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范文模版]
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
——全省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三中全会精神
连日来,我省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日益高涨。广大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要积极推进改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生态文明、公平正义等问题,积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主任符建伟对记者说,目前郑州市已建设9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点,基本覆盖全市主要的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配送中心,提升了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从11月1日起又启动原(杂)粮、干果(菜)和茶叶市场准入,实现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全覆盖。
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勇表示,下一步商务系统将把内贸流通工作落脚点放在服务民生上,搞好肉菜、酒类、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放心菜”,喝上“放心酒”,用上“放心药材”。
作为国内豆芽生产消费第一大省,我省至今尚未有豆芽生产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食品安全留下隐患。对此,我省规模最大的无公害豆芽生产企业郑州新农村蔬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银州建议,尽快筹备成立河南省芽苗菜行业协会,推动豆芽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加强行业监管自律,督促企业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的主体作用。
“三中全会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整体设计,改革的主线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陈垠亭认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政策取向,彰显了党和政府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决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是广大考生和家长的福音。
“全会再次强调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用深化医改解决百姓关注的看病问题,信心更坚定,目标更清晰,要求更具体。”省卫生厅办公室主任周勇表示,经过第一轮医改,我省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大幅度增加,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改革,重点是如何发挥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的最大效应,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
而要实现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就必须像全会提出的,以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等为保障。
省民政厅厅长冯昕认为,我省民政部门在统筹做好各项民政工作的同时,尤其要围绕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出思路、想办法。一方面,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减灾救灾、社会福利等基本民生保障工作;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另一方面,着眼于社会管理创新,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加强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三社”联动。特别是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加快职能转移和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步伐。
随着大范围雾霾天气时有发生,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也越来越迫切。省林业厅造林处处长朱延林表示,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并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等不少新名词,为今后林业生态建设明确了方向。
省环保厅厅长张庆义说,环保系统将充分发挥环保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紧紧围绕建设美丽河南,着力破解环境资源“瓶颈”制约,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群众权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实施“蓝天、碧水、清洁”等生态环境工程,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努力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工作新路子。
鹿邑县马铺镇党委书记翟杰说:“全会提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对我们基层工作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马铺镇是农业乡镇,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今后,我们将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扩大烟叶、棚菜和对花棉的种植面积,加强政策引导和科技帮扶,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知名度,叫响无公害蔬菜品牌,提高菜农收入。”
郑州市竹林镇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曾荣获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竹林镇党委书记赵明恩说,竹林镇将持续开展坚持30年的“三评”、“十好”活动,坚持实施“工业强镇、旅游兴镇、文明塑
镇”的发展战略,让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竹林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集团关注职工所想、所思、所求、所盼,倾力让每一名员工过上幸福、体面、有尊严的生活。”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新桥煤矿综掘队党支部书记、队长张文康颇有感触。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坚定不移地推进薪酬分配结构调整,推进以岗位绩效为基础、符合行业和企业特点、收入能增能减的分配机制,实现工资增长与企业发展同步、与效率效益增长同步。本着向生产一线、艰苦地区、关键岗位等方面倾斜的原则持续优化分配结构,构建富有活力的和谐分配关系,让广大干部职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③
第二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把握好这一要求,紧密结合河北实际,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最终归宿,更是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深厚根基所在。改革开放35年的不平凡历程证明,只有让全体人民公平享受发展成果,改革大业才能凝心聚力;只有让人民幸福安康,我们才能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中稳健前行。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让一切生产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一方面,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只有进一步坚定全体人民的信心,凝聚起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断攻坚克难,把改革推向深入。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只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心,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永不衰竭的动力源泉。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现阶段存在的社会不公现象,许多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能够通过不断发展,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加以解决。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要通过改革创新,逐步建立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把“蛋糕”分好,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制度创新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保证。为此,从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到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到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制度创新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安排和部署。我们必须按照全会的要求,把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以此审视各方面的制度建设情况,哪里有不符合促进公平正义的问题,就在哪里深化改革;哪个领域问题突出,就把哪里作为改革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一项又一项制度改革和创新,切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征程中,只要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牢牢把握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一定能更好地凝聚起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三篇: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的发展新理念中,一个广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理念是共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的理念,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1.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百姓诉求“8月20日,上门理发;9月15日,打扫卫生……”这是安徽安庆市75岁老人赵洵琦的“公共服务账本”。老人长年瘫痪一直靠老伴照顾,非常想有人帮衬。去年,安庆实施城区70岁以上生活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圆了她的愿望。)
2.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
3.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这些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
4.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过去改善民生做的很多事情是带有普遍性的,现在不同的特殊群体面临着不同的特殊困难,比如老年人口面临的问题,医疗问题、养老设施问题,怎么解决精神的寄托问题,等等。老年人口本身有不同的层次,也有不同的需求。)
5.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二、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要使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1.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说通俗一点就是“五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易地搬迁安置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未来五年,这“五个一批”政策,是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方向。
2.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3.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4.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健全东西部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
三、提高教育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的主题,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初步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但是,教育质量相对不高、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与人民对接受高质量教育和“上好学”的渴求的矛盾日益凸显。提高教育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因此,在稳步推进规模发展的同时,切实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是今后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使人民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意。)
1.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2.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办好特殊教育。教育公平,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将在教育均等化方面加大力度,保障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3.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4.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四、促进就业创业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
1.统筹人力资源市场,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加强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要看到,尽管人口老龄化发展很快,但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仍然超过10亿人,而非农产业就业规模不到5.5亿人。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要在积极促进就业的方向下,不断提高我国的劳动参与率;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不断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把十几亿人的聪明才智越来越充分地调动起来。这必然会持续较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必然会持续扩大经济规模特别是提高发展质量。这一进程也必然会提供更多和更高水平的就业机会,必然会促进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里面包含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潜力、共享水平提高的潜力都是不可估量的。)
2.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职业技能鉴定比往年要严)
3.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参与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促进劳动力在地区、行业、企业之间自由流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
4.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完善就业失业统计指标体系。
五、缩小收入差距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1.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完善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要突出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注意根据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合理调整工资水平,防止工资水平提高持续快于劳动生产率提高。那样就会过度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阻滞经济发展和效益提高的步伐,进而使工资水平提高成为无源之水。
2.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3.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完善鼓励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税收政策。
六、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1.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责任。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社会保险体系。(降低社保费率,社会早有呼声。目前,养老保险缴费率是28%,医保缴费率是12%,住房公积金是12%,再加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险一金”缴费率接近50%。这一水平远远高过全球平均水平,既限制了个人消费能力,又增加了企业成本。在实体经济仍需激活、个人消费能力有待提高的情况下,降低社保费率,不仅可以减轻企业负担,还有助于增强消费驱动的内生经济动力。其中,体现了政府让利的明确思路。)
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托住底线,不断提高底线的保障水平,拉着最困难群体一起进小康,是对政府十三五期间职能转变的新要求。时间紧,难度大,如期完成这些任务,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这也表现了在贯彻共享理念方面,党和政府的坚定信念和巨大决心。
2.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养老金入市需要实现全国统筹,而改变目前的低层次统筹,涉及到中央与地方、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利益调整,而渐进式延退,本身就有时间限制。相对而言,以国有资本充实养老金,基本不存在利益分配问题,既扩大了养老资金的来源,又有助于还原国有资本的全民属性,将分散、低效的存量国有资本纳入高效的市场运作体系中来。)
3.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研究实行职工退休人员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目前的医保支付方式基于过去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而设计,级别、工种决定了公共医疗待遇的差异,也导致医保政策范围外的费用和服务项目支出过多,使稀缺的公共医疗资源投放失衡。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就是要尽可能提高医保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让医保控费,从而让更多的医疗资源投向普通民众。这也是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覆盖面的必然要求。医保控费的同时,还需努力实现医疗降费。在“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表述中,明确提出要破除逐利机制。而“以药养医”、过度医疗等尤其凸现公立医院的逐利性。此前推出的公立医院改革方案提出,将公立医院门诊药房改制为零售药店等医药分开的方法,试行医药分离。可以预期,今后相关试点改革将大大提速)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4.统筹救助体系,强化政策衔接,推进制度整合,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1.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提高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3.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前,中国老百姓的诉求已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放心。顺应这种诉求的转变,在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领域,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做出了调整,把食品安全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八、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1.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注重家庭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稳中有降,生育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符合人口发展规律,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减缓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后过快下降的势头,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2.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2030年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可保持8亿人以上,但年轻劳动力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比例下降,劳动力资源的国际比较优势有所减弱。同时,人口老龄化明显加速,赡养老人负担持续加重。如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调整,几十年后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就是要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这项决策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3.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只有让发展成果公平共享,全面小康才能凝心聚力;只有让人民幸福安康,中国才能在现代化道路上稳健前行。共享发展的理念把市场机制突出效率与社会主义制度突出公平的关系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使全体人民真切感受到全面小康给我们带来的实惠和福利,必将极大激发全体人民共建全面小康社会的愿望与决心,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巨大、持久的动力。通过共享发展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增强发展动力,不断增进人民团结,让13亿多中国人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
第四篇:推进改革就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
推进改革就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
2013年11月17日 19:05:01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120
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作风建设,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全会部署的重要保证。
一些地方和单位在整改中存在“松”的情绪、“软”的现象、“拖”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山东调研。这是11月16日刘云山在济南甸柳新村第一社区调研基层党建工作。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新华网济南11月17日电(记者霍小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山东调研时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展示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愿景,关键是坚定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共识,以好的作风好的精神状态抓落实,把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变为生动实践。
11月15日至17日,刘云山先后到烟台、威海、济南等地,深入企业、社区、农村和文化单位,就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调研了解基层情况,面对面听取干部群众意见。他对山东改革开放和党的建设的成绩给予肯定,希望山东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在全面深化改革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在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威高集团、光威集团、中国重汽集团、浪潮集团,刘云山详细询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对他们通过机制改革、技术创新实现发展壮大表示赞许。他说,改革增动力、添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企业来说是重要机遇,必将为企业营造更有利的体制环境,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烟台黄海社区、威海古陌社区、济南万新村和甸柳新村等,刘云山深入百姓中间,与大家交流学习全会精神的体会。许多群众说,全会很提气、很给力,让我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刘云山说,大家的好日子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还要靠改革开放,推进改革就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调研期间,刘云山分别召开基层干部座谈会和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党委有关负责同志座谈会,就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听取意见。他说,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作风建设,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全会部署的重要保证。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正在进行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这是最终检验活动成效的环节,是攻坚克难的阶段。一些地方和单位在整改中存在“松”的情绪、“软”的现象、“拖”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坚持标准、从严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实,决不能虎头蛇尾、失信于民。整改就要真正改,整改方案就是军令状、责任书,领导干部要带头改,以过硬的措施来改,以有力的约束和监督来改,坚持准、狠、韧,不能只说不练、虚晃一枪,防止整改承诺成为空头支票。要接地气、顺民心,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不满意的地方抓起,让群众受益、群众满意。对整改不力、解决问题效果不好的及时约谈,问题严重而没有行动的要进行问责。要立好规矩、建好章法,形成科学、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既治“流行病”又治“地方病”,既能“堵风”又能“防风”,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第五篇:干部学习讲稿: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与尊严(上)
干部学习讲稿: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与尊严(上)吴忠民
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社会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谈论的讲题是“努力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及尊严。”
这些年来大家恐怕会有共同的感受,就是我们国家的重大政策出现了一些重要的调整,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越来越强调民生问题。今年,也就是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把民生问题放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今天的讲题主要分四部分的内容展开: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谈一下我们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改善民生问题。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从理论层面上谈一下民生问题的基本涵义和基本内容。第三部分内容主要是谈一下中国现阶段在民生问题这些方面存在着哪些主要的问题。第四部分内容准备简单谈一下应对思路与措施。
一、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改善民生问题
我们先谈第一部分内容,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改善民生问题?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国家的人均gdp2009年已经达到了3680美元,外汇储备现在已经突破了2.4万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
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比如这些天来国内外热议的一件事情就是中国的高速铁路,无论是运营里程和技术都是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绩还表现在其他许许多多的方面,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居民生活水准的大幅度提高。在这一方面又有两个突出的标志:第一个突出的标志是,截止到2004年底,我们国家的私家轿车已经超过了公车;第二突出的标志是,截止到现在,我们国家居民的住房私有化程度超过了80%。按照建设部发言人所宣布的那样,说我们国家现在居民住房的私有化程度他用了“自有率”这样一个概念,实际上也差不了太多,在全世界来看的话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了,达到了这种地步。像我们国家现在大比例的居民拥有了自己的住房,很多人拥有了自己的轿车这样一种现象,不用说倒退三十年了,就是倒退十几年都是难以想象的。那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了呢?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举世公认的,不夸张的说是,自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奇迹之一。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取得了这样的成就,我们国家这样一个共同体,是欧洲、美国、日本加起来总额还多的这么一个大的共同体取得这样的成就,说是人类社会一个伟大的奇迹,可以说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同时,还需要我们看到的是在中国经济获得空前繁荣发展的同时,中国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既然最终消费率在下降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工厂的产品卖给谁?既然工厂的产品卖不出去了或者是卖得少了,自然就会影响到经济的正常发展。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可以让低收入者以及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普遍提高,可以增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那么这样一来更多的社会成员的购买力就会明显地提升,而社会成员的购买力普遍上去了,那么我们国家的这种经济就能够得到有效持续地这种拉动。这是改善民生的第二层重大意义。
(三)改善民生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安全运行
改善民生的第三层重大意义在于什么呢?这就是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安全运行。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我们遇到了很多新问题。《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当中是这样说的:“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现在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什么呢?就是现在几乎所有的要规范的,特别是大型的社会调查几乎一致地显示出同样一种情况,就是中国现阶段社会问题有很明显的特征,这就是主要的社会问题,大多数集中在与民众日常生活,也就是同民生有直接关系的部位,排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基本上都是这些问题。比如说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比较严重;比如说居民的就业问题;比如说住房问题;比如说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等这样一些问题都排在前面。我们现在不能否认一个事实就是,中国目前的民生状况不容乐观。被人比喻成新的“三座大山”,也就是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这样“三座大山”,这样的一些问题困扰着工薪阶层当中的许多人,以及大批的农民。
现在由民生问题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越来越严重,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广泛性,由于民生问题涉及到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这样一来,民生问题如果得不到改善的话,那么许多人就会对社会产生不满的情绪。而我们看到,我们现在国家就是大批人有一种对社会的一种,我们保底地说是有一个很难认同的态度。这个是第一个特点由于民生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第一个特点就是广泛性。
第二个特点就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现在有人发现,这些年来中国出现了过去未曾有过的现象,这个现象就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也就是不少参与群体事件的群众本身与这个群体事件它的诱因没有直接的关系,换句话来讲并没有直接的利益诉求,而是因为其中的不少人曾经受到过这样那样不公平的对待,长期积累了一些情绪找个机会就借机发泄、借机宣泄。比如南方某市,一个县级市曾经发生一起由一个集资引起的群体事件,规模比较大一些。这些群体事件以后进行调查发现,80%参与群体事件的群众没有任何集资行为,这批人显然就是找了个机会借题发挥、借机宣泄。
类似的情况在不少地方时有发生,比如说重庆万州区、安徽池州等等这样一些地方,都曾经发生过由一些小的纠纷引发较大规模冲突的群体事件,而参与的群众并没有直接的利益诉求。这类现象的危险性就在于,在某个特定的条件下就是这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危险性在于,某个特定的条件下,它们会让本来非常属于个案化的问题,就事论事的话就很简单,有的时候是一个治安事件就类似于个案化的问题,就很有可能演化成为一种整体化的社会问题,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地危及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由民生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的第三个特征,就是现在的许多问题往往是同社会焦虑结合在一起的。这社会焦虑主要是指民众当中普遍存在着的紧张心理状态。如果我们只是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去比较,而不是从社会结构体制这样来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我们这时代的民众和毛主席时代的民众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心理状况方面。
在毛泽东时代社会的控制十分有效,民众的信仰也是高度一致的。同时当时的社会秩序非常稳固,规则非常简单,但是明确,这样一来人们的心理,当时时代民众的心理相对来说是比较踏实的。大家你着什么急,没必要着急,我们只要一起听毛主席的话就行了。当时我们国家的民众就觉得很幸运,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遇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而且当时的历史已经证明,跟着毛主席永远胜利,所以大家一点也不着急,所以毛主席手往哪一挥咱们往哪走就行,当时人们心态用当时人描述就是叫做“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他们心里很踏实。而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社会正处在急剧转型时期,至少有两个现象就直接促成了社会焦虑现象。
第一个现象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现在正处在社会整体利益结构全方位大幅度调整的时期。我们现在社会整体利益结构、资本改革开放推进是一种全方位、大幅度地调整,而社会整体利益结构这种大幅度的调整、全方位的调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大批社会成员、大批社会群体在社会当中的社会位置和经济位置要重新洗牌,推倒以前的利益格局,重构新的利益结构,所以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到一夜暴富和一夜下岗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同时大面积的存在着,这就给许多人造成了一个感觉就是人生的不确定感,对未来不可预期。
还有一个现象直接促进了社会焦虑现象的出现,这就是社会风险因素的出现,一个社会只要进入现代社会,就意味着这个社会必然要面临着空前的社会风险。因为现在这个世界各国的经济方面联系程度越来越高,经济方面的一体化程度在加速。同时,各种文化价值观的这种交流碰撞越来越多。所以往往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就是别的国家打个喷嚏另外一个国家可能就是感冒,这个就是有相互的联动性,我们看这样一来,造成社会风险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了。所以既然我们这个社会利益结构要调整,全国要大幅度调整,同时又面临着空前的社会风险,这就使得大批的社会成员心里产生了一种人生的不确定感,对未来不可预期。比如说今年收入很好,明年收入好不好,就不知道了,即便是明年收入好,后年这个单位会不会倒闭也不知道了,即便是单位不倒闭,自己小孩长大,他的教育费用从哪出这也是问题。即使这个教育费用有了,那么自己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从哪出这都是问题。
即便是问题都解决了,刚刚松口气了,忽然cpi前几年也开始出现了这种上升的势头,这几年房价突飞猛进,这问题都还没有解决,你看中间又穿插着什么问题?什么猪流感这样的东西又出现了,所以这样的各种问题就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人们对于未来不可预期的这种心理状况,说实在现在人很要命的就是出现现在这种对于未来不可预期、人生的不确定感,这必然会促成这样一种社会焦虑现象的大面积发展。而社会焦虑现象有着不小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社会焦虑现象会促成大量社会成员一些越轨行为的形成,同时它会放大人们对社会不满的情绪,有的社会问题基本上都是负面的,有一些的问题尽管负面可能没那么严重,但由于民众普遍存在一个焦虑的心态,就很有可能把本来不是很严重的问题看得十分严重,而特别会迁怒于他人,特别是容易迁怒于政府。而解决社会焦虑它的关键,就是在于要改善民生,要让民众的基本生存能有一个可靠的保证,对于未来能够大致的可以预期。
总而言之,正是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党现在把改善民生问题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来看待。比如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二、民生问题的基本涵义及特征
(一)民生的涵义及内容
我们现在再来谈论第二部分的内容这就是民生问题的基本涵义及特征。第一个小问题民生的涵义及内容。我们对民生问题进行一个比较合理和恰当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应该有一个比较合理和恰当的理解。因为这直接影响着具体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如果我们对民生问题它的理解过于模糊的话,那么民生政策的具体内容就会难免出现庞杂、模糊不清的状况。相反,如果我们对民生政策鉴定过于狭窄的话,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上所制定的民生政策就难免出现不到位、不全面这样一种状况。这民生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和狭义上的民生,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广义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这概念有一个优点就是它充分强调了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要性以及它的高度综合性,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不足,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这样的概念范围太大了。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无所不包,这样一来就倒容易冲淡人们对具体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