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机制 强化稽查工作质量效率控制

时间:2019-05-14 17:4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管理机制 强化稽查工作质量效率控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管理机制 强化稽查工作质量效率控制》。

第一篇:创新管理机制 强化稽查工作质量效率控制

创新管理机制 强化稽查工作质量效率控制

今年以来,平桥区地税稽查局在开展地税稽查工作中始终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工作中心在稽查工作质量和效率上做文章,通过创新工作机制、规范执法行为、明确办案时限、细化稽查内容、强化日常监督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工作效率。该局根据《征管法》和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有关稽查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对稽查证据的收集与固定、稽查文书的撰写、稽查档案的归集以及工作效率等方面实施重点控制,从而为进一步规范地税稽查行为,大力提高稽查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效的规避执法风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要求在稽查证据的收集与固定上突出一个“实”字

进一步提高稽查人员的证据意识,有针对性地依法收集并固定与检查事项相关的各类证据,对税收违法行为以及对检查结论有重要影响的检查事项,要求一一取证。同时,在实际取证过程中,对提取证据原件、提取证据复制件、询问调查取证、证人证言、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证据、提取电子数据证据、制作现场笔录、勘验笔录、异地调查取证、当事人拒绝签字、盖章、押印情况下应如何取证等情形也作了详细的要求。

二、在稽查文书的规范与制作上突出一个“严”字。

进一步对稽查文书的规范和制作作了明确,要求制作的文书必须符合全国统一的执法文书及其使用规范以及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有关要求。要求在检查过程中制作的稽查报告等文书的内容与规范,审理过程中制作的审理报告、税务处理决定、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税务稽查结论等文书的内容与规范,告知过程中制作的陈述申辩的内容与规范等都作了一一要求。

三、在稽查档案的质量控制上突出一个“统”字。

在稽查档案管理方面,主要从提高案卷归档的及时性和案卷质量方面入手,做到“统一稽查档案归集的内容与种类、统一稽查档案的排列顺序、统一稽查档案的制作、统一稽查档案保管限期”四个统一。做到目录清晰、资料齐全、分类规范、装订整齐,案卷封面、卷内目录一律要求打印。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稽查案卷应当包含的内容,规范了稽查案卷内容的排列顺序。

四、在稽查工作效率的控制上突出一个“快”字

明确稽查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各环节岗位人员要及时联系、沟通,在保证办案质量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办案效率,缩短办案周期,不得拖案、压案,以保证工作流程高效运行。

第二篇:细化护理工作,强化质量环节控制

细化护理工作,强化质量环节控制

一、深入病房,切实作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为了精心打造护理工作环节,先从自我做起,到病房时真诚的向每位护士问候,特别是年轻护士,关切的询问她们工作是否有困难,工作是否辛苦,真正帮助她们解决问题。同时,对年轻护士严格要求,鼓励她们对护理工作充满热情,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二、建立学习型团队,提高整体护理能力:组织病房利用好周四小讲课时间,请医生讲课,开拓护士视野;组织消化病房的护士到氧疗中心学习氧疗的基本知识,以及在氧疗过程中对病人的观察内容;组织循环病房、神经病房的护士到CCU病房学习监护病人的基础知识;组织护士到血液内分泌病房观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食物模具;组织护士长到VIP病房学习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理念。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提高。

三、深入加床病房参加交接班,参加安全讨论,参加病房主任查房,带领护士长重视病人的需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鼓励护理会诊:病房护士长主动将病房存在的护理问题上报,并能将问题处理好,护士长考核加一分。

五、推行标杆管理,强化护士长的管理:护士长对好的工作方式要大力提倡,对不好的现象立即指出,讲团结,树正气。

第三篇:浅谈强化税务稽查选案质量

浅谈强化税务稽查选案质量

在税务稽查工作中,选案是初始环节,是实施税务稽查的基础工作,对整个税务稽查案件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稽查效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税收成果的大小。

正因为选案是稽查工作的第一道程序,它属于稽查实施前的运筹过程,起着为后续工作提供方向和目标的作用,所以只有建立一套科学、严密、规范的稽查选案体系,才能使稽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有效地弥补征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搞好选案工作,提高选案质量,无疑就抓住了整个稽查工作的中心链条,从而推动税务稽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依法治税的目的,体现税收稽查“重中之重”的地位。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税务稽查选案工作开展得并不理想,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稽查选案工作,提高稽查选案质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稽查选案工作的现状

税收稽查选案操作中的问题。一是在稽查工作中,有的稽查局年初制定的检查计划稽查业户数量偏大,搞广种薄收。二是当前我们选案中能参考的资料十分有限,尽管选案过程中想尽办法搜集资料,但是由于资料来源渠道、信息反馈有限,可信度不高,致使选案的准确度往往难以保证。三是税收信息采集网络不健全,渠道不畅通。无论是计算机选案还是人工选案,都是在多渠道税务信息网络和大容量经济信息来源的支撑下完成的。如果没有丰足而真实的信息资源,选案工作就不可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把握稽查工作主动权。

选案案源多样性。目前稽查选案通常是根据日常税收征管资料和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涉税信息结合计算机选案、随机抽选、举报案件、上级交办的案件、有关部门转办案件、协查产生的案件、纳税评估环节移送案件等来确定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选案方法简单。主要是以人工选案为主,计算机数据为辅的方式,往往凭借主观经验对现存的信息进行加工,缺少行业科学的数据模型。

选案的准确性低。针对性差,效率不高。目前税务稽查的案件来源除了少量的举报外,一是靠经验确定稽查对象,二是出于对某个行业或涉及基础政策的清理的需要,该政策的纳税人中普遍不确定稽查对象。具有科学性的随机选案缺乏沟通和信息基础,基本上没有做到选案的准确性,影响了稽查对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针对性。

选案人员机构单一。按照稽查规程,选案为首要环节,案源管理部门专门负责选案。在实际工作中基层稽查机构有的设置案源综合部门,有的是在办公室,一人多岗、人少事多比较普遍,为了选案而选案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选案局限性较大。

二、强化选案质量,提高稽查效率的建议

科学建立选案指标体系提高选案质量。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共享网络系统,面对海量信息,要以新征管软件为依托,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选案指标体系,利用收集整理的基础资料,通过税源监控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变化及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方面的信息;查看申报资料、财务会计报表、发票领用、结存等资料,针对企业具体情况进行测算分析,对税源申报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作出初步判断,确定被查对象,减少盲目性。

运用分析性方法进行审查分析选案。全面了解各经济变量间的互动关系,比对本年各月或各季度重要指标的波动情况,分析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查明异常现象和波动原因,核实是否存在漏记、隐瞒或虚记现象,采取内查外调相结合的办法,合理确定稽查对象。

完善内外配合机制提高选案质量。一是加强岗位互动:切实加强税务稽查实施结果与选案岗位之间的信息反馈,建立起选案与税务稽查日常联系制度。一方面通过税务稽查结果验证选案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增强了对同类企业信息资料的积累,将税务稽查结果作为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选案资料的补充。稽查内部可以定期召开案件分析、问题反馈、情况交流等工作汇报会,积极开展个案分析、综合分析,汇总整理稽查信息,从中发现涉税违法行为线索,从而提高选案准确率。二是加强内部联动:落实征、管、查互动工作联系机制,加强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信息互通、共享。稽查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征管部门联系,掌握一定时期征收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定期与纳税评估部门碰头,了解纳税户经营、纳税情况,为选案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三是外部衔接:稽查部门应定期与审计、工商、财政等部门交流信息。同时畅通与公安、检察院等有关政府部门的情报交换和信息互通渠道,为稽查选案工作提供准确的辅助资料,提高稽查选案的准确性。

创新思维方法提高选案质量。实施选案调查。召开查前分析会,选案人员应主动搜集当地的有关经济信息,了解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及时与税源管理部门沟通信息,通过调研,剔除一部分正常纳税人,筛选有重大疑点的纳税人,以期提高选案的准确率。

优化稽查执法,助推阳光稽查。要改变只注重检查户数的指导思想,大力提高稽查的质量,加大稽查的打击力度,提高震慑力,要立足于办大案的指导思想。年初制定的检查计划可以涵盖较多的纳税人,一方面采取纳税人查前自查,通过纳税人自查,筛掉一部分可信度高的纳税人;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实行“选案而不立案”的方式,即对账务处理规范,初查未发现问题的企业,或问题较轻的案件,可以不予立案处理,而是监督纳税人自行改正,自行申报缴纳税款。这样不再对每个案件都立案、立卷,不再经过烦琐的检查审理程序,这样就可以集中人力和时间查大案要案,一方面真正打击偷税犯罪分子,另一方面会起到强烈的震慑作用。

实行选查结合选案,建立奖励制度。由于选案资料来源渠道有限,稽查是取得资料和信息最直接最准确的渠道,对于检查人员来说,注重风险管理,剖析重点风险企业,选择待查对象,提交案源部门,本着谁先发现的案件,谁就有优先办案权,有利于提高稽查选案准确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检查人员通过对账簿凭证的审阅取得其业务关联企业的相关资料,可以核对其申报的真实性。我们应该把检查中的案源线索搜集作为一项制度,要求和规范检查人员在检查中主动去发现案源,并对成绩显著者给予适当的奖励,不断推动选案工作,弥补资料来源有限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选案质量。

建立选查审反馈机制。通过稽查结果评估和内部复查,健全案件评价机制,对稽查局内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评,实现一案双审和终身负责制;及时总结典型案例,进行内部讲评交流,促进大家互相学习;加强分行业、分税种、分类型的专项案例分析,总结出涉税违法案件的一般性特点和规律,积极进行征、稽互动,做到以查促管,以查促收,全面提高稽查质效。

利用纳税人信誉等级评价提高选案质量。税务稽查一方面要重点维护依法纳税的诚信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规范纳税遵从度不高的企业,打击偷逃骗税企业。我们要根据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生产经营状况,通过社会职能部门了解掌握其信用程度,并通过税务部门的检查,对纳税信誉进行综合评价,以此增强确定稽查对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不同类别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稽查选案策略。对在纳税信誉等级评定中评为A类纳税人的,除专项稽查、专案稽查及协查外,两年内可以免除税务稽查。但对于纳税信誉较差被列为C类以下的纳税人则优先作为选择对象。

依托税源管理良性互动机制提高选案质量。要在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三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双向反馈机制,形成一个以税收分析指导评估和稽查,评估为稽查提供有效案源,稽查保证评估疑案的有效落实,评估与稽查反馈结果改进评估分析和税收分析工作的机制,科学确定被查对象,从而使税务稽查选案工作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减少盲目性,切实发挥稽查效能。

第四篇:提高内审质量,强化内部控制

提高内审质量,强化内部控制

摘要:内审质量是内审工作的生存发展的根基,是决定内部审计发挥好坏的一把尺子,也是强化内部控制的关键所在。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努力提高审计质量,是当前审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内审质量概念入手,分析了内审质量不高的原因,进而就提高内审质量、强化内部控制提出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提高

内部审计质量是指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及其结果的公允性。它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即内部审计人员能否发现问题;二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意愿,即内部审计人员是否有动机作好内部审计工作;三是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即当审计人员发现问题的时候,是否会公允披露和揭示。

一、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

近年来,内审部门在提高审计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内部审计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内审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仍是当前制约内审部门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变量和瓶颈因素[1]。影响内审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一)执业能力较低

具体说来有四点表现:第一,内审机构的设立没有完全到位。目前,虽然在内审中各单位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基层单位在内部机构的设置上,还不够健全,也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制度。有的单位即使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它从属于财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检查流于形式,混同于财务检查。从某种意义讲,内审机构设立还没有真正到位。第二,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内审人员多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甚至是兼职,比较习惯于对被审单位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往往重视账面审计而忽略账外内容,直接导致对经济业务复杂性的了解不足,难以将企业经营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地披露与揭示。第三,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我国虽然制定了统一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及一些具体准则,但缺少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使得企业内审目标不明确,内审工作计划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审计方案脱离实际,操作指导性不强;审计调查不彻底,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缺乏严格规范;重大问题没有查深查透,审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第四,未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内部审计应当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对各层次的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复核。督导和复核实际上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部监督,但是,各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受人员、机构编制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没有设立必要的内部督导。内审工作是“只有检查别人,没有被人检查”,对内部审计的检查处于真空地带,客观上也导致内审质量不高。部分设立分级督导的内审机构,其督导内容也仅仅限于编制底稿人员是否签字、工作底稿是否填写齐全、报告结构和用语规范与否等等,缺乏实质性的指导和监督。

(二)执业意愿比较弱

相当一部分内审人员认为“内审是得罪人的工作”,没有动力,也缺乏相应的执业意愿去做好内审工作。表现在内审计划缺乏统一规划和针对性,很多单位内审工作还仅仅局限在“举报”“重大事件”等的事后审查,内审业务本身流于形式,走过场,缺乏深入的调查和事后的追踪。

(三)独立性不够

目前内审人员独立性还比较差,对于发现的问题,缺乏揭示和披露的勇气。内审人员往往慑于领导压力或者出于同事关系的考虑,或者由于其他种种原因,对发现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甚至于收取贿赂,徇私舞弊。唐建兵认为[3],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不高的原因在于:(1)内审人员机构设置依附于其他部门或者合署办公,导致了内审机构和人员受到多方利益的牵制,严重制约其独立性。(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很多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再加上内审工作容易得罪人,直接导致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员工不愿意从事内审工作,严重影响了内审的独立性和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提高审计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素质,整合资源,夯实审计质量控制的环境基础

1.强化审计质量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在影响审计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因此要强化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和规范意识,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审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审计人员经济理论、审计业务、政策法规培训,加强宏观经济、法律制度以及现代科技、计算机、写作等相关知识学习,全力打造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2.结合实际,大力整合审计资源。目前一方面要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另一方面要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人员的作用。审计工作不可能坐等复合型人才的出现。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优化组合,大力整合审计人才资源,更好地发挥现有人员的作用,以此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对审计机关来讲,要自觉地建立和完善统筹配置人力资源的良性机制,树立审计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增强配置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每年审计计划下达后,要根据每个项目特点均匀调配审计力量。从审计项目来讲,要根据项目要求注意选择最适合的审计人员,打破行业界限合适的挑选审计人员,组成最能满足项目审计要求的审计组。

实行审计人员回避,定期轮岗制度,以确保审计的独立、公正原则。

(二)完善制度,严格管理,为审计质量控制提供保证

为保证审计质量控制,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付诸实施:

1.建立审计质量控制相关制度。

——审计质量责任制度。要细化分解审计质量各项要求和责任,科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实行审计组织负责制。

——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制度。主要内容为,计划编制的目的、原则、重点内容、组织方式及要求等。

——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制度。其目的是促进审计人员正确履职,加强监督,保证质量。

——审计复核制度。规范审计复核行为,促进三级把关。

——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主要是追究审计人员因主观故意过失而出现的审计质量问题应承担的责任。

2.严格审计过程管理

要将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审计方案、取证、编制底稿和报告的各个环节,把质量管理的目标贯穿于审计全过程。

(三)抓住关键,把好关口,确保审计质量控制上水平

通过对各控制环节的有效管理,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主要是控制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搞好审计质量控制。具体应抓住六个环节,把好四道关口。

抓好六个环节:

1.编制审计项目计划环节。这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第一个环节。编制项目计划时必须抓住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以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必须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适合审计人力资源的现状。

2.拟制审计实施方案环节。要认真开展审前调查。审前调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调查方式(实地、试审、查阅相关资料、走访相关部门等),安排好时间和人员,明确审前调查的内容,做好审前调查记录。明确审计目标,审计内容要细化。一般按照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业务活动(环节)或者会计报表项目划分。明确审计步骤与方法。要突出审计重点,紧扣影响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审计组组成及其分工要合理。

严格审计方案的审批和调整。审计方案要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领导审批,重要审计事项可由机关业务会审定。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内控测评后,认为需要调整审计重点步骤和方法的,要及时做出调整,并按程序报批。

3.收集审计证据环节。凡是对存在违纪违规问题以及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必须取得证据。取证时必须严格按照取证的范围和合法有效的方式进行。

4.编制审计日记和底稿环节。编写审计日记时,要以进场实施现场审计开始时间到现场审计结束日为止逐人逐日编写,真实反映审计人员审计实施的全过程(无论有无问题都应在审计日记中反映),简明扼要地记载审计事项、审计方法、查阅资料和审计人员的分析、判断及查证结果。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首先要明确是在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情况下,在编写审计日记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其次是要明确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的对应关系。工作底稿应当附有相应的审计证据,并以此进行专业判断,再下结论。同时还要注意其八要素不能缺失。

5.撰写审计报告环节。一个项目审计完成后,应该有征求意见稿、审计组代拟稿和发布稿三个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具体要求是在把握其基本要素和格式的基础上,审计定性要准确,事实要清楚,评价要恰当,过程反映要全面、符合方案,审计意见要具体并具可操作性。

6.建档立卷环节。审计组主审要及时将验收的审计资料,及时办理立卷工作,资料要齐全,排列要有序,按时上交归档。

把住“四道关口”:

1.依法审计关。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和程序开展审计。一是要严格按照审计法第十六条至第三十条规定确定审计范围。二是规范行使权限。资料取得权、审计查证权、审计处理处罚权、审计结果公布权等运用得当。三是要按程序开展审计。尤其要注意通知书、调查时必备的证件和审计报告征求意见时限告知被审计单位法律救济途径要按审计法规定严格操作。

2.审计实施关。一是要按照方案实施。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做到该履行的程序一定要履行,该查的一定要查。如现金盘点、银行对账、账户审计、实物盘点、跟踪问效、往来函证等;二是突出重点找线索。一般来说,到一个单位要先从面上开始审计,查阅面上资料,如工作总结、会议记录、社会中介组织审计报告。找相关人员座谈,如班子成员、财务科、总账会计、要害岗负责人等,从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带着信息、疑点查询、核实,做到“深究细查”,查“死”账与“活”账情况相结合;三是严格做好取证调查,一定要充分、严谨,特别是对审计确定问题的证据更要重视,该复印的一定要复印。所有证据都必须要求被审计单位签字盖章,防止被审计单位随意推翻;四是要利用先进的审计手段。如内部控制测试、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评估、抽样审计、分析性复核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等。

3.审计复核关。一是严格实行三级复核。要按照6号令要求,层层落实审计组长、科室负责人、专职复核机构的复核责任。审计组长把第一道关口;科室负责人对审计目标偏差及审计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等问题责成审计组补充完善;专职复核机构进一步增强复核意见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发现主要材料不完整、基本格式错误的,应当通知审计组所在部门限期补正。发现3个以上涉及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定性定量不准等问题的要退回审计组所在部门限期整改;二是提高复核意见质量。要求三级复核人员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把关的工作态度,提出实事清楚、定性准确、依据充分、措施可行的复核意见,确保审计质量;要通过对审计业务、审计方案、审计程序、日记底稿、定性处理、法规应用等审计报告相互间的一致性的监督,修正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减少审计质量缺陷;专职复核机构或专职人员要建立动态管理的审计复核平台,及时记录复核意见及采纳情况,并将复核意见作为优秀审计项目考核依据。对未经专职机构复核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等,一律不予核稿,不予签发,项目一律不得进行定案处理;三是实行审计复审制。对审计查证不深不透,反映问题严重失真,远远未达到审计方案目标要求的审计项目,经审计业务会议决定,可安排其他科室人员进行复审。

4.审计处理处罚关。在审计处理处罚前,审计机关应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查清被审单位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如果被审单位对审计组的报告认定的事实提出异议,审计组应进行核实,必要时应当修改审计报告,如果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处理处罚有意见,应做好沟通和说明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运用好审计处理处罚的自由裁量权,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四)科学考评,奖优罚劣,促进审计质量控制取得实效

1.积极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比活动,促进审计项目质量全面提高。近年来,省、市审计机关已经每年都组织开展了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并逐步形成了制度,对促进提高审计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认为,这是一项促进审计质量全面提高的良好措施,应该长期坚持。

2.结合调研,加强对审计质量的检查、指导。上级审计机关领导,应该把审计质量控制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列入下基层调研、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在审计工作指导思想、重要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审计质量宏观管理等方面进行认真检查,时时向大家提醒,敲警钟,时刻不忘审计质量生命线。

3.开展评选审计能手活动。审计质量与审计人员的审计技能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审计人员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和质量意识等因素一定的情况下,高超的审计技术技能和方法起着提升审计质量的决定作用。开展评选审计能手活动,能调动审计人员认真学习业务、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的积极性,从而使广大审计人员全面提高业务素质,促进提高审计质量。

4.组织好审计工作综合考评。审计质量是体现审计工作优劣的重要指标。审计工作综合考评,应该将审计质量纳入考评内容,并应该占有较重的份量。在综合考评的同时,还可对重要审计项目或单项审计工作进行个别评比,评出单项审计工作优胜单位,以激励大家始终把审计质量控制放在突出位置,将审计质量意识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

5.建立审计人员工作成果档案。年终,在总结一年来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进行一次分类整理。审计工作成果可分为审计项目名称、查处的违纪违规事实、金额、处理结果、项目引起的反响等,并建好档案备查,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

总之,提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永恒的话题。实施审计内部质量的控制,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只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有效提高审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益详。关于审计质量控制的思考[J].企业内部审计,2001(7)[2]王林玉。审计全程质量控制[J].中国审计报,2004(4)

[3]唐建兵。我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9)

第五篇:强化稽查工作防范和控制税务稽查风险的几点思索

强化稽查工作防范和控制税务稽查

风险的几点思索

强化稽查工作防范和控制税务稽查风险的几点思索2007-02-02 21:53:1

4强化稽查执法规范,防范和控制

稽查风险的几点思索

西山区国家税务局稽查局……代银才、宋文彪

近年来根据现阶段我国税收征纳关系的实际情况,国家税务总局明确提出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这一征管框架的构建把税务稽查作为了强化税收征收管理保障的重点。为此,税务稽查机制的完善就愈来愈显示其重要。那么,税务稽查在税收征收管理中到底起着什么作用?它 的职能的行使在组织收入任务中扮演着怎样角色?结合当前税收工作的实际谈谈税务稽查在征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强化稽查工作防范和控制税务稽查风险的几点思考。

一、税务稽查在税收征管中的地位和作用

1、以查促收、以查促管仍是税收收入稳步增长的血脉和源泉税收,作为国家组织财政资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政府管理社会和加强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财源保证。古今中外,任何意识形态领域社会概莫能外,从封建社会的轻徭薄赋到现代的分税制政府,税收一直是一个恒久而古老的话题。而伴随着税收征纳而发生的税务稽查就一直贯穿税收征管的全过程,以查促管、以查促收仍然是传统极具生命力的征纳手段。古代文学史料记载中的官吏挨户征集粮饷的做法无疑说明古之税赋征纳的以查促收措施。随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税收的

本质较之封建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属性,得到了全体公民的支持,自觉申报纳税意识不断提高,从而使我国的税收事业显现了良好的发展势态。但受传统思想和极端狭隘自私的个人主义思想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较之于西方等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纳税申报率只达到6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国家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保证国家财政资金的需求,仍然离不开经常性的税务稽查。

2、查惩并举客观上为促进税收收入的不断攀升创造积极健康的外部环境

虽然说通过近年来的税收宣传教育,公民的纳税意识有所提高,但仍不尽人意。一些税收违法分子仍一味无视国家税收法律制度的存在,大量进行偷、抗、骗等违法行动,破坏着税收法制的尊严。一些税收违法分子从公然抵抗到利用假申报,做假帐等手段吞噬国家税款,想方设法以税谋私、以税发财。自

从征纳关系确立以来,税务机关同不法分子的斗争和较量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并在较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消失。而稽查就担负着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和整治税收环境的重任,是现实的需要和税收事业长远发展的要求。一方面,税务稽查部门通过经常性的专项重点检查可以挽回国家税款的流失,促进税收收入的增长,如2004年我局按上级专项检查的部属,对运费抵扣不符规定查补税款300多万元,使国家税款挽回了重大损失;2005年通过对图书行业专项检查,不但规范了行业税收秩序,同时查补税款50多万元。另一方面,税务稽查职能的行使为营造健康的纳税环境起了积极作用。一是税务稽查通过深入细致的稽查,可以纠正制止纳税申报中不真实、不准确等现象,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水平;二是通过对税收违法案件中申报、做假帐等税务违法犯罪的打击和惩处,可以警示和教育纳税人诚信纳税。而全体纳税人纳税水平的提高是税收事业健康飞速

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税务稽查职能的发挥,将会对税收工作的长远发展创造积极健康的外部环境。

3、以查促管将进一步促进国家税收应收尽收

税务稽查通过深人实地的稽查工作,能够清楚地了解纳税单位的生产流程及财务核算方面的细节,全面掌握应税单位在纳税方面存在的不良现象和问题,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对企业及生产经营单位有一个动态的掌握和监控。可以及时捕捉到基层纳税单位的信息,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有力的管理措施。税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有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综合征管软件、税收数据监控分析系统全面上线以年来,说明税务部门中稽查机构和管理部门之间建立起了便捷的信息资源共享制度,稽查信息的科学、快速传递客观上为领导的宏观决策和主管税务机关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客观、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税务主管单位通过对税务稽查信息的分析和研

究,去粗存真,研究修订改进管户管理方法,实行科学的征管措施,及时堵塞管理上的不足和漏洞。并能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和特点,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改变一些落后的不合时宜的管理手段,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税收征纳新机制,推动税收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二、稽查工作职责的进一步明确,促进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目前,按照总局的职能划分,稽查局职责一是查处涉税违法案件;二是牵头专项检查的布置、检查;三是整顿、规范税收秩序的工作情况汇总、上报;四是针对检查中涉税案件的分析、曝光,促进税收征管。而规范的税收执法是当前推进依法治税的重中之重。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它对于改进当前税收工作、推进税收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如何正确认识、严格坚持和大力推进依法治税,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并努力实践的重大课题。

笔者认为,规范税收执法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强化执法手段,加大处罚力度。应赋予税务机关相对独立的税收执法权,强化执法手段,对纳税人税收违法行为依法从严处罚,坚决杜绝以罚代刑以及不按规定程序执法的现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是正确处理依法治税与税收计划的关系。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根本原则,组织收入、实现税收计划应以依法治税为前提。同时,应改革传统的税收计划编制方法——基数法,试行“gdp税收负担率法”,并逐步过渡为以“gdp税收负担率法”为主进行税收计划的编制分配,在编制税收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增长和税源的变化。另外,还应改革考核税务机关工作业绩的办法,把考核的重点放在是否严格执法、依法治税、应收尽收上,而不是单纯地考核税收计划完成情况。三是提高税务干部素质。正确执法、依法治税是每个税务干部的基本职责。要在加强政

治教育、提高政治素质的前提下,切实提高税务干部的业务素质,应结合人事制度改革认真选拔和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精的人员到稽查局。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把税务干部的培训成绩与管理使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教育培训要加强考核,建立教育培训考核和评估制度,调整和完善教育培训评估指标体系,保证培训质量。另外,对税务干部的使用要把德才兼备的标准量化到税收工作质量上来,对德的界定应以正确执法的思想和水平为标准,对才的界定应以能够高质量地进行税收征管等业务工作为标准。四是增强公民纳税意识。开展广泛、持久的税法宣传活动,对于增强公民纳税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三、规范执法行为,正确行使税务稽查权

现阶段,由于机制的客观性,税务稽查上还存在着一定缺陷,管理机构和税务稽查机构双重检查主体资格,存在

着主管税务机构日常检查与稽查机构专项重点检查的关系,存在着县级稽查与省、市稽查重点抽查的上下级业务指导关系。而在日常工作中,各稽查机构在行政上受各主管税务机关的制约领导,虽然稽查工作接受上级局的安排部署,但上级税务稽查部门与下级稽查部门所属管理机关之间由于没有有力的制约措施,形成了受制约的情况较多,很难协调工作。因此,正确划分稽查权限,正确行使税务稽查权,是有必要的。进一步完善税收稽查的执法权限:一方面提高税务稽查的法律地位。第一,从法律上强化税务稽查的执法权限。《税收征管法》已赋予了税务稽查相当多的税收行政执法权,例如税收检查、调查取证、罚款、加收滞纳金、没收违法所得、停止退税、强行划拨银行存款、限制出境、暂扣证照和停供发票等。但从目前的执法实践上看,还有必要从法律上赋予税务稽查一定的侦察权,从而提高办案效率,降低办案成本,加大打击偷骗税行

为的力度。第二,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税务稽查机构,是惟一的税务稽查执法主体。关于税务稽查机构的法律地位,《税收征管法》已经予以明确,但是还应当进一步明确税务稽查机构是惟一合法的税务稽查执法主体,这才符合《税收征管法》第11条“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稽查、行政复议的人员的职责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立法精神,而且从法律上规范了税务稽查的内涵,有利于实现税务稽查的专业化、规范化,保证税务稽查工作的严肃性。第三,尽快修改完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并使之成为行政法规。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仅仅是税务部门的一个内部规章,不具有法律约束力。那么,如何规范税务稽查行为,如何约束被查对象,如何使有关部门依法配合税务稽查,目前还无法可依。因此,有必要尽快修改完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并使之成为行政法规。二方面明确各职能部门的配合责任。

《税收征管法》第73条仅仅规定,对“金融机构拒绝接受税务机关依法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存款账户,或者拒绝执行税务机关作出的冻结存款或者扣缴税款的决定,或者在接到税务机关的书面通知后帮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转移存款,造成税款流失的”,才能处以规定限额的罚款;对于银行拖延提交取证时间,变相阻挠税务机关的检查没有任何限制。另外,第73条规定的罚款限额,在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难以体现处罚相当的原则。如果一家银行因帮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转移存款,造成税款流失达上千万元,即使对其处以最高限额50万元的罚款,也无法与其造成的国家损失相抵。因此,应当增加银行取证时限的限制和相应处罚措施。三方面减少税收执法处罚中的自由裁量权。目前,对《税收征管法》中明确规定的自由裁量权,马上修改是不现实的,但可以在《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中作一些必要的补充。例如,第63条规定对偷税,可处

以5倍以下的罚款,对此可以划定一个适度的界限,分级次和违章金额进行处罚。对执罚行为多一些硬性指标,少一些弹性比例,有利于法律的公正、公平。四方面完善税务稽查“选案系统”的功能。目前,税务稽查选案的主要信息来自“征管系统”。因此,税务稽查的选案程序,应随“征管系统”软件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加入相关财务指标、纳税评估数据,补充选案指标。改目前单一依靠计算机选案,为多种综合因素进行选案,提高选案准确性。

四、通过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正确行使税务稽查权,防范和控制税务稽查风险

科学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正确行使税务稽查权,是加强税收执法、规范依法行政的需要,是有效减少税收执法过程中 “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需要,是提高国税干部执法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的需要,更是提高税收征收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防范和控制税务稽查风

险的条件之一。当前税收执法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收执法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执法主体合法、执法程序合法、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处罚适当,上述条件缺一不可。然而,以目前税收执法状况看,有的地方和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问题:

(一)执法主体上错误。有的单位超出了税法所界定的权限,特别是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仍有超权行使职权,造成执法主体错误,有的无执法主体资格,仍在执法岗位行使执法职能,有的下放权限,为方便工作,特别是(区)县局权限下放给分局(所)代为行使职权等。

(二)执法程序不合法。在行使税收执法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不按法定程序办事,超越或省略程序,在“征、管、查”环节均有不同程序存在。法律规定一系列程序的目的,一方面确保税务机关能有效地进行税收管理,对违法行

为予以有效制裁,另一方面对税务机关的权力进行必要的制约,防止其滥用权力,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然而不按程序执法的行为时有发生。

(三)违章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有的不注重钻研业务,有的责任心差,造成执法过程中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凿,数据不正确,对于事实、证据有欠缺的材料,未能补充或重新取证,特别是对重大涉税案件复杂情况下,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复杂问题简单处理,不按程序办事,其结果造成执法不公,甚至执法错误,致使税务机关败诉。

(四)适用法律法规不正确。部分税务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法律知识匮乏,依法行政意识淡薄,不依法办事,在实际执法行为过程中,张三帽子往李四关上戴,造成“张冠李戴”现象发生,有的曲解法律条款,断章取义,对事实过程判定不完整,有的习惯于按照上级文件规定要求办事,却不考虑国家法律、行政法的规定,造成适用法律法规不正确,严重降低了税收执法质量。

(五)执法文书使用不规范。在具体执法过程中,文书使用不规范、不完整,漏填项目,用语不当,涂改现象普遍存在,有的不加盖税务机关印章,甚至错盖公章,缺少签章,文书不标准,有的有头无尾,有的简化文书处理程序。

(六)处罚失当。《征管法》、《行政处罚法》都作了明确规定,行政处罚必须遵循公开、公正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与违法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序,处罚相当,才是公正执法,不能有效惩戒违法行为,对严重违法行为予以轻罚或不罚,会放纵违法行为,反之,有失公正,在实际执法行为过程中有具体裁量失衡现象,不仅危害税法的严肃性,而影响税务机关形象,不利执法水平提高。同时如税务稽查执法行为存在问题有可能带来很大的稽查风险。

通过近几年稽查查处的许多涉税案件,可以看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偷税与反偷税斗争越来越激烈,一些纳税人钻营政策空子,大搞非

法税收筹划,尤其是电子技术及现代通讯和传输手段的应用,偷逃税行为更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而税务机制的客观性一是上级交办的大要案件查处不够及时,查处过程中情况反馈不够迅速;二是少数稽查干部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与稽查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干部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三是案件查处中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稽查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四是执法行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带来税务稽查风险就很大。结合当前税收工作的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如何防范和控制税务稽查风险,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提高规范稽查过程是防范稽查风险的关键的思想认识

规避税务稽查风险的首要问题是提高稽查人员的风险意识,在执行税务稽查工作中自觉地控制稽查风险。一是要提高税务稽查人员的自身素质,强化

风险意识,使大家清醒地认识到它直接关系税务稽查自身生存和发展,因此稽查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与磨练外,更重要的是要强化稽查人员的职业培训教育,使其知识不断更新,提高稽查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二是要优化税务稽查外部环境,建立健全税务稽查准则和考核制度,并为税务稽查业务规范操作提供指南,对于税务稽查人员及其业务操作要求越高,约束机制越健全,则税务稽查风险就越小。同时对稽查质量进行科学、严格的评价和考核,可以有效地督促税务稽查人员自觉遵守稽查准则。提高稽查质量,从而规避稽查风险。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查前调查(稽查预案)。在稽查检查之前要对被查单位的业务、财务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认真调查被查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情况,调查被查单位的经营范围、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情况、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重大会计

政策选用及变动情况、以往接受税务稽查情况和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收集与稽查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银行账户、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会计资料、稽查档案资料等,这有助于稽查人员把握稽查方向,提高稽查效率。同时必须结合被查单位的实际情况,考虑稽查重点;对被查单位有关内控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以判定内控制度是否有效,为下一步评估稽查风险提供必要的依据。编制科学方案。科学合理的稽查方案是防范和控制稽查风险的有效手段。检查组应在查前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稽查风险和稽查重点,制订科学合理的稽查方案,方案应包括检查目标、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稽查风险的评估、检查重点以及对检查目标有重大影响事项的检查步骤和方法等内容。编制稽查方案时,要详细列出稽查风险的控制点,为稽查工作的开展作出指导;同时应对重要性水平加以明确,为稽查人员作出有关职业判断提供参考。稽查过程中,如发现新的重要线索,应及时调整稽查方案,以防止疏漏重要稽查内容,合理规避风险。

2、规范稽查方法。稽查过程中,应注意采用规范的稽查方法。在目前广泛采用账项基础检查法的条件下,对业务简单、凭证不多的企业应实行全面检查;对业务量较大的企业,需采用抽样统计方法的,应认真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确定稽查项目的重要性水平,明确检查重点,考虑抽样风险,确定样本数量,把稽查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程度。对涉及处理处罚的具体事项,应进行全面检查,不能简单地运用统计抽样的方法。

3、规范稽查取证。稽查风险很大程度上是证据风险。证据风险来自检查过程中税务稽查人员对证据的取舍和证据证明力的认定,如何取得充分、可靠的证据,防止疏漏重要证据并取得具有充分证明力的证据,是证据风险控制的关键。降低稽查风险,提高证据质量:

一是检查要符合法定程序。实施稽查前要向纳税人发出书面稽查通知,告知其稽查时间等;应认真执行稽查人员回避的规定;稽查人员要有两人以上,并出示税务稽查证件;询问、调取账簿和实地稽查等都要符合法定程序,并依法为纳税人保密。二是证据类型和取证程度要统一。一般稽查案件的取证按照《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已基本形成统一,而对账外账等一些偷税手段比较灵活的涉税违法案件,证据种类复杂、取证难度大,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取证的风险比较大。稽查系统内部应对此类案件的证据种型、证据形式和取证程度作出基本规定,以指导稽查取证实务,明确要求,避免取证的不规范而承担的稽查风险。三是要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的配合和协作,规范取证要求,确保收集的证据充分可靠,并符合行政诉讼的要求,提高案件的质量,降低稽查风险。四是证据收集要全面客观。既要依法收集当事人的有责和责重的证

据,又要依法收集当事人无责和轻责的证据,为案件审理提供全面客观的证据,确保案件定性准确、处理适当。五是取证要合法。取证要在法律法规授权之下进行,取证的主体、时间、程序、方式和形式都必须合法。

4、规范稽查文书。稽查过程当中涉及的文书较多,都应以规范化的要求来编制,避免随意性,特别是取证材料及稽查工作底稿,更应该针对不同的行业,注意格式的统一、用语的准确等。对于稽查过程的描述,也要有规范统一的标准。检查组组长应对稽查过程中形成的稽查文书、稽查工作底稿进行全面复核。

5、规范案件审理。案件定性准确、处理适当,是规避税务稽查风险的有效举措。审理部门应强化审理把关,在对案件审核定性时应严格根据违法事实和已获取的证据资料来定性,对证据不足难于定性的案件应退回检查环节进行补证。同时审理应耐心听取纳税人的陈述

申辩意见,并认真进行核实,做到公正执法,准确定性。要认真执行案件移送规定,对违法构成犯罪的,应及时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规范稽查案卷。稽查人员的检查过程应完整地在案卷中反映,这也是避免风险的一个有效举措。目前,案卷中大部分只反映被查对象的税收违法情况,尤其是稽查结论一类的案卷,资料内容相当简单。作为对检查行为的一个监督载体,案卷应全面完整地反映稽查四个环节的全部过程,特别应详细记录检查人员的整个检查过程,如对被查对象的内部控制测试、稽查方案、人员分工、检查范围和内容、运用的稽查方法和稽查策略、重要会计问题和重点稽查领域、对问题的排查过程等,这些均应记录在工作底稿或相应的文书中。

(二)加强内部建设是防范稽查风险的基础

加强制度建设。目前的稽查制度体系中,防范和控制税务稽查风险的制度

还很不完善。上级稽查部门应加强对防范税务稽查风险制度体系的建设,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订防范和控制稽查风险的制度体系,特别是稽查方案的制订、稽查案件证据的收集、稽查工作底稿的编制、稽查报告的编制和案件复核等制订统一、规范的制度,以指导稽查工作实务,这是防范和控制税务稽查风险带有根本性的举措。

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加强税务稽查软件开发和应用,提升稽查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会计系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计算机稽查程序,充分利用现代手段获取税务稽查工作所需信息资料,使得稽查人员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般性检查,提高稽查效率,降低稽查风险;同时针对“税收执法管理系统”的全面上线,充分利用综合征管软件监控系统的数据监控分析功能,提高稽查人员系统操作能力及水平。

落实稽查案件分级审理制度。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所有稽查案件实行分级

集体审理,对案情复杂、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应由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对其他案件由稽查机关案件集体审理会议审理,严把案件的质量关、定性关,防止税务检查中“走过场”和“人情案”,以及定性不准情况的发生,降低稽查风险。

健全稽查案例分析制度。定期召开案件分析会,对稽查选案、检查、审理及执行四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把关和协调,真正做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数字准确、文书规范、程序合法、运用法律法规准确,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风险应认真分析研究,及时整改,并形成制度;对税收政策执行、自由裁量权的把握进行全面会商,提高稽查执法质量;要建立起分类案例数据库,总结检查各类企业的基本方法,加强对案件成因的剖析,为案件检查提供参考和示范。

加大案件复查和“下查一级”的力度。案件复查是强化监督、发现问题、消除患隐、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地方税务局的法制部门要加大对税务稽查案件的复查力度,抽调精干人员,采取交叉复查、案卷审查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开展复查工作,要按照《税务稽查案件复查暂行办法》的规定,统一复查口径、统一审理标准、统一处罚尺度,对复查案件的程序、事实、证据和执行等内容以及有无违反稽查工作纪律等,进行认真深入细致的复查,要及时发现和纠正案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认真做好整改;上级稽查部门要加大对下级稽查部门稽查案件的复查力度,每年定期组织抽取一定比例的已查案件进行复查,做到应查必查,查深查透,及时总结、认真分析、提出建议、降低风险。在实施“下查一级”时,应注意适当缩小检查面、及时沟通信息、制订统一的行政处罚标准。

强化税收宣传,排除外部干扰,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税务部门要加大税收宣传力度,大力加强税收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税收法律知识,营造良好的

税收法治环境;强化诚信纳税的宣传,营造“依法诚信纳税光荣”的氛围;强化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税务稽查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作用宣传,使纳税人做到依法诚信纳税,形成政府支持、部门协作、企业配合的良好税收执法环境,减少和排除外部环境对税务稽查工作的干扰。对个别确实无法回避的案件,应认真做好税务案件审理会议的记录,分清责任,降低稽查的风险。

(三)提高职业素质是防范稽查风险的保证

转变观念,提高防范风险意识。稽查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充分认识风险对稽查工作、部门形象、个人前程和利益的影响,自觉践行“公平执法,规范操作,廉洁自律,令行禁止,严守秘密”的工作要求;牢固树立风险和责任意识,自觉培养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行为,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素养,做到稽查业务规范化,并在稽查实践中积极探求防

~ 26 ~

范风险的有效算途径和方法。

增强素质,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稽查工作责任心强不强,怎样判断被查单位重大错误的存在,如何确定稽查重点,如何收集案件证据,都取决于稽查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稽查人员的素质影响着稽查质量好坏和稽查风险的程度。提升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要积极开展稽查人员的税收知识、财会知识、法律知识和稽查技能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支既精通财税和法律知识,又有较高稽查技能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一支具有“五会”、“五能”本领的稽查队伍;“五会”指会操作使用计算机,会使用各种税务稽查应用软件,会从局域网和互联网上调取所需资料,会使用查账软件,会使用各种现代化办案设备。“五能”指能独立承担办案业务,能组织协调稽查中各方面的关系,能依法妥善处理办案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能按稽查底稿要求完成各种稽查文书的填写,能计算评估所查企业的资金状态和纳税情况。提升稽

~ 27 ~

查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稽查人员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稽查人员的责任感,培养其“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合理谨慎、职业胜任、保守秘密、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的良好职业素质。当前随着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的变化,要求稽查人员必须培养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意识,现代企业生产所涉及的产品、地域、领域往往不单一,利用非法手段、不正常渠道取得产品原材料,生产企业不能开具专用发票,就必然为关联的企业偷税提供条件,企业偷税隐蔽性,地域、环节的复杂,犯罪人员的狡猾,对抗能力的增强,对税务稽查取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教育,积极预防职务犯罪。加强党风廉政和机关效能建设的学习和教育,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防止利用税收执法权贪污、收受贿赂、玩忽职守、严重渎职、徇私舞弊,以及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利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

~ 28 ~

育,积极做好职务犯罪的教育和预防;加大惩处力度,增强威慑力;深入开展“珍惜岗位,珍惜权力,珍惜荣誉,珍惜前程,珍惜家庭”等“五珍惜”教育活动,认真算好“政治账、经济账、法制账、家庭账、良心账”等“五本账”,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制定并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制度,有效规避风险,防止和减少失职、渎职行为,更好地爱护和保护税务稽查干部。

~ 29 ~

下载创新管理机制 强化稽查工作质量效率控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管理机制 强化稽查工作质量效率控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管理机制 推进人民调解工作(5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创新管理机制 推进人民调解工作 作者:赵义玉 王娟 杜鑫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5期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机制,需要......

    强化执行力,提升企业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精选五篇)

    强化执行力,提升企业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题调研一、XX县局执行力不强的一些现状(一)对执行较缺乏纲性约束2008年XX是县唯一和1%升溢率要求实现低的县......

    关于强化税务稽查工作的思考

    关于强化税务稽查工作的思考一、现行税收稽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基层稽查部门检查不够全面,检查质量不够高,偏重稽查任务的完成,不能全面反映被稽查单位的实际纳税情况。稽查部......

    浅谈实施一级稽查后如何提升稽查质量和效率

    浅谈实施一级稽查后如何提升稽查质量和效率自一级稽查模式实施以来,稽查机构、稽查权力、稽查人员得到集中,消除了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执法不严等现象。尤其新的《税务稽查工作......

    强化质量效率意识 高效推进校安工程

    序 言 梓潼——文昌故里,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员面积1442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1个园区329个村15个社区,总人口38万。县城距省会成都172公里,离中国科技城绵阳49公里,108国道纵贯......

    强化责任意识 创新五项工作

    强化责任意识 创新五项工作新学期伊时,党校全面学习落实全省党校校长会议精神,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大规模培......

    强化组织领导_创新工作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 创新工作机制创建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实践,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无邪教单位创建活动,有效防范和控制了法轮功和其他邪教的滋生蔓延。 一、各级高......

    强化质量意识 严格过程控制(共5篇)

    五、强化质量意识、严格过程控制,是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手段 第一、强化质量教育,增强质量意识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市场是检验质量的唯一标准,顾客的满意就是标准。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