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动传统配送向现代物流的新跨越

时间:2019-05-14 19:1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努力推动传统配送向现代物流的新跨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努力推动传统配送向现代物流的新跨越》。

第一篇:努力推动传统配送向现代物流的新跨越

围绕“十一五”发展愿景努力推动传统配送向现代物流的新跨越

一、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实现由传统经验型人才向现代物流理念型人才的人才新跨越,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做好人才保障。

1、40岁以下的现有员工要在4年内获得大专以上(含大专)文凭。

2、管理员以上的岗位要在5年内拿到物流师的职业资格证书。

3、选派上进心强、发展潜力好的员工出去交流学习,带回先进的物流理念,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加快物流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实现由传统的手工作业为主向依靠技术、设备为主的技术新跨越,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做好技术和设施保障。

1、实现由传统的电子标签辅助人工分拣向半自动、全自动机器分拣的新跨越。

主要措施:改进升级现有欧康电子标签辅助人工分拣设备的同时,引进一条欧康半自动分拣设备,达到“打码到条、分拣到户”的工艺流程统一。

2、实现由纸箱、布袋拼装向全面塑封包装的包装新跨越。

主要措施:引进欧康塑封包装设备,达到全市标准统一的塑封包装。

3、以优化资源配置为重点,实现由传统的经验配置向依靠技术软件配置的资源配置新跨越。

主要措施:开发引进资源优化配置软件,科学配置邮政代送资源,合理设置代送区域,形成“携手邮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物流配送格局。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技术跨越,全面提升网建水平,达到网建提升新跨越的目的。

三、强化管理理念,实现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质量标准体系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的管理新跨越。

1、严格贯彻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现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质量标准体系管理的第一次管理新跨越。

主要措施:以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标准,在管理工作中严格贯彻实施“按流程操作、以岗位定责、用绩效评价、靠制度管理”的管理理念,按照“pdca”循环理论,持续改进各项工作,提升物流管理水平。

2、加强文化建设,将文化管理作为物流中心管理的最高境界,实现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第二次管理新跨越。

主要措施:加大企业文化宣传力度,让企业文化植根于物流员工的内心深处,让企业文化在物流中心落地生根,让员工以企业文化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以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来增强物流中心的凝聚力。

3、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实现费用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新跨越。

主要措施:构建“四个一”(一条烟、一辆车、一个岗、一件物料)的成本数据库,为降低成本费用寻找理论依据,实现物流的精细高效发展。

第二篇:凉山烟草业:从传统向现代跨越

凉山烟草业:从传统向现代跨越

四川凉山是资源富集的地方,是一步跨越千年历史的彝族聚居之地。

中国烟草学会组织专家学者到凉山实地考察后认为:“凉山地区具有发展优质烤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可能发展50万亩以上规模的全国优质烤烟区。”

改革开发以来,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和各卷烟工业企业的支持帮助下,在凉山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凉山烟叶在整顿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在凉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笔者采访了局长兼经理宋俊。谈及凉山烟草发展,宋俊感触很深,他说:“凉山州烟叶生产实现规模大发展,质量大提高,效益大增长,创造了‘烟叶总产、烟叶质量、烟农收入、产业效益、工业企业满意度’这5个历史新高,为凉山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加快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宋俊说,从XX年以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局、省局的大力支持下,州委、州政府坚持把烟叶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核心产业,紧紧抓住建设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的机遇,着力 “一基四化”,加快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烟叶生产“五年五大步、五年五突破”,实现了新的腾飞。

据了解,全州烟叶产量由XX年的92万担增长到XX年的238万担,增长了158.7%;烟农收入由3.5亿元增长到18亿元,增长了414.29%;烟叶税利由2.06亿元增长到12.5亿元,增长了506.8%。烟草产业已经真正成为凉山农民增收离不得、财政增收少不得、企业增效垮不得、卷烟工业缺不得的重要支柱产业。凉山烟草产业的发展,有力助推了凉山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宋俊说,根据XX年前三季度经济增幅情况,全州地区生产总值、民营经济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6项重要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0亿元以上,增长15%左右,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4亿元以上,增长30%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亿元,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290亿元,增长27.4%;农民人均纯收入3507元,增长10%。

如今,大凉山醇和清香的优质烤烟不仅成为了最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且更是凉山烟农脱贫致富的“摇钱树”。近年来,凉山烤烟在不断发挥优势中加速了发展,在不断探索中获得了新的生机,这一道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不得不让世人刮目相看。人们要问,在凉山烟草发展的背后,在凉山烟草公司取得成绩的面前,到底凉山烟草发展的闪光点是什么?

五大优势 做大做强烟叶发展产业链

凉山位于四川西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面积6.04万平方公里。全州辖17个县市,总人口448万,其中彝族人口198万。这里资源极为丰富,独具特色,优质烟叶的发展因地域条件具备五大优势:

一是土地资源优势。全州有耕地765万亩,宜烟耕地430万亩,均属优质烟叶生产的最适宜生态区域,具有发展优质烟叶生产的巨大潜力。

二是光热资源优势。全州烟区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332小时;热量丰富,日高于10℃的年积温5540℃,无霜期265天,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066毫米,夜雨率占70%~80%;土壤以紫色土、红壤、水稻土为主,pH值5.5~7.35,具有发展“清甜香”型优质烟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三是市场资源优势。近年来,全国卷烟工业企业对凉山烟叶需求量都在270万担以上,独具“清甜香”型风格特色的凉山优质烟叶进入“中华”、“芙蓉王”、“娇子”等高档品牌和大品牌的主配方,需求缺口逐年增大,成为全国卷烟工业企业的“稀缺资源”,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

四是劳动力资源优势。全州烟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 人口占总人口的86.5%,主要烟区乡村劳动力152万人,富余劳动力达40万人,可为劳动密集型烟叶生产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凉山有10多万户具备5年以上烟叶种植经验的基本烟农队伍,有一支懂技术、善管理的烟草行业生产管理队伍和烟技员队伍。

五是产业发展基础优势。目前,凉山州已形成9个县市、207个乡镇构成的基本烟区,烟叶基地规模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按照《凉山州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规划》,到XX年,全州将建成基本烟田300万亩,年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生产能力达450万担的全国重要的、战略性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五个率先 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跨越发展

XX年,国家烟草行业从全局和“可持续发展”出发,在农业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生产组织形式创新、新农村建设中“一路率先”,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凉山州在全行业中抓住机遇,措施得力,取得了瞩目业绩。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烟草行业率先“反哺”。XX年以来,国家烟草行业已投入资金7.3亿元,启动了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兴建了一大批烟水、烟路、烤房等烟叶基础设施,带动了全州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全州共新建小水窖10万口、水池2629个、沟渠1500千米、管网1420千米,整治山坪塘22座、排洪渠39.6千米,新增基本农田灌面54万亩,新建和改建机耕道224千米,夯实了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现代农业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率先突破。现代烟草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促进了全州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推进规模化种植,带动了全州马铃薯、蚕桑、特色水果、蔬菜、花卉、经济林等向连片种植集中、向大户集中,促进了蚕桑、早市和反季节蔬菜、石榴、苹果、青花椒等特色产品的基地建设。推进集约化经营,坚持精耕细作和集约发展,大力推广农业机械设备,提升全州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烟叶生产的平衡施肥、节水灌溉、良种良法配套等集约化技术广泛应用,提高了粮食、蚕茧、蔬菜、特色水果等农产品质量和经济附加值,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更好更快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推进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了减工降本增效。目前,全州育苗、机收、机耕、机起垄、机植保、采收、运输等专业化服务队有1200多个,覆盖农户10万多户。推进信息化管理,有力地促进了“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的建设,拓展信息服务进村入户途径,为大农业生产提供了政策、科技、市场、气象等信息服务。

农业结构调整,现代烟草农业率先起步。由于烟叶产业 的辐射带动,市场优势明显、区域特色突出、产业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良好的绿色特色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全州蚕茧、马铃薯、特色水果、早市和反季节蔬菜、畜牧、林业等绿色特色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调出了规模,调出了特色,调出了效益。XX年,全州蚕茧产量达37.1万担,居全省第一,实现蚕农收入达4.3亿元;马铃薯产量达280.5万吨,居全省第一;早市和反季节蔬菜产量达164万吨,居全省第一;特色水果产量达50万吨,居全省第一;青花椒产量达5100吨,居全省第一;肉类总产量达69.5万吨,畜牧业产值可达11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1%。

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现代烟草农业率先探索。在近年的实践中,现代烟草农业先后探索创新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烟叶生产互助组、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等生产组织形式,XX年全州发展种烟20亩以上的大户4147户,种烟100亩以上家庭农场69个,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1200多个,有限责任公司1个。借鉴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成功经验,全州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不断创新,推动单家独户分散经营向农户联合或合作方向转变,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特色产业为支撑、龙头企业为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正在形成。

新农村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率先试点。XX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将凉山确定为全国4个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地区之一,凉山结合实际,按照“特色产业富村、生态能源建村、科技人才强村、龙头企业帮村、支部组织带村、民主法制管村”的建设思路,在会理县海溪村、德昌县大坝村、会东县民权村、冕宁县横路村、普格县马厂坪村、西昌市鹿鹤村等6个村开展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设,在土地整理、土地流转、生产组织形式、专业化分工等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

目前,6个试点村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烟叶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户均种烟13.51亩,产烟5.4万担,户均收入3.39万元;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烟水、烟路、烤房、烟机综合配套,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生产组织形式进一步创新,促进了减工降本,烟叶生产亩用工从去年的37.5个降到21个;村容村貌进一步变化。通过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设,为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找准了突破口。五个保障 托起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希望

据宋俊介绍,在烟叶产业发展中,不断完善组织领导、服务、科技、风险、人力资源等5个保障体系。州局一是组织领导保障,从州、县、乡层层成立了党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烟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领导主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协调抓的领导体系和良好工作格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等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凉山州局党政班子是全国烟区中对烟叶产业发展领导力度最大、支持力度最大、与烟草行业配合最默契的。

宋俊认为,着力加强新烟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烟区干部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是烤烟发展的关键。为此,他们形成了一整套工作推进模式。一是通过不断强化乡村干部培训,定期举办“万担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现代烟草农业专题培训班”和“千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现代烟草农业专题培训班”,使乡村干部成为烟叶生产的行家能手。二是服务保障,坚持“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各级干部和烟叶生产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精心指导烟叶生产各环节工作,确保任务落实、工作落实、措施落实、技术落实。三是科技支撑保障,积极推进烟叶生产技术创新,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强科技攻关,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实现科研与生产实际的有效对接。四是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烟叶生产ISO9001∶XX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烟叶生产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深入到各环节,延伸到烟农,《看图种烟》、《看图治病》、“一亩一袋、一株一杯”,方便烟农标准化生产、精耕细作和节约发展。五是风险保障,强化一个基础、完善一个机制。烟草行业投入4200万元,建成了全国市州级规模最大、装备最好的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体系。按每担10元的标准,建立烟叶生产自然灾害救助金制度,对因灾害造成烟叶损失的,按不同部位、不同损失程度给予一定救助。人力资源保障,重点稳定 烟技员队伍和烟农队伍。

目前,凉山局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统一安排部署,正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向一线员工倾斜,进一步统一劳动关系,建立员工能进能出的通道和纵向晋级、横向进档的晋升机制,实现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同工同酬,解决了原聘用员工的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把烟农作为烟叶产业的基础,纳入烟叶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烟农实施户籍化管理,实行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单、一本烟叶生产技术手册、一本种烟资格证书“四个一培训工程”,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示范户、种烟大户、诚信烟农,有效地稳定了烟农队伍。探索创新 打造生态烟草循环农业经济

近年来,凉山州烟草公司始终坚持以现代烟草农业试点为契机,在土地流转、生产组织形式、专业化分工、生产模式、生产投入等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从而增添了烟叶产业发展动力。

据了解,该公司在土地流转上创新,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烟农愿不愿意、满不满意为标准,以大户承包、租赁、反租倒包、土地入股和土地互换为主要方式,推动土地向种植能手和大户集中;全州流转土地面积9.4万亩,其中大户承包4.79万亩、直接租赁3.68万亩、反租倒包3868亩、土地入股2835亩、土地互换 2580亩。同时,全州还组建了46个专业化机耕服务队、157个专业化植保服务队、751个专业化预检初分定级队,在16个村试点采收、编烟、烘烤、分级一体的专业化服务。

通过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全州烟叶生产亩用工减少5个左右,亩平均直接增收250元。在耕作制度上创新,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推广绿肥、早熟毛大麦、早市蔬菜等前茬作物种植,推行烟地轮作和品种轮作相结合的轮作制度,实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

在生产模式创新上,该公司以突出各项产业的互利互动,走循环农业的发展道路,大力推广“烟—草—畜—沼”、“烟—粮—畜—沼”等循环农业模式,推动生态烟草农业建设,形成多业互动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投入机制上创新,实行“统筹型、捆绑式”投入,整合烟草、农业、水利、国土、农机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确保项目工程建成一个、成功一个,充分发挥资金投入效益。

凉山州烟草专卖局局长、经理宋俊对职工这样说:“我们全体干部职工要尽最大努力提高烟叶质量,尽最大努力提高工商交接质量,尽最大努力为工业企业做好服务,在四川烟叶严重供不应求的形势下,我们‘携手客户,构建和谐并进利益共同体’的使命决不动摇。让我们携起手来,互帮互助,联心联利,同心同德,合力打造四川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使凉山烟叶真正成为各大工业企业发展壮大的‘黄金叶’,成为烟农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成为凉山少数民族繁荣富强的‘聚宝盆’,为烟草行业做大做强、为凉山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课程标准(现代物流与配送)

广西商业学校《现代物流与配送》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现代物流与配送》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物流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和学习:现代物流知识和配送知识两部分。主要介绍现代物流的基本知识和配送知识。现代物流与配送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科学,因此,强调学生业务技能的培养,除掌握现代物流专业必要的基本知识外,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在专业技能上,注重配送中心作业层面的业务技能和必要的管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作业管理、订单管理、进货管理、储存管理、分拣管理、流通加工、配货管理;物流配送基础知识

2.基本掌握送货管理、客户服务与配送管理

3.进一步理解物流的功能、物流功能概述、运输、装卸与搬运、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与包装、包装、物流信息、现代物流系统

4.了解:现代物流管理、企业物流与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容 物流的最新理念:供应链管理、技术;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

(二)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

掌握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作业管理;订单、进货、储存、分拣、流通加工、配货、送货管理

2.方法能力:

教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具有分析和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外出参观企业配送作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3.社会能力:

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取得相应物流专业认证资格,具有一定的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内容标准

(一)基础模块

1.现代物流概述

(1)现代物流概念及分类(2)物流理论及物流观念

(3)现代物流特征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4)现代物流在中国 2.物流的功能

(1)物流功能概述(2)运输

(3)装卸与搬运(4)仓储(5)配送

(6)流通加工与包装(7)包装(8)物流信息 3.现代物流系统

(1)现代物流系统的概述

(2)物流目标与物流系统的合理化(3)物流系统设计 4.现代物流技术

5.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 6.物流配送概述 7.配送中心管理 8.配送作业管理

(二)选用模块

1.现代物流管理(1)概述

(2)物流管理的内容、特征及关键环节(3)物流绩效评价 2.企业物流与供应链(1)企业物流概述(2)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容

(3)物流的最新理念:供应链管理

(三)实践教学模块

1.订单管理基本作业训练 2.进货管理、储存管理作业训练 3.分拣管理、流通加工作业训练

4.配货管理、送货管理、客户服务与配送管理各项作业训练

四、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以课本为主体,课堂上以导读,释疑,讲解基本原理,重点难点,掌握基本概念,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2.理论联系实际,寻找一些学生熟悉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3.根据所学的章节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4.通过作业,测验复习巩固知识(二)评价建议:

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在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设备、报刊杂志等等。

(四)教材使用建议

教师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五、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课程的教学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也可作为相关职业技能培训使用。(二)使用方法:

1.本课程采用72学时教学方案,其中理论讲授为42学时,实训和机动及实训为30学时(包含到企业进行参观见习)。

2.本课程采用由杨振科主编外经贸大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物流与配送》作为教学用书。

(三)教学时间安排:见“学时分配建议”。

学时分配建议

第四篇: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传统物流开始向现代物流转变,物流业已从发展以运输、仓储为主要功能的阶段转入以物流组织和管理体制创新,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多功能、集成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阶段,现代物流的理念正逐步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将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作一系统化的比较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发展现代物流。物流概念历史演变的回顾

物流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叶的美国,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物流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1物流概念的孕育和萌芽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提法:一是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萧(Arch W.Shaw)于1915年从市场分销的角度提出“Physical Distribution”的物流概念。二是美国少校琼西•贝克(Chauncey B.Baker)于1905年从军事后勤的角度提出Logistics的物流概念。

前者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直译为“实体分配”或“分销物流”。它实际上就是指把企业的产品怎么样分送到客户手中的活动。而后者“Logistics”是后勤的意思,主要是指物资的供应保障、运输储存等。因此,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市场营销学和军事后勤孕育了物流学。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最早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D)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及其盟军在战时供应中,提出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的概念,并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和全面管理,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物流理念在军事后勤中的运用为物流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2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分销物流学(PD)的概念占据了统治地位,并且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比较统一的物流概念。50年代中期,美国的PD概念传到了日本并得到了承认和发扬光大,以后又逐渐传到了欧洲、北美,70年代末传到中国。

分销物流学的理念强调把物流看成是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包括生产加工和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等各种物流活动的总和,主要研究这些物流活动在分销领域的优化问题。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物流理论异军突起,如五六十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创造了准时化生产技术(Just In Time,JIT)和看板技术以及设施规划与工厂设计技术等,这些理论和技术的强劲发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分销物流的概念显然不能包含它们,这使原来只关注分销物流的人们自然想到,仅使用分销物流(PD)的概念已经不太适宜了。特别是到了80年代中期,随着物流活动的进一步集成化、一体化和信息化,改换物流概念的想法就更加强烈了,于是物流概念的发展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1.3现代物流学(Logistics)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这一阶段物流概念的发展应该提到美国最具权威的物流管理协会(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其前身是成立于1963年的全美实物分配管理协会(The 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NCPDM)。1985年,该协会给出的定义中正式将“PD”改为“Logistics”,中文翻译为区别两个概念的前后演变,将前者译为“传统物流”,而将后者译为“现代物流”。更名后的CLM给物流下了一个至今仍被普遍接受并堪称经典的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以高效和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出地到消费地的流动和储存而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这一概念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思想和理念。

1991年,CLM在修订的物流定义中把物流管理的理念从生产制造部门扩大到服务部门。2001年,CLM为适应企业物流运作向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变化,在再次修订后的定义是中明确指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从而给物流确定了一个明确而合理的位置,指出物流管理必须从供应链的角度进行,物流系统从属于供应链系统。2005年1月CLM又正式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CSCMP)。这次协会的更名体现了物流向供应链管理概念的转化,也标志着现代物流全面进入供应链时代的开始。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核心价值,反映了美国物流界对物流认识的深入以及物流内含和外延的变化。

((这里需指出的是,这一阶段的物流概念Logistics虽然和第一阶段军事后勤学上的物流概念Logistics字面相同,但是意义已经不完全相同了,后者主要是指军队物资供应调度上的物流问题,而前者则是在各个专业物流全面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基于企业供、产、销等全范围、全方位物流问题,无论是广度、深度以及涵盖的领域、档次都有不可比拟的差别,它是一种适应新时期所有企业(包括军队、学校、事业单位)的集成化、信息化、一体化、协调化的物流学概念。))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涵义

传统物流是物品的储存、运输及其附属业务而形成的物流活动模式。由于通讯及信息技术的落后。物流作业间信息难以共享和沟通,物流运作只有一系列独立的功能性作业,比如运输、储存、装卸、搬运等,且主要应用于流通领域

现代物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逆向物流、客户服务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其实质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物流技术对传统物流流程进行变革、控制和创新。物流范围从流通领域扩展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即供应、加工、组装、销售及逆向物流,实行一体化物流管理,进而随着EDI、INTERNET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以及基于此的物流、信息网络的发展,扩大到供应链管理范围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比较分析

下面从物流功能、运作理念、价值实现和管理模式四个角度对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做一比较分析。

3.1 从物流功能上看,传统物流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和仓储,而现代物流则包括了除运输、仓储之外的物流配送、物流信息技术处理和物流服务等诸多功能,同时强调功能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本质区别之一。

3.2 从运作理念上看,传统物流理念是以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即产品生产为价值取向的,企业在向市场提供服务时,主要着眼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并以自身的成本核算为服务价值取向,从而造成了比较淡薄的服务意识。服务意识的缺乏主要表现在服务的被动性、波动性、短期性难以达到服务增值的目的。现代物流理念则是以企业的客户服务为价值中心取向,因而更加强调了物流运作的客户服务导向性。现代企业物流服务由传统的单项发展到综合,由一般化发展到个性化。

3.3 从价值实现上看,传统物流主要通过商流与物流的统一来实现物的使用价值的转换,从而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价值实现的方式和途径比较单一。现代物流强调以满足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为目标,以第三方物流为基础,联合供应商和销售商,把战略、市场、研发、采购、生产、销售、运输、配送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活动有机整合在一起,通过“商”、“物”分离,降低物流成本,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特色和专业物流服务等来实现物流价值的增值,其价值实现的方式和途径灵活多样。

3.4 从管理模式上看,传统物流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意识,物流各要素相互之间独立发展,基础设施和管理机构“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强调单项的物流管理,不能控制物流链,而且商流与物流网合一,以第一、第二方物流为主等。在物流成本管理上,不是以降低物流总成本为目标,而是分别停留在降低运输成本和保管成本等个别环节上,结果只能是物流总成本的上升。现代物流的管理强调建立横向产业关联或系统集成的新机制,超越现有的组织界限由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而注重外部关系,将供应商、分销商以及用户等纳入物流管理的范围,并建立和发展具有网络组织特点的物流联盟,实现最终消费者和最始供应商之间的物流与信息流的整合。

传统物流只提供一些标准服务,比如保管、库存控制、装卸、搬运、运输等,而现代物流能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比如货物追踪、自动订货、渠道设计、优化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单品管理、条码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物流效率、为客户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咨询与培训、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方案规划与选择等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关键就是因为它作为一个崭新的行业从原来的工业生产和商业销售领域中独立出来,并赋予了物流以新的内涵和外延,并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物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是运用现代物流原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所形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它是在传统物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使得现代物流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现代物流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4.1 物流合理化

现代物流理念特别注重合理化运作。物流合理化是通过优化管理,推动物流构成要素及其经营活动和谐一致、快速便捷,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物流过程。主要包括物流作业合理化、物流结构合理化和物流体制合理化。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物流合理化对于降低物

流费用、减少产品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改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2 物流系统化

现代物流的理念强调不再孤立地看待参与物流的各个环节,而是从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物流的各项功能——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物流系统作为一个涵盖范围广泛的开发系统,其有效运行,是通过具有独特功能的、相互关联的各个子系统有效运作和密切协调来实现的。

4.3 物流专业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物流行业也不例外。现代物流思想强调,物流专业化就是要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中,结合自我的优势和特点,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不要面面俱到,要树立做专、做精、做大、做强的观念,形成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在物流供应链上他人不可取代的一个环节和链条。物流专业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企业中,物流管理部门作为企业一个专业部门独立地存在着并承担专门的职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的增加,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从企业中游离出去成为社会化的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二是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出现了专业化的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着各种不同的物流服务,并进一步演变成为服务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无论是哪一方面,现代物流都提倡“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的理念

4.4 物流信息化

随着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和发展,以现代电子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流,极大地加快了物流信息的传递速度,使货物运输环节、运输方式科学化和最佳化,有效地减少了流动资金的占压,加速了资金周转,为客户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物流信息化主要表现在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自身的商品化等。

4.5 物流标准化

没有物流的标准化就没有物流的现代化。物流标准化就是以物流作为标准目标系统,按照物流业的复合产业特征,充分考虑既有相关行业标准的现状,加强行业标准间的衔接和协调,对物流设施和工程、物流机械和器具、物流工作和服务等物流活动规定统一的标准,并实施该标准的过程。物流标准化主要包括:物流用语和物流计量的标准化、物流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标准化、物流作业的标准化、物流服务的标准化。物流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内容。物流标准化涉及面较为广泛,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6 物流绿色化

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因此,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转变。绿色物流主要指两方面的内容:即商品流通过程的绿色化和废弃物的物流过程的绿色化。因此,实现物流绿色化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二是要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物流绿色化强调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同时,绿色物流的理念着眼于物流发展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

4.7 物流全球化

物流全球化是以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物流。具体而言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把商品的采购、运输、仓储、加工、整理、配送、销售和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为消费者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物流全球化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全球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它代表现代物流发展的更高阶段。

1、传统物流只提供简单的位移,现代物流则提供增值服务

2、传统物流是被动服务,现代物流是主动服务

3、传统物流实行人工控制,现代物流实施信息管理

4、传统物流无统一服务标准,现代物流实施标准化服务

5、传统物流侧重点到点或线到线服务,现代物流构建全球服务网络

6、传统物流是单一环节的管理,现代物流是整体系统化的管理。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在物流技术上的比较

(1)物流硬技术材料技术:最新集装材料、包装材料的使用;

机械技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装卸机械、包装机械、运输机械等的使用:

设施:现代化的配送中心、物流中心、自动立方体仓库的使用及吞吐能力强大、功能先进、物流作业效率较高的车站、港口、码头、机场的使用。

(2)物流软技术物流系统规划技术;配送路线优化及物流设施选址技术;配装技术;库存控制模型等;限于成本计算的ABC计算方法等

现代物流管理与传统物流管理在管理方法方面有显著差别,体现在:制造资源计划(MRPII)、配送资源计划(DRPⅡ)、物流资源计划(LRP)、企业资源计划(ERP)、快速反应(QR)、有效客户反应(ECR)、连续库存补充计划(CRP)、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等

从现代物流的特征来看,现代物流比传统物流更具有:

1、反应快速化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游、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前置时间越来越短,配送间隔越来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

2、功能集成化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

3、服务系列化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现代物流服务在外延上向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在内涵上则提高了以上服务对决策的支持作用。

4、作业规范化现代物流强调功能、作业流程、作业、动作的标准化与程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动作。

5、物流目标系统化现代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一个公司整体的各种物流活动,处理好物流活动与商流活动及公司目标之间、物流活动与物流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求单个活动的最优化,但求整体活动的最优化。

6、手段现代化现代物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为销售提供服务,生产、流通、销售规模越标准的现代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大范围越广,物流技术、设备及管理越现代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得到普遍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流系统运用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卫星通讯、射频识别装置(RF)、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无纸化和智能化。

7、组织网络化为了保证对产品促销提供快速、全方位的物流支持,现代物流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机动,既能铺开又能收拢。分散的物流单体只有形成网络才能满足现代生产与流通的需要。

8、物流经营市场化现代物流的具体经营采用市场机制,无论是企业自己组织物流,还是委托社会化物流企业承担物流任务,都以“服务-成本”的最佳配合为总目标。

9、信息电子化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明显增加,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

第五篇:浅谈加强五种意识推动现代粮食流通新跨越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工作,连续四年下发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把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随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性转变,粮食流通工作的重点转变为支持引导发展粮食生产、衔接粮食产销、稳定粮食市场;粮食部门的职能定位也转变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政

策指导、协调服务,致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广大消费者对粮食多样化、优质化需要。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实现现代粮食流通工作新跨越,就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切实增强新时期做好粮食流通工作的“五种”意识。

一、切实增强做好粮食工作的责任意识

认真审视和把握新时期粮食工作的重要性,是做好粮食工作的前提。自古以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社会和谐和国家自立的物质基础,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工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与流通的变化,时刻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粮食安全这根弦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同志强调:“如果中国经济要出大问题,很可能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开始,在农业问题上务必保持清醒头脑,绝不可掉以轻心。”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无论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减免农业税费,给予粮食直补、种子、农机、农资和产粮大县补贴,还是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粮食生产、稳定粮食市场,确保粮食供需平衡,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粮食工作者必须从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粮食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方针政策,把粮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切实增强粮食安全的忧患意识

粮食是国家安全的物质保障。纵观我国治乱兴衰的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安定祥和的现实,莫不与粮食生产的丰歉息息相关,莫不与粮食供给的裕缺紧密相连。尽管近几年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出现重大转机,粮食生产总量有所增加,但粮食供求紧平衡的状况并未彻底改变,产需仍有较大缺口,品种结构也仍需调剂。我市是全省的粮食主销区之一,耕地少,水资源匮乏,靠天种粮,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粮食增产的基础很不稳固。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粮食种植面积逐步减少,加上自然灾害频繁,粮食生产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增长,粮食产量每年在22万吨左右,全市粮食产需缺口已达8万吨。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还面临着人口增长,城镇化、工业化提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的趋势,粮食需求还将持续增加,确保全市粮食安全,解决粮食供求平衡的任务相当艰巨。为此,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科技支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粮食安全市、县(区)长负责制,完善和强化市、县(区)粮食储备,坚决消除“存粮”不如“存钱”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对中央、省、市、县四级储备粮食的管理,做到布局合理,及时轮换,确保数量真实,质量合格,必要时调得动、用得上,为筑牢全市粮食安全的坚强防线提供可靠保障。

三、切实增强粮食流通管理的法制意识

依法行政和依法经营是建立法制社会的基本要求。《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实施办法》的相继颁布和实施,为依法管粮提供了法规依据。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适应职能转变的要求,坚持依法管粮,大力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努力营造稳定、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一是健全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依法实施粮食收购行政许可,认真开展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鼓励符合资质条件的经营主体进入粮食收购领域。依法保护和规范各种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支持国有粮食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的平等竞争,维护粮食市场正常秩序,促进全行业和谐发展。二是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经常性开展粮食收购活动、执行粮食统计制度、粮食质量和地方储备粮管理的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粮油产品、操纵粮油价格、扰乱市场秩序等违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粮食市场秩序和粮油品质安全。三是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依法管粮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为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创造必要的机构、人员和工作条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广泛开展粮食普法工作,加大对各类粮油经营从业人员的法规宣传和培训力度,为依法管粮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切实增强粮食经济的发展意识

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如何深化改革,转变粮食行业发展观念,推进粮食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一是增强加快发展的使命感。尽管我市粮食行业通过几年的改革、重组、整合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布局分散、经营规模小、创新能力弱、产品档次低、经营效益差、管理水平落后的状况没有彻底改变,发展不足仍是主要问题。粮食部门一定要切实转变观念,增强粮食行业发展的使命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粮食行业发展

步伐。二是大力加快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利用好现有国有粮食存量资产,以拆迁还建、退城进郊、资产置换、资产重组、参股控股和招商引资等方式,集中建设集“仓储、运输、市场、加工、信息”五位一体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以提高粮食流通能力、加工能力和储藏能力。三是进一步做大做强粮食行业龙头企业。利用粮食物流中心建设平台,大力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粮油仓储、中转、加工、配送、批发企业,延伸粮油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粮油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把我市粮食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组织化程度的轨道上来。

五、切实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意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粮食部门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村千家万户,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粮食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注重维护农民利益。要通过搞好粮食购销、建设批发市场、建立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畅通粮食流通渠道,使农民手中余粮能及时、顺畅地接轨市场、适时变现。二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实施订单农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等有效措施,着力推进农业经济产业化,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粮食品质、提高种粮收益,以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三是方便农民生活。积极稳妥地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稳步推进放心粮油食品进社区、进农村,切实方便城乡居民生产生活。

下载努力推动传统配送向现代物流的新跨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努力推动传统配送向现代物流的新跨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化(合集5篇)

    传统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化某地一个中转仓库是以仓储业务为主的中小型流通仓库。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管理者已意识到若一直停留在传统储运业务上,早晚会被淘汰。为此,他们积......

    传统运输企业如何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共五篇)

    传统运输企业如何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行业,也是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厂商和销售商通过成本分析发现,原材料和产......

    20110720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努力推动竹山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开拓创新 奋发有为 努力推动竹山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在县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佘 立 柱 (2011年7月20日) 同志们: 县委研究决定召开县委工作会议,主要是以学习贯彻胡......

    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发展和转型的探索

    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发展和转型的探索苗晓坤 王冬梅 卫绍元 陈昕摘要:现在我国的运输业已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本文科学分......

    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

    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早在60年代,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就已认识到物流供应链对企业而言的战略价值,从而将“物流”概念置于二战后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位置上。物流的定义被确认......

    现代物流和传统储运的区别

    现代物流和传统储运的区别:一、 现代物流的理念是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本、一切为客户。 而传统储运主要是封闭的自我的服务理念和守株待兔的陈旧作法。二......

    浅谈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浅谈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邓淼 (天津商业大学 艺术学院) 摘要:自从有人类活动以来,物流活动就一直存在,从物流本身的含义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点。稍对物流概念有所了解......

    传统百货怎样向现代百货转型(5篇)

    传统百货怎样向现代百货转型(具体实施策略)传统百货业在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期之后,遭遇瓶颈。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下百货业的困局,面对更加激烈的多业态竞争,传统百货向现代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