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科学探究课实验研究的理性思考
关于科学探究课实验研究的理性思考
天津市中山中学天津市南开区教科室
魏锡山(执笔)
[关键词]科学探究课;实验研究;理性思考;科学教育;科学课程;教学原则;教学策略
[摘要]作者在科学探究课的实验过程中对“科学探究课”的界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结构和组织形式进行了探索,并对科学探究课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建议。
在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构建校本课程——“科学探究课”的实验研究。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学习吸取国外进行课程改革,加强科学教育的有益经验,借鉴各地区开展研究性课程、综合理科课程试验的可贵尝试,边学习、边研究、边实验,并请专家来校指导,使“科学探究课”的实验研究取得初步进展。为使实验研究健康、有效地进行,我们在前段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科学探究课”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
一、关于“科学探究课”的界定
对于“科学探究课”这门课程如何界定,我们认为借鉴国外进行科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和吸收国内各地进行研究型课程、探索型课程的探索实践是有益的。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1990年制定的“2061计划”和国家研究院(NBC)制定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4年)提出,把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科学素养的教育是针对所有人的,而不是针对少数对科学感兴趣的或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在内容上强调“重点概念”,而不是孤立的科学事实,在方法上强调探究活动,而不是事先知道结果的重复练习。他们建议,良好的教学方法在本质上应同科学探究和科学家的实践活动一致,包括:给学生提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的科学思考和科学行为,强调动手操作等。对教师也做了较为明细的要求。规定教师应该让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具体活动,如实验观察、收集数据、分析和整理数据,同时让学生学会理论思维。
德国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视让儿童亲自动手实验。在操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和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他们强调要求儿童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听”科学、“看”科学,让儿童在手脑并用中去获取科学知识技能,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国外的科学教育强调综合性。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向综合化发展,这样既可以减轻儿童过重的学习负担,又有利于儿童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培养创造能力。
国际文凭组织(IBO)的中学科学课程所提供的课程内容是综合性的,特别强调学科间的相互联系。科学课程内容以生物、化学和物理等传统学科为主,还涉及地球和健康科学中的部分内容。在教学上提出,探究性活动是科学教育的基础,在学生亲自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形成各种科学技能和正确的科学态度,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
国内上海、山西、浙江等地进行了综合理科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开发实践,以构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课程体系。研究型课程的突出特
征是坚持学生“自由选题、自主研究和自由创造”,具有开放性、综合性、自主性、过程性,是学校自主开发的适合学校特点和条件的校本课程,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前一段进行的“科学探究课”实验研究,我们认为,“科学探究课”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是对学生有效进行科学教育、提高其科学素养的科学课程,内容以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理科内容为主,强调综合性和开放性。
2.以探究课程问题的过程为中心,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强调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结合与渗透,并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相关联。
3.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
综上,我们尝试为“科学探究课”做一概括界定:“科学探究课”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为中心,以主动参与、亲历过程、协同合作、发展个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科学课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科学探究课”列为选修课,与课程计划中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并行开设,这样可以弥补学科课程中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开拓性之不足,开辟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另外也可补偿活动课程中仅对部分有科学兴趣特长的学生进行培养和目标不明确的缺陷,对全体学生有目标、分专题进行以探究科学过程为主的科学教育。
“科学探究课”对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进行了扬弃和超越。一方面它采取探究活动小组的组织形式,继承了活动课程的理论精华,摆脱了学科课程的死板。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选题、组织活动、总结评价。另一方面,“科学探究课”还保持了学科课程长期形成的许多优势,如: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教与学活动程序和结构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鉴定评价的指导性和激励性等。同时也注重科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迁移应用。“科学探究课”做为校本课程,它的开发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和教师特长,结合学生认知和心理需求,规划、设计探究专题。在高中阶段,可结合高中课程计划中的研究型课程一并实施,在初中阶段可从活动课程调剂课时。“科学探究课”的实验研究,为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相结合的新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开辟了新天地。
二、关于“科学探究课”的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课”作为科学教育课程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重点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领悟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以及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科学教育课程的“科学探究课”,不是将知识目标放在首位,而是强调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当然这不是说不需要知识目标,知识永远是研究和创造的基础,这里强调的是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和过程性,这是与学科课程的显著区别。
1.“科学探究课”的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⑤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自主活动能力、合作交往能力。
2.“科学探究课”的情感目标
①探求知识的欲望、研究科学问题的兴趣、热情;
②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③知难而进、刻苦勤奋的意志和科学献身的精神;
④利用科学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观。
上述目标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现状与需求,在初中、高中分别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三、关于“科学探究课”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
“科学探究课”的实验研究既是科学教育建设的研究,又是主体性教育实验的深化发展。因此,“科学探究课”的教学理应具有并突出主体性发展教学原则和策略。
1.自主性原则
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的,以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为主要策略,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亲身感受、理解科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活动性原则
要以问题(专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全过程,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去“做科学”,启迪学生思维,在活动中培养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3.开放性原则
要从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出发,结合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有关问题设计专题,组织学生到社会进行调查、访问、收集信息,同尊重个人差异和独创见解,鼓励学生新颖的想象,为学生活动、表现和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4.综合性原则
科学教育内容是跨学科综合性的,教学方式是多样综合性的,方法手段是现代化综合性的,评价是涉及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综合。综合性原则是与学科课程的显著区别。
在主体性发展教学策略中,合作学习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科学探究课”的学习是以专题研究小组形式进行从选定课题、制订方案、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到形成结论均需在发挥个人专长的基础上合作进行。而且在外出调查、访问时更需要与社会各方面人士合作,教师要发挥指导、协调的组织功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合作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关于“科学探究课”的进行结构和组织形式
“科学探究课”以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为中心,采取专题单元的组织形式。因此,其教学结构可设计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计划——搜集资料——分析、处理资料——完成研究结论。
确定研究专题——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由学生或由教师指导学生确定;
搜集资料——根据单元专题的研究要求和研究计划,由小组分工或合作去查阅书籍资料、调查访问、照相录象等;
分析、处理资料——对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分类加工,根据研究目标进行分析、综合,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完成研究结论——由小组向全班汇报专题研究成果,形式可以是研究小论文、调查访问纪要(报告)、科学设计方案或制作,高中学生可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上述教学结构、活动程序体现了活动——体验——表现三个要素,即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科学发现过程,领悟科学方法;并在活动全过程中充分表现和发展自己的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适应性。
五、关于“科学探究课”教学方法的建议
我们教师对上学科课程是驾轻就熟的,而对“科学探究课”这门科学教育课程是陌生的,不仅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缺乏,而且教学活动的组织也极易陷入课堂教学模式的误区。而健康有效的科学教育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此,借鉴皮亚杰提出的科学教育方法是有效的。
皮亚杰提出的科学教育教学方法最突出的有两种——活动法和冲突法。活动法是根据活动建构理论思想提出的。该理论指出,活动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是认知发展最直接的源泉。要理解一个现象或一件事,就要重建产生这个现象或事件的转变过程。皮亚杰的活动法的要旨是把活动原则实施于教学过程,让儿童主动探索事物,通过活动及其协调,逐步形成、发展、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重新创造发明和理解事物。因此教师设计探究活动情景,组织指导活动过程,引导进行科学的观察、实验,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是重要的。皮亚杰提倡的另一种方法是冲突法。冲突法是根据皮亚杰认知表型复制理论为基础提出的。认知的发展是由外到内的表型复制过程,外源性的经验知识不经冲突以及冲突导致的平衡化的动力过程,就不能被内源性知识所取代。只有通过认知冲突,才能很好地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在设计、选择探究专题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适度性和新颖性原则,让学生产生冲突,在冲突情境中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科学、发展能力。
现代教育提倡科学教育,“科学探究课”的实验研究为构建科学教育课程进行了有益探索。随着实验研究的深入,科学教育课程将日臻成熟。
(该文承蒙天津市教科院张武升院长、和学新博士的指导,在此谨表谢意。
本文原载《学科教育》2000年11期)
第二篇:化学实验探究课研究计划1
化学实验探究课研究计划
每上到探究实验的时候,我总是担心学生不会,先在教室探究一番,把探究变成了一起探究加演示实验,过后另用一节课到实验室体验。这样,实验课时老师轻松多,学生操作时顺手多了,成功率也提高了很多。但这样一来,也存在着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不易发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了。同时也学浪费了一节课,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培养,考试时实验题丢分利害。过后,我想能不能给学生一点信心,在实验室里完成整个过程呢?为此,我进行了尝试。根据我们开展探究性教学的体会,在服从课题探究的原则基础上,我们通过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
一、让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学生初步学习化学,还没有一个总体的概念,这个阶段教师应该传授学生进行探究的概念、方法和步骤。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优势,使化学课变为动手、动脑课,变为实践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验检验真理”的深刻含义,使学生思维“活”起来。
二、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让科学探究具有规范性。
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激发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化学,并且把这一思想理念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体验和感悟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通过探究性分组实验,教师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或创设条件,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整理分析,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对于探究性分组实验教学,我们选择以下方式
1.选择和设计合适的分组探究的内容。探究的内容要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热情。
2.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由于分组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方式,因此要求学生有知识、能力和经验,对仪器和药品要有所了解,对于知识要有预习有准备。
3.把握探究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4.学生做好实验记录。认真观察实验并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现象,便于学生作数据处理、实验分析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要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
5.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教师要在实验的过程中评价一个学生,切记不能“只以成败论优劣”,重视的是实验探究的过程,要设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多地得到教师的鼓励。
三、开展探究性课外实验,巩固科学探究的方法使学生视野更开阔。通过演示实验和掌握了科学探究的环节,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从而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尝试成功的欢乐,吸取失败的教训,进而掌握科学探索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的本来目的之一。
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尽量少给学生条条框框的束缚,让学生的灵性得到很好的拓展,使学生放开手脚,支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认识科学知识。让创造的种子在实验中萌芽、生长,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第三篇:科学探究和实验方案设计
《科学探究和实验方案设计》专题复习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过程;
2、通过复习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训练学生做出假设与猜想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根据实验做出结论的能力,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结合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究的乐趣;
2、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学习态度和精神。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做出假设与猜想及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语言引入:前些天,老师在超市无意中发现一种新的商品,老师对它的名称的特殊性深深吸引,它叫“爆炸盐”。通过观察图片,同学们知道他是做什么用的吗?物质的用途由什么决定的?那么“爆炸盐”有什么用途?它的成分是什么?我们稍后再来探究。
[师讲]本节课让我们起走进科学探究的世界,体验探究的乐趣。
[学生]回顾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结论与解释→反思与评价
[师强调]在各种考试中重点考查的是: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过渡]通常进行假设与猜想的方法有哪些呢?我们先来看例题1.例1.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实验室收集的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试猜想该气体是何种气体,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假设与猜想 实验方法与现象 实验结论
教师引导分析:这瓶气体有什么性质?可能是什么气体?如何验证?
[小结]可根据物质的有关性质进行猜想。
[师问]还可以根据什么进行猜想呢?
例
2、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药品柜中发现了一瓶无色溶液,但这瓶试剂标签已经残缺,无法辨认,只知道可能是氢氧化钾、碳酸钾、硫酸钾、硝酸钾中的某一种。小明认为可能是氢氧化钾,小刚认为可能是硫酸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的猜想一定是错误的,(2)你认为该瓶试剂还可能是。
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教师引导分析:标签上有什么信息?该试剂可能是什么?能设计实验验证吗?
[小结]可根据物质的化学成分进行猜想
[过渡引入]我们学过很多物质都可以在氧气中燃烧,那么物质是否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呢?下面我们来观察钠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
[提问]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会生成什么呢?
[讲]: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对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物的探究:
例3.化学课上,李芹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进行猜想]你认为黑色颗粒是____,小明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小华认为是氢氧化钠,你认为白色物质还可能是;李芹同学认为小华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查阅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氧化钠为白色粉末,Na2O+H2O=2NaOH。
[实验探究]李芹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为氧化钠。
实验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结论:白色物质为。
[反思评价]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果;分析实验方案时要强调紧扣资料信息。
[师问]:本题你是根据什么对物质的成分进行猜想的?
[小结]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进行猜想。
[过渡]科学探究有以上三种方法,但对物质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猜想上,还必须根据已学知识,并收集相关资料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才能得出科学结论
第四篇:物理教学法实验研究课引发的思考
物理教学法实验研究课引发的思考
摘 要为适应教改的需要对教学法实验研究课进行改革与创新,提出教学法实验研究课的重点培养目标。
关键词物理教学法实验研究;自制教具;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40-01
近几学期,在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研究课的过程中多数学生主动学习实验积极性很差,考虑到学生做本实验课是在完成基础物理实验课和近代物理实验课之后进行的,学生对于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功已经掌握,再根据本实验的教学计划,笔者进行了一次大的变动,就是开放教学法实验室,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以每3人为一组,完成一个自制教具。一个关于实验方面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一次教学演讲。教学演讲的内容是制作关于实验教学方面的课件,与此同时还要讲解他们制作教具的制作方法、仪器原理等。自制教具过程中,上网查资料,学生们互相帮助,不明白的问题和老师请教,相互协助,上课演讲时学生们踊跃发言、互相讨论,积极性高、求知欲强、收获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几学期教学改革,引发了一些思考,供同行们参考。
1自制教具应成为教法实验研究课的主流
物理教学法实验研究课有两个方面的教学要求,一方面研究实验操作问题,另一方面是研究实验教学问题。进行物理实验研究技能训练包括: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和完成实验报告的技能、改进实验方法和自制教具技能。实际上学生在上这门课时已经做过了基础物理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课,学生们基本上掌握了关于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和完成实验报告的技能,只不过是没有接触过中学物理实验仪器。本实验培养的方向也是以教师的身份进行的实验研究,实验中特别强调如何讲解实验,如何使实验一次成功,实验成败的原因等。多年实验教学过程中,感觉到好学生在上实验课时,比较努力,差学生就很容易蒙混过关,不能达到教学目的。自制教具能力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自制教具活动对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有直接和间接的促进作用。
自制教具的研制过程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且高师生既是学生,又是未来的教师,开展自制教具的创新教育活动是必要的。自制教具可以填补教具空缺,确保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可以深入现代技术,提升功能,促进教具的更新换代;可以转变被动接受学习方式,促进知识建构,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可以掌握劳动技能,增强实践能力;可以开发右脑,充分释放大脑潜能;可以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
自制教具制作过程中要从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增强实验的可信度、扩大同类实验量、增强趣味实验演示,采用对比演示实验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像绝缘体转换为导体演示实验电路图如图1-a所示,将接线柱与220伏电源接通,此时灯泡不亮,点燃一只酒精灯,把坏灯头的玻璃心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随着玻璃心温度升高,可以看到右面的灯泡逐渐亮了起来,而且越烧越亮。当把酒精灯移开后,灯泡逐渐熄灭。此实验说明了,随着温度的升高,玻璃逐渐由绝缘体变成了导体,温度降低后,玻璃又由导体转变为绝缘体。但是,上述实验装置中采用灯泡作为显示装置,因其要求的工作电流较大,燃烧玻璃的时间长,玻璃容易融化,实验现象不易实现且危险性较高。学生们在完成这个实验后,提出改进这个实验装置的方案。方案1:采用高亮度二级管(适用范围3mA-5mA)5个,替代220V灯泡,工作电压24V,改进后的装置如图1-b所示。方案2:采用大电阻()与发光二极管串联,替代220灯泡,工作电源电压220V,改进后装置如图1-c所示。改进后两个实验装置不仅效果明显,安全方便,且玻璃体不易融化,实验时间短。特别是图1-b所示的电路图,实验危险性低,现象更明显。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学习中来,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被动”实验学习,变“主动”实验探索;由“独立”进行实验,研究变“合作”完成实验制作。通过物理教学仪器的研制和设计,激发创新学习的激情、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实验教学水平。
2多媒体课件制作应是高师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功课
多媒体可以在教室里展示课堂上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它突破时间、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例如,对于“电场中电子的运动”分析,笔者利用Flash软件,制作了电子在电场中加速的全过程。它安全逼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精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求知欲高度旺盛的状态。利用多媒体进行大学物理教学,不但为教和学增添了信息的传输和接收通道,而且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师生们置身于“情”、“景”中,以“物”思“理”,又以“理”认“物”,这对提高物理课的素质教育教学有着广泛的前景。在教学中配合多媒体信息让学生们在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的教学环境中,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愉快的气氛、交互讨论中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多媒体课件不仅仅有利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用它创设情境进行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应用课件创设物理情景和展现物理过程、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课件的制作,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实际情景,它把复杂的物理过程(多种因素均在变化)暴露无遗,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和想象去理解动态的物理过程,形象地建立起相应的过程图景,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所学的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上建构;另一方面又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产生灵感和顿悟。像吉林大学就开设多媒体技术课,为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然而,也有部分高校并没有对高师生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就拿我校物理专业学生来说,学生到毕业都没有开设这门功课,多数学生连最简单的PowerPoint都不会,更何况是动画制作了,像Flash、Authorware等软件,这对于高师生来说真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开设多媒体课件制作课,提高高师生自制课件能力是必要的。
3教法实验研究课也要培养学生教学能力
新时期的教学改革,目标是培养具有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的教学人才。对于物理教育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注意中学教材的改革动态,掌握分析和处理中学物理教材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能力,而使得高师教育能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培养出能承担全新概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工作的合格教师。这就要求高师生,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语言教学能力,广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素质,较强的物理教学能力和实验能力。特别是教学法实验研究课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研究实验创新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实验讲解、运用、组织和探索教学规律等综合教学能力。让他们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基本训练,提高对基本仪器的认识和使用能力、设计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总结能力、自制教具能力。促使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推理法、控制变量法、实验与公式推导相结合的方法、转换法、模型法、逆向思维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假说法、数学方法等方法进行组织教学,实现教学目的。
高师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结合自制的教学仪器,在课堂上讲解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及仪器制作方法,同学们彼此讨论、交流,彼此提高实验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高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汇报,也有自制教具的汇报,更有语言表达能力是否符合教学语言的汇报,可以说一次完整的结业作业。通过实验教学培训,提高高师生的教师素质,为适应教改的需要,输送合格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张良.自制教具在新课程中的功能及作用,宿州学院学报,2007,2:162.[2]张良.自制教具在新课程中的功能及作用,宿州学院学报,2007,2:158-162.[3]吕金辉.自制教具为实验教学添光彩,物理通报,2005,10:60-61.[4]类维平,荣宪伟等.高师物理学生实验能力培养模式及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SYR.http://www.省略.[5]张小平.浅议物理教学中的十大教学方法,硅谷(SILICON VALLEY),123.[6]陈小莉.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课改革初探,2003,9:78.[7]郭保中,韩运侠.自主探索实验教学法,2004,9:28.[8]王美云,李海.在《物理教学法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003,6:100.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五篇:小学科学趣味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趣味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兼具科学性与知识性的学科,在当前的形势之下,需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实验教学作为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科学素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在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而趣味实验教学的出现及应用,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探究趣味实验教学策略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对于当前的小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兼具科学性与知识性的学科,在当前的形势下,需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究实验一直都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素质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对科学探究实验的重视,导致实验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提高,而趣味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重视
就目前来看,虽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各地区学校逐渐制订了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教学计划,然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过程当中,仍旧存在部分教师或者领导对小学科学教学不重视的现象,尤其是在实验教学方面,部分小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是由其他科的教师进行兼任,没有设立专门的科学教师,即使有部分学校设置了专门的科学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素质较差,也使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得不到有效的进行,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不到提升。
2.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部分学校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掌控着课堂教学的方向,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新课改要求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使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同时,由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趣味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1.营造幽默趣味的教学氛围
由于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好奇心往往十分强烈,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丰富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趣味实验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利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加教师受学生欢迎的程度,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并且在实验教学中加入趣味性的元素,能够使学生增加对探究实验的热情,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融入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2.融入生活化的元素
由于科学知识往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趣味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融入生活化的元素,把实验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更好地应用科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果实与种子的过程中,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水果以及种子准备好,然后让学生进行辨认,把种子与果实对应好,一旦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可以把果实解剖开,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并且利用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真切地认识到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增强生活的观察意识,促进学以致用目标的实现。
3.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多媒体教学设备逐渐在教学教学体系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使用趣味教学之时,还需要与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相结合。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静态教学转变成为动态教学,把无声教学转变成为有声教学,将所要进行的实验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带给学生以直观的体会,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促进学生小学科学知识的提升,并对实验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趣味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借助丰富幽默的语言以及生活化知识的融入,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促进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提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提高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宿宁宁.论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5):226.[2]胡晓兰.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J].新课程:小学,2015(2):66.[3]陈智蓉,陈小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11):157.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