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

时间:2019-05-14 17:1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北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北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

第一篇:东北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

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东北大学科技园)是全国第一家依托大学创办的科技园,也是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成绩比较显著的单位之一。自2001年5月被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东北大学科技园各项指标在各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均处于领先水平,培育出以东软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出一批领军人才队伍,累计创造出2万余个新增就业岗位,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为东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08年底,东北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达112家,毕业企业26家。在孵及毕业企业的当年销售收入总额达到50.8亿元,年新增就业岗位3300余个,上缴税金3.58亿元,孵化服务已涉及装备制造、数字医疗、信息技术、新材料、钢铁冶金、自动化、数字化仪器仪表、教育培训、节能环保等领域,累计孵化面积已达4.54万平米,并在北京、大连、南海、成都等地建立了科技园企业的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

东北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既得益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及东北大学在“大学科技园的作用和目的,建设目标和发展途径”等方面的认识和思路,也得益于科技园在制度、体制、机制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和放手发展的方式方法。

明确大学科技园的使命和责任

“转化自身科技成果,服务辽宁经济建设”是东北大学科技工作的一贯方针。结合“985工程”及“211工程”建设,东北大学将大学科技园的工作作为学校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确立了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工程化、科技成果产业化与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三大平台架构,形成科技创新体系的上、中、下游关系。其中:

上游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学校的各基层学术组织,其核心任务是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地方及企业的各类研究课题,发挥学科和人才及试验设备等各项优势,产出更多的技术原型和成果;中游是学校新近设立的东北大学研究院,将学校所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及校内的科技服务机构集中到一起统一管理。主要任务是面向工程和企业,利用上游的科技成果进行技术集成、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等,属于学校将科技成果由小试向工程化、产业化进行转化的平台。

下游则是利用已有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综合服务平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与资本化的力度,将中游的优秀成果进行产业化,孵化出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由此可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工作已经纳入了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构架之中,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必须做好,这是学校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所赋予给大学科技园的重要使命。

对接高校和政府各类资源

首先是对接学校资源。除了对接东大的科技成果资源以外,东北大学利用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数亿元资金建设起来的科技创新体系,可为科技园企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这里既包括各类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研究机构的试验设备,同时也包括学校所能提供的各种相关信息、咨询、人才等企业成长所必须的要素,支持科技园在孵及毕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其快速健康地发展。

另外在管理体制建设上,科技园由学校主管科技与产业的副校长直接管理;在财务和人事用人方面,放权给科技园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策;有关科技园的重大发展规划,由学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科技园的具体领导由开始时挂靠科技处,改由后期成立的科技产业集团负责。学校选派精于管理、能力突出的领导干部担任此项工作。这种体制和管理方式既简化了科技园的管理流程,精简了人员构成,增加了自主能力,学校又能时刻掌握科技园的发展情况,并适时地给予科技园需要的各项支持。

其次是对接政府资源。政府引导和支持是科技园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争取辽宁省、沈阳市以及和平区政府的帮助与扶持也是科技园常年努力的目标。多年来各级政府对于东北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积极支持、匹配相应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政策支持。早在1998年,沈阳市政府转发了市科委《关于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若干意见》,支持东北大学科技园等单位的发展,2000年5月被认定为沈阳市大学科技园;2003年4月被沈阳市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2003年12月被认定为辽宁省大学科技园; 2004年6月,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厅、国家税务局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实施意见》,对东北大学科技园等单位给予政策上的鼓励与支持;和平区政府同东北大学签订了联合建立孵化器的协议,约定东北大学科技园内的在孵企业也同样是和平区科技孵化器内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返还支持,可“享受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出入境手续等一条龙绿色通道服务”、“在孵企业房租减半”等政策支持。

第二,资金支持。历年辽宁省、沈阳市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中对科技园内企业都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例如:优先列入沈阳市科技规划的“特别快车”项目每年每项支持30万元,连续资助3年;列入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的项目一次资助80万~100万元;省财政一次为在孵企业沈阳东大自动化股份公司争取贷款2000万元,其中省教育厅贴息100万元;每年省市两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种子基金计划,多次对科技园内在孵企业予以资助,截至目前已共有50多家企业先后获得国家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支持;市财政2007年度对科技园企业提供了贷款贴息1000万元支持。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支持。对于科技园用地建设,地方各级政府均提供了相当的优惠。1995年沈阳高新区即以优惠价提供800亩土地用于科技园企业东软集团公司的建设,后发展为辽宁境内最典型的高科技产业园区;2003年高新区又以相当优惠的价格提供近300亩土地,用于东大自动化专业孵化器的建设;同时在最近开发的铁西新区冶金工业园中又以优惠价格规划1000亩土地将用于科技园毕业企业建设。

完善各类服务平台建设工作

东北大学科技园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因孵化服务需求及科技园自身求新求发展的初衷,累计已经兴建了包括孵化服务平台、创新设计通用技术开发平台、国际冶金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平台等系列平台。在此基础上,东北大学科技园大力兴建的平台还包括以下几种: 引进高水平研究及研发机构进驻科技园

大学科技园不但是孵化场地和孵化条件的提供者,也应该是科研和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为此,在依托和发挥东北大学学科、人才、科技成果及科研资源等各项优势的基础上,东北大学科技园本着开放的精神,大力吸引各类“中介型”高水平研究机构进驻科技园区,并通过高水平研究机构的进驻与在孵及毕业企业形成有效互动,在科技园内部形成有效的配套和产业链条雏形。截至2008年底,东北大学科技园累计已引入具有独立法人实体机构的高水平研究机构达20余家,有力地扩展了科技园自身的科技服务能力和研发能力,为在孵企业顺利孵化和毕业创造了良好的研发氛围。据统计,因研发及研究中心的引入,科技园在孵企业存活率同比提高13%,在孵企业在规定年限内顺利毕业同比提高28%,研发及研究中心2008年实现研发收入累计达0.59亿元,因研发及研究机构进入,科技园在孵及毕业企业科技创新及科技产出部分相比历史最好记录提高7.9%。

2008年,IBM公司“智慧地球”计划及沈阳市政府建设环境建设样板城项目,联合东北大学共建“沈阳-IBM-东北大学生态城市建设联合研究院”,东北大学科技园根据校领导有关指示,积极工作多方协调,引入联合研究院进驻科技园,科技园提供1300平米的空间作为研发部的办公场地。联合研究院的进驻,不但对东北大学的学科交叉及科技成果产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科技园本身来说,在获得近距离学习国际先进研究机构的整套运行体制和管理方法的同时,也为今后继续引入其他高水平研究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平台

近年来,往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求职难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东北大学科技园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在拓展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努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就业方面的主要做法包括:大力开展各种岗前培训和资质培训工作,邀请企业经营者和高层管理人员定期讲座,协调组织科技园内企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等。在创业方面的主要做法包括:举办创业大赛,激发创业热情;无息贷款,创业资金支持,政策性资金扶持,多方资金渠道保证。通过上述工作,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积极扩展科技园孵化服务

东北大学科技园现有孵化面积为4.84万平米,但与实际的孵化需求相比仍然远远不够,基于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沈阳区域诸多具备一定科技含量和一定科技附加值的企业生存状况受到较大影响,因此要求进驻科技园进行孵化及二次孵化的需求也明显增多,为妥善处理科技园有限的孵化场地与众多孵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东北大学科技园采取了“两条腿一起走”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

(1)盘活政府闲置资源,以此增加孵化面积

依托东北大学科技园自身新建楼宇增加孵化面积的方法并不合适。因为大学科技园的本职工作是培育和孵化,而不是搞房地产开发和建设。为此,东北大学科技园与驻地三级政府(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通力合作,利用国有资产转制过程中闲置下来的楼宇资源,进行孵化器改造,并根据所在地区的科技活动特点分门别类地安排相关在孵企业及研究机构进驻。

如在沈阳市和平区,IT技术活动较为活跃,就在和平区新增加的孵化器场地中将优先安置此类企业进驻,而沈阳市铁西区则以装备制造和重化工为主要企业类型,就在铁西区新增的孵化场地中,主要安排面向装备制造、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领域的在孵企业。

通过上述方式,东北大学科技园在新建楼宇之外找出了办法,既盘活了闲置国有资产,同时也增加了孵化面积。因为东北大学科技园在转化和孵化服务方面取得的成绩,一些东北大学周边新建商用写字楼宇也会主动与科技园接触。日前,沈阳市和平区泰宸大厦与东北大学科技园签订协议,免费提供给科技园(3500平米)场地作为东北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器。截至2008年底,东北大学科技园孵化器面积已累计达到4.54万平米,其中除科技园大厦(2.8万平米)是东北大学出资兴建外,通过上述方式,东北大学科技园累计新增孵化面积1.74万平米。

(2)东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东北大学科技园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发现,转化的项目不一定要有企业依托,因为有很多成果均已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和装置,但由于受到体制、资质、担保、信誉等方面的限制,造成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的现状。为此,东北大学科技园在借鉴各方有关经验的基础上,于2005年在科技园内成立东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注册资本540万元)。该中心隶属于东北大学独立的资产经营公司——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享受科技园有关待遇的基础上,与科技园一同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并由科技园主任直接担任技术转移中心的法人。东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作为东北大学科技园孵化服务的有效延展,主要专注于两类转化工作,一类是极具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通过东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实体积攒业绩,达到一定规模后独立成科技园内的在孵企业;另一类是需要各类资质的成果或项目,东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作为履约人替代乙方与甲方签字,确保优秀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不会因硬性要求的资质、信誉、体制等问题而搁浅。除此以外,东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也对东北大学各类科研人员实行开放,东北大学任何科研人员都可以利用技术转移中心所具备的某种资质对外签订有关合同和协议,这在很大程度上跨越了转化项目的门槛。

截至2008年底,东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累计对外签订的合同金额达到2.8亿元,转化转移科技成果的数量累计达到167项。由第一类转化工作发展起来的在孵企业累计已达12家,使得一大批科技成果脱离于资质、体制及信誉等外在因素而得到了快速转化,其中有3家企业目前已经实现了产业化。

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引进国外优质资源

东北大学科技园拥有为数众多的优秀毕业企业,虽然这些企业已经在科技园外继续发展,但东北大学科技园仍然对毕业企业保持适当的关注,跟踪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并根据这些企业的特点、东北大学相关的优势学科、科技园掌握的外资及外国企业等综合条件,在适当时候,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参与科技园优秀毕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以此推动毕业企业发展的跨越性、市场的国际化和管理的标准化,确保这些企业在毕业后不但能顺利存活,还要继续发展。

基于此思路,近年来东北大学科技园参与组织了下属毕业企业的多起国际融资案例,其中有:

(1)毕业企业辽宁东大冷弯型钢有限公司引进世界500强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香港新华集团增资扩股(2008~2009年);

(2)毕业企业沈阳东北大学冶金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日本黑琦播磨株式会社合资兴建了沈阳东大黑崎公司(2007~2008年);

(3)毕业企业沈阳东北大学冶金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引进香港山宁投资控股,引进美国希捷公司相关技术新建了沈阳山宁磁记录控股有限公司(2006~2007年);

(4)毕业企业辽宁能发伟业集团引进美国绿树集团并在美国上市冲击纳斯达克主板市场(2005~2006年);

(5)毕业企业沈阳三建工业炉制造有限公司引进世界500强日本三建工业炉株式会社增资扩股(2003~2004年)。

东北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以及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孵化方面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成长过程和经验已经作为大学科技园系列专题片《使命》的第一集“东北春晓”,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正式播出。展望未来,东北大学科技园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科技园将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秉持大学科技园本真的存在意义,在各级政府及学校领导与支持下,积极进取,奋发努力,将东北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国家一流的大学科技园。

第二篇:药山科技园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药山科技园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天桥区委、区政府组织开展这次推进科学发展调研工作,对于全面总结我区经济发展情况,巩固发展成果,解决突出问题,更加科学准确地定位并描绘明年乃至“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宏伟蓝图,推动全区经济工作站上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指导意义。区委、区政府多个重要部门成立班子,联合调研,必将对推动药山科技园加快建设“四个基地”、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等各项工作起到有力地指导作用。

一、经济工作简要回顾

今年以来,在药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药山科技园咬住发展不放松,不遗余力地抓高科技、总部型项目的引进落户,深入推进企业改造提升和技术创新,广泛挖潜税源,实现了财税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今年1-10月份,全办完成地税税收总量8262万元,同比增长41%;实现地税区级收入3723万元,同比增长42%,占年任务的112%,预计全年完成地税总量过亿元,完成区级收入4600余万元,同比增长40%以上,奋斗目标是完成区级收入5000万元,同比增长50%。今年1-9月份,招商引资共实现市以外到位资金9.14亿元,完成全年计划76.2%,同比增长10.2%,总量全区排名第一,预计全年完成14.5亿元,占年计划的121%。

(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今年以来,药山科技园深入开展“为企业服务年”活动,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动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为加快园区建设、增创财政税收创造了条件、储备了后劲。对园内道路实施人行道铺设和排水、排污管网改造,进一步完善了园区基础设施。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贷款担保难等问题,为时代总部基地申请到位中小企业扶持资金190万元,引进了齐鲁银行和工商银行入驻园区,并组织召开银企见面会,有效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协调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为驻地企业上门办理年检手续。科技局、发改委、招商局、外经贸局等经济口各部门及有关区领导同志,深入到园区,靠上为企业服务。良好的服务和环境,赢得了企业的信任和肯定,20多家外迁的企业纷纷要求再回来投资兴业。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发挥项目支撑带动作用。围绕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成立班子靠上服务,从筹建阶段解决技术销售人员的食宿,到建设期间为项目供水、供电、修路、代办手续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妥善解决了占地纠纷遗留问题,确保了项目尽快开工,早日建成投产。山东国茂光电有限公司(单晶硅项目)4000平方米的办公科研区及3600平方米的厂房已装修完成。目前省扩大内需重点项目调控资金1500万元已到位,加快推动了项目建设。山东揽月科技有限公司(锂动力电池项目)厂房及办公场所装修完毕,已与济南轻骑电动车有限公司、济南鲁轻电动车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并生产样品。近期该项目拟注册成立新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鲁能康桥发展中心签约项目陆续投产,目前共签约企业24家,投产企业19家。其中,山东超高压电力公司1万平方米的办公区已建成投入使用,上海A里食品有限公司将于12月份开工,奔驰4S店正在筹备开工。时代总部基地一期已签约企业83家,入驻企业76家,二期3万平方米全部预售完毕。建邦黄河大桥建设进展顺利,预计明年可建成通车。

(三)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想方设法对家具企业及生产工艺落后的机加工企业整合资源,实施“腾笼换业”,进一步盘活了土地资源,优化了产业结构。山东特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兼并原山东百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山东元智捷诚快递有限公司兼并原济南双胜轻钢有限公司,济南好适佳太阳能有限公司提升改造原天桥区新徐砖厂,济南佳禾食品有限公司与台湾客商合资,山东雅成车业有限公司与原济南意美办公家具有限公司合作,济南华临化工有限公司与原天桥区盛业家私厂合作,济南智伟重卡车桥有限公司与济南千禧亚特兰家具厂合作。原有企业在经过资源整合改造后均实现了扭亏为盈,预计可新增税源800万元。为多家企业争取市、区提供的科技研发扶持政策和资金,上报12家企业享受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实施科技创新,提升了园区科技竞争力。济南华临化工有限公司、济南豪瑞通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建有国内先进的科技研发中心,研发的多项技术产品位居全国领先水平。山东巨力、澳华新能源、德佳机器等十多家企业也扩建了技术研发中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尚未完成,在谈项目落地难。

2、园区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主要是:园区供暖设施空缺;自来水、天燃气管线管径小,排污管网辐射面窄,无法从根本上满足项目需求。

三、2010年—2012年经济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近期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区委张辉书记提出的将药山科技园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总部经济基地、高校职业人才培训基地、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不动摇,进一步明确定位,理清思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药山经济工作站上新起点、开创新局面。抓住全市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小清河综合整治和新的旧村改造政策出台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紧紧围绕时代总部、鲁能康桥、闲置土地和现有低档次企业的整合提升抓招商,引进一批高科技、总部型、服务外包项目。通过大力扶持科技创新,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物流业发展,深入推进旧村改造,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所占经济比重,提高对全区财税的贡献率,为推进全区“一、三、五”总体发展规划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和全区甩掉经济欠发达帽子做出更大的贡献。围绕上述指导思想,药山科技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着力建设四大基地,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和财税贡献率。一是着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综合采取政策引导、项目牵线搭桥、综合治税等多项举措,引导家具企业和生产工艺落后的机加工企业积极寻求合作项目,加快实施“腾笼换业”,年底实现10家企业改造提升。以揽月科技、华临化工、特利尔生物科技等4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园区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展开广泛的科研合作,培植技术研发机构,进一步提升园区科技竞争力。二是着力建设总部经济基地。依托鲁能康桥、时代总部基地两大总部载体,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加快项目的接洽、立项、建设,推进时代总部基地二期工程尽快开工、建成使用。三是着力建设高校职业人才培训基地。以山东蓝翔高级技校为核心建设高校职业人才培训基地,发挥蓝翔技校的品牌优势,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拉长职业培训产业链条,做到学用结合,同时抓好山东蓝翔建设机械厂的建设,年底前投入批量生产,五年内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纳税过千万元。四是着力建设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依托园区1000多家工业企业,大力发展以“工业设计”为主的服务外包产业。通过举办交易会、建设公共网站等形式,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的服务外包信息服务。进一步争取扶持政策和资金,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经与区外经贸局共同努力,9月5日药山科技园已被授予市区“服务外包园区”。园区内山东巨力电工设备有限公司、济南菲澳特电子有限公司、济南德佳机器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已被授予服务外包企业。我们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市区服务外包一类示范园区。

——提升园区服务、招商水平,加快推进项目引进和落地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快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园区供暖、路网、银行、医院、通讯等各项配套设施全面完善。二是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强政企沟通合作,实行“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三是加大招商引资、招商选资工作力度。以全市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为契机,整合现有的土地资源,着力引进一批集约利用土地、投资强度大、财税贡献高的高科技、总部型、服务外包企业。四是积极促成在谈项目落地。药山科技园在谈项目有9家。

1、得利集团纸制品生产基地项目。

2、山东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

3、济南豪瑞通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扩建项目。

4、山东省医药物流园区项目。

5、国家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中心项目。

6、山东重汽配件国际商贸城项目。

7、济南澳华电器有限公司项目。

8、山东巨擎贸易有限公司项目。该项目是森马休闲服饰山东省总代理,拟建设森马休闲服饰山东物流中心。

9、济南安吉汽车工贸有限公司项目。围绕这些重点项目,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时研究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推进项目尽快落地,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建设药山科技园重大项目储备库。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按照“竣工一批、在建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策划管理思路,优化项目投资结构,建设较为完备的项目储备库。到2010年,鲁能康桥二期开工建设并部分投入使用,山东超高压电力公司、奔驰4S店等大项目建成投产,上缴税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时代总部基地2010年二期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入驻企业达200余家,基地发展进入成熟期,财政贡献率显著提升,三期工程开工建设。用足用好闲置的土地资源,推进各居旧居改造工作全面深入进行。

——抓好产业优化提升,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和财税贡献率。一是对园区企业展开全面深入调研,进一步摸清底数,归类分档,建立完善企业信息库,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优化产业结构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大力扶持服务外包型产业发展。立足园区实际,大力发展以“工业设计”为主的服务外包型产业。通过举办交易会、建立公共网站等形式,介绍国内外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市场状况,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针对服务外包型企业,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争取扶持政策和资金,进一步引导激励更多的企业引进服务外包型项目。三是加快园区企业改造提升步伐。综合采取政策引导、项目搭桥、综合治税等多方面举措,引导园区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积极寻求合作项目,加快实施“腾笼换业”,让园区每一寸土地、每一分资源都充分发挥应有的投资价值和社会效益。

——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为园区发展增添后劲与活力

抓住建邦大桥建设、小清河片区开发、洛口片区开发等市、区重点工程建设机遇,借全区房地产招商推介会的东风,办事处成立了旧居改造项目部,下设规划策划招商工作组、拆迁收储回迁工作组、信访稳定工作组。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规划策划,加快项目开发,进一步加大房地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进一步拉动药山经济建设,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药山科技园管委会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日

第三篇:社区科技园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近些年来。××社区始终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在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社区组织有关人员对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状况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有关调研情况如下:

一、××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本概况

××社区位于××镇的西南部,辖9个村民组,220户,居民912人。现有耕地面积1237亩。××社区农业科技示范园,交通方便,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000亩。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调整生产布局,农业生产水平得到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9年以前,社区群众农作物主要以传统的水稻、油、麦为主,收入较低,群众增收缓慢。2009年以来,结合××社区拖萝畈“农发”工程改造区,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据统计,园区现有农作物种植面积1470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832亩,平均亩产489公斤;西瓜种植面积325亩,亩产4750公斤;还有高标准无性系茶园种植面积50亩,无性系育苗50亩,瓜蒌50亩。群众人均增收200多元。

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制约因素

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在速度上、规模上、还是在效益上,还有很大的差距,现代农业建设道路还十分艰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劳动力素质低。还应看到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高度开放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已有60%以上的农村强壮劳动力投入到了非农产业。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当前,园区农业生产经营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作物占有很大的比重,占农作物种植面积75%,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规模比较小,从而无法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联产承包之后,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带动我市农业的规模经济,劳动生产率低。

三、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到2013年,园区基本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田达到标准化,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经营基本实现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达到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县平均水平。把农业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产业,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园区建设时间2009年7月-2012年6月,建设计划面积1200亩,总投资900万元。建设主要内容有:改造中低产田面积300亩,计划投入资金24万元;建设设施大棚面积100亩,投入资金300万元;建立蔬菜喷灌面积100亩,投入资金250万元;配套农业机械100万元;完善蔬菜贮藏、保鲜、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配套仪器需要投入资金50万元;名、优、特、稀果蔬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156万元;园区设计规划前期工作经费20万元。

四、推进示范园建设的措施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全镇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必须高标准、高起点抓好示范园规划。要根据示范园自然资源条件及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利用本地区位、交通优势,以建设发展高标准无性系茶叶为主,依托茶叶公司为经营支撑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立无公害茶叶基地面积200亩,配套名、优、特、稀果蔬新品种引进示范园,加工、贮藏、保鲜、精包装等项目,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建设高标准、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大力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为我县大力加快土地流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生产力状况,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推动园区种植业的主产品生产走向规模化,区域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以实施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为重点,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利用即将实施的土地平整项目,改造中低产田面积300亩,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开挖疏浚渠道1公里,衬砌排灌渠道2公里。通过项目实施,完善田间排灌渠系,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园区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机能进、物能运、土肥沃、产出高”的现代标准农田,为示范基地建设打好基地;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广节水喷灌、滴灌技术,提高生产水平,计划建设喷灌面积100亩。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产业化经营。采取“扶大、扶优

第四篇:昌平区大学科技园发展暂行办法

北京市昌平区促进大学科技园发展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充分利用驻区高校优质的科教资源,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区域创新体系,打造商务花园城市,根据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科发高字〔2004〕487号)和北京市科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大学科技园发展的若干意见》(京科文〔2006〕79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昌平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发展大学科技园并形成聚集,是昌平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载体。昌平区政府积极鼓励、引导驻区大学科技园融入区域经济与社会一体化发展。

第三条本办法由区科委负责实施,区发改委、区财政局等单位按照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章 支持对象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大学科技园,是指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经过市科委、市教委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认定的“北京市大学科技园”,以及区级大学科技园试点单位。

第五条可申请享受本办法支持政策的大学科技园,是指总部位于昌平区辖区范围内,且大学科技园开发建设经营主体(以下简称经营管理机构)工商注册在昌平区,并在昌平区办理税务登记的大学科技园。

大学科技园分园在昌平区内,总部在区外的,分园经营管理机构及园内企业申请本办法规定的支持政策,由大学科技园总部一并提出。提出申请的分园及其园内企业的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应在昌平区。

第三章 支持方向 第六条鼓励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规划与昌平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适应,与地方主导产业相结合,融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

第七条支持大学科技园作为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创新突破,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第八条鼓励大学科技园协助政府开展对入驻企业的延伸服务,完善自身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持续并加大对创业期、成长期企业的公共服务与投入。

第九条鼓励大学科技园依托自身优势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内龙头企业、企业总部、运营中心、销售中心以及进入快速发展期的优质企业入驻,调整园内入驻存量和增量企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章 支持措施

第十条在初创阶段,给予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一次性200万元的支持,用于大学科技园内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创业投资、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

第十一条鼓励大学科技园聚集优质企业,对自2009年1月1日之后入驻大学科技园的新设企业,或从昌平区外迁入大学科技园的企业,区级财政贡献在3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300万元)的,每年将该企业上区级财政贡献的5%用于奖励该企业所在的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

凡享受本条款的,不再重复享受《昌平区扶持企业发展暂行办法》(昌政发〔2005〕34号)中规定的与区级财政收入相关的税收奖励政策。

第十二条鼓励大学科技园经营管理机构在昌平区发展。自2010年起,以该经营管理机构上年区级财政贡献的10%为额度给予奖励。

凡享受本条款的,不再重复享受《昌平区扶持企业发展暂行办法》(昌政发〔2005〕34号)中规定的与区级财政收入相关的税收奖励政策。第十三条为鼓励大学科技园对园区内公共配套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或升级改造,对其建设贷款利息给予一年贴息,贴息金额不超过按同期银行基准利率计算出的利息的50%。

第十四条对大学科技园内孵化面积在6000平方米以上,在孵企业40家以上,有共享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并对在孵企业开展投融资、技术、营销、生产等方面服务的孵化器,经审核后给予一次性40万元的奖励。

第十五条入驻大学科技园的企业,按租房建筑面积计算,自租房之日起至当年12月31日止,给予房租补助0.8元/平方米/天;第二年和第三年按公历计算,补助0.5元/平方米/天;第三年以后不再给予补助。

本条款仅适用于大学科技园租用社会上的商业写字楼。

第十六条入驻大学科技园企业招用本区城乡劳动力,可参照《昌平区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劳动力岗位补贴办法》(昌劳社发〔2009〕1号)和《昌平区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险补贴办法》(昌劳社发〔2009〕2号)规定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待遇。

第十七条凡符合《昌平区扶持咨询产业集聚试验区企业发展的暂行办法》(昌咨组发〔2008〕1号)中规定的咨询企业(包括各类专业咨询以及相关专业培训服务、专业设计服务等),自入驻大学科技园第二起,三年内,以上年上缴区级财政收入总额为基数,增长部分全部奖励给该企业。

本条款仅适用于自2009年1月1日之后入驻大学科技园的新设企业,或从昌平区外迁入大学科技园的企业。凡享受本条款的,不再重复享受昌平区政府制定的其他与区级财政收入相关的奖励政策。

第十八条鼓励大学科技园内的企业上市,对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给予一次性40万元的支持,对完成上市后的企业再给予一次性60万元的奖励。

第十九条入驻大学科技园的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证书,并连续两年上缴财政收入(不含个人所得税)在200万元以上或区级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给予企业40万元的奖励;获得北京市著名商标、北京名牌产品证书,并连续两年上缴财政收入(不含个人所得税)在200万元以上或区级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给予企业20万元的奖励。

第二十条凡符合国家、北京市和昌平区各类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的,协助企业申请相关专项资金。

符合政府投资支持条件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获得市及市以上支持的,区政府按照10%的比例配套支持。

第五章 专项资金的申报

第二十一条申请区专项资金、奖励资金、贷款贴息补助、房租补助等支持的大学科技园经营管理机构和大学科技园内的企业,需向区科委提交申报材料。

第二十二条申请一次性资金支持和对区级财政贡献奖励的单位,需提交:

1.书面申请书,并携带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2.企业连续两年财务报表和上审计报告复印件;

3.企业缴税情况证明材料;

4.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二十三条申请贷款贴息的单位,需携带公共配套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或升级改造的项目可行性报告、施工合同、贷款协议书及竣工验收文件,以及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二十四条申请孵化器专项资金奖励的企业,需提交以下材料:

1.书面申请书及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2.房产证复印件; 3.上一在孵企业名单、租赁协议和房租发票复印件;

4.上一真实融资服务案例2个以上(含2个),技术、营销、生产等方面服务案例3个以上(含3个);

5.相关证明材料及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二十五条申请中国名牌、北京名牌、市著名商标、国家驰名商标专项资金奖励的企业,按昌政发〔2005〕34号文件规定提供相关材料。

第二十六条申请上市专项资金支持(或奖励)的企业,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已经改制成功,申请上市辅导期专项资金支持的企业,需提交以下材料:

1.书面申请书及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2.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或北京昌平中小企业信用促进协会成员证明材料;

3.与具有保荐资质的证券公司签订的辅导协议;

4.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督局出具的辅导备案登记受理函;

5.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二)已经上市成功,申请专项资金奖励的企业,需提交以下材料:

1.书面申请书及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2.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或北京昌平中小企业信用促进协会成员证明材料;

3.上市成功的证书或证明材料;4.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二十七条申请房租补助的企业,需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房租补助申请书;

2.企业营业执照、组织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3.房屋租赁合同及房租发票复印件。

第二十八条申请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配套支持资金的企业,需提交以下材料:

1.市以上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批文、合同书或计划任务书的复印件;2.市以上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配套资金申请表;3.项目拨款通知单或相关拨款文件复印件、到款凭证复印件;4.国家或北京市要求配套的相关文件。

第六章 财务处理

第二十九条区科委收到申报材料后,定期汇总报区财政局会审。审核通过后,区财政局给与资金拨付。

第三十条企业收到项目支持资金后,应先计入“其它应付款”科目,待项目完工后,形成资产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科目。

第三十一条企业收到专项补助资金及专项奖励资金后,计入“补贴收入”科目。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企业在收到专项补助资金及专项奖励资金后,应专项用于项目的发展,不得挪作他用。用款单位应单独反映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专项资金严格按照规定用途安全合理使用。

第三十三条区财政局、区审计局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区科委负责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第三十四条申请专项资金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业务人员,对资金申报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在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出现违反规定的,区财政局可随时终止该单位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权,并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查处。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由区科委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大学科技园发展分析报告

2006年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 2007-12-13 14:21:29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国家高新区的重要基础。经过八年来的建设,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高校研究成果转化链的重要一环,在地方经济发展当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技术转移的渠道。从2006年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学科技园的数量也逐渐的增加,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大学园发展的最多也最快。现将2006年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态势做如下分析:

一、大学科技园的总体发展情况 1.大学科技园的基本情况

2006年经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又认定了12个大学科技园。截止到2006年,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大学科技园已经发展到62个,比上年增加了12个。62个大学科技园的分布情况:长三角地区,有15个,占总量的24.2%,位居第一,西部地区有14个,占到总量的22.6%;其次是北京地区的12个,占总量的19.4%;中部地区10个,形成了一个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局面。除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宁夏自治区、青海省、宁波市、青岛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等11个省市尚未建立大学科技园以外,其已覆盖到全国的23个省市,直辖市的27个大中城市,由此可见,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较为广泛。

根据对62个大学科技园的统计,现有孵化面积516.5万平方米,其中孵化用房219.5万平方米,研发用房83.1万平方米,生产用房103.8万平方米。

2.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发展情况

在62个大学科技园中,大部分大学科技园已经初具规模,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据2006年统计,目前62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6720家,在孵企业创造的总收入294.7亿元,平均每个企业收入438.5万元。其中在孵企业达到100家以上的有26个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有4830家,占总量的71.9%。孵化企业在前五位的大学科技园是: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大学科技园607家、复旦大学大学科技园512家、上海大学大学科技园463家、浙江大学大学科技园268家和重庆大学大学科技园265家。以上5个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总数达到了2115家,占孵化企业总量的31.5%。(见表3)在62个大学科技园中有32个建在国家高新区内,占大学科技园总量的51.6%,入驻企业2470家,占总量的39.3%。

截止到2006年止,大学科技园的孵化企业总数已经达到了6720家,其中仅2006年一年大学科技园就入驻了1384家企业,占孵化企业总量的20.6%。在6720家在孵企业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1633家,由高校师生自办的企业数达到1344家。2006年6720家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也比较明显,企业总收入为294.7亿元;工业总产值250亿元;实现净利润27亿元;上缴税额16.6亿元;实现出口创汇3.2亿美元。

3.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队伍发展

2006年是大学科技园增长较多的一年,也是大学科技园发展最好的一年。经过大学科技园孵化后成长起来的毕业企业队伍,已经从2002年的720家企业发展到2006年的1794家,增长了2.5倍。其中仅2006年当年就有毕业企业335家,占毕业企业总量的18.7%。在已毕业企业中收入超过亿元以上的企业有85家,占毕业企业总量的4.7%。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毕业企业中有18家已经上市,在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6年毕业企业创造的营业总收入达318.3亿元,工业总产值295.2亿元,累计出口创汇达到4.8亿美元;吸纳就业人员10.6万人,其中留学人员达到了1450人。说明大学科技园是继高新区之后的又一个孵化和培养高科技企业的摇篮,发挥了辅助国家高新区培养企业的助手作用。

2006年62家大学科技园累计毕业企业达到1794家,比上年增加474家。毕业企业达到40家以上的大学科技园有17个,累计毕业企业1055家。

二、大学科技园的科技发展情况 1.服务能力建设

各种能力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为入驻企业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是否周全,是大学科技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大学科技园建立的各类服务机构数量达到了925家,其中中介服务机构有414家,排在前五位的大学科技园是:1.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大学科技园;2.浙江大学大学科技园;3.燕山大学大学科技园;4.清华大学大学科技园;5.华东师范大学大学科技园;其中有金融服务机构数量130家,排在前五位的是:1.复旦大学大学科技园;2.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大学科技园;3.清华大学大学科技园;4.浙江大学大学科技园;5.岳麓山大学科技园;有风险投资机构122家,排在前五位的是:1.岳麓山大学科技园;2.清华大学大学科技园;3、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大学科技园;4.复旦大学大学科技园;5.武汉东湖大学科技园;有商务服务机构259家,排在前五位的是:1.清华大学大学科技园;2.复旦大学大学科技园;3.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科技园;4.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科技园;5.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大学科技园。

2.大学科技园所承担项目情况

一年来,大学科技园在为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2005年有5家大学科技园被创新基金授权为企业进行创新项目的小额资助,得到支持的企业也较多,为企业创新创业活动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在62家大学科技园中聚集的各类可用资金总额达到82.6亿元,其中企业自有资金31.4亿元,政府拨款3.4亿元,年末贷款余额30亿元,其它地方的来源18.3亿元。平均每个入驻企业得到的可用资金约123万元。另外,各类入驻企业筹集的孵化基金总额达6.3亿元,平均每个入驻企业为9万元。2006年在62家大学科技园中,企业获得支持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11项,投入资金3.8亿元。其中获得最多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共有145个项目,占项目总量的46.6%;获得资金0.7亿元,占资金总量的18.4%。大学科技园所获得的各类项目及资金情况。3.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发展情况

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发展集中了高等院校的大部分科技资源,是我国科技创新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随着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逐步完善,大学科技园的企业在我国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科技园的研发机构数量已经达到了1123家,成果转化数量达到4947件;其中成果转化依托高校的数量达到了2985个;大学科技园内企业的成果获得国家和各省市的奖励830个;大学科技园内企业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取得的成果达到2809个。

据2006年对62家大学科技园的统计,目前,入驻企业共申请各类专利4584件,比上年增加1371件,年增42.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有2171件,比上年增加960件。已授权的专利有2339件,其中授权的发明专利1002件,比上年增加242件。购买国外技术专利38件。

2006年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进行的科研活动也很活跃,企业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达到20.9亿元,比上年增加7.5亿元。其中R&D投入达到11.2亿元,比上年增加4.2亿元。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7.5 亿元,比上年增加1.8亿元。

三、大学科技园人力资源状况 1.管理机构人才

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管理人才素质是园区发展的需要。随着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对大学科技园的服务水平和管理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各大学科技园吸引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目前,在62个大学科技园中,有从事服务与管理的各类管理人员1787人,其中研究生学历毕业人员399人,占大学科技园管理人员总数的22.3%;获得博士学位人员95人,占研究生学历人员的23.8%,获得硕士学历人员306人,占到研究生学历人员的76.2%;本科学历毕业人员905人,占总数的50.6%;大专学历毕业人员326人,占总数的18.2%。以上三类学历人员达到1630人,占到总量的91.2%。2.企业人力资源

2006年62个大学科技园的在孵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已经达到了13.6万人,比上年增加2.6万人,为国家解决了部分就业的压力,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企业管理型人才。在13.6万就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1.4万人,高出上年0.3万人;本科学历人员5.8万人,高出上年1万人;大专学历人员3.1万人。具有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5.7%。

在62家大学科技园中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员3.9万人,参与研发活动的人员2.1万人,吸引留学归国人员1903 人。

四、各区域大学科技园的发展 1.华北地区大学科技园

2006年华北地区共有大学科技园16个,其中北京地区12个,占到华北地区75%,是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在16个大学科技园中用于孵化的孵化基金总额有1.9亿,占总量的30.2%。现有的孵化场地面积达到114万平方米,占总量22.1%。在大学园内的孵化企业有1097家,占总量的16.3%;在孵企业创造的营业总收入4.3亿,占总量的1.5%,平均每个企业营业总收入39.2万元。在孵企业创造就业岗位2.6万人,占总量的19%。累计孵化成功已经毕业的企业443家,占总量的24.7%。

2.西部地区大学科技园

2006年西部地区共有大学科技园14个,其中四川地区6个,占西部地区的42.9%。在14个大学科技园中用于孵化的孵化基金总额0.9亿元,占总量的14.3%。现有的孵化场地面积达到80.6万平方米,占总量的15.6%。在大学园内的孵化企业有842家,占总量的12.5%。在孵企业创造的营业总收入50.8亿,占总量的17.2%;平均每个企业营业总收入603.3万元。在孵企业创造就业岗位2.5万人,占总量的18.4%。累计孵化成功已毕业企业207家,占总量的11.5%。3.东北地区大学科技园

2006年东北地区共有大学科技园6个,其中辽宁地区3个,哈尔滨地区2个,吉林地区只有1个。在6个大学科技园中用于孵化的孵化基金总额0.3亿元,占到总量的4.8%。现有的孵化场地面积达到31.2万平方米,占总量的22.1%。在大学园内的孵化企业有542家,占总量的8.1%。在孵企业创造的营业总收入18.9亿,占总量的6.4%,平均每个企业营业总收入348.7万元。在孵企业创造就业岗位9906人,占总量的7.3%。累计孵化成功已经毕业的企业104家,占总量的5.8%。

4.长三角地区大学科技园

2006年长三角地区共有大学科技园15个,其中上海地区8个,占长三角地区53.3%。在15个大学科技园中用于孵化的孵化基金总额就有2.4亿,占到总量的38.1%。现有孵化场地面积达到186.3万平方米,占总量的36.1%。在大学园内的孵化企业有3027家,占总量的45%。在孵企业创造的营业总收入122.1亿元,占总量的41.4%,平均每个企业营业总收入403.4万元。在孵企业创造就业岗位4.8万人,占总量的35.3%。累计孵化成功已经毕业的企业549家,占总量的30.6%。

5.中部地区大学科技园

2006年中部地区共有大学科技园6个,分布在6个城市中。在6个大学科技园中用于孵化的孵化基金总额就有0.5亿元,占总量的7.9%。现有孵化场地面积达到70.5万平方米,占总量的13.6%。在大学园内的孵化企业有712家,占总量的10.6%。在孵企业创造的营业总收入26.6亿,占总量的9%,平均每个企业营业总收入126.4万元。在孵企业创造就业岗位1.5万人,占总量的11%。累计孵化成功已经毕业的企业232家,占总量的12.9%。

下载东北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北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科技园建设工作经验材料(5篇材料)

    近些年来。××社区始终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在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快推动现代农业......

    东北大学

    2013年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http://.cn2012年09月14日 14:24新浪教育微博热烈欢迎广大考生申请或报考我校2013年硕士研究生!我校欢迎具有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

    东北大学2013

    5号下午,翻硕英语,记得去年看回忆版时,上面就说他考完就起泡了,我这是考中就起了,超难,我觉得大家都是现场发挥了吧,所以,想的高分的同学要在词汇上下点功夫了 接着是4篇阅......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 材料物理(本科类) 培养目标:材料物理专业是介于物理学和材料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本专业培养掌握并运用现代物理学进行现代材料科学理论研究、新材料开发和设计、传统材......

    海淀区促进大学科技园发展暂行办法

    1+20政策之五: 海淀区促进大学科技园发展暂行办法 (海政发〔2008〕45号 2008年9月16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新加坡杭州科技园发展奖励政策

    新加坡杭州科技园发展奖励政策 (讨论稿) 为全面实施“科教强区”战略,有效推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促进新加坡科技园(以下简称“科技园”)内......

    农业科技园带动新农村建设分析

    远景设计研究院 农业科技园带动新农村建设分析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探索,农业科技园区已成为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农业科技园区作......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蓝皮书》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蓝皮书》孵化经济时代到来!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及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关键在于将知识及技术迅速转化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