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论述题我们该怎么办

时间:2019-05-14 17:0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技术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论述题我们该怎么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技术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论述题我们该怎么办》。

第一篇:科学技术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论述题我们该怎么办

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相关活动。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科学活动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或精神性活动,技术活动主要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复合概念,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科学和技术是辨证统一的整体。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学技术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变革;科学技术对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科学技术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大动力,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其中“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和“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带来了一系列诸如化工污染、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等污染。这些都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面对这些生态问题,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第一,我们应继续发展科技。不能因为它的负面效应而否定它、排斥它。我们应该依靠科技进步,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积极治理和恢复已破坏的坏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其自然资源唱本,提高效率,从而缓解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自然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第二,丈夫应出台相应政策法规,以控制污染源头的出现;第三,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国民教育,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把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最后,我们还应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树立整体生态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科学技术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和手段。整个人类文明史实质上就是人利用科学技术认识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历史。

科学技术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它还是一柄“双刃剑”,它既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后果。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主体是积极的、正面的。但在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摘自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它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进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我国90年代乃至跨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力。这句话不无道理,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今天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稳定,科技的进步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经济发展。人类由于使用了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科学技术为一个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就如同枯树发新枝,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第二,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首先,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其次,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人类基因工程的业已完成,使得科学家对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人类借助生物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技术生产的药品,可以治疗许多常规疗法不能治疗的疑难疾病甚至过去被认为无法治疗的不治之症;治愈疾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再次,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正如伟大导师恩格斯指出:日益发展的工业使一切传统的关系革命化,而这种革命化,又促使头脑革命化。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 1 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光年乃至更遥远的太空,从而为探索人类所不知的太空的奥秘提供了方便。

第三,促进了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现代科学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科学与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推动了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以适应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化集体劳动,一些重大高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动员的人力、物力,投入的资金、设备,其规模之大,都是过去所远远无法比拟的。像美国总统1942年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57年的“北极星导弹潜艇计划”和六十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都是具有全国规模的浩大工程,甚至还需要组织国际间的协作。要把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组织起来,是各种资源达到有效配置,有条不紊的协同运作,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效能,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这就给科学的组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摘自于<<论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正如一切事物一样,科学技术既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后果。它对于人类社会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人们只有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才能使它能造福人类,而免受其害。一般说来,科学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科学技术对于环境的破坏作用。且不说原子弹、氢弹在核战争中对人类的巨大杀伤力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就是那些核废料、报废的旧电脑、太空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农业中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板结。

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命安全的负面影响。粮食蔬果上用的杀虫剂,既可以杀虫,但是对人体也有不利。再如核技术,既可以用于和平建设,发电供能,医学治疗,造福于人类,也可被用于战争,变成核武器,对人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却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

科学技术对传统文化的影响。高科技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日趋现代化的同时,也使得许多民间的传统工艺、文化,退出大众生活的舞台,乃至从社会生活中逐渐消失,这对于人类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十分不利的。另外,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赝品,也是利用科技去“克隆”一些文物的。

科学技术也拉大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差距。由于高科技的推广应用,这样会导致失业率增加,就业问题突出,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未能掌握科技的人,在这个到处充满着科学技术竞争的环境中很难找到立足之地,而那些懂得相关技术的人才则可以利用技术为自己带来更多的财富。据有关资料表明,40年前全世界最富和最穷人口人均收入是30:1,而目前是74:1。但近年来许多调查表明,那些曾经促使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起来的资金密集型高新技术,一旦被比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引进,非但不能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反而会产生不少经济和社会问题。

总之,科技并不是单向地决定着社会,它同样也受社会的影响,要解决它的负面效应,就要正确认识科技同社会的关系,要使科技和社会同时进步。只有对科学技术有了清楚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简单说来,通过科学技术发展经济与环境能源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摘自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因此,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要合理开发、利用环境,充分、有效地使用能源,树立科发展观,努力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忌单一考虑、鼠目寸光。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从根本处做起,即从人自身做 起——科技革命和人自身的革命。我们应该在学好掌握科学技术的同时,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正确认知科学技术,利用科学技术去完成一些对社会对国家有利的使命,这样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而不是为人社会造成更深的伤害。通过掌握和科学应用技术来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利用它来造福人类。参考文献

【1】 探讨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论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 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环境的关系 【5】 依靠科学技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6】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第三篇:科学技术史论述题总结

科学技术史 论述题总结 论述题 一、三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追溯历史,可以看到技术对每一时期的人类生活和社会面貌都带来巨大影响。技术给人类提供技能和方法,构成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而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质变阶段——技术革命,不仅会直接导致生产力革命,还会带来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近代以来的历次技术革命,尤以蒸汽技术、电力技术和信息技术三次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最为深刻和巨大。(一)蒸汽技术革命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同时出现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技术革命——蒸汽技术革命。蒸汽技术革命开始于纺织工业的机械化,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继而扩展到其他轻工业、重工业等各行业。蒸汽技术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直接后果是导致了产业革命(又称工业革命)的胜利完成。而它更为深远的意义是促进了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

1)蒸汽技术革命的特点

(1)蒸汽技术是科学与技术相互作用的结果

蒸汽技术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它的历史必然和思想方法上的酝酿过程。蒸汽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深刻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17世纪中叶,一方面,真空和大气压力的实验证明为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科学认识的基础,如何获得真空,利用大气压力获得机械动力是急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而蒸汽冷凝能制造真空,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我们在前面说到,纽可门和瓦特都能运用科学研究的成果,发现和解决实际中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科学的发展。蒸汽机的发展和应用,实现了从热能到机械能的转变。卡诺通过研究探索如何提高蒸汽机效率,而促使一门新学科——热力学的诞生。不仅如此,蒸汽技术还促进了气体力学的发展。

(2)蒸汽技术是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的产物

一项技术发明只有被应用于生产实际,提高现实生产力,它才具有价值。动力机械的革命,使蒸汽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掀起了全世界范围的技术革命。在这一过程中,蒸汽技术始终与工业、企业紧密结合。我们知道,蒸汽机的研制,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就必须和拥有资本的企业家合作;要想使蒸汽机在工业企业得到顺利推广和普遍使用,也必须取得工业部门的支持。这两点在蒸汽机研制过程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当时,瓦特因研制蒸汽机经济上已是非常困难,无资金购置材料、工具和雇佣劳动力,几乎就要放弃蒸汽机的实验。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卡伦铁厂生产商罗巴克及博明翰制造商博尔顿,是罗巴克和博尔顿俩人给瓦特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使瓦特的实验得以完成,正是从这一时候,蒸汽机走出实验室,进入实际应用领域。瓦特与罗巴克、博尔顿的合作堪称技术与企业结合的典范。蒸汽技术的商业化过程充分体现了技 2)蒸汽技术革命的影响

(1)蒸汽技术革命引起社会的全面变革

蒸汽技术革命作用于社会生产,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蒸汽机的应用,机床的发明,煤炭、冶金技术的革新,使社会生产力发生巨大飞跃,随之带来了社会产业结构的重大变革,机械制造业和加工业取代了农牧业而成为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产业,冶金和煤炭工业也一跃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交通运输业也蓬勃地发展起来。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又促进了造船业、航运业、机床制造业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和机械制造业、冶金业、煤炭工业的进一步繁荣。

技术革命的发展,使英国的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大国。在英国产业革命的影响下,法国、美国、德国、俄国和日本等国在19世纪也发生 1 了产业革命,在很短时间里创造了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还要多、还要大的生产力,大大改变了资本主义国民经济的整个面貌。

(2)蒸汽技术革命极大推动着自然科学和教育的发展

蒸汽技术革命之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了第二次巨大飞跃。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热力学、电磁学等学科迅速发展起来。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辩证性质,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展现了电力技术的发展远景,为19世纪下半叶以电力技术广泛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切都是与技术革命的推动分不开的。

蒸汽技术革命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随着机器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工人也要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教育事业受到重视。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和执行了许多鼓励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先后通过了普及初等教育法,建立一些大学和技工学校,为工业革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也为整个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蒸汽技术革命造成近代环境污染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的纺织行业最早实现了机械化,由此带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并进而出现了机器制造业、冶金工业、采矿业和交通运输业。到19世纪20年代,形成了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和以蒸汽技术为主要动力的近代“大工业体系”,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在英国工业革命及其技术成果的影响下,美国(北方)于1790年、法国与1795年、德国于1830年相继发生了同样是以纺织业的机械化为开端的产业革命,并逐步出现了机器制造、冶金、焦碳、采煤和采矿等工业部门。

上述国家形成的“大工业体系”,其中特别是冶金和焦碳工业所产生的废气、废渣、废液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蒸汽机的应用使煤炭的大量消耗和煤烟的大量排放;资源的过度开采打破了生态平衡,所有这一切,都给近代自然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和破坏。可以说,19世纪40年代,英国是工业革命和近代大工业的典型,同时也是环境污染严重的典型,伦敦曾于1873年、1880年和1892年先后多次发生煤烟污染的“公害”事件,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在科学技术和全球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深刻反思蒸汽技术革命和欧美国家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历程,处理协调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共同的责任。(一)电力技术革命

第二次技术革命(也称电力技术革命),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它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标志。第二次技术革命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改变了人们生活质量,也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巨大变革,使人类社会步入“电气化时代”。1)电力技术革命的特点

电力技术革命同蒸汽技术革命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是科学理论的作用。也就是说科学武装了技术,科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技术水平,并为技术创造提供理论依据,技术发明越来越成为科学成果的最终运用,它不再是科学产生于技术经验时代了。蒸汽技术革命在许多方面是“行动在先”,工作机和蒸汽机的发明主要是靠工匠的技艺和经验的积累,自然科学理论的指导还比较零散和间接,后来在研究提高热机效率的基础上,才创立了系统方法的热力学理论;而电力技术革命则是以科学理论的突破为前导,电磁理论的建立为电力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奥斯特关于电磁效应的发现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为制造电动机和发电机提供了基本原理;安培定律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提供了定量公式;麦克斯韦完整的电磁学理论则为电能与机械能、光能、声能的互相转换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电力革命过程中,电磁理论规定了革命的方向,指导着电力系统技术体系的建立。事实再一次雄辩说明科学对生产的先导作用,说明科学能变成直接的生产力。

蒸汽时代技术只是发挥传统技艺的作用,与生产融为一体;而到电力时代,技术发展为技术科学,作为科学化理论体系指导生产,成为连结科学与生产的纽带。值得指出的是在电力技术革命中,随着生产和技术的革命性变革,技术逐渐摆脱其经验形态,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也有力地推动着科学的发展。如在1840年英国的格拉斯哥大学正式开设了工程学讲座,并编写了《应用力学》《动力工程学》《土木工程学》等讲义。1861年,英国又创办了《电气工程师》杂志等。这些学术刊物的创办,都对技术科学的研究和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电力技术革命同蒸汽技术革命相比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电力技术革命以来的技术发展,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近代技术直接为社会生产服务并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电力技术革命使科学和技术成为生产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同时,生产的发展反过来又为从理论上征服自然提供了手段”。“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试点根本想象不到的”。(马克思)如19世纪冶金技术、化工技术、电力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应用,都说明了这一点。

2)电力技术革命的影响

电气时代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是蒸汽时代望尘莫及的。英国的产业革命,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而美国的产业革命,则是电力的应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美国在经济上就后来居上,压倒了欧洲大陆。1860年,美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产值只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0%,到1890年,美国产值就猛增了9倍,超过了大英帝国,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直到现在,一个国家的电气工业发展状况和电力应用程度,依然是判定这个国家经济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电力技术革命不仅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还进一步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自然观念。它比蒸汽技术革命的意义更为深远。首先,在经济上电力技术革命同蒸汽技术革命一样,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促成产业结构的变化。电能的使用使大工业的发展摆脱了地区条件的限制,从而使人类对自然力的支配达到新的高度,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其次,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技术以及研究机构的发展壮大。作为电力技术革命先导的电磁理论的建立,将科学研究领域由宏观扩展到微观和宇观,引起了一批新兴学科的诞生,而电力技术为科学提供的新研究手段和途径又加速了这些学科的研究进展,从而促进了20世纪科学的发展。同时,在技术密集型工业体系中,使“工匠”传统和学术传统达到统一,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也使科学研究出现了社会化趋势。以往个体的、自由式的科学研究方式逐渐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科研形式——集体的、合作式的研究组织。在基础研究理论方面,最早出现的集体研究组织是1871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家族出资兴建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该实验室在后来不仅成为英国的科技研究中心,培养出汤姆逊、卢瑟福等一大批优秀科学家,而且对英国的工业发展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再次,电力技术革命改变了人们的自然观,使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在电力技术革命中,科学、技术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电磁学、化学、生物学、地学、分子物理学都取得了较大成就,这就使得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深入,视野更加开阔。总之,电力技术革命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面貌,使社会文明发展到新阶段。电报、电话等早期通信技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以往生活的封闭状态,使人与社会的联系更广泛、更密切;科学技术向生活各个方面渗透,使人们的消费方式、服务方式、交往方式等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生产的社会化促使企业出现新型的科学管理体制,加快了政治民主化进程。电力技术革命使人的体力在更大范围内得到解放,人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大的开发和利用。(二)信息技术革命 20世纪40年代后,在现代科学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一大批新兴技术不断出现,形成了现代技术革命的新高潮,这次技术革命是近代以来第三次技术革命,由于主导这次技术革命进程的是信息技术,所以也称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是一个庞大的高新技术集合,它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半导体材料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等。其中,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1)信息技术革命的后果及其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向前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正确认识信息技术革命的实质和作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1)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信息技术革命的各种新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社会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动力,充分体现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据估计,20世纪初,大工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只有5%~20%是靠采用新技术取得的,70年代以来,这个比例上升到60%~80%,在一些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中甚至高达100%。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首先使传统工业部门得到技术改造,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将电子计算机运用到机床上,制成了数控机床,改变了传统的机械加工由人控制的方式,产品质量、数量大大提高。服装工业,也可用先进录相设备和激光工具来量体裁衣,用微处理器控制缝纫机实现单件生产,它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要。“机器人”在汽车、机械、电机、塑料加工,采矿等传统工业部门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中应用及与制造业的结合,产生出许多新的生产方式,如CAD/CAM、并行工程、适时生产、敏捷制造等,实现了企业生产设计、制造、销售和管理等全方位优化,使企业生产经营具有并行、敏捷、智能和虚拟等特征。增强了企业生产的柔性、敏捷性、适应性。从而达到精简、灵活、高效,大大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这是传统的生产方式所无法达到的。(2)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现代企业管理革命 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决策和管理的技术手段,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管理方面的应用,使管理工作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

信息技术引起沟通方式的革命。信息技术实现了跨越地域的界限同步交换信息。尤其是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发展应用,使企业在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越,与传统的沟通手段比,具有沟通成本低廉,沟通方式更加灵活、快捷、广域和开放的特点。为企业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信息技术引起管理方式的变革。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渠道,使得企业内各部门、各个环节的信息传递、交流可以直接进行。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使企业的管理层和机构明显减少。企业管理业务及各种相联系的管理职能被进一步综合集成,企业组织结构达到一个“精良”的状态。

信息技术引起营销方式的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将企业、用户及其它贸易环节连接到网络上,提供了企业与用户直接交流的通道——即正在兴起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大大压缩了企业与市场的时间与空间,减少了库存,加快了资金周转,降低了产品交易的成本,提高了交易速度和效益。

(3)信息技术革命使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一些传统产业在衰落,成为“夕阳产业”。与此相反,一大批新兴工业正如初升朝阳,蒸蒸日上。据初步统计,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值在1977年达到50%左右,现在已达到65%以上。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大大增加了经济活力。由于新兴产业生产的 4 商品采用了一系列新兴技术,因而竞争地位优越,这又反过来大大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来,美国有一批原有规模较大的传统企业倒闭,但同时又有大批中小型企业开业,其中多数是采用新兴技术的企业。

(4)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目前,在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工作效率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时间缩短,业余时间增多,现在发达国家已普遍实行每周五日工作制。

信息技术也为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提供了技术条件。首先,人们的精神生活大大丰富了。除了广播、电视的普及外,通过Internet等计算机网络,不仅可查询最新新闻和以往任何一天的新闻以及各种机构、社团提供的资料,还可以互相发布新闻,互相传递丰富的信息。电子计算机还可用来作曲、拍电影、做游戏、下棋等等,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信息技术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手段,使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发生根本性变化。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实验教学环境,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网上远程教学可以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扩大了人们受教育机会,打破了时空限制,在提高教育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教育的成本。给人们带来的福利是巨大的。

二、试述电力技术革命与蒸汽技术革命有何不同?

答:电力技术革命同蒸汽技术革命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是科学理论的作用。也就是说科学武装了技术,科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技术水平,并为技术创造提供理论依据,技术发明越来越成为科学成果的最终运用。从此不再是科学产生于技术经验的时代了。蒸汽技术革命在许多方面是“行动在先”,工具机和蒸汽机的发明主要是靠工匠的技艺和经验的积累,自然科学指导还比较零散和间接,后来在研究提高热机效率的基础上,才创立了系统方法的热力学理论;而电力技术革命则是以科学理论的突破为前导,电磁理论的建立为电力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奥斯特关于电磁效应的发现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为制造电动机和发电机提供了基本原理;安培定律为电能转化机械能提供了定量公式;麦克斯韦完整的电磁学理论则为电能与机械能、光能、声能的相互转换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电力革命过程中,电磁理论规定了革命的方向,指导着电力系统技术体系的建立。事实再一次雄辩地说明科学对生产的先导作用,说明科学能变成直接的生产力。

蒸汽时代技术只是发挥传统技艺的作用,与生产融为一体;而到电力时代,技术发展为技术科学,作为科学化理论体系指导生产,成为连接科学与生产的纽带。

值得指出的是电力技术革命中,随着生产和技术的革命性变革,技术逐渐摆脱其经验形态,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也有力地推动着科学的发展。如1861年,英国创办《电气工程师》杂志等,对技术科学的研究和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电力技术革命同蒸汽技术革命相比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电力技术革命以来的技术发展,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近代技术直接为社会生产服务并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电力技术革命使科学和技术成为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19世纪冶金技术、化工技术、电力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应用,都说明了这一点。

三、20世纪的科学技术同19世纪及以前的科技相比,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1)科学和技术经历了全面的空前的革命——20世纪初出现了持续30年的物理学革命,建立了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支柱的现代物理学理论体系,取代了伽利略和牛顿奠定基础的古典物理学理论体系,使人类对物质、能量、时空、运动、因果关系等的认识产生了根本变化,人们认识到,任何科学理论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勇于突破创新的精神在20世纪影响着各个学科和所有技术部门的发展;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化学、天文学、地学都出现了革命性的理论(化学键理论、天体演化、大爆炸理论、大陆漂移和板块理论等);生物学领域中的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及分子生物学的诞生,是生命科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生命 科学成为20世纪后半叶最活跃的科学。在20世纪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框架都发生了变革,机械论自然观推出了历史舞台。技术领域的革命创新也很突出,电力和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电子技术和航空技术的兴起使生产和技术面貌日新月异,二战后信息、能源、材料等方面都出现了革命性的进展,由此开始了影响深远、进展迅速持久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整个20世纪科技都处于革命的状态,20世纪可以称为科技革命的世纪。

(2)科学开始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综合的统一整体——一方面,由于新的实验技术和巨大而精密的观察工具的产生,人的“视野”在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都扩大了10万倍,同时由于各门科学本身的深入发展,自然界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到细胞、生物个体、,到地壳、天体、宇宙,所有层次都得到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由于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大量兴起,各门科学之间的空隙逐渐得到了填补,整个自然科学逐步形成了一个前沿在不断扩大的多层次的、综合的统一整体;技术领域中,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及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建立,综合性技术逐渐起着主导作用。同时,科学同技术的关系也日益密切,这突出表现在:任何重大新技术的出现,不再来源与单纯实验性的创造发明,而来源于系统的综合的科学研究。

(3)科学事业的社会化和国际化——20世纪科学事业加速发展,并已成为现代国家的重要事业,而科学的发展也日益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支持以及国际的合作。在20世纪,全球科学研究人员的数量日益扩大,科研经费不断增加;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从分散的单纯个人活动转化为社会化的集体活动,研究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登月的“阿波罗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制图和测序”等都是国际规模的科学研究活动。

(4)社会的科学化——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科学对生产的指导作用,在20世纪日益明显。科学的发展,开辟了许多新的技术领域,建立起了许多新型的工业,它们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使得生产部门充分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密切了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而科学、技术、生产的高度发展,使工业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从事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劳动力比重大为下降,开始出现了多数劳动力集中在服务行业和教育、科研部门;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中等教育得到普及,高等教育广泛发展;劳动者自由支配普遍增加;生产上起主导作用的由机械化生产转向自动化生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等等。总之,社会的科学化已成为20世纪的时代特征。

四、如何从科学技术史的角度理解科学工作的准则?

自然科学虽然没有阶级性,可是,在自然科学的应用上,在对待科学工作的方针、政策上,在科学事业的管理工作上,在对待科学工作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上,各个阶级、各个政党之间,出与本身利益的考虑,可能会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但这态度方面的问题只能对科学工作的外部社会条件产生影响,使科学的发展加速或者受阻,而不能改变科学本身的内容和性质。假如硬要改变科学本身,那么被强迫改变的部分,就不成为科学,而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伪科学。何况,任何一个阶级或政党,只要认为科学对它是有利的,需要加以利用、支持和鼓励,它就必须根据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制定科学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规律来管理科学,对科学发展规律的无论是有意或无意的违反,必然招致失败。因为科学发展规律是整个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不可能以任何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科学研究在历史上形成了任何科学研究者都必须遵守的一些共同原则,它们没有成文的形式,而是以无形的传统的规范存在于每个有素养的科学研究人员的思想和习惯中。它们对于科学研究人员具有强大的约束力,以保证他们的研究成果能真正成为科学。因此,它们既是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的准则,也是鉴别科学工作者素质的准则。这些准则基本要点大体如下: 其一,坚持一切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坚持实践(包括实验和观察)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反对盲从迷信,反对“唯书”、“唯上”、“唯权”的真理观。

其二,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承认任何凌驾于科学真理之上的“权威”。

其三,实验程序和方法必须经得起检验,实验结果必须能够重复,不可弄虚作假,决不容许修改实验数据和事实。

其四,概念使用是理论论述在逻辑上必须是正确的,经得起分析的,不可自相矛盾。其五,报告成果必须实事求是,不可自我吹嘘,更不容许招摇撞骗。其六,尊重前人的科研成果,不容许剽窃掠美,侵占他人劳动果实。这些原则是全世界各国科学家在科学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不可动摇的传统,是区别科学和非科学的界限,也是科学共同体中所有科学工作者之间的共同语言和共同的是非标准,因此,它们实际上成为科学工作的公德,科学工作的职业道德的准则。

五、如何从科学技术史的角度领会科学精神的主要内容?

近代科学是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的产物,它以实验事实唯根据,以系统的理论形式,反映物质的结构、本性和运动规律。因此,以探求这种知识为职业的科学家,必须具有求实(即实事求是)和崇尚理性的精神。求实和崇尚理性是科学精神的主要内容,它一方面要求科学家在治学上必须诚实,严谨,尊重实践,忠于事实;另一方面又要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坚信自然界的统一性和规律性及其可知性。这种科学精神是科学发展历史本身的产物,也是开创未来科学历史的基础和前提。一个科学家,在哲学上尽管可以从属于某个派别,但只要他是在认真严肃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就不得不遵循这个传统,否则就不可能得到任何真正的有科学价值的成果。

求实和崇尚理性,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求实使人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崇尚理性使人有理想,有志向,相信人类的理性思维能力,相信科学和人类的必然进步。它们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思想家用来打破中世纪精神枷锁的有力武器,也是现代人类精神文明的柱石。体现这种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中的杰出人物,往往更具有一种为科学真理而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这种自我牺牲精神,虽然不是科学创造的必要条件,但科学史上许多事例表明,在科学创造上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有不少是具有这种高尚品德的。显然,崇高的精神境界、开阔坦荡的胸怀,同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深邃敏锐的洞察力,在本质上往往是相同的。

以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为特征的20世纪,科学的社会功能日益显著,科学同社会的相互关系日益密切,尤其是原子能作为毁灭性武器出现后,有远见的科学家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可能引起的各种不同的社会后果,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命运,逐渐成为当代科学家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倾向,也逐步成为当代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如何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答: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与技术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而同一过程中的科学和技术又从属不同的研究领域。科学注重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它主要是以知识形态表现出来的;技术注重于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它的主要是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所以,作为同一过程又从属于不同研究领域中的科学和技术,既存在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在19世纪中叶以前,无论作为知识,还是作为社会活动,科学与技术之间都具有很大差异,但又有不少共同之处。从两者的关系看,在历史上绝大部分时期内联系松散,基本上是独立自主地发展,各自独立发挥社会作用,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它们的发展往往是脱节的。技术的进步往往依靠传统技艺的提高和改进,只凭经验摸索前进。科学理论也经常是跟在实践之后来概括和总结人们在生产技术活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材料。因此,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在科学理论上还没有搞得十分清楚的东西,在技术上却可以实现它;而科学上已发现了的东西,在技术上却很久不能实现;关键性的技术突破常常同理论科学没有直接联系。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任务方面——科学的根本职能在于对自然界的理解和认识,它侧重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自然界的改造和利用,着重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性质方面——科学的本质是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认识过程;技术的本质是从理论和经验到实际应用的过程。

目的方面——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寻求和发现其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技术创造的目的则是对自然界规律性的认识,借以形成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去能动地改造自然界。

此外,科学与技术在社会价值方面也有不同。

19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制度的演变,也由于二者自身发展的逻辑,它们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形成了以科学为先导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现代的技术发明越来越依靠科学,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已密不可分。科学和技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它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统一,又在相互统一中发展。科学和技术的相互促进具体表现在: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可以为技术创造提高理论依据;技术是科学发展的物质手段,可以为科学创新提供技术条件。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深入发展,科学和技术越来越趋向一体化:一方面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先进而又复杂的技术手段;现代科学研究本身也具有工程技术的内涵,需要各类技术人员的共同参与合作,科学研究越来越技术化;另一方面,现代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的进步,许多高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直接来自于现代科学研究的成就,技术活动越来越科学化。

七、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

现代科学的发展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微观世界的大门已被打开,物质和能量之间已不再有绝对的界限,时空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被发现;人类不但认识了化学元素的衰败规律,还更深刻地认识了各类元素原子及各种物质分子的结构及其特性;由于射电望远镜的应用,天文学研究的时空跨度达到了极限;地壳演化的秘密被初步揭开;生命科学达到了分子水平,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已初步绘就,脑科学有所发展;数学的基础问题得到了探索,应用数学有了长足进展;一系列综合性科学、非线性科学和应用性科学涌现出来。现代科学的发展不但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且改变着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

现代科学发展的同时,人类在每个前沿都遇到了新问题,如怎样理解量子力学,夸克幽闭,反物质,暗物质,宇宙的尺度和演化,黑洞,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混沌和非线性„„这些问题就像是一场不会结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对话。

在现代,由于材料技术、能源技术、农业技术、医学和治疗技术、克隆和生物技术、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人类文明的技术基础空前雄厚,精神财富也愈加丰富。同时,由于影视技术、通信技术、水陆交通技术、航空技术、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光纤维技术以及武器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之,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拥有了空前强大的力量,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八、请以西方近代科技为标准,试述我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答:第一,我国封建社会制度抑制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

近代自然科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我国2000年的封建社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结构,它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分工协作大生产的出现。同时,强大的君主集权和专制官僚统治,使资本主义难以发生和发展。这种封建社会发展的停滞性,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最根 8 本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相对来说是发达的商品生产,市场自由竞争,劳动生产率高,特别是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了商品竞争力。而在封建社会那种基本上自给自足、商品生产很不发达的经济基础上,重要技术往往被管家垄断封锁,谈不上自由竞争,不可能有近代科学技术的产出。通过比较哥伦布等与明朝郑和的远洋航海就可以看出:西方的航海是经济上持续的强大动力,并推动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而我国郑和的航海则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目的,目的达到了就停滞消沉了。

第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和政策制约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工抑商的政策,把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限制在不危及封建制度经济基础的范围内,不允许有太多的资本主义因素。其次,中国把儒学作为官方哲学,主张尊古崇经,限制了自由思想。在教育和取仕制度上,推行轻视、排斥科学技术和轻视掌握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的政策。自有科举制以来,总的来看都以孔孟儒学经典为主,而且愈来愈僵化,完全排斥了科技的内容。再次,在西方科技大发展的时期,清政府却采取了闭关锁国、排斥和拒绝外来科学文化的政策。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科技在中的发展。

第三,中国传统科学存在的缺陷,使科技发展到一定深度后,就难以继续前进

这种内在缺陷有二:一是我国古代的科技过分强调实用性,忽视了理论上的深化和完善。由于科技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要求,它就失去了发展动力;反观古希腊的科学体系,他们不讲实用,为理论而理论,这就为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希腊人的数学和自然哲学时隔1000多年后仍能推动欧洲科学的发展,充分显示出理论的力量,而实用科学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二是科学实验精神没有很好确立。近代自然科学的飞跃发展是同科学实验方法的确立和科学实验精神的提倡分不开的,也是同实验工具的发明创新分不开的。然而,我国古代的科学工作者,长期停留在靠个人经验、直观的知识上,不能自觉地应用技术手段寻根究底。所以,科学研究到一定地步,就原地不前了。另外,在中国科学大多自成一格,有一定的保守性和排他性,国外先进的成果即使传入也往往难以立足。

第四篇:浅谈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浅谈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为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展开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典型式样和总体特征,包括人们的劳动生活、物质消费生活、家庭生活、学习和交往生活、闲暇和精神文化生活等广阔领域。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很多,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生活方式更新的决定性力量,它通过作用于生活方式的外在客观因素(物质环境和社会组织方式)和内在主观因素(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从而导致生活方式的变革。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体现为以生产力发展为主轴的社会进步过程。但是每一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是以该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为标志的,重大的技术创造往往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例如在远古时代,火的使用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近代的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发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农业人口,更多的人获得了城市化、工业化的社区生活方式。马克思在实地考察珍妮纺织机的社会影响时明确指出:“近年来,任何一种机械发明都不像‘珍妮’纺织机和精梳纺织机的制造,在生产方式上,并且归根到底,在工人生活方式上,引起那样大的改变。‘机械发明’它引起‘生产方式上的改变’,并且由此引起生产关系上的改变,因此引起社会关系的改变,‘并且归根到底’引起‘工人生活方式上’的改变。”在这里,马克思精辟地论证了科学技术对生活方式影响的实际过程。

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的科技革命的作用下,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活方式的结构要素如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活时空和生活方式的具体内容──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是从三大传统工业(即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的大发展时代转向新兴工业(即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的大发展时代:二是以满足物质需求为主要内容的一、二次产业转向以精神需求为主要内容的三、四次产业;三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占优势转向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占优势。信息技术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最终会反映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上面来,从而给大家生活方式带来一场革命。

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推动了人类交往方式的变革,使交往方式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在农业社会中,科学技术水平低下,人力畜拉的车舆和帆船是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落后,使人与人之间很少进行跨地域的交往。每个地域都相对地形成封闭自足、老死不相往来的生存单位。这就使人与人交往的范围非常狭窄,形成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交往紧密而窄小的交往半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交通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轮船代替了帆船,汽车、火车取代了马车,天上有飞机,地下有地铁,立体交通,四通八达。与此同时,通讯和传播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电报、电话、电视、传真、呼机、电脑网络等新技术传媒的产生,使感情、思想的交流变得非常方便、快捷,不受时空的限制。这大大扩展了人的活动领域和交往范围,使人际交往日益从家庭转移到公共场所,从个人生活走向社会生活,从国内扩展到国际。

再者,由于科技的进步,工农业生产逐渐机械化、自动化、电脑化,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职工的劳动时间,从而使闲暇时间的增多。而随着闲暇时间的日益增多,人们就要逐步进入娱乐专业化时代,这个专业化很大程度上是以高度发达的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使人们的闲暇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例如上网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等。

虽然不论从生活的哪一个方面,我们都能够轻易地享受到科技成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创造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五篇:关于烟草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烟草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 调查项目:烟草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

调查目的:烟草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次调查针对烟草工业对国家税收、种植农民、人民健康的影响以及禁言举措对烟草工业今后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调查。希望魔能得出对社会有意义的结论。

调查人员:闫晨

调查地点:苍山县烟草专卖局

调查方法:网上查阅走访调查

调查内容:烟草工业具有特殊的社会属性,一方面它为货架的税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另一方面吸烟对人们健康的危害记忆它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让人们深恶痛绝。鉴于对烟草的复杂情感,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烟草的影响。

1、烟草工业对国家税收的影响。

烟制品的两重性和经济性的特性使得烟草工业具有投入少、产值大、税率高的特点。为了巩固财源,防止烟草税金的流失,许多国家实行烟草专卖制度。烟草工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财政首日的重要来源之一。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烟草所纳税种主要分为6种:有属于中央税的消费税和所得税,有属于地方税的城建税、营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还有属于共享税的增值税,其中消费税占烟草税收的比例最大。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烟草工业对税收的影响重大。

2、吸烟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

香烟危害健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不同的香烟点燃释放的化学物质也有所不同,但主要是焦油和一氧化碳等化学物质。

(1)致癌作用

吸烟致癌已经公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吸烟室肺癌的重要致癌原因之一。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肺癌死亡人数中约85%由吸烟造成。

(2)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许多研究认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害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以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冠心病发病率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3.5倍,冠心病死亡率前者较后者高6倍,心急梗塞发病率前者较后者高2~6倍。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中的30%~40%由吸烟引起,死亡率的增长与吸烟量成正比。

(3)对呼吸道的影响

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成分也有所改变,容易阻塞细支气管。

(4)对消化道的影响

吸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增加91.5%,致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诱发溃疡。烟草中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使胆汁易于反流,从而削弱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子,促使慢性炎症以及溃疡的发生,并使原有溃疡延迟愈合。

(5)被动吸烟

被动吸烟是指生活和工作在吸烟者周围的人们,不自觉的吸进烟雾颗粒和有毒物质。被动吸烟者所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低,吸烟者吐出的冷烟雾中,焦油含量比吸烟者吸入的热烟雾中多一倍左右。研究发现,经常在工作场所被动吸烟的妇女,其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工作场所没有或很少被动吸烟者。

3、烟草工业今后的发展。

中国卷烟市场是全球最庞大的市场,拥有近30%的全球消费者,而且主要吸食中式烤烟型卷烟。卷烟是习惯性嗜好品,传统上以中式烤烟型为主导的中国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相对稳固。所以,中国卷烟市场在本土中长期内仍占有绝对的优势。

烟草行业的税收占到国家税收总额的8%左右,如果占到5%一下,国家会考虑取消烟草专卖制度。因为,如果烟草行业的税收在5%以下,那么在烟草带来的卫生、医疗和环境等方面的支出将远远超过收益。烟草效益是不可能越来越好的。近几年烟草效益之所以有比较迅猛的发展,是因为卷烟的价格在猛涨,而人们卷烟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烟制品以后是往奢侈品的方向发展,就是价高量少,保持一定的税利而减少烟草的销量,所以经过人们对烟草制品从普通消费品向高端奢侈品的观念转变后,烟草的效益就会逐渐下降了。

在烟草工业带来巨大税收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带来巨大的社会支出,如何进一步发展烟草工业,是有待于国家职能部门考虑的问题。

下载科学技术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论述题我们该怎么办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技术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论述题我们该怎么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理性主义兴起对德国社会影响

    非理性主义兴起对德国社会影响 ——群体视角下的19世纪末德意志社会(学号:20104093)黑龙江大学 文学院- 1 - 非理性主义兴起对德国社会影响 ——群体视角下的19世纪末德意志......

    论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论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1.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为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展开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典型式样和总体特征,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很......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国 旗 献 词 各位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反对邪教,崇尚科学。 同学们,你们一定羡慕神话故事中那些力大无比的人,一定也幻想着自己能成为呼风唤......

    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期末论文

    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润物之细雨,如拍岸之惊涛,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忙碌的街道上,一个电话飞去,交代要办的事情;在电脑前......

    古希腊文化对现代社会影响(5篇)

    古希腊文化对现代社会影响 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影响之我见[5篇范文]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影响之我见儒家思想作为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古代产生深远影响更对现代社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以下是我对儒家思想影响的一点看法:一、儒家思想的内......

    对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对社会影响的调查

    对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对社会影响的调查 相信无论是谁,小时候都被父母教过要诚实做人。确实,诚信乃立人之本。而同样,诚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温总理说过:“现在社......

    旅游发展对区域产生的社会影响

    旅游发展对区域产生的社会影响 旅游的发展对区域的经济增长拥有巨大的贡献,也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当然,旅游的发展也同样影响着区域社会的发展。但是,事物的发展都带有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