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湖北省粮食企业征免增值税管理办法》通知

时间:2019-05-14 19:3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湖北省粮食企业征免增值税管理办法》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湖北省粮食企业征免增值税管理办法》通知》。

第一篇:湖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湖北省粮食企业征免增值税管理办法》通知

湖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湖北省粮食企业征免增值税管理办法》通知

鄂国税发〔1999〕171号

为了加强对粮食企业征免增值税的管理,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9]198号《关于粮食企业增值税征免问题的通知》以及国家税务总局税明电[1999]1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湖北省粮食企业征免增值税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北省粮食企业征免增值税管理办法》

为支持和配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粮食企业征免增值税的管理,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9]198号《关于粮食企业增值税征免问题的通知》以及国家税务总局税明电[1999]1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指经县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从事定购粮、保护价粮、议购粮、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收购、储存、调拨、销售,以及国家指定的粮食进出口主营业务的独立核算企业。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企业设立的一般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相当规模的粮食仓储设施;(二)有相应的粮食检验、保管专业人员;(三)在企业所在地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开立基本帐户,并接受其信贷管理。第二条 对承担粮食收储任务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的粮食免征增值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兼营其他非粮食的应税货物一律照章征收增值税。

第三条 享受免税优惠政策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由企业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湖北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免税资格认定申请表》(附表一),同时提供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文、农发行开户许可证、粮食收购许可证(除国家粮食储库)等有关资料或映影件报主管国税机关,经主管国税机关初审后上报县级国家税务局,经县级国家税务局会同同级财政、粮食部门审核确定后,方可享受免税优惠政策。

市州级国家税务局直属分局所辖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由市州级国家税务局会同同级财政、粮食部门审核认定。

1999年8月1日以前的原有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于8月底以前办理审核认定手续。1999年8月1日以后新办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于办理税务登记之日起15日内办理审核认定手续。

第四条 自1999年8月1日起,享受免税优惠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给属于一般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免税粮食,暂可继续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对销售给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免税粮食,只能开具普通发票。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时,应当比照非免税货物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记帐销售额为“价税合计”数。

属于一般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单位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购进的免税粮食,可依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税额抵扣进项税额。但购进的免税食用植物油,不得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增值

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各级国税部门应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999年元——7月增值税纳税情况按原有关政策规定进行清算。对在1999年8月1日以前购进货物未销售但已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补缴入库;原有期初存货已征税款余额和留抵税额不予退还,一律转入成本。对既有期初存货已征税款余额,又有欠税的,经县级国家税务局批准,在清算过程中,可以对抵。对抵顶期初存货已征税款后的欠税余额,税企双方应制定清欠计划,限期清缴入库。

第六条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应按期进行免税申报,违反者取消其免税资格。

第七条 其他粮食经营企业经营粮食,除下列项目免征增值税外,一律征收增值税。

一、军队用粮:指凭军用粮票和军粮供应证按军供价供应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粮食。

二、救灾救济粮:指经县(含)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凭救灾救济粮票(证)按规定的销售价格向需救助的灾民供应的粮食。

三、水库移民口粮:指经县(含)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凭水库移民口粮票(证)按规定的销售价格供应给水库移民的粮食。

第八条 对销售食用植物油业务,除政府储备食用植物油的销售外,一律照章征收增值税。

第九条 经营本办法所列免税项目的其他粮食经营企业,以及有政府储备食用植物油的销售企业,均必须分别进行核算,未分别核算的应一并征收增值锐。

第十条 经营本办法所列免税项目的其他粮食经营企业,以及有政府储备食用植物油的销售企业,由企业提出免税务局资格认定书面申请,并填写《湖北省粮食企业免税资格认定申请表》(附表二),同时提供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县级以上粮食局批文等有关资料或映影件报主管国税机关,经主管国税机关初审后上报县级国家税务局,经县级国家税务局审核认定后,方可享受免税优惠政策。市州级国家税务局直属分局所辖的企业,由市州级国家税务局审核认定。上述企业应于八月底前办理

免税资格认定手续。对销售救灾救济粮的企业按随时发生随时办理的原则办理免税资格认定手续。

上述享受免税优惠的企业,应按期进行免税申报。办理免税申报时须提供粮食部门关于军队用粮、救灾救济粮、水库移民口粮的单位、供应数量、供应价格或政府储备食用植物油计划的文件、省粮食部门印制的政府储备食用植物油出入库单据等有关资料的影映件。第十一条 对粮食加工业务,一律照章征收增值税。

第十二条 国有家垦企业按照国务院国发[1998]35号文件的规定,收购本企业所属单位生产的粮食,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经县级国家税务局批准,也可享受免税优惠政策。第十三条 享受免税优惠政策的企业,未按期报经国税机关进行免税资格审核认定的,一律不得免税。兼营应税货物未分别核算的,不得免征增值税。未按期进行免税申报的,取消其免税资格。各级国税机关应定期对已批准享受免税务局优惠政策企业的有关情况进行检查,凡不符合政策规定,应立即予以纠正。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国家税务局解释,自1999年8月1日起执行。

第二篇:粮食企业增值税征免问题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粮食企业增

值税征免问题的通知

财税字[1999]198号

1999-1-

1为支持和配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国务院批准,现就粮食增值税政策调整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必须按顺价原则销售粮食。对承担粮食收储任务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销售的粮食免征增值税。免征增值税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由县(市)国家税务局会同同级财政、粮食部门审核确定。

审批享受免税优惠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时,税务机关应按规定缴销其《增值税专用发票领购簿》,并收缴其库存未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予以注销;兼营其他应税货物的,须重新核定其增值税专用发票用量。

二、对其他粮食企业经营粮食,除下列项目免征增值税外,一律征收增值税。

(一)军队用粮:指凭军用粮票和军粮供应证按军供价供应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粮食。

(二)救灾救济粮:指经县(含)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凭救灾救济粮食(证)按规定的销售价格向需救助的灾民供应的粮食。

(三)水库移民口粮:指经县(含)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凭水库移民口粮票(证)按规定的销售价格供应给水库移民的粮食。

三、对销售食用植物油业务,除了政府储备食用植物油的销售继续免征增值税外,一律照章征收增值税。

四、对粮油加工业务,一律照章征收增值税。

五、承担粮食收储任务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经营本通知所列免税项目的其他粮食经营企业,以及有政府储备食用植物油销售业务的企业,均需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认定免税资格,未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认定,不得免税。享受免税优惠的企业,应按期进行免税申报,违反者取消其免税资格。

粮食部门应向同级国家税务局提供军队用粮、救灾救济粮、水库移民口粮的单位、供应数量等有关资料,经国家税务局审核无误后予以免税。

六、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单位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购进的免税粮食,可依据购销企业开具的销售发票注明的销售额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购进的免税食用植物油,不得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可依据本通知和增值税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具体执行办法,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本通知从1999年8月1日起执行。

第三篇:新湖北省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厅管理办法

新湖北省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厅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办税服务厅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纳税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办税服务厅是税务机关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提供纳税服务的机构和场所。

第三条

根据税收征管工作需要和方便办税原则,纳税人到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的各种涉税事项,除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税务总局规范性文件另有明确规定外,统一由办税服务厅受理、办理、传递与反馈。

第四条

办税服务厅与相关业务部门之间应搞好工作衔接与配合,确保税收业务流程顺畅、快捷、高效。

第二章 机构及窗口

第五条

省直管市、林区及县市、市州城区国税局(分局)是直接面向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的税务机关,本机关内应设置办税服务厅。

市州城区国税局(分局)及实行集中征收的县市国税局的办税服务厅作为内设机构独立设置,省直管市、林区及未实行集中征收的县市国税局的办税服务厅与计划统计部门合并设置,对外称办税服务厅,并确定专人负责办税服务厅的管理。

第六条

县市以下国税分局的办税服务窗口是本级税务机关所设办税服务厅业务的延伸,其业务处理由办税服务厅管理。

第七条

根据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和服务纳税人的要求,办税服务厅一般设置综合服务、发票管理和申报纳税三类窗口,同类窗口数量可根据当地纳税人多少和业务量大小合理确定。

纳税人申报方式较多和纳税人较少的地区,办税服务厅可只设置综合服务(含发票管理)、申报纳税二类窗口或全职能综合服务一类窗口。

第八条 办税服务厅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纳税人设立、变更、注销、验换税务登记、扣缴义务登记及停复业的申请受理、办理与证件发放;

(二)负责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申请办理纳税申报、扣缴税款申报的受理、录入、进项发票认证、信息比对及税款收缴、完税凭证开具;

(三)负责纳税人申请领购发票的审验、发售、缴销及税控设备的发行、信息变更维护、注销;

(四)负责纳税人申请审批事项的受理、传递、文书发放以及备案资料的受理与传递;

(五)负责对纳税人核定的税额、欠缴税款、税务行政处罚、纳税信用等级及税务行政许可、税务行政收费等事项在办税服务厅公示公告的发布与管理;

(六)负责实施办税服务厅涉税事项违法违章行为的简易处罚及一般程序处罚的移送;

(七)负责受理、解答纳税人税收管理的意见和涉税咨询,发放办税资料,开展税法宣传;

(八)负责纳税人申请办理其他涉税事项的受理、办理、传递与反馈;

(九)负责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 岗位设置及职责配备

第九条 按照科学、规范、便利工作的原则,办税服务厅可按前台窗口与后台处理和维护分别设立业务岗位。

第十条

前台窗口人员可履行本类窗口所有岗位工作职责;同一类窗口可由多人承担;不同类窗口之间以及前台窗口与后台处理和维护之间不得兼岗。

第十一条

综合服务窗口可设置税务登记岗、防伪税控企业发行岗、文书受理岗。

(一)税务登记岗的主要职责:

1、负责纳税人设立、变更、注销、验换税务登记及停歇业的申请受理、办理与证件发放;

2、负责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登记的受理、办理或证件发放;

3、负责纳税人非正常户状态在综合征管软件中的处理;

4、负责纳税人申请开具《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的受理、传递、开具、核销;

5、负责外地纳税人来本地经营申请报验登记的受理与传递;

6、负责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告知挂失与申请补办税务登记的受理、办理与证件发放;

7、负责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税务登记违法违章行为适用简易程序的处罚处理和适用一般程序的移送处理。

(二)防伪税控企业发行岗的主要职责:

1、负责对纳入防伪税控系统管理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开票金税卡”、“税控IC卡”进行发行、信息变更维护及注销;

2、负责与税控装置技术服务部门进行工作联系。

(三)文书受理岗的主要职责:

1、负责纳税人申请审批事项的受理、传递及审批文书发放;

2、负责纳税人备案资料的受理与传递。第十二条

发票管理窗口可设置发票发售岗、代开发票岗。

(一)发票发售岗的主要职责:

1、负责对纳税人申请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进行已填用发票审验、数据汇总传递与发票发售;

2、负责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的领取、保管、缴销;

3、负责对票种核定信息进行录入;

4、负责丢失、被盗、流失等发票的告知挂失、核销;

5、负责对停歇业纳税人发票进行封存;

6、负责发票违法违章行为适用简易程序的处罚处理和适用一般程序的移送处理。

(二)代开发票岗的主要职责:

1、负责纳税人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受理、审核与开具;

2、负责纳税人申请代开普通发票的受理、审核与开具;

3、负责对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纳税人进行抄报税处理。

第十三条

申报纳税窗口可设置申报征收岗,其岗位主要职责为:

(一)负责纳税人报送各税种纳税申报资料、信息的受理、审核、数据采集与接收;

(二)负责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认证、存根联报税及其它扣税凭证审核、采集与信息上报;

(三)负责受理出口退(免)税申报;

(四)负责征收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取各类保证金;

(五)负责纳税人多缴抵欠、退税抵欠、留抵抵欠的处理;

(六)负责对逾期申报、逾期缴税等违法违章行为适用简易程序的处罚处理和适用一般程序的移送处理。

第十四条 办税服务厅后台设置资料岗、信息管理岗、综合岗等业务岗位。

(一)资料岗的主要职责:

1、负责与前台窗口岗位之间以及办税服务厅与相关业务部门之间征管文书、资料的接收、清分、传递、督办与反馈;

2、负责对前台窗口岗位业务处理进行复核。

(二)信息管理岗的主要职责:

1、负责办税服务厅计算机硬件及综合征管软件等税收征管应用系统的维护;

2、负责办税服务厅税收业务数据分析、监控与备份;

3、负责办税服务厅各岗位录入信息的维护与数据汇总上报;

4、负责查对出口退(免)税电子信息。

(三)综合岗的主要职责:

1、负责实施办税服务厅涉税违法违章行为一般程序处罚的移送;

2、负责对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进行审核;

3、负责对纳税人核定的税额、欠缴税款、税务行政处罚、纳税信用等级及税务行政许可、税务行政收费等事项在办税服务厅公示公告的发布与管理;

4、负责对纳税人税收管理意见的收集和涉税咨询解答;

5、负责为纳税人提供各类办税资料、政策法规、办税指南。第十五条

办税服务厅承担税收票证管理、税收会计核算业务的,还应在后台设置相应岗位,并明确职责。

第十六条

办税服务厅各业务岗位在履行主要工作职责的同时,都应做好本岗位涉税资料的收集、整理、传递、反馈与归档;前台窗口岗位人员还应做好本窗口业务的税收咨询,不能现场解答的,要传综合岗集中处理。

第四章 主要业务流程 第十七条

办税服务厅受理纳税人申请办理涉税事项,一般按即受即办、审核审批、受理备案三大类共84项业务进行分别处理。

第十八条 纳税人申请办理即受即办类业务,提交证件资料齐全,填写内容符合规定且无明显疑点的,办税服务厅相关窗口岗位受理后应即时办理;纳税人提交证件资料不齐全,或填写内容不符合规定,或有明显疑点的,办税服务厅相关窗口岗位受理后应要求补正,或要求重新填报,或传相关部门核实后再办理。

为提高办税效率,对部分受理后需要调查核实的申请审批事项,由窗口岗位人员按即受即办程序受理办理后,应转有关业务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实施事后跟踪管理。经调查核实不符合要求的,前台窗口岗位人员应根据调查结果取消已办理的申请事项。

第十九条

纳税人申请办理的即受即办类业务主要有6项,具体包括:受理办理设立税务登记,受理纳税申报(包括认证比对),受理税款缴纳与开具完税凭证,发售发票,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税收咨询解答。

第二十条 纳税人申请办理审核审批类业务,办税服务厅相关窗口岗位应及时将受理申请资料传资料岗转有关部门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相关窗口岗位,由相关窗口岗位反馈纳税人。

第二十一条 纳税人申请审核审批的业务主要有四个方面58项,具体包括:

(一)行政许可方面主要有8项,具体包括:发票领购资格,使用经营地发票,拆本使用发票,使用计算机开票,跨规定的使用区域携带、邮寄、运输空白发票,印制有本单位名称的发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最高开票限额,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或者使用税控装置。

(二)资格认定方面主要有16项,具体包括: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辅导期转正,临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转正,出口企业退(免)税资格认定,社会福利企业资格认定,校办企业资格认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格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资格认定,内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资格认定,环保企业资格认定,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资格认定,中国居民身份认定,外国居民身份认定,外国企业、机构场所构成常设机构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审,取消税务认定。

(三)减免退税及税收优惠申请和所得税税前扣除申请方面主要有17项,具体包括:增值税减免税收优惠,增值税优惠政策退税,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收优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总机构管理费提取,财产损失税前扣除,集体金融企业租赁费税前扣除,集体金融企业递延资产支出的审批,企业加速折旧税前扣除,企业取消住房周转金制度前出售的职工住房损失税前扣除,减免所得税期满企业再申请减免税,经营期十年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减免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再投资退税,外国企业享受预提所得税减免税待遇认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产品出口当年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中外合资高新技术企业定期减免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税前项目扣除。

(四)其他方面主要有17项,具体包括:延期申报,延期缴税,变更、注销税务登记,停、歇业,《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的开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的开具,出口退(免)税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证明》的开具,非贸易售付汇税收证明单的开具,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应纳税额的核定,不组成法人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申请统一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财务不健全小企业应纳税收入额的核定、调整,财务不健全的个体工商户应纳税收入额的核定、调整,纳税人申报缴税方式的确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的核定,纳税人多缴、税务机关误收税款退税,发票特批。

第二十二条 纳税人申请办理受理备案类业务,办税服务厅相关窗口岗位受理后应即时传后台有关岗位处理。

第二十三条 受理备案类业务主要有20项,主要包括:企业使用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改变成本计算方法,间接成本分配方法,存货计价方法,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工效挂钩企业税前扣除工资,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软件企业认定和年审、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产品认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中外合资高新技术企业定期减免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职工工资、福利费列支标准,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取得已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尚可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外商投资企业非货币资产投资收益处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接受捐赠的大额非货币资产在不超过五年的时间内平均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核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外资企业坏账损失处理,外国企业列支总机构管理费,外资企业贷款利息列支,外资企业改变存货计价方法。

第二十四条 纳税人申请办理即受即办类业务,由相关窗口岗位人员受理办理;纳税人申请办理审核审批类业务、受理备案类业务,统一由综合服务窗口文书受理岗受理,传资料岗接收、清分、传递、督办,交综合服务窗口岗位反馈。

资料岗同办税服务厅其他岗位及有关业务部门进行资料交接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

第二十五条 办税服务厅内部资料流转、业务衔接直接在岗位之间处理。

第五章 信息采集与维护

第二十六条

县市及市州城区国税机关应规范办税服务厅业务操作行为,加强综合征管软件等税收征管应用系统技术维护与有效应用,为实现办税服务厅信息共享与高效运转提供支撑。

第二十七条 办税服务厅岗位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与工作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采集各类数据,保证数据信息真实、有效。第二十八条

办税服务厅各岗位要按规定权限定期对本岗位数据进行查询清理,防止和杜绝虚假数据的产生。

第二十九条 办税服务厅因操作错误等原因出现问题无法从前台进行修改,需要技术部门从后台进行数据维护的,应按有关权限和流程转技术部门处理。

第六章 日常管理

第三十条 办税服务厅应建立健全以下基本制度:

(一)领导值班制度;

(二)办税服务限时与服务承诺制度;

(三)办税公开制度;

(四)安全保卫制度;

(五)办税服务质量监督与考评制度;

(六)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定期培训与能绩考核制度。第三十一条 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一)秉公执法,清正廉洁;

(二)着装上岗,挂牌服务;

(三)语言文明,举止庄重;

(四)精通业务,办事高效;

(五)刻苦钻研,爱岗敬业。

第三十二条

办税服务厅应设有以下基本配置:

(一)清晰、规范的标识;

(二)办税示意图、公告公示栏;

(三)笔、墨、纸张、桌、椅等办税办公用具;

(四)办税资料、政策法规、纳税指南;

(五)监督牌、意见箱(卡)、举报箱及举报电话。有条件的地方,应设置电子显示屏、触摸屏、排队机等。第三十三条

办税服务厅对外使用税务文书用印,按以下要求办理:

(一)属于税务行政许可事项的,使用税务行政许可专用章;

(二)属于非税务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使用税务行政审批专用章;

(三)向纳税人送达的各类证照、通知、决定,使用办税服务厅所在国税机关公章;

(四)办税服务厅与相关业务部门工作衔接,使用办税服务厅部门印章。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承担纳税人申请办理车辆购置税涉税事项的办税服务厅,暂可单设车辆购置税专职服务窗口,受理、办理车辆购置税涉税事宜。

第三十五条

应政府要求在当地行政服务中心派驻人员从事受理、办理税务登记的,所派驻人员是相关办税服务厅税务登记岗位人员,其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六条 县市及市州城区国税机关应依照本办法加强和规范办税服务厅管理,县市以下国税分局可参照本办法对办税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实施行政管理。

第三十七条

各地应根据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及税收征管应用系统要求,制定办税服务厅业务操作规程。

第三十八条

县市及市州城区国税机关应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健全办税服务厅基本制度,加强办税服务厅业务管理与行政管理,确保办税服务厅工作规范、统一、高效。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湖北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湖北省国家税务局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办法

湖北省国家税务局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12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11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9]255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全省企业所得税管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列入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的各类企业所得税优惠包括免税收入、定期减免税、优惠税率、加计扣除、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税额抵免和其他专项优惠政策。

第三条 税收优惠分为报批类和备案类。报批类税收优惠是指应由税务机关审批的税收优惠项目;备案类税收优惠是指取消审批手续的税收优惠项目和不需税务机关审批的税收优惠项目。备案管理的具体方式分为事先备案和事后报送相关资料两种。

除国务院明确的企业所得税过渡类优惠政策、执行新税法后继续保留执行的原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民族自治地方企业减免税优惠政策,以及国务院另行规定实行审批管理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外,其他各类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均实行备案管理。

报批类税收优惠须经有审批权的税务机关审批后方可享受。列入事先备案的税收优惠,纳税人应向税务机关报送相关资料,提请备案,经税务机关登记备案后执行;列入事后报送资料的税收优惠,纳税人可在预缴申报和申报时自行申报享受税收优惠,并且应在纳税申报时附报相关资料,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发现其不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取消其自行享受的税收优惠,并相应追缴税款。

第四条 纳税人同时从事减免项目与非减免项目的,应分开核算,独立计算减免项目的收入、成本,合理分摊期间费用,计算减免所得额或减免所得税额。不能分开核算的,不能享受减免税;核算不清的,由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核定。

第二章 税收优惠审批管理

第五条 纳税人享受报批类税收优惠的,应在规定期限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填报《税收优惠事项审批申请表》(见附件四),经按本办法规定具有审批权限的税务机关审批确认后执行。未按规定申请或虽申请但未经有权税务机关审批确认的,纳税人不得享受税收优惠。

第六条 纳税人享受下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行审批管理

(一)《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过渡项目;

(二)执行新税法后继续保留执行的原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即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规定延长执行期限的原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三)民族自治地方企业减免税优惠政策;

(四)国务院另行规定实行审批管理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第七条 审批受理

纳税人应在终了后3个月之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受理税务机关受理后,出具《税收优惠审批申请受理通知书》(见附件五),并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对申请资料不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一次性告知纳税人需要补正的资料,并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与申请资料一并交还给纳税人。

第八条 审批资料

纳税人应将下列资料按顺序编号并装订,凡报送资料属于复印件的,纳税人应加盖公章并标注“经核对与原件一致”字样,并交验原件予以核对。

(一)纳税人书面申请报告;

(二)《税收优惠事项审批申请表》(见附件四);

(三)企业财务报表;

(四)本办法要求报送的其他具体资料(见附件一); 第九条 符合性审核

税收优惠审批是对纳税人提供的资料与税收优惠税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的审核,不改变纳税人真实申报责任。

税务机关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内容进行实地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按规定程序进行实地核查,并将核查情况记录在案。上级税务机关可委托企业所在地县区级税务机关具体组织实施。

第十条 审批期限

有权审批的税务机关应按规定的期限(县区级20个工作日内,地市级30个工作日、省级60个工作日内)完成税收优惠审批工作,并做出准予或不予批准享受税收优惠的书面决定,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书面决定下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对不予批准的减免税决定,应说明理由,告知纳税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在规定期限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级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时间等通过《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税收优惠期限超过一个纳税的,可进行一次性确认,但每年须对相关税收优惠条件进行审核,对情况变化导致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应停止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十一条 审批权限

按照审批类优惠规定的权限审批(见附件一)。

第三章 税收优惠事先备案管理

第十二条 纳税人享受下列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实行备案管理:

(一)预缴申报前备案事项:

1、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2、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

3、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4、经认定的动漫企业;

5、固定资产缩短折旧年限或者加速折旧;

6、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生产企业(或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7、生产线宽小于0.8微米(含)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企业;

8、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或集成电路线宽小于0.25um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

9、外购软件缩短折旧或摊销年限;

10、对证券投资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收入;

11、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

12、其他须事先备案的事项。

(二)预缴申报前备案并于终了后补充备案的事项:

1、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

2、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

3、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4、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5、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

6、新办软件生产企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7、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8、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

9、其他须事先备案的事项。

(三)终了备案事项:

1、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抵免税额;

2、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3、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4、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

5、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6、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和保险公司为种植业、养殖业提供保险业务取得的保费收入;

7、其他须事先备案的事项。第十三条 备案管理的程序和要求

(一)备案受理

纳税人应按照下列规定时间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填报《税收优惠事项备案登记表》(见附件四)并附报相关资料。受理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申请资料进行核对,对备案资料齐全的,予以受理并出具《税收优惠备案登记受理通知书》(见附件五)。经有权税务机关登记备案后,纳税人方可在预缴申报或申报时享受税收优惠。对需要事先向税务机关备案而未按规定备案的,纳税人不得享受税收优惠。对优惠期限超过一年的事先备案类项目,实行逐年备案。对于第十二条

(一)、(二)所列项目,如果纳税人未在预缴申报前进行备案的,可选择在终了后一次性备案。选择年终一次性备案的,不得在预缴申报时享受税收优惠。

1、预缴申报前备案事项。纳税人应于当首次申请享受税收优惠的预缴申报前15日内向税务机关提请备案提请备案。实施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从该项目取得的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后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请备案;确需对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加速折旧方法的,应在取得该固定资产后一个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请备案。

2、预缴申报前备案,并于申报前补充备案的事项。纳税人应于当首次申请享受税收优惠的预缴申报前15日内向税务机关提请备案提请备案。并应于终了后四个月之内向税务机关提请补充备案。

3、终了备案的事项。纳税人应于终了后四个月之内向税务机关提请备案。

(二)备案资料

纳税人应将下列报送备案所需资料按顺序编号并装订,凡报送资料属于复印件的,纳税人应加盖公章并标注“经核对与原件一致”字样,并交验原件予以核对。

1、《税收优惠事项备案登记表》(见附件四);

2、企业财务报表;

3、本办法要求报送的其他具体资料(见附件附件二);

(三)备案权限

由地、市级税务机关确定备案权限。

(四)符合性审核

有备案权限的税务机关收到纳税人备案资料后,对纳税人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及税收优惠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审核。符合性审核不改变纳税人真实申报责任。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备案资料是否齐全、资质证书是否有效、优惠条件是否相符、适用政策是否准确等,必要时可实地调查。对资料不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需补充报送资料的,由受理备案的税务机关一次性告知纳税人需要补正的资料,并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与备案资料一并交还纳税人。

(五)登记备案

对属于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的事项,主管税务机关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备案工作,并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送达纳税人执行。对经审核不符合优惠条件的,不予备案,并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通知纳税人不予备案的理由。对属于需上报备案的事项,主管税务机关应在接到上级税务机关备案批复文书的3日内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送达纳税人执行。

(六)享受优惠

纳税人在预缴申报时或纳税申报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载有准予备案税收优惠事项的《税务事项通知书》申报享受税收优惠。

对于第十二条

(一)、(二)所列项目,纳税人选择在终了后一次性备案的,经有权税务机关登记备案后,可在纳税申报时享受税收优惠,但在预缴申报时不得享受税收优惠。

第四章 税收优惠事后报送相关资料管理

第十四条 事后报送相关资料的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

(一)国债利息收入;

(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三)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

(四)其他需事后报送相关资料的减免税优惠。第十五条 事后报送相关资料的程序和要求

(一)提交资料

属于事后报送相关资料税收优惠项目的,纳税人应在报送纳税申报表时向主管税务机关附报下列资料。附报资料应按顺序编号并装订,凡附报资料属于复印件的,纳税人应加盖公章并标注“经核对与原件一致”字样,并交验原件予以核对。

1、《税收优惠事项附报资料报告表》(见附件六);

2、本办法要求报送的其他具体资料(见附件三);

(二)资料受理

主管税务机关应对纳税人附报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主管税务机关在受理纳税人纳税申报纸质资料时,应对税收优惠事项进行审核,对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第2、3、4行等相关栏次填列数据,涉及本办法第十四条所列项目的,应要求纳税人附报规定的资料。对相关栏次填列了数据但未附报资料的,应及时告知纳税人在汇算清缴期内补正。

(三)享受优惠

对于属于事后报送相关资料的税收优惠项目,纳税人可在预缴申报和申报时自行申报享受税收优惠。

(四)跟踪管理

主管税务机关收到纳税人附报资料后,应在当年8月底前对纳税人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及税收优惠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审核。审核不改变纳税人真实申报责任。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相关资料是否有效、优惠条件是否相符、适用政策是否准确等,必要时可实地调查。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如发现其不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应取消其自行享受的税收优惠,并相应追缴税款。

第五章 税收优惠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对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的管理,及时建立、维护税收优惠管理台账(见附件七),建立减免税动态管理监控机制。

对于纳税人年减免收入、加计扣除、减免所得额超过2000万元以上或减免税额超过500万元以上的税收优惠事项,地、市级税务机关应于每年7月15日前将管理台帐汇总向省局报备。

第十七条 汇算清缴结束后,地、市级税务机关和主管税务机关应结合自身实际或者按照省局的统一布置,对于不同行业、规模、类型的纳税人,开展税收优惠事项的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或其他专项检查,加强对纳税人已享受税收优惠情况的监督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一)纳税人是否符合税收优惠的资格条件、是否以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等手段骗取税收优惠;

(二)纳税人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是否及时将变化情况报送税务机关,并根据规定对适用优惠进行了调整;

(三)税收优惠期限到期后是否恢复纳税;

(四)正在享受税收优惠的纳税人是否进行纳税申报;

(五)纳税人是否存在其他不符合税收优惠规定的情况。第十八条 汇算清缴结束后,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税收优惠事项的统计和分析。地市级税务机关应当在每年的汇算清缴总结报告中以专门篇幅报告以下内容:减免税基本情况和分析;减免税政策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减免税管理经验以及建议。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主管税务机关对经检查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纳税人应及时取消有关纳税人的优惠资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条 纳税人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合税收优惠规定条件的或采用欺骗手段获取税收优惠的、享受税收优惠条件发生变化未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的,以及未按规定备案而自行享受税收优惠的,主管税务机关按照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一条 主管税务机关在事后监督检查中,发现有关专业技术或经济鉴证部门认定失误或纳税人采取欺骗手段骗取认定的,应及时报告上级税务机关,提请认定部门纠正,及时取消有关纳税人的优惠资格。有关部门非法提供证明的,导致未缴、少缴税款的,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二条 税务机关应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按照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和方便纳税人的原则,及时办理纳税人申请的税收优惠事项。非因客观原因未能及时办理或审批错误的,应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凡规定应由省级以下(不含省级)税务机关审批、备案的,由各地、市级税务机关审批、备案或确定审批、备案权限。各市州、省直管市、林区国家税务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减免税金额较大或减免税条件复杂的项目,根据效能与便民、监督与责任的原则,适当划分审批、备案权限,并对纳税人报送的资料和审批、备案程序进行进一步补充、细化。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在本办法颁布实施前已受理但尚未审批或备案登记的税收优惠事项,按本办法执行。国家税务总局、省国家税务局如颁布新的规定,按新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湖北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附件一: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审批事项 附件二: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事先备案事项

附件三: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事后报送相关资料事项 附件四:税收优惠事项(审批申请/备案登记)表 附件五:税收优惠(申请/备案)受理通知书 附件六:税收优惠事项附报资料报告表 附件七: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台帐

第五篇:湖北省国家税务局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

湖北省国家税务局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31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由全省各级国税机关负责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各种经济性质的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其他内资企业(以下简称开发企业)。

第三条 凡具备纳税人资格的开发企业(包括总机构、分支机构和开发项目,下同),由开发经营所在地主管国税机关征收企业所得税。第四条 开发项目指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上所载土地范围所进行的开发,无论是否分期开发,均以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所载土地范围为一个项目。

开发产品指开发企业开发、建造的住宅、商业用房以及其他建筑物、附着物、配套设施等。

成本对象指每栋独立建筑物,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或预(销)售许可证上载明的单栋建筑为一个成本对象。

第二章 登记管理 第五条 开发企业自领取营业执照起30日内,向所在地主管国税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开发企业进行异地开发,自取得第一份国有土地使用权证起30日内,向所在地主管国税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第六条 开发企业应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会计核算。开发企业应当自办理税务登记事项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国税机关备案。

第三章 征收方式

第七条 对开发企业原则上采取查帐征收的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但不得事前核定其应纳税额。

第八条 开发企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国税机关可对其以往应缴的企业所得税按核定应纳税额方式进行征收、管理并逐步规范,同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但不得事先规定开发企业的所得税按核定征收方式进行征收。

(一)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

(三)擅自销毁账簿的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四)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齐,难以查账的。

(五)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国税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六)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第九条 开发企业出现第八条所列情形之一的,主管国税机关可有权采用下列方法顺序核定其应纳税额,应税所得率一律为20%:

(一)在开发企业只能准确核算收入总额,不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支出或只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支出,不能准确核算收入总额时,主管国税机关按应税所得率计算核定应纳税额。

(二)在收入总额和成本费用支出均不能正确核算,难以查实时,主管国税机关可以按房地局测绘大队的测量(丈量)报告中所载总建筑面积乘以房产部门公布的开发项目成交均价或经营规模相近开发项目的成交均价计算收入总额,并按应税所得率计算核定应纳税额。经营规模相近的开发项目是指在地段(土地等级)、面积(建筑面积)、层高(低层、多层、中高层和高层)、用途(住宅、商业用房、办公用房和工业用房)、结构(砖木、砖混、钢砼、全钢和其他结构)和品质(建筑用材)等方面相近的开发项目。

(三)按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第四章 申报与缴纳

第十条 开发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预缴。月度终了后十五日内申报预缴;终了后四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第十一条 开发企业在依法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应向主管国税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国税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主要包括:

(一)下列资料在取得后,复印件随当月申报表一同报送:

1、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及出让合同,《国有土地使用权成交确认书》;

2、建筑用地规划许可证;

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用地红线图(规划局出具)及建设规划总平面图、建筑红线定位图;

4、合作建房的合同协议;

5、土地使用权投资合同协议;

6、项目设计单位的工程设计概算;

7、代建工程的合同协议;

8、开发资金的借款合同协议;

9、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分项目施工预算书、开发项目工程总预算;

10、预(销)售许可证、预售商品房标准层平面图;

11、建筑规划合格证;

12、测量(丈量)报告;

13、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权属证明书;

14、当月每个完工对象《完工对象成本统计表》(附件一);

(二)每月随同申报表一同报送的资料包括: 1、产品销售明细表(附件二);

2、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包括销售价格具体变动情况,及销售价格执行时间。

(三)申报时应附报其他资料:

1、开发企业须出具有关机构对本完工产品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收入毛利额之间差异调整情况的税务鉴定报告以及审计部门出具的已完工开发项目工程决算报告。

税务鉴定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开发项目的地理位置及概况、占地面积、开发用途、初始开发时间、完工时间、可售面积及已售面积、预售收入及其毛利额、实际销售收入及其毛利额、开发成本及其实际销售成本等。

2、房地产业务开发统计表(附件三)。

(四)国税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第十二条 开发企业在申报纳税时,应对涉及报国税机关审批或备案的税前扣除项目逐笔逐项进行核实。凡未按规定报批或备案以及手续、资料不全的,要及时补办有关手续、资料,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

第十三条 开发企业开发、建造的住宅、商业用房以及其他建筑物、附着物、配套设施等开发产品,在其未完工前采取预售方式销售的,其预售收入先按预计计税毛利率按月计算出当期毛利额,扣除相关的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后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可以按税法规定先弥补以前亏损后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待开发产品结算计税成本后再行调整。

相关的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指不包括在本办法第二十六条中各项目,不应计入开发产品成本的其他项目。

第十四条 经济适用房项目预售收入的计税毛利率不得低于3%。

(一)经济适用房项目必须符合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的通知》(建住房〔2004〕77号)等有关法规的规定。

(二)开发企业对经济适用房项目的预售收入进行初始纳税申报时,须报送下列相关证明材料:

1、城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关于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的的批准文件;

2、物价部门批准的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

3、受理已取得购房资格家庭的购房登记清单;

4、本办法第十一条中规定的相关资料。

凡不符合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的通知》(建住房〔2004〕77号)的规定或未附送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的,一律按销售非经济适用房的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第十五条 非经济适用房开发项目预计计税毛利率按以下规定确定:

(一)开发项目位于武汉市城区和郊区的,不得低于20%。

(二)开发项目位于其他地及地级市城区及郊区的,不得低于15%。

(三)开发项目位于其他地区的,不得低于10%。

各市州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不低于上述规定的前提下,确定具体预计计税毛利率,并报省局备案。

第十六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视为开发产品已完工:

(一)竣工证明已报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的开发产品(成本对象),取得竣工验收备案证(证明)即可认定为开发产品完工;

(二)已开始投入使用的开发产品(成本对象);

(三)已取得了初始产权证明的开发产品(成本对象)。

第十七条 开发产品完工后,开发企业应根据收入的性质和销售方式,按照收入确认的原则,合理地将预售收入确认为实际销售收入,同时按规定结转其对应的计税成本,计算出该项开发产品实际销售收入的毛利额。该项开发产品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其预售收入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完工的应纳税所得额申报缴纳税款。业主收房后即应将预售收入确认为实际销售收入,合同规定收房截止日后15日内无正当理由不收房的,也必须将预售收入确认为实际销售收入。

凡已完工开发产品在完工未按规定结算计税成本,或未对其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和预售收入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进行纳税调整的,主管国税机关有权确定或核定其计税成本,据此进行纳税调整,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理。

第五章 开发产品收入的确认

第十八条 开发产品销售收入的范围为销售开发产品过程中取得的全部价款,包括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其他经济利益。

开发企业代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收取的各种基金、费用和附加等,凡纳入开发产品价内或由开发企业开具发票的,应按规定全部确认为销售收入;凡未纳入开发产品价内并由开发企业之外的其他收取部门、单位开具发票的,可作为代收代缴款项进行管理。第十九条 开发产品销售收入应按以下规定确认:

(一)采取一次性全额收款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于实际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凭据(权利)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二)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和付款日确认收入的实现。付款方提前付款的,在实际付款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三)采取银行按揭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确定收入额,其首付款应于实际收到日确认收入的实现,余款在银行按揭贷款办理转账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四)采取委托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以下原则确认收入的实现:

1、采取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2、采取视同买断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属于开发企业与购买方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或开发企业、受托方、购买方三方共同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的,如果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高于买断价格,则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计算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如果属于前两种情况中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低于买断价格,以及属于受托方与购买方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的,则应按买断价格计算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3、采取基价(保底价)并实行超基价双方分成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属于由开发企业与购买方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或开发企业、受托方、购买方三方共同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的,如果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高于基价,则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计算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开发企业按规定支付受托方的分成额,不得直接从销售收入中减除;如果销售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格低于基价的,则应按基价计算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属于由受托方与购买方直接签订销售合同的,则应按基价加上按规定取得的分成额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4、采取包销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包销期内可根据包销合同的有关约定,参照上述1至3项规定确认收入的实现;包销期满后尚未出售的开发产品,开发企业应根据包销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和付款方式确认收入的实现。

已销开发产品清单应载明售出开发产品的名称、地理位置、编号、数量、单价、金额、手续费等项内容,以月或季为结算期,定期进行结算,并在规定期限内向国税机关进行纳税申报、预缴税款。对不按规定定期结算、纳税申报和预缴税款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先出租再出售的,凡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的,其租赁期间取得的价款应按租金确认收入的实现,出售时再按销售固定资产确认收入的实现;凡未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的,其租赁期间取得的价款应按租金确认收入的实现,出售时再按销售开发产品确认收入的实现。

(六)开发产品预租收入的确认。开发企业新建的开发产品在尚未完工或办理房地产初始登记、取得产权证前,与承租人签订租赁预约协议的,自开发产品交付承租人使用之日起,出租方取得的预租价款按租金确认收入的实现,承租方支付的预租费用同时按租金支出进行税前扣除。

第六章 其他业务的税务处理

第二十条 合作建造开发产品的税务处理。

开发企业以本企业为主体联合其他企业、单位、个人合作或合资开发房地产项目,且该项目未成立独立法人公司的,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一)凡开发合同或协议中约定向投资各方分配开发产品的,开发企业在首次分配开发产品时,如该项目已经结算计税成本,其应分配给投资方(即合作、合资方,下同)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与其投资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如未结算计税成本,则将投资方的投资额视同预售收入进行相关的税务处理。

(二)凡开发合同或协议中约定分配项目利润的,应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开发企业应将该项目形成的营业利润额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统一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不得在税前分配该项目的利润。同时不能因接受投资方投资额而在成本中摊销或在税前扣除相关的利息支出。

2、投资方取得该项目的营业利润应视同取得股息、红利,凭开发企业的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证明按规定补交企业所得税。开具证明内容应包括投资方投资额、项目总利润额,投资方实际分得利润额。第二十一条 以土地使用权投资开发项目的税务处理。

(一)企业、单位以换取开发产品为目的,将土地使用权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企业、单位应在首次取得开发产品时,将其分解为转让土地使用权和购入开发产品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按应从该项目取得的开发产品(包括首次取得的和以后应取得的)的市场公允价值计算确认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或损失。

2、接受土地使用权的开发方应在首次分出开发产品时,将其分解为按市场公允价值销售该项目应分出的开发产品(包括首次分出的和以后应分出的)和购入该项土地使用权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将该项土地使用权的价值计入该项目的成本。

(二)企业、单位以股权的形式,将土地使用权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企业、单位在投资交易发生时,应将其分解为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上述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占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比例如超过50%,可从投资交易发生起,按5个纳税均摊至各的应纳税所得额。

2、接受土地使用权的开发方在投资交易发生时,可按上述投资交易额计算确认土地使用权的成本,并计入开发产品的成本。第二十二条 开发产品视同销售行为的税务处理。

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或用于捐赠、赞助、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行为,应视同销售,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权利时确认收入(或利润)的实现。确认收入(或利润)的方法和顺序为:

(一)按本企业近期或本最近月份同类开发产品市场销售价格确定;

凡签订合同或协议时销售价格低于最近一期销售价格表的,主管国税机关可要求开发企业说明情况,如不能说明情况或理由不充分的,一律应按最近一期销售价格予以调整收入。

(二)由主管国税机关参照当地同类开发产品市场公允价值确定;具体办法按照第九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

(三)按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确定。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不得低于15%,由主管国税机关确定。

第二十三条 代建工程和提供劳务的税务处理

(一)开发企业代建工程和提供劳务不超过12个月的,可按合同约定的价款结算日或在合同完工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可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按季确认收入的实现。

完工百分比法即是根据合同完工进度同比例确认收入和费用。完工进度可按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测量已完成合同工作量等方法确定。

(二)开发企业在代建工程、提供劳务过程中节省的材料、下脚料、报废工程或产品的残料等,如按合同规定留归开发企业所有的,应于实际取得时按市场公平成交价确认收入的实现。

第七章 成本费用的扣除

第二十四条 开发企业在进行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扣除时,必须按规定区分期间费用和开发产品成本、开发产品会计成本与计税成本、已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与未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的界限。

第二十五条 开发企业在结算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时,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一)开发产品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当期实际发生的,应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计入成本对象;当期尚未发生但应由当期负担的,除税收规定可以计入当期成本对象的外,一律不得计入当期成本对象。

(二)开发产品必须按一般经营常规和会计惯例合理地划分成本对象,同时还应将各项支出合理地划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共同成本。

(三)开发产品完工前发生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共同成本,应按配比原则将其分配至各成本对象。其中,直接成本和能够分清成本负担对象的间接成本,直接计入成本对象中;共同成本以及因多个项目同时开发或先后滚动开发而不能分清负担对象的间接成本,应按占地投影法、建筑面积法或概算法等方法计算分配。

1、占地投影法:指按已动工开发成本对象占地投影面积占开发用地总投影面积的比例进行分配。地价、拆迁费、广告费等应当按照本方法计算比例后予以分摊;

计算公式:某一成本对象应分配的成本=该成本对象占地面积÷全部成本对象占地总面积×应分配的开发成本。

对于分期开发的,首先按本期全部成本对象占地面积占开发用地总积面的比例进行分配,然后再按某一成本对象占地面积占期内全部成本对象占地总积面的比例进行分配。

2、建筑面积法:指按已动工开发成本对象建筑面积占开发用地总建筑积面的比例进行分配。前期费用、公共设施配套费、基础设施建设费等项目应当按照本方法予以分摊。

计算公式:某一成本对象应分配的成本=该成本对象建筑面积÷全部成本对象建筑面积×应分配的开发成本。

对于分期开发的,首先按本期全部成本对象建筑面积占开发用地计划建筑积面的比例进行分配,然后再按某一成本对象建筑面积占期内全部成本对象建筑积面的比例进行分配。

3、概算法:按期内某一成本对象概算收入(成本)总价占期内全部成本对象概算收入(成本)总价的比例进行分配。本方法仅适用于一次性开发或同一期内的成本分配。不能分清负担对象的间接成本,应按照各成本对象概算予以计算分配,再将其分入各成本对象。计算公式:某一成本对象应分配的成本=该成本对象概算÷期内全部成本对象概算×应分配的开发成本。

对于共同成本分摊一般应采用上述三种方法,企业采取特殊分配方法或对于特定项目不按上述方法分配的,需在申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主管税务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其方法进行调整。4、直接成本包括建筑成本、销售收入提成、规费等项目。5、公司形象广告及不能分清负担对象的间接成本,应按照各项目工程概算予以计算分配,再将其分入各成本对象。

(四)计入开发产品成本的费用必须是真实发生的,除税收另有规定外,各项预提(或应付)费用不得计入开发产品成本。

(五)计入开发产品成本的费用必须符合国家税收规定。与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以税收规定为准进行调整。

(六)开发产品完工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不得提前或滞后。如结算了会计成本,则应按税收规定将其调整为计税成本。

第二十六条 下列项目按以下规定进行扣除:

(一)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当期准予扣除的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按当期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和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确认。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和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成本对象总成本÷总可售面积 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

(二)开发企业发生的应计入开发产品成本中的费用,包括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土地征用及拆迁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开发间接费用等,应根据实际发生额按以下规定进行分摊:

1、属于成本对象完工前发生的,应按计税成本结算的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直接计入成本对象。

2、属于成本对象完工后发生的,应按计税成本结算的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首先在已完工成本对象和未完工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分摊,然后再将应由已完工成本对象负担的部分,在已销开发产品和未销开发产品之间进行分摊。

(三)应付费用。开发企业发生的各项应付费用,可以凭合法凭证计入开发产品计税成本或进行税前扣除,其预提费用除税收另有规定外,不得在税前扣除。

合法凭证是指填制内容、方式符合有关税收法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始凭证,包括套印税务机关发票监制章的发票以及经省级税务机关批准不套印发票监制章的专业发票和财政部门管理的行政性收费收据以及经财政部门、税务部门认可的其他凭证(如工资单、领料单等)。

(四)维修费用。开发企业对尚未出售的开发产品和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或合同规定对已售开发产品(包括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修理等实际发生的费用,准予在当期扣除。

(五)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开发企业将已计入销售收入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按规定移交给有关部门、单位的,应于移交时扣除。代收代缴的维修基金和预提的维修基金不得扣除。

(六)开发企业在开发区内建造的会所、停车场库、物业管理场所、电站、热力站、水厂、文体场馆、幼儿园等配套设施,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属于非营利性且产权属于全体业主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的,可将其视为公共配套设施,其建造费用按公共配套设施费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属于营利性的,或产权归开发企业所有的,或未明确产权归属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公用事业单位以外其他单位的,应当单独核算其成本。除开发企业自用应按建造固定资产进行处理外,其他一律按建造开发产品进行处理。

(七)开发企业在开发区内建造的邮电通讯、学校、医疗设施应单独核算成本,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由开发企业投资建设完工后,出售的,按建造开发产品进行处理;出租的,按建造固定资产进行处理;无偿赠与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的,按建造公共配套设施进行处理。

2、由开发企业与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合资建设,完工后有偿移交的,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给予的经济补偿可直接抵扣该项目的建造成本,抵扣的差额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八)开发企业建造的售房部(接待处)和样板房,凡能够单独作为成本对象进行核算的,可按自建固定资产进行处理,其他一律按建造开发产品进行处理。售房部(接待处)、样板房的装修费用,无论数额大小,均应计入其建造成本。

(九)保证金。开发企业采取银行按揭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凡约定开发企业为购买方的按揭贷款提供担保的,其销售开发产品时向银行提供的保证金(担保金)不得从销售收入中减除,也不得作为费用在当期税前扣除,但实际发生损失时可据实扣除。

(十)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开发企业取得的预售收入不得作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三项费用的计算基数,至预售收入转为实际销售收入时,再将其作为计算基数。

2、新办开发企业在取得第一笔开发产品实际销售收入之前发生的,与建造、销售开发产品相关的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和业务招待费,可以向后结转,按税收规定的标准扣除,但结转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个纳税。

新办开发企业是指2006年1月1日后依法设立的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

(十一)利息。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开发企业为建造开发产品借入资金而发生的符合税收规定的借款费用,属于成本对象完工前发生的,应配比计入成本对象;属于成本对象完工后发生的,可作为财务费用直接扣除。能直接归属于某一成本对象的,应直接计入该成本对象;属于不同成本对象共同负担而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成本对象的,按概算法在期内各成本对象按比例进行分配。

2、开发企业向金融机构统一借款后转借集团内部其他企业、单位使用的,借入方凡能出具开发企业从金融机构取得借款的证明文件,其支付的利息准予按税收有关规定在税前扣除。

3、开发企业将自有资金借给全资企业(包括分支机构)和其他关联企业的,关联方借入资金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未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准予按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的数额内税前扣除。

4、在建成本对象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的,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书面报告,其当应分摊的借款费用不入该成本对象,可作为财务费用直接在当期税前扣除。

(十二)土地闲置费。开发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必须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期限开发土地。因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而缴纳的土地闲置费,计入成本对象的施工成本;因国家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而形成的损失,可作为财产损失按税收规定在税前扣除。

(十三)成本对象报废和毁损损失。成本对象在建造过程中如单项或单位工程发生报废和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赔偿后的净损失,计入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如成本对象整体报废或毁损,其净损失可作为财产损失按税收规定扣除。

(十四)折旧。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的,可按税收规定扣除折旧费用;未转作固定资产的,不得扣除折旧费用。

第八章 税源管理

第二十七条 对开发企业涉税信息的采集。

(一)国税机关要加强与国土局、工商局、地税局、开发办、规划局、房产局、银行、媒介等部门建立联系制度,定期采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相关信息,用于核对纳税人所报资料。

1、从城市综合办公室取得房地产企业的立项项目及立项时间、竣工时间等信息。

2、从国土资源局取得开发企业的土地使用情况及使用面积,土地的用途、动工开发期限、土地出让金付款等信息。

3、从规划管理局取得开发企业房屋规划面积、施工时间等信息。

4、从房产管理局取得开发企业的可售房屋建筑面积信息和房屋预售面积、房屋已售面积等信息。

5、从工商部门取得开发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的情况。

6、从地税局取得开发企业营业税计税收入信息和施工企业的纳税信息。

7、从银行和金融机构取得开发企业收取的个人银行按揭贷款购房情况、开发企业银行资金等信息。

8、从媒体机构取得开发企业发布的楼市开盘广告和房屋价格等信息。

(二)由市州国税局统一进行采集工作的,由市州国税局将采集的信息整理后逐级分发至主管国税机关,主管国税机关利用涉税信息,全面分析辖区内开发企业的经营情况,为税收管理员实施税源监控提供信息支持。

第二十八条 开发企业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滚动开发性及生产周期长、投资额大等行业特点,并且财务核算的专业性较强。主管国税机关应遵循属地管理与专业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集中管理,专人负责。

(一)税收管理员在日常征管中必须及时收集开发企业的各类信息资料并进行认真整理、归档,应收集和整理的信息资料包括:

1、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开发企业应申报资料;

2、各职能部门、媒体和网站公布的开发企业相关信息;

3、主管国税机关从外部收集和取得的涉税信息;

4、企业税款缴纳和以前稽查评估信息等。

(二)税收管理员每季度要深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施工现场,掌握开发项目的经营情况并做好工作日志。

(三)税收管理员应分户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税源跟踪管理档案》(附件四1-3),详细记录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地址、注册资本、开发项目、可售面积、完工进度、预售收入、应预征税款、入库税款、工程完工结算等情况。

第二十九条 主管国税机关应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税源监控,掌握开发项目的整个开发流程,实施动态管理。

(一)对开发项目开工前进行监控。在开发项目开工前,税收管理员应督促开发企业上报第十一条所列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掌握开发企业的基本情况、开发项目规划、建房的方式、主要材料供应方情况、与建筑公司的承包合同、销售方式、开发项目的名称、开工建设时间、开工建设地点、预计竣工时间、项目总投资数目、借款情况和工程总预算等,从总体上掌握整个开发工程的概况,为后期的税源监管打下基础。

(二)对未完工开发产品预售的监控。开发企业取得房屋预售许可证后,税收管理员应督促开发企业按月向国税机关完整填报《产品销售收入明细表》,掌握开发企业的每个开发项目预售收入申报情况,将开发企业当期申报的预售房款收入与房产部门网上公布的预售信息相比对,看有无隐瞒预售收入的情况。将开发企业预售广告上公告的销售价格与企业申报的单位价格进行对比,看有无价格不实的情况。

(三)对完工开发项目结转销售的监控。税收管理员要随时关注开发企业竣工交付备案的办理情况,并实地调查开发产品的投入使用情况,及时掌握开发产品是否已完工。应督促开发企业结转销售收入,计算实际销售毛利额与其预售收入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严格从税收角度规定开发产品的完工标准,以保证国家税收不流失。

(四)对完工开发项目销售的监控。开发企业完工后,税收管理员应督促开发企业按月上报《产品销售收入明细表》和税务鉴定报告,将开发企业当期申报的销售收入与房产部门网上公布的销售信息相比对,看有无隐瞒销售收入的情况。将从金融机构取得的开发企业销售开发产品的付款信息,监控开发企业收入情况,防止企业转移销售款项和推迟申报收入。

(五)对完工开发项目成本的监控。开发企业完工后,税收管理员应督促开发企业上报《完工对象成本统计表》,审核企业是否在结转销售收入的同时,按规定结算开发项目的计税成本,有无多列成本的情况,必要时应当核实其合法凭据的真实性。

(六)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定期巡查监控。主管国税机关应组织人员深入到开发工地和销售地点了解工程进度和销售情况,并结合《产品销售收入明细表》进行核实,保证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第三十条 主管国税机关要把开发企业列入每汇算清缴申报审核的重点,审核人员应认真审核开发企业的申报资料,及时掌握企业征管情况。

第三十一条 对开发企业和以销售(包括代理销售)开发产品为主的企业不得给予新办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各项所得税前扣除的审批和备案管理。

第三十二条 各市州级国税机关应于每年5月30日前向省局报送《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管情况统计表》(附件五)及房地产税源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第九章 评估检查

第三十三条 主管国税机关每年应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纳税申报信息、行业平均指标和部门涉税信息,对开发企业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和应纳税额进行全面评估分析。

第三十四条 主管国税机务应通过对典型企业的座谈和调查,加强对开发行业评估指标的分析研究,不定期发布开发行业的纳税评估指标预警值(正常值、上限和下限),有效地指导纳税评估工作。第三十五条 对开发企业实施纳税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审核开发企业未完工产品的预售收入是否申报准确。

1、企业取得的预售收入是否按本办法规定的预计毛利率计算当期毛利额,扣除相关的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后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申报缴纳了企业所得税。

2、通过对开发企业销售中心记录的预售金额与企业财务账簿及纳税申报表所列数额进行比较,看有无账实不符的情况。

(二)审核开发企业的销售收入是否申报准确。

1、抽取部分购房客户资料,开展外围调查,通过电话联系或走访,检查开发企业开具的发票(或收款收据)是否存大头小尾或不入账等问题。

2、审核开发企业附属设施的销售情况,检查企业有无附属设施销售收入不入帐的问题。

3、将从地税部门取得的开发企业营业税计税销售收入,与企业申报的企业所得税收入进行比对,看是否一致。

(三)审核开发企业的生产成本是否真实、合理。

1、审核建筑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预算书,查其申报的施工成本与预算书的差异情况,分析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审核成本费用的相关合同与结算发票是否一致,与资金的流向是否一致,有无虚列成本费用的问题。

2、审核开发企业完工产品与未完工产品的成本计算是否正确,对共同成本以及因多个项目同时开发或先后滚动开发而不能分清负担对象的间接成本,是否按照配比原则进行了分摊,特别是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土地征用及拆迁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开发间接费用等费用,是否按规定计入了开发成本。

3、审核当期申报扣除的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是否按当期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和可售面积单位开发成本计算确认。可售面积单位开发成本的计算是否准确,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是否真实。

(四)审核开发企业税前列支的各项费用是否真实、合理。

1、审核有关费用如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和借款利息等是否超过规定标准列支,是否将取得的预售收入也计入了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三项费用的计算基数。

2、审核是否将应计入开发成本的支出计入期间费本。

(五)审核开发企业是否存在关联交易。

1、开发企业是否存在关联方企业,购进材料或与建筑施工企业的关联交易是否按规定价格进行结算。

2、审核开发企业向关联企业的借款是否超过注册资本的50%。第三十六条 税收管理员在纳税评估中如发现纳税人存在重大疑点或存在关联交易并转移利润情况的,应移交稽查部门或反避税部门立案查处。第三十七条 主管国税机关每年应对开发企业开展一次日常检查,强化对开发企业的征管。

第十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纳税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主管国税机关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处理。第三十九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按本办法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日常监控管理,对未按规定进行监控管理,造成国家税收流失的,按照《湖北省国税系统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未明确的有关应税收入和税前扣除的确定,应依据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此前没有明确规定且尚未进行处理的税务事项,按本通知执行。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湖北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下载湖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湖北省粮食企业征免增值税管理办法》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湖北省粮食企业征免增值税管理办法》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北省林业管理办法

    湖北省林业管理办法 (1991年8月2日湖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林业管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效益,根据......

    湖北省招投标管理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 第 306 号 《湖北省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6月4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省 长罗清泉二〇〇七年七月八日......

    湖北省殡葬管理办法(★)

    湖北省殡葬管理办法 《湖北省殡葬管理办法》已经2000年9月27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发布施行。 省长 蒋祝平 2000年10月17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殡葬管理......

    湖北省工商登记管理办法

    湖北省工商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统一各类市场主体的登记事项,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维护宽松准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注册资......

    湖北省劳动模范管理办法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劳动模范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www.xiexiebang.com2009年03月19日来源: 鄂政发〔2005〕49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海外贸易企业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81802 【发布文号】鄂政发[1995]36号 【发布日期】1995-03-20 【生效日期】1995-03-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北省人......

    湖北省增值税发票管理工作规程

    湖北省增值税发票管理工作规程.txt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你发怒一分钟,便失去60分钟的幸福。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

    宁波市江北区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增值税零负申报管理办法的通知

    宁波市江北区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增值税零负申报管理办法的通知 甬国税北[2007]37号各科、室、中心: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零负申报纳税人的管理,特制定《增值税零负申报管理办法》......