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税负考核工作问题分析及建议
一、影响税负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
税负,即税收负担或税收负荷,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应交纳的税款。税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考察和研究。从税收与国民经济关系的角度看,可以将税负分为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
1、宏观税负,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整个社会的总体税负。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有多种,主要因素有3类:(1)经济因素。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如生产规模、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效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控政策与程度;国家与企业间的分配体制;国家的财政政策与收支状况等。这是影响税收负担的外部因素。(2)税制因素。包括税种的选择、税率的高低、计税依据的确定,减税、免税、附加及加成征收等。这是影响税收负担的内在因素。(3)非正常因素。如税务机关征收管理水平,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等。
2、微观税负,是指个别纳税人的税负。个别纳税人税负水平高低主要受产业、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企业利润、生产经营方向、投资能力、收入与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增值税微观税负,除上述诸多因素外,还受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工业增加值、内外销比例,以及企业库存、进货能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其他可抵扣凭证)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所得税微观税负,受到企业发展能力、盈利能力,以及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二、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及税负变化总体态势
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叠加共振,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巨大压力。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据有关部门统计的数据,今年受钢材、石油、煤炭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攀升的影响,我市原材料综合价格指数上涨了约15%,运输价格上涨了近40%;由于技术型劳工缺乏,加之新《劳动合同法》全面实施,劳动力成本上升了15%左右,企业利润空间严重受挤。二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资金使用成本上升。近年来,国家连续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连续6次加息,并且控制信贷规模,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巨大压力,一些中小企业直接面临生存危机。三是外贸出口受阻,出口成本加大。由于美、欧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市场需求明显下降,加之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外贸出口面临较大压力。同时,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企业换汇成本明显上升。
经济是税收之源。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和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新困难,使税负指标出现了三个新的特点:一是全市总体税负指标呈下降态势。尽管各级国税部门强化了税源联动管理,加大了征收力度,上半年全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达到4.02%,但仍比2007年度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4.28%下降了0.2个百分点;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将在下半年逐步显现。二是月度税负指标变化差异较大。从全市来看,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为例,上半年最高月份达到5.31%,最低月份仅有3.64%,两者相差1.67个百分点。三是行业税负有升有降。受价格传递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行业之间特别是各产业链的上下游行业之间税负呈现此消彼涨的态势。比如,由于国家对电价采取了干预措施,发电行业的税负下降,而煤炭行业税负则有一定的上升。
三、片面强调税负指标考核容易诱发的征管问题
从税负分析不难发现,税收征管既不是影响税负水平的主要内在因素,也不是主要外在因素,而是其他非正常因素的一个方面。只有在诸多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比较稳定的前提下,税负水平才能真实地反映征管工作水平。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诸多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是很难完全稳定的。因此,税负水平的高低也就不能作为考核征管工作的一项主要指标。如果过于强调对企业开展税负管理、对基层开展税负考核,显然有失“偏颇”,极易导致一系列的税收征管问题。
一是容易导致税收管理工作重点发生偏差。管好现有税源,挖掘潜在税源,堵塞税收漏洞,促进税收增收,这是保持国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和基础。如过分强调税负管理和税负考核,会导致税收管理员把工作重点放在现有税源上,放松和忽视了潜在税源的管理,产生税收管理上的“近视”行为。
二是会加重纳税人负担。与法定税率不同,税负不是强制性、法定性指标,而是参考性指标,只能作为税收分析的工具和税源监控的“助手”。如果用税负指标作为日常征管考核的主要指标,在税源管理手段单
一、税源监控乏力的情况下,少数税收管理员会把考核的压力传导到纳税人身上,对税负变化的企业开展“三番五次”的约谈、评估、检查等,更有甚者用行业平均税负去“套”企业,简单地要求企业补税,加重企业负担,影响税企关系。
三是会挫伤基层税收管理员工作积极性。在国家税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税负与经济发展状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息息相关。当前,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压力,宏观税负、微观税负都呈下降趋势。如果把税负作为主要指
传奇小法师 绝世游戏 篮球,风云再起的岁月 高中篮球风云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标进行考核、通报,会严重挫伤基层工作积极性,加大税收管理员的思想压力和工作压力。
四、淡化税负考核与强化税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1、转变税收管理理念,以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看待税负问题。一是牢固树立税收法制理念。严格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持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到管好税源、核实税基、依率计征上来,绝不能在税收法定税率之外人为地设定税负指标去“套”企业。二要牢固树立税收科学化管理理念。严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掌握税收管理工作的规律,并运用内在规律指导税收工作。
2、充分发挥税负参考性指标作用,不断提高税源联动管理质效。一要继续深化税收分析工作。要把税种管理、专业管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税收风险分析上来,更加关注风险特征的识别、采集和相关信息的交换工作,逐步在监控决策系统中建立体现各税种、各专业管理要求的风险特征库;适时发布各税种风险分析的重点,对已发布的分析指标进行优化和完善,提高税收风险分析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不断提高税收风险预警、预报能力。二要积极推进税源监控方式的转变。强化税源分级分类管理,根据控管对象和税源分布特点,明确各级重点税源监控的标准、范围及要求;要完善管事制基础上的户管形式,合理分解税收管理员职责,科学界定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管理中的岗责要求;要从无差别的户管方式,向按照纳税信誉等级和税收风险级别实施有针对性的税源监控转变,尽量减少无明确目的的巡查、调查,形成以综合调查为主、专项调查为辅的实地监控机制。三要提高纳税评估专业化水平和联动效应。采取多种组织形式,根据评估对象的分类要求,实行分级专业化评估;不断充实丰富评估分析指标体系和行业模型,通过部门间的整合,逐步形成覆盖多税种的评估分析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进一步提高联动评估的准确性。四要充分发挥税务稽查“以案促查、以查促管”的作用。充分运用税收分析、税源监控和纳税评估反映的异常信息、偷骗税线索,作为选案的重要来源,认真落实稽查建议制度和案例分析制度,使征管部门及时掌握违法动向,堵塞征管漏洞,促进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
3、变税负考核类指标为评价类指标,推进税收征管法制化水平。要不断完善《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考核评价体系》,及时将税负指标从考核类指标转换到评价类指标中来,逐步降低税负指标在评价类指标中的权重,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考核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引导税收管理员树立正确的税负考核观念,强化税源管理,坚持依法征收,不断提高组织收入法制化水平。
传奇小法师 绝世游戏 篮球,风云再起的岁月 高中篮球风云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第二篇:税负问题
国内做企业要交哪些税?教你从税里抢利润!
来源:创业邦作者:Marina2013-03-12 16:35:01
“民营企业税负痛苦指数较高,目前全年缴纳的税费占毛利润的50%左右。”这是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执委、成都市总商会会长孙明在今年两会的建议中给出的数字。
呼吁减税是2013年两会上众多代表和委员的提案和建议,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代表更是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具体情况,指出在用人成本不断攀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经济大环境仍不景气的情况下,利润率下降,税负让企业主们愈发难以负担。
请看《新京报》下面的报道:
宁波一家机械加工厂在2010年的营业额为2000万左右,其中所缴纳的税费清单如下: 增值税50万-60万元;地方税费也有50多万元,其中企业所得税30万元,营业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教育附加费等加起来10多万元,另外,还承担工人的个人所得税共计12万元。
去年一年,工程老板徐总共计缴税费110万左右,他自己盈利116万。另外,徐总从银行贷款1300多万元,去年一年所支付利息也要100多万元。
“我和税务局、银行等于把工厂赚的钱三等分,各拿100多万。”徐说。
我国税收分三类:
1、国税征收
2、地税征收
3、国税与地税共享征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的时间以及企业性质的不同,都会影响企业的税种及税率。比如有的园区为吸引投资,会给予新成立的企业以一定时间段内的税收优惠;或者为了鼓励、引导某个行业的发展,也会给予某个行业税收优惠„„
主要税种的税率
1、营业税 按提供的服务收入5%缴纳;文化体育业等3%;娱乐业20%缴纳;
2、城建税 按缴纳的营业税与增值税之和的7%缴纳;
3、教育费附加 按缴纳的营业税与增值税之和的3%缴纳;
4、地方教育费附加 按缴纳的营业税与增值税之和的2%缴纳;
5、文化事业建设费 按广告、娱乐业收入的3%缴纳;
6、印花税 购销合同按购销金额的万分之三贴花;帐本按5元/本缴纳(每年启用时);按“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之和的万分之五缴纳(第一年按全额缴纳,以后按增加部分缴纳);
7、城镇土地使用税 按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缴纳(各地规定不一,XX元/平方米);
8、房产税 按自有房产原值的70%*1.2%缴纳;
9、车船税 按车辆缴纳(各地规定不一,不同车型税额不同,XX元辆);
10、企业所得税 按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以后的利润)缴纳(3万元以内18%,3万元至10万元27%,10万元以上33%);
11、发放工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以上信息内容可能会有调整)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纳税筹划是依照国家制定的财务政策所允许的收入确认原则、成本核算方法、计算程序、费用分摊、利润分配等一系列规定进行的内部核算活动。通过有效的纳税筹划,使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达到最佳值,实现减轻税负的目的。但是,企业财务政策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故在选择财务政策上要有前瞻性。
企业要做好税收筹划,有以下几个切入点: 1.选择税务筹划空间大的税种为切入点
要选择对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税种作为税务筹划的重点;选择税负弹性大的税种作为税务筹划的重点,税负弹性越大,税务筹划的潜力也越大。
2.以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切入点
一般在税种设计时,都设有税收优惠条款,企业如果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条款,就可享受节税效益。
3.以纳税人构成为切入点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之前,首先要考虑能否避开成为某种纳税人。比如在1994年开始实施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下,企业宁愿选择作为营业税的纳税人而非增值税的纳税人,宁愿选择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而非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因为营业税的总体税负比增值税总体税负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总体税负比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总体税负轻。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在实践中要做全面综合的考虑。
4.以影响应纳税额的几个基本因素为切入点
影响应纳税额的因素有两个:纳税依据和税率。进行税务筹划无非是从这两个因素入手。如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税法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允许扣除项目金额,具体计算过程中又规定了复杂的纳税调增、纳税调减项目,因此,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有了一定的空间。
5.以不同的财务管理环节和阶段为切入点
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都有税务筹划的工作可做。比如,按照税法规定,负债的利息作为所得税的扣除项目,享有所得税利益,而姑息支付只能在企业税后利润中分配,因此债务资本筹划就有节税优势。又比如,通过融资租赁,可以迅速后的所需要资产,保存企业的举债能力,而且支付的租金利息也可以按规定在所得税前扣除,减少纳税基数,更重要的是租入的固定资产可以计提折旧,进一步减少了企业的纳税基数,因此,融资租赁的实收抵免作用及其显著。
当然以上五点,创业者或企业主可以只做简单的了解,有个理念性的认识。但具体操作起来却是错综复杂,一定要借力专业人员。企业成立之初业务少,规模小,利润薄,可以找兼职人员来做,或可以将财务、税务这部分外包出去。但在此要提醒您一点:税务是财务里面非常专业的一个领域,很多专业会计人员对此也是一知半解,对相关税法的规定和变化也不精通,所以企业逐级走上正轨后,税务筹划相关的工作,还是非常需要由税务专业人员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来操作。
第三篇:关于当前法院立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建议
基层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困惑与出路
立案作为一个诉讼环节,它决定着哪些纠纷可以进入法院的司法解决范围,即立案机构对诉至法院的各种纠纷首先起到过滤作用,这种过滤体现为法院通过受理与否的审判活动,将不合规格的纠纷排除在法院的纠纷解决程序之外。这不仅是一个诉权保护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司法主体自我免疫、过滤纠纷的机制问题,这种机制符合诉讼经济原则,其通过司法主体内各部门的相互协调而实现。
综合立案庭的职责范围,我们可以说立案庭在性质上是审判业务部门、审判管理部门和审判监督部门。立案机构的职责范围决定了立案庭的性质,而不仅仅是“立案”二字的含义决定了立案庭的职责。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纠纷也不断增多,其中不乏选择通过法律诉讼这一途径来解决的。作为诉讼程序的第一道门槛,法院立案庭的工作一向首当其冲、备受瞩目。基层人民法院立案工作辐射面广、任务重、难度大。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对立案工作的规定不甚完善,立案工作长期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等原因,基层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当前立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立案庭的工作任务繁重。立案职能的单一化与多
1样化问题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大立案”格局,除担负正常的立案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办理缓、减、免诉讼费的审批或报批手续,处理告诉申诉来信来访,解答法律咨询等工作。立案庭的工作人员是极少的,几乎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处于超重的忙碌之中。
(二)立案庭担负起了法律援助服务机构的工作。因基层人民法院管辖范围较广,服务对象中有许多人文化素质不高、法律知识欠缺,法院立案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向当事人做法律咨询服务工作。
(三)立案庭遇到大量不应立案的请求。一些单位或者机关在遇到自己不愿意或者处理不了的问题的时候,常常不负责任的让相对人到法院起诉,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来访者大量存在,但实际上,此类问题大部分是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根本不属于人民法院立案管辖的范围。法院对类似这种的立案请求的审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效率。
(四)立案标准不统一。我国现有的诉讼法对各类案件的立案标准、当事人起诉时应向法院提供的诉讼材料未作详细规定。立案标准不统一,使得立案因法院而异,因人而异,给当事人的诉讼带来了诸多不便,特别是新类型及专业性比较强的案件,当事人往往需来回奔波几次,才符合立案“标准”,引起当事人不满。
(五诉讼管辖审判业务有待加强。根据案件影响范围、疑难程度和数额大小,合理确定级别管辖,防止利益驱动。对案情简单、影响不大,仅是标的额较高的案件,可适度调低级别管辖的法院,尽最大可能将案件解决在基层;对数额不大但影响范围广、适用法律困难、具有典型性的案件,可适当调高级别管辖的法院,统一法律适用。严格执行民事诉讼法地域管辖、专属管辖和专门管辖等规定,保持良好的诉讼管辖秩序
二、改进法院立案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增加人员配备。法院在立案庭工作人员的安排上要注重“质”与“量”的提高,保证立案机构中的工作人员整体的高知识性、高能力性,以使得立案工作顺利进行,保证合理立案的实现,同时还能够做好法律宣传及教育来访者的工作,消除因未被立案而大闹法院的不良现象。
(二)注重发挥当地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的作用。各地司法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法律服务者的监管,提高他们的社会信誉,以便社会公众通过选择法律工作者、律师的帮助来进行诉讼,从而降低证据不足,光知要起诉不知应如何准备或准备哪些起诉材料的影响立案工作效率的现象的产生。
(三)统一立案标准,规范立案工作。在目前法律尚未对各类案件的立案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前,统一立案标准,特
别是统一同一地区各法院之间的立案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完善与基层人民法院立案有关的法律法规,对立案程序、立案工作范围、是否应当立案的标准进行法定化、严格化、更好地实现司法为民的宗旨。
(四)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立案调解理念。立案阶段的案件繁简分流处理,应当事人的要求、又可提高司法效率,应当允许,不能舍简趋繁。同时,应赋予立案调解法官一定范围的审判权,对调解不成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可直接由立案调解法官开庭审理后作出裁判。
(五)加强立案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立案人员素质。一是加强对立案人员的业务培训。针对立案窗口涉及面广、立案人员专业知识面较为狭窄的特点,尽可能地让立案法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拓宽他们的知识,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立案工作需要。二是注重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在目前立案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立案理论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立案人员应从实际工作出发,做好必要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三是加强与各业务庭的联系。立案窗口的业务涉及到各业务庭,因此,立案庭应与其他业务庭建立业务联系制度,加强互相间的沟通、交流,使立案法官及时了解审判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能让业务庭法官对立案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第四篇:关于当前法院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建议
关于当前法院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和
解决建议
法院调解,又称诉讼调解,是指民事案件在人民法院审判组织主持下,诉讼当事人双方平等协商,达成协议,经人民法院认可,以终结诉讼活动的一种结案方式。近年来,资源法院不断强化调解意识,创新调解工作方法,积极构建民事诉讼调解运行的新机制,取得了上诉率、申诉率低和上访缠诉率持续下降,生效法律裁判自动履行率不断提高的效果,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的有机统一。但在实际工作中亦发现不少问题。认真总结经验,研究解决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调解工作,更好地发挥其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作用,成为摆正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为此,笔者通过对资源县人民法院近年来所审结案件的调查发现,当前民商事调解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着影响制约调解工作有效开展的一些因素,有的问题出在法院自身,有的属于当事人和律师的问题,有的则属于法律问题。
一、当前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法院方面存在的问题
1、受上级法院对基层法院当庭宣判率和同期结案率等指标考核的影响,为了提高考核分数,对案情简单、当事人争议不大的案件,一般都采取了一次开庭并当庭宣判,这在客观上 制约了调解率的提高。同样为了提高结案率,往往造成年底突击结案,由于时间短,一般不愿过多调解,也会造成调解率的下降。
2、调审主体合一,调解对人员、时间的需求与人员少、办案任务重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调解工作的深入,影响了调解率的提高。根据民事案件审判工作的实践,一方面调解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民事审判法官人员少,案件数量多,审判任务重,大多时间用于开庭审理。对于事实较清案件,判决远比调解节约时间,因而造成了部分可调解案件因为没有时间和精力而采取了判决的方式。
3、对诉讼调解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法官仅把调解当做回避办案风险的手段,对案件处理把握得准的案件,不愿花时间去做调解工作,遇到把握不准的案件时才想方设法进行调解,对调解工作有功利性倾向;有的法官认为判决更能体现法律的严肃性,而调解弱化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滋生了惰性;有的法官认识不到调解在维护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判决结案”为荣,认为优秀的判决可以体现自己的法律水平及庭审能力。
4、对调解工作程序的规范不够完善,没有一套较为系统的调解工作规程。法官在调解方面随意性较大,缺乏一定的监督。有的案件调解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需要反反复复做工作,有的法官宁可判决结案,不愿意多花时间调解。例如,同样同类的案件,有的法官调解结案,有的则是判决结案。有的 以拖压调、强行调解甚至“以判压调”,迫使一方当事人放弃部分权利;解释宣传法律不够透彻,或故意曲解法律,哄骗当事人接受调解结果;主持调解行为不规范,引起当事人反感而不愿接受调解;调解书制作不够规范,主文表述不够严谨。
5、缺乏调解方法和技巧。有的法官对调解工作存在畏难思想,不愿做也不想做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有的满足于“和稀泥”式的调解方法,缺乏对调解技能和调解艺术的总体把握;有的法官在高强度的任务压力和快节奏的审判流程下,找不到头绪,调解效率低下,有的案子甚至久调不决;一些年轻法官,学历高但社会经验不足,调解能力相对较低。
6、调解工作的规律与现行审判方式改革要求及管理模式之间存在磨擦。当前审判方式改革实行统一立案,立审分离,统一送达、排期开庭、强化庭审功能,主审法官自主支配调解时间和把握调解时机的空间有限,调解工作一般被局限在庭审中或庭审后进行,由于庭审的激烈对抗特点和时间的限制,当事人一般很难达成调解协议;强调调解工作在审判法庭进行,导致调解缺乏必要的气氛和沟通。
7、调解程序的简约化与调解书制作方式的复杂化不相适应。我国的诉讼调解,从程序设计上就有便捷、简约的特点,特别是《调解规定》的出台,从调解的时段、调解的期限等方面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条件。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调解书起草完毕后,要经过庭室负责人签发,方可交付打印、再加盖法院印章,才可交付送达。因此,无法做到就地调解,就地送达,当庭调解,当庭送达。调解书制作方式的慢节奏,与调解程序简约化的目的是不相适应的。、当事人和代理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1、当事人“恶意调解”。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隐瞒事实,到法院走程序,欺骗审判人员,得到合法的调解书,以此转移财产,规避法律责任,获取非法利益,损害了
第五篇:当前法院立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建议
当前法院立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纠纷也不断增多,其中不乏选择通过法律诉讼这一途径来解决。立案庭作为诉讼程序的第一道门槛,其工作一向首当其冲、备受瞩目,而面对立案庭的工作辐射面广、任务重、难度大,我国法律法规对立案工作的规定不甚完善,立案工作长期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结合上述因素,我院的立案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当前立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立案庭的工作任务繁重。立案职能的单一化与多样化问题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目前我院是实行“大立案”格局,除担负正常的立案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办理缓、减、免诉讼费的审批或报批手续,处理告诉申诉来信来访,解答法律咨询、送达保全、上诉案件的移送、审判流程管理等工作。
(二)立案庭担负起了法律援助服务机构的工作。因基层人民法院管辖范围较广,服务对象中有许多人文化素质不高、法律知识欠缺,同时由于这些人对于律师业的错误认识以及不信任等原因,在起诉时,他们很少先去寻求律师的帮助,从而给法院立案工作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以致立案庭担负起法律援助服务机构的工作。
(三)立案庭遇到大量不应立案的请求。许多社会单位及机关在工作中草率胡乱的为相对人“出谋划策”,一些单位或者机关在遇到自己不愿意或者处理不了的问题的时候,常常不负责任的让相对人到法院起诉,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来访者大量存在,但实际上,此 1
类问题大部分是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根本不属于人民法院立案管辖的范围。法院对类似这种的立案请求的审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效率。
(四)立案标准不统一。我国现有的诉讼法对各类案件的立案标准、当事人起诉时应向法院提供的诉讼材料未作详细规定。同样,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对当事人起诉也仅作了“应当有明确的被告和具体诉讼请求、事实根据”原则性规定。据此,各法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相应制定出各类案件的立案标准及起诉时当事人必须提供的材料等一系列不同规定,由此造成了立案标准的不统一。原告起诉时提交资料不详的情况主要包括:一是提供被告身份的材料不全;二是提供被告地址不明。原告提供被告身份材料不全、地址不明,导致了送达不能及影响后续的审判工作。同时,立案标准不统一,使得立案因法院而异,因人而异,给当事人的诉讼带来了诸多不便,特别是新类型及专业性比较强的案件,当事人往往需来回奔波几次,才符合立案“标准”,引起当事人不满。
(五)立案阶段的调解无法律规范支撑,导致工作陷入被动局面。截止现在,仍有许多人质疑立案调解程序,认为这是新的立审不分,应坚决反对。特别是法院内部其他业务部门,不配合不支持立案法官调解案件,一定程度上挫伤立案法官调解案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种观点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立案调解工作的有效开展。
(六)诉讼管辖审判业务有待加强。根据案件影响范围、疑难程度和数额大小,合理确定级别管辖,防止利益驱动。对案情简单、影响不大,仅是标的额较高的案件,可适度调低级别管辖的法院,尽最大可能将案件解决在基层;对数额不大但影响范围广、适用法律困难、具有典型性的案件,可适当调高级别管辖的法院,统一法律适用。严格执行民事诉讼法地域管辖、专属管辖和专门管辖等规定,保持良好的诉讼管辖秩序。
(七)涉诉信访机制有待创新。作为立案审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人民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加快涉诉信访工作机制创新、改革初访接待处理办法、提高初访接待息诉率势在必行。人民法院几十年来的涉诉信访实践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反思:其一,涉诉信访中,案件确有错误的属极少数,当事人无理取闹的也属极少数,绝大部分属于案件存在难以改判的审理瑕疵。因此,信访接待处理是治标之策,加强源头治理,防止案件出现瑕疵,才是减少、预防涉诉信访的治本之策。为此,必须强化审判法官的信访意识。其二,长期以来,审判法官只管判案,不问息访。接访法官在完全不了解案件事实和审理过程的情况下接待,听取当事人对案件的申诉,初访接待的效果往往比较差,成功率较低,并因此导致重复上访、缠诉缠访。
(八)立案工作人员缺乏培训学习交流经验机会。作为立案信访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学习,掌握国家的新政策、新法律法规,重视不同区域法院之间的学习交流,累积立案信访经验。但是目前立案信访人员有机会并不多。
二、改进法院立案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增加人员配备。法院在立案庭工作人员的安排上要注重“质”与“量”的提高,保证立案机构中的工作人员整体的高知识性、高能力性,以使得立案工作顺利进行,保证合理立案的实现,同时还能够做好法律宣传及教育来访者的工作,消除因未被立案而大闹法院的不良现象。
(二)注重发挥当地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的作用。各地司法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法律服务者的监管,提高他们的社会信誉,以便社会公众通过选择法律工作者、律师的 3
帮助来进行诉讼,从而降低证据不足,光知要起诉不知应如何准备或准备哪些起诉材料的影响立案工作效率的现象的产生。
(三)统一立案标准,规范立案工作。在目前法律尚未对各类案件的立案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前,统一立案标准,特别是统一同一地区各法院之间的立案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完善与基层人民法院立案有关的法律法规,对立案程序、立案工作范围、是否应当立案的标准进行法定化、严格化、更好地实现司法为民的宗旨。
(四)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立案调解理念。立案阶段的案件繁简分流处理,应当事人的要求、又可提高司法效率,应当允许,不能舍简趋繁。同时,应赋予立案调解法官一定范围的审判权,对调解不成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可直接由立案调解法官开庭审理后作出裁判。
(五)加强立案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立案人员素质。一是加强对立案人员的业务培训。针对立案窗口涉及面广、立案人员专业知识面较为狭窄的特点,尽可能地让立案法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拓宽他们的知识,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立案工作需要。二是注重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在目前立案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立案理论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立案人员应从实际工作出发,做好必要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三是加强与各业务庭的联系。立案窗口的业务涉及到各业务庭,因此,立案庭应与其他业务庭建立业务联系制度,加强互相间的沟通、交流,使立案法官及时了解审判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能让业务庭法官对立案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