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互动制度
地方税务局
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
互动工作制度
(讨论稿)
第一条为加强税源管理,防范执法风险,维护纳税人权益,促进信息管税机制的形成,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互动工作制度的核心是建立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双向反馈机制,建立一个以税收分析为导向,税源监控为目标,纳税评估为手段,税务稽查为保证的工作机制。
第三条互动机制明确责任与分工,确定信息双向反馈方式和要求,做到实时反馈和定期反馈相结合,实现市局、管理单位和稽查局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四条市局收入规划科要加强数据分析,按期将分析整理的宏观经济指标、宏观税负及分析数据等资料予以发布。税政科要加强区域、行业、企业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分析,按期发布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征管科要加强对税收征管业务数据和外延相关信息的管理,按期采集第三方信息,协调互动工作,指导分析和评估。
第五条管理单位根据征管工作实际,结合市局工作要求和任务,参照已掌握的有价值信息和资料,召集相关人员开展税收
分析,对重点异常问题组织纳税评估,彻底查明出现异常的原因和事实,依程序处理,并完善本单位税源监控办法,同时,将结果反馈市局征管科。
第六条稽查局根据市局或管理单位通过纳税评估反馈的情况和移送的案源,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将结果反馈市局征管科和管理单位,并提出完善税源监控的征管办法。
第七条市局技术管理科要协助各部门开展数据分析,为数据的提取、筛选、加工、比对提供技术保障。
第八条互动机制包括“市局统筹、内部互动、管查联动”三种运作方式。
第九条市局统筹是指征管科通过整合各类业务管理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启动部署税收分析、纳税评估、专项检查、特殊行业清理等税源管理工作。基层单位重点抓好落实,及时反馈工作结果。
第十条内部互动方式是指各管理单位紧紧围绕工作重点,整合内设资源,实现税源控管一体化运转。即:管理单位要在税费服务科设置专门的税收分析岗,开展辖区内的税收分析工作,按照管理工作的负荷程度,确定纳税评估任务,并负责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工作。纳税评估人员依程序开展纳税评估,收集资料,撰写评估报告,并提出完善税源监控的征管办法。管理单位按月开展评估审查会,确定处理意见,落实税源管理责任,健全税源管理制度,移送违法案件。税源管理人员及时维护征管信息,做好税源的管理和监控。检查考评人员对已完成的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情况组织复核,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管查联动是指稽查局按照“内促征管”的工作要求,在开展税收专项检查活动中,通过对行业典型纳税人的解剖分析,向市局和管理单位反馈行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管理单位有侧重的开展分析和评估工作。
第十二条市局机关业务部门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开展好互动工作,对工作措施和完成情况将纳入绩效考核。
第十三条管理单位和稽查局未按本制度规定开展互动工作的将进行通报批评,并按照业务工作考核办法实行扣分。
第十四条市局将按一定比例对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情况组织抽查复核,经复查有问题的追究相关责任人员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第十五条本制度涉及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检查具体的工作过程、执法程序和使用文书,应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局的相关政策法规、规程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各县(市)局应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监督考核办法,报市局备案。
第十七条本制度自2010年*月*日起施行。
第二篇:对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的理解
对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的理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税收收入是各级政府部门的殷勤期望,而税收收入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税源的不断增加。然而面临当前艰巨的税收征收工作,且我们税务机关的人力资源又非常紧缺,要完成税收收入的最好途径就是加强税源的应收尽收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税收管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建立就要求我们对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这三者关系的认识度。所以作为我们税务职责人员,去学习、理解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税收收入任务的顺利完成有着强劲的推动作用。
一、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的含义
税源监控是指通过对纳税人经济活动中有关信息和数据的掌握,全面了解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发展变化,规范涉税行为,为税收收入的组织管理和税收政策提供决策支持的税收管理活动。税收分析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税收与经济税源、税收政策、税收征管等相关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评价,查找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措施建议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财务资料和日常掌握的征管资料及其他信息资料,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审核、分析,并依法及时进行评定处理的管理工作。
二、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的区别
三者的对象层次不同,税源监控是对某一区域的税源进行监控;税收分析是对整个经济数据、整个行业数据进行分析;纳税评估是针对具体企业进行评估。三者的作用范围不同,税源监控是掌握信息,查找问题的过程;税收分析是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纳税评估是汇总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三者的意义不同,税源监控是提供征收决策,防止漏征漏税,使税源近同于税收;税收分析是反映税源管理和征收管理状况、发现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纳税评估是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的错误,实现对纳税人整体、实时的控管,以促进纳税人的真实申报。
三、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的联系
税源监控作为税收管理的无形手,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税源监控以纳税评估为基础,以税收分析为主线,促使将税收从潜在税源依法转化为现实税收收入,为税收分析提供信息依据。税收分析作为税收管理的眼睛,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切入点和关键点。税收分析是在纳税人税源特征和税收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纳税人税收与经济关系的分析,税收分析采用税源监控所提供信息,根据税收收入与预期收入作对比,通过税收与宏观经济源分析,分行业分析,寻找征管中的薄弱环节,为税源监控和纳税评估提供准确的线索和导向。纳税评估作为税收管
理的大脑,是税收征管的重要手段。纳税评估是汇总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纳税评估根据税收分析的线索和导向,评估出重点纳税对象,为税源监控提供税源信息。然后对特殊纳税人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进行综合评定,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的错误。在评估过程中,及时将分析成果反馈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环节,以改进税收分析方法,提高税源监控能力。
综合以上所述,可以发现税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三者的有机结合。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全面的开展税收管理工作,今后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这三者的含义和关系,使得我们在税务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第三篇: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
纳税评估是一项国际通行的税收管理制度,如何处理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关系
纳税评估是指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纳税人申报资料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进而对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程度和信誉等级作出评价。税务稽查工作的效果很好,就没有必要再进行纳税评估。笔得认为,纳税评估的出现,是目前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纳评估和税务稽查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侧重点不同,评估纳税是警示纳税人,以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而税务稽查是以惩戒为主,维护税法的尊严。
(一)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在时间顺序方面存在予盾
当某一个纳税人已经确定为纳税评估对象同时也可能被税务稽查局列为稽查对象时
(二)应移交税务稽查部门查处的案件过多,税务稽查工作压力过大
三、正确处理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关系的设想
(一)纳税评估优先原则
现行税收征管模式是:“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三者之间管理是基础,征收是目的,稽查是保证,纳税评估属于管理和征收环节职能范围。所以,笔者认为,在处理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顺序关系时,
第四篇:关于构建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互动机制的思考
关于构建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互动机制的思考
(全市税收调研第四课题组)
随着税收制度改革和税收征管措施的推陈出新,税收管理工作已经得到新的定位和调整,尤其是在总局提出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的宏观形势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作为加强税收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手段,在税收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如何正确处理和把握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关系,建立评估和稽查良性互动的机制,对于充分发挥两者在税源管理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概念和关系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及所掌握的相关涉税信息,采取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纳税人一定时期内履行纳税义务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的综合评定,并对一般涉税问题依法进行处理的过程。执行主体是税源管理部门的税收管理员,全过程包括调查核实、约谈举证、结果处理等环节;其目的在于获取纳税人的生产经营信息,评价申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代表税务机关行使日常检查权、纳税评估权和处罚建议权等。
税务稽查是专业税务稽查机构依法对纳税人税收法律、法规、制度等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及税务活动的合法性进行检查监督,查处税收违法行为,保障税收收入,维护税收秩序的一种统称。主要包括专项稽查、专案稽查和举报检查、涉税案件协查等。全过程为选案、实施、审理、执行四个环节;执行主体是各级税务机关的稽查局,目的是外查内促,打击偷逃税违法犯罪行为,对有潜在违法动机的纳税人起到震慑、警示和教育作用
两者的区别:一是目的不同。纳税评估重点在于发现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存在的一般性违规违法现象,侧重于分析评价,并给企业自查补救机会,其目的在于筛选案源,强化管理,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进行辅导;稽查的目的在于重点打击涉税违法犯罪,维护税法的严肃 1
性,体现税收执法刚性。二是主体不同。纳税评估由税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是对纳税人申报应纳税额与真实税源之间的相关合理性的评估,有较大嫌疑的只能移交稽查;税务稽查由专门的稽查机构组织实施,是对已纳税额与应纳税额是否相符的检查,达到一定标准的需要进入司法程序。三是程序不同。纳税评估没有法定的程序,可根据管理工作需要来确定评估程序,目前主要为案头分析、实地调查、约谈举证、结果处理等;税务稽查则具有严格的法律程序,而且稽查必须经过选案、调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四是文书不同。纳税评估使用的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法定文书,其资料一般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的依据,对纳税人的约束力较弱;税务稽查使用法定文书,要求被查对象必须对所查内容核实、签字、盖章,其资料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的依据,对纳税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两者的共同点:一是都有纠错功能。都可运用一定的方法,通过某种方式纠正纳税人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但纳税评估是税务稽查的第一道“关口”,为稽查案件提供案源,稽查又为纳税评估提供后盾和保障。当然,纳税评估不能代替税务稽查。二是都有审查功能。两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都具有运用一定专业方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审查的特点。纳税评估是从“面上”入手对一定时期内纳税人的财务资料和申报资料进行审查,覆盖面较大,但深度不够;税务稽查从“点上”着手,对税收违法案件进行查处,覆盖面小,但力度相对较大。三是都有补税的职能。通过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发现少缴和未缴税款,在履行必要程序后,都可将税款补缴入库。
二、当前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互动方面存在的问题
总局提出“要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控管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机制”其核心是建立四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双向反馈机制,其中“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涵盖在“管”中,与税务稽查一起,组成为税款征收保驾护航的左膀右臂。长期以来,评估和稽查的协调与发展一直在探索中前行。目前评估和稽查这两个 2
本应紧密联系的部门之间存在分工协作不衔接、信息反馈与共享不通畅、执法考核不一致等现象,制约着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评查联动的工作理念不强,在职责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税务管理这条工作链是由各个部门紧密配合组成的,但目前部门间相互推诿的现象依然存在。基层税务机关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人员各自为政,缺少主抓牵头的互动机制调控,不能从组织上确保政令畅通,形成管理合力。二是职能部门缺乏大局意识。有的单位本位观念导致每进行一项工作都是从己出发,将管、评、查工作相分离。管理岗存在管理粗放、责任淡化,没能充分认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对稽查部门打击偷逃骗抗税的实效性与重要性;同时部分稽查人员未认识到稽查对征管工作具有指导性和实操性,管理和稽查人员相互推诿,工作中存在扯皮现象。三是工作职责认识片面。有的税收管理员仅将工作重点放于日常申报、发票管理等薄弱环节,被动接受纳税评估,流于形式,疏于管理。稽查工作中忽视稽查监督教育职能的发挥,注重案件的数量和查补的税额,不注重案件结果的分析运用,未对区域性行业形成针对性意见。
(二)信息交流共享不畅通,资源利用率不高,评查联动缺少平台支持。一是缺乏信息沟通平台构建联动机制。目前稽查、管理是独立的两个部门,部门之间缺乏一个双向反馈和信息共享的平台,造成管查工作协作不衔接。评估管理部门只能通过CTAIS简单查询稽查案件原因与结果,而不能及时掌握案件的分析以及稽查建议,信息采集质量不高;稽查人员在查案过程中,偏重于自我调查,很少与管理员沟通,获取相关税源管理、纳税评估以及企业纳税情况等重要的案源信息。二是评查信息利用率不高。目前评估和稽查之间的信息交换利用仅限于表面层次,信息传递不对称,信息的交换没能及时反馈、分析和梳理,导致信息可用性不高,联系性不强。管理与稽查定期联系尚未成型,信息传递、处理、加工环节有待完善。三是评估和稽查部门协作范围不宽。目前评查互动的范围非常狭窄,而且多数属临时性 3 的安排,缺少稳定的工作机制。由于工作职责的分割,评估人员侧重于对税收的分析评价,稽查仍然是以选案、专项检查为主,对纳税评估产生的案源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些都制约着稽查的深度与广度,无法为评估环节提供共性的稽查建议。
(三)纳税评估工作层次较浅,移交稽查的标准不明确,管查衔接环节有待强化。纳税评估是当前管查衔接的重要环节,现行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难以对企业申报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有效界定。在现行的纳税评估过程中,只要该企业被测算的指标处于行业正常值的合理变动幅度范围内,就被认为是已经真实申报,而没有更多地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风险、资金收支情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再加评估目前只侧重对纳税人所报送资料进行案头审核,往往忽视对纳税人的资金流、实物存货等实地核查,使评估工作停留在看表、翻账、对数的层次,评估异常的结果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能够移交稽查不明确,部分评估部门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将该移送稽查部门的案件自己处理,成为一种“协商式的二级稽查”,从而使纳税评估促进税务稽查的效果因此而打折扣。
(四)人力资源的瓶颈问题长期存在,制约着评查互动的延伸发展。目前,基层国税机关根据《税收管理员制度》,多在税源管理部门设置纳税评估岗,在负责征管的同时进行纳税评估,纳税评估岗人员相对比例较低,且税源管理部门人手少,往往一人多岗,管理与评估合一,如西峡县局城区分局现有14个税收管理员担负着2053户纳税户的管理任务,人均管户146户,纳税评估工作经常被大量繁杂的日常征管事务充斥或取代,没有从计划、实施、处理上形成一套工作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再加上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因素以及评估职责、质效要求不明确、奖惩激励机制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评估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有些税收管理员往往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应付纳税评估工作。
(五)尚未建立执法风险与评查相结合的有效机制,考核激励措 4
施不到位。当前,税务人员的税收执法风险意识逐渐增强,而评查互动涉及较多的协助和合作工作,税务人员对原本不属于自身岗位的工作存有戒心,认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执法风险,由此也会产生对评查互动的误解和抗拒。同时,考核激励不到位,日常工作中尚未对信息采集、信息传递、信息反馈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量化,评查联动中相关责任未界定,配套合理且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奖罚办法有待商榷,于是时常出现征管漏洞、纳税评估敷衍不准确、移交稽查时间超限及文书不准确、案件分析偏差等现象,导致出现“淡化责任”的问题。
三、对建立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互动机制的思考
综上所述,基层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的短缺、业务力量的不足、涉税信息来源匮乏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充分证明,资源和手段的分散运用,使管理部门日常管理难以到位,同时也使稽查部门手段匮乏,打击力量弱化,而解决这些问题,单靠评或查都难以奏效,必须实施评查互动,形成合力方能奏效。因此建立评查互动机制,主要应整合有利于税收征管的人力、信息等各类内部资源,构建评查互动的良好局面,不断降低“征、管、查”三分离带来的弊端,提高税务部门依法治税的能力。
(一)提高对加强评估与稽查之间联系的认识。要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必须建立起高效、顺畅的工作机制。因此,税务机关要从内部管理入手,提高对加强税务稽查与税收征管之间联系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探索创新有效衔接的方式和手段,切实发挥稽查与评估的工作合力,推动税收整体工作迈上新的水平。把稽查工作放在国税的整体工作中去考虑,使稽查工作服务于领导决策,服务于税收征管,要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方案和实施意见,明确操作的具体程序、内容、实施步骤、量化指标、组织领导、考核办法等等,形成制度化。同时要增强税务干部的大局意识,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税收分析,理顺日常评估与日常稽查的关系。一是要 5
逐步完善建立科学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合理确定峰值和警戒值及同一指标的区间上下限数值,综合反应纳税人的整体情况,逐步形成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时效性,覆盖不同税收业务管理要求的评估分析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体系。二是建立稽查查前、查中和查结通报制度。查前,将被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及涉税疑点通知管理部门,评估管理人员在接到通知后,应对被查单位建立跟踪台账,加强监控;查中,稽查将检查中发现的情况通报给评估管理部门,评估部门可依据稽查反馈的信息,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如在虚开、走逃案件等重要案件的查处上,评估管理部门可根据稽查反馈信息迅速停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或转出手续,在第一时间完成锁票处理等,避免更大的税款损失;查结,稽查部门将结果反馈给评估管理部门,评估部门可配合稽查及时完成催缴任务,并据此改进和加强日常管理。
(三)双方以联合开展行业税收整顿工作为主要舞台,打击行业性税收违法行为。把每年开展的行业整治做为评查互动的主要内容,由评估部门和稽查部门联合开展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实施专项整治,采取联评联查措施,有针对性重点选择低税负企业、高风险企业进行重点稽查,形成稽查、征管传动链条,逐步建立统一的接收、反馈和整合、发布机制,并按照各自职责有序地开展工作。可以借鉴的经验是从行业龙头大户开始,通过对行业重点企业的分析评估约谈以及整改措施,达到一定辐射示范作用,进而摸索出行业评估或稽查工作的初步经验,以批量处理方式扩大联合检查覆盖面。联合检查组运用评估和稽查手段发现的问题,由税源管理部门负责相关后续管理工作。
(四)以定期召开管查互动案例分析会和交流例会为形式,掌握发展趋势,研究新的管理措施。要定期组织管理、评估和稽查人员参加政策讨论会、经验交流会、典型案例分析会等,利用税源管理部门掌握企业日常经营状况、企业运作模式和稽查部门了解税收政策、会计核算知识等优势,提高评估和检查人员掌握检查方法、约谈技巧、报表分析思路等工作技巧;同时综合分析稽查案件检查结果,对阶段 6
内某个行业、地区的专项检查进行归纳总结,不断摸索案件发生的规律、特点、动向和趋势,不断给税源管理部门和稽查部门新的启示,以利于今后改进工作。
(五)梳理评查衔接流程,明确岗责要求,建好考核和激励体系。纳税评估与稽查工作在流程上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在互动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必须对双方的工作流程进行梳理,特别是在两者交接的环节,必须予以明确,消除扯皮因素。比如对评估中发现的纳税违法线索,应对移送标准、移送程序、移送文书和审批流程权限等项内容作出明确规定;比如管理人员在发现哪些问题线索时在多长时间内移交稽查部门处理,而稽查人员在查处纳税人以往违法行为且可能涉及当年的记录又应在多长时间内通知评估和管理部门跟踪监控等。同时,要明确对部门及个人的岗责要求,建立健全检查考核体系和奖惩保障体系,制订切实可行的考核奖惩办法,把责、权、利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各个岗位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各有职权、步调一致,为完成各项指标共同努力,避免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六)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学习和交流,提升评查人员的综合素质,为评查互动工作打好基础。互动机制不仅对提升工作效率有极大帮助,而且对从事评查互动工作的人员素质提高也大有帮助。税源管理和评估人员对企业具体经营情况较为熟悉,对会计账务处理则较为陌生;而稽查人员在实施稽查时主要针对账簿资料,了解企业日常运作情况较为缺乏,两者的协作给评查人员交叉学习业务提供了一个良机。同时,要继续抓好教育培训,尤其要注重提高税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工作责任感,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重点评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培训中要突出专业特点,造就一批能够胜任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以确保评查互动工作能够真正对税收征管和领导决策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稽查人员的实战技能演练,紧紧围绕偷逃税的作案手段、违法成因,结合纳税人灵活多样的经营特点,提高稽查的整体办案能力。(课 7
题组成员:张培红、王振风、水涛、刘红伟、刘海雁、崔伟民、秦廷政)
第五篇:建立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互动机制的思考1
建立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互动机制的思考
大邑国税稽查局 肖凡
摘要: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作为税收征收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环节,只有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才能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的税源管理。而实际工作中,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相互交叉、互相渗透的情况时有发生,存在只注重纳税评估忽视税务稽查,或以税务稽查代替纳税评估的现象。如何建立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水平,这是基层税务机关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本文从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关系和意义出发,剖析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建立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的措施进行探讨,推进税务工作各环节形成良性的互动,推动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
一、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关系
(一)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联系
一是纳税评估为税务稽查提供准确的案源。税务稽查选案由于稽查人力有限,纳税人数量多以及选案环节信息来源渠道少,获取的资料不够全面等因素。致使选案准确率和打击度不高,降低了税务稽查的效率。纳税评估由基层税源管理部门及其税收管理员负责,对所管纳税人的情况掌握较为全面。而以综合审核对比分析的方法,基本上都将涉嫌违法 1 违规的纳税人纳入了评估范围。因此,通过纳税评估分析做出的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评估报告,其准确率较稽查选案环节的分析要高。这些纳税人及其涉税违法信息资料移交到稽查部门,为税务稽查提供了准确的案源,大大提高了稽查工作的效率。
二是税务稽查为纳税评估设立评估指标及预警值提供基础信息。税务稽查在稽查方式和在调查取证上都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赋予了相应的权限,可依照法定程序,对稽查对象的纳税情况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核查。而纳税评估对经分析发现的纳税人存在的疑点问题只能通过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程序对疑点进行认定和排查,其约谈对象、调查范围都受到一定限制,纳税评估不可能超越税源管理员所具备的职责和职权。因此,对纳税人纳税情况调查取证的深度、广度和结果判定的准确性上,税务稽查都占有绝对优势。税务稽查通过法定方式方法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税收政策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能够全面掌握纳税人的各项经济指标相互间特殊对应关系、影响相关经济指标变化的各种因素,这些指标和因素可为纳税评估进行指标的确定、预警值的测算和调整提供重要参考和基础信息。
(二)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区别
一是概念不同。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比对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申报纳税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通过税务函告、税务约谈和实地调查等方 2 法进行核实,从而做出定性、定量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扣缴义务等情况所进行的稽核、检查和处理工作的总称。
二是目的不同。纳税评估仅仅是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纳税人一般性的纳税申报问题进行认定和处理,是对纳税人的事前预警;税务稽查则是侧重于打击偷、漏、逃税等违法活动,维护税法的严肃性,是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事后监督。
三是主体不同。纳税评估是对纳税人申报税源的真实准确性进行评估,评估申报应纳税额与真实税源之间的相关合理性,是对纳税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收入和经济效益的评估;而税务稽查则是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进行检查,是对已纳税额与应纳税额是否相符的检查。
四是职能不同。纳税评估的职能就是通过分析、评估、筛选出恶意、非恶意的涉税违法嫌疑纳税人,发现涉税违法线索,为税务稽查提供具体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稽查工作的效能;税务稽查是主要是对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
二、建立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互动机制的意义 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是提高税务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组合拳。首先评估工作介于征收与稽查间的“滤网”,能够解决一般性税收违规问题,缓解稽查压力,增强选案准确性,有利于稽查“重点打击”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次纳税评估是 3 税务稽查的基础,它可以通过审核分析为稽查提供案源、选取案件,使稽查实施有的放矢,稽查的内容和范围与税收征管需要紧密联系,有了广度和深度,确保了稽查工作的计划性,促进“以查促管”作用的发挥。第三税务稽查又是纳税评估的后盾保障,它可以对评估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实地查处,维护税法尊严,确保执法的到位。此外按照纳税评估、企业自查、税务稽查新的稽查模式,将纳税评估视为税务检查前企业自查和税务检查前的案头分析环节,企业自查与纳税评估、查前告知相结合,节省人力资源,减少工作重复,体现“阳光稽查”的特性。另外税务稽查的监督职能一是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检查与监督,二是对征税人征收管理行为及操作规程是否合法进行监督,税务稽查可以直接从管理方面发现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对税收征管工作质量进行考评,防范税收征管工作的随意性,保证征管部门严格依法办事,按章征税。
三、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存在的问题
一是权责划分不够明确。在实际工作中,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均可以进行案头调账检查和实地核查。由于纳税评估具有管理与服务的职能,操作上简便易行,处理上只补税不罚款,在基层征管部门普遍运用,也深受纳税人的欢迎。因此,在基层税务机关产生了“重评估、轻检查”,“以评代查、以补代罚”的倾向。部分应移交稽查负责查处的涉税违法案件也由征管自行处理,这给正常的税收工作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致使个别纳税人对偷逃税款产生侥幸心理,长 4 此以往,淡化了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使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处,极大地降低了税法的严肃性。
二是执法行为不够规范。目前纳税评估没有统一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基层税务部门在实施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如为了追求评估绩效,直接到企业检查账簿、凭证,或者以约谈核实为名,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将账簿、凭证一并带到税务机关接受约谈和查账,实施先检查后评估,违反了评估程序,使纳税评估变成了纳税检查,出现了“借纳税评估之名,行税务稽查之实”的现象。这样纳税评估与稽查工作就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突出表现在进入稽查的就将受到相应的处罚,若进入评估程序则存在自查自纠的机会,对同一问题处理轻重不一,有失税法公平性。
三是信息反馈不够顺畅。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因工作衔接、资料传递等程序没有一种明确的机制加以限制,常常出现一些问题。如纳税评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对已纳入稽查或拟列入稽查对象的纳税人不作为纳税评估对象。可对于已经进行纳税评估又被列为税务稽查对象这种情况没有明文规定如何处理,往往会造成多重检查。甚至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已列入税务稽查范围的企业,管理部门为争抢税源,抢先一步先进行纳税评估,让纳税人自行补税,帮助逃避税收法律的处罚。稽查部门再入户检查时收获甚少,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还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
四、建立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互动机制的措施
(一)明确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实施范围
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是税收管理的不同环节,两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税收管理的有机整体。因此,要在严格按照划分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职责范围。一是在对象上纳税评估为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税人及其应纳税种;税务稽查主要是涉嫌偷逃骗抗税及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案件。二是在范围上凡是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案头分析评价、约谈核实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行为,均列入纳税评估的范围。凡是稽查部门按照稽查计划和选案标准确定的案件均列入税务稽查的范围。三是在性质上属于纳税人在纳税申报中因工作疏忽大意或者理解政策偏差,而出现计算和填写错误,造成漏报、错报税款的一般性问题,应通过纳税评估的方式进行处理。涉嫌偷逃骗抗税性质的检查,均应列入税务稽查。四是在时间上税评估的期限是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有特殊情况的,才可以延伸到往期或以往。这里的特殊情况,是指对纳税人当期纳税申报情况进行评估核实时,发现纳税人往期或以往也存在申报差错的情况才可以延伸;税务稽查则是以检查以往为主,属于事后检查,是打击偷逃骗抗税的最后一道防线。
(二)严格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职责权限
纳税评估是征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等方面实施评估,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和税法遵从度。要明确纳税评估的职责权限,完善纳税评估制度,规范纳税评估操作规程,明确岗位 6 职责,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对在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纳税人非故意偷逃税款、且情节较轻微的,由税源管理部门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对需要纳税人补充纳税资料和补正申报、补缴税款、调整账目的,纳税评估部门应监督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逐项落实;对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纳税评估部门必须移交稽查部门处理;对隐瞒不交的,追究其执法责任。这样可以提高稽查工作查处大要案的力度,避免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职责交叉,也保证了税收征管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建立信息反馈的共享机制
税收征管中要建立税务稽查与纳税评估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信息反馈工作机制。做到税务稽查与纳税评估信息共享,纳税申报资料、税收管理资料、税收稽查资料在各部门之间相互传递,使偷税、逃税等违法行为臵于监控之下。要进一步理顺、规范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主要环节之间的流程关系,充分运用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的积极成果,减少纳税评估对象选择随意性,防止查评混同、以评代查等现象。同时为防止和避免多头评估、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要建立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工作协作机制,定期召开征管部门和稽查局联席会议,加强信息交流、情报交换,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共享度。征管部门在纳税评估中发现应移交的立案查处的案件要及时传递给稽查部门,稽查部门也应将在稽查中查补税款处理情况及发现的征管薄弱环节及时反馈给征管部 7 门,并向征管部门提出管理建议和措施,使征管查之间真正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管理链条,成为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机整体。
(四)提高一线干部的业务水平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做好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工作的必要前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要求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人员对纳税人的涉税信息要全方位、大容量、多角度地搜索和掌握,依据国家的税收政策及自身综合知识和素质,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保证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质量。对此要充分认识培养复合型、能适应复杂工作环境的税务干部队伍的紧迫性。通过各种形式强化干部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技能和操作水平,真正把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精通税收政策、熟悉财务知识,了解经营管理,会查账、懂政策的税务人员充实到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岗位上来,提高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