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学案6)
2.2.2等差数列前n项和(学案6)
一.知识梳理 1.前n项和公式
2.等差数列an中Sn,S2nSn,S3nS2n 3.等差数列an的项数为2n(nN*),则
(1)S2n(2)S偶SS奇奇=S=
偶
4.等差数列an的项数为2n-1(nN*),则
(1)S2n1(2)S奇S偶=
S奇S=
偶
5.若等差数列an,bn的前n项和分别为An,Bn,则amA2m1
bB m2m1
二.例题分析
例一:(1)等差数列an中,a2a7a1224,求S13;(2)等差数列an的前4项和为25,后4项的和为63,前n项和为286,求项数n.例二.数列a2
n的前n项和Sn100nn(nN)
(1)判断an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求其首项、公差;(2)设bnan,求bn的前n项和。
例三.已知数列an的首项a13,通项an与前n项和Sn之间满足2anSnSn1(n2)。(1)求证数列
1
是等差数列,并求公差; Sn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三.练习
1.若等差数列an,bn的前n项和分别为AAnn,Bn,B7n2n3,则a5bn5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25,前2n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n和为。
3.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an}中,奇数项和为80,偶数项和为75,求此数列的中间项与项数.4.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的和为S n ,且S 4 =-62, S 6 =-75,求:(1){an}的通项公式a n 及前n项的和S n ;
(2)|a 1 |+|a 2 |+|a 3 |+……+|a 14 |.fx4x
5.已知函数4x2
:(1)计算f0.1f(0.9)的值;
(2)设数列an满足a
nf
n1001,求此数列前1000项和。
第二篇:高三等差数列及前n项和导学案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导学案
班级_______课时时间_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会用定义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2.能利用等差中项、通项公式与前 n 项和公式列方程求值; 3.善于识别数列中的等差关系或能将其转化为等差关系。
重点:等差数列基本功式、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难点:等差数列的证明及性质的应用。考点梳理
1.等差数列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项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前n项和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b的等差中项A=_______________ 2.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1)若{an}为等差数列,m、n、p、q、k是正整数,且m+n=p+q=2k,则am+an=______=____.(2)若{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则{a2n}_________,公差为________.(3)若{an},{bn}是等差数列,则{pan+qbn}也是等差数列.
(4)若{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则ak,ak+m,ak+2m,…(k,m∈N*)是公差为______的___数列.(5)若{an}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Sn,则数列Sm,S2m-Sm,S3m-S2m,…,是____数列,公差为____.(6)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Sn,则S2n-1=___________.(7)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Sn,则数列{
Sn
n
}为__________.典例探究
题型一 等差数列有关基本量的计算
例1: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6=10,s5=5,求a8和s8.题型二 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例2:已知数列{an}中,a3
5=2-1a(n≥2,n∈N*),数列{b111=,ann}满足bn=(n∈N*).
n1an1an1
(1)求证:数列{bn}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题型三 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例3:(1)(2011·辽宁高考)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2=S6,a4=1,则a5=________.(2)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a2m1m1am0,s2m138,则m=____.(3)等差数列{an}的前m项和为30,,2m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项和为______.达标检测
1.(2012年高考北京文)已知{an}为等差数列,Sn为其前n项和.若a1
1,S2a3,则a2________;Sn=________.2数列{an}中,a1=8,a4=2,且满足an+2-2an+1+an=0(n∈N*),则an=________.3.(2011年重庆)在等差数列{an}中,a3+a7=37,则a2+a4+a6+a8=_____.
第三篇: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过程以及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与前面学过
的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等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又能为后面等比数列前n
项和以及数列求和做铺垫。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同时能
熟练、灵活地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倒序相加进行求和的过程,学会
观察、归纳、反思。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具体、生动的现实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探
究求和方法的兴趣,树立学生求知意识,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逐步养
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一般公式推理的能力。
4、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掌握与应用。
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的掌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前几节已经学过一些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还学了等差数列的定
义以及性质,对等差数列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这些知识也为这节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做准备,让学生能更容易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也为后面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做铺垫。但由于数列形式多样,因此仅仅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还是不够的,更应该学会灵活应用。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探索发现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创设情境
教学过程: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老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123100?。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10岁的高斯迅速得出5050这个答案。让同学思考并讨论高斯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由著名的德国数学家高斯的例子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为下面引入倒序相加法求和做准备。2.教学环节:介绍倒序相加法
教学过程:请同学将自己的计算方法在课上发表,老师接着介绍倒序相加
法。记S123100981S10099,从而发现每一列相加都得101。
则2S(1100)(299)(398)(1001)101*100
S101*10025050
类似地,用同样的方法计算1,2,3,,n,的前n项和,可以得到 123n(n1)n。2 设计意图:介绍倒序相加法,并用这个方法计算1,2,3,,n,的前n 项和,从而为下面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做铺垫。
3.教学环节:推导公式
教学过程:首先介绍数列an的前n项和,用Sn来表示,即
Sna1a2a3an。对于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我们用两种方法表示Sn。Sna1(a1d)(a12d)[a1(n1)d]Snan(and)(an2d)[an(n1)d]
则两式相加得:
2Sn(a1an)(a1an)(a1an)(a1an)n(a1an)
n个n(a1an),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2n(n1)d。式ana1(n1)d代入,得到公式Snna12 推导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为Sn 设计意图:用倒序相加法推导得到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由于有前面的铺垫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对后面的应用也有帮助。
4、教学环节:例题讲解
教学过程:例1: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计算1+3+5++99的值。
例2:a11,a86,求这个等差数列的前8项和S8以及公
差d。例3: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n,求这个数列 的通项公式。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巩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加深学生对该公式的印象。6.教学环节:回顾总结
教学过程:
1、倒序相加法进行求和的思想
2、复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Snna1n(a1an)和 2n(n1)强调要根据条件选用适当的公式进 d,行求解。以及公式的适用范围。7.教学环节: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1、问题的提出
2、倒序相加法
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4、例题
5、回顾总结
6、布置作业
第四篇:必修5教案2.2等差数列前n项和(三)
§2.2第5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3)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能利用数列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之间的关系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2.数列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之间的关系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已知等差数列an中,Snan2(a1)na2,任何求an?(an4n1)
二.学生活动
(1)求出a1和d,再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an;
(n1)S1(2)利用an与Sn的关系:an
SS(n2)n1n(3)把等差数列的条件去掉,求an。
三.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1)如果数列{an}满足a13,11,求an; 5(nN)
an1an(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22n,求an.
11}是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其首项为,an31115n14 ∴,5(n1)an333 ∴an.
15n14(2)当n1时,a1S13,解:(1)由题意:{22 当n2时,anSnSn1(n2n)[(n1)2(n1)]2n1,所以,an2n1(nN)。
例2.等差数列{an}与{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和S'n,且
解:∵S13 所以,a7Sn7n2,求的值。b7S'nn313(a1a13)13(b1b13)13a7,S'1313b7,22a7S13713293' b7S1313316说明:若等差数列{an}与{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和S'n,则
例3.在等差数列中,a1023,a2522,(1)该数列第几项开始为负?(2)前多少项和最大?(3)求an前n项和?
解:设等差数列an中,公差为d,由题意得:anS2n1 n1bnS2a25a1015d45a501 d323a1(101)(3)53,3(1)设第n项开始为负,an503(n1)533n0,n 所以从第18项开始为负。
(2)
(法一)设前n项和为Sn,则
n(n1)31033103231032(3)n2n(n)(),2222626 所以,当n17时,前17项和最大。Sn50n
an0533n05053(法二),则,n,所以n17.
3503n03an10
533n,0n17(3)an533n,3n53,n17∴Sna1a2a3ana1a2a17(a18a19an),'32103nn,2231033103 当n17时,S'n(n2n)2S17n2n884,2222当n17时,S'n32103nn(n17)22'所以,Sn
(3n2103n)2S3n2103n884(n17)172222
说明:(1)a10,d0时,Sn有最大值;a10,d0时,Sn有最小值;
(2)Sn最值的求法:
①若已知Sn,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nN);
an0an0②若已知an,则Sn最值时n的值(nN)可如下确定或.
a0a0n1n1
四.回顾小结:
1.an与Sn的关系:an
2.若等差数列{an}与{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和S'n,则
(n1)S1
SnSn1(n2)anS2n1
n1bnS2
3.(1)a10,d0时,Sn有最大值;a10,d0时,Sn有最小值;
(2)Sn最值的求法:
①若已知Sn,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nN);
an0an0②若已知an,则Sn最值时n的值(nN)可如下确定或.
a0a0n1n1
五.课外作业: P45 10 补充: 1.已知数列{11113}成等差数列,且a3,a5,求a8的值。an267 2.数列{an}的前n项和Sn32nn2,求证{an}是等差数列。
23.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并对nN,S2n14n1,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前n项和公式
4.数列an是首项为23,公差为整数的AP数列,且a60,a70,(1)求公差d;
(2)设前n项和为Sn,求Sn的最大值;
(3)当Sn为正数时,求n的最大值。
第五篇:2.3等差数列前n项和学案
2.3.1等差数列前n项和学案(第一课时)
姓名:班级:日期:【学习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获取思路;
2.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本节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本节难点】灵活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一、复习回顾
1:什么是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
2:等差数列有哪些性质?
二、学习探究
探究: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问题:
1.计算1+2+„+100=?
2.如何求1+2+„+n=?
新知:
数列{an}的前n项的和:
一般地,称{an}的前n项的和,用Sn表示,即Sn反思:
① 如何求首项为a1,第n项为an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的和?
② 如何求首项为a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的和?
试试: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⑴a14,a818,n8;⑵a114.5,d0.7,n1
5小结: 1.用Sn(a1an)
n,必须具备三个条件:.2.用Sn(n1)d
nna1,必须已知三个条件:.三、典型例析:在等差数列{an}中,(1)已知a15=10,a45=90,求
s60
(2)已知S12=84,S20=460,求S28;(3)已知a6=10,S5=5,求a8和S8.
四、学习小结 1.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两种形式;2.两个公式适用条件,并能灵活运用;
3.等差数列中的“知三求二”问题,即:已知等差数列之a1,an,q,n,Sn五个量中任意的三个,列方程组可以求出其余的两个.五、当堂检测 1.在等差数列{an}中,S10120,那么a1a10().A.12B.24C.36D.48 2.在50和350之间,所有末位数字是1的整数之和是().A.5880B.5684C.4877D.4566 3.已知等差数列的前4项和为21,末4项和为67,前n项和为286,则项数n 为()A.24B.26C.27D.28 4.在等差数列{an}中,a12,d1,则S8.5.在等差数列{an
}中,a125,a5
33,则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