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稳健性应用研究
会计稳健性应用研究摘要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稳健原则的理论本质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和前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会计环境中的风险因素急剧增加,特别是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风暴,引发了会计界如何从财务与 会计角度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思考。会计稳健原则是一项西方国家普遍 接受的会计惯例,由于其具有抵消经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特有功能而备受 推崇,在我国也成为近年来会计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另一方面,在当今世 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指日可待,中国企业 走向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也要求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加快与国际会计惯 例相协调的步伐。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在1993年实施的“两则”、“两制” 中首次引入了稳健原则,在1997年以来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以及新的《股 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进一步加强了该原则的运用。这标志着我国会计 界对稳健原则的认可,也是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在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 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第一章:绪论
1.1会计稳健性的研究背景
在当今世 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指日可待,在走向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也要求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加快与国际会计惯 例相协调的步伐。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在1993年实施的“两则”、“两制” 中首次引入了稳健原则,在1997年以来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以及新的《股 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进一步加强了该原则的运用。2008年,美国发生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会计稳健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对风险的估计更充分,是一个重要的投资者保护指标。因此合理分析研究会计稳健性原则对于完善会计准则,优化会计监管,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会计稳健性研究目的和意义
会计稳健性有称会计谨慎性,谨慎性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在会计核算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警惕,应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这样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若谨慎性使用不当吗,也肯能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可比性,同时还可能导致企业设置秘密准备,使会计信息失真。所以,研究该要求如何让进行把握和运用,能够较好的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正确理解谨慎性原则,并针对其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阐述,对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运用的研究
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运用的研究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会计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应保持理智谨慎的态度,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本文就如何运用谨慎性原则及其在我国的运用效果和状况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稳健性原则;具体运用;注意事项
一、稳健性原则的含义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符合会计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从稳健性原则的运用来看,会计在一定程度上核算经营风险,提供反映风险的信息,有利于企业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将稳健性原则规定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具有现实意义。
二、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一)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恰当地选择存货计价方法,对于真实反映存货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存货的成本。据此计价能使出售和耗用存货的成本接近当前水平,并与当前的收入相配比,有助于较客观地反映企业现实条件下的经营成果,特别是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可使企业不致因货币贬值而表现为虚增利润。对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主要是在市场经济相当发达、市场体系十分完善、企业管理素质十分高的情况下采用的。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只限于采用后进先出法,既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存货价值,也不可能给企业以真正走向市场的内在机制。从这一点而言,企业对其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将不可避免。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对历史成本原则在运用时的修正。为了稳健地反映存货的价值,以可变现净值来取代历史成本作为存货的价值,对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而形成的损失作为当期费用加以确认。这样做,避免了将这种损失推迟到以后期间,也有助于各期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对正确性。在我国,有些行业实际上已经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例如: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设立商品削价准备,以核算企业对库存商品可能发生的削价损失,而从成本中提取的削价损失准备;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也规定企业可以提取存货变现准备。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
在物价水平相对不稳定的条件下,如何依据企业实际选择折旧方法,使其既稳健又具有活力,是企业面临的又一问题。我国现阶段考虑到国家财政的能力,绝大部分行业都采用直线折旧方法,这使我国固定资产回收期相对较长,不符合会计上的稳定性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没有考虑资产的经济寿命、物价变动和技术革命等因素,折旧额在每个会计期间都相等,导致资产的磨损费用补偿不足,企业装备十分落后,企业面临着无力进行实物更新的严峻现实。依据固定资产使用的经济属性,固定资产的效能与其使用时间成反比,理应加快企业成本费用的补偿速度,加快企业技术装备更新,从而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因而采用加速折旧法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物价上涨的条件下,可提前收回部分投资,减少因物价上涨而发生的货币时间价值损失,实现固定资产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的统一。加速折旧法的优点在于:第一,可以贯彻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第二,可以均衡国家资产各期使用成本。第三,可以使企业取得缓交所得税的财务利益,增强企业后劲。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速折旧法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坏账损失的核算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收账款可以计提坏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在会计报表中作为应收账款的备抵项目列示,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可按月预提坏账准备金,于终了再按年末应收账款的余额的3‰~5‰清算,计入当期费用。未计提坏账准备的企业所发生的坏账损失,据实计入当期费用。这样,就能保证在坏账发生时,不致引起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收支的困难,从而清除这一隐患。我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在备抵法下,如何正确地估计每一个会计期间的坏账损失数,是采用这种方法的关键。目前,主要有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以及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由于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应用起来较简便,因而我国主要运用这一方法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3‰~5‰。
(四)在短期投资上的运用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对短期投资采用成本法记账,当然在该投资证券市价波动较小或短期投资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不大时,使用这一计价方法不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产生重大影响。但在市场波动较大时,使用成本法将不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投资状况,特别在我国证券的成本与市价可能相差甚远。所以每期末,对于市价低于投资成本的证券,则需要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并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作为备抵科目,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下,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这样做既符合稳健性原则,又符合配比原则。
(五)对或有负债的反映
或有负债是指某一特定经济业务所造成的、将来可能会发生某种意外情况,因而要本企业负责清偿的潜在债务。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或有负债不作全面反映。但根据稳健原则的要求,会计报告应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特别是有关可能发生的损失。反映时,应结合或有负债的类型选择不同方法。对于企业的直接或有负债(指未决索赔、未决诉讼、税务纠纷)应专设“或有负债”科目,并将或有负债列示于资产负债中的长期负债之后。对于间接或有负债(指应收票据贴现、应收账款抵借、通融票据背书和其他债务担保),一般不设具体科目,但要以附注形式注明该项业务金额大小。
(六)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
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同一财务分析指标往往有多种计算方法,从而可以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反映出不同的经济信息。作为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在分析企业会计信息时也应该持稳健态度。其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的运用。(1)流动比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然而在流动资产中往往有些项目在实际情况下不能很快转变为现金,从会计处理来看,某些挪用的公款或呆账、坏账是通过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的。从稳健原则出发,应当在计算流动比率指标时,予扣除或根据具体情况按一定比例扣除。另外,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负债中最好应加上将有可能发生的可以预计的或有负债。如产品质量保证金、应收票据贴现、诉讼赔偿金等。(2)速动比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可以在当前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速动比率保守的计算方法为: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可上市证券+应收账款净值,美国多数企业财务报表分析采用这种方法。其中,货币资金不含其他货币资金如外埠存款,应收账款则要扣除长期应收款。保守的速动资产扣除了数额较大的预付账和其他流动资产,这些项目的会计数字在流动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又难以随时变现。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中的运用。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是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举债经营的比率,衡量企业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在具体分析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少数股东权益,将一个非百分之百拥有股权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后,必然要加上一个少数股东权益的账户来反映子公司中占少数股权的其他股东权益。在西方国家,有些企业在计算债务比率时认为:由于少数股权使企业(对母公司的所有者来讲)虚增了一块资产,为使分子分母所反映的内容相对应,则必须要把少数股权包含在负债中。(2)可赎回优先股,增加企业资金运用余地,减少因市场利率升降而造成的风险,缓解企业筹建时资金紧张状况,这类优先股与普通股及一般意义上的优先股有所区别,稳健起见最好列在负债项目中计算。
三、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及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会计工作中考虑稳健性原则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稳健性原则本身所具有的倾向性、不平衡性以及实务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随意性,使得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经常发生冲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违背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要求
真实性原则就是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稳健性原则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显然与真实性原则相矛盾。同时,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的市价确定、或有损失的确定都带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包含着一定的难以辨认的主观因素,直接威胁着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此外,稳健性原则在维护出资者和企业利益方面的倾向性十分明显,它以种种方式促使企业采取“审慎”的行动达到既定目标,最终可能失去“不偏不倚”的立场。
(二)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发生的冲突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属本期已实现的收入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本期是否收付,均应计入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它强调的是确认收入、费用发生的时间及其归属;而稳健性原则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提前计入本期。配比原则要求一定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在同一会计期间内确认计量,以便正确计算和考核成果;而稳健性原则体现的则是尽可能在当期确认可能的损失、费用,滞后确认或不确认可能的收益,这种核算方式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利润的正常计算。
(三)与历史成本原则的冲突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当时取得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但在稳健原则下,存货可以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这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背离。因为如果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可变现净值指重置成本,当重置成本低于存货的历史成本,存货就按重置成本计价,这显然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又如,当企业接受捐赠、投资、盘盈固定资产时,需要对这些资产估价入账,从稳健性原则出发,对资产评估宁低勿高,因而以低估价入账,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
(四)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的冲突
这两者都要求,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而且不得随意变更。但稳健性原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的变化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于是与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发生冲突。如根据稳健性原则不同,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和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方法。所有这些都破坏了会计的一致性,使企业本身及同行业间缺乏统一的核算标准,失去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五)稳健性原则在具体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稳健性原则实施情况来看,自1993年我国正式采用稳健性原则以来,在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主观随意性影响了政策的稳定性。表现为:
1.过度稳健。企业在实施承包经营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行为短期化地进行掠夺式生产,而稳健性原则成为企业承包者隐瞒利润、逃税漏税的秘密武器。
2.稳健不足。我国企业稳健原则实施范围仍显狭窄,离充分稳健原则还有一定差距,如坏账准备计提比率为3‰~5‰,在我国企业间巨额“三角负债”拖欠情况下是否偏低?企业留利、技改和折旧基金仍显得相对不足,通货膨胀会计政策至今尚未建立等等。
四、稳健性原则应注意的事项及解决冲突的相关对策
从理论上讲稳健性原则具有较强的倾向性,其自身的局限性和矛盾性又使其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不能从根本上避免,但恰当地运用它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冲突的。
(一)稳健性原则在应用中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
应用稳健性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的运用程度,过度稳健或不够稳健都会降低其优点、扩大其缺点,使企业财务状况得不到正确反映,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决策方面受到误导。可行的方案是寻找一个应用稳健性原则的平衡点,以使稳健性原则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适度地把握有赖于会计人员准确的职业判断,因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确保稳健性原则适度运用的关键所在。
(二)对稳健性原则的运用进行必要的约束
在适度稳健的会计实务中,可以对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前提和条件进行必要的约定俗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三)合理确定各项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
在十二条会计原则中,真实性原则居于首要位置,稳健性原则必须在维护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加以贯彻和运用。当稳健性原则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相冲突时,应根据经济业务活动的不确定性而定,不确定性程度较高优先考虑前者,合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除此之外,与其他会计原则的使用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合理确定。
(四)对冲突情况予以充分披露
出于每个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不同经营环境下有所不同,稳健性原则的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序也有所不同,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在信息披露中充分说明稳健性原则的应用范围、时间和程序,揭示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化情况。充分的信息披露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可比性,从而使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能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防止冲突进一步恶化而误导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
(五)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防止滥用和曲解稳健性原则,避免人为地加剧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同时,应加强企业内在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优化会计行为,从而使稳健性原则得到合理而充分的运用。
第三篇: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研究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研究
邱元海
一、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要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二、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具体运用
1.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的应用
(1)收入的确认
收入准则对商品销售收入的确定规定了以下五个条件: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③与交易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④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⑤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以上五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确认收入,任何一条件没有满足,即使收到货款也不确认收入,即不能随意确认收入。这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2)无形资产的确认
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对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其中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五个条件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当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企业应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
(3)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谨慎性原则是对历史性计价原则的修正。根据历史性计价原则,虽然可能会存在记账简单和验证性等优点,但是随着通货膨胀会计的出现和金融交易等业务的出现,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已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需要,所以要求企业应当定期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既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新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基本上包括了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非现金类资产,不仅规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等,还把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而且,明确规定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冲回,避免了企业用此准则调节利润。
(4)加速折旧
企业在核算固定资产时,明确了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在加速折旧法下,每年折旧与修理费用的总和比采用平均年限法平稳,防止高估资产低估费用,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因此允许一些行业、一些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进行加速折旧。
(5)或有事项的处理
《或有事项》准则规定企业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预计可能发生的负债而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或有资产。对于债务重组中涉及的或有支出,债务人确认为预计负债,而对于或有收益,债权人则不应确认为资产,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2.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情况
从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运用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某些上市公司基于保盈利、保配股资格的需要,无视企业现状,滥用谨慎性原则,甚至将各种“准备”的计提与间的转移作为新的粉饰手段。减值准备的计提为上市公司美化资产和操纵利润提供了机会。通过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达到调节利润和资产净值,以达到募集资金的条件或免予被摘牌。
第二,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程度不均衡。如制度未对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比例作出明确的规定及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法,这就使不同的企业在处理相同或相似情况时由于采用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企业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另外,除了上市公司外,大部分小型企业是忽略谨慎性原则的。
第三,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目前,企业提取减值准备的方法和计提比例、对或有事项的判断都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多的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会计人员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则限制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三、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建议
企业是否采用谨慎性原则,管理部门无法作出硬性规定,而只能作出定性要求,因为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如何制订恰当的会计政策和进行合适的会计估计,影响的因素很多,不是国家政策所能面面俱到的,只能靠企业自己把握、外部会计师监督。而且,一旦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确定,就不能随意变动。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规范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1.必须承认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必要性
谨慎性原则有着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正如前文所述,它在评价会计信息质量时仍然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2.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恰当的运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如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实现资本保全,否则就有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因此把握好谨慎性的尺度非常关键,而制度和准则中谨慎性原则选择性的范围不断扩大,这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拥有较高的职业判断力,力求实事求是、诚信为本,避免造成主观随意性。
3.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首先是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断时所体现的一种判断;其次,才表现为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不同的判断会导致其对方法的选择,当然也会导致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结果最终会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特别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作出全面陈述,包括谨慎性原则的若干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产生的影响等。
4.要加强监督,强化约束机制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成本的存在,内部人都有动机进行会计利润调节。为了减少这种倾向,有必要引进外部监督机制。另外,谨慎性原则的不当运用除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差等客观原因外,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利益相关者利用谨慎性原则人为调节利润,谋求自身利益。因此,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内部牵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弱不当利用谨慎性原则的动机。
5.加强相关的法规,明确滥用谨慎性原则的后果
这一点已经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有所反映。《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不恰当地运用了谨慎性原则计提秘密准备的,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事项的性质,调整金额,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滥用谨慎性原则是一种制约。
第四篇:会计稳健性、贷款抵押与银企所有权模式
会计稳健性、贷款抵押与银企所有权模式
摘 要:债务契约中代理问题的缓解,主要是以会计稳健性和抵押作为其替代机制。在银企所有权属性的影响下,会计稳健性与贷款抵押的替代关系会相对削弱。企业向银行到款的比重的增加,同样也会减弱会计稳健性和贷款抵押的替代效应。提高财务报表的稳健性,以此来降低银行对于贷款抵押的标准和要求,可将其作为企业向银行贷款的策略。文章围绕会计稳健性、贷款抵押与银企所有权模式进行研究,探讨银企替代关系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贷款抵押;银企所有权
前言:会计稳健性和抵押是债务契约当中的重要工具,对缓解借贷双方的代理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会计稳健性与贷款抵押的替代关系与借贷人的信用度、企业有形资产比重有关,同时需要对银企所有权属性加以考虑。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银行的风险管理以及经营效率存在差异,而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破产风险及借款难易程度存在差异。国有属性的银行和企业的会计稳健性更低,和贷款抵押之间的替代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一.会计稳健性与贷款抵押的替代关系
在信贷市场当中,债务契约双方会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代理问题,因此银行在放贷的过程中,往往对于贷款抵押会提出相应的需求,用以缓解这一问题。贷款成本的高低与借款人是否提供贷款担保有关,根据一系列的债务契约条款,通过抵押品来披露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在我国的信贷市场中,会计信息不透明是引起代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了降低和缓解代理冲突,银行需要借款人提供相应的抵押品。会计稳健性与贷款抵押存在替代关系。银行和企业的国有属性,对会计稳健性和贷款抵押有着重要的影响,银企所有权模式则决定了约束条件。借贷人的信用度、企业有形资产比重、银企所有权属性都是影响会计稳健性与贷款抵押的替代关系的主要因素,需要深入进行衡量和分析[1]。
二.银企所有权模式对会计稳健性与贷款抵押的影响
(一)企业
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破产风险和借款难易程度上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二者之间存在不同的信息供给行为。一般来说,国有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要比非国有企业更低。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在国有企业当中,会计稳健性与贷款抵押要求之间的替代关系相对较弱,而借款比重增加,则会进一步减弱这种替代关系。在信贷关系当中,国有企业由于受到国家的隐性担保,其违约风险和破产风险要明显低于非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除了提供抵押品之外,还可以通过提供稳健的财务报告,披露公开透明的会计信息,以获得银行方面的信任,降低了借款难度,同时能够解决企业抵押品不足的情况。
(二)银行
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银行的风险管理和经营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治理结构及银企关系,二者的会计稳健性需求不同,国有银行的会计稳健性需求相对更低。国有银行对于国有企业实行预算软约束,企业往往无需完全公开信息披露,银行贷款与股价同步性正相关。在信贷市场中,银行需要面临一定的借款风险,利率浮动和债务契约在分散借款风险方面的效果并不显著,这就需要借款人提供相应的抵押品,并提供公开透明的会计信息,与银行对于风险的敏感度有关。与非国有银行相比,国有银行的风险敏感度不高,对于贷款抵押的需求相对较低。国有银行在债务契约当中,在抵押条款项并没有过高的要求[2]。
三、会计稳健性的检验
调查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抵押贷款比率要比非国有企业更低,被视为低风险客户,会计稳健性同样也低于非国有企业。企业贷款来源以国有银行为主,非国有银行只占据着小比例的份额。由于国有企业享受政府支持的贷款担保,现金流量波动小,发生贷款违约情况少,大大降低了风险。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拥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是相当重要的,更容易获得资金,以维持增长。银企所有权模式对会计稳健性与贷款抵押之间的替代关系起到调节的作用,衡量会计稳健性。根据国有与非国有企业样本描述性特征,进行回归结果分析SOE*CScore的系数和LSB*CScore系数为正数。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保证信息稳健性,赢得银行的信任,尤其是国有银行,进而获得更多的贷款,减弱了贷款抵押和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而在银企所有权属性对抵押与会计稳健性替代关系的影响回归分析当中SOE系数和LSB系数为负数,国有银行对于风险的敏感度低于非国有银行,贷款抵押要求标准较低,抵押品的数量随着贷款比例的增长而下降,尤其是面向低风险贷款客户的国有企业时,贷款抵押的标准和需求都明显更低。银企所有权模式对会计稳健性与贷款抵押之间的替代关系,在银企所有权的国有权属性及银行贷款比重增加的影响下而被减弱。由此可见,提供稳健性会计信息,是增加非国有企业贷款比重的有效途径,降低银行方面提出的抵押品要求,可以通过提供高稳健性的财务报表来实现[3]。
根据现金流和盈余的偏度和非经营性应计来衡量会计稳健性,现金流和盈余的偏度和非经营性应计越大,则会计稳健性越高。寻找合适的会计稳健性的替代方法,排除会计稳健性的非债权人需求,借款人的国有产权属性可能不会影响会计稳健性与抵押品的替代关系。将国有银行划分为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其中,会计稳健性与贷款抵押的替代关系存在显著差异,国有商业银行相对更强。考虑遗漏变量和内生性,进一步证实会计稳健性与贷款抵押的替代关系的因素,选择性进行会计信息披露[4]。
结论:作为缓解债务契约中代理问题的重要工具,主要是以会计稳健性和抵押作为其替代机制。基于我国信贷市场制度,深入研究会计稳健性、贷款抵押与银企所有权模式之间的关联。在银企所有权模式当中,会计稳健性和贷款抵押的替代效应被减弱。债务契约中的代理问题需要寻求更有效的办法予以解决。提供稳健性会计信息,即可降低银行对抵押品的标准和要求,为非国有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于李胜,王艳艳.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稳健性存在需求吗?[J].投资研究,2013,06:28-43.[2] 詹雷,江雪.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特征研究[J].财会通讯,2011,12:8-11+161.[3] 马勇.银行所有权模式对民营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7:80-81.[4] 林钟高,陈晓丽.资产负债观、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2,06:3-8+161.
第五篇:2013上半年稳健性自评估报告
XX期货股份有限公司XX营业部 “两综合、两管理”自评工作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XX中心支行:
在2013年上半年结束之后,我营业部按照贵行下发的金融机构自评标准,在营业部负责人领导下,积极组织开户岗、财务岗、信息技术岗、风控岗及业务人员,学习工作手册并从公司治理、内控管理、经营状况、风险管控、守法合规等方面进行自查自评工作,现将自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公司治理及内控情况:
1.我营业部严格按照要求建立健全了组织结构,已有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由营业部负责人统一管理,下设开户岗、财务岗、信息技术岗、风控岗及业务岗,所有人均取得了期货从业证书及相关证书,岗位配备符合要求。开户岗严格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对客户进行身份识别,客户必须持有本人有效身份证,才能开立期货账户。通过客户来源,从客户经理及其介绍人处详细了解客户的职业、资金来源、开户目的,及时有效地排除证券期货市场禁入者,并将新进客户进行风险等级划分,采取持续关注措施,适时调整客户风险等级,按照安全、准确、完整、保密的原则保存客户身份资料。交易岗全面负责检测客户交易情况,及时通知客户追加保证金,进行后续的回访及风险提示工作。筛选可疑交易及时进行人工甄别,出具分析报告。财务岗负责监督客户出入金等工作,并按时报送金融统计报表。信息技术岗维护营业部网络正常,计算机系统应对不可抗力因素检查,预防风险,维护营业部稳定经营。业务人员严格按照从业人员道德行为规范开展期货业务,对客户充分揭示风险,全面详细了解客户,对客户进行适当性评估,对各类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3.公司内部治理、风险控制制度、薪酬制度、激励约束机制等体系运行情况良好,为我营业部的合规发展、风险管理、稳健性经营提供了保障。
4.根据中国证监会《期货营业部管理规定(试行)》及我司《营业部内控制度》要求,2013年上半年我营业部进行了2次金融突发事件演练,以及营业部计算机系统应对不可抗力因素检查,检查未发现异常问题。
5.2013年上半年年我营业部合规稳健经营,未发生各类金融风险及金融突发事件、案件的情况。
二、经营战略、业务发展及经营情况
2013年上半年我营业部未出现同质化竞争、交叉性金融业务。我部严格按照证监局和XX期货业协会要求,对客户手续费标准及居间返佣比例进行严格把关,避免恶性竞争,维持稳健经营,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除了在业务开发阶段对客户进行充分的交易风险提示,我部深度挖掘自身研发水平,做好客户日常服务工作,并且利用短信平台对客户进行各类风险提示,给客户发送关于反洗钱、打击非法集资维护金融稳定的宣传短信,持续不断进行投资者教育工作,防范金融风险事件发生。
1.本营业部2013年上半年主要经营指标见附表。从各经营指标分析,我部的经营状况正在改善,业务开发流程、客户服务管理都逐步走向正轨,走产业化开发路线,省内几家知名企业在我部开户,使我部在相关产业内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为营业部业务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公司积极改善员工福利,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减少了人员的流动性,有利于业务的进一步稳健提升。
2.2013年4月份我营业部举行了投资报告会,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分享投资技巧,学习如何规避风险。会场悬挂反洗钱横幅,起到了很好的反洗钱宣传效果,有利于促进期货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3.我公司上半年进行了改制并且变更公司名称为“XX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我部按照要求完成了相关证件的变更,并向XX证监局和人民银行XX中心支行进行了报备,提交了相关材料。
三、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情况
本营业部严格按照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经营,贯彻执行人民银行政策规定,无任何违法违规情况。
四、金融创新情况及成效
我司的金融创新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正在合规、有序地开展,我部按照公司要求进行了资管业务自查,我部业务推广严格按照证监会和人民银行的要求进行,绝无进行夸大宣传之举,无潜在的风险,对我营业部稳健经营无影响。
五、践行社会责任情况 全球性的经济低迷造成的期货投资市场开发难度增加,另外XX辖区地下黄金交易及外盘等非正规交易平台里面的工作人员对于客户所做出的获利保证、代理操盘行为对期货行业所产生了负面影响,而我XX营业部作为国家合法正规的期货经营分支机构已通过各类培训及宣传扩大社会的认知度,力图做足投资者教育工作,推进期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为产业服务。
六、存在的不足、潜在风险及改进措施
此次自评涉及了营业部所有人员,从各方面深度自查,全方位评估了我营业部合规经营、业务发展、金融创新等相关情况。
经自评,我部治理结构逐步健全,内部管理规范严谨,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较好,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期货市场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有新品种推出,也就意味着新的产业资金进入期货市场,我们员工应该加强学习,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才能利用期货为客户管理风险,让客户资产保值增值,让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稳健经营,让期货市场发挥其功效。
随着期货市场不断扩大,新进投资者不断增多,我营业部将着实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稳健经营,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
XX期货XX营业部
20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