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底线教案

时间:2019-05-14 18:3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3.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底线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3.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底线教案》。

第一篇:§3.3.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底线教案

一.课题:等差数列前n项和(3)──综合运用

二.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能利用数列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之间的关系解决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2.数列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之间的关系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n(a1an)n(n1)d. 或Snna122

(二)新课讲解:

例1.已知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a,前2n项和为b,求前3n项的和。

例2.已知等差数列{an}的项数为奇数,且奇数的和为44,偶数项的和为33,求此数列的中间项及项数。

说明:设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d,(Ⅰ)若项数为偶数,设共有2n项,则①S奇S偶nd;

S奇a ② n; S偶an1

(Ⅱ)若项数为奇数,设共有2n1项,则①S偶S奇ana中;②S奇n. S偶n1

11,求an; 5(nN)an1an例3.(1)如果数列{an}满足a13,(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22n,求an.

例4.等差数列{an}与{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和Sn,且Sn7n2a7,求的值。'Snn3b7

11131课堂练习:1.已知数列{成等差数列,且a3,a5,求a8的值。67an2'

2.数列{an}的前n项和Sn32nn2,求证{an}是等差数列。

3.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并对nN,S2n14n21,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前n项和公式。

五.小结:1.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运用;

2.数列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之间的关系的运用。

六.作业:习题3.3 第9,10题

等差数列前n项和(3)──综合运用

第二篇: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过程以及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与前面学过

的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等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又能为后面等比数列前n

项和以及数列求和做铺垫。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同时能

熟练、灵活地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倒序相加进行求和的过程,学会

观察、归纳、反思。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具体、生动的现实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探

究求和方法的兴趣,树立学生求知意识,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逐步养

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一般公式推理的能力。

4、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掌握与应用。

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的掌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前几节已经学过一些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还学了等差数列的定

义以及性质,对等差数列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这些知识也为这节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做准备,让学生能更容易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也为后面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做铺垫。但由于数列形式多样,因此仅仅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还是不够的,更应该学会灵活应用。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探索发现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创设情境

教学过程: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老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123100?。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10岁的高斯迅速得出5050这个答案。让同学思考并讨论高斯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由著名的德国数学家高斯的例子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为下面引入倒序相加法求和做准备。2.教学环节:介绍倒序相加法

教学过程:请同学将自己的计算方法在课上发表,老师接着介绍倒序相加

法。记S123100981S10099,从而发现每一列相加都得101。

则2S(1100)(299)(398)(1001)101*100

S101*10025050

类似地,用同样的方法计算1,2,3,,n,的前n项和,可以得到 123n(n1)n。2 设计意图:介绍倒序相加法,并用这个方法计算1,2,3,,n,的前n 项和,从而为下面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做铺垫。

3.教学环节:推导公式

教学过程:首先介绍数列an的前n项和,用Sn来表示,即

Sna1a2a3an。对于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我们用两种方法表示Sn。Sna1(a1d)(a12d)[a1(n1)d]Snan(and)(an2d)[an(n1)d]

则两式相加得:

2Sn(a1an)(a1an)(a1an)(a1an)n(a1an)

n个n(a1an),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2n(n1)d。式ana1(n1)d代入,得到公式Snna12 推导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为Sn 设计意图:用倒序相加法推导得到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由于有前面的铺垫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对后面的应用也有帮助。

4、教学环节:例题讲解

教学过程:例1: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计算1+3+5++99的值。

例2:a11,a86,求这个等差数列的前8项和S8以及公

差d。例3: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n,求这个数列 的通项公式。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巩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加深学生对该公式的印象。6.教学环节:回顾总结

教学过程:

1、倒序相加法进行求和的思想

2、复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Snna1n(a1an)和 2n(n1)强调要根据条件选用适当的公式进 d,行求解。以及公式的适用范围。7.教学环节: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1、问题的提出

2、倒序相加法

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4、例题

5、回顾总结

6、布置作业

第三篇: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有名的高斯求和的介绍,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第k项与倒数第k项的和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这个规律;由学生建立等差数列模型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应用的实践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类比函数概念、性质、表达式得到对等差数列相应问题的研究。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与现实有关的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教学设想

[创设情景]

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等差数列求和就成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200多年前,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被誉为“数学王子”的高斯就曾经上演了迅速求出等差数列这么一出好戏。那时,高斯的数学老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2+3+„„+100=?当时,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10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1+100)+(2+99)+„„+(50+51)=101×50=5050 高斯的算法实际上解决了求等差数列1,2,3,„,n,„前100项的和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去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的和。

[探索研究]

我们先来看看人们由高斯求前100个正整数的方法得到了哪些启发。人们从高斯那里受到启发,于是用下面的这个方法计算1,2,3,„,n,„的前n项的和:

由 1 + 2 + „ + n-1 + n n + n-1 + „ + 2 + 1(n+1)+(n+1)+ „ +(n+1)+(n+1)

可知

上面这种加法叫“倒序相加法”

请同学们观察思考一下:高斯的算法妙在哪里?

高斯的算法很巧妙,他发现了整个数列的第k项与倒数第k项的和与首项与尾项的和是相等的这个规律并且把这个规律用于求和中。这种方法是可以推广到求一般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

一般地,称

1、思考:受高斯的启示,我们这里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求和呢?

思考后知道,也可以用“倒序相加法”进行求和。我们用两种方法表示

为数列的前n项的和,用

表示,即 ①

由①+②,得

由此得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

对于这个公式,我们知道:只要知道等差数列首项、尾项和项数就可以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了。

2、除此之外,等差数列还有其他方法(读基础教好学生要介绍)

当然,对于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也可以有其他的推导途径。例如:

=

=

=

=

这两个公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把代入中,就可以得到 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公式的结构特征得到:第一个公式反映了等差数列的任意的第k项与倒数第k项的和等于首项与末项的和这个内在性质。第二个公式反映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它的首项、公差之间的关系,而且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可以与二次函数进行比较。这两个公式的共同点都是知道点是第一个公式还需知道条件决定选用哪个公式。

[公式运用]

(课本52页练习1、2)

1、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和n,不同,而第二个公式是要知道d,解题时还需要根据已知⑴

[例题分析]

例1、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统治》.某市据此提出了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总目标:从2001年起用10年时间,在全市中小学建成不同标准的校园网.据测算,2001年该市用于“校校通”工程的经费为500万元.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计划每年投入的资金都比上一年增加50万元.那么从2001年起的未来10年内,该市在“校校通”工程中的总投入是多少?

⑴、先阅读题目;

⑵、引导学生提取有用的信息,构件等差数列模型;

⑶、写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并根据首项和公差选择前n项和公式进行求解。

解:根据题意,从2001-2010年,该市每年投入“校校通”工程的经费都比上一年增加50万元.所以,可以建立一个等差数列投入的资金,其中,表示从2001年起各年,d=50.那么,到2010年(n=10),投入的资金总额为

(万元)

答:从2001~2010年,该市在“校校通”工程中的总投入是7250万元.例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

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由这些条件能确定这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吗?

引导学生分析得到: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就是一个关于的方程。若要确定其前n项求和公式,则要确定关系式,从而求得。

分析:将已知条件代入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后,可得到两个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由此可以求得

与d,从而得到所求前n项和的公式.与d的 解:由题意知,将它们代入公式

得到

解这个关于与d的方程组,得到=4,d=6,所以

另解:

所以

②-①,得,所以

代入①得:

所以有

例题评述:此例题目的是建立等差数列前n项和与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已知几个量,通过解方程,得出其余的未知量.例3 已知数列的前n项为,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解:根据

与 可知,当n>1时,①

当n=1时,也满足①式.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由此可知,数列是一个首项为,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这个例题还给出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一个求法.已知前n项和出通项,可求

(n>1)

用这种数列的不一定满足由足已求出的.来确定的方法对于任何数列都是可行的,而且还要注意求出的通项表达式,所以最后要验证首项

是否满

思考:结合例3,思考课本51页“探究”: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前n项和为的其中p、q、r为常数,且p≠0,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引导分析得出:观察等差数列两个前n项和公式,和,公式本身就不含常数项。

所以得到:如果一个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常数项为0,且关于n的二次型函数,则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例4 已知等差数列的值.的前n项和为,求使得最大的序号n 分析: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以写成,所以可以看成函数当x=n时的函数值.另一方面,容易知道关于n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上的一些点.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来求n的值.解:由题意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所以

=

于是,当n取与最接近的整数即7或8时,取最大值.[随堂练习]课本52页“练习”第1、2、3、4题

[补充练习]

1、已知数列差数列,设

生:分析题意,解决问题.解:设首项是,公差为d

是等差数列,Sn是其前n项和,且S6,S12-S6,S18-S12成等

成等差数列吗?

则:

成等差数列.同理可得

2、求集合的元素个数,并求这些元素的和。

解由m=100,得

满足此不等式的正整数n共有14个,所以集合m中的元素共有14个,从小到大可列为:

7,7×2,7×3,7×4,„7×14

即:7,14,21,28,„98

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记为

其中

解由m=100,得

满足此不等式的正整数n共有14个,所以集合m中的元素共有14个,从小到大可列为:

7,7×2,7×3,7×4,„7×14 即:7,14,21,28,„98

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记为

答:集合m中共有14个元素,它们和等于735

其中

[课堂小结] 等差数列 的前n项和的公式和

也成等差数列.(五)评价设计

课本52页A组第1、3、6

思考:课本53页B组第4题

第四篇: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位于高中人教版必修五第二章第三节。它是在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基础上来研究和讨论的,是继等差数列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概念。主要利用倒序相加的方法来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本节内容与函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这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本节的公式推导为后面的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奠定了基础。通过上一节的内容不难知道等差数列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学习起来也就比较得心应手。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的等差数列的定义,基本掌握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基本性质,能简单的对其运用和计算。对高斯算法也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的完成一些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以及渗透倒序相加的方法。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过程:能说出并写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技能与方法:从公式证明的推导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增强学生喜欢并热爱数学的情感。

五:教法

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我采用引导发现法和讲授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创设情境,然后建立模型并对其探究。

六:学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分析与归纳概括,创造机会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在教学中,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归纳、思考、探索、交流、反思参与的活动中学习,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学习,发展能力。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在一个建筑工地上堆放这样一

堆大小一样的钢管,共123层,第1层有一根钢管,第2层有2根钢管,…,第123层有123,求这堆钢管共有多少?若在旁边放上同样多的钢管,又该怎么计算呢?

mmn'n

nm'

通过分析对比,并不是所有的等差数列利用首尾配对都刚好合适的。经过同学们的观察比较发现,若n为偶数时两两刚好完全配对,若n为奇数时不能完全配对。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倒叙相加法计算求此等差数列前123项的和。S123= 2 + 3 + … + 124

S123=124+ 123 + …+

S123=123(2124)两式相加得

高斯的算法蕴涵着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一般的规律性。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索发现这种数列的内在规律。学生对高斯的算法是熟悉的,知道采用首尾配对的方法来求和,但估计学生对这种方法的认识可能处于记忆阶段,为了促进学生对这种算法的进一步理解,设计题时应由易到难的. 引导发现,公式探究

问题1: 1,2,3,…, n,… 的前n项和为多少?

学生分组探究,老师收集学生得出的不同方法并由学生讲解,尽可能地展示分类讨论的倒序相加法。

+ 2 + … + n n +(n-1)+ … +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1)+(n+1)+ … +(n+1)可知 1+2++3…+n=n(n+1)/2 问题2:设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求这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则

Sna1a2an1an

由高斯算法的启示,对于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我们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

推导: Sna1a2an1an

Snanan1a2a1

相加得:2Snn(a1an)

n Sn(a1an)2n公式一:Sn(a1an)

2由ana1(n1)d

n得Sn[a1a1(n1)d]

2n所以Sn(a1an)

2n公式二:Sn(a1an)

2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

类比记忆,例题练习

问题3:能否给求和公式一个几何解释呢?

(提示:与梯形联系起来)

学生通过作图并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来解释

nan(a1an)得a1为梯形的上底,an为梯形的下底,n为梯形的高.2同理比较Snna1n((n1)d 2 例题:根据下列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1)a1100,d=-2,n=50;(2)a4,a818,n=8;例题:

1: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由这些条件能确定这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吗? 练习

12: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n,求这个数列是等差数

22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3:已知等差数列5,4,3,…的前n项和为sn,求使得n最大

2747s的序号n的值。

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1:体会倒序相加的算法.2:掌握等差数列的两个求和公式,领会方程(组)思 想。3:将等差数列前n项和与梯形面积联系记忆。

第五篇: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

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和练习

【教学目的】

(1)探索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2)掌握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3)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从而理解并掌握.【重点】

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

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思路的获得 【教具】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a1 + a2 + a3 +......+ an=sn

a1 + an=a2 + an-1 =a3 + an-2 2.情景自学

问题一: 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1 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 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 100支,这个V 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

思考:(1)问题转化求什么 能用最短时间算出来吗?

(2)阅读课本后回答,高斯是如何快速求和的?

他抓住了问题的什么特征?

(3)如果换成1+2+3+…+200=?我们能否快速求和?,(4)根据高斯的启示,如何计算 18+21+24+27+…+624=?

3..合作互学(小组讨论,总结方法)

问题二: Sn = 1 + 2 + 3 + … + n = ?

倒序相加法

探究:能把以上问题的解法推广到求一般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吗?

问题三: 已知等差数列{an }中,首项a1,公差为d,第n项为an , 如何求前n项和Sn ?

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 n(a1 + an)=2Sn

问题四: 比较以上两个公式的结构特征,类比于问题一,你能给出它们的几何解释吗?

n(a1 + a n)=2Sn

公式记忆 —— 类比梯形面积公式记忆

n(a1 + a n)=2S 问题五: 两个求和公式有何异同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展示激学

应用公式

例1.等差数列-10,-6,-2,2的前多少项的和为-16 例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由这些条件能确定这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吗?

【思考问题】如果一个数列{an }的前n项和Sn = pn2 + qn + r,(其中p,q,r为常数,且p ≠ 0),那么这个数列 一定是等差数列吗?若是,说明理由,若不是,说明Sn必须满足的条件。

【教学后记】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等,将数学史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相反却会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热情,起到正面推动作用,提升数学教育成效.这也是贯彻德育、提倡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数学的严谨性和学生认知的不完备性是一个矛盾,因此公式的发现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完善、逐步发现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结论的探索、发现、推导的过程, 并弄清楚每个结论的因果关系,要适当延迟判断,多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重视思路分析的训练.须知教师讲课的最精彩之处,不是自己分析的头头是道,而是引导学生探求解题思路最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引出结论.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练习的训帮助学生掌握 和记忆公式,例题的变式训练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开放性和自主性,在开展探究活 动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下载§3.3.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底线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3.3.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底线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共五则)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能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几何意义,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其求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

    课时30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提升训练30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一、选择题 1.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7=7,则a2+a6=. 7911A.2B.C.D. 224 2.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1,2,3,„),若当首项a1和公差d变化时,a5+a......

    等比数列等差数列前n项和习题。(精选)

    一. 选择题 1. 若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Sn3na则a等于 A. 3B. 1C. 0D. 1 2. 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1,公比为q,前n项和为S,则数列 A. 1S 1 的前n项之和为na B. SC. Sq n1 D. 1q n1 S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推荐五篇)

    1 努力奋斗 等差数列前n项和 一.选择题: 1.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1,d=1,则该数列前9项和S9等于 A.55B.45C.35D.25 2.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正数,且a3·a7=-12,a4+a6=-4,则S20为 A.180B.-18......

    2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推荐阅读)

    二、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答案:第23项与第24项:1.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的〈第二章§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的第一课时: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它是在学生已经......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等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