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2010年重大项目稽察工作报告
重庆市2010年重大项目稽察工作报告
2009年,全市重大项目稽察工作在市发展改革委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五个重庆”建设等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扩内需保增长中心工作,以加强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监管为重点,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开拓,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在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2009年重大项目稽察工作情况
(一)突出重点,强化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监督检查
今年,稽察办始终把促进新增中央投资项目顺利实施作为稽察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做好中央和市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积极配合市纪委、市监察局,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监督检查活动。二是参与筹办全市《强化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管理、确保扩内需保增长政策落实》电视电话会议,起草了会议方案和市领导讲话。三是派员参与市检查组对区县和有关部门实施的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全年对40个区县(自治县)进行了全覆盖检查,抽查部门17个,国有企业3个,项目536个次,稽察办人员发挥了骨干作用。四是会同委内相关处室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增中央投资项目重点排查,并对部分区县未按时开工项目进行督办,直至解除了暂停资金安排的处罚。
(二)全力配合,确保中央扩内需保增长检查工作顺利开展
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先后派出3个检查组、国务院办公厅派出扩大内需工作督察组赴我市开展监督检查,稽察办积极主动、密切配合,确保中央检查组和国务院督察组工作顺利开展。一是主动联系市政府办公厅、市监察局,共同做好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代市政府草拟了接待方案,协调有关区县做好迎检工作;二是全力配合检查组,协助制定工作方案,做好检查组与区县、部门之间的沟通衔接,全程陪同、参与检查组的各项检查活动,全年配合中央检查组完成了19个区县84个项目的检查;三是认真开展中央检查组指出问题的整改督办,印发整改通知,督促区县、部门限期整改,及时上报了整改情况。
(三)创新方式,深入开展重大项目稽察
继续深化重点项目稽察。按照2009年度重大项目稽察计划,全年对开县消落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位调节坝工程、江北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重庆川剧艺术中心和秀山隘口水库等4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稽察,提出了稽察报告,下发了整改通知。对突出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整改措施,指定专人抓整改落实。
继续开展行业性稽察。配合有关处室,对廉租住房建设、农村公路、乡镇计生站、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垃圾处理场收运系统扩建、农村户用沼气等行业项目开展了行业性稽察。
创新工作方式,将项目稽察和调研相结合,对2007、2008年度实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工程进行稽察调研,了解了区县项目管理现状、发现了一些薄弱环节、分析了投资效果,并就进一步加强监管和发挥投资效益提出了好的建议。
(四)强力推进,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条例立法进展顺利
今年,我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条例立法全面进入市政府和市人大立法程序。稽察办会同我委法规处、市政府法制办和市人大财经委、市人大法工委,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稽察办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立法程序,认真组织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进行修改,顺利通过了市政府第48次常务会审定,即将进入市人大审议。我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立法走在全国各省区市前列,将对重大建设项目稽察依法行政,促进项目规范建设,保障政府投资效益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加强协调,做好审计项目整改督办工作
按照市政府领导有关批示,稽察办会同市审计局狠抓审计项目的整改工作。一是开展了审计项目的整改督办。对嘉华大桥、彭水城市垃圾处理项目、秀山石堤水电站、南滨三期综合整治工程、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办公楼工程等5个市审计局竣工决算审计项目进行了整改督办。针对嘉华大桥项目BOT建设方式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原因,积极提出建议,推动了全市BOT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研究和制定。二是对2008年部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报告指出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及措施,并在全市发展改革、审计系统进行了通报。三是会同有关处室对2008年度财政性建设资金审计报告指出的问题组织了整改,并向市政府作了专题报告。
(六)周密安排,认真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我市开展的稽察工作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稽察办加强了对我市的稽察指导力度,先后派出5个稽察组,分别对我市廉租住房建设项目、西部城网建设和改造工程、新增中央投资项目“三个百分之百”落实情况、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项目进行了稽察,对总理批示整改督办的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进行了检查。在配合中央检查组和市里各项检查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稽察办经过周密安排,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稽察组,做好各方面的衔接和配合工作,确保了国家稽察的顺利进行。对国家稽察发现问题,认真督促项目单位积极整改,按时将整改情况上报了国家发展改革委。
(七)办理提案,完善重大项目监督和预防腐败机制
根据市发展改革委统一安排,稽察办办理了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两件提案。一是主办了《关于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实施“阳光监督”的建议》(第0093号提案)重点提案工作。会同市监察局等协办单位,按照童小平副市长提出的重大项目建设“决策、审批、投资、建设、问效”五个“阳光”监督理念,配合有关处室起草了《关于建立健全重大投资项目(事项)“阳光”监督机制的指导意见》,圆满完成了提案办理工作,完善了重大建设项目监督机制,获得了提案单位的高度评价。二是积极协助市检察院,办理了《用好平衡较快发展财政投入,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企业运营资金违法流动的监督,预防腐败》(第0050号提案)。
(八)认真调查,及时受理和查处重大项目群众举报
高度重视重大项目举报调查处理,对我市某矿区采沉陷资金使用、开县纸箱生产项目使用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存在问题的群众举报,稽察办及时会同有关处室开展调查核实,及时将采煤沉陷区项目资金使用调查情况上报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稽察办;对开县纸箱生产项目给予了停拨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的处理。
(九)充实提高,加强稽察队伍建设
今年稽察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在市、区两级稽察机构选送了多名稽察人员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稽察办组织的重大项目稽察培训和市政府法制办举办的行政执法培训,提高了稽察人员业务水平。针对当前一些项目管理部门和单位项目管理知识缺乏的现象,在南岸区、江北区、丰都县和政府投资集团公司开展了有关项目管理培训。
二、项目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9年,从中央到市、区县,各级都加大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依法建设意识普遍增强,全市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但是,从局部和个别项目看,项目建设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项目建设内容擅自变更较多。这类问题在一些小而散的农村项目中比较普遍,多数是由于前期论证不够充分、项目储备不足、勘测设计深度不够、设计方案与实际条件差异较大、项目法人基本建设管理意识淡薄等因素所致,导致变更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等情况时有发生。
二是部分项目进度缓慢。有的项目受征地拆迁等影响未能按时开工,有的项目因为
重大设计调整或者与其他关联项目施工协调衔接不够,导致工程进度缓慢,个别项目工期滞后长达两年左右。
三是部分项目超概严重。重点稽察的项目投资超概或单项工程投资超概现象突出,个别项目超概达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主要原因是:有的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导致设计方案变更调整较大;有的项目建设工期严重滞后,导致管理成本和价格风险增加。
四是部分项目招标不规范。工程勘察、设计、监理等未公开招标现象仍然比较突出;部分小而散的农村项目虽然进行了招标,但招标过程也存在不够规范。
五是项目资金管理核算不规范。有的项目概算外列支借贷款利息、担保费,有的项目成本反映不完整,个别记账依据原始凭证不足,有的项目未执行国家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未定期编制相关会计报表,未按规定收取履约保证金等现象。
三、2010年重大项目稽察工作思路
2010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持续向好和我市“五个重庆”战略的推进,投资拉动仍将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大批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将开工建设,同时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项目建设模式日趋多元化,项目建设管理中将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重大项目稽察面临新的挑战。为此,重大项目稽察工作要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改革中心工作,增强服务意识,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责,继续将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为重点,加大项目稽察力度,扩大稽察覆盖面,规范建设项目管理,保障国家和市里各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一)进一步加强对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的监管
为确保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的贯彻落实,将继续把工作重点放在中央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方面,认真总结今年中央投资项目监督检查的经验,明年继续将工作重点放在中央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上,重点抓住中央投资项目开工、进度、验收、投运以及配套资金到位等重点环节开展稽察。积极协助中央检查组对我市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的新一轮监督检查工作,继续配合市检查组的监督检查,按照“三个百分之百”要求,抓好中央投资项目的整改工作。
(二)深化重点项目稽察
根据明年政府投资的方向和重点,结合发展改革工作实际,重点围绕调结构、惠民生方面项目开展重点项目稽察,主要在“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卫生教育以及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选择重大项目开展重点稽察。重点项目稽察要按照即将施行的《重庆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条例》有关要求,紧紧抓住项目实施环节,对建设程序、项目四制、投资概算控制、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资金使用管理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稽察,对项目存在问题要查深、查透、查准、查实,不断提高项目稽察水平。
(三)组织实施专项检查
鉴于当前我市实施建设的重大项目范围广、数量大,为扩大稽察覆盖面,拓宽稽察领域,将强化行业性项目稽察,针对重点和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开展专项稽察,通过查找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项目管理建议,推动行业项目管理水平提高。
(四)抓好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条例宣传和落实工作
我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条例是为适应我市投资改革需要而出台的一部地方性法规,对规范项目稽察活动、强化项目管理、依法处置违法违规行为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做好条例的宣传工作,扩大条例社会影响;并根据条例有关规定,研究完善新的工作程序,细化实施细则,开展区县稽察培训,保证条例落到实处。
(五)建立重大项目阳光监督机制
抓好《关于建立健全重大投资项目(事项)“阳光”监督机制的指导意见》的落实,建立健全“阳光”监督相关制度,加大重大建设项目政务公开力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参与重大项目稽察,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包括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其他外部监督作用,体内监督与体外监督相互补充、配合,共同保障重大项目“阳光”规范建设。
(六)稽察工作方式实现四个结合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稽察办有关要求,项目稽察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检查与研究结合,通过项目检查为政策研究制定提供有价值的材料和信息;二是检查与整改结合,项目稽察不能停留在检查阶段,还要督促项目单位搞好整改,达到项目稽察的目的;三是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结合,项目稽察要统筹兼顾,既要通过抓住重点项目开展工作,也要考虑一般项目的稽察;四是稽察与培训相结合,通过稽察和项目管理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水平。
第二篇:水利项目稽察工作报告
水利项目稽察工作报告
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开展2016年水利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水利建设项目稽察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积极行动,认真安排部署,组织各县区水务局、局属各单位、和县引大田间建设管理处等单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自查和稽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
我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高度重视这次自查稽查工作,把水利项目自查稽查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要求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书记、副局长为副组长,各县区、局属各单位、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自查稽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加强对自查工作的领导,并组织相关业务处室召开专题会议,对稽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形成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和责任单位具体抓的良好局面。
各县区水务局和相关单位则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严格按照重点项目领导包抓责任制要求,把安全责任和项目责任分解到一线,落实到个人,按照“谁包抓,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确保各项在建水利工程稳定推进。
二、明确目标,全面深入排查和稽查
为确保排查工作有序推进,我们要求全市水利系统各对照《省水利厅“十二五”期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督查工作实施方案》、《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导则》等文件精神,吃透政策,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必须深入工程建设现场,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
4月下旬,我局组织相关业务处室和专业人员对:县东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县宛川河(夏官营~金崖镇桥)堤防工程、县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县上五村农村、黑石川村饮水安全工程和什川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红古区渠道工程、红古区花庄水厂、西固区范坪三泵站改建工程、西固区达家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安宁九洲台绿化上水工程和新区2016年生态屏障建设水利配套工程等工程进行了督察。具体督察情况如下:
1、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情况
督察组对以上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决策程序和审批程序都进行了认真督察。通过督察,发现均由省、市水利部门及发改部门审批,设计均选择完全具备设计资质的省、市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没有发现未批先建、违规审批、报大建小、不按程序变更设计等现象。招标都为公开招标,招标公告和中标公示均在《经济信息网》上发布,开标过程符合相关规定,标段评标专家都按规定从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程序符合《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中关于招投标程序的相关规定。招标中没有发现虚假招标、评标不公等问题。在督察过程中,我们还加大对转包、违法分包行为的查处力度,经全面细致排查,未发现上述违法违纪问题。
2、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每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完成招标后,工程监理中标单位基本能着手编制完成监理大纲及监理实施细则,成立项目现场监理部。并选派施工经验丰富的监理人员持证上岗,进驻施工现场,全面负责工程的监理工作,严格控制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和施工程序,基本履行了监理“三控制、一协调”的职责,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方面,县水务局做的比较好,派驻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作风正派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甲方工地代表进驻工地,配合工程监理,从原材料的进场到隐蔽部位的施工,全程跟踪,保证了质量,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同时,他们还在工程开工前,督促施工单位向劳保部门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待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全额发放农民工工资后,才申请劳保部门退还保证金,杜绝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发生。这种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全市范围推广。经督查,没有发现擅自改变土地性质,转包和违法分包,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不严格履行合同、拖欠农民工工资、不按合同约定履行监理职责、不认真履行监理职责的问题。
3、工程项目建设资料整编情况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确保工程资料的真实完整很重要。我们在督察中重点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进行了检查。具体按照档案管理学相关规定,对资料的分门别类整理,和项目前期到工程立项、招投标、开工建设、竣工验收全程收集情况;和设计单位初步设计到施工单位建设、监理单位监督、建设单位文本往来全方位整理收集情况进行了督查。通过督察,未发现问题。
4、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在项目建设中,如何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对一个工程来说也很重要,这也是我们此次督察的一个重点。我们主要从项目报帐制和资金审批制度着手,对项目的专项专户、专款专用、按进度付款情况;和项目预、决算评审和审计情况进行了重点督察。在资金拨付过程中是否实行层层签字链条式的监督机制,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单位是否根据工程进度申请进度付款,通过监理审核签字后报项目部,由甲方工地代表、甲方技术负责人、分管领导、财务人员和主管领导根据工程进度、工程量签证单、合同单价层层审核签字后方可进行资金拨付情况进行检查。对资金拨付中预留工程质保金,待工程运行维修期满合格后的拨付情况进行了检查。经督察,未发现物资采购监管和资金管理使用严重超概算等问题。
5、稽查、审计、监察整改意见落实情况
在质量安全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各项水利工程组建项目部开始,明确项目法人单位及职责,严格执行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项目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正确处理工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与进度、费用与效益之间的矛盾。监督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施工,从工程原材料进场到隐蔽工程建设,我们派驻的甲方工地代表和监理都层层签字落实责任,严格把关,始终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工程质量、进度、资金管理和生产安全。经督查,在建设、验收等环节,均没有发现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压缩合理安全生产费用,擅自修改工程设计、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实行了“重点项目领导包抓责任制”,我局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都符合工程立项、审批、开工等建设规程,资金管理严格,工程质量合格,效益明显,在历次中央扩大内需检查、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检查、省重大项目专项督查及国家、省、市、县工程专项审计过程中,都没有检查出问题。同时,也没有发生违纪违规案件和信访举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工程分部项目验收不及时。
2.有些重点县项目,点多面广,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
四、下一步打算
通过稽查,我们要进一步摸清底子,完善资料,加大工作力度,抓好工程建设,保质量促安全,确保我市所有水利在建工程早日建成并发挥效益。同时,我们将继续按照《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规定的工程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项目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工程建设制度,认真做好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进一步明确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形成长效机制,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第三篇:2010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09年主要工作
2009年,市检察院在市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带领全市检察机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五个重庆”建设,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切实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以“扫黑除恶”为重点,全力推进“平安重庆”建设
全市检察机关按照维护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依法履行批准逮捕、提起公诉等职责,充分发挥“平安重庆”建设主力军作用。共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21723人、起诉28839人,同比分别上升16.7%和7.4%。
(一)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黑恶势力是严重侵蚀社会肌体、危害经济秩序的毒瘤。根据中央总体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全市检察机关将扫黑除恶作为推动平安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参与专项斗争。一是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为了稳准狠打击黑恶犯罪,市检察院及时出台专项斗争工作意见和打击“保护伞”、确保案件质量、严格工作纪律等“1+3”措施,提出了“坚决果敢、严谨周密、准确指控”的工作要求,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对重大涉黑案件,市检察院统筹协调、挂牌督办,分院牵头主办,三级检察院协同配合。二是严格依法、不枉不纵。相继抽选300余名侦查监督和公诉骨干组成检察机关打黑专案组,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数月来,参战干警发扬团队精神,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审查案卷1376册,准备法律文书和出庭预案970余万字。办案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正确区分罪与非罪、“黑”与“恶”、黑恶犯罪与其它刑事犯罪、“保护伞”和一般职务犯罪的界线,不拔高不压低。三是打黑反腐同步推进。在扫黑除恶斗争中,市检察院专门设置职务犯罪信息情报组,汇集分析办案中发现的职务犯罪线索,指定管辖、异地办案,确保打“保护伞”、查办职务犯罪与摧毁黑恶势力同步推进。去年6月深入开展专项斗争以来,批准逮捕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1176人,起诉78件782人。对陈明亮、陈坤志、龚刚模、王天伦、岳村等30个涉黑团伙依法批捕起诉,有力地整治了社会治安,促进了社会管理,提升了人民群众安全感。立案查办扫黑除恶斗争中揭露出来的职务犯罪87人。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市公安局原副局长彭长健等12名厅级干部涉嫌犯罪落入法网,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强力反腐的决心。
(二)正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该严则严、当宽则宽,既有力打击犯罪,又减少社会对抗。积极投入打击街面犯罪、缉枪治爆、破案攻坚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批准逮捕杀人、强奸、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抢劫、盗窃、抢夺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毒品犯罪嫌疑人11090人,起诉13691人。对银河电子游戏城聚众斗殴致5人死亡案,罗登贵连环抢劫强奸案,“兰源”洗脚城拐骗迫害36名少女案等重大恶性案件,组织精干力量快速办理、及时惩处,打击了犯罪分子嚣张气焰。在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对初犯、偶犯、未成年人的轻微犯罪和民间纠纷引发的轻微犯罪依法实行宽缓刑事政策。对涉嫌犯罪但无逮捕必要的,决定不批捕1747人;对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判处刑罚的,决定不起诉1147人。对482件因邻里亲属纠纷引发,嫌疑人真诚悔罪、积极赔偿损失、取得受害人谅解的轻微刑事案件,促进双方自愿和解后,依法不起诉,确需起诉的建议法院从轻判处,努力修复社会关系。
(三)认真处理涉法涉检信访。着眼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和“干部大走访”活动,组织干警走村进户,贴心听诉求、尽心解难忧、倾力化矛盾,息诉涉法申诉1749件。姜某不服法院正确判决,反复申诉长达44年,第一分院办案检察官多次到福利院答疑解惑、心理疏导,最终使其服判息诉。对清理出的120件重点涉检信访案件,逐案落实包案领导、责任部门、调处方案、办结时限,现已息诉118件。对重大刑事申诉、刑事赔偿、重点信访案件,上级检察院下沉一级研究定案,有错必纠、该赔就赔,受理不服检察机关不捕不诉决定的刑事申诉案件32件,依法纠正9件,对错误逮捕的8名当事人给予国家赔偿。建立检察环节司法救助制度,协调有关方面对35名生活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救助,体现司法人文关怀。
(四)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营造知法守法的社会环境,积极投入“百镇千村平安建设示范工程”,主动送法进乡村、进社区、进工厂、进学校。依法保障未成年人权益,对748名未成年被告人分案起诉,深入学校、家庭回访帮教,大渡口区检察院开设电话热线和谈心室,帮助失足青少年改过自新、回归社会。为遏制再犯罪、防止脱漏管,扎实开展监外执行和社区矫正检察工作,监督纠正脱漏管监外执行罪犯507人,建议收监执行129人。注意分析治安舆情和犯罪动态,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防控建议,促进增强社会治安稳控能力。
二、主动服务发展第一要务,着力保增长保民生
全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重大政策措施,综合运用打击、保护、监督、预防等职能,积极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一)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促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批准逮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合同诈骗、非法经营、逃税骗税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嫌疑人755人、起诉673人。张忠文等人以高息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8600余万元,梁平县检察院依法批捕起诉,使其受到了法律惩处。针对非法制售发票犯罪多发问题,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打击,批准逮捕113人、起诉112人。为促进解决执行难问题,对16名拒不执行法院裁判、情节严重的被告人依法提起公诉。进一步加强与工商、税务、质监等行政执法部门的衔接,建议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人员593人,同比上升58.1%。
(二)努力促进各类企业创业发展。着眼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内部管理,查办国有企业改制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损公肥私、中饱私囊的职务犯罪124人;起诉民营企业员工职务侵占、收受回扣等犯罪162人;对135件盗割电线电缆等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案件在公诉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从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有利于保障员工生计出发,慎重适用拘留、逮捕和扣押、冻结等措施;办理企业经营管理者或关键岗位人员犯罪案件,及时与主管部门或企业领导沟通。第五分院查办某国有企业负责人犯罪窝案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通报情况,注意办案方式方法,尽量避免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三)倾力服务和保障民生。紧紧抓住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依法保护群众合法权益。一是坚决惩治危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着眼于让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全,坚决打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等直接危害群众生命健康的犯罪,徐守华等人销售788.5吨假冒碘盐,胡波涉嫌向药店销售200余万元假药,颜其贵向超市销售14吨劣质香肠,均被依法批捕起诉。着眼于促进惠民利民政策的落实,在医疗、教育、后期移民安置补偿等民生领域查办职务犯罪161人;坚决打击侵吞骗取医保、低保、养老保险等社保资金的犯罪,第四分院从快起诉了廖贤权等28人涉嫌诈骗新农合资金429万元案。二是加强对群众的法律服务。办理侵害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妇女儿童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案件960件,如九龙坡区检察院办理的朱世芳等8人涉嫌利用虚假务工合同诈骗139名农民工案。对涉及农民工的“欠薪”案件,依法支持提起民事诉讼并胜诉463件,追回工资556万余元,聂诗礼等128名农民工被建筑公司拖欠工资5年之久,长寿区检察院依法支持起诉,帮助追回了“血汗钱”。通过民事行政检察与法律援助衔接机制,各级检察机关和法律援助中心共同为493名打不起官司的困难群众提供了法律帮助。三是不断丰富便民利民措施。建设以法律监督网为支撑的三级检察院门户网站,搭建“阳光检务”平台,推行网上举报申诉、网上法律咨询、网上案件查询,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开通12309举报电话,统一受理举报、控告、申诉、投诉、咨询和查询;城口县、武隆县、綦江县、荣昌县检察院探索建立乡镇、社区检察服务站,延伸法律监督触角,方便群众反映诉求。
三、坚决惩治和积极预防职务犯罪,切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全市检察机关坚持反腐败斗争工作格局,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强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立案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1027人,同比上升29.2%。其中贪污贿赂案828人,渎职侵权案199人;贪污贿赂10万元以上、挪用公款100万元以上的451人;处级干部178人,厅级干部20人。
(一)围绕重点热点领域开展专项查处活动。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继续推进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治理商业贿赂、查办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渎职犯罪三个专项行动。在农村征地拆迁、高山移民、退耕还林、种粮直补以及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等涉农领域查办职务犯罪313人,其中村社干部104人;在工程建设、商业购销等领域查办商业贿赂犯罪369人;在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查办非法批准征用土地、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等渎职犯罪71人。加大打击司法腐败的工作力度,根据有关部门移送、群众举报、检察机关案中挖案,严肃查办了市高法院原副院长张弢等涉嫌职务犯罪的司法人员107人,其中公安机关66人、审判机关19人、司法行政机关10人、检察机关9人、国家安全机关3人。
(二)着力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认真负责地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了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情况,全面落实审议意见要求,从提高认识、健全机制、加强协调等方面狠抓整改,渎职侵权犯罪立案人数同比上升49.6%。为促进依法行政,在国土、林业、税务等部门查办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行政执法人员75人。为促进安全生产,主动配合监察、安监、煤监等部门,同步介入重大事故调查,在依法批捕起诉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领域重大责任事故犯罪的同时,查办事故背后涉嫌玩忽职守、纵容违法违规生产等渎职犯罪41人。新闻媒体报道奉节“楼裂裂”事件后,检察机关及时跟进调查,立案查处了2名国家工作人员涉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案。
(三)深入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加强对重点领域的职务犯罪预防,与31个市级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共商预防措施。积极参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普遍推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提供查询1036次,其中有行贿犯罪记录的20个单位被招标单位取消投标资格,促进工程优质、干部优秀、资金安全。强化预防法制宣传教育,市检察院从全系统选拔50名检察官,组建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团,围绕“五个重庆”建设中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资金管理使用等重点环节,到有关部门举办法制讲座,主动跟进预防。促进发案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结合办案提出检察建议244件,得到采纳221件,渝中区、云阳县、酉阳自治县检察院关于加强对医疗设备采购、新农合资金、涉农资金监管的建议,得到当地党委政府采纳。
四、切实强化诉讼监督,努力维护司法公正
全市检察机关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不断加大诉讼监督力度,切实增强司法公信力。
(一)加强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对侦查机关应当立案而未立案的督促立案240件,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督促撤案129件,应当逮捕而未提请逮捕的追捕357人,应当起诉而未移送起诉的追诉410人,同比分别上升71.4%、148%、104%和36.2%。立案监督、追捕追诉人员中,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18人,无期徒刑3人,死缓1人。对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决定不批捕905人、不起诉107人。对2007年以来存疑不捕案件专项清理,督促公安机关补充证据后重新提请逮捕289人。扎实开展刑事审判法律监督专项检查,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90件,同比上升45.2%,法院审结62件,其中改判34件、发回重审13件。对135件刑期折抵计算有误的刑事案件提出纠正意见被法院采纳。为加强对司法裁量权监督,积极探索量刑建议制度,起诉时根据犯罪情节、悔罪表现提出刑罚适用建议。
(二)加强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法律监督。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裁判提出抗诉221件,同比上升20.1%,法院审结172件,其中改判62件、撤销原判发回重审4件、调解结案78件,如黄某与他人利用虚假诉讼恶意逃避债务,第三分院依法抗诉后,法院再审改判,为民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46万元。提出再审检察建议187件,法院启动再审155件,改变原审裁判114件。对180件执行超期、执行对象错误、超出标的执行或违反法定程序执行的案件提出纠正意见得到法院采纳,促进解决执行乱问题。
(三)加强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法律监督。为切实防止罪犯逃避刑罚执行,维护被监管人合法权益和监管秩序,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看守所监管执法专项检查、监狱“清查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监管”专项活动,监督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429人,监督纠正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1018件;督促处理在监室内恃强凌弱、寻衅滋事的牢头狱霸,消除监管安全隐患146起。
五、大力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法律监督能力
全市检察机关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战略任务常抓不懈,按照严格、公正、文明、廉洁的要求,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检察队伍。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各区县检察院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西部领先、全国一流,我怎么做”大讨论,进一步明晰了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路。涌现出一批先进模范人物,树立了“全国模范检察官”、“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巫山县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局侦查一科原科长罗东宁这个全国政法系统的先进典型,大力弘扬“不怕苦、勤学习、拒腐蚀、敢碰硬”的罗东宁精神;深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通过大讨论提炼出“忠诚廉明、守护正义”的重庆检察精神,进一步提振了队伍精气神。
(二)深化检察业务大练兵。着眼于优化知识结构、提升专业化水平,市检察院举办了16期培训班,对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和新进人员集中培训1814人次。依托检察视频专线网络,对职务犯罪侦查和公诉干警进行了岗位素能培训。按照检察业务门类,建立了6类业务人才库,在全市检察机关选拔了233名业务骨干入库,有重点的进行培养和使用,着力打造业务带头人。紧贴办案实践,通过案件研讨、庭审观摩、法律文书评析、组织专案攻坚等实战练兵活动,持续加强能力建设,案件质量进一步提高,公诉案件无无罪判决,撤回起诉率、职务犯罪案件撤案率、刑事抗诉改变率、民事行政案件抗诉改变率和再审检察建议采纳率等主要业务质量指标均进入全国前七位。
(三)狠抓纪律作风和自身反腐败建设。坚持从严治检,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洁从检教育,开展“廉政文化示范院”创建活动。突出重点,在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开展“严格执法、规范办案”专项活动,着力解决扣押处理涉案款物、办案安全等环节不规范的问题。坚持内部审计和巡视制度。对群众举报和办案中暴露出的检察人员职务犯罪,坚决依法查处。共查处违纪违法干警17人,其中9人被追究刑事责任、3人被调出检察机关。如第一分院原副检察长毛建平涉嫌受贿犯罪被依法查处。认真吸取深刻教训,围绕立与不立、捕与不捕、诉与不诉、涉案关键数额确定等检察权运行环节,制定了《关于对执法办案重点环节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的规定》,规范检察官自由裁量权。
(四)深入推进基层检察院建设。牢固树立固本强基、面向基层的思想,围绕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扎实开展规范化检察院创建活动。争取区县党委支持,对24个区县检察院50名班子成员进行了交流。统一招录159名大学生充实基层,选派17名业务骨干上挂下派。狠抓执法保障建设,将国家和市级财政提供的1.1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基层检察院建设,重点配置办案装备和信息化设备等。建立结对共建机制,强化“一圈两翼”检察院的互助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市基层检察院有17个集体和26名个人受到市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家部委的表彰,渝北区、沙坪坝区和巫山县检察院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
六、加强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制约,确保检察权正确行使
全市检察机关牢固树立监督者更应接受监督的意识,不断完善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保障执法办案活动严格依法进行。
(一)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深入贯彻监督法及实施办法,市委第三次人大工作会议后,市检察院制定了进一步强化接受人大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市检察机关向各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78次,召开代表座谈会121次,邀请代表视察71次。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到基层调研邀请当地人大领导和人大代表座谈,将区县人大的评价作为考核基层检察院的重要指标,还通过邀请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向代表送阅资料、书面汇报情况、邀请观摩出庭公诉等方式,虚心听取意见,切实改进工作。市检察院办理市人大代表书面建议6件、口头反映事项2件,满意率100%;办理市人大有关部门交办信访案件2件;依法提请市人大任免检察官74人次。
(二)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落实市委第三次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完善特约检察员、专家咨询委员制度,邀请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座谈,在检察决策和执法办案中充分听取意见、接受监督。市检察院办理市政协提案5件,口头建议1件,满意率100%。将新闻媒体作为倾听民声的重要渠道,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对网民提出的500多个问题及时处理回复,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将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拟不起诉和撤案的59件职务犯罪案件全部提交监督,其中3件案件人民监督员不同意拟处理意见,检察机关予以采纳,外部监督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自觉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坚持把加强内部监督放在与强化法律监督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通过网上办案系统加强流程管理和动态监督。严格执行职务犯罪案件立案报上一级检察院备案和撤案、不起诉报上一级检察院批准制度,完善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推行检务督察制度,对17个区县检察院履行职责、执行纪律、接待来访等进行明察暗访,检查结果全市通报、责令整改。建立对分院的目标考核制度,坚持分院检察长向市检察院述职述廉,强化对分院的监督管理。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改革要求,从去年7月起,全市检察机关在全国率先开展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上提一级改革试点,促进了规范执法,加强了质量监管。
一年来检察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各级党委正确领导,人大有力监督,政府、政协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全市检察机关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检察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有的检察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自觉性不强,在创新检察工作、适应人民群众新需求、全面认识和把握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二是有的检察机关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三是少数检察人员存在特权思想、霸道作风,个别领导干部和执法干警以权谋私、索贿受贿。四是边远贫困地区检察院在稳定人才资源等方面存在困难。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工作思路
2010年,全市检察机关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以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载体,强化法律监督,强化对检察权运行的监督,强化高素质检察队伍建设,努力为落实“314”总体部署和“五个重庆”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第一,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和毒品犯罪;把扫黑除恶作为常态工作任务,坚持“露头就打、打早打小”、打黑反腐同步推进,促进构建长效机制,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的高压态势。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把社会矛盾化解贯穿执法办案始终。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涉检信访。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进一步加强监外执行和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探索建立普通刑事犯罪微罪不起诉与社区帮教衔接机制,加强未成年人犯罪和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预防工作;依法打击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促进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加强社会治安动态及对策研究,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第二,着力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围绕城乡统筹、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等部署,更加注重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密切与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衔接,坚决打击走私、骗税等经济犯罪,特别是传销、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更加注重保障政府投资安全,依法查处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康居工程、园区建设、房地产开发、招商引资、银行信贷审批等资金、项目密集领域的职务犯罪;更加注重保障民生,严厉打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犯罪,严肃查办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移民补偿、抢险救灾、医疗卫生、招生考试、安全生产等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加强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保护;更加注重“司法护农”,切实加强涉农检察工作,加大村镇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力度;更加注重改进执法方式方法,妥善处理涉及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案件,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法律服务。
第三,着力保持惩治腐败工作力度。反腐倡廉关系发展稳定和人心向背。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严肃查办领导干部贪污贿赂、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严肃查办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办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案件,严肃查办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加强职务犯罪预防,认真研究职务犯罪发案规律,推动形成检察预防与纪检监督、组织监督、群众监督的合力。
第四,着力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公正廉洁是司法公信力的生命线。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加强对立案、侦查、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防止放纵犯罪和冤及无辜;进一步加大民事审判法律监督力度,重点监督纠正涉及民生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错误裁判;加强对侵犯在押人员合法权益和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监督,促进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依法进行。根据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部署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要求,探索建立对公安派出所的监督机制;继续探索对民事执行、司法调解的法律监督和督促起诉、民事公益诉讼等工作;强化对立案监督、存疑不捕、抗诉案件和检察建议的跟踪监督,增强监督实效。
第五,着力加强检察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市委三届六次全委会精神,以领导班子建设为核心、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争创活动为载体,努力建设一支管得住自己、镇得住坏人、帮得了百姓、人民信任的检察队伍。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提升执法公信力”和“忠诚为民”主题教育,大力弘扬重庆检察精神;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制定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的若干规定,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持续开展岗位练兵和分类培训,提升检察队伍的法律监督能力,注重从司法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业务领军人物;严格执行“十条禁令”,对自身队伍中的腐败行为绝不护短、绝不手软,强化自我排毒功能。坚持严管厚爱,关心干警身体健康。完善结对帮扶、示范带动等措施,加大对贫困地区基层检察院的支持力度,筑牢执法为民的一线平台。
第六,强化对检察权运行的内外监督。针对去年查处检察人员违纪违法案件发现的监督管理薄弱环节,探索建立不批捕案件、有认识分歧的不抗诉案件、变更强制措施、出具自首立功证明材料、起诉环节不予认定的犯罪事实等审查审批制度。严格规范检察官与律师和当事人的关系,严禁为案件当事人推荐、指定律师,严禁接受案件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吃请、钱物、娱乐性消费,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危害司法公正。坚持涉检信访责任倒查,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更加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认真落实监督法及实施办法,完善代表工作联系人、分院接受监督、代表约见负责人等制度;更加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更加自觉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的外部监督作用。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全市检察机关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努力做好各项检察工作,为重庆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2011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2月09日
来源:重庆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2011年1月9日在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重庆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五年。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定向导航,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发3号文件,重庆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肩负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全市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重庆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创新图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化解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以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举措,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生机勃发的新境界。
———经济发展实现重大跨越。初步统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800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991亿元,增长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80亿元,年均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935亿元,年均增长28.2%。工业销售值突破1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超过400亿元、增长2.8倍。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9%,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特别令人振奋的是,人均生产总值迈上4000美元新台阶,赶上全国平均水平,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决定性基础。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4∶45.1∶41.5调整为8.7∶55.3∶36。“6+1”支柱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以惠普、宏碁和富士康、英业达、广达为龙头的1亿台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强势崛起,汽车摩托车产值超过3000亿元,装备制造、化工医药、材料工业、轻纺工业产值均突破1000亿元,形成百亿级园区20个、百亿级企业15户。内陆地区金融高地加速形成,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成为支柱产业。银行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不良贷款率降至0.9%。上市公司总市值翻了三番多,证券化率提高到52%。保费收入翻了两番。担保、小额贷款、信托、租赁、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财务公司等新型金融业态快速发展,在国内率先开展离岸金融结算和电子商务国际结算。物流中心建设上档升级,形成国际级物流通道3条、国家级5条,年货运总量30%来自市外。会展、购物、美食之都加快建设,建成一批百亿级商圈、百亿级市场。成功申报中国温泉之都,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
———“五个重庆”建设全面推进。主城进入“二环时代”,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提速发展,区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3%。三年拆迁主城危旧房1200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176万平方米。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和“一枢纽五干线”铁路网,在西部率先取消二级公路收费,基本实现“四小时重庆”、“八小时周边”。建成主城快速干道116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铺开。新增跨江大桥39座。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3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超过200万标箱。江北国际机场跻身全国十强,年旅客吞吐量增长2倍、货邮吞吐量翻了一番。黔江舟白机场建成通航。完成森林工程129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0%提高到37%,主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66天增加到311天。卫生和体育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87.6%,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6.7岁。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切实加强,事故死亡人数减少31%,重特大事故件数下降75%。大走访、大下访深入开展,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五五”普法圆满完成。扫黑除恶取得重大胜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及时有效,群众安全感指数稳定在95%以上。
———内陆开放高地快速崛起。两江新区开发建设强力开局。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从建设到封关运行一年完成,实现贸易服务与沿海同样便利。推动中、俄、哈签署边境口岸高效便捷通关协议,开通渝新欧铁路集装箱班列和渝深铁海联运,重庆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进出口总额达到124亿美元,增长2倍多。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跨越,外商投资额翻了三番多,达到63亿美元。“走出去”取得突破性进展,50亿美元对外投资项目获得批准并付诸实施。渝台合作更趋紧密,台资利用累计超过20亿美元。承接沿海、联动周边成效明显,引进内资达到2638亿元。重庆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正成为海内外投资者抢滩的热土。
———综合配套改革攻坚破冰。积极稳妥推进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籍制度改革,切实保障转户居民同等享有城镇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待遇,建立农村土地自愿、有偿、弹性退出机制,为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制度性探索。构建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实施“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调控举措,房地产市场总体健康。推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创设农村土地交易所,组建农畜产品交易所、股份转让中心、药品交易所、航运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和上市路演中心,联合产权交易所运行良好。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达到1.2万亿元、增长2倍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更趋完善、改革重组深入推进、经济布局逐步优化。民营经济支持体系不断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占比提高到62%。
———“三农”工作和区域统筹力度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五年累计超过1300亿元,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粮食产量连续三年超过1100万吨,蔬菜、水果持续增产。实现乡乡通畅、村村通达,农村客运覆盖到72%的行政村。完成水利投资382亿元,建设大中型水库24座,完成22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又有1100万人喝上安全水,建成城镇达标防洪堤300公里,极大改善了工程性缺水和下雨即涝的局面。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26%。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现全覆盖。32%的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起“一圈两翼”对口帮扶机制,市属国有企业融资100亿元支持“两翼”工业园区建设,“两翼”经济增速连续四年快于全市平均水平。
———百万移民搬迁任务圆满完成。历经十七年的艰辛努力,搬迁安置移民113.8万人,复建房屋3725万平方米,调整搬迁工矿企业1397户,库区面貌焕然一新。成功保障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至175米。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防治,库区水质保持稳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库区城镇调查失业率年均下降1个百分点。8个重点移民区县发展提速,年均增速比全市快2个百分点。库区发展全面转入后续工作新阶段。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全面实现“普九”,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大学城基本建成,解决了“普九”债务、农村代课教师等遗留问题。各类人才总量稳步增长。基础研究水平明显提升,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医疗器械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发明专利授权量翻了三番。三甲医院创建计划进展良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超过40%,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到26个区县。重庆大剧院、科技馆等一批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投用,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信息资源共享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中小学塑胶运动场1080个、登山步道86条,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4%。国防动员能力明显增强,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3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0元,年均分别增长11.3%、13.1%。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38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征地农转非人员等社保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建立起城乡困难群体救助制度和节假日送温暖长效机制,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率先实行相对扶贫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4万人。
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们按照中央宏观调控要求,扩内需、调结构、控通胀、惠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7%,外商投资额、进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均增长50%以上。成渝客运专线等11条铁路同时在建,火车北站、西站改扩建工程和兴隆场编组站建设全面启动,总投资超过1400亿元,掀起了重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铁路建设高潮。2000公里高速公路全面建成、路网密度位居西部第一,又有1000公里地方高速公路相继开工。200万标箱规模的果园港加快建设。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完成主城干道建筑立面及居住区综合整治5600万平方米,建成巴渝新居5.3万户,改造农村危旧房11.6万户。全面启动户籍制度、住房制度、“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微型企业发展等重大改革,农民转户进城145万人,开建公租房1300万平方米,实现“两翼”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扶持发展微型企业1万户、带动就业超过10万人。农村商业银行、水务集团、力帆、乡村基等7户企业成功上市,直接融资700亿元。大力落实“民生十条”,城镇新增就业31.5万人,农村养老保险扩大到30个区县、250万老人享受到养老待遇,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480所,130万留守儿童得到关爱,交巡警合一改革和新型校园警务制度全面推开。采取加强产销衔接、规范市场秩序、增加困难群众临时补贴等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2%。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十一五”收官划上了圆满句号。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以人民幸福为追求,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充分体现“加快”“率先”、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新路子。
第一,突出发展要务,把中央要求与重庆实际紧密结合,审时度势谋跨越,抢抓机遇促发展。我们创造性地放大西部大开发、三峡移民等机遇效应,全面落实国发3号文件,一揽子政策措施和一大批项目相继落地,把重庆发展推上了快车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提振经济举措,推出一系列适应性措施,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重庆经济逆势而进,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前三。实践证明,只有把抓住机遇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才能用好机遇,争得主动、创造优势,开辟出重庆发展的新天地,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赶超升位。
第二,突出民生导向,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共建共享幸福美好家园,使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我们坚持把改善民生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始终,保持一般预算的50%以上用于民生、75%用于区县和基层,滚动实施民心工程,全面落实“民生十条”,不仅解决了大量突出的民生问题,而且激活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以“五个重庆”为载体,倾力打造和谐安康、环境友好、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得到广大市民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实践证明,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持久的动力。只有处处以人为本,注重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辩证统一,两者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突出改革创新,把解决突出矛盾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先行先试、敢破善立,以制度创新增活力、聚财富。我们把户籍制度改革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构建起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通道。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公租房建设管理新机制,帮助中低收入群体实现“住有所居”。首创地票交易制度,开辟城市反哺农村的新渠道。改革林权制度和农村流通融通体系,助推“两翼”农户增收。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用改革创新思维,集中破解大面积、长周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肩负起探新路、作示范的历史重任,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不竭动力。
第四,突出内陆开放,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紧密结合,善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开放促跨越、图振兴。我们加快构筑开放大平台,建设国际贸易大通道,把重庆推向了大开放的最前沿。改变以港资为主、工业为主、增量为主的外资利用单一模式,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新格局。配合国家开放战略,实施面向国内市场和重庆发展的海外投资,实现国内发展与跨境投资、利用国际资源、掌握先进技术的良性循环。实践证明,只有善用世界眼光和双向思维谋划内陆开放,才能分享到全球化带来的更多机遇,在更高起点、更大舞台上实现跨越发展。
第五,突出人文塑造,把培育正气与张扬法治紧密结合,弘扬主旋律,惩治黑恶丑,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我们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行动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干部群众受到熏陶、获得教益。扎实开展“三项活动”,全面落实“三项制度”,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按照中央要求,顺应人民愿望,依法开展扫黑除恶,维护了公平正义,净化了社会环境。实践证明,只有以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引领,形成凝心聚力谋发展、和衷共济促跨越的生动局面,我们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进步和变化,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和方向引领,得益于中共重庆市委的科学谋划和统揽指挥,凝聚着重庆3200万人民的丰富智慧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作出奉献的全市各族人民和外来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驻渝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和社会各界,以及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一五”发展成就令人鼓舞,但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产业结构不优,消费贡献率不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资源能源战略储备不足、应急能力不强,生态环保压力增大;二元结构矛盾仍是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还任重道远;城市规划建设档次还需提高,现代化管理能力尚需增强;社会建设欠账较多,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调节利益关系、保障公共安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任务繁重;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部门办事效率不高,一些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工作作风有待加强。我们必须直面问题,弥补不足,更加自觉地推动科学发展,更加主动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有效地破解发展难题,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二、确保“十二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重庆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全面发力、阔步前进的重要时期。综观国内外形势,我们仍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国际分工调整蕴藏新的机遇,国际环境总体有利。当今中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为重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当前重庆,多重机遇汇集,“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政策效应加快释放,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三峡后续工作全面启动、国家中心城市和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又添新动力,大发展的气势已经形成。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重庆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抢抓机遇,改革开放,攻坚克难,奋力开创重庆科学发展新局面。
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314”总体部署为核心任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成果为人民共享,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坚持通过改革开放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基本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其主要标志是:
———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整体跨入现代化阶段。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左右,达到1.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城镇新增就业15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
———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成为集聚辐射功能强大的经济中心。形成主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县城和特色中心镇联动发展的大都市连绵带,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0%、60%。工业销售值翻一番,达到2.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0亿元。金融、物流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10%和6%。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金融、商贸物流、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地位基本确立。
———建设与国内外经济广泛融合的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内陆开放示范区。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和经开区、高新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贸易大通道全方位形成。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和一般贸易一体化发展,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五年外商投资额500亿美元,境外投资300亿美元,保持中西部领先水平。
———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先行区,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基本构架。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农民工户籍、“双轨制”住房、金融要素、收入分配、国有民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建立起城乡人口和资源要素充分流动的制度体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左右,“圈翼”发展差距缩小到2∶1左右,基尼系数缩小到0.35左右。
———建设“五个重庆”,成为市民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共同家园。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成为西部宜居城市。交通体系完善,出行畅通便捷。建成惠及全民、水平更高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提高到80%和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40%,市民健康保障水平领先西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跃居全国先进行列,群众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5%以上。
以上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央对重庆发展的战略要求,表达了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展示了重庆跨越发展的光明前景。我们坚信,经过五年不懈奋斗,一个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加的现代化大都市,一定会崛起在西部大地上!
三、全面推进“十二五”战略任务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推动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建成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继续抓好大投资、大基地、大支柱,推动整机加零部件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千亿级园区和企业集团。打造新一代信息支柱产业,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和离岸数据处理中心。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和摩托车产业链,巩固中国汽车名城和摩托车之都地位。提升整机设计制造和成套水平,重点实施轨道交通、大型输变电、特种船舶等项目,建成国家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加快推进MDI一体化、千万吨炼油、乙烯及下游产品等项目,积极发展煤化工,建成内陆地区资源优化配置、竞争优势突出的综合性化工基地。延伸钢铁、铝材、镁合金、玻璃纤维等产业链,建成中国铝加工之都和千万吨精品钢材基地。立足提升优势产业,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构建通信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十大产业集群,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增强中心城市功能的着力点,扩大规模,提升能级。创新发展金融业,壮大银行、证券、保险业实力,优先发展加工贸易离岸结算、电子商务国际结算、要素市场交易结算和总部结算,建成内陆地区金融高地。顺应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和多式联运,提升研发设计、法律服务、咨询评估等专业服务业水平。顺应消费升级和城镇化发展趋势,大力发展餐饮购物、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社区服务等生活服务业。合理布局大型商务集聚区,提升解放碑、江北嘴、弹子石中央商务区产业能级。基本建成会展、购物、美食之都,打造西部消费中心。重点发展都市商务旅游,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塑造长江三峡、乌江画廊、大足石刻、合川钓鱼城等旅游精品,建成西部旅游集散中心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顺应信息化浪潮,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网络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经营。
(二)加快基础功能开发,着力完善国家中心城市支撑要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优化实施城乡总体规划,推动“五个重庆”覆盖城乡,全面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构建特大城市带动城镇群、城镇群带动广大农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同步推进大都市空间拓展和功能完善,高水平实施二环区域组团开发,促进产业布局、交通组织、公共设施、生态环境与人口聚居相协调,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加快万州等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努力形成产业实力强、城市功能全、要素集聚多、对外开放度高的区域性中心,带动辐射周边区县协同发展。完善远郊区县城功能配套,增强对人口和要素的吸纳能力。加快中心镇建设,发挥小城镇在统筹城乡中的传递作用。
加快“三港两枢纽”建设,形成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配套体系。空港要以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和东航站区建设为重点,建成内陆重要的复合型枢纽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100万吨。航运港要以主城、万州、涪陵枢纽港为核心,改造提升重点港区,年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700万标箱,成为内陆最大的内河港。信息港要建设国际重要的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构建直连国内外的高速数据通道,推进“三网融合”,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社区等信息平台,打造智能城市。铁路枢纽要建成兰渝、渝利等11条干线,提升三大客运站和两大编组站功能,实现“四小时周边”、“八小时出海”。公路枢纽要基本建成“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网,新增通车里程1000公里,改造提升国省干线公路,实现“四小时重庆”、“八小时周边”。
坚持规划、建设与管理并重,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依据区域地形地貌、历史文脉、产业布局、社会需求,优化城市组团功能定位和建设风格。高品位打造城市滨水地带,新增一批城市广场和公园,建设一批地标性建筑。构建城市森林景观带,促进城市与山系、江河、绿地和谐共生。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调整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投融资结构。持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建筑立面定期清洗制度,做到立面协调、空间清爽、街区洁净、设施完备。基本解决城市如厕难、过街难等问题。建立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推进数字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着力提高城市畅通水平。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产业平台、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小区合理配置,有效疏解都市核心区人口。提高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前瞻性和统筹水平。完善组团式、网络化城市道路体系,建成一批桥梁、隧道、快速干道、换乘枢纽和停车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现都市区轨道交通和公交线路全覆盖。加强道路交通综合管理,消减通行堵点,做好排堵保畅。
增强资源能源保障能力。科学开发水电、风电,优化发展火电,积极发展核电,电源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建成以500千伏“目”字型线路为骨干的智能电网,实现220千伏输变电体系覆盖所有区县。按照国家规划积极推动特高压电网建设。加强与疆、陕、黔等省区的能源合作,确保年供煤能力超过6500万吨,电煤常备能力达到300万吨。推进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加快供气管道和储气库建设,形成150亿立方米的年供气能力。推动中缅、渝黔等输油管线建设,成为西南地区成品油战略储备基地。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库和小型水源工程,新增蓄引能力15亿立方米,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促进城乡居民饮水全面达标,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和重点集镇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
(三)加快构筑开放平台,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升内陆开放水平,把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推向新的高度。
推动两江新区跨越发展。按照国家赋予的五大战略定位,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政策举措,加快建设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国家级新区,在服务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高水平规划建设产业功能区、商务集聚区和生活居住区,推动人口和要素加速集聚,带动大都市空间拓展。学习借鉴浦东、滨海新区,加快投融资体制、涉外经济体制、科技创新体制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整体推进基础建设、功能开发和重大项目攻坚,基本建成江北嘴金融核心区、北部新区总部集聚区、空港综合功能服务区、国际博览中心和龙盛、水土产业基地。突出高科技、先进制造和高端服务,建成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引进一批国内外顶级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结算中心,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航空、金融保险、临港物流等重点产业集群。
加快大通道和口岸建设。完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服务功能,建成国家重要的保税物流基地、加工贸易基地和服务贸易集聚区。加快建设内陆国际贸易枢纽,依托长江和兰渝、渝昆、中缅铁路,增开铁海联运和国际直达航线,完善通达太平洋、印度洋和欧亚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健全大通关体系,扩大口岸开放,创新监管机制,建设智能口岸,实现便捷高效通关。
加快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拓展利用外资的广度和深度,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运营、结算机构。推广整机加零部件一体化模式,做大做强加工贸易,延长加工贸易本地增值链。以信息、软件、工程设计、咨询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为重点,建设国家服务外包城市。扩大一般贸易,优化出口结构,提高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支持企业到境外并购先进技术、先进装备、知名品牌和上市融资,建立海外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资源开发基地。
扩大区域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务实推进与四川地区的经济合作,依托两地地缘、文脉优势,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和已建在建的6条铁路、6条高速公路通道功能,促进川渝两地制造业和服务业优势互补,实现经济资源和要素优化配置。加强与陕、鄂、湘、黔等周边地区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联系,促进产业互动、资源互利、市场共享,实现优势叠加、共同发展。抓住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的有利时机,发挥重庆对台交流的独特优势,建设两岸经济合作先行示范区,使重庆成为台商聚集地。
(四)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着力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坚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共发展共繁荣。
优化配置城乡资源要素。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领域,逐年增加各级财政“三农”投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统筹规划和合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充分发挥农村土地交易所功能,构建有利于农村土地增值、农民权益保障的良性机制。开展农村用益物权价值评估,扩大抵押质押融资规模。推进村镇银行区县全覆盖,稳步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引导和规范城市资源下乡,建好工商资本下乡示范项目,建立工商企业与农民收益共享机制。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加快形成以家庭经营收入为基础、工资性收入为主体、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稳步提高的农民收入增长格局。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加强农村土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稳定粮油生产,大力发展蔬菜、柑橘、生猪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渔业、茶叶、特果、蚕桑、中药材、烟叶等特色产业,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长江三峡柑橘带、蔬菜自给保障基地和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把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村流通市场与规模经营结合起来,促进产加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农技培训体系,实施“三万计划”,推广良种良法,加强农业机械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农民幸福家园。因地制宜调整农村聚居点布局,适度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全面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改善县乡道路,适度建设农村联网公路,促进农村客运公交化,行政村通畅率达到85%。推进区域供水一体化,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新建和改造工程,加快清洁能源、商贸流通、医院学校、文化体育、村邮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村容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把振兴“两翼”放在区域发展的优先位置,推动“圈翼”协调发展。完善“圈翼”互动发展机制,促进产业园区多元共建、上下游产业链接协作,提高对口帮扶实效。深入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完善农村流通融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实现95%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三年增收万元以上。加快“两翼”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特色产业发展,采取特殊措施帮扶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完善动态扶贫开发机制,完成20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
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推动“一圈”区县率先发展、“两翼”区县加速崛起。促进南岸、万州、长寿、九龙坡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产业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产业带动能力。拓宽区县招商引资渠道,办好特色工业园区,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扩大区县经济管理权限。继续实施远郊区县城市建设专项补助,加快配齐教育、医疗、文体、商业等要件。支持区县因地制宜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区县发展活力。
认真实施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促进库区群众安稳致富。培育壮大天然气及盐化工、船舶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旅游休闲等特色产业,建成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园区,扩大库区群众就业,确保居民收入赶上全市平均水平。深入实施“绿化长江·重庆行动”,库周两岸森林覆盖率达到65%。坚持预防为主、监测为要、避险为先,积极应对库岸再造,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推进生态屏障区人口转移。妥善处理移民搬迁安置遗留问题,同心同德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
(五)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着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抓住制约科学发展的关键症结,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通过改革破解难题,依靠创新增添优势。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缩小贫富差距,关键靠改革,核心是制度安排。初次分配既要体现效率,又要体现公平,更加注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每年按职工人均收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形成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突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建立社会保障水平正常增长机制并扩大覆盖面,降低民营企业社会保险缴费门槛,合理确定高收入群体社会保险缴费标准。加强财税调节,完善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稳妥推进高档商品住房房产税试点,完善市区两级财政转移支付方式,保持一般预算的75%用于区县和基层、50%以上用于民生。落实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协调发展城乡教育,促进受教育机会均等,不让社会成员输在起跑线上。
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在扩大直接融资、要素市场建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金融机构集聚,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向外拓展。创新银行金融产品,提高证券化水平,建设保险创新试验区。规范发展境内外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开展外资私募股权基金结汇投资便利化试点,促进担保、小额贷款、信托、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加速发展。推动农村土地、农畜产品、股份转让、药品器械、航运船舶等交易所规范发展,使之成为内陆地区相应要素的集散中心和定价中心。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风险监测防范,保持良好金融生态。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创新,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作用。加快整体上市步伐,完善国有企业资本、产业、运营结构和监管体制,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强的企业集团。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业绩考核和收益分配制度,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非禁即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商贸金融等领域。支持优质民营企业上市,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用好用活资本金扶持、税收优惠和融资担保等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蓬勃发展。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推动国有民营外资经济融合互动、竞相发展。
(六)实施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全面落实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坚持以自主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推动科技、标准、产业同步发展,以“重庆创造”提升“重庆制造”。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加强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打造高交会等科技展会品牌,集聚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海外高水平研发机构,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争创一批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促进专利授权量明显增长,建成保护知识产权模范城市。支持各类标准制(修)订,建设技术标准高地。聚力打造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壮大科技风险投资规模,促进成果孵化和产业化,让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迸发。
优先发展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城乡一体化,基本建成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特色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核心,探索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加强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发展特殊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加大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力度,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发展寄宿制学校,教育照顾好农村留守儿童。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逐步推行中职免费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培育良好师德师风。
坚持以用为本,建设内陆地区人才高地。实施高层次人才和基层人才培养工程,壮大各类人才队伍。大力培养重点领域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用好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加强劳务资源平衡调度,满足优势产业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依托两江新区和各类产业园区,探索建立“人才特区”,集聚更多海内外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七)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市工业和服务业,通过产业发展、结构调整扩大就业面。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自主创业。健全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制度,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机制,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健全城乡统一、规范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认真贯彻劳动法律法规,改善劳动条件,支持工会和行业组织维护职工正当权益,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深入实施社会保险法,不断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提高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适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统筹层次。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完善以城乡低保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临时救助作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全覆盖。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机构和慈善事业。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覆盖城乡为目标,以县级医疗机构上档升级、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基层人才培训为重点,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健全药品供应监管体系,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保障群众用药安全、价格合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健全疫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应急救治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重大疫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能力。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建成一批医学科研基地和现代化医院,培育一批全国领先的优势学科和医学专家,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医学中心。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和奖励扶助制度,促进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趋势。加快人口管理服务信息化,成为西南人口信息中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展妇女儿童和青少年事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增强全民体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基层管理服务体系,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全面培训社区干部,提高其待遇水平。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建立干部下访、接访常态工作机制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实行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实施的社会稳定风险预评估,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化警务改革,推进能力强警、科技强警、文化育警和从严治警,提高治安管理法制化、信息化水平,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开展“六五”普法。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增强政府监管能力,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实施高层建筑消防和高危行业安全治本措施,防控重特大事故发生,建成安全保障型城市。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让群众用得安心、吃得放心。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预防控制、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和恢复重建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和宗教工作。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健全国防动员体系,支持驻渝部队和武警部队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八)推动思想文化建设,着力建设长江上游文化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
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弘扬红岩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塑造新时期重庆城市精神。深入开展“唱读讲传”,扎实推进千万市民文明行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市民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献爱心,弘扬科学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加强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媒运用和管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高先进文化传播能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着眼公益、基本、均衡、便利,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建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博物馆等十大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文化新地标。新建一批书城、影剧院、博物馆、特色文化街区和文化广场,实现街道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促进文化服务下基层、进农村。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创作,推出更多优秀理论成果和文化精品。加大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保护力度,传承历史文脉。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重点发展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数字读物、动漫创意、演艺娱乐等产业,高品位打造影视基地和一批文化街区。完成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鼓励文化企业并购重组、上市融资,培育一批龙头文化企业。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保护著作权。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文化综合执法。
(九)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消费模式,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社会承受的良性循环。
强化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强土地管理和整治,科学管控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抓好重点行业节材,推行包装减量化,减少并逐步取消一次性用品。完善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垃圾分类处置体系。理顺资源性产品比价关系,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节约利用。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体系。加强投资项目节能降耗评估审查,严把能效和资源消耗准入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推进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政府带头,科学管控,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严格节能减排责任制,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开发推广源头减量、循环利用、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新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建设一批示范园区和绿色企业。编制低碳经济规划,开展试点示范,建立碳排放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推动重点行业低碳排放,探索碳汇交易。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财政、产业等差别化政策,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引导各区县按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大力实施森林工程,增加森林碳汇。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管理,修复三峡库区消落带、石漠化地区、工矿采空沉陷区生态。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扎实推进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源保护和次级河流综合整治,确保水质安全。新建和完善一批城乡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提高污水管网配套集收率和垃圾收运处置水平。开展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城市噪声污染治理,有效控制放射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完善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和处置体系,确保环境安全。弘扬生态文化,扎实开展生态环保示范创建活动。
各位代表!“十二五”发展,对于重庆实现“314”总体部署,具有决战决胜的重大意义。我们一定要凝聚起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朝着“314”总体部署指向的目标大步前进!
四、奋力做好“十二五”开局工作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5%,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3.5%和1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和改善经济运行调控。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稳定市场预期。引导信贷资金合理投放,发挥担保、小额贷款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作用。强化煤电油气运调度,加强粮食、食用油和电煤、成品油等重要物资储备,新增市级储备粮6万吨,建立40万吨成品油储备,增加200万立方米储气量。抓好粮油、蔬菜生产流通,加强市场监管,保持物价运行平稳。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
二是着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完成工业投资2600亿元。基本建成整机加零部件(2+6+200)垂直整合的笔记本电脑一体化基地,形成4000万台产能。完成MDI一体化等项目前期准备,加快长安千亿汽车城、北汽银翔西南基地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重钢环保搬迁。启动建设西部物流中心、涪陵龙头山港、万州新田港、永川港桥等物流园区,全面推进船舶标准化改造。加快建设西永、悦来、茶园等商圈和双福西部农贸城,建成区县农产品批发市场18个。开展旅游大营销、大招商,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20%。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启动建设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组建百亿元级科技投融资集团,建设国家检测中心基地。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
三是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完成城乡总体规划修订工作,高起点做好“二环时代”新区规划和城市风貌塑造。完成主城干道、城中村、老旧居住区综合整治改造,新建一批城市广场和雕塑。完成机场路拓宽等一批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竣工试运营轨道交通三号线和一号线朝沙段。打好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攻坚战。新增造林500万亩,城市增绿550万平方米,建成园博园。实施第六批污染企业环保搬迁,基本完成14条次级河流综合整治。主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11天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0%、80%。
四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建设一批粮油、蔬菜和种养殖基地,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5万亩。推行标准、技术、管理、服务“四统一”,建成一批林下经济和特色产业基地。着力解决农村流通融通两大关键问题,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担保贷款,引导更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商贸餐饮企业到“两翼”建基地、下订单、发展配送。启动3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完成12万低收入人口脱贫。
五是实现三峡后续工作良好开局。编制三峡后续工作实施规划,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形成滚动实施机制。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半淹城集镇功能配套,实施巫山江东、奉节新县城等库岸和高切坡整治工程,综合整治汉丰湖、龙河东、桃花岛等消落区,绿化长江两岸130万亩,转移生态屏障区1.5万人。加强安全监测防范,严格长江干流库岸沿线矿山管理,严控沿江城镇建筑密度,确保库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是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全面打响两江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片区开发攻坚战,建成投产一批重点项目,力争达成“两年见成效”目标。完成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二期工程,加快西永综合保税区配套功能建设。打通连接滇、桂边境的公路物流通道。建立海外投资项目库。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力争外商投资额8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200亿美元。
七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政策,落实转户居民基本权益,形成科学有序的转户常态机制及合理的人口层级分布。完善“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新开工公租房1350万平方米,通过加强土地供应、税收约束等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结构合理、供求平衡、秩序规范。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推动建工、隆鑫等企业上市。简化审批手续,发展微型企业2.5万户。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
八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民生十条”,认真办好民生实事。阳光公正地搞好公租房申请审核、摇号配租,实现50万人入住。完成10万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建成5万户巴渝新居和500个农民新村。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以上。农村养老保险覆盖所有区县,适时提高养老、医疗、低保等待遇水平。建成100个乡镇(街道)就业和社保服务中心。新建改建城乡社会福利中心和乡镇敬老院100个。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补助与物价波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100所。实现8900个村电视户户通,新建30个街道文化中心,管好用好基层文化设施。改扩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2个。新增交巡警平台200个,建立数字化城市应急指挥防控体系。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攻坚年活动,安装农村道路防撞护栏1000公里,高危行业和企业安全标准化100%达标,建成200个安全社区。完成450个社区标准化菜市场整治改造。
五、努力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水平
“十一五”时期,我们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完成了市、区县和乡镇三级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处罚裁量等工作规范,较好执行了工程建设招投标、重要资源使用权招拍挂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依法查处了违法违纪案件,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依法履职、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有了新进步。进入发展新阶段,我们将牢记宗旨、执政为民,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在西部率先建成法治政府。
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力求思想适应发展变化、知识适应时代要求、能力适应工作需要,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先进学习,不断提高谋发展、解难题、闯新路的认知水平。立足重庆实际,遵循发展规律,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和开放的视野,突破陈规陋习和体制障碍,不断增强创新发展能力。
第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强化规划引导和市场监管,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职责权限,增强区县统筹管理能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政务督查,健全衡量科学发展的考评机制,形成工作有抓手、绩效有评估、过失必追究的运行体系。
第三,严格依法行政,将权力置于人民监督下阳光运行。完善决策程序,加强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创新行政立法工作机制,加强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市场监管、生态环保等立法,提高政府规章质量。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强化城乡建设、社会治安、安全生产、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行政执法,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调解。扩大政府信息公开,推行网络政务,加强网上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正、有效运行。
第四,切实加强政风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好务。坚持把群众的呼声、意愿和诉求作为施政理政的“定盘星”,决策依民而定,执行因民而为,绩效为民而求。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完善“三项制度”,深入开展“三项活动”,增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从体制机制入手,着力解决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环境污染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纠纷,依法保障群众权益。改进会风文风,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评比和表彰。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
第五,旗帜鲜明反腐败,保证权力干净运行。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恪守廉洁从政若干规定。实施源头治理,以制度规范和阳光运作,堵住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资金管理等腐败易发多发领域的漏洞。巩固“三项治理”成果。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从严治政,严肃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办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绝不让违法违纪行为干扰改革开放大局,绝不容腐败分子玷污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重庆正在崛起,前景催人奋进。世界的目光注视着我们,人民的期待鞭策着我们。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重庆市委的领导下,倍加珍惜不可多得的黄金机遇,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倍加珍惜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大好局面,扎实走好每一步,奋力跨过每道关,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第五篇:工程项目稽察工作手册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工程项目稽察工作手册
靖远县发改局 二○一二年九月
目 录 总则.................................................7 1.1 指导思想...........................................7 1.2 工作目标...........................................7 1.3 适用范围及稽察对象.................................7 1.4 稽察工作组织形式...................................7 1.5 稽察方式...........................................8 2 工程建设项目稽察工作内容及要点......................8 2.1 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建设情况.........................8 2.2 投资管理情况.......................................9 2.3 建设管理情况.......................................9 2.4 资金及财务管理.....................................10 3 稽察工作方法.........................................11 4 稽察工作程序.........................................12 4.1 稽察准备工作程序...................................12 4.2 稽察实施工作程序...................................13 4.3 稽察整改实施工作程序...............................14 5 稽察人员工作纪律....................................15 5.1 稽察人员工作纪律..................................15 5.2 被稽察单位责任与义务..............................16 6 附工作文件及表单...................................16 附件1 工程项目稽察工作手册 总则 稽察工作是了解工程建设情况,对工程建设进行过程管控,保证工程项目预定目标按计划实现的重要手段。为明确、统一稽察标准,指导、规范稽察人员工作行为,保证稽察结论客观、公正,特制定本手册。
1.1 指导思想 进一步细化稽察办法规定、要求,明确稽察工作内容和程序,提供稽察工作方法,满足稽察工作需要,保证稽察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1.2 工作目标 稽察工作通过检查工程的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财务支出、内控制度等情况,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提高投资效益,保证项目批复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顺利执行。
1.3 适用范围及稽察对象
1.3.1 适用范围 稽察工作组成员,被稽察项目的管理单位项目主管部门以及项目建设单位的相关人员。1.3.2 稽察对象
(一)使用财政预算资金和纳入财政管理的政府性专项建设基金,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建设项目;
(二)使用财政融资资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1.4 稽察工作组织形式
(一)听取被稽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关项目的情况汇报,在被稽察单位召开与稽察事项有关的会议,参加被稽察单位与稽察事项有关的会议;
(二)查阅被稽察单位有关项目的审批程序、招标投标、建设合同、报建资料、施工图纸等有关资料及财务报告、会计凭证、会计帐册等财务会计资料,必要时,可以要求被稽察单位主要负责人作出说明;
(三)进入项目现场进行调查,核实有关情况;
(四)向参加项目建设的有关单位、个人了解情况;
(五)向财政、审计、建设等有关部门了解被稽察单位的项目资金使用、工程质量情况;
(六)根据发现的问题,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代理等相关参建单位进行延伸稽察,核实有关情况。
根据工作需要,项目稽察机构可以聘请工程造价、质量安全专家、财务专家参加稽察工作,或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某项稽察内容进行检验和鉴定,建立专家数据库和项目数据库。
1.5 稽察方式 根据稽察形式分为:项目全面稽察、专项稽察。1.5.1 项目全面稽察是对项目从立项申请到项目建设完成的全过程开展的稽察。重点检查被稽察单位工程建设项目取得内外部审批文件情况;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股份公司有关规章制度情况;资金来源和财务管理情况;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执行情况,包括: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造价、HSE、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1.5.2 专项稽察是对项目建设的特定阶段、关键程序和重要内容开展的稽察。(1)特定阶段指项目审批阶段、实施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2)通过对立项、规划设计、项目初设概算核准,工程招投标及合同订立,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项目竣工决算及审计等关键程序,以及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招投标情况,工程数量和质量,工程进度,合同管理,造价管理,权属管理,后期管护等项目建设重要内容进行专项稽察,实现对工程建设过程的有效管控。工程建设项目稽察内容及要点 2.1 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建设情况
2.1.1 项目建设组织机构的建立情况 工程项目是否按照要求由项目管理单位设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专职部门或明确承担该项责任的管理部门,行使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职能;建设单位应配备与拟建工程规模及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具有项目筹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运营准备等全过程实施能力的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与所负责项目相应的工程管理经验和业绩,其他主要工程管理及技术人员应持有国家认可的专业资格或岗位证书。
2.1.2 项目制度体系的建立情况 项目管理单位负责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实施办法及工作流程。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前,应根据项目管理单位制定的相关制度,建立相应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2.2 投资管理情况
2.2.1 投资审批程序的合规性 投资审批程序是否按规定办理,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或审批手续不健全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立项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审批等。
2.2.2 投资控制情况 投资规模是否控制在批复的总投资规模之内,有无超概算支出和随意改变使用功能、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等情况。2.3 建设管理情况
2.3.1 建设程序的合规性 是否按照要求,编制了规范可行的项目管理计划书,并通过审批。是否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办事,各种规划、开工、质监报批手续,特别是安评,环评等手续是否齐全。设计、施工、设备和材料采购是否执行了招投标制度,有无“无证承包”、“越级承包”或 “违法转包和分包”等问题,是否采取监理制度等。2.3.2 合同管理情况 建设单位是否对勘察设计、施工、设备材料采购、工程监理、咨询服务等工作以书面合同形式进行约定,是否存在无合同施工或采购工程,是否设专职人员负责合同管理工作,各种合同文件签订是否规范严谨,有无矛盾或漏洞,合同是否有效,合同风险预防情况,合同执行情况,合同索赔情况等。
2.3.3 内控制度及执行情况 是否有符合项目单位实际情况的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了各项规章制度。
2.3.4 招投标采购情况 是否按国家及当地政府要求对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设备材料等实行招标采购;投标单位资格预 审的情况;招标文件编制质量,评标及定标情况等;是否存在将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拆分,规避招标程序的情况。
2.3.5进度、质量、造价控制情况 主要包括工程进度实际完成情况,其与计划进度的偏离及原因,工程质量情况,合同执行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情况,实际造价与概算投资偏离情况及原因,工程付款情况等。2.3.7 HSE 管控情况 建设单位是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股份公司HSE 的相关规定对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2.4 资金及财务管理
2.4.1 资金来源的合规性 项目资金是否及时到位,资金来源是否遵循已批准的资金方案。
2.4.2 工程造价情况 建设单位应以批准的工程概算为基准,严格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在建设过程中,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若预计总体工程造价可能超出概算,需及时上报。
2.4.3 工程款支付情况 是否按工程进度正确支付工程款,各期工程款支付比例是否合理。
2.4.4 建设资金管理情况 资金使用是否专款专用,有无短贷长投现象,有无与经营性资金等其他资金混用现象,有无截留、滞留、挪用、挤占建设资金现象,资金账户是否清晰,有无账外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虚列支出转移建设资金和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等问题。
2.4.5 会计处理的合规性 科目使用是否符合基建会计制度,入账价值是否准确,科目设置、会计处理是否合理等。稽察工作方法 稽察工作组在现场采取如下工作方式:(1)听取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有关建设工程情况的汇报;(2)核实自评报告和调查表中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全面;(3)查阅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核准和备案文件、设计文件、招投标及合同文件、概预算文件、隐蔽工程和材料设备质量检验报告、会议纪要、施工纪录等工程管理文件、财务报表、账簿、凭证、自行采购货物出入库资料、工程结算文件、工程验收文件和竣工决算报告等资料,必要时可要求有关人员做出说明;(4)察看工程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情况,参加与建设事项有关的会议;(5)进入施工、办公、仓库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场所,进行检查、取证、质询、核实。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咨询单位等有关机构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情况,听取意见;(6)复印有关文件、资料或对现场进行拍照、录音、摄像;(7)离开现场前,工作组应就稽察情况与项目管理和建设单位交换意见,核实发现的问题,通报稽察情况。稽察工作程序 4.1 稽察准备工作程序
4.1.1 制定稽察工作计划 制定稽察工作计划,对稽察工作的项目、方式、组织、内容、范围、时间、工作要求等做出安排。4.1.2 稽察请示 在进行稽察工作前,向相关领导进行请示。4.1.3 组建稽察组 稽察组设组长 1 名,并应明确稽察组成员分工。稽察小组根据工作需要一般由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并可视情况邀请其他单位人员参加。
4.1.4 发出稽察通知 由稽察组织单位印发稽察通知,明确稽察内容和要求,要求项目单位做好自评报告的撰写和调查表的填写工作,按照稽察通知的要求将相关资料准备齐全,并确定双方联系人,其中,稽察通知的签发人为单位领导,并需加盖公章。稽察通知应在工作小组出发前十个工作日通过电子版发送至项目管理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处,并由其向项目建设单位进行传达,书面版本应在工作现场交与项目管理单位。
4.1.5 召开工作组交底会 工作交底会由稽察工作组组长主持,主要内容包括安排工作日程,布置工作计划,制定人员分工,明确工作内容和程序等。
4.1.6 做好出发前准备 对被稽察项目的相关情况进行调研,对项目单位提交的稽察调查表进行复核,再次向项目单位强调应按照《稽察通知书》的有关要求备齐相关资料,并将前期资料提前发放至工作组成员手中,以利于工作的准备。4.2 稽察实施工作程序
4.2.1 稽察组进驻 工作小组进驻项目所在地后,应尽快召开进场会,会议由项目组组长主持,参会人员为工作组全体成员,项目管理单位相关负责人,项目建设单位主要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会议主要内容为,稽察工作组组长宣读稽察通知,介绍工作组成员、工作安排和工 作形式;项目建设单位对项目情况进行介绍,并对如何配合稽察工作的开展做出安排。
4.2.2 现场调研、稽察 按照稽察要求,通过考察项目现场,查阅相关文件资料,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等形式,完成稽察工作,并填写工作底稿,其具体内容和格式的要求参见《稽察工作底稿模板》(见附件)。
4.2.3 现场收尾工作 工作组应就稽察情况与项目建设及管理单位交流意见,核实发现的问题,并与项目相关单位交流稽察结果。在工作组离开项目现场前,应召开稽察工作总结会,由稽察小组组长主持,双方参与稽察工作的有关人员参加,总结稽察成果,反映项目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要求项目单位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制定计划并落实整改,最后应向项目单位说明稽察报告完稿的大致时间。4.2.4 编写稽察报告 稽察组成员应在返回后 3 天内完成工作底稿的填写,在 5 个工作日内完成稽察报告初稿。
4.2.5 反馈稽察情况 稽察报告完成后,应向建设单位进行反馈并交换意见,可对稽察报告做出适当修改。
4.2.6 提交稽察报告 稽察工作结束后,稽察组应将稽察报告上报单位领导。上报时须提交正式的稽察报告。4.3 稽察整改实施工作程序
4.3.1 提出整改方案 在领导对稽察报告进行批示后,根据领导指示和稽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向项目单位下发建设稽察整改通知书。4.3.2 制定整改方案 被稽察单位应针对稽察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认真 制定整改方案,并应自收到稽察意见后10 个工作日内制定出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完成时间和责任人。整改方案及整改结果须报送稽察单位。
4.3.3 跟踪整改方案落实 被稽察单位利用工程管理月度报告或专题报告等形式,对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并在规定整改完成期限到达后对项目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5 稽察工作纪律
5.1 稽察人员工作纪律(1)稽察人员应坚持清正廉洁,秉公办事,实事求是的原则,忠实履行职责,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股份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2)稽察人员执行稽察任务时应遵循回避原则。在执行稽察任务前,稽察人员有义务报告是否与被稽察项目有利害关系,是否与被稽察项目主要负责人有利害关系,不得隐瞒。(3)稽察人员与被稽察项目是稽察与被稽察的关系。稽察人员不得在被稽察项目及其相关单位兼职,不得参与、干预被稽察项目的实施活动。(4)稽察工作组成员对被稽察单位的经营、技术等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稽察工作中获得的项目相关信息只能用于本次稽察工作,不得用于其他任何用途。(5)稽察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以及公司的相关制度、流程和规定,本着高效优质的工作原则,深入项目现场,对项目实施活动进行稽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记录、反映项目的情况和问题,做到有理有节,确保按时完成任务。不得擅自减少稽察内容,改变稽察标准,应确保稽察工作的全面性、公正性、真实性和有效性。(6)稽察组成员要服从 组长领导,相互协作,力争圆满完成稽察任务。当稽察组内出现争议时,组长对争议问题有现场裁决权,若稽察组有 1/2 以上人员不同意组长裁决意见,应在现场稽察工作完成后报请稽察组织单位解决。(7)稽察组应保证提交的稽察报告真实、准确、公正地评价被稽察项目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8)稽察工作组如发现被稽察单位的行为有可能危及工程建设项目安全、造成资产流失或者侵害股份公司利益等情况,应立即向股份公司报告。5.2 被稽察单位责任与义务(1)被稽察单位应自觉按照稽察要求及时提供或报送有关文件、资料,为稽察人员执行稽察任务提供便利条件。(2)被稽察单位应积极协助稽察人员工作,如实提供稽察工作需要的文件、资料、数据、合同、账簿、凭证和报表,不得拒绝、隐匿和弄虚作假。(3)不得采取任何可能影响稽察人员公正、有效履行职责。
5.2 被稽察单位责任与义务(1)被稽察单位应自觉按照稽察要求及时提供或报送有关文件、资料,为稽察人员执行稽察任务提供便利条件。(2)被稽察单位应积极协助稽察人员工作,如实提供稽察工作需要的文件、资料、数据、合同、账簿、凭证和报表,不得拒绝、隐匿和弄虚作假。(3)不得采取任何可能影响稽察人员公正、有效履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