中心等市级文化设施建设。继续推进XX古镇文化遗产保护、XX县文化产业建设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要构建文化传承传习机制,利用文化传习所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快文化传承示范村建设,逐步成立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传习所。要继续加强与国内知名影视公司的合作,抓好电影、电视剧创作和拍摄,加快培育影视产业;抓好节庆文化活动,着力提升节庆文化品牌;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文艺精品力作;建立完善文化产业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做好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积极协助做好《文产网》建设。

县(区)文产办主任及市统计局有关人员在会上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

第四篇:常州科教城转型发展再求突破

常州科教城转型发展再求突破 阎立实地察看时要求瞄准国际化智能化现代化目标

2月20日下午,市委书记阎立察看科教城新年发展时强调,科教城要瞄准“国际化、智能化、现代化的一流科教新城”目标,努力实现六大新突破,在全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肩负使命,勇当先锋。

今年是科教城转型发展的攻坚年,科教城将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职教育园区和国际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目标,力争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10家,园区总营业收入超过40亿元,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创新能力。

阎立察看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产教园、西南交大常州轨道交通研究院、科教会堂行政服务中心、佰腾科技、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远宇中科来方、510生活广场工地等。

阎立指出,科教城正迈入创新发展的加速期、厚积薄发的突破期,同时也进入了战胜风险挑战的关键期。在新形势下,必须着力打造研发创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成果转化高地、新兴产业高地,加快建成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耦合、教育与科技深入融合、人才与资本深度结合的科技经济总部综合体,充分发挥创新之核的作用。下一步,要高起点优化规划建设,在创新品牌上有新突破;高层次推动平台建设,在辐射支撑上有新突破;高密度强化主体培育,在创新能力上有新突破;高强度加快关键研发,在成果转化上有新突破;高标准抓好人才育聚,在智力资源上有新突破;高水平推进基础建设,在环境营造上有新突破。

市领导徐光辉、蔡骏陪同察看。

第五篇:提升层次靠创新,跨越发展求突破

提升层次靠创新,跨越发展求突破

---福州市消费品市场变化与发展研究

“十一五” 期间是福州市围绕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商贸业的重要战略期。福州市消费品市场在“十一五” 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与发展,创下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历史最高水平,继续保持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年均增幅全省第一的骄人业绩,实现了福州市消费品市场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但与先进城市比规模偏小、名次偏后、差距较大。“十二五” 期间,福州市消费品市场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缩小发展差距实现跨越发展。

一、纵向看变化巨大

“十一五” 期间,福州市消费品市场变化巨大:

(一)总量快速做大,四年实现翻番。

据统计,福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十五”底的2005年的664.54亿元,发展到的2009年的1338.64亿元。四年上了四个台阶,年年均创历史新高水平,总量稳居全省第一。从增幅看,四年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率为19.13%,年均增幅居全省第一。

(二)各行业竞相发展,批零业占主导地位。从消费品市场的内部行业看,批零贸易业仍占主导地位,并对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据统计,2009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50.79亿元,为2005年的2.03倍,四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9.33%,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的85.64%,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贡献率为85.67%。住宿餐饮业2009年实现零售额175.54亿元,为2005年的1.92 倍,四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7.7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的13.11%,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2.46%。

(三)各业态协调发展,新兴业态势头更猛。我市零售业态在经历四年多的演变和创新,现在已经形成了以大中型百货商店为主导,以专业店、超级市场为主体,便利店、专卖店、仓储会员店和家居建材商店等多种业态并存的零售业态模式,满足多方面、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新格。从各业态的营业面积、销售额总量来看,各业态协调发展,新兴业态势头更猛。从各业态的营业面积总量来看,各业态均呈现明显扩张趋势,尤其以超级市场和专业店最为典型,超级市场从2005年的26.76万平方米扩大到88.06万平方米,专业店从2005年的55.99万平方米扩大到66.08万平方米,呈现快速扩张趋势。从各业态的销售额总量来看,各业态均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尤其以专业店和超级市场最为典型。专业店从2005年的118.51亿元扩大到336.91亿元,超级市场从2005年的40.57亿元扩大到98.04亿元,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从各业态的商品销售额比重来看,专业店、超级市场、百货商店是目前各业态结构中的主力业态,2009年这三种业态在商品销售额中所占比重分别为70.4%、20.5%和7.6%,其中,专业店扩张速度较为惊人,超级市场和百货商店近几年较为稳定

(四)限上企业快速发展,持续发挥拉升作用。从企业规模看,经过近几年的超速扩张,福州市一批商贸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企业支撑力明显增强。据统计,到2009年底福州市已拥有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贸易企业337家,年零售额500万元以上的零售贸易企业358家,年营业额200万元以上的住宿餐饮企业255家。从发展速度看,随着企业集中度的提高,限额以上企业充分发挥规模大、环境优、信誉好等优势,强势领跑全市消费品市场,带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据统计,2009年福州市限额以上企业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56.35亿元,为2005年的2.46倍,四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5.18%,比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年均增幅高6.05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48.8%。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市积极规划建设商贸综合集聚区和特色商业街区,重点培育大型的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加快推进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一大批连锁超市和便利店走进社区和农村,城乡消费市场开拓成效明显。以及受“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等各项刺激农村消费措施的推动下,城乡市场呈现出共同发展,且城镇市场快于乡村市场的态势。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福州市城市消费品零售额总额达1081.5亿元,为2005年的2.46倍,四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5.18%,占福州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96%,比2005年提高3.5个百分点。2009年,福州市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总额达254.3亿元,为2005年的1.7倍,四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4.2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总额占福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04%,比2005年下降3.48个百分点。

二、横向看差距较大

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福州市消费品市场在这几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与发展。但与全国重点城市贸易业发展水平比差距较大。

(一)总量规模相对较小,拉动能力待提升。

尽管福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总量每年都发生较大变化,继2008年突破千亿大关,2009年又超过了1300亿元, 2005-2009年四年间总量增加664.54亿元年均增长19.13%。但从横向比较看,福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总量相对偏小,其在全国33个重点城市中所处的位次始终没有变化,均在第十六位左右徘徊。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福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在广州、深圳、重庆、武汉、成都、南京、杭州、沈阳、青岛、无锡、长沙、哈尔滨、郑州、大连、西安之后居第十六位。福州市消费品市场零售总量仅是位列第一广州市零售总量的1/3多,差距高达2000多亿元,与前九位的差距也在400亿元之上,与第十位无锡市也有200多亿的差距。由此可见福州市消费品市场零售总量相对偏小,差距相对偏大,在全国33个重点城市中所处的相对偏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能力相对较弱,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水平依然偏低。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福州市批零住餐业增加值329.6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2.63%。

(二)限上企业比重偏低,规模结构待优化。从纵向上看,近四年福州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均在高位运行、每年都以25左右的增速在快速发展,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所占的比重也在逐年提升。但从横向比较看,福州市限额以上企业所占比重相对偏低、整体规模相对偏小、企业数量相对偏少,在全国33个重点城市中也处在中等偏低的位置。从市场份额看,福州市限额以上所占比重相对偏低。据统计数据显示,到2009年底,福州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在省内九地市中比厦门低20个百分点,在全国33个省会城市中也处在偏低的位置。从销售总量看,福州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整体规模相对偏小,在全国33个重点城市中排第十九位。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总量仅是位列第一广州市销售总量的1/10多,差距高达10000多亿元,与前十位的差距也在1500亿元之上,与第十四位郑州市也有500多亿的差距。从企业数量看,福州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企业数量相对偏少,在全国33个重点城市中排第十五位。据统计数据显示,到2009年福州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企业共计950家,比排在前十四位的广州、杭州、南京、重庆、无锡、深圳、郑州、成都、武汉、沈阳、南昌、青岛、大连、长沙分别少3622家、2823家、2280家、2076家、1410家、1109家、633家、515家、470家、442家、264家、255家、254家、240家。由上可见,在全市消费品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并不是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和个体户仍是市场销售的主体。

(三)农村市场份额太小,消费潜力待激发。

从城乡结构看,近四年福州市农村消费市场,与城市消费市场一样,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局面。但与城市消费市场相比,农村消费市场由于在流通渠道和信息渠道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层面的阻隔,农村市场的消费虽在增长,但所占比重仍然较小,低水平徘徊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观。据统计数据显示,到2009年福州市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为121.43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仍然较小,只有8.24%,不及城市的十分之一。由上可见,在全市消费品市场中,福州市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太低、农村市场流通主体规模太小,竞争力强的大型零售企业太少。目前大中型商业设施主要集中在城市,大量的商品主要集聚在城市,农村消费的基础条件、商品供应条件和流通网络相对滞后,制约了农村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因此我市还须继续加大惠农、扶农、富农力度,我市农村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四)住餐业比重偏低,发展水平待提高。从产业结构看,近四年福州市住宿与餐饮业零售额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批发零售业比发展规模偏小、住餐业比重明显偏低,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拉升作用偏弱,在全国33个重点城市中的位置不高。据统计数据显示,到2009年福州市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的13.11%,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2.46%。福州市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在全国33个重点城市中排第十五位。福州市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仅是位列第一广州市的1/3多,差距达280多亿元,差距在100亿元之上有六个城市,差率超过20%有十个城市。因此我市住宿与餐饮业零售总量还需做大,发展速度还需加快,拉升能力还需加强。

(五)区强县弱落差较大,区域均衡待加强。从区域结构看,近四年福州市13个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从各县(市)区零售总量、年均增幅看,区强县弱落差较大,区域均衡待加强。从零售总量看,县(市)区总量差距太大。据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福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大的是鼓楼区,最小的是闽清县,最大的为最小18.9倍,零售总量差距巨大。从年均增速看,县(市)区发展速度落差较大。据统计数据显示,2005-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年间年均增速最快的是鼓楼区年均增长25.1%,最慢的是长乐市年均增长13.5%,快慢差率高达11.6个百分点。

三、“十二五” 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

“十二五”期间,福州市商贸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机遇,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国际化、现代化省会中心城市的目标,继续壮大规模,进一步提升层次,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引导企业扩规上档,快速提升一批限上企业。“十二五”期间,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扩规上档,发展成为限额以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消费品市场。重点扶持有特色、有品牌的商贸流通企业扩规上档,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培育出一批拥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具有国内竞争能力的大型批发零售企业。同时,结合批发零售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特点,引导中小企业通过改造、提升、整合和连营,向规模化经营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小批发零售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快速发展成为大型批发零售业企业。第三要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引导它们进行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全面提高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快速做大做强,发展成为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

(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促进农村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为此“十二五”期间,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培育农村消费品市场,促进我市农村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首先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合理规划和布局农村商业网点,构筑便利畅通的农村商贸服务体系。重点引导和鼓励大中城市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销售网络,改造“夫妻店”、“代销店”,把连锁店开到乡镇和村,方便农民购买,让农民买到质量可靠的商品,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其次是加快发展农村新型流通方式。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继续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加快农村现代化消费品流通网络、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流通网络的建设,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农村商业设施建设,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向小城镇延伸经营网络,采取直营连锁和特许经营等方式改造提升农村集贸市场和代销店,加快发展贴近和方便居民生活的便利店、折扣店和中小型综合超市。第三要积极引导和扩大农民消费。充分用足用活国家惠农政策,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和营造农村的消费条件,引导农村潜在的消费需求向实际的消费行为的转化,努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农村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

(三)加快推进住餐业升级,快速壮大住宿餐饮业。目前我市住宿与餐饮业市场份额偏小,拉升功效偏弱。为此十二五期间,要加快推进住餐业升级,快速壮大住宿餐饮业。一是加快餐饮住宿设施硬件建设。增加全市四、五星级酒店数量,充分发展三星级以下酒店,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档次、突出特色、扩大规模,培育和发展不同市场定位、不同层次的住宿餐饮业。二是实行集团化经营。集团化和规模化是住宿和餐饮企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做大做强住宿和餐饮企业的必由之路。要通过政府鼓励、政策引导,吸引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进驻陕西住宿和餐饮企业。鼓励和扶持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培育大型的住宿和餐饮业集团企业。

(四)振兴县域商贸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当前,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首要的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为此“十二五”期间,要围绕“提升中心城区,拓展南北两翼,推进东西两片”的战略,抓住福州市积极构筑“一极集聚、两翼拓展、三轴延伸、八区联动”发展格局的机遇,加快县域商贸业的发展速度,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寻求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全市各县(市、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落实扩内需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实现区域间经济的互补和融合,加快提高欠发达县域自我发展能力,创造条件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二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县域消费品市场的布局、规划工作,明确发展重点,优化行业布局,引导消费品市场有序快速发展。

(作者:陈英,福州市统计局 贸外处处长,职称:统计师,主要从事贸易、外经、旅游统计与分析研究工作。)

下载文化小康立标准 加速发展求突破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小康立标准 加速发展求突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