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
《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中国文化符号前十项名单:汉语、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日前提出了“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的阶段性成果,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分别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还显示,当代文化符号的被认可度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如当代人物符号中的刘晓庆、韩寒、崔健、李泽厚、宋祖英、周杰伦、邓丽君等得分都在200名以后。科学家和当代新科技符号,如袁隆平、陈景润、联想、百度等的得分均在中间线左右;文学形象符号,如孙悟空、林黛玉、阿Q、许三多等得分也都在200名之后。王一川教授表示,大学生普遍认为非物质文化符号、传统文化符号更具推广价值,而对当代文化符号和文学艺术符号则未加足够的重视。这正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提高国民艺术素养来提升当代中国艺术文化和科技、媒介类符号的影响力。本研究还进一步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具有一种隐形的双重人格及流体型文化人格和相关对策建议:重视位居前列的中国文化符号的影响力现状研究及其在中小学课程及教材体系和各类文化艺术产业中的运用,以及对这种隐性双重人格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董晓萍介绍,这项调查是我国首次全面考察大学生对文化符号的认知与评价状况。调查历时近4个月,调查人员奔赴全国,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大、河南大学、四川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24所高校,回收有效问卷1878份,调查报告《《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受访大学生男女生比例约为10:7,80%的样本年龄在20-30岁之间,其中人文社科专业占大多数,包括理科、工科、医科及农林水渔等各个学科,学历也涵盖了本科一年级新生到博士后。调查人员首先在北师大“文学概论”、“艺术学概论”课上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收集了大学生认可的中国文化符号内容,然后课题组专家对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最终确定本次调查所使用的270项中国文化符号。调查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对文化符号的代表性进行五分量表的程度打分;二是在所有选项中选出“最有代表性”和“最值得推广”的10项文化符号。经过近4个月的广泛调查研究,课题组拿出了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20项分别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黄河、《论语》、圆明园、文房四宝、敦煌莫高窟、《史记》、造纸术、古典诗词和京剧。而就整体排名情况看,当代文化符号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如当代人物符号中的刘晓庆、韩寒、崔健、李泽厚、宋祖英、周杰伦、邓丽君等得分都在200名以后。科学家和当代新科技符号,如袁隆平、陈景润、联想、百度等的得分均在中间线左右;文学形象符号,如孙悟空、林黛玉、阿Q、许三多等得分也都在200名之后。进入前50名的人物符号则是传统历史人物的孔子、孟子、屈原和现当代政治人物符号的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以及拥有政治和文化双重特征的鲁迅。报告将文化符号分为4个层面:第一层为核心价值系统的吸引力;第二层为社会行为模式的凝聚力;第三层为传统典范及遗产的影响力;第四层为文化传播机制的感染力。从得分最高的前50项来看,最多的是第三层即传统典范和遗产的符号,如汉字、书法、长城。其次是第一层,即核心价值系统符号,如毛泽东、邓小平等。另外两层均无一具有进入前50名的选项。王一川介绍,这份调查报告只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目前进行第二阶段的工作,预计将需要3个月的时间。整个课题届时将告全部结束。(来源:舜网-济南日报作者:李雪萌)
第二篇:中国文化符号在艺术设计中的视觉语言表现
中国文化符号在艺术设计中的视觉语言表现
摘要:艺术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交叉与综合,图形符号是设计文化有效展现的直接载体。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看似有形文化,但更多的却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方面,本文旨在通过探索具有中国文化意味的设计符号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为艺术设计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和有力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符号 艺术设计 中国文化 时尚
艺术设计是研究人为事物的科学,所以任何设计作品不可能脱离其文化含义而单独存在。中国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艺术、思想、风俗、生活方式等的物质、精神文化现象的体现,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起来的,有其特定内涵和重要地位。
传统文化符号看似有形文化,但更多的却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方面,体现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它对设计作品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图形符号在设计中的功能
艺术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交叉与综合,其本质是创造,图形符号是设计文化有效展现的直接载体。此时显示的设计形象就是一种完整的符号形象,而当它仅指向一个事物的替代物或意义的形象,此时符号通常是作为一种指号或信号在起作用。
(一)设计符号的定义和特征
“符号”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指利用一定媒介来表现或指称某一可以被大众所理解的事物的一切有意义的物质形式。[1]后来,符号学发展为一门科学,根据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对符号学的定义,它是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与逻辑学、语言学、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学等众多门类有交叉的学科。
设计符号作为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一般意义上的多数特征:
首先,符号具构形功能,能赋予无形的人类的情感经验、精神风貌等设计理念以形式,从而便于人对产生感性知觉和参照。正如苏珊•朗格所言“符号的最主要的功能——亦即将经验形式化并通过这种形式将经验客观地呈现出来以供人们参观、逻辑直觉、认识和理解。”
[2]
第二,它是具有的抽象活动的产物,这种抽象是不同于逻辑学中的抽象,设计符号的抽象与理性和感性对象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符号与其指称的事物之间具有形式相似性或逻辑结构上的一致性。这种逻辑形式上的一致就是指二者之间的类似性。对设计符号而言,设计符号与人类的内在情感、精神风貌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
第四,符号可用来表达概念。如果说符号所表现的是一种人类情感的概念,具有普遍性的人类的情感本质,那应用于设计的符号锁表达的则是设计者的理念和相关的设计信息。
(二)符号的分类和功能
符号在艺术设计中的表现通常是在作为完整形象系统、作为部分形象系统的指号和作为视觉识别的信号三方面的综合下形成的。目前在符号理论研究领域普遍将符号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也是符号的三个层次:
1图像符号
图像符号是通过模拟对象或与对象相似而构成的。如一张照片或者一幅画,都属于图像符号,人们对它具有直觉的感知,通过形象就可以辨认出来。图像性设计符号具有直接明了、易读性强等特点,此类图像性设计符号适宜于国际间的交流与沟通,用于难以通观或不易理解的领域。
2指示符号
指示符号与所指涉的对象之间具有因果或是时空关联。它利用符号形式与所要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必然实质”的逻辑关系,基于由因到果的认识而构成指涉作用,让人了解其意义。
如路标就是道路指示符号;而门则是建筑物出口的指示符号,在某种程度上,它比语言更具有更高的识别度。
3象征符号
象征符号与所指涉的对象间无必然或是内在的联系,它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它所指涉的对象以及有关意义的获得,是由长时间多个人的感受所产生的联想集合而来,即社会习俗。
[3]比如红色代表着革命,龟、鹤在中国人的眼中是长寿的象征,往往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受文化背景影响最大。
总之,设计符号是符号的一种,时尚设计师借助它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达到指导或劝说的目的。设计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它总是产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体之间。其中,一方创造符号,给予符号以意谓,另一方接受和理解符号及其所具有的符号意谓,这也是设计符号的最根本功能。
二、中国文化符号的视觉语言
中国文化符号是中国设计的“标签”,这种视觉语言如今已经深入到设计的物质性、功能性和审美状态,还涉及到设计对象的产生、使用和适用与传播功能。这些饱含深意的中国文化符号无疑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极具创意性的表现手法,为设计作品丰富视觉世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也是最常见的符号类型。古往今来,文字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它是人类过渡到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视觉图形角度去分析文字,象形性成为文字的基本特性之一。这种特性使文字成为了这样一种符号:既可以表达概念,又可以表达自身,利用自身的符号形象引起人们的联想,喻情状物,栩栩而生,从而产生独特的美感。
例如汉字“美”,下面是一正面人形,上面一个羊头,整个形状象一个人头顶羊头在舞蹈。另有一种异体,写成下面为女人之形,头顶有一横,此横表示女人头上的装饰物。从字形分析,上古人以为美的意识至少与三个方面有关:(1)羊头装饰;(2)人;(3)舞蹈。这三个方面都与审美意识有关。可见该文字来源于现实生活,体现文化意义。[4]
汉字的基本元素是点和线,每个汉字都是一件完美的点、线整合的平面设计“产品”。文字发展的历史也是文字符号设计的历史,在文字结构定型以后,现代设计开始以基本字体为依据,采用多样的视觉表现手法来创新文字符号的形式,以体现不同时期的文化、经济特征。
(二)图腾
远古的图腾活动和无数礼仪所形成的图腾图像是传统图像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直接的表现。中国传统图像非常强调图像系统符号化表征,在装饰题材上多以动物为主,从对现实和美学法则的和谐表达中,传递出高昂、威严和神圣的力量。如: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是蛇加上各种动物而形成的,它以蛇身为主体,结合了爬行类动物的四脚,马的毛,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这可能意味着从以蛇图腾为主的远古华夏民族、部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融合其它民族部落,即蛇图腾不断合并其它图腾,逐渐演变而为“龙”。
人类早期在自然图像系统中逐渐形成的自觉性的视觉经验行为,并结合形式美感和早期自然观念、图腾、信仰和礼仪表达而发展出的图像体系。它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图像的视觉美感上,而且是真正的中国传统图像体系粉墨登场的开篇。
(三)象征意义的符号
中国传统符号中具备象征意义的符号最能体现中华文明的文化性,它们往往是相当长历史时期归纳演化而来的,代表着中华文明的精髓。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用各种颜色在演员面部所勾画成的特殊谱式图案,主要是为显示人物的特性,并且代表着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脸谱对忠、奸、善、恶、美、丑的分别非
常清晰,有时根据生理与心理的表现而来,以色彩来表达情绪,如红脸者表示耿直,大白脸表示腹内藏奸,黑脸者表示粗豪憨暴,蓝脸者表示桀傲勇猛,豆腐脸表示逢迎卑微等等,经过千百年来面型色彩的使用,给观众强烈的暗示。
另外,如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像是中国古代常用的装饰题材。“松竹梅”作为文化符号,并称三友以示其抗耐严寒,具有很强生命力之意。后引申为在艰难中保持高洁,比喻坚贞不屈的情操。如今,“岁寒三友”的图示意义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将其视作常青不老、生命力旺盛的象征。“岁寒三友”逐渐演变成雅俗共赏、别具匠心和寓意的图示。这些独具文化背景的纹样或图案成为中华文化凝结在视觉传达上一朵朵奇葩。
(四)中国式审美的倾向
视觉思维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视觉而言,建立固定的神经末梢的联系是依靠反复的刺激形成的。要理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必须通过历史的、文化的系统加以诠释。
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核心是和谐,追求“尽善尽美”完满统一的理想境界,防止美善的倾斜失恒。和谐之美在内容上要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心理与伦理的统一;在形式上要求按照“中和之美”的规律造型,特别讲究平衡、对称、比例、节奏、宾主、参差等。[5]
同时,中国人一向厌恶违背“中庸”与“相济”,即打破“平衡”与“和谐”的行为准则和艺术原则,这种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也就是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由此汲取美感,达到和谐,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体,进而提升了自然的美。
在作为审美文化艺术观念上,中国偏重情论模式,讲究艺术应重在表抒主体的情志、情味、情趣等。在审美文化的思维形式、理论形态上,中国注重实际经验、感性直觉和体验品味。这些中国式审美的倾向无不影响着设计师的视觉表现。
三、中国文化符号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想要通过作品建立符合中国文化气质的时尚设计变得尤为迫切,中国文化符号成为设计中的点睛之笔。
(一)设计作品中设计符号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设计作品中存在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题,我们可以试图通过设计符号为设计作品提供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在设计符号的表达与意义象征上,一方面要求符号形式必须有足够的开放度和被认知性;另一方面,符号学方法能让设计师抽取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符号样式进行设计表达。对于民族形式进行世界化编码是中国时尚设计获得认同的一种可能的有效方法。
中国传统图像体系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宝库,每个从事当代设计实践和研究的人都需要深入这片土壤。中国元素符号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的独有的内在和外在的特质。造型符号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下而不断地更新拓展,而其中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灵魂之所在。因此,要使中国的时尚产业得以延伸和发展,必须打造新的民族形式,在人们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而最重要的是传其“神”。
(二)中国文化符号的传统性和时尚性
时尚就是在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实验、预认为后来将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一般来说,时尚带给人的是一种愉悦的心情和优雅、纯粹的不凡感受,它赋予人们不同的气质和神韵,能体现不凡的生活品位,展露个性。
我们常常担心带有中国文化丰富内看的符号的不够新潮,不够时尚。其实,设计符号学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中国传统设计不仅给当代设计留下了丰富的形象资料,比如各种设
计精美的图案、纹样等,也留下了大量总结于实践的设计思想,它们积淀了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
设计创作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之上的,蕴藏着众多的地域风情和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衍生出的美丽符号形式丰富耳纯粹,包涵着深刻的文化积淀、民族的心理情感、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及审美情趣。运用它们作为视觉语言表达将在人们的心理情感交流上造成亲和力,产生心灵共鸣。
对每一个设计者而言,学会用符号性的表达手法进行设计视觉识别都是提升作品档次和文化一味的重要能力,同时也将极大的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
原文摘自:易达论文网
第三篇:中国文化
浅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摘要】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积淀了大量的丰富的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四大文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它们都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和地域的人类的劳动成果,然而进入了新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却暴露出它的弊端:闭关自守,缺乏逻辑、思辩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了振兴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兼容并蓄,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精髓,不断地补充、改革、创新自己,在新时代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中国文化,从夏商有文字记载的时代算起,至今已经有五千多年。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文化只是相对于经济、政治、军事等而言的。而广义的文化,则比文明还广泛,囊括了人类全部物质与精神文明。所以文化的内容很难绝对地加以划分和界定。至于中国文化又是与印度文化、西方文化等相对而言的。而且,中国文化的内容,多指占人口最大多数的汉族文化,而较少涉及少数民族的文化。并且中国文化还有时代性,在同时代下还有地域性,在同时代、同地域还有民族性,在同时代同地域同民族下还有阶级性,在同时代同地域同民族下还有党派性,等等。以上所说,是指一般概念的文化,自然也包括传统文化在内。那么我们究竟应该这样看待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呢?
根据蔡尚思先生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是有九大支柱的:
第一是儒家。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是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随后还有 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等。
第二是法家。法家主张法治,反对礼治;主张实验,反对空谈;主张厚今薄古,贵今贱古,反对厚古薄今,今不如昔。这些方面可以说法家长于儒家。法家主张极端的君主专制,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愚民政策,倡导以史为师,不要知识文化,甚至主张焚书。这些方面可视做法家的短处。法家里面的代表人物是韩非。韩非的极端君权愚民的政治思想,是韩非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为:
实行君主专制以天下统一为先决条件——爱统一重于爱祖国;
专制的无比重要性与绝对固定性——君权与臣权、民权势不两立,必须严防大权旁落于他人之手;
以专制而兼法治与礼治、心治——对于前期法家与孔子儒家都各有取舍; 以法家实现无为而治——在君主专制前提下的法治与“无为而治”的合一。
第三是墨家。,墨子主张亲疏、贵贱、贫富、贤愚、强弱等一切平等,提倡“兼相爱”、“非天命”,具有“摩肩接踵,利天下为之”的实践精神,是先秦乃至中国古代唯一的反对宗法血统论与宿命论的伟大思想家,其弟子重艰苦实践,遵守纪律。
第四是道家。老庄的自然主义、相对主义、清高远观、绝对自由、注重精神修养等是道家思想的最大特色。道家在先秦诸子中最大的特点,是它首先注重本体论与辨证法。在思想意识上积极的并非全是好的,如积极作恶;消极也非全是不好,如消极不为恶。道家思想消极方面好的多,积极方面好的少。道家要人们倒退到原始社会去,消灭各种文明,身在放内而心游方外,以生前之苦而思死后之乐,这不能不说是它最大的缺点,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第五是佛教。佛教是一种外来文化。从两千年前的汉末传到我国,与本土文化融汇为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柱。佛教倡导鬼神迷信,盛行于民间,给平民百姓以最深刻影响的,主要是因果报应、三世轮回思想。
所谓的第六大支柱就是范缜的神灭论;第七大支柱是李贽的反孔思想;第八大支柱是黄宗羲的反君权思想;第九大支柱是袁枚的情感哲学。这里所罗列的几点均蔡先生本人的观点。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历史中曾经发生过的一些大事以此来了解一下传统文化是如何沉淀的:(1)春秋战国时候的百家争鸣;(2)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 的独尊儒术;(3)佛教的输入;(4)理学的兴起(理学成为南宋、元以至明清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到了明清之际,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于是出现了一些具有精湛思想的学者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的理论达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最高峰)。仅从这些我们就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是卷帙浩繁了,但是马克思说过:“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够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为此我决定从广博文化中的哲学思想里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
任何事物都有其兴衰的过程,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不例外,自从西方的文化传入中国以来,大量的外国翻译书籍,大量的外国生冷词汇渐渐地代替了中国的本土文化和词汇。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在发展道路上,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人情和集权。没有人情,便办不成事。由此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有缺陷的。我们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应该批判地吸收和继承。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但要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这些年来,有些人看到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本是一件好事。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后,便反过来大力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儒家文明重新复兴是大势所趋!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这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因此,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将文化精华化为我们的良知、理性、美感等主体存在的一部分。还应该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判断、文化心理中自觉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自己,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宽厚仁爱、有创新意识的中国人。
第四篇:中国文化
红山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下来的是中华民族的精髓。在璀璨多彩的中国文化中如果要选出一个来讲述,那么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发源于我家乡的“红山文化”。
我的家乡在内蒙古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总面积9.0275万平方公里,辖3区7旗2县,总人口434万,是内蒙古第一人口大市。赤峰的意思也就是红色的山峰,这是因为在赤峰市有一座整个山体都是有红色岩石构成的山峰,红色岩石构成的山峰很多人可能未曾听说,更未曾谋面,而我居住在赤峰市,很幸运的能够亲眼见到这样的奇观,并多次与同学攀登。也许在外人眼里,红色的山峰很罕见,甚至可以说是奇观,但在每一个赤峰人眼里,似乎再平常不过,每一个居住在赤峰市的人,应该都曾攀登过,都曾在山顶俯视过整座小城。离开家乡后,没有再爬过山,也不曾再有机会看到火一样的岩石,也不再有火一般激情了,此时才开始真正的怀念起在家乡的日子,怀念起抚摸着如同洒满买一个赤峰人鲜血的红色岩石的感觉。
说起红山文化,我虽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赤峰人,但是对于红山文化的了解,也仅限于电视上与书本上的介绍,未曾真正的去查阅有关资料,所以,在这里也就简单的谈一下我所了解到得几点。
红山文化中闻名中外的要数玉器,红山文化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器。红山文化玉器最早发现于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遗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里见到一件勾云纹玉佩。以后,在红山文化诸遗址中多有玉器发现,以凌源县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县东山嘴等遗址出土较多,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敖汉旗大洼、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等处也有不少重要玉器发现。红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数为动物造型的装饰品,构成这一文化的显著特征。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神秘精美的玉器,如现在众所周知的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红山文化遗址中的“c”型玉龙,就是红山文化的遗物,由于它已经具备了龙的基本特征,而且是现在发现的最早的龙文化的实物,因此被喻为“中华第一龙”。红山出土c形玉雕龙无足、无爪、无角、无鳞、无鳍,它代表了早期中国龙的形象。玉龙的形状,有人推测来源于马,野猪,熊等形象。红山文化玉龙,第一,是多种动物特征的组合。神话了动物形象进行加工的。那么这件玉器是做什么用的呢?许多学者认为是氏族首领在祭祀活动中,进行礼仪活动的神器。巫师通神通天地使用的。玉龙的发现非常重要,是原始文化原始崇拜的表现。反映了早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从此“c”字的玉龙,也为许多杂志的压题照片,成为华夏银行的标志,更成为红山文化的象征。
红山文化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为夏代以前的“三皇五帝”传说,找到了实物依据,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第五篇:中国文化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十大名医】秦越人〖战国〗、华佗〖汉末〗、张仲景〖汉末〗、孙思邈〖唐代〗、刘河间〖金代〗、李东恒〖金代〗、张子和〖金代〗、朱丹溪〖元代〗、李时珍〖明代〗、王肯堂〖明代〗
【中国历史十大猛将】项羽〖秦〗、霍去病〖西汉〗、英布〖西汉〗吕布〖三国〗、马超〖三国〗、冉闵〖南北朝〗、斛律光〖南北朝·北齐〗、史万岁〖隋〗、杨再兴〖南宋〗、李文忠〖明〗 【隋唐名将】〖四猛〗罗世信·来忽尔·尚师徒·辛文礼、〖八大锤〗李元霸·裴元庆·秦用·梁士泰、〖十三杰〗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武天锡·罗成·杨林·魏文通·杨义臣·秦用·梁士泰·秦琼+尉迟恭 【名将十哲】田穰苴〖春秋〗、孙武〖春秋〗、吴起〖战国〗、乐毅〖战国〗、白起〖战国〗、张良〖汉初〗、韩信〖汉初〗、诸葛亮〖三国〗、李靖〖唐初〗、李勣〖唐初〗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蜀三关】阳平关、江关、白水关 【义阳三关】平靖关、黄岘关、武阳关 【古代内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 【古代外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 【北京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 【福州三山】屏山、乌山、九仙山 【盛京三陵】福陵、昭陵、永陵 【盘山三胜】松、泉、石
【晋祠三绝】圣母殿、周柏、难老泉 【雁荡三绝】:灵峰、灵岩、大龙湫 【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大宁河小三峡】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 【西江小三峡】大鼎峡、三榕峡、羚羊峡 【岷江小三峡】平羌峡、背城峡、犁头峡 【嘉陵江小三峡】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七大藏书楼】文渊阁〖北京〗、文源阁〖北京〗、文津阁〖承德〗、文溯阁〖沈阳〗、文汇阁〖扬州〗、文淙阁〖镇江〗、文澜阁〖杭州〗
【九大名关】山海关〖河北〗、居庸关〖北京〗、紫荆关〖河北〗、娘子关〖山西〗、平型关〖山西〗、雁门关〖山西〗、嘉峪关〖甘肃〗、武胜关〖河南〗、镇南关(今名友谊关)〖广西〗
一. 春节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一种方式。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习俗有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年画、守岁、爆竹、拜年、压岁钱、蒸年糕、包饺子。
其实这些习俗有的还得到了拓展,演变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事物: 比如贺年片: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后来的“贺年片”。
又如挂历: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早就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春节的诗歌(精选)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二.元宵节 元宵节简介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其实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一个,因为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而不是有人肤浅臆想的七夕。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此为例证。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是描述元宵夜的情感经历。
《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生查子 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其中欧阳修的《生查子 元夕》体现了中国诗词的高境界,中国传统诗词不讲究华丽的辞藻,而注重意境,作为唐宋八大家中最有成就的著者,欧阳修这首词文字浅显但感情丰富,是我最喜欢的词之一。
以下是痞子的品评,与我心有戚戚焉: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街道上会张悬着花灯,因此灯火辉煌,把夜晚照亮如同白昼,既繁华又热闹。因为这天是农历十五月圆时刻,月亮特别明媚照人。趁着月亮刚升上柳梢头,街道上正要开始热闹时,两人相约到街上瞎逛。
柳在中国诗词中,常常是爱情的象征,因此“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两句很含蓄的写出了两人的情意,以及相约时的愉悦。这是作者追忆去年元宵夜温馨甜蜜的景象。
谁知道过了一年,两人大概因为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各分西东。当作者又在元宵夜来到热闹的街市,看到月亮依旧明媚照人,灯火仍然满街辉煌,但是穿梭拥挤的人群中,却没有去年相聚的人。作者在街道上看着灿烂夺目的七彩花灯,在热闹的气氛中更觉得孤单和伤感。于是在不知不觉中,眼泪已沾满并弄湿了衣袖,这个“满”字把作者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而且整首词并没有说明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难道是网友见面?或是两情相阅的恋人约会?)也没交代女主角为何离开(难道是网友的见光死?还是两人性格不合吵嘴后女方负气出走?)更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和无奈。
本词借着两年元宵夜的景物相同,但人事已有很大的改变,在今与昔、悲与欢的对比之下,抒发心中的情意和感叹。意境让人深受触动。
就到这里吧,学生的表情已经毫无保留的告诉了我他们对中国节日的兴趣正在不断积蓄和膨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的美就留给他们自己去寻找和体会吧,追寻的过程,不就是中国文化在他们心底沉淀的过程吗?至于留在心底的烙印有多深刻和久远,和这些对一个中国人意味着什么,我想要等他们长大了才能真正体会到。
现在我心里舒坦多了。并不是因为阴谋得逞,而是觉得终于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一点点微薄的贡献。我这个并不具备叱吒风云改变世界能力的小人物,终于从身边做起,将祖国的花朵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忽悠起来了!
于是这个圣诞节心情变的美丽。在大家准备过圣诞的前一天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比跟美国队踢球,在决定胜负的最后时刻晃过对方门将直接带球入门的感觉还痛快淋漓!
......然而,我其实只是在自己的国土向自己的同胞推崇自己的文化;就象比赛时球还在自己的半场,根本没能给对手造成威胁,而对方却早已将球踢进我们的门里了,我又何乐之有呢?原来刚才那决定胜负的时刻只是我的幻觉,比赛,真的还没有结束;而我们正处于绝对的劣势。
中国传统文化真的是弱势文化吗?中华民族真的是弱势民族吗? 渴望我中华上国早日崛起,渴望做一个大写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