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

时间:2019-05-14 17:0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

第一篇: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

摘要:

“李约瑟难题”引发的中西文化差异问题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影响中国科学发生、发展的因素是众多的、并且复杂的。中西文化差异的本质集中地表现为中西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根源在于两个地域中的人们在实践方式上的不同。通过对中西方科学文化的历史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对我们的启示无疑是巨大的,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发展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序言:

人类已跨入21世纪,建立在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正在逐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我们的时代无愧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时代。不仅人们的物质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理性科学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而且,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形态等也在科学技术的作用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回顾近代几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人们发现科学技术不仅依赖于社会经济其它因素的发展,而且有着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些失败经历在这几百年里反复重演,所以正确认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理解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条件,对确立当代科学技术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西方科学文化发展的历史

(一)中国科学文化的历史发展

1.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

我国古代社会从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直至清末,凡4000年,一直绵延不断,既不曾发生过像罗马帝国那样中断无继的历史悲剧,也不曾经历西欧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这就使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得以世代相传、连续积累,并在这个基础上走向自己的巅峰。世界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把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作为纵线,世纪年代作为横线,制作了一幅科技发展的示意图,它清楚地表明:无论是以前4000年,还是近50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事实上一点没有退步”;而是“一

直在稳缓地前进”。

2.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

有实用性的色彩。秦统一我国后,出现了“焚书坑儒”事件,“所不去者,医药、卜巫、种树之类”,意思是那些有实用价值的书要保留,也就是说科技的实用性还是受到重视的。汉承秦制,这部分科技遗产当然会被继承。由于封建社会绵延2000多年,中国

科技在秦汉时期形成的这种特色,也就被进一步固定化,几乎成为一种前后继承的固

有模式。

总体而言,中国文化强调内心的修炼,“内圣外王,成己成物”,由内向外。其基

本精神,是注重现世的人自我的道德修养,而不太关注外在的上帝鬼神之类的东西。

也就是说,中国儒家把大同社会的理想最后落实到每个人的修身养性的工夫之上。中

国古代农业发达决定中国人注重直观、整体、经验。从事实出发.而西方归纳推理,演绎推导.在经验和知识层面上,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加以识别、理解并整

体判断。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体知”的过程。老子提出“体道”说。就是以心灵体验的方式去把握宇宙的根本之道。“四大发明”由中国发明。却由西方发扬光大。这也是

李约瑟难题中,为什么科学技术未能在中国发展的原因。中国向内思维,不对事物进

行履化分析。把一切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西方科学文化的历史发展

从公元前600 年至公元500 年的古希腊时期,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工具、设备的机械化。例如,滑轮、齿轮、羊头撞锤、活动甲板、升降机、“鼠笼轮”、投射器和驽炮等机械设备,这是由于水利、建筑、冶金、采矿和军事活动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在这个时期, 自然科学研究活动在古希腊开始出现并得到一定的发展, 特别是数学、力学和天文学。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是由生产的需要决定的。但是科学和技术这两种文化形态却互不相关、互不影响。

从公元500 年至1500 年的中世纪,在西方科学与技术又开始了分离。在这个时期,由于欧洲各国奉行一种“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的自然观”,对科学的发展起着窒息的作用,故科学在这个阶段中几乎是停滞不前的。而技术则不然,技术只与工匠们有关,而工匠的工作是不受那种落后的自然观的制约的,因此技术在中世纪仍在继续地发展。到1500 年,造纸、纺织、钟表制造、磨坊、染色、冶金、酿酒、眼镜制造、气枪、印刷等技术已在西方出现,并有一定的发展。

公元1500 年到1750 年,科学与技术在“职业”上进一步分道扬镳,但在“解决技术问题”上却开始合作。于是出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经验技术的新的技术,学术界称之为“科学的技术”。文艺复兴之后, 在西方科学开始制度化,科学理论得到迅速发展。在这个时期, 科学研究工作主要是由科学家承担, 而技术则是由工匠、技师和工程师们承担。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 科学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与此同时出现了企业兴办“工业研究实验室”的现象。在这个时期, 技术进步主要是与这种对工业的“研究与开发”有关的。

二、对中国科学发展在明清之际落后于西方的认识

现代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中关于落后的起始时间许多人认为始于明清之际,中间有二百年左右的过度期。在此之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在宋元时期,科学技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中数学和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也是当时世界科学技术的最高峰。宋元时期对应的历史时间段是公元11世纪到14世纪,而这个时间段对应西方欧洲的却是黑暗的中世纪。

1、欧洲中世纪简况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 历史学通常把西罗马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千年称为中世纪,而科学史稍有不同,一般是指古希腊罗马文明结束到欧洲文艺复兴这一千年的时期,大约是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众所周知在这一时期,欧洲科学由于遭到基督教神学的压制和迫害沦为神学的婢女,任何揭示自然奥秘的科学思想只要不符合宗教教义都会被斥为异端学说而遭到镇压。尤其是当基督教被立为国教以后,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垄断了整个精神生活。教会这种一教遮天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必然会敌视、压制以对自然的自由探索为己任的科学。其中最突出的证据就是藏书达70万册,珍藏着人类古代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世界第一大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曾两度遭到基督教徒的焚毁。直到11世纪十字军东征发现了古希腊文明以后,情况才有所改变。在这种环境下,科学知识难有生根发芽的土壤,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当然阻力重重,停滞不前。

(2)对在中世纪时期中国科技领先的思考

由于欧洲在中世纪特殊的社会环境,科学技术不可能在这时期有大的发展,出现倒退也是不足为怪的。相形之下,中国在从秦朝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之后,一直到明清之前,大约有2000年的历史基本上都是平稳渡过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没有太大的转折和变化,科学技术的生存环境相对宽松,统治阶级对科学技术至少还没有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如果在某一朝代君主贤明,政策得当,科学技术还会出现蓬勃发展之势。如中国的汉唐及宋元时期就是例证。如此说来,中国从汉唐以来长达近千年领先世界是有一定社会原因的,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制度无不有关.也就是说在中世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还是能适应科技发展的,从而出现了唐宋时期科技发达的史实;而欧洲此时却一蹶不振,进入昏睡状态。

由于欧洲的停顿才显示出中国科技的一枝独秀。而我们的古人此时如果能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相对意义上的独领风骚,是一种占天时之利而领先的话,那么他们也许会冷静分析,在这种没有竞争对手的领先背后,是否还潜藏着制约科学发展的不利因素?也就不至于那样盲目乐观,以“泱泱大国舍我其谁”的态度而自居。这种夜郎自大、目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使中国从宋朝以后忽视科技的研究和发展,不思进取,满于现状。如果当时有人把中西科技作个比较,分析他们各自的优缺点,能认识到西方科技有哪些潜在的优点,中国科技还存在哪些不足,那么中国近代科技史就有可能改写了。

结束语:

近代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既是一个谜,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不可能存在单一的终极原因。如果从科学自身去找原因,可能会最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把近代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分为外因和内因,那么古代中西科学特点的差异就是内因;如果把近代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分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那么中西科学特征的差异就是主因,科学自身的缺陷和封建统治阶的不予重视是形成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根源,而科学的缺陷主要集中在思维方式的差异上,逻辑理论思维的欠缺是古代中国科学的制约因素。本文只从中西科学特点的差异探究这一难题,意在突出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对一个民族和地域的科学发展意义重大,希望有关部门能以之为鉴。

第二篇:攀登科学文化高峰

攀登科学文化高峰

2009-07-18 07:38:00 来源: 解放军报(北京)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作者简介:蒋乾麟,上海市人,1954年3月生,1971年10月下乡,1972年入党并入伍,曾任总政宣传部宣传局局长、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总政宣传部副部长,现任南京政治学院院长,少将军衔,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业余时间决定的我们这一代人的科学文化基础先天不足。“文革”之初,我小学未毕业就失学了,后来虽然复课进了中学,但由于所谓的“教育革命”又没学到多少知识。记得那时不设数学、物理、化学课,统称“工业基础知识课”和“农业基础知识课”,外语课唯一留下记忆的是用英语喊政治口号和唱《东方红》,3年多中学学习生活就有一年在工厂和农村劳动。随着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和逐步深入,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激起了多少青年求知成才的渴望。然而,能考进大学的毕竟是少数,已经入伍担任连队副指导员的我甚至连报考的机会也没有。

科学文化教育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77年12月召开的军委全体会议上指出:“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过,军队要办成一个大学校。在新的条件下,我们重新强调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指示,显得特别重要。”“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技术,还要学点数理化,学点工农业知识,学点外语。”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指示精神,1978年12月总参、总政、总后联合发出《关于军队开展科学文化教育几项落实措施的通知》,把科学文化教育正式列入部队教育训练内容。

于是,部队各种补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业余学校应运而生。我报名参加了初中文化补习班,原以为参加补习的都是与我差不多的年轻人,没想到还有大我10来岁的团职干部。为了给我们鼓劲,时任学校副政委的吴暇在动员时说:“大家别自卑,你们虽然学历低了点,但阅历、经验堪称社会大学毕业,就是拿复旦大学的毕业生换你们我也不换!但大家也别骄傲,军队干部要知识化、专业化,你们确实有差距,所以要抓紧学习,迎头赶上。”我们备受鼓舞,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大口大口地吃着文化知识大餐,始终没有饱的感觉,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知识都吃进去。正在这时,传来了中央电视大学中文专业招生的消息,可是已经过了入学考试报名的时间。我毫不犹豫地决定自学跟考,为了早一点把“文革”耽误的时光追回来!

那是难忘的1982年。那一年,我从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宣传部调入上海空军政治学院。临行前,我特别敬重的一位首长语重心长地说:“你回上海老家安居乐业了,我希望你乐业安居,要始终把乐业放在第一位。”他的话,我一直铭记在心。就在那一年,我既补习初中文化,又开始在没有围墙的电视大学自学攻读大专。也就在那一年,我儿子出生了,欣喜之余深感做父亲的不易,我给孩子起名为“蒋騋”,用了“将来”这个谐音,意即现在尽管有许多困难和艰辛,但将来肯定是美好的。

回忆那3年的业余学习,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错过了最佳学习年龄的我们,在爬数理化之坡时都气喘吁吁。而电大的考试是全国统考,没有老师面授机宜,甚至连考试题目的形式也不知道,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我们没有退缩,也没有退路,因为电大考试如果不及格,3年后才能补考,所以每次迎考都夜以继日,不敢有丝毫懈怠。记得第一门课考《中国通史》,我做了上百张学习卡片,画了数十张每个朝代历史坐标图,还特意买了录音机,将自己背的声音录下来,做家务或步行的时候反复播放复习,以加深记忆。为了检验自己学得是否扎实,我将一本10多万字的复习资料给即将小学毕业的侄儿和外甥女,让他们随便问,我如果答不上来就罚钱。他俩问了我半天,结果一无所获。这门课考试我得了96分,为上海一万多名考生最高分。我的信心大增,更加勤奋好学,每通过一次考试就像攻克了一个山头,那胜利的喜悦足以将一切的艰辛忘却。3年后,我以上海考生总分第一的成绩从电大毕业,获得了非常有纪念和珍藏意义的“00001”号毕业证书。学习的进步促进了工作水平的提高,这3年我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嘉奖和记3等功一次,1985年1月从副营职干事被破格提拔为宣传处副处长,两年后又当了处长。

业余学习的收获使我一辈子受益。它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丰富和学历层次的提高,也不只是工作水平的提高和职务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使我养成了业余学习的良好习惯。如果说当初业余求学主要是为了弥补自己科学文化基础先天不足,在竞争发展中不被淘汰,功利和实用色彩较浓、外在压力较大的话,那么今天则更把它当作了生活的需要、日常的自觉。从那时至今,我几乎没有晚上12点前睡过觉,总要看一会书才睡得实;如果哪天没有看书学习,感觉就像没有吃饭、洗澡一样。

重要的角色转换是人生成长的关节点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为适应干部“四化”的要求,军队院校大幅度增加在职干部学历教育。尽管业余学习获得了大专毕业文凭,可是我总有点不甘心,尤其因为在学校工作,更感到自己的学识水平不够,希望能够入校接受正规培训。当时我是机关最年轻的处长,政治部董润民主任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前辈。当我忐忑不安地向董主任汇报这一想法时,没想到他欣然答应,说“年轻人爱学习要鼓励”,还带我一起到学院施志清院长、张集合政委那里当面请示。首长们都表示支持,施院长还明确要求到其他院校去培训,不要“近亲繁殖”,每次放假要向他汇报学习情况和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我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

那是恢复军衔制的第二年初秋,肩扛中校军衔的我去南京政治学院报到。“首长,您找谁?”一位清秀可爱的年轻哨兵很有礼貌地问。我心里美滋滋的,不无自得地回答:“我是来上学的!”进了政工系二班,同为中校军衔的班主任张晓为热情地将我送到宿舍,耐心指导我蚊帐怎么挂,鞋子怎么放,被子怎么叠……我得知,我们班29名学员参差不齐,职务连营团都有,年龄差了一轮,我是全班职务最高的,也是全院学历教育唯一的正团职学员。当天晚点名,张主任非常正规地一一呼点全班学员,又非常认真地要求我们尽快实现从部队到院校、从工作到学习、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的“三个转变”。出人意料的是点名一结束,他居然把学员带到我宿舍床前,说:“内务,就照老蒋的做。”我这才明白他白天对我特别“指导”的用意。无形中,我成了“样板”,整理内务乃至其他,丝毫不敢马虎、松懈。熄灯睡觉,躺在床上的我怎么也睡不着,不只是因为刚入学兴奋,而是因为长期养成的“夜猫子”生活习

惯,此刻正是读书、思考和写作的最佳时间。当一个人不想睡觉而硬让他躺在床上时,那个痛苦真不堪言,于是辗转反侧,一夜无眠。第二天发了校徽。也许是宣传处长的职业习惯使然,我到学院门外书店去看看有什么好书、新书。脚步刚迈出校门,只听见后面一声断喝:“站住!出入证?!”回头一看,正是我报到时给我指路的那位年轻哨兵。我指了指马路对面的书店,心想这还要什么出入证。“不行!学员没出入证不准出门。”真有点训你没商量。我悻悻地往回走,心想昨天的“首长”和今日的“学员”,差别怎么这么大呢,不由感叹道:“当你佩上白色的校徽(教员干部发的是红色校徽),就意味着到了最基层。”

第一次集合站队出操,第一次检查头发指甲,第一次打扫卫生评比,第一次行进唱歌、第一次紧急集合……这么多“第一次”对我来说既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真有点“参军入伍18年,一夜回到新兵连”的感觉。

如果说管理上的不适应只是初期阶段性的话,那么学习上适应与不适应的矛盾,则一直伴随着在校培训的全过程。记得刚开始对老师课堂提问有点打憷,尤其是上英语课,大家基础普遍较差,可是教我们英语的年轻教员张永喜特别认真,常常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真让人感到有点下不了台。个别学员也许角色尚未完全转换过来,面对年龄比自己要小10来岁、职务比自己低好几级的教员提问,有时就出现了拒不回答的尴尬局面。好在成年人的心理调节能力相对强一些,我们渐渐地适应了这种提问、测验、考试接踵不断的学习方式。压力变成了动力,后来英语水平提高之快连老师都叹为奇迹。我从入学时所记英语单词不足以装备一个排,跃升到毕业时能装备一个加强团,第二年参加全军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外语统考,几乎没费什么劲就顺利过了关。

我深知在自己的军旅生涯乃至一生中,入校培训这样的角色转换属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再告诫自己要多学一点、钻深一点、学好一点。结果考了20多门课,我绝大多数优秀,其余也是良好,还在《人民日报》、《南京政治学院学报》等报刊发表了18篇文章,并参与编写出版了4本书。实践表明,同样本科毕业和授学士学位,其含金量是不一样的。我想,如果少一点学历意识,多一点成才观念,少一点自我放纵,多一点自我激励,那么在校就一定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将来也一定能抓住更多的机遇。

两年入校培训很快过去了。当我作为全校唯一的优等生毕业时,并没有太多的欣喜,却有了更深的感悟。人的一生其实是在不断地变换角色,由此丰富着我们的经历和阅历。重要的角色转换是人生成长的关节点。能不能及时作出调整,适应角色的转换,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也考验着一个人的发展潜力。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会学习

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拉开了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帷幕,对军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长期在机关工作的我,萌生了到人才培养第一线去当教员的念头。经过南京政治学院两年的系统培训,更坚定了我当教员的决心和信心。

后来,我与裘克人教授、栾景顺教授主编出版了《军队政治工作理论新探》一书,被评为全军院校政治理论优秀成果一等奖。这时空军政治部拟提拔我到政研室工作,通知先去帮助工作。在空军机关半年多时间,领导几次谈话就正式调动征求我意见,我都表示还是想当教员的愿望。返校一年后,时任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冯永生来学院出席空军院校讲课观摩比赛,听了我临时抽题仅一天准备的“为人民服务”一课,他给了我很多鼓励,评委们给这一课打了最高分。

学院领导认定我在教员岗位上很有发展,有意识地加强培养,决定让我到复旦大学在职进修,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为我将来当博导创造“45岁以下博导须有硕士学位”这一必要条件。复旦大学与我所在的空军政治学院相邻,一直是我所仰望和向往的地方,能到这样一所著名高校学习进修,真让我兴奋不已。导师邱柏生教授是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以前就认识,他笑着对我说:“你本来就是硕导,再来读硕士不必太费力;不过复旦有规矩,读书、听课、讨论和作业等,该做的还得做,该交的还得交。”几个学期下来,让我领教了什么是名校、什么是名师,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所有任课老师都会给学生开出必读书目,这些书目大都是本学科前沿或经典之作,导师的学识水平从开出的书单中就可略见一斑。接着组织讨论,题目经常是规定阅读书目观点之间的比较分析,如果没有认真阅读和思考,讨论发言就无从谈起;讨论的方式类似“头脑风暴”,导师鼓励学生有独特见解和创新观点,最后归纳点评都很精辟到位。我与复旦大学的年轻研究生们一起学习讨论,受益颇多,他们扎实的学识基础、开阔的学术视野和率真求实的探索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让我没想到的是,在复旦大学进修期间空军下达了调我担任宣传部副部长的命令。都说干部工作经常跑风漏气,何况我还在空军机关帮助过工作,可这一次调动我事先浑然不知。我心里虽然有些想法,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个道理我懂。人到了北京,可是我没有放弃进修学习,在导师的理解支持下继续攻读,利用探亲休假集中参加听课学习和讨论,以致有的任课老师还不知道我已调离上海。对老师们布置的作业,我都认真按照导师的要求“该做的还得做,该交的还得交”,修完了规定的学分。尽管由于没有时间复习参加外语统考和论文答辩,最终未能获得学位,但我深感这在职进修的过程是升华学习的过程,不仅夯实了理论知识基础、拓宽了学术研究视野、提高了思维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学会了学习。其实,学习的最高境界不就是学会学习嘛!

在空军和总政机关工作10多年后,我又重返学校工作,报到第二天就走上讲台授课,一年下来讲了200多课时,成为名副其实的教授,还被推举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军事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第三篇: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

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

【内容提要】古代希腊科学文化是欧洲文明的起源,也是世界文明的起源之一,它在世界文明史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古希腊文明来自何方?它的渊源又在哪里?多少年来一直是史学界一个激励人们去探索的课题。本文从时空、形式、途径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认为古希腊科学文化源自东方——西亚和北非。

【摘 要 题】古代、中世纪史研究

【英文摘要】Ancient Greek science and culture is one of the origins of worldcivilization as well as the origin of European civilization and plays an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civilization.However,the origin ofancient Greek civilization is the subject which has been exploring in thecircle of history study for many years.From such four aspects as space andtime,forms,ways and its own origin,this paper proves that ancient Greekscience and culture originates from the East(west-Asia and North Africa).【关 键 词】古代希腊/科学文化/渊源/ancient Greece/science and culture/origin 【正

文】

文章编号:1004-5104(2003)02-0029-0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古希腊的科学文化源远流长,其灿烂的文化成就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近代欧洲科学文化起源的基础。然而,起步就生机蓬勃的古希腊科学文化却不是奥林匹克山上诸神创造出来赐予欧洲人的。现代美国科学史专家乔治·萨顿曾这样说过:“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与其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1]因此,讨论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必须首先从西亚和北非的文明中去寻找答案。

一、时空渊源

从空间看,古希腊文化的发育离不开爱琴海的哺育。“爱琴海区域是指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小亚细亚半岛的西部海岸地带。它恰处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两个伟大文化的交汇处。这里海陆交错,山峦重叠,它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而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场。”[2]因此,在爱琴海区域中孕育出的古希腊科学文化正是在吸纳和借鉴了东方的先进文化,结合本民族特点基础上的伟大产物。

从时间上看,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渊源可追溯到克里特文明与埃及文明的接触。希腊文明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那里翻开了它的第一页。克里特岛和埃及的来往始于古埃及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4000年。在此后的一千年里,克里特岛凭借其地处埃及和希腊半岛之间的有利地理位置,成为埃及和希腊的贸易通道,使克里特文化吸取了许多古埃及文化的成分,“克里特岛的刻印、壁画、石器,更主要的是它的在文字中都可以感受到古埃及人对其的影响。”[3]与此同时,克里特文化还与其东边的古巴比伦、特洛伊、塞浦路斯、北叙利亚文化有密切的来往。

从范围看,相当多的系统性科学知识远在古希腊科学文化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西亚、北非等地区存在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名著不可能是古希腊文明的最初成果。“像所有辉煌的开端一样,这不仅是一次进化的序幕,而且是另一次进化的终结和顶点。”[4]即无论是古希腊人的数学、天文学或医学都是在从北非的埃及和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借用了大量观察和原始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的东方文化为古希腊科学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利条件,才使起步较晚的古希腊科学文化迅速产生与发展起来。

古希腊科学文化是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以及其他东方文化与希腊科学文化相交汇、融合的产物。它不仅首次沟通了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还揭开了欧亚非大陆的人类文化大交流、大汇合的序幕。在这一过程中,古希腊科学文化又将借来的东西重新整合,产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复合体,进而奠定了欧洲文化的根基。

二、形式渊源

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三个阶段,无论是古风时期的希腊文字与艺术,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还是希腊化时期高度发展的自然科学,无一不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这可从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具体形式上找到其渊源所在。

(一)文字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腓尼基人对古代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所创造的文字字母。在古埃及象形文字逐渐简化成24个单辅音符号的基础上,腓尼基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字母,共22个,为线性符号,只有辅音而无元音。“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希腊人原本没有字母,是腓尼基人把字母传给了他们。”[5]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元音,便形成希腊字母,为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二)艺术

每一种古老文明都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埃及艺术也不例外。

古风时代的希腊,改变了早期建筑材料——木头和泥石,而学习埃及人采用大理石作为其建筑的主要材料。公元前7世纪中期,希腊人就开始采用大理石雕刻巨大的人像,他们制作这种直立人像的灵感直接来自古埃及,同时还从古埃及人那里学到了雕刻技术。对比一下古埃及与古希腊雕刻作品,便知用石头雕出同真人一般大小的雕像并非易事,任何无系统的策划都将导致失败。因此,古希腊人不仅采用了古埃及的雕刻艺术,还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埃及的比例系统。

同时,伴随着古风时代希腊人的航海和海上贸易,古希腊人不断带回西亚的金属制品、珠宝、象牙等。对古希腊工匠的制作风格影响最深的是彩陶制作工艺,从东方传来的动物图案也出现在古希腊的彩陶上,如用在古希腊自然环境中未曾有过的狮子来作装饰就是最好的证据。此外,象牙雕刻则完全是西亚的工艺,它使古希腊工匠们从几何图案的风格中解脱出来。

(三)宗教

在宗教方面,古希腊是开放的多神教宗教体系,在古希腊人所崇拜的神中,只有少数属印欧语系。古希腊众神中的阿波罗和阿佛洛忒可能都是舶来品,最早起源于西亚和小亚细亚,只不过它们传到古希腊的时间要大大早于古风时代。“在东西方宗教的联系中,对阿多尼斯神的崇拜又从西亚传入了希腊,腓尼基神话中的浦昂神(锤子神)也被希腊人接受,改称‘皮格梅’,即‘拳头大的神’”。[6]可以说,虽然在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独特宗教体系,但其中也折射出一部分西亚宗教的影子。

(四)文学

古希腊文学也受到美索不达米亚的诸多影响,如美索不达米亚的洪水故事和希腊神话中的笛卡利翁的传说相似,如伊阿宋和赫拉克勒斯的故事。上帝为惩罚人类而施的瘟疫是古希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学中相似的题材,希腊史诗的形式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史诗中也可以找到原型。《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在苏美尔也有原型,同时,在赫西奥德的《神谱》中首次创造了神权更替的神话,其结构和细节都同西亚的一些神权更替的故事相近,而所有的这些都不是纯粹的巧合,而是交流与借鉴的结果。

(五)哲学

“希腊哲学的根源在埃及,那种认为哲学起源于希腊的流行说法是明显有误的。早在希腊人之前,埃及人就对宇宙本质,人类社会伦理问题提出了他们的哲学思考。”[7]同时,希腊人又在美索不达米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科学知识,带回了天文学和发达的数学原理,希腊人的思想和眼界也因此而大大拓宽。在此基础上,加之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浓厚兴趣与实践相结合,便产生了古希腊哲学,并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萌芽。

(六)自然科学

严密的自然科学始于希腊化时代。这一时期是希腊自然科学发展到顶峰的时期,也是东西方科学文化交流、融合的时期。在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汇合尚未开始之时,亚历山大对亚非广大地区的征服以及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建立已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亚历山大远征的过程也就是吸收系统的东方文化的过程,他死后,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托勒密、塞琉古、马其顿三大希腊化王国,相对稳定的国际局势促使各国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文化渗透,兴办文化事业,在客观上进一步扩大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因此,古希腊的自然科学也就深深地打上了东方文化的烙印,主要表现在:

1.医学。自古希腊人将古埃及的许多药物和治疗方法引入欧洲后,至今还被欧洲一些闭塞的山区和农村地区的村民采用。前3世纪初,在埃及亚历山大城作研究的希腊解剖学家希罗菲卢斯证明,脑是思维器官,人的一切感觉都是通过脑神经传递的。此外,他还提出血液循环理论,认为脉搏的轻重缓急可以说明一个人的健康程度。毫无疑问,他的医学成就实际上是建立在古埃及人的医学之上的。希腊的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中所举行的孵育仪式也可能源于埃及人的模式。埃及著名神庙中都收藏有大量临床观察的病例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丰富了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医案,也说明了希腊医学继承并延续了埃及人的医学成果。

2.地理学。亚历山大军队的远征可谓是一次异国探秘,远征军中有一批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专门人才,他们随军收集资料,绘制地图,在地理学上取得辉煌成就,大大丰富了古希腊人的地理知识。前3世纪中叶,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图书馆担任馆长的希腊学者埃拉托斯提尼利用古埃及地理测绘资料及希腊各地航海信息完成了地理学专著《地理概论》。

3.天文学。古希腊的天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巴比伦,同时也受到古埃及人的影响。古希腊天文学奠基人泰勒斯精心研究古埃及人、巴比伦人的数学和天文学后,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预测出了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时间。此外,希腊学者亚里斯托库斯根据巴比伦人的天文观测资料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前1世纪中期,希腊学者尤利乌斯·凯撒引进埃及的太阳历,稍加改变后,成为用凯撒名字命名的“儒略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太阳历,也可以说是承袭了6000多年前埃及人的遗产。

4.数学。古希腊的泰勒斯还是一位数学家,他研究埃及的土地测量法后,制定出测量公式。毕达哥拉斯曾游历埃及、两河流域等地,吸取了许多先进的东方科学文化思想。相传他和他的弟子总结了当时的数学知识,发现许多数学定理,如“勾股定律”等。其实在他之前,两河流域等地的数学家早已懂得勾股定律,毕达哥拉斯可能只是作了验证和普及一类的工作。前3世纪初,长期执教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总结了当时的数学知识,根据公理、定义制定了一系列计算公式,创立了欧氏几何,成就卓越。

由此可见,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各种形式都以东方文明精华为渊源,而并非其首创。

三、途径渊源

1.商贸。随着希腊历史进入古风时代,希腊人同古老的东方文明之间的交往也逐渐加深。“早在公元前9世纪,优卑亚和爱琴海上的希腊商人同冒险家就已经航海到西亚的西部沿海。他们在叙利亚北部的奥隆提斯河口建立起一个贸易点,开始同两河流域进行直接的商贸活动,不久,这里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转站。”[8]与此同时,由于这时西亚社会动荡,不仅许多物产出口到希腊,也有相当数量的工匠为寻找生路,到克里特岛建立自己的手工作坊,从事珠宝饰品的加工和青铜器制作。

古希腊人还在埃及尼罗河的支流卡络色斯河岸建立了诺克拉底斯城。埃及法老萨美提克一世为争霸的需要,建立了强大的陆军和海上舰队,其士兵大多是希腊雇佣兵。他还邀请了许多希腊商人在埃及定居,诺克拉底斯城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法老拉美西斯还答应希腊人把这里建成一个纯粹的希腊城,按自己的意愿经营市场。此后,诺克拉底斯就成了埃及和希腊以及其他地中海国家的商业中心。

此外,雅典的皮里优斯港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商港。在频繁的陆路和海上贸易中,古希腊人不仅带回了必需的消费品,还带回了精神产品,即东方的科学与文化。

2.殖民运动。对早期希腊科学文化有影响的还有殖民运动。早在迈锡尼文化时期就曾在爱琴海区域建立起了许多殖民地。随后,崛起于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在北非、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建立殖民地。迈锡尼和腓尼基都是以西亚、北非繁荣的文化为基础,以商业、殖民活动为手段传播文明,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对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科学文化的兴起产生了巨大影响。

随后,由于古希腊本土人口日渐饱和,耕地不足,出现经济、政治混乱时期。有航海传统的古希腊人迅速熟悉了气候、土壤与本土相似、而人口稀少的其他地区,他们沿爱琴海岸建立殖民地,甚至远达意大利和西西里,并在埃及地中海沿岸和东方的巴比伦建立起贸易中心。最终,希腊的扩张和殖民地使它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吸收和融合了东方文明精髓。

3.战争。古代东西方之间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战争,影响深远的有前5世纪的希腊与波斯的战争、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东征。在希、波战争中,波斯向西传播了东方文明,使东方文明影响到多瑙河流域和希腊半岛。波斯、巴比伦、埃及和印度的古代文化沿着著名的波斯大道不断传向西方,直达希腊的各个城邦。亚历山大东征时,因其老师亚里士多德对印度哲学极感兴趣,便把一些印度人带回希腊,使希腊人更多地了解到印度哲学。此外,亚历山大还在各地搜集科学标本,送回希腊研究,其军队曾用过印度医生。而印度僧人也曾去过雅典传教布道。亚历山大死后,东方文明向西的传播有增无减,范围也更广阔,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东方文明向西方输出的最大港口。同时,战争又需要越来越复杂的攻守器械,这便增添了对新科学和新技术的需求,促进了文化的流动。这些无疑都说明战争也是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

4.旅行。古代西亚、北非的东方文明对欧洲人极具吸引力,促使他们到东方猎奇、探险和学习。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们每到一处都迫不及待地寻求与同行接触。古希腊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曾游遍波斯、埃及、腓尼基、小亚细亚等地,他的力作《历史》中描写了他在东方旅行时的见闻,把东方古国的风俗习惯、文化成果、科学技术等详细介绍到西方,对东方文明在西方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5.宗教传播。宗教是传播文明的特殊载体。犹太人在自己漫长的历史中创立了犹太教,其经典有《摩西五经》与《旧约》。公元前后,基督教在东方犹太教的基础上兴起,并首先进入欧洲希腊语地区。随着基督教的西进,希伯来人的《旧约》被译成希腊文。《旧约》连同东方的宗教思想一起传入西方,使希伯来的文化得以在欧洲传播,成为欧洲文化的又一源头。

综上所述,可知古希腊科学文化固然是古希腊人的杰作,然而它也是西亚、北非等东方科学文化基础上的产物,离开了西亚、北非的古老文明与东地中海特别是爱琴海区域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古希腊科学文化的起源便无法得到完整的解释,这不仅说明古希腊科学文化的产生有其高度发展的时空、形式、途径渊源,也有力地说明了“文明来自东方”[9]。

【参考文献】

[1][5][6]商昭印:《世界文化史》,华东师大出版社,第91、94页。

[2]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4页。

[3]兹拉特科夫斯卡雅:《欧洲文化的起源》,三联书店,第100页。

[4][美]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华夏出版社,第61页。

[7][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第23页。

[8]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48页。

[9][美]乔治·萨顿:《科学的生命》,商务印书馆,第116页。

第四篇:十四届科学文化艺术节比赛项目

共青团山东交通学院委员会文件鲁交院团发„2013‟11号

———————————————————————————————

山东交通学院团委关于举办第十四届

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的通知

各学院分团委(团总支)、校学生会、大学生社团联合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围绕“出精品、高品位、时代感、创新性”等要求,打造一批体现历史内涵、时代精神和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经研究,决定举办山东交通学院第十四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优良校风、学风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努力营造活力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有效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通过开展“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活动和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活动,打造具有时代特征、交通特色、青年特点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品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二、活动主题: 创新 创业 创优

三、时间安排: 2013年4月—11月

四、活动内容

(一)校级活动

本届科技文化艺术节分“一院一品”、“科技类”、“文化类”、“艺术类”四大板块。其中“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是指各学院根据各自的专业特色,打造的参与面广、体现历史内涵、并发挥示范作用、将打造精品活动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相结合的文化品牌活动。

(二)院(部)级活动

各学院(部)除积极开展已承办的校级活动,还要开展学院发起的面向全校学生的其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以学院(部)发文的形式自行组织比赛,并将比赛及获奖情况报团委备案。

五、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积极参与

各承办单位要依据活动方案尽快制订出各单项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提前报学校团委备案,同时要认真组织好活动的落实和总结。海运学院和高职学院可以以适当的方式参与相关活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相关活动。

(二)广泛发动,精心组织

科技文化艺术节参与人数多、时间长,各学院要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创造性地完成各项活动,让师生充分感受校园文化的熏陶,积极投身校园文化建设。各单项活动比赛奖项设置一等奖不得多于3个,二等奖不得多余7个,三等奖不得多于15个,不设特等奖、优秀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项。

(三)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各承办单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板报、宣传栏、微博等宣传阵地,加强对各项活动的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艺术节氛围。活动结束后,各承办单位要及时将本届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开展中的照片、资料及获奖结果收集整理好并报送学校团委,将作为年底各学院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联系人:陈磊、隋翀;联系电话:80687072、80683116。

附件:山东交通学院第十四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项目

共青团山东交通学院委员会

2013年5月6日 附件

山东交通学院第十四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项目

一、“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1.第二届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承办:汽车工程学院分团委 2.第七届结构设计大赛 承办:土木工程学院分团委

3.第九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 承办:机械工程学院分团委 4.第五届交通科技大赛

承办: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分团委 5.第二届电子设计大赛

承办: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分团委 6.第六届营销创意设计大赛 承办:管理学院分团委

7.第一届期货投资模拟大赛 承办:财经学院分团委 8.第八届外文歌手大赛 承办:外国语学院分团委

9.第五届人文交院校园模特大赛 承办:文法学院分团委

10.“我爱我专业”演讲比赛 承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团委 11.第十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办:理学院分团委

12.第七届“素质拓展”大赛 承办:国际教育学院团总支 13.第四届海员技能竞赛 承办:海运学院分团委

二.科技类

1.第四届汽车技能大比武 承办:汽车工程学院

2.第二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承办:汽车工程学院

3.第三届大学生智能车竞赛 承办:汽车工程学院

4.第二届汽车营销设计大赛 承办:汽车工程学院

5.第二十二届测量技能大比武 承办:土木工程学院

6.第六届先进成图技术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 承办: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7.第四届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制作竞赛 承办:机械工程学院

8.第二届大学生产品设计竞赛 承办:机械工程学院 9.第六届物流设计大赛 承办: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10.第五届交通·视觉文化设计大赛 承办: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11.第二届计算机外语大赛 承办: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12.第一届软件创意设计大赛 承办: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13.第二届会展策划大赛 承办:管理学院

14.第二届文秘职业技能大赛 承办:管理学院

15.第四届电子商务大赛 承办:财经学院

16.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承办:外国语学院 17.第五届大学生物理竞赛 承办:理学院

18.第六届大学生数学竞赛 承办:理学院

19.第二届化学实验技能竞赛 承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第二届材料设计竞赛 承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1.第二届废弃物品创意设计竞赛 承办:海运学院

22.第一届船舶装备设计竞赛 承办:海运学院

三、文化类

1.山东交通学院第二届“感动交院人物”评选活动 承办:校学生会

2.山东交通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第二届龙舟对抗赛 承办:校龙舟队

3.第四届中华美文诵读大赛 承办:土木工程学院 4.第一届槐花节 承办:土木工程学院

5.第三届“启迪杯”校园辩论赛

承办:校学生会、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6.第二届微小说创作大赛 承办:机械工程学院 7.校园短剧大赛 承办:财经学院

8.第一届大学生英语风采大赛 承办:外国语学院

9.第三届校园公益广告设计大赛 承办:文法学院

四、艺术类

1.第十一届校园“十大歌手”评选活动 承办:校学生会、大学生艺术团 2.第四届“舞动交院”舞蹈大赛 承办:社团联合会

3.第四届相声小品大赛 承办:机械工程学院

4.“青年梦 中国梦”合唱比赛 承办: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5.“金色青春”主持人大赛 承办: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共青团山东交通学院委员会 2013年5月6日印发

校对:隋翀 共印3份

第五篇:教师的科学文化学习

教师的科学文化学习

教育事业是开发青少年一代智能资源的事业,开发智能,实现教育目标,主要是借助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来实现的。而教育是“科学知识传递者”,因此,教育科学文化素质的优劣,智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师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素养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向学生传授的专业知识和各门学科基础知识

这是一种“加工”性知识,即教师用以学生“加工”的材料。根据与所任学科教学任务的关系的直接和间接程度,可再分为两小类。

1、本门学科的专业知识

对于任何职业,都存在着本专业知识的起码要求,否则,就难以胜任本职工作。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教师在本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应更高、更完整、更系统、更扎实。

2、相关学科知识

教学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固定在本门学科专业知识范围内类似画地为牢的活动,而是充满创造性的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因为第一,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要求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决不是单方面发展,更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的获得;第二,教师面对的是知识来源广泛、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他们总是带着种种问题在知识领域孜孜寻觅。这些问题常常超出某些专业范围,甚至超出目前人们能够理解的范围;第三,知识本身是相关的,也是

相辅相成的。但是,应该看到,在个体的知识接受可能性与客观知识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要求教师有尽可能广博的相关知识,是有限度的,也是有条件的。它必须以教师的本门学科的专业知识为生长基点,尽可能向外延伸、拓展。

(二)教育学/心里学方面的知识

这是一种“工具”性知识,是教师在劳动过程中的工具。

1、心理学知识

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的目的就在于掌握与教育现象有关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具体地说包括下述几个方面。①普通心理学知识。主要解决教师对人类一般心理学现象和规律的认识。②发展心理学知识。主要帮助教师认识儿童心理发展的轨迹,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不同阶段教育之间的连续性。③普通教育学知识。主要来提高教育活动的科学性。④社会心理学知识。帮助教师领会教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心理关系的真谛,从而提高教育效果。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又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一旦为教师掌握,就会在教育活动中发挥整体效应。

2、教育科学知识

教师掌握教育科学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另外,也还有着发展教育科学的目的。综合二言,教师掌握教育科学知识的内容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①教育哲学知识。着重解决教师对教育的一般认识,诸如教育的本质、价值以及一般的教育观。②教育社会学知识。帮助教师认识教育与社会

发展诛因素的关系和相互作用,认识教育内在活动中的社会因子的关系与作用。③普通教育学知识。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观念思想、方法等方面的问题。④教育科学研究知识。主要包括教育测量、教育统计/教育实践和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知识。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教育理论修养。

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两个部分都是教育知识素养不可缺少的,缺少任何一个部分都是教师知识素养的重大缺陷,并最终必然影响教育效果。

下载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蒙氏科学文化进度表

    小班: 科学部分: 1.放大镜的认识 2.使用磁铁对物体进行分类 3.固体、液体、气体的认识(可分两课时) 4.有生命无生命的区分(分静态课程和动态课程两课时) 5.动物与植物的区分(分静态......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

    中西方文化比较

    人类的历史进程,为后人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也积累了有益的成功经验和惨痛的失败教训,这份巨大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拓自己的眼......

    中西方饮食文化

    中西方饮食文化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加强,在文化、艺术等其他领域也相互冲击、借鉴、融合。以法国、意大利、美国、英国、俄国等为代表的西餐在我国......

    中西方文化差异

    东西方传统文化的美与丑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在各种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我们有必要找出其中深层......

    中西方文化差异范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

    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课程论文题目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学生姓名学号院系 专业二O一零十一月二十日中西方酒文化的比较摘要: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有较明显的差异:在酒的用料与品类上,中国最具特色、最著......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摘 要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