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摘要:科学的自然辩证法,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及科学技术观,对于科学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以中国举办奥运会及地震灾难的科学研究发现为例,通过简要介绍其自然哲学的来源、主要思想及产生的影响,来探究自然观,科学观对科学发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2008年奥运会科学技术发展地震自然观科学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
首先,在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或矛盾中,人类借助于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界。自然辩证法首先是由恩格斯开创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主要在《1873-1883年自然哲学手稿》(即广为人知的《自然辩证法》,但恩格斯并未为他未完成的手稿起一个名字,因此,更准确的应用这个名字)、《反杜林论》中加以阐发。其主要思想是说,辩证法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在人类思维中起作用,自然界的发展也是符合辩证法规律的,如果不自觉学习辩证法,自然科学家就会走入歧途。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就开始了人化的特征,自然史与人类史就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人工自然的产生和发展,充分体现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的巨大能力和潜力,也标志着人的活动作为一支力量介入到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给自然界打上了人的烙印。这不仅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且对整个自然界的演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面对人与社会的关系或矛盾中,人类借助于科学技术,使人类社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科学技术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新关系的建立,才有恩格斯所说的人类从社会关系方面的提升,也才有贝尔纳所说的对社会的科学改造。
其次,恩格斯说过,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在于人是“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第一:我们要使自然界更好更久远地为人类服务,就必须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正确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支配至少是我们最普通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比较远的自然影响”,“学会预见这些行动的比较远的社会影响”。对“自然影响”,“几千年的劳动才稍微学会估计”,对“社会影响”的预见“就困难得多了”第二:研究人类生产行为的社会影响,主要是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从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到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这是一条很顺畅的研究进路,这应当是自然辩证法学科研究的逻辑主线。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
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准很多处于世界70-80年代的水准,工业企业,设备近20%老化,超期服役率达40%。资源消耗高,有效利用程度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2倍、韩国的4.5倍、美国的3倍;钢材、木材、水泥的消耗强度分别为发达国家5-8倍、4-10倍和10-30倍。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0%,比发达国家低20%。我国人均占有资源贫乏,人均耕地不及世界水准1/2,人均森林面积为世界水准的11.7%,人均水的占有量为世界水准的1/4,人均矿产资源为世界水准的1/。铁、铜、石油、天然气、钾、硫、磷、铀等国家建设所需的大宗支柱性矿产资源明显不足。
面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严峻挑战和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国情,这种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将是难以为继的,加速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战略转变已迫在眉睫。实现这一战略转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大力解放和发展第一生产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而为科技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我认为。自然辩证法理论中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值得研究,一是它所描绘的自然界的发展、演化图景,是与19世纪对机械自然观的反动,对物理世界时间的发现、进步进化观念的兴起一脉相承的,它们共同酿成了20世纪自然科学的系统观、整体观;另一是它所强调的思辨方法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延袭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的路子,曾经造成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分裂,以致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在我国一再被提出来讨论。这两个方面都有待于详细的历史研究。
2008年8月8日到16日举办的奥运会,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最重大体现。就是因为我们科学技术提高了,才可以举办如此之宏伟壮大的奥运会。不管是鸟巢的建筑还是水立方的建筑,不管是开幕式还是奥运过程中的一切设施,在国际上都可以说是一流的。罗格先生评价今年举办的奥运会是“一次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估计这次奥运会是空前,也可能是绝后。首先,我总体介绍一下,我从四个方面来介绍,第一个就是总体情况,智能化的水平;第二个是奥运会的安防;第三个是奥运会的智能建筑情况;第四是智能交通IPS的情况。为了保证奥运会的圆满进行,对奥运会的安防系统和智能化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这也代表了我们国家的水平。首先的要求是实用,因为我们要求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资料,能够实时检索和查询。第二,因为奥运场馆是一次最后的检阅,将近七年准备的最后一次建设,所以这样一次契机也是对我们国家智能化水平的一次很好的促进和推动。第三,因为奥运场馆的特殊性,在场馆比赛期间集中使用,在比赛以后要转为民用,所以这个系统的伸缩性和可裁减性要求非常高。另外,因为奥运会涉及到三个层面,包括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场馆安全,这样三个层面的安全问题,所以要求比较高。为了保证国家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进行,我们组建了奥林匹克统一的指挥中心,把安保的采集、传递、处理、指挥、调度统一成一个系统。另外一方面,安防系统本身也要保证安全,安防系统尽管是保安全的,但是它本身的安全要得到高度的重视。体育场馆里的这些智能化分析,要
保证体育场馆的正常运行,这些设备的安全也不能忽视。还有与此配套的一些商贸区,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商贸区,还要提供一些商品丢失、被盗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和“水立方”膜结构采用ETFE膜材,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良好的保温隔热、消除回声,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温馨,安逸的环境ETFE膜材结构建筑,膜材采用进口产品。“鸟巢”采用双层膜结构,外层用ETFE防雨雪防紫外线,内层用PTFE达到保温、防结露、隔音和光效的目的。“水立方”采用双层ETFE充气膜结构,共1437块气枕,每一块都好像一个“水泡泡”,气枕可以通过控制充气量的多少,对遮光度和透光性进行调节,有效地利用自然光,节省能源,并且具有。这就很明显地说明了科学技术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使得我们中国在世人面前展示了我们中国的发展水平,我国的科学技术情况,让那些不了解我们的国家以及人对我们刮目相看这次奥运会是相当成功的,我认为。那就是因为有了科学技术!
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还有人们的重视程度。像2008年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死伤人数如此之多,为什么会是这样?76年的唐山大地震就已经很惨烈了,为什么几十年之后会发生同样的事情?那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地步.或许真的是地震预测很难.专家说我们没有发现能够让地震科学家在现有水平上依据现有经验做出判断的前兆异常,就是这次汶川地震没有短临预报。所以我认为可能是政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也可能是觉得没有意义,就没有向天气预报那样发展地很快。所以,认为应该强化政府在预警中的关键位置。在现实条件制约下,政府肩负有限责任,但必当全力以赴。政府应向公众坦陈风险决策的难度,并明确说明对预警的承担。巨灾应急体制须彻底改革,成立紧急事务部门,统筹所有巨灾和突发事件的处置。给科研充分学术自由。要让预报工作者免于恐惧,放手工作,向责任部门大胆预报。在科学尚在攻关的现实下,“虚报”和“漏报”均应免责。逐渐增加信息开放度。第四政府要给科学界减压,社会要给政府和科学界减压。政府、科学界和社会应密切沟通。全体社会成员同舟共济,宽容、务实、沉着面对巨灾威胁;理解预警需要成本,共担必要代价。就象环境保护,现在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现在才意识到环境对人们的重要性,如果一直以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意环境的保护,或许情况没有现在这么严重.所以我们要站在高处,看得更高更远.也拿地震来说,日本是地震高发区,虽然震级不是很高,但是经常发生,却损失不是很大,那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正确利用科学技术,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国家情况,从长远出发,从小教育孩子地震的相关知识以及在修建房屋时考虑到地震的影响而避免了损失.这就是正确利用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
所以,科学技术在发展到一个很完美的阶段时,是肯定要经历的一个过程的,这条道路是很难走的。通过以上事例中不难看出科学研究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存起着很大作用,科学家对于自然观和科学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中国科学技术在21世纪飞速发展的原因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不过,我们要从这些失败中吸取教训,踏踏实实地去做,把不正确的改正,这样科学才会有所发展。同时这些自然科学哲学也利于我们今后的科学实践成绩的不断提高。
第二篇:浅谈自然辩证法与足球运动的关系
浅谈自然辩证法与足球运动的关系 体育教育训练学 20110421 谢林志
摘要:本文通过自然辩证法原理,采用举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足球运动发展的内外因素及规律,描述足球运动的发展历程,证明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相互联系的自然辩证法观点,揭示事物的发展是曲折向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规律。在运动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做出新的正确判断,采取新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推动足球运动向更高更新层次方 向发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自然观;足球;运动发展 自然辨证法中的科学与自然观 1.1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1]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因此,自然观既不象唯心主义所说的那样,只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也不象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是思维对自然界的消极反映。构成自然观基础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只是自然界本身。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在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是神话形态的自然观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日趋明显。唯心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唯物主义自然观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形态。在古代,人们基本上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近代科学深入自然界的各个细节进行孤立静止的考察,由此产生形而上学自然观。现代科学则日益广泛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联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展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这一科学的自然观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1.2自然观跟科学之间是辨证统一的 科学的研究是对自然观深刻依赖的,在费耶阿本德对多元主义方法论的辩护中,有一个基本的论证,即强调不应该先验地规定科学研究规则。“只有在一个具有某种结构的世界中,我们所使用的标准和我们所推荐的规则才有意义。在一个不呈现该结构的领域中,它们便成为无用的,或开始成为无效的。” 也就是说,科学标准和科学规则的有效性是由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状况所决定的。费耶阿本德在这里叙述了一个相当平庸的真理,即科学方法论原则依赖于自然观假定,但是这平庸的真理,加上一些大家可能会很容易接受的辅助假说,却蕴涵了非常有趣的逻辑结论,值得我们认真分析。
[2]
科学对自然观的影响不可以忽视,人们对自然界或地球的基本认识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自然观又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改变。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在某个历史时期的自然观指导和制约该民族或该社会的行为(生产和生活);社会行为又与自然界相互作用,造成自然界趋向性变化。后者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
科学与自然观交互于人,在自然科学产生以前的原始人类社会阶段,自然界是主人,人服从并畏惧自然。那时自然界对人类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远远大于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规律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自信心,在社会意识中“人定胜天”的观点逐渐占了上风。这时人是主人,自然界是人类“改造”与“征服”的对象。但是,盲目的“改造”与“征服”却造成了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恶果。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引导人类重新认识其自身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能在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协调中才能生存和发展。[3]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对物质运动的新发现,使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当初提出的物质观有了更新的认识,特别是由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恩格斯提出的无限自然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生物学、物理学和数学领域,也需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新的概括和总结,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观。其实,我想正是这种冲突,通过这种冲突,加深了我们对唯物自然观的认识。2 足球运动发展中包含着自然辨证法
足球运动在中国作为一项广受大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从传入我国至今已趋于稳定,其经过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相互联系的,事物的发展也是曲折向前的,根据自然辩证法原理,分析足球运动发展。2.1 足球运动发展的内部动因分析 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是科学发展的动因,是科学发展的基本矛盾,它决定和影响着科学知识的起源和发展。” [4]在足球领域中,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以足球技能实践为主和以足球理论知识研究为主两种观点,两种观点表面上相互对立,但从根本上来看却又相互统一,因为不管是以谁为主导地位,最终目标都是以推动足球运动发展为目的的。
2.1.1 攻防对抗依然是足球运动发展的动力源泉
从足球运动诞生至今,攻防对抗一直刺激着足球运动向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着,这也是足球运动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爱好者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进攻与防守作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始终是足球运动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足球技术新动作的应用以及足球规则的完善都要以此为依据。进攻与防守的对立与统一推动着足球运动的发展,使足球运动始终保有强大的生命力。
2.1.2 足球技术的发展是足球运动的核心 从发展初期的“多人抢球游戏”,到现如今具有完美艺术表现力的体育竞赛,足球运动中的技术动作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战术配合是足球运动的核心技术,战术配合的演变和发展是促进和推动足球运动发展的关键技术。新战术的演变与发展使足球运动的对抗性大大提高。如何高效的完成进攻技术动作,激化着足球运动的内部矛盾。2.1.3 规则的修改具有时代性
足球规则的修改平均每四年一次,主要遵循公平性、合理性、安全性、有利无利等原则。比赛规则的修改在一定时期内推动着技战术的发展进步,适应当时的比赛形式,促进了足球运动更加激烈、精彩。规则从最初的15条发展到现在的105条,足球技、战术从原来的简单、低级发展到现在的高级水平,都是它们许多年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结果。而在犯规处理上,特别强调了攻守平衡的指导思想,迫使和促进了进攻队员为摆脱防守采取的各种形式的射门技术,以达到得分的目的,推动了防守战术的不断发展等。[5] 2.2 足球运动发展的外部动因分析
推动足球运动发展的外部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等等。这些动力因素不但可以为足球运动提供更集中更充分的物质基础(人力、财力、物力)和良好的外部环境,给足球发展以推动力,也能够影响足球运动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增强其内在动力的效率和作用。
2.2.1 良好的政治环境促进足球运动发展
“开放性能够为有才能的人提供更大程度的平等权利和机会,能够造就更多的人才来充实和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敞开社会渠道,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有利于研究活动的开展;相反,在封闭**的政治环境中,人们很难有条件去进行实践研究活动,即使有新见解、新思想,也得不到其传播发展环境而被淹没。足球运动之所以在中国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是因为它的娱乐价值与健身价值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肯定,中国现阶段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保障着中国足球,甚至是中国体育健康发展,中国足球也会在这样稳定的政治环境下积极成长。2.2.2 政府的支持是足球运动发展的根本保障 默顿说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是难以想象的。” [6]部门在推动足球科研发展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它可以通过制定正确的科技方针和科技发展目标,引导足球运动的发展。在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体育部门提出和制定过许多科技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为体育科研人员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各时期科研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政府体育部门的下列职能是推动足球运动发展的根本保障:①培养足球各类专业人才的能力;②资金的筹措能力;③科研的调动能力;④制定正确而适宜的足球发展战略的能力。
2.2.3 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发展对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首先,从体育社会学和人类的审美观点来看,竞技运动是作为社会文化教育和人类的娱乐需要而存在的,它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这种社会文化的发展成为推动足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动力。其次,由于足球比赛的紧张激烈,促使足球运动成为满足人类身体和精神需要的一种社会活动,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其为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服务。在国际比赛中为了给国家或地区争得荣誉,也是人们不断地提高本国的足球水平的缘由之一。再次,经济对足球运动的影响,已成为足球运动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动力。体育受一定社会的经济制约,反之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具有反作用。任何一个国家若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为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体育的高度发达只能是一种愿望。3 结束语
足球运动是由许多互为矛盾而又有关联的内因和外因组成的,了解和掌握这些矛盾,有利于把握足球运动的本质和基本规律;有利于提高足球运动训练水平,推动足球技战术水平和运动员身体、心理素质的增强;有利于人们对足球运动的重新认识,从而在运动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做出新的正确判断,采取新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推动足球运动向更高更新层次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彦泉.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观,齐鲁学刊2006年第4.期
[2] 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探讨———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 年年会综述,自然辩证法研究第22 卷 第3 期2006 年3 月
[3] 李平.恩格斯的自然科学观与当代科技发展的冲突,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3 卷 第3期
[4] 张纯成等.自然辩证法原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5]王崇喜.足球意识与训练内容因素的相关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9,(2)[6]牛洪林.足球战术分类探讨[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20(2)
第三篇:数学教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浅谈数学教育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联系。自然辩证法为数学理论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而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有 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 应掌握自然辩证法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这样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理论的发展规律, 加深对数学知识 的透彻理解, 掌握数学学科的精髓,更能激起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关键词】数学;数学教育;辩证法;思维方式;创新能力
【Abstract】Asnatural science,mathematicsiscloselyrelatedtonatural dialectics.Natural dialecticsprovidesmathematicswithworldoutlookand methodology.Andmathematicscanhelppromotethedevelopment ofnatural dialectics.Asateacher ofmathematics,heshouldmaster natural dialectics andapplyit toteaching.It canhelpstudents tounderstandthedevelopment regulationof mathematics,get anindepthunderstandingof mathematics, masterthesoul ofmathematics.It alsocanmakestudentstakinglivelyinterestsinmathematics.【Keywords】mathematics;mathematicseducation;dialectics;modeofthinking;innovationabilit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数学这门自然科学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计算机出现以后, 数学方法正日益深入地渗透到各门科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已经成为研究现代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数学是基础教育中最受重视的学科, 也是各级各类学校最广泛的学习科目之一。而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其理论及数学教育中处处都蕴含着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它以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关系为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为数学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数学科学则遵循自然辩证法规律而产生、变化和发展, 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2.数学中的辩证法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事物的质变和量变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所以, 对任何事物进行研究, 都必须注意作量的考察和分析, 以便更被确地认识事物的质。而数学是研究事物的量、量的关系和变化的科学, 因此, 要研究事物量的规定性, 就必然要运用数学。恩格斯曾指出:“数学:辨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这意味着,数学中充满了辨证法的内容。尤其是微积分建立以后, 辩证法在数学中表现得就更为突出了。他还指出: “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有了变数, 运动进入了数学, 有了变数, 辩证法进入了数学, 有了变数, 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由此可见数学与自然辩证法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数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辨证法。科学理论的否证式发展观认为:科学认识所包含的需要改善的因素, “无例外地总是要比不需要改善的或正确的因素多得多”。科学史就是把各种谬论逐渐消除的历史。每一个数学理论的发展都符合否证式规律。在理论最初形成时,该理论得到肯定;随着实践的需要,研究的深入,该理论的不完善、不精确之处逐渐暴露出来并被否定;进而数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使该理论更完善、更精确,最终得出新的结论,达到新的肯定。例如,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刚问世时,得到当时数学界的认可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后来学者们注意到《原本》中有许多缺陷,例如,用图形的重合来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不完善的, 对有些概念的定义含糊其辞而另一些无关宏旨等。这些有缺陷的部分被否定之后,数学家们对这部分内容作了深入研究,弥补了《原本》的不足,使几何学的理论更完善,论证更严谨,同时也促进了新的数学分支—— —射影几何的产生。每一门数学理论都有结构严密的公理系统。这种理论体系的叙述在逻辑上就是一个系统。因此, 许多不同的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过渡和相互转化的。诸如函数论与微分方程、代数方程与群论、数理逻辑与拓扑学等。甚至当数学家们把两种表面上看似无关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时,会产生奇迹,形成一门崭新的数学学科。例如,当数学家们把微积分理论与几何问题联系起来,即用微积分理论去研究平面曲线和空间曲线的曲率,曲线族的包络,曲面上的测地线等问题时就产生了新的数学分支—— —微分几何。另外,数学的运算结果体现着否定之否定规律,例如,正数取两次 相反数(两次否定)仍是正数:命题逻辑中,一个命题的两次否定仍是原命题。因此, 数学中充满了辨证法的内容。反过来, 辩证法也为数学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古今中外,许多学者既是数学家又是哲学家。而数学家的自然辩证法观点决定着他们研究的深度和方向。例如,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本着“万物皆数”的观点去研究数学、解释自然;法国数学家笛卡尔高举“唯理主义”大旗,创建了能够解释自然的几何—— —解析几何;英国数学家牛顿写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等。3.辨证的数学教育方法
而今随着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等横向学科的兴起,数学研究、数学教学更需要自然辩证法理论的指导。因此, 作为数学教学的教师主体, 应掌握自然辩证法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在数学教育中若合理运用自然辩证法及其基本规律, 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理论的发 展规律,掌握数学学科的精髓,发现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深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还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辩证地看待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辩证的思维方法。
3.1注重培养学生用辩证法的观点认识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恩格斯曾指出“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 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 所以由正确的辨证观点才能够得到正确的方法论。例如在历史上公理是被当作“显然的真理”, 它具有“不证自明”的特点。但唯心主义者对这种来自现实物体的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公理的“不证自明性”作了歪曲, 如康德认为数学公理就是“普遍的、先天知识的实例”。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因此我们应该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理解数学概念的发展:例如数集由自然数, 经过整数、有理数、实数, 最后扩展到复数, 它的每一次扩张, 都体现了变化发展, 体现了质的飞跃。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适当地介绍相关的数学史,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 启发学生的人格成长, 预见学生的认知发展, 同 时也可以指导并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构筑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
3.2注重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方式 从古至今许多前人总结的法则、公式、结论都是按照“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或遵循“由特殊到一般, 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而产生、归纳、概括、发展、应用的。在数学教学中, 应通过丰富的辨证方法, 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比如, 建立数学模型正是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科学抽象过程, 是一个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过程。因而学习数学建模可以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 突出主要因素和关系而撇开那些次要因素和关系的能力。任 何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数学所反映的数目关系和空间形式同样也充满着矛盾, 充满着“对立统一”的内容。如:正数与负数, 实数与虚数, 乘法与除法, 微分与积分, 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都是对立统一的, 是数学整体性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强调数学的整体性, 可以使学生把客观的东西逐步地变成主观的东西, 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全面地看问题, 对外界事物能够有正确的判断和清醒的认识, 使他们能够用丰富的想象能力, 高度的概括能力, 发挥智力的独创性, 形成思维的完整结构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3.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当今理论界大力倡导 素质教育, 而素质教育的四大基本要求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和谐共处, 其核心、实质和关键是学会创新。在信息时代, 人类所面对的知识和信息是无限的, 教学内容无论如何丰富和完善, 也不可能穷尽本门学科中的所有知识。科学的本质就在于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突破, 不断创造新方法、揭示新规律、增加新知识、建立新理论。只有敢于提出问题, 大胆怀疑, 才能有所创新。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而数学的基本概念及定理, 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是枯燥无味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 不但要强调科学性、知识性, 更要强调趣味性、竞争性。以趣味性、竞争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乐学情趣, 使学生主动地开动脑筋, 追求新知识, 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教师可以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 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4.结论
总之,数学内部处处蕴含着自然辩证法思想,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善于将辩证法的原理应用于教学。在讲解数学理论或方法之前,先介绍它如何源于实践而产生,又是怎样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得以完善的,为讲解具体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论证及求解的过程中,要善于从辩证法的角度去介绍数学思维方法,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方法更灵活;讲解理论知识之后,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周围的问题,使他们体会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变抽象枯燥为具体生动,才能将教学内容安排得精细周密,使自己的语言丰富而充满哲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黄顺基.陈其荣.曾国屏《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2]M.克莱因(美国)著.江泽涵译《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 年.[3]高隆昌《数学及其认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4]郑隆忻.毛鄂涴《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概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作者简介:程娴(1981—),女,安徽淮北市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 数学。
第四篇: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关系研究
科学技术发展与伦理道德关系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摘要:科技与伦理道德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解决好科技道德动态上的统一平衡的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科技发展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及科技与伦理道德辩证关系,指出实现科技与伦理道德平衡发展途径,对认识科学技术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科技发展
伦理道德
平衡研究
协调发展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thic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Faculty of Safety Engineering,xuzhou221008)Abstact: The mutual eff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thic is complex process, and solving their dynamic balance, it has became the whole human the important task.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ra background, and put forward own standpoi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modern societ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thics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points out that the realization technology and ethics moral balance development way, to know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thics is of certain reference to the relationship.Key word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ethics and morals,equilibrium research,coordinated growth 0 引言
从科学史的发展可以看出,无论古代、近代、现代还是当代,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似乎永远是难解的结。虽然,二者都是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人们对二者的态度一直迥然不同,要么是“重伦理道德,轻科学技术”,要么是“重科学技术,轻伦理道德”。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基本上是以伦理道德来主导科学技术的发展,以道德的善恶来鉴定科学技术的“真假”,并以此作为标准来决定科学技术是发展还是舍弃的命运。然而,事实却与人们奉行的原则背道而驰,不是道德的原则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命运,而是科学技术的法则动摇了道德原则。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把我们带到一个人类历史从来未有过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空前繁荣的时代,特别是在医学、生命科学、生物遗传学、电脑网络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科学技术不但解决了地球上60多亿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还使得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走的更远,对地球的探索走的更深。全世界各国对科学技术前景无不欢心鼓舞,投入巨大人力和物力去发展更新、更多的科学技术。
然而,由科学技术带来的不和谐音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但没有销声匿迹,还呈现出比过去人类历史从来没有过的张狂,单是最近席卷全球的几起重大流行疾病,就足以让人类胆战心惊。如,人类在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时候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对自然环境的极大破坏,提高了癌症的
发病率;生育技术、节育技术的提高,为性乱的流行创造了客观条件,爱滋病已就成为人类生命的重要杀手;为了提高牛的生长速度,人为的在牛饲料中添加牛骨头(好比人吃人),虽然满足了人类对牛肉、牛奶的需求,但是也是疯牛病肆虐的根本原因;禽流感从 2004 年开始至今,一直没有被彻底根除过,而且在全球还有蔓延之势,虽然到目前人类还没有找到成病的根本原因,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很多地方禽流感的爆发都是从那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满足人类对鸡肉、鸡蛋的养鸡场开始,正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得大规模养鸡成为可能。所以,人类迈入了科学技术与伦理大碰撞的多事之秋。单在最近的 几年时间内,从美国人兽混血实验到法国换脸手术,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就出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碰撞高峰,人们处在一个重重道德忧患的时代,是一个道德空前忧患的时代。美国原子物理学家R·莱普曾忧心忡忡地这样说:“任何人,甚至今天健在的最卓越的科学家,都不能确切地知道科学会把我们引向何处。我们仿佛坐在列车里,列车加快速度沿着铁路奔驰,而铁路上设有许多不知引向何方的岔道,司机室里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而操纵台旁边站着的可能就是一个魔鬼。大多数乘客在最后一节车厢里向后张望,有些乘客担心他们坐上了通往地狱的特别快车,想在适当的时候跳下去。然而看来他们跳车的可能性已不存在。实,这些乘客还能讨论一下形势,试图同前边的乘客联系联系,可能有幸的是,乘客彼此交换一下意见后,启动制动器,把车刹住„”[1]。现代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能协调发展么?人们对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这一古老话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发展规模之大,发生作用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当代,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为显著,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位变革力量。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促使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发生重大变革,包括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纤通信技术等。科技竞争,特别是“高科技”竞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毫不夸张地说,科技是当代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和腾飞的翅膀。科学技术比以往任何时代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更加直接、更加深远。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1 科学技术加速发展
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即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的数量,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曾有人估算,截至 1980年,人类社会获得的科技成果9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0余年获得的。到公元 2000年,人类社会获得的知识还将翻一翻。现代物理学中90%的知识是1950年以后取得的。现在全世界每年发展表科技论文数以万篇,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每隔一年半就增加1倍。据粗略统计,人类的科技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1倍,当前则是每3~5年增加1倍。现在全世界每年批准的专利数量达120万件。由于科技知识的激增,新学科不断涌现,当今学科总数已达到6000多门[2]。
同时,科技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度发展特点还体现在科学技术物化
23456
自由,给人一种进取、拼搏的精神支撑。科技发展的步伐是任何社会力量也阻挡不了的,科技对现有道德伦理的冲击也是必然的。但并不意味着科技的发展会不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和规范,也不意味着伦理道德会一成不变地固守着不合适宜的传统。
科技和伦理既有相互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互促进的一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把握好科技与道德的平衡、协调发展。科学与伦理道德对于人类的作用,正如鸟之两翼,只有当它们保持平衡的时候,鸟儿才能在蓝天上自由的翱翔。高科技时代,我们的一切,包括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命运、我们的未来都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也被人称为动荡、危机、多元和虚无的时代。然而它也是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时代。新时代的科学发展观也要求我们在理想和现实间保持张力,在科技与伦理间把握平衡,在人与自然之间实现共生。
参考文献:
[1] 姜念涛著,科学家的思维方法,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35 [2] 刘胜康,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我见,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4~11 [3] 王利印,谈当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阶段,淮北煤范院学报,1997(4):4~5 [4] 徐超富、吕文栋,发达国家科技投入的特点及启示,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74~75 [5] 殷登祥,高科技与人文——高科技挑战道德,天津科技出版社,2000(1)
[6] 肖叶,若山,金恩梅主编,高科技十万个为什么—生物工程,北京:昆仑出版社,2003(1)15~29 [7] 肖叶,若山,金恩梅主编,高科技十万个为什么—网络世界,北京:昆仑出版社,2002(1)[8] 翟为民,国家生态安全:加入WTO背景下环境保护对策探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2):57-61 [9] 马文彬,孙向军,科技与伦理的思考,科技伦理,2002(2):42~45 [10] 赵红,高科技与伦理道德的平衡发展研究,硕士论文,2006.4
第五篇:自然辩证法作文——科技与文化
自然辩证法作文
——科学与文化专题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类活动的记录与沉淀,是人类的高级精神生活。文化包含了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思想和理论,是人们生存生活的方式方法和准则。
科技包括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知识体系和生产工具。马克思用生产工具为标志来区分人类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也是人类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历程。
科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彼此交融的,科学技术为创造和发展文化提供物质基础,文化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方面,科学的进步不断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不断创造着新的文化形式,推进着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更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变得触手可及,人们更多地跨越种族和国界相互交流,世界各地的文化也通过互联网相互传播和交流。另一方面,文化的发展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反过来又影响着科学技术发展。在人类不同的发展阶段,绝大多数的科学发现及技术成就,首先都是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国家产生的。中国古代先秦诸子百家的争鸣,伴随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无不是在两汉、唐宋中华富强,文化昌盛的时代中孵化而成。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也是建立在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和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和繁荣的基础上。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的时代,科学技术以无比强大的穿透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人们享受着高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便利,带着手提电脑和智能手机出入于充斥现代科技成果的娱乐场所、图书馆等,电视里时刻展现着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产品。人们被一种新的文化所包围,那就是以科技为基本要素的科技文化。科技文化已经成为当代最常见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科学的发展原理和规律,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