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科年度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4 17:0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风科年度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风科年度工作总结》。

第一篇:中风科年度工作总结

★中风科年度工作总结

★中风科在医院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科全体医务人员携手奋进,圆满完成年初既定的发展目标和各项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第一、在思想政治方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组织全科职工认真学习卫生法律法规,采用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交流会谈等形式组织学习,各职工有学习笔记、有交流心得、有座谈体会。并以此为主线,使科室的各项工作以质量好,服务好,病人满意为指导。认真组织传达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与院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加强职工医德医风教育,使全科职工在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遵纪守法自觉性等方面都大有提高。第二、在业务工作方面。我们深知,医疗质量是医院科室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医院科室的生命线,也是管理成效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积极响应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服务宗旨,做到基础环节、终末质量并重,自我控制与全面监督并举。在2008年度工作中做到了没有一起医疗纠纷,没有一起医疗投诉。科室的各项工作也在紧张和有序中稳步进行。在2008年度,我们的出院病人数达到1537人,出院病人占用总床日11326,与上年度的出院1300人和总床日10061相比,分别同比增加11.3%和12.4%;业务收入280 万,与上年度的 210万相比,同比增加 30%,门诊量5111人次,与上年度4481人次相比,同比增加24.6%,床位周转率76.5,同比增长

41.1%。这些成绩是在当前医疗改革的大环境中,在医院领导的正确决策和指导下取得的。当然也离不开全体医务人员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付出。人员少,工作压力大可能是全院大多临床科室共同现状,这种情况在我科尤为突出。在一个年出院病人数近1600人次的科室,只有9名医生(包括科主任),还要参加门诊,医院的义诊,查体,保健等活动,工作的确是在很高的强度中进行的。但是科内的医生们都任劳任怨,不记名利,经常加班加点,做到忙而不乱。是他们的无私奉献保证了科室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快速发展。记得在10月份的一个晚上,有一个大面积脑梗合并风心病的病人病情急剧恶化,在晚上7点多钟,当我赶到医院的时候,发现我们科室竟然有3名医生在,除了值班医生外还有XXX,XXX两位大夫,为了抢救这个病人他们都没有回家,直到10点多钟,病人病情稳定后他们才跟我一起离开医院,看到这些,我心中有一种默默的感动,是为他们的付出,为科室的凝聚力而感动。其实在2008年度,我们科室的危重病人较上年度大幅增加,所以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在2008年度,我科加强了急救培训与演练。科室注重急救知识的更新与操作技术的培训,开展了多个急救知识学习专题,科内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的急救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抢救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在2008年度,我们收治的急危重病人近百人,其中大面积脑梗塞20余人。

第三、在业务学习方面。我们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尤其对工作5年内的年轻医生,做到严要求,高标准。积极组织科内医生参加医院的学术讲座。注重个人专业的培养,在科有特色的基础上做

到人有专长。科室每月进行业务学习2-3次,内容有急救知识,危重病及疑难病例的诊治。还包括每个专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及热点问题,认真学习新知识,新疗法,并积极的应用与临床工作中。

第四、在科室管理方面。医疗质量是科室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2008年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完善对工作量,病例质量,病人满意度,工作制度,操作规范的考核和测评,结果纳入及月奖金发放和年终人事考核,有效地使医务人员在临床中严格执行基本规章制度与各项技术操作规程。目前,科室形成了严谨,认真,扎实的科风。

第五,存在问题与不足。做为建科时间较短的科室,自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科室人员不足,医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2.科内病员较多,床位紧张,有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3.科室人员整体业务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科室管理方面,有些制度需要更进一步细化。

5.有时候科室内协助,沟通需要进一步加强。

总之,回首过去,通过2008年一年的努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医院领导正确决策,指导的结果,是全科医护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晶。今后,更应与时俱进,在科室建设中大胆改革,开拓,不断创新,以取得科室2009年更大成绩。

★中医院石氏中风科

第二篇:中风科2013年工作总结

中风科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在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通过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中风科圆满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计划,现总结如下:

一、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1、科室收入780万元,较2012年同期增加100万元。

2、药占比48.25%,较2012年同期49.82%下降1.57%。

3、出院病人数1906人,较去年同期增加21.6%。

4、病床使用率142.9%,较去年同期增加27.9%。

5、收治急危重病人1378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03%

二、加强专科建设,着力打造专科品牌

我科创建于2003年,通过七年的艰苦努力,于2010年顺利通过省中管局验收成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2013年是我院三甲医院评审年,科室以此为契机,以三甲医院评审细则要求规范本科室各项医疗活动,在本科室治疗脑血管病五大特色:

1、头针靶向定位加颈动脉加压灌注治疗脑梗死,2、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3、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4、中医适宜技术,5、自制制剂、协定处方的基础上,医院加大了硬件投入,引进了脑循环治疗仪,吞咽障碍治疗仪,中药熏蒸机等设备,病人治愈好转率进一步提高,专科特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三、改善病区环境,夯实基础护理,达到患者满意、医院满意、政府满意。工作中用我们的“细心、耐心、爱心”呵护着每一位患者,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区,简化护理文书书写,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病房,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观察病情,协助患者完成各项基础护理,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消除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在每个月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我科一直遥遥领先。

四、加大科室管理力度,创新优质服务新模式 首先我们认真组织科室医师,反复学习医院的各种文件及规章制度。树立各具特色的服务理念和行为规范。落实医疗服务规范,严格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科室主任对新入院病人24小时内查房一次,住院病人每周查房一次,疑难危重病人随时查房,积极组织疑难危重病人科内及院内讨论,提高科室人员业务水平,住院医生坚持对病人实施个性化医疗、人性化服务,吸引了大量患者的就医就诊,住院病人数明显增长,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科室一方面加大对医生的管理和培训。积极调整医疗结构,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设法降低医疗费用,取得显著效果。一是抓合理用药。二是抓临床路径。三是抓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四是加快病床周转。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保证了科室圆满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费用指标,在科室业务增长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使各项费用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又提高了医院科室的效率。

五、加强科室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我们每周利用周会时间对科室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我们科医护人员人员多、年青化,工作起来,都能吃苦耐劳,科室危重病人多,一年来共抢救急危重病人1000多例。大家每天早出晚归、互帮互助。一年来好人好事曾出不穷,为科室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加强学习,打造和谐科室、学习型科室。在科室病人多,急危重病人多,工作忙的情况下,我们科继续坚持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从常见脑血管病、临床新进展、危重疑难病例讨论等,让大家轮流讲课,以达到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同时重视临床带教工作,使每个医务人员都认识到带教教学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并通过临床示范指导,不断规范操作规程。帮助见习、实习同学,进修医生建立全面的、动感的、形象化和多维的知识体系,以提高她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七、最棒的医疗团队,全科医护人员30人,其中医生7人,含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康复治疗师4人,全部本科以上学历,均经省级以上三甲医院进修培训,对本科疾病的检查、诊断、急救、治疗及康复及预防具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团队特点:无私的奉献、工作兢兢业业,不分日夜的加班加点的工作,(中风科工作的每个医生仅仅春节有几天完整的休息),不辞劳苦,任劳任怨的态度,最苦、最累、最委屈时仍然相互鼓励,笑容面对患者,当付出与得到严重不成比例时,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患者利益高于一切。

第三篇:镇平县中医院中风科2013年计划

2012镇平县中医院中风科2013年发展计划 年是我们科室持续发展的一年,通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合作努力,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2年总收入530多万元,其中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36.1%;收治住院病人1143人次,门诊人次4320多人次。现将拟订2013年工作目标及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一、2013工作目标

1.总收入在2012年基础上至少增长10%,达到600万元以上。2.收治住院患者力争在2012年基础上增长10%,达到1200人次以上。门诊人次增长10%,达到4800人次3.力争将医疗收入增长6%,达到42%。4.将坚持发挥中医特色及非药物疗法优势,努力促进非药物疗法在我科的发展。

二、主要工作计划

(一)科室建设计划1.做好争取省级重点专科建设的工作重点抓好科室的内涵建设,督促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对于基础知识的再学习,每月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讨论一次新的技术和疑难病例讨论。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学习积极性,增进医护人员之间协同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科室团结,增强凝聚力,促进中医特色专科的不断发展,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督促全科人员,严格按照国家中医管理局要求的二级中医医院标准建设的要求,在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上,按标准去做。3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引进优秀的护理人员,在我科开展优质化护理服务,并选送优秀护理人员,到三甲医院进修。4.为了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的费用负担、减少药品所占的比例,为了发挥中医的特色及非药物疗法的优势,今年准备更加完

善开展针灸、足浴、中医穴位按摩、耳穴压豆、拔罐、电刺激等非药物疗法。

5.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今年力争在省级以上的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6.为了科室的长远发展,今年打算在已经转科的医生中挑选一名责任心强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医生,着力培养,在我科形成一个合理的医生梯队。

(二)1.由于现在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较高,对于中风早期的康复及后遗症的治疗,我科打算配合医院,选送合适的人才进修康复。2.由科主任和上级医师、组长继续带教低年资医师。

(三)进一步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加强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订的中风病、眩晕病中医诊疗方案,修订原有中医诊疗方案。优化治疗流程、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四)进一步强化落实三级医师管理制度。从2013年2月开始,坚持三级医师管理,逐渐落实相关精神,完善查房制度。现已做到科主任每周星期二、五病区大查房,主管医师每日查房1-2次,值班医生、护士夜间病区查房一次。拟进一步强化落实,让患者得到更好的诊疗。

(五)进一步深化落实服务理念及服务标准。于2011年初提出“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工作”是我们科的服务理念,树立起医护人员的爱心、细心、责任心,让患者从心底里感到“温暖”、“满意”.内一科

2013年01月15日

第四篇:中风专科2010年工作总结

中风专科2012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科人员紧密团结在院领导周围,在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秉着“质量、安全、服务、效益”的八字方针,精诚合作,努力工作,安全高效,快乐的度过了2012年的美好时光,现对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科人员在政治上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教育全科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能够用“三个代表”和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互相交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全年我科医务人员共收到锦旗和感谢信共12块,得到了病人家属及院领导的一致好评,病人满意度调查100%。

二、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科建立了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自8月15日开业以来共收治危重病人100例,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微创手术成功抢救了一名脑出血200ml的老年患者及县人民医院一名放弃治疗的脑出血80ml的年轻患者,全年收入1050余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41%,医疗收入同比增长37%,药比下降3%,成为我院的中坚科室及医院亮点。

三、我科医护人员响应医务科的号召,下基层到正和卫生院不辞辛劳与当地医务人员一道建立好正和乡人民的健康档案6000份,得到了正和乡人民及卫生院领导的一致好评。

四、经过一年的大力宣传医保站及我院的医保政策,把特殊人群住院存在的乱开药、乱检查、开搭车药、搭车检查的不正之风予以有力制止并及时纠正。

五、我科人员加强业务学习,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到二次业务学习活动,全科人员积极参加,组织全科医生分批、分次到外地参加学术会议及培训班并返院后汇报学习成果及传授业务新知识。

六、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在全科医务人员的努力下无重大责任医疗事故发生。

总之,2012年是我院经济腾飞关键的一年,成绩是主流,但也存在很多不足:

1、思想观念有待提高。

2、医护及医患之间沟通技巧有待于加强。

3、医师职称普遍太低,科室整体素质急待提高。

4、医务人员社会关系渗透力度不强,关系面狭窄,病源感召力欠缺。

2012年12月2中风专科

第五篇:中风材料

1.三化汤出自金元时期刘完素著作素问气宜保命集。刘 氏在其著作中述及: 若忽中脏者, 则大便多秘涩, 宜以三化汤 通其滞。这里, 刘氏已告诉后人, 三化汤主要应用于中风病中 脏腑而大便不通者。,由小承气汤加羌活而成,是开通玄府治疗中风病之名方,具有宣行气血、通腑开结、调 畅气机、开通玄府的作用。其中小承气汤为泻下通腑之方,其 一方面攻下通便,荡涤肠胃可直接开通肠胃玄府;另一方面通 过通腑攻下,使中焦畅利,气机调匀,津液流通而起到间接开 通全身及脑之微观“玄府”的作用。而方中羌活辛苦性温,入 膀胱经,气味雄烈,发散宣透,不仅能开发肌表汗孔以解散表 邪,对于全身脏腑经络、玄府窍道,亦能透达贯穿;此外,羌 活不独祛风解表,其升举清气,宣郁开窍,疏通经络,与小承 气汤配伍,一升一降,一开一通,一表一里,相反相成,重在 调和气机,升清降浊,开通玄府,将上下内外有机地结合起 来,有“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之妙。中风病病位在脑,高巅 之上,唯风可到,羌活味薄上升,轻扬升散,直上巅顶,其宣 散之性既可直接透达脑之郁闭玄府,又可引诸药上行入脑直达 病所,提高疗效。总之,中风病不管中腑、中脏,还是缺血、出血,都需通腑和(或)开窍醒神以畅通郁闭之玄府[3]。而三化 汤上能宣通脑之玄府,下能开通肠胃玄府,上下相因,升降兼 施,内外结合,开通一身上下表里之玄府,使气血调和,津液畅达,神机通达。

2.中风病具有高发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 点,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与健康。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的论述 甚丰,有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正衰积损、痰瘀互阻、瘀血阻 络等学说,但这些学说都未能从微观和根本上反映中风病机,唯金元医家刘河间从玄府角度入手,认为玄府闭塞才是造成中 风病虚、火、风、痰、瘀、滞等各种病理因素的关键。因此,笔者认为,治疗中风病可以开通玄府为法,并创三化汤以治 之,为中医药防治中风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药。

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 ~80%,临床统计表明,脑卒中的病死率 为20% ~ 30%,存活患者中绝大部分都留有后遗症,约 3/4 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 40%。对于脑 卒中的防治刻不容缓。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方法较多,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常见的脑 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 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

5.急诊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外科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缺乏证据,不足以 形成建议,手术未必能改善患者预后且具有极高的风险。

6.脑卒中是一种常见急症,世界范围内卒中的发病率为150~200/ 10 万人,其中缺血性脑卒中高达85 %〔1〕。据我国卫生部 统计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资料显示〔2〕,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患者数500~600 万人,在存活患者中,约有3/4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当前我国高血压患 者数量正在快速递增,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因此,预计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近期在我国还会继续上升,造成危害也将日趋 严重。所以进一步加大防治,治疗,研究力度,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7.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临床上对于手术方式和时机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2]。一方面,手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但另一方面,需手术治疗的脑缺血患者病情危重,早期大多会发生严重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出血转化、癫痫、吞咽困难,肺部感染、排尿障碍与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脑疝、便秘和大便嵌塞,等多种并发症,预后相对较差。

8.现今社会把脑卒中称之为中风,是基于历史的原因,传统医学上把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嗎斜,半身不遂或语言不利症状的疾病称为中风,通过这种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相应性,故将西医中具有相似症状的脑卒中亦称为中风,久而久之,约定俗成便将两者病名互通,一直沿用至今。最早把“中风”当作病名使用的,是出于公元年汉朝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其中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中有云:“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瘦,脉微而数,中风使然。”首次将具有脑血管病变常见的症状半身不遂称之为“中风”,成为日后医家把具有半身不遂等一系列症状的病种都称为“中风”。“中”音众,被击打、受伤害之义,“风”是中医病因六淫之一,亦称风气,属阳邪,为外感疾病的先导,《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其致病的特点是发病快、变化多;故古代形容“中风”这种病就是具有起病急,变化多,发展快的临床特点,中风病发病之快犹如风之疾速,矢石之中的。

9.有关中风的记载, 最早见于 《黄帝内经》,其中的 “偏枯”“偏风”“痱风”“薄厥”“大厥”“煎厥”“仆击”等 与现代中医学杂病之“中风”类似。《金匮要略》中明确 提出了杂病“中风”的概念,后世医家一直沿用这一病 名。《内经》中的“仆击”“大厥”“煎厥”,属于“突然昏 倒、不省人事”的中风昏迷期,而“偏枯”“偏风”“痱风” 之称多属于中风之轻浅或处于中风恢复期,患者没有神 志异常证候。可见,在《内经》时代已经认识到中风有 轻重缓急以及不同特征的临床表现。《金匮要略》将中风作为单独病名与历节病合篇论述,根据邪中的部位及 疾病的临床表现,把中风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四 种类型。李东垣则把中风分为三个层次,中血脉则口眼 歪斜、中腑则肢节废、中脏则性命危急,与仲景分类略有 不同。元代王履将中风分为“真中风”和“类中风”,认 为“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 中风而非中风也”。其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提出 了“闭证”和“脱证”的概念,指出中风昏倒, “最要分别 闭与脱二证明白”。如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即是闭证, 如口开、手撒、眼合、遗尿、声如鼾即是脱证,而吐沫、直 视、肉脱、筋骨痛、发直、摇头、上窜、面赤如妆、汗出如珠 等属于脱绝之症。《冷庐医话》亦认为“中风最宜辨闭 脱二证”,将中脏腑分为“闭”“脱”二证。后世医家在前 述分类方式的基础上,将中风分为 “中经络”和“中脏 腑”两大类,又将中脏腑分为“闭证”和“脱证”,沿用至 今。

10.中风以“风”为名,不仅因为其发病迅速、传变较 快,更直接的原因是认为中风病的发生和风密切相关。虽其病名曰“风”,但历史上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经历 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这些认识大致可以归纳 为外风论、内风论和非风论三种观点。

外风论 外风论从病因学角度认识中风,强调外风入侵在中风发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不忽视正气虚的基础作用。《内经》首论风邪可以直接侵入人体, 发为中风。认为外风侵袭人体,可以导致半身不遂之中风病。其病 机为风邪侵入腧穴,引起偏身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 而发为偏枯。如《素问·风论》篇指出:“风中五脏六腑 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 除 了强调外风侵袭, 《内经》也指出正气虚在偏枯发病中 的作用。如《灵枢·刺节真邪》篇指出:“虚邪偏客于身 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 发为偏枯。”说明了正气先虚,然后风邪偏中于身之半, 以致营卫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而发偏枯之 机制。此外, 《内经》认为中风的发生与地理环境、季节 气候亦有关。如《灵枢·九宫八风》指出:“风从西北方 来,名曰折风。其伤人也„„善暴死„„其有三虚而偏 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 《金匮要略》论中风,亦认为属于外风侵袭,但强调 内外二因在中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同等重要。仲景认 为中风病之所以形成,其因有二:一是内虚,一是外邪。指出:“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 邪在皮肤„„正气引邪, 僻不遂。”并认为 “脉微而 数,中风使然”。华佗在《中藏经》中亦有“风之厥,皆由 中于四时不从之气,故为病焉”等论述,仍从外风立论。此后,隋代巢元方认为“人体有偏虚者,风邪乘虚而伤 之”, “风邪偏枯者,由血气偏虚,则腠理开,受于风湿”。唐代孙思邈亦认为“邪客半身入深,真气去则偏枯。夫 诸急卒病,多是风”。宋代严用和在《济生方》中进一步 明确提出了内虚邪中的观点:“真气先虚,营卫失度,腠 理空疏,邪气乘虚而入。” 由此可见,唐宋以前的医家多持“内虚邪中”观点, 认为风邪外袭虽是引发中风的直接原因,但脏腑失和导 致的营卫不足、气血亏虚是其内在基础。自金元时期起,虽然医家多从内风立论,但并未完全摒弃“外风说”。如元代王履认为,中风有内因致病, 也有外风致病,在肯定内因致病理论的同时,认为外风 仍然是中风的致病因素, 他在《医经溯洄集》中指出: “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 中风而非中风也。”明清时期亦有诸多医家强调中风是 由内外两方面因素导致,如明代孙一奎强调中风多“因 先伤于内,而后感于外,相兼成病也”。龚廷贤《万病回 春》则明确提出:“真中风者„„真气耗散腠理不密,风 邪乘虚而入,乃其中也。”喻嘉言亦认为中风是内外因 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医门法律》指出:“风从外入者,必挟身中素有之邪,或火或气或痰而为标邪。” 由于中风证候复杂多变,临床疗效也不甚满意,而 中风之发病又的确存在 “善行而数变”的特征,证候学 上往往也表现出恶寒、发热等邪伤肌表的特征。因此, 外风论的思想也被近代医家重新反思,并得到进一步的审视。

内风论

宋末金元时期,诸多医家均强调内因在 中风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发生 了重大转变,内风论开始萌芽,并逐渐取代外风论在中 风发生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内风论同样认为中风的发生与“风”密切相关,但 其“风”非外邪入侵,而是强调内在因素导致脏腑功能 失调,体内阳气亢逆无制而导致“内风”产生。其风属 于病机的范畴,主要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风内动密切相 关。《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强调内风的产生与肝关系密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耳鸣眩转,目不 识人,善暴僵仆。”指出了肝风的主要临床表现。《素 问·脉解》载:“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 煎厥。”指出了肝阴暗耗,肝阳偏亢,化风内动,甚者肝 阳暴张于上,血随气逆,蒙蔽清窍,发为中风的机制。在《内经》有关论述的基础上,明代戴思恭在《证治 要诀》中指出:“五脏虽皆有风,而犯肝经为多。盖肝属 木,风易入之,各从其类。”提出了“肝经受风, 虚热生 成”而致中风的观点。清代叶天士提出“内风乃身中阳 气之变动”的观点,并进一步阐明其病机的关键为“肝 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 内风时起”,认为“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是中风的主要 病机。清代尤怡从叶天士之说,其在《金匮翼》中指出: “无论贼风邪气从外来者,必先有肝风为之内应。即痰 火食气从内发者,亦必有肝风为之始基。”强调了肝风 内动的基础作用。晚清名医张伯龙认为中风“由木火内动,肝风上 扬,以致血并走于上,冲激前后脑筋”所致, “其虚者,则 真水不充,不能涵木,肝阳内动,生风上扬,激犯脑经”。张山雷在《中风斠诠》中认为“内风昏仆谓是阴虚阳扰, 水不涵木,木旺生风而气升、火升、痰升, 冲激脑经所 致„„五脏之性肝为暴,肝木横逆则风自生,五志之极 皆生火,火焰升腾则风亦动,推之而阴虚于下,阳浮于 上,则风以虚而暗煽,津伤液耗,营血不充则风以燥而猖 狂”,治疗当守定“镇肝熄风,潜阳降逆”之法。张锡纯 秉承此法创制了镇肝熄风汤治疗中风。张伯龙、张山雷和张锡纯对中风的认识观点相似,互为补充,他们在总 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西方医学知识,认为 中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 所致。总之,中风内风论强调脏腑功能失调,阳亢生风是中风的主要病理基础。时至今日,这一观点仍被认为是中风病机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非风论 “非风论”认为尽管中风具有发病突然、传变迅速等特点,但中风的发生和“风”没有明显的直 接关系。其代表人物是明代医家张介宾,他在《景岳全 书》中明确提出了中风“非风”的观点,指出中风“非外 感风邪,总由内伤气血也”, “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 原非外感风寒所致”。中风“非风论”强调中风非外感 风邪,与“内风”又无直接的关系。由于历史背景和个人经验的不同, “非风论”又有“虚”“火”“痰”“瘀”等不 同观点。

1》 因虚致病

中风因虚致病之说,有偏重于气血 阴阳之不同。中风“气虚”说始于李东垣,他在《医学发 明》中指出:“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凡 人年逾四十,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 此疾,壮岁之时无有之也。若肥盛则间有之,亦是形盛 气衰而如此。”指出中风因形盛气衰,本气自病。此后, 张介宾明确提出中风“非外感风邪,总由内伤气血也”, “本由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 “总由 气虚于上而然”,并认为“盖气虚则麻,血虚则木,麻木 不已,则偏枯颓废,渐至日增”。清代沈金鳌认为“曰火 曰痰,总由于虚,虚固为中风之根也”。朱丹溪倡导中风之“血虚”说,他在《丹溪心法》中 提出“中风大率主血虚”的观点。其后,明代缪希雍提 出了“内虚暗风”说,认为“此即内虚暗风,确系阴阳两 虚,而阴虚者为多,与外来风邪迥别”,对后世医家影响 颇大。清代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详发中风有阴虚阳虚 两大纲,实在上焦而虚在下焦。清代喻嘉言倡导中风 “阳虚”论,其在《医门法律》中指出:“阳虚邪害空窍为 本,而风从外入者必挟身中素有之邪,或火、或气、或痰 而为标„„内经谓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可见风 性善走空窍,渐入脏腑。”认为“偏枯病,阳盛阴不足者 有之,而阳气虚衰,痹而不通者尤多”,强调了“阳气虚 衰,痹而不通”在中风发病中的重要地位。

2》

火邪致病 金元医家刘完素持中风 “火邪致 病”之说,认为中风是“肾水不足,心火暴甚使然”,五志 过极,郁而化火,发生中风;指出 “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风为标„„所以中风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 卒中之也,亦非外中于风尔。由乎将息失宜,而心火暴 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 冒昏,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也。多因喜怒思悲恐之 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 由五志过极, 皆为热甚故 也„„或即不死而偏枯者,由经络左右双行,而热甚郁 结,气血不得宣通,郁极而乃发,若一侧得通,则痞者痹, 而瘫痪也”。明确提出心火暴亢、热甚动风的观点。

4》 痰湿致病

《内经》认为“偏枯”与痰湿有关。患者由于饮食失宜,嗜食甘肥厚味,脾失健运,聚湿生 痰,阻滞脉络,一则化热生风,一则闭塞经络,蒙蔽清窍, 久则痰瘀互结,经脉不通,发为偏枯。其后,朱丹溪明确 提出痰湿为中风的主要病机,其在《丹溪心法·论中风》 篇云:“东南 之人, 多是湿土生痰, 痰生 热, 热生风 也„„半身不遂,大率多痰。”明代王纶、张介宾论述中 风痰邪为患,均强调脾胃不能运化水湿为其根本。如王 纶在《名医杂著》中指出“古人论中风、:偏枯、麻木、酸 痛不举诸症, 以气虚死血痰饮为言,是论其致病之根 源。”张介宾则在《景岳全书》中有“凡非风之多痰,悉由 中虚而然”的论述。戴思恭则在《证治要诀》中有“中风 之证,卒然昏倒„„成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或舌强不 语,皆痰也”的记载,强调了痰在中风发病过程中的作 用。近代张山雷认为“猝中之证,肝阳上扰,气升火升, 无不挟其胸中痰浊,陡然泛滥,壅塞气道,以致性灵蒙 蔽,昏瞀无知”,强调肝风夹痰是中风发生的重要病机之一。

5》 瘀血致病 朱丹溪《丹溪心法·论中风》云:“治 风之法,初得之即当顺气,及日久则当活血,此万古不变 之理也。”认为对于中风日久者当采用活血的治疗方 法。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也认为:“人卒中则气血不通而偏枯也。”指出中风过程中有瘀血存在。明 代王纶认为“古人论中风、偏枯、麻木、酸痛不举诸症, 以气虚死血痰饮为言,是论其致病之根源”。清代王清 任强调气虚血瘀是中风发病之根源,其在《医林改错》 中指出:“半身不遂,亏损元气, 是其本源„„元气既 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明确把 气虚血瘀视为中风的主要病理变化。张锡纯也持有同 样的观点,认为“气血虚者,其经络多瘀滞,此与偏枯痿 废亦颇有关系”。

近年来,诸多医家在继承前人对中风病因病机论述 的基础上,参考现代医学对中风的认识,结合自身临床 观察及循证医学研究,提出了“气血充脑”“气机逆乱” “气血失调”“瘀热阻窍”“毒损脑络”和“热毒中风”等 许多新的学说 [ 28] ,大大丰富了中风的病因病机理论。总之,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历代医家或从外因 立论,或从内因阐发;或从虚辨析,或从实探索。总体而 言,中风的病机属于本虚标实,本虚有气血阴阳虚之不 同,而标实则有风、火、痰、瘀、毒之差异;不同体质、不同 致病因素或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正虚与标实的程度 也有所不同。正虚容易遭受外风侵袭,本虚日久容易出 现标实,标实日久又可导致正虚。如气虚可以生痰致 瘀,阴虚容易导致阳亢,痰湿、血气阻络可以化火生风, 肝风内动可以夹火夹痰。诸多致病因素互相影响,最终 导致风火相煽,痰火内扰,痰瘀组络,热毒内生等各种病 理变化,每每会使中风愈加复杂多变,缠绵难愈。

11.除了中风病本身五大主症,即半身不遂、神识昏 蒙、言语謇涩、口舌斜、偏身感觉异常出现频数较 多外,应用通下法治疗中风病的99篇文献中有高达 79篇文献均描述大便不通(占79.8%),34篇描述腹 胀(占34.3%),30篇描述喉中痰鸣(占30.3%),而头 痛、烦躁、头晕、发热、呕吐呃逆、面赤、喘息气粗等症状也是相对出现较多的症状。大便不通高度提示腑实症状在中风病中多发。《内经》记载:“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腹为脏腑经气 汇聚之所,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腹部胀满。腹胀在 中风病中多发,也提示腑气内结是中风病常见的病 理因素。《内经》又云:“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 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浊阴不 降,六腑内闭,糟粕不得出,则邪热中生,全身表现出 发热、烦躁、面赤、喘息气粗、鼻鼾、口中气臭等症 状。喉中痰鸣提示痰浊壅盛。体内水液代谢障碍及 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凝而为痰,流窜全身,停滞于脑 窍而发病,体现于体表则发为痰鸣。《类证治裁》中亦 说:“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肝则眩 „„在四肢则痹,变化多端。”痰浊流于各处,可致头 痛、头晕、烦躁、呕吐呃逆[5]。由此可见,在中风病复 杂的发病过程中,腑实痰浊为核心病机,可以导致多 种病理因素的出现。

朱政等认为卒中后相关性肺炎的病机为痰热内扰。肥人多痰, 加之忧思恼怒,饮酒饱食,使痕血阻滞胰热内蕴阳化风动,血随气逆,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而最终导致中风痰热内蕴,上扰于肺,故在半身不遂的同时,多有发热、鼻熟痰鸣、咳嗽气粗、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状。故在治疗上多采用清热化痰之法。王毅军收集 80 例急性脑卒中并于发病 14 d 内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 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 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 40 mL,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500 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10 d。治疗组总有效率 95.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 %,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伴肺部感染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可提高脑卒中的整体疗效。甘照儒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68例。将 68 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 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治疗 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4.29 %,对照组 76.76 %,治疗 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疗效好,且使用安全。

活血化瘀法 王建明将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 23 例。2 组病人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及吸氧、化痰,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100 mL 静脉滴注,每日 1 次,1 周后比较疗效。血必净注射液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制成,主要成分为赤 芍、川芎、丹参、红花、当归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 96 %,对照组为70 %,2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血必净注射液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对脑卒中肺部感染的治疗有效,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通腑法

林乐埜等采用大柴胡汤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38例。按脑卒中给予常规治疗,肺部感染采用的治疗方案为痰热清注射液30 mL 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 25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同时合用大柴胡汤加减。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 94.7 %。说明大柴胡汤与痰热清注射液合用,具有清肝润肺、通腑化痰、止咳平喘作用,治疗脑卒中合并 肺部感染疗效确切。张思忠等将 80 例中风病急性 期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2 组均给予脑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以清热解毒、燥湿通腑为法,加用自拟方神农清肺饮治疗,每剂浓煎至450 mL,每日1剂,分3次口服,每次150 mL,对重症昏迷者予以鼻饲给药,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 %,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运用神农清肺饮治疗中风后肺部感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易松等认为脑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病机关键在“痰'、“气'。“痰” 即痰浊郁肺,表现为咳嗽、咳痰“气”有气闭和气逆之分,气闭即肺气为痰浊所闭不得宣表现为“闷” 气逆为痰浊阻隔,肺气不得降,表现为喘,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基本证型为痰浊郁肺、肺气 闭郁,表现为咳嗽阵作或痰声漉漉、痰多或痰黏稠。

苏巧珍等认为患者卒中后肢体功能活动障碍长期卧床,“久卧伤气”,导致肺脾气虚,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脾气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则津聚为痰,痰阻于肺致肺气壅塞,气机不利,而成气滞。认为本病病机为气虚痰浊兼以气滞病位以肺脾二脏为主。苏巧珍等治疗中风后坠积性肺炎患者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服用补 中益气汤加半夏厚朴汤治疗。7d为1个疗程。结果26例患者中,治愈12例,治愈率达46.15%;好转11例,占42.31 %;无效3例,占11.54%。延长治疗时间5d后,治愈23例,占88.46%.提示补中益气汤加半夏厚朴汤治疗中风后长期卧床而发生坠积性肺炎的患者疗效确切。

[48]

Vrasse R,Schuhmann C and Regenstreif P.Action of the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 of the rhubarb in 47 cases of gingivostomatitis [J].Rev Fr Odontostomatol,1967, 14(7): 1215-1220

[49] Song RX, Dong CM, Zhang HS, 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compound rhubarb preparation treating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atients in plateau areas [J].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2, 24(7): 434-435

[50] Hofgárt G,Szepesi R,Vámosi B,et al.Diagnosi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before the era of computed tomography[J].Orv Hetil,2013,44:1743-1746.[51] Dammann P,Asgari S,Bassiouni H,et al. Spontaneous cerebellar hemorrhageexperience with 57 surgically treated patien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Neurosurg Rev,2011,34: 77.

[52] Schommer K,Kallenberg K,Lutz K,et al.Hemosiderin deposition in the brain as footprint of high-altitude cerebral edema[J].Neurology,2013,20:1776-1779.

下载中风科年度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风科年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中风

    古诗苑漫步 古诗中的风花雪月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

    中风专科自查报告

    XXX中医院 关于“中风专科建设”自查验收报告 市卫计委: 我院自九八年《全省中医药科研管理经验交流会议》以来,大量吸取全省示范中医院建设管理经验,以病人为中心,坚持发展中医......

    如果老年人得了中风(范文大全)

    如果老年人得了"中风",生活不能够自理.作为老人的子女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好病重的老人.那么,作为子女该从何做起呢?首先要劝说老人树立信心,锻炼四肢,以免肌肉和神经发生萎缩。经......

    中风科全体护士致护士姐妹的倡议书[合集5篇]

    中风科全体护士致护士姐妹的倡议书中风科自成立以来,在各位领导及护士姐妹的帮助下,逐渐成长和成熟,在此谢谢大家。我科是一个集责任、激情、创新于一体的护理团队,承载着太多的......

    中风的基本知识(五篇)

    中风的基本知识 ¡中风是一个中医名词,西医称之为脑血管意外,又称卒中。 ¡中风是一组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和蛛网膜下隙出血,缺......

    中风后的语言恢复

    中风后的语言恢复 时间:2005-3-31 14:59 来源:江门市残联康复医院 中风后的语言恢复半数以上的中风病人不会说话或说话不清楚或虽能自发说话,但答非所问且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

    中风患者的护理

    中风患者的护理 内科 姚毅娟 脑卒中不仅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脑卒中也存在青年人,脑卒中对我们的健康危害极大,因此,治疗及护理尤为重要及关键。从提高脑卒患者生活质量的层面出......

    走出中风康复训练误区

    走出中风康复训练误区 很多中风患者家属认为: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就是“动动手脚”“做做理疗”,很简单的事。然而众所周知,中风后多数患者会留下后遗症,其中偏瘫、吞咽困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