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制建设: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基石
机制建设: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基石
大企业生产经营的国际性、集团性、多元性和垄断性决定了税收管理的风险性、综合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机制创新为抓手,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大企业税收宣传培训、风险防范、信息运用、纳税服务、工作流程和绩效考核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促进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一、构建宣传培训机制。提高大企业税收管理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提高纳税人的税收认知度和遵从度,是做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前提条件。一是建立系统性的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各级培训基地、视频等形式和手段,对大企业税收管理人员和企业财会人员开展税收政策与执行、管理与服务、权利与义务、风险与防范、分析与评估等方面的系统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二是建立社会性的宣传机制。以全国税收宣传月为载体,以12366服务热线为阵地,以总局、省、市局门户网站、报刊和办税服务厅为依托,以企业法人、财会人员为重点,采取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税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同时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对典型涉税案例进行曝光,增强宣传的震慑性。三是建立互动性的宣传辅导咨询机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通讯技术,与大企业法人和财务人员建立“税企论坛”、“税收政策QQ群”、“税收事项飞信群”、“税收服务电子信箱”,宣传咨询税收政策,增强税收工作的互动性、及时性、和谐性。
二、创新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岗责体系。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从纵向层面看,涉及中央、省、市、县各个管理级次,从横向面看,涉及到货劳税、所得税、进出口税、国际税、征管、计统等多个部门,如果没有明确的岗责,是难以管好的。因此,必须科学划分职能,准确界定责任,按需设定岗位,责任细化到人,防止岗责不明,管理缺位,责任不清。二是优化业务流程。将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按业务流程的要求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环节,融合到岗责体系之中,使之环环相扣,运转流畅,高效严谨。三是制定操作规范。根据大企业税收管理要求和各岗位工作特点,将大企业税收业务按工作内容、业务流程、工作规程、工作标准、完成时限、质量考核等内容进行明确统一,提高管理效能。四是加强过程监控。运用信息、会议、检查、通报等形式,对各时期重点工作进行监控督办,确保落实到位。
三、完善风险防范机制。税收风险防范机制是通过建立税收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效果评价等一系列制度规范,达到有效防范风险的目的。首先,应以解决信息不对称为切入点,加强对各类风险信息的归集与分析,找出可能带来税收风险的关键因素,形成风险识别信息处理体系。其次,应以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重点,如宏观税负指标,结构性税负指标,从量性税收指标,税收成本指标,以及税收征管质量水平等方面的指标,形成风险预警系统,以期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出税收风险的真实状况,找到风险点。再次,应以加强管理为着力点,进一步规范财政分配体制,降低制度性风险;加强队伍约束监督,应对执法风险;加强稽查处罚,遏制税收风险;改进纳税评估,预防税收风险;建立应急机制,应对突发性风险;加强沟通和宣传,化解税收风险;加强税源管理,监控税收风险。同时,要对防范机制、防范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比较,评估已实施风险管理方法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契合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达到防范、抵御、应对、化解风险之目的。
四、优化纳税服务机制。建立纳税服务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防范大企业税收风险,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重要举措。纳税服务机制应体现职责的法定性,效益的间接性,范围的广泛性,需求的导向性,权力与义务的对等性,内涵的层次性,以优化流程为导向,以纳税人需求为切入点,以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为突破点,以统筹税收业务事项、规范服务窗口、整合服务平台为手段,以信息化为依托,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以维护纳税人权益,促进税收征纳和谐为目的,探素建立优化纳税服务的长效机制,保证纳税服务工作规范高效开展。一是建立需求分析机制,掌握纳税人需求,不断改进服务措施,确保服务的持久性。二是建立征纳沟通机制,增进双方的理解、信任,实现征纳关系的和谐性。三是要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纳税人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化解税企矛盾,释放征纳风险。四是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搞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资源利用共享,方便办税,降低纳税成本。五是建立税收信用评价机制,促进大企业守法经营,公平竞争,依法诚信纳税。六是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实行奖优罚劣、严格责任追究,促进优良服务。
五、探索信息管税机制。建立信息管税机制是有效控制大企业税收风险,全面提高大企业税收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信息管税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对涉税信息的采集与管理、整理与储存、加工与分析、传递与处理等环节进行制度创新,规范运作,拓展空间,以信息化带动征管现代化。要规范信息采集管理,严把数据入口关,确保信息真实、完整、有用;要拓展信息来源渠道,抓好信息共享,扩大信息采集面和辐射面,充分利用好信息资源;要强化信息分析运用,将信息资源充分运用于税收分析、纳税评估、风险预警、税种管理、税源监控等日常管理之中,达到增值利用,提高大企业税收管理效能的目的;要理顺税收征管业务与信息技术关系,通过税收业务整合,机构重组,事权调整和职能转变,把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六、强化绩效考核机制。大企业税收管理涉及多层面、多部门、多税种,如果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绩效考核机制,是难以管好的。大企业税收绩效考核应遵循管用、效能、奖优、罚劣、治庸的原则,把握绩效考核的科学性、系统性、经常性、实效性,在建立考核体系上花气力,在量化考核指标上做文章,在创新考核办法上下功夫。一是建立科学考核体系,要根据大企业税收管理职能工作事项和任务要求,形成自上而下、全面覆盖、纵横交错、衔接紧密的网格化考核体系,使之岗有其人、人有其岗、人尽其责、人有事干、事有人管的工作局面;二是科学量化考核指标。将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态度、社会评价等内容设定量化值,进行全方位评估考核;三是创新考核办法。充分运用信息手段,实行人机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考评方法;四是注重考核成果的运用,将考核成果与评先表模、提拔使用、经济利益挂钩,增强绩效考核的实效性。
第二篇:浅谈如何加强集团企业税收管理
浅谈如何加强集团企业税收管理
王宇辉
集团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集团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是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重要内容,是确保集团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弥补现行集团企业税收管理中的不足,推进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必然要求,是顺应税收管理国际趋势、推进我国税收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有效的对集团企业进行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
一、集团企业税收管理中的现状
一是税收贡献突出,税收管理有较大压力。邢台市桥西区地方税务局管辖着9户集团企业、2户集团性质企业,集团企业的税收收入占全局税收收入的一半以上。以冀中能源集团为例。该集团在桥西区的28家单位,涉及煤炭开采、煤炭洗选、建筑、餐饮等业务,2009年每月缴纳各项税费近八千万元。因此,集团企业税收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桥西地税局的收入进度,也对桥西地税局的税收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和人员素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二是生产经营复杂,税收管理有较大难度。集团企业组织结构复杂,跨区域生产经营,具体生产经营项目多,关联交
易多,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都很强,信息化应用程度高。因而税收管理必然涉及大量复杂的财务会计处理知识、税收政策适用问题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这就必然要求税收管理人员具有特别高的专业素质,采取的税收管理办法和手段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税务管理和评估手段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其税收管理难度比小企业要大得多。
三是纳税意识和维权意识较高,服务有较大压力。集团企业一般都配备专人甚至是专门的部门负责涉税事项,基本能按税法规定申报纳税,而且部分企业还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行着合理的税务筹划,他们把纳税信誉作为企业信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税务机关的服务要求很高,若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不能满足集团企业的需要,对税务部门的形象和地位将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集团企业税收管理的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员素质不适应。集团企业组织机构复杂,管理环节多,业务量大,涉及多个行业经营,专业化分工细致,信息化程度很高,还有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与之相比,税务机关的管理力量明显不足,精通法律、财会、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匮乏,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存在差距,对集团企业的管理力不从心。
二是管理手段不健全。集团企业内部管理底数、内部结构及股权结构掌握不清;集团管理只注重对总机构管理,对分
公司的基本情况了解不深入;集团内部关联交易行为掌控不到位;重点税源监控力度不够。
三是信息渠道不畅通。集团企业的税收管理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掌握。集团企业出于保密等方面考虑,在对外披露信息时十分谨慎,税务机关需要掌握的资产、核算等信息不予提供或需要经过一定的内部审批程序方可提供,信息的及时性难以保证。目前税务机关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企业自行申报,这些经过加工的“二手”信息,存在着是否真实准确的问题,依据这些信息开展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难以保证工作质量。
三、加强集团企业税收管理的对策
针对集团企业税收管理的特点和难点,结合目前税收管理现状,我们对进一步加强集团企业税收管理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转变集团企业税收管理理念,突出动态管理。由于集团企业内、外部都有很强的监控机制,既受到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等外部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也接受集团内部审计的日常监督,纳税遵从度较高。但站在企业的角度,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可能与税务机关不一致,需要加强征纳双方的沟通和理解。我们税收管理人员不能和以往一样再坐在办公室里等着企业送报表,看看报表这样的工作方式。要动态管理,深入企业,系统地掌握集团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经营情况,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实
现集中的深层次的管理,而且可以及时对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提高集团企业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行业涉税风险,税务部门可以最小的投入保证作为重点税源的税收收入的实现。
二是完善集团企业管理岗责设臵,实现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针对集团企业具有数量少、经营活动复杂、税收收入比重大、需要提供专业性较强的纳税服务等特征,我们就要配备较高素质的税收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研究制定对集团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的政策法规以及管理的方式方法,按行业划分客户管理范围,对集团企业进行垂直管理,为集团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深层次管理和服务。将集团企业作为重点客户,充分考虑集团企业的差别需求,与集团企业建立客户服务型关系,完全做到“一站式”服务。要以日常税务评估为税收执法的主要手段,及时评估集团企业涉税业务处理,达到及时核算税款、及时申报税款。一方面发挥税收职能作用,通过开展纳税评估,做好税收筹划,促进集团企业发展更大更强;另一方面将执法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以服务提升执法水平和管理层次,建立和谐的征纳关系。
三是发挥信息管税的作用,畅通管理信息渠道。税源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集团企业税收管理的重要突破口。面对企业高度的信息化,税务部门没有相应管理信息平台的支持是难以实现有效管理的。建立集团企业税源管理和分析平台是十
分必要的。该平台的建立将对集团企业的所有涉税信息及时加以收集,方便的掌握集团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内部之间的业务往来,从而加强对集团企业的管理和关联交易的管理,同时对集团企业进行纳税评估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是强化集团企业税收管理人员的培训,满足税收管理需要。要立足现实,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岗位培训,针对集团企业的特点,重点培训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要熟悉集团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从而提高税收管理能力。
第三篇:施工企业税收管理
施工企业税收管理
一、施工企业涉及税种、税率
1、营业税按营业收入3%缴纳;
2、城建税按缴纳的营业税7%缴纳;
3、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营业税3%缴纳;
4、地方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营业税2%缴纳;
5、印花税:建筑工程合同按承包金额的万分之三贴花;帐本按5元/本缴纳(每年启用时);按“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之和的万分之五缴纳(第一年按全额缴纳,以后按增加部分缴纳);
6、城镇土地使用税按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缴纳(各地规定不一,XX元/平方米);
7、房产税按自有房产原值的70%*1.2%缴纳;
8、车船税按车辆缴纳(各地规定不一,不同车型税额不同,XX元辆);
9、企业所得税按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以后的利润)缴纳: 2008年起税率为25%;
10、发放工资及福利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二、施工企业税收政策(营业税)
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及《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新条例、新细则)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新旧法规的变化使得原来关于建筑业营业税的规范性文件已失去了法律效力,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依各自的权限相继下发文件对原有文件进行了清理。继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3月4日下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废止的营业税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国税发[2009]29号)文件后,2009年5月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若干废止和失效的营业税规范性文件的通知》(财税[2009]61号)文件,两个文件,共宣布全文废止和部分废止文件83个。在这些废止文件中,对于建筑业如何纳税的文件调整较大,纳税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筑业纳税义务人规定变化大
对比新旧规定,关于建筑业纳税义务人的规定主要有两大变化。一是对于内设机构从事建筑业纳税义务的认定;二是承包人的变化。
根据新细则第十条规定,负有营业税纳税义务的单位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取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单位,但不包括单位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按照这一规定,单位的内设机构从事建筑业务或提供建筑劳务是不需要缴纳营业税的。但按照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原细则)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60号)文件,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国税函发[1995]156号)规定,关于单位所属内部施工队伍承担其所隶属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如何征收营业税,强调内部无论是否独立核算只要发生应税行为并收取利益(结算工程价款)的单位均为营业税纳税人,但不包括独立核算单位内部非独立核算单位从本独立核算单位内部收取货币、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即排除了单位内部非独立核算单位提供劳务时应纳营业税,并且强调分别记账,分别核算。同时160号文件第二条对独立核算进行了限定。显然,新旧规定差异较大,比较而言,新规定更为直接,简单。
此外,关于建筑业承包人,根据新细则第十一条规定,单位以承包、承租、挂靠方式经营的,承包人、承租人、挂靠人(以下统称承包人)发生应税行为,承包人以发包人、出租人、被挂靠人(以下统称发包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以发包人为纳税
人;否则以承包人为纳税人。
分包方的税可以自行缴纳了
关于纳税义务人,需要纳税人特别关注。因为按照新规定,建设方与总包方不再对分包方的纳税问题大包大揽,分包方自己也可以就地纳税了。
根据新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建筑业的总包人不再被规定为分包人的扣缴义务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如何认定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义务人间题的批复》(国税函[2000]247号)关于总包人为扣缴义务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国税函发[1995]156号)文件对境外机构总承包建筑安装工程由总包人扣缴的规定,以及原来对建筑业影响很大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
[2006]177号)文件已不再执行,建设方与总包方均不再是分包方建筑业营业税的扣缴义务人,分包方应自行于劳务发生地缴纳税款。
此外,新细则删除了对“转包”可以享受差额纳税的优惠。根据新细则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也就是说,对总包方而言是可以在扣除分包方费用进行差额纳税的,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总包方发生分包业务可以差额纳税,其他企业的再分包业务应按取得收入全额缴纳营业税。因为转包属于法律禁止的行为,所以新细则同时也删除了对“转包”的相关规定。
2、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地点规定更清晰
按照新条例规定,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是指纳税人应税行为发生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取的款项。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为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的当天;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应税行为完成的当天。
因此,建筑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应注意采取预收账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当天。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59号)中关于建筑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则区分是否为一次性结算价款办法,实行旬末或月中预支、月终结算、竣工后清算办法,实行按工程形象进度划分不同阶段结算价款办法,实行其他结算等四种方式的规定不再执行。规定比现在要复杂的多,计算也比较繁琐。
3、纳税地点的变化
根据新条例的规定,建筑业纳税人纳税地点做特殊关注,应当向应税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取消了纳税人承包的跨省工程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规定。
同时,借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
[2006]177号)的规定,异地提供建筑业劳务超6个月未申报纳税,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税务机关可补征税款。
4、凭证不符合规定不允许差额纳税
新条例规定,对总包方应取得分包方开具的合法有效凭证才可以差额缴纳营业税,取得的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该项目金额不得扣除。根据新细则规定,建筑业合法有效凭证是指:
1、支付给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且该单位或者个人发生的行为属于营业税或者增值税征收范围的,以该单位或者个人开具的发票为合法有效凭证;
2、支付给境外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以该单位或者个人的签收单据为合法有效凭证,税务机关对签收单据有疑义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的确认证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关于扣除凭证的规定不再执行。
三、施工企业税务管理
(一)把握好合同的签订关
1.能签订建筑安装合同的不要签订劳务分包合同
当施工企业施工任务不足时,为了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可以利用闲置设备去分包其他企业的施工任务。因此,在签订经济合同时,当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时按建筑安装税率3%征收,当签订机械租赁合同时按租赁业5%征收(假设其它随征税一样),所以应尽量签订劳务分包合同。
2.材料采购合同和运输合同合理结合使用
例如:目前樟树市砂砾石的综合税率是8.6%,公路运输的综合税率是6.65%,如果与材料供应商签订的材料价格包含了运费,材料供应商只能提供砂砾石的发票,按综合税率8.6%完税开票;如果材料供应和公路运输分别签订合同,材料按综合税率是8.6%完税开票,运费按综合税率是6.65%,无形中可以降低供应商材料的价格。
3.建筑安装合同应包含材料价款
尽量不签甲供料合同,甲供料合同不仅施工企业得不到应得的取费,因为施工预算间接费取费标准是按照直接费的一定比例计算的,甲供料合同中甲方供应材料价值没有记人工程直接费,降低了取费基数,致使按照直接费取费的计划利润、营业税及附加等取费低于预算标准。施工企业不但得不到应得的工程结算价款,还有可能使施工企业多缴纳营业税及附加。营业税法规定:建筑安装企业承包建设工程项目,无论是包工包料工程还是包工不包料工程,均应按包工包料工程收取的料工费全额为营业额。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营业额。
施工企业还可以利用自己在市场中的关系,买到物美价廉的材料,节省工程中材料费的支出。
4.签订总分包合同
例:甲工程承包总公司通过竞标,向业主承揽了一项价值2000万元的公路工程,甲公司又将该工程以1800万元分包给乙工程公司施工。甲公司与业主签订了工程总承包合同,同时又与乙公司签订分包工程施工合同。甲公司涉税处理有两种选择:一是双方签订建筑施工合同,即按建筑业征税,则营业税=(2000—1800)×3%=6万元;另一选择是签订承包合同,则应按服务业征税,营业税=(2000-1800)×5%=10万元。显然按方案一可节税4万元(假设其它随征税一样)。
(二)掌握建筑纳税时间,避免提前纳税浪费资金的时问价值。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建造合同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企业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确认合同收入的同时要计算营业税及附加,建筑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比较复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把握好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避免提前纳税浪费资金的时间价值,能推迟纳税时间的尽量推迟。
企业所得税采取按年征收、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征管办法。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企业预缴中少缴的税款不做偷税处理。而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建造合同准则》,施工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人与费用。据此,企业在前三个季度尽可能地少确认收入,可以延缓支付所得税,从而减少资金压力,节约资金成本。
第四篇: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我国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建立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计算机网络,国家税务总局和省一级税务局集中处理信息,覆盖所有税种、税收工作重要环节、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包括征收管理、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保障有力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上述建设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创新税收管理方式,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税收工作水平,并对我国电子政务工程的整体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显著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税收征收率不断提高,使税款实征数不断接近法定应征数,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进一步降低,税收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各类涉税活动的监控强化,打击税收违法犯罪更加及时有力,有效遏制税收流失。
二是大幅度提升纳税服务的质量与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丰富纳税服务的内容,拓展纳税服务渠道,简化纳税人办税手续,减轻纳税人额外负担,使纳税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办理涉税事宜,得到优质、便捷的多元化、全方位的纳税服务,形成尊重纳税人、服务纳税人的工作机制和社会氛围。
三是进一步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建成,将实现由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程序管人的跨越,有效地避免人工作业条件下税收征管的随意性,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加强税收执法监督,推进依法治税,进一步促进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树立税务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是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CTAIS)将成为我国“电子政务”的核心系统之一。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建成,将为国家其他电子政务项目提供丰富的共享数据源,有利于政府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和协作关系,为加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提高宏观经济决策水平贡献力量。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一)一个平台
是指建立一个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主要任务是逐步建立覆盖总局、国地税各级机关以及与其他政府部门联通的网络,形成基于因特网的纳税人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硬件设备平台,构建电子税务应用组件平台,建立安全管理和运行维护体系,以保证税收工作在统一、安全、稳定的网络化平台支撑下平稳运行。其中:
统一的标准是实现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包括总体标准、基础设施标准、技术支撑标准、应用标准、数据标准、管理标准、安全标准等。
安全保障体系,就是按照现代信息安全理论,遵循国家标准,采用目前国内外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通过建设税务CA、加强密钥管理和权限管理以及采取防火墙过滤、入侵检测、系统加固、安全性分析等防护措施,建设涵盖税务系统网络、应用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统一、稳定、高效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运行维护体系,就是通过建立以总局为核心、省级为基础,集中管理的运行维护体系,加强监控管理,及时解决运行中发生的各类问题,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技术和业务支持。
(二)两级处理
是指依托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逐步实现税务系统的数据信息在总局和省税务局集中处理。主要任务是在“一个平台”的支撑下,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逐步建立总局、省税务局两级数据处理中心和以省税务局为主、总局为辅的数据处理机制,实现涉税电子数据在总局、省税务局两级的集中存储、集中处理和集中管理,以使业务流程更加简化,机构趋于扁平化,管理和监控更加严密,纳税服务更加简便,系统维护更加便捷,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并使得数据的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全局分析与局部透视相结合,全面提升数据利用的价值。
(三)三个覆盖
是指应用内容逐步覆盖所有税种、税收工作重要环节、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主要任务是通过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在全国税务系统得到广泛应用,逐步实现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对国税、地税局管理的所有税种,税收工作运行的重要环节进行全面、有效的电子化监控,并实现与有关部门的联网,以保证税收工作便捷、规范、高效运行。
(四)四个系统
是指通过业务的重组、优化和规范,逐步形成一个包括征收管理、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在内的四个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主要任务是建立以税收征管业务为主要处理对象的税收征收管理应用系统,以外部信息交换和为纳税人服务为主要处理对象的外部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以税务系统内部行政管理事务为处理对象的税务行政管理应用系统以及面向各级税务机关税收经济分析、监控和预测的税务决策支持管理应用系统,以满足税务工作多层面、全方位的应用需求。其中:
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征收、管理、稽查、处罚、执行、救济等子系统,是税收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应用系统。利用该系统,有利于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比如,进一步完善增值税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规范增值税网上申报纳税工作,完善对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及相关票证的稽核比对,堵塞增值税管理漏洞。加强个人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的试点、推广工作,可以进一步加强个人所得税管理。在现有综合征管信息系统基础上拓展功能,搭建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完善各税种的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深化企业纳税评估工作,促进纳税人真实申报纳税,不断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税务行政管理系统包括综合办公、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监察监督等子系统,应用范围覆盖税务机关内部管理的各方面,对于促进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外部信息系统包括为纳税人服务、外部门信息交换、国际税收情报交换等子系统。为纳税人服务子系统由纳税人多渠道接入和纳税人受理平台两部分构成,提供针对纳税人的各类咨询辅导,受理纳税申报等方面事项,包括税务门户网站、多元化申报系统、呼叫中心、12366热线服务等模块,有利于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水平。外部信息交换子系统,包括与工商、银行、海关、财政、外管、技监、公安、统计等部门信息的采集和交换等功能,对于全面掌握各方面信息,加强税源控管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子系统,具有对各税收协定缔约国提供的税收情报的加密处理、核查回复,以及对外情报采集、发送等功能,有利于发现和查处跨国偷避税行为,提高国际税收管理水平。
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是用于实现税务系统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的集成与共享,满足统计、查询、分析、预测、监督等需要,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就是对已采集的数据进行加工,为领导层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以全面了解税务管理状况,拓宽管理者的视野,为工作制度的建设提供真实的现状和优化的策略,使各项税收管理决策更具前瞻性。
完成上述建设任务,税务部门将建成拥有1个全国性行业网络,2个国家级税务处理中心,7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级税务处理中心,超过60万个内部工作站,年事务处理量超过72亿笔,总数据量超过700TB,内部用户超过60万人、外部用户上亿人(户)的全国性信息系统。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已取得的初步成效
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求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原则,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为金税三期工程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初步形成了一套网络系统和设备配置
根据系统运行需要,建成了税务总局至各省、市、县国税局的四级网络,并开通了税务视频会议系统。目前,国税系统四级广域网运行顺畅,各省地税局全部实现与税务总局联网,部分省地税局建设完成了省内广域网。
二、初步建设起比较健全的安全体系以及技术和业务支持体系
根据征管数据集中处理所面临的信息安全管理风险和安全保障需求,逐步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大力开展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培训,开展风险评估,加强安全管理。配备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防病毒软件等安全产品,安全防护能力不断增强。建立税务总局呼叫中心,在全国建立11个技术支持分中心和4个业务支持分中心,以支持电话、支持门户网站和运行维护知识库为主,开展应用系统支持体系建设。
三、较好地实施了各项应用系统
目前,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已经覆盖全国约160万户一般纳税人,结束了一般纳税人使用手写版专用发票的历史,认证系统、交叉稽核系统、协查系统有效运行,提高了增值税征管水平,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案件呈明显下降趋势。
除上海外,全国3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税局全部应用综合征管信息系统,并实现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该系统涵盖管理服务、征收监控、税务稽查、税收法制、税务执行及其他税收日常工作处理等业务功能,并通过工作流程将各项业务贯穿一起,形成了对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有效监控体系,规范了征纳双方的行为。许多省地税局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应用自行开发的综合征管信息系统或使用税务总局推荐的地税版征管信息系统。
出口退税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税务机关和海关、外汇管理、外贸管理等部门的信息,对企业申报的退税数据进行审核比对,有效防止了骗取出口退税,方便了出口企业报关出口。
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从综合征管信息系统中抽取相关数据,对税务人员的执法过程进行跟踪和监控,实时、自动地提取执法活动记录,通过预先设定的过错判定标准对执法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自动生成考核结果,并追踪到具体岗位人员。目前,该系统已推广应用到全国国税系统,并逐步在地税系统推开。
公文处理系统已基本覆盖了国、地税系统各级单位,在规范公文管理、提高办公效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还根据征管业务需要开发推广了一些应用系统,比如成品油以进控销系统、车辆购置税征管系统等,个人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实践证明,信息化是加强税收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化建设,税收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稳定较快增长。
第五篇:企业建设要以企业精神为基石
企业建设要以企业精神为基石
文章作者:严硕
作为新兴管理科学的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的内容很多,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当我们不再把企业文化只作为一种纯精神的东西来认识,而是从现代科学管理的高度有意识、有目的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断创新的时候,我们的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制度、企业形象等企业文化诸要素方面都已经有了循序渐进的发展。而企业精神则是企业文化力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提炼和概括的一种英雄全体的核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精神对于构建企业文化系统工程有着巨大的引导、鼓舞和激励作用,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石。
我们通常讲,万丈高楼平地起,关键的是地基打的是否牢固,地基打好了,垒墙就快多了。所以说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一个企业应具备的一系列精神。比如:爱厂如家、忘我精神、对企业忠诚的奉献精神、充满拼搏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顾全大局的敬业精神等等。。。。
如果经过艰苦的打造培育具备了这样的精神,员工的精神面貌、车间的内外环境就会焕然一新,我们的天材文化也就构建起来了。
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的重要还体现在对外部的影响力上。实际也是市场竞争力上。比如,客户来公司洽谈业务他们不单单看设备、技术、产品、生产环节更主要考察我们单位的文化背景、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精神面貌看企业的整体形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怎么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
来到新厂之后,员工们自己编了一句合辙押韵的话,并不只一次对我讲“进了天材精神就来”,现在讲着句话为时过早,我们要记住这句话。全当自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再说这句话时,我们感到的是真正的坦然、理直气壮、内心充满骄傲。
从现在开始要加强企业精神的养成教育,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用企业精神规范全体员工的具体行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精神可以变物质,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的指导思想、扎实的工作作风,不仅能改变宏观物质而且可以创造出丰硕的经济成果。
企业文化构建需要的是载体功能。何为载体?就是我们组织的一些活动。要以活动养成精神,没有一定的活动就很难提炼出精神,如深圳康佳集团公司,每天早上全体员工集中在广场举行升旗仪式集体背诵康佳精神:“你为我,我为他,人人为康佳,康佳为国家。”天津华特公司(一轻机械厂)提出一个“忠”字。首先忠诚家庭、父母、企业。经营之道是经营员工的心。
很显然构建文化应具备载体,通过一系列活动可以检验我们的态度、带头作用、领导水平。我们中层管理者还不太适应当前载体功能的需要。对待上级组织的活动不认真、不端正、应付了事,有时做的很差。可以从现在做起对待组织的活动,需严格执行,不然企业精神就不会锻炼出来,企业文化只能是“雾里的花水中的月”,可望不可及。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内全体成员接受的价值体系,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指导。都是在企业文化的制约下进行的。企业所信奉的价值观就是企业员工对自身存在、发展的内在经济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逐步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又具有个性的选择。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代表企业最高利益的信条。
这就是说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建筑在价值观体系之上的,在企业文化构成的诸要素中,价值观体系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是企业的灵魂。
反过来讲,企业文化是有品质的,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品质。通常我们讲:“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将坏人变好,坏的企业文化可将好人变坏,好的企业文化可将落后企业变成先进的企业。坏的企业文化也会将一个好的企业变得停止不前。要想提高文化品质,就要在发展中对每个阶层的价值观体系作出最佳的调整、完善、提高。
当前就现代企业文化品质的主流应该是“追求最佳服务”。这是具有鲜明现代工业色彩的企业文化品质。我们的中层管理者都要树立“以顾客为核心”作为价值观的最高层次去实践,实践由产品
营销向服务营销的行为转变。因为“顾客”就是“市场”没了顾客就没了市场,有了市场企业才会有效益。企业精神根据市场营销学理论67%的客户会回头,因为我们将投诉问题处理的很好,解决好投诉问题其实是第二次表现机会来了。客户为什么会投诉,因为:一是没有替代品;二是人家不放弃你。我们每年每季度都要问老客户到哪里去了,千万不要为开发新客户而丢了老客户,要将老客户牢牢锁在同心圆里,如老客户丢掉了,新客户也很快丢掉。维持一个老客户和开发一个新客户好比老/新等与1/4。
所以天材公司要围绕“以顾客为核心”树立全新价值观念在企业文化构建中注重品质、不搞盲目粗浅文化。发挥价值观体系的导向作用。
我们要清楚的看到,市场经济的竞争最终还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已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推动力。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理论要不断的学习思考。
一是要将构建天材文化做为我们管理层的一项系统工程,不要形式一个简单的口号。这是将天材公司目前状况及今后的发展前景及命运紧紧联系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树立一个企业的文化目标就树立一面旗帜,就能激励全体员工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而自觉行动。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是天材公司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自觉行为,不应是应付上级或赶时髦,那样,自身就没有动力,搞起来也不会有特色。我们要静下心来脚塌实地的注意个性的培养与提炼,让天材公司文化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威召力。
三是对于企业只有创新才能生存,企业文化建设亦是如此,在内容形式上要继承传统,又要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培养和形成自己的创新体系。让天材公司伴随着先进文化理念不断发展。
总之,今天召开是中层干部会,是一次严肃的的层次比较高的会议。所以我还要强调几点提醒中层领导的注意:
一是,天材公司虽然实现了重组改制的基本目标,但企业管理要有明显提升,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不能依然被过去的氛围笼罩着,陈旧的思想观念就像一张网,不冲破这张网,被解开束缚的天材就欲飞不能。
二是,我们要下大决心清除变革中的障碍和不利因素,尽量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否则长了没有效果,就会导致员工丧失必要的信心。
三是,我们要切记车间的机器调试难,我们的思想这台机器的调试会更难,我们要抓紧学习修正不足,调整好思想结构适应形式的要求。
四是,我用一些比较有哲理的话结束我的讲话。
只要我们播下思想的种子
----------就会得到行动的果实
只要我们播下行动的种子
----------就会得到习惯的果实
只要我们播下习惯的种子
----------就会得到性格的果实
只要我们播下性格的种子
----------就会得到命运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