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数学二要点总结
高等数学
(二) 考试信息:
考试序号67力行楼451046027月11日10:50——12:50 考试题型:
填空题15’(5)
单选题15’(5)
解答题50’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p76
三重积分P157
第二类曲线积分——对坐标的曲线积分(两类曲线积分之间的联系)并结合格林公式的应用
第二类曲面积分——对坐标的曲面积分p220高斯公式的应用(散度旋度)
计算幂级数的和函数P269——逐次积分逐次求导的应用 综合题20’(2)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相关证明题) 绝对收敛于条件收敛的相关性质及证明
考试范围
第九章 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第十章 重积分
第十一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第十二章无穷级数
第二篇:成人高考高等数学二
成人高考高等数学复习及考试方法
考生要在成人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须深刻理解《复习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及相关的考核要求,在知识内容上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在考核要求方面,弄清要求的深度和广度。要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要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梳理,建立知识网络,对考试大纲所列知识点,力求做到心中有数、融会贯通。
高数一大纲提示(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闭卷、笔试):
高数二大纲提示(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闭卷、笔试):
一元函数、极限连续大概占20多分,这些都是每年必须要考到的。一元微积分、微分学,这个占得挺多的,大概占40—50%。如果要是高数二,知识面考得少一些,集中一些,但是题的分量就重一些,比如说每年有二元的微积分,多元函数的微积分,这里面可能会出现比较难、刁钻一些的题。高数
一、数二,不像高中起点的,可能差异稍稍大一点。考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考试类别,不管怎么样,前面的一元函数、极限、一元函数的微分、积分是一个基本的东西,也是最拿分的东西,一定要把它们做熟了。比如说求极限的几种方式,求微分的几种方式,以及求倒数,都会面面俱到,学员还是要把握住历年的考题,把握住大纲的要求,把握住考试卷,就应该能把握住会考什么。
1、注意以《大纲》为依据。
弄清《高等数学》
(一)和《高等数学》(二)在知识内容及相关考核要求上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共有知识内容方面,同一章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或同一知识点要求掌握的程度不尽相同。如在一元函数微分学中,《高等数学》(一)要求掌握求反函数的导数、掌握求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方法,会求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但上述知识点对《高等数学》(二)并不做要求;又如在一元函数积分学中,《高等数学》(一)要求掌握三角换元求不定积分,其中包括正弦变换、正切变换和正割变换,而《高等数学》(二)对正割变换不做考核要求。
其二是在不同的知识内容方面,《高等数学》
(一)考核内容中有二重积分,而《高等数学》(二)对二重积分并不做考核要求;再有《高等数学》
(一)有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高数(二)均不做要求。从试卷中可以看出,高等数学
(一)比《高等数学》(二)多出来的这部分知识点,在考题中大约能占到30%的比例。共计45分左右。所以理科、工科类考生应按照《大纲》的要求全面认真复习。
2、对概念的理解。
考生要加强对高等数学中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要努力提高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在学习方法上追求学习效益。
加强练习,注重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性质能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和辨析,对基本公式、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要进行适度、适量的练习,在练习中加强理解和记忆,理解和记忆是相辅相承的,理解中加深记忆,记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死记硬背是暂时的,只有理解愈深,才能记忆愈牢。
4、加强练习
熟悉考试中各种题型,要掌握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练习中要注意分析、总结、归纳、类比,掌握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寻求一般性的解题规律,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在专升本考试中,《高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考试成绩上升空间较大的一门课程。学好数学同学好其他学科一样,都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和艰辛的努力。
5、考前一个月冲刺备考建议 还有1个多月的时间,要是在这段时间里面设计一个自己复习计划,至少在前十天看看题,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掌握这些概念、公式。考试之前该背的要背,要上口背,这样不容易忘。有的公式是根据特点去背,包括三角函数公式、导数公式、微积分的公式,这些都得背下来。不但背公式,还得掌握方法,方法如果会的话可以复习一下,如果不会的话可以从模仿入手。能够把公式运用起来,多做几道题对公式的运用和内涵就了解了。这个时候可以做一些做过的题,或者是做一些自己能做的题,不要抠难题。难题之所以难有两条,一个是综合性强,一个是技巧性。综合性太强的话,如果知识学的不牢固的话,我们还没有适应综合性的能力,往往会使你丧失信心。如果技巧性太强,技巧也有基本的方法,也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前两年专升本也好,高中起点也好,都可能从里面出一些小技巧的东西,这也是想把一般考生和好的考生区分开来,增加试卷区分度,如果过分强调技巧,往往会在基本概念里面丢分,这样会得不偿失。所以说基本的东西不能丢。做一做常见的题,做一做做过的题,做一做会做的题,温故而知新,做过的题要做懂了。考生把握住这两条,应该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6、最后这段时间,单靠记公式行不行?
公式必须得会,历年考得就那么几道类型题,都弄会了也不是很难。建议考生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走,如果跳跃式学习,会觉得力不从心。所以一步一步的走,走到那儿是哪儿,这没关系,如果非得满分的话,也不现实,把自己会做的分都做出来。
7、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因为很多学员的高数学学习起来比较仓促,没有像高中或者初中的数学学习那么扎实,没做那么多作业,运算错误率特别高。有些比较相近的公式也容易记错了,这就会造成不应该丢的分丢了,会做的题目,知道怎么做,就要仔细。平时可能一分丢了,还看不出来不觉得,但考试的时候不是这样,这是要丢分的。还是要尽量少有失误,争取每做一道题,对一道题,不求做的多,只求做的准确。
8、基本公式
一、基本初等函数
1.常数函数: y=c,(c为常数)2.幂函数: y=xn ,(n为实数)3.指数函数: y=ax ,(a>0、a≠1)4.对数函数: y=loga x ,(a>0、a≠1)5.三角函数: y=sin x , y=con x y=tan x , y=cot x y=sec x , y=csc x 6.反三角函数:y=arcsin x, y=arccon x 二、三角函数公式 1 两角和公式 1 2
倍角公式 半角公式
4、和差化积
三、两个重要极限
四、导数与微分 1 求导与微分法则1、2、3、(u +v)’=u’+ v’ 导数及微分公式
五、不定积分表(基本积分)
1、
第三篇:高等数学二(山大网络教育模拟题)
高等数学模拟卷 2 一
求下列极限 1 limcosn
=0 nn 2
求limx22x2x
= 1 , x→-2
-1 , x→+2 3 求lim2
=∞
x01x 求limx0x2sinxx3sinx
=3/4 二讨论sinxf(x)x0x0x0在 x=0 处的连续性
解:当x→+0时,f(0+0)= 1
当x→-0时,f(0-0)=1
当x=0时,f(0)=0
所以,f(0+0)= f(0-0)≠f(0)
所以,f(x)在x=0处不连续。
三
计算下列各题
yln[ln(lnx)]求y, 解:y’=1/[ln(ln x).1/(ln x).1/x 2 xy求y, yx,解:y’.y.xy-1=x.yx-1
y’=x-y..yx-2 limx0四求xcost2dt02x2sin10xxcost2dt02x2解原式limx0x102x2xcosx4limx010x91cosx4limx050x84x3sinx41lim 7x040x10
五
求y22x5和yx4所围平面图形的面积 解:
A2202xdx802x(x4)dx
2331822xx2xxx24x02222 1263232
18 六(x1)2dy2xy4x2 dx2x 21x解:此方程为一阶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P(x)4x2Q(x)2
x1ye1x2dx2x4x21x2dx14(2edxc)2(cx3)x1x132x所以原方程通解为
y
143(cx)x213
第四篇:2011年成考高等数学二导数复习
2011年成考高等数学二导数复习
历年来,成人高考数学
(二)的考试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块: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数微分学(主要是二元函数)及概率论初步。其中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和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在考试中分数占很大比重,因此这两大块是我们大家尤其要重视的重点。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下面我们粗略地看一下考试的主要侧重点。大家可以根据下面的这些复习主线有目的地来进行复习。当然,这些只包括了考点的一部分,要想得高分,还得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系统的复习。
一元函数微积分学
1、极限与函数的连续性
这一部分主要着重于考察大家对极限以及函数的连续性概念的理解,具体主要包括:
(1)两个重要的极限
这里主要要求大家掌握这两个重要极限的变形形式,评析:上述两个变形表明,无论这两个函数的自变量的趋势如何,只要在自变量的这个趋势下,上述两个等式总成立。比如,大家一定要理解掌握这两个变形。在历年的考试中,二者必居其一。
(2)函数连续性(其中包括函数的间断点的定义)
这一部分主要考察点包括函数连续的定义、函数在一点连续的充要条件(左极限等于有极限)、函数的间断点(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连续)。
2、函数的导数
当然,要想了解函数的导数及其相关内容,大家首先必须理解导数的定义。
(1)导数的定义
一个函数在某点处的导数无非就是指函数在该点处函数值的改变量与自变量的改变量的极限值,即
(2)导数的几何意义了解导数的定义,有助于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在点处的导数为曲线在处切线的斜率,从而可得在该点处切线方程为
(3)函数的求导方法
这一部分大家要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隐函数的求导方法及对数求导法。这一部分内容很多,我们不一一列举,以后我们会逐个地讲解。这一讲,我们主要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大家对我们的考试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增加大家对考试的信心。而且,我也相信,只要大家根据我提供的主线好好地复习,肯定能在考试中取得成功。
3、导数的应用
在这个主题中,需要大家掌握如下内容:
i)两个中值定理
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这里主要考察这两个定理的基本内容,要求大家了解这两个定理分别成立的三个和两个基本条件,会判断给定函数是否满足定理成立的条件及计算满足定理条件的点。
ii)洛必达法则
洛必达法则主要用于计算函数未定式 的极限。这个法则在求函数的极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大家要重点掌握。当然,如果大家能够在求极限的过程中,使用等价无穷小量替换将会更大的简化计算过程。这是后话,不再详述。
iii)导数的符号和函数单调性的关系
如果函数在给定区间的导数大于零,则该区间是函数的递增区间。
如果函数在给定区间的导数小于零,则该区间是函数的递减区间。
这个结论主要用于计算函数的单调区间以及后面我们要提及的求函数的极值、最值。
iv)函数的极值、最值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通常可以通过建立模型,把问题转化成求谋个函数的极值和最值问题。这就需要大家掌握用极值的第一、第二充分条件计算函数极值。在这里,只要求大家能计算简单的初等函数极值。
4、函数的微分
函数的微分与函数的导数有密切的关系。函数可导是函数可微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如果函数可微,则只要掌握了这一计算公式,函数的微分就容易计算了。
第五篇:《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总结
第一讲 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一、教育概述
1、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即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有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2)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不仅着眼于人的某一方面品质的发展,更注重促进人的整体品质和谐发展;教育的对象已经拓展到所有人。
2、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教师、家长、教育管理人员等;
(2)教育中介。作为传播媒介的符号;教育材料;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制度。
(3)受教育者。学生;
二、高等教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1、高等教育的内涵: 成人性;专职的师生关系;系统的学习计划;知识学问的专业性和通识性;高智能或高智力的学习劳动;学位制度;理想人格的培育。
2、高等教育的特征
教学内容的高深性与专业性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学形式的本质特征。
三、高等教育的目的与功能
1、高等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
(1)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3)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2、高等教育的功能
(1)基本功能:育人和促进社会发展(政治、经济、文化)(2)衍生功能。
3、高等学校的职能
高校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化和现实化,表现在教学(培养人)、科研和社会服务三方面。
4、高等教育结构
是指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1)层次结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2)横向结构:学科专业结构。
第二讲 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的高等学校
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古希腊柏拉图的阿加德米学园。
二、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1、中世纪大学的特点:(1)自主自治的办学观;(2)学术自由的办学观;(3)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
2、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
质的变化,教学和人才培养在大学职能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3、近代大学教育的转向
大学的功能转向进行科学研究、用科学知识来培养人;高等教育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之中,大学的层次和内部组织也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
4、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职能在原有的育人和科研基础上,增加了为社会经济服务。
三、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1、高等学校的发展
(1)夏商时代就产生了学校。“五学之所”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有文献记载的高等教育机构。
(2)汉代“太学”是我国正式设立大学的开始;唐代“六学二馆”中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已具有大学性质;律学、书学、算学已具有专科性质。
(3)近代洋务运动中创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开始。
2、大学教育思想的发展
(1)古代教育重视伦理教化——“四书”之一的《大学》(2)古代大学教育注重经史之学、传授儒家伦理道德为目的(3)近代大学教育:西学东渐的过程。
第三讲 高等学校的职能
一、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
(1)培养人才;(2)科学研究;(3)社会服务
现代大学发展到今天,三个职能已经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不能简单分离和割裂。
育人是大学最基本的职能,是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的本质所在,也是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科研既有助社会进步,也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而教学同样可以在研究中推进知识的创新。社会服务与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佳途径,也可以促进人的素质的综合发展。社会服务有赖于人才的培养、输送以及技术应用的水平。
二、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
1、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关系
2、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
3、平等和效率的关系
第四讲 高等教学活动的主体
一、高等学校的教师
1、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
角色,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的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在适应社会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1)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
(2)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
高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的合作者和参与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拓展者;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3)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4)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2、职业生涯成功
(1)客观职业生涯成功。(2)主观职业生涯成功。
3、高校教师成长(专业发展)
高校教师的成长,是指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以及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作为人的教师”的成长,强调教师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的人”的成长,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知识的发展。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2)专业能力的发展。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评价的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3)专业情意的发展。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4、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1)社会环境。
(2)学校文化。(3)个人经历。
(4)自我更新。
5、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6、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1)专业学习(2)专家引领(3)同伴互助(4)个人反思
7、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1)教书育人: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专门人才;
(2)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和社会发展;(3)社会服务:通过教学和科研直接服务于社会。
8、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
(1)合理的职称结构;
(2)最佳的年龄结构;(3)高层次的学历结构;
(4)多学科的专业结构;(5)多元的学缘结构。
二、高等学校的学生
1、学生的本质(1)学生是人。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1)家庭。(2)学校。(3)同辈群体。
3、大学生的特点
(1)身体的特点。各部分分泌腺的发育和性成熟;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发育接近成人水平。
(2)心理的特点。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但不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易带主观片面性;情感丰富多彩但波动较大;意志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思想价值取向多元发展但矛盾重重。
(3)学习生活的特点。主动性;开放性;独特性;创造性;
三、高校中的师生关系
1、高校师生关系的具体内容
(1)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和管理)。(2)高校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3)高校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
2、走向交往的高校师生关系——“主体间性”关系(1)平等对话(2)互相尊重(3)共同分享(4)彼此评判
第五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概述
1、教学内容的内涵:
教学内容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对象,通常理解为“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主要具体化为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
二、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不同观点
1、制约教学内容选择的3个因素(1)知识。(2)学生。(3)社会。
2、学科中心论
认为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以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内容,在内容编排上要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
3、学生中心论
代表:经验主义。应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倾向等为基础来设计、组织课程,即课程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4、社会中心论
代表: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温恩华。
三、高校课程的组织
1、课程类型的含义与划分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1)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划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2)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3)根据课程的功能划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4)根据修习的要求划分: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5)此外:理论型课程;实践型课程
2、课程体系的含义 课程体系,“是课程设置及其进程的总和。”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是从宏观层面解决“教学什么”与“何时教学”的问题。具体包括两个问题: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应选择那些课程;各课程在内容与呈现方式上如何建构。
3、高校课程体系建构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2)内部因素: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3)大学的层次、类型。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
4、高校课程组合方式的3个考察维度:
(1)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反映不同类型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尤其是学时、学分方面的比重,直接决定了课程体系的功能。——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比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
(2)课程之间的空间关系。主要是指单门课程之间相互搭配与相互融合的问题。——两个要求:第一,实现各门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有机紧密的联系;第二,搭建各学科各专业之间共通的平台。
(3)课程之间的时间关系。从纵向结构上考查学生先学什么、再学什么。
5、课程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课程设计工作,“实质上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以特点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的各种要素或各种成分,从而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及其产物。”内涵包括:
(1)课程设计是基于对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对课程要素的优化组合;(2)课程设计就是对目标和内容或学习经验的选择和确定;(3)旨在确定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4)形成课程设计结果——课程方案。
6、课程设计的内容/环节:(1)课程方案的设计。
一份完整的教学大纲至少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
制定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
列出教学内容的范围,包括重点、难点。
安排教学进度,分配具体学时,如有需要,提出所选用的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的评价方式。
制定教材,包括教科书、实验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及其他补充读物等。(2)课程目标的确定。
培养目标:“对各级给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3)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4)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的开发。(5)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四、高校课程的改革
1、我国目前高校课程的现状:
(1)课程价值观:从学科本位转变为社会本位;(2)课程体系:表现为统一大于多元;(3)课程内容:表现为分科多于综合。
2、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
(1)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开展通识教育;(2)课程体系强调基础化弹性化;(3)以学科整合带动课程综合化。
3、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1)我国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2)青年教师也应积极学习与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第六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
一、高校教学活动的内涵和特征
1、教学活动的内涵
广义:凡是涉及知识传递和经验获得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学活动; 狭义:教学活动特指发生在学校教育领域之内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围绕共同的内容,借助一定的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展开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1)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建构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2)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3)教学活动是课程资源的拓展过程;
(4)教学活动是预设性和生成性辩证统一的过程。(5)教学活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彼此交融的过程。
2、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
(1)从教学活动的目的来说具有教育性的特点(2)从教学活动的内容来说具有发展性的特点(3)从教学活动的过程来说具有真实性的特点(4)从教学活动的方式来说具有互动性的特点
3、高校教学“中间过渡性”的特征
高校教育承担由学校教育向社会实践合理、有效过渡的职责。
(1)由高校教学对象亦即高校教学过程的认识主体——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所决定;
(2)由高校教学自身的内在价值和独特功能所决定;(3)由高校教学的认识客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所决定;
二、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和原则
1、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
教学规律是教学现象和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1)教学相长性;(2)教学发展性;(3)教学教育性;
2、高校教学活动的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教育目的制定出来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1)教学准备阶段。
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你从哪里出发?(起点)你要到哪里去?(目标)你如何达到你想去的地方?(技术、方法和情境)你怎么知道是否已经到达你想要到达的地方?(效果评价)(2)实施调控阶段(3)反馈评价阶段(4)反思总结阶段
四、教学活动的基本策略
1、教学活动的策略
可以理解为师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是在教学目标确立以后,根据特定的教学任务和师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合相关的教学活动的内容,借助一定的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教学活动所依赖的媒体、技术,采用特定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形成有效的教学活动方案。它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综合。
2、教师的教学行为:
主教行为;助教行为;管理行为。
3、学生的学习方式类型:(1)接受性学习方式;(2)自主性学习方式;(3)合作性学习方式;(4)探究性学习方式。
4、高校教学活动的策略
(1)知识呈现的策略。教师讲授;直观演示(2)信息沟通的策略。-对话:问答;讨论
(3)巩固知识的策略。练习指导;阅读指导;活动指导(4)组织管理的策略。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展开
第七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与价值
1、教学评价的定义
一种在收集必要的教学事实信息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2、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
(1)评价者-谁来评价。校外评价者;校内评价者。
(2)评价对象-评价谁。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客体;教学活动的物质条件;对评价者本身的评价。
(3)评价标准与方法-评价什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3、教学评价的目的-为什么评价
(1)管理性目的。-奖惩性评价制度。(2)发展性目的。-发展性评价制度。
4、教学评价的功能(1)鉴定分层功能。(2)反馈调节功能。(3)激励导向功能。(4)教学功能。
二、教学评价的类型
1、按评价的标准:(1)绝对评价;(2)相对评价;(3)个体内差异评价
2、按评价的目的:(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
3、按评价的表达(1)定量评价;(2)定性评价
三、高等学校常见的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活动
1、外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1)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专业认证
2、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 主要内容包括:(1)院(系)级评估;(2)专业与课程评估;(3)学生评价与教师评学;(4)教学督导。
四、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1、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1)学业过程评价。(2)学业成绩评价。
2、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法(1)日常测验;(2)期末考查和考试;
3、新兴的学生评价方法(1)学习契约。(2)量规。
4、教师评价的内容
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教师素质、教学过程、教学成果
5、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基本方法
(1)课堂观察(专家、同行、教学管理人员)(2)学生学业成就(3)学生评教(4)教师自我评价
6、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1)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2)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价值、评价主体、评价标准(3)现代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广泛使用。
第八讲 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
一、备课、说课的艺术
1、备课的概念
备课,就是预先为课堂教学而做的准备,是一种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
2、备课的步骤(1)学期备课。(2)单元备课。(3)课时备课。
3、备课的内容——四备、四写(1)四备:
备教材:即钻研教材,“懂、透、化”。包括:备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备教材的地位、备教材的重点难点、备教材内外隐含的教育资源。
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关注自己所教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备教法学法:教法的选择。
备自己: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当教法;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2)四写:
写教学进度计划(教学日历);写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教学计划(教案);课后写教学反思。
教案的编写方法:文字表达法;列表一览法;卡片提示法。
4、“说课”的含义
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面对领导、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课前说课、课后说课)
5、说课的作用
(1)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2)有利于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开展;
(3)有利于教师提高备课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6、说课的特点
(1)简易性与操作性;(2)理论性与科学性;(3)交流性与示范性
7、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1)说课与备课:
联系:说课在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备课的水平影响到说课的质量; 区别:概念内涵、对象、目的、活动形式、基本要求不同
(2)说课与上课:
联系:都要立足于教材,都是为了实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区别:面向对象和主要目的不同;所属范畴不同;基本要求不同。
8、说课的原则:(1)理论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逻辑性原则(结构清晰);(4)艺术性原则(基本功扎实);(5)特色性原则。
9、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总体思路: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1)说教材、教学对象。教材简析;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关键。(2)说教法、学法。
(3)说教学程序。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说清楚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说“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4)说联系作用的安排和板书设计
10、说课的程序(1)确定课题;(2)精心准备;(3)形成说稿;(4)进行说课与答辩。
11、说课要注意的问题
(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2)说课不是授课,说课比较灵活;(3)说课不是“备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4)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5)教育理论与教材相结合。
二、上课的艺术
1、“讲”的艺术-教师的口语
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锤炼:练习运气;练习发声运调;练习吐字;练习语言的节奏。
2、“写”的艺术-教师的板书
板书设计的原则:(1)精心构思,整体设计;(2)合理布局,虚实相生;(3)书之有序,擦之适时。
3、“做”的艺术-教师的教态
运用教态的要求:
(1)目光运用要合理真诚。以环视组织好一节课的开端和教学的全过程;上课时目光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应避免一些消极的目光语言。
(2)面部表情要亲切适宜。避免脸部有污点;以亲切的表情面对学生;表情的变化应真诚自然。
(3)举止风度要优雅、自然。手势要准确协调;站立要平稳端庄;走动要适时适度。
(4)服饰发型要和谐、得体。服饰应显示个性特征;服饰应强调实而不华;服饰应简洁清新。
三、听课、评课的艺术
1、听课评课的作用:(1)监督检查作用;(2)评估指导作用;(3)提高借鉴作用;(4)相互协调作用。
2、听课的艺术
(1)听课的步骤:听课前的准备;端正听课的态度;掌握听课的方法,即看、听、记、交。
(2)听课的技术:定量课堂观察技术;定性课堂观察技术。
3、评课的艺术
评课,指评课教师在随堂听课后对授课教师某堂课的教学活动行为和结果进行一系列评价的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
(1)评课的特征: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科学性强;发展性强。
(2)评课的类型:示范性评课;提高性评课;研究型评课;监测型评课(3)评课的原则:科学性;教育性;真实性;尊重教者;详略得当(4)评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标准:主动;生动;快乐;有效。
(5)评课的内容:评教学目标;评教学设计;评教学效果;评教师素质。(6)评课的注意事项:切忌套话连篇;切忌评课声音单一;切忌角色凝固;切忌自我本位;切忌面面俱到。
第九讲 高校科研的一般概述
一、高校科研的地位与作用
1、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优势地位(1)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很好的创新思维和很强的创新能力,从而能做出创造性成果、有所建树的人。(2)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体。
一方面,高校里高层次人才密集,组成一个不断更新、充满活力的研究队伍。另一方面,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综合性强,结构层次丰富,便于学科交叉融合,容易产生新的学术思想和科学成果,实现知识创新。(3)高校是技术创新系统执行主体的组成部分。
(4)高校制度创新系统是国家制度创新系统的实现形式。
2、高校科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导作用(1)高校科研通过原创研究提升核心竞争力;
(2)高校科研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
(3)高校科研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先进技术转化为国内技术创新。
3、科学研究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1)科研能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环境;(2)科研能提高研究者的学术水平;(3)科研能促进研究者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我国高校科研现状与发展
1、高校科研面临的挑战
我国高校科研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存在着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二是缺乏战略层面的科研规划;三是高校科研的人才和条件不足。
高校科研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高等学校创新能力严重不足;(2)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缓慢;(3)社会急剧变化对高校快速发展的要求-高校科技创新体制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
(4)国家对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迫切需要-我国现在高校学术水平较低、和世界一流大学差距较大。
2、高校科研的指导方针:
加强原创;鼓励交叉;聚集人才;强化组织;科教结合;贡献社会。
3、高校科研的阶段发展目标:(1)2010年目标:(2)2020年目标:
4、高校科研的政策措施
(1)大力推进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2)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经费效率。
(3)改善科研创新基础条件,加快实现资源共享。(4)加强组织和协调,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5)坚持产学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6)扩大国内外科研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科研资源。(7)大力加强地方高校科研的创新工作。
三、高校科研的类型
1、从与生产的关系来划分:(1)基础研究;(2)应用基础研究;(3)应用研究;(4)推广研究
2、从其主要研究方法来划分:
(1)现象型研究。
(2)试验型研究。
3、按活动规模的大小来划分:(1)小规模研究;(2)中规模研究;(3)大规模研究。
4、其他分类
四、高校科研的原则
1、高校科研价值追求(1)意义性。(2)科学性。(3)创新性。(4)现实性。(5)普适性。
2、高校科研的基本原则
(1)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原则。(2)科研层次化与特色化的原则。(3)独立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讲 高校科研的程序与方法
一、高校科研的步骤与方法
1、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
(1)发现问题;
(2)了解情况;
(3)深入思考。比较、归类与类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想象与假设。(4)实践验证。
2、高校科学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主要阶段-结束阶段(1)确定选题并制订研究计划;(2)进行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3)进行分析形成研究报告。
3、高校科研的具体方法(1)观察研究法。(2)实验研究法。(3)文献研究法。(4)调查研究法。
二、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1、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存在的问题(1)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顾及科研。(2)科研实践经验不足而难获科研立项。
2、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
(1)青年教师要形成积极的学术态度(2)学校要重视青年教师的科研管理(3)管理机构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应用平台
三、高校青年教师课题申报的要求
(1)熟悉科研课题申报常识,关注课题来源动态。(2)执著钻研专业知识,慎重科研选题。
选题应遵循:价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创新性原则(3)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扎实完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有特点:综合性、评述性、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4)注重同事间的协同合作,合理组建研究团队(5)认真做好课题论证,修改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 国内外研究情况概述、选题依据即课题价值;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与假设、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课题的创新点;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确定; 研究方案的设计; 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6)把握课题申报时间,按时送交申报材料
第十一讲 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一、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概述
1、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
社会服务职能是大学对社会需求做出反应的一种外适功能,是指大学在遵循自身特性与规律的前提下,以自身的学术优势为基础,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大学的层次,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社会提供的学术性服务。这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职能的有机延伸。
2、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特点(1)社会服务的学术性。(2)社会服务的层次性。(3)社会服务的伦理性。(4)社会服务的有限性。
3、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形式(1)为地方发展培养人才。
(2)根据地方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推广科技成果或技术转化。(3)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制订规划,提供咨询。(4)与地方政府协作建立科技园区。
(5)创办科技产业,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6)直接参与贫困地区的领导管理工作,开展对口服务。(7)利用学校设施,为本地区各种团体服务。
二、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内容
(1)文化政治服务。指大学对社会的文化建设和政治秩序的引领作用。基于其文化智力中心、社会良心与国家机器的角色与优势,对社会政治文明的推动和鼓吹,对先进文化的指导和引领。它通过不同方式推动政府善治、公民成长和社会进步。(2)社会经济服务
方式:开展技术推广服务; 建立科学工业园区; 建立高科技产业孵化器; 兴办合资企业。(3)教育培训服务
形式:直接为社区或社会提供相应层次的教育培训;与企业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人才。
三、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意义
(1)促进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2)促进高校自身发展。(3)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第十二讲 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活动
一、高校教师对社会服务活动的参与
(1)科研选题关注社会实际需要。(2)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
(3)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服务技能。
二、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原则
(1)提高认识,主动参与。
(2)明确定位,扬长避短。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集体参与与个别参与相结合;坚持高起点原则。
(3)正确处理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