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竹业经济发展调查

时间:2019-05-14 18:2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明竹业经济发展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明竹业经济发展调查》。

第一篇:三明竹业经济发展调查

三明竹业经济发展调查

http:// 2003-7-7 17:0 [关键词]竹业 经济 中华商务网讯:

福建省三明市地处中亚热带,雨量充沛,温度适宜。境内多属山地丘陵地貌,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下,十分适宜竹子生长,有毛竹、石竹、黄田竹、少穗竹、福建酸竹、苦竹、茶杆竹、台湾桂竹等许多当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竹种。

三明经营竹 林历史悠久,积累了一定的开发利用竹资源的经验,以竹、竹笋、竹加工的竹产业链初步形成,成为三明农村乃至城镇的一个充满希望的经济增长点。

竹业经济总量

据市企调队调查统计,2002年全市——

竹林总面积405.5万亩,全市各县(市、区)均有分布,最多的是永安市和尤溪县,分别拥有74.7和63.6万亩。年新增毛竹林面积约3万亩。另外,全市生态防护竹林3.3万亩,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4.8万亩;

毛竹采伐量达2114万根,除梅列区、清流县、泰宁县外,其余九个县(市、区)采伐量都达100万根以上;

全市鲜笋生产量达43.91万吨,其中冬笋6.59万吨、春笋37.32万吨;笋干生产量达13123吨;清水笋49456吨;竹荪3吨;

全市现有各类笋竹加工企业656家,其中清水笋加工企业122家,竹凉席加工企业183家,竹胶合板22家,其他竹香心加工、土纸加工、竹地板等笋竹加工企业329家。

2002年,全市竹业产值达143703万元,其中毛竹采伐13906万元,鲜笋、笋干、竹荪和笋制品79177万元,竹制品50286万元。全市竹产品出口产值6288万元。竹业经济现状

竹林与其它树种相比,具有生长周期短、产出大、收效快、效益高的特点,比发展其他人工林具有更强的经济优势。

三明鼓励提倡企业办基地,扶持专业生产大户办基地,实行小村集体联营开发的特色路子,出现了个人、集体、国有联营开发并存的多元化开发格局。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竹林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全市现有丰产竹林面积82万亩,亩均立竹量达到110株左右,平均眉径提高到9厘米,新、壮竹的比例明显增加,竹龄结构趋向合理。为改善竹种结构较单一的现状,三明市在加大开发乡土竹种的开发力度的同时,积极引进外地的优良竹种,引种雷竹、早园竹、青皮竹、麻竹等优良笋用竹,不断优化竹种结构。并建立起竹种园基地,使生态旅游科研生产集为一体,为三明市中小径竹开发利用提供种苗和技术培训,拓宽发展空间。竹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三明市竹业虽然发展势头较快,产出效益有所提高,但与竹业开发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产出效益。

近邻的南平市拥有竹林面积524万亩,比三明只多125万亩,2002年竹业总产值达32亿元,比三明市高出一倍多,拥有笋竹加工企业有1000余家,其中产值上千万元的有28家,也比三明市多一倍;

与竹产业较发达的浙江省安吉县相比,三明市差距更大,安吉县竹林面积100万亩,竹业产值达40多亿元,其中笋竹加工产值36亿元,占90%。

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做大量的甚至是长期的基础性工作,而基础性的工作往往是艰苦的工作,一些地方把竹业作为一个产业开发的意识不强,对如何做活“靠山吃山”这篇文章还缺乏思路和招数,甚或流于形式,说得多做得少,引导、推动不力,以致于一些毛竹大乡、大村“竹文章”没做好,财政收入拮据。

现有竹林经营粗放,产量低下。三明许多地方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毛竹的生长,但目前全市平均亩立竹量只有110根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全国平均150根左右,距丰产竹林每亩200—300根差距就更大。以至于一些地方竹材不能满足加工的需要,永安燕西街道的吉通板业有限公司由于永安本地毛竹吃不饱,有近一半的原材料从江西、龙岩、南平三明等县市调入。竹资源的局部不足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明竹加工企业的发展。全市竹林平均亩产值也不足360元,只相当南平的二分之一强,相当于安吉县的八分之一。

生产责任制不完善,竹农重产出轻投入。一些乡村落实竹林责任制时,只是采取简单分户了事的办法,没有订立具体的管护条款,责、权、利不明确,农户对竹林采取掠夺式经营,砍大留小砍好留劣,以及笋类的不合理采挖,导致部分竹林老化、小化、黄化,致使一些竹林日益衰败,不利于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越界乱砍、乱挖现象,严重影响竹林的正常生长。

竹农主体不活,科技兴竹意识不高。一些竹农没有把竹业当作一项产业来经营,只是把竹山当作副业收入,竹农对如何科学地采伐,科学地留竹留笋,以及竹子的丰产栽培技术知之甚少。竹林结构较单一。全市小径竹面积52万亩,只占竹林总面积的12.8%,丰产小径竹才2.7万亩,生态防护竹林、毛竹丰产示范基地面积偏少。一些地产传统优良竹种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引进的高效竹种还处实验阶段。

笋竹加工水平偏低。一是加工总量少,2002年全市竹加工产值只有8.5亿元,只占总产值的59%,比安吉县低31个百分点,而现有加工企业集中分布在205国道沿线的永安、沙县,产业发展不平衡;二是加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值上千万元的笋竹加工企业只有15家,对产业的带动能力差,对加工的辐射力不强;三是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全市笋竹加工主要集中在清水笋、竹凉席、竹胶板几个项目上,高附加值、高品位的产品少;四是流通不畅,部分产品市场尚 未有效开拓,销售缺乏有效协调,企业各打各的旗号,品牌意识不强,企业之间相互打压,竞争无

序,对出口产品缺乏有效引导。

相关建议

进一步营造宽松发展环境:

一是简化竹政管理。认真贯彻执行《福建省加快人工用材林发展的若干规定》,积极推广永安的试点经验,通过简化毛竹采伐、运输、加工和经营的管理,方便竹材的市场流通;

二是规范税费征收。2001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规范笋竹经营管理和统一税费征收标准的通知》,从两年来的实施情况看,还存在有的县标准不降、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搭车收费的现象。各县(市、区)应坚决纠正不合理的税费标准,取消违章收费项目;

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建议成立竹业协会,根据竹农和企业的实际需要,鼓励、引导和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竹山和笋竹加工企业,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把科技信息和研究成果在生产实际中示范推广。

四是规范和完善竹山承包。各地应认真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权发换证工作,本着“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进一步稳定和落实“集体所有、家庭经营、长期承包、合理分配”的竹山经营承包责任制,让林农吃下“定心丸”。对于条件成熟的地方,也可以将已经到户的部分竹山划定为自留山,进一步扩大自留山的面积比重,充分调动广大林农群众发展竹业的积极性。科学培育竹林资源。努力提高现有竹林的科技含量,通过抓好典型和示范样榜,充分发挥示范区、示范户的作用,开展好高产优质高效竹林的竞赛活动等,让科技人员进山入林,指导传授技术,普及科学育竹知识。在完善竹林结构上开辟新渠道。在大力发展毛竹的同时,要发展种植一批优势高效的小径竹,引种推广高效稀有竹,改变竹林结构单一的状况。

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竹产业化进程。

竹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产业化进程,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在笋竹的深度加工上下功夫,各县(市、区)应有重点地扶持几家具有一定规模、带动能力强、产品市场好的笋竹加工企业,拉动竹林资源的培育。政府部门在企业立项、融资和原料林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和引导企业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常以独资、合资、参股和联营等形式投资竹林基地建设,走贸工林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切实把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与此同时,应加快体制创新,通过市场运作,使一定区域的产品加工行业,按照经济规律联成一个企业集团,把分散企业拧成一股绳,共树一个品牌,使小产品形成大产业,小企业凝成大集团。

第二篇:推进竹业产业化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推进竹业产业化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长宁县林业局刘大雷

长宁县2009年4月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林业产业重点县,给我县竹产业发展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发展机遇。为了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由县林业局牵头,发改、农业、畜牧等11 个部门参与,成立了“推进竹业产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课题组,现将该课题专题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全县辐员面积1000.2平方公里,辖8乡10 镇。全县有高等植物1345 种,脊椎动物369 种。森林覆盖率47.1%。有云豹、金雕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2 种,桫椤、红豆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 种。长宁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其有着竹类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和多样性。全县有乡土竹种58 个,楠竹、黄竹、苦竹等竹种分布广、数量大,其中刺方竹、筇竹等竹种十分少见,是目前全国第一个以保护竹林生态系统为核心内容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底全县森林面积75.32万亩,其中:竹林面积60.1万亩(楠竹20.87万亩,苦竹6.29万亩,以黄竹、绵竹、慈竹、西凤竹、杂交竹、麻竹为主的杂竹32.94万余亩),占森林面积的79.79%。年产楠竹103万根、杂竹16万吨,出产竹笋3.5万吨、竹荪100吨。

二、竹产业现状

(一)资源培育成效显著,产业比重逐年增大。一是竹资源总量和采伐量呈现双增长的良好势头。竹林面积从1990 年的15.5 万亩增加到2009年60.1万亩,年产楠竹103万根(其中农民自用部分15万根),竹片16万吨,带壳鲜竹笋3.5万余吨。二是以竹为主的林产业快速增长,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9年全县林业总产值15亿元,其中竹业产值13.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9亿元、第二产业7.2亿元、第三产业4.8亿元),竹生态旅游业收入4.8 亿元。农民从林业产业中获得的人均纯收入为8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235元的16.4%。以竹为主的林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竹加工集聚发展,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一是竹食品加工上档升位,快速占领市场。全县以盛元食品为龙头的竹食品加工业,年加工清水笋、保鲜笋、即食笋、盐渍笋及竹荪等系列产品4万吨,2009 年实现产值8760万元,初步形成了以双河为中心的西南地区竹笋加工集散地,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正向国际市场迈进。二是龙头企业快速崛起,竹材加工集散地初具规模。长宁县丰富的竹资源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宜宾丝丽雅集团、四川升达公司、长江造林局等大企业入驻开发竹业。以楠竹、杂竹等为主要生产材料的长江长顺竹木公司10万平方米竹胶合板项目已建成投产。全县初步形成了竹浆造纸、竹建材(竹地板、竹胶合板)、竹家具、竹生活用品、竹工艺品、竹食品为主的六大系列产品。

(三)以竹为主的旅游景观独具特色,竹生态旅游经济蓬勃发展。长宁县竹林风景独特。蜀南竹海是世界罕见、国内唯一以竹类资源为主的国家AAAA 级风景名胜区,2001 年在我县建成的世纪竹园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竹类品种最多的竹类系统生态园,堪称竹种基因库。除蜀南竹海核心景区以外的梅硐竹石林、佛来山、育江、竹生态隧道、碧浪湖、竹海氡温泉等竹景观也倍受游人喜爱。以竹为主的文化雅俗共赏,以竹为主的娱乐多姿多彩,以竹为主的美食赞不绝口。依托竹林景观,全县竹生态旅游蓬勃发展,2009年全县接待中外游客145.5万人次,旅游总产值达18.19亿元。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一产业。一是竹类品种资源丰富,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树种结构和产业结构,走出一条符合长宁竹产业发展,特别是为工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材料,定向培育、分类经营的发展路子。二是竹林经营粗放,效益较差,有待于加大林地流转和低产竹林改造力度,走出一条企业、业主建基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实现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展路子。三是劳动力缺乏,竹林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有待于组建竹农科技服务队,走出一条科学养竹、管竹、护竹,增加竹农收益的路子。

(二)二产业。一是竹加工龙头企业少,产品档次低,缺乏精深加工企业。二是科技含量低,甚至手工作坊,机械化程度不高。三是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够,企业产品品牌占有市场份额小,承担风险的能力处于劣势。二产业有待打造企业航母,进一步技术革新,提高工艺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增加附加值,增加税收贡献率。

(三)三产业。生态旅游刚刚起步,未来前景好,有待于进一步培育和打造竹景观,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延伸产业链条。

(四)中介组织。竹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竹农+合作社+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竹农得实惠、企业得原料,政府基金足额征收的多赢局面,但对政府依赖度较大,未按市场经济创办实体,自身业务经营单一且服务链条点小线短面窄,有待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办成经济实体,使之成为竹农拥护、企业支持、部门好做协调工作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五)科技兴林。虽然在同等区县名列前茅,但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有差距,有待于在科技投入和政策法规为保障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下功夫。

(六)资金投入。资金投入通过项目的争取实施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和倾斜逐年加大,但有待进一步加大引资、融资和财政支持力度,确保竹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竹产业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县委、县政府成立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设立竹产业发展办公室,具体负责竹产业发展的日常工作。县林业局负责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竹生态基地建设、竹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建设和竹文化旅游基地建设;县财政局负责竹产业资金筹措和资金监管;县发改局负责对上争取林业重点发展项目和资金;县招商局负责林业重点项目的招商工作;县旅游文体局负责竹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工作;县科技局负责竹产业科技创新和新成果应用等相关工作。竹产业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纳入乡镇和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工作目标,专项考核,逗硬奖惩。政府及其部门和竹产业企业,定期召开座谈会,金融机构和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研究长宁县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并将该项工作制度化、经济化,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竹产业,全面发展县域经济的局面。

(二)进一步完善竹产业规划。竹产业发展要做实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将我县打造为全国竹生态经济强县,世界竹生态与竹文化旅游目的地。在竹种选择上,重点发展绵竹、慈竹、硬头黄、杂交竹为主的优良竹种。

(三)狠抓竹林基地建设。采用先进科技成果和技术,加速改造低产竹林,加大对一般竹林的经营力度,建立健全竹林流转机制,扩大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竹林的比重,建立一批丰产、高效、优质的竹业示范基地。鼓励以竹、笋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定向培育的丰产竹林基地。根据《长宁县竹产业发展规划》,到2011 年新增造林10 万亩,使全县竹林面

积达到60 万亩,改造低产竹林32 万亩,竹料产量由目前的平均每亩0.5 吨提高到1.5 吨,确保我县竹产业企业原材料供应。

(四)培植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抢抓“东企西进、市企县移”的机遇,找准长宁竹业与县外大企业、大公司、大市场的联结点,优化投资环境,坚持对外招商和对内激活并重,全力扶持成长型、科技型、外向型、环保型竹业加工企业,使竹产业横向形成产业集群,纵向形成一体化产业链。把建设龙头企业与建设竹林基地结合起来,与产品创名牌结合起来,通过招商引资和启动民间资本投资等途径,重点扶持一批竹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和强强联合组建一批企业集团,使之发展成为具有强大牵引力和渗透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五)扶持专合组织,提高竹产业经济效益。依法改组长宁县竹业协会联合会,充分发挥合作社联农户、联基地、对接市场的作用,支持竹业合作社实施“万千百十一”工程,即:联系1 万户竹农,帮扶1 千户种竹大户,建设1 百个竹原料示范基地,帮助10 个竹业加工企业组织工业原料,组建1 所竹业技术学校,安排一定资金扶持,让他们为广大农民在竹种选择、种苗供给、栽培技术、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服务。着力培育竹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搞活竹制品流通。处理好基地和加工企业利益联动关系,竹产业龙头企业与竹农签订订单,带动竹农增加收入,提高竹产业经济效益。

(六)积极发展竹生态旅游业。以打造中国最美的竹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将竹林资源的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搞好以竹景观为重点的生态旅游开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休闲、度假、观光等服务项目,加强竹生态旅游通道竹林景观的培育和管护。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建成三江湖森林公园,努力把蜀南竹海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精品。在全县逐步形成蜀南竹海为依托、竹生态旅游名城为支撑、淯江河为轴线、梅硐竹石林和开佛佛来山为两

翼、乡村特色旅游和其他景区景点为补充、旅游七大要素全面配套的旅游发展大格局。

(七)加大资金投入,壮大竹产业。一是充分利用产业化造林和低产竹林改造等项目壮大竹林基地;二是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着眼于国家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和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四川的战略部署,打造川南竹产业经济带的规划,积极争取中央、省对长宁竹产业发展的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三是大力引进外资,千方百计争取银行贷款和企业融资,为做强做大竹产业提供资金保障。

(八)突出科研支撑,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与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通过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为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积极推进长宁县竹类研究所建设,开展竹类科研示范,有效提高竹产品开发整体水平。加强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的科技、法律、市场经济等知识的培训,增强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提高对竹产业发展的指导能力。加强竹制品加工企业业主的培训,引导广大竹农树立商品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增强科技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自觉参与竹产业建设。

第三篇:《筋竹沙糖桔调查》

关于筋竹沙糖桔产业的调查报告

岑溪市梨木中学苏银芝

筋竹位于中国广西梧州地区岑溪市国道324线,两广交界上,是广西最大的沙糖桔生产基地。筋竹镇已开通高速公路、国道324线、交通便利,为沙塘桔的对外销售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近年来,筋竹镇人大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支持和监督镇政府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把发展砂糖橘种植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力促砂糖橘产业快速发展。

该镇人大会议确定并通过了大力发展砂糖橘特色优势产业,并先后组织市、镇人大代表到广东四会和郁南砂糖橘产地进行考察和调研,增强了人大代表对发展砂糖橘产业的决心和信心。同时,该镇人大还为每个市、镇代表无偿赠送砂糖橘苗木,使原来仅黄陵村种植砂糖橘发展到全镇18个行政村都种上砂糖橘,通过人大代表的示范带动,全镇砂糖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为专业镇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积极协助镇政府抓好砂糖橘项目示范基地建设,全镇建立砂糖橘示范基地八个,通过基地带动,有力地促进了该镇砂糖橘集约化生产。该镇还积极支持政府抓好砂糖橘农业标准化项目建设和无公害砂糖橘产地认证工作。协助政府抓好砂糖橘产销协会建设,热诚为各果农提供产前产中技术服务和产后的销售服务,解决果农的后顾之忧。通过几年来的发展,该镇砂糖橘种植面积从1999年的不足10亩发展到现在的6万多亩,今年挂果面积约达4万多亩,实现产值3亿元。单砂糖橘一项,全镇人均收入达3000多元,筋竹镇已被评为“广西砂糖橘之乡”。

一、筋竹沙糖桔产业的发展现状

2012年12月28日,第七届广西岑溪市沙糖桔节(广西称“砂糖桔节”)在有着“广西沙糖桔之乡”美誉的筋竹镇举行。此节上,来自全国各地的8家客商与岑溪市水果专业合作社签订了2.65万吨沙糖桔购销合同,合同销售金额达1.3亿元,平均每斤价格为2.45元。如此价格,在整体市场中虽不算最高,但在普通果纷纷行至1.9-2.3元/斤左右的大环境下也绝对是一个不错的“统收价”。筋竹沙糖桔价格的高,并不止于此。在南方柑桔1(106955303)与南方柑桔2(146314565)QQ群每日的报价中,筋竹总能有比其他产区高0.2-0.5元/斤的价格。

事实上,对常年从事水果收购的无数果商来说,每年自11月延续至来年3月的沙糖桔混战自然并不陌生。然而,在重复不断的收购—转手—销售链条中,果商采购沙糖桔的地点从类似广东四会的大型交易市场转向通过中介代办的田间地头,亦或者是产区周边的集散地。正是这样的转变,让2008年后一部分依托产区优势的小型沙糖桔销售地成了果商的“心头好”,并迅速发展壮大。广西筋竹沙糖桔市场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也正因为如此,筋竹沙糖桔市场形成了“挑果价”。“今日筋竹挑果价2.8元/斤,”2012年12月31日,筋竹镇果农陈天宏透露当日统果价格为1.7-2.5元/斤,大果为1-1.2元/斤,小果为1.6元/斤。同一时间,德庆、郁南、佛冈等地最高报价均在2.3-2.6元/斤。而在迄今为止的很多时候,筋竹沙糖桔的“挑果价”都往往能比果农眼中品质不错的“中果价”高出一截。

筋竹镇成为了广西最大的沙糖桔生产基地,该镇黄陵村历史上没有种过沙糖桔,但截至2013年该村却有10000多亩,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专业村。这是筋竹镇人大结合本地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我国大部分地区春节前后无大宗水果上市的情况,于1998年从外地引进种植的,到2013年该镇已产果15000多万公斤,产值3.5多亿元。每年11月份上市后,沙糖桔以果靓肉脆甜而为为抢手货,广东、上海、北京的客商纷纷前来抢购,其产品运销港澳台和东盟等地,且程现供不应求和态势,价格在每市斤2元至5元不等,全镇人民仅此一项收入就达3000多元。主要销往粤港澳、上海、苏、杭、京等省市。

二、筋竹沙糖桔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1、加快特色产业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筋竹镇在沙糖桔特色产业发展方面,近十多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市人民政府针对筋竹沙糖桔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制定扶持沙糖桔特色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及其发展规划、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政策性具体措施,我市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都予以适时和尽快实施。

2、实施优势区域、标准化发展战略、促进沙糖桔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筋竹镇是沙糖桔等柑桔品种种植的最适宜优势区域,具备六大优势:一是农业环境资源优势;二是种质资源优势;三是区位市场优势;四是名优品牌优势;五是技术力量

优势;六是产业规模优势。针对自身特点,我市重视规划“沙糖桔绿色产业经济带”的经营管理,推广标准化发展战略,并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有效的生产和营销机制,从而达到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逐渐往绿色、无公害方向发展,所以必须以科技为支撑,不断加大科技的投入,发展好这个特色产业。在果树的种植当中,加大推广生物防治沙糖桔害虫技术,引进灯光诱杀害虫等实用型技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使生产的水果达到无公害和绿色标准。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一是要重视黄龙病的防治,抓好黄龙病防治地方政府要全程介入,要全面整治苗木市场,按国家种子法、省人大2004年11月26日审议通过的省农作物种子条例有关精神和农业部植保总站制定的“苗木产地检疫规程”的繁育苗木标准。规范实施“三证”育苗管理,要下功夫全力抑制柑桔黄龙病老、重病区扩展,落实相关的防治措施,要保护整治轻病区,要加大宣传防治黄龙病工作力度,提高果农防治黄龙病的科技素质,要增加防治资金投入才能确保柑桔面积的稳定;二是要引导果农选购优质无病苗,全方位创建生态果园,推广应用有机质活菌肥料和应用“以螨治螨”生物综合防治技术。三是示范应用柑桔创新技术,落实上述五大标准化战略措施,是确保柑桔提升品质、提高单产、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

3、打造名优品牌、壮大特色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现代社会中,要想产品获得知名度,少不了宣传工作。而广告就是最好的宣传效果。由于马水桔产业的发展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要一如既往的在电视上、招牌上做好广告。另外,政府要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职能,一要不断制定和优化发展政策,及时反馈市场信息;二要逐步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为果农和外商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三要继续搞好马水桔推介活动,打好马水桔的品牌优势。但是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牌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应全方位不间断地提升产品质量档次,重点是在栽培过程中有计划地、系统地对特色产品进行必要的技术改良和培育更新,使产品的外观和品质档次迎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赢得市场,提高产品经济效益和知名度。

4、加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力。一是加强镇级科技服务功能强劲、辐射带动力强的公益型农技推广服务站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二是加快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继续实施农科议案项目建设;三是加强特色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以提高特色

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保鲜、加工等技术的应用推广,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四是积极实施特色农业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应用先进技术的能力。

5、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创汇农业发展。针对全市沙糖桔产业发展的新形势,该镇在做好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实现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外市场并举的策略,依靠标准化创新技术、全力打造名优品牌、扎扎实实地提升产品质量、确保产品达到A级绿色食品,实现国内国际市场并举,促进创汇农业发展。

三、今后的展望

1、各产区沙糖桔生产总量控制在2012年的产量,价格才会符合果农的预期,如果继续盲目扩种,产量饱和,供大于求,只会变成早两年7-8毛/斤,销售价格必然低于成本,出现亏损,收支不平衡,这是经济规律,谁都左右不了!2012年沙糖销售价格上升,主要是沙糖桔及苹果等国内及国际水果减产原因引起,其他物价上涨因素影响不大。2008年物价是近年上升最大的一年,这年样样商品上涨,就是沙糖桔几毛钱一斤,供过于求,一钱不值。各产区政府、农业等职能部门今年一如既往地帮助果农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果农管理好现有果场。

(2)、无种桔或种桔少的农户,可将劳力转移到种桔多的农户,使沙糖桔产业更有可持续性,更加健康发展!

(3)黄龙、黄化树的防治工作,这是今年生产的头等大事。许多产区是黄化树的重灾区,不及时防治,后果不堪设想。

(4)农业部门做好育苗检疫把关工作,扶持科研机构培育抗病优质种苗,使沙糖桔这个岭南名果持续发展。

(5)抓好农资市场的检查工作,打击化肥、农药等制假售假害农行为。

(6)出台沙糖桔种植互助保险机制,减少果农大灾之年损失。

(7)继续做好销售期沙糖桔的对外展销、宣传工作,开拓市场,扩大沙糖桔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四、总结

城市在变化,农村也在不停的发展。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市场化经营的道

路,让农民真正富了起来。只有农民生活改善了,社会新农村的建设才会最终实现,和谐社会才会一步一步的靠近。

第四篇:经济发展调查问卷

“红色金寨,魅力无限”之金寨经济发展问卷调查

1、您对您目前的家庭生活水平状况满意程度如何?

A很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E相当不满意

2、您觉得近几来年家庭消费能力如何变化

A涨幅很大B有所增长C基本持平D有所下降E大幅下降

3、以下各项在您或您家庭的支出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A日常生活开支B教育开支C购房D投资理财E人际交往F买车G娱乐活动

4、您及你家庭最关注的是以下哪个方面

A物价上涨B股市行情C医疗保障D就业形式E收入状况F房价走势G其他

5、您觉得金寨县的教育情况如何

A非常理想B理想C一般D不太理想E非常不理想

6、您对金寨县的出行及交通情况持什么看法

A非常便利B便利C一般D不太便利E非常不便利

7、您认为金寨县现今的经济发展如何?

A快速增长B平稳增长C无增长D倒退

8、您对金寨县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态度如何?

A充满信心 B比较乐观 C信心不足D没有信心

9、您对近年来金寨县城乡差距变化情况的评价是?

A逐步缩小 B逐步扩大 C没变化 D贫富悬殊

10、您对金寨县在关注民生、执政为民、解决突出问题方面的评价?A满意B较满意C不满意 D不清楚

11、您认为金寨县的主要经济产业支柱是?(可多选)

A外商投资B制造产业C对外贸易 D工业E旅游业

12、您认影响金寨县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可多选)A领导班子 B政策体制因素 C思想观念 D基础条件

E干部队伍 F资源匮乏 G环境制约 H科技教育 L其他方面(请注明)

13、您认为在当前金寨县应突出解决的民生问题是?(可多选)

A就业问题 B住房问题 C环境污染问题 D看病贵问题

E养老问题 F治安问题 G物价调控问题 H交通出行问题

I狗患、噪音、油烟等控制问题 J食品、生产等安全问题K其他(请注明)

14、您认为金寨县当务之急要抓的工作是什么?(可多选)

A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B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C大力发展服务业D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E大力发展旅游业F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15、您认为金寨县在扩大有效投入方面必须加强的是(可多选)

A争取项目 B招商引资 C激活民资 D金融支持E财政投入

16、您认为影响金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

A有效投入不足 B产业结构不合理 C市场主体不多 D创新能力不够

17、您认为推进金寨县新农村建设最紧迫的任务是(可多选):

A增强有效投入B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C提高农民素质D强化农业科技与人才支撑 E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F其他(请注明)

18、针对金寨县的经济政策,您对金寨县的经济发展有何自己的见解(可从目前形式,未来状况,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方面回答)

第五篇:劳务经济发展调查

农村富余劳动力战略化转移,是现代农业跃升发展的大趋势,是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应循坦途。**县挟口岸之利,特色农业气候小成,劳务经济发展也自成特色,需予以疏理、探究和提升。为此,县委办调研室会同县农委等部门的同志进行了针对性的调研,并形成报告。

一、特色劳务经济发展情况

作为龙江重要的国家一类对俄陆路口岸,**县辖6镇102个村,农业人口10.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6.2万人,富余劳动力3.5万人;耕地面积73.3万亩,人均7.26亩。近年来,通过境内外互动,转移、中转、吸纳并举,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2004年共转移3.38万人,占富余劳动力总数的96.8%,其中,就地转移2.46万人,向境外及国内大中城市转移9200人,分别占转移总数的73%和27%。具体呈现以下趋向和特点。

1、转移领域由埠内向境外转变。充分发挥口岸中龙头带动作用,扩大对外投资与合作,扩张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空间。大力开拓俄罗斯市场,先后在俄十月区、乌苏里斯克、海参崴等地建成16处以轻工产品、果菜、粮食为主的综合批发市场,有1700多名农村劳动力在此从事境外营销,人均年收入1万多元。积极推进跨国投资,目前边贸企业已在境外创办各类实体52家,其中加工型38家,投资额达2.97亿元,涉及轻工产品、木材加工及金属冶炼、装璜建筑等领域,承载农村劳动力近千人。扩大对俄农业科技合作,县政府在俄罗斯租赁土地1300公顷兴建农业技术合作基地,在俄远东地区创办13家中小型农场,年输出县内外农民劳务人员2000多人,收入近2000万元。2004年,向俄、韩、日等地转移县内劳动力4300人,占转移总数的13%。

2、转移渠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做精做强县域经济,广辟转移渠道。围绕壮大口岸进出口加工业,深入实施“落地生根”工程,累计投资1.26亿元,兴建对俄进出口加工、绥阳进口锯材加工及华宇工业园区,已承载企业37户,26户建成投产,华海木业、宁城渔业、顺风松仁加工厂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相继投产,安置农民进城务工1700多人。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培养产值超百万元、就业超百人的乡企45户,安置农村劳动力2400余人;绥阳镇创办木材加工企业28户、黑木耳加工企业15家,安置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加速发育农村第三产业,吸纳富余劳动力到小城镇经商、务工,**镇依托城郊优势,常年从事餐饮、运输各业农民4000多人,占农村劳动力50%以上;绥阳镇投资1800万元建成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带动6000多名农民专门从事黑木耳销售、运输及其它关联产业。发展“能人”经济,县内及境外已有4000多名经纪人脱离土地,常年或季节性从事农产品贩销。

3、转移方式由输出向吸纳转变。培育壮大特色农业,发展袋栽木耳2.4亿袋,耳农7000余户,年产量达万吨;建成果树、蔬菜生产基地18.5万亩,年产鲜品17万吨,成为全国黑木耳生产销售第一县和沿边较大的出口果菜生产集散地。黑木耳、出口果菜、特色养殖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蓬勃兴起,对本地和外埠农民产生了强劲的吸纳力。据不完全统计,4大农业主导产业年以“离土不离村”方式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余人,吸纳穆棱、林口等周边县(市)民工1000多人。绥阳镇绥西村218户农民,今年发展袋栽木耳1200万袋,冬春两季户均雇佣附近农村劳动力4人,全村年劳务费支出达到80多万元。启动建设以加工为主的中俄**——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中方一侧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商品交易中心主体工程完工,仅建筑一项就吸纳外地民工2000余人。走出国门创建吸纳基地,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十月区等地兴建劳务点300多个,面积达到4.5万亩,长期雇工4000余人,其中外地民工达2500多人,来源多为吉林、山东及本省齐齐哈尔、龙江、海伦、巴彦、兰溪、绥化、呼兰等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2万元;吉信工贸集团分别与温州达芙妮、盛宏达鞋业合作,投资3000万元在俄乌苏里斯克兴建11条鞋业生产线,日产皮鞋、旅游鞋4万双,仅此吸纳温州籍农民工400人,月收入均在2000元以上。

4、转移农民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管理型转变。着眼提升转移农民素质,以县农广校为中心,利用县职教中心、劳动培训中心、农技推广中心、农机驾校的师资和设施,对农村准备从事非农产业和进城打工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协调县内26户企业与各镇签订550余份用工协议,举办黑木耳栽培、木工、电工、土木工程、俄语等专业培训班53期,受培训人员1.17万人次,占农村剩余劳动力76%。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劳动法》、《合同法》、安全知识、境外风俗、礼仪常识及专业技能培训,为打造外向型劳动力品牌奠定了基础。一批转移出去的高素质农民逐步从操作层步入管理层,由受雇于人变为雇人务工的经理人。俄十月区200多个中国劳务点中,90%以上的承包人都为**本地农民,建成俄罗斯最具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全部直销俄市场,投入产出比1∶2,每人年净收入50万元。大肚川镇胜利村农民赵彦铭投入100万元,在十月区、西伯利亚承包菜田500亩,雇佣国内民工50余人,年收入超过100万元。

5、组织形式由无序向有序转变。成立劳动力转移领导机构,确定镇村专人管理,对农村劳动力全部登记造册。加强埠外劳务市场对接,组织参加海林劳动力转移洽谈会,召开有60余个企业、800个民工参加的劳务供求洽淡会,安排劳动力600余人,占总数75%。三岔口镇泡子沿村组织村民与俄十月区星火公司签定300公顷土地承包合同,两批派出驾驶员、农业指导员98人,月工资1300~1500元;分别与华宇集团

下载三明竹业经济发展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明竹业经济发展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务经济发展调查

    农村富余劳动力战略化转移,是现代农业跃升发展的大趋势,是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应循坦途。**县挟口岸之利,特色农业气候小成,劳务经济发展也自成特色,需予以疏理、探究和提升。为......

    商会经济——三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定稿)

    这里是一方热土,她,孕育了生机与活力 这里是一个平台,她,见证着奇迹与辉煌 在三明,以商会为平台,以乡情为纽带,凝聚合力,抱团发展的商会经济模式,独具特色,充满活力。商会经济,正成为三......

    竹盐牙膏调查问卷

    竹盐牙膏调查问卷 尊敬的同学们: 首先感谢各位同学的协助,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有关牙膏使用方面的个人习惯,为竹盐牙膏广告策划提供一些材料。您在问卷中填写的内容我们将严......

    宜兴市竹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宜兴市竹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柯建生1,单奇华2,钱洪涛2,周小冬2 (1 湖父镇林业站,江苏 宜兴 214223) (2宜兴市林业指导站,江苏 宜兴214206) 摘要本文论述了宜兴市竹业发展现状、存在......

    龙岩市竹业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龙岩市竹业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 编者按: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我市竹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到2009年6月底,全市共有竹业专业合作社40家。竹......

    株洲市竹并酒业销售有限公司

    株洲市竹冰酒业销售有限公司 出资人决议 公司地址:株洲市天元区珠江南路491号2-2802 经营范围:预包装食品的批发 股东名称:龚玉姣 时间:2011年4月1日 地点:公司会议室 内容:经股东......

    桃花源跃宇竹业管理方案

    桃花源跃宇竹业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管理整改方案 第一大类:企业规划管理愿景 一、行政与人力资源管理 1、领导思想的革新转变 领导权力是一种影响力,是领导者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纺织化纤业调查

    化纤、棉纺行业:1、 目前棉花价格高企,部分机构认为棉花价格高企已呈大概率事件并“常态化”运行。高棉 价环境下不同纺织之间的替代效用如何,那些企业将成为高棉价的受益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