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四步骤逐步提升重点税源监控质量

时间:2019-05-14 17:4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元四步骤逐步提升重点税源监控质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元四步骤逐步提升重点税源监控质量》。

第一篇:三元四步骤逐步提升重点税源监控质量

三元四步骤逐步提升重点税源监控质量

一是加强与企业财务人员的沟通,目前重点税源企业主要问题是填报数据有误,经与企业财务人员的有效沟通,发现问题的原因是财务人员理解不同,将季度报表的上年度同期累计数和期末数,误填为上年度累计数与期末数,造成数据比对严重不相称,经过税务人员的辅导,目前已改正此类错误;二是加大内部培训力度,“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重点税源的监控质量,仍需税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三元利用各种会议与邮件的媒介,向基层税管员传输重点税源监控系统的相关知识与审核步骤,提高基层辅导企业的质量;三是完善监控机制,将监控任务分解到各有关分局,责任到人,从考核制度上予以一定的量化标准,避免各方扯皮现象;四是有效整合各方信息,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的监控质量,除了完善内部制度,还需要调取外部第三方的信息,三元经过与国税、国土、工商等部门的沟通,逐步建立外部信息传输渠道,整合有用信息,与内部数据进行比对,提升监控力度。

第二篇:重点税源动态管理监控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强化重点税源企业的监控管理水平,实现税源管理精细化,提高重点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根据省市局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局征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税源企业是指年纳税额数额较大,其生产经营活动变化对本级税务机关税收收入总额影响较大的纳税人,以及根据税源结构情况认为应纳入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其他企业。

第三条 重点税源管理应遵循依法、信息化加专业化、诚实信赖、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四条 重点税源企业由征收、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监管。

第二章 确定标准

第五条 重点税源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入库税金:上一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合计100万元以上。

2、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需要监控的其他重点企业。

第六条 重点税源企业的确认,原则上应在每年一月底前进行,按照税收会计、统计资料,通过专题调查后确定。

第七条 对已被确定为重点税源管理的企业连续两年达不到重点税源管理标准(主要指应纳税额)的,可以转入非重点税源管理。

第三章 管理形式

第八条 根据本地重点税源企业、行业和征管实际状况,重点税源企业原则上由各税源管理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施税收管理。

第九条 建立“采、评、控、管”四位一体的监控机制。

第四章

岗位职责

第十条 各税源管理科应至少确定一名税收管理员作为控管范围内重点税源企业的重点税收管理员。

第十一条 从事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税收管理员应当择优配备,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熟悉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知识,具有较高的税收专业知识水平;

(二)熟悉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财务管理和计算机基础等知识;

(三)具有比较丰富的税收征管实践经验。

第十二条 收入核算科工作职责主要是:

1、彻落实市局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任务,负责对本局重点税源监控管理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和协调工作;

2、根据上年税收收入完成情况和税源变化情况,确定重点税源管理的范围;

3、贯彻落实市局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任务,建立满足市局要求的本级重点税源数据库,按时汇总、审核、上报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确保重点税源数据的准确性。

4、建立重点税源分析报告制度,按照重点税源管理办法的要求,完成我局综合性的税源分析和收入分析报告;

5、定期测算重点税源企业税负情况,并根据市局下发的行业税负预警,对本级监控管理的重点税源企业进行筛选,将税负异常企业转交税源管理单位调查落实并反馈企业税负异常原因和处理情况,同时上报市局。

6、及时总结重点税源管理工作经验,推广监控管理成果,不断提高监控管理水平。

第十三条 税源管理单位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基础上重点落实以下工作职责:

1、监控重点税源企业应缴税金的核算和缴纳情况,确保征足收齐,防范税收风险。

2、贯彻落实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任务,按时汇总、审核、上报重点税源企业数据,确保重点税源数据的准确性。

3、负责重点税源企业基本信息的采集工作,主要包括企业登记信息、组织机构信息、工艺流程信息、关联机构信息、报备信息等。

4、定期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巡查,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税源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照同行业税负及其预警指标,发现异常问题,及时提出采取管理措施或稽查建议的报告。

5、结合“一户式”管理有关规定建立重点税源企业分户管理档案。

6、全面掌握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

7、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日常税务检查,强化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日常管理。

8、及时了解重点税源企业有关涉税情况,按照要求开展、落实重点税源企业普查、调查。对年应纳税额100万元以上企业每月最少调查分析一次。

9、定期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市局及本级监控管理的重点税源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化情况,及时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收入进行分析和预测。

10、根据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及其他信息应用系统的重点税源信息和日常管理中掌握的信息情况,按季编制《重点税源分析报告》,分析重点税源和税收的变化情况,揭示存在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第五章 工作内容及要求

第十四条 重点税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税收政策的宣传咨询和辅导,采集涉税信息与税源监控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约谈,纳税服务,日常检查,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等。

第十五条 重点税源税收管理员应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的基础信息、物流信息、资金流信息、关联交易信息等信息的采集,全方位掌控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并运用纳税评估等手段,强化物流信息和资金流信息的监控分析,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防范关联企业税收转移,科学预测税收收入,提高纳税申报质量,堵塞税收征管漏洞。

第十六条 采集涉税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档案信息,企业各税种申报与清算、稽查信息,发票开具与使用等相关税务信息,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核算信息。收集与监控的重点是企业原料购进、生产经营、产品销售、关联交易等环节资金周转、材料物资流动、关联企业交易和跨区经营情况,以及生产经营各环节变动情况等。信息分析主要包括:运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增值税防伪税控报税、认证等子系统产生的数据以及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核算资料和市场信息,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的涉税信息的分析应用,提高税收预测水平。涉税信息可以通过各类信息应用系统,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人工采集方式取得。凡是信息应用系统采集到的信息,人工不重复采集,并提高应用效率。

第十七条 对年应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企业应逐户出具《重点税源分析报告》。税源分析报告的编写应具有时效性、准确性、针对性、逻辑性。《重点税源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重点税源企业本期的税负及其变化情况,影响其应纳税额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并综合运用日常检查和纳税评估中的一些技术手段进行纳税分析和预测;

(二)重点税源企业的营销策略、市场前景、资金回笼状况及国家宏观政策对其经营的影响;

(三)其它情况。如重点税源企业的欠税管理、企业重大资产处置情况,对企业的纳税宣传与政策辅导落实情况等;

(四)有关工作建议。

第十八条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纳税评估办法规定的基本程序,积极开展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纳税评估工作。要把纳税评估作为重点税源企业监管的主要工作方法,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工作机制,提高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管理水平。

第十九条 建立税务约谈制度。普遍开展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税务约谈,建立重点税源企业在接受税收管理过程中的自我纠错机制。

第二十条 建立重点税源管理工作联系制度。

1、主动与地税、工商、财政、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及时了解掌握有关情况,以利于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税收管理。

2、每位局领导应根据各自工作分工情况,明确联系若干户重点税源企业,定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分析和掌握重点税源动态。

3、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重点税源企业联席会议,听取和研究重点税源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一条 实行重点税源企业重大经济事项报告制度。税源管理科应及时掌握涉及企业相关政策变化、市场变化、重大经营决策调整、重大资产处置、重大经济纠纷、重大经济事故等情况,及时向局领导做出书面报告,并分析其对重点税源企业税源变动发生的影响。

第二十二条 逐步完善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征管档案管理制度。税源管理单位应充分利用现有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和实地调查情况,整理积累、科学分类、合理使用各类涉税征管资料及采集的各类信息,实现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征管基础档案资料的“一户式”管理。应于年末将当年所有资料装订成册,归档保存。电子信息资料应定期备份。

第二十三条 归档保存的重点税源企业资料除采集的数据指标、税收分析、调研预测报告和税负评估分析外,还应包括各类台帐,申请报告、批复和检查结论等相关资料。

纸质资料的保存期限为10年,电子信息资料永久保存。

第六章 监控内容

第一节

基本信息监控

第二十四条 调查核实企业登记信息,重点了解企业组织机构形式,包括:经营方式、运行机制、行业类型、核算方式等内容。采集关联企业信息,掌握关联企业的名称、生产经营地址、管理控制关系、享受优惠政策情况,综合分析企业的组织关系、关联关系、投资比例,形成企业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第二十五条 掌握生产经营流程信息,主要包括生产装置、设计生产能力、生产工艺、主要原料、主要产品、生产经营控制等。分析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年生产能力、生产工艺等特点,全面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状况和进销渠道,形成完善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和进销结构图。

第二十六条 核实企业报送、备案的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及使用说明、银行账户、财务信息传递形式等信息。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核算软件,及时采集企业财务信息。根据企业财务信息传递形式,结合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内部生产经营控制方式,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凭证、资料的传递、汇总方法。

第二十七条 企业基本信息原则上每年采集一次,并根据调查或巡查情况,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第二节 物流监控

第二十八条 通过对存货、待处理财产损失、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折旧提取等物流信息的定期采集,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物流信息,从而对其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计税依据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发现问题。

第二十九条 按月统计企业的存货(库存商品)、产成品、半成品的增减变化,全面掌握当月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的耗用情况,分析投入产出是否正常。

第三十条 税收管理员对所辖重点税源企业按月进行以下物流信息分析:

(一)存货去向信息指标分析:根据存货去向判断是否用于应税项目;

(二)存货率信息指标分析:根据存货率大小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虚增库存、账外经营,隐瞒销售或迟记收入等情形。

(三)存货周转率信息分析:通过对存货周转率监控,分析企业营运能力的强弱,监控销售收入变动率与存货周转率变动是否匹配。

(四)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信息分析:监控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情况。

(五)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信息分析:监控购进固定资产或用于在建工程货物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情况或应税固定资产销售未计税问题。

(六)产品耗料信息分析:通过计算单位产品平均耗料数量,分析材料发出和应产产品数量,监控非生产耗料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及完工产品不入库直接转出未计增值税销项税额情况。

(七)产品(商品)发出信息分析:通过对产品销售量和产品发出量比较,监控产品发出未计增值税销项税额情况。

第三节 资金流监控

第三十一条 按月对企业资金运动情况进行监控,重点加强对企业资金来源、资金使用、资金归还等信息的采集,防止出现资金帐外循环、帐外经营,综合评价企业税款缴纳能力的。对内部设有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的重点税源企业,应全面掌握其资金调度及流向。

第三十二条 按月或季对企业报送的《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中的相关栏目与企业账簿进行核对,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第三十三条 强化资金来源监控。以企业近三年资产负债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充分考虑销售额增长与资产增长和权益增长的关系,进而确认企业融资因素。重点采集资金来源渠道信息和来源方式,及时掌握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担保、抵押、拆借等情况。

第三十四条 强化资金用途监控。从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项目招标、工程进度及预决算情况入手,对照其资金拨付和折旧提取记录,核实其是否有真实的资金应用、资金应用是否匹配、固定资产价值是否正确核算以及折旧是否正确计提。对流动资金,分析企业资产负债表,看其各项流动资产占用资金及结构是否合理;从较大金额业务入手,根据其银行对账单和银行余额调节表,对应分析其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看其资金流动记录是否吻合、是否隐瞒开户银行账户以及是否存在帐外核算情况;根据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况,采用抽查法,对应核实其银行付款记录和材料入库记录,分析其材料购进和应付账款是否属实。

第三十五条 强化资金归还监控。根据企业融资合同或协议,监控其资金是否按期归还以及逾期归还原因。根据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净流入量和生产销售规模、利润率及计付股息、利息、占用费等情况,分析其归还资金的能力和筹措资金的合理性,并进一步监控其筹措资金是否纳入正常核算。

第三十六条 税收管理员对重点税源企业按月进行以下资金流信息的分析: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信息分析:根据现金流量与企业经营成果的对比,监控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二)收益比率信息分析:收益比率是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收益比率指标的分析,监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三)资本结构比率信息分析:监控其偿债、税款缴纳等能力;

(四)流动比率信息分析:流动比率是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两项内容。通过分析监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税款缴纳能力和近期财务风险状况;

(五)应收账款周转比率信息分析:评价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管理效率和营运能力;

第四节 关联交易监控

第三十七条 根据企业的组织管理、投融资结构、生产经营特点等企业基本信息,核实确认企业关联关系,按期采集企业与其关联企业间在购销业务、融通资金、提供劳务、转让财产、提供财产使用权等关联交易信息,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分析企业间关联交易定价的合理性及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为收入预测和跟踪管理提供依据。

第三十八条 要求企业按月向主管国税机关报送《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情况申报表》,分户申报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交易的交易类型、交易内容、交易日期、交易数量、产品规格、定价标准、定价原则等。

第三十九条 监控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有形财产的购销、转让和使用,包括房屋建筑物、交通工具、机器设备、工具、商品(产品)等有形财产的购销、转让和租赁业务;

(二)无形资产的转让和使用,包括土地使用权、版权(著作权)、商标、牌号、专利和专有技术等特许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或实用新型等工业产权的所有权转让和使用权的提供业务;

(三)融通资金,包括各类长短期资金拆借和担保、有价证券的买卖及各类计息预付款和延期付款等业务;

(四)提供劳务,包括市场调查、管理、行政事务、技术服务、维修、设计、咨询、代理、科研、法律、会计事务等服务的提供等。

第四十条 企业间关联交易的分析

(一)购销业务的分析:评价关联交易销售收入和成本列支的合理性;评价关联企业是否存在通过转让定价的方式由盈利企业向亏损企业或者由所得税高税率企业向低税率企业转移利润问题。

(二)融通资金的分析评价:评价关联方借贷利率水平高低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企业间通过融通资金或无偿占用关联方资金转移利润进行避税的问题。

(三)提供劳务的分析评价:评价关联企业间劳务收入定价的合理性;

(四)资产转让的分析评价:分析转让条件、转让成本、转让者提供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等劳务价值、资产转让利润率是否符合一般性营业常规或使转让企业获利。

第五节 财务处理及优惠政策监控

第四十一条 按月对重点税源企业的财务核算情况进行监控,监督企业是否按照报备的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会计处理。

第四十二条 按月核实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期间的生产经营及财务核算,监督企业是否达到应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标准,并对享受税收优惠的额度进行统计、分析。

第六节

税负分析

第四十三条 将重点税源企业的主要税收指标分别与上年同期、全国、全省、全市同行业宏观税负进行比较。重点监控重点税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实现税收、入库税收的增长速度及总体宏观税负水平和经济税收指标情况。

第四十四条

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经济税收弹性分析。按季分析重点税源企业增值税和主营业务成本的弹性系数(增值税增幅/主营业务成本增幅),按企业增值税和生产成本的弹性系数排序,筛选出疑点企业,跟踪分析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

税源监控质量标准和绩效考核

第四十五条 重点税源管理列入我局目标管理考核。终了由局办公室根据征管质量考核的要求进行单项考核。

第四十六条 重点税源企业管理应当以有效管理为核心,全面提高重点税源企业税源监控管理质量。重点税源企业管理应当达到以下质量标准:

(一)重点税源企业监控应当涵盖所有税种;

(二)落实上级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任务及时、措施有力;

(三)分户建立的重点税源管理档案完整、规范、有效;

(四)监控信息采集及时、准确;

(五)监控程序合法,文书使用规范;

(六)重点税源企业的申报质量有明显提高,申报准确率要达到95%以上;

(七)各项征管质量考核指标均达到规定标准以上;

(八)税收收入因素分析透彻,能够为税收收入合理调度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九)上报各类重点税源数据、分析、报告、资料完整、及时、准确。

第四十七条

各分管局领导、科室负责人对重点税源企业税源监控管理负有连带责任:

对年应纳税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企业由各分管局领导按照分管范围督察监控,承担连带责任;对年应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企业由各税源管理科负责人督察监控,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十八条 监控结果的奖惩:

(一)通过监控,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税收情况变化能够及时掌握,分析透彻,预测准确的,予以加分;

(二)在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中,捕捉、提炼的有较大利用价值的有关信息资料被采纳的,予以加分;

(三)按照检查互查制度在各种专项检查、专案检查或所得税汇缴检查中,查补税款占税款所属分税种全年应纳税额5%以上的,扣减实施日常管理的税源管理部单位检查当年的重点税源管理目标考核分数;

(四)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实现、入库情况有重大变化,应发现而未发现,或已经发现没有及时上报,造成工作被动的,当年重点税源管理目标考核不得分,并落实执法责任。

第八章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重点税源监控数据质量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重点税源监控数据质量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工作对于税收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重点税源监控作为一项为税源管理提供数据保证与分析依据的工作,其重要性也突现出来。但是重点税源管理的数据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一、重点税源监控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重点税源监控工作采取专岗负责制,每月由基层计统部门汇总本级重点税源监控企业数据逐级上报,逐级审核的方式实现监控。另外各级计统部门根据本地经济税源发展情况的不同,确定本地税源监控企业名单,确保将本地入库税额占全部入库税额60%(随着监控范围不断加大,最终达到100%)的企业全部作为重点税源纳入税源监控,以提高监控力度,保证监控数据质量,并据此利用TRAS系统分析报表分析各项指标,做出分析报告,供上级及各部门参考使用,指导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与责任追究。

二、重点税源监控存在问题

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必须强调其数据的准确性,而就目前实际监控情况来看,监控数据质量尚存在问题需要改进,具体情况如下:

(一)重点税源岗位人员缺乏,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第一,重点税源岗位人员缺乏。作为一个监控占全部税收收入60%以上的企业的重要岗位,必须为专人专岗,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仅有部分单位能够实现专人管理,而不能达到专岗的要求。特别是基层计统部门,一个管理人员负责两个岗位甚至三个、四个岗位的情况非常普遍。这样就很难保证监控范围的广泛性、监控数据的准确性、监控分析的深入性,不能从各项指标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难以达到指导解决税源管理工作的需要。管理人员有心无力,疲于应付,使得税源监控工作流于形式,“监”而不“控”,工作效率低下。

第二,重点税源岗位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重点税源监控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对企业各项申报、入库、产品产量及销量、企业财务、资产指标等有深入的了解和信息比对能力;对CTAIS税收征收管理系统、TRAS重点税源管理系统会熟练操作应用;对七张基本信息数据表和几十张分析表数据能够比对分析,查找疑点,按月(季)做出分析报告和亿元企业分析报告,在基层只有部分管理人员能够达到这一要求。部分业务能力较弱的基层人员主要表现在不能熟练利用CTAIS税收征收管理系统、TRAS重点税源管理系统对监控数据进行甄别,不能做出高质量税收分析报告指导税源管理工作,最终导致监控力度弱化,监控不力的问题出现。

(二)税源监控数据保送内容繁杂,容易出错,难以监控。

现在税源监控数据由企业每月(季)自行填写报表,生成电子信息,报送税务机关使用。报表共七张,分别按月或季填报,其中有从企业纳税申报表直接提取的数据、企业工商登记数据、企业税务登记数据、企业财务数据、企业资产数据、企业缴纳地税数据、企业报送统计部门数据、企业自行计算工业总产值与增加值、企业用水、电、煤以及企业每月产值、库存、销售数量等几百项指标。这些数据在大型企业中并非由一人统计,在小型企业中甚至不能核算清楚,特别是一些需要企业自己核算而税务部门只能估算或无法核算的数据,企业报送时难免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对于报送向地税申报的数据,计统部门更无法了解数据是否存在或是否正确;对于企业自行核算数据,如:产品生产数量、产品价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计统部门作为非管理员人员难以掌握其真实性。

(三)税源监控数据报送方法繁琐,数据质量与及时性难以兼顾。税源监控数据由税务管理人员教授需要监控的企业安装TRAS重点税源监控系统以及企业版任务的方法,由企业按月填写任务表格,生成电子信息报送税务机关。基层税务机关汇总全部企业数据审核无误后逐级上报。这种看似简单的报送方法其实存在很大弊端。

第一,由于监控企业随着监控力度加大而不断增多,不同企业的会计个人能力与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造成监控软件安装不成功以及企业版任务不能正确使用,软件审核公式形同虚设。企业上报数据质量低下,加大税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第二,税源监控软件升级频繁,企业会计频繁往返于税务部门与企业之间以获取最新升级任务,加大了纳税人负担,不利于降低纳税成本。

第三,税务管理人员通过监控审核公式发现企业报送数据理论或逻辑上出现错误,必然要求企业重新报送数据,这同样加大了纳税人负担。另外部门企业会计了解审核公式计算方法后,便从数据上弄虚作假,使得审核无误,但是上报数据却与实际情况不符。

第四,由于监控数据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层层上报上级税务机关,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就必须认真核实数据的真实性。报表数据中部分数据通过审核公式的计算是不能反映企业实际情况的,必然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去填报。这样,在数据质量上与时效性上就会产生矛盾,造成顾此失彼。

(四)监控数据审核方式复杂,数据审核不能保证数据真实性。

对于企业报送的报表数据,税务管理人员首先使用TRAS软件系统中审核公式进行理论上的逻辑审核,通过计算全部数据后,对表内、表间数据审核。如果发现有提示错误数据存在,则要向企业问明情况,确定是否填报有误。即使公式审核数据无误,其数据的真实性仍然不能确定,因为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但是数据均错误,这时公式无法识别。比如:报表要求按万元单位填写,但是企业误按元填写,这样的错误通过公式不能发现。这就要求税务管理人员人工对数据进行人工核对。

由于企业上报数据中部分数据可以从征收管理信息系统中查询,而其他数据属于国税计统部门不能掌握数据,所以人工核对也只能对征收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数据进行核对。对于每月几百户企业的数据,即使这部分数据属于可以查询的数据,管理人员对其一一进行查询核对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部分国税计统部门不能掌握的诸如企业工人工资、企业产量等等数据,如果要保证数据的完整、真实就要求计统管理人员深入企业,或要求税收管理员深入企业核对数据。在几天的规定时间完成全部的数据核对是不可能的,因此,目前的企业数据核实达不到完全的真实、准确,这为以后环节的税收分析埋下了隐患。

三、解决重点税源监控数据质量的方法

(一)加强人员配置,定期组织培训,提高人员业务水平。

第一,加强人员配置。对于目前没有实现重点税源监控管理人员专人专岗要求的基层单位,一定要调配人员,保证专人专岗。另外,在选择重点税源监控管理人员时要着重选择具有较高税收业务能力、计算机知识、数理统计知识以及写作分析功底的综合性人才。只有首先保证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达到优化税源管理配置、提高征收管理水平的目的。

第二,定期组织培训。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类型以及企业业务的不断增多,与之适应的税收业务知识也在不断丰富变化着,这就要求我们的税源监控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也要不断更新。对应这一要求,各单位特别是具有优势力量的省一级单位应该多组织一些培训。

培训的内容应涉及:当前最新税收法律、企业申报信息变化、计算机知识以及优秀税收分析方法等。由于重点税源监控岗位人员日常工作量大,对于培训的形式可以采取各市“小集中”,省局“大集中”的灵活形式,针对不同地方的工作需要先由基层反馈需要学习的内容或省局提出学习内容,市级有实力培训的自行培训,市级确有困难的由省级集中培训。对于其他省、市已有培训的,也可以将培训老师请到本地进行培训。最终达到知识共享,提高实际工作水平。

(二)修改报送内容、改变报送方式,减轻纳税人负担,提高数据质量。

第一,修改报送内容。(1)由综合力量强大的总局或省局牵头开发CTAIS与TRAS系统接口程序,对于CTAIS系统中存在的需要企业报送数据进行按月(季)提取,不再由企业报送。接口程序开发后选择部分大型地市试点使用,查找缺点,进行修改,然后全面推广。这个方法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减少税务计统人员审核压力并且确保了数据准确性、及时性,为数据分析等以后环节工作节省时间。(2)在接口程序推广后,各级国、地税部门积极横向联系,对于企业分别向国、地税务部门报送的分属两个税务机关管理的不同税种数据,相互提取,及时传送。这一方法在实行全面监控后会进一步减轻纳税人和计统管理人员的负担,对数据质量也能够有效保证。

第二,改变报送方式。(1)改企业向计统管理人员报送数据为向基层税收管理员报送数据。在实现第一项工作后,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的数据减少为企业产品产量、销量、库存,企业工人工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增加值以及企业用水、电、煤等生产经营指标。基层税收管理员对自己所管辖企业的这些指标了解多,方便下户核实,减少企业错报数据,另外企业对管理员较为熟悉,方便沟通。(2)改企业用储存盘报送数据为网络保送数据。为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税务人员工作效率,应给基层税收管理员安装广域互联网。企业通过邮件形式直接把数据传送给税收管理员,给管理员更多时间核实数据,管理员核实后通过税收管理员平台上报计统管理人员,完成税源监控工作。

(三)改变审核方式,提高数据质量

正如以上第二项中提出,企业向基层税收管理员报送数据,税收管理员对数据进行核实,对数据准确性负责。这样安排工作的优点是:第一,税收管理员相对计统人员更了解自己所管辖企业身产经营情况,对企业报送数据更为敏感。第二,由税收管理员核实所管辖企业数据比计统人员电话询问或下户核实数据更容易让企业接受。第三,税收管理员核实数据后签字盖章留存档案,如果出现数据错误方便查找问题出现原因。

四、重点税源监控工作前瞻

随着监控力度不断加大,重点税源监控将逐步转变为全面监控。在完善税源监控方法的基础上,利用TRAS分析表功能可以详细计算全部分行业、分地区、分注册类型税收数据以及各项数据的同比、环比比率,这对于分析各地宏观税负、税收弹性、行业税负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计统管理人员可以在满足数据质量的情况下利用TRAS分析表迅速计算出全部税收分析所需要指标,分析数据,筛选预警企业,做出分析报告,指导全面税源管理工作,加强征管力度,提高税收收入质量。

第四篇: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积极谋划,采取措施,逐步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根据八院201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的有关要求,疗养院班子成员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了朱院长的讲话精神,并针对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指出的疗养院要进一步加强外部市场开拓,提升自身能力的要求,结合疗养院自身的实际,认真讨论了落实朱院长讲话精神和经济运行分析会有关要求的工作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2013年上半年,疗养院完成总收入1772万元,同比增长25.2%,完成责任令目标的50.63%,高于序时进度22万元。经营收入1158万元,同比增长16.85%,利润总额417万元,同比增长448.7%,完成责任令目标的148.93%,高于序时进度277万元。成本费用率为76.47%,同比降低19.19%,完成责任令目标的115.5%。上半年,疗养院总支出为1355万元,全年预算3289.38万元,序时进度41.19%,低于序时进度。

总体来讲,疗养院上半年经济运行正常,并呈现增速发展的趋势,各项经济指标整体受控、趋好。

二、短线及瓶颈问题分析

虽然疗养院上半年的经济运行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单月经济收入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成本费用率较责任令都有较大的增幅和改善。综合分析和预期全年指标的完成情况,我们认为在整个发展形势没有重大突变的情况下,完成今年的经济指标困难不大。

但是,纵观疗养院“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要将“十二五”规划真正落地,实现营业收入超过6000万,将存在较大的短线和瓶颈问题,经过班子的集体研究和讨论,认为制约疗养院整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销策划的不足制约了企业整体经营业绩的本质提高 据统计,1-6月份疗养院外部市场体检客户接待量是统筹客户接待量的34%,内外部市场齐头并进的格局尚未形成,对内部市场的依赖性大。疗养院营销策划的不足,营销手段的单一和营销力量的不足是疗养院内外部市场倒挂的主要原因。目前,疗养院有经验的专职营销人员仅2名,营销方式也仅停留在上门直销的传统和落后的方式上,对标同行,疗养院产品及品牌面向市场的推广力度亟待提高。

(二)资源和保障能力的不足制约了企业经营收入的提升和服务品质的提高

疗养院现有客房100间,餐饮包厢5间,每天仅能容纳160人同时入住就餐。作为开展核心业务的体检中心,建筑面积仅为1350平方米,各检查科室与配套房间共36间,医护人员42人,全负荷运转后的接待量为180人,多数科室仪器设备配备仅一台套,甚至现有医务人员的办公室都无法满足。在当前的经营模式下,资源和能力的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疗养院经济收入的再发展和再提高。今年上半年,据不完全统计,由于自身硬件保障能力的不足,将近350万的业务无法承接.同时据审计报告反映,疗养院按现有资源和能力,在现有价格的基础上,全年满负荷运转的经营收入也仅4249万元,目前疗养

院的全年经济收入已经逐步接近现有资源和能力的保障瓶颈,资源和保障能力亟待提升和加强。

(三)自身能力的不足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到目前为止,疗养院总人数为149人,其中管理人员24人,本科12人,大专及以下12人;医技人员共40人,其中硕士1人,本科13人,大专及以下26人,副高以上4人(均为退休返聘人员),没有高级职称。从疗养院的人力结构组成来看,管理人员中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但是长期以来只负责条线工作,系统管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不多,综合管理能力薄弱。专业技术人员中,高职称、高学历的人员极少,核心专业人才趋于老龄化,后备力量无法满足业务要求。从疗养院现有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情况来看,自身能力的不足已经制约了企业的自身发展能力。

(四)传统的体制机制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和市场化转型 疗养院是70年代成立的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为数一半的事业编制老职工“吃皇粮”的就业观念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传统的体制和机制在老职工心中根深蒂固,他们对一切创新举措和新生事物都抱有强烈的质疑和反抗心理,虽然在90年代,曾经历过工资七折兑现的情况,但是就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也没有在根本上改变职工对事业身份的观念,有部分职工对待工作仍持有只讲待遇不讲贡献的“大锅饭”的观念,部分人员对企业的贡献率低,企业负担重。各种市场化的分配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都难以有效推行,管理创新和“企业化、市场化”转型仍然任重道远。

(五)经营模式的单一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近年来,在八院统筹体检政策支持下,我院经济收入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但是统筹体检政策在缓解疗养院生存压力同时,我们对外拓展业务、适应市场的意识和能力却在下降,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减弱,我们的经济运行质量并没有本质提高,体检、会务接待仍然是疗养院对外经营收入的唯一来源,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仅发展现有的体检、会务接待业务已不能确保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对经营模式的转变进行研究和思考,有针对性地调整经营方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措施和设想

针对以上存在的瓶颈和短线问题,疗养院领导班子认真思考了应对和解决措施,力求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将疗养院逐步带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具体措施和设想如下:

(一)系统策划和推进营销工作

1、整体策划市场营销工作,形成营销工作规划。在下半年制定营销工作推进方案,设立专项营销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市场营销策略。此项工作计划于年底完成,为明年经营收入的提高做好前期市场孵化的准备。

2、建立健全市场营销激励机制。制定并实施适应市场规律的营销工作管理制度,加大市场拓展的激励力度,尝试推行全员营销的管理措施,力求通过激励机制的调整和完善,挖掘市场营销潜力,更进一步争取市场份额。营销管理制度计划于今年9月份完成;全员营

销管理的策划和可行性研究计划于年底完成。

3、采用多种管理方式充实市场营销专业队伍。探索疗养院营销市场的规律,创新特殊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加大营销提成比例,扩大专兼职营销队伍,力求到2014年建立一支不低于10人的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市场营销队伍。

4、着力拓展外部市场。今年疗养院将大力拓展北京市场,通过集团公司运行保障搭建平台,进一步争取集团及下属各院的体检订单;加大江浙沪等周边市场的营销工作力度,争取在周边城市中有新的突破;强化二次营销工作,建立常态化已有客户源的维护制度,形成客户维护的标准化流程,确保不流失已有的客户源。以上工作都已经着手实施,力求明年社会市场所占比例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5、进一步创新营销模式。下半年疗养院将继续利用网络传媒等网络平台签订团购协议,推进社会市场的开发力度,扩大市场影响力。另外,我们将于下半年尝试性推行预付费消费卡业务,以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

(二)积极开展“三定”工作,推进薪酬体系改革

上半年疗养院完成了“三定”工作方案的制定工作。下半年我们将着力推进“三定”工作方案的实施,力求做到岗位和人员配置与疗养院三年人力资源滚动规划相结合。

结合“三定”工作的开展,疗养院将研究、建立和规范各级岗位的薪酬体系。综合考虑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重要程度、岗位贡献率和工作量,着手建立相对公平、合理和规范的薪酬管理体系,做到

按工作性质、岗位类别等细化和分类制定更加合理的岗位薪酬福利标准,逐步将疗养院的薪酬体系与市场接轨。同时研究建立针对经营者队伍和骨干人才的基本激励模式和疗养院长远发展的中长期激励模式,为疗养院引人、留人、育人创造有利外部竞争条件和搭建和谐内部发展环境,为疗养院“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利保障。

薪酬体系的调整工作我们从年初已在着手策划和推进,历经半年已经经过8次的整体性修改和调整,期间与院人力资源部也进行了不少于3次的沟通,目前整个薪酬体系调整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已经确定,我们正在进行每一位职工的测算和对比等细化工作,预计8月份基本完成薪酬体系调整方案的制定工作,待得到院人力资源部批准,职代会审议通过后于年内正式实施。

(三)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各项能力建设工作逐项实施

根据集团公司及八院整体发展要求,全面推进疗养院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以基本解决疗养院的基本建设没有构思、固定资产投入无序的问题,同时通过有计划的实施,不断提升疗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目前疗养院总体规划已经完成初稿,我们已经启动了向江苏省太湖流域环境监督管理办公室的申报工作,由于沿太湖流域的建设规划的审核程序十分复杂和繁琐,我们无法估计完成时间,但我们将会尽全力促进总规的尽快审批通过。

另外,图书楼的设计方案和集团公司健康管理中心建设的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正在与航天建筑设计院合作开展。目前已经完成了图书楼设计方案的第一轮审核,项目建议书设计院也正在着手编制过程

中,这些工作我们计划于下半年全面完成。

(四)深入开展健康管理业务

疗养院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要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夯实经济基础、拓展经营模式将是推进疗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经过研究以及相关市场调研,认为疗养院要长远发展以健康管理为主要经营内容,逐步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变,最终将疗养院带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的轨道。为此,我们专门成立健康管理工作小组,制定了推动健康管理业务的十年行动方案,目标是以加强航天特殊一线人才的健康管理为牵引,充分利用疗养院的环境优势和专业优势,进而做大经济规模,并向上级争取专项技改投资,提升疗养院综合服务能力。

目前,八院已经向集团公司提出了在738疗养院成立集团级的健康管理中心的请示,集团公司正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论证和可行性研究,我们将积极与八院运行保障部共同做好相关准备和跟进工作,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这也将是我们整体推进健康管理工作的关键一步。

(五)积极筹备开设健康管理公司

全力推进航天健康管理公司的筹建工作,在合理避税的基础上,成立以健康管理、餐饮、会务、住宿等为主要经营范围的公司。从政策法规上,做到疗养院对外经营的合法性,以此作为市场拓展平台。目前,我们正与民用产业部积极协调,公司开办的前期工作正在全力开展,我们力争9月底完成公司的注册工作。

(六)推进全成本核算,规范内部经营结算

建立全成本核算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在全成本核算中应承担的职责及内部收支结算程序,将成本责任落实到部门;深化成本工程建设,根据各业务部门特点,细化成本组成要素,根据不同的部门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激励全员参与成本管理;推行三级成本核算机制(疗养院级成本核算、部门成本核算、服务单元成本核算),进一步控制运行成本,引导各业务部门对盈利模式进行创新探索,主动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此项工作计划于2015年完成,今年年底将完成所有成本组成要素和内部结算模式的梳理工作,为明年的整体工作的试运行做好准备。

(七)规范基础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益

深入开展以“转观念、改作风、提质量、谋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有序推进精益管理工作。对经营业务进行系统整合和流程再造,细化管理目标、优化管理步骤,重新梳理、评估和调整核心业务流程,建立《员工从业行为规范手册》,提高服务质量与规范化水平。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和内部保卫达标工作,确保通过八院安全保卫达标验收,增强疗养院安全管理水平。以上工作于年底完成。

航天无锡疗养院

2013年7月31日

第五篇: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实践与分析

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实践与分析

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实践与分析2007-12-14 22:50:4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实践与分析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实践与分析(2)所谓税源监控,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系统规范的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对税源进行全方位监测、管理和信息跟踪,并分析预测税源发展变化趋势,有效防止税款流失的一系列税收管理活动,它贯穿于税收征管工作的全过程。作为税源监控的重要内容,重点税源监控对征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税收收入的组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BR>

一、重点税源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的财政需求对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这使得税收收入对

重点税源的依赖程度随之增加,尤其是近几年,重点税源对区域税收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的促进作用日渐增强,以我局近几年纳税大户入库情况为例: 根据上表所示,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和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户数逐年增加,纳税总额持续攀升,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纳税大户对当期收入增收额的贡献率有所下滑之外,其他年份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和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对当期收入增收额的贡献率均在60%以上。可见,重点税源数量及纳税额度的不断增加已成为拉动税收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实现收入任务,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重点税源的掌握程度、监督能力和监控水平。

二、我局重点税源监控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情况 现阶段,我局对重点税源户的监控主要是采取市、区、所三级管理模式。据统

计,截至2005年7月底,全局有正常户18717户,年初依据我局新的重点税源户认定标准,共计认定三级重点税源户238户,较2004年三级重点户减少21户。造成重点税源户户数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今年确定区级、所级重点户的年纳税标准有所提高,分别较同期标准提高了一倍。具体认定标准为:市级重点户要求2004年企业入库税款在500万元以上或营业税在300万元以上;区级重点户是要求年纳税额在200万元以上的企业;所级重点户是要求年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2005年1-7月份,238户三级重点户入库税款占整体收入比重已达到%,详见下表:[找文章到第1文秘-/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二)主要做法 一直以来,我局在由计划管理向税源管理的转变中,针对重点税源的实际情况,坚持从具体工作入手,不断提高重点税

源监控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1、对市级重点企业实施即时监控 相关科室逐日汇总、审核市级重点税源企业的各项税费缴纳情况,及时监督、催报市级重点税源企业的财务报表,同时分行业、有重点的向税务所了解市级重点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掌握被监控企业的入库税收以及其他相关财务情况,对企业的税收潜力做到心中有数。

2、对区、所级重点税源企业实施所级监控

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的作用,采取系统分析比对、调查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获取重点税源企业的“活情况”。同时,通过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各税务所税源监控工作实施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是否在按月上报的税收分析中反映重点企业的有关情况,是否及时上报重点税源企业的重大涉税问题,是否与重点税源企业建立联系制度等,确保税源监控质量。

3、推出局领导走访重点纳税大户活动

一方面,局领导积极与企业有关负责人进行座谈,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就相关涉税问题现场给予解答;另一方面,围绕如何做好重点税源企业的纳税服务工作,征求企业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使税务机关掌握的重点税源信息资料更加全面、深入。

4、实行三级重点税源企业旬报制度 各主管税务所以“旬”为时间单位,将重点税源企业分税种税收预测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由计划统计科负责汇总、整理,分析重点税源的潜在变化对整体税收的影响。

5、建立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及其附属企业的月纳税情况统计制度 充分考虑辖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发展特点,制定重点区域(如空港开发区)、重点行业(如航空运输业)和重点企业及其附属企业(现代汽车及其附属配件企业)的分月纳税情况统计表,分析、掌握各类重点税源户的发展状况以及对地区及行业发展的作用。

6、深化SPSS分析软件的应用,提高重点税源监控的工作效率

SPSS分析软件是当今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统计分析软件。在重点税源监控方面,借助SPSS分析软件可从市局信息中心后台开放的2个查询接口导出重点企业入库数据,同时编制分行业、分税务所等一系列报表,满足实时监控收入完成进度的需要。

(三)主要问题 当前,重点税源监控工作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1、重点税源的有关信息来源失真,利用率不高。如有些重点税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和申报材料中的数据明显缺乏逻辑性,使信息的真实性大

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实践与分析

下载三元四步骤逐步提升重点税源监控质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元四步骤逐步提升重点税源监控质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实践与分析

    所谓税源监控,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有关法律、法规,通过系统规范的现代化手段和方法,对税源进行全方位监测、管理和信息跟踪,并分析预测税源发展变化趋势,有效防止税款流失的一系......

    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岗位职责(共5篇)

    A岗 1、在处长和分管副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负责贯彻执行总局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办法,制定全系统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微观税收分析指标体系,研究开展系统重点......

    强化重点税源分析监控的途径和方法

    强化重点税源分析监控的途径和方法 重点税源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力,其经营状况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地方税收收入的变化,且影响力是持续和较稳定的。通过对重点税源企业......

    浅谈开展重点税源监控分析工作的思路

    浅谈开展重点税源监控分析工作的思路 所谓重点税源,是指在本地区税收收入的征税对象总量及其分布情况中占主要地位或分布相对集中,或对本地区税收税收任务完成起主导作用的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几点建议

    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的几点建议地税局自2007年启动重点税源管理以来,通过不断强化和完善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办法、程序和软件,实现了对重点税源的分级监控、动态管理、即......

    浅议重点税源监控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浅议重点税源监控分析的途径和方法来源:本网原创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7日 背景: 放大 字体 缩小 重点税源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力,其经营状况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地方税收......

    浅谈如何加强重点税源的监控和管理(5篇)

    浅谈如何加强重点税源的监控和管理 ------------------日期:2007-02-23 作者:许强 姜琴 来源:秭归县国税局办公室 【选择字号:大 中 小】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税源管理......

    八年级关于2008年重点税源监控企业报表的说明

       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附件2 2011年重点税源企业报表填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