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种公鸡的人工采精要点
种公鸡的人工采精要点
一采精前准备工作
采精前要将采精过程需要的器具进行熏蒸消毒;对集精管要做预温(冬季:36-37℃,夏季:35-36℃)处理。采精的公鸡采精前应停食3-4小时。
二采精注意事项
1、采精过程动作要轻,以免人为因素造成精子损伤。
2、采精过程中,要求人员配合熟练,防止彼此等待,造成采精时间延长或者采精量减少。
3、采精时如发现混有血液或精液稀薄,应将公鸡挑出,暂停使用;如不慎将粪便、羽屑或其他污物采入,应将精液废弃。
在混匀过程中,切忌用力过大,三精液品质评定
要定期对精液质量包括精液密度和活力进行电镜检测,及时淘汰劣质精液品质的公鸡,以免影响到种鸡的人工授精。
种公鸡的采精量及次数
要定期对精液质量包括精液密度和活力进行电镜检测,及时淘汰劣质精液品质的公鸡,以免影响到种鸡的人工授精。
采精量和采精次数要合理掌握好,以免对种公鸡造成影响,还应注意采精期要加喂蛋白质饲料和多种维生素。
1、采精量:每只每次为0.25~1.1毫升。
2、采精次数:为保证精液质量,以隔天采精l次为理想;如果输精任务大,也可在1周内续采精3~5次9然后休息2天的方式。
种鸡的输精要点
一、人工输精的翻肛要领
(一)翻肛要掌握要领
翻肛人员在操作时动作要轻、轻、准、稳、快,不可粗暴,防止将输卵管内的蛋挤破,造成输卵管炎或腹膜炎。翻肛时给母鸡腹部加压力时,一定要着力于腹部左侧,要以输卵管口刚突出泄殖腔时为好。
(二)防止人为感染
为避免翻肛过程造成人为感染导致输卵管炎症发生,在每次翻肛前对翻肛操作的手用沾有消毒液的毛巾擦拭消毒。
第二篇:种公鸡饲养的技术措施
种公鸡饲养的技术措施
1、种公鸡的饲养目标
公鸡的外生殖器官不很发达,交配时依靠较长的腿胫和平坦的胸部,使双脚可以很稳地抓紧母鸡背部,并贴近前身将尾部弯下,便于把精液准确地输入母鸡泄殖腔的阴道口。腿胫较短和胸部丰满的公鸡,交配时很容易从母鸡背上滑落,抓伤母鸡和不能准确输精。因此,种公鸡的选育标准是腿胫长、平胸、雄性特征明显,体重比母鸡大30%左右,行走时龙骨与地面呈45角的健壮公鸡。
2、种公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2.1 公母分开饲养(1~20周)
2.1.1 0~6周的饲养管理在这一阶段为了使种公鸡有较长的腿胫而采用自由采食,不能限制它的早期生长,因为8周龄以后腿胫的生长速度就很缓慢了。育雏料要求粗蛋白18%、能量11.7MJ/kg。1日龄剪冠断趾,7~8日龄断喙,公鸡的喙要比母鸡留的长,烧掉喙尖即可,如果断喙过多会影响交配能力。断喙前后3天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维生素K,以防止鸡群应激和喙部流血;料槽上料应适当增加,防止因断喙疼痛而影响采食;鸡群密度适当,槽位充足,以免强弱采食不均,鸡群均匀度差,弱小公鸡太多。1~3日龄采用24小时光照,白天关灯1~2次,每次5~10分钟,让鸡适应黑暗的环境;4~9日龄光照22小时,8日龄后每天递减半小时,过渡到自然光照,以提高鸡群的采食量,充分发挥鸡群早期生长优势。4周龄时抽测体重,要求均匀度85%,公鸡体重达到同批日龄母鸡体重的1.5倍。均匀度差的鸡群按体重分群,小鸡群增料10%~20%,5~6周龄时对公鸡进行选种,淘汰体重过小、毛色杂、发育不良、健康状况不好的公鸡,留种公鸡、母鸡比例(15~17)∶100。在选种之前不实施限饲,否则会降低日后商品化肉鸡的生长性能。
2.1.2 27~20周种公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特点,采用四三法限饲,使胸部过多的肌肉减少,龙骨抬高,促进腿部的发育,降低体内脂肪。改用育成鸡料,粗蛋白含量15%,能量11.63MJ/kg,使体重恢复到标准或高于标准范围10%以内。若限饲过度,造成公鸡体重太轻,增重不足,会影响公鸡生殖器官的发育。种公鸡性成熟要比母鸡性成熟稍早,在此期间公鸡舍光照比母鸡舍光照多2小时/日,否则混群后未性成熟的公鸡会受到性成熟母鸡的攻击,而出现公鸡终身受精率低下的现象。19周龄对公鸡群进行一次选育,选择鸡冠红润、眼睛明亮有神、羽毛有光泽、行动灵活、腿部修长有力、龙骨与地面呈45角、胸部平坦、体重是母鸡1.4倍左右的健壮公鸡,选留比例(12~13)∶100。在第20周龄时混饲,先把公鸡转入鸡舍再转入母鸡群。
2.2 公鸡混养分隔饲喂(21~66周)
2.2.1 种公鸡配种前期饲养管理(21~45周)21周龄开始公母混养分饲,这一阶段管理要点是确保稳定增重、肥瘦适中、使性成熟与体成熟同步。鸡群全群称重,按体重的大、中、小分群,饲养时注意保持各鸡群的均匀度。混养后在自动喂料机食槽上加装鸡栅,供母鸡采食,使头部较大的公鸡不能采食母鸡料,公鸡的料桶高45~50cm,使母鸡吃不到公鸡料。
公鸡增重在23~25周龄时较快,以后逐渐减慢,睾丸和性器官在30周龄时发育成熟,因此各周龄体重应在饲养标准的范围内。体重太轻、营养不良,影响精液品质;体重过重,会使公鸡性欲下降,脚趾变形,不能正常交配,而且交配时会损伤母鸡。
2.2.2 种公鸡配种后期饲养管理(46~66周)在28~30周时,种公鸡的睾丸充分发育,这时受精率达到一个高峰;45周左右,睾丸开始衰退变小,精子活力降低,精液品质下降,受精率下降。受精率下降的速度与公鸡的营养状况、饲养管理条件好坏有关,在这一阶
段饲养管理的重点是,提高种公鸡饲养品质,以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在种公鸡料中每吨饲料添加蛋氨酸100g、赖氨酸100g、多种维生素150g、氯化胆碱200g。有条件的鸡场还可以添加胡萝卜,以提高种公鸡精液品质。及时淘汰体重过重、脚趾变形、趾瘤、跛行的公鸡。及时补充后备公鸡,补充的后备公鸡应占公鸡总数的1/3,后备公鸡与老龄公鸡相差20~25周龄为宜。补充后备公鸡工作一般晚上进行,补充后的公母比例保持在(12~13)∶100。
综上所述,了解种公鸡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充分发挥种公鸡的遗传潜力,才能提高种蛋受精率,充分发挥种鸡群的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篇:种公鸡饲养的技术措施
种公鸡饲养的技术措施
1、种公鸡的饲养目标
公鸡的外生殖器官不很发达,交配时依靠较长的腿胫和平坦的胸部,使双脚可以很稳地抓紧母鸡背部,并贴近前身将尾部弯下,便于把精液准确地输入母鸡泄殖腔的阴道口。腿胫较短和胸部丰满的公鸡,交配时很容易从母鸡背上滑落,抓伤母鸡和不能准确输精。因此,种公鸡的选育标准是腿胫长、平胸、雄性特征明显,体重比母鸡大30%左右,行走时龙骨与地面呈45角的健壮公鸡。
2、种公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2.1 公母分开饲养(1~20周)
2.1.1 0~6周的饲养管理在这一阶段为了使种公鸡有较长的腿胫而采用自由采食,不能限制它的早期生长,因为8周龄以后腿胫的生长速度就很缓慢了。育雏料要求粗蛋白18%、能量11.7MJ/kg。1日龄剪冠断趾,7~8日龄断喙,公鸡的喙要比母鸡留的长,烧掉喙尖即可,如果断喙过多会影响交配能力。断喙前后3天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维生素K,以防止鸡群应激和喙部流血;料槽上料应适当增加,防止因断喙疼痛而影响采食;鸡群密度适当,槽位充足,以免强弱采食不均,鸡群均匀度差,弱小公鸡太多。1~3日龄采用24小时光照,白天关灯1~2次,每次5~10分钟,让鸡适应黑暗的环境;4~9日龄光照22小时,8日龄后每天递减半小时,过渡到自然光照,以提高鸡群的采食量,充分发挥鸡群早期生长优势。4周龄时抽测体重,要求均匀度85%,公鸡体重达到同批日龄母鸡体重的1.5倍。均匀度差的鸡群按体重分群,小鸡群增料10%~20%,5~6周龄时对公鸡进行选种,淘汰体重过小、毛色杂、发育不良、健康状况不好的公鸡,留种公鸡、母鸡比例(15~17)∶100。在选种之前不实施限饲,否则会降低日后商品化肉鸡的生长性能。
2.1.2 27~20周种公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特点,采用四三法限饲,使胸部过多的肌肉减少,龙骨抬高,促进腿部的发育,降低体内脂肪。改用育成鸡料,粗蛋白含量15%,能量11.63MJ/kg,使体重恢复到标准或高于标准范围10%以内。若限饲过度,造成公鸡体重太轻,增重不足,会影响公鸡生殖器官的发育。种公鸡性成熟要比母鸡性成熟稍早,在此期间公鸡舍光照比母鸡舍光照多2小时/日,否则混群后未性成熟的公鸡会受到性成熟母鸡的攻击,而出现公鸡终身受精率低下的现象。19周龄对公鸡群进行一次选育,选择鸡冠红润、眼睛明亮有神、羽毛有光泽、行动灵活、腿部修长有力、龙骨与地面呈45角、胸部平坦、体重是母鸡1.4倍左右的健壮公鸡,选留比例(12~13)∶100。在第20周龄时混饲,先把公鸡转入鸡舍再转入母鸡群。
2.2 公鸡混养分隔饲喂(21~66周)
2.2.1 种公鸡配种前期饲养管理(21~45周)21周龄开始公母混养分饲,这一阶段管理要点是确保稳定增重、肥瘦适中、使性成熟与体成熟同步。鸡群全群称重,按体重的大、中、小分群,饲养时注意保持各鸡群的均匀度。混养后在自动喂料机食槽上加装鸡栅,供母鸡采食,使头部较大的公鸡不能采食母鸡料,公鸡的料桶高45~50cm,使母鸡吃不到公鸡料。
公鸡增重在23~25周龄时较快,以后逐渐减慢,睾丸和性器官在30周龄时发育成熟,因此各周龄体重应在饲养标准的范围内。体重太轻、营养不良,影响精液品质;体重过重,会使公鸡性欲下降,脚趾变形,不能正常交配,而且交配时会损伤母鸡。
2.2.2 种公鸡配种后期饲养管理(46~66周)在28~30周时,种公鸡的睾丸充分发育,这时受精率达到一个高峰;45周左右,睾丸开始衰退变小,精子活力降低,精液品质下降,受精率下降。受精率下降的速度与公鸡的营养状况、饲养管理条件好坏有关,在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重点是,提高种公鸡饲养品质,以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在种公鸡料中每吨饲料添加蛋氨酸100g、赖氨酸100g、多种维生素150g、氯化胆碱200g。有条件的鸡场还可以添加胡萝卜,以提高种公鸡精液品质。及时淘汰体重过重、脚趾变形、趾瘤、跛行的公鸡。及时补充后备公鸡,补充的后备公鸡应占公鸡总数的1/3,后备公鸡与老龄公鸡相差20~25周龄为宜。补充后备公鸡工作一般晚上进行,补充后的公母比例保持在(12~13)∶100。
综上所述,了解种公鸡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充分发挥种公鸡的遗传潜力,才能提高种蛋受精率,充分发挥种鸡群的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篇:生猪人工受精技术要点
生猪人工受精技术要点
一、采精前的准备工作
1、干燥箱的温度调至100度。
2、恒温电热板打开,温度调至36-38度。
3、电子秤调至0。
4、恒温电冰箱温度调至17度。
5、蒸馏水器打开,专用稀释粉和蒸馏水配制比例为50克:1000毫升,这样配好后就是稀释液。
6、水浴锅打开将温度调至35度,将稀释液、烧杯放入水浴锅中先预热。
7、冬季采精时,采精杯应放入37度的干燥箱预热5分钟。
二、采精过程中和输配时应注意的事项
1、为避免在采精过程中有杂质,应戴上多层生了手套,猪的阴茎龟头应高于包皮,以防止包皮中的杂质滴入精液中。
2、采精后先看精液质量,看是否有异味,正常的精液应为乳白色,微腥。
3、精液的稀释,一般原精液1克与稀释液9克的比例配制。
4、稀释好的精液用采精瓶装好后(冬天要用毛巾包好后)放入恒温电冰箱中,并每隔12小时均匀轻摇几次,稀释好的精液一般可以保存3-4天。
5、输配时,先要清洗母猪外阴,输精管呈45度角度插入母猪的阴道,一般间隔12小时再输配一次。
第五篇:20011.3.2猪苓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猪苓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留坝县玉皇庙乡政府技术培训材料
一、选择场地
选择海拔800--1200米左右林地栽培,以次生阔叶林、杂灌林、混交林、坐南朝北阴坡为宜,800--1200米以阴坡沟漕处栽培,1200米以早阳坡或二阳坡林间或平地、坡地栽培,阳坡不宜栽培,土质要求湿润,疏松透气,腐殖土含量高的微酸性砂壤土。
二、栽培时间
一年四季均可栽培,但以2--5月和10--12月栽培最好,1000米以下应避开6--9月高温期。
三、培育密环菌菌材 密环菌的好坏是影响猪苓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因此优质的密换菌菌材是提高猪苓产量的关键。
1、树种:以大叶橡树、青岗、桦树、栎树等树种,除带油脂、芳香、杀菌等树种。
2、截段:将6--10公分的树棒截成长50-60公分的短节,在树棒2--3面砍成鱼磷口深入木质层。凉晒20--30天备用,树棒过干可用0.25℅的硝酸铵溶液泡一天使用。
3、培养方法:选用干净沙土地或生沙土地培育,挖坑深度15--20厘米,长60厘米,宽70厘米,将坑底土壤挖松整平,铺3厘米厚湿树叶,树叶上摆一层树棒5根,棒间留1--3厘米空隙,回填半沟沙土,在棒两端和两棒之间放入密环菌菌枝菌种,每隔5厘米放一个菌枝,洒一些清水,浇湿树棒,然后用沙土填实棒间空隙,以盖严树棒为准.放入第二层树棒,回填半沟沙土,放上菌枝盖土(同第一层操做一样).如此依次3层,最后盖沙土约10厘米,每10天浇水一次,3--4个月可以长好菌丝,菌棒培养时间每年3--10月.四、材料准备
1、下种量:每穴一般0.7--1斤,(精选后的标准苓种以黑苓、灰苓为主).2、菌材:每穴用树棒5根。直径6--10公分的树棒截成长50-60公分的短节,在树棒2--3面砍成鱼磷口深入木质层。凉晒20--30天备用。
3、树枝:每穴用鲜树枝4-5斤,直径1--5公分的树棒截成长5-8公分的短节备用。
4、菌种:选用优质蜜环菌,每穴用蜜环菌2瓶。或者培养好的菌棒3根。
五、栽培方法
(一)菌材栽培方法
1、挖坑:坑深15--20公分,宽60公分,长不限,根据地形而定,坑底挖松整平.在林地或沙地栽培。
2、下种放棒:①穴下填腐殖土3--5公分,穴中间放一根捎大一点的树棒,树棒两边各放一根菌材,菌材与中间树棒间距4--5公分,顺序为一根树棒一根菌棒以此类推,长
度不限,回填半沟细沙土;②下种:在5根密环菌材两边分别均匀放入0.7--1斤猪苓种,然后放入4-5鲜斤树枝,树枝必须单个平放,不能重叠。
3、填土:将细土均匀添入菌棒与树棒空隙中间压实,最后用腐质土或沙土覆盖8--15公分,坑面盖成平顶,便于保水保墒.也可呈“井”字型栽培两层.(二)密还菌菌种栽培法
栽培方法同菌材栽培方法基本相同,每穴用树棒5根,树枝4-5斤,菌种2瓶,方法1.每穴共放树棒5根,中间一根为中心棒,中心棒稍大一点,两边各放两根树棒,树棒与树棒之间各留4--5公分空隙;2.在棒隔空隙处回填半沟沙土,然后在5根棒两边均匀放入猪苓种;3.将2瓶密环菌菌种均匀放入树棒及猪苓种两边, 然后放入4-5鲜斤树枝,树枝必须单个平放,不能重叠;4.填土:将细土均匀添入菌棒与树棒空隙中间压实,最后用腐质土或沙土覆盖8--15公分,坑面盖成平顶,便于保水保墒。
(三)猪苓纯菌种栽培法(略)
(四)猪苓天麻混合栽培法(简诉)
下层猪苓栽培同菌核栽培方法一样,将猪苓层菌材用土盖平,然后再在猪苓层菌材上横放4根菌材(树棒2根.菌材3根),猪苓层与天麻层呈“#”字型,将天麻种放入上层盖土5-8公分。当年可收天麻,效率高,麻形好,只栽种一茬。
六、栽后管理
猪苓栽后管理十分简单,不勤除草,不施肥.主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防旱;二是保温保湿,越冬管理;三是防止人畜践踏;四是注意观察猪苓营养需求,加棒覆土。
七、收获与加工
猪苓收获时间在每年2-3月和11-12月.尽量在休眠期收获的猪苓品质好,收获之后,将大的猪苓或枯苓作为商品,小的可做种继续栽培,猪苓加工可清洗晒干或晒烘干,最后分级出售。
八、猪苓的病虫害防治
1.杂菌防治:主要是使用优质密环菌菌种和培育优质密环菌菌材,选用干净砂土地或生地培育菌材。
2.虫害防治:蚂蚁.蛴螬防治,不要种植在虫害较多的地方,也可用农药进行土壤杀虫。
示范园参观.技术咨询.培训.指导: 联系单位:留坝县真菌研究所 电话: 3921527 3923386 *** 联 系 人: 殷书国 *** ***
二0一一年三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