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科学、技术
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各个领域或各个方面的整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是关于事物运动规律的知识。
技术是人们为了特定的目的,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手段和方法的知识、技能的总和。
2,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1)科技革命推动劳动方式的变革
科技革命对劳动方式的影响,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实现的。
首先,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了质的变革,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科技革命导致了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2)科技革命推动了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
首先,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了生活方式的变革。
其次,科技革命推动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技术革命就是这样通过变革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形成的一股合力,有力地改造着社会活动主体——人,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其中劳动方式的变革具有决定的意义。
具体说一下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
A:理论工具和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结合:形式化、结构化、信息化的思考。电子计算机作为知识劳动者的工具所显示出来的神奇和魅力正在推动着人们把这些技术系统推广应用于各个领域、各种岗位上的脑力劳动及脑力劳动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今天为学者、专家、经理、工程师、管理者所要努力掌握的知识,在将来大概都能为人工智能机所“编译”;今天人们从事的许多脑力劳动,在将来大概都能为人工智能机所代替。这就要求一方面把电子计算机发展到在原则上可以提供给任何人、甚至文盲都能使用,另一方面要求人们把脑力劳动及其成果变为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易于接受的形式。人们曾经指出,同构和形式系统是贯穿于数理逻辑、绘画、音乐中的一条永恒的金带。循着这条金带,人们通过对人脑思维功能的模拟创造了电子计算机。实践表明,凡是结构严密得能够形成符号系统的知识,电子计算机处理得最高明,因此把人类脑力劳动及其成果的知识理论体系形式化、结构化,进而达到程序化、信息化,就成为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重要前提。B:.分析现实和预测未来相结合,对未采进行科学预测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面向未来的价值思考。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不断地扩大着人们实践和认识活动的领域和范围,又以崭新的技术设备供给人们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储存,这就使得科学、技术、生产、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化节律和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这些情况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时空尺度观念、价值观念,于是现实和未来的相互关系问题就不仅是哲学家讨论的问题,同时成为生产问题、科学技术问题,社会改造问题,甚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消费中的问题、人们将更多地从未来目标出发来考虑当前的各种问题,面向未来将成为人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的重要特点。
3、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作用具有两重性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科技的价值和伦理问题最为突出。
比如人类对核能的利用上就很明显:二战中原子弹的参战直接导致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但是他也显示了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给灾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灾难,所以人类才打成了拒绝使用核武器的共识。但是如果我们能有效利用和能来发电的话,核能就能给人类带来福祉。
另一方面,基因技术的发展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本应该给人类带来惊喜和福利。但是转基因产品,尤其是转基因食品的出现给很多人带来恐慌。像目前欧洲流行“转基因恐惧症”就让人深思,从1986年英国发现疯牛病,到今年比利时污染鸡查出致癌的二恶英和可口可乐在法国导致儿童溶血症,欧洲人对食品安全颇有些风声鹤唳,关于转基因食品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的假设如条件反射一般让他们闻而生畏。如果我们能真正掌控转基因技术的话,人类许多的医学得方面的难题也许会取得重大突破。
总之,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用机器运转全面取代人的躯体活动,用电脑代替人脑工作,用各种人造物取代自然物,人类不断用“技术物”来超越自身,使人类从劳动的“苦役”中解放出来。然而这种“技术化生存”在减轻人的负重之时也导致了人对技术和技术物的依赖,这种依赖性将无情地而又必然地上升为技术对人的控制,而人类受控的直接结果将是人类自由度的剧减。当现代生物技术能够让人类完全可以创造生命时,它也把人类进化推向骚乱的边缘。可见,现代科学技术的危机,实质上是价值危机、伦理危机。因此,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须受到一定的、合理的制约:
第一,做好科技评估工作。
第二,建立道德约束体系。
第三,大力发展人文科学。总之,科学技术对人类产生的后果是双重的,它让人类控制自然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奴役和束缚。所以,必须将科技的物质奇迹与人的精神需求融合起来,重新建构起科技发展与人类发展的生态平衡。充分发扬人文科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批判功能,引导和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使其从“离人的发展”转向“为人的发展”。
第二篇: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乔红娇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29班)
摘要: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很密切,两者之间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科学技术在社会的发展中显示了很重要的作用: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四次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有其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我们要正确地对待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要正确地把他运用于造福人类的社会之中。关键词: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双刃剑
The influe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social development
Qiao Hong-jiao Machinery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institute Abstract: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lationship is very close, both between mutual penetration, supplement each other.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shows a very important role:Ancient four great inventions and four technology revolution has played a role in promoting social development.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their good side and bad side, we must correctly treat scientific technology this double-edged sword.To properly apply for the benefit of his society of human beings.: Science;Technology;Science and technology;Double-edged sword
学了一学期的自然辩证法,我的感触很深。当初我刚上这门课的时候只是抱着一种很休闲很放松的态度来上这门课的!偶尔不想听的时候我也会在底下做一些小动作,比如说看看别的书或用手机发发短信、上上网之类的事。于是很快一节课就过去啦。但是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已经对这门课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充分享受愉悦的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人们总是在不断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对其产生种种困惑和怀疑,从而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如期地得到解决。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些科学家们不断地提出科学问题又不断地解决科学问题的历史,只要存在着人与自然的矛盾,就会形成科学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在孕育之中,又在引导着科学家们去不断地探索,人类的知识又在不断地走向深入,这部历史也就会不断地写下去。进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向前发展。
而近代以来,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技术哲学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得到孕育与发展,人们对技术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对技术的本质、结构、特征、方法等问题展开了多角度地讨论。而技术研究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可见技术问题具有其自身的位置、特征,处在科学问题不同的层次上。
科学技术一词,包含着科学与技术两个概念,它们虽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与技术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科学的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开发,得到的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新产品等。技术是科学的实际应用,是科学和生产的中介,没有技术,科学对生产就没有意义。但如果没有科学,技术对生产就不能发挥它的优势作用。从科学技术结构体系结构看,科学技术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结构日益完整、立体发展的复杂体系。从逻辑结构上看,科学主要执行认识世界的职能,技术主要起着改造世界的作用。从宏观上看,技术形成了一个以人类需求或目的为核心的立体辐射网络结构。因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科学与技术成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两个重要的环节,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且相互转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且又相互区别。技术对社会各方面有着全面的渗透和影响,围绕技术活动的展开形成了具体的技术系统,成为自然与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技术对科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的现象和提出新的问题,可以扩展科学研究的领域,技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科学技术就其生产和发展的过程而言,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由生产决定的;就其内容属性而言,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实践和社会意识的结晶;就其实际的功能而言,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因此在科学技术的探讨中,我们在这里要重点谈论一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①。
一、我们首先谈一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我国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已经陆续地传到西方,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也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了资产阶级去封建贵族;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造纸技术的发明也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彻底改变了之前用甲骨、竹简和绢帛来书写、记载的材料的历史,对中国历史乃至对世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这些伟大的发明曾经影响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
但是,中国人却没有很好的利用自己的发明。在古代社会,他们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技术,但却只有有钱人才有机会读书写字,而且一般女性除外。他们发明了火药,却只会用来造烟花、鞭炮,留过年过节庆祝活动用的。以至于,枪炮,军舰等也不得不从西方国家进口。更有甚者,西方列强竟然拿着洋枪、火炮来打开中国的大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使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发明了指南针,却只会用来辨别方向。当西方列强,利用指南针环游世界,积极开发殖民地的时候,中国人却从明朝开始海禁,对外实施闭关自守的政策,对西方的兴起一无所知,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中国还是慢慢地在进步的。由于中国人没有好好地充分利用自己的发明,而西方人好好地利用了。因此中国的进步没有西方国家那么快。但科学技术到底还是改变了社会的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二、再次谈谈四次科技革命及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做过精辟而形象的概括,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第一次科技革命,是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手工业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厂手工业,使人类进入了机器时代。
第二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中叶,它是以电机的发明为起点,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不仅推动了生产技术由一般的机械化到电气化、自动化的转变,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此时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使科学与技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
第四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后期、21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微电子集成技术等学科的高度综合,而形成了基于系统科学原理与方法的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等,将带来的是纳米生物机器人技术、生物炼制细胞工厂与太阳能仿生技术的产业化。
四次科技革命确实给人来带来很多的便捷和舒适。但四次科技革命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危害:汽车的发明,每天给自然界带来多少的CO2,由于车祸,每天死于机动车的人也很多;电冰箱、空调等家电的应用,每天排放的氟利昂也使得臭氧层出现空洞,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核能的应用,如果用于发电还好,但是一旦出现核泄漏或原子弹爆发什么的都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伤害;互联网的高科技时代,虽然它方面了我们的学习,但是也给我们带来许多不利的方面,它会使人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带来消极的影响。
二、如何看待科技这把双刃剑
从上面举得例子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早期的“相信上帝,天圆地方”到现在能够对我们地球之外的月球乃至太阳系有逐渐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人类早期的刀耕火种到我们今天的高度物质文明,都体现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物质资源丰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毫无疑问,这些都离不开科学技术。是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科学技术让我们的视野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世界,使人类不但能够进入太空,而且还让人类能够看到细胞、分子、原子等,进而使我们的认识更加广泛,为疑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先决条件。
科学技术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保证和基础,它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运用科学技术,并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能创造更多的成果,并且使人类能够有可能远离艰苦和危险的行业,把冒险的工作给了科技的成果——机器人,还可以使人类的距离变近,我们的交流在互联网之中变得是如此的便捷和顺畅。人类运用科学技术认识并改造着客观自然,并凭借现代化技术,运用各种大型、精密仪器和测量等手段,增加了人们的感官,突破了人们直观的局限,为人类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认识客观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人类进入机器化的时代,尤其是自动化,让我们远离了手工等落后的操作方式。还有现代一些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如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后,水稻产量一增再增;终于解决了世界的温饱问题。还有许多转基因技术也使得产品的产量和食物的品质大幅度提高;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巨大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人类的生活水平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事物。也就是要清楚的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既具有好的一面,也具有坏的一面,即使是科学也不例外。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的文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不利的负面影响。
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总是会运用于军事上,从尖利的石斧石剑,到威武的金戈铁马,再到火枪大炮,以至于今天的核武器。这些人类才智的光辉成果却用来作为烧杀抢掠的工具!使无辜的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使他们失去亲人、失去美好的生活家园,使他们生活在窘迫与仇恨之中。造成了很多的人间悲剧!而且我们的地球在这些武器的力量之前,会显得很渺小,会显得不堪一击,这些武器足可以摧毁我们的地球好多次。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增长,现代化的工业发展的越来越迅速,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出现空洞,极地冰雪融化还平面上升,人类逐渐暴露在光灼水淹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量地增加。在科学技术发展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处于平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工厂涌现出来,越来越多的汽车奔跑于路面上,而工厂排出的废气、烟雾和汽车排放的尾气也是急剧地增加,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渐增多,甚至超过了自然界本身能够吸收和承载的能力。以至于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不计其数的物种灭绝,还有许多是正处于灭绝的边缘挣扎。不知道,下一次,是不是该轮到人类担心自己的生死存亡了呢?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福音和磨难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是不可否定的,我们不能因为科学技术存在弊端而认为科学技术是个噩梦。历史证明,由科学技术引起的问题,科学技术也能提供出解决的办法。在发展科学技术的时候,应该以给世界带来和平,让世界的人们生活的幸福,促进人类的发展,维护生态的平衡为目的,用责任和道德来监督,进而使科学技术能尽可能的为人类谋福造利,减小甚至避免科学技术带来的弊端。
总而言之,科学技术是利弊共存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是事物的辩证统一。我们不要只看到其有利的一面,而不看它的不利的一面,要知道,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和破坏力同样都是很惊人的。我们应该运用科学技术,做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而避免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事。让科学技术真正成为我们人类的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在改变社会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对社会道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强化了人与人、人与自然或其他存在物的关系,并且大大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作用,使得社会道德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从而也就使社会对人的道德责任要求提高了,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能够促进新的社会道德体系的形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应对社会的价值观念有新的认识,进而主动进行社会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本质是与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最高追求相一致的。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及早对全体公民特别是未来的科学技术专家进行科技伦理及社会道德教育,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起来,使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道德高尚的人文科技社会。②
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价值渗透于科学技术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不仅存在于科学技术的内在关系中,也存在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中,科学技术与价值不可分割。因此,科学技术的价值就在于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区别,所以体现了对科学技术价值理解的不同观点。
一、对科学技术的价值反思:(1)科技乐观主义;(2)科技悲观主义;(3)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二、对科学技术价值观的评价与行为取向:(1)科学及时决定论的误区;(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价值观。
总之,科学技术确实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科学技术也要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科学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两面性,又并非全在于其本身,人类对其运用的初衷及环境等因素都影响着科学技术的作用偏向,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也因而变得更加复杂。所以要求人类在生活、生产中应该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功能,竭力走绿色科技之路,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协调。
尾注:①.参考课本黄志斌:《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P102最下面一段和P103上面的部分内容。
②.参考徐运祥:《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及其对策》的摘要部分,东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炼、张怀民:《自然辩证法新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2.张培林、王学彦、张雅春等:《自然辩证法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向德平:《科学的社会价值》,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刘大椿、何立松:《现代科技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三篇: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当代科技发展特点及中国科技战略的选择
[摘 要] 描述了当代世界科学技术急剧发展、科学技术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不同学科领域相互渗透交叉融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等当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指出了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包括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新的主导产业的出现、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等; 阐述了我国重视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要进一步强调创新和跨越、注意各种技术的集成,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等。
[关键词] 中国 科技战略 必然选择
经济理论研究的结果证实,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经济全球化日益凸显的今天,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和突出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济充分融合、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把握当代科技发展突出特点,了解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制定我国科技发展战略显得十分必要。
一、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突出特点
(一)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现象
近30 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 2000 年的总和还要多。以此推算,人类在 2020 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 90% 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有 60—70% 已经过时。预计今后 100 年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将占世界总人口的 20%,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将成为 21 世纪人类的主要活动。
(二)科学技术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大大缩短 世纪前,人类从发明电到应用电,时隔 282 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 年,而到 20 世纪,集成电路仅仅用了 7 年的时间就得到应用,而激光器仅仅用了 1 年。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在短短 50 年里,经历了 5 次大的科技变革: 1945—1955 年,人类相继开始利用核能; 1955—1965 年,人类开始摆脱地球引力,进入外层空间; 1965—1975 年,人类开始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 1975—1985 年,微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应用,扩大了人脑的能力; 1985 年以来,以软件和网络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化和网络化等新时代。这 5 次大的技术变革,构成了上个世纪最为壮观又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
(三)各学科、各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
最近几十年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多种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用于解决科学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导致了一系列新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的出现,比如环境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等等。学科的分支已从 20 世纪初的 600 多门,发展到现在的 6000多门。
(四)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
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所存在的内在紧密联系。比如环境问题,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了自然科学家的技术范围。
(五)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
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科研仪器、资料等基础设施的流动和信息共享,大幅度降低了研究成本,使得全球研究开发资源有了可以充分流动和利用的新的、巨大的空间,逐步地形成了一个全球的研究村。在这个过程当中,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挑战。
(六)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在当代,生产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出现逆转现象。科学理论不仅走在生产和技术的前面,而且为生产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比如,先有了量子理论,而后促进了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又比如,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最新成就,发展了生物技术。所以,当代重大技术工艺往往是理论超前的。这种特点,决定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成为主导力量。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是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我国手工业人均年产值大约 2000 元,传统工业人均年产值大约 2 万元,而高新技术产业的人均年产值超过 20 万元甚至上百万元。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性潮流,所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成为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总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它与社会、经济、文化互动的多样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启示和新的理念,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信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
今后5—10年,因特网将迅速发展。计算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软件技术及其产业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美国的计算机和通信社会的投资占资本设备总投资的40%,20 世纪 90年代以来,信息产业为美国创造了 1500 万个高薪就业机会。这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 18 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从农业化向工业化变革的影响。
(二)生物技术的突破,正酝酿着新的主导产业 世纪 70 年以来,以 DNA 重组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蓬勃发展,全世界每年受益的 1 万项专利技术当中,有近1/ 3 出自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已在酝酿大突破,表现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芯片技术、缘于生物技术的新药、农业生物技术等。
(三)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
从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亚洲四小龙中,台湾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小,新加坡次之,韩国最重,它们的科技竞争力强弱也和这个顺序一致。在科技竞争力的排名表上,台湾地区、新加坡、韩国的名次分别是第 7 名、第 9 名、第 28 名。所以迅速提高科技实力特别是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自强自立的当务之急,是事关民族利益、地位乃至民族生存的迫切任务。
(四)在激烈的技术创新能力竞争中,企业组织结构经历新的调整
有如下特点: 高新技术大企业研究开发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的一体化; 生产经营的分工专业化; 公司之间强强合并、技术结盟,谋取在行业国际市场中的垄断地位; 跨国公司加强网络化和国际化。
(五)高新科技的发展强烈影响国家安全观念和格局
1、经济安全。集中表现在对一体化国际市场的占有,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2、文化安全。西方发达国家赁借着科技优势,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靠文化传播和渗透的潜在影响不可低估。
3、国防安全。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军事安全的核心技术和支撑力量,是决胜的关键。
4、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广义的安全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
(六)人类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
终身职业的概念将会成为历史的陈迹,信息革命对生活方式的变革,标志着人类现代物质和精神文明方面大踏步的跨越。
三、当前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要进一步强调创新和跨越
从加入世贸组织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抢注专利,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的专利,设置这种专利壁垒,已经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在这种条件下,只有一条路,就是横下一条心,强调原始创新、强调跨越、强调走在人家前面。
(二)要进一步注意各种技术的集成和在集成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产品和产业
注重单项技术,从技术发展角度是必要的,要继续做好基础性工作。但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结合特别是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出发,更加要注意强调在研究开发当中,贯彻以产品和产业为中心,实现各种技术有效的集成。
(三)要进一步集中力量,突出重点
一是以产品或者新兴产业为中心,把我国的力量集中起来,办实事。二是把一些创新型的小项目适当分散,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新的重点。
(四)要进一步贯彻应用性研究当中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
在今后的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中,选择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电动汽车、信息安全和电子政务、电子金融、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奶业发展、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专项,和企业的投入、地方的投入结合起来,在一些重大的产业技术方面力争实现突破,形成新的产品和产业。
第四篇: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论文。。.
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
学号:2012418603 专业:财务管理姓名:高鸣
摘要: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在满足人类生存、保证生存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质量,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尤其是进入20世纪,人类开始遇到了人口增长、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的威胁。为使人类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人们比以往更加关注科技与自然、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科学技术发展,人类社会,第一生产力,进步
一、21 世纪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之一,是从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发明,到转变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进程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并不是说,今天有了科学发现,明天就会有技术发明,后天就可以直接变成生产力。它还取决于发现和发明的性质,以及科学技术的成熟程度、市场需求、发育和发展的水平,还有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其它影响因子的制约作用,所以转化速度不完全一样。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指出: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科学发展观”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念的认同与超越,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科学发展观”是把作为手段的科学技术与作为目的的人与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统一起来,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重大发展。
另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光是指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也转化为人们对客观世界发展规律更加科学的认知。比如过去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协
调发展不够重视,但由于包括环境、生态、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在内的多门学科的研究,都发现了人与环境协调问题的存在。如果人与环境不协调,即使生产力规模一时发展很大,也是不可持续的。比如敌敌畏,当时效果很好,后来发现杀了害虫,也杀了益虫,破坏了生态平衡。另外,敌敌畏通过土壤和水,通过食物链沉积在动物和人体里,后果很严重。虽然发明敌敌畏的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敌敌畏后来还是被停止生产。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光要看它当时的作用或者直接的转化,还要看到它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人类全面辨证认知客观世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人类总体生产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提高所带来的贡献。
因此,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以世界眼光,迎接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纵观全球,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并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面对国际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作用
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在于科学文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是社会发展取之不竭的源泉。科学技术将使人类进一步系统地、深入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破除迷信,扫除愚昧和贫困,将进一步树立起人与自然协调、人与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相应的知识体系和技术,将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正、公平分配使人类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经济,是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知识经济就是以科学知识为资源基础,以高科技手段为中介,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经济;是知识、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即以智能为核心的社会生产力系
统。因此,科学技术是支撑知识经济的基础科学技术创新将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创新人才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最宝贵的动力和资源。传播和发展知识、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将成为培育提高国家和民族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根本。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将成为人类生存和生活不可取少的一部分。
三、科学技术的双面性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科学既可以通过技术作用于人类的物质生活,也可以以意识形态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精神生活;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造福于人类社会即科技产生正面效应,也可有害于人类即产生负面效应。全球巨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预计到2025年,全球总人口从现在的65亿增至85亿。全世界对能源的的需求将日益增长。亚洲与拉丁美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但可能将给世界更大地区带来空气污染、水质污染与废弃物处理等一系列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
21世纪的关键任务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环境保护与发展统一起来,即消耗资源的速度不要超过资源再生速度、释放污染物的程度不要超过自然的净化能力。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包含人类(现在和未来生存、生存质量和生存安全三方面的内容。
因此,科技创新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其源泉将主要缘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创新不断地突破“增长的极限”,使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科学技术社会化的理性选择的发展方向正在成为全人类关注的重要问题,科学家个人的自由探索也必须在日益完美的法规与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框架中实现。
总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和支撑,是国家安全能力的保障;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人类文明永不枯竭、不断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评价
科学创新的价值,也就不能仅仅看其科学的理论意义及其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更应该看其对人类经济社会进步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修渝.自然辩证法概论(修订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9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第五篇: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论文
题目: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
学生姓名:李潇 学
号: 20100702295 学
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工业工程 摘 要: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在满足人类生存、保证生存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质量,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尤其是进入20世纪,人类开始遇到了人口增长、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的威胁。为使人类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人们比以往更加关注科技与自然、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科学技术发展,人类社会,第一生产力,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进入21世纪,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将深刻地改变经济和社会的面貌。同时,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对科技发展提出巨大需求,也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在扩大劳动就业、理顺分配关系、提供健康保障和确保国家安全等方面,有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对其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一、21 世纪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之一,是从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发明,到转变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进程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并不是说,今天有了科学发现,明天就会有技术发明,后天就可以直接变成生产力。它还取决于发现和发明的性质,以及科学技术的成熟程度、市场需求、发育和发展的水平,还有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其它影响因子的制约作用,所以转化速度不完全一样。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指出: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 2 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科学发展观”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念的认同与超越,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科学发展观”是把作为手段的科学技术与作为目的的人与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统一起来,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重大发展。
另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光是指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也转化为人们对客观世界发展规律更加科学的认知。比如过去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不够重视,但由于包括环境、生态、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在内的多门学科的研究,都发现了人与环境协调问题的存在。如果人与环境不协调,即使生产力规模一时发展很大,也是不可持续的。比如敌敌畏,当时效果很好,后来发现杀了害虫,也杀了益虫,破坏了生态平衡。另外,敌敌畏通过土壤和水,通过食物链沉积在动物和人体里,后果很严重。虽然发明敌敌畏的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敌敌畏后来还是被停止生产。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光要看它当时的作用或者直接的转化,还要看到它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人类全面辨证认知客观世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人类总体生产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提高所带来的贡献。
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科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未来社会里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将更加密切。社会的各个方面如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艺术、宗教、伦理等要受到科技的影响。大量事实表明,科技将日渐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科技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各国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全球科技格局的“一超多强”是政治、经济“一超多强”格局的重要基础。
而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信息科学和技术发展方兴未艾,依然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将为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学和技术重新升温,为解决世界性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纳米科学和技术新突破接踵而至,将带来深刻的技术革命。基础研究的重 ①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大突破,为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了新的前景。科学技术应用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造就新的追赶和跨越机会。
因此,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以世界眼光,迎接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纵观全球,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并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面对国际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作用
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在于科学文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是社会发展取之不竭的源泉。科学技术将使人类进一步系统地、深入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破除迷信,扫除愚昧和贫困,将进一步树立起人与自然协调、人与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相应的知识体系和技术,将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正、公平分配使人类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经济,是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知识经济就是以科学知识为资源基础,以高科技手段为中介,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经济;是知识、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即以智能为核心的社会生产力系统。因此,科学技术是支撑知识经济的基础科学技术创新将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创新人才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最宝贵的动力和资源。传播和发展知识、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将成为培育提高国家和民族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根本。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将成为人类生存和生活不可取少的一部分。
三、科学技术的双面性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科学既可以通过技术作用于人类的物质生活,也可以以意识形态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精神生活;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造福于人类社会即科技产生正面效应,也可有害于人类即产生负面效应。全球巨变给人类带来了巨 4 大的挑战。预计到2025年,全球总人口从现在的65亿增至85亿。全世界对能源的的需求将日益增长。亚洲与拉丁美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但可能将给世界更大地区带来空气污染、水质污染与废弃物处理等一系列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
21世纪的关键任务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环境保护与发展统一起来,即消耗资源的速度不要超过资源再生速度、释放污染物的程度不要超过自然的净化能力。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包含人类(现在和未来)生存、生存质量和生存安全三方面的内容。
因此,科技创新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其源泉将主要缘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创新不断地突破“增长的极限”,使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科学技术社会化的理性选择的发展方向正在成为全人类关注的重要问题,科学家个人的自由探索也必须在日益完美的法规与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框架中实现。
崭新的21世纪,科技将在各个领域全面加速地发展,并将在若干前沿领域取得革命性的突破,这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同时,科技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的发展以及对生态环境危机的警觉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科技活动理性认识的新发展。由此在环境革命以及绿色革命中,环境化学和绿色技术将是未来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也是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在新的100年里,我们期待并努力使得科学技术不但为人类创造更加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为人类创造美好祥和的精神家园。
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下的科学技术的支撑地位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工业经济时代,机器、设备和原料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虽然使有些问题得到缓解,但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生态环境还在恶化,资源枯竭势头没有得到抑制,发展中国家在重复发达国家过去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等。知识经济时代“资源” ②③
③②安吉拉·门克尔 科学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4,刘大椿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的内涵被大大地扩展,即有实物资源,也包括知识和信息资源。知识和信息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进行独特的生产,形成独特的产业即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导资源、甚至是主体资源。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其高附加值有力地支撑着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及应用的能力和效率,通过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投入,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无可非议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第一支柱产业,从而改变了工业经济时代下经济发展从萧条、复苏、繁荣到衰退的周期性,使经济可持续增长成为可能。因此,只有更加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用,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知识信息成为主体资源,实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升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和支撑,是国家安全能力的保障;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人类文明永不枯竭、不断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评价科学创新的价值,也就不能仅仅看其科学的理论意义及其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更应该看其对人类经济社会进步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修渝.自然辩证法概论(修订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9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3] 安吉拉·门克尔.科学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4 [4] 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 路甬祥.科学技术的百年回顾与展望.学会月刊, 1999 [6] 庞维荣.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7]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2007.10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9] 李质勇.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商业现代化,2007.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